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2023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研究報告(16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2023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研究報告(168頁).pdf(16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I 版權聲明 版權聲明 本報告版權屬于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并受法律保護。轉載、編摘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報告文字或觀點的,應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將被追究相關法律責任。II 編制委員會 主任:潘潤紅 編委會成員:涂曉軍 陳 煜 聶麗琴 編寫組成員:鄒璐琨 龐 帥 王小琦 馬 征 周奉強 曹希真 劉 芳黎凱倫 管憶軍 蔡春勇 呂才軍 趙 海 李春歡 楊燕明吳 堅 傅宜生 陳 芳 孫 權 譚 穎 回春野 楊 陽趙 恒 王晨曦 辛瑋婕 戚文彬 張 琦 黃自力 劉 剛金可威 祝 浩 莊 坤 張雪伊 吳 蕃 袁廣亮 梁 侃光 毓 李鵬斐 徐世鵬 丁海蘭 李 樂 彭 杉 王志恒郭 貞 王如柳 段汝婷
2、 王光中 孫金枝 劉 越 徐林亮蔡 絮 張淑文 吳盛博 陳志豪 姬冰芳 程 龍 林冠峰孟凡嬌 唐 靖 王 軍 趙 暉 李康寧 紀曉舟 蘇威碩唐池花 周 杰 李瑋琪 何 偉 馬小瓊 張永峰 許晉元翁俊峰 黃明輝 張煒聰 李 洋 胡 瑩 王飛宇 高 峰于 璐 董嘉儀 楊心怡 劉力慷 竇永金 吳祖順 羅 豐郭健偉 伏 崗 洪永慶 徐 捷 楊 琛 袁 穎 左 麟云 劍 黨 闊 張 律 施珊珊 白 鈺 范 斌 王 鵬李 洋 許 升 張 濤 尹俊明 崔國麟 丁 勇 徐 旭丁洪澗 顧 強 楊 茜 周佳鑫 彭國睿 陳 明 高 峰 III 孟 李 李 培 彭 晉 林冠辰 郭智慧 任家魯 崔文文陸 俊 編審:黃本
3、濤 周豫齊 辛瑋婕 董嘉儀 戚文彬 IV 參編單位: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秘書處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 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 北京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銀聯金卡科技有限公司 中金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國家金
4、融科技認證中心有限公司 V 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聯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海爾集團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 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電華大電子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VI 摘 要 摘 要 當前,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物聯網技術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不斷趨于成熟,與金融應用相結合的場景日益增多。為推動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的健康發展,助力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新興技術與行業發展相融合,特編制此報告,通過對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體系架
5、構的總結提煉和詳實的案例描述,為物聯網金融領域的各參與方提供指引與參考。本報告分為概述、體系架構、應用場景和發展展望四個章節。概述章節從背景意義和研究價值兩方面闡述此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充分性。體系架構章節從應用架構、應用模式和安全策略三方面對提煉總結出的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架構展開闡述。應用場景章節按照信貸融資、風險管理、金融支付、智慧網點、資產管理、防偽溯源和平臺應用七個類別,共收集三十個案例,并從業務背景、實現方案、關鍵技術和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四個方面對物聯網技術在金融場景下的應用充分展開描述。發展展望章節從機遇、挑戰和建議三個方面具體闡述物聯網技術在金融應用方面現階段的境遇和未來發展的方向
6、。VII 目 錄 目 錄 一、概述.1(一)背景意義.1(二)研究價值.7 二、體系架構.10(一)架構總述.10(二)應用模式.18(三)安全策略.23 三、應用場景.26(一)信貸融資.26(二)風險管理.49(三)金融支付.62(四)智慧網點.84(五)資產管理.108(六)防偽溯源.122(七)平臺應用.127 四、發展展望.152(一)機遇.152(二)挑戰.154(三)建議.156 VIII 1 一、概述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數字經濟不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物聯網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可有效搜集各行各業的數據,提高社會生產部門的數字化程度。
7、金融業是物聯網技術重要的應用領域,依托物聯網技術獲得實體數據,實現資金流、信息流、實體流的三流合一,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對物聯網應用和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背景意義 1.政策背景(一)背景意義 1.政策背景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危機,世界各國努力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力圖走出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物聯網作為新突破方向之一被各國所重視。(1)國外政策背景(1)國外政策背景 2009 年,美國奧巴馬政府將“智慧地球”上升為國家戰略,該戰略推動將傳感器嵌入到公路、鐵路、橋梁、隧道、電力系統、供水系統等各種物體中,形成普遍連接的物聯網;同年歐盟、日本分別推出類似內容的歐洲物聯
8、網行動計劃“i-Japan”戰略。2017 年,歐盟網絡空間安全局發布 歐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環境中的物聯網安全基線指南,對物聯網安全現狀及安全基線建議進行了全面總結,以期進一步促進歐洲物聯網產業的健康快 2 速發展。2020 年,美國正式出臺物聯網網絡安全改進法案,推進物聯網網絡安全發展。新加坡信息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推出了物聯網網絡安全指南,旨在解決企業用戶及其供應商在購買、開發、運營和維護物聯網系統時的網絡安全問題,并為部署安全的物聯網系統提供技術指引。(2)國內政策背景(2)國內政策背景 2009 年,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了“感知中國”,物聯網被提上國家議事日程,并于 2010 年首
9、次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11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物聯網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 年,國務院發布 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國家科技計劃、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的作用,統籌利用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等支持政策,集中力量推進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支持標準體系、創新能力平臺、重大應用示范工程等建設。2017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loT)建設發展的通知,提出要加強 NB-loT 標準與技術研究,打造完整產業體系;推廣 NB-I
10、oT 在細分領域的應用,逐步形成規模應用體系;優化 NB-IoT 應用政策環境,創造良好可持續發展條件。3 2019 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 年),指出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要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為金融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明確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分析客戶金融需求,強化需求引領作用。2020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 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提出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 5G、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的決策部署,加速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有力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2021 年,“十
11、四五規劃”發布,提出要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將物聯網列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推動傳感器、網絡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術創新,協同發展云服務與邊緣計算服務。2022 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 年),明確提出了多項涉及物聯網的重點任務,涵蓋金融科技網絡基礎設施、服務渠道、農村金融、供應鏈金融等多領域。2.產業背景 2.產業背景 在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廣泛應用的基礎上,物聯網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融合推動各行各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同時,金融行業積極發展數字金融,推進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加強金融市場數字化建設,金融數字化轉型與產業數字化同頻共振,數字
12、金融發展前景非常廣闊。(1)物聯網產業增長迅速(1)物聯網產業增長迅速 4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得以不斷積累與升級,全球物聯網行業增長迅速。根據 Machina Research 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8年間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高速增長,由 2010 年的 20 億個增長至 2018 年的 91 億個,復合增長率達 20.9%。根據 IoT Analytics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 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量達到 122 億個活躍端點,而 2022 年,物聯網市場預計將達到 144 億活躍端點。2025 年全球物聯網設備(包括蜂窩及非蜂窩)聯網數量將達到251 億個,萬物互聯成為全球網絡未來發
13、展的重要方向。(2)數字金融規模擴大(2)數字金融規模擴大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 年)顯示,2021 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 45.5 萬億元,占 GDP 比重達 39.8%,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 8.35 萬億元,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向全球高端產業鏈邁進。數字金融作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在加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數字產業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字金融深度融入各行各業產業鏈生態,通過自身數字化轉型,促進金融服務更廣泛和更深入地嵌入到各產業數字化轉型場景中。數字金融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圍繞物聯網建設數字化升級的基礎設施成為未來發
14、展的大方向。(3)用戶基礎廣泛(3)用戶基礎廣泛 數字金融和網絡支付需求的全面爆發,加速促進了物聯網服務與金融服務的融合。根據 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5 顯示,我國建成全球最大 5G 網絡,終端用戶占全球 80%以上,并且蜂窩物聯網用戶、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均持續擴大,截至 2021年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10.29 億人。根據中國支付產業年報 2022顯示,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不斷增長,截至 2021年年底,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 9.04 億。龐大的用戶基礎催生了對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的需求,物聯網的發展推動實現了物品的數字化和信息化,也使金融業務增加了數字化屬性,用戶規模和技
15、術發展為物聯網金融應用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6 7(二)研究價值(二)研究價值 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是加速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手段。物聯網技術在金融業務創新上的應用可為金融行業傳統模式轉型升級帶來新的契機。1.社會經濟轉型需要 1.社會經濟轉型需要 近年來,物聯網信息網絡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整個人類社會的信息交互、生產組織、供給消費等活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平臺。金融作為服務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資源,與物聯網信息系統融合既是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價值所在,更是助力和完善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因。物聯網技術的融合創新應用,是實現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的
16、重要引擎。物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將推動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加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2.金融行業數字化需要 2.金融行業數字化需要 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金融領域,可以使金融機構深入觸達產業各層面,從多個維度全面感知實體經濟,將金融服務融合在實體經濟的每一個環節,進而推動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服務模式的革新,同時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物聯網技術能夠有力推動金融創新,拓展金融服務的范圍。以物聯網為動力源的技術進步、需求升級和機制革新的協同作用引發了大量的金融創新。其中,物聯網帶來的技術進步將擴大金融服務的新的生產可能性邊界,是金融創新的基礎;物聯網帶來 8 的需求變化將推動基礎設施完善和市場規模擴大,是金融創新的
17、方向和驅動力。也就是說,物聯網帶來的不僅是金融產品和工具的創新,更帶來金融理念和模式的革命,使以往不可能的創新服務變為可能。3.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需要 3.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需要 隨著產業規模的高速增長和物聯網技術的全面成熟,物聯網金融應用也逐步延伸至消費領域。消費級物聯網行業生態圈的形成,為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越來越多類型的物聯網設備,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對其了解程度逐漸加深。物聯網的普及為金融應用提供了更多的收集、分析消費者行為的機會。目前真正完全面向消費者的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雖尚未普及,但當消費者關心的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具備有效解決方案后,
18、物聯網金融應用將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將為各類金融場景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9 10 二、體系架構(一)架構總述 1.應用架構(一)架構總述 1.應用架構 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體系架構,以現有物聯網應用架構和金融應用架構為基礎,通過物聯網和金融相互賦能形成物聯網、物聯網金融和金融三個應用域,每個應用域均由設備、通信、平臺和應用四個層級組成,如圖 1 所示。物聯網應用域是指遵循物聯網標準構建的,不含金融能力及服務的物聯網應用體系。設備層包括物聯網設備,平臺層包括無物聯網金融模塊的物聯網平臺,應用層包括物聯網應用。金融應用域是指遵循金融標準構建的,不含物聯網應用的金融應用體系。設備層包括金融設備,
19、平臺層包括無物聯網金融模塊的金融平臺,應用層包括金融應用。物聯網金融應用域是指由物聯網應用域和金融應用域相互賦能形成的,物聯網在金融場景中以及金融在物聯網場景中的應用體系。設備層包含物聯網設備、物聯網金融設備,平臺層包含物聯網金融模塊、物聯網金融平臺,應用層包括物聯網金融應用。物聯網、物聯網金融和金融三個應用域的通信層均包含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11 圖 1 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架構 2.設備層 2.設備層 設備層包括物聯網設備、金融設備及物聯網金融設備。設備層軟硬件架構如圖 2 所示,其中 SE1和 TEE2為可選功能。物聯網設備是指遵循物聯網標準的設備,例如攝像頭等。金融設備是指遵循金融要求應
20、用于金融場景的設備,例如用于交易場景的支付受理終端等。物聯網金融設備是指參與物聯網金融應用,具備金融能力的物聯網設備和具備物聯網能力的金融設備。例如集成通信定位模塊用于銀行資產管理場景下的支付受理終端、能夠加載銀行卡信息且具備支付能力的藍牙手表、智能表具。1SE(安全單元 SecureElement):一種具備獨立處理器、安全存儲單元,具有硬件加解密模塊,能夠在硬件和軟件層面防御各種惡意攻擊的獨立安全芯片。2TEE(可信執行環境 TrustedExecuteEnvironment):基于硬件級隔離及安全啟動機制,為確保安全敏感應用相關數據和代碼的機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和不可否認性目標構建的一種
21、軟件運行環境。12 圖 2 設備層軟硬件架構示意圖 從設備間的連接方式來看,體系架構中設備層的物聯網設備、物聯網金融設備具體可包含以下三種情況:只包含一臺設備。在實際應用部署過程中,相當于設備直連云端。包含多臺設備,由一臺主設備接收其他設備信息,并由此主設備傳輸所有信息與平臺交互。在實際應用部署過程中,主設備相當于邊緣服務器,在邊緣側匯聚現場設備的數據,并對其進行數據篩選、清洗、預處理、聚合,最終通過云邊協同的方式處理不同類型的數據,如圖 3 所示。通過引入邊緣計算及云邊協同架構,某些物聯網終端的安全敏感、時延敏感等數據無需再傳輸到云端處理,降低了終端敏感數據隱私泄露的風險,實現了數據的“閱后
22、即焚”,極大保護了用戶隱私數據。同時,邊緣計算減少了中間傳輸的過程,有更實時、更快速的數據處理能力,由于與云端服務器的數據交換不多,邊緣計算的網絡帶寬需求更低。13 圖 3 基于邊緣計算的物聯網示意圖 包含分布式多臺設備,多臺設備協同處理信息,由一臺或多臺設備傳輸所有協同處理后的信息與平臺交互。在實際應用部署過程中,相當于多個邊緣節點或端邊云之間的協同處理,例如當某節點算力不足時,可將計算任務通過高速泛在連接的網絡傳輸至其他資源空閑的節點計算,如端邊協同、邊邊協同、云邊協同,端邊云協同等。如何實現多級資源節點的協同調度與應用的靈活部署,從而為用戶提供一致性服務體驗也變得至關重要。因此,算力網絡
