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PAC:帶量采購中選價格是否適合用于醫保談判中創新藥價格測算(2022)(1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RDPAC:帶量采購中選價格是否適合用于醫保談判中創新藥價格測算(2022)(19頁).pdf(1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帶量采購中選價格是否適合用于醫保談判中創新藥價格測算?基于藥物經濟學的創新價格模擬測算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委員(RDPAC)艾昆緯衛生經濟與真實世界研究(IQVIA RWS)年 月1 概要 研究背景 持續改善人民健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都需要醫藥創新。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我國疾病負擔將持續增加。醫藥創新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療藥品,解決未滿足醫療需求,降低疾病治療成本,助力實現“健康中國 2030”戰略目標。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醫藥創新產業是創新型、高科技產業,鼓勵和加快醫藥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打造高科技領域國際競爭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良好的
2、政策環境是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2015 年以來的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和基本醫保改革,推動了醫藥創新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審評審批方面,2017 至 2021 年,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新藥(化藥和生物藥)總計超 250 種,年均 50 種,而 2016 年僅獲批 7 種。在基本醫保方面,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實現每年動態調整,創新藥從獲批到進入醫保目錄的平均年限由 2017年的約 7.8 年下降到 2021 年的 1.1 年,其中 2021 年醫保談判中 27 個藥品在獲批當年即進入醫保。創新藥的可及性、可負擔性顯著提升,大量患者從創新中獲益。平衡醫藥創新的價格需求和醫療保險的支付能力是世界普遍的難題,我國
3、的人均 GDP 水平遠低于成熟市場,這一矛盾尤為突出。一方面,國家醫保藥品談判通過降低價格和納入報銷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可負擔性,讓更多患者從創新中獲益;另一方面,過低的談判價格給創新藥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創新能否獲得合理回報成為普遍擔憂的問題,將直接影響創新的動力和研發投入,減少未來上市藥品的種類和數量,降低醫藥創新改善人類健康的速度。2021 年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 61.7%,其中高價值的抗腫瘤藥、罕見病藥品降幅更高。在巨大的價格壓力下,有些創新藥未提交談判申請,提交申請通過形式審查的西藥僅有 45%成功進入醫保,價格無疑是影響結果的核心因素之一。對于本土眾多創新藥企而言,完全依靠資本投入
4、開展研發,過低的價格顯著降低了中國市場的商業回報預期,也難以支撐“出?!睉鹇缘膰H價格需求。這也是 2021 年資本市場對醫藥創新投入“退潮”的原因之一,引發了整個創新鏈條能否持續的普遍擔憂。對于跨國藥企而言,2021 年談判成功藥品相對最低國際參考價的平均降幅約 54%,且多數藥品處于全球市場導入期和成長期早期(65%藥品處于全球上市四年內),而中國市場對 2019、2020 年談判藥品的全球銷售額貢獻平均不足 2%,在考慮到中國價格通過國際參考價格機制影響全球價格的潛在風險,跨國藥企會重新審視創新藥在中國研發、上市和醫保準入的策略選擇,這將影響中國患者對全球創新藥的可及性。因此,建議充分考
5、慮醫藥創新對改善人類健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科技競爭力的價值,平衡患者可及、醫??韶摀?、創新可持續的訴求,建立與藥品全生命周期匹配的定價和支付機制。對于創新藥,建立基于價值評估和分級的定價和支付機制,對能夠帶來額外價值獲益的創新藥給予合理價格以保障創新回報,鼓勵持續創新。嚴格區分創新藥和仿制藥的價格形成機制。23研究問題 過去兩年的國家醫保談判中,國家集采藥品的中選價格作為參考價用于部分創新藥的支付標準測算,導致部分創新藥談判失敗,部分談判成功藥品價格過低。這與嚴格區分創新藥和仿制藥定價機制的原則相悖,與鼓勵創新的國際慣例不符,影響醫藥創新信心。研究結論和建議 項目通過模擬案例分析發
6、現,若以參照藥集采中選價格為參考價測算更高價值的創新藥的支付標準,將可能得到遠低于參照品原研藥價格的談判價格,獲得的專利期內商業回報可能難以支撐中國市場的研發和上市決策,最終會損害中國患者對更好治療藥物的可及性。因此,建議嚴格區分創新藥和仿制藥的價格形成機制,不將集采藥品中選價格作為國家醫保談判中創新藥支付標準測算的參考價,建議考慮使用集采前原研藥價格作為參考價。具體分析 針對上述問題和建議,我們從如下三個方面做了分析,供決策部門參考。一、創新藥與帶量采購藥品在臨床和創新價值、投入和風險、價格形成機制上有本質不同,不應參考集采中選價格測算創新藥支付標準 區別 創新藥 集采中選仿制藥 臨床和創新
7、價值不同 更高臨床價值(療效、安全性、生命質量等),解決當前未滿足醫療需求 新機制、新技術,推動醫療技術進步 上市多年的成熟治療手段,成本低、廣覆蓋 無法解決臨床未滿足的醫療需求研發投入和風險不同 研發和注冊過程,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 高投入:平均 26 億美元 長周期:平均 1015 年 高風險:僅 12%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藥品能夠成功獲批一致性評價過程,低投入、周期短、低風險 低投入:約 2001000 萬元 周期短:平均 12 年 低風險:研發成功率高生命周期 不同 市場導入期,患者數量少 市場成熟期,患者數量大價格形成 機制不同 基于價值的價格談判,不帶量 相對參考價格合理溢價 不帶量
8、基于成本的競價采購,帶量 帶量:6080%采購量,23 年合同 價低:中選品平均降幅超 50%,且中選和非中選省份間價格差異大采購和使用規則不同 準入難:進院、門診報銷、用藥考核等 醫院回款周期長 直接進院,優先使用,確保合同量 預付貨款,保障回款二、帶量采購品種已廣泛覆蓋主要疾病領域且中選價格普遍較低,若以中選價格測算新藥醫保價格,難以取得合理價格以吸引進一步的研發投入去解決未滿足需求 國家集采已經開展七批,納入 294 個品種,廣泛覆蓋主要疾病領域,顯著降低了藥品價格,推動了通過一致性評價仿制藥的臨床使用。此外,地方集采也將更多藥品納入了帶量采購范圍,大幅降低藥價。對于集采藥品所覆蓋的疾病
9、領域,如腫瘤、心血管、糖尿病等,依然存在很大的未滿足需求,需要持續的醫藥創新來填補臨床空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命質量。如果以帶量采購中選價格為參考價測算創新藥價格,考慮到中選價格與集采前原研價格的差異,很多創新藥獲得的價格將遠低于上市多年的過期專利藥價格。這將削弱企業研發和上市新藥的動力,患者獲得更好治療藥品的速度將放緩。下圖選取了疾病負擔重、未滿足需求高的心血管和腫瘤領域的部分代表性藥品,對比中選藥品平均成本和集采前原研藥成本??梢钥吹?,基于中選價格溢價約 350 倍,平均約 16 倍,才能達到集采前原研藥價格水平。三、通過藥物經濟學模型做案例模擬分析,若以中選價格做參考價格,模擬的高
10、價值創新藥難以獲得有吸引力的價格和商業回報,失去研發和上市的動力 藥物經濟學測算是獲得談判藥品支付標準建議的兩個方法之一。項目選擇一個未滿足需求高且全球研發管線產品豐富的腫瘤疾病,假設一個能夠帶來顯著額外臨床價值獲益的新藥,建立標準的成本效果分析模型,模擬分析分別以集采中選價格和集采前原研價格作為參考價格兩種情景下對新藥能夠獲得的談判價格和商業回報的影響,以期對參考價格選擇的影響給予直觀、量化的示例。分析過程和結果如下。案例選?。哼x取前列腺癌領域,主要考慮到臨床未滿足需求高,臨床廣泛應用的治療藥品已經納入國家集采,全球研發管線中有多個臨床數據更優的在研產品。創新藥 X 肖像:模擬的在研創新藥
11、X 相對臨床標準治療方案具有顯著額外獲益。45創新藥準方案的獲益情對 創新藥 X 參藥品 (rPFS)8.3 6.0 (OS)16.6 15.6 (QALYs)0.979 0.657 QALYs 0.323 談判價格:X 成本效果值 創新藥 X 價格/28 相對參藥的價 GDP數 金(/QALY)情景 1:參考 VBP 原研價格 情景 2:參考 VBP 價 情景 2 vs.情景 1 參藥價格(/28)情景 1 情景 2 1.0 80,976 25,616 4,071 16%16,231 58%-75%1.2 97,171 26,642 5,097 19%64%-69%1.5 121,464 2
12、8,182 6,636 24%74%-59%2.0 161,952 30,747 9,202 30%89%-43%*CEA1.2GDP;VBP價格為 16,231/28,VBP3,399/28XX19%69%商業回報分析:X X825%8創新藥X 目錄 概要.1 第一部分:優化價格形成機制,助力創新藥可及,保障患者獲益.6 1.1 提升創新藥可及有助于改善患者健康且提高基金使用效率.6 1.2 我國患者創新藥可及性明顯改善但仍有差距.7 1.3 構建有效的創新藥價格形成機制對促進創新藥可及具有重大意義.10 1.4 以價值為導向是優化創新藥價格形成機制的基本原則.12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參考價
13、格對創新藥價格和使用的影響.16 2.1 背景及問題.16 2.2 腫瘤案例分析.16 2.2.1 創新藥品選取和準入情景模擬.16 2.2.2 模擬分析方法.18 2.2.3 創新藥 X 談判價格模擬分析.19 2.2.4 創新藥 X 商業回報模擬分析.24 第三部分:結論及政策建議.25 附錄成本效果研究相關參數匯總.27 參考文獻.32 67 第一部分:優化價格形成機制,助力創新藥可及,保障患者獲益 持續改善人民健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都需要醫藥創新。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我國疾病負擔將持續增加。醫藥創新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療藥品,解決未滿足醫療需求,降低疾病治療成本,助力實現“健
14、康中國 2030”戰略目標。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醫藥創新產業是創新型、高科技產業,鼓勵和加快醫藥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打造高科技領域國際競爭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良好的政策環境是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2015 年以來的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和基本醫保改革,推動了醫藥創新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審評審批方面,2017 至 2021 年,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新藥(化藥和生物藥)總計超 250 種,年均 50 種,而 2016 年僅獲批 7 種。在基本醫保方面,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實現每年動態調整,創新藥從獲批到進入醫保目錄的平均年限由2017 年的約 7.8 年下降到 2021 年的 1.
