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2023)(2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普華永道: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2023)(26頁).pdf(2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0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1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1.保險行業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保險行業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演進底層邏輯演進2.保險高質量發展時期需要平衡的評價體系保險高質量發展時期需要平衡的評價體系3.保險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的初步設想保險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的初步設想(一)行業地位(二)客戶體驗(三)員工歸屬(四)公司價值4.結語結語聯系人聯系人34551216192224目錄目錄12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我國保險行業在經歷高速發展階段后,在內外部因素驅動下,亟需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本文嘗試探討新時期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不僅包括行業
2、保費增長等短期評價維度,更應包括長期視角下多維度標準。本文對保險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演進的底層邏輯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提出構建一套包括行業地位、客戶體驗、員工歸屬、公司價值四個維度的綜合評價維度,并在四個維度下分別提出相應的評價指標建議。3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過去十年,保險行業經歷了幾個典型階段,從2013-2015年險資運用放開下的快速起步,到2015-2018年取消代理人資格考試后的高速增長,再到2018-2020年行業回歸保障本源,至2020-2022在內外部不利因素的疊加之下進入代理人大幅下降、行業盈利能力和資本實力下滑的轉型陣痛期。當前,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因素和保險行業
3、內在經營規律兩個維度的底層邏輯來分析,保險行業原來的路徑和模式已不可持續,必須要從原來的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演進。從經濟和社會層面來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我國經濟轉向內循環,利率處于下行周期,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居民財富預期不確定性加大,保險在業務端和投資端不斷承壓,行業兩位數的增長已不可持續;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碳減排和產業升級,也為保險行業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在社會層面,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加速,居民長壽化和家庭少子化的趨勢明顯,消費者的理財觀念和風險保障意識增強,也客觀要求保險產品和服務轉型升級。從行業內部來看,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和行業競爭加劇迫使保險公司轉型發展模式,從原來的紅利驅動轉向核
4、心能力驅動,從規模導向轉向規模與價值平衡的模式。一方面,居民對生活品質和康養醫療的要求提升,Z世代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發生變化,消費者對保險產品與服務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行業從銷售為中心轉為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轉變。另一方面,人海戰術無以為繼,代理人模式面臨增員難留存難的困境,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會形成惡性循環,產品與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而且,從股東的角度,由于保險公司資本緊張和業績下滑同時存在,股權價值被低估,股東也預期行業需要進行深度和轉型改革。保險行業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保險行業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演進輯演進314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
5、價體系在高速增長階段,短期保費規模成為很多公司最重要甚至幾乎唯一的評價指標,股東和管理層都重點圍繞著規模指標經營。這種評價模式是基于短期的視角,并且可能誤導行業發展出現了諸多錯配問題。例如:1.從行業整體角度看,資產驅動負債模式下的激進規模擴張,產品定價策略激進,使得行業累計了長期利差損風險,并偏離了保險本源的經營方向,導致公司的短期擴張和保險的長期經營產生錯配;2.從客戶角度看,以產品銷售為主要目標,以隊伍快速擴張和機構快速鋪設為手段,忽視了客戶的實際需求和服務質量,并導致客戶體驗不好和口碑不佳,造成險企供給與客戶需求之間的錯配;3.從員工角度看,代理人渠道重增員輕育成,甚至將增員視同為獲客
