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5G-Advanced “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行動計劃年鑒(2023年版)(6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移動:5G-Advanced “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行動計劃年鑒(2023年版)(65頁).pdf(6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5G-Advanced“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行動計劃年鑒2023卓越網絡低碳高效智生智簡卓越網絡2.1 UDD頻譜新范式同時滿足行業大帶寬與極致低時延需求2.2 通信感知融合助力數智新發展,拓展5G新邊界2.3 X-Layer跨層融通,賦能移動應用2.4 空天地一體使能全場景隨需接入2.5 車聯網2.6 5G賦能網聯無人機應用2.7 5G超高速低時延高可靠賦能行業應用2.8 VoNR+構建下一代實時通信業務新生態02引言030510行動計劃1.1 2023年2月,5G-Advanced聯合創新項目獲GSMA Foundry“卓越貢獻獎”1.2 2023年5月,建成“5G-A實驗室自主創新研
2、發測試平臺”1.3 2023年6月,發布“5G-Advanced行動計劃 2.0”1.4 2023年7月,打造5G-A全場景樣板,共創極速先鋒鵬城1.5 2023年9月,發布“5G-A雙鏈融合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對示范基地進行授牌,并與產業合作伙伴簽署諒解備忘錄(MOU)1.6 2023年12月,5G-Advanced RAN Rel-19首批課題成功立項050607070809101718364047496601低碳高效4.1 智能中繼綠色有效提升網絡覆蓋4.2 新能源與新技術進一步驅動節能減排4.3 無源物聯網,使能全程全網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0469112總結與展望127智生智簡3.1 5
3、G+AI,智簡網絡運維,智生網絡性能提升3.2 無線云網算業一體構建新服務3.3 UE聚合3.4 智能化&意圖 業務體驗保障3.5 Redcap698199100103112114120030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0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在過去的一年里,全球范圍內5G技術快速發展與普及,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智能制造的升級、城市治理的創新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對經濟社會和人類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2021年4月,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正式確定
4、5G-Advanced(下文簡稱5G-A)為5G演進官方名稱,全球5G技術和標準發展進入新階段。5G-A定位于數智社會的核心基礎設施,將全面深化和使能數智社會轉型,為數字強國建設注入新動力。以此為契機,中國移動聯合產業伙伴發布了“5G-Advanced創新鏈產業鏈融合行動計劃”(簡稱“5G-Advanced行動計劃”),提出了“卓越網絡”、“智生智簡”和“低碳高效”三大愿景及十大使能關鍵技術,并統籌規劃了“面向5G-Advanced新技術試驗”,分步實施,推動5G-A技術的發展和標準化。為了進一步優化5G-A技術產業化進程,助力數智化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5月建成“5G-A實驗室自主創新研
5、發測試平臺”,并以此開展了通信感知一體化和無源物聯通信技術原型測試。測試平臺涵蓋5G-A端到端的研發和試驗環境,探索、遴選新技術方向,為5G-A關鍵技術快速驗證迭代提供了強大平臺,進一步推動5G-A端到端的技術演進和國際標準制定,加速產業成熟和應用落地。2023年6月,中國移動聯合產業伙伴發布了“5G-Advanced創新鏈產業鏈融合行動計劃2.0”(簡稱“5G-Advanced行動計劃2.0”),向業界發出了“扎實快速推進5G-A技術產業進程,助力數智化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倡議,共同開啟雙鏈融合新階段,創造5G演進新成就。2023年9月,中國移動正式發布“5G-A雙鏈融合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并
