《峰岹科技-公司研究報告-傳統應用需求待恢復新領域開拓取得進展-230512(4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峰岹科技-公司研究報告-傳統應用需求待恢復新領域開拓取得進展-230512(43頁).pdf(4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電子電子 半導體半導體 傳統應用需求傳統應用需求待恢復待恢復,新領域開拓取得,新領域開拓取得進展進展 2023 年年 05 月月 12 日日 評級評級 增持增持 評級變動 首次 交易數據交易數據 當前價格(元)76.63 52 周價格區間(元)53.89-101.51 總市值(百萬)7077.90 流通市值(百萬)4224.35 總股本(萬股)9236.40 流通股(萬股)5512.70 漲跌幅比較漲跌幅比較%1M 3M 12M 峰岹科技-11.36-20
2、.66 28.60 半導體-19.07-11.82-10.48 何晨何晨 分析師分析師 執業證書編號:S0530513080001 相關報告相關報告 單擊或點擊此處輸入文字。預測指標預測指標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主營收入(百萬元)330.40 322.97 393.19 493.37 611.38 凈利潤(百萬元)135.27 142.00 152.39 188.58 231.28 每股收益(元)1.46 1.54 1.65 2.04 2.50 每股凈資產(元)4.56 24.42 25.90 27.74 29.99 P/E 52.96 50.45 47
3、.01 37.99 30.97 P/B 17.00 3.18 2.99 2.80 2.59 資料來源:iFinD,財信證券 投資要點:投資要點:深耕電機控制芯片領域,芯片市占率不斷提升。深耕電機控制芯片領域,芯片市占率不斷提升。峰岹科技成立于 2010年,是一家專注于高性能電機驅動控制芯片設計及核心應用控制算法研發的高科技企業。公司依靠堅實的研發能力、可靠的產品質量、高性價比優勢與系統級整體服務能力,近年來成長迅速,公司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市占率逐步提升,終端應用不斷拓展。半導體電子技術發展和下游消費升級推動半導體電子技術發展和下游消費升級推動 BLDC 電機行業蓬勃發展。電機行業蓬勃發展。B
4、LDC電機的廣泛應用催生了許多新的產品和應用場景,帶動了 BLDC電機驅動控制芯片的發展。據 Grand View Research 預測,全球 BLDC電機市場規模將從 2019 年的 163 億美元,增長到 2023 年的 21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6.45%;對應全球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預計在 2023 年達到 270 億人民幣左右。中國 BLDC 電機市場規模預計在2018 年至 2023 年期間年均增速達 15%,超過全球市場的增長速度。在消費升級和技術發展的推動下,BLDC電機行業將迎來持續增長。傳統應用需求傳統應用需求待恢復待恢復,公司營收和業績同比下滑。,公司營收
5、和業績同比下滑。受宏觀經濟下行以及傳統應用需求承壓影響,2022 年公司營收 3.23 億元,同比下降2.25%,營收增長停滯。2022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 1.42 億元,同比增長 4.97%,增長速度大幅下降,主要系銷售收入下降以及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投入加強所致。2023 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8900 萬,同比增長 1.86%,顯示市場需求處于筑底過程中??紤]到當前小家電行業 BLDC 電機滲透率與滲透率天花板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以及電動工具的無繩化趨勢,未來 BLDC電機滲透率將持續提升。服務器和白電營收占比提升,汽車服務器和白電營收占比提升,汽車 MCU 導入國內主要新能源車廠。導入國
6、內主要新能源車廠。公司加大服務器散熱風扇、白色家電等領域的市場開發力度,2022H1服務器散熱風扇領域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335.43%,已成為公司第二大應用領域;白色家電領域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56.44%,上升為公司重要應用領域。公司將持續推進汽車電子領域的市場拓展,車規級產品通過 AEC-Q100車規認證,已進入部分國內主要新能源汽車廠商的配套。目前公司產品正在整車或配套廠商性能驗證階段,效果良好。我們預-18%2%22%42%62%82%2022-052022-082022-112023-022023-05峰岹科技半導體公司深度公司深度 峰岹科技峰岹科技(688279.SH)(688279
7、.SH)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2-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計 2023年公司汽車 MCU 出貨量和營收占比將明顯提升。首次發布股權激勵計劃,首次發布股權激勵計劃,22年營收和凈利潤均未達目標。年營收和凈利潤均未達目標。為穩定公司優秀人才,公司于 2022年首次發布股權激勵計劃,授予 133名激勵對象 236.10 萬股限制性股票,激勵對象占公司員工總人數的 85.90%且均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業務)骨干人員。業績考核以 2021年營業收入、凈利潤為基準,2022、2023、2024年營收或凈利潤增長率較 2
8、021 年不低于 20%、40%、60%。因此 2022、2023、2024 年營收/凈利潤應分別不低于 3.96/1.62 億元、4.62/1.89億元、5.28/2.16億元,公司 2022年營收/凈利潤為 3.23/1.42億元,均未達到目標。自主自主 IP+算法硬件化塑造競爭優勢,系統級解決方案實現客戶應用需算法硬件化塑造競爭優勢,系統級解決方案實現客戶應用需求。求。公司電機主控芯片 MCU 采用“雙核”結構,已形成獨立自主的完整IP 體系,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公司已構建起完整豐富的產品體系和包括芯片設計、電機驅動架構、電機技術在內的多層次核心技術體系,采用硬件化技術路徑,為 BLD
9、C 電機高速化、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投資建議。投資建議。我們認為當前公司處于傳統需求筑底恢復,新領域拓展初步見效的經營過程中。預 計 2023-2025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3/4.93/6.11 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 1.52/1.89/2.31 億元,對應 EPS為 1.65/2.04/2.50 元,當前股價對應 PE為 47/38/31 倍。綜合考慮當前無刷電機行業增速仍然較高、未來仍然有較大增長空間,參考同類MCU 等半導體設計行業的估值水平,我們給予峰岹科技 2023年 47-50倍 PE,對應 2023年合理價格區間為 77.55-82.50元,給予“增持”評
10、級。風險提示:風險提示:下游需求疲軟風險,行業競爭加劇風險,研發情況不及下游需求疲軟風險,行業競爭加劇風險,研發情況不及預期,國際市場競爭力下降預期,國際市場競爭力下降 SUeXrZgVnVpNpNrMbR9RbRnPmMpNsRjMoOmRiNqRvN6MqRqQxNqNtMMYpMmM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3-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內容目錄內容目錄 1 核心要點核心要點.6 2 峰岹科技:國內領先的電機驅動控制芯片設計企業峰岹科技:國內領先的電機驅動控制芯片設計企業.7 2.1 深耕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領
11、域,技術自研打造核心競爭力.7 2.2 高度重視技術研發,股權激勵綁定核心人員利益.9 2.3 公司營收穩定增長,經營管理效率提高.10 3 BLDC 電機市場規模持續擴張,驅動控制芯片市場迅速發展電機市場規模持續擴張,驅動控制芯片市場迅速發展.13 3.1 憑借良好的性能優勢,BLDC電機市場發展趨勢向好.13 3.2 BLDC電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國內廠商正不斷崛起.16 4 以核心技術為引擎,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以核心技術為引擎,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19 4.1 擁有“自主 IP+三大核心技術”,牢牢把握核心競爭優勢.19 4.2 產品性能領先,“算法硬件化+芯片集成化+無感 FOC算法”
12、大勢所趨.21 4.3 公司上游供應鏈穩定,電機驅動控制方案性價比高.26 5 深耕家電市場,持續推動既有應用領域消費升級深耕家電市場,持續推動既有應用領域消費升級.28 5.1 小家電:市場增速優于家電全行業,BLDC電機市場需求空間巨大.29 5.2 運動出行:市場發展迎來新機遇,BLDC電機需求量高速增長.30 5.3 電動工具:無繩產品滲透率迅速提升,帶動上游 BLDC電機需求旺盛.32 5.4 白色家電:變頻家電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BLDC電機滲透率不斷提升.34 6 服務器市場開拓取得較大進展,汽車電子提供長期成長動力服務器市場開拓取得較大進展,汽車電子提供長期成長動力.36 6.
13、1 散熱風扇:市場開拓取得較大進展,BLDC電機競爭優勢明顯.36 6.2 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爆發式增長,BLDC電機大有可為.36 7 盈利預測和估值:預計公司傳統業務需求恢復,新領域拓展初步見效,給予盈利預測和估值:預計公司傳統業務需求恢復,新領域拓展初步見效,給予“增持增持”評評級級.41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 1:峰岹科技發展歷程.7 圖 2:公司主要客戶及產品下游應用領域.9 圖 3:峰岹科技股權結構圖.10 圖 4:公司 2018至 2022 年營業收入及同比變動.11 圖 5:公司 2018至 2022 年歸母凈利潤及同比變動.11 圖 6:公司分產品銷售占比.11 圖 7:公
14、司分終端銷售占比.11 圖 8:公司各產品毛利率情況.12 圖 9:公司主要產品銷量情況.12 圖 10:公司費用率情況.12 圖 11:公司費用情況.12 圖 12:DC電機示意圖.13 圖 13:BLDC電機示意圖.13 圖 14:BLDC電機的上游產業鏈情況.14 圖 15: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億美元).15 圖 16:2017 至 2025 年中國伺服市場規模(億元).15 圖 17:BLDC電機全球市場規模(億美元).17 圖 18:BLDC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全球市場規模(億元).17 圖 19:BLDC電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占比.17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
15、參考 -4-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圖 20: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領域競爭格局發展.18 圖 21:通用 MCU 驅動系統示意圖.19 圖 22:公司專用芯片驅動系統示意圖.19 圖 23:公司三個核心技術團隊協作示意圖.20 圖 24:通用 MCU 算法示意圖.21 圖 25:專用芯片算法實現示意圖.21 圖 26:BLDC 電機驅動控制架構全集成模塊發展.22 圖 27:公司可提供方案與架構.22 圖 28: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控制算法發展趨勢.23 圖 29:公司全系列產品演變路線具體情況.25 圖 30:IDM 與 F
16、abless 模式下的業務流程對比情況.26 圖 31:公司上游供應商.26 圖 32:高集成度產品可有效降低成本.27 圖 33:2012-2020 年中國小家電市場零售額及增長率變化.29 圖 34:2021-2026 年中國小家電市場銷售額預測(億元).29 圖 35:各類小家電 BLDC 電機滲透率及滲透率天花板.30 圖 36:2010-2020 年中國兩輪電動車產銷情況.31 圖 37:2016-2020 年中國兩輪電動車交易規模及增速.31 圖 38:2015-2020 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產量情況.31 圖 39:2013-2020 年中國電動自行車電池市場份額情況.31 圖 40
17、:2021 年我國電動兩輪車市場份額.32 圖 41:2019 年中國電動車品牌關注度.32 圖 42:中國工業及家用電動工具銷售收入.32 圖 43:全球電動工具市場規模變化趨勢.33 圖 44:中國電動工具行業銷售收入情況.33 圖 45:電動工具占動力工具市場份額 70%以上.33 圖 46:全球電動工具主要企業市場份額.33 圖 47:電動工具無繩化率變化趨勢.34 圖 48:我國白色家電市場容量及增長率.35 圖 49:我國白色家電(變頻)市場容量及增長率.35 圖 50:2010-2020 年中國風機風扇銷售收入及增速.36 圖 51:2010-2018 年中國風扇行業專利申請量(
18、件).36 圖 52:汽車內使用電機數量(個).37 圖 53:新能源汽車成本構成.37 圖 54:不同車用電機類型的主要應用場景.37 圖 55:BLDC 電機在車上的應用.38 圖 56:2013-2022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增長率.39 圖 57:2015-2020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39 圖 58:FU6832N1 芯片汽車水泵應用方案.40 圖 59:FU6832N1 芯片功能框圖.40 表 1:峰岹科技主營產品.7 表 2:公司核心技術情況.8 表 3:2022 年峰岹科技限制性股票激勵(草案)業績考核目標.10 表 4:不同電機類型優缺點比較.13 表 5:BLDC
19、 電機關鍵指標對比.14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表 6:BLDC 電機應用行業細分及下游制造商.15 表 7:不同應用終端電機控制內容發展趨勢.16 表 8:全球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市場測算情況.17 表 9:公司與同行業企業 MCU 芯片內核對比.19 表 10:公司三重技術核心優勢.20 表 11:公司與同行業企業芯片算法對比.21 表 12: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領域兩種技術路線指標對比表.21 表 13:各類控制算法對比情況.23 表 14:核心技術先進性的評價指標
20、對比.23 表 15:公司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市占率情況.26 表 16:2020 年公司芯片部分下游主要應用產品市場占有率情況.28 表 17:公司各應用領域的主要適用品牌及產品特點.28 表 18:2020 年 BLDC 電機在家電中的滲透率.30 表 19:BLDC 電機在汽車電子中的應用及數量.38 表 20: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解讀.39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6-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1 核心要點核心要點 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直流無刷電機(Brushles
21、s Direct Current Motor,簡稱BLDC 電機)逐漸對傳統電機形成替代,下游需求規模有望乘積式增長。峰岹科技作為國內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設計領先企業,其核心成長邏輯包括:1.半導體電子技術發展和下游消費升級推動半導體電子技術發展和下游消費升級推動 BLDC 電機行業蓬勃發展。電機行業蓬勃發展。據 Grand View Research 預測,全球 BLDC 電機市場規模將從 2019 年的 163 億美元,增長到 2023 年的 21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6.45%。Frost&Sullivan 預測 2018年至 2023 年期間中國 BLDC 電機市場規模年
