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年)(5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信通院: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年)(52頁).pdf(5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 2023年8月 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 (2022023 3 年年)版權聲明版權聲明 本報告本報告版權屬于版權屬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護,并受法律保護。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報告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本報告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注明“來源: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違反上述聲明者,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院院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前前 言言 域名是互聯網的關鍵基礎資源,是數字時代的重要網絡入口和人機交互標識。域名系統(DNS)是互聯網的關鍵
2、基礎設施和“中樞神經系統”,攸關互聯網安全穩定運行,也是支撐各國經濟社會運行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域名解析是用戶訪問互聯網過程中的關鍵組成環節,域名解析服務的高效性、準確性和安全性等因素直接影響互聯網的安全穩定和用戶訪問體驗。2022 年以來,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繼續積極應對國際局勢演變、宏觀經濟走弱、新冠疫情反復、互聯網碎片化、新興標識符技術替代等多重挑戰,推動優化政策制定機制、提升組織運作效率,下一輪新通用頂級域(gTLD)開放實施準備工作已全面部署推進,域名注冊數據保護相關政策進程取得積極進展,DNS 濫用治理措施有望通過 ICANN 合約修訂得到更好落實。
3、截至 2022 年底,全球和我國域名注冊市場規模分別約為 3.63 億個和 3440 萬個,國內市場延續波動走勢,市場集中度略有下降。國際國內域名解析服務呈現解析節點部署全球化特征,市場集中度受行業主體收并購影響有所增大,DNS 隱私和加密認證技術得到更多部署應用。我國是全球第二大域名注冊市場,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中文域名應用環境改善等,都將為我國域名產業創新發展帶來積極動力;同時,優化營商環境舉措陸續落地實施,政府統籌、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多元共治機制不斷完善,域名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作為國家信息通信技術(ICT)領域研究機構和 ICANN 中國社群 交流合作平臺運營單位,中國信
4、息通信研究院在互聯網域名產業發展和管理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得到相關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協會組織、高校和研究機構及專家學者等的支持和幫助,繼中國域名產業發展報告(2015 年)互聯網域名發展與管理報告(2016 年)之后,每年發布 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旨在與業界分享研究成果,助力中國社群更好了解國際國內域名領域政策和發展動向,不斷推動我國互聯網域名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促進中國社群深度參與國際治理體系、開展國際規則制定、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目目 錄錄 一、全球域名管理體系及注冊服務特點.1(一)全球域名管理體系總體平穩運行,ICANN 治理改進和政策革新持續推進.1(二)全球域名注冊市場規模
5、總體平穩增長,市場集中度小幅下降.12 二、我國域名注冊服務特點及中文域名發展.20(一)我國域名注冊市場規模呈現波動走勢,外部發展環境有所改善.20(二)我國域名注冊及服務機構地理分布較為集中,市場規模集中度略有下降.22(三)中文域名普遍適用問題受到關注,行業各方共同推動中文域名發展.25 三、國際域名設施建設及應用服務情況.29(一)根鏡像服務器全球部署持續推進,ICANN 繼續推動根系統戰略實施.29(二)新 gTLD 運營/托管服務市場集中度有所增加,網站權威解析服務 TOP機構優勢明顯.32(三)DNS 隱私和加密認證技術持續發展,QNAME 最小化技術助力提高解析性能.35 四、
6、國內域名設施建設及應用服務情況.38(一)我國根鏡像服務器布局持續優化,根解析性能有效提升.38(二)我國“.CN”和新 gTLD 解析性能較好,權威解析服務節點走向海外.39 五、未來發展與展望.41(一)把握發展機遇,拓展產業創新發展空間.41(二)落實主體責任,構筑安全可信網絡環境.42(三)應用工業場景,發展標識解析“新基建”.43 圖圖 目目 錄錄 圖 1 全球域名注冊量及其增長情況.12 圖 2 全球 gTLD 域名服務機構數量 TOP10 國家/地區分布.14 圖 3 全球域名注冊量 TOP10 國家和地區排名.15 圖 4 全球 ccTLD、gTLD 和新 gTLD 域名注冊量
7、 TOP10 國家和地區排名.15 圖 5 全球域名注冊量 TOP10 頂級域市場份額.17 圖 6 全球域名注冊量 TOP20 gTLD 和新 gTLD 市場份額.17 圖 7 全球 gTLD 和新 gTLD TOP20 域名注冊管理機構(主體)市場份額.18 圖 8 全球 gTLD 和新 gTLD TOP20 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市場份額.19 圖 9 我國域名注冊量及其增長情況.21 圖 10 我國已獲許可的域名服務機構數量省份分布(截至 2022 年 12 月).23 圖 11 我國域名注冊量地理分布.23 圖 12 我國域名注冊量 TOP20 頂級域市場份額.24 圖 13 我國已獲許可
8、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市場份額.24 圖 14 我國 gTLD 和新 gTLD TOP20 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市場份額.25 圖 15 2016-2023 年根服務器(含鏡像)數量發展狀況.30 圖 16 各大洲根服務器(含鏡像)數量及其增長率.31 圖 17 2021 和 2022 年各機構運營/托管的新 gTLD 數量變化情況.33 圖 18 2021 和 2022 年各機構運營/托管的新 gTLD 域名注冊量變化情況.34 圖 19 全球 TOP10 權威解析服務機構解析域名數量.35 圖 20 我國訪問根服務器(含鏡像)的性能.38 圖 21 我國訪問主要頂級域名服務器的平均解析性能.39
9、圖 22 我國 TOP5 權威解析服務機構解析域名數量.40 表表 目目 錄錄 表 1 全球根服務器(含鏡像)部署情況(截至 2022 年 12 月).29 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 一、全球域名管理體系及注冊服務特點(一)全球域名管理體系總體平穩運行,(一)全球域名管理體系總體平穩運行,ICANN 治理改治理改進和政策革新持續推進進和政策革新持續推進 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是 1998 年 9 月注冊成立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非營利性機構,由私營部門主導、多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以“董事會社群機構”的架構運作,遵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互聯網”原則,負責對全球互聯網
10、唯一標識符系統(特別是域名系統(DNS)進行總體協調、確保其安全穩定運行,并履行互聯網號碼分配管理(IANA)職能1。ICANN 治理體系內各社群組織、機制和進程總體有序運作,共同推動 ICANN 治理改進和政策革新。1.ICANN 積極應對多重挑戰,維護治理體系穩健運作 當前,ICANN 治理體系運作正面臨來自國際局勢演變、互聯網碎片化及新興技術發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和挑戰。一方面,俄烏沖突爆發初期,關于“是否以及如何對俄實施互聯網制裁”的熱烈爭論,再次將國際社會的目光引向域名、IP 地址等互聯網關鍵資源分配管理及相關基礎設施安全可靠運行方面,有關ICANN司法管轄權、ICANN及其多利益相關
11、方治理機制合法性和有效性等爭議問題凸顯,進一步考驗 ICANN 治理的中立性、獨立性和非政治性;隨著沖突長期化發展,各方關注重點已普遍轉向數字連接與賦能、數字信任與安全、互 1 IANA 職能主要涉及域名系統根區管理、互聯網號碼(IP 地址和自治域(AS)號碼)分配、互聯網協議參數維護等,是全球互聯網運行的關鍵基礎功能?;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2 聯網碎片化、人工智能治理等注重數字世界未來發展的更廣泛議題。信息社會世界峰會成果落實二十年(WSIS+20)審查、全球數字契約(GDC)制定等聯合國框架下的工作進程,將成為各國各方呼吁維護互聯網的統一、互聯、安全和可信,重申支持互聯網治理多
12、利益相關方方法的重要平臺。另一方面,以歐盟為代表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繼續基于數字主權原則,加快推進本地網絡空間立法定規工作進程。歐盟數字服務法(DSA)歐盟高水平網絡安全措施指令(NIS2 指令)等政策文件陸續生效,歐盟工藝/工業產品及農產品地理標志名稱保護監管政策正在修訂,歐洲 DNS 遞歸解析服務基礎設施(DNS4EU)部署計劃已經啟動,其中對域名服務機構提出了落實網絡安全保障措施、防范打擊 DNS 濫用行為、確保域名注冊數據準確性并提供對此類數據的高效合法訪問等要求,對 ICANN 國際政策工作形成倒逼之勢。此外,區塊鏈、新興標識符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替代性標識體系的興起,可能對互聯網的統一開放
13、和安全穩定帶來影響。隨著 Web3 去中心化網絡概念熱潮的降溫,替代性標識系統及服務正趨于理性、協調、可持續發展。部分平臺與國際主流瀏覽器廠商合作開發適用的平臺程序,提出設置標識注冊日升期、保留高流量網站“域名”等商標權利保護政策,并推動其替代性標識與傳統 DNS 域名相映射,顯著提升了服務便利性和可靠性;Web3“域名”聯盟的成立,旨在倡導推廣區塊鏈標識權利保護及跨平臺名稱沖突(Name Collision)治理規則,規范相關系統運作和服務提供,以促進替代性標識生態體系協調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 發展;VeriSign、UK Creative Ideas2等機構還提出制定傳統