6、向浙江、廣東、江蘇、山東四個示范基地進行授牌,通過示范基地實現需求牽引,促進5G-A關鍵技術成熟,加速推動產業化進程,合力將“創新鏈”成果高效、快速落實到“產業鏈”,驅動5G-A可持續發展,此外,中國移動與 5G-A深度合作伙伴MOU簽約儀式,旨在匯聚各方力量,構建全球首批5G-A產業數字化樣板,在行業商用場景進行5G-A物聯技術端到端方案驗證;同時,中國移動聯合產業伙伴完成了“面向5G-Advanced新技術試驗”一期試驗,完成高頻通感一體、UDD、AIoT等技術測試驗證,并規劃2023-2024開展5G-A新技術試驗二期測試。2023年12月,3GP PRAN次會議在英國愛丁堡召開,該次會
7、議通過了5G-A第二個標準版本Rel-19的首批16個項目,中國移動及產業伙伴牽頭及主導的AIoT、UDD、通感一體、空天地一體化、AI自智網絡、X-layer等多個5G-A關鍵技術均位列其中,將在Rel-19階段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標準化推動,5G-A行動計劃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值此“5G-Advanced創新鏈產業鏈融合行動計劃”發布兩周年之際,中國移動以“面向5G-Advanced新技術試驗”一期結果為基礎,以價值創新和產業需求為導向,對5G-A技術進一步打磨,遴選出能夠為行業實現顯著價值創新的5G-A技術,引領5G-A技術實現良性迭代升級。這本5G-Advanced“創新鏈-產業鏈”雙
8、鏈融合行動計劃年鑒(2023年版)針對中國移動和產業伙伴在5G-A十大關鍵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最新進展、應用案例、產業生態、問題與挑戰、未來發展方向與前景展望等進行介紹,旨在推動5G-A全球統一標準,實現5G技術的全球共享與共同發展;助力加速構建5G-A產業集群,加強產業合作和創新生態建設,打造良好的創新應用生態環境;以高水平創新帶動信息通信產業的蓬勃發展,并為各行各業帶來更多產業升級、創新轉型的機會,賦能數智社會,推動數智經濟高質量發展,共同開創數智時代的美好未來。5G-Advanced“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行動計劃年鑒(2022年)發布2022.11建成“5G-A實驗室自主創新研發測試平臺
9、”2023.055G-Advanced聯合創新項目獲GSMA Foundry“卓越貢獻獎2023.02發布“5G-Advanced行動計劃 2.0”2023.063GPP R19首批標準課題立項2023.123GPP R18(5G-Advanced第一個標準版本)協議凍結2024.06發布“5G-A雙鏈融合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對示范基地進行授牌,并與產業合作伙伴簽署諒解備忘錄(MOU)2023.095G-Advanced“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行動計劃年鑒(2023年)發布2023.12引言INTRODUCTION0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10、yearbook0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G-Advanced行動計劃大事件一覽表(2023年)2023年5月,建成“5G-A實驗室自主創新研發測試平臺”2023年2月,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3)期間,在GSMA Foundry頒獎典禮上,由中國移動、華為聯合打造的“5G-Advanced Foundry”項目榮獲GSMA Foundry“卓越貢獻獎”(GSMA Foundry Excellence Awards)。中國移動2021年啟動5G-Advanced雙鏈行動計劃,與華為在5G-Advanced方向聯合創新:
11、雙方在XR、大上行、無源物聯、通感融合等場景開展了深入驗證與實踐,并在GSMA Foundry平臺發布系列化5G-Advanced價值用例。中國移動與華為在5G-Advanced方向上聯合創新,有效驗證了5G-Advanced的創新技術,以及帶來的網絡能力升級與潛在的商業價值。這表明了雙方在5G-Advanced的持續投入和不懈努力獲得了業界認可,為5G-Advanced技術進行商業驗證部署提供可借鑒的經驗。2023年2月,5G-Advanced聯合創新項目獲GSMA Foundry“卓越貢獻獎”1.1 2023年5月,中國移動研究院聯合中國移動北京公司、華為在中國移動信息港協同創新基地5G-
12、A實驗室發布了面向5G-A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研發測試平臺,并開展了通信感知一體化和無源物聯通信技術原型測試。旨在推動5G-A全球統一標準,合力加速將“創新鏈”成果高效快速落實到“產業鏈”中,并通過“產業鏈”的繁榮進一步帶動“創新鏈”的持續提升,從而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螺旋式良性融合推進,成為驅動5G-A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引擎?;谠摐y試平臺,中國移動研究院驗證了自主提出的無源隨機接入與標簽位置追蹤方案,可將傳統無源技術的十米的通信距離提升到超過200米,并支持蜂窩網無源標簽位置追蹤,從而為實現蜂窩網下的低成本萬物互聯、提升網絡的可用性、構建低能耗高效率的通信方式打下堅實基礎。01ACTION P
