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泵型二氧化碳儲能技術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熱泵型二氧化碳儲能技術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pdf(3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熱泵型二氧化碳儲能技術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2023中國制冷展專題研討會儲能空調發展論壇張振濤 研究員 博導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工程與系統應用研究中心長沙/北京博睿鼎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4月2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CAS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contents報告報告目錄目錄1.1.背景及意義背景及意義2.2.熱泵型二氧化碳儲能系統概述熱泵型二氧化碳儲能系統概述3.3.二氧化碳儲
2、能技術研究現狀二氧化碳儲能技術研究現狀5.5.二氧化碳儲能產業化現狀二氧化碳儲能產業化現狀4.4.二氧化碳儲能技術多元應用場景二氧化碳儲能技術多元應用場景目錄6.6.團隊介紹團隊介紹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背景及意義背景及意義1.0CHAPTER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國家戰略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第七十五屆聯
3、合國大會講話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2020.9.22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2022.1.24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22.1.17習近平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的演講2021.1.25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的特別致辭2021.3.15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2022.3.5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4、2022.10.16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人民代表大會2022.12.1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3年首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峰會新聞發布會2021.12.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0.12.12氣候雄心峰會2021.4.22領導人氣候峰會2021.9.21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2022.5.23習近平發表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政策利好國家宏觀政策地方儲能規劃儲能行業熱點大力發展新型儲能技術研發應用,鼓勵長時儲能發展 中共中央 國務院 國家能源局 國家發改委 國家發
5、改委全國已有規劃了“十四五”新型儲能裝機目標,總規模接近,根據CNESA預計“十四五”時期,新型儲能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市場規模將再創新高。山東省新型儲能工程發展行動方案 全國構建魯中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重點區。以超臨界液態壓縮二氧化碳儲能等技術為重點,探索開發一批中小型儲能電站。四川省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2-2025)專欄5 新型儲能重點項目建成壓縮二氧化碳儲能等示范項目,建成分布式供能系統儲能、近零碳排放園區儲能等項目。隨著新型儲能技術的飛躍式發展,二氧化碳儲能憑借其等優勢受到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
6、stryCO2儲能在物理特性、儲能密度、投資成本、環保性能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設備體型相對更小,對地理環境依賴小。儲能形式多樣,但稟賦特點不同2021年中國儲能裝機情況(來源: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抽水蓄能(PHS)電化學儲能(BES)壓縮空氣儲能(CAES)二氧化碳儲能(CES)常見儲能技術不同儲能技術的放電時間和存儲容量的比較(來源:RMIT)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熱泵型二氧化碳儲熱泵型二氧化碳儲能系統概述能系統概述2.0CHAPTER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7、of Physics and Chemistry二氧化碳是一種物性優良的儲能工質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儲能優勢CO2臨界壓力與臨界溫度分別是7.39MPa和31.4,臨界點容易到達,使得CO2可以實現常溫液化,使得其整體流程設計相對靈活;CO2導熱性好,跨臨界轉換時比熱容處于較高范圍,液體黏度低,系統寄生能耗相對較低;熱源放熱溫度曲線和CO2吸熱溫度曲線匹配良好,主要熱力過程的高效傳熱容易實現;儲能密度高,一般可達到2060 kWh/m3,約為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的220倍。高臨界溫度氣液密度變化跨臨界比熱容變化典型逆卡諾循環下的換熱溫度滑移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