14、DNS 與區塊鏈標識體系間的標準化集成方法,統一跨平臺標識所有權及過期失效政策,以促進不同標識體系間的相互兼容和共存發展?;ヂ摼W工程任務組(IETF)擬將“.ALT”納入 IANA 特殊用途域名列表,以用于完全不采用 DNS 解析機制的替代性標識空間,為新興標識符技術及其市場發展提供支持。為了有效履行職責,維護 ICANN 治理體系穩健、可持續發展,ICANN 基于五年戰略規劃,優化調整運營和財務規劃3,明確了全球域名管理體系的重點發展方向。主要包括:一是改進根服務器系統多方治理機制,增強根區管理系統功能,運營根區分發服務“超本地(HyperLocal)”方案4,監測分析 DNS 濫用行為及新
15、興技術影響問題,改善 DNS 生態系統安全性和可信度;二是實施加強問責制跨社群工作組第二階段(WS2)工作建議,規劃開展全面審查(Holistic Review)試點,改進共識決策和協作流程,提升 ICANN 多利益相關方參與和治理機制的問責透明及有效性、多樣性、包容性;三是推動下一輪新 gTLD 開放相關實施準備工作,強化宣傳推廣和能力建設以支持相關方提升多語種域名(IDN)普遍適用性(UA)5;四是促進政府和政府間國際組織(IGO)對 ICANN 的了解和參與,維護 ICANN與全球互聯網生態系統中各相關方之間的合作關系,跟蹤應對國際和 2 即“.ART”頂級域域名注冊管理機構。3 即 I
16、CANN 董事會于 2023 年 4 月審議通過、7 月生效的 ICANN2024-2028 財年運營和財務規劃及 2024財年運營規劃和ICANN 2024 財年預算。4 主要基于 RFC8806(RFC7706 的更新版)提出的由本地 DNS 服務器獲取和使用根區(數據)副本、實現根解析本地化的技術方案。詳見 https:/www.rfc-editor.org/rfc/rfc8806.html 5 普遍適用性(Universal Acceptance,簡稱 UA,或譯為普遍接受性),是指域名和電子郵件地址能在所有啟用互聯網連接的應用、設備和系統中正確、一致地獲得接受、驗證、存儲、處理和顯示
17、?;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4 各國立法監管工作對 ICANN 履行使命的影響和沖突問題;五是實施工作優先級規劃方案以優化資源配置,利用首輪新 gTLD 申請拍賣收益開展撥款計劃,加強域名市場數據分析與資金預測,確保 ICANN財務長期可持續性等??紤]到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和通貨膨脹影響,ICANN 2024 財年運營支出預算為 1.45 億美元(較 2023財年實際運營成本估算值下降 2%),2024 至 2028 財年預算合計 7.41億美元。2.下一輪新 gTLD 開放政策進程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實施準備工作全面推進 作為促進域名市場競爭和多語言互聯網發展的重要舉措,推動實
18、現新 gTLD 進一步開放成為當前最受關注的 ICANN 國際政策議題。經實施設計評估(即 ODP 評估)6,社群所提大部分政策建議(共 94項)于 2023 年 3 月獲得董事會批準,ICANN 機構隨即組建跨社群參與的實施審查小組(IRT)7推動相關政策實施,制定新版新 gTLD申請人指南(AGB),為申請人(即域名注冊管理機構)提供有關下一輪新 gTLD 開放的具體申請規則、申請和評估/審批流程、資格要求及評估標準等政策指導;其余 38 項“待定”政策建議將由董事會與相關社群組織溝通解決。對于另設專門進程同步推進的相關政策議題,6 考慮到政策議題的復雜性,ICANN 機構根據董事會決議要
19、求,就社群政策建議開展 ODP 評估,以預先分析政策實施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調整方案,確保相關政策符合 ICANN 社群和機構的最佳利益,為董事會最終決策提供參考。評估范圍主要包括下一輪及后續輪次新 gTLD 開放涉及的機制程序、本地化支持、系統工具、預期成本、資源需求、潛在風險、時間表、與其他工作進程的依賴性關系、對全球公共利益的影響、所適用的 ICANN 合約合規要求等。評估報告于 2022 年 12 月完成并提交 ICANN 董事會。7 新組建的 IRT 采用“開放參與+代表”的成員構成方式,由 ICANN 各社群組織代表和其他自愿參與者平等參與,共同協助 ICANN 機構更好理解和實
20、施已獲批準的政策建議?;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5 如封閉型 gTLD 申請規則8、IDN 變體字管理政策、申請人支持計劃成功因素等,相關工作成果如獲董事會批準也將納入新版 AGB。預計 AGB 將于 2025 年 5 月定稿、經董事會批準后于 12 月發布,下一輪新 gTLD 申請程序擬于 2026 年 4 月開啟,但不排除有部分待定政策工作拖延而對整體開放進程造成影響。經 ODP 評估形成的新 gTLD 后續開放政策實施設計方案9,將為各方預判下一輪及后續輪次新 gTLD 開放具體規則和流程提供重要參考。主要包括:總體實施方面,將繼續按輪次推進新 gTLD 開放進程,每輪開放前組建
21、跨社群參與的常設可預測性實施審查小組(SPIRT),分析新一輪開放中可能面臨的系統性問題并提出適用的解決機制等。申請提交方面,不限制每輪可提交的新 gTLD 申請總數或特定機構申請數量,不允許在頂級域中使用表情符號;要求申請人申明其運營新 gTLD 的善意意圖、安全政策目標及預期實現機制,并在自愿性承諾(RVC)中明確預期申請用途、確保持續執行;維持成本回收機制和申請費基本構成,為有明顯經濟需要且符合資格條件的申請人提供費用減免和無償申請服務支持等。申請評估方面,根據每份申請的具體特征開展評估處理,優先處理 IDN 及其變體頂級域申請(須歸屬同一主體),評估名稱沖突風險級別,增加涉及高度敏感性
22、/受監管行業類型及地名類型申請的評估 8 封閉型 gTLD 是具有通用屬性名稱的頂級域,并且其下域名僅由域名注冊管理機構或其關聯機構獨家注冊使用。相關政策進展預計不會影響下一輪新 gTLD 開放總體進程。9 ODP 評估期間發布的實施設計方案已更新至第 7 版,見 https:/www.icann.org/en/system/files/files/draft-assumptions-subsequent-procedures-odp-08nov22-en.pdf。此外,ODP 評估報告中進一步探討了相關議題的政策實施問題?;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6 程序;在每輪開放申請前為有意愿的
23、申請人提供相同審批標準的技術/運營能力評估測試(RSP 預審批);對于所有申請中采用完全相同技術設施的,僅需執行一次技術和運營評估等。異議和爭用方面,沿用首輪申請評議機制和正式異議相關程序,持續為政府部門提供政府咨詢委員會(GAC)早期預警和共識建議等機制以反映其關切;要求評議/異議者披露其與申請機構之間的關系,并明確反對理由;促進各方就關切問題進行直接溝通,沿用問題澄清流程并允許申請人變更申請材料或提出 RVC 以回應相關異議,公共利益承諾爭議解決流程(PICDRP)及相關程序適用范圍將進一步涵蓋 RVC;允許品牌頂級域因爭用而變更所申請的字符串,允許爭用雙方通過企業合并或合資等方式變更申請
24、主體及相關材料;建立透明流程,確保爭議解決專家組成員、獨立異議者和申請評估者不存在利益沖突等。簽約和授權方面,對于已完成各項申請評估流程的頂級域,其申請人將與 ICANN 機構簽署統一的基本 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協議(RA)及所附的規范(Specification)文本,并相應接受 ICANN 合規管理;申請人可在 RA 生效之前的任何時間自愿撤回申請;為了確保 DNS安全性和穩定性,IANA/公共技術標識符機構(PTI)將以根區頂級域總量每月增加不超過 5%的速度進行頂級域授權入根等。3.域名注冊數據保護合規政策工作進入尾聲,非公開注冊數據訪問政策有待測試驗證 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實
25、施帶來的隱私保護措施外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7 溢作用,使 ICANN 治理體系下全球域名服務鏈條多個環節的數據處理政策出現重大調整10。為了確保全球 DNS 運作符合歐盟及其他隱私保護法律規定,并充分滿足各國家/地區網絡安全和執法部門、知識產權保護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等第三方及時、有效、準確獲取完整域名注冊數據的需求,ICANN 體系內設立多個跨社群工作機制分階段推進相關領域的政策工作。其中,關于域名注冊數據保護合規政策工作,gTLD 域名注冊數據共識政策草案11已于2022 年8 月發布,正結合公眾意見進行修訂,將納入 RA/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委任協議(RAA)(以下統稱為“
26、合約”)及數據保護協議予以執行,以替代 ICANN 現行臨時規范;受此影響的十余項 ICANN 現行政策和程序也同步進行了修訂更新。關于非公開域名注冊數據訪問政策工作,經 ODP 評估及社群評議,為了進一步驗證社群政策建議中關于建立統一系統門戶(即 SSAD12)提供非公開 gTLD 域名注冊數據的可行性,ICANN 正在開發簡化的注冊數據申請服務(RDRS)系統,擬通過至多兩年的運營測試,收集并分析系統使用狀況統計數據用于 SSAD 成本/收益測算,為董事會政策審議提供決策參考。預計 RDRS 系統將于 2023 年 9 月推出、11月正式接受申請提交,有待用戶(即數據申請者)和域名注冊服務
27、機構(即數據提供者)的足量參與。關于域名注冊數據準確性評估工作,10 ICANN 機構和域名服務機構 2018 年 5 月以來實行的 gTLD 域名注冊數據臨時合規政策見:https:/www.icann.org/resources/pages/gtld-registration-data-specs-en/#temp-spec,其 中 文 翻 譯 版 本 見https:/www.icann.org/en/system/files/files/gtld-registration-data-temp-spec-17may18-zh.pdf,涉及域名注冊、域名轉移、后臺托管、數據托管、數據報送、域
28、名注冊數據公共查詢服務(Whois 服務)等環節。11 政策草案明確了在遵守歐盟 GDPR 并考慮其他相關隱私和數據保護立法政策的前提下,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和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在數據收集、轉移和發布等環節處理 gTLD 域名注冊數據的相關要求。12 該系統全稱為:非公開 gTLD 域名注冊數據標準化訪問/披露系統(SSAD)?;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8 域名注冊數據準確性范圍界定小組已完成中期報告,對注冊數據準確性相關合約義務及現行執行措施進行梳理和匯總,并探討了準確性衡量方法。后續工作任務還包括開展合約義務有效性評估、現有準確性措施改進需求評估等,但需要首先解決 ICANN 機構獲取完