13、LAN行動計劃0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0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 無源物聯標簽2023年7月,打造5G-A全場景樣板,共創極速先鋒鵬城2023年7月,中國移動攜手華為完成了基于5G-A技術的全場景樣板打造,在坂田園區集中實現了萬兆下行、千兆上行、通感一體、低空經濟、RedCap和無源物聯(AIoT)六大場景技術驗證,加速5G-A端到端產業能力孵化,全力推進深圳市“5G-Advanced先鋒鵬城”計劃。1.42023年9月,發布“5G-A雙鏈融合產業創新
14、示范基地”,對示范基地進行授牌,并與產業合作伙伴簽署諒解備忘錄(MOU)2023年9月,中國移動正式發布“5G-A雙鏈融合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并向浙江、廣東、江蘇、山東四個示范基地進行授牌?!?G-A雙鏈融合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將以應用需求牽引,貫通中國移動研究院等中央節點與各省級節點,促進5G-A關鍵技術成熟,加速推進產業化進程,合力將“創新鏈”成果高效、快速落實到“產業鏈”,成為驅動5G-A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引擎。此外,中國移動與海爾等5G-A深度合作伙伴進行了包括AIoT等相關5G-A關鍵技術的MOU簽約儀式,旨在匯聚各方力量,構建全球首批5G-A產業數字化樣板,在行業商用場景進行5G-A物
15、聯技術端到端方案驗證。1.5 2023年6月,發布“5G-Advanced行動計劃2.0”2023年6月,中國移動聯合產業伙伴發布了“5G-Advanced行動計劃2.0”,向業界發出了“扎實快速推進5G-A技術產業進程,助力數智化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倡議。1.30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0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目前,全球的5G頻譜中,TDD頻譜是主力頻譜,時分雙工是5G在TDD頻譜上的主要工作模式。但TDD雙工模式存在傳輸等待時延大和上行性能受限的天然不足。
16、時頻統一全雙工UDD技術通過融合TDD和FDD特點,引入“子帶”的方式使基站具備在單載波同時接收和發送數據的能力,既能保留上下行資源高效匹配業務需求的靈活性,又能提升上行覆蓋和容量,并大幅降低傳輸等待時延。UDD技術可以拓寬5G融合應用的行業廣度和業務深度,助力5G+工業互聯網支持用戶級服務定制能力(如確定性低時延和大上行等通信能力),滿足千行百業的核心生產業務需求。UDD頻譜新范式同時滿足行業大帶寬與極致低時延需求2.1 2022年12月,中國移動聯合中興通訊和高通在西安完成了業界首個5G子帶全雙工(SBFD)技術驗證,測試驗證了單站實驗室場景下5G TDD測試終端(TUE)的射頻直連性能。
17、測試采用中興通訊推出的業內首款子帶全雙工微站產品,測試顯示基于單載波和測試終端的單用戶上行吞吐量可達1.47Gbps,同時端到端時延降低至3.9ms,單用戶的大上行和低時延并發能力達目前業內最佳水平。同時還測試了UDD網絡對TDD商用終端的兼容性。通過引入靈活幀結構等技術提高5G系統的兼容能力,兼容性測試結果顯示內置高通X65調制解調器的商用終端可正常接入單載波SBFD網絡,并享受高性能兼顧的業務保障。1)2022年12月,完成業界首個5G子帶全雙工技術驗證2023年12月,5G-Advanced RAN Rel-19首批課題成功立項2023年12月,3GPP RAN#102次會議在英國愛丁堡
18、召開,該次會議通過了5G-A第二個標準版本Rel-19的首批16個項目,中國移動及產業合作伙伴牽頭和主導的AIoT、UDD、通感一體、空天地一體化、AI自智網絡、X-layer等多個5G-A關鍵技術均位列其中,將在Rel-19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和標準化推動,5G-A行動計劃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6R19立項課題提案表RP-234058RP-234077Study on channel modelling for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for NRStudy on enhancements for Artificial Intell