23、應運而生,如圖 4 所示。算力網絡通過網絡控制面(如集中式控制器、分布式路由協議等)分發服務節點的算力、存儲、算法等資源信息,并結合網絡信息和用戶需求,提供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的分發、關聯、交易與調配,從而實現整網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和使用。14 圖 4 算力網絡示意圖(源自 ITU-T Y.2501)3.通信層 3.通信層 通信層包括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有線網絡是指有線通信技術集合,無線網絡是指無線通信技術集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 年)在金融業數字基礎設施方面明確提出,要綜合運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窄帶物聯網(NBIoT)、射頻識別(RFID)等技術打造固移
24、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與物互聯網絡和服務平臺,實現移動金融終端和固定傳感設備統一接入、管理和控制,為數字信貸、數字風控等金融業務提供海量物聯網數據支撐。目前市場中主流的無線網絡按照覆蓋范圍不同具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支持近距離、窄覆蓋的物聯網通信技術,主要包括近場通信(NFC)、藍牙(BlueTooth)、無線局域網(WiFi)、紫蜂(ZigBee)等技術。另一類是支持遠距離、廣覆蓋的物聯網通信技術,主要包括窄帶 IoT(NB-IoT)、遠距離無線電(LoRa)、增強機器類型通信(eMTC)等技術。4.平臺層 4.平臺層 15 平臺層包括物聯網平臺、金融平臺、物聯網金融平臺、物聯網金融模塊。平臺泛指
25、整個業務體系,并非特指一個具象的平臺或系統。模塊為整個業務體系的組成部分,具體表現形式可以是體系中一個系統,也可以是體系中一個系統的子系統或功能模塊。物聯網平臺:不具備物聯網金融模塊時,用于接入并管理物聯網設備,支撐物聯網應用。具備物聯網金融模塊時,既可用于接入并管理物聯網設備、支撐物聯網應用,又可用于接入并管理物聯網金融設備、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例如物聯網設備廠商建設的支持物聯網應用的平臺。金融平臺:不具備物聯網金融模塊時,用于處理金融業務的平臺。具備物聯網金融模塊時,既可用于處理金融業務,又可用于接入并管理物聯網金融設備、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例如商業銀行建設的支持金融應用的平臺。物聯網金融
26、平臺:獨立建設的僅用于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平臺,平臺不支撐除物聯網金融應用之外的其他應用。例如商業銀行新建的具有金融及物聯網功能的應用平臺。物聯網金融模塊:作為物聯網平臺或金融平臺的組成部分,用于處理物聯網金融應用的子系統。例如商業銀行建設的物聯網子系統、物聯網設備廠商建設的與金融應用相關的子系統。平臺的核心功能一般包括設備接入、設備管理、應用使能、業務分析、連接管理等。設備接入:提供設備接入、協議適配的能力。16 設備管理:提供物聯數據接入、解析、轉發及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應用使能:面向特定行業、場景(如金融行業等)提供應用開發工具、API 接口等服務。業務分析:提供數據分析、可視化、數據洞
27、察等服務;為應用服務提供物聯數據支撐及能力調用。連接管理:連接管理平臺可根據行業需求,提供個性化網絡資源管理、流量計費等服務。5.應用層 5.應用層 應用層包括物聯網應用、金融應用、物聯網金融應用。物聯網應用是指物聯網在非金融場景中的使用實例,向用戶提供不包含金融服務的物聯網服務集合。金融應用是指金融機構提供的不包含物聯網技術和場景的使用實例和服務集合。物聯網金融應用是指物聯網和金融相結合的、且具備物聯網特性和金融特性的使用實例和服務集合。17 18(二)應用模式(二)應用模式 根據不同場景,可以歸納總結成三種供參考的應用模式:金融平臺引入物聯網能力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物聯網平臺引入金融能力支
28、撐物聯網金融應用和物聯網金融平臺引入物聯網和金融能力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1.模式一 金融平臺引入物聯網能力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 1.模式一 金融平臺引入物聯網能力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 在金融平臺中建設物聯網金融模塊,引入物聯網能力,由金融平臺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應用模式見圖 5。圖 5 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模式一 在圖 5 流程 1 中,物聯網設備經通信層將相關物聯網數據傳遞至物聯網平臺,由物聯網平臺將物聯網金融應用所需的相關物聯網數據傳遞給金融平臺中的物聯網金融模塊,金融平臺結合物聯網金融模塊中的物聯網數據支撐物聯網金融服務。在此流程中,金融信息無需向物聯網設備傳遞。19 在圖 5 流程 2 中,
29、物聯網金融設備通過通信層將物聯網金融應用所需的相關物聯網數據經物聯網平臺傳遞至金融平臺中的物聯網金融模塊或者直接傳遞至金融平臺中的物聯網金融模塊,金融平臺結合物聯網金融模塊中的物聯網數據支撐物聯網金融服務。在此流程中,金融信息可經由物聯網平臺或者直接從金融平臺向物聯網金融設備傳遞。2.模式二 物聯網平臺引入金融能力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 2.模式二 物聯網平臺引入金融能力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 在物聯網平臺中建設物聯網金融模塊,引入金融能力,由物聯網平臺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應用模式見圖 6。圖 6 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模式二 在圖 6 流程 1 中,物聯網設備經通信層將相關物聯網數據傳遞至物聯網平臺,由
30、物聯網平臺中的物聯網金融模塊引入金融能力,物聯網平臺結合物聯網金融模塊中的金融數據支撐物聯網金融服務。在此流程中,金融信息無需向物聯網設備傳遞。20 在圖 6 流程 2 中,物聯網金融設備經通信層將相關物聯網數據傳遞至物聯網平臺,由物聯網平臺中的物聯網金融模塊引入金融能力,物聯網平臺結合物聯網金融模塊中的金融數據支撐物聯網金融服務。在此流程中,金融信息可通過物聯網平臺向物聯網金融設備傳遞。3.3.模式三 物聯網金融平臺引入物聯網和金融能力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 模式三 物聯網金融平臺引入物聯網和金融能力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 獨立的物聯網金融平臺,從物聯網、金融平臺分別引入物聯網、金融能力,由物聯網金
31、融平臺支撐物聯網金融應用。應用模式見圖 7。圖 7 物聯網技術金融應用模式三 在圖 7 流程 1 中,物聯網設備通過通信層將相關物聯網數據經物聯網平臺傳遞至物聯網金融平臺或者直接傳遞至物聯網金融平臺。物聯網金融平臺從金融平臺引入金融能力,結合從物聯 21 網平臺引入的物聯網能力,支撐物聯網金融服務。在此流程中,金融信息無需向物聯網設備傳遞。在圖 7 流程 2 中,物聯網金融設備通過通信層將相關物聯網數據經物聯網平臺傳遞至物聯網金融平臺或者直接傳遞至物聯網金融平臺。物聯網金融平臺從金融平臺引入金融能力,結合從物聯網平臺引入的物聯網能力,支撐物聯網金融服務。在此流程中,金融信息可經由物聯網平臺或者
32、直接從物聯網金融平臺向物聯網金融設備傳遞。22 23(三)安全策略 1.設備層安全(三)安全策略 1.設備層安全 設備層由傳感器、設備與網關組成,主要負責對信息的采集、識別與處理??蓮慕尤氚踩?、可信執行環境、權限管控、固件/系統安全、物理安全、協議安全、病毒木馬防護、存儲安全等方面保證設備層安全。接入安全應保證訪問物聯網資源的所有設備得到有效的安全管控;可信執行環境應提供一個安全區域,確保敏感數據在隔離、可信的環境中存儲、處理和保護;權限管控應顯式地準許或限制用戶或設備的訪問能力及范圍;固件/系統安全應對固件與系統的軟硬件的版本升級與漏洞及時修復;物理安全應保證物聯網設備、設施以及其他媒體免遭
33、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以及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及各種網絡犯罪行為導致的破壞過程;協議安全應保證通信規則與機制的完備性、合規性與安全性;病毒木馬防護應保證網關能檢測病毒木馬并阻斷其傳播;存儲安全應保證存儲的信息不會被第三方通過物理或邏輯方法竊取。2.通信層安全 2.通信層安全 通信層是信息傳遞網絡,即安全地發送/接收數據的媒介,將采集與計算的數據傳遞出去??蓮木W絡攻擊防護、異構網絡安全等方面保證網絡層安全。網絡攻擊防護應能檢測與有效抵抗 DDoS3攻擊、重放攻擊、3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24 跨域攻擊、協議攻擊等物聯網層面的網
34、絡攻擊;異構網絡安全應構建完善的無線異構網絡的安全體系。3.平臺層安全 3.平臺層安全 平臺層是對獲取到的數據分析和處理,并進行控制和決策,以便于數據的多平臺共享??蓮倪吔绶雷o、準入控制、服務安全、統一運維等方面保證平臺層安全。邊界防護應采用網絡訪問控制技術、網閘技術、數據交換網技術等手段防止邊界滲透;準入控制應能對接入設備進行身份認證與安全性檢查,并采用相應的防護策略;服務安全應保證主機上運行的網絡應用服務能夠穩定、持續地運行;統一運維應保證能對物聯網設備的全局一體化管理。4.應用層安全 4.應用層安全 應用層是綜合的或有個體特性的具體業務層??蓮臄祿Y產安全、安全審計、數據權限管控等方面保
35、證應用層安全。數據資產安全應保證數據生命周期的安全,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授權、認證和不可抵賴性;安全審計應包括操作日志的審計與代碼安全的審計;數據權限管控應保證用戶的數據篩選與處理的權限分離。25 26 三、應用場景 物聯網技術在金融應用中涉及的場景主要有信貸融資、風險管理、金融支付、智慧網點、資產管理、防偽溯源、平臺應用等,各個場景的具體案例可詳見下文,每個案例均從業務背景、實現方案、關鍵技術、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這四個方面展開闡述。(一)信貸融資(一)信貸融資 本部分提供的相關案例主要是基于物聯網技術,使債權人、監管方等能夠動態、及時獲取抵押物的狀態、價值等數據信息,從而降低
36、債權人信貸風險和成本。1.中國農業銀行活畜抵押融資解決方案1.中國農業銀行活畜抵押融資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1)業務背景 生物活體抵押長期存在活體資產難以確權、后期監管難度大等問題,導致在畜牧企業及農牧民個人養殖過程中出現資金缺口卻無法在銀行取得資金支持的現象頻發,金融機構也受困于獲客難、風控難、業務開展的標準化程度低、放貸規模難以擴大及效果不顯著等現象。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金融機構可以利用物聯網設備實時查看生物活體及農牧場養殖環境,有效監督抵押活畜的養殖全過程,從而提升活畜抵押貸款業務的風險管控可靠性及效率,解決活體牲畜難以抵押融資、畜牧企業及農牧民無法擴大養殖規模的難題。在此背景下,中國
37、農業銀行提出活體抵押融資的解決方案,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造金穗農牧云平臺,幫助青海省廣大的農牧戶,27 包括養殖產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甚至個體等經營主體,解決他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金穗農牧云平臺整體系統架構共分為物聯網設備部署和信息采集、生物資產管理系統、風險管控系統和風險管理視圖四部分。其中,物聯網設備部署與信息采集層在農牧場內為活畜安裝智能耳標,利用“一物一碼”打造動態的數字身份。通過計步器、項圈、稱重設備等動態監測活畜數量、體溫、體重等生命體征信息。生物資產管理系統針對生物資產抵押、解押、補欄、出欄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
38、相應的活畜資產臺賬、抵押臺賬、電子抵押單等信息與憑證。風險管控系統基于生物資產所采集的信息,對生物資產開展資產評估、評價、評級和信息披露等輔助風控措施,設置監管規則與風險預警閾值,對風險進行預警,并產生工單,推送給相關人員。風險管理視圖滿足管理層、風控部門、業務部門及執行人員在不同階段對風控的識別、計量與管控需要。平臺同時融合區塊鏈技術,將真實的抵押監控數據上鏈,確保信息真實不可篡改。金穗農牧云平臺系統架構圖見圖 8。28 圖 8 中國農業銀行金穗農牧云平臺系統架構(3)關鍵技術(a)生物資產身份數字化技術(3)關鍵技術(a)生物資產身份數字化技術 生物資產動態數字身份證為生物活體植入主動式智
39、能耳標,將耳標與生物活體的照片信息綁定,為每一個活畜生成唯一的數字身份。每個數字身份證包含活畜編號、品種、年齡、性別、體重等靜態信息,同時包含活動量監測、溫度監測等時序信息數據。運用生物資產數字身份證實現生物資產管理線上化、標準化與可溯源化。(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中國農業銀行通過運用物聯網等新模式、新理念、新技術,為廣大農牧戶搭建了智慧養殖、智慧放牧的數字平臺,提高了養殖效率、降低了養殖成本,又取得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的突破,幫助養殖戶實現智能化、專業化、信息化畜牧養殖。目前中國農業銀行青海分行通過“鄉村振興活畜貸”已支持省內十數 29 家畜牧養殖主體的發展,覆
40、蓋牦牛、肉牛、奶牛等大型牲畜。2.中國銀行奶?;铙w抵押融資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2.中國銀行奶?;铙w抵押融資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內蒙古自治區提出“奶業振興”戰略部署,快速擴大奶牛養殖規模,大幅提升奶源供應能力。希望金融機構可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有效解決奶牛養殖業資金投入大和回報期長、社會資本進入意愿不強、嚴重依賴財政補貼、難以形成龍頭企業、無法提供有效合格抵押品、銀行信貸資金無法大量進入等痛點、難點問題,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實現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為解決上述問題,中國銀行內蒙古區分行先行推出奶?;铙w抵押等創新融資服務,給奶牛養殖解
41、決資金問題的同時,也給銀行帶來了新的監管難題和金融風險。針對奶?;铙w抵押品存在身份識別困難、現場盤點工作量大、患病、丟失等監管難題,中國銀行擬借助物聯網技術實現活體抵押品的線上化監管,提升抵押品監管的效率、降低監管成本。(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活體抵押品監管應用通過給抵押品安裝物聯網耳標、項圈等設備采集抵押品數據(如位置、溫度、步數等),采集的數據通過物聯網網關或運營商基站上報到物聯網平臺,平臺根據設備的協議類型進行數據解析后轉發到活體抵押監管應用。應用提供抵押品抵押情況的錄入、查詢等功能,當接收到平臺轉發的設備數 30 據時,進行數據整合與分析,在線展示抵押品的實時信息,同時進行風險分
42、析,針對關鍵數據進行風險預警提示。目前,該場景應用正在開發中,擬在內蒙古奶牛養殖活體抵押監管場景實施落地。奶?;铙w抵押融資實現方案示意圖見圖 9。圖 9 中國銀行奶?;铙w抵押融資實現方案示意圖(3)關鍵技術(a)物聯網連接技術(3)關鍵技術(a)物聯網連接技術 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實現數據的采集、物聯網通信技術(NB、藍牙等)實現數據的傳輸、物聯網平臺實現不同協議的數據解析和預處理,物聯網平臺對下屏蔽底層設備協議差異,進行統一接入和管理,對上統一數據格式,支持上層應用的快速開發。(b)物聯網安全認證技術(b)物聯網安全認證技術 為了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性,需要對上報數據的設備進行身份認證、設備數據傳
43、輸加密等安全機制,設備身份認證通過云端物聯網平臺及設備側認證服務實現,需提供一機一密等設備認證 31 鑒權機制,降低終端設備被入侵的安全風險;設備與物聯網平臺之間的數據傳輸使用 MQTTS、HTTPS 等加密協議完成,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活體抵押是一種新型的授信方式,目前業務人員對活體抵押品的監管主要是通過到現場調研考察或根據貸款客戶提供的報表數據進行風險識別。由于活體抵押品的數量大、身份識別困難,現場考察人力成本高,數據實時性依賴于現場考察的頻率;而客戶提供的報表數據則存在被篡改、加工的可能,可信度存在一定的風險。通過物聯網設備采集客觀的數
44、據實現線上化監控,可以有效提升監管數據的真實性,同時降低人力成本和客戶風險,激活產品和模式的持續創新,提升銀行在農村、農業的金融服務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3.交通銀行動產融資數字化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3.交通銀行動產融資數字化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當前,中小微企業動產占比高,但融資規模低,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具體而言,經營性動產存在確權難、核價難、監管難、處置難等一系列問題。動產融資風險事件頻出導致金融機構對動產融資的意愿降低,進一步提高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壁壘。例如,20122014 年上海鋼貿連環案、青島港融資銅事件等動產融資風險事件,使當地相關動產融資業務發展幾乎停滯,不利于經
45、濟發展。32 近年來,為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國務院、銀保監會相繼發文,鼓勵倉單及存貨質押融資。在此背景下,交通銀行基于物聯網技術對動產抵質押物進行遠程監測,實現對融資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實時管控,為動產融資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交通銀行為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基于實際業務需求,將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信息進行有效融合,實現快速分析、快速測算、及時預警,有效促進動產融資業務發展。具體而言,一是在資產端部署可復用物聯網設備,以獲取資產基礎信息;二是對接核心企業,獲取融資方相關經營信息;三是連接本行其他系統,獲取融資企業信息、融資信息。在此基礎上,結合流
46、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對融資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實時管控。整體實現方案分為快速對接、風險指標計算、數據模型、全景視圖四個部分。(a)快速對接(a)快速對接 通過將物聯網設備數據、第三方平臺或核心企業數據、行內其他系統數據等多樣化數據接入對應網關,并進行有效融合,可實現數據的交叉驗證,可以更好地保障資產安全。當前,交通銀行已實現通過銀企直連、開放銀行等渠道快速對接第三方平臺或核心企業,形成快速、一體化、一站式服務。(b)風險指標計算(b)風險指標計算 33 在實現多樣化數據接入的基礎上,基于流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進行風險指標計算,實現動產抵質押物風險預警。(c)搭建產業鏈數據模型(c
47、)搭建產業鏈數據模型 同樣基于多樣化數據,交通銀行物聯網平臺可聚焦客戶經營場景,基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算法構建客戶多方位評估模型,為客戶評級、授信額度確定、貸后風險監測提供參考。(d)形成產業鏈全景視圖(d)形成產業鏈全景視圖 依托產業鏈數據模型,交通銀行構建了汽車產業金融全景視圖,全流程動態展示從汽車行業從產業鏈網絡到客戶的資產、融資、合規全貌,既為客戶融資服務提供直觀說明,也為業務經營分析提供技術支撐。物鏈金融全景圖見圖 10。圖 10 交通銀行物鏈金融全景圖(3)關鍵技術(a)互聯技術(3)關鍵技術(a)互聯技術 34 交通銀行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等,通過核心企業、第三方平
48、臺,或直連本行,實現物品信息實時共享。在汽車監管場景中,引入 GPS、電子圍欄的物聯網設備,可以實時監測綁定車輛的位置信息及移動軌跡,實現對動產抵質押物7*24小時實時管控。(b)流計算(b)流計算 物聯網應用中傳感器眾多,數據需實時并行傳輸,流動的數據量大、計算效率要求高,傳統的先收集數據入庫再對數據庫進行查詢分析處理的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業務實時性要求。通過流計算技術,在物聯網平臺接收傳感器數據之前先通過實時流計算進行篩選、分類、統計,再進入物聯網平臺進行運算,可極大地提高數據處理效率。(c)人工智能(c)人工智能 一方面,大量的物聯網數據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了必要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對數據進
49、行實時分析、預測也是保證金融服務效能、提升金融服務便捷性的要求。交通銀行基于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綜合應用物聯網產業數據,搭建產業鏈網絡風控模型,針對動產融資場景,從資產、融資、合規等多維度進行風險監測,自動化調整監控參數,保障動產抵質押物安全,提升風控防范水平。(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物聯網技術在動產融資領域的應用,可以實現社會、銀行、35 企業的三方協作共贏。從社會效益來看,推動動產融資快速發展有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內循環;中小企業可以借助物聯網技術提升信用等級、加速獲得現金流、改善資金周轉效率;銀行可以提升風控水平,拓展金融服務市場,做好普惠金融。交通銀