29、整注冊數據以全面監測其準確性狀況的合法性問題,有待 ICANN 進一步開展數據保護影響評估、征詢歐洲數據保護委員會(EDPB)指導意見,并與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域名注冊服務機構(以下可統稱為“域名服務機構”)完成數據保護協議磋商等。此外,采用注冊數據訪問協議(RDAP)提供域名注冊數據公共查詢服務(Whois/RDDS 服務)的技術要求13已被納入新版合約,其中設置了 18 個月的過渡期逐步取代以 Whois 技術協議提供該服務的傳統模式。4.各方積極推動改善 DNS 濫用治理,ICANN 合約修訂強化域名服務機構執行效力 DNS 濫用(或域名濫用)是當前 DNS 安全可信發展面臨的最主要威脅之
30、一,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進一步加劇了相關域名不良信息、網絡欺詐、惡意軟件、僵尸網絡、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等濫用問題,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重視。特別是隨著新 gTLD 后續開放進程的日趨臨近,DNS 濫用問題亟需在下一輪開放前得到有效緩解。全球各方已普遍將 DNS 濫用定義和范圍這一長期爭議性問題暫 13 相較于 Whois 協議,2019 年開始實施的 RDAP 具有支持標準化身份驗證、規范化查詢/回應信息、IDN注冊數據、差異化訪問機制以及可擴展性等優勢。本次相關技術要求將被正式納入 RA/RAA,接受 ICANN機構的合規監管?;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9 時擱置,而采取
31、更加務實的思路和做法,通過明確不同主體角色定位、保障合約治理措施執行、改善濫用監測和通報機制、促進多方協作和信息共享等,推動各方充分發揮能力和優勢,共同提升 DNS 濫用治理成效。關于改進 ICANN 合約治理措施。RA/RAA 合約條款為 gTLD 域名服務機構開展濫用治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為了解決現行合約義務不夠明確、執行效力不足的問題,由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域名注冊服務機構社群組織(RySG/RrSG)發起修訂的合約草案主要作出以下調整:一是依據 ICANN 職權范圍,將合約中適用的“DNS 濫用”范疇明確界定為惡意軟件、僵尸網絡、網絡釣魚、網址嫁接和垃圾郵件14五種技術濫用形
32、式;二是將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定期對其頂級域開展的安全威脅技術分析義務限定在這一 DNS 濫用范疇;三是要求當掌握切實證據時,域名注冊服務機構須迅速采取合理必要的適當行動,阻止所管理的域名相關 DNS 濫用行為;域名注冊管理機構須迅速將其頂級域相關 DNS 濫用證據轉交相應域名注冊服務機構予以處置,或視情直接采取合理必要的適當行動;四是強調所采取的處置行動將取決于“DNS 濫用造成危害的嚴重程度”與采取行動“可能導致的相關附帶損害”之間的平衡15,也會影響“迅速”行動的時限,因此合約中并未規定統一的處置時限;五是優化 DNS 濫用和非法活 14 僅當其作為實施前面四類 DNS 技術濫用行為的傳輸媒
33、介時,才屬于合約適用的 DNS 濫用范疇(即不涉及內容濫用行為)。15 當不適合采取關停域名的處置措施時(例如針對被盜用域名、在三級域上發生濫用行為等),由于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在域名注冊服務鏈條中最接近客戶(域名注冊人),其也更便于聯系客戶或其網站托管服務商等解決域名使用帶來的濫用問題。RrSG 近期推出濫用聯系方式識別工具(ACID,)可用于查詢域名對應的網站托管服務商或電子郵件服務商聯系信息?;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0 動舉報機制,增加了網絡表單提交方式并要求向舉報者提供查收確認信息等。而關于及時接收非法活動投訴舉報、開展調查處理并公布執行情況、在域名注冊協議中明確禁止注冊人濫用
34、行為等現行規定未受影響。新版合約預計于 2023 年 9 月定稿并在第四季度接受各域名服務機構投票。關于優化濫用行為監測和通報機制。依托域名濫用活動報告系統(DAAR)和域名安全威脅收集和報告(DNSTICR)系統,ICANN 持續對全球范圍內16的 DNS 技術濫用活動和涉及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相關關鍵詞的域名惡意活動進行監測分析,并將有關情況及時通報相應域名注冊服務機構進行處置。2023 年 5 月通過 DAAR 識別出的涉及技術濫用的 gTLD 域名數量約為 58 萬個(同比下降約 2%),占gTLD 域名注冊總量的 0.3%。ICANN 董事會于 2023 年 4 月批準修訂的 RA 條
35、款進一步實現對 DAAR 監測內容的擴展,通過授權將域名注冊管理機構批量提供的現有注冊數據用于研究目的,為開展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層面的 DNS 濫用態勢研究提供數據支持??紤]到不同監測渠道的濫用事件數據存在很大差異性,社群層面建議加強互聯網生態系統內不同主體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可信監測數據互通共享,建立和推廣可信通知者17機制,更好運營和使用 DNS 濫用研究所推出的 NetBeacon 濫用事件集中報告系統,并積極將人工智能算法應用于對惡意注冊域名及濫用行為的有效識別和預測,從而更加全面準確地 16 DAAR 的監測范圍包括全部 gTLD 以及自愿參與該系統的國家和地區代碼頂級域(ccTLD)
36、下的 DNS 技術濫用活動。這些 ccTLD 目前共有 22 個,包括“.FR(法國)”“.CA(加拿大)”“.AU(澳大利亞)”“.IN(印度)”“.TW(中華臺北)”等。17 當前全球范圍內對“可信通知者”尚無普遍認可的定義,其職能是憑借公認的專業知識、準確性聲譽等,監測并通報 DNS 濫用行為,以供相應的域名服務機構采取處置行動?;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1 反映 DNS 濫用特點、態勢和影響,進一步提升 DNS 濫用監測、預防和通報能力。此外,ICANN 內通過執行相關審查機制18建議、DNS 安全促進倡議技術研究組(DSFI-TSG)建議,開展惡意注冊域名推斷分析(INFE
37、RMAL)研究19等,結合其他相關工作機制,從濫用類型和工作范圍界定,相關數據收集、分析與披露,投訴舉報信息接收、處置及合規管理等方面,不斷完善 DNS 濫用治理相關措施,并考慮在合約修訂后推進針對惡意軟件、網絡釣魚等 DNS 濫用專門問題的政策制定工作?;ヂ摼W和司法管轄權政策網絡組織(I&JPN)、DNS 濫用研究所、歐盟委員會、歐洲國家頂級域名注冊管理機構理事會(CENTR)、德國互聯網行業協會 eco 等機構還重點從各類 DNS 相關濫用行為的作用機理和影響范圍、關鍵環節和涉及主體、舉報機制和系統平臺、處置路徑及其優缺點等實操層面開展分析,面向 DNS濫用治理鏈條中不同主體推薦實施有針對
38、性的最佳實踐方案。各方對于 DNS 濫用問題的關注和積極應對有利于全球范圍內濫用治理政策和協調機制的建立和實施,助力營造安全、可信、清朗的網絡空間。18 包括競爭、消費者信任和消費者選擇(CCT)審查組、第二屆 DNS 安全性、穩定性和彈性(SSR2)審查組、第二屆注冊目錄服務(RDS)/Whois 審查組等。19 為了對惡意注冊域名行為進行準確識別和及時有效防范,ICANN 機構于 2023 年 4 月宣布啟動惡意注冊域名推斷分析項目。該項目旨在系統分析網絡攻擊者為實施惡意行為而主動注冊域名的相關偏好(例如是否傾向于提供較低域名注冊價格、接受特定付款方式、無需提供某些注冊信息的域名注冊服務機
39、構,或者提供免費 API 進行批量注冊的域名注冊服務機構等),以此確定應對此類 DNS 濫用問題的可行措施,有助于提升域名行業自我監管水平并降低相關監管成本?;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2(二)全球域名注冊市場規??傮w平穩增長,市場集中(二)全球域名注冊市場規??傮w平穩增長,市場集中度小幅下降度小幅下降 1.全球域名注冊市場總體平穩增長,市場整合繼續推進 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球域名注冊市場規模約為 3.63 億個,與2021 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 1.9%,略低于 2021 年 2.8%的增長率,近五年復合增長率為 2%。其中,國家和地區代碼頂級域(ccTLD)域名注冊市
40、場規模約為 1.35 億個,同比增長 2%,占全球域名注冊市場規模的 37.3%(較上年略有增長);gTLD 域名注冊市場規模為 2.28 億個,同比增長 1.8%,占全球域名注冊市場規模的 62.7%。隨著疫情的常態化,新 gTLD 域名注冊市場規模進一步回升,截至 2022 年 12 月達到 3192.8 萬個,同比增長 11.5%,新 gTLD 域名注冊市場占全球域名注冊市場和 gTLD 域名注冊市場規模的比例分別為 8.8%和 14%。來源:ICANN、VeriSign20、CNNIC,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1 全球域名注冊量及其增長情況 20 ICANN、VeriSign 數據通
41、常有 3-4 個月滯后,后同?;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3 域名服務機構之間關于組織架構、服務業務及頂級域運營權等的交易活動繼續開展。例如,Donuts 在完成對 Afilias 及其下頂級域的收購后,已將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和后臺托管服務機構品牌統一更名為“Identity Digital”;由 W 和 Endurance Web Presence 合并而成的 Newfold Digital 完成了對 MarkMonitor 的收購,成為僅次于GoDaddy 的第二大 gTLD 域名注冊服務機構;Tucows 已完成對其收購的UNR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后臺托管服務業務的整合等。根據IANA
42、數據,截至2023年6月,gTLD域名注冊管理機構運營權轉讓(Transfer)累計達到 381 次(其中新 gTLD 為 378 次),2022 年以來共計 43 次(均為新 gTLD),其中 60%以上向 Registry Services(即 GoDaddy Registry)、XYZ、PIR 等頭部企業轉移。此外,已退出/撤銷(Revocation)的 gTLD 數量為 102 個(均為新 gTLD),其中 2022 年以來共計 19個。2.域名服務機構地理分布較為集中,新興經濟體對全球市場發展持續發揮重要驅動作用 從域名服務機構地理分布來看,gTLD 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和域名注冊服務機
