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媧人口研究: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和出生人口預測報告2023版(3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育媧人口研究: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總人口和出生人口預測報告2023版(31頁).pdf(3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育媧人口研究2023/07專家團隊:梁建章,任澤平,黃文政,何亞福 摘要根據聯合國中方案預測結合育媧人口預測,全球出生人口從2023年的1.33億人緩慢上升到2041年的1.36億,然后緩慢下降,到2100年下降至1.09億。全球總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達到80億,到2085年達到峰值103億,然后緩慢下降,到2100年下降至102億。2022年中國出生人口956萬,在中預測的情形下,中國出生人口到2050年跌破700萬,到2100年出生人口只有238萬。2022年中國總人口為14.1億,在中預測的情形下,中國總人口到2050下降至12.3億,到2100年下降至6.3億,65歲以上老年人
2、口占比為49.2%,中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接近65歲。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印度人口在2023年已經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22年,印度出生人口約2300萬,中國出生人口只有956萬,不到印度的一半。從2023-2100年,印度出生人口從2306萬逐年下降至1355萬。2023年印度總人口為14.3億,到2100年,印度總人口為15.3億。到2100年,總人口占全球比例排在前五名的國家依次是:印度(占比15%)、中國(占比6.1%)、尼日利亞(占比5.4%)、巴基斯坦(占比4.8%)、剛果金(占比4.2%)。到2100年,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排在前五名的國家依次是:印度(占比12%
3、)、尼日利亞(占比7.0%)、剛果金(6.2%)、巴基斯坦(占比5.4%)、埃塞俄比亞(3.5%)。而中國的新出生人口將遠遠少于這些國家,也少于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2022年美國出生人口為366萬,總和生育率為1.66。根據聯合國中方案預測,2023-2100年,美國出生人口在360萬至395萬之間波動。2100年美國出生人口為363萬。從2023年至2100年,美國總人口從3.4億緩慢增長到近4億。上述所有國家和地區的預測數據都是按照中方案預測。如果不大力鼓勵生育,中國未來的生育率趨勢很可能是按照低方案預測,在這種情景下,中國總人口到2050年將減少到11.7億,2100年中國人口將降到
4、4.8億,占全球比例將降至4.8%,而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將只有0.89%。出生人口的迅速萎縮,已成為中國社會面對的最大挑戰。目錄1、全球人口預測2、主要國家出生人口和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 2.1 主要國家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 2.2 主要國家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3、各大洲出生人口和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 3.1 各大洲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 3.2各大洲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4、中國人口預測 4.1 中國出生人口預測 4.2 中國總人口預測5、亞洲其他重要國家人口預測 5.1 印度人口預測 5.2 日本人口預測 5.3 韓國人口預測 5.4 印尼人口預測 5.5 巴基斯坦人口預測6、美國、加拿大
5、人口預測 6.1 美國人口預測 6.2 加拿大人口預測7、歐洲和俄羅斯人口預測 7.1 歐洲人口預測 7.2俄羅斯人口預測8、非洲人口預測9、結論參考文獻正文導言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去年的世界人口日,聯合國發布了世界人口展望2022對世界各國的人口進行了逐年預測,預測年份是直到2100年為止。預測方案有高方案、中方案和低方案等幾種方案。其中,高方案和低方案是人口預測中的小概率情景,而中方案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景。由于聯合國的人口預測報告數據比較全面,并且比較權威,所以被世界各國媒體廣泛引用。不過,我們認為聯合國的人口預測報告高估了中國的人口數據。世界人口展望2022對中國人口預測的中方案生育