15、1 年,其中 2021 年醫保談判中 27 個藥品在獲批當年即進入醫保。創新藥的可及性、可負擔性顯著提升,大量患者從創新中獲益。平衡醫藥創新的價格需求和醫療保險的支付能力是世界普遍的難題,我國的人均 GDP 水平遠低于成熟市場,這一矛盾尤為突出。一方面,國家醫保藥品談判通過降低價格和納入報銷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可負擔性,讓更多患者從創新中獲益;另一方面,過低的談判價格給創新藥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創新能否獲得合理回報成為普遍擔憂的問題,將直接影響創新的動力和研發投入,減少未來上市藥品的種類和數量,降低醫藥創新改善人類健康的速度。因此,優化決策過程,維持創新藥品合理價格,進一步完善醫藥生態系統,打造以
16、患者為中心的準入環境,進而提升患者獲益,是創新藥在我國發展的必經之路。1.1 提升創新藥可及有助于改善患者健康且提高基金使用效率(1)創新藥可提升患者臨床獲益,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 年,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為 18.7%,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為 13.5%,提示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未來也勢必會對經濟增長造成強勁的沖擊,與此同時帶來的與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負擔也將進一步加重1。醫藥創新是實現“健康中國 2030”目標、提升患者獲益的重要保障手段2。與同類傳統藥品相比,創新藥能夠降低疾病負擔,延長患者壽命、提高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患者預后,
17、解決未滿足醫療需求,降低疾病治療成本,帶來長期獲益。以腫瘤患者為例,研究顯示,相較于傳統化療藥品,靶向等腫瘤創新藥可大幅提升患者生存率,例如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使用創新藥后五年生存率從之前的 25%提升到 52%3(詳見圖 1)。創新藥為患者帶來的健康獲益有助于提升我國全民健康水平,助力于實現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中“到 2030 年,總體癌癥五年生存率較 2015 年提高 15%”的目標,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圖 1:癌癥患者使用創新療法的臨床獲益提升(2)創新藥有助于改善患者依從性很多傳統療法因使用不便、安全性不佳、療效有限等問題,常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差,不利于疾病的臨床管理,而創新藥品的
18、機制創新、劑型創新等有助于改善用藥便捷性、提高患者耐受性等,進而提升患者依從性,帶來更多患者獲益。以罕見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為例4,患者既往通常需要接受侵入性治療來緩解可能危及生命的水腫。這種復雜、痛苦的傳統臨床治療方案的依從性較差,治療效果也不甚理想。領域內創新藥上市后,患者疾病發作時即可立刻進行自我注射,治療便利、就醫時間短,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也大幅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3)提升創新藥可及能提高醫?;鹗褂眯逝c傳統療法相比,許多創新藥具有更好的經濟性,體現在:減少疾病控制不佳帶來的長期并發癥、急性發作事件等治療成本,減少不良反應管理、支持性治療等帶來的住院、護理或手術費用等。以肺動
19、脈高壓患者為例,相較傳統的支持性療法,接受創新藥治療的肺動脈高壓患者的住院率可降低 50%,住院天數也縮短了 52%5。由于住院減少使得總體醫療支出大幅降低,同時患者因誤工帶來的勞動力損失也有所降低,患者、醫療系統和全社會的疾病經濟負擔均得到緩解和改善,也進一步提高了醫?;鹗褂眯?。1.2 我國患者創新藥可及性明顯改善但仍有差距(1)醫保目錄調整在腫瘤和高值罕見病等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近年我國醫保目錄調整的成效之一便是在腫瘤、慢性病甚至是罕見病等多個疾病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極大滿足了患者用藥需求。以腫瘤領域為例,僅 2021 年的醫保談判中,多個腫瘤領域已納入至少一個創新藥品;目前基本實現了多
20、發常見的惡性腫瘤治療創新藥全覆蓋,并且在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領域增加了用藥選擇性6。而對于一些過去無藥可用的罕見病領域,也逐步打破了這一困境,有效填補臨床空白,詳見圖 27。同時,在一些慢病領域,目89錄調整帶來了藥品代際更新,使得醫生和患者可以更精準選擇藥物。以降血脂藥品 PCSK9 抑制劑為例,阿利西尤單抗注射液和依洛尤單抗注射液均在 2021 年被納入醫保目錄,豐富了臨床用藥層次,增加患者用藥選擇空間,差異化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7。圖 2:醫保目錄調整帶來突破性進展(2)藥品審評審批和醫保政策優化帶來患者對創新藥可及性提高隨著近年來我國藥品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藥品在中國從申報到獲批時
21、間大大縮短;同時,國家醫保目錄常態化調整機制也日趨完善,患者對創新藥的可負擔性大大提高。我國在提高患者創新藥可及性方面已獲得了積極成效。一方面,藥品在中國上市審評審批速度加快,國內外上市時間差大幅縮短。以 2019 至2021 年國家醫保談判中的西藥為例(見圖 3),更多創新藥逐步實現“國內外同步上市”的良好趨勢。2021 年通過談判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進口創新藥中,高達 65.4%的藥品在中國的上市時間距在國外首次上市時間短于 4 年。而中國上市距國外首次上市時間差短于 2 年的創新藥比例也從 2019 年的 10.8%增加至 2021 年的 26.9%。另一方面,創新藥中國上市與納入國家醫保
22、目錄的時間差也在明顯縮短。創新藥從獲批到進入醫保目錄的平均年限由 2017 年的約 7.8 年下降到 2021 年的 1.1 年,以 2021 年國家醫保談判為例,談判新增的 67 個藥品中有 27 個藥品于 2021 年實現“上市當年即被納入醫?!钡闹卮笸黄?。創新藥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的改善,亦帶來我國患者對創新藥的實際使用比例的逐年提高。以非小細胞癌患者的靶向藥使用情況為例,從 2017 年至 2020 年,靶向藥品臨床使用率從 20%左右上升至接近 50%8。圖 3:藥品審評審批速度加快(3)然而當前我國仍亟待更多創新藥以滿足臨床需求盡管我國患者對創新藥的可及性已顯著提升,但橫向來看,相較歐