6、,人員歸屬感不強,團隊大進大出,而專業性不足又使得專業價值貢獻低并造成收入缺乏競爭力,導致代理人專業水平不足與消費者要求提升之間的錯配,形成從業人員的短期化與保險承諾的長期性之間的錯配;4.從投資人角度,由于保險行業產品同質化和非理性的競爭行為,不少公司業務品質不高,價值含量偏低,股東整體回報水平不高,且還需要不斷投入資本以支撐規模增長,造成股東投資回報預期與行業價值創造之間的錯配。以上錯配的問題,很大程度是評價體系和價值導向的問題,因此,從行業發展的視角,亟需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多維度的綜合評價體系。保險高質量發展時期需要平衡的評價體系保險高質量發展時期需要平衡的評價體系25構建保險行業
7、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某種程度上,保險業過往黃金十年的判斷主要是基于規模增長的標準,包括了保費規模、從業人數、機構數量等。而高質量發展階段,評價維度應該要更加綜合與平衡,至少應該要包括行業地位、客戶體驗、員工歸屬、公司價值等四個維度。下文將從四個維度展開論述我們的初步設想。(一一)行業地位行業地位在過往保險行業地位的評估中,保費規模是保險公司發展質量的首要因素,故保險公司的利益相關方均對其尤為重視。但是,保費規模體現的只是當期的經營成果,在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標準下,還應考慮累計規模、業務結構和公司市值等衡量公司持續經營累計成果的指標。累計規模通常體現為資產規模,這一指標體現的是股東投入和公司長期經
8、營累計的結果,也更容易與金融行業其他機構橫向比較;業務結構則體現為公司在產品和渠道方面的布局與競爭優勢;而保險行業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則體現了保險行業在本國經濟和當地市場上的地位,也體現了投資人對行業的認可程度。保險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的初步設想保險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的初步設想536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1.保費規模及增速保費規模及增速保費規模作為收入項是屬于損益表的范疇,反映的是當年經營的成果。這一指標在我國過往的整體行業地位和公司經營成果的評價時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如圖1所示,我國保險行業近十五年來保費收入總體呈現高速增長形勢,在2006年“國十條”和2014年的“新國十條”出臺
9、后,規模增長兩次提速。2017年,我國保險規模首次躋身世界第二,并且至今一直保持這一地位。2021年,在車險綜合改革、代理人數量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我國保費規模增長的態勢被打破,宣告了保費規模高速增長時代的結束。但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行業可以注重但不能僅囿于短期的保費規模這一指標。564170369784111371452814339154881722220235242833095936581380174264545257449004695714.5 24.7 39.1 13.8 30.4-1.3 8.0 11.2 17.5 20.0 27.5 18.2 3.9 12.2 6.1
10、-0.8 4.6-505101520253035404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保費規模(億元)保費增速(%)圖圖1:2006-2022年我國保費規模及增速年我國保費規模及增速數據來源:2022中國保險發展報告、中國銀保監會官網7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2.保險行業資產規模保險行業資產規模資產規模是資產負債表的概念,評價的是股東投入和公司經營歷史累計的結果。從長期視角來看,關注累計的資產規模能
11、夠更全面客觀評價其在金融行業以及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目前我國保險業資產規模在整個金融行業中僅次于銀行業排名第二,但是,如圖2所示,我國保險業總資產相比于銀行業總資產,仍存在較大差距。截至2022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379.39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僅為27.15萬億元,總資產規模相差約14倍。分析發達國家市場的情況,其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數據更高,經營周期更長,累計的規模相對而言也更大,如美國保險行業和銀行業資產規模大致處于持平狀態。從這一點看,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險業在金融業的地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高質量發展階段,保險業要更加關注長期風險保障和風險減量管理的功能,發揮健康管理
12、與養老金融等長期性特點,采取長期客戶經營和長期資產配置的模式,在與其他金融業態的競爭中凸顯差異化的優勢,可預期保險行業的資產規模會有長期持續的提升。圖圖2:2013-2022我國保險業與銀行業資產對比我國保險業與銀行業資產對比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官網151.35 172.34 199.35 232.25 252.40 268.24 290.00 319.74 344.76 379.39 8.29 10.16 12.36 15.38 16.94 18.33 20.56 23.30 24.89 27.15 5.48%5.90%6.20%6.62%6.71%6.83%7.09%7.29%7.22%