50、行在應用物聯網技術在汽車金融領域開展試點,通過與監管公司合作,將監管的 30 余萬輛車輛信息接入物聯網系統,跟蹤車輛生產、運輸、銷售等過程,并使用流計算技術實現車輛數據的實時計算及預警。同時,基于物聯網技術聚焦客戶經營場景數據,形成數據模型。目前在汽車經銷商領域逐步形成了包括客戶經營評價、客戶融資履約評價、客戶合規評價、客戶效益評價等四大類 39 個子類指標維度,提升風險識別和處置能力,提升客戶體驗。通過在汽車領域的試點,交通銀行形成了物聯網動產融資數字化解決方案,并通過該方案的示范效應,向除汽車行業以外的鋼鐵、電子電器等行業進行拓展。后續將逐步形成多行業差異化方案,實現對抵質押物的全生命周期
51、管控?;诰垲?、分類等機器學習算法,在新的行業上建立基于行業、產業鏈、客戶等多個分析模型,實現客戶經營風險異常發現、客戶經營效益預測、供應鏈網絡經營評分、壞客戶畫像、價值波動預警等多個分析模型,助力金融服務業務發展。4.華為冷鏈動產融資金融倉方案(1)業務背景 4.華為冷鏈動產融資金融倉方案(1)業務背景 36 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金融不斷強化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支持。中小企業自身信用不足、可抵押的不動產少,動產融資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有效手段。在互聯網交易平臺的涌現和監管部門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的上線,傳統動產質押業務中“產權不清”“處置變現差”等痛點得到有效
52、緩解,如何通過物聯網等新技術有效解決貨物在庫監管、打通動產質押整個業務鏈條成為焦點。在此背景下,華為聯合國內頭部股份制銀行,面向冷鏈場景開展創新,通過綜合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邊緣計算、5G 等技術構建動產融資金融倉方案,提升銀行對在庫動產的風險控制能力,支撐銀行給經銷商靈活放貸。(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動產融資金融倉方案通過對監管倉的適度數字化改造解決供應鏈金融“三流”中實物流這一斷點問題,將數字化下沉到倉庫側。本方案基于“端、邊、網、云”架構。端:圍繞倉庫“人、貨、車、場”中出入庫、在庫、出庫關鍵環節,通過現場作業 PDA 或 PLC、RFID、叉車稱、攝像頭、溫濕度傳感器等物聯設備
53、持續感知物理世界。邊:接收經過以太網、Wi-Fi、LoRa 等匯聚的數據,通過視頻 AI 推理、物聯數據預處理,融合分析提取價值數據上送。網:注重安全性,獨立組網,采納 5G/4G 網絡支撐價值數據的上傳和邊云協同。37 云:物聯聚合平臺匯聚多源感知信息,經交叉核驗整合成事件信息以及相關預警信息,作為實體流匯入金融倉監管系統;監管系統提供銀行客戶、客戶經理及相關用戶提供交互界面,協同外部和銀行內部系統,如倉庫 WMS 系統、三方交易平臺、銀行統一押品管理系統、在線融資系統等,滿足“隨押隨貸”“隨回隨出”的“整進零出”業務訴求。貨物入庫質押、在庫巡檢、解質出庫是業務三大核心流程,下圖以入庫質押為
54、例闡釋了具體流程以及方案中不同系統間、模塊間的協同。動產融資金融倉應用如圖 11 所示。圖 11 華為動產融資金融倉應用(3)關鍵技術(a)RFID 射頻識別技術(3)關鍵技術(a)RFID 射頻識別技術 RFID 便簽綁定貨物,是貨物的數字身份,作為銀行監管手段是以不影響或最小化影響倉庫日常作業為前提,貫穿貨物全流程 38 監管,能夠在叉車高速出入庫門時高精準自動識別、在庫時支持隨機實時數量和位置的盤點。具體性能體現如下:抗干擾。對于不同屬性的監管貨物,為實現正常的信號傳輸功能,需要配置不同的抗干擾標簽。如鋼卷、鋁錠等,需要特制的用于抗金屬干擾的標簽;凍品、酒水等,需要特制的抗液體干擾的標簽
55、。防偽造。標簽作為貨物唯一的身份識別 ID,需要解決防偽造的問題,如采用加密的 RFID 標簽和讀取設備,確保標簽的合法性??共鸪?。RFID 標簽固定在監管貨物上,需要解決非法拆除的問題,避免貨物失去 RFID 標簽后出庫導致貨物丟失。無源遠距。在防火防爆場景,如棉花倉、化工倉,不能使用帶電池的標簽,且要求一定距離,才能實現大面積范圍的貨物盤點和環境監測功能。防相鄰誤讀。采用一般無線技術,多門多垛口同時出入貨作業時,容易出現信號干擾、標簽誤讀,導致貨物盤點出錯,需采用陣列天線、MIMO 技術等新技術方可解決干擾和誤讀問題。(b)IoT 物聯網平臺技術(b)IoT 物聯網平臺技術 IoT 平臺是
56、端邊云協同的中樞,從感知末端到中心處理 E2E的安全防護是前提,海量接入、低時延傳輸是基礎,開放繁榮的生態(支持從芯片/模組級 SDK、嵌入設備輕量級物聯操作系統到智能終端鴻蒙操作系統等不同顆粒度的安全連接)是關鍵;海量 39 時序物聯數據的孿生建模工具和事件分析框架是助推器。對數據的加工分析,按目的不同可分成數據清洗層和邏輯分析層兩層。數據清洗層需要對設備采集的大量頻繁的數據進行篩選,去除噪聲干擾,提高數據的質量,建議在邊側部署;邏輯分析層需要加載行業知識模型,翻譯成行業事件,如監管風險預警,適合在云端部署。(c)AI 人工智能技術(c)AI 人工智能技術 AI 算法是從視頻中提取價值信息、
57、釋放人工、提升效率的關鍵手段,可用作貨物品類、數量、完整度識別,也可作用偷盜偷換等異常行為的識別,關鍵在于如何低投入、短時間內訓練獲取面向低頻事件、小樣本場景的算法。貨物的監管需要多種算法組合使用,開發依賴大量樣板訓練,對于開發的時間周期、投入的人力成本都是巨大的挑戰,傳統方法難以推廣,可采用預訓練的盤古大模型,有效降低長尾 AI 算法開發的成本并縮短周期。(d)安全可信技術(d)安全可信技術 為了防止終端設備采集的信息被篡改,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校驗存證,同時對于采用通用操作系統的設備,例如基于安卓開發的 PDA,建議采用鴻蒙開源 OS,構建從端側的可信安全起點。(e)領域規則
58、模板(e)領域規則模板 IoT 采集的數據是多維的、高頻的、時序的,需結合作業場 40 景環境、特征、流程等信息,圍繞作業對象進行統一建模,并通過聚合、提煉形成高價值的事件數據,基于業務領域知識沉淀,識別出操作風險并預警,這是應用得以推廣和深化的基石。(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動產融資金融倉場景應用是基于物聯網技術創新,利用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技術,解決供應鏈金融中監管倉的數字化斷點。該方案經過與某股份制銀行一年多探索孵化,成功部署了多家倉庫,有效支撐拓客展業。接下來,將在兩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提升方案的靈活性、經濟性、易部署性、易運維性和生態兼容性;二是拓展支撐更多的
59、質押品類。動產融資金融倉方案將賦能商業銀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開啟百萬億級市場新空間。5.螞蟻科技物聯網+區塊鏈租賃標的物融資管理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5.螞蟻科技物聯網+區塊鏈租賃標的物融資管理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融資租賃業務是現代化大生產條件下產生的實物信用與銀行信用相結合的金融服務形式,有助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于加快商品流通、擴大內需、促進技術更新、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融資租賃業務的租賃標的物多為大型設備商品,設備昂貴,通過第三方監管公司對標的物實施現場監管的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能夠更好地監控跟
60、蹤標的物的使用狀態,并進行高效管理,降低業務風險,成為金融行業客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41(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針對以上問題,螞蟻科技基于物聯網+區塊鏈技術,通過將可信物聯網模組集成在租賃標的物中,采集租賃標的物的位置、環境、使用狀態等信息,并將相關的狀態數據通過網絡傳送至螞蟻鏈,實現了對租賃標的物的監控跟蹤。租賃平臺商家可查看租賃標的物的狀態,分析標的物是否被違約挪用、是否被損壞、使用周期是否合理和產能產量是否合理等。同時,基于區塊鏈真實不可篡改性,租賃平臺商家可基于螞蟻鏈上的租賃標的物作為資產證明去銀行機構融資,解決了傳統租賃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除此以外,租賃平臺商家還可基于螞蟻鏈的
61、智能合約技術,實現租約自動履約,違約自動處理。螞蟻科技基于物聯網+區塊鏈技術的融資租賃方案,適用于可植入可信物聯網模組的重資產設備租賃,例如 IT 資產租賃、新能源汽車租賃、手機租賃等等?;谖锫摼W+區塊鏈的融資租賃應用見圖 12。圖 12 螞蟻基于物聯網+區塊鏈的融資租賃應用示意圖(3)關鍵技術(3)關鍵技術 42(a)硅指紋可信根技術(Silicon Fingerprint)(a)硅指紋可信根技術(Silicon Fingerprint)使用半導體硅片在流片中造成的細微差異作為半導體芯片指紋,基于 PUF(物理不可克?。┨匦?,利用芯片指紋作為不可讀取的私鑰,并通過橢圓曲線密鑰算法生成公鑰,
62、發送到區塊鏈作為物聯網設備的身份地址。之后基于物聯網設備的序列號和公鑰注冊物聯網設備到區塊鏈上,后續基于該公鑰驗證物聯網設備傳遞數據的合法性。數據傳輸前,物聯網設備內對數據基于橢圓曲線簽名算法用私鑰簽名,數據傳遞到區塊鏈后用對應的公鑰驗證簽名合法性,實現數據可信上鏈。硅指紋可信根技術無需額外的硬件、無需存儲任何密鑰、無法被拆解從克隆,解決了 loT 設備基于 SDK 下發的私鑰易被克隆被盜取,基于硬件 SE 的安全方案成本高周期長的問題。(b)IoT-TEE 安全隱私計算技術(b)IoT-TEE 安全隱私計算技術 采用 TEE 安全隱私計算技術,實現數據安全存儲,數據安全簽名及密鑰安全管理。螞
63、蟻 IoT-TEE 安全隱私計算技術支持多種物聯網平臺,TEE 組件可以適配多種物聯網架構芯片。(c)MaaS 可信上鏈模組硬件即服務技術(c)MaaS 可信上鏈模組硬件即服務技術 螞蟻可信上鏈智能模組 AntChain MaaS(Module-as-a-Service)是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鏈接器”,可以實現“通電即上鏈”。通過基于設備唯一特征的可信根,讓電子設備自動連接區塊鏈,實現物聯網數據可信上鏈,并進行全流程加密,可應 43 用到物聯網終端,提升物聯網設備的數據可信度,為產業協同提供可信基礎。(d)RaaS 可信射頻識別傳感即服務技術(d)RaaS 可信射頻識別傳感即服務技術 螞蟻
64、AntChain RaaS(Radio-as-a-Service)可信射頻識別傳感即服務技術基于區塊鏈智能合約 EPC 規則引擎發行實體數字身份,載體為無源被動感應電子標簽或有源主動傳感芯片,可實現人、車、貨實物流全鏈路數字化、全域可視化。通過 IOT 傳感設備把實物流的電子傳感痕跡數字化并上鏈供交叉核驗,實現數字監控,做到實時風控。(e)可信物聯網平臺和 IoT 數據智能技術(e)可信物聯網平臺和 IoT 數據智能技術 通過把可信 IoT 及數據智能等新技術融合應用到不同產業,建立智能規則引擎,多維度聚合產業物聯網數據,并基于不同產業數據模型挖掘 IoT 數據價值,為產業協作及數字資產流轉提
65、供了有力支撐。(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螞蟻科技融資租賃解決方案,能夠幫助租賃機構和對租賃設備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對設備進行更及時管理,還可根據企業用戶對設備使用的情況,積累企業用戶的征信數據,提供增值服務,降低業務風險和成本。該方案擴大了融資租賃業務的受眾群體,緩解了中小企業或用戶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螞蟻科技物聯網+區塊鏈的租賃解決方案基于可信物聯網模組采集可信數據及區塊鏈的真實不可篡改的基本原 44 理,通過將租賃業務全流程上鏈,解決了租賃產業生態對中小出租平臺不信任的問題。幫助中小微商家解決了采購貴、融資難、壞賬多的經營性難題,實現整個租
66、賃產業升級。同時,通過重新構建租賃生態中的生產關系,實現租賃產業從重資產往輕資產方向的發展。6.新華三智慧醫療及醫院融資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6.新華三智慧醫療及醫院融資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醫院在中國的衛生服務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無論是營利醫院還是非營利醫院,目前都面臨擴張和服務升級的需求,擴張和服務離不開外界資金的注入,但由于國家規定醫院資產無法直接抵押融資,因此,需要探索新的融資模式。醫院融資主要有回收周期長、無實物抵押等特點,根據醫院的運營數據可以實時獲取醫院的營收狀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壞賬的產生,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除此之外,依托醫院的供應鏈監測,醫院也可以獲取充分的資金保障和先
67、進的管理支持。這都依賴于醫院信息化的提升,通過數據的運營能力滿足醫院管理和融資方面的需求。新華三基于物聯網技術構建的數字化醫院運營管理平臺,在使用數據提升醫院精細化管理和創新服務的同時,以數據推動醫療資源配置模式重構,探索“數據”+“金融”融資模式,以數據為核心,在保證醫療數據隱私保護的前提下,利用隱私計算、TEE(可信執行環境)等技術,充分發揮醫院運營數據價值,打造“數 45 據建模、征信畫像、創新信貸”的新模式,將運營數據轉化為融資信用,緩解醫院現金流壓力,服務醫院的金融融資需求。(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Wi-Fi+融合物聯網解決方案由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及應用層四部分組成。智慧醫
68、療物聯網平臺架構圖見圖 13。圖 13 新華三智慧醫療物聯網平臺架構圖 感知層(設備層):用于采集患者、醫護人員、醫療設備、環境等信息,通過無線物聯網通信技術將采集的醫療物聯網終端信息上傳給平臺層做統一集中處理。網絡層(通信層):由 Wi-Fi 通信網、LoRa 等遠距離無線通信網,以及藍牙、ZigBee、RFID 等近距離無線通信網組成,實現將醫療物聯網終端的定位或傳感數據傳輸到醫療無線物聯網平臺,多種協議可實現自由配置和組合,且為將來新的醫療物聯網 46 通信技術預留接口。醫療物聯網終端只要符合已采用的醫療物聯網通信技術的標準和規范,就可以支持接入。平臺層:實現所有無線物聯網技術能力的統一
69、接入和管理,所有物聯網終端采集數據的統一接收、處理、存儲及分發,提供單一醫療物聯網基礎能力或多種物聯網基礎能力的組合。提供權限管理、生態接入等底層架構功能,為應用層的豐滿打下基礎。應用層:基于平臺層封裝好的單一物聯網基礎能力或組合多種物聯網基礎能力,打造符合醫療場景,體貼入微的應用,成為醫院管理的幫手。同時,應用層還可進行業務分析并提供智能決策,成為院方運營的智慧大腦。(3)關鍵技術(a)一體化接入技術(3)關鍵技術(a)一體化接入技術 將醫療物聯網作為全院的基礎能力統一考慮和建設,通過全頻多模、通信導航一體化數據接入技術,實現多種無線物聯網通信技術的融合(LoRa、藍牙、RFID、ZigBe
70、e 等),將物聯網平臺與各智能化子系統及相關業務系統實現數據對接,在數據層面將各系統的數據資源予以打通。(b)標準化網絡傳輸技術(b)標準化網絡傳輸技術 支持 MQTT 網絡傳輸協議,進行標準化的設備對接和數據對接,便捷地進行終端設備的擴充及應用場景豐富化。(c)人工智能技術(c)人工智能技術 使用人工智能決定連接策略,為解決設備長連接和通訊協議 47 本身弊端問題,研發連接規則運算引擎,通訊模組自動掃描周圍終端設備,智能決定連接對象。依托數據智能標簽、智能算法引擎,并結合專題庫、主題庫數據集實現醫院的數據服務應用中心。(d)隱私計算技術(d)隱私計算技術 基于醫療物聯網能力接入隱私計算平臺,
71、通過隱私計算平臺的數據可用不可見能力,提供給金融機構做進一步的金融融資分析。(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新華三智慧醫療項目是“物聯網+金融+醫院”的新型服務模式,技術上采用 Wi-Fi+融合物聯網底層架構,支持一系列豐富且完善的業務應用,包含智慧患者服務、智慧后勤、智慧管理、智慧病房等,同時平臺保持良好的生態接入能力,將醫院物聯網作為基礎能力統一考慮和建設,具備多種無線物聯網通信技術的融合,對采集的數據具備強大的智能處理能力,運用人工智能輔助決策和分析,對應用接入和數據價值延伸提供強有力支撐。業務上采用物聯網平臺將醫院、銀行、互聯網平臺三方機構緊密聯系在一起,利用物聯網先
72、進技術實時監控醫院及供應鏈中的企業運營情況、風險態勢以及預期發展方向,通過全面的數據分析,以隱私計算的方式進行數據共享,在保證數據安全的情況下,將運營數據與銀行共享,拓寬醫院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以實現順利融資,同時,運用物聯網數據及時監測運營數據,采取措施防控金融借貸風險,從而促進醫療行業健康穩定發展。48 49(二)風險管理(二)風險管理 本部分提供的相關案例主要是基于物聯網技術,使債權人等能夠全面、多維度、及時地獲取債務人日常經營情況等相關數據信息,強化對信貸全流程特別是貸后風險的管控,從而降低債權人的信貸風險和貸后監管成本。1.中國銀行生豬養殖企業貸后監管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1.中國銀
73、行生豬養殖企業貸后監管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生豬是我國當前最大的農業單一品種,生豬養殖市場規模近萬億元,生豬行業下游具有顯著的剛性市場需求,屬于較為典型的內需拉動型行業和弱經濟周期行業。同時,也是國家發展三農和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我國生豬行業集中度低,但近年來,行業的規?;?、精細化及上下游一體化進程加快。由于目前非洲豬瘟疫情防控要求較高,豬舍無法進入,導致金融機構無法現場檢查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管理難度較大。為解決這一監管難題,中國銀行研究采用物聯網圖像采集終端設備實時采集生豬養殖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影像數據,通過對采集數據進行分析感知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保證可以實時掌握企業的經營情
74、況,為貸后監管提供評估依據。(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通過在生豬企業的養殖場所各個關鍵點設置圖像采集設備:生豬養殖舍、售豬通道、車輛出入口分別設置圖像采集設備以便獲取生豬養殖舍的圖像、生豬銷售點的圖像、車輛出入的圖像,50 各路圖像采集設備對接邊緣 AI 網關,通過網關上的 AI 算法模型(包括生豬點數、車流識別),完成圖像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包括生豬養殖舍豬的數目、生豬銷售數目、車輛出入數目)上傳至物聯網平臺,平臺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后,將數據轉發給應用,應用系統結合養殖企業客戶信息,實現對其生產經營情況(如生豬存欄、生豬出欄數目)進行動態的監控和風險分析。同時應用系統對接企業
75、內部的管理系統,獲取其生產銷售報表數據,結合物聯網設備數據輔助分析企業提供的報表數據的真實性,識別企業信用,為后續的授信提額等服務提供數據支撐。目前,該場景應用正在研究中,擬選取規?;i養殖企業實施落地。生豬養殖企業貸后監管實現方案示意圖見圖 14。圖 14 中國銀行生豬養殖企業貸后監管實現方案示意圖(3)關鍵技術(a)邊緣計算技術(3)關鍵技術(a)邊緣計算技術 51 通過在數據采集端部署邊緣 AI 網關,將視頻等圖像數據處理的算力從傳統的后臺端下沉至數據采集端,實現在數據采集端完成圖像數據處理,只將處理結果上傳到后臺,避免了傳輸圖像數據的帶寬壓力,且解決了后臺算力壓力。(b)物聯網邊緣管
76、理技術(b)物聯網邊緣管理技術 通過物聯網邊緣管理技術對邊緣網關進行統一管理,包括狀態管理、應用管理、算法任務管理、數據同步等,節約管理運維的成本。(c)計算機視覺技術(c)計算機視覺技術 通過對視頻解幀后的圖片進行圖像處理,實現對圖像中的車牌進行識別、對圖像中的生豬進行檢測,為車流的分析、生豬的盤點提供數據支撐。(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由于生豬往往百萬頭以上,而且生豬的生長周期一般為半年左右,采用圖像識別的方式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數據,是一種成本相對比較低的監管手段,可以對企業的存欄數、出欄數等生產經營進行在線監控,及時感知企業的經營風險,提升銀行對養殖企業的風險管
77、理的水平、降低管理成本,進而提升銀行在該行業的金融服務能力和業務量。2.2.華夏銀行中國移動“基于5G物聯網技術的企業信貸風險感知應用”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華夏銀行中國移動“基于5G物聯網技術的企業信貸風險感知應用”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52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難題。隨著我國經濟加速轉型升級和經濟進入“新常態”,融資的需求持續困擾著中、小、微企業。銀行以實現自身經營轉型和業務可持續發展為重要方向,積極推進客戶下沉戰略,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但業務發展仍然沿用一般大型公司類客戶的常規模式,大量貸前、貸中、貸后線下風控管理工作無法較好響應該戰略調整,業務發展受到了嚴
78、重限制。在此背景下,華夏銀行濟南分行聯合中國移動通過基于 5G物聯網的企業信貸風險感知項目實現企業信貸風險的跟蹤、識別和防范。通過物聯網多維感知技術,掌握真實、準確、實時的企業經營狀況,實現客觀信用實時采集和可追溯;通過基于行業屬性的智能風控模型進行大數據分析,預警防范信貸違約風險。(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通過在授信企業生產經營關鍵場所部署生物活體檢測設備、AI 智能攝像頭、云拍設備、智能水電表、煙感報警等設備,采集企業的員工到崗人數,企業生產經營用電、用水狀況以及煙霧報警數據。多維感知數據通過 5G 通信網絡匯聚至智慧物聯網服務平臺,平臺將數據進行解析和結構化處理,并基于物聯網終端設備
79、采集的基礎數據,繪制企業風險畫像,制定風險規則模型。其中企業風險畫像展示企業的經營運轉情況,風險規則模型通過對員工數量、企業用水用電的智能分析,及時對企業的經營和運轉情況進行預警,實現企業經營狀態的線上可見和信貸風險的實時 53 預警、及時干預。大屏及手機端顯示圖見圖 15、圖 16?!岸诉呍啤眳f同設計架構圖見圖 17。圖 15 數據大屏:展示當前感知設備在線狀態、數據走勢 圖 16 手機端:設備狀態、生產統計、異常告警 54 圖 17 華夏銀行中國移動“端邊云”協同設計架構圖(3)關鍵技術(a)多維感知技術(3)關鍵技術(a)多維感知技術 以專業物聯網的監控手段,實現客觀信用實時采集,掌握更