22、均增速達 15%,超過全球市場的增長速度。在消費升級和技術發展的推動下,BLDC 電機行業將迎來持續增長。2.傳統應用需求疲軟,公司營收和業績同比下滑。傳統應用需求疲軟,公司營收和業績同比下滑。受宏觀經濟下行以及傳統應用需求承壓影響,2022 年公司營收 3.23 億元,同比下降 2.25%,營收增長停滯。2022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 1.42 億元,同比增長 4.97%,增長速度大幅下降,主要系銷售收入下降以及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投入加強所致。2023 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8900 萬,同比增長 1.86%,顯示市場需求處于筑底過程中??紤]到當前小家電行業 BLDC 電機滲透率與滲透率天花
23、板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以及電動工具的無繩化趨勢,未來 BLDC 電機滲透率將持續提升。3.服務器和白電營收占比提升,汽車服務器和白電營收占比提升,汽車 MCU 導入國內主要新能源導入國內主要新能源車廠。車廠。公司加大服務器散熱風扇、白色家電等領域的市場開發力度,2022H1 服務器散熱風扇領域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335.43%,已成為公司第二大應用領域;白色家電領域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56.44%,上升為公司重要應用領域。公司將持續推進汽車電子領域的市場拓展,車規級產品通過 AEC-Q100 車規認證,已進入部分國內主要新能源汽車廠商的配套。目前公司產品正在整車或配套廠商性能驗證階段,效果良好。我們預
24、計 2023 年公司汽車 MCU 出貨量和營收占比將明顯提升。4.首次發布股權激勵計劃,首次發布股權激勵計劃,22年營收和凈利潤均未達目標。年營收和凈利潤均未達目標。為穩定公司優秀人才,公司于 2022 年首次發布股權激勵計劃,授予 133 名激勵對象 236.10 萬股限制性股票,激勵對象占公司員工總人數的 85.90%且均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業務)骨干人員。業績考核以 2021 年營業收入、凈利潤為基準,2022、2023、2024年營收或凈利潤增長率較2021年不低于20%、40%、60%。因此2022、2023、2024 年收入/利潤應分別不低于 3.96/1.62 億元、4.6
25、2/1.89 億元、5.28/2.16 億元,公司 2022 年營收和凈利潤均未達到目標。5.自主自主 IP+算法硬件化塑造競算法硬件化塑造競爭優勢,系統級解決方案實現客戶應用需求。爭優勢,系統級解決方案實現客戶應用需求。公司電機主控芯片 MCU 采用“雙核”結構,已形成獨立自主的完整 IP 體系,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公司已構建起完整豐富的產品體系和包括芯片設計、電機驅動架構、電機技術在內的多層次核心技術體系,采用硬件化技術路徑,為BLDC電機高速化、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
26、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2 峰岹科技:國內領先的電機驅動控制芯片設計企業峰岹科技:國內領先的電機驅動控制芯片設計企業 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年,是一家專注于高性能電機驅動控制芯片設計及核心應用控制算法研發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多年來深耕 BLDC(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無刷直流電機)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業務,主營產品涵蓋電機驅動控制的全部關鍵芯片,包括電機主控芯片 MCU/ASIC、電機驅動芯片 HVIC、電機專用功率器件 MOSFET 等。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家電、電動工具、計算機及通信設備、運動出行、工業與汽車等
27、領域。圖圖 1:峰岹科技發展歷程:峰岹科技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財信證券 2.1 深耕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領域,深耕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領域,技術自研打造核心競爭力技術自研打造核心競爭力 以芯片設計為立足點向應用端延伸,全產品線和系統級解決方案穩占競爭市場。以芯片設計為立足點向應用端延伸,全產品線和系統級解決方案穩占競爭市場。公司在高性能電機驅動控制專用 IC 設計領域凝神打磨十年有余,已構建起完整豐富的產品體系和包括芯片設計、電機驅動架構、電機技術在內的多層次核心技術體系,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與創新,能為下游產業提供從電機驅動控制到電機性能優化的系統級服務,促進下游產業優化升級。表表
28、1:峰岹科技主營產品峰岹科技主營產品 產品類別產品類別 典型產品典型產品 產品特點產品特點 應用領域應用領域 電機主控芯片 FU68系列“雙核”電機驅動控制專用 MCU 集成電機控制內核(ME)和通用內核;具備高集成度、高穩定性、高效率、多功能、低噪音等應用特性;具有調試靈活、適用性廣的特點,可滿足應用領域不斷出現的拓展需求,適用于各種智能控制場景 主要應用于小家電、白色家電、廚電、電動工具、運動出行、通信設備、工業與汽車等眾多下游領域產品 三相直流無刷電機驅動控制器系列 ASIC 涵蓋單相、三相直流無刷驅動控制,為用戶提供完整的直流無刷電機驅動整體解決方案;應用控制場景相對專一、控制效果相對
29、特定,具備體積小、集成度高、性價比高等優點 主要應用于電扇類、掃地機器人、泵類、筋膜槍、散熱風扇等多個領域 單相直流無刷電機驅動控制器系列 ASIC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8-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電機驅動芯片HVIC 三相柵極驅動器系列 具有過壓保護、欠壓保護、直通防止及死區保護等功能;具備性能優異、降低能耗、系統高效等優點 主要適用于電機驅動的各類應用領域場景,與電機主控芯片、功率器件共同構成電機驅動控制系統 半橋柵極驅動器系列 功 率 器 件MOSFET FMD 系列 MOSFET 良好的開關性能和反向恢
30、復特性,有助于降低系統整體發熱,實現高效率與低損耗的驅動 發揮電壓控制功能,與電機主控芯片、電機驅動芯片共同構成電機驅動控制系統 智能功率模塊IPM 智能功率模塊 IPM 集成控制電路、高低壓驅動電路、高低壓功率器件;模塊使用方便、可靠性好、尺寸小 適用于內置電機應用和緊湊安裝場景,主要應用于移動電源、吹風筒等領域產品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自主技術創新鑄就核心競爭力自主技術創新鑄就核心競爭力,積累多項知識產權。,積累多項知識產權。公司始終堅持核心技術自研的研發策略,投入大量技術進行底層技術研發,保障研發項目的進展。截至 2022 年 8 月,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擁有已獲授權專利 9
31、7 項,軟件著作權 9 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46 項,在芯片+算法+電機技術領域形成較深的護城河。公司于 2022 年榮獲中國 IC 設計成就獎之年度杰出資本市場表現獎,于 2021 年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廣東省高性能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表表 2:公司核心技術情況:公司核心技術情況 核心技術名稱核心技術名稱 技術來源技術來源 主要應用主要應用 主要應用和貢獻主要應用和貢獻 電機驅動雙核芯片架構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產品 高算力,運算穩定 全集成 FOC芯片架構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ASI 系列產品 高算力,高集成度 基于高壓
32、DMOS 實現的半橋和三相半橋驅動電路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電機驅動芯片 HVIC系列和智能功率模塊 IPM 系列產品 高集成度,高效率 基于高壓集成電路、高壓功率器件、多芯片模塊封裝技術實現的半橋功率模塊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電機驅動芯片 HVIC系列和智能功率模塊 IPM 系列產品 高集成度,高穩定性 高魯棒性無感 FOC驅動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和電機驅動芯片HVIC系列產品 高穩定性 無感大扭矩啟動模式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系列和電機驅動芯片 HVIC系列產品 高可靠性,高集成度,高性價比 超高速電機的高性能運行模式 自主研發
33、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電機驅動芯片 HVIC系列和智能率模塊 IPM 系列產品 高轉速,低噪音 單相直流無刷電機的無傳感器動態驅動方法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電機驅動芯片 HVIC系列和智能功率模塊 IPM 系列產品 高可靠性,高集成度 小型電動車的驅動模式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電機驅動芯片 HVIC系列產品 高轉速,高穩定性 直流無刷電機的負載狀態檢測方法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電機主控芯片 ASIC系列、電機驅動芯片 HVIC系列和智能功率模塊 IPM 系列產品 高可靠性 電機故障的快速檢測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和電
34、機主控芯片ASIC系列產品 高可靠性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9-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具有軸向磁場的超薄型電機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ASIC系列產品 輕薄化電機 三相低速 BLDC電機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電機驅動芯片 HVIC系列和智能功率模塊 IPM 系列產品 低噪音、低損耗 高轉矩密度的 BLDC電機 自主研發 電機主控芯片 MCU 系列、電機驅動芯片 HVIC系列和智能功率模塊 IPM 系列產品 高轉矩密度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產品綜合實力卓越,積累知名終端客戶。產
35、品綜合實力卓越,積累知名終端客戶。公司依靠堅實的研發能力、可靠的產品質量、高性價比優勢與系統級整體服務能力,在境內外積累了良好的品牌美譽度和優質的客戶資源。公司芯片已廣泛應用于美的、小米、大洋電機、海爾、方太、華帝、九陽、艾美特、松下、飛利浦、日本電產等境內外知名廠商的產品中,為我國高性能 BLDC 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的國產替代作出了突出貢獻。圖圖 2:公司主要客戶及產品下游應用領域公司主要客戶及產品下游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2.2 高度重視技術研發高度重視技術研發,股權激勵綁定核心人員利益,股權激勵綁定核心人員利益 研發人員占比高研發人員占比高,核心管理層具備核心管
36、理層具備深厚的行業背景深厚的行業背景。截至 2022H1,公司員工總數為161 人,其中研發人員 110 人,占員工比重 68.32%。公司共有核心技術人員三人,分別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BI LEI(畢磊)先生、公司董事 BI CHAO(畢超)先生和公司首席系統架構官 SOH CHENG SU(蘇清賜)先生。公司核心技術團隊分為芯片設計團隊、電機驅動架構團隊和電機技術團隊,芯片設計團隊由畢磊擔任技術牽頭人,其在芯片設計領域有超過 20 年的產業化經驗;電機驅動架構團隊由蘇清賜擔任技術牽頭人;電機技術團隊由畢超擔任技術牽頭人。核心技術人員均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或間接股東,核心研發團隊穩定。此報告僅
37、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10-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圖圖 3:峰岹科技股權結構圖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股權激勵股權激勵調動調動核心核心員工積極性員工積極性,高速發展中維持員工穩定性。,高速發展中維持員工穩定性。為穩定公司優秀人才,有效激勵核心團隊,充分調動中高層管理人員及骨干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峰岹科技自 2022年起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標的股票數量 236.10 萬股,激勵對象 133 人次且均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業務)骨干人員。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有利于進一步健全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
38、秀人才,激勵員工在研發方面貢獻力量,同時兼顧了公司長期發展和短期利益,更有利于公司的長期經營。表表 3:2022年峰岹科技限制性股票激勵(草案)業績考核目標年峰岹科技限制性股票激勵(草案)業績考核目標 歸屬期歸屬期 歸屬期限歸屬期限 業績考核目標業績考核目標 業績具體目標業績具體目標 第一個歸屬期 自首次授予之日起 12 個月后的首個交易日至首次授予之日起 24 個月內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止 以 2021年度營業收入、凈利潤為基數,2022 年度營業收入或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 20%2022 年 度營業收入不低于3.96億元,凈利潤不低于 1.62億元 第二個歸屬期 自首次授予之日起 24 個月后的
39、首個交易日至首次授予之日起 36 個月內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止 以 2021年度營業收入、凈利潤為基數,2023 年度營業收入或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 40%2023 年 度營業收入不低于4.62億元,凈利潤不低于 1.89億元 第三個歸屬期 自首次授予之日起 36 個月后的首個交易日至首次授予之日起 48 個月內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止 以 2021年度營業收入、凈利潤為基數,2024 年度營業收入或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 60%2024 年 度營業收入不低于5.28億元,凈利潤不低于 2.16億元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同花順iFinD,財信證券 2.3 公司營收穩定增長,經營管理效率提高公司營收穩定增長,經
40、營管理效率提高 近年來受疫情沖擊和持續加強研發投入的影響近年來受疫情沖擊和持續加強研發投入的影響,公司,公司經營業績出現波動經營業績出現波動。公司營業收入從 2018 年的 0.91 億元增至 2021 年的 3.3 億元,營收四年 CAGR 為 53.46%,受宏觀經濟貿易環境及新冠疫情沖擊的影響,2022 年峰岹科技營收增長停滯,實現營收 3.23 億元,同比下降 2.25%。公司歸母凈利潤從 2018 年的 0.13 億元增至 2021 年的 1.35 億元,四年 CAGR 高達 116.20%,2022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 1.42 億元,同比增長 4.97%,增長速度大幅下降,主要系
41、銷售收入下降以及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投入力度加強所致。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11-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圖圖 4:公司:公司 2018 至至 2022年年營業收入及同比變動營業收入及同比變動 圖圖 5:公司:公司 2018 至至 2022年歸母凈利潤及同比變動年歸母凈利潤及同比變動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財信證券 MCU 漸成營收主力,漸成營收主力,小家電行業貢獻公司近六成收入。小家電行業貢獻公司近六成收入。公司近四年主營業務收入85%以上來自 MCU 和 HVIC,其