13、7.16%0.00%2.00%4.00%6.00%8.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銀行業資產(萬億元)保險業資產(萬億元)保險業資產占銀行業資產的比例8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3.保險業務結構保險業務結構(1)我國保險業務總體結構我國保險行業長期分業經營,目前人身險與財產險保費收入規模出現了不平衡發展態勢。如圖3所示,2013至2022這十年間,我國人身險保費收入在行業總保費中占比持續上升,自2016年起,我國人身險保費收入占比已連續七年超過70%。64%64%
14、67%72%73%72%73%74%74%73%36%36%33%28%27%28%27%26%26%27%0%20%40%60%8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人身險財產險圖圖3:2013-2022總保費收入百分比結構總保費收入百分比結構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官網、2022中國保險發展報告9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2)財產險的均衡發展財產險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平衡車險與非車險的業務結構。如圖4所示,2013-2022十年間,我國車險獨大的情況逐步得到了改善,占比近六年均在下降,非車險占比逐年上升。在車險綜改“降價、增保、提質”的要求
15、下,我國商業車險費率下降,保障程度提升。2022年車險自主定價系數進一步放開,車險的高質量發展需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率降低成本以獲得市場競爭力。非車險的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為。非車險中一些險種為實體經濟和社會活動的保駕護航以及風險減量管理的作用尤其顯著,比如在企財險、農險、責任險、工程險、家財險等領域。但是,我國非車險參與國民經濟的程度和保險價值的發揮,與國際領先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體現在產品的豐富度、保費的貢獻度和客戶的認可度。未來,在雙碳戰略的指導下,服務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行業等財險業務不失為非車險發展的重點領域,風險減量管理的價值也會更為顯著。而在個人業務方面,隨著居民財富增長和風險保障意識
16、的提升,我國的家財險市場將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圖圖4:2013-2022車險保費收入及占比車險保費收入及占比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銀保監會官網4721 5516 6199 6834 7521 7834 8188 8245 7773 8210 76.0%76.6%77.5%78.3%76.5%72.7%70.3%69.1%66.6%64.6%0%20%40%60%80%02000400060008000100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車險保費(億元)車險占比10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3)人身險的均衡發展我國人身險行業的高質
17、量發展同樣需要均衡各險種的發展結構。萬能險作為保險行業高速增長時期的代表性險種,從資產驅動負債模式,到“寶萬之爭”等各種險資舉牌的背后,都能看到其身影。在早期險資運用放開的大背景下,我國許多中小型壽險公司大力發展萬能險,如圖5所示,我國壽險行業保戶儲金及投資款于2016年到達最高點,達到2.4萬億,占總負債比重為22.5%。之后,隨之保險姓保和回歸保障的轉變,該險種持續回落。人身險固然具有儲蓄和投資的功能,但其更重要的價值應該體現在長期風險保障上。在未來經濟增幅放緩并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經濟發展和居民財富增長的不確定性帶來提升防御性資產需求,保險預定利率給保險消費者提供的保障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
18、中優勢愈發明顯。而且,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所產生的養老金融與康養風險保障服務需求為人身險行業創造了新的長期機遇。我國老齡化程度在不斷加劇,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從7%上升到14%僅用了22年時間,相比較而言,美國這一演變用了69年時間。我國人身險行業正站在機遇的節點上,全社會財富增長和對管理模式多樣化需求的背景下,資金從銀行流向更多財富管理和保險機構。在養老需求和財富管理需求的雙重刺激下,政府也通過政策導向和稅收優惠措施推動行業發展,先后出臺了多項推動個人養老金的制度??梢灶A見,人身險行業將更多在長壽風險、健康風險、通脹風險等領域發揮風險保障和健康管理的作用,突出行業風險管理和資金長期運用的優勢
19、,輔以長期醫療養老金融規劃等專業的一攬子服務,來提升行業乃至社會的發展質量。圖圖5:2010-2021年壽險行業保戶儲金及投資款規模及占比年壽險行業保戶儲金及投資款規模及占比數據來源:公眾號“十三個精算師”0.5 0.6 0.7 0.9 1.1 1.6 2.4 2.1 2.2 2.3 2.3 2.115.2%14.0%12.8%14.4%15.2%17.5%22.5%19.7%17.8%16.4%14.4%12.0%0%5%10%15%20%25%0112233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保戶儲金及投資款(萬億元)保戶儲金及投