43、構已遍及北美、歐洲、亞太、南美和非洲的 80 余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機構數量持續占據絕對優勢。截至 2022 年 12 月,gTLD域名注冊管理機構數量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地區依次是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機構數量合計占獲得 ICANN 批準的 gTLD 域名注冊管理機構總數(511 個)的 57.5%,其中來自美國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數量占 1/3,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分別排名第七位和第八位;gTLD 域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4 名注冊服務機構數量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地區依次是美國、新加坡、中國(內地)、印度和中國香港,機構數量合計占獲得ICANN認證的gTLD域名注冊服務機構總數
44、(2655 個)的 88.5%,其中來自美國的域名注冊服務機構數量占比為 75.1%。來源:ICANN、IANA,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2 全球gTLD域名服務機構數量TOP10國家/地區分布 從域名注冊市場地理分布來看,由于域名服務與互聯網的發展程度具有天然的相關性,互聯網發達的國家/地區域名服務發展程度較高,服務規模也較大。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球域名注冊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德國、加拿大和英國五個國家/地區,合計市場份額 66.5%;全球 ccTLD、gTLD 和新 gTLD 域名注冊量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地區在相應市場中合計占比分別為 45%、81.8%和 78.1%,同比
45、均有小幅下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域名注冊市場,也是最大的 ccTLD 域名注冊市場、第二大 gTLD 和新 gTLD 域名注冊市場,市場規模分別占相應全球市場的 9.5%、15%、6.2%和 12.6%;印度在全球域名注冊市場、gTLD 和新 gTLD 域名注冊市場分別排名第八位、第七位和第六位,俄羅斯在全球域名注冊市場、ccTLD 和新 gTLD 域名注冊市場分別排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5 名第十位、第五位和第八位,巴西在全球 ccTLD 域名注冊市場排名第六位,新加坡在全球 gTLD 域名注冊市場排名第八位,中國香港在全球 gTLD 和新 gTLD 域名注冊市場分別排名第九位和
46、第七位,新興經濟體在促進全球域名市場發展上持續發揮重要作用。來源:ICANN、VeriSign、CNNIC、JPRS、auDA、AFNIC、GoDaddy、NIC.br、SIDN Labs、Registro.it 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3 全球域名注冊量TOP10國家和地區排名 來源:ICANN、VeriSign、CNNIC、JPRS、auDA、AFNIC、GoDaddy、NIC.br、SIDN Labs、Registro.it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4 全球ccTLD、gTLD和新gTLD域名注冊量TOP10國家和地區排名 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6 3.全球 TO
47、P 頂級域榜單保持穩定,頂級域及域名服務機構市場集中度小幅下降 從頂級域市場格局來看,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球域名注冊量排名前十位的頂級域包括三大傳統 gTLD“.COM”“.NET”和“.ORG”,六大 ccTLD“.CN(中國)”“.DE(德國)”“.UK(英國)”“.NL(荷蘭)”“.RU(俄羅斯)”和“.BR(巴西)”,以及新 gTLD“.XYZ”。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頂級域域名注冊量合計分別占全球域名注冊市場的 62.5%和 71.5%,同比均下降 1 個百分點;其中“.COM”域名注冊量為 1.64 億個,同比增長 0.6%但連續兩個季度略有下降,以 45.3%份額(同比下
48、降 0.6 個百分點)維持領先市場地位。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 ccTLD 域名注冊量合計分別占全球 ccTLD 域名注冊市場的 44.8%和 60.1%,同比分別下降 0.9 個和 0.2 個百分點。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 gTLD 域名注冊量合計分別占全球 gTLD 域名注冊市場的 86.8%和90.6%,同比分別下降 1.1 個和 0.7 個百分點;其中“.COM”在 gTLD域名注冊市場中的份額下降 0.9 個百分點至 72.2%。新 gTLD 市場發展相對均衡,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新 gTLD 域名注冊量合計分別占全球新 gTLD 域名注冊市場的 37.1%和 50.9%,同比分別增長 0.4
49、 個百分點和下降 1.1 個百分點?;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7 來源:ICANN、VeriSign、CNNIC、JPRS、auDA、AFNIC、GoDaddy、NIC.br、SIDN Labs、Registro.it 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5 全球域名注冊量TOP10頂級域市場份額 來源:ICANN,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6 全球域名注冊量TOP20 gTLD和新gTLD市場份額 從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市場格局來看,截至 2022 年 12 月,gTLD域名注冊量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主體21)市場規模合計分別占全球 gTLD 域名注冊市場的 92.6%和 9
50、7.2%,同比分別 21 由同一家機構控股的,在統計時視為同一主體?;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8 增長 1.4 個百分點和下降 0.1 個百分點;其中運營“.COM”“.NET”“.NAME”等頂級域的 VeriSign 公司市場份額同比下降 1.1 個百分點至 78.2%。新 gTLD 域名注冊量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主體)市場規模合計分別占全球新 gTLD 域名注冊市場的 66.5%和 86.5%,同比分別下降 3.3 個和 1.4 個百分點。從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市場格局來看,其市場發展相對均衡,其中 gTLD 域名注冊量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市場規模合計
51、分別占全球 gTLD域名注冊市場的 46.1%和 56.7%,同比分別下降 0.6 個和 1.4 個百分點;新 gTLD 域名注冊量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市場規模合計分別占全球新 gTLD 域名注冊市場的 41.1%和 55.8%,同比分別下降 5.5 個和 3.5 個百分點。來源:ICANN、Ntldstats,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7 全球gTLD和新gTLD TOP20 域名注冊管理機構(主體)市場份額 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19 來源:ICANN,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8 全球gTLD和新gTLD TOP20 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市場份額 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
52、(2023 年)20 二、我國域名注冊服務特點及中文域名發展(一)我國域名注冊市場規模延續波動走勢,外部發展(一)我國域名注冊市場規模延續波動走勢,外部發展環境有所改善環境有所改善 受到疫情反復、宏觀經濟走弱及市場周期性波動等因素影響,我國域名注冊市場規模在 2022 年延續波動走勢。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國域名注冊總量22約為 3440 萬個,同比下降約 6%,但較上一季度增長超過 8%。其中,我國家代碼頂級域“.CN”域名注冊量為 2010.2萬個,同比下降 1.5%但較上一季度有顯著增長,一定程度上源于其品牌保護業務的貢獻;“.中國”域名注冊量為 18.6 萬個,二者合計約占我
53、國域名注冊市場的 59%;“.COM”域名注冊量約為 901.9 萬個,分別約占我國域名注冊市場和gTLD域名注冊市場的26.2%和65.9%,傳統 gTLD 域名注冊量合計近 1000 萬個;我國新 gTLD 域名注冊規模在 2021 年第一季度受疫情沖擊出現大幅下降后,總體穩定發展并呈現窄幅周期性波動,截至 2022 年 12 月約為 377 萬個,分別約占我國域名注冊市場和 gTLD 域名注冊市場的 11%和 27.5%。22 自 2022 年第一季度起,我國域名注冊市場及其細分市場規模統計口徑調整,結合采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數據,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 ICP/IP
54、地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中,境內已獲許可域名注冊服務機構管理的域名注冊數據(后同)。調整后,我國域名注冊數據較此前的增長情況僅供參考?;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21 來源:CNNIC、ICP/IP 地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9 我國域名注冊量及其增長情況 我國域名行業發展所倚賴的宏觀經濟等外部環境正有所改善。隨著我國全面恢復經濟社會常態化運行,國家、行業和地區關于優化企業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拉動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并落地實施,我國經濟恢復發展勢頭良好,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截至 2022 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 1.69 億戶,同比增長