6、率參數為:2030年為1.27,2040年上升到1.34,2050年為1.39,到2100年上升到1.48左右。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數據推算,2022年中國的生育率只有1.07??梢?,聯合國中方案對中國的生育率設置是,從2023年至210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的大趨勢是緩慢上升。由于城市化進程、高房價、子女教育成本過高等原因,中國人的平均生育意愿普遍低迷。因此,如果不大力鼓勵生育,未來中國的生育率還會進一步下降。作為一種參照,韓國即便在鼓勵生育的情況下,2022年的生育率也已經跌到了0.78。因此,聯合國的預測顯然是高估了中國未來的人口趨勢。關于本文的數據來源,中國的數據采用育媧人口發布
7、的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3版,其余國家和地區的數據采用聯合國的中方案預測數據。全球出生人口和總人口數據的計算方法是:在聯合國的全球人口預測中,減去中國部分,然后加上育媧人口對中國人口的預測數據,從而得到全球人口預測數據。綜合考慮目前的人口狀況和未來的人口發展趨勢,主要國家選取了中國、美國、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和俄羅斯七個國家,預測了這七個國家2023-2100年的出生人口和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各大洲出生人口和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則分為東亞、東南亞及大洋洲(澳洲)、中亞南亞及西亞、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七個大區。1、全球人口預測 全球出生人口的計算方法是:在聯合國中方案的全球出生
8、人口預測中,減去中國部分,然后加上育媧人口對中國出生人口的預測數據,從而得到全球出生人口預測數據。下圖是2023-2100年的全球出生人口預測:圖12023-2100年全球出生人口預測 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聯合國中方案預測結合育媧人口預測,全球出生人口從2023年的13314萬人緩慢上升到2041年的13674萬,然后緩慢下降,到2100年下降至10909萬。全球總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達到80億。全球總人口預測的計算方法是:在聯合國中方案的全球總人口預測中,減去中國部分,然后加上育媧人口對中國總人口的預測數據,從而得到全球總人口預測數據。下圖是2023-2100年的全球總人口
9、預測:圖22023-2100年全球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上述預測,全球總人口到2085年達到峰值103億,然后緩慢下降,到2100年下降至102億。2022年,世界人口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如下:中國(14.12億),印度(14.12億),美國(3.37億),印度尼西亞(2.75億),巴基斯坦(2.34億),尼日利亞(2.16億),巴西(2.15億),孟加拉國(1.7億),俄羅斯(1.45億),墨西哥(1.27億)。2050年,世界人口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依次如下:印度(16.7億)、中國(12.3億)、美國(3.8億)、尼日利亞(3.75億)、巴基斯坦(3.66億)、印度尼西亞(3.
10、17億)、巴西(2.3億)、剛果金(2.2億)、埃塞俄比亞(2.1億)、孟加拉國(2.0億)。2100年,世界人口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依次如下:印度(15.3億)、中國(6.25億)、尼日利亞(5.5億)、巴基斯坦(4.9億)、剛果金(4.3億)、美國(3.94億)、埃塞俄比亞(3.2億)、印度尼西亞(2.97億)、坦桑尼亞(2.4億)、埃及(2.1億)。由于低生育率和高預期壽命兩種因素的疊加影響,世界人口正在逐漸呈現老齡化的趨勢。根據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中方案預測,2023年,全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10%,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6.5%,到210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24%。到20
11、50年時,日本和韓國將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國民的年齡中位數為53.6歲,而中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將達到50.7歲,比2022年的年齡中位數大12歲。世界人口的另一個主要趨勢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2008年,有超過50%的人生活在城市中。這一數字在20世紀50年代時只有30%。預計到2050年,世界上將會有超過70%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在發達國家中,大約有90%的人將生活在城市里(見下圖)。這是工業和服務業增長的直接結果,也是農業相對衰落的結果。圖3居住在城市地區的人口比例(19502050年)資料來源:人口戰略、育媧人口2、主要國家出生人口和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 2.