23、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仍存有較大差距,臨床未滿足需求依舊較高。一方面,從創新藥上市數量來看,如圖 4 左側展示的 2011 年至 2020 年各國上市新藥占全球上市新藥的比例,目前美國仍是擁有創新藥上市比例最高的國家,10 年間全球上市的共408 個創新藥品中高達 86%的藥品已在美國上市,遠高于德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之下,在此期間僅有 23%的創新藥在中國上市,與其他國家仍有較大差距9。另一方面,創新藥品可及性不足也直接影響我國患者的臨床結局。2018 年一項基于覆蓋全球 71 個國家的 332 個患者注冊數據庫的 CONCORD-3 研究顯示,我國多個高發癌種如前列腺癌、肝癌等患者的
24、 5 年生存率仍低于英、美、日等發達國家;如對骨髓性白血病而言,美國、加拿大、法國和英國的患者 5 年生存率均達到 45%以上,而我國患者僅不到 25%10。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除不同人群疾病進程的差異外,臨床治療水平、創新療法在當地的可及和臨床普及性或許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國臨床對于創新藥品的需求仍然較大,仍亟需療效佳、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的新藥好藥更多、更早的使用在臨床治療中,持續惠及廣大患者。1011圖 4:創新藥可及性與患者生存情況比較 1.3 構建有效的創新藥價格形成機制對促進創新藥可及具有重大意義(1)中國市場對于全球醫藥創新產業越發重要既往,很多創新藥品進入中國市場時間
25、較晚,往往處于藥品生命周期后期,甚至有些藥品在中國上市不久已失去專利期保護;而其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多數在國際市場已經獲得較高的銷售回報。而現階段,隨著我國藥品的審評審批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創新藥在更早期即被引入中國,甚至逐漸實現國內外同步上市(如圖 5);與之前不同的是,創新藥于中國上市之前在國際市場上并沒有累積很多銷售回報。這一趨勢使得中國市場對于藥品全球市場的重要程度逐漸攀升,未來中國市場將更大程度地決定著醫藥產業全球的投資回報,進而對維持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更加重要。而創新藥的價格形成機制和報銷體系很大程度上將決定其在中國的商業回報。圖 5:創新藥全球生命周期示意圖(2)在中國面臨的價格挑戰
26、將影響研發上市和醫保準入選擇,進而影響患者創新藥可及性首先,平衡醫藥創新的價格需求和醫療保險的支付能力是世界普遍的難題,我國的人均GDP 水平遠低于成熟市場,這一矛盾尤為突出。當前,國家醫保藥品談判作為創新藥品最快、最直接惠及患者的一個準入通道,一方面,醫保談判通過降低價格和納入報銷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可負擔性,讓更多患者從創新中獲益;另一方面,過低的談判價格給創新藥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2021 年醫保談判中,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 61.7%,其中高價值的抗腫瘤藥、罕見病藥品降幅更高7。在巨大的價格壓力下,有些創新藥直接放棄提交談判申請,通過形式審查的西藥最終僅有 45%談判成功,價格無疑是影響
27、結果的核心因素之一。其次,當前中國市場藥品“以價換量”的效果仍然相對有限,若創新藥以較低價格準入后,無法獲得預期的商業回報,或將影響創新藥在中國上市和納入醫保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患者可及性。雖然中國人群體量大,但疾病的診斷率、患者的治療率和依從性不高,并沒有顯現市場量的絕對優勢,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市場對創新藥全球整體銷售貢獻仍然較低,醫保談判“以價換量”效果相對有限。隨著國產創新企業研發能力逐步加強,中國醫藥產業正經歷著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對于本土眾多創新藥企而言,完全依靠資本投入開展研發,過低的價格顯著降低了中國市場的商業回報預期,也難以支撐“出?!睉鹇缘膰H價格需求。這也是 2021 年資
28、本市場對醫藥創新投入“退潮”的原因之一,引發了整個創新鏈條能否持續的普遍擔憂。對于跨國藥企而言,2021 年全球創新藥銷售額的占比數據顯示,創新藥的中國市場商業回報僅占全球市場商業回報的 3%11(詳見圖 6)。進一步聚焦至醫保談判藥品,2021 年我國談判成功藥品相對最低國際參考價的平均降幅約 54%,且多數藥品處于全球市場的導入期和成長階段早期。然而,或許受到藥品進院等落地因素制約,盡管納入醫保后幾年的銷售額占比緩慢增加,但仍舊較低,將全球前 20 位跨國藥企在中國談判藥品的銷售額進行匯總發現,納入醫保后的前兩年,這些藥品的全球商業回報中中國市場貢獻程度不到 2%,這也意味著談判藥品在中國
29、市場目前仍未達到“以價換量”的效果,在考慮到中國價格通過國際參考價格機制影響全球價格的潛在風險,跨國藥企會重新審視創新藥在中國研發、上市和醫保準入的策略選擇,這將影響中國患者對全球創新藥的可及性。1213圖 6:創新藥中國市場商業回報(3)藥品投資回報將影響持續創新投入,最終不利于患者的健康獲益眾所周知,創新藥研發投入大、周期長、且失敗風險高。數據顯示,新藥從研發到 FDA 獲批上市的平均成本約為 26 億美元、平均周期約為 10-15 年,失敗風險也很高,獲 FDA 批準上市的新藥僅占進入臨床開發階段的 12%,因此企業對于藥品的研發承擔了較大風險12,13。若同時將面臨較低的投資回報,將直
30、接影響創新的動力和研發投入,減少未來上市藥品的種類和數量,降低醫藥創新改善人類健康的速度。以美國的醫藥產業發展為例,近期研究顯示,若美國聯邦政府對 Medicare 醫療保險體系下 Parts B 和 Parts D 藥品目錄中的高成本創新藥品進行價格談判,將導致醫藥企業在 2021-2039 年間整體研發投資降低約 29%-60%,研發投資的減少將直接導致創新藥上市數量減少167-342 種,至 2029 年,美國民眾預計將損失 1.6 億-3.3 億健康生命年,長期來看,到 2039年,美國民眾預計將損失 4.8 億-9.8 億健康生命年,患者健康獲益受到巨大挑戰14。1.4 以價值為導向
31、是優化創新藥價格形成機制的基本原則(1)基于價值定價是核心,創新藥和帶量采購藥品的價格形成邏輯有本質不同近年來建立起來的我國醫保目錄常態化調整機制中,準入流程、評估和測算標準以及調整原則不斷完善,而其中談判價格能夠體現創新藥多維度的價值,進而實現基于健康價值為導向的價格決策,是醫保部門和醫藥產業共同的目標。具體來看,由于創新藥品和帶量采購中選藥品在臨床和創新價值、投入和風險、價格形成機制等維度均存在較大差異(詳見表 1),因此價格形成也應采取不同的方式。創新藥臨床價值更高:創新藥由于機制、技術等創新,研發成本高,具有專利保護,從療效、安全性、生活質量、依從性等方面為患者帶來實際獲益,解決當下未
32、滿足的醫療需求,在推動醫療技術進步的同時也擁有更高的臨床價值;而帶量采購中選仿制藥品多為上市多年的成熟治療手段,研發成本低,使用人群廣,且無法有效解決臨床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創新藥研發投入更高、風險更大:創新藥需經過完整的研發階段,平均需要 26 億美元的超高投入、10-15 年的研發周期、研發失敗風險高;帶量采購中選仿制藥品僅需通過僅 200-1,000 萬人民幣的較低投入、平均 1-2 年的研發周期、研發成功率高,風險較低;價格形成邏輯不同:創新藥品的價格談判不直接帶量,本質上是一種準入價格,與藥品掛網價格更為類似,未考慮實際落地后的“量”,因此醫保談判的定價中應給予創新藥一定的合理回報;而