55、10%,2023 年 1 月已達到 1.7 億戶;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 2907.6 萬戶,同比增長 0.7%。2023 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 59.3 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5.5%,全年有望實現 5%左右的預期目標,高于全球大多數國家。2022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23首次突破50 萬億元,達到 50.2 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 10.3%,占 GDP 比重提升至 41.5%;數字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日益深化,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數字企業加快推進技術、產品與服務創新能力提升,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23 根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
56、(2022 年)?;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22 域名作為互聯網的關鍵基礎資源和數字時代的重要網絡入口,是企業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聯動,展現品牌形象、推廣產品和服務、拓展國內國際業務、擴大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方式,用戶相關使用習慣需要進一步培育。隨著我國經濟形勢和數字經濟發展持續向好,同時中文域名應用狀況日益改善,預計長期來看,我國域名市場規模將有所回升,業務和服務模式創新有望出現。(二)我國域名注冊及服務機構地理分布較為集中,市(二)我國域名注冊及服務機構地理分布較為集中,市場規模集中度略有下降場規模集中度略有下降 從地理分布來看,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國已獲許可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
57、注冊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和上海三地,機構數量合計占全國總數的 88.2%;域名注冊服務機構注冊地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北京、浙江、廣東、福建和上海,機構數量合計占全國總數的 66.3%24。我國域名注冊也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其中域名注冊量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北京、廣東、福建、貴州和山東,合計約占我國域名注冊總量的 59.4%。來源:https:/,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24 截至 2022 年 12 月,境內已獲許可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和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分別為 34 家和 172 家?;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23 圖10 我國已獲許可的域名服務機構數量省份分
58、布(截至2022年12月)來源:CNNIC,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11 我國域名注冊量地理分布 從頂級域市場格局來看,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國域名注冊量排名前十位的頂級域包括國家代碼頂級域“.CN”和“.中國”,傳統 gTLD“.COM”和“.NET”,“.TOP”“.XYZ”等五個新 gTLD 以及“.CC”,合計域名注冊量約占我國域名注冊市場的 95%份額,其中排名前兩位的“.CN”和“.COM”合計占比為 84.7%,較上年略有下降。域名注冊量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新gTLD分別約占我國新gTLD域名注冊市場的 62.1%和 74.2%。來源:CNNIC,ICP/IP 地址/域
59、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24 圖12 我國域名注冊量TOP20頂級域市場份額 從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市場格局來看,截至 2022 年 12 月,與頂級域市場格局相對應,我國已獲許可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中,運營“.CN”“.中國”“.公司”和“.網絡”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以及運營“.COM”“.NET”“等的威瑞信(VeriSign)公司分列前兩位,合計市場份額為 88.4%,較上年略有下降;域名注冊量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市場規模合計分別占我國域名注冊市場的94.3%和 97.9%。其中,江蘇邦寧在全球 gTLD 和新
60、 gTLD 域名注冊管理機構(主體)TOP20 榜單分別排名第八位和第五位。來源:CNNIC、ICP/IP 地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13 我國已獲許可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市場份額 從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市場格局來看,gTLD 域名注冊量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市場規模合計分別占我國 gTLD 域名注冊市場的 80.6%和 92%,新 gTLD 域名注冊量排名前五和前十位的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25 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市場規模合計分別占我國新 gTLD 域名注冊市場的 88.5%和 94.5%,市場集中度均較上年有小幅下降。其中,阿里云在全球 gTLD
61、 域名注冊服務機構 TOP20 榜單排名第五位,阿里云、西維數碼和帝思普在全球新 gTLD 域名注冊服務機構 TOP20 榜單分別排名第三、第七和第二十位。來源:ICP/IP 地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14 我國gTLD和新gTLD TOP20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市場份額(三)中文域名普遍適用問題受到關注,行業各方共同(三)中文域名普遍適用問題受到關注,行業各方共同推動中文域名發展推動中文域名發展 中文域名作為潛在使用群體最大的 IDN,對于促進中文地區互聯網普遍服務和創新發展、提升網絡包容性和多樣性、弘揚中華文化和建立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在政府和業界的共同努力
62、下,我國在中文域名(含中文電子郵件,后同)技術標準、產業應用等方面已經取得較大成績,贏得廣泛的國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26 際認可,被譽為“將多語言互聯網變為現實的領導者”。截至 2023 年6 月,全球已入根的中文頂級域共有 56 個,占已入根 IDN 頂級域總數(152 個)的 36.8%,其中 32 個獲得許可在我國境內提供服務;全球中文頂級域域名注冊量超過 50 萬個,在各類 IDN 中保持領先,但也因疫情影響在 2021 年出現較大降幅,2022 年以來規??傮w平穩。用戶認知度和普遍適用性(UA)(特別是互聯網應用支持性)不足仍是阻礙中文域名進一步發展應用的關鍵因素。為此
63、,國家“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 中明確提出“完善中文域名應用環境,進一步推動中文域名推廣應用”的工作目標,從頂層設計、政策引導、行業治理等方面,為中文域名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同時,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中國互聯網協會 2022 年以來繼續號召和組織全行業力量,開展多場面向企業和高校等單位的交流研討和教育宣傳活動,指導召開第五、第六屆中文域名創新應用論壇,應 ICANN“UA 日”倡議舉辦首屆“中文域名日”活動,依托中文域名推進工作組微信公眾號介紹國際國內 IDN/多語種電子郵件(EAI)和 UA 相關知識及工作進展,推動相關行業主體和互聯網用戶了解、接受和使用中文域
64、名;聯合業界共同發起中文域名應用環境建設倡議書,呼吁研發符合中文域名相關技術標準的網絡產品與信息服務,在瀏覽器、即時通信、搜索引擎、輸入法、郵件系統以及相關移動應用等應用場景中全面支持對中文域名的應用和解析、同等對待中文域名和英文域名等;持續與 ICANN、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IGF)等國際機構/機制開展交流與合作,鼓勵國內社群積極參與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27 相關技術標準和政策規范研制工作進程;針對國內主流互聯網應用服務開展中文域名支持度研究測試,撰寫并發布瀏覽器中文域名 UA測試報告中文域名應用測試報告。中文域名社群還聯合搭建了“中文域名 UA 測試系統”(試用版,“中文域