42、中 MCU 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從 2018 年的 42.93%提高至 2021 年的 64.99%,2021 年實現營收 2.15 億元。HVIC 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從 2018 年的 44.64%下降至 2021 年的 22.18%,2021 年實現營收 0.73 億元。2021 年 ASIC 實現營收0.29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的 8.63%。2021 年 MOSFET、IPM 分別實現營收 948 萬元、337 萬元,對營收影響較小。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小家電領域,三年一期累計銷售占比為 56.16%,為公司產品主要服務對象。圖圖 6:公司分產品:公司分產品銷售銷售占比占比 圖圖 7
43、:公司分:公司分終端銷售終端銷售占比占比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公司產品產量穩步增長,公司產品產量穩步增長,產品結構優化推動公司毛利率持續上升產品結構優化推動公司毛利率持續上升。峰岹科技主要芯片銷量呈現逐年上漲態勢,其中 MCU 芯片的銷量由 2018 年的 1063.13 萬顆增長至 2020年的4567.78萬顆,平均單價由3.69元下降至3.37元。ASIC芯片的銷量從2018年的541.61萬顆不斷增長,截至 2020 年已增至 1308.69 萬塊,平均單價從 1.32 元上漲至 1.42 元。HVIC 芯片的銷量由 2018 年的
44、 7699.92 萬顆增長至 2020 年的 11136.72 萬顆,平均單價從0.53 元下降至 0.453 元。毛利率方面,公司毛利率從 2018 年的 44.66%增加至 2021 年的57.44%,呈逐年上升趨勢。分產品來看,除 IPM 產品的毛利率基本不變外,其他產品近四年來的毛利率顯著提升,主要系上下游供需關系變化導致產品漲價以及部分高毛利型號產品銷售占比提升所致。-1001020304050607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182019202020212022營業收入(萬元)同比(%)0.0050.00100.00150.00200
45、.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20182019202020212022歸母凈利潤(萬元)同比(%)0%20%40%60%80%100%2018201920202021電機主控芯片MCU電機驅動芯片HVIC電機主控芯片ASIC功率器件MOSFET智能功率模塊IPM其他業務0%20%40%60%80%100%2018201920202021H1小家電運動出行電動工具電源驅動工業與汽車白色家電其他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12-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圖圖
46、 8:公司:公司各產品各產品毛利率情況毛利率情況 圖圖 9:公司:公司主要產品銷量情況主要產品銷量情況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營收規模效應顯現推動費用率逐年下降,總費用上升主要系研發支出所致。營收規模效應顯現推動費用率逐年下降,總費用上升主要系研發支出所致。由于公司銷售模式和管理模式趨于成熟穩定,經營費用精細化管控,營收規模效應顯現促使各期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財務利息支出規模整體水平較低且較為穩定,公司整體費用率逐年遞減。同時為及時滿足下游不同領域及產品的應用需求,維持公司技術競爭優勢,近四年來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加強研發團隊建設,公司
47、研發費用從 2018 年的 0.19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0.41 億元,占總費用的一半以上。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為 0.22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53.84%,主要系本期新增應用于汽車領域產品車規認證費用和購置研發設備所致。圖圖 10:公司費用率情況公司費用率情況 圖圖 11:公司:公司費用情況費用情況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財信證券 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毛利率(%)電機主控芯片MCU(%)電機驅動芯片HVIC(%)電機主控芯
48、片ASIC(%)功率器件MOSFET(%)智能功率模塊IPM(%)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2018201920202021H1電機主控芯片MCU銷量(萬顆)電機主控芯片ASIC銷量(萬顆)電機主控芯片HVIC銷量(萬顆)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8201920202021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財務費用率整體費用率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201820
49、1920202021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總費用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13-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3 BLDC 電機電機市場規模持續擴張市場規模持續擴張,驅動控制芯片市場,驅動控制芯片市場迅速發展迅速發展 3.1 憑借良好的性能優勢,憑借良好的性能優勢,BLDC 電機市場發展趨勢向好電機市場發展趨勢向好 電機是指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依據有無電刷可電機是指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依據有無電刷可分為有刷電機和無刷電機。分為有刷電機和無刷電機。DC 電機(有
50、刷電機)是最基本的電機,當直流電流通過線圈時,線圈會在磁場中會受到扭矩的作用而發生旋轉。電機中的換向器和電刷負責改變電極的極性和方向,以使電樞能夠持續旋轉。隨著電樞旋轉,電刷也隨之移動,從而實現電流方向的切換,進而實現電機的正反轉。DC 電機在工業、汽車、家電等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其高效率、精確速度控制、高啟動扭矩等優點使其成為許多應用的理想選擇。但 DC 電機仍然存在一些缺點需要克服,如 DC 電機需要定期維護和更換電刷且在運行過程中電刷可能會產生火花,這不僅會影響電機壽命,還可能導致火災等安全問題。BLDC 電機電機是隨著半導體電子技術發展而出現的新型機電一體化電機。是隨著半導體電子技術
51、發展而出現的新型機電一體化電機。它是電力電子、微電子技術、控制理論和電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包含電機和電子兩部分,克服了有刷直流電機的先天性缺陷。在 BLDC 電機中,線圈在定子上,轉子是永磁體,通過改變周圍的線圈所產生的磁場方向使轉子旋轉,以電子換向器取代了機械換向器。相比于直流有刷電機,直流無刷電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轉矩特性優異、無級調速、過載能力強等特點。BLDC 電機由于轉矩密度高,非常適合于如無人機、機器人和電動汽車等移動式產品中。高轉矩密度的電機意味著同樣轉矩下電機的尺寸較小、重量較輕,這也促進產生了許多新的產品,例如高速吸塵器和高速吹風機等。圖圖 12:DC 電機示意圖電
52、機示意圖 圖圖 13:BLDC 電機示意圖電機示意圖 資料來源:Renesas官網,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Renesas官網,財信證券 表表 4:不同電機類型優缺點比較:不同電機類型優缺點比較 電機類型電機類型 優點優點 缺點缺點 無刷直流電機 壽命長、安靜且功率密度出色 設計復雜,成本更高 有刷直流電機 成本低且易于使用 噪聲大,存在 EML磨損和會產生火花 步進電機 壽命長、安靜,并具備開環位置和速度控制 需要電流控制,而且不像 BLDC那樣節能,噪聲大 資料來源:德州儀器官網,財信證券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14-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
53、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與其他類型電機相比,與其他類型電機相比,BLDC 電機特點鮮明:電機特點鮮明:1)BLDC 電機在較寬的速度段上較其他傳統電機擁有較高的電機效率。2)BLDC 電機基于應用場景的不同,可以選擇方波、SVPWM、FOC 等各種電機驅動控制方式,實現多樣化的控制需求。3)BLDC 電機控制用到的參數較多且互為關聯,與其他類型電機相比,其驅動控制算法難度較高。表表 5:BLDC 電機關鍵指標對比電機關鍵指標對比 關鍵指標關鍵指標 感應電機感應電機 開關磁阻電機開關磁阻電機 步進電機步進電機 直流有刷電機直流有刷電機 BLDC 電機電機 效率 中高 中低 低 低 高 噪音
54、 低 高 中 高 低 振動 小 大 中 中 小 轉矩密度 中 中 低 中低 高 控制算法要求 可不使用控制器 中 低 低 高 控制器成本 無 中 中 低 高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在在 BLDC 電機的上游產業鏈中,控制器和功率器件是兩個主要類別。電機的上游產業鏈中,控制器和功率器件是兩個主要類別??刂破鲀鹊?IC芯片主要有SoC、DSP、FPGA、MCU等幾種類型,其中MCU應用最為廣泛。根據IC Insights的報告,2021 年 MCU 市場規模達 197 億美元,出貨量增長 12%達 309 億顆。在中國 MCU市場中,海外廠商占據了主導地位,其中前六大 MCU 廠商瑞
55、薩電子、Microchip、ST、恩智浦、英飛凌和 TI 的市場份額超過了 80%??刂破髦械牧硪粋€產品類別是功率器件,包括 MOSFET、電源 IC、IPM和 IGBT 等。目前,IGBT 和碳化硅 MOSFET 是功率器件市場的重點發展方向。中高端 MOSFET 及 IGBT 主流器件市場被歐美日企業所壟斷,國內仍主要依賴進口,國內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較低,需要加緊跟進。然而,近年來國內企業崛起速度快,市場格局可能會發生改變。圖圖 14:BLDC 電機的上游產業鏈情況電機的上游產業鏈情況 資料來源:電子發燒友,財信證券 BLDC 電機控制器的分類隨著不同應用場景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如
56、智能控制器、變電機控制器的分類隨著不同應用場景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如智能控制器、變頻器、伺服系統或電機控制器等。頻器、伺服系統或電機控制器等。智能控制器用于家電、個人護理產品和電動工具中,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1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變頻器、伺服系統或電機控制器用于電梯、機器人、機床、紡織機和汽車等場景中。根據 Frost&Sullivan 統計的數據,全球智能控制器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5.9%,市場規模在 2019 年達到 1.5 萬億美元,預計 2024 年將達到約 2 萬億美元。中國的伺服市場在 20
57、20年時達到 164.4 億元,預計 2025 年可達到 297.7 億元。圖圖 15: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億美元):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億美元)圖圖 16:2017 至至 2025 年中國伺服市場規模(億元)年中國伺服市場規模(億元)資料來源:電子發燒友,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電子發燒友,財信證券 BLDC 電機憑借著良好的性能優勢,應用市場覆蓋了國民經濟眾多領域。電機憑借著良好的性能優勢,應用市場覆蓋了國民經濟眾多領域。BLDC 電機具備高可靠性、低振動、高效率、低噪音、節能降耗的性能優勢,并可在較寬調速范圍內實現響應快、精度高的變速效果,充分契合終端應用領域對節能降耗、智能控制、用
58、戶體驗等越來越高的要求,BLDC 電機下游應用市場廣泛且不斷擴展。表表 6:BLDC 電機應用行業細分及下游制造商電機應用行業細分及下游制造商 應用行業應用行業 細分細分 下游制造商下游制造商 白色家電 變頻冰箱、變頻空調、變頻洗衣機 海爾、美的、海信、格力、三星、TCL.風機 風扇、油煙機、吹風機、風簾機、暖通空調風機、吸塵器 美的、小米、艾美特、格力、先鋒、華帝.泵 氣泵、水泵、油泵 新界牌、格蘭富、連成.電動車 兩輪、三輪、四輪、平衡車、高爾夫球車、叉車 愛瑪、雅迪、金彭、新日.電動工具 電鉆、電錘、電批 TTI、博世、東成.壓縮機 空調、車載冰箱、醫用制冷 格力、美的、大金、三菱.農機
59、具 割草機、摘果器、電動剪枝機 博世、百得、TTI.汽車電子 雨刮器、汽車尾氣排放系統、動力方向控制、通風、風扇 麥格納、天合、法雷奧.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BLDC 電機及控制漸成行業主流,高性能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迎來發展良機。電機及控制漸成行業主流,高性能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迎來發展良機。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市場的消費升級,終端市場對電機驅動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單一對電機的控制,演變到需要電機能夠實現高效率、低噪音、多功能的控制,例如變頻冰箱、變頻空調的比例逐年上升,料理機、洗碗機等廚電均有了多種多樣的功能供消費者選擇,吹風機、吸塵器等小家電在追求高轉速的同時追
60、求低噪音、低振動的控制效果,以上更高的性能要求均需要控制芯片予以實現,從而對芯片設計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電機控制任務不斷增加且越來越復雜,高性能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面臨較好市場機遇。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億美元)增長率(%)-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050100150200250300350中國伺服市場規模(億元)增長率(%)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16-請務必閱讀正文
61、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表表 7:不同應用終端電機控制內容發:不同應用終端電機控制內容發展趨勢展趨勢 應用終端應用終端 第一代控制內容第一代控制內容 第二代控制內容第二代控制內容 第三代控制內容第三代控制內容 冰箱 單相感應電機,定頻控制,無需電子控制器 BLDC電機,120度方波控制,降低能耗但振動噪音大 BLDC電機,無感 FOC直流變頻,能耗進一步減少,振動噪音低 洗衣機 串激電機/單相感應電機,定頻控制,無需電子控制器 BLDC/DD 電機,有感 SVPWM 方案,降低能耗但控制方案成本較高 BLDC/DD 電機,無感 FOC直流變頻,能耗進一
62、步降低,控制方案成本 空調 單相感應電機,定頻控制,無需電子控制器 感應電機的變頻驅動,可調速但效率較低。BLDC電機,120度方波控制,降低能耗但振動噪音大 BLDC電機,無感 FOC直流變頻,能耗進一步降低,振動噪音低,體感更加舒適 吸塵器 串激電機,無需電子控制器,多段開關調速 BLDC電機,能耗明顯降低,產品重量明顯下降 超高速 BLDC電機,能耗進一步降低,產品向無繩式發展 落地扇 單相感應電機,定頻控制,無需電子控制器,多段開關調速 BLDC電機,能耗明顯降低,可實現無級調速 BLDC電機的 FOC控制,能耗進一步降低,噪音進一步降低,功能更加豐富,體感更加舒適 吹風筒 串激電機,
63、無需電子控制器,多段開關調速 BLDC電機,能耗明顯降低,可實現無級調速 超高速 BLDC電機,能耗進一步降低,產品重量進一步減輕,體感效果更佳 新型電動工具 串激電機,無需電子控制器,多段開關調速 BLDC電機,能耗明顯降低,可實現無級調速 BLDC電機的 FOC控制,能耗進一步降低,功能更加豐富 散熱風扇 單相 BLDC電機 三相 BLDC電機,能耗明顯降低,較為靜音 BLDC電機的 FOC控制,能耗進一步降低,靜音效果更佳,功能更加豐富 電動平衡車 三相 BLDC電機有感方波控制 三相 BLDC電機有感 FOC控制,能耗進一步降低,噪音和振動減小 三相 BLDC電機的無感 FOC控制,能