12、1 主要國家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 下圖是2023-2100年主要國家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圖42023-2100年主要國家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上述國家中,從2023-2100年,中國出生人口降幅最大,占全球比例從7.2%下降到2.2%,原因是,在上述國家中,中國的生育率是最低的;印度、印尼的出生人口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和美國的出生人口占比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俄羅斯出生人口占比基本穩定,具體如下:印度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17%下降到12%,印尼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3.3%下降到2.6%,巴基斯坦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4.9%上升到5.4%,尼日利亞
13、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6.1%上升到7.0%,美國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2.8%上升到3.3%,俄羅斯出生人口占比保持在1%左右。2.2 主要國家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 下圖是2023-2100年主要國家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圖52023-2100年主要國家總人口占全球比例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上述國家和地區中,從2023-2100年,中國總人口降幅最大,占全球比例從17%下降到6.1%,而且是唯一大幅下降的人口大國;印度、印尼、美國、俄羅斯總人口占比略有下降,而尼日利亞、巴基斯坦總人口占比則有較大幅度上升,具體如下:印度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18%下降到15%,印尼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3.5%下降到
14、2.9%,美國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4.2%下降到3.9%,俄羅斯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1.8%下降到1.1%,巴基斯坦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3%上升到4.8%,尼日利亞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2.8%大幅上升到5.4%。3、各大洲出生人口和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 3.1 各大洲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 下圖是2023-2100年各大洲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其中,亞洲和大洋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及澳洲、中亞南亞西亞三個部分。圖62023-2100年各大洲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從2023-2100年,東亞(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的出生人口占比降幅最大,占全球比例從8.5%下降到3.2%
15、,主要原因是,東亞是以中國為主體,而中國出生人口占比在主要國家中降幅最大。東南亞及澳洲、中亞南亞和西亞、歐洲、拉丁美洲的出生人口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北美洲出生人口占比小幅上升,非洲出生人口占比上升最大,具體如下:東南亞及澳洲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8.8%下降到7.1%,中亞南亞和西亞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32.6%下降到27%,歐洲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5.1%下降到4.5%,拉丁美洲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7.2%下降到5.0%,北美洲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3.1%小幅上升到3.7%,非洲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34.8%大幅上升到49.5%。3.2各大洲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 下圖是2023-2100
16、年各大洲總人口占全球比例預測,其中,亞太地區分為東亞、東南亞及澳洲、中亞南亞西亞三個部分。圖72023-2100年各大洲總人口占全球比例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從2023-2100年,東亞總人口占比降幅最大,占全球比例從20.5%下降到7.5%,主要原因是,東亞是以中國為主體,而中國總人口占比在主要國家中降幅最大。東南亞及澳洲、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總人口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亞南亞和西亞、北美洲總人口占比保持基本穩定,而非洲是各大洲中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地區,總人口占比大幅上升,具體如下:東南亞及澳洲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9.1%下降到7.9%,歐洲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9.3%下降到5.8%,