65、名測試.網址”),以方便各方查看不同互聯網應用服務對中文域名的支持度情況,為進一步推進UA 工作指明方向。在國際層面,支持和推動包括中文域名在內的 IDN/EAI 和 UA 工作,已成為 ICANN 當前促進互聯網普及應用和實現數字包容性的重要手段。2022 年以來上述工作主要圍繞 IDN 相關政策制定、IDN/EAI和 UA 支持度測試分析、UA 宣傳推廣和技術培訓等方面展開。其中,ICANN 機構更新并發布IDN 實施指南(4.1 版),有助于域名注冊管理機構更好應對 IDN 二級域注冊中潛在的域名搶注和消費者混淆等安全問題;發布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和域名注冊服務機構系統的UA 路線圖,其中提
66、出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及后臺托管服務機構系統(包括應用程序等)開展 UA 就緒度測試的相關技術方案;ICANN 社群層面繼續推動 IDN gTLD 及其二級域變體字管理、IDN ccTLD 退出、變體字管理和混淆相似性等管理政策制定。ICANN 普遍適用性指導小組(UASG)持續開展全球主流互聯網應用服務和技術平臺的 UA 就緒度測試及 IDN/EAI 支持度測試,舉辦宣傳培訓活動促進相關方對 IDN/EAI 和 UA 工作的理解認識及技術能力,推動互聯網企業和軟件廠商進行相關技術部署和升級改造,并依托“UA 大使計劃”加強面向各本地社群的互動宣傳,我國北龍中網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
67、(2023 年)28 總經理劉志江、環球商域業務發展總裁吳養怡、論客科技副總裁吳秀誠擔任中國 UA 大使,在中文域名應用推廣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并將中國經驗向全球分享;UASG 還與 ICANN 聯合發起“UA 日”倡議,獲得業界積極響應,48 個國家/地區于 2023 年 3 月 28 日前后舉辦了 56 場宣傳推廣和技術培訓活動,進一步助力 IDN/EAI 和 UA 工作;2023 年,清華大學網絡科學與網絡空間研究院段海新教授成功當選為 UASG 副主席,將為 UASG 組織運作及國內中文域名應用推廣提供進一步支持?;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29 三、國際域名設施建設及應用服務情
68、況(一)根鏡像服務器全球部署持續推進,(一)根鏡像服務器全球部署持續推進,ICANN 繼續推繼續推動根系統戰略實施動根系統戰略實施 根鏡像服務器25擴展仍是全球根解析性能提升的主流方式。2022年,根服務器運行機構繼續以設置鏡像服務器的方式豐富全球根服務器系統分布式架構,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球根服務器(含鏡像)數量達到 1604 個,覆蓋 160 余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用戶提供就近的根解析服務能力;全球根鏡像服務器數量同比增長 8.6%,其中 F 根(f.root-)鏡像服務器數量增長超過 100 個。截至 2023 年 6月,全球根服務器(含鏡像)數量進一步增至 1719 個,其
69、中 E 根(e.root-)、F 根鏡像服務器數量分別較 2022 年 12 月增長47 個和 46 個。表 1 全球根服務器(含鏡像)部署情況(截至 2022 年 12 月)根服務器名稱根服務器名稱 運行機構運行機構 運行機構運行機構所在國所在國 根服務器根服務器(含鏡像)(含鏡像)數量數量 年度年度新增新增 A 根(a.root-)VeriSign,Inc.美國 58+5 B 根(b.root-)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ISI)美國 6 0 C 根(c.root-)Cogent Communications 美國 12 0 D 根(d.root-
70、)University of Maryland 美國 191+14 E 根(e.root-)NASA(Ames Research Center)美國 308 0 F 根(f.root-)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Inc.美國 459+101 25 各根服務器及其鏡像服務器也被統稱為根服務器節點(Root Server Instance),基于 DNS 根區數據庫統一提供的根區數據,采用任播(Anycast)技術提供相同的根解析服務?;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0 G 根(g.root-)US Department of Defense(NIC)美國 6 0
71、 H 根(h.root-)US Army(Research Lab)美國 12+4 I 根(i.root-)Netnod 瑞典 75 0 J 根(j.root-)VeriSign,Inc.美國 163-22 K 根(k.root-)RIPE NCC 荷蘭 107+24 L 根(l.root-)ICANN 美國 192-4 M 根(m.root-)WIDE Project 日本 15+4 合計:合計:1604+126 來源:IANA、https:/root-servers.org、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來源:https:/root-servers.org、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15 201
72、6-2023年根服務器(含鏡像)數量發展狀況 從地理分布來看,截至 2022 年 12 月,各大洲的根服務器(含鏡像)數量呈增長趨勢,其中亞洲、歐洲和北美地區總量較為接近,均超過 400 個;亞洲地區總量及年度增長量、增長率均居全球首位,同比增長 17.5%(47 個)達到 436 個?;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1 來源:https:/root-servers.org、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16 各大洲根服務器(含鏡像)數量及其增長率 ICANN 作為同時承擔 DNS 根區管理、根服務器系統協調及 L 根(l.root-,ICANN 稱之為“IMRS”)運行管理職能的機構,近年來
73、持續通過基礎設施部署和治理機制改進,提升根服務器系統安全與服務性能,相關工作被納入 ICANN 五年戰略、運營和財務規劃重點推進。主要包括:一是與 ISP、云服務提供商等機構合作,在不同位置、規模和類型的自治系統中實現 IMRS 鏡像服務器的分布式部署,并推動在全球主要互聯點部署 IMRS 集群(Cluster),為網絡需求較高的地區提供額外系統負載能力,當前 ICANN 已在美國(2)、捷克(1)、新加坡(1)和肯尼亞(1)部署 5 個 IMRS 集群。二是開展不同 DNS 解析器訪問 IMRS(含鏡像)的性能測試26,還將進一步開發數據存儲庫,公布各根服務器(含鏡像)可用性、本地 DNS
74、查詢時延、路徑信息等測試結果27,為識別欠服務地區及其潛在用戶規模、優化部署新的根鏡像服務器提供信息,助力改善全球范圍的根解析服 26 見 OCTO-036 文件,https:/www.icann.org/en/system/files/files/octo-036-07jun23-en.pdf 27 根據根服務器系統咨詢委員會(RSSAC)根服務器系統本地視角的測量要求(RSSAC057 文件)?;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2 務性能。三是鼓勵擴展根區數據分發渠道,例如在遞歸解析服務器中配置根功能、實現根區分發服務的超本地方案等,以提升根服務器(含鏡像)可用性和韌性;擬于 2024
75、財年基于測試目的運營根區分發服務原型系統等。四是依托根服務器系統治理工作組(GWG)及根服務器系統咨詢委員會(RSSAC),推動改進根服務器系統治理機制28,并明確根服務器及其系統運行的最低性能要求29,擬通過建立并運營多方治理機制/機構、開展根服務器系統運行監測和違規處置、明確根服務器運行機構的進入/退出規則、資助根服務器運行管理等,提升根服務器系統治理的問責透明和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相關治理機制改進原則性方案仍在 GWG 中進行討論,擬于 2023 年 10 月定稿。(二)新(二)新 gTLD 運營運營/托管服務市場集中度有所增加,網托管服務市場集中度有所增加,網站權威解析服務站權威解析服
76、務 TOP 機構優勢明顯機構優勢明顯 受到市場主體收并購活動影響,新 gTLD 集中運營或托管在頭部機構的比例進一步增加。從頂級域數量看,截至 2022 年 12 月,排名前五位的機構運營/托管的新 gTLD 數量占全球已入根新 gTLD 總數的 79.2%30,同比增長 1 個百分點。其中,Identity Digital 運營/托管的新 gTLD 數量增加 4 個至 406 個,占比增長 0.8 個百分點至 35.3%,進一步鞏固領先優勢,GoDaddy Registry(18.8%)、VeriSign(10.1%)、CentralNic(9.3%)和泰爾英福(5.8%)分別排名第二至第五
77、位;我 28 其工作基礎主要包括 RSSACDNS 根服務器系統的建議治理模式(RSSAC037 文件)、公共根服務器系統運行原則(RSSAC055 文件)和根服務器系統治理架構的成功標準(RSSAC058 文件)等。29 見第二版 RSSAC047 文件,https:/www.icann.org/en/system/files/files/rssac-047-03feb22-en.pdf 30 由于泰爾英福公司托管的大部分頂級域同時采用 Identity Digital、CentralNic 等境外機構提供的托管服務,為了避免重復計算,運營/托管新 gTLD 數量 TOP5 機構暫不考慮泰爾
78、英福?;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3 國泰爾英福公司、互聯網域名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ZDNS)等境內機構運營/托管的新 gTLD 數量持續增長,合計超過 120 個。從頂級域域名注冊量看,排名前五位的機構運營/托管的新 gTLD 域名注冊量占全球新gTLD域名注冊總量的87.6%,同比增長3.8個百分點。其中,CentralNic 運營/托管的新 gTLD 域名注冊量為 1230.9 萬個,份額提升 0.8 個百分點至 40%,穩居全球首位;Identity Digital(18%)、ZDNS(13.8%)、GoDaddy Registry(10.8%)和 GMO Registry(
79、5%)分別排名第二至第五位。來源:Ntldstats、https:/ 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17 2021和2022年各機構運營/托管的新gTLD數量變化情況 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4 來源:Ntldstats、https:/ 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18 2021和2022年各機構運營/托管的新gTLD域名注冊量變化情況 網站域名權威解析多委托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免費權威解析服務機構以及 CDN 和云服務提供商等第三方權威解析服務機構實現。截至 2023 年 6 月,全球域名解析量排名前十位的權威解析服務機構解析的域名數量占排名前 500 機構解析域名總量的 60.