64、耗進一步降低,車的功能更加豐富,體感更佳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3.2 BLDC 電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國內廠商正不斷崛起電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國內廠商正不斷崛起 2023 年全年全球球 BLDC 電機市場規模電機市場規模有望增長到有望增長到 210 億美元億美元。據 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全球 BLDC 電機市場規模將從 2019 年的 163 億美元,增長到 2023 年的 210 億美元,增長幅度達到 20.86%,年復合增長率為 6.45%。Frost&Sullivan 預測 2018 年至 2023年期間中國 BLDC 電機市場規模年均增速達 15
65、%,超過全球市場的增長速度。隨著無刷電機下游市場的興起,加上全球對于環境污染和生態的重視,以及各國逐漸出臺對于節能型制造業的政策支持,全球無刷電機行業有著非常明亮的發展前景。2023 年全球年全球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市場規模預計約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市場規模預計約 270 億人民幣。億人民幣。隨著 BLDC電機需求穩步增長并且不斷向新應用領域擴展,高性能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面臨較好發展機遇。峰岹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選取日本電產最近 5 個會計年度毛利率的平均數23.82%作為 BLDC 毛利率,估算驅動控制類芯片成本占比為 25%,對應測算出 2023 年全球 BLDC 電機驅動控制
66、芯片市場規模接近 270 億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1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表表 8:全球:全球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市場測算情況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市場測算情況 年份年份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BLDC電機全球市場規模(億美元)153.60 163.00 173.00 184.00 197.00 210.00 參考毛利率 23.82%成本規模(億美元)117.01 124.17 131.79 140.17 150.07 159.98 驅動控制系列芯片成本占
67、比 25%2020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 6.7506 BLDC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全球市場規模(億人民幣)197.48 209.56 222.42 236.56 253.27 269.99 資料來源:Grand View Research、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亞洲是全球亞洲是全球 BLDC 電機市場的主要市場,中國是未來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電機市場的主要市場,中國是未來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全球 BLDC 電機市場中,亞洲市場占比最大,占據了 46.94%的市場份額,中國市場是未來主要動力。盡管亞洲擁有不少技術出色的 BLDC 電機企業,但主要仍集中在日本,如尼得科、松下、美蓓亞和三洋
68、電氣等。相比之下,國內目前仍處于追趕階段。由于歐洲和美國在 BLDC 電機技術方面有較早的起步并掌握了許多核心技術,隨著全球市場對高端BLDC 電機需求的增加,未來歐美市場的份額也會緩慢增長,但增速會低于亞洲地區。圖圖 19:BLDC 電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占比電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占比 資料來源:電子發燒友,財信證券 亞洲47%美國21%歐洲19%其他13%圖圖 17:BLDC 電機全球市場規模(億美元電機全球市場規模(億美元)圖圖 18:BLDC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全球市場規模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全球市場規模(億億元)元)資料來源:Grand View Research,公司招股說明書,財
69、信證券 資料來源:Grand View Research,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5.605.806.006.206.406.606.807.007.2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BLDC電機全球市場規模(億美元)同比(%)5.605.806.006.206.406.606.807.007.200501001502002503002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BLDC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全球市場規模(億人民幣)同比(%)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18-請
70、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在政府大力扶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內在政府大力扶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內 BLDC 電機驅動芯片行業正進電機驅動芯片行業正進入高速成長期。入高速成長期。在 2010 年前,全球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領域基本被德州儀器(TI)、意法半導體(ST)、英飛凌(Infineon)和羅姆(ROHM)等國際大廠壟斷。但近年來,隨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制造 2025、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 等國家政策相繼出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不斷發展,BLDC 電機驅動芯片行業
71、隨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政策利好下,國內 BLDC 電機驅動芯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及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國內企業逐漸具備與國外企業抗衡的實力,國產替代步伐不斷加快。2010 至 2015 年期間,兆易創新、中穎電子和峰岹科技等國內廠商逐漸嶄露頭角。2015 年至今,國內廠商逐漸走向行業競爭前沿,在 BLDC 電機驅動控制細分領域表現出與國際廠商分庭抗衡的實力。BLDC 電機下游應用呈現多點開花且滲透率逐漸提高特點,市場競爭環境相對寬松。電機下游應用呈現多點開花且滲透率逐漸提高特點,市場競爭環境相對寬松。BLDC 驅動控制芯片市場競爭呈現三大特點:其一、通用 MCU 芯片架構和專用芯片架構和諧共存
72、。峰岹科技競爭對手大多采用通用 MCU 芯片,其內核架構一般采用 ARM 公司提供的 Cortex-M 系列內核,峰岹科技選擇專用芯片發展道路,自研 ME 芯片架構;其二、各廠商在對應領域建立起相對競爭優勢,如:峰岹科技在高速吸塵器、直流變頻電風扇、無繩電動工具等領域,已具有重要行業地位;在變頻白色家電等領域,國外廠商如 TI、ST等保持強大競爭力,以峰岹科技為代表的國內廠商處于沖擊對手市場份額態勢;其三、各自廠商均在不同程度加強與終端品牌的合作,就不同領域的 BLDC 電機控制場景需求,開展定制性產品開發,從而取得先發產品供應地位。圖圖 20: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電機驅動控制芯片領域競
73、爭格局發展領域競爭格局發展 資料來源:電子工程專輯官網,財信證券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19-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4 以核心技術為引擎,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以核心技術為引擎,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 4.1 擁有“自主擁有“自主 IP+三大核心技術”,牢牢把握核心競爭優勢三大核心技術”,牢牢把握核心競爭優勢 圍繞電機專用芯片設計,圍繞電機專用芯片設計,公司公司已形成獨立自主的完整已形成獨立自主的完整 IP 體系體系。公司電機主控芯片MCU 采用“雙核”結構,由公司自主研發的 ME 內核專門承擔復雜的電機控制任務。ME
74、 內核為公司自主研發、獨立設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ME 內核專門負責處理電機控制實時任務,可獨立運行,對許多信號可以并行處理,通過算法硬件化與器件集成化,實現較 ARM 系列內核 32 位 MCU 芯片更優的運算速度效果。同行業企業產品大多采用 ARM 公司提供的 Cortex-M 系列內核。IP 內核依賴于 ARM 公司的授權,需支付 IP授權費用,同時產品技術發展受制于 ARM 授權體系,無法對內核進行針對性的修改。圖圖 21:通用通用 MCU驅動系統示意圖驅動系統示意圖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圖圖 22:公司專用芯片驅動系統示意圖公司專用芯片驅動系統示意圖 資料來源:公
75、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表表 9:公司與同行業企業:公司與同行業企業 MCU芯片內核對比芯片內核對比 同行業企業同行業企業 MCU芯片內核芯片內核 是否需要授權是否需要授權 授權公司授權公司 意法半導體(ST)Cortex-M 系列 是 ARM 德州儀器(TI)DSP 否 自主研發 賽普拉斯(Cypress)Cortex-M 系列 是 ARM 兆易創新 Cortex-M 系列 是 ARM 中穎電子 Cortex-M 系列 是 ARM 峰岹科技 ME 否 自主研發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20-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
76、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三個核心技術團隊相互合作,為客戶提供有針對性地系統級服務。三個核心技術團隊相互合作,為客戶提供有針對性地系統級服務。公司核心技術團隊分為芯片設計團隊、電機驅動架構團隊和電機技術團隊。與其他芯片設計公司不同,峰岹科技從終端客戶的需求角度出發,對技術難點進行分析,由公司三大技術團隊協作分別從電機設計、控制算法架構、芯片設計三個層面實現終端客戶應用需求。電機團隊利用其對電機電磁系統的設計和分析能力,對控制算法提出要求,電機驅動架構團隊根據電機需求設計相匹配的算法??刂扑惴ù_定后,芯片設計團隊將根據算法需求搭建芯片架構,在芯片層級通過邏輯電路實現算法硬件化,最終通
77、過在電機系統層級驗證算法與芯片設計,確認是否達到終端客戶需求,幫助客戶達到高轉速、高效率、低噪音的目的。芯片技術、電機驅動架構技術、電機技術三個領域的豐厚技術積累,使公司可以為下游客戶有針對性地提供包括驅動控制專用芯片、應用控制方案設計、電機系統優化在內的系統級服務,并有能力引導、協助下游客戶進行系統級產品升級換代。圖圖 23:公司三個核心技術團隊協作示意圖公司三個核心技術團隊協作示意圖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表表 10:公司三重技術核心優勢:公司三重技術核心優勢 團隊名稱團隊名稱 技術核心優勢技術核心優勢 芯片團隊 相較于國內 MCU 廠商普遍使用 ARM Cortex-M 處
78、理器內核架構,公司使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處理器內核架構 ME 內核,專門用于電機控制;得益于自主設計的內核架構,公司可以根據具體終端使用需求進行針對性修改,并且能夠實現電機控制算法硬件化,處理復雜、多樣的電機控制任務;此外,公司實現了芯片設計的半集成、全集成方案。電機驅動架構團隊 公司在當前主流的無感算法和電機矢量控制算法上進行了前瞻性研發布局,針對不同領域開發了不同的驅動控制算法,幫助下游產業客戶解決諸如無感大扭矩啟動、靜音運行和超高速旋轉等行業痛點難題,擴大高性能電機的應用領域,為客戶產品更新換代提供技術和產品支撐,同時發掘新的電機產品應用市場。電機團隊 基于對電機電磁原理的深入了解,公司
79、可以針對客戶的電機特點提出特定的驅動方式,并且能夠支持客戶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對電機產品的電磁結構進行優化,使電機系統的性能達到最佳。對電機技術的深入理解使得公司能夠從芯片、電機控制方案、電機結構三個維度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系統級服務,幫助客戶解決電機設計、生產和測試中的問題。全方位的服務增強了客戶的粘性,也增強了公司的產品競爭力 資料來源:峰岹科技2022年半年報,財信證券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21-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4.2 產品性能領先,“產品性能領先,“算法硬件化算法硬件化+芯片芯片集成化集成化+無感無感
80、 FOC 算法”大勢所趨算法”大勢所趨 不同于行業內其他企業通過軟件編程來實現電機控制算法,峰岹科技采用硬件化技不同于行業內其他企業通過軟件編程來實現電機控制算法,峰岹科技采用硬件化技術路徑。術路徑。關于電機驅動控制芯片,行業內存在兩種技術路線:專用芯片設計與通用 MCU設計,不同的芯片設計技術路線所采用的內核架構和算法實現路徑有本質區別。從內在芯片算法實現路徑看,公司專用芯片基于硬件化實現電機控制要求。公司將電機控制算法拆分成位置估算器、PI 調節、SVPWM、Clark 變換、Park 變換等多個具體步驟,用硬件邏輯門電路將各個運行步驟設計成為算法硬件模塊,組合搭配實現電機控制即在芯片設計
81、階段通過邏輯電路將控制算法在硬件層面實現,為 BLDC 電機高速化、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圖圖 24:通用通用 MCU算法示意圖算法示意圖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圖圖 25:專用芯片算法實現示意圖專用芯片算法實現示意圖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表表 11:公司與同行業企業芯片算法對比:公司與同行業企業芯片算法對比 算法主要實現路徑算法主要實現路徑 德州儀器德州儀器(TI)意法半導體意法半導體(ST)英飛凌英飛凌(Infineon)峰岹科技峰岹科技 120度方波 硬件化 軟件庫 軟件庫 ME內核硬件化 有感 SVPWM 硬件化 軟件庫 軟件庫 ME內核硬件
82、化 有感 FOC 硬件化 軟件庫 軟件庫 ME內核硬件化 無感 FOC 軟件庫 軟件庫 軟件庫 ME內核硬件化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表表 12: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領域兩種技術路線指標對比表電機驅動控制芯片領域兩種技術路線指標對比表 指標指標 公司算法硬件化公司算法硬件化(ME內核內核)軟件算法軟件算法(ARM為主為主)指標說明指標說明 成本 芯片成本 ME內核:約 3.5萬門 M3內核:約 10.5萬門 相同制程下門數越少,芯片面積越小,成本更低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22-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
83、研究報告 IP 授權成本 ME自主研發,無授權費 ARM 系列有授權費(license)和版稅費(royalty)無 IP 授權費,成本更低 客戶終端產品整體方案成本 芯片單 Die 上可集成高壓LDO、Pre-driver 等電機控制所需外設,整體方案成本低 通用 32位 MCU 單 Die普遍沒有集成高壓 LDO和 Pre-driver,整體方案成本較高 集成度越高,客戶終端產品整體方案成本越低 調試難度 算法硬件化,不需要調試底層電機控制算法,調試簡單 算法軟件編程實現,程序復雜,調試困難 調試難度越低,終端客戶開發成本越低 功耗 芯片工作主頻 24MHz 72MHz或以上 主頻越低,芯
84、片工作功耗越小 芯片工作電流 15mA 左右 50mA 左右 工作電流越小,指標越優 性能指標 執行一次無感 FOC算法運行時間 67us 2030us 運行一次無感 FOC算法所需要的時間,時間越少,運算執行速度越快,性能越優 可支持電機最高轉速(無感 FOC控制方式)27萬轉 15萬轉左右 在無感 FOC電機控制模式下,可支持電機轉速越高,性能越優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單芯片、全集成方案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單芯片、全集成方案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更高集成度一直是集成電路設計行業不斷探索的目標,就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而言,如果單顆芯片能集成更多的器件和功能,可大