17、中亞南亞西亞總人口占全球比例保持在30%左右,基本穩定,北美洲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在4.5%左右小幅波動,基本穩定,拉丁美洲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8.3%下降到6.3%,非洲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18%大幅上升到38%。4、中國人口預測 中國人口預測的生育率設置,分為高、中、低三種生育率預測,以2022年總和生育率設置為1.07作為基礎:高限生育率:從2023年起生育率逐漸遞增,到2028年遞增到1.4;2025年之后固定為1.4。高生育率的假設前提,是非常大力且有效的鼓勵生育政策,例如鼓勵生育的財政支出要達到GDP的5%左右。還需其它相應的配套措施,例如大幅度提高入托比例,爭取達到北歐發達國家的水平也就
18、是50%左右。中限生育率:從2023年起生育率逐漸遞增,2028年回升到1.1,從2028年起固定為1.1。這是最有可能發生的一種情形,需要鼓勵生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響應,政府推出各種鼓勵生育的措施,但是總體的財政支出只有GDP的1%-3%,相當于其他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由于中國的教育投入和房價成本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因此生育率也只能維持在發達國家里偏低的水平,和日本接近,遠低于歐美國家。低限生育率:從2023年起生育率逐漸遞減,到2028年降到0.8;2028年之后總和生育率固定為0.8。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一種情形,但是如果沒有有效的鼓勵生育政策,中國的生育率就會接近全球最低水平,和韓國差不
19、多。預測算法的其他一些假設不變,包括平均生育年齡和性別比。平均生育年齡在2021年設置為28.5歲,隨后緩慢遞增,到2050年平均生育年齡為30.5歲,至2100年平均生育年齡為31.5歲。出生性別比設置為從2021年起逐年下降,到2025年下降到106的正常值,此后一直保持106。4.1 中國出生人口預測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中國出生人口為956萬人,創下1949年新低,僅占全球出生人口的7.2%。根據育媧人口發布的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3版,2023-2100年中國出生人口如下圖所示:圖8:2023-2100年中國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育媧人口2030、2050、2070和210
20、0年出生人口預測如表1所示:表1:中國出生人口預測(萬人)資料來源:育媧人口在中預測的情形下,中國出生人口到2050年跌破700萬,到2100年出生人口只有238萬,僅占全球出生人口的2.2%。4.2 中國總人口預測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中國總人口為141175萬人,占全球比例為17.6%。2023-2100年中國總人口的預測結果如下圖:圖9:2023-2100年中國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育媧人口 2030、2050、2070和2100年總人口預測如表2所示:表2:中國總人口預測(萬人)年份高預測中預測低預測203013867513739913605520501287871230341
21、17239207010821697605878452100803116252447940資料來源:育媧人口 在中預測的情形下,中國總人口到2050下降至12.3億,到2100年下降至6.25億,僅占全球總人口的6.1%。210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49.2%,中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接近65歲。5、亞洲其他重要國家人口預測 5.1 印度人口預測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印度人口在2023年已經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22年,印度出生人口約2300萬,中國出生人口只有956萬,不到印度的一半。聯合國中方案對印度的生育率預測是,從2023-2100年,印度生育率從2.0緩慢下降
22、至1.69。下圖是印度2023-2100年的出生人口預測:圖10:2023-2100年印度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上述預測,從2023-2100年,印度出生人口從2306萬逐年下降至1355萬。下圖是印度2023-2100年的總人口預測:圖11:2023-2100年印度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 2023年印度總人口為14.3億,印度總人口達到峰值的年份是2064年,峰值人口為17億。此后,印度人口步入緩慢下降的歷程。到2100年,印度總人口為15.3億。5.2 日本人口預測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2022年日本出生嬰兒數只有770747人,較前年降低40875
23、人,這是日本1899年開始統計以來首次跌破80萬人;總和生育率只有1.26。聯合國中方案對日本人口的預測是過于樂觀了,因為未來生育率參數設置為:2023年生育率上升到1.32,此后繼續緩慢上升,到2050年上升到1.47,到2100年上升到1.55。下圖是聯合國對日本2023-2100年的出生人口預測。圖12:2023-2100年日本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 根據上述預測,日本出生人口將于2050年降至70萬人,2100年降至53萬人。2022年日本總人口為1.24億。下圖是2023-2100年日本總人口預測:圖13:2023-2100年日本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
24、根據上述預測,日本總人口將于2050年降至1.04億,2100年降至7385萬人,僅占全球人口的0.72%。5.3 韓國人口預測 根據韓國統計廳的數據,2022年,韓國人口為5162萬,出生人口24.9萬人,死亡人口37.3萬人,總人口“自然減少”12.4萬人,總和生育率只有0.78,全球最低。聯合國中方案對韓國人口的預測也是過于樂觀了,因為未來生育率參數設置為:2023年生育率上升到0.88,此后繼續緩慢上升,到2050年上升到1.17,到2100年上升到1.43。下圖是聯合國對韓國2023-2100年的出生人口預測:圖14:2023-2100年韓國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
25、上述預測,韓國出生人口將于2050年降至21.9萬人,到2100年降至14.3萬人。下圖是2023-2100年韓國總人口預測:圖15:2023-2100年韓國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 根據上述預測,韓國總人口將于2050年降至4599萬人,到2100年降至2424萬人,僅占全球人口的0.24%。5.4 印尼人口預測 2023-2100年印度尼西亞出生人口預測如下圖所示:圖16:2023-2100年印尼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 根據上述預測,從2023-2100年,印尼出生人口從443萬下降至286萬。2023-2100年印度尼西亞總人口預測如下圖所示:圖17:2023