20、資款占負債比重11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4.保險公司估值保險公司估值保險公司市值體現了行業在市場中的地位,同時體現了對股東的價值創造以及投資人對行業的認可程度。如表1所示,國內上市保險公司市凈率P/B估值倍數均低于A股平均水平,近三個季度甚至均低于1,從縱向自身比較的角度來看,保險行業估值已處于深度低估水平,也客觀反映了投資人對于處于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過程中的行業價值創造和投資回報預期處于低點。表表1:保險行業與全部:保險行業與全部A股的股的P/B市凈率市凈率數據來源:Wind數據庫行業中心歷史比較模塊2015Q12015Q22015Q32015Q42022Q12022Q2
21、2022Q32022Q42023Q1保險行業保險行業3.043.532.433.091.131.020.860.880.95全部全部A股股4.726.294.306.262.712.682.442.642.65客觀來說,上市保險公司占據了本國保險市場的絕對份額,也是行業公司的典型代表,因此我們進一步試圖對中國和美國的上市保險公司進行橫向比較,分析我們與發達市場的差距。在福布斯發布的2022全球企業2000強中,共有105家保險公司上榜,其中中國內地上榜7家,美國上榜33家。如表2中的數據所示,中國內地與美國上榜保險公司營業收入之比約為1:1.8,凈利潤規模的比例約為1:2.5。從資產規模對比來
22、看,我國與美國的比例接近1:1.2,這意味著,我國保險行業的資產使用效率和回報水平是只有美國的40%左右水平的。進一步比較,與以上三組數據更不匹配的是,我國內地與美國保險公司市值比例達到約1:5.6,雖然市值數據會受到很多短期因素的影響,但這一比對結果也客觀反映了我國保險行業過往高速增長階段帶來的保費規模增長與股東價值創造并不同步,甚至存在較大的失衡。表表2:2022全球企業全球企業2000強上榜中美保險公司比較強上榜中美保險公司比較數據來源:公眾號“保險一哥”,普華永道分析國家國家上榜公司上榜公司數量數量營收收入營收收入凈利潤凈利潤資產規模資產規模市值市值單位:億美元單位:億美元中國內地中國
23、內地75549360303582231美國美國33100068843764212561比例比例(中國內地:美國)1:4.71:1.81:2.51:1.21:5.612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二二)客戶體驗客戶體驗無論是從保險行業的服務屬性來分析,還是從監管要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要求來看,保險客戶的體驗無疑是評價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維度之一。在保險公司經營過度關注渠道和銷售的時期,客戶利益和客戶體驗是被忽視了的,而相比較而言,以客戶為中心經營和注重客戶體驗的保險公司,往往也更能在高質量發展階段贏得市場競爭力。我們建議,客戶體驗包括客戶滿意度和客戶忠誠度兩個指標,在客戶滿意度方面
24、,目前監管機構和保險行業使用的主流指標是從負面評價進行衡量,具體體現為消費者的投訴量。從保險公司經營的內部視角,更為常用的則是繼續率,體現的是客戶的忠誠度,其背后是客戶長期經營的結果。13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1.保險客戶體驗負面衡量角度保險客戶體驗負面衡量角度保險行業的客戶滿意度常用投訴量來統計。如圖6所示,我國近十年來保險消費者投訴量呈現快速上升趨勢,2013年至2021年,投訴總量增長7.6倍,其中,人身險公司投訴量增長7.9倍,財產險公司投訴量增長6.6倍。2022年,受疫情出行影響導致車險投訴量下降,使得財產險公司投訴量下降,加之自2022年一季度開始監管不再對重復投訴進行
25、合并調整,2022年投訴量整體下降。投訴量是用來分析保險客戶體驗問題和矛盾的重要維度,投訴原因亦反映出行業階段性的問題。在行業發展早期,合規意識不強,違法違規類投訴現象較為突出。在綜合渠道興起的階段,出現了銀保渠道將保險誤導成存款或其他理財產品等引發投訴,電銷擾民導致客戶反感投訴,互聯網渠道夸大與不實宣傳帶來投訴。近期來看,新冠疫情隔離險則成為保險投訴的重災區,健康險在高速增長后出現產生大量理賠糾紛。保險的長期性與人性短視相悖,故為客戶創造足夠的價值,降低投訴量與退保率,需要行業落實主體責任,改進服務質量,以專業創造價值實現高質量發展。表表2:保險公司的消費者投訴量:保險公司的消費者投訴量數據
26、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國保監會、中國銀保監會相關公告,普華永道整理(千宗)21.427.930.231.893.188.593.7113.7163.2110.09.112.714.716.648.748.648.853.660.132.312.215.115.415.242.339.840.060.197.170.7-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投訴總量財產險公司投訴量人身險公司投訴量14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2.保險客戶體驗正面衡量角度保險客戶體驗正面衡量
27、角度(1)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2015年以來,中國保險保障基金定期推出了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該指數是體現保險消費者對行業發展的前瞻性評價指標。該指標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從宏觀環境信心、行業環境信心、個人消費信心三個方面統計得出。雖然指標設計的初衷并非純粹針對消費者滿意度,但被調研對象幾乎均為保險消費者,且其在保單購買和享受保險服務過程中的體驗也會很大程度影響其對行業發展的態度,因此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整理和分析該指數的歷史變化情況如圖7所示,我國保險消費者信心總體處于較強區間。近兩年來,我國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近兩年來呈現一定的下降,這一定程度反映了行業受經濟增速放緩以及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也