85、大簡化外圍電路、減少外圍器件,更好地滿足應用需求,在幫助客戶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整體方案的可靠性。為適應 BLDC 電機小型化、定制化、節約成本、節能高效的發展趨勢,峰岹科技已經實現從集成運放、比較器到集成預驅動(pre-driver)到集成電源與功率器件 MOSFET,具備完整產品線布局,與國際知名廠商發展趨勢相符。圖圖 26:BLDC 電機驅動控制架構全集成模塊發展電機驅動控制架構全集成模塊發展 圖圖 27:公司可提供方案與架構公司可提供方案與架構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控制算法從方波控制向有感控制算法從方波控制向有感 SVPWM、FOC
86、方向發展。方向發展。BLDC 電機控制中,算法的優劣直接影響電機的控制性能。算法自身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進行迭代更新,從方波控制向有感 SVPWM、FOC 方向發展,伴隨控制性能不斷提升,算法復雜度也隨之提升,對控制芯片的計算量和計算速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種控制算法均有各自的優缺點,具體的選擇需要依據最終應用領域而定,無感 FOC 控制算法最為先進,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高效率、低振動、低噪音以及高響應速度等控制目標,因此逐漸成為主流趨勢。但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23-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無感 FOC 算法復雜
87、,調試參數較多,對算法設計團隊有極高要求。圖圖 28: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控制算法電機驅動控制芯片控制算法發展趨勢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表表 13:各類控制算法對比情況:各類控制算法對比情況 項目項目 有感方波有感方波 無感方波無感方波 有感有感 SVPWM 有感有感 FOC 無感無感 FOC 優點 控制算法簡單、啟動力矩大 節省 Hall器件、控制算法簡單、電機體積小 轉矩波動較小、電磁噪音低 轉矩波動小、效率高、噪音低、動態響應快、電磁噪音低 轉矩波動小、效率高、噪音低、動態響應快、電磁噪音低、節省 Hall器件,電機體積小 缺點 轉矩波動大、電磁噪音大、電機
88、體積大,需要 Hall 檢查轉子位置 轉矩波動大、電磁噪音大 需要 Hall 檢查轉子位置,不能控制電流、效率較低 控制算法復雜、控制器成本高、需要 Hall檢查轉子位置 控制算法復雜、調試參數多 控制器成本 中低 低 中低 高 較高 算法復雜度 低 中低 中低 中 高 開發周期 最短 短 端 較長 長 資料來源:中金企信國際咨詢,財信證券 公司芯片技術參數已達到國際大廠主流標準。公司芯片技術參數已達到國際大廠主流標準。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電機控制專用芯片 MCU 產品的銷售收入,其中 FU68XX 系列構成峰岹科技 MCU 最主要的芯片產品系列。與公司 FU68XX 系列產品具有直接可
89、比產品主要為 ST 公司的 STM32F103 與STM32G4 系列芯片。這三類芯片產品在芯片設計難度、可靠性、適用性、IP 豐富度、集成度等方面進行比較具備代表性和合理性,公司芯片技術參數已達到國際大廠的產品標準并且在部分細分終端領域(高速吸塵器、直流變頻風扇、直流無刷電動工具等)取得較高市占率。表表 14:核心技術先:核心技術先進性的評價指標對比進性的評價指標對比 指標指標 峰岹科技產品峰岹科技產品(FU68xx 系列)系列)ST公司公司 STM32F103 系列系列 ST公司公司 STM32G4 系列系列 指標說明指標說明 與競品與競品 對比情況對比情況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
90、供內部客戶參考 -24-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芯片設計難度 自主研發電機控制內核,對研發人員的復合型技術背景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要求,要求技術團隊不但對芯片設計有著深刻的認識,而且對算法架構、電機技術均有所了解,才能夠將電機控制算法通過邏輯電路實現,并且得到優異的電機控制效果 基于購買的ARMCortex-M3通用內核進行芯片設計 基于購買的ARMCortex-M4通用內核進行芯片設計 專用芯片技術路線對技術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術路線實現難度較大 公司自主研發電機控制內核,設計難度高 可靠性 品牌客戶情況 小米、松下、飛利浦、美的、艾美
91、特、TTI、寶時得、海爾、海信、小天鵝、TCL、日本電產等知名品牌 在 BLDC電機領域己廣泛應用 在 BLDC電機領域有應用 品牌客戶對產品可靠性提岀更高的要求 品牌客戶應用情況相當,都得到廣泛應用 芯片最高結溫Tj 150度 150度 150度 結溫越高、芯片可靠性越高 與競品相同 芯片工作溫度Ta-40度+125度-40度+85度-40度+105度-40度+125度-40度+85度-40度+105度-40度+125度 工作溫度范圍越寬、芯片可靠性越高 與競品最高溫度范圍相同 算法路線 算法硬件化 算法軟件程序 算法軟件程序 算法硬件化有利于提高一致性與穩定性 算法硬件化可靠性更高 適用性
92、 應用領域 在 BLDC領域己廣泛應用 在 BLDC領域己廣泛應用 在 BLDC領域有應用 量產的應用領域多,適用性好 與競品相當 電機控制算法 覆蓋主流控制算法 可通過軟件編程實現主流控制算法 可通過軟件編程實現主流控制算法 公司可根據不同應用需求采取不同的控制算法,適用性高 與競品相當 功能多樣性 雙核架構滿足功能多樣性 可通過軟件編程實現多樣性的功能 可通過軟件編程實現多樣性的功能 公司采用雙核架構,ME內核專門負責電機控制,通用內核實現附加功能,滿足多樣性需求 與競品相當 支持電機最高轉速(無感FOC控制方式)27萬轉 15萬轉左右 25萬轉左右 轉速越高,應用場景越多,適用性越好 優
93、于競品,轉速越高適用于更多應用場景 工作電壓范圍 3V36V 2.0V3.6V 1.71V3.6V 電壓范圍越寬,適用性越好 優于競品,更寬的工作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2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電壓適用于更多應用場景 IP豐富度 模擬 IP 自主知識產權模擬 IP:65個 購買 ARM 公司內核 IP 購買 ARM 公司內核 IP 公司圍繞專用芯片設計,己形成獨立自主的完整 IP 體系 獨立自主的IP 內核,不需要授權 數字 IP 自主知識產權數字 IP:110個 算法 IP 自主知識產權算法 IP:372
94、個 集成度 集成算法 硬件集成電機算法 無,需軟件編程實現 無,需軟件編程實現 公司硬件集成電機控制算法,客戶開發終端產品時無需進行電機算法編程 優于競品,客戶開發終端產品無需電機算法編程 集成模擬外設 集成模擬外設 8個以上 集成模擬外設 2個左右 集成模擬外設 5個左右 公司較同行業產品集成了高壓 LDO、Pre-driverVref 參考電壓、Vhalf 偏置電壓等模擬外設,有效降低客戶終端產品的成本,提高產品穩定性 優于競品,集成度高于競品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全產品線發展版圖實現了客戶電機全場景應用全產品線發展版圖實現了客戶電機全場景應用,公司芯片,公司芯片市占率不斷
95、提升市占率不斷提升。在主要產品和服務方面,公司主要圍繞電機驅動控制領域,在電機主控芯片 MCU/ASIC、電機驅動芯片 HVIC、功率器件 MOSFET 產品線上進行產品延伸開發,在算法硬件化、電機控制器件集成化的方向發展,能夠為客戶提供從驅動控制芯片產品及驅動控制整體方案到電機系統優化的系統級服務。與此同時,公司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市場接受程度也在逐步加深,終端應用不斷拓展,使用公司芯片產品的國內外知名廠商數量不斷增加。圖圖 29:公司全系列產品演變路線具體情況:公司全系列產品演變路線具體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26-請務必閱
96、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表表 15:公司:公司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市占率情況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市占率情況 年份年份 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BLDC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全球市場規模(億人民幣)197.48 209.56 222.42 236.56 253.27 峰岹科技營業收入 0.91 1.43 2.34 3.3 3.23 市場占有率 0.46%0.68%1.05%1.39%1.28%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4.3 公司上游供應鏈穩定,公司上游供應鏈穩定,電機驅動控制方案性價比高電機驅動控制方案性價
97、比高 公司公司采用典型的采用典型的 Fabless 模式,模式,供應商集中度較高。供應商集中度較高。目前集成電路企業采用的經營模式可以分為 IDM 模式和 Fabless 模式。采用 IDM 模式的企業可以獨立完成芯片設計、晶圓制造、芯片封裝及測試等各生產環節;采用 Fabless 模式的企業專注于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將晶圓制造、芯片封裝及測試等生產環節委托給第三方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企業代工完成。作為采用 Fabless 模式的芯片設計企業,公司建立了完備的管理流程對公司芯片產品研發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控制,管理流程涵蓋立項階段、設計階段、驗證階段與量產階段。公司主要通過進口方式采購晶圓,主要的
98、晶圓制造供應商為格羅方德(GF)和臺積電(TSMC);在封裝測試方面,公司與華天科技、長電科技、日月光等封裝工藝成熟封裝廠商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各環節供應商集中度較高。隨著全球晶圓產能的日趨緊張,為保證上游晶圓供應穩定,公司與某主要晶圓供應商簽訂 產能保留協議,以解決晶圓供應后顧之憂。圖圖 30:IDM與與 Fabless 模式下的業務流程對比情況模式下的業務流程對比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圖圖 31:公司上游供應商公司上游供應商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財信證券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27-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
99、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公司專用芯片集成度更高,能有效降低整體方案成本。公司專用芯片集成度更高,能有效降低整體方案成本。公司電機控制專用芯片已在內部集成了電機驅動控制方案所需外設,如高速運算放大器、比較器、LDO、預驅動,部分芯片還集成 MOSFET,大大減少外圍器件,最大程度上精簡了控制板,降低元器件所需面積。通用 MCU 集成驅動一般采用合封技術,使得控制系統的可靠性降低,維護成本加大。峰岹科技主控芯片則在單一晶圓上集成了電源、驅動或功率器件,可靠性大大提高,有效降低整體方案成本。圖圖 32:高集成度產品可有效降低成本高集成度產品可有效降低成本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此報告僅
100、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28-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5 深耕家電市場,持續推動既有應用領域消費升級深耕家電市場,持續推動既有應用領域消費升級 公司公司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在下游部分應用領域產品中已取得顯著市場地位。電機驅動控制芯片在下游部分應用領域產品中已取得顯著市場地位。峰岹科技優先突破的下游應用領域包括智能小家電、運動出行、電動工具、白色家電等多個領域,終端應用產品主要涵蓋高速吸塵器、直流變頻電扇、直流變頻熱水器、直流無刷電動工具、電動車/電動平衡車等,陸續推進的應用領域還包括工業與汽車、計算機與通信設備、智
101、能機器人等。公司芯片產品市場占有率取決于下游應用領域產品中 BLDC電機的市場滲透率和自身芯片出貨規模。近年來公司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憑借優越性能、高性價比等競爭優勢取得逐年高速增長的規?;鲐涄厔?,促使公司芯片產品在2020 年 BLDC 電機應用領域的高速吸塵器和家用電扇領域市占率達到 78%左右。表表 16:2020 年公司芯片部分下游主要應用產品市場占有率情況年公司芯片部分下游主要應用產品市場占有率情況 序號序號 主要應用產品主要應用產品 公司芯片市場占有率公司芯片市場占有率 1 高速吸塵器 2020年國內產量占有率約為 78.4%2 直流變頻電扇 2020年國內產量占有率約為
102、 77.7%3 直流變頻燃氣熱水器 2020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 18.0%4 直流無刷電動工具 2020年國內產量占有率約為 26.4%5 電動車/電動平衡車 2020年合計國內產量占有率約為 27.6%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表表 17:公司各應用領域的主要適用品牌及產品特點:公司各應用領域的主要適用品牌及產品特點 應用領域應用領域 主要適用終端品牌主要適用終端品牌 產品特點描述產品特點描述 峰岹科技收入增長邏輯峰岹科技收入增長邏輯 吸塵器 追覓、小米、睿米、小狗、shark、松下、飛利浦、科沃斯、萊克 國內吸塵器 BLDC電機的 FOC控制方案主要推動者;公司芯片產品主要用于
103、該領域高速吸塵器,具有效率高、噪音低、轉速高、吸力大等特點,滿足智能高速吸塵器各項控制功能需要,迎合年輕消費者愛好 1、成功抓住高速吸塵器升級換代市場需求;2、成功取得該領域內主要終端品牌的認可并量產供貨 扇類 美的、艾美特、小米 國內電風扇 BLDC電機的 FOC控制方案主要推動者;公司芯片產品主要用于該領域直流變頻風扇,具有風質柔和、超寬送風幅度、細膩風速調節、靜音、高效等特點,迎合年輕消費者愛好 1、成功抓住直流變頻風扇升級換代市場需求;2、成功取得該領域內主要終端品牌的認可并量產供貨 廚衛電器 美的、方太、老板、華帝、萬和、萬家樂、海爾、九陽 國內廚衛電器領域 BLDC電機的 FOC控
104、制方案主要推動者;公司芯片產品主要用于該領域采用直流變頻技術的各類廚衛電器,具有無級調速、超靜音、節能及系統效率高、智能交互等特點,典型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 1、采用直流變頻技術的廚衛電器代表著行業高端發展方向;2、公司實現技術攻關,取得該領域內主要終端品牌的認可并量產供貨 運動出行 小牛、雅迪、臺鈴 行業率先開發出高集成預驅方案,代替分立方案,集成度高、可靠性高、維修成本低 1、報告期公司主要下游客戶銷量增長較快;2、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29-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電動工具 TTI、東成、寶
105、時得、格力博 國內電動工具 BLDC電機無感方波、FOC控制的重要推動者;公司芯片產品主要用于該領域的無繩電動工具,解決零速大扭矩技術難點、振動小、噪音低、效率高 1、契合電動工具無繩滲透提高趨勢;2、公司主要客戶具有較高市場份額 白色家電 美的、海爾、海信、康佳、TCL、小天鵝、大金 適用于智能變頻白色家電 國內變頻白色家電主控芯片國產替代的主要廠商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5.1 小家電:市場增速優于家電全行業,小家電:市場增速優于家電全行業,BLDC 電機市場需求空間巨大電機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小家電小家電行業銷售收入波動增長行業銷售收入波動增長,智能化趨勢提升,智能化趨勢提升
106、 MCU 需求。需求。小家電行業的銷售收入在 2018 年有較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因為受到下游房地產下行周期影響,但在 2019 年有所回暖。2020 年受疫情影響小家電行業實現銷售收入 3721 億元,同比下降 1.09%。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1 年中國小家電市場規模預計為 5127 億元,2012 至 2023 年中國小家電市場規模 CAGR 預計為 13%,市場規模穩定增長,增速水平優于家電全行業。智能化趨勢下,小家電為實現豐富的應用體驗,MCU 含量及算力需求將更高,將帶來小家電 MCU 市場成長新動力。根據中國家電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家電工業的總