80、加真實、可靠的企業經營情況。通過部署多類物聯網設備,監控企業生產設備狀態和能耗水平,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真正實現遠程可控、線上可見、實時預警、及時干預。(b)邊緣計算技術(b)邊緣計算技術 利用 5G 技術引入邊緣計算層,設計了專用的高可靠網關,對下實現端設備的數據加密、確權上鏈,對上支持云端部分處理任務和規則下發,將區塊鏈處理和規則引擎服務的部分下放,強化邊緣側與云端的服務協同,在保證動產融資模型處理效率的同時,提升監控告警的實時性。實現數據分析和安全保障的前移,在網關端實現動產狀態異常檢測、設備狀態監測、異常交易監測、55 異常流轉監測等基于原始物理數據的預分析處理。(c)可信溯源物聯網平臺
81、技術(c)可信溯源物聯網平臺技術 平臺支持物聯網行業常用的 MQTT、CoAP、LwM2M、HTTP 等接入協議,并提供支持多種開發語言的 SDK,設備可通過軟件開發適配平臺內置協議完成設備接入;對于無法適配平臺內置協議的設備,平臺支持通過中間層的協議適配服務在云端實現私有協議到標準協議的轉換,實現行業標準協議以及設備私有協議接入。同時,平臺通過賦予動產“唯一身份”標識體系和可信溯源的區塊鏈技術,在空間上和時間上對動產進行實時監管和溯源,使得動產信息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通過統一的平臺對真實有效的客觀信息進行建模、分析和應用,實現基于流式處理的企業資產畫像、企業及行業風險評估告警、個性化服務推薦
82、等深度數據挖掘處理。(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通過融合應用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使物的數據提升為重要的生產力要素,使資產數據化,數據資產化,構建新型信貸風控體系。一方面,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開拓了全新的路徑,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銀行可以更加及時、準確地了解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狀況,能夠低成本、大規模地提升企業信貸的貸前/貸中/貸后風控能力,拓寬銀行的服務范圍,促進業務發展。3.中國聯通離岸金融結算核驗解決方案 3.中國聯通離岸金融結算核驗解決方案 56(1)業務背景(1)業務背景 2021 年 12 月 24 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
83、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于支持新型離岸國際貿易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政策層面鼓勵發展離岸貿易業務。鼓勵銀行完善業務管理,優化審核能力,強化風險監測,為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提供跨境資金結算便利。離岸貿易是隨跨國公司業務發展演化而來的一種新型國際貿易模式,其最關鍵的特征是貨物起運地和目的地都在境外,資金結算在境內,訂單流、貨物流和資金流“三流”分離。目前銀行金融機構主要依靠收集企業紙質提單數據,排查信息,無法做到貨物與資金的一一對應,貿易結算存在真實性風險。建立離岸貿易數據信息系統,幫助銀行加強客戶盡職調查、優化業務審核,切實提高可信客戶辦理結算的便利化程度,是發展離岸貿易的必要條件。中國聯通新型國際貿易真
84、實性核驗平臺以金融機構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整合航運、空運、船舶等多維度數據,進行數據整合和交叉驗證,為銀行提供貿易風控分析、貿易背景真實性核驗等能力。推動解決離岸貿易發展長久以來面臨的核心痛點和發展瓶頸,助力新型離岸貿易業態良性發展,并持續創新服務場景以及平臺功能優化迭代,為更多元離岸金融服務和跨境金融業務創新提供基礎。(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中國聯通新型國際貿易真實性核驗平臺,是基于物聯網、區 57 塊鏈、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通過貿易背景核驗服務一體化系統,接入外部物流數據的形式,形成企業金融機構監管部門間離岸貿易的協同機制。提升區域內離岸貿易辦理便利性,促進離岸貿易和離岸金融業務發展;
85、從銀行貿易背景真實性核驗業務需求出發,通過連通多類型數據形成離岸貿易真實性驗證和合規性保證的平臺能力。銀行通過平臺受理企業離岸貿易收付匯申請,并通過平臺底賬數據對企業提交的離岸貿易單證進行驗真、驗重;通過平臺風控系統獲取業務風險預警信息,對風險預警進行綜合評估并最終做出是否為企業辦理收付匯的決定。中國聯通新型國際貿易真實性核驗平臺已在北京大興自貿區應用服務北京市級以及京津冀區域的貿易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為全市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渣打、匯豐、星展、瑞穗等 9 家銀行提供服務。新型國際貿易真實性核驗平臺示意圖見圖 18。58 圖 18 中國聯通新型國際貿易真實性核驗平臺示意圖(3)關鍵技
86、術(a)大數據技術 (3)關鍵技術(a)大數據技術 一站式整合多維度數據,對接了現階段主流國際物流數據服務方,其中 TradeLens 包含 10 余家船公司和 600 多個港口和碼頭的數據,涵蓋 65%的國際集裝箱貿易數據。船訊網數據覆蓋全球 99%的船舶信息和船舶歷史軌跡。平臺目前覆蓋 140 個國家海關報關數據。(b)區塊鏈技術(b)區塊鏈技術 貿易真實性核驗平臺是構建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的多方協同的服務平臺,運用區塊鏈的存證上鏈、交易溯源、數據隱私保密 59 等技術,確保貿易真實性核驗單證信息、物流信息以及資金信息的數據的安全性、有效性與可追溯性。(c)傳感與定位技術(c)傳感與定位技術
87、通過 GPS、北斗、LBS、高靈敏度傳感器(振動傳感器),實時監測在途集裝箱貨物位置、開關鎖、振動、開箱等狀態信息,并能遠程進行開鎖、配置數據上報頻率等,可以有效解決貨物丟失、損壞、竄貨和責任追溯難等痛點。(d)電子提單技術 (d)電子提單技術 電子提單是一種完全數字化的工具,在金融貿易融資領域廣泛使用,通過簽發、流轉、提交電子提單完成全過程。船公司以結構化文檔為發貨人簽發電子提單。簽發被記錄,并將文檔的哈希值保存到區塊鏈。發貨人可以在平臺上查看已發行的電子提單,準備好后,只需線上操作,即可立即安全地將其流轉到交易方,可以轉移到平臺上的任何合作伙伴。在新型國際貿易服務平臺,電子提單用于核驗航運
88、貨物的貿易真實性,便于銀行開展貿易結算。(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目前工行、農行、中行等多家銀行已經通過平臺,對 20 多家知名外貿企業跨境和離岸轉手業務進行了真實性核驗,成功生成貿易背景真實性核驗信息報告,銀行和企業反響良好。平臺進一步提高了金融機構對企業離岸貿易背景的核驗能力,提高了跨境業務辦理效率 80%;同時,通過對境外數據的全面查詢,銀行 60 可以更好地了解境外交易對手,規避貿易欺詐、“三反”等潛在風險 30%。預計平臺 2023 年平臺結算金額將達到 20 億美元。61 62(三)金融支付(三)金融支付 本部分提供的相關案例主要是基于物聯網技術,使終端能
89、夠自動感知并上傳狀態等信息,當符合事先預設規則時,能夠自動觸發購買行為并完成支付。1.中國銀聯海爾衣支付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1.中國銀聯海爾衣支付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用戶對支付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戶希望設備能感知需求自動無感下單,而設備的智能化也為這種支付體驗創造了誕生的條件。家庭作為設備智能化最高的場景,將率先實現物聯網無感支付應用,未來物聯網無感支付可在多個家庭終端上進行落地。比如凈水器場景下的濾芯到期自動下單,空調場景下的濾網洗滌服務訂購,冰箱場景下的食材自動購買等場景。在此背景下,銀聯聯合頭部家電廠商海爾,針對智能家電場景開展物聯網支付合作,聯合構建了“
90、衣支付”的場景應用,實現洗衣液的自動復購,為智能家電打造物聯網支付的解決方案和產品。(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衣支付”場景應用通過云閃付小程序作為用戶入口,以藍牙方式連接設備,建立用戶、設備以及支付賬戶的關聯。在設備側基于感知能力,自動監測并上送設備上的運行狀態、耗材使用情況等。海爾云平臺根據規則和設備上送數據,分析支付需求,63 自動生成訂單,發起支付請求。銀聯物聯網支付服務平臺對支付數據進行認證,執行交易邏輯。通過物聯網技術控制洗衣液的自動感知、自動支付、自動投放,提升其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使支付的過程更加融入場景。目前,“衣支付”的場景應用,已在海爾的智能投放器產品上落地驗證。圖
91、19 為衣支付實現方案示意圖。圖 19 中國銀聯海爾衣支付實現方案示意圖(3)關鍵技術(a)支付標記化技術(3)關鍵技術(a)支付標記化技術 標記化本質上是一項支付安全技術,在物聯網交易全環節中使用支付標記(Token)替換傳統的銀行卡/賬戶信息,實現敏感信息的脫敏。支付標記化技術,通過對接 TSP(Token Service Provider 標記化服務提供方)實現標記申請、標記信息更新以及標記化信息管理等標記化功能,并面向業務服務模塊提供服務支持??蔀楦鞣莻€人銀行卡賬戶發行方(銀行、行業機構、企業)以及物聯網支付交易授權憑證提供標記化業務應用服務,滿足各合作方通過物聯網支付服務平臺實現不同
92、賬戶類型不同業務場 64 景下的接入訴求。同時基于標記申請時收集的各類非個人銀行卡賬戶信息,建設統一的物聯網支付標記化服務體系,提供包括賬戶驗證、賬戶風控、賬戶權益等非個人銀行卡賬戶服務能力。(b)設備身份認證技術(b)設備身份認證技術 為確保物聯網支付流程均經由一臺真實終端發起或認證,實現金融場景下的用戶可信、設備可信、應用可信、業務可信,物聯網支付服務需具備對物聯網設備身份認證的底層能力,形成物聯網設備身份認證服務,為物聯網安全支付的實現提供支撐。物聯網設備身份認證服務通過云端及設備側認證服務,提供 SE、TEE 及加密標簽等不同安全等級的解決方案。設備側主要依賴安全模塊,實現密鑰生成、密
93、鑰/證書存儲、證書簽發、數據加解密等功能。在首次通信過程中,終端與后臺基于設備證書/密鑰,生成會話密鑰。通過設備側認證服務、云端安全認證服務完成設備開通過程,將個人化信息、支付標記化信息寫入安全認證模塊。在設備身份認證或產生物聯網支付交易時,由設備后臺將設備認證信息上送銀聯,并由銀聯物聯網平臺的設備身份認證服務進行安全性驗證。(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衣支付”場景應用是基于物聯網技術創新,利用智能感知等技術,結合銀聯物聯網平臺的基礎支付、設備認證等能力,在智能家電場景開展的應用創新探索和實踐。一方面,進一步驗證了銀聯物聯網支付解決方案、場景化應用支撐能力和平臺能力;65
94、 另一方面,通過形成“智能事件感知+家電終端”的物聯網支付解決方案和示范應用,將除手機之外的更多物聯網設備納入支付網絡,支持智能洗衣機、智能冰箱等更多家居場景的設備接入,推動物聯網支付生態建設。2.海爾校園洗衣支付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2.海爾校園洗衣支付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傳統的校園洗衣機基本上采用掃碼、刷卡或者投幣,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的洗衣需求,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衛生和洗衣排隊問題,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在此背景下,海爾推出了新的校園洗“海爾洗衣”平臺,致力于通過手機 APP 平臺,向用戶提供便捷、快速的 O2O 自助洗衣服務。以智慧商用洗衣機設備與智能
95、互動平臺為基礎,建立體驗式的自助洗衣站點,實現在線查詢、在線預約、在線支付、在線提醒等功能的行業突破,實現洗衣服務綜合商業運營體系,滿足用戶對洗衣的多樣化需求,促進自助洗衣“行業規范化、服務便捷化、產品專業化”。(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海爾洗衣”校園場景應用是通過“海爾洗衣”APP 作為用戶入口,設備以 2G、NB-IOT、4G 模組等方式連接海爾 U+平臺,實現用戶、設備以及支付賬戶的關聯。設備側實時上報的設備的運行狀態,手機端可以在線查找設備,在線預約洗衣,在線下單支付;海爾 U+平臺在線監控設備,掌握設備狀態,設備是否正常 66 使用;運營商可以實現在線管理設備,在線服務,通過大數
96、據優化設備布局、賬務管理等,規范經營,提高服務效率。目前,“海爾洗衣”的校園洗場景應用,已在海爾的商用洗衣機產品上落地驗證。洗衣支付應用示意圖見圖 20。圖 20 海爾校園洗衣支付應用示意圖(3)關鍵技術(a)身份認證技術(3)關鍵技術(a)身份認證技術 身份認證是最基本的安全服務,是網絡應用系統的第一道防線,以密碼學理論為基礎,用于正確識別主體的身份,在移動支付中,交易主體的身份認證是判斷和確認交易雙方真實身份的重要環節,離開了身份認證,安全的存取控制無法實施,安全的支付過程更無從談起。(b)網器鑒權技術(b)網器鑒權技術 針對特定設備接入 U+平臺時,設備的各種狀態需要上報商 67 洗 P
97、aaS 平臺,所上報的業務數據需要先進行設備識別和身份認證,通過設備事先植入的 ID 號,平臺端進行鑒權處理,認證通過后即可獲取到設備信息,實現對應的業務功能。(c)業務數據分發技術(c)業務數據分發技術 U+平臺是總的設備接入平臺,PaaS 平臺是其中面對設備業務定制化開發的平臺,SaaS 平臺是其中面對各運營商的平臺。PaaS 平臺實現消息的封裝、分發及處理。SaaS 平臺將設備綁定到 PaaS 平臺,將實現設備遠程控制及消息分發處理,設備上報的所有狀態均通過商洗 PaaS 平臺進行業務封裝,終端設備接入的不同的 SaaS 平臺,通過商洗 PaaS 平臺實現遠程控制指令分發;如果設備的狀態
98、有上報,PaaS 平臺會將設備上報狀態分發到對應的 SaaS 平臺,實現設備數據的同步。(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海爾洗衣”校園洗物聯網生活服務平臺具有取送衣物服務能力的平臺,可以根據學校需求,升級服務模式,是唯一支持五種以上(支付寶、微信、銀聯、錢包、快捷通)支付方式的平臺,其管理后臺可自動對賬,對賬單可追溯,其適用于集中式洗衣房場景,免去等待排隊、丟失衣物;適用寢室宿舍機,無需預約,即掃即用,快捷方便。目前在全品類、全系列商用產品上均已推廣應用。3.中國銀聯華為新能源汽車無感充電支付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3.中國銀聯華為新能源汽車無感充電支付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99、 68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用戶對支付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戶希望設備能感知需求自動無感下單,而設備的智能化也為這種支付體驗創造了誕生的條件。新能源電動車,作為中國政府大力發展的綠色產業,在政府各項政策鼓勵下得到了高速井噴式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充電樁在各地的興建。無感支付方式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充電支付體驗。(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中國銀聯攜手華為,打造的“無感充電”場景,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了“插槍即充,拔槍收費”的全自動充電體驗。持卡人購車后,通過銀聯“云閃付”APP 綁定銀行卡和電動車車架號,完成在銀聯物聯網支付平臺的注冊;后續在部署“無感支付”能力的充電站進行充電,充電槍自動讀
100、取車輛識別號,啟動充電;充電結束后,拔槍即可生成消費訂單,發卡行自動完成充電扣費。無感充電組件流程圖見圖 21。69 圖 21 中國銀聯華為無感充電組件流程圖(3)關鍵技術(a)注冊車輛識別技術(3)關鍵技術(a)注冊車輛識別技術 電動車充電口支持 CAN 總線能力,通過 CAN 總線上傳 VIN 號(車架號);充電槍支持 CAN 總線 VIN 號識別能力;充電樁向物聯網管理平臺發起預授權支付請求,并向其傳送設備標識、支付標記、受理設備信息等相關數據;物聯網金融應用管理平臺返回受理設備(充電樁)預授權處理結果。(b)支付安全技術(b)支付安全技術 邊端支付安全,是金融行業極為重要的基礎能力。物
101、聯邊端設備,可通過兩種方式實現支付交易的安全保障:1、物聯邊端設備支持 TEE OS 能力,將支付訂單應用、支付控件等支付類相關功能,在 TEE OS 上集成,實現支付應用和普通應用的安全隔 70 離;2、通過集成邊端安全硬件,來實現邊端的支付安全。(c)邊緣計算網絡技術(c)邊緣計算網絡技術 邊端算力和網絡,可以通過邊緣計算網關一機完成。邊緣計算網關提供標準容器能力,集成充電樁通信協議、物聯控制協議;同時支持 TEE OS 能力,集成物聯邊端支付安全能力;邊緣計算網關支持 PLC 能力,實現網關和充電樁的電力線通信能力;支持無線 4G/5G 能力,實現網關和云端的無線連接能力。(4)業務推廣
102、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無感充電”場景應用是基于物聯網技術創新,利用智能感知等技術,結合銀聯物聯網平臺的基礎支付、設備認證等能力,在電動車充電場景開展應用創新探索和實踐。場景創新通過實驗室、實際場站的驗證,可以在各大銀行內進行推廣?!盁o感充電”作為無感支付的一個實際應用場景,通過相關技術可以進一步推動整個“無感支付”在其他物聯場景的應用,推動金融行業數字化物聯場景的深入發展。4.螞蟻科技IoT智能可穿戴設備支付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4.螞蟻科技IoT智能可穿戴設備支付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相比于現在的基于手機的掃碼支付,如何在不依賴手機、離線等更多場景下,滿足老人、兒童等等各類
103、人群對于線下線上支付的便捷性需求,讓支付無處不在,縮小數字支付鴻溝,是目前基于物聯網的支付行業痛點需求。IoT 智能可穿戴設備支付能力旨在將現有支付寶手機端的當面付快速推廣到智能手表、智能手 71 環、智能卡、音響、車機等 IoT 場景。IoT 智能可穿戴設備支付場景應用示意圖如圖 22 所示。圖 22 螞蟻科技 IoT 智能可穿戴設備支付場景應用示意圖(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IoT 智能可穿戴設備支付系統實現方案如圖 25 所示,系統可以覆蓋多個平臺、芯片和系統,操作系統層面涵蓋 Android wear OS、鴻蒙、Linux、各類 RTOS,硬件層面覆蓋 X86/ARM、Corte
104、x-A/Cortex-M 等系列;具備靈活可靠的安全方案,支持ID2/SEI-TSM/TEE 等各類安全解決方案;信道方案可支持藍牙/Wi-Fi/lte、二維碼、NFC 等通信模式;具備完善的設備類型選擇,設備覆蓋兒童、成人、老年等各類人群;具有完備的產品特性支持主掃、被掃模式的離線支付,支持乘車碼、健康碼等應用。IoT 智能可穿戴設備支付系統實現方案見圖 23。72 圖 23 螞蟻科技 IoT 智能可穿戴設備支付系統實現方案(3)關鍵技術(a)IoT 智能可穿戴設備支付技術(3)關鍵技術(a)IoT 智能可穿戴設備支付技術 IoT 設備操作系統碎片化問題非常普遍,可穿戴支付推廣的首要問題是如
105、何解決碎片化問題,使包括支付在內的應用更好地進行適配,豐富現在穿戴設備的應用生態。通用開發框架技術架構主要從應用自上而下的視角出發,定義出通用物聯網操作系統開發框架依賴的基礎能力和核心組件,并推動行業內的系統和設備廠商達成統一標準。通用物聯網操作系統開發框架見圖 24。73 圖 24 螞蟻科技通用物聯網操作系統開發框架 通用物聯網操作系統開發框架自上而下可以劃分為如下幾個層次。應用:主要為基于 RTOS 系統和框架開發的應用程序,包括本地應用、輕應用和小程序等??蚣埽嚎蚣軐佑筛鞣N通用的功能單元組成,提供各種應用所需的能力,包括圖形交互、多線程、應用管理、前端開發框架、網絡服務、藍牙、內存管理、
106、應用容器、持久化存儲、硬件服務、安全模塊、動態引擎等,這些對于降低應用層碎片化至關重要。系統庫:系統庫主要通過接口形式提供應用開發所需的各類庫,包括 POSIX 接口、C/C+基本庫、三方庫、平臺開發 SDK 等。系統:為 RTOS 操作系統層,主要為 RTOS 系統內核。74 硬件:包括處理器、存儲單元、I/O 設備等。(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業務推廣適用人群:業務可以廣泛覆蓋各年齡階段,包括老人兒童等弱勢群體。針對有個人支付賬戶的成人,通過綁定智能設備(如智能手表、手環等)關聯到自己的支付寶主賬戶,在未攜帶手機時也可進行消費。針對沒有個人支付賬戶的老年人和兒童,通
107、過將常用智能設備(手表、功能機等)綁定到家人的支付寶賬戶上,由家長存入零花錢,設定每日消費額度等規則,可以使用離線付款進行便捷消費。具體應用場景示例:在車機支付場景中,用戶能夠在車機系統上進行付費;在航空離線支付場景中,用戶能夠在飛機等離線場景下進行消費,并使用支付寶的雙離線方案實現付費。5.復旦微物聯網智能表具支付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5.復旦微物聯網智能表具支付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表具的廣泛應用,為燃氣、自來水等公司及其用戶提供了諸多便利。智能表具通過 NB 網絡進行窄帶數據通訊,實現無線遠程抄表(包括用量數據、表具運行狀態等)、無線遠程充值、無線遠程設置參
108、數(包括階梯價格調整、用戶使用習慣分析及安全檢測等)。在扣費模式上,兼容表端計費和后臺計費兩種模式,用戶可根據使用習慣進行選擇。智能表具通過內置國密標準安全芯片,實現對射頻 CPU 卡通 75 訊數據和 NB 無線通訊數據的高標準安全加密及雙向簽名認證,為在線充值等交易提供安全保障。在 NB 物聯網無線信號覆蓋差的區域,射頻 CPU 卡也可作為充值渠道,使得用戶通過手機 NFC功能在 APP 或公眾號實現自助充值。(2)實現方案 (2)實現方案 智能表具的應用系統結構由密鑰管理系統、密鑰灌裝系統、業務系統、物聯網表 4 個子模塊組成。系統結構如圖 25 所示。圖 25 復旦微物聯網智能表具支付