19、igence(AI)/Machine Learning(ML)for NG-RANRP-234069RP-234039Study on solutions for Ambient IoT in NR提案號提案標題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for Internet of Things Phase 3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Machine Learning(ML)for NR Air InterfaceRP-234055Stud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Machine Learning(ML)
20、for mobility in NRRP-234007NR MIMO Phase 5RP-234065Enhancements of network energy savings for NRRP-234035Evolution of NR duplex operation:Sub-band full duplex(SBFD)RP-234057XR for NR Phase 3RP-234007NR MIMO Phase 5RP-234065Enhancements of network energy savings for NRRP-234056Low-power wake-up signa
21、l and receiver for NR(LP-WUS/WUR)RP-234036NR mobility enhancements Phase 4RP-234038Data collection for SON/MDT in NR standalone and MR-DC Phase 4RP-234076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for NR Phase 3RP-234041Study on additional topological enhancements for NRRP-234018Study on channel modelling enhance
22、ments for 7-24GHz for NRRP-23405402EXCELLENCE NETWORK卓越網絡0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5月,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及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寧波分公司聯合中興通訊,在寧波完成子帶全雙工技術的首次外場驗證。本次驗證在浙江億太諾氣動工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進行,驗證結果顯示在單站工廠外場空口環境下,單個TDD商用終端上行吞吐量可達672Mb-ps,同時空口端到端時延最低可達5
23、.3ms。子帶全雙工技術打破了5G現網商用頻段的性能極限,可支持多種行業應用的差異化需求,且兼容現網存量終端,高效賦能千行百業、加速行業數智化轉型升級。作為5G發展的領跑者和數字寧波的主力軍,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寧波分公司選擇子帶全雙工技術作為賦能5G全連接工廠的關鍵技術,并聯合中興通訊和中國移動研究院在浙江億太諾氣動工業有限公司商用網絡中完成了業內首個商用驗證,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后續將進一步推進子帶全雙工技術和億太諾的產品生產制作交付過程緊密結合,以堅實的5G網絡能力支持機器視覺質檢、智能巡檢等大上行業務,以及機械臂控制、AGV小車等超低時延業務,以高性能5G增強技術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助力億太
24、諾打造國家級的氣動領域的研發、制造、營銷高地。3)2023年5月,完成子帶全雙工的首次外場驗證,推動全連接工廠邁向5G-A新階段2022年12月,中興通訊在MWC2023上展示了SmartDuplex設備和技術成果。Smart Duplex的關鍵技術UDD充分融合FDD和TDD的優勢,一方面,由于系統能夠靈活地給上行子帶配置更大的帶寬,有助于上行覆蓋增強和容量提升;另一方面,系統在大多數時隙都同時具有上行和下行業務并發能力,可以最大化減少數據等待時延?;谝粋€頻段就可以同時實現上行大容量達1.4Gbps和E2E時延小于4ms的能力,充分滿足了行業進一步應用拓展的需求。5G-Advanced中將
25、全雙工演進作為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將子帶全雙工作為第一階段主要技術。UDD中子帶全雙工技術,是向“全雙工”邁進的第一步。后續中興通訊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和突破,為數智化發展拓展新領域、提供更優質體驗。2)2022年12月,在MWC2023上展示Smart Duplex設備和技術成果1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中興通訊完成由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包括子帶全雙工在內的5G-A關鍵技術:上下行超寬帶全部測試驗證。5G