8、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基于熱泵、熱機循環的儲能循環儲能:半個逆卡諾(熱泵)循環釋能:半個布雷頓(熱機)循環Ts1/52/43/3s0THTL0O0-1-2-3熱泵壓力勢能壓縮熱能工質內能壓縮膨脹耦合/解耦壓縮儲能:1-2 等熵壓縮2-3 等壓放熱膨脹釋能:3-4 等壓吸熱4-5 等熵膨脹3-4-5-0熱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熱泵型二氧化碳儲能(CES)的基本原理 儲能過程儲能側CO2被壓縮機壓縮至超臨界狀態,利用再冷器吸收壓縮熱,即將電能以熱能和勢能形式儲存。釋能過程釋
9、能側CO2經再熱器升溫,進入透平中膨脹,推動透平發電,即將熱能和勢能轉化為電能輸出。CO2儲存方式多樣,可結合當地地理環境特點靈活選擇高壓液態低壓液態氣態低壓液態地理空間小鹽穴、洞窟地理空間大耐高壓存儲低壓存儲CO2壓縮-用電低谷電力存儲CO2膨脹-用電高峰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熱泵型二氧化碳儲能(CES)數學模型及評價指標系統循環效率=()(+)=+=()+=()()系統數學模型系統儲能密度系統評價指標膨脹過程換熱過程壓縮過程系統熱利用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
10、f Physics and Chemistry二氧化碳儲能二氧化碳儲能系統研究現狀系統研究現狀3.0CHAPTER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二氧化碳儲能系統的不同類型二氧化碳儲能技術按照儲能形式、介質儲存形式、系統工作壓力和儲存設備形式可以細分為不同種類,但基本上都采用無需補燃的自回饋式儲能技術,具體形式隨著使用條件具有不同優勢和劣勢。以下從目前研究及應用相對較多的跨臨界二氧化碳儲能(TC-CES)、超臨界二氧化碳(SC-CES)儲能、液態二氧化碳儲能(LCES)和新形式二氧化碳儲能集成技術展開具體介紹。二氧
11、化碳儲能技術分類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根據透平出口壓力劃分,若透平出口壓力低于臨界壓力稱為TC-CES系統,若高于臨界壓力則稱為SC-CES系統。北京大學Zhang等人研究了兩種系統,跨臨界系統循環效率為60%,儲能密度為2.6 kWh/m3;超臨界系統循環效率為71%,儲能密度為23 kWh/m3。相較于傳統CES,TC-CES 擁有更高的循環效率和儲能密度。ZHANG X R,WANG G B.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a novel energy storage syste
12、m based on compressed CO2 flui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2017,41(10):1487-1503.跨臨界(TC-CES)和超臨界二氧化碳(SC-CES)儲能系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跨臨界(TC-CES)儲能系統基于低壓液態、高壓超臨界兩態儲存,壓縮熱回收-自回饋;設計工況下,系統循環效率63.8%,儲能密度21.1kWh/m3,熱利用效率可達77.9%Hao Jiahao,Yue Yunkai,Zhang Zh
13、entao,Zhang Jiajun,Yang Junling and Li Xiaoqiong.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a trans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systemC.2022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Renewable Energy.儲能壓力的提高對壓縮機和膨脹機影響趨勢不同一定壓力范圍內,儲能壓力對透平性能的影響較小針對循環效率和儲能密度作用儲能壓力存在最優點通過節流控制釋能壓力使RTE從54.0%增加到55.2%CSSgCCOL,S
14、C,StVTRqPP22O滑壓運行 理化所跨臨界二氧化碳儲能系統仿真模擬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結果參考案例和靈敏度分析,往返效率約77%(2%),20MW/100MWh系統占地21459m2=32.2畝;低壓氣態和高壓液態儲存,單位工質流量發電功率為130kW/1kg/s,所用工質總量較少,每MWh對應5萬tCO2,但儲存容積大;液罐173m3,氣庫12266m3(18畝);系統限制:(1)低壓儲氣庫材料及滑壓運行保證;(2)高溫離心壓縮機Marco Astolfi,et al.A Novel Energ
15、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Carbon Dioxide Uniqu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Gas Turbines and Power,2022,144:081012.米蘭理工大學復合多階蓄熱的二氧化碳儲能系統跨臨界(TC-CES)儲能系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雙罐低壓液態儲存,儲存容積小,以甲醇作為蓄冷介質,節流損失占比最大,儲能側相變蓄冷材料需要重點篩選;基本設計工況下,系統循環效率52.5