109、解決方案系統結構 密鑰管理系統(Key Manage System)簡稱 KMS,具有用戶安全管理、設備安全管理、密鑰安全管理等功能,維護和管理抄表系統中所使用的各類密鑰。用戶安全管理通過不同用戶之間的權限控制,可防止系統被非法使用和越權使用;設備安全管理主要 76 是對系統中加密機等密碼設備進行的安全管理,其中密碼設備必須具備相應的防止硬件攻擊能力,并保證存儲在密碼設備上的密鑰不能被非法讀取或獲得;密鑰安全管理負責密鑰的生成和生命周期的管理,采用合理的安全性設計,確保密鑰在存儲、傳輸、使用等環節的安全。密鑰灌裝系統主要用來完成安全芯片中的密鑰個性化操作,并且要確保整個過程的安全(一般在安全環
110、境中進行密鑰個性化操作)。所需訪問的密鑰保管在加密機中,由密鑰管理系統授權訪問。業務系統主要承載運營公司的具體業務,服務于應用系統和用戶,對系統內的數據和設備進行全方位管理。相對獨立的密鑰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核心業務的改造工作量。智能表具即物聯網表,具備訪問網絡的能力,內部集成了完成個性化的安全芯片(SE)。終端表具本身不存儲敏感信息也不進行敏感信息的加密計算。SE 為終端提供身份認證、通信加密、安全存儲等服務,對系統的安全性進行防護。(3)關鍵技術(a)智能表具身份認證技術(3)關鍵技術(a)智能表具身份認證技術 為確保物聯網支付流程均經由一臺合法表具發起,需要實現金融場景下的用戶可信、設
111、備可信、應用可信、業務可信,業務系統需具備對物聯網智能表具進行身份認證的底層能力,為物聯網安全支付的實現提供支撐。77 物聯網智能表具在 SE、TEE 等不同安全等級硬件設備的保護下,能夠實現和云端業務系統的雙向認證。在智能表具發行時,由密鑰管理系統實現密鑰生成、密鑰/證書存儲、證書簽發、數據加解密等功能。在首次通信過程中,終端與后臺基于設備證書/密鑰,完成認證并生成會話密鑰。后續的遠程命令在會話密鑰的保護下進行。會話密鑰的有效策略由應用方進行制定,可以單次交易有效,也可以在交換密鑰后的一段時間內有效。(b)遠程操控技術(b)遠程操控技術 物聯網設備的一大特點就是可以進行遠程操控,包括遠程管理
112、、遠程信息采集、遠程交易、遠程調價等。遠程操控技術和設備身份認證技術類似,也是通過云端和終端進行的。在終端提供 SE、TEE 等具備一定安全級別和安全性能的安全模塊,配合云端的 KMS 系統實現端到端的安全方案?;谠O備身份認證技術,云端和終端已經完成了相互認證,并且建立了可信通道。后續的遠程交易命令都可以基于可信通道進行,不會被其他第三方篡改命令報文或監聽到敏感信息。(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一方面通過在線表具監控及管理以及可供用戶選擇的多種充值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運營公司的人工成本。另一方面用戶可自行在手機端完成充值操作,不需要到營業廳進行充值,大大提高用戶的使用舒適
113、度。78 用戶端會定時上傳表端的使用情況到管理端,異常數據會進行報警提示,能夠提高安全性,降低事故發生率。除此以外,通過實現之前在傳統表表具上無法實現的諸如:實時監控、遠程閥控、實時調價等功能更加方便運營公司的運營維護。智能表具在實現遠程充值繳費的功能后可以根據運營機構和金融機構的需求拓展多種充值方式,包括企業 APP 充值、網上營業廳充值、APP 生活繳費頁面充值、關注公眾號充值、銀行及ATM 充值等?;诙喾N充值方式的渠道,機構可以按需求拓展不同的金融業務。6.騰訊云物聯網平臺微信支付收款音箱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6.騰訊云物聯網平臺微信支付收款音箱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微信支付是騰訊
114、集團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致力于為用戶和企業提供安全、便捷、專業的在線支付服務。微信支付為各類企業以及小微商戶提供專業的收款能力、運營能力、資金結算解決方案以及安全保障。用戶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來進行購物、吃飯、旅游、就醫、交水電費等日常消費。微信支付收款音箱是微信官方授權出品的用于商家收款后語音播報的物聯網設備,顧客掃碼付款后商家可以聽到收款金額的語音播報提示,輕松掌握收款信息。微信支付收款音箱示意圖見圖 26。79 圖 26 騰訊采用 4G 通信的微信支付收款音箱示意圖(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騰訊云物聯網平臺為微信支付收款音箱提供了設備接入、設備管理、數據開放及端到端安全保障的能力,實現
115、了多個品牌設備的快速接入、統一管理及高效通信,大大降低了設備海量連接通信管理、多廠家設備對接的投入成本,助力微信支付收款音箱、掃碼 POS 機項目的規?;瘧?。實現方案示意圖見圖 27。圖 27 騰訊云物聯網平臺微信支付收款音箱實現方案示意圖(3)關鍵技術(a)多協議接入及高并發處理技術(3)關鍵技術(a)多協議接入及高并發處理技術 設備接入服務提供了多協議接入能力以及海量設備接入高并發處理能力,并提供安全的連接能力。設備接入服務支持標準的 MQTT、CoAP 及 HTTPS 接入協議,80 滿足不同設備的接入協議支持。設備接入服務支持設備端以TLS、DTLS、HTTPS 協議進行數據加密傳輸
116、,保證設備與設備接入之間的通信鏈路加密傳輸,防止傳輸數據泄密與篡改。設備接入服務兼容異構網絡環境(5G/4G/2G/NB-IoT/LoRaWan)的接入訪問。(b)多層級強安全設備身份認證技術(b)多層級強安全設備身份認證技術 設備身份認證是對接入騰訊云 IoT 平臺的設備身份進行統一的身份鑒權,以保證合法授權的設備才允許接入平臺進行消息的上報與接收,避免偽造非法設備接入平臺。平臺支持 X509 證書認證、密鑰及 TID 認證三種方式,滿足不同安全等級設備身份認證需求。X509 證書認證:平臺遵循 X509 證書認證標準,為每個設備分配一個設備證書,設備廠商將設備證書內置到設備中,在設備發起到
117、平臺的連接時,設備攜帶證書,通過 TLS 建立雙向認證連接。在建立連接過程中,平臺的設備身份認證服務通過設備證書認證設備的合法性,非法設備的請求將被拒絕。HMac密鑰認證:平臺對算力較弱的設備提供密鑰認證服務,平臺可為每個設備生成一個隨機密鑰。在設備建立連接時,設備端基于 HMac 算法生成簽名,該簽名發送到設備身份認證服務進行認證。目前支持的 HMac 算法包括 HMac-MD5、HMac-SHA1、HMac-SHA256。TID 認證:物聯網設備身份認證(IoT Trust ID,IoT TID)提供了多安全等級、跨平臺、資源占用少的物聯網設備身份認證 81 服務,包括軟加固、TEE 和安
118、全芯片等載體類型,通過使用國際主流加密算法和國密算法,幫助全面提升物聯網設備接入認證與數據的安全性。圖 28 為 IoT TID 認證平臺示意圖。圖 28 騰訊 IoT TID 認證平臺示意圖(c)物模型雙向數據通信技術(c)物模型雙向數據通信技術 物模型是通過將物理實體設備進行數字化描述,構建其數字模型。在平臺定義物模型即定義設備功能,完成功能定義后,系統將自動生成該設備的物模型。產品的功能包括標準功能和自定義功能兩類。功能類型包含3 個元素:屬性、事件和行為。其中屬性包括布爾型、整數型、字符型、浮點型、枚舉型和時間型等 6 種基本數據類型。事件包括告警、故障和信息三種類型,事件型功能屬性可
119、以添加具體的 82 事件參數,這些參數可以由屬性中 6 種基本數據類型組成。行為則是用于實現更復雜的業務邏輯,可包含輸入參數和輸出參數,可用于讓設備執行某項特定的任務。行為的輸入參數和輸出參數可添加上述 6 種屬性的基本數據類型。(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騰訊云物聯網平臺為海量微信支付音箱提供了云原生、高并發、高可用、高可靠及強安全的物聯接入及管理服務,幫助微信收款音箱實現了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未來將為更多的金融設備提供一站式智能化服務,幫助提升傳統行業設備智能化的效率,降低用戶的開發及運維成本。83 84(四)智慧網點(四)智慧網點 本部分提供的相關案例主要是基于物聯
120、網技術,使銀行網點等場所內相關設備實現協同工作,通過實時采集、識別場所內物、人等相關數據信息,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1.中國農業銀行網點智能化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1.中國農業銀行網點智能化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利用金融科技解決傳統網點痛點,打造體驗升級、服務高效的新型網點是銀行網點智能化轉型過程的大趨勢。利用物聯網技術能整合網點技術資源,精細管理及風險控制、提升網點資源共享,更好地進行資源管理和配置。邊緣部署方案基于數據近端與終端相連,可就近進行智能化操作,非常適合承擔物理位置分散的眾多網點端的計算任務。中國農業銀行基于打造智慧網點的愿景,通過在邊側利用“算法+算力+數據”部署
121、服務,將邊緣計算體系與運營管理深度融合,破冰網點智慧管理新模式、釋放網點端側的潛在價值,為潛客挖掘、運營合規管理等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手段和解決方案。(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中國農業銀行通過采用“機器視覺算法+邊緣計算+攝像頭”的云邊端協同方案,將算力和服務下沉到邊側,實現網點前端設備、邊緣計算設備與業務系統互聯。邊緣設備部署在網點,設備管理平臺完成對邊緣設備的管理。行內 AI 訓練平臺將機器視覺算法模型發布到應用鏡像倉庫,設備管理平臺依據算法部署需求 85 發送指令至邊緣設備,邊緣設備根據指令到鏡像庫中拉取應用鏡像自動部署。網點將攝像頭采集的視頻流數據傳輸至邊緣設備中,邊緣設備通過算法模型
122、對視頻流進行本地處理和分析,并經過云端將相關分析結果推送到網點工作人員手持的設備中,幫助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和響應客戶需求或處理特定事件,支撐各業務系統的決策和服務。邊緣計算助力網點智能化轉型場景方案,見圖29。支撐網點多場景智能化示例,見圖 30。圖 29 中國農業銀行邊緣計算助力網點智能化轉型場景方案 86 圖 30 支撐網點多場景智能化示例圖(3)關鍵技術(a)特色識別技術(3)關鍵技術(a)特色識別技術 項目組首創手勢識別、服飾識別等場景算法,突破以往人臉識別的模式,新的識別機制符合客戶信息保護相關法律要求,如利用人體體態識別算法實現特殊客戶關懷、利用手勢識別算法實現超柜代客操作預警等。采
123、用視頻檢測分析員工違規行為,代替人盯人防控,能夠有效減輕了內勤行長現場管理壓力,并可及時糾正員工錯誤行為、引導客戶以正確的方式自行辦理業務。人體體態識別算法應用、手勢識別算法應用分別見圖 31、圖 32。87 圖 31 人體體態識別算法應用 圖 32 手勢識別算法應用(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中國農業銀行利用“物聯網+邊緣計算+AI 算法”開展線下數據采集與線上數據挖掘,探索多維源數據的應用和分析。目前從智慧風控、智慧管理、智慧服務及智慧金庫四個方面,探索實現了“超柜代客操作、一號位空崗、特殊客戶關懷、加鈔間行為監測、窗口工作狀態監測、客戶活動區域監測、客戶流量統計、金
124、庫管庫員虛假輪崗、金庫非法進入庫區、金庫操作崗位制約”11個應用場景功能,為行內網點智能化建設夯實基礎。2.中國銀行網點及重點場地安全風控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2.中國銀行網點及重點場地安全風控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網點與重點場地的安全風險防控一直是銀行安保工作的重要一環,傳統場景下監控中心值機員需要人工輪巡海量監控視頻 88 來檢查是否存在異常事件。這種人工輪巡的方式存在人員工作量過大、輪巡間隙容易產生異常事件遺漏、對值機員巡視工作經驗要求高等弊端。在深度學習等技術條件成熟的前提下,項目通過建立人工智能行為識別模型,并結合物聯網邊緣計算技術保證視頻解幀及模型分析算力的下沉,支持銀行異常行
125、為自動化識別,將識別結果事件化處理,并主動推送事件化結果完成自動預警,實現將異常行為早發現、早報送、早解決,解決安保部門的業務痛點,助力智慧運營與管理,為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做好基礎建設。(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項目的視頻流來源包括現有高清監控攝像頭以及嵌入式邊緣 AI 攝像頭,高清攝像頭可將視頻流上傳至邊緣計算節點進行多目標事件監測加速運算,而嵌入式邊緣 AI 攝像頭可在端側進行單一目標的事件監測。該方案部署將響應時效最高且事件目標單一的識別能力放在終端嵌入式 AIoT 攝像頭完成,而事件目標復雜且圖形計算量大的識別能力放在邊緣節點完成,最后將事件識別情況上傳云端,實現端、邊、云一體化整合
126、協作。89 各算力節點通過對視頻流解幀得到的視頻幀序列進行結構化分析,實現對人員目標的追蹤和行為分類,進而進行事件化分析生成客戶異常行為事件報文,作為預警提示的數據來源。網點及重點場地安全風控實現方案示意圖見圖 33。圖 33 中國銀行網點及重點場地安全風控實現方案示意圖(3)關鍵技術(a)計算機視覺技術(3)關鍵技術(a)計算機視覺技術 通過對視頻解幀后的圖片進行圖像處理,實現對圖像中的客戶目標進行檢測、定位、追蹤,并為目標客戶行為的分類提供數據支撐。(b)行為識別技術(b)行為識別技術 通過對視頻解幀后的視頻幀序列進行結構化處理,對圖片中客戶目標的位置變化、移動速度、肢體動作進行分析,以完
127、成對視頻內客戶行為的分類和識別。90(c)邊緣計算技術(c)邊緣計算技術 指在視頻數據采集端部署服務器,將視頻數據處理的算力從傳統的后臺端下沉至數據采集端,實現在數據采集端完成視頻數據處理,避免了傳輸視頻數據的帶寬壓力,且解決了后臺算力壓力。(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項目通過建立行為識別模型,借助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技術,結合終端嵌入式 AIoT 攝像頭以及前端邊緣算力盒子,實現視頻解幀及模型分析算力的下沉,實現從前端識別到后臺預警的全流程自動化安防管理方案,業務價值潛力巨大,可賦能銀行金融和非金融的多場景服務。3.中國建設銀行智能銀行網點解決方案(1)業
128、務背景 3.中國建設銀行智能銀行網點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為推動物理網點數字化改造升級,借助金融物聯網的東風,在營業網點搭建體驗式、互動式的場景化營銷、宣傳和服務平臺,結合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網點服務模式,建行打造了“5G+智能銀行”新品牌。在滿足快捷金融服務的基礎上,“5G+智能銀行”還部署便民政務、社會化平臺、第三方服務,凸顯銀行的社會服務屬性?;谖锫摼W具備網點內設備間協作能力,實現客戶培育等創新場景,重塑網點服務流程?!?G+智能銀行”旨在讓用戶體驗到未來“萬物互聯”時代下的無感金融服務,從而進一步提升物理網點給客戶帶來的體驗 91 和網點綜合競爭力。(2)實現方案(2
129、)實現方案 圖 34 中國建設銀行智能銀行網點實現方案示意圖 如圖 34 所示,建行“萬象物聯網平臺”結合銀行網點的設備管控需求與物聯網技術而設計,其目的是實現網點內萬物互聯、智慧洞察;感知識別全覆蓋,代替客戶感知視覺、聽覺、觸覺等體驗;人、物和設備通過 WiFi、藍牙等網絡互相連接,傳輸和匯聚海量信息;后臺智能分析,實時控制設備動態響應?;诖?,“5G+智能銀行”構建了以下幾個典型場景:一是實現智能銀行全物聯接、遠程控制、服務調度、安保協同、風險控制、數據監控及安全防護七大能力。一方面,網點內外所有設備及環境設施統一接入萬象物聯網平臺,實現設備注冊、鑒權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安全準入、數據加
130、密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網點總控應用,可以實現對注冊入網設備遠程管控,實 92 現如內容播放管控、網點運營流程集中化管理、安保實時協同、人員、物品、環境的動態變化感知等功能;除此之外,通過網點設備的全物互聯,可以實現網點各區域場景規則的定制化設計,將業務場景與設備聯動相結合,實現網點設備與設備之間的協同調度,建立企業級全景資源視圖,實現對設備播放資源及素材的統一納管等等。通過以上措施,有物聯網加持的智能銀行可以全面提升客戶使用體驗的同時降低網點的維護成本。二是物聯網結合 5G 技術,再造網點服務流程,創新網點服務模式。5G 技術的出現讓人、物和設備之間建立高速網絡連接,傳輸和匯聚海量信息,并預測
131、變化趨勢,實時控制設備動態響應成為現實。是實現實時交互性強、多終端聯動、圖像視頻數據量大的智能銀行綜合性場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借助 5G 技術超高速率、超低時延、海量連接的特點,實現物聯網實時動態交互、高速處理的服務模式,由此衍生的智能銀行場景包括云端遠程專家一對一專屬服務、多路交互式流媒體、仿真機器人等等。三是通過新思維、新模式和新平臺重塑銀行業務格局。物聯網實現的是智能銀行技術上的創新與發展,而智能銀行通過物聯網這一技術手段最終實現目標是探索一條銀行智能化、生態化、數字化轉型的創新之路,如在智能音箱中嵌入利率、匯率、理財等金融查詢服務,為客戶提供“場景化、個性化、唯你專屬”的金融平臺;再
132、或者利用“視頻+直播”的技術,在網點舉辦講座、展覽、沙龍等多種活動,并進行實時高清直播,為客戶提供社交 93 服務的新場所;打造無人駕駛汽車體驗區,為用戶提供裸眼 VR駕駛、預約取餐、無感支付等服務,讓客戶體驗未來“萬物互聯”時代下的無感金融服務。這些智能銀行的愿景都是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逐步實現。(3)關鍵技術(a)5G 通信技術(3)關鍵技術(a)5G 通信技術 5G 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定義了增強移動寬帶(eMBB)、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和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三大應用場景,主要提供高速率(10Gbps)、低時延(1ms)、大連接服務(一百萬/平方公里)服務。5G通信技術為
133、物聯網帶來的高帶寬、低延時等技術優勢,使得物聯網在金融行業應用再上一個臺階。首先借助 5G 技術超高速率、超低時延、海量連接的特點,打造高速的業務處理能力;同時引入智慧柜員機艙門霧化技術,保護客戶隱私,為客戶提供私密化的交易空間,引入仿真機器人,依托人工智能,搭建網點高頻知識庫和專業知識庫,讓機器人交流互動更加親切。其次實現智慧柜員機提供云端遠程專家一對一專屬服務,同屏指導客戶操作,并建立多路交互式流媒體,引入電子卷宗,實現業務辦理可追溯。(b)邊緣計算技術(b)邊緣計算技術 邊緣計算是算力和服務下沉的重要手段,是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
134、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用以減少時延、提升網絡運營 94 效率、提高業務分發傳送能力、優化用戶體驗,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聯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建行網點數量多、物理位置分散,邊緣計算天然適合承擔網點端的計算任務。具體來講,在 5G+智慧銀行的物聯場景中,邊緣計算發揮了邊緣規則引擎功能,聯動導覽機器人、STM、藍牙定位手環等設備,實現客戶到網點全流程、全自動化的業務導覽辦理過程。(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5G+智能銀行現在已經在建銀數十家分行 1500 余個網點進行推廣,并融合不同省市文化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智能銀行。如為了更好地服務
135、2022 年冬奧會,建行張家口分行在崇禮太子城支行展開“5G+智能銀行”建設項目。本次“5G+智能銀行”應用場景包括:透明冰屏、智慧網點、主題迎賓墻、防疫服務機器人、智能導覽、5G 游崇禮、志愿者港灣等眾多智慧場景。智能機具和電子設備通過 5G 或其他通信方式入網,將行為狀態實時上報至網點邊緣的邊緣計算平臺,并實時接收由邊緣計算平臺下發的各類行動指令,在網點內形成智能的、統一的科技創新場景,配合網點的人性化設計、致力在冬奧期間展現建行美麗,服務來往嘉賓?,F代科技像洪流般裹挾一切向數字化遷徙,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未來有無限可能。物聯網技術在銀行網點的落地應用,是建行關于未來銀行網點建設的探索創新。未
136、來銀行必將提供無所不在 95 的、無感無界的金融服務,必將在賬戶、產品、渠道、運營、風控等多個方面進行產業生態邏輯的重構,從“產品網點客戶”迭代至“人場景資金”,開放合作,達成未來智慧銀行的愿景,實現“無感知金融”服務。4.中國建設銀行員工合規行為稽核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4.中國建設銀行員工合規行為稽核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目前,傳統銀行網點對于員工日常行為一般是通過人工監督結合抽查的方式,其對員工行為的監管力度、客觀性和實時性都得不到保障。在員工日常工作中出現違規操作、異常行為時難以及時發現、告警并予以制止,更多時候是對已經發生的行為事故進行追溯。為解決上述網點員工行為核查和監督的痛點
137、,我行運用物聯網邊緣 AI 技術結合云邊協同的方式,對渠道領域視頻影像進行風險場景自動識別,實現營業機構視頻畫面中員工違規操作、員工異常行為等風險場景的自動甄別和主動預警,以及后續處置工作,提升全行渠運線條風險監測效率和管控水平。(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員工行為遠程視頻核查和智能監督結合物聯網技術的實現方案如圖 35 所示:96 圖 35 中國建設銀行員工合規行為稽核實現方案示意圖 員工行為遠程視頻核查和智能監督解決方案為實現渠道領域員工在工作時間段異常行為的實時監控和告警而設計,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物聯網技術將網點視頻影像數據實時上報至邊緣計算節點,通過云邊協同技術,將云端訓練好的 AI
138、模型下發至邊緣計算節點,由邊緣計算運行該 AI 模型,實現對網點視頻影像數據中員工行為的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從而實現員工行為的遠程核查和智能監督。如圖 35 所示,首先在物聯網云端,通過云平臺進行員工行為核查監督的 AI 模型發布和訓練,之后將云平臺訓練好的模型通過容器下發的形式部署在網點邊緣計算節點上。在正常工作時,由物聯網云平臺向邊緣計算設備下達調閱指令,邊緣計算設備首先通過網絡視頻錄像機(NVR)獲取攝像頭的實時視頻流,并內部集成流處理SDK進行分析,運行物聯網云平臺推送的AI模型,97 最終將識別結果上送至物聯網平臺云端?;藱z測應用云端通過訂閱的方式手機物聯網平臺上送的信息結果,由此完