26、-A中引入的子帶全雙工技術改變了傳統的頻譜使用模式,通過在單載波內配置多個子帶、在不同的子帶上同時進行數據的發送和接收的方式,拓展了收發信號的時頻域自由度,因而可以支持上行超大帶寬、超低端到端時延能力。本次成功完成和業界主流終端商用芯片及商用終端的對接驗證,包括終端Flexible幀結構兼容性驗證、上行極限峰值性能驗證以及大上行低時延性能驗證,上行峰值可達到678Mbps,最低端到端時延可到5.3ms,表明子帶全雙工對現網商用終端的強兼容能力。6)2023年10月,完成由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包括子帶全雙工在內的5G-A關鍵技術:上下行超寬帶全部測試驗證2023年9月,中國移動研
27、究院聯合中興通訊和明珞裝備,在廣州完成了業界首個5G-A工業現場網預商用驗證,涉及產線數采、數字孿生和基于明珞工業物聯網智能制造服務平臺MISP的工業數據服務等工業現場網承載產線核心生產業務。測試顯示在單站實驗室空口環境下,采用5G-A的單載波UDD和UE聚合技術后,TDD商用終端的上行吞吐量超600Mbps,較5G商用網絡提升60%以上;端到端時延最低可達5.3ms,較5G商用網絡減小55%;同時可靠性從5G現網的20ms99.99%提升至10ms99.99%,可充分保障同時存在上行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多業務并發場景下核心生產業務的穩定高效運行,滿足產線高節拍、高柔性的需求。這表明5G-
28、A技術可持續提升頻譜潛力和 5G網絡的確定性和靈活度,且多方聯合驗證的方式有助于推動5G-A技術在標準制定、產業促進和應用創新三方面穩步前進,為行業數智化轉型提供澎湃動力。4)2023年9月,完成業界首個5G-A工業現場網預商用驗證2023年9月,MediaTek聯合中興通訊,在西安實驗室完成單載波子帶全雙工的測試驗證,驗證了采用MediaTek芯片的商用終端也能被UDD技術賦能。通過將系統幀結構配置為DFFFU(D:downlink,F:flexible,U:uplink),配置兩個不同的子帶,不同的子帶的FFF可以使用不同的配置,在其中一個子帶可以配置為上行時隙,滿足UE大上行速率傳輸;另
29、外一個子帶配置為下行時隙,滿足下行速率傳輸。子帶全雙工拓展了發送信號的時頻域靈活度,可根據小區上下行業務配比進行調整,滿足不同用戶的業務傳輸需求。5)2023年9月,完成實驗室單載波子帶全雙工試驗1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2月,中國移動研究院聯合中興通訊,在中國移動研究院協同創新基地5G-A實驗室和中興通訊西安實驗室共同完成子帶全雙工技術極致性能驗證。測試顯示在單站實驗室空口環境下,單個TDD商用終端上行吞吐量超650Mb
30、ps,且綜測儀模擬PLC業務的端到端時延可靠性從之前10ms99.99%提高到5.1ms99.999%,可充分保障同時存在上行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多業務并發場景下核心生產業務的穩定。同時還驗證了MTK M80手機終端的平均時延可到4.8ms,最低3.9ms。8)2023年12月,完成了極低時延及高可靠性能驗證2023年12月,中國移動作為報告人主導的3GPP RAN首個全雙工領域研究項目(Study on Evolution of NR Duplex Operation),已于2023年12月成功結項。同時,中國移動還擔任TR 38.858技術報告主編。該項目歷時近兩年,研究評估了三大部署
31、場景下的子帶全雙工系統的干擾模型、系統性能分析、自干擾抑制方案、交叉鏈路干擾抑制方案、協議設計、射頻指標等,為后續5G-A和6G的雙工技術標準制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研究項目不僅是未來實現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業界在制定6G全雙工技術標準方面邁出的關鍵第一步。7)2023年12月,完成3GPP首個全雙工領域的研究項目3GPP于2023.12發布的由中國移動擔任主編的NR雙工演進技術報告1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
32、年5月,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廣東公司聯合中興通訊在深圳基于5G低頻通感算控一體化系統,完成復雜移動環境下的多目標軌跡的感知,探測距離最遠超1.4公里,感知距離精度最大達到亞米級,對人、車、無人機等地空多目標實現全方位感知,展現出超強的感知能力。中興的通感算控一體化系統傳統4.9G基站提供通信能力的同時具備“雷達”般的感知能力,結合5G算力基站提供的強大算力,集“通信、感知、計算、控制”于一體。2)2023年5月,完成低頻通感算控一體化地空多目標感知技術驗證2023年5月,中國移動研究院聯合華為公司在深圳鹽田完成海域場景的通感驗證。通感一體關鍵技術是中國移動“5G-A創新鏈產業鏈”行動計劃中