28、體現了保險行業轉型仍處于深水區,消費者對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顧慮有所增加。自2021年以來,該指標的發布頻率改為季度之后,可以明顯看到一定的季節性因素,這或許是行業在年初開門紅期間通常會釋放出較多的利好信息。隨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逐漸消退加之我國穩經濟的政策持續發揮作用,近兩個季度的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69.266.774.27371.570.370.666.366.368.672.166.563.36871.3556065707580圖圖7:中國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中國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數據來源:中國保險保障基金相關公告15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2)保險繼續率與凈推
29、薦值(NPS)相比于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行業宏觀視角,保險公司更多從內部經營的微觀視角關注繼續率指標。從客戶滿意度和業務品質的正面角度,繼續率反映了客戶用腳投票的選擇,是保險公司客戶忠誠度的核心指標,也是評價保險公司業務品質和價值含量的重要指標,甚至是保險公司以客戶為中心經營模式的重要衡量標準。近兩年,新客戶獲取的難度和成本都在加大,行業對繼續率的關注也越來越高,在某些優秀的人身險公司內部管理考核中,繼續率的重要性甚至都超過了保費規模。在其他更加關注客戶體驗的行業,如消費品、航空、餐飲等,NPS是常用的評價客戶忠誠度的指標。NPS全稱是Net Promoter Score,中文為凈推薦值,獨立
30、的調研機構通過向客戶詢問“是否愿意向身邊人推薦該公司的產品/服務?”這類問題的得分,將客戶分為推薦者、中立者和貶損者等幾類,通過去除掉可能帶來干擾的中立者來計算出的NPS結果更加的嚴謹與客觀。NPS在保險行業的運用目前還較少,近年來一些領先的人身險公司也嘗試引入并作為其業務品質和客戶滿意度的重要評價標準,并與其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匹配。我們認為,在保險行業的競爭中,純粹地從產品競爭很難獲得獨特和長期的優勢,也難以滿足客戶體驗的全方位需求,行業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之后,保險公司應該要更多關注客戶對于保險的一攬子服務的需求,在產品定制的基礎上,要嫁接品牌及服務等專屬特性,這也是保險行業長期經營客
31、戶提升客戶忠誠度必然的策略選擇。16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三三)員工歸屬員工歸屬近年來,我國保險行業的人海戰術模式弊病逐漸顯露,代理人從業人數持續負增長,收入水平和職業認同感低,管理層跳槽變動頻繁,提升保險代理人的留存率、員工歸屬感和管理層穩定性是行業迫在眉睫的挑戰,也是保險高質量發展階段重要的評價指標,也是關系到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1.保險代理人保險代理人過去15年,我國個險代理人渠道保費貢獻占據了行業的半壁江山,未來發展養老險和傳統壽險等長期險種,個險代理人渠道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優勢渠道,業務品質和客戶滿意度等指標也與保險代理人息息相關。我國保險代理人的規模變化周期和行業保
32、費增速的變化周期基本上是同步的。如圖8所示,十年間我國保險代理人數量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疊加經濟增速放緩和疫情因素,代理人數量出現了快速下滑,而近四年來更是近乎腰斬。根據中國保險學會的統計的數據,我國各類保險代理人的一年留存率不足50%,部分險企首年流失率甚至高達80%。我們認為,代理人流失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代理人的能力、保險公司的價值和客戶的利益存在錯配的問題,代理人的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客戶的專業需求,保險公司關注短期增員而忽略代理人的職業發展和長期留存,客戶付出高額傭金卻得不到相應的專業服務,這些矛盾交織在一起造成了當前的困境,代理人的留存率低也從側面展現了保險行業
33、就業人群對行業可持續性發展不樂觀的態度。2903254716578078719128435915714.32 12.07 44.92 39.55 22.76 7.94 4.71-7.59-29.91-3.39-40.00-30.00-20.00-1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保險代理人數量(萬人)增速(%)圖圖8:2013-2022我國保險代理人數及增速我國保險代理人數及增速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網絡數據整理17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從過往趨勢看,我國保險代理人從業人員年齡結構上有