139、成該場景的實現。(3)關鍵技術(a)基于 AI 的行為識別技術(3)關鍵技術(a)基于 AI 的行為識別技術 隨著 AI 的技術發展,AI 行為識別成為近年來重要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基于 AI 的行為識別技術是能識別出人的各種異常動作行為并預警的智能監控系統,采用 AI 視覺神經網絡的分析算法,根據人體骨架結構,以關節為運動節點,利用高清網絡攝像機抓拍勾勒出人體骨架圖形,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計算,從而判斷出人的運動軌跡,結合系統設定的參數值,識別出人的動作行為,并通過后臺預警,從而達到主動防御和提前預判的目的。在員工行為遠程視頻核查和智能監督的場景方案中,通過邊緣計算節點運行云平臺訓練好的 AI
140、 算法模型,實現視頻流量的本地處理和 AI 算力的就近部署,這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物聯網云平臺的網絡流量壓力和 AI 計算壓力,使得該方案的擴展性、可推廣性得到極大的提升。(b)云邊協同技術(b)云邊協同技術 隨著邊緣計算的場景拓展,構建云原生邊緣計算平臺,打造云邊協同能力成為多場景應用的要求?;?Kubernetes 原生的容器編排和調度能力,擴展實現云邊協同、計算下沉、海量邊緣設備管理、邊緣自治等能力,完整地打通了邊緣計算中云、邊、98 端協同的場景。云邊協同將云計算強大的資源能力與邊緣計算超低的時延特性結合起來,實現了協同優化的目標。通過合理地分配云計算與邊緣計算的任務,實現了云計算的下沉
141、,將云計算、云分析擴展到邊緣端。在云邊協同的新型計算架構下,云平臺負責 AI 模型的訓練并通過容器的形式將訓練好的 AI 模型進行發布,同時云平臺也負責對物聯網邊端設備的管理和監控;邊緣計算具有大容量的存儲空間和高性能的算力,可以提供各類端設備協議解析,并通過下載云平臺發布的 AI 模型容器進行本地化部署,實現數據預處理和 AI 模型推理。在員工行為遠程視頻核查和智能監督的場景方案中,通過使能一個邊緣計算的容器平臺實現物聯網云邊協同的技術,從而完成容器的下載、啟停以及 AI 模型的訓練和邊緣側部署。(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建行將物聯網的 AI 技術和云邊協同技術應用到
142、員工行為遠程視頻核查和智能監督相關場景中。由物聯網邊緣平臺接入實時的安防監控視頻數據,由物聯網云平臺進行 AI 模型訓練,并部署于物聯網邊緣 AI 平臺進行邊緣計算,將計算結果傳輸上云供集合監測系統使用。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 AI 視覺算法進行遠程員工行為稽查,提高了遠程網點員工管理效率,提升了網點給客戶帶來的體驗,避免了員工在崗期間出現擅自離崗、離開監控范圍、將大宗現金單獨放在不安全位置等可疑行為。2021 年十四五規劃中設定了“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 99 國”的主要發展目標。在“十四五”文件中,正式提出“協同發展云服務與邊緣計算服務”的觀點。云邊協同是將云與邊緣連接起來,將云端能力延伸
143、到靠近設備的邊緣節點,聯動云端和邊緣側數據,實現邊緣節點的遠程管控、數據分析、智能決策等。員工行為遠程視頻核查和智能監督場景的應用也是建行積極響應十四五規劃“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一個體現。5.中國光大銀行客戶視頻分析網點運營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5.中國光大銀行客戶視頻分析網點運營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網點智能化轉型一直是銀行業的痛點和難點,如何盤活網點資產,增強網點的管理能力和經營能力是各銀行思考的問題,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使得通過技術手段提高網點運營和經營能力成為可能,光大銀行智慧網點通過在網點中運用基于視頻分析技術的綜合解決方案,從而達到提高網點運營能力,提升客
144、戶經營水平的目的。(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銀行客戶視頻分析網點運營解決方案通過布設在營業網點的攝像頭采集網點視頻并上送到視頻分析平臺進行統一分析,從而實現營銷支持、網點運營、網點檢查、數據看板、潛在客戶挖掘等功能。智慧網點系統功能架構、系統物理架構分別如圖 36、圖 37 所示。100 圖 36 中國光大銀行智慧網點系統功能架構圖 圖 37 中國光大銀行智慧網點系統物理架構圖(3)關鍵技術(a)人臉識別技術(3)關鍵技術(a)人臉識別技術 利用分析比較的計算機技術識別人臉,其中包括人臉追蹤檢測,自動調整影像放大,夜間紅外監測,自動調整曝光強度等技術。101(b)3D 行為識別技術(b)3
145、D 行為識別技術 基于黎曼幾何和深度圖像學習的人體行為識別技術??蓹z測出物體在空間坐標中的實際位置,同時結合行為識別算法實現對目標行為的高精度快速識別捕捉。(c)邊緣計算技術 (c)邊緣計算技術 在智能網點中部署邊緣計算服務器,提供該網點視頻分析所需的算力,減輕中心節點計算壓力,同時滿足數據交換需求。(d)客戶畫像技術 (d)客戶畫像技術 基于我行客戶畫像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可提供智能風控、智能營銷等客戶服務,提高網點經營能力。(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銀行營業網點視頻分析應用”場景應用是基于物聯網技術創新,利用智能感知等技術,結合大數據平臺、智能風控平臺的客戶畫
146、像、智能風控等能力,在銀行智慧網點場景開展的應用創新探索和實踐。視頻分析系統為銀行提供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應用,包括客戶識別、客戶動線、頻次分析等。該系統采用智能行為識別,可以協助網點進行安全管理及運營管理,配合客流分析統計功能,展示了實時客流統計、區域熱度、客流同環比等數據。幫助銀行網點加強管理、改善服務、提升效率。6.華為輕量化智慧網點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6.華為輕量化智慧網點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銀行網點承載著宣傳品牌形象、提升客戶體驗、展示科技實 102 力的重要作用,是銀行最重要的對外渠道之一。在未來線上+線下渠道全面融合的趨勢下,銀行網點必須向更高效服務于全渠道銷售轉型。在提升
147、網點效率方面,需要提供客群分析,針對不同客群提供差異化信息;分析網點客流,提供網點功能布局優化;針對網點員工進行服務分析,提升網點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在提升客戶體驗方面,網點希望提升現代感與科技感,用智能互動載體向客戶展示信息與產品。但目前網點依然存在智能化水平待提升、無法滿足實時性需求、接入設備管理復雜等問題,在新型網點改造升級中,銀行客戶迫切希望將物聯網、人工智能、AR/VR、邊緣計算、5G 網絡等新興技術與實際場景相結合,加強總分行的中心側與網點的邊緣側的各項協同,精細化網點設備、系統的運營監控,為終端業務帶來極致體驗。華為面向智能網點場景,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實現網點的智能升級改造。(2)
148、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華為輕量化智慧網點方案通過借助智能化、自助化的設備,實現銀行的營運、合規、安全等場景的實時監測,從而提升用戶的體驗;借助智能化服務和安防系統,降低網點相關業務的人員成本。具體的智能分析相關服務包括:一是客群分析,為不同客群的客戶提供差異化信息服務;二是客流分析,為布局優化、人員調配提供科學決策支撐;三是服務分析,提升合規性、效率和質量;四是區域識別分析,異常行為智能識別,實現及時告警等。103 整體方案不對現有系統進行改造,只開展疊加建設,基于現有視頻進行拉流分析,根據選定的智能算法包,檢驗是否滿足訴求。華為智慧網點方案考慮網點與總分行間的協同,網點側主要以智能終端為主
149、,包含攝像頭、邊緣分析設備和算法、智慧屏等;總分行側主要以運營管理為主,包含運營平臺、其他支撐性平臺等。在網點接入方面,實現各類設備的接入無感,物聯互通;在網點計算方面,實現覆蓋全場景的算法加載;在網點網絡方面,實現 5G 覆蓋,高帶寬低延遲體驗。輕量化智慧網點實現方案如圖 38 所示。圖 38 華為輕量化智慧網點實現方案示意圖(3)關鍵技術(3)關鍵技術 104(a)5G 網絡技術(a)5G 網絡技術 伴隨著網點業務對高帶寬、低時延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以及網絡技術的發展,5G 技術已經成為網點開啟數字化時代轉型發展之路上的重要驅動。自 2020 年起,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啟了 5G 智慧網點的探
150、索與改造,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些案例中,5G 給網點帶來的全新體驗,例如,增強 AR/VR 終端的交互體驗,實現 VR 看房、VR 銀行、VR營業廳等;帶來震撼、沉浸式的高清大屏展示效果;對網點的高清視頻監控可做到實時回傳,充分發揮云端 AI 的優勢;實現現在網點設備的萬物互聯,網點終端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基于 5G 遠程座席(高清、全息)的低時延交互等,可以預見,未來 5G 會在銀行網點中發揮更多的作用。5G 的技術優勢體現在:5G 高速接入。低時延、高帶寬,業界最快 5G 接入,支持 4K視頻會議、VR 等高清體驗。全無線組網。支持上行 5G,下行 WIFI6 全無線組網。對于小型網點使
151、能模塊化搭建,快速成型。安全認證。采用證書認證方式接入。全控制面協議加密,防止 5G CPE 仿冒,保障接入安全。業務隔離。多業務物理融合承載,通過 SD-WAN 進行邏輯隔離,為不同的業務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且支持應用智能選路和優化,保證關鍵應用 0 中斷。統一管理。LAN/WAN 統一管理,簡化分支運維復雜度。105(b)敏捷物聯技術(b)敏捷物聯技術 銀行網點中使用到不同的設備需要接入物聯,面對不同的接入設備,存在著開局復雜、運維復雜、接入安全等各類問題,這些設備能夠快速接入,即插即用,統一管理是網點的一大需求。華為提供萬物互聯的終端操作系統 OpenHarmony,以及iConnect,
152、網點的物聯終端部署基于 OpenHarmony+iConnect SDK,可實現終端極簡安全接入。OpenHarmony:鴻蒙生態是為萬物互聯時代打造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了統一的語言,帶來便捷、流暢、連續、安全可靠的全場景交互體驗,使得智能硬件可以統一 OS,更加易用。iConnect:iConnect物聯總線可實現有線/無線的一體接入;無感準入、即插即用的極簡入網;終端識別、行為監測保證終端安全;SDK 使能生態,與 OS 的生態協同等,從云網邊端不同維度解決物聯接入的各類需求。(c)安全可信技術(c)安全可信技術 華為的產品有著嚴格的可信與安全設計規范,針
153、對銀行智慧網點的各類產品,都已構筑全面的安全可信能力,為智慧網點提供各類符合信創、安全、可信要求的智能邊緣設備與網絡產品,包括智能展示交互的智慧屏、視頻采集智能攝像頭、邊緣智能計算小站、網絡接入交換機等,保證業務安全穩定。(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106 華為輕量化智慧網點方案,利用 5G 網絡、敏捷物聯等技術,提供包括攝像頭、交換機、邊緣計算、智慧屏等全棧信創設備,為各類伙伴提供易集成、易交付、易銷售、易部署、易運維的底層平臺,助力網點的智能升級,該方案目前已在多家國有大行與城商農信銀行推廣落地,未來會繼續打造方案的成熟度,使網點更加精細化、智能化、體驗化,真正實現網
154、點渠道的智慧轉身。107 108(五)資產管理(五)資產管理 本部分提供的相關案例主要是基于物聯網技術,使機構能夠獲取金融設備等物品的位置、狀態等數據信息,提升管理水平及效率、降低管理成本。1.中國工商銀行POS機智能管理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1.中國工商銀行POS機智能管理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智能 POS 是銀行開展業務時與商戶的重要觸點。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收單業務管理辦法及監管規定,移動 POS 布放行業有限制要求,銀行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金融機具布放場所的合規性檢查。隨著設備性能的提升以及北斗、GPS、基站、Wi-Fi 等定位技術的普及,智能 POS 采集地理位置信
155、息的精度越來越高。工商銀行物聯網平臺結合終端預設的虛擬電子圍欄信息及上報的位置信息,為管理方提供智能 POS 終端地圖展示、布放預警提示、風險確認、交易限制等服務,實現終端安全、行業布放、移機風險等的高效管理,提升風險防控能力。(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新一代國產智能 POS 終端集成北斗定位模塊,采用 BDS only(以北斗為唯一信號源)模式獲取地理位置信息。設備上線前,管理者在物聯網服務平臺注冊設備并劃定虛擬電子圍欄信息,完成預警通知信息的配置。設備上線后,物聯網服務平臺采集設備心跳報文、業務報文中的地理位置信息、設備狀態信息在地圖中 109 展示,通過與設備的電子圍欄信息進行對比,
156、觸發規則引擎的相應操作,對可疑設備進行定位判斷、預警提醒、風險確認等操作,并把結果上報后臺監管系統進行設備處置。POS 機智能管理實現方案如圖 39 示意。圖 39 中國工商銀行 POS 機智能管理實現方案示意圖(3)關鍵技術(a)北斗定位技術(3)關鍵技術(a)北斗定位技術 新一代國產智能 POS 終端的“通用處理器+安全處理器”均采用國產化芯片,集成北斗定位模塊,采用 BDS only(以北斗為唯一信號源)的模式獲取地理位置等信息,充分保證金融信息安全性。(b)虛擬電子圍欄技術(b)虛擬電子圍欄技術 虛擬電子圍欄技術采用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圍欄邊界劃定,通過 POS 設備上報的位置信息即可判斷
157、是否在電子圍欄的位置范圍內,觸發相應的預警操作。(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金融機具智能管理場景運用物聯網定位+虛擬電子圍欄技術,110 為移動 POS 布放的監管提供了高效的工具。金融行業對信息安全及風險管理有嚴格的監管要求,物聯網定位技術在行業監管、內部管理、業務創新中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如押運車線路管理、質押物品位置監控等,有助于推動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2.中國建設銀行款包電子鎖具在線管理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2.中國建設銀行款包電子鎖具在線管理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銀行款箱是在辦理收付款業務時用于收放現金的箱子,其款箱鎖具的使用、管理、交接流程涉及大量現金
158、業務,具有高風險、高重要性的特點,對于款箱的使用和監管是銀行網點日常管理的重點之一。目前網點柜員的實體款包/箱未進行線上化管理,款箱物理鑰匙管理風險敞口高,存在防控失效風險;款箱線下交接,交接登記流于形式,不利于風險管控。日終柜員日結盤庫流于形式,系統尾箱登記簿長期不輪換問題突出。為解決上述款箱管理的問題,結合物聯網技術,通過智慧款箱替代傳統款箱。智慧款箱相比傳統款箱具有安全性高、身份認證機制豐富、入侵報警、實時狀態回傳等眾多優點,可以有效解決網點款箱管理的諸多痛點。(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111 圖 40 中國建設銀行款包電子鎖具在線管理實現方案示意圖 本方案是運用物聯網技術解決網點款
159、箱使用管理痛點的場景,通過云管邊端的立體聯動,實現款箱信息實時收集上傳、款箱密碼實時動態授權、款箱異常狀態實時告警上報,彌補了網點傳統款箱使用、管理和權限交接時的諸多問題,降低了款箱管理的風險。如圖 40 所示,首先在本場景中,邊緣設備集成了電子鎖具的款箱、用于開啟電子鎖具的指紋鑰匙以及負責與行內系統通信的邊緣計算網關;款箱和邊緣網關,指紋密鑰和邊緣計算網關間采用 Zigbee 協議通信;邊緣網關加裝 Zigbee 模組并部署程序以接收/處理款箱或者指紋鑰匙 Zigbee 信息;邊緣網關搭載物聯邊緣計算平臺服務,集成行內容器云鏡像管理,云邊協同等能力。(3)關鍵技術(a)智能鎖具技術(3)關鍵
160、技術(a)智能鎖具技術 112 智能鎖是指區別于傳統機械鎖,在用戶識別、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鎖具,門禁系統中鎖門的執行部件。智能鎖區別于傳統機械鎖,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技術先進的復合型鎖具。使用非機械鑰匙作為用戶識別 ID 的成熟技術,如:指紋鎖、指靜脈鎖、虹膜識別門禁(生物識別類,安全性高,不存在丟失損壞;但不方便配置,成本高)磁卡、射頻卡(非接觸類,安全性較高,塑料材質,配置攜帶較方便,價格低廉)TM 卡(接觸類,安全性很高,不銹鋼材質,配置攜帶極為方便,價格較低)。(b)Zigbee 通信技術(b)Zigbee 通信技術 ZigBee 是基于 IEEE802.15.4 標準的
161、低功耗局域網協議。Zigbee 協議具有數據傳輸速率低(10Kb/s-250Kb/s),功耗低、成本低、網絡容量大(可容納 65000 個設備)、延時短(典型搜索設備時延為 30ms,休眠激活時延為 15ms,活動設備信道接入時延為 15ms)、網絡的自組織、自愈能力強,通信可靠等眾多優質技術特點,成為物聯網場景中最常用到的近場無線通信協議。本次方案中,Zigbee 協議用于智能款箱連接網絡的通信協議。(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該場景已在建銀多個省分行網點進行試點,目標是在全行推廣。按照“提升營業網點現金運營質量,達到風控與效率動態最佳平衡”的思路,實現柜員實體款包/箱
162、與尾箱線上關聯管理,款包先進及物品線上精準查詢。通過物聯網結合應用款箱電子鎖具,精準控制權限,掌握時機開關情況,提高管理成績,提升風 113 險管控水平。3.中國建設銀行公務車管理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3.中國建設銀行公務車管理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公務車是指事業單位為了執行公務而專門配備的車輛,建行原有的公務車管理系統可以完成公務車的注冊登記、使用報備、車輛資產核查、車輛使用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但對于公務車私用等違規情況缺少實時監控手段和歷史軌跡追溯等功能。隨著行內公務車數量的增長,需通過技術手段完善行內現有的公務車管理系統,實現對所有公務車輛軌跡的實時監控,并在出現公務車輛違規使用時進
163、行告警。公務車輛使用合規管控場景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公務車日常管理中,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公務車輛的實時定位、高精度軌跡追蹤,并結合云端的分析系統實現對公務車違規使用的識別和告警。(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圖 41 中國建設銀行公務車管理實現方案示意圖 114 本方案是基于目前建行公務車使用管理痛點,結合物聯網室外高精度定位技術和遠場通信回傳技術,實現車輛位置信息的實時上報和研判。具體來講,通過在公務車上加裝車載定位終端,使用物聯網的手段對公務車的使用進行實時監控納管。車載定位終端可實時產生車輛位置信息,并通過遠場通信協議如 4G/5G 等技術,將車輛信息回傳至物聯網云平臺,由云平臺的相關
164、應用對回傳數據進行處理,生成實時定位軌跡坐標并結合 AI 技術自動研判公務車使用的違規行為;最終,由物聯網云平臺與行內車輛管理系統對接,將生成的車輛位置信息和告警實時上報至車輛管理系統。如圖 41 所示,車輛搭載的定位終端由運營商提供并維護,車載定位終端支持北斗/GPS 雙模的高精度衛星定位關鍵技術,可以實時地對公務車輛進行衛星定位;另一方面,車載定位終端支持 4G Cat-1 網絡回傳,可實時地將設備收集的衛星定位信息通過運營商 4G 網絡回傳至物聯網云平臺,物聯網云平臺上的公務車監控應用將對回傳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實時展示公務車定位坐標、監控實時軌跡以及回溯歷史軌跡,并能對公務車異常使用情
165、況進行告警。(3)關鍵技術(a)4G Cat-1 通信技術(3)關鍵技術(a)4G Cat-1 通信技術 物聯網車載定位終端是一款基于運營商 4G Cat-1 網絡的全網通車載定位裝置,融合了 4G 全網通無線通信技術以及北斗 115/GPS 雙模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終端采用工業級高級程度全內置天線設計,設備內置傳感器,可進行智能省電喚醒操作。具有 ACC監測、斷電報警、超速報警、里程統計、遠程斷油電等功能。搭載全球定位服務平臺,實現車輛數據的實時獲取、追蹤定位功能。CAT-M1(LTE-M)是一種蜂窩技術,屬于 4G 同系列的低版本,可以完全重用現有的 4G 資源,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速率的
166、特征。國內通常稱為 Cat-1 或 Cat1。專門針對物聯網(IoT)或機器對機器(M2M)通信的應用程序的需求而設計。4G Cat-1 具有覆蓋面積廣、安全可靠性強、電池續航時間長、成本低、應用支持廣泛等眾多優點,是目前物聯網遠廠通訊協議中較為優質的選擇。在本方案中,4G Cat-1 技術主要用于車載定位模塊數據實時上傳至物聯網云平臺的通信過程中。(b)北斗/GPS 雙模定位技術(b)北斗/GPS 雙模定位技術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定位導航系統,與之對應的是美國自主研發的 GPS 導航系統。北斗+GPS 雙模定位是指該定位導航儀既允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運行,又支持 GPS 導航
167、系統。與 GPS 相比,北斗導航系統的優點在于城市高遮擋區的信號可用度更好,首次定位時間更快,可以直接授時,同時具備短報文通信功能。北斗/GPS 雙模定位的意義在于,首先北斗、GPS 等導航系統的民用頻段幾乎相同,只需要一塊射頻接收器就可以同時接收北 116 斗和 GPS 的定位導航信息。更重要的是,雙模的定位精度上已經被證明高于單模,這也可以為物聯網提供更準確的車輛位置信息。本方案中,北斗/GPS 雙模定位模塊主要用于實時產生和處理車輛位置信息,且優先使用北斗定位系統。(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物聯網技術結合車輛定位系統,已經在建銀實現對全行公務用車的精準定位,將獲取