80、1%。其中,排名首位的 GoDaddy 為超過 6600 萬域名提供權威解析服務,服務域名規模遠超其他機構,占排名前 500 機構解析域名總量的 24.2%;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依次是 Cloudflare(10.3%)、United Internet AG(5.2%)、Google(3.8%)和 Newfold Digital(3.6%);我國阿里云(3%)和帝恩思(2.1%)分別排名第七和第十位,服務域名規模分別為 837.9 萬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5 個和 566 萬個。來源:DailyChanges、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19 全球TOP10權威解析服務機構解析域名數
81、量(三)(三)DNS 隱私和加密認證技術持續發展,隱私和加密認證技術持續發展,QNAME 最最小化技術助力提高解析性能小化技術助力提高解析性能 域名遞歸解析服務作為互聯網訪問和流量調度的重要入口,訪問記錄中蘊含著大量用戶喜好等隱私信息。但 DNS 設計于上世紀 80 年代,采用無來源認證機制,使用明文傳輸報文,缺乏完整性和保密性驗證。隨著網絡規模爆發式增長和網絡環境的不斷變化,域名劫持、記錄篡改、大規模監控及用戶隱私泄露等問題頻發,推動技術社群越來越多地采用隱私和加密認證技術改善 DNS 解析安全性?!盎趥鬏攲影踩珔f議(TLS)的 DNS”(DoT)和“基于超文本傳輸安全協議(HTTPS)的
82、 DNS”(DoH)兩種 DNS 加密認證協議31提供了在用戶終端操作系統(主要對應 DoT)或網絡應用程序(如網絡 31 DoT 技術標準:RFC7858 和 RFC8310;DoH 技術標準:RFC 8484 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6 瀏覽器,主要對應 DoH)對特定遞歸解析服務器進行認證,并對該服務器與客戶端之間的域名解析流量進行加密的技術方案,可有效防止解析數據在中間環節被監聽、劫持或篡改,已作為 DNS 運營和安全最佳實踐做法被納入 ICANN 2022 年 9 月發起的“DNS 和域名安全的知識共享和實例規范(KINDNS)”倡議。2022 年 6 月發布的“基于HT
83、TPS 的隱蔽 DNS(ODoH)”實驗性技術協議32提出添加一層公鑰加密機制并在客戶端與 DoH 解析服務器之間加入代理服務器,可確保只有最終用戶才能同時訪問自身 DNS 查詢及應答數據,在保障DNS 查詢安全性、完整性的同時進一步保護了用戶隱私。2022 年 5月發布的“基于專用快速 UDP 網絡連接(QUIC)的 DNS”(DoQ)技術標準33采用最新的 QUIC 傳輸協議,可提供更有效的丟包恢復和更高級別的源地址驗證,但其同樣存在遞歸服務器端知曉客戶端 IP 帶來的隱私保護不足問題。DNS 查詢名稱(QNAME)最小化技術34則遵循“發送的數據越少,隱私問題越少”原則,提供了一種新的
84、DNS 服務器策略,通過減少 DNS 查詢中的冗余數據35來提高 DNS 解析的性能、效率和隱私性。DoT、DoH、ODoH 技術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大型互聯網企業的部署和應用。其中,安卓、iOS、Windows、macOS 等主要的操作系統,谷歌、Cloudflare、OpenDNS、IBM、DNS.SB、阿里云、騰訊云、360等公共遞歸解析服務機構已廣泛支持 DoT/DoH;DNS 服務器軟件 32 ODoH 技術標準:RFC 9230 33 DoQ 技術標準:RFC9250 34 QNAME 技術標準:RFC9156 35 例如遞歸解析服務器在進行某一域名的 DNS 查詢時,只向根服務器詢問
85、該域名頂級域所在 IP 地址,向頂級域名服務器詢問該域名二級域所在 IP 地址等,而不再向各級權威服務器發送完整域名?;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7 BIND、Unbound 等已提供對 DoT/DoH 的原生支持;谷歌 Chrome、微軟 Edge、Firefox、Opera、iOS Safari、Brave、360 等網絡瀏覽器已支持 DoH 功能。Cloudflare 已對 ODoH 客戶端和服務器端實現開源,并在其公共遞歸解析服務中支持該技術;Apple 的 iCloud 專用代理(Private Relay)服務使用了 Akamai 提供的基于 ODoH 的托管服務。DoQ
86、尚處于開發和初期部署階段,AdGuard 廣告攔截軟件公司已率先部署了基于 DoQ 協議的 DNS 解析器。QNAME 最小化技術已經得到一些 DNS 服務器的支持,例如 BIND、PowerDNS 和 Knot DNS 等。此外,我國單位提出的域名解析加密技術 HTTPDNS,提供了基于 HTTP/HTTPS 協議獲取 IP 地址的域名解析流量調度技術思路,便于各企業自行定義接口方案,推動實現流量精準識別和調度。我國騰訊、百度、阿里、美團、新浪、快網、網宿科技等互聯網企業已采用該技術加速域名解析、改善用戶體驗,相關用戶規模過億并持續增長?;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8 四、國內域名設
87、施建設及應用服務情況(一)我國根鏡像服務器布局持續優化,根解析性能有(一)我國根鏡像服務器布局持續優化,根解析性能有效提升效提升 作為提升本地域名解析性能的重要方式,我國 2022 年繼續優化根鏡像服務器布局,根解析性能提升效果較為顯著。我國訪問全球 13個根的 IPv4 和 IPv6 平均解析時延36為 150.5 毫秒和 149.7 毫秒,其中訪問境內已部署鏡像的根的 IPv4 和 IPv6 平均解析時延為 78.4 毫秒和 84.2 毫秒,根鏡像引入對提升根解析性能的效果較為顯著。我國北上廣地區通過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網絡對境內根鏡像的平均訪問率分別是 61.8%、62.0%和 64.6%,
88、大部分訪問由境內根鏡像服務器完成,但仍存在部分繞轉境外訪問的現象,解析性能有進一步提升空間。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互聯網網絡感知平臺 圖20 我國訪問根服務器(含鏡像)的性能 36 利用全球互聯網網絡感知平臺部署在全國電信、聯通、移動網內的服務器,模擬用戶向 13 個根分別進行 IPv4 和 IPv6 解析訪問,獲取解析性能,并進行相關統計?;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39(二)我國“(二)我國“.CN”和新”和新 gTLD 解析性能較好,權威解解析性能較好,權威解析服務節點走向海外析服務節點走向海外 頂級域解析方面,我國 2022 年訪問國家代碼頂級域“.CN”域名和新 gTLD
89、 性能普遍較好。其中,訪問“.CN”境內服務器的平均解析時延為 30.2 毫秒37;選取訪問 CNNIC(“.公司”“.網絡”)、CONAC(“.政務”“.公益”)、北龍中網(“.網址”)、ZDNS(“.REN”“.FANS”)和泰爾英福(“.信息”)自營的新 gTLD 境內服務器的平均解析時延為37.5 毫秒,訪問境內新 gTLD 后臺托管服務器的平均解析時延為 65.5毫秒;訪問全球五大傳統 gTLD(包括“.COM”“.NET”“.ORG”“.INFO”和“.BIZ”)的平均解析時延則均超過 150 毫秒,解析時延相對較高,與相應頂級域解析設施在境內部署較少、路由繞轉等因素有關,解析性能
90、有待提升。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互聯網網絡感知平臺 圖21 我國訪問主要頂級域名服務器的平均解析性能 37 利用全球互聯網網絡感知平臺部署在全國電信、聯通、移動網內的服務器,模擬用戶向全部“.CN”境內域名服務器進行訪問,獲取解析性能,并進行相關統計。下述其他頂級域監測方法相同?;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40 網站權威解析方面,截至 2023 年 6 月,全球排名前 500 的權威解析服務機構中,我國機構服務解析的域名總量超過 2000 萬個,占比超過 7.5%。其中我國排名前五位的權威解析服務機構分別是阿里云、帝恩思、帝思普和西維數碼,分別位居全球第七、第十、第十五、第二十九和