26、-2100年印尼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 根據上述預測,印尼總人口從2023年的27753萬增加到2059年的31942萬,然后緩慢下降,到2100年下降至29662萬。5.5 巴基斯坦人口預測 2023-2100年巴基斯坦出生人口預測如下圖所示:圖18:2023-2100年巴基斯坦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 根據上述預測,巴基斯坦出生人口從2023年的647萬緩慢上升到2043年的707萬,然后緩慢下降,到2100年下降到586萬。2023-2100年巴基斯坦總人口預測如下圖所示:圖19:2023-2100年巴基斯坦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 根據上述預測,
27、從2023-2100年,巴基斯坦總人口從2.41億上升到4.87億。6、美國、加拿大人口預測 6.1 美國人口預測 2022年美國總人口為3.37億,出生人口為366萬,總和生育率為1.66。根據聯合國中方案預測,2023-2100年,美國生育率在1.66至1.73之間小幅波動。下圖是2023-2100年美國出生人口預測:圖20:2023-2100年美國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上述預測,從2023-2100年,美國出生人口在360萬至395萬之間波動,2050年出生人口為370萬,2100年出生人口為363萬。下圖是美國2023-2100年的總人口預測:圖21:2023-21
28、00年美國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雖然美國生育率長期低于更替水平,但生育率仍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并且由于美國每年吸收大量外國移民,所以從2023年至2100年,美國總人口一直緩慢增長,到2030年,美國總人口為3.5億;2050年,美國總人口3.8億;2100年,美國總人口近4億。6.2 加拿大人口預測 聯合國中方案對加拿大未來的生育率預測是:從2023-2100年,加拿大的生育率從1.47緩慢上升到1.57。2022年加拿大出生人口為37.6萬。下圖是2023-2100年加拿大出生人口預測:圖22:2023-2100年加拿大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上述預測,從
29、2023-2100年,加拿大出生人口從38萬緩慢上升到46萬。下圖是加拿大2023-2100年的總人口預測:圖23:2023-2100年加拿大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上述預測,從2023-2100年,加拿大總人口從3878萬緩慢上升到5390萬。7、歐洲和俄羅斯人口預測 7.1 歐洲人口預測 根據聯合國中方案預測,2023-2100年歐洲出生人口如下圖所示:圖24:2023-2100年歐洲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從2023-2100年,歐洲出生人口從677萬緩慢下降到494萬。下圖是2023-2100年歐洲總人口預測:圖25:2023-2100年歐洲總人口預測資料
30、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上述預測,歐洲總人口從2023年的7.4億緩慢下降至2100年的5.9億。7.2俄羅斯人口預測 聯合國中方案對俄羅斯未來的生育率預測是:從2023-2100年,俄羅斯生育率從1.52緩慢上升到1.78。2022年俄羅斯出生人口為138萬。下圖是聯合國對俄羅斯2023-2100年的出生人口預測:圖26:2023-2100年俄羅斯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上述預測,從2023-2031年,俄羅斯出生人口從138萬緩慢下降到126萬。從2032-2044年,俄羅斯出生人口從126萬緩慢上升到143萬。從2045年至本世紀末,俄羅斯出生人口小幅波動并緩慢下降至
31、107萬,占全球比例在1%左右。2022年俄羅斯總人口為14473萬。下圖是聯合國對俄羅斯2023-2100年的總人口預測:圖27:2023-2100年俄羅斯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上述預測,從2023-2100年,俄羅斯總人口從14489萬緩慢下降至11220萬,占全球比例為1.1%。8、非洲人口預測 在世界各大洲中,非洲是生育率最高、人口增長最快的。聯合國中方案對非洲未來的生育率預測是:從2023-2100年,非洲總和生育率從4.18逐步下降至1.99.2022年非洲出生人口為4584萬。下圖是聯合國對非洲2023-2100年的出生人口預測:圖28:2023-2100年非洲
32、出生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根據上述預測,從2023-2067年,非洲出生人口從4636萬逐步上升到5820萬,隨后緩慢下降,到2100年,非洲出生人口下降至5394萬,占全球比例為49.5%,接近全球出生人口的一半。2022年非洲總人口為14.1億,與中國總人口基本相當。下圖是聯合國對非洲2023-2100年的總人口預測:圖29:2023-2100年非洲總人口預測資料來源:聯合國、育媧人口 根據上述預測,2023年非洲總人口為14.4億,占全球比例為18%,已經超過中國。從2023-2100年,非洲總人口逐年上升,到2100年上升至39.2億,占全球比例上升到38%。到2100年,
33、非洲人口最多的三個國家依次是:尼日利亞(5.5億)、剛果金(4.3億)、埃塞俄比亞(3.2億)。9、結論 上述所有國家和地區的預測數據都是按照中方案預測,在這種情景下,中國總人口占全球比例從2023年的17.5%下降到2100年的6.1%,中國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從2023年的7.2%下降到2100年的2.2%。如果不大力鼓勵生育,中國未來的生育率趨勢很可能是按照低方案預測,在這種情景下,中國總人口到2050年將減少到11.7億,2100年中國人口將降到4.8億,占全球比例將降至4.8%,而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將只有0.89%,將危及其世界人口大國的地位。人口是綜合國力的基礎性因素,如果中國出生人口占全球比例跌破1%,中華文明在國際上的地位將急劇下降。出生人口的迅速萎縮,已成為中國社會面對的最大挑戰。解決低生育率問題,需要整個社會巨大的投入。如果把提升生育率作為國家的頭等大事來看待,充分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中國完全有可能解決這個世界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