107、體發展目標為,持續提升行業的全球競爭力、創新力和影響力,到 2025 年,成為全球家電科技創新的引領者。圖圖 33:2012-2020年中國小家電市場零售額及增長率變化年中國小家電市場零售額及增長率變化 圖圖 34:2021-2026年中國小家電市場銷售額預測(億元)年中國小家電市場銷售額預測(億元)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前瞻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當前當前 BLDC 電機在小家電市場的滲透率較低,未來市場需求空間巨大。電機在小家電市場的滲透率較低,未來市場需求空間巨大。BLDC 電機擁有節能降耗、較好控制性能、運行平穩等優點,在小
108、家電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升。目前在油煙機、洗碗機、廚余處理器、干衣機、吸塵器、空氣凈化器中,BLDC 電機的占比仍較小,與滲透率天花板存在較大距離。公司芯片產品市場占有率取決于下游應用領域產品中 BLDC 電機的市場滲透率和自身芯片出貨規模,BLDC 電機因其所具備優異的性能優勢得到廣泛使用,不斷替換下游各領域產品中的傳統電機,市場將不斷滲透,帶動公司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需求持續旺盛。-20.00-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
109、4000.0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銷售收入(億元)同比增長(%)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21E2026ECAGR=8.83%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30-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圖圖 35:各類小家電各類小家電 BLDC 電機滲透率及滲透率天花板電機滲透率及滲透率天花板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奧維云網、大比特產業研究室,財信證券 表表 18:2020 年年 BLDC 電機在家電中的滲透率電機在家電中的滲透率
110、 產品品類產品品類 中國年產量(萬臺)中國年產量(萬臺)年份年份 電機用量(每臺)電機用量(每臺)BLDC 電機滲透率電機滲透率 電風扇 23161.00 2020 12個 15%抽油煙機 3412.30 2020 12個 10%洗碗機 5074.40 2020 13個 8%料理機 7807.23 2020 1個 15%燃氣熱水器 2098.81 2020 1個 5%咖啡機 9251.85 2020 24個 1%吸塵器 13382.89 2020 13個 25%空氣凈化器 379.50 2020 13個 35%電動牙刷 4080.79 2020 1個 3%電吹風 11515.70 2020 1
111、個 1%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電子發燒友,財信證券 5.2 運動出行:市場發展迎來新機遇,運動出行:市場發展迎來新機遇,BLDC 電機需求量高速增長電機需求量高速增長 新國標帶來新需求,電動車市場規模持續擴張。新國標帶來新需求,電動車市場規模持續擴張。電動車,主要指電動兩輪車、電動自行車,是以車載蓄電池作為輔助能源,具有腳踏騎行能力,能實現電助動或電驅動功能的兩輪自行車。2014 年,電動車產銷量首次出現下降,隨后兩年持續減少,直到 2018年出現小幅反彈,整個行業陷入了一個瓶頸期。2019 年隨著新國標的實施,電動車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9 年,兩輪電動車的產銷量持續回升,
112、并在 2020 年實現了大幅增長,產量和銷量均達到了歷史最高值,分別為 5100 萬輛和 4760 萬輛。同時,2019 年和 2020 年兩輪電動車行業市場交易規模也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分別為 851 億元和1046 億元,增速達到 19.9%和 22.9%。預計隨著大部分城市過渡期的到來,行業規模將進一步發展。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31-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圖圖 36:2010-2020年中國兩輪電動車產銷情況年中國兩輪電動車產銷情況 圖圖 37:2016-2020年中國兩輪電動車交易規模及增速年中國兩
113、輪電動車交易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中國自行車協會,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艾瑞,前瞻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有序擴大,鋰電車型滲透率加速提升。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有序擴大,鋰電車型滲透率加速提升。從工信部公布的電動自行車產量變化數據來看,2014 至 2017 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緩慢增長,2018 年由于新國標的出臺,電動自行車產業轉型升級,產量出現大幅下滑。隨后 2019 年出現較快增長,實現 2708 萬輛,較 2018 年增長 6.1%;2020 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實現 2966萬輛,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9.54%。國內電動自行車占整體自行車銷量占比已從 2008
114、年的 19.99%穩步提升至 2019 年的 40.60%。根據中關村在線的數,近年鋰電池的市場份額逐年增長,越來越多的電動自行車廠商逐漸意識到鋰電池的優勢并將其應用到生產中。隨著新標準的正式實施,2019 年鋰電池市場份額再次提升,達到 13.2%,預計 2020 年鋰電池的市場份額將達到 20%。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 2025 年鋰電池市場份額有望達到 80%。鋰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小體積和輕重量的特點,因此成為了供電 BLDC 電機的常用電池類型。BLDC 電機和鋰電池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鋰電池的廣泛應用將推動電機驅動控制專用芯片的需求增加,這將有助于公司芯片產品終端市場的進一步擴大
115、。圖圖 38:2015-2020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產量情況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產量情況 圖圖 39:2013-2020年中國電動自行車電池市場份額情況年中國電動自行車電池市場份額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電子發燒友,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中關村在線,財信證券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BLDC 電機在電動出行領域逐漸取代了有刷電機。電機在電動出行領域逐漸取代了有刷電機。過去 BLDC 電機因為技術不成熟導致故障率高,加之成本較高,因此早期的電動自行車多采用有刷電機。隨著技術的進步及成本的降低,BLDC 電機能耗低、壽命長的優勢得以顯現,滲透率不斷提高。2018 年至 2
116、020 年,公司產品在運動出行領域收入分別為1,429.10 萬元、2,248.23 萬元以及 3,016.35 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45.28%,呈現高速增-20.00-1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產量(萬輛)銷量(萬輛)產量增速(%)銷量增速(%)-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62017201820192020交易規模(億元)同
117、比增速(%)-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中國電動自行車產量(萬輛)同比(%)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2020E鋰電池鉛酸電池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32-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長態勢。公司在該領域銷售收入增長主要取決于下游客戶銷量增長,公司率先推廣用
118、驅動芯片 HVIC 替代三極管電機驅動分立的方案,契合了新世代年輕消費者對電動車性能可靠、穩定的要求。雅迪、臺鈴、小牛三大品牌均為公司芯片產品在電動車應用領域的終端品牌客戶,三大品牌銷售的持續增長,帶動了公司芯片產品在該領域的市場需求,體現出公司所具有的一定市場地位。圖圖 40:2021 年我國電動兩輪車市場份額年我國電動兩輪車市場份額 圖圖 41:2019 年中國電動車品牌關注度年中國電動車品牌關注度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ZOL,前瞻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5.3 電動工具:無繩產品滲透率迅速提升,帶動上游電動工具:無繩產品滲透率迅速提升,帶動上游 BLDC 電機需求
119、旺盛電機需求旺盛 電動工具按使用場合可分為工業用電動工具和家用電動工具,目前工業用電動工具電動工具按使用場合可分為工業用電動工具和家用電動工具,目前工業用電動工具占比較大。占比較大。工業用電動工具技術含量高,對工藝精度要求嚴格,具有功率大,能夠長時間作業的特點,目前廣泛應用于港口、礦山、機械等領域。受益于新基建及新技術的應用,我國工業用電動工具市場增速較快,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我國工業用電動工具銷售收入將由 2015 年的 434 億元有望提高至 2025 年的 1223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0.92%。相比工業用途,家用電動工具對精度要求不高,持續作業時間不長,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迅速發展
120、,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更多的家用電動工具進入到手工、模型等享受型消費中。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我國家用電動工具銷售收入預計由 2015年的 289 億元提高至 2025 年的 815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同為 10.92%。圖圖 42:中國工業及家用電動工具銷售收入中國工業及家用電動工具銷售收入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雅迪控股28%愛瑪科技17%臺鈴13%其他4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雅迪 小牛 愛瑪 新日 綠源 E客 速珂 小刀 立馬 臺鈴-10.000.0010.00
121、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中國工業用電動工具銷售收入(億元)中國家用電動工具銷售收入(億元)工業用同比增速(%)家用同比增速(%)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33-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電動工具市場規模穩步增長,但增速較過去有所放緩。電動工具市場規模穩步增長,但增速較過去有所放緩。我國電動工具市場處于高速發展中,銷售收入每年以超過 10%的速度增長。部分企業如東成、寶時得等,成
122、立之初為史丹利百得、博世等國際品牌代工,后逐漸發展自有品牌,受益于國內市場規模增長,這些國產品牌憑借其產品性價比優勢立足國內。TTI 作為公司電動工具領域重要終端客戶之一,體現了公司在該行業領域的市場地位。受益于無繩電動工具市場需求以及 TTI、東成、寶時得等重點客戶市場占有率及出貨量的逐年增長,公司應用于該領域的芯片產品銷售規模持續增加。圖圖 43:全球電動工具市場規模變化趨勢全球電動工具市場規模變化趨勢 圖圖 44:中國電動工具行業銷售收入情況中國電動工具行業銷售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Statista,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中國電動工具市場白皮書,財信證券 圖圖
123、45:電動工具占動力工具市場份額電動工具占動力工具市場份額 70%以上以上 圖圖 46:全球電動工具主要企業市場份額全球電動工具主要企業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Statista,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Statista,財信證券 無繩電動工具優勢突出,推動上游電機及芯片需求旺盛。無繩電動工具優勢突出,推動上游電機及芯片需求旺盛。2010 年之前,有繩電動工具由于生產工藝和技術成熟,成本低廉等特點一直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而無繩電動工具的市場雖起步相對較晚,但隨著下游對小型化、便捷化需求逐漸旺盛,且電池成本逐漸降低,無繩電動工具有望加速發展。電動
124、工具行業無繩率從 2011 年的 30%增長到 2019年的 52.9%,無繩產品滲透率迅速提升,其中公司重要終端客戶 TTI(創科實業)無繩率已經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根據史丹利百得數據,截至 2020 年,TTI 電動工具占據市場份額超過 12%,排全球第二,近十年 CAGR 達到 13.8%,遠高于行業整體和可比公司增長水平,其 90%產品均為無繩化產品,從而帶來旺盛的上游電機及芯片需求。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100200300400500600全球電動工具市場規模(億美元)同比增速(%)-10.000.0010.0020
125、.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0500100015002000250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中國電動工具行業銷售收入(億元)同比(%)73.8%73.9%74.0%74.0%74.2%74.5%74.5%74.8%75.0%75.4%26.2%26.1%26.0%26.0%25.8%25.5%25.5%25.2%25.0%24.6%0.0%20.0%40.0%60.0%80.0%100.0%120.0%電動工具其他動力工具TTI史丹利
126、百得博世牧田喜利得高壹工機泉峰阿特拉斯科普柯東城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34-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圖圖 47:電動工具無繩化率變化趨勢電動工具無繩化率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Statista,前瞻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5.4 白色家電:變頻家電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白色家電:變頻家電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BLDC 電機滲透率不斷提升電機滲透率不斷提升 白色家電包括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等,行業升級帶來新的替換需求。白色家電包括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等,行業升級帶來新的替換需求。從細分領域看,近年
127、來我國空調市場銷量增速出現明顯下滑,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我國空調銷量由 2015 年的 1.07 億臺波動增長至 2020 年的 1.41 億臺,但銷量增速由 2017 年高點的 31%下滑至 2020 年的-6.1%,在房地產降溫的背景下疊加疫情影響,未來我國空調市場可能會處于低增長區間。電冰箱市場增速近年來呈先降后升的態勢。隨著冰箱普及度的提高及“家電下鄉”等政策的退潮,冰箱銷量一度受到沖擊,但隨著近年來技術的創新及高端化、智能化的升級,電冰箱行業開啟了新的發展周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我國電冰箱銷量由 2015 年的 0.73 億臺增長到 2020 年的 0.84 億臺,銷量增速