33、重要的一環。中國移動深圳公司5G-A的“先行者計劃”最先完成了針對海域場景的一系列測試,這包括對不同距離和載重的船只進行感知,以及對分辨率、速率和軌跡進行全面的檢測與跟蹤驗證。與傳統雷達相比,通過基站設備實現通信與感知的功能,不僅拓展了感知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也提高了感知服務的時效性。通過部署4.9GHz頻段通感一體基站,完成了對20公里內海域船只的位置、速率、軌跡等系列指標的驗證,刷新率可達1秒,并能檢測出未安裝GPS的船只信息。后續將在距離、精度等關鍵指標上開展進一步對比驗證,促進面向實際應用的產品加速成熟。3)2023年5月,完成5G-A海域通感驗證 通信感知融合助力數智新發展,拓展5G新
34、邊界通信感知一體化通過空口及協議聯合設計、軟硬件設備共享,使用相同頻譜資源實現通信功能與感知功能,使得無線網絡在進行數據通信的同時,還能獲得對目標對象或環境信息的感知功能,為提升頻譜利用率和設備復用率帶來一個全新的維度。通信感知一體化設計,是實現無線感知能力的基礎?;谥袊苿?G商用頻段4.9GHz頻段,開展全方位一體化創新技術攻關,從無到有構建面向“海陸空”融合泛探的5G-A低頻通感一體技術體系和原型樣機測試驗證,突破傳統通信技術邊界、業務邊界和能力邊界。2.22022年11月,中興通訊使用4.9GHz低頻5G商用基站,完成了室外無人機、車輛和行人感知測試驗證以及室內場景下呼吸感知的測試驗
35、證。驗證結果顯示,在一定環境下室外低空無人機最遠感知距離超過1400m,同時實現無人機、車輛和行人多目標移動軌跡感知,初步驗證低頻感知在低空安防、交通安全管理等應用可行性。同時,室內場景下開展了視距和非視距呼吸感知測試,其中在視距場景下呼吸監測能力與商用呼吸監測儀表相當,準確率超過95%,可助力健康管理等感知應用。1)2022年11月,完成基于低頻5G商用基站的通感融合測試驗證1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6月,中國移動江蘇公司
36、攜手華為在無錫建成基于4.9GHz頻段的5G低空全域覆蓋專網,并通過該專網完成無人機業務實飛驗證,邁出低空區域數字化探索的堅實一步。該專網基于4.9GHz 64T Massive MIMO(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組網架構,采用領先的自適應高分辨率波束管理、控制和業務信道干擾抑制手段,能有效解決同頻干擾等難題,實現無錫1600多平方公里、300米以下空域5G網絡無縫連續覆蓋,支持數千架無人機多路1080P高清視頻并發實時回傳,可廣泛應用于大型集會、景區的空中巡邏,以及河道、橋梁等關鍵基礎設施巡檢,有效拓展“5G無人機”應用場景。5)2023年6月,打造4.9GHz頻段5G低空全域覆蓋專網 2023
37、年5月,基于5G-A通感一體“低慢小”無人機感知技術在深圳華為坂田5.5G ParK測試成功,實現了5G-A立體感知網在低空場景下的無人機航跡精準追蹤、非法入侵探測、電子圍欄等多場景驗證,本次實測目標識別率達到100%?;谥袊苿友芯吭簞撔绿岢龅母兄盘枎Y構方案,在通感一體基站上將感知信號空口資源開銷降低至10%。本次驗證結果表明5G-A通感基站可實現探測面小到0.01平方米的目標感知,檢測準確率高達99%,單站探測距離超2KM。低空感知是中國移動“5G-A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行動計劃的標志性成果之一,也是中國移動深圳公司發布的“5G-A先行者計劃”的關鍵能力之一。本次驗證的結果將為深圳
38、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4)2023年5月,實現5G-A低空無人機感知技術:無人機入侵探測識別率達100%1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8月,中興通訊在亞運村開展了單AAU通感一體化設備實現低空無人機管控的應用驗證。試驗中,基于5G-A/6G網絡的通感設備感知距離可以達到1000m,感知距離精度達到亞米級。通感設備可以實時感知無人機飛行軌跡,實現無人機靠近警戒區域報警等功能,極大保障了亞運低空安全。6)2023年8月,
39、通感技術打造亞運村電子圍欄,助力亞運電子安防2023年9月,vivo完成支持多目標實時高精度軌跡跟蹤和雙向實時高速通信的通感一體化原型樣 機 的 開 發。樣 機 的 載 波 中 心 頻 率 為 4 G H z,帶 寬 4 0 0 M H z。通 過 對 通 信 參 考 信 號(PDSCH-DMRS)進行感知信號處理實現感知功能,無需額外的時頻資源,實現通信和感知的一體化?;径瞬捎脝翁炀€發送、8天線接收實現自發自收感知模式下的目標軌跡跟蹤,測距精度小于0.2米、測速精度小于0.1米/秒、測角分辨率小于1。采用優化的高精度算法流程,可實現多目標感知結果的實時高精度輸出,感知時延小于0.3秒。在進