34、年輕化的趨勢,文化水平也趨于優化。如圖9和圖10所示,近年來我國保險從業人員35歲以下占比逐步提升,擁有本科學歷和研究生學歷的保險從業人員占比在上升,保險從業人員的年齡和學歷結構優化將有助于提升保險代理人的專業水平,也有利于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我們相信這一趨勢將會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延續。傳統的金字塔利益分配模式下,底層代理人的歸屬感與成就感不強。領先的保險公司也正在通過扁平化架構改革,在提升代理人的收入水平同時降低營銷成本。費用率是體現保險公司管理經營和渠道為客戶提供服務效率的核心指標,從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標準看,代理人創造價值的提升,是行業未來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代理人留存的發展是需要與保險行
35、業長期經營視角相匹配的,保險的長期主義特點也決定了應轉變保險公司與代理人的相互定位與關系,從粗放增員向優增優育的方向發展,從雇傭關系向合作關系轉變,培養職業化、專業化、精英化的代理人,提高代理人的發展長期信心和能力,并切實反映在代理人的收入水平上,從而實現公司與代理人的長期共生共贏。圖圖9:2012-2020年保險從業人員年齡分布百分比年保險從業人員年齡分布百分比(%)51.8453.0654.2652.1558.2141.9550.2453.8854.9630.3730.9928.1630.0527.3635.6228.1726.6927.3217.7815.9517.5717.814.42
36、22.4221.619.4317.72020406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35歲以下36-45歲46歲以上圖圖10:2012-2020年我國保險從業人員文化結構占比年我國保險從業人員文化結構占比(%)數據來源:2022中國保險發展報告2.52.522.712.131.761.982.153.674.3730.5831.7235.0632.4526.9827.4830.9337.4142.166.9265.7662.2465.4271.2570.5466.9358.9253.5302040608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
37、01820192020研究生學士大專及以下18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2.保險公司管理層保險公司管理層相比于代理人流失對于業務的影響,管理層的動蕩更是屬于公司治理層面的問題,對于公司戰略和管理經營的穩定性而言尤為重要,也是影響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根據我們基于公開信息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2021年間,財產險公司出現高管職位變動的公司數量超過40家,人身險公司超過70家。其中超過85%的公司集中在2019年至2021年,出現了頻繁的高管層變更,更有高管長期空缺的情況,此期間,壽險公司變動44位董事長,45位總經理,財險公司變動46位董事長,49位總經理。2022年的情況進一步加
38、劇,超過70多家險企發生了200多次高管變動,涉及到13位董事長、14位總經理、10位總精算師、24位副總經理、23位總經理助理以及14個合規責任人。管理層的頻繁變動,會使得其經營策略短期化,過往也不乏部分險企高管為了達成短期考核,利用高費用堆出短期高業績增長的假象,卻透支了公司和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而董事長或總經理等核心角色的空缺,則會導致公司治理和日常管理經營存在重大缺陷,并可能引發戰略缺失、內控失效、經營無序等問題。因此,將公司管理層等穩定性納入一家公司乃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是非常必要的。19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四四)公司價值公司價值過往保險行業在提及價值評估時,更
39、多的是從狹義的業務視角,主要包括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等,體現的投資人從當前有效保險業務的未來價值獲得回報的角度。在保險高質量發展階段,綜合的價值評估應該要覆蓋投資人、客戶以及社會的多重視角,因此,除業務價值外,還應將保險公司經營為客戶和社會帶來的價值納入評價范圍,建立對保險公司及行業的價值貢獻的綜合評價指標。1.保險公司業務價值保險公司業務價值相比于保險公司的當期利潤或股東分紅,業務價值評估更適合于行業長期經營的特性,而且也減少了傳統公司財務指標受外部短期因素的影響和人為調控因素的干擾,更有利于評價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和股東價值。保險公司的業務價值評估常用內含價值與新業務價值兩類指標。其中,內含
40、價值是有效保險業務及其對應資產產生的現金流中股東權益的現值,新業務價值是則是當期銷售保單的未來價值的貼現。簡單來說,內含價值是存量,新業務價值是當期增量。保險公司業務價值和股東回報有著多重的關聯。一方面,內含價值中包含了公司過往年度經營的累計價值,尤其剩余邊際部分更是歸屬于股東價值部分的現值,并會逐漸釋放成為未來年度利潤的重要來源;另一方面,對于人身險公司而言,新業務價值代表了公司未來持續經營創造價值的重要標尺,是公司競爭能力的核心表現,也是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估值的重要基礎。在回歸保障的監管引導下,保險公司股東愈發認識到業務價值而不是保費規模才是真正的回報??梢灶A見,在高質量發展階段,保險公司對
41、于業務價值的重視程度也將會愈來愈高。20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2.保險公司客戶價值保險公司客戶價值保險經營在給股東創造價值的同時,必須要兼顧給客戶提供的價值。短期看,客戶價值和股東價值貌似是有此消彼長關系的,但從長期可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的角度,二者的利益方向又是高度統一的。所以,從高質量發展的標準看,客戶價值必然要構成其評價指標。首先,從產品設計與定價的角度,保障倍數常常被用來作為不同產品間比較的簡單指標,反映的是相同保費可以撬動的保額大小,當然,這一指標只適用于同質的純保障型產品,而且要在保障范圍和其他條款一致的情況下才有可比意義。當保險公司采用“產品+服務”的模式時,我們就還需要