168、的公務車實時定位信息,集中上送至總行物聯網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并推送至車輛管理系統。物聯網在公務車管理方面的應用提高了行內公務車管理效率,有效避免了公車私用的情況發生。通過靈活運用物聯網技術,開啟車輛信息云服務管理,引進車輛監控管理機制與物聯網技術,精準分析車輛使用數據,優化車輛管理流程,明確管理規范;同時將數據通過可視化的方式體現出來,使公務用車管理情況一目了然,進一步實現公務用車使用透明化。4.中國聯通POS機具定位管理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4.中國聯通POS機具定位管理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 259 號文(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的發布,針
169、對金融行業支付終端的監管日趨嚴格。通知中明確強調,POS 機具在內的銀行卡受理終端應具備定位功能,確保終端被用于特約商戶固定經營場所和合法合規用途。而傳統的 GPS 衛星定位方式,因大部分 117 POS 機具的使用場景均在室內,GPS 信號接收受限,對功耗要求也大大增加,所以無法采用該方式對 POS 機具進行定位。(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為解決 POS 機具等金融支付終端的定位問題,中國聯通基于蜂窩物聯網連接、聯通雁飛格物 DMP 平臺、基站 LBS 定位技術、低功耗 PSM 技術等多種新興技術及能力,在終端不修改硬件設計、不增加 GPS 定位模塊、不增加額外功耗的前提下,通過蜂窩基站
170、實現定位數據的獲取及上報,終端使用用戶對于該功能無感知。按終端主動上報和平臺主動查詢分為兩種方案。終端主動上報:該方案通過在 POS 機具等金融終端集成雁飛格物 DMP 平臺 SDK,根據標準物模型實現終端與平臺的無縫對接及數據傳輸。終端周期性上報的心跳數據中包含接入基站的Cell ID、網絡制式、信號強度 RSSI 等數據及上報時間。雁飛格物 DMP平臺通過 LBS 多基站技術,根據終端上報數據解析出終端的經緯度定位數據并同步推送至機具定位應用管理平臺,實現對金融終端地理位置的有效管控。終端主動上報方式定位方案如圖 42 示意。118 圖 42 中國聯通終端主動上報方式定位方案 平臺主動查詢
171、:與終端主動上報方案不同,該方案為主動查詢終端定位信息。機具定位應用管理平臺下發指令向雁飛格物DMP 平臺查詢終端位置,雁飛格物 DMP 平臺會通過 LBS 平臺及核心網向終端 Paging 查詢終端接入基站的數據,在獲取到基站的Cell ID、網絡制式、信號強度 RSSI 等數據后,LBS 平臺會解析出定位經緯度數據并返回給機具定位數據管理平臺,完成終端定位數據的主動查詢流程。平臺主動查詢方式定位方案如圖 43 示意。119 圖 43 中國聯通平臺主動查詢方式定位方案(3)關鍵技術(a)LBS 定位技術(3)關鍵技術(a)LBS 定位技術 基站 LBS 定位依托于蜂窩物聯網連接技術。當終端接
172、入基站后,會與基站形成映射關系?;镜牡乩砦恢猛ǔ?梢暈楣潭ǖ?,因此通過獲取終端接入的基站 Cell ID、信號強度等數據即可通過算法估算出終端的經緯度數據。與 GPS 衛星定位相比,LBS 定位精度較低但能夠解決 GPS 信號接收受限的問題,且已足夠滿足金融領域對金融終端的定位需求。在不改變機具設備硬件設計的前提下,LBS 定位技術是實現金融終端位置監管的關鍵能力。(b)PSM 節電技術(b)PSM 節電技術 PSM 技術是 3GPP 在 R12 版本中引入的省電模式功能,即 PSM 120 模式(Power Saving Mode)。終端在該模式下能夠實現微安級的休眠電流,與終端關機漏電流
173、數值接近,但核心網依舊保留終端駐網信息在 PSM 模式下。該方案終端不會主動向平臺發送 IP 數據包,且大部分時間處于 PSM 休眠狀態。因此該方案終端在進入PSM 休眠狀態后,能夠實現類似斷電關機但仍能夠定位該終端位置的能力。終端通過 PSM 技術中的 T3412 定時器,周期性從休眠態喚醒,向 LTE 核心網進行跟蹤區更新(TAU),核心網獲取終端最新的接入基站數據。LBS 平臺向核心網查詢 TAU 數據后解析出定位數據同步至雁飛格物 DMP 平臺和機具定位應用管理平臺,實現金融終端在關機狀態下地理位置的實時管控,為金融行業客戶提供“關機定位”能力,滿足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終端長期位置監管的
174、要求。(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隨著中國人民銀行 259 號文開始執行,POS 機具在內的金融終端的位置監管服務將會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該方案通過融合PSM、LBS 定位等新興技術,向行業輸出方便、快捷、易推廣的終端定位服務解決方案,滿足金融行業在政策背景下對金融終端監控的剛性需求。121 122(六)防偽溯源(六)防偽溯源 本部分提供的相關案例主要是基于物聯網技術,實現貴重物品全流程監控及追溯,以保障其真實性。1.中國工商銀行普洱茶防偽溯源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1.中國工商銀行普洱茶防偽溯源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假冒偽劣商品的問題一直是各行業
175、亟待解決的痛點,高頻率、大范圍的商品造假使得公眾對于商品防偽溯源的訴求日益提高。隨著新食品安全法、國務院 95 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的頒布,溯源行業迎來了政策和市場共同驅動的增長窗口期。隨著互聯網金融向縱深發展,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及其應用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熱點,物聯網泛連接、強安全及區塊鏈的開放、可信、去中心化等核心思想逐步被大眾認可,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已經從概念走向了實際應用。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深度融合中涌現新機遇,溯源作為時下熱點,引入創新技術,賦能產業發展成為大勢所趨。為解決普洱茶品質難以區分、茶葉產品的價格混亂、假冒普洱茶帶來食
176、品安全問題等行業痛點,工行防偽溯源平臺,通過各類物聯網設備(RFID 技術、NFC 標簽、專用 PDA、攝像頭)采集各環節信息數據,實現產品“端到端”的生產鏈路數據記錄,并將數據流上鏈存證,為各類用戶提供真實可靠的溯源服務以及個 123 性化的金融服務。(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普洱茶防偽溯源系統通過賦予產品獨一無二身份碼,建設起質量認證唯一、品質分級銷售、質量全程可溯、結算全程監控的普洱茶流通產業鏈,搭建了覆蓋采挖戶、批發商、加工企業、經銷企業和政府的全新金融生態圈,為企業、政府、合作商、消費者等各類用戶提供溯源技術與解決方案的輸出服務,建立“技術+機制+增信”的全流程防偽溯源體系。防偽
177、溯源實現方案如圖 44示意。跟蹤與追溯體系建設:基于 NFC+RFID 技術建立茶葉防偽及質量安全跟蹤與追溯體系,通過物聯網服務平臺完成標簽注冊,為每一盒茶葉粘貼電子標簽,把該盒茶葉的生產流通信息與電子標簽序號進行綁定,并把所需信息通過防偽溯源平臺上鏈登記;一旦發現茶葉存在假冒偽劣、質量安全問題,通過 RFID 讀寫器或帶有NFC功能的手機,掃描茶葉包裝上唯一標識的RFID標簽,結合茶葉產品防偽管理系統就可以對茶葉真偽以及質量進行跟蹤與追溯,查清出問題的環節。金融服務創新:通過物聯網服務平臺采集的商品真實數據為各生產環節企業提供授信依據,有針對性地把商品與理財進行融合,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
178、務。124 物聯網服務平臺防偽溯源平臺身份驗證茶企金融理財服務平臺合作銀行APP多渠道入口第三方APP消費者防偽標簽驗證標簽后將結果返回APP理財訂單與標簽綁定商品信息管理理財產品申購理財產品訂單商品與理財融合理財產品訂單與贖回理財產品查詢與申購防偽溯源查詢信息上鏈 圖 44 中國工商銀行防偽溯源實現方案示意圖(3)關鍵技術(a)RFID 射頻識別技術(3)關鍵技術(a)RFID 射頻識別技術 RFID 射頻識別技術主要借助磁場、電磁場原理,通過無線射頻方式實現設備間雙向通信。系統主要由讀寫器、電子標簽和數據管理系統 3 部分組成。將電子標簽置于普洱茶餅,通過讀寫器采集數據傳輸至工行物聯網服務
179、平臺,實現茶餅數據采集及分析。(b)區塊鏈安全技術(b)區塊鏈安全技術 工行區塊鏈平臺為聯盟鏈產品,各節點加入聯盟鏈時,在業務上有明確的協作機制,在技術上有確定的規則標準,在運行過程中有嚴格的 CA 認證機制,要完成數據寫入需要執行節點間的共識機制實現分布式存儲。工行區塊鏈平臺采用了多項技術措施 125 確保區塊鏈節點有效防止惡意攻擊、節點失效以及對數據的安全防護。(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工商銀行 基于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項目入選中國人民銀行首批 6 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該案例運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打通銀行與企業的連接,向行業輸出防偽溯源服務
180、,建立重要物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路溯源體系,打通銀行與企業的數據連接,助力企業客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截至目前,完成云南普洱茶溯源落地,對外輸出芯片申請、產品管理、回購管理等功能服務,累計監控資產規模 2000 萬元,有效延伸工行金融科技服務范圍。126 127(七)平臺應用(七)平臺應用 本部分提供的相關案例主要是機構在物聯網平臺應用方面的架構及功能說明。1.中國光大銀行物聯網服務平臺(1)業務背景 1.中國光大銀行物聯網服務平臺(1)業務背景 物聯網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使得金融能夠依托物聯網技術提升服務體驗、降低運營成本、實現資金流、信息流、實體流的三流合一,從而變革金融的信用體系,控制金融風
181、險。隨著物聯網網絡傳輸、協議解析、云計算、可視化等技術逐步趨向成熟,中國光大銀行聯合中國移動建設物聯網服務平臺。通過建設物聯網服務平臺,落實物聯網金融建設需求,打通完善光大銀行物聯感知數據資源,提升金融治理水平。依據統一接口、統一管理、統一平臺、統一數據、統一運營、統一安全的原則,建設向下可適配海量終端,向上可無縫對接各類應用,具備海量連接處理能力和高可靠性的物聯網服務平臺,以其為抓手,對內賦能產業、對外輸出技術,最終實現終端統一接入管理、感知數據分類歸類和融合互通,助力光大銀行物聯網數字化應用落地及創新。(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中國光大銀行建設物聯網服務平臺采用分層架構,總體分為感知層
182、、網絡層、適配層、設備管理層、數據層、服務層、應用層七層進行規劃建設。對下實現各業務銀行采集終端、傳感器、128 智能終端的數據統一采集、處理使用,對上向應用提供標準化數據與服務。物聯網服務平臺分層架構如圖 45 示意。圖 45 中國光大銀行物聯網服務平臺分層架構 平臺技術架構上采用微服務設計,服務模塊可以多實例部署,服務能力可以根據業務負載進行動態擴容,助力構建低延時、高可用的應用方案。物聯網終端接入遵循當前物聯網領域行業標準和相關團體標準,系統建設、業務流程和技術方案符合國際、國家有關信息化標準的規定。通過報文加密及校驗技術,設備身份認證技術、權限控制等技術,實現終端設備可信接入、報文不可
183、篡改,確保設備接入安全、報文安全及反向控制安全。通過以上技術實現平臺穩定高效實用、數據采集及時、數據調用快捷準確、操作維護簡便、遵循標準規范,可擴展性和兼容性好。129(3)關鍵技術(3)關鍵技術 光大銀行物聯網服務平臺在多設備接入的協議適配、海量設備的高并發處理、設備安全等領域涉及較為關鍵的技術。多協議的適配,通過內置標準的 MQTT、CoAP 等通用物聯網領域協議來解決。(a)Netty 網絡編程框架(a)Netty 網絡編程框架 海量設備的高并發處理,通過 Netty 框架實現動態擴容。Netty 提供異步的、事件驅動的網絡應用程序框架和工具,用以快速簡單開發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網絡服務器
184、和客戶端程序。設計上針對多種傳輸類型的統一接口,包括阻塞和非阻塞,應用簡單但更強大的高性能 I/O 模型和線程處理模型處理大容量數據流,有效預防 OutOfMemoryError,消除 NIO 在高速網絡應用中的不公平的讀/寫比。(b)設備認證及數據傳輸安全技術(b)設備認證及數據傳輸安全技術 設備安全方面,通過數字證書和三元組校驗來確保通信的安全可靠。設備通過數字證書進行認證,保證傳輸過程中數據的隱私性和完整性。設備接入采用一機一密認證方法,預先為每個設備燒錄其唯一的設備證書,設備均采用安全鑒權策略進行訪問認證。(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光大銀行物聯網服務平臺旨在提供
185、平臺建設,目前,平臺在探索更多金融領域的應用,為光大銀行進行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廣 130 闊的應用場景,順應行業整體發展趨勢。匯聚共享、有效減少重復建設成本:物聯網服務平臺統一采集、匯聚、融合、共享、分析各類感知數據,賦能物聯網應用。各部門物聯網應用系統無需再獨立建設物聯網數據平臺,從而避免了業務部門之間各種封閉式規劃、建設煙囪式業務系統,有效解決分散建設、重復建設的問題。統一維護、減少分散維護成本:物聯網服務平臺有效地整合金融業覆蓋和影響范圍領域內的感知數據源(感知終端、行業應用平臺等),平臺對感知終端、智能設備、傳輸網絡運行狀態等的實時監控,可以及時自動發現并解決問題,有效減少維護成本,提高
186、風控水平。算法分析、降低管理服務成本:物聯網服務平臺全面接入各類感知數據,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對金融業覆蓋和影響范圍領域內物聯網業務實時監測和智能分析,有效提高金融風控管理的效率,從而降低管理工作成本。統籌行內物聯網應用系統基于同一物聯網中臺進行開發與建設,物聯網基礎能力直接復用,避免基礎平臺重復建設,避免重復“造輪子”。物聯網中臺技術可以有效復用,無需所有業務需求都從 0 開始系統開發,終端設備也可基于現有組件快速上云,大幅提高業務響應效率。數據天然歸集到中臺之上,避免分散于各個系統中,從而使統一數據加工和分析變得便利,規避傳統“煙囪式”的數據管理模式?;谕晃锫摼W平臺建設的各部
187、門應用,先天便具備聯動協同機 131 制,面對跨部門協同的復雜問題,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2.中國聯通金融物聯網平臺(1)業務背景 2.中國聯通金融物聯網平臺(1)業務背景 全球金融服務公司幾乎全都專注于數據問題,包括如何安全準確地傳輸數據,以及如何驗證數據真偽。這使得物聯網(IoT)技術將在金融服務行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機構借助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運維和金融產品創新,在抵質押物管理、倉儲管理、融資租賃、保險定價等場景落地,尤其是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提供了有效方案。據統計,80%的金融服務公司正在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現有部署的物聯網傳感器中有50%可用于向金融服務機構提供數據。
188、金融服務行業被認為是推動潛在物聯網創新的前十大行業之一,5G 商用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金融感知能力,將推動物聯網金融進入新階段。(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在智慧供應鏈領域,根植中國聯通金融物聯網平臺,立足聯通獨有可信物聯網數據基因,融合聯通鏈能力,實現跨境航運、倉儲冷鏈、多式聯運、供應鏈金融等應用場景數字化,助力供應鏈行業加速轉型。中國聯通雁飛格物 5G AIoT 平臺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功能框圖如圖 47 所示,其核心是基于中國聯通雁飛格物 5G AIoT 平臺的能力底座,構建面向可信供應鏈的應用使能層,賦能跨境貿易企業、金融機構、制造企業、冷鏈物流企業的相關行業應用。金融物聯網平臺功
189、能框圖如圖 46 示意。132 圖 46 中國聯通金融物聯網平臺功能框圖(3)關鍵技術(3)關鍵技術 平臺在具體技術實現上,完全遵循標準、開放的技術原則,采用基于行業標準或得到廣泛使用的事實上的行業標準的技術和架構,有利于降低技術風險和對特定供應商的依賴性;采用的開放的系統架構,有利于保持系統的向后兼容性、可集成性和可擴展性。(a)J2EE 架構技術(a)J2EE 架構技術 平臺在具體技術實現上采用 JavaEE(J2EE)技術架構,MVC分層體系結構。J2EE 核心是一組技術規范與指南,包含一系列的組件、服務、層次架構和技術實現框架,可為應用程序開發者提供大型綜合應用所需的各種組件或服務,且
190、有共同的標準和規格,可以大大簡化及規范應用系統的開發與部署,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可兼容性和可移植性和安全性等。(b)設備管理及部署技術(b)設備管理及部署技術 應用服務基于微服務架構設計,可使用業界主流的開源 133 Spring Cloud 技術棧和技術組件實現平臺功能。應用服務器使用 Nginx 負載均衡實現 tomcat 集群部署;配置數據庫使用 Mysql主從部署實現讀寫分離;同時使用 Elasticsearch 的集群部署實現海量數據的高可用性、高實時性檢索;根據客戶實際情況,支持微服務分布式部署。使用 log4j 和 logback 分級記錄系統中的所有操作,當出現異常時,能夠根據
191、日志分析和定位程序運行狀態。日志有多個級別,根據需要可以通過修改參數調整記錄級別。支持日志信息批量導出。(c)網絡連接管理技術(c)網絡連接管理技術 領先的 5G 連接能力。支持最新的 3GPP R16 版本 5G 模組、CPE、網關等設備接入及相關的網絡管理與計費管理的策略交互,實現從異構網絡到 5G 接入的平滑演進。并圍繞 5G 增強平臺差異化能力,集成 5G 專網(含 MEC、切片)網絡能力,提供 5G 業務開通、5G 計費引擎和 5G 客戶自服務模塊。金融物聯網平臺服務如圖 47 示意。圖 47 中國聯通金融物聯網平臺服務示意圖 134(d)感知數據與網絡數據融合處理技術(d)感知數據
192、與網絡數據融合處理技術 獨有的物網協同能力。通過連接及設備管理能力聯動,實現端側設備的透明化管控,并可根據客戶需求,及時優化網絡服務能力?;谖锞W協同技術解決了設備數據與卡數據分離管理,數據單一,故障定位困難的難題。提供物聯網+區塊鏈互證+運營商級可信數據一體化服務,構建供應鏈金融等行業的可信體系,數據可溯源。金融物聯網平臺物網協同能力如圖 48 示意。圖 48 中國聯通金融物聯網平臺物網協同能力示意圖(e)高可用高可靠技術(e)高可用高可靠技術 高可靠的安全運營服務能力。平臺基于云網一體戰略,依據大網態勢感知,從網絡側阻斷攻擊行為;云端提供云漏掃、云主 135 機防護、云日志審計,為客戶提供
193、“網絡安全、平臺安全、租戶安全”的三級安全防護體系,支持國產適配;通過數字化運營 9大模型對使用場景、非法跳轉公網、盜用分析、詐騙騷擾行為等內容甄別,有效防范違規使用和違法犯罪行為。(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中國聯通金融物聯網平臺以中國聯通雁飛格物 DMP 平臺為基座,可接入多種物聯網傳感器,匯集海量物聯感知數據;向上面向應用層服務提供應用開發的基礎性平臺和面向底層網絡的統一數據接口。雁飛格物 DMP 平臺提供了如設備管理、規則引擎、物網管理等功能,平臺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并發、高開放性、低時延、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和可維護性強、易用性強等優勢,可提供 240 多
194、種設備物模型及 200 余個 Open API,基于中國聯通高質量網絡能力,連接數突破 2.5 億,可連接 2G/3G/NB-IoT/4G/5G 等多種制式蜂窩網絡,通過網關/CPE 等設備,可支持100 余種行業協議的接入。在金融領域,中國聯通雁飛金融物聯網平臺已開展規?;茝V應用。攜手中國農業銀行聯合打造農行金科智慧畜牧管理平臺,智慧畜牧管理平臺的目標是將動物活體納入物聯網內,實時在線監管,對動產進行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將動物活體變為資產進行融資,賦予動產以不動產屬性,全面提高我行活體抵押貸款的風險管控可靠性及效率,解決畜牧養殖客戶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136 3.中國移動金融物
195、聯網平臺與金融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3.中國移動金融物聯網平臺與金融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在萬物互聯的 5G 時代,大帶寬的傳輸效率和大批量數據的歸集將為金融機構決策提供數據分析依據,金融業務在物聯網等技術的支撐下,將向物聯網金融方向演進。5G 帶來的萬物互聯的時代,讓金融體系從時間、空間兩個維度上全面感知實體世界行為,對實體世界進行追蹤歷史、把控現在、預測未來,讓金融服務融合在實體運行的每一個環節中,有利于全面降低金融風險,推動決策的智能化,探索金融新業態,提升服務新體驗。目前,由于金融業物聯網應用業務呈現多樣化,未來需要接入的感知終端也是形態迥異、各不相同,感知終端接入的問題也是錯綜復
196、雜,其中就包括了感知終端傳感數據直接接入和其他感知終端物聯網系統的間接數據接入。傳感數據直接接入的感知終端涵蓋各種不同類型通訊方式,與此同時在相同物理鏈路傳輸層上,一方面要支持廣泛通用的通訊網絡協議,如 CoAP、HTTP、MQTT、ModBus 等;另一方面針對一些相對獨立、行業特殊的終端傳感器廠商的私有通訊協議,因此需要形成統一的感知設備接入標準,促進行業標準的統一建設。而面向其他感知終端物聯網系統數據的間接接入,也要形成一個統一、標準的數據對接接口,方便數據源的快速匯聚。因此,集各路數據源匯聚、接入功能于一身的物聯網平臺作為萬物互聯的使能者和賦能者,可發揮數據共享作用,為金融行 137
197、業提供更加完整、實時、準確、可用、一致的感知數據,在物聯網生態體系中越來越重要,金融行業市場上也出現越來越多的物聯網平臺。(2)實現方案(2)實現方案 中國移動金融物聯網平臺實現方案整體架構如圖 49 示意:圖 49 中國移動金融物聯網平臺架構示意圖(a)接入適配系統(a)接入適配系統 支持多種網絡制式,實現設備直連、泛協議接入、網關接入等設備接入方式,通過內置 MQTT、CoAP、LwM2M、HTTP 等標準協議支持海量設備接入,為應用提供穩定的設備雙向通信通道,提供泛協議接入 SDK 等方式適配各種通信協議,支持協議解析插件完成云端設備數據解析,同時面向存量系統提供數據集成、接口集成、消息