128、由 1.7%增長至 9.2%。洗衣機衣機銷量增速近年來呈緩慢下降趨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我國洗衣機銷量由 2015 年的 0.56 億臺波動增長至 2020 年的 0.63 億臺,其中受疫情影響,2020 年銷量增速下滑至-4.6%。隨著我國白色家電行業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升級成效顯現,市場規模將繼續增大并且將會迎來新的替換需求,2027 年中國白色家電市場規模有望超過 4000 億元。變頻家電市變頻家電市場的火熱帶動場的火熱帶動 BLDC 電機滲透率不斷提升。電機滲透率不斷提升。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高,對白色家電的要求也不僅限于家電基本功能,而變頻技術帶來的低噪音、低耗
129、能特性成為了消費者新的關注點,以變頻空調、變頻冰箱和變頻洗衣機為代表的高端白色家電銷量逐年上升。BLDC 電機可以通過控制給定子施加的電流來實現調速,是性能優異的變頻電機,擁有穩定、壽命長等特點。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BLDC 電機已經成為絕大多數變頻家電的選擇。根據產業在線數據,變頻空調、變頻冰箱、變頻洗衣機的銷量從 2015 年的 3946 萬、507 萬、1116 萬增長到 2020 年的 7485 萬、2507 萬、2627 萬,CAGR 分別達到 13.66%、37.66%和 18.67%,大幅超過傳統白色家電。2018 年至 2020 年,公司芯片產品應用于白色家電領域的銷售
130、收入分別為 87.35 萬元、455.60 萬元以及 839.04 萬元,收入規模較低但年均增長率較高。2022 年白色家電領域銷售占比由 2021 年的 5.12%上升至 10.35%,該領域已上升為公司重要應用領域。在變頻白色家電等42.4%43.2%44.7%45.4%47.0%48.7%50.6%52.3%54.2%56.2%57.6%56.8%55.3%54.6%53.0%51.3%49.4%47.7%45.8%43.8%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無
131、繩有繩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35-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領域,國外廠商如 TI、ST 等保持強大競爭力,以峰岹科技為代表的國內廠商處于沖擊對手市場份額態勢。公司在白色家電銷售收入增長主要取決于公司逐步對變頻白色家電主控芯片實現國產替代。圖圖 48:我國白色家電市場容量及增長率我國白色家電市場容量及增長率 圖圖 49:我國白色家電(變頻)市場容量及增長率我國白色家電(變頻)市場容量及增長率 資料來源:wind,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wind,公司招股說明書,財信證券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
132、供內部客戶參考 -36-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6 服務器市場開拓取得較大進展,汽車電子提供長期成長動力服務器市場開拓取得較大進展,汽車電子提供長期成長動力 6.1 散熱風扇:市場開拓取得較大進展,散熱風扇:市場開拓取得較大進展,BLDC 電機競爭優勢明顯電機競爭優勢明顯 我國散熱風扇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且在終端市場得到廣泛應用。我國散熱風扇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且在終端市場得到廣泛應用。散熱風扇是計算機、通訊設備、汽車、航空、造船、電力等工業的配套產品,其產品性能必須滿足國民經濟各行業的需要,幾乎國民經濟絕大部分重要行業都與風機風扇制造業相關
133、。因此,風機風扇制造業的發展依賴著國民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風扇制造行業上游為原材料和電動機,下游為各應用領域。自 2010 年以來,我國散熱風扇行業發展較快,至 2016 年,達到頂峰時期,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達到 936.20 億元,同比增長 11.4%。但近兩年,全球經濟不景氣,市場大環境發生劇變,國內制造業備受沖擊,導致中國風扇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出現下降的現象。2018 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下降至 695.32 億元,降幅為21.2%。隨著工業的持續發展,散熱風扇運用越來越廣泛,而且各個行業對散熱風扇的需求越來越大,各種生產的設備都離不開散熱風扇的散熱作用,所以雖然目前風扇制造行業
134、處于低谷期,但仍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風扇制造技術不斷更新,公司在該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風扇制造技術不斷更新,公司在該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隨著電子組裝原件技術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設備變得越來越小,系統也變得更加復雜,對散熱風扇的能耗和靜音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國的風扇制造技術不斷創新,據統計,2018 年我國風扇相關專利申請量達到了 17078 件,較 2010 年增加了 13697 件,增長速度非常驚人。憑借技術先進、性能優異、高性價比等明顯競爭優勢,峰岹科技電機主控芯片在服務器散熱領域不斷擴張,散熱風扇(應用于服務器等)領域銷售占比由 2021 年 4.38%上升至 10.42%,
135、散熱風扇(應用于服務器等)已發展成為公司產品應用的重要領域。圖圖 50:2010-2020年中國風機風扇銷售收入及增速年中國風機風扇銷售收入及增速 圖圖 51:2010-2018年中國風扇行業專利申請量(件)年中國風扇行業專利申請量(件)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SooPAT,前瞻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6.2 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爆發式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爆發式增長,BLDC 電機大有可為電機大有可為 電機系統是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部件之一。電機系統是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部件之一。電機驅動控制系統是新能源汽車行駛中的主要執行結構,其驅動特性決定了汽車行駛的主要
136、性能指標,它是電動汽車的重要部件。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智能駕駛的滲透,以及車聯網的應用試點,汽車電子化趨-30.00-20.00-10.000.0010.0020.0030.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銷售收入(億元)增長速度(%)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37-請務必閱讀
137、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勢越來越明顯。未來汽車中,除了驅動電機外,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電子懸架系統、汽車穩定性控制系統、汽車巡航控制系統、ABS、車身系統(車窗、門鎖、座椅、后視鏡、雨刷、天窗等)都將會大量使用到電機。一般來說,經濟型燃油車會配備 10 個左右的電機,普通的汽車會配備 20 到 30 臺電機,而豪華型汽車則會配備 60 到 70 臺,甚至上百臺電機,而新能源汽車一般需要 130 到 200 臺電機。BLDC 電機契合汽車電機對可靠性、能耗和功率密度等指標的較高要求,并將逐步取代傳統電機的地位,BLDC 電機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圖圖 52
138、:汽車內使用電機數量(個)汽車內使用電機數量(個)圖圖 53:新能源汽車成本構成新能源汽車成本構成 資料來源:電子發燒友,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中汽協,智研咨詢,財信證券 汽車領域汽車領域 BLDC 電機驅動控制領域芯片國產替代空間巨大。電機驅動控制領域芯片國產替代空間巨大。按照電機類型來看,車用電機主要可以分為直流有刷電機、步進電機、直流無刷電機、永磁同步電機。其中直流無刷電機主要應用在 EPS、雨刮、油泵、水泵、SCR、冷卻風扇、鼓風機、變速箱等場景。經久耐用、效率高且成本低,可以高速運行并且可以電子控制,這些特性使 BLDC電機成為連續運行的汽車部件的理想選擇。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
139、升以及部分電機從有刷到無刷轉變,BLDC 電機的應用場景將不斷豐富。目前車用電機控制市場仍主要由 ST、ADI、TI、英飛凌、NXP 等國際廠商占據,國產廠商替代空間巨大。圖圖 54:不同車用電機類型的主要應用場景不同車用電機類型的主要應用場景 資料來源:NXP,財信證券 1025651517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電池42%電控11%電機10%電驅動零件7%其他零部件30%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38-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圖圖 55:BLDC 電機在車上的應用電機在車上的應用 資料來
140、源:英飛凌,財信證券 表表 19:BLDC 電機在汽車電子中的應用及數量電機在汽車電子中的應用及數量 電機應用電機應用 電機數量電機數量 自適應前車燈系統,大燈清洗泵電機 24 MCUEMS 系統電池散熱風扇,采用水冷的配置冷卻水泵 1 發動機節氣門控制 1 制動真空泵電機/智能制動系統 iBooster,EPB,ABS/ESC,EMB 48 主動&半主動懸架 4 橫向穩定主動系統 2 擋風玻璃雨刷器一前/后雨刷器 24 HUD 抬頭平視顯示 1 車窗升降器 24 門鎖 24 座椅調節 416 助力轉向 EPS 12 可調助力轉向手柄 1 后視鏡控制 24 雷達天線 1 天窗 12 空調蒸發器
141、冷卻風扇 1 空調電子壓縮機 1 空調(鼓風機電機)12 空調(擺葉控制)36 中控屏翻屏電機 1 車載冰箱壓縮機電機 1 資料來源:汽車測試網,財信證券 我國新能源汽車近兩年來高速發展,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國新能源汽車近兩年來高速發展,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一。隨著汽車智能化、電動化趨勢快速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自 2016 年的 54.5 萬輛增至 2021 年的 336.1 萬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39-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輛,CAGR 為 43.88%,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自 2016 年 50.1
142、7 萬輛增至 2021 年的 350.72萬輛,CAGR 為 47.54%,2021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 13.4%,較 2020 年大幅上升。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2 年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 萬輛和 688.7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96.9%和 93.4%,市場占有率達到 25.6%,較去年增長 12.1%,主要系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呈現出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國內新能源汽車放量期將助力國內 BLDC 電機驅動控制芯片不斷滲透。圖圖 56:2013-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增長率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143、及增長率 圖圖 57:2015-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 資料來源:中汽協,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中汽協,前瞻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我國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我國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2020 年 10 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到202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根據中國汽車工
144、業協會預測,2025 年我國汽車銷量將達到 3000 萬輛。表表 20: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解讀年)解讀 主要任務主要任務 內容內容 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 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鏈,研發新一代模塊化高性能整車平臺,攻關純電動汽車底盤一體化設計、多能源動力系統集成技術,突破整車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輕量化、低摩阻等共性節能技術,提升電池管理、充電連接、結構設計等安全技術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綜合性能。構建新型產業生態“鼓勵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
145、界協同,圍繞多元化生產與多樣化應用需求,通過開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蓋解決方案、研發生產、使用保障、運營服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在產業基礎好、創新要素集聚的地區,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培育若干上下游協同創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進智能化技術在新能源汽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深度應用。加快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仿真、管理、控制等核心工業軟件開發和集成開展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應用示范。強化質量安全保障 開展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引導企業加強設計、制造、測試驗
146、證等全過程可靠性-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新能源汽車銷量(萬輛)增長率(%)1.4%1.8%2.7%4.5%4.7%5.4%0.0%1.0%2.0%3.0%4.0%5.0%6.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40-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技術開發應用,健全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以及維修保養檢測、充
147、換電等安全標準和法規制度,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新能源汽車安全召回管理。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互動,促進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高效協同。推動新能源汽車與氣象,可再生能源電力預測預報系統信息共享與融合,統籌新能源汽車能源利用與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協同調度,提升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資料來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前瞻產業研究院,財信證券 憑借自主研發技術優勢和系統級服務,積極拓展汽車電子領域應用市場。憑借自主研發技術優勢和系統級服務,積極拓展汽車電子領域應用市場。公司專用MCU芯片 FU6832N1 已經通過 AEC-Q100 車規認證,可應用