16、5%,儲能密度23.94kWh/m3,熱利用效率可達80.6%,效率51.69%理化所基于低壓儲存的液態二氧化碳儲能系統研究Hao Jiahao,et al.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iqui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double tank low pressure storage.(Under submit)CST:充電儲罐;DST:放電儲罐;LCS:相變蓄冷換熱器;C1C2:壓縮機;T1T2:膨脹機;HE1HE4:換熱器;HWV:熱水罐;NWV:常溫水罐;SCS1SCS
17、2:顯冷儲存單元;SCU1SCU2:顯冷回用單元;HMV:高溫甲醇罐;NMV:常溫甲醇罐;Separator:氣液分離器;CP:低溫泵;V1V2:減壓(節流)閥儲能:逆循環釋能:正循環液態二氧化碳儲能(LCES)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Hao Jiahao,et al.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iqui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double tank low pressure stora
18、ge.(Under submit)典型LCES系統初始運行參數設置Initial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typical LCES systemInitial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typical LCES systemParametersUnitValueAmbient temperatureK298.15Ambient pressureMPa0.10Pressure in CST MPaPressure in CST MPa0.80.8Pressure in DST MPaPressure in DST MPa0.60.6Charging
19、pressure MPaCharging pressure MPa1414Discharging pressure MPaDischarging pressure MPa1515Compression stage2Expansion stage2Min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heat exchangersK5Min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the LCSK6Isentropic efficiency of compressors0.85Isentropic efficiency of turbines0.88Isentro
20、pic efficiency of cryogenic pump0.72COCO2 2mass flow rate kg/smass flow rate kg/s1.01.0ParametersUnit Value C1kW 143.72 C2kW 141.81 T1kW 66.33 T2kW 83.71 CPkW 15.52 1kW 160.16 2kW 367.75 3kW 302.14 4kW 123.39 Liquid%84.8 HR%80.6 Ex%51.69 RTE%52.55 ESDkWh/m3 23.94 典型LCES系統性能LCES system performance un
21、der default conditionsLCES system performance under default conditions 理化所基于低壓儲存的液態二氧化碳儲能系統研究液態二氧化碳儲能(LCES)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Hao Jiahao,et al.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iqui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double tank low pressure stor
22、age.(Under submit)分析計算破壞最大出現在V2(節流損失),其次是C1、C2和末級冷卻器HE2和一級加熱器HE3;HE1、HE2、HE3、SCS1、SCU1、SCS2、SCU2、CP效率較小,主要是換熱環節最小溫差的存在導致。液態二氧化碳儲能(LCES)理化所基于低壓儲存的液態二氧化碳儲能系統研究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Hao Jiahao,et al.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iqui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
23、rage system based on double tank low pressure storage.(Under submit)換熱性能計算亞臨界CO2在傳熱過程中的溫度匹配較有利;超臨界CO2由于比熱變化傳熱較差,最大溫差在端部;較小的夾點溫差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換熱面積,應通過平衡效率、成本、空間等各種因素,合理選擇換熱器的夾點溫差。蓄熱子系統四個換熱器T-Q曲線(a)HE1(b)HE2(a)HE3(b)HE4SCS2 T-Q曲線及換熱溫差變化 理化所基于低壓儲存的液態二氧化碳儲能系統研究液態二氧化碳儲能(LCES)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24、Physics and ChemistryHao Jiahao,et al.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iqui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double tank low pressure storage.(Under submit)壓縮機、膨脹機效率影響壓縮機和膨脹機的等熵效率對系統性能有協同效應,儲能效率與這兩個參數呈正相關;反映了系統儲能和釋能過程中電能的轉化極限,后續考慮和熱能轉化情況的關聯性。等熵效率對RTE的影響液態二氧化碳儲能(LCES)理化所基于低壓儲存的液態二