40、行感知的同時,基站與UE可進行雙向實時高速數據通信,上下行的單流通信速率均為606.5Mbps。7)2023年9月,完成支持多目標實時高精度軌跡跟蹤和雙向實時高速通信的通感一體化原型樣機開發vivo 開發的通信感知一體化原型樣機實物圖vivo 開發的通信感知一體化原型樣機界面2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中國移動在杭州亞運會期間,面向智慧交通場景打造了一條車路協同示范路線,于亞運村拾久街重要十字路口部署了5G-A通感車聯
41、基站,實現了超視距的“鬼探頭”人/車預警、車輛變道感知、以及在黑夜環境和雨霧特殊天氣情況下的人員和車輛的實時定位、速度感知和軌跡感知,有效彌補了單車智能感知范圍受限的不足,很好的實現了道路環境的實時動態跟蹤和人、車、路的高效協同,顯著提升了亞運村的交通系統運行效率,有效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8)2023年10月,開拓5G-A通感一體超視距感知,打造亞運交通新駕駛2023年10月,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寧波分公司聯合華為在東錢湖打造浙江“5G-A”低空感知試驗場。通過在東錢湖岸邊部署“5G-A”通感一體基站,基站本身具備的信號處理能力,疊加智能化的數據處理能力,讓基站實現類似雷達的感知功能,可實現超2公
42、里的低空感知,低空感知精度達到5米至10米,目標識別率達到99%。在劃定電子圍欄區域后,非法無人機一旦進入,通感基站便會發現目標、上報預警,并持續跟蹤軌跡,感知信息用于管理部門對非法無人機采取下一步管理措施,實現低空安全管理。未來,低空感知還可用于氣象監控、橋梁微形變預警、高鐵周界安防等系列應用上,為智能世界提供泛在的感知服務。9)2023年10月,在東錢湖打造“5G-A”低空感知試驗場 2023年10月,在IMT-2020(5G)推進組的組織下,華為基于5G-A通感融合技術,測試微形變和海洋輪船感知監測能力,并且驗證了無人機低空場景下的通感增強性能。通信感知融合技術是5G-A的重要創新方向之
43、一,在通信系統上融合感知能力,利用無線信號提供實時的環境感知,開啟超越傳統聯接的創新應用空間。華為采用4.9GHz頻段,A發A收感知模式,測試基站對物體微小移動的感知能力。在感知資源占比不超過3%的情況下,5G-A通感融合技術可以實現視距金屬反射體毫米級微小移動感知。該技術方案對分辨橋梁、樓房等基礎設施建筑的形變狀態,提前發現潛在風險和安全隱患具有重要應用前景。10)2023年10月,完成IMT-2020(5G)推進組5G-A通感驗證,測試微形變和海洋輪船感知監測能力2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4Double chain in
44、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中興通訊完成通感融合組網驗證。此次驗證包含了毫米波頻段和4.9GHz頻段,包括無人機、交通、入侵檢測、呼吸檢測等多種通感融合典型應用場景,室外環境從單點技術驗證擴展到多站區域組網應用。在低頻通感融合驗證中采用了4.9GHz頻段的128TR自發自收大規模天線陣列進行了通感融合組網。在低空無人機感知多站組網場景中,測試組網區域內感知距離精度達到0.2米,感知角度精度達到0.3。在地面交通場景中,測試組網區域內感知距離精度達到0.3米,感知角度精度達到1。通過通感融合組網,無人機和車輛的多小區感知目標軌跡實現連續跟蹤。在室
45、內非視距場景的呼吸感知測試中,呼吸監測的準確率達到94%,基站感知監測能力匹配商用呼吸機,可助力重大災害緊急救援、健康管理等感知應用。此外,室內入侵檢測場景進行驗證的入侵檢測率達到100%。11)2023年10月,完成5G-A通感融合組網驗證2023年11月,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和中興通訊在中國移動研究院協同創新基地5G-A實驗室進行低頻通感道路車輛感知驗證。此次驗證采用4.9GHz頻段的設備,對園區道路的車輛進行感知驗證,將道路場景的驗證走向運營商的外場。在室外道路車輛驗證場景中,測試道路區域內感知平均位置精度達到1.6米,感知平均速度精度達到0.74m/s,車輛變道識別的準確率
46、達到100%。目前測試還在繼續推進中,計劃在年底前基于最新的128T通感一體設備完成道路感知驗證及車聯網業務端到端的能力驗證。12)2023年11月,完成低頻車輛感知驗證2023年11月,中國移動聯合華為在中國移動研究院協同創新基地5G-A實驗室部署5G-A網絡,測試了低頻通感微型變感知技術。橋梁和建筑的形變將產生重大安全隱患,通過微型變檢測可以提前識別安全風險,避免事故發生。測試結果顯示,低頻通感可以實現微型變感知精度1mm。13)2023年11月,中國移動研究院協同創新基地5G-A實驗室完成低頻通感微型變測試驗證2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47、yearbook2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元宇宙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深度融合,而XR是元宇宙連接人們生活的載體,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通道。