33、帶量采購藥品屬于基于藥品體量的競價,帶量采購中選仿制藥品的市場目標應為在保持合理利潤率的同時加速銷售放量,重點考慮“以價換量”,本質上是一種。成交價,兩者定價邏輯上存在具有本質區別?;谖覈谌廖迮鷰Я坎少徶袠私Y果,中標藥品價格較最高有效申報價的平均降幅超過 50%,且 45%的中標藥品價格降幅超過 70%,然而一旦中標則能在 3 年合同期內獲得上年實際采購量的 70%-80%,對于仿制藥品是較為理想的市場環境;采購和使用規則不同:創新藥的準入鏈條長,需嚴格經過進院、門診報銷、各項藥品管理考核等流程的審查,準入難度高;帶量采購中選仿制藥品通??梢灾苯舆M院、優先使用。表 1:創新藥與帶量采購藥
34、品的區別 區別 創新藥 集采中選仿制藥 臨床和創新價值不同 更高臨床價值(療效、安全性、生命質量等),解決當前未滿足醫療需求 新機制、新技術,推動醫療技術進步 上市多年的成熟治療手段,成本低、廣覆蓋 無法解決臨床未滿足的醫療需求研發投入和風險不同 研發和注冊過程,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 高投入:平均 26 億美元 長周期:平均 1015 年 高風險:僅 12%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藥品能夠成功獲批一致性評價過程,低投入、周期短、低風險 低投入:約 2001000 萬元 周期短:平均 12 年 低風險:研發成功率高生命周期 不同 市場導入期,患者數量少 市場成熟期,患者數量大價格形成 機制不同 基于價
35、值的價格談判,不帶量 相對參考價格合理溢價 不帶量基于成本的競價采購,帶量 帶量:6080%采購量,23 年合同 價低:中選品平均降幅超 50%,且中選和非中選省份間價格差異大采購和使用規則不同 準入難:進院、門診報銷、用藥考核等 醫院回款周期長 直接進院,優先使用,確保合同量 預付貨款,保障回款由此可見,創新藥與仿制藥的價值以及價格形成機制完全不同,二者的定價政策與定價邏輯應相互獨立。對于創新藥品,由于藥品具有多維度價值,且長遠來看,提升創新藥可及能提高醫?;鹗褂眯?,所以對其使用基于藥品價值的定價方式更為合理,需要考慮其因多維度1415價值帶來的價值溢價,給予藥品合理的創新回報,從而鼓勵
36、醫藥創新,保障我國患者的健康獲益。(2)帶量采購品種已廣泛覆蓋主要疾病領域且中選價格普遍較低,若以集采中選價格測算新藥醫保價格,將難以取得合理價格 國家集采已經開展七批,納入 294 個品種,廣泛覆蓋主要疾病領域,顯著降低了藥品價格,推動了通過一致性評價仿制藥的臨床使用。此外,地方集采也將更多藥品納入了帶量采購范圍,大幅降低藥價。對于集采藥品所覆蓋的疾病領域,如腫瘤、心血管、糖尿病等,依然存在很大的未滿足需求,需要持續的醫藥創新來填補臨床空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命質量。如果以帶量采購中選價格為參考價測算創新藥價格,考慮到中選價格與集采前原研價格的差異,很多創新藥獲得的價格將遠低于上市多年
37、的過期專利藥價格。這將削弱企業研發和上市新藥的動力,患者獲得更好治療藥品的速度將放緩。圖 7 選取了疾病負擔重、未滿足需求高的心血管和腫瘤領域的部分代表性藥品,對比中選藥品平均成本和集采前原研藥成本??梢钥吹?,基于中選價格溢價約 350 倍,平均約 16 倍,才能達到集采前原研藥價格水平。圖 7:重點疾病領域中選藥品平均成本和集采前原研藥成本(3)參照藥的參考價格是測算談判價格的關鍵要素,對于已納入帶量采購的參照藥品,其中選藥品價格是否適合作為參考價格,是一個存在爭議的重要問題 目前的醫保談判中,參照藥的選定及其價格選擇是創新藥定價的關鍵因素。從藥經價格測算形成機制來看,通過市場競爭信息、成本
38、效果分析結果形成擬談判藥品的基準價格后,進一步通過其他因素調整得到擬談判藥品的藥經測算價格。其中成本效果分析中,需要通過建立與參照藥的成本效果分析模型及給定 ICER 閾值得到倒推價格,因此參照藥及其藥品價格的合理選取很大程度決定著創新藥的定價區間。以治療 EGFR 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創新藥阿法替尼為例,選取不同的參照藥,對于創新藥價值的體現有所差異,詳見圖 815?;谙嗤臏y算手段(成本效果分析模型),如果選擇傳統化療方案(培美曲塞+順鉑)作為參照藥,阿法替尼能帶來的額外臨床獲益最為顯著,增量 QALYs可達 0.382,但由于藥品治療成本差異較大,增量成本也最高;如選擇具有一定創新性的靶
39、向藥品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阿法替尼能帶來的增量 QALYs 約為 0.2 左右,增量成本也相對較低,基于此倒推得到的價格也會更為合理。因此,選取合理的參照藥對于全面體現創新藥的多維度價值以及測算合理價格至關重要。圖 8:創新藥品醫保談判價格測算機制 隨著我國帶量采購藥品范圍的擴大,越來越多藥品納入帶量采購范圍,而帶量采購價格是否適合作為醫保談判中創新藥價格和支付標準測算的參考價格,已成為當前一個待研究的重要問題。針對此問題,建議充分考慮醫藥創新對改善人類健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科技競爭力的價值,平衡患者可及、醫??韶摀?、創新可持續的訴求,建立與藥品全生命周期匹配的定價和支付機制。對于
40、創新藥,建立基于價值評估和分級的定價和支付機制,對能夠帶來額外價值獲益的創新藥給予合理價格以保障創新回報,鼓勵持續創新。嚴格區分創新藥和仿制藥的價格形成機制。1617第二部分:案例分析參考價格對創新藥價格和使用的影響 案例分析部分將聚焦“創新藥支付標準測算的參考價格選擇”這一關鍵問題,通過藥物經濟學模型模擬測算若將帶量采購(VBP)藥品(含國家集采和地方集采)的中選價格(以下簡稱“帶量采購中選價格”)作為參考價格,對國家醫保談判中創新藥價格和商業回報的直接影響,以及對企業研發積極性和患者的用藥可及性的影響。圖 9:案例分析主要思路 2.1 背景及問題 基于當前醫保談判的決策機制,談判藥品的參考
41、價格是影響最終支付標準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去兩年的國家醫保談判中,國家集采藥品的中選價格作為參考價用于部分創新藥的支付標準測算,導致部分創新藥談判失敗,部分談判成功藥品價格過低。這與嚴格區分創新藥和仿制藥定價機制的原則相悖,與鼓勵創新的國際慣例不符,影響醫藥創新信心。此外,我國目前已經納入帶量采購的品規往往是國內已經出現多家仿制藥上市的藥品,臨床可替代性較高,上市時間較長。在此情景下,本研究通過對未來有可能在國內上市的創新藥品進行模擬,通過對 1)使用帶量采購藥品中選價格(簡稱“VBP 平均中選價”)作為參考價格;2)使用帶量采購前原研藥品價格作為參考價格(簡稱“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兩情景
42、下模擬新藥能夠獲得的談判價格和商業回報并進行分析,進一步研究合理參考價格對維持企業研發投入、進而保障患者用藥可及性的影響。2.2 腫瘤案例分析 2.2.1 創新藥品選取和準入情景模擬 案例選?。罕景咐M的創新藥治療領域需符合以下條件:該疾病領域內仍有較高的臨床未滿足需求;領域內已有臨床廣泛應用的治療藥品被納入國家集采;該全球研發管線中當前有多個臨床數據更優、創新性較強的在研產品,且新藥未來可能在中國上市?;谝陨蠗l件,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成為研究關注的重點疾病領域。肺癌領域,除部分化療藥品已經被納入集采之外,靶向藥品吉非替尼也在 VBP 范圍之內,但該藥品原研廠家中選價格較高,且肺癌領域的管