25、氧化碳儲能系統研究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液態二氧化碳儲能(LCES)與其他系統的對比Thermodynamic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based on different storage modes考慮到工作介質存儲模式對系統性能的顯著影響,本文提出了4種基于不同二氧化碳存儲模式的CCES系統。分別從熱力學性能和經濟學指標評價不同系統的綜合性能。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
26、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采用系統D高、低壓液相存儲的系統綜合性能最好。在最優參數設置下,系統的RTE、HUE和ESD可分別達到56.20%、85.81%、16.23 kW h/m3。在經濟特征方面,在設計條件下,ROI、LCOE、CCOE分別為8.72年、11.47%、0.123$/kW h、255.92$/kW h;氣態儲存儲氣罐成本占比最大,液態存儲相變材料成本占比最大;購電成本較高,需要一定政策利好。四種系統的經濟性指標初投資占比分析運營成本分析結論四種系統的熱力學指標液態二氧化碳儲能(LCES)與其他系統的對比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27、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能量密度高,在20kWh/m3以上,儲罐體積小實現單體MW級及以上大規模儲能需求,儲能時長可達數小時以上,響應時間短,系統運行壽命長達3050年CO2低壓液態儲存,液化問題顯著高于液態空氣(-30左右),安全性高有效利用余熱和輸出熱量和冷量,可實現冷熱電聯供兼顧CO2工質化利用,具有較好工程應用前景蓄冷液化流程機理研究液態CO2需要匹配低溫液化設備,降壓液化過程將造成較大能量損失,所以需要對流程參數和工藝流程做出細致分析,提高冷回收效率和蓄冷效率。液態二氧化碳儲能(LCES)下一步需要系統性工程化驗證基于系
28、統工藝、動力裝備、換熱蓄冷裝備,仍需要進行系統性的實驗驗證。LCES優勢 LCES挑戰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二氧化碳高效液化工藝研究現狀 高品位冷量獲取利用LNG的高品位冷能新加坡液化天然氣公司(SLNG)利用終端冷量液化CO2尋找恰當的使用場景低溫液體工質,如甲醇等優選換熱工質;多工質聯合使用相變蓄冷尋找適宜的相變材料,優化換熱器結構固相蓄冷蓄冷材料篩選;優化填充床結構;分析斜溫層特性填充床蓄冷流程示意圖相變蓄冷示意圖 混合儲能工質混合儲能工質采用有機工質與CO2混合可以顯著提高工作介質的臨界溫度,解決
29、LCES系統中CO2的冷凝問題;如CO2與R32/R161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二氧化碳儲能技術二氧化碳儲能技術多元應用場景多元應用場景4.0CHAPTER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二氧化碳儲能熱電聯供可行性研究壓縮二氧化碳儲能(CCES)通過將電能以熱能、勢能形式儲存并釋放,從而使系統具備熱電聯供的能力,這對于實現能量高效綜合利用和促進儲能技術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構建了一種基于壓縮二氧化碳儲能的熱電聯供(CCES-CHP
30、)系統及其數學計算模型,根據系統多工況運行特點,建立了反映系統儲/釋能功率和冷卻/放熱功率耦合關系的無量綱因數1、2,提出了一種針對該系統的運行可行域分析方法,并進一步研究了熱電聯供模式下運行可行域的形狀和特征,分析了熱電分配比變化和考慮寬工況運行的運行可行域影響規律,從而為評價系統運行熱電聯供能力和靈活性提供了一種思路。CCES-CHP系統原理圖CCES-CHP系統雙SOC模型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二氧化碳儲能熱電聯供可行性研究充電-供熱工況儲熱SOC和儲氣SOC表達式壓縮機功率和透平功率都存在上限值,
31、且與換熱功率、設備做功能力和CO2高壓儲罐壓力密切相關儲熱SOC以高溫儲熱罐儲熱量QHTV來描述 condition Heating-Disharging ttQtQtW1-tQcondition Heating-Charging ttQtQtW1-tQtQHE-LGHE-HGE,T2HTVHE-LGHE-HGE,C1HTVHTV儲氣SOC以CO2高壓儲罐儲存壓力pHPT來描述 condition HeatingingarghDis ttWTVR1-tp condition HeatingingargCh ttWTVR1-tptpE,T2HPTHPTgHPTE,C1HPTHPTgHPTHPT約
32、束條件 maxHPTHPTupperEC,min,E,CmaxC1maxICupperE,CE,CPtp WhenW,W,QminWtW inmHPTHPTupperET,max,E,TmaxT2maxHRupperE,TE,TPtp WhenW,W,QminWtWCCES-CHP系統運行可行域刻畫放電-供熱工況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基于火電煙氣余熱補熱的二氧化碳儲能系統熱力學分析基于火電煙氣余熱補熱的二氧化碳儲能系統原理為了提高火電廠發電機組調峰靈活性,解決火電廠煙氣余熱及碳排放處理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基