198、集成等能力,通過核心物模型服務,實現設備數據與設備管理接口標準化;采用“云原生”技術,可根據業務量進行 138 平滑水平擴容,穩定高效地實現海量異構物聯網終端的接入。(b)設備管理系統(b)設備管理系統 分為設備開發中心、設備管理中心、開發 API 三大部分:設備開發中心:作為提供給設備開發者的開發調試系統,提供設備注冊、物模型定義、設備管理、設備調試等開發過程管理功能。設備管理中心:提供給平臺管理者關于物聯感知設備的統計、分布、狀態、設備資產管理等功能。開發 API:提供為開發者提供設備管理、設備控制、設備數據讀取等 API 接口,便于開發者完成應用系統開發。(c)數據管理系統(c)數據管理
199、系統 作為物聯感知體系的數據管理核心模塊,提供物聯感知數據的采集、清洗、建模、存儲與分發功能,支持用戶管理平臺數據資產、配置數據開放策略,實現物聯感知數據的統一管理與開放。(d)應用管理系統(d)應用管理系統 作為物聯感知體系的對接應用的統一出口,支持對業務應用接入、集成、鑒權進行統一管理,同時針對應用訪問平臺的設備、數據資源、API 接口、消息流等進行統一授權與管理。(e)數據可視化系統(e)數據可視化系統 基于數據可視化工具提供數據可視大屏編排能力,幫助用戶靈活多變的需求快速完成可視化應用大屏的開發工作。(f)運維管理系統(f)運維管理系統 139 為平臺管理者提供平臺運維監控、系統日志分
200、析、平臺服務狀態監控等運維保障功能。(g)協同支撐系統(g)協同支撐系統 提供平臺用戶賬號管理、用戶組織管理、用戶角色管理、用戶個人中心,任務中心、消息中心等用戶協同管理功能。(3)關鍵技術(3)關鍵技術 物聯匯聚管理平臺整體依照微服務架構設計,分為適配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數據管理系統、統一服務系統、運維保障系統、統一門戶系統等子系統;平臺每個子系統都可以獨立部署,橫向擴展,模塊間采用 RPC 調用方式通信,從技術上實現模塊的解耦,保證模塊的獨立性。(a)終端接入技術(a)終端接入技術 終端接入主要包含適配管理與設備管理兩個部分。適配管理一方面提供設備協議模型,用以描述感知設備的屬性及設備
201、與平臺之間交換的數據報文指令或控制指令的結構信息,以供用戶以一種可配置的形式實現感知設備的接入、數據解析、存儲、報警觸發以及控制(反控)等功能操作,增強平臺的可擴展性;另一方面采用 MQTT、CoAP、HTTP 等插件方式實現適配,不需要時可以卸載,無需加載到 JVM 中運行,減少服務器資源消耗,每種協議部署至少兩個接入實例,確保一個實例失效的時候另外一個實例還能正常工作。金融物聯網平臺終端接入架構如圖 50 示意。140 圖 50 中國移動金融物聯網平臺終端接入架構圖 設備管理涉及海量設備的高并發接入,嚴格按照冪等原理設計,對于設備連接,采用 F5 或者 LVS 做前端負載均衡,按不同協議暴
202、露不同端口給設備端。對于提供的管理接口,采用 HTTP協議,通過 Nginx 或者其他技術做負載均衡,同時設備管理系統設計綜合了 MQ 消息服務器的大的并發量和消息量兩項良好性能、Spring Cloud 微服務便于管理等優勢,有效保障了海量設備并發接入。(b)數據處理技術(b)數據處理技術 數據經過接入模塊簡單處理之后,進入協議解析以及數據處理模塊進行處理。協議接入模塊負責將協議數據轉換為感知數據;數據處理模MQTTTCPHTTP協議NMQTTHTTPTCP協議NNGINX/SLBF5/LVS/SLB設備接入門戶(管理、狀態)接口設備接入門戶(管理、狀態)接口 141 塊負責感知數據的處理以
203、及感知數據的存儲。每個設備接入實例同時跟兩個數據處理模塊建立兩個連接,確保一個連接斷開的時候,另外一個連接能夠及時處理數據;為了解決數據處理模塊自動切換的問題,引入了開源中間庫 Zookeeper(ZK),數據處理模塊啟動之后,自動將地址端口注冊到 ZK,設備接入需要地址信息,從 ZK 取得即可;數據處理模塊定時將本實例的負載情況寫入到 ZK,設備接入模塊在需要選擇數據處理模塊實例的時候,參考實例的負載情況,選擇負載輕的實例,若所有實例負載相近,則通過隨機方式選擇兩個實例。金融物聯網平臺數據解析與處理架構如圖 51 示意。圖 51 中國移動金融物聯網平臺數據解析與處理架構圖 對于海量數據高并發
204、處理方面,系統整體采用分布式設計,應用 MyBatic、流量調度、平滑擴容、高速分布式緩存 Redis、負載均衡 Nginx、Hbase 等技術,保證系統能夠同時并行處理很多請求。ZK設備接入協議解析數據處理協議解析數據處理注冊服務地址、端口到ZK得到數據處理模塊地址建立長連接1,發送原始感知數據建立長連接2,發送原始感知數據數據存儲(數據庫、Hbase等)數據存儲(數據庫、Hbase等)感知數據存儲感知數據存儲第三方應用感知數據推送配置服務拉取配置信息 142(c)統一門戶技術(c)統一門戶技術 統一門戶采用基于 Spring Cloud 的微服務設計。統一門戶按照功能提供開發者門戶、管理門
205、戶兩個入口,主要服務包括設備管理、運維保障、配置管理等多個服務,每個服務部署至少兩個實例。API gateway 使用 Zuul Proxy,服務注冊及發現采用Eureka。服務間調用根據業務需要,采用 dubbo 或 feign/ribbon等實現。開發者門戶與管理門戶根據業務需要,需要分別部署至外網及內網,因而設計了兩套負載均衡環境,一套作為開發者門戶代理使用,另外一套作為內網代理使用。金融物聯網平臺統一門戶架構如圖 52 示意。圖 52 中國移動金融物聯網平臺統一門戶架構圖 外網負載均衡(Nginx/SLB)API Gateway(Zuul)服務注冊與發現(Eureka)設備管理服務運維
206、管理服務配置管理服務.開發者門戶管理門戶接入數據處理核心模塊接入數據處理核心模塊內網負載均衡(Nginx/SLB)143(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中國移動物聯網云平臺(OneNET 平臺)始于 2014 年,經過八年多的研發,實現設備接入從 0 到 1.8 億,沉淀了物模型、大數據分析、數據推送、AI 等能力。在接入協議上,支持設備通過MQTT、CoAP、泛協議、TCP 等方式接入 OneNET。在接入側,OneNET支持 TLS 加密,支持千萬級別的設備并發量、支持一年的免費存儲,在同行業處于最頂端。在物模型沉淀上,經過與生態友商密切協作,積累了覆蓋 20 多個行業,
207、300 多套物模型,將有效賦能客戶業務發展;在北向應用開發側,OneNET 提供超 600 的 API 供客戶調用。在具體的通信方式上,作為運營商的產品,OneNET 對NB-IoT 及 2G、4G 等蜂窩類通信方式接入支持較好。物聯網平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隨著產業不斷發展,不斷出現各類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產業生態。中國移動也在通用物聯網云平臺基礎上,積極探索智慧城市、金融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大型央國企轉型、數字校園等多個行業場景,積極打造行業底座能力,承接了雄安新區物聯網統一開放平臺、四川天府新區物聯網平臺項目、撫州市物聯網統一平臺項目、招商局集團招商云(二期)物聯網平臺建設項
208、目、清華大學物聯應用服務平臺建設項目、韶鋼 5G 工業物聯網平臺項目等一批在各行業有代表性的物聯網平臺項目。在金融物聯網方向,中國移動作為建設方,為光大銀行打造了服務全行的物聯網服務平臺,為光大銀行全行業務提供物聯網 144 技術,實現多種網絡環境下海量多元異構設備接入及管理,感知數據采集、上報及后續的解析、匯聚、分發,統一為業務提供數據查詢等能力。為華夏銀行打造了“基于 5G 物聯網技術的企業信貸風險感知應用”解決方案,通過物聯網多維感知技術,掌握真實、準確、實時的企業經營狀況,實現客觀信用實時采集和可追溯;通過基于行業屬性的智能風控模型進行大數據分析,預警防范信貸違約風險。同時,圍繞物聯網
209、平臺能力,中國移動也與合作伙伴一同打造了多個基于物聯網平臺的貸后監管解決方案,包括授信企業能耗監管解決方案、活體抵押物監管風控解決方案、物流金融和車貸金融解決方案等。(a)授信企業能耗監管解決方案(a)授信企業能耗監管解決方案 通過為授信企業的水電表等設備上安裝低功耗、低成本的物聯網感知器,在設定的時間控制 GPRS/NB-IOT 模組獲取水、電、燃氣等示數,經銀行物聯網平臺統一采集,上報銀行風控部門。銀行相關人員可以直觀地在遠端看到企業的用電、用水、用氣信息,能耗趨勢等信息,這些信息能夠直觀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從而增強貸后管理的風險控制能力,有效規避小微企業融資風險。授信企業能耗監管解
210、決方案如圖 53 示意。145 圖 53 中國移動授信企業能耗監管解決方案示意圖(b)活體抵押物監管風控解決方案(b)活體抵押物監管風控解決方案 通過耳標、項圈等活體抵押物監管設備,將動物活體納入物聯網內,實時在線監管,基于銀行物聯網平臺進行數據傳輸,對動產進行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將動物活體變為資產進行融資,賦予動產以不動產屬性,全面提高銀行活體抵押貸款的風險管控可靠性及效率,解決畜牧養殖客戶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抵押物監管風控解決方案如圖 54 示意。146 圖 54 中國移動體抵押物監管風控解決方案示意圖(c)物流金融和車貸金融解決方案(c)物流金融和車貸金融解決方案 在質押車輛
211、或物流車輛中裝入智能監控終端,識別車輛靜止、移動、碰撞和側翻等狀態,同時利用 GPS 定位系統跟蹤車輛軌跡,通過物聯網平臺可以實時對監控車輛進行監控。借助此方案,不僅調高了監管的效率,減少了人力成本;而且極大地改善了對質押車輛的管控,降低了信息的不對稱性,提升預警時效,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的響應能力。加強了抵押車主的監督,改善駕車習慣,保證抵押車輛價值。物流金融和車貸金融解決方案如圖 55示意。147 圖 55 中國移動物流金融和車貸金融解決方案示意圖 4.新華三農業物聯網平臺金融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4.新華三農業物聯網平臺金融解決方案(1)業務背景 新華三農業物聯網平臺金融解決方案,依托新
212、華三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將農產品數據化,通過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使供應鏈各方及時掌握農產品價值、市場價格和款項運用情況,解決方案具體涉及金融信貸和智慧支付兩個方面。金融信貸解決方案有利于金融機構對農產品更好估值,有利于建立健全農戶信用評價機制,推進農產品金融貸款服務試點,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擴大農村資產抵押擔保融資范圍,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智慧支付解決方案針對農村地區散戶、小型收購點、大型收購市場等不同農產品支付結算需求場景,通過智慧物聯技術,可以實現移動、便捷、實時的結算方式,同時通過線上手段滿足了收購商結算便捷、無現金化、電子專屬賬單等生產作業需求。148(2)實現
213、方案(2)實現方案 新華三農業物聯網金融解決方案提供了綜合支付、交易記賬、小額信貸、出入金管理、資金監控回溯管理、合作銀行管理等服務,實現了更安全的財務結算、更高效的對賬處理、更靈活的資金分配及可擴展的增值服務等功能。利用物聯網技術將農戶的生產數據與供應鏈中下游以及金融機構整合,將孤立零散的個體整合成數據產業鏈,為鏈條上的參與主體提供金融融資服務,幫助生產端、銷售端與消費端無縫對接,推動產、供、銷一體化,為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綠色金融服務。新華三農業物聯網平臺由四部分組成:感知層、網絡層、數據處理層和應用層。感知層(設備層):通過傳感器來全面采集各種數據,包括土壤的、空氣的、水質的和動植物生理的
214、;通過攝像頭來監控動植物的生長情況、健康狀況等;通過設備來調整動植物的生長、倉儲等環境參數。網絡層(通信層):感知層的各種設備通過網絡層設備連接到農業業務引擎。網絡層支持廣泛的連接接入,方便各種終端接入。常用的傳輸技術包括:LoRa、NB-IoT、Wi-Fi、RS485、ZIGBEE、RFID 等。數據處理層(平臺層):農業業務引擎和綠洲平臺一起組成混合云平臺的架構。數據處理層能夠把感知層收集到的終端數據做統一標準化處理,提供給上層應用。也可作為大數據的管理平 149 臺,此外還可以管理維護設備。應用層:支持對業務應用的接入、匯聚、統計、智能分析和綜合管理,給出參考依據,判斷預警狀況,支持查詢
215、、控制和確權管理。(3)關鍵技術(a)實時數據采集技術(3)關鍵技術(a)實時數據采集技術 通過各種傳感器實時的采集動植物生長環境的關鍵指標參數,包括:環境參數,氣象站參數,土壤參數,水質參數等。(b)遠程視頻監控技術(b)遠程視頻監控技術 通過在生產現場安裝攝像頭來實現,建議球機或槍機的像素高于 200 萬像素。通過視頻數據,可用于監測農作物的生產情況、勞動作業情況、投入品使用情況和病蟲害情況。(c)兩網融合技術(c)兩網融合技術 LoRa 網關將傳感數據采集網和視頻監控網兩網合一,降低現場部署和維護成本。(d)設備智能化控制技術(d)設備智能化控制技術 主要是通過現場的控制終端來實現農用設
216、備的智能化控制,調節作物處于最適宜的生長環境。(e)智能預警技術(e)智能預警技術 用戶可配置各種參數的上限閾值和下限閾值。當實時采集的參數數據不在上下限閾值之內時,會向用戶發送異常告警通知,支持微信、短信等方式。150(f)智能管理技術(f)智能管理技術 利用云計算、AI 等前沿技術,通過“一云多端”智慧系統,實現智慧農業管理、個性化服務和財務監管,實現交易電子化、交易電商化、采購集配化、服務立體化、管理數字化。(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4)業務推廣情況或意義 新華三農業物聯網金融解決方案服務于貴陽全市 1500 個行政村,900 多個農民產業合作組織,1.1 億貴陽農產品電子商務市場,接入
217、全國 70 多家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匯聚購買、物流、質量、產量等 100+種關聯農業數據資源。通過物聯網平臺的大數據分析與交易監控,形成標準化的農業大數據交易體系和農產品交易數據標準,銀行可以對農業動產情況進行智能化、全精準化分析,有效減少了農產品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而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擴大農村資產抵押擔保融資范圍,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151 152 四、發展展望(一)機遇 1.政策引導與支持(一)機遇 1.政策引導與支持 自 2019 年以來,工信部陸續制定了關于推動 5G 加快發展的通知 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 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
218、行動計劃(20212023 年)“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等政策,在國家相關政策大力推動下,物聯網金融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2.產業升級需求 2.產業升級需求 在消費和產業不斷升級驅動下,物聯網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分化出如智能交通、車聯網、智慧出行、移動支付、智能家居、智慧零售、智慧物流、智慧工業、智慧農業、公共服務等多種應用場景,物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將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為產業相關參與方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3.新技術驅動 3.新技術驅動 物聯網是技術驅動型行業,物聯網與5G、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IPv6 等技術深度融合應用將取得產業化突破,并將加快邊緣計算、數字孿生、IPv6
219、等技術研發與應用,物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涌現,為物聯網金融應用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153 154(二)挑戰 1.物聯網安全管理有待加強(二)挑戰 1.物聯網安全管理有待加強 伴隨著物聯網設備量與數據量的指數級增長,對節點的信息管理、數據的安全存儲與隱私保護、通信的加密傳輸、訪問的權限鑒別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同時,為應對物聯網節點分散化的特點,邊緣計算成為主流的解決方案,但目前其在安全管理與合規監控方面仍亟待進一步研究。2.技術快速迭代面臨挑戰 2.技術快速迭代面臨挑戰 物聯網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技術迭代不斷加速,企業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挑戰,若企業不能時刻緊
220、跟技術潮流,及時適應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將給企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3.行業標準亟需建立 3.行業標準亟需建立 目前,物聯網金融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細分領域較多,規模小,市場分散,涉及的技術環節較多,各個環節尚未建立標準,不同行業需求各異,導致目前應用以個性化解決方案為主,未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體系。155 156(三)建議 1.加強物聯網應用安全監管(三)建議 1.加強物聯網應用安全監管 安全是物聯網應用首要關注點。接入金融企業的各類智能設備的數量增長帶來的不僅僅是更便捷和多樣化的服務,更意味著面臨更高的網絡安全風險。由于物聯平臺大多連接了大量低功耗、低算力和有限存儲資源的終端,使得技術上難以部
221、署復雜的安全策略,各種病毒變異版本發起的無差別攻擊一旦攻破,將很容易造成僵尸網絡、系統癱瘓等安全問題。建議監管部門加強物聯網應用安全監管,提出構建安全物聯網架構的指導意見,出臺物聯網安全的相關法律。避免物聯網基礎平臺(如云主機、APP、中間件等)成為黑客攻擊的新對象。把安全性架構建設滲透在物聯網體系結構的三個層面,即在設備層注重保障信息獲取的安全、在通信層注重保障信息傳輸的安全、在應用層重點保障用戶隱私安全。在保障物聯網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合作,推動物聯網行業應用發展。金融業相關機構應開放合作,加強物聯網應用及安全研究。增加物聯安全技術研究課題的投入,建立有效應對網絡攻擊智能防御體系,構建滿足低時
222、延需求的安全機制,及時升級更新安全防護設施。2.加快物聯網與其他技術的融合發展 2.加快物聯網與其他技術的融合發展 物聯網一大優勢是可賦予各類物品、設備、設施信息化屬性,實現萬物共聯,這一屬性與金融領域產生碰撞后,產生極大的應用空間。數字孿生、衛星遙感、北斗定位、AR/VR、5G 音視頻、157 區塊鏈等一系列新技術正不斷地注入物聯網金融領域,創造更多的可能,驅動物聯網金融應用領域不斷推陳出新。運用數字孿生、三維空間、VR、數字人等技術,可以應用于電商直播、景區展示、文旅創新等智慧鄉村場景,結合衛星遙感及地面物聯網等技術,可以進行農作物產量、面積的預估和監控等場景,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區塊
223、鏈技術可為物聯網提供信任機制,通過將物聯網設備作為節點加入區塊鏈網絡,保證所有權、交易等記錄的可信性、可靠性及透明性,可“去中心化”地將各類物聯網相關的設備、網關、能力系統、應用及服務等有效連接,促進其相互協作,打通物理與虛擬世界,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極大限度地滿足信任建立、交易加速、海量連接等需求。但是,由于各系統之間數據格式和交互方式千差萬別,相應的數據格式統一標準還未制定,且基于區塊鏈的物聯網設備投入成本較大,物聯網與區塊鏈結合還需要進一步探索。3.構筑金融行業物聯網應用標準規范體系 3.構筑金融行業物聯網應用標準規范體系 由于金融企業和銀行對于物聯網的應用場景各不相同、各具創新點,金融業
224、在物聯網的整體規劃、設計架構、安全標準、應用適配等方面亟需方向引領以及行業規范指導方針。因此,開展金融業物聯網應用標準化研究尤為關鍵。技術層面規范設備要求。金融應用領域中涉及的物聯網設備形式多樣,如 GPS、OBD、RFID、藍牙信標、AI 攝像頭、耳標/生 158 物項圈等,建議在設備性能、穩定性、安全性、物聯方式等方面進行規范,并充分考慮不同物聯應用場景的需求,如在網點設備管理場景中應規范設備對于客戶敏感信息的讀取、在車輛監管場景中應規范設備對經緯度等指標的誤差控制等。實施層面規范業務要求。銀行在落地業務的同時,應幫助企業規范操作標準。如在大宗商品授信、經營貸、信用貸等產業與金融相結合的業
225、務場景中,建議明確業務流程歸屬,形成物聯網應用從產業端到金融端的完整業務流程和供應鏈金融標準流程。應用層面統一數據安全標準和風險評測標準。數據安全方面,建議對物聯網應用產生的相關企業行為、經營數據、設備、抵押物數據,構建數據建模、評估、預警、處置機制,為未來的行業應用打好基礎。風控方面,建議規范每個環節物聯網對業務流程的風控作用,對風控模型進行劃分和歸類。物聯網應用基礎規范化進程離不開金融同業的合作。金融行業應攜手發揮優勢,促進同業間物聯網技術應用經驗共享,深化物聯網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發展,助力推動物聯網標準化進程,制定標準化提案和開展標準化課題研究。同時,建議編寫物聯網應用實施指南,以常見應用
226、場景為例進行物聯網實施性范例指導,如網點建設、交通、家具、出行等典型場景。4.加強金融業物聯網應用交流和技術人才培養 4.加強金融業物聯網應用交流和技術人才培養 一是跟蹤研究國內外金融業物聯網技術創新和行業應用的動態和趨勢,通過學術會議、專題研討等方式開展金融業物聯網 159 金融應用研究交流,提煉行業實踐經驗,引導產學研各方積極參與金融業物聯網金融應用建設。二是完善金融業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和運營商的合作,建立金融業物聯網人才培養機制,通過舉辦線上或線下專項培訓會、金融業物聯網應用創新大賽等形式提供人才儲備。三是建立金融業物聯網應用專家庫,將金融業中對于物聯網應用理解較深、探索較為積極的人才納入專家庫,并向全行業公開,讓各位專家在金融業發揮更為廣泛的作用,推動金融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和創新。(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