43、線內的肺癌治療創新藥多為針對罕見靶點藥物,可能并非吉非替尼的合適對照。肝癌領域,除化療藥品外,靶向藥品索拉非尼也已納入 VBP 范圍,但全球管線中現有藥品的創新價值相對有限,其中單藥治療方案與索拉非尼相比療效優勢有限,與本研究內“創新藥”的設置不相符。前列腺癌領域內已有多個帶量采購中選藥品。且各中選產品的中選價格與未中選產品價格相差較大,有助于更好地體現兩種模擬情景對創新藥談判價格測算和長期商業回報的影響。此外,前列腺癌領域全球管線在研藥品豐富,未來在中國上市具有顯著療效優勢的創新藥品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本研究將前列腺癌選定為案例研究疾病領域,并展開后續的模擬與分析。創新藥 X 肖像:案例分析
44、中的創新藥 X 為模擬藥品,該藥品的臨床療效數據將基于該疾病領域全球管線內多個同類、在研創新產品的實際療效數據進行模擬。既確保所模擬的創新藥具有實際的臨床價值和創新性,同時也避免使用某單一藥品的產品特征或實際療效數據從而導致結果的偏向性。本研究中,創新藥 X 的臨床療效源自全球管線中兩個具有相似創新作用機制的產品,根據兩藥臨床試驗匯報的 PFS 和 OS 曲線,以及各自入組患者人數的權重,匯總得到創新藥 X 的 PFS 和 OS 曲線,并通過統計軟件進行曲線的擬合與外推。根據臨床試驗入組的人群來看,創新藥 X 適用于接受過化療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人群。參照藥選?。哼m合作
45、為創新藥 X 的參照藥為阿比特龍和比卡魯胺,兩者皆為當前臨床廣泛使用的治療藥物,且適應癥涵蓋創新藥 X 的目標治療人群。此外,兩藥目前都已納入帶量采購,且均有原研藥品未中選,未中選的原研藥品價格約為中選的仿制藥品價格的 5 倍,由此能夠直觀、量化地體現兩種參考價格情景之間的差異。因此,在本案例分析中將分別使用阿比特龍和比卡魯胺作為參照藥進行創新藥 X 的模擬分析,詳見圖 10。圖 10:前列腺癌領域藥品參照藥選取18192.2.2 模擬分析方法 表 2:模型基礎設置 參數類別 模型設置 研究人群 接受過化療的 mCRPC 患者 干預方案與對比方案 創新藥 X+雄激素剝奪治療(ADT)vs 阿比
46、特龍+ADT/比卡魯胺+ADT 研究視角及成本構成 研究采用衛生系統視角,考慮治療費用(包括藥品和給藥費用)、醫療資源利用費用(包括門診和檢查檢驗費用)及不良反應治療費用,未考慮間接費用 研究時限及周期 臨床試驗中基線患者平均年齡近 70 歲,因此研究時限設置為 15 年;根據創新藥 X 用法及臨床療效數據情況,模型設置每四周(28 天)為一個周期 表 3:模型參數及來源 參數類別 參數來源 臨床指標選取 rPFS 及 OS 相對臨床數據 以阿比特龍方案作為參照,由于能夠獲得阿比特龍方案治療 mCRPC 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因此使用各自曲線進行擬合外推作為各自臨床數據 以比卡魯胺方案作為參照,
47、由于比卡魯胺治療 mCRPC 患者沒有直接的臨床療效數據,因此通過間接比較獲得成本參數 無進展狀態藥品及給藥成本:阿比特龍方案和比卡魯胺方案的藥品費用取自VBP 后的掛網公示價格,兩治療方案均設置不同參照要價格情景 1)VBP 平均中選價;2)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分別進行測算 疾病進展后治療費用:假設所有患者疾病進展后均使用多西他賽+潑尼松+ADT的治療方案進行維持治療 醫療資源利用費用:醫療資源利用頻率數據來自專家訪談;單價信息來自醫院公開收費標準(上海),并經過專家訪談驗證 不良反應治療費用:不良反應發生率來自模擬創新藥 X 時參考的兩個在研真實藥品的實際臨床數據,通過加權平均得到創新
48、藥 X 不良反應發生率。阿比特龍方案和比卡魯胺方案不良反應發生率來自臨床試驗;不良反應的單次治療費用來自公開發表的文獻及專家訪談健康效用值參數 研究設置患者使用不同治療方案時,在同一疾病狀態下健康效用值相同,效用值數據來自公開發表文獻 本研究將通過建立標準的成本效果分析模型進行創新藥 X 談判價格的測算?;谇傲邢侔╊I域相關模型特點,研究選取分區生存模型,模型中設置疾病無進展狀態,疾病進展狀態和死亡狀態模擬患者的轉歸。表 2、表 3 分別展示了模型的基礎設置與主要參數的來源,詳細參數請參見附錄。參數類別 參數來源 研究結果指標 不同治療方案的總治療成本、總質量調整生命年;創新藥 X 在不同閾值
49、水平下測算得到的倒推價格(基礎情景選擇 1.2 倍人均 GDP16作為支付閾值)2.2.3 創新藥 X 談判價格模擬分析 以阿比特龍為參照藥時創新藥 X 的價格測算結果:首先,創新藥 X 具有顯著臨床價值,能為患者帶來顯著的臨床獲益。模擬患者 15 年的疾病進展顯示,創新藥 X 與阿比特龍方案分別為患者帶來 0.979 和 0.657 的 QALYs(質量調整生命年)獲益,增量 QALYs 為 0.323。中位 rPFS 和中位 OS 與阿比特龍方案相比均有所延長,詳見表 4。表 4:創新藥與阿比特龍方案的臨床獲益情況對比 模擬創新藥 X 阿比特龍 中位無進展生存期(rPFS)8.3 月 6.
50、0 月 中位總生存期(OS)16.6 月 15.6 月 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s)0.979 0.657 增量 QALYs 0.323 其次,參考價格使用 VBP 平均中選價和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兩種測算情景下,創新藥 X的測算結果差異大,以原研藥價格作為參考價格能夠給予創新藥 X 相對合理的談判價格。如果以 1.2 倍人均 GDP 作為意愿支付閾值,價格測算結果顯示,基于阿比特龍方案的兩個參考價格情景下,創新藥 X 的談判價格相差超 5 倍。以原研藥價格作為參考價格能夠給予創新藥 X 相對合理的談判價格,能夠體現相對參照藥的額外價值獲益。此外,以阿比特龍 VBP 平均中選價格作為參考價
51、格,測算得出的創新藥 X 的談判價格過低,缺乏合理性。該情景下測算得出的創新藥 X 的談判價格(5,097 元),僅為參考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26,642 元)情景時的 19%,比阿比特龍原研藥四周費用(16,231 元)還要低 69%,甚至低于 2021 年腫瘤藥品談判后的平均月費用。擁有更高價值的新藥獲得更低的價格,明顯不合理。相比之下,如果使用阿比特龍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倒推的創新藥 X 月治療費用接近 2021 年腫瘤藥談判后的月平均費用,其價格結果相對趨于合理。除此以外,模型中的對于部分設置(如不良反應等)進行了簡化處理,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創新藥 X 的臨床獲益。由此可見,
52、在藥物經濟學測算中,參照藥使用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與使用 VBP 平均中選價相比是較為合理的方式。表 5:創新藥 X 談判價格測算結果(參考阿比特龍方案)成本效果閾值(元/QALY)基于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倒推 X 四周費用(元/28 天)基于 VBP 平均中選價倒推 X 四周費用(元/28 天)基于 VBP 最高中選價倒推 X 四周費用(元/28 天)人均 GDP 倍數 金額(元/QALY)0.5 倍 40,488 23,051 1,505 2,531 0.8 倍 64,781 24,590 3,045 4,071 1 倍 80,976 25,616 4,071 5,097 1.2
53、 倍*97,171 26,642 5,097 6,123 2021成本效果閾值(元/QALY)基于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倒推 X 四周費用(元/28 天)基于 VBP 平均中選價倒推 X 四周費用(元/28 天)基于 VBP 最高中選價倒推 X 四周費用(元/28 天)人均 GDP 倍數 金額(元/QALY)1.5 倍 121,464 28,182 6,636 7,662 2 倍 161,952 30,747 9,202 10,228 3 倍 242,928 35,879 14,333 15,359*備注:基于近年醫保談判對于腫瘤藥品的 CEA 研究閾值選擇情況,本研究基本情景選取 1.2