42、評估服務部分給客戶帶來的價值。某種程度上,服務的價值不光是從保險公司付出的成本交付衡量,更要從客戶痛點解決和客戶體驗的角度來評價,所以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有些公司引入“保險體驗官”機制,建立獨立而專業的標準,希望更合理評價保險服務的價值。其次,從公司運營效率的角度,賠付率則是從客戶視角直觀評價既定保費可以給客戶真正帶來保障價值的核心指標。在粗放式的保險經營模式階段,部分公司通過高費用低賠付的方式拓展市場擴張規模,甚至有部分產品的賠付率低到個位數水平,而渠道銷售費用卻占據了保費的九成,嚴重脫離了保險的本質,也損害了保險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共生關系。而提升賠付率水平就意味著必須控制好綜合成本率水平,
43、一方面要控制銷售費用,尤其是要砍掉沒有創造價值的純通道環節,另一方面則要壓縮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與運營效率。財產險行業不斷深化的商車費改,本質上就是要提高賠付率,降低費用率,也是監管規范行業經營,引導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的實例。近年來,保險行業通過管理模式改革、運營流程優化、以及數字化轉型等手段,不斷提升經營效率,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客觀上也會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銀保監會在2020年下發了關于推進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的指導意見,對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健康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提出了80%線上化率的目標,并在2022年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大力推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但是,從橫向
44、比較的結果來看,保險行業在降本增效和提升客戶價值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譬如,從人均產能和利潤貢獻的角度看,2021年,保險業通過內勤人數約100萬達成了凈利潤2197億,折算人均利潤約22萬;而銀行業凈從業人數約400萬則創造了利潤2.2萬億,人均利潤約55萬,這既有不同行業業務模式的差異,也有銀行和保險公司經營效率的差異。至少,銀行業在約10年前就開始精簡分支機構和柜面人員,更多采用電子器具和網上銀行來降低經營成本和提高客戶服務效率,行業的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已經超過90%,實現絕大部分業務均可以線上完成,而保險行業的這一進程無疑是落后與銀行業的。21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3.保
45、險公司社會價值保險公司社會價值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愈發成為一家企業在自身商業目標之外需要兼顧的目標,而保險的互助共濟功能又使得其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尤為明顯,也是行業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特征。保險行業在平衡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同時也發現了新的市場機會和發展空間。在財產險領域,保險服務民生和實體經濟,開展風險減量管理,既降低了賠付成本,也更好的減少了經濟與社會的風險總量。在當前的雙碳戰略下,財險公司應積極研究“3060”目標對傳統的能源、交通、建筑和農業等行業的影響,通過產品創新和風險減量服務來達成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贏。譬如,保險公司可以積極向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推廣環境責任險,并在
46、定價上對積極采用節能減排技術的企業給予支持,還可以研究和布局新能源汽車保險,通過差異化定價來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還可以給予通過第三方綠色認證的企財險和工程險客戶的優惠措施來推動社會的綠色轉型。在人身險領域,保險公司針對社會弱勢群體推出普惠保險,亦是保險行業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社會價值的表現。在高速增長階段,行業普遍聚焦城市中產和高凈值人群,而對普惠人群的重視不夠。近年來,保險公司探索與地方政府及醫保局的合作,在健康險領域探索城市惠民保,某種程度上也是行業創新及服務社會的發展方向。在我國老齡化加劇的趨勢下,在普惠養老方面的類似探索也會非常有意義。發展普惠人身保險,不僅可以拓寬保險客戶范圍,提升公司
47、品牌聲譽,亦能提升行業的社會價值貢獻。在保險資金運用方面,保險公司可以引入負責任投資原則和ESG的投資標準,加大對符合綠色標準項目的投資。綠色投資的特點往往是初期現金需求大和投資回報期長,需要長期且有耐心的資金,這恰恰是與保險資金的特點相匹配的。在高質量發展階段,踐行負責任投資原則,亦會是保險行業社會價值實現的重要標志。22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當前,保險行業轉型正處于深水區,轉型的陣痛仍在持續。盡管外部因素存在不確定性,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模式仍在探索中,但有共識的是未來保險行業多條賽道都充滿了發展潛力與機會。在新的階段,保險行業需要構建綜合和平衡的評價體系,從多個維度引導和規范行業的