91、第三十四位;阿里云、帝恩思和帝思普的解析節點部署已走向海外。來源:DailyChanges,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 圖22 我國TOP5權威解析服務機構解析域名數量 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41 五、未來發展與展望(一)把握發展機遇,拓展產業創新發展空間(一)把握發展機遇,拓展產業創新發展空間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要發展數字經濟,推動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一方面,域名作為互聯網的關鍵基礎資源,是推動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域名用于企業實現線上線下聯動、開展業務經
92、營和品牌推廣與保護的作用日益凸顯,并將越來越多地作為企業固定資產,為企業帶來更多價值。國內營商環境得到優化,經濟形勢恢復向好,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不斷被激發,都為我國域名市場恢復平穩增長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下一輪新 gTLD 開放將為我國域名產業未來發展帶來新機遇,相關政策制定和實施準備工作正在積極有序推進,包括中文域名在內的 IDN gTLD 會繼續成為優先評估和授權的頂級域申請類別,中文繁體等 IDN 變體頂級域將與現有及新申請的 IDN gTLD 捆綁供相關方申請運營,品牌企業將有機會獲得并使用以其品牌命名的頂級域,有關權利保護機制的審查和優化工作也在 ICANN 內同步進行。在
93、“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關于“完善中文域名應用環境,進一步推動中文域名推廣應用”的工作目標之下,中國互聯網協會將繼續協調組織全行業在提升中文域名認知度、改善互聯網應用對中文域名的支持度等方面開展工作。中文域名發展和應用環境的不斷改善,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應用,有望激發更多創新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42 和增長空間。此外,我國域名解析性能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加強國際合作、在境內有序引進并優化根和頂級域名服務設施部署、推進網絡互聯互通以及采用根解析本地化等技術方案,均有助于改善域名解析性能。(二)落實主體責任,構筑安全可信網絡環境(二)落實主體責任,構筑安全可信網絡環境
94、 近年來,我國數據安全法 個人信息保護法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 網絡安全審查辦法 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等陸續通過并啟動實施,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相應配套標準規范也在制定完善中,我國網絡與信息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等管理要求將更加明確,推動規范化、制度化建設。DNS 是互聯網的關鍵基礎設施,其安全穩定運行是互聯網及域名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需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監管政策、技術標準等要求,保障 DNS 安全穩定運行,強化抗攻擊能力,相應履行網絡安全等級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相關管理制度。域名服務過程中涉及對域名注冊數據的處理(包括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
95、開等流程),需要相應滿足個人信息保護、跨境數據管理等相關要求。此外,域名注冊信息真實性、準確性核驗制度將繼續得到深入落實,為有效應對域名安全事件、打擊不良域名應用提供支持。加強隱私保護和實現安全認證已成為全球域名技術和服務演進發展的基本方向之一,我國企業也將繼續參與相關技術領域創新發展進程,推動技術部署和產業應用更好滿足國內管理要求和用戶需求。此外,我國社群各方還將繼續在聯合國框架及其他多邊多方場合互聯網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43 呼吁維護互聯網的開放互聯和安全可信,強化互聯網治理的問責透明和包容合作,推動實現互聯網基礎資源公平分配、共同管理,確?;ヂ摼W基礎設施和核心資源的完整可靠和韌性
96、安全,與國際社會共同維護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三)應用工業場景,發展標識解析“新基建”(三)應用工業場景,發展標識解析“新基建”工業互聯網作為互聯網的“下半場”,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底座,是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通過為機器、產品等物理資源和算法、工藝等虛擬資源賦予唯一的“身份證”編碼,承載資源編碼背后的數據,支撐工業互聯網互聯互通,其持續快速發展將對未來網絡體系架構和格局帶來較為深遠的影響。我國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發展,相關基礎設施部署、應用創新發展和產業生態建設正全面推進。我國已建成并運行
97、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和兩大災備節點38,二級節點、行業節點部署規模和應用場景不斷拓展39,對產業鏈、供應鏈的貫通逐步深化,助推產業生態持續繁榮;標識服務許可審批40和行業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相關技術標準體系也在加速建設,在研國家標準 5 項、行業標準 99 項,覆蓋系統建設和運營、標識編碼和注冊解析服務、網絡安全保障與行業管 38 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和南京、成都兩大災備節點。39 已上線二級節點 288 個,分布于 31 個省份,日均解析量超過 1 億次。標識應用已在通用設備制造、高端裝備制造等 41 個行業落地,服務企業超 25 萬家,標識注冊量突破 2700 億。工
98、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公共服務支撐平臺已對接汽車、船舶、電子等 15 個行業標識應用子平臺,持續豐富標識應用產品服務體系;主動標識載體應用規模持續增加,已形成危險品監管、設備遠程運維、數據雙向安全監控等典型應用模式,截至2022 年 12 月累計完成儀器儀表、汽車、船舶等領域超 2100 萬枚主動標識載體部署,工業互聯網標識產品與設備服務平臺建設完成并正式上線運行 40 部、省兩級電信管理機構依據工業互聯網標識管理辦法有序開展標識服務許可審批,全國已有 128家二級節點建設單位取得標識注冊服務機構許可,覆蓋 22 個省份?;ヂ摼W域名產業報告(2023 年)44 理等方面,標識行業迎來規范發展階段。此
99、外,融合工業互聯網標識、分布式標識(DID)與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構建的“星火鏈網”新型基礎設施和服務正在國內國際加速布局,以超級節點建設帶動骨干節點部署41,并對接地域及產業區塊鏈42,網絡設施規模及覆蓋行業領域不斷拓展43,推動地方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區域數字化轉型與產業創新。同時,“星火鏈網”已簽約并建設面向金磚國家、東盟成員國的境內超級節點,推動面向上合組織的境內超級節點建設,并為思愛普(SAP)、西門子、松下等國際巨頭提供數字身份、碳足跡追溯等定制化服務,后續還將繼續圍繞重要國際組織/機制以及東南亞、中東等相關國家開展開放性節點網絡共建工作。網絡標識領域更多創新發展空間還有待激發,值得各方積極關注。41“星火鏈網”已在武漢、重慶、北京、沈陽、柳州、廈門、濟南、蘇州等 8 個城市啟動超級節點建設,帶動 30 余個骨干節點建設。42“星火鏈網”已與“聯通鏈”、招行“開放許可鏈”、四川“蜀信鏈”等眾多地域及產業區塊鏈實現對接。43 現已覆蓋智能制造、農業、能源、醫療、生物制藥等行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 地址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 52 號號 郵編郵編:100191 電話:電話:86-13681178468 傳真:傳真:010-62302476 網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