54、倍中國人均 GDP 作為意愿支付閾值。模型中納入的阿比特龍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得到的費用為 16,231 元/28 天,VBP 平均中標價格得到的費用為 3,399 元/28 天。以比卡魯胺為參照藥時創新藥 X 的價格測算結果 首先,創新藥 X 相對比卡魯胺具有顯著更優的臨床價值。成本效果分析研究顯示,與比卡魯胺方案相比,基于間接比較的方法獲得相對臨床療效(圖 11),創新藥 X 能為患者帶來顯著的臨床獲益。模擬患者 15 年的疾病進展顯示,創新藥 X 與比卡魯胺方案分別為患者帶來 0.979和 0.428 的 QALYs 獲益,增量 QALYs 為 0.497。中位 rPFS 和中位 O
55、S 與比卡魯胺相比均有所延長,詳見表 6。圖 11:比卡魯胺方案的臨床療效數據來源 表 6:創新藥與比卡魯胺方案的臨床獲益情況對比 模擬創新藥 X 比卡魯胺 中位無進展生存期(rPFS)8.3 月 3.7 月 中位總生存期(OS)16.6 月 9.2 月 質量調整生命年(QALYs)0.979 0.428 增量 QALYs 0.497 其次,若以比卡魯胺為參照藥,則倒推的創新藥 X 的價格過低。與比卡魯胺相比,本研究兩價格情景測算的結果顯示創新藥 X 的倒推價格均較低,使用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測算的創新藥 X 價格也僅為 3,053 元,僅為阿比特龍原研藥四周費用(16,231 元)的 1
56、9%。如使用比卡魯胺 VBP 平均中選價進行測算,創新藥 X 測算價格更低。如果使用更嚴格的 0.8 倍 GDP 及以下作為支付閾值,倒推結果甚至出現負值,顯示出腫瘤領域的“生存悖論”問題,即療效獲益更大的藥品,由于患者生存時間延長導致的治療反而增加的了患者的治療成本,導致藥品的性價比不增反降。由此可見,對于創新藥 X 而言,不適宜選擇創新程度較低的比卡魯胺作為成本效果分析的參照藥。表 7:創新藥 X 談判價格測算結果(參考比卡魯胺方案)成本效果閾值(CNY/QALY)基于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倒推 X 四周費用(元/28 天)基于 VBP 平均中選價倒推 X 四周費用(元/28 天)基于
57、VBP 最高中選價倒推 X 四周費用(元/28 天)0.5 倍 GDP 40,488-2,485-3,468-2,4420.8 倍 GDP 64,781-112-1,095-691 倍 GDP 80,976 1,4704881,5141.2 倍 GDP*97,171 3,0532,0703,0961.5 倍 GDP 121,464 5,4264,4435,4692 倍 GDP 161,952 9,3828,3999,4253 倍 GDP 242,928 17,29316,31017,336*備注:基于近年醫保談判對于腫瘤藥品的 CEA 研究閾值選擇情況,本研究基本情景選取 1.2 倍中國人均
58、GDP 作為意愿支付閾值。模型中納入的比卡魯胺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得到的費用為 1,086 元/28 天,VBP 平均中標價格得到的費用為 230 元/28 天。22232.2.4 創新藥 X 商業回報模擬分析(1)模擬方法及參數設置基于成本效果分析測算的價格結果,通過估算使用創新藥 X 的患者人群、藥品價格、納入醫保前的市場份額和銷量長期變化趨勢等參數,對創新藥 X 納入醫保后的年銷售額變化情況進行模擬,具體參數設置如下。創新藥 X 目標患者人群及藥品年使用量:根據我國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的患者人數及轉移性前列腺癌(mPC)的患者轉歸狀況,得到 2023 年的 mC
59、PRC 患者數量,考慮診斷和治療比例,得到創新藥 X 的目標患者人數。與參考管線中實際藥物的臨床試驗一致,創新藥 X 的用藥周期設置為每 4 周一次。創新藥 X 醫保準入價格:假設創新藥 X 于 2022 年上市且于當年參與國家醫保談判,并于 2023 年談判成功納入醫保,根據參照藥 VBP 前原研藥價格和 VBP 平均中選價格分別得到兩個情景下創新藥 X 納入醫保時的價格。創新藥 X 長期價格變化趨勢:模擬假設創新藥 X 于 2025 年首次續約談判成功,于2027 年再次續約談判成功,兩次續約談判后于 2029 年被直接納入常規乙類目錄,而后假設創新藥 X 失去專利保護,2030 年首個仿
60、制藥上市,2032 年多家仿制藥陸續上市并被納入 VBP。創新藥 X 長期價格預測相關假設如下:o醫保續約談判后創新藥 X 的價格變化:續約談判價格降幅主要參考歷年醫保續約中藥品的平均降幅??紤]到創新藥 X 患者人群數量較少,續約時對醫?;痤A算影響有限,故假設其首次續約降幅為 10%,略低于 2018 年談判準入的 14個抗腫瘤藥在 2020 年首次續約時的平均價格降幅(15%)。同理,假設創新藥X 再次續約降幅為 7%,略低于 2017 年談判藥品在 2021 年再次續約時的平均降幅(8%)。o仿制藥上市后創新藥 X 的價格變化:研究假設 2030 年首個仿制藥上市時對創新藥 X 價格影響
61、較小,僅降價 5%。o納入國家 VBP 后創新藥 X 的價格變化:研究假設創新藥 X 未參與國家 VBP 競價,即原研藥未中選,僅在仿制藥中選后政策性降價約 20%。創新藥 X 納入醫保前的市場份額:考慮到創新藥 X 目標人群較小,上市初期醫生處方經驗較少,且患者教育尚不充分的情況下,使用創新藥 X 的人數較少,因此研究保守假設創新藥 X 納入醫保前的市場份額較低,僅為 5%。這一假設與當前腫瘤創新藥在中國市場上市初期的平均實際市場份額相一致。創新藥 X 納入醫保后銷量變化趨勢:隨著政府部門對國家醫保談判藥品加速落地政策的推動,談判藥品納入醫保后第一年實現較大幅度的銷量增長,納入醫保之后第二年
62、和第三年也會保持較快增長,但漲幅逐漸趨于平緩,直至第四年起將趨于市場的自然增長。o具體預測時,研究根據 2017-2020 年醫保談判中抗腫瘤藥品*納入醫保后的逐年銷量增幅對創新藥 X 納入醫保早期及穩定期的市場增速進行預測,當創新藥X 失去專利保護后,研究假設仿制藥上市及納入 VBP 會對創新藥 X 的銷量增幅產生一定影響,分別降低 20%及 50%。圖 12 展示了創新藥 X 納入醫保后每年的銷量變化幅度及其對應的數據來源。圖 12:創新藥 X 納入醫保后十年的市場增速預測 o另外,考慮到藥品以較低價格準入醫保時,患者的自付比例相對更低,使用人數也會隨之增加,即實現“以價換量”,因此研究假
63、設“創新藥 X 以較大降幅(即,采用 VBP 平均中選價格倒推結果)準入醫?!鼻榫跋滤幤返氖褂萌藬凳恰皠撔滤?X 以較小降幅(即,采用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倒推結果)準入醫?!鼻榫跋滤幤肥褂萌藬档?1.3 倍(即低價準入醫保帶來了額外的 30%患者使用量增加)。(2)模擬結果分析圖 13 展示了兩種情景下(參考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 vs 參考 VBP 平均中選價格)測算得出的創新藥 X 長期商業回報預估曲線。分析結論如下:在準入加速、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創新藥在中國的商業回報整體周期時間線顯著縮短。圖中可以看出兩條曲線的整體變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藥品在中國上市后,很快納入醫保目錄,對藥