48、高質量發展。本文旨在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如表3所示,本文從行業地位、客戶體驗、員工歸屬和公司價值四個大的維度下進行了子維度的展開,意從理論層面上探討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與影響因素。結語結語4我們認識到,本文提出的保險高質量發展的評價維度的初步設想,但如何在實操層面以及具體的指標、公式、口徑、數據和權重設計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至少包括:1.評價體系制定和發布的主體及其權威信。對行業的評價體系,必須要由權威機構來制定和發布,如監管機構或者行業協會,必要時需要配套發布相應的監管規章制度和行業標準,并規范相應的披露和應用方式。2.指標的科學性和適用性。在
49、具體指標的設定上,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相應的公式、口徑、標準以及權重,并分別體現財產險和人身險公司、直保和再保公司等各自的特點,以確保指標的科學性和實用性。3.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安全性。指標涉及的數據,由于可獲得性或者獲取成本的原因,在實操上如何解決,以及這些數據如何確保安全可控。四大維度四大維度子維度子維度典型指標示例典型指標示例行業地位行業地位保費規模保費規模、保費增速資產規模資產規模及增速、凈資產或實際資本規模及增速業務結構人身險與財產險保費規模及占比、財產險車險/非車險保費收入及占比、人身險各險種保費收入及占比保險公司估值上市保險公司市值總額、上市保險公司P/B市凈率、上市保險公司P/E市
50、盈率客戶體驗客戶體驗負面衡量角度單位保費消費者投訴量及變動趨勢正面衡量角度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滿意度、客戶服務評價結果、保單繼續率、保險凈推薦值NPS員工歸屬員工歸屬代理人角度代理人規模及變動、代理人留存率、代理人收入水平、代理人年齡/學歷結構管理層高管穩定性或變動頻次、高管空缺情況公司價值公司價值業務價值內含價值及增長、新業務價值、產品內含價值率客戶價值產品風險保障倍數、產品賠付率、費用率、業務線上化率、險企人均產能及變化社會價值企業社會責任、風險減量管理情況、普惠保險情況、綠色保險情況、保險服務雙碳戰略情況、險資ESG投資情況表表3:本文構建的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本文構建的保險行業
51、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23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注:本文由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碩士研究生申博慧,及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咨詢高級經理周明潔撰寫。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崔巍.溯源、反思與對話未來:壽險經營長期發展再認知J.The Actuary,2023(02)郭振華,肖勇,朱文靖.個險代理人規模大幅收縮原因分析及壽險營銷改革建議J.上海保險,2022(03):28-3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燕道數科.2022中國保險發展報告R.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2 普華永道.人身險保險公司轉型突圍的戰略路徑.2020 周瑾.惠民保為普惠金融和保
52、險高質量發展模式探索提供創新樣本.普華永道.2023 普華永道.保險行業洞察:筑牢信任基石,在協作中重塑未來.2022 周星,徐偉.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壽險公司價值管理.保險業風險觀察.2022 普華永道.數字化時代的客戶經營轉型報告.202224構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聯系人聯系人張立鈞張立鈞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主管合伙人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主管合伙人中國金融業主管合伙人中國金融業主管合伙人+86(755)8261 胡靜胡靜普華永道中國內地保險行業主管合伙人普華永道中國內地保險行業主管合伙人+86(10)6533 王建平王建平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86(21)2323 周瑾周瑾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86(10)6533 周明潔周明潔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高級經理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高級經理+86(10)6533 本文僅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應用于替代專業咨詢者提供的咨詢意見。2023 普華永道。版權所有,未經普華永道允許不得分發。普華永道系指普華永道網絡中國成員機構,有時也指普華永道網絡。詳情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