33、于火電煙氣余熱補熱的二氧化碳儲能系統。建立了該儲能系統的熱力學模型,通過模型研究了高壓儲氣室壓力、低壓儲氣室壓力、補熱溫度、壓縮比和膨脹比分配以及分流器分流分率等關鍵參數對系統性能的影響,獲得系統最優儲能效率,為67.89%;同時對關鍵部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壓縮機和膨脹機、第一級再熱器以及混流器占損失的主要部分,其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系統的優化。研究分析思路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基于火電煙氣余熱補熱的二氧化碳儲能系統熱力學分析系統關鍵部件損分布分析儲能壓力敏感性分析壓縮機入口壓力壓縮機和膨脹機壓力分配儲冷
34、分流器分流分率儲熱分流器分流分率補熱溫度110120130140150586062646668 儲能效率 儲能密度蓄熱溫度()儲能效率(%)6.06.46.87.27.68.0 儲能密度(kWh/m3)T1T2壓縮機、C1C2膨脹機、I1I2級間冷卻器、R1R2級間再熱器、COND冷凝器、MIX1MIX2混流器將火電煙氣余熱用于二氧化碳儲能系統可增加膨脹階段二氧化碳做功,提高系統儲能效率,同時對煙氣余熱也有較好的利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二氧化碳儲能產業二氧化碳儲能產業化現狀化現狀5.0CHAPTER中
35、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意大利Energy Dome公司二氧化碳電池技術 百穰新能源西安交大二氧化碳壓縮儲能技術 博睿鼎能中科院理化所液態二氧化碳儲能技術2013年,瑞士Auwiesen 二氧化碳熱電儲能電站2022年6月,意大利撒丁島二氧化碳儲能2.5MW項目(氣液兩相儲存)2022年8月,四川德陽二氧化碳儲能10MW項目(氣液兩相儲存)2022年11月,河北唐山曹妃甸TIPC液態二氧化碳儲能項目(已開工建設)2014年,十二五”新疆重大專項:中科院理化所:移動式二氧化碳壓縮儲能裝置二氧化碳儲能技術研發積
36、累階段產業化前景系統示范及關鍵性能指標進一步提升系統單位投資成本進一步降低源網荷多場景應用集成技術研發受到新型儲能政策大力支持國際現狀:從TE-CES(熱電)到CES(電電)的轉變國內現狀:樣機開發與探索研究,商業化即將來臨瓶頸問題:技術路線尚無標準,設備初投資有待降低產業化現狀二氧化碳儲能產業化現狀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團隊介紹團隊介紹6.0CHAPTER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團隊負責人 中國科學院關鍵技術人才 國
37、家重點研發專項“農特產品綠色節能干燥技術裝備研發(2018YFD0700200)”首席科學家 中國輕工業食品藥品保質加工儲運裝備與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 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能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太湖人才、錫山英才、龍城英才團隊負責人 張振濤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博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人)國家煙草局河南省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第二完成人)制定團體標準8項,煙草局標準4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授權與申請專利2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含SCI)150余篇技術孵化企業10多家,新三版掛牌企業一家研究方向傳熱傳質機理綠色流程工
38、業科研業績二氧化碳儲能技術及裝備自然工質利用及節能設備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團隊成員李曉瓊助理研究員,博士,主要研究高效新型制冷熱泵技術。主持國家重點研發子課題、省部級重點研發課題4項,西安與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10余篇等。楊俊玲副研究員,博士,主要研究高效換熱技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等項目共計10余項。越云凱助研,博士,主要研究高效分離和高效傳熱傳質技術,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研發計劃等多個科研項目。李亞南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單螺桿壓縮機的結構優化及性能提升,參與北京市自然
39、科學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于澤工程師,有豐富的機械與壓力容器結構強度計算、設計和制作經驗,參與了30多項項目。王有棟博士研究生、機電控制設計工程師,主要研究熱工優化控制方向,曾參與多項項目的研發。郝佳豪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二氧化碳儲能性能優化技術,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鄭平洋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二氧化碳儲能系統蓄冷液化技術,參與多個科研項目。張家俊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二氧化碳儲能高效蓄熱技術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謝謝大家張振濤13911277496,微信1581042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