64、品銷量產生積極影響,藥品整體商業回報呈明顯上漲趨勢;隨著創新藥上市速度加快,同領域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創新藥商業回報的上漲速度也逐步放緩;而后藥品失去專利保護,隨著 VBP 范圍的擴大和進度的加快,創新藥專利懸崖效應愈發明顯,藥品的商業回報驟降。首先,若以集采中選價格作為參考價測算談判價格,會顯著影響創新藥在中國的長期商業回報,進而或將對其在中國研發和上市決策產生負面影響。對比圖中兩種情景下*注釋:為保證數據合理性,分析時去除了談判前銷量基數過低的藥品以及談判前銷量數據無法獲取的藥品。2425創新藥 X 的長期商業回報發現,若使用阿比特龍 VBP 平均中選價倒推得到創新藥 X的價格,其在我國上
65、市后的銷售額將大幅縮減,銷售峰值不足 2 億,累計銷售收入總額不足 8 億元,僅為參考原研藥價格測算談判價格情景下獲得累計銷售收入的約25%。在新藥的研發決策過程中,不足 8 億元的專利期內累計預期銷售收入,難以彌補研發投入和上市后營銷成本,難以補償臨床開發的巨大風險,因此,很難支持藥品在中國市場的研發和上市決策,導致患者無新藥可用。相對而言,以原研藥價格作為參考價格測算談判價格,創新藥 X 能夠獲得相對合理的商業回報。該情景下銷售峰值約 5-6 億,相比之下,更能夠支持藥品在中國市場的研發和上市決策,從而讓中國患者獲益。圖 13:創新藥 X 商業回報模擬分析 第三部分:結論及政策建議 “健康
66、中國 2030”規劃綱要中提到,健康領域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要具有協調性,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解決關系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遵循這一宗旨,聚焦健康領域的政策問題,也需要統籌考慮政府、支付方、醫藥產業等多方關系,以長遠和持續的眼光,最終“以患者為中心”,以提高人民的健康福祉為一切決策的根本出發點,體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要求。當今的醫療健康體系的發展,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征。其一,醫藥產業是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事業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承擔著醫藥產品的供給,更重要的是產業創新的重任,也承載著人們對疾病治療的新希望;從當前的預防治療、到未來創新研發,助力健康提升。黨的十九大提出,醫藥領域的創新
67、發展更是攸關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產業的持續創新投入,提升創新能力,也是實現“健康中國 2030”宏偉目標的重要手段。其二,藥品的價格和支付政策,不僅直接決定著當前患者對藥品的可及性,也關系著長遠的醫藥產業創新研發和患者長遠獲益。同時,合理的藥品價格和支付政策,也會堅定外資企業持續在中國投資和經營布局的決心和信心。確保創新藥物更快地上市獲批、納入醫保,惠及更多患者、提高醫療效果,也使創新得到回報,是中國醫藥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和穩健中外醫藥營商環境的重中之重,更是促進整個醫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其三,然而當前我國仍存在諸多制約患者創新藥可及性提升的挑戰和矛盾,相較于
68、發達國家,我國患者仍然面臨巨大的臨床未滿足需求。創新藥研發本身具有周期長、風險高、投資大等特點,因此創新藥的合理定價至關重要,若上市后無法取得預期的市場回報,則會影響創新藥在中國上市和醫保準入的意愿,進而影響患者的可及性和健康結局,這也是我國醫藥產業轉型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優化和完善我國創新藥品的價格政策意義重大,對此提出以下建議。首先,鼓勵醫藥創新,建立基于創新藥價值評估和分級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與藥品全生命周期相匹配的支付體系,確保納入價格測算的參照藥應與談判藥品為相同生命周期和價值級別的藥物。對于創新藥品,圍繞其創新價值、臨床價值、社會價值、患者價值等多維度進行評估與分級,
69、對能夠帶來額外價值獲益的藥品給與溢價,建立以價值為導向的支付標準測算方法。同時,創新藥和納入帶量采購范圍參照藥的價格形式機制應嚴格區分,在專利期內基于價值定價并維持合理價格水平,自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作為最大的醫藥服務支付方,充分發揮戰略購買優勢,提升患者的用藥選擇,降低經濟負擔,為患者帶來了希望。正如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所說,“醫保購買的不僅是當下的值與不值,因而是未來中國醫療的強與不強”,因此,對于能帶來額外價值的高等級創新藥,更應該深入貫徹“價值定價”的理念,辯證地看待創新藥給患者帶來的顯著獲益和其相對高昂的價格。若價格結果無法體現出創新藥相較于傳統藥品的臨床價值和患者價值,與“價值定
70、價”的理念相悖,則長遠上將損失創新的積極性。2627其次,持續完善技術標準,從測算和定價規則等細節入手,促進制度的整體進步。本研究是一個聚焦的技術問題,卻會對政策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對這類問題進行科學的測算和分析,有助于問題的判斷和解決。例如,本研究通過測算分析為我們提供清晰的判斷,即為創新藥品選取醫保談判的參照藥時,可考慮選擇創新程度較為一致的藥品;若選擇帶量中選仿制藥作為參照藥,應考慮采用該藥品集采前原研藥品的價格作為參考,從而更加合理地體現藥品的創新價值。此外,在對于參照藥進行價格測算時,除了將評審專家關于談判藥醫保五大維度價值評分作為該藥品的溢價依據之外,建議還應充分考慮企業提供的與參
71、照藥的成本效果分析結果,增加價格測算的客觀性,避免部分評審專家因對于新上市產品了解度不夠而造成主觀評價影響。具體而言,對于醫保談判的創新藥品,在參照藥品的選擇上,應避免選擇創新性較低的仿制藥品,而應選擇合適的原研藥品作為參照;在參考價格的考慮中,由于創新藥品仍在專利期中,且醫保談判并無“帶量”保障,故參考未受帶量采購政策影響的原研藥品價格,使兩者更具可比性,也更能體現創新藥品的實際價值。另外,系統和長遠地考慮政策可能的結果。通過本研究可見,若以集采中選價格作為參考價測算具有更高臨床價值的創新藥的談判價格,將得到遠低于參照品種原研藥價格的談判價格,獲得的專利期內商業回報也難以支撐中國市場的研發和
72、上市決策,系統上進而或對全球價格體系可能帶來的影響,最終會導致中國患者對更好治療藥品的不可及,長遠來看,也會影響我國創新藥企業的積極性和其未來國際化的發展進程??傊?,對于創新藥,應該嚴格區分創新藥和仿制藥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基于價值評估和分級的定價和支付機制,對能夠帶來額外價值獲益的創新藥給予合理價格以保障創新回報,鼓勵持續創新。附錄成本效果研究相關參數匯總(1)研究中各治療方案臨床療效數據創新藥 X 與阿比特龍比較的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rPFS)和總生存期(OS)選擇擬合優度較高的分布進行外推,擬合結果詳見圖 14 和圖 15。圖 14:臨床療效擬合結果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創新藥 X vs.