148、于汽車散熱水泵、座椅通風、玻璃升降控制等場景。此外,公司已與德國萊茵 TV 集團針對 ISO26262 功能安全項目展開合作,ISO26262 的流程體系認證和產品認證在汽車行業內認可度極高,該標準也被行業普遍認為是芯片可以用于量產車上安全相關零部件的必要條件,ISO26262 項目的實施將助力峰岹科技提升芯片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強在汽車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目前公司產品已進入部分國內主要新能源汽車廠商的配套,正在整車或配套廠商性能驗證階段,效果良好。2018-2020 年,公司芯片產品應用于工業與汽車領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 642 萬元、680 萬元、768 萬元,隨著車規認證的通過,預計未
149、來將持續放量。目前,我國車規級 MCU 市場需求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擴大。未來,公司將持續為汽車電子下游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系統級技術支持服務,穩步推進產品在新興領域的應用。圖圖 58:FU6832N1 芯片汽車水泵應用方案芯片汽車水泵應用方案 圖圖 59:FU6832N1 芯片功能框圖芯片功能框圖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財信證券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財信證券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41-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7 盈利預測和估值:預計公司盈利預測和估值:預計公司傳統業務需求恢復,新領域拓展初步傳統業務需求恢
150、復,新領域拓展初步見效,見效,給予“給予“增持增持”評級”評級 我們認為,當下的峰岹科技正在經歷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那就是傳統需求的筑底恢復與新領域的初步拓展并行不悖的經營過程。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盡管過去兩年的疫情和宏觀經濟因素對下游需求造成了重創,導致家電、運動出行等相關領域需求增速放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但峰岹科技卻展現出了強大的抗壓能力。2021 年公司實現了 41%的收入同比增長,證明了其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和業務的穩健性;盡管到了 2022 年,收入增速有所下滑,達到了-2.25%,但相比于總體行業增幅,這個數字仍然顯得難能可貴。隨著全球經濟活動的逐步復蘇,下游需求將逐漸恢復到正常的增速
151、。這將推動公司的傳統業務增速回升,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在家電、運動出行等傳統領域的市場份額,以及對這些領域的影響力。我們隊峰岹科技在傳統業務領域的前景依然長期看好。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峰岹科技并未滿足于在傳統業務領域的成功,而是積極地拓展新的業務領域。例如,公司在服務器散熱風扇、新能源汽車 BLDC 電機等領域加大了研發和生產力度,試圖為公司的未來增長找到新的增長點。我們預計,隨著公司在這些領域的持續投入和努力,未來兩年,這些新業務領域的收入將初步顯現。預計 2023-2025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93/4.93/6.11 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52/1.89/2.31 億元,對應 EPS
152、為 1.65/2.04/2.50 元,當前股價對應 PE為 47/38/31 倍。綜合考慮當前無刷電機行業增速仍然較高、未來仍然有較大增長空間,且參考同類 MCU 等半導體設計行業的估值水平,我們給予峰岹科技 2023 年 47-50 倍 PE,對應 2023 年合理價格區間為 77.55-82.50 元,給予“增持”評級。風險提示:下游需求疲軟風險,行業競爭加劇風險,研發情況不及預期,國際市場競爭力下降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42-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報表預測報表預測(單位:百萬元單位:百萬元)財務和估值數
153、據摘要財務和估值數據摘要 利潤表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主要指標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營業收入 330.40 322.97 393.19 493.37 611.38 營業收入 330.40 322.97 393.19 493.37 611.38 減:營業成本 140.63 137.52 161.04 205.30 257.72 增長率(%)41.22-2.25 21.74 25.48 23.92 營業稅金及附加 3.00 2.86 3.27 4.11 5.09 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 135.27 142.00 152
154、.39 188.58 231.28 營業費用 8.43 12.60 16.91 19.24 21.40 增長率(%)72.64 4.98 7.32 23.74 22.64 管理費用 15.10 21.61 26.34 31.08 36.68 每股收益(EPS)1.46 1.54 1.65 2.04 2.50 研發費用 41.01 63.84 78.64 93.74 110.05 每股股利(DPS)0.44 0.00 0.17 0.20 0.25 財務費用 0.59-10.15-1.96-2.66-3.32 每股經營現金流 1.50 0.34 2.20 1.56 1.98 減值損失-0.90-0
155、.22-0.93-1.17-1.45 銷售毛利率 0.57 0.57 0.59 0.58 0.58 加:投資收益 7.82 25.01 25.01 25.01 25.01 銷售凈利率 0.41 0.44 0.39 0.38 0.38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0.00 6.42 0.00 0.00 0.00 凈資產收益率(ROE)0.32 0.06 0.06 0.07 0.08 其他經營損益 0.00 0.00 0.00 0.00 0.00 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2.86 1.94 0.77 1.50 1.51 營業利潤營業利潤 135.89 142.93 153.05 189.43 232.35
156、 市盈率(P/E)52.96 50.45 47.01 37.99 30.97 加:其他非經營損益 0.00 0.00 0.00 0.00 0.00 市凈率(P/B)17.00 3.18 2.99 2.80 2.59 利潤總額利潤總額 135.96 143.14 153.19 189.56 232.48 股息率(分紅/股價)0.01 0.00 0.00 0.00 0.00 減:所得稅 0.69 1.14 0.79 0.98 1.20 主要財務指標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凈利潤凈利潤 135.27 142.00 152.39 188.58 231.28 收益率
157、 減:少數股東損益 0.00 0.00 0.00 0.00 0.00 毛利率 57.44%57.42%59.04%58.39%57.85%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 135.27 142.00 152.39 188.58 231.28 三費/銷售收入 7.30%13.74%11.50%10.74%10.04%資產負債表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EBIT/銷售收入 41.33%41.18%38.46%37.88%37.48%貨幣資金 391.77 519.59 733.34 884.91 1,071.25 EBITDA/銷售收入 42.79%42
158、.08%39.16%38.44%37.91%交易性金融資產 0.00 1,467.62 1,467.62 1,467.62 1,467.62 銷售凈利率 40.94%43.97%38.76%38.22%37.83%應收和預付款項 44.22 25.62 29.64 37.19 46.09 資產獲利率 其他應收款(合計)1.03 1.37 1.46 1.83 2.27 ROE 32.10%6.30%6.37%7.36%8.35%存貨 60.68 156.23 104.16 132.79 166.69 ROA 25.92%5.98%6.08%6.99%7.89%其他流動資產 8.53 57.45
159、27.08 33.97 42.10 ROIC 285.74%193.67%77.20%150.17%151.33%長期股權投資 0.00 0.00 0.00 0.00 0.00 資本結構 金融資產投資 0.00 110.94 110.94 110.94 110.94 資產負債率 19.23%4.97%4.53%5.04%5.56%投資性房地產 0.00 0.00 0.00 0.00 0.00 投資資本/總資產 12.40%8.20%4.94%5.58%6.24%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 8.56 13.30 11.21 9.13 7.05 帶息債務/總負債 1.96%4.63%3.61%2.06%0
160、.96%無形資產和開發支出 1.82 3.02 2.51 2.01 1.51 流動比率 5.15 24.58 27.00 22.97 20.02 其他非流動資產 5.16 17.80 17.62 17.44 17.44 速動比率 4.02 21.95 25.19 21.16 18.22 資產總計資產總計 521.77 2,372.93 2,505.59 2,697.85 2,932.97 股利支付率 30.04%0.00%10.01%10.01%10.01%短期借款 0.00 0.00 0.00 0.00 0.00 收益留存率 69.96%100.00%89.99%89.99%89.99%交易
161、性金融負債 0.00 0.00 0.00 0.00 0.00 資產管理效率 應付和預收款項 94.14 86.30 81.09 103.38 129.77 總資產周轉率 0.63 0.14 0.16 0.18 0.21 長期借款 1.97 5.45 4.10 2.80 1.56 固定資產周轉率 38.58 24.29 35.06 54.03 86.75 其他負債 4.21 26.12 28.21 29.79 31.63 應收賬款周轉率 119.56 226.10 176.18 176.18 176.18 負債合計負債合計 100.32 117.87 113.40 135.97 162.97 存
162、貨周轉率 2.32 0.88 1.55 1.55 1.55 股本 69.27 92.36 92.36 92.36 92.36 估值指標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資本公積 156.65 1,865.49 1,865.49 1,865.49 1,865.49 EBIT 136.54 133.00 151.23 186.89 229.16 留存收益 195.53 297.21 434.34 604.03 812.15 EBITDA 141.36 135.90 153.99 189.66 231.75 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 421.45 2,255.
163、06 2,392.19 2,561.88 2,770.00 NOPLAT 135.77 125.28 150.29 185.77 227.82 少數股東權益 0.00 0.00 0.00 0.00 0.00 凈利潤 135.27 142.00 152.39 188.58 231.28 股東權益合計 421.45 2,255.06 2,392.19 2,561.88 2,770.00 EPS 1.46 1.54 1.65 2.04 2.50 負債和股東權益合計負債和股東權益合計 521.77 2,372.93 2,505.59 2,697.85 2,932.97 BPS 4.56 24.42 2
164、5.90 27.74 29.99 現金流量表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PE 52.96 50.45 47.01 37.99 30.97 經營性現金凈流量 138.57 31.60 203.61 144.30 182.64 PEG 0.73 10.14 6.42 1.60 1.37 投資性現金凈流量-1.92-1,586.024.81 24.79 24.78 PB 17.00 3.18 2.99 2.80 2.59 籌資性現金凈流量-16.79 1,677.95-14.66-17.52-21.08 PS 21.68 22.18 18.22 14.52 11.7
165、2 現金流量凈額 119.55 124.58 213.76 151.57 186.34 PCF 51.70 226.69 35.18 49.64 39.22 資料來源:財信證券,iFinD 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此報告僅供內部客戶參考 -43-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公司研究報告 投資評級系統說明投資評級系統說明 以報告發布日后的 612 個月內,所評股票/行業漲跌幅相對于同期市場指數的漲跌幅度為基準。類別類別 投資評級投資評級 評級說明評級說明 股票投資評級 買入 投資收益率超越滬深 300 指數 15%以上 增持 投資收益率相對滬深 300 指數變
166、動幅度為 5%15%持有 投資收益率相對滬深 300 指數變動幅度為-10%5%賣出 投資收益率落后滬深 300 指數 10%以上 行業投資評級 領先大市 行業指數漲跌幅超越滬深 300 指數 5%以上 同步大市 行業指數漲跌幅相對滬深 300 指數變動幅度為-5%5%落后大市 行業指數漲跌幅落后滬深 300 指數 5%以上 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核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作者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注冊分析師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本公司當然客戶。本報告僅在相關法律許可的情況下發放,并僅為提供信息而發送,概不構成任何廣告。本報告信息來源于
167、公開資料,本公司對該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公司對已發報告無更新義務,若報告中所含信息發生變化,本公司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報告中所指投資及服務可能不適合個別客戶,不構成客戶私人咨詢建議。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及本公司員工或者關聯機構不承諾投資者一定獲利,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者務必注意,其據此作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本公司及本公司員工或者關聯機構無關。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不應將本報告作為投資決策的惟一參考因素,
168、亦不應認為本報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斷。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包括本公司客戶及員工)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發表、引用或傳播。本報告由財信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對許可范圍內人員統一發送,任何人不得在公眾媒體或其它渠道對外公開發布。任何機構和個人(包括本公司內部客戶及員工)對外散發本報告的,則該機構和個人獨自為此發送行為負責,本公司保留對該機構和個人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的權利。財信證券研究發展中心財信證券研究發展中心 網址: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中路二段 80 號順天國際財富中心 28 層 郵編:410005 電話:0731-84403360 傳真:0731-8440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