73、阿比特龍)圖 15:臨床療效擬合結果總生存期(創新藥 X vs.阿比特龍)創新藥 X 與比卡魯胺的相對臨床療效數據來自間接比較,結果顯示創新藥 X 的兩個臨床結局指標 rPFS 和 OS 均顯著優于比卡魯胺,相關數據詳見表 8。表 8:創新藥 X 和比卡魯胺的相對臨床療效數據 臨床結局指標 均值 低值 高值 rPFS HR 0.41 0.24 0.70 OS HR 0.54 0.32 0.91 100%80%60%40%20%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創新藥X阿比特龍周期(4周,28天)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100%80%60%40%20%0%0 50
74、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創新藥X阿比特龍周期(4周,28天)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2829(2)研究中涉及的相關成本參數研究中涉及的相關成本主要包含無進展狀態的藥品及給藥費用、疾病進展后的治療費用、醫療資源利用費用以及不良反應管理費用。無進展狀態的各治療方案除方案本身的藥品費用,同時考慮 mCRPC 患者臨床診療情況,多數患者需同時進行去勢治療(ADT),因此這一階段每個治療方案也將 ADT 費用納入進來。對于創新藥 X,由于創新藥 X 的給藥特點,僅特定時間進行給藥,因此考慮非給藥時間患者需進行后續的相關治療,根據臨床試驗,創新藥 X 治療 6 個療程后,患者還會
75、聯合使用 ADT,阿比特龍以及比卡魯胺等藥品。根據兩價格情景,分別對參照藥使用 VBP 前原研藥品價格和 VBP平均中選價格進行計算,無進展階段每周期涉及的所有藥品及給藥費用詳見表 9。表 9:無進展狀態各治療方案的藥品及給藥費用匯總(元/每四周)治療方案 藥品費用(VBP前原研藥品價格)藥品費用(VBP平均中選價)ADT 藥品費用 潑尼松費用 給藥費用 非給藥階段治療費用 創新藥X+ADT/1,162 2 10 3,775 阿比特龍+ADT16,231 3,399 1,162 2 0/比卡魯胺+ADT1,086 230 1,162 2 0/疾病進展狀態的治療費用本研究考慮患者使用多西他賽聯合
76、潑尼松和 ADT 的治療方案,不同研究方案之間在疾病進展階段使用的治療費用一致,每四周費用匯總即為 5,878 元。詳見表 10。表 10:疾病進展階段藥品及給藥費用(元/每四周)治療方案 藥品及給藥費用 ADT 藥品費用 潑尼松費用 創新藥 X+ADT 4,714 1,162 2 阿比特龍+ADT 4,714 1,162 2 比卡魯胺+ADT 4,714 1,162 2 醫療資源利用的費用主要涉及患者在各疾病階段涉及的門診、住院以及各項檢查檢驗所涉及的費用,由于患者疾病無進展狀態和進展狀態的檢查檢驗頻次有所差異,因此本研究分別計算不同疾病階段的醫療資源利用費用,詳見表 11。表 11:醫療資
77、源利用費用匯總(元/每四周)治療方案 無進展階段 進展階段 創新藥 X+ADT 1,513 3,013 阿比特龍+ADT 1,513 3,013 比卡魯胺+ADT 1,513 3,013 對于不良反應管理費用,本研究通過對各治療方案臨床試驗匯報的3 級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匯總,分別轉化為不良反應發生人年,進而得到每周期各治療方案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進行計算。每項不良反應的治療費用來自公開發表文獻,并通過專家訪談進行驗證。各治療方案每周期不良反應發生概率與治療成本數據詳見表 12。表 12: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及治療成本數據匯總(每四周)治療方案 創新藥X+ADT 阿比特龍+ADT比卡魯胺+ADT治療成
78、本(元)嘔吐 0.0026 0.00330.0000200 尿路感染 0.0007 0.00190.0000417 血小板減少 0.0121 0.00170.0000975 四肢疼痛 0.0000 0.00380.0000781 中性粒細胞減少 0.0024 0.00020.0008975 惡心 0.0027 0.00270.0000200 低鉀血癥 0.0000 0.00550.00001,520 高血壓 0.0000 0.00160.0012100 血尿 0.0000 0.00190.00001,962 體液潴留或水腫 0.0000 0.00310.0000975 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79、0.0000 0.00050.00161,520 乏力 0.0074 0.01130.0002786 呼吸困難 0.0000 0.00220.000030,000 腹瀉 0.0009 0.00140.0000200 便秘 0.0014 0.00160.0000178 心臟疾病 0.0000 0.00640.000618,369 骨痛 0.0163 0.00800.0000781 背痛 0.0021 0.00880.0000781 乏力 0.0000 0.00410.0000353 關節痛 0.0008 0.00630.0000156 貧血 0.0195 0.00970.00024,138 肝功
80、能檢查異常 0.0000 0.00470.0000975 腹痛 0.0000 0.00280.0000781 淋巴細胞減少 0.0052 0.00000.0000975 白細胞減少 0.0027 0.00000.0000975 食欲減退 0.0013 0.00000.0000353 體重減少 0.0009 0.00000.0000353 外周水腫 0.0013 0.00000.0000975 惡性腫瘤進展 0.0077 0.00000.000018,369 厭食 0.0009 0.00000.0000353 暈厥 0.0000 0.00000.000382 手術或者醫療操作 0.0000 0.
81、00000.000545,000 每周期各治療方案的不良反應管理成本(元)269 279 37(3)研究中涉及的健康效用值參數:本研究主要涉及患者不同疾病階段的健康效用值、因給藥方式帶來的效用值損失,以及因不良反應導致的效用值損失。不同研究狀態的健康效用值基于 mCRPC 患者人群的公開發表文獻獲得,模型中使用的數據詳見表 13。3031表 13:不同疾病狀態的健康效用值數據 治療方案 模型使用數據 低值 高值 疾病無進展狀態 0.617 0.550 0.680 疾病進展狀態 0.370 0.330 0.410 死亡狀態 0/由于創新藥 X 的給藥方式為注射給藥,本研究因此考慮患者給藥治療階段
82、因注射帶來的效用值損失,詳見表 14。表 14:給藥方式涉及的負效用值 治療方案 模型使用數據 口服給藥 0.000 靜脈注射(每年)-0.027靜脈注射(每 4 周)-0.002由于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生命質量降低,因此本研究考慮各項不良反應帶來的效用值損失,數據來自公開發表的文獻,詳見表 15。結合各治療方案每周期不良反應發生概率,計算得到創新藥 X、阿比特龍和比卡魯胺三個方案每周期因不良反應帶來的負效用分別為-0.00828、-0.00814 和-0.00057。表 15:不良反應負效用值數據 治療方案 負效用值 嘔吐-0.048尿路感染-0.070血小板減少-0.090四肢疼痛-0.069
83、中性粒細胞減少-0.090惡心-0.048低鉀血癥-0.090高血壓-0.153血尿-0.070體液潴留或水腫-0.090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0.090乏力-0.050呼吸困難-0.145腹瀉-0.103便秘-0.103心臟疾病-0.153骨痛-0.069背痛-0.069乏力-0.131關節痛-0.070貧血-0.119肝功能檢查異常-0.090治療方案 負效用值 腹痛-0.069淋巴細胞減少-0.090白細胞減少-0.090食欲減退-0.131體重減少-0.131外周水腫-0.090惡性腫瘤進展-0.153厭食-0.131暈厥-0.048手術或者醫療操作-0.05632 參考文獻 1 國
84、家統計局,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Z.中國,2021.2 中共中央、國務院 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 Z.中國,2016.3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分析.中國腫瘤特藥支付報告R.中國,2020.4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rs of America(PhRMA).Meeting the Need:Rare Diseases and the Orphan Drug Act EB/OL.2020.https:/ Channick RN,Delcroix M,Ghofrani HA,et al.Eff
85、ect of macitentan on hospitalizations:results from the SERAPHIN trial.JACC Heart Fail.2015;3(1):1-8.6 新華社.74 種新藥進醫保,談判成功率再創新高解讀 2021 年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EB/OL.中國,2021.http:/ 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1 年版國家醫保目錄Z.中國,2021.8 IQVIA.基于 IQVIA Oncology Dynamic 數據庫的分析R.中國:IQVIA,2022.9 PhRMA analysis of IQVIA Analytics Li
86、nk and 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and Japans 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al Devices Agency(PMDA)data.April 2021.10 Allemani C,Matsuda T,Di Carlo V,et al.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CONCORD-3):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513
87、,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Lancet.2018;391(10125):1023-1075.11 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報告R.藥品價值證據的產生與應用:基于證據的市場準入.中國:RDPAC,2021.12 PhRMA analysis.Research&Development Policy Framework Progress toward New Medicines and Vacc
88、ines.Retrieved from https:/phrma.org/policy-issues/Research-and-Development-Policy-Framework 13 DiMasi JA,Grabowski HG,Hansen RW.Innov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New estimates of R&D costs.J Health Econ.2016;47:20-33.14 Tomas Philipson,Troy Durie.The Evidence Base on the Impact of Price Con
89、trols on Medical Innovation|BFI.(n.d.).2021.Retrieved from https:/bfi.uchicago.edu/working-paper/the-evidence-base-on-the-impact-of-price-controls-on-medical-innovation/15 Gu X,Zhang Q,Chu YB,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afatinib,gefitinib,erlotinib and pemetrexed-based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s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China.Lung Cancer.2019;127:84-89.16 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 2021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中國,2022.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地址:中國朝陽區東三環北路 號 亮馬河大廈 座 室郵編:電話:-傳真:-網址:www.rdpa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