以XR為代表的元宇宙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既支持醫療、教育、電子商務、工業與制造等面向行業的toB應用,也支持包括影視、直播、游戲、社交等面向消費者的toC應用。XR產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但也對網絡傳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XR業務的高速率和低時延的要求需要大量無線資源保障,網絡容量成為瓶頸,導致每個小區中能進行XR業務的用戶數量非常有限。中國移動提出X-Layer跨層融通技
48、術,實現信息傳輸全局最優。一方面,通過業務感知網絡狀態實現編碼和傳輸結合,業務內容、碼率自適應調整,以適配網絡的不同狀態。另一方面,網絡感知業務信息,實現重要業務幀的完整性保護傳輸,不同的數據流進行差異化調度,提供端到端的“業務幀級”QoS保障。此外,還進行了傳輸與節能增強,通過進一步推動終端上報輔助信息和增強配置授權調度提升終端上行性能,并通過DRX等技術延長終端休眠時間。X-Layer跨層融通,賦能移動應用2.3 2022年11月,上海諾基亞貝爾與中國移動研究院聯合咪咕在杭州進行了咪咕AR服務一體化5G云站的部署和測試。該方案實現了5G網絡功能和AR業務同平臺部署和統一自動編排,展現了5G
49、云站對XR業務部署的敏捷性和自動化優勢。測試結果顯示,和傳統中心云平臺部署方案相比,一體化5G云站部署AR業務的總耗時降低30%-50%,客戶端處理+傳輸耗時降低70%。1)2022年11月,AR服務一體化5G云站的部署和測試2023年12月,中國移動四川公司攜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成都市郫都區西芯大道完成西部5G-Advanced通感一體智慧道路試驗,并在中國移動四川公司產品能力發布暨首屆生態伙伴大會上成功發布展示。本次試點通過5G-A通感一體技術成功對道路人員和車輛完成實時定位、速度感知和軌跡感知,充分驗證了5G-A通感一體技術在智能車聯領域應用的技術可行性。14)2023年12月,完成西部
50、5G-A通感一體智慧道路試驗總耗時(ms)客戶端處理+網絡傳輸耗時(ms)1201AR 業務傳輸延遲傳統中心云部署一體化5G云站部署506605872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中國移動研究院攜手新華三集團,定義5G擴展型皮基站的開放的E2接口,并通過無線智控平臺RIC向邊緣云中的行業應用提供網絡狀態開放服務,使能行業應用感知網絡狀態,進而根據網絡狀態調整行業應用的業務屬性,實現業隨網動。同時,行業應用也可以通過無線智控平臺RIC提供的網
51、絡能力定制服務接口,根據業務需求對無線網絡進行靈活的QOS配置,實現網隨業動。RIC方案在更細粒度上,近實時地保障了5G 2B端到端業務的SLA,實現了信息傳輸的全局最優。2023年1月,中國移動研究院,新華三以及中國移動安徽公司馬鞍山分公司助力馬鞍山鋼鐵重機公司,在實際工業場景下實現了5G+RIC功能進行端到端驗證。實驗結果表明,5G+RIC能在5G網絡重載或者強干擾情況下,可有效提升馬鋼配電房巡檢機器人、視頻監控等關鍵業務的SLA保障。2)2023年1月,發布基于無線智控(RIC)5G 2B端到端業務SLA保障專網方案3)2023年4月,面向亞運會,提供構建豐富的3D內容體驗2023年4月
52、,中興通訊、中國移動研究院和中國移動安徽公司,在安徽5G現網中對XR業務進行全面摸測,摸清XR業務的網絡性能需求,以及現網保障XR業務的基本能力,為后續移動端XR業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次外場測試為業界首次在5G現網中全面摸底測試XR業務,包含豐富的測試場景和熱門的業務應用:一方面深入獲取了面向XR業務的關鍵網絡指標,針對XR典型業務應用,在不同分辨率、碼率等業務特征條件下,完成了XR基本性能需求測試,為后續XR業務性能需求研究提供了真實可靠的測試數據;另一方面也深入探索了5G網絡承載XR業務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針對XR典型的網絡覆蓋場景,完成了5G現網保障能力測試,為后續深入攻關業務運維、
53、無線網絡保障和性能優化方案提供了依據。4)2023年4月,完成5G XR第一階段外場測試,共迎沉浸式體驗新時代2023年4月,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面向亞運會構建豐富的3D內容能力,打造業界首個全系列3D觀賽體驗,相比傳統VR,基于裸眼3D的沉浸式VR不需要觀眾佩戴頭顯設備,可擴展一對多的商業模式。要實現基于裸眼3D的沉浸式體驗既需要更大的上行和下行帶寬來實時傳送三維數據流,也需要更低時延、更高可靠性的網絡來實時響應每一個眼神和動作,更需要網絡與定位和感知能力融合來更好實現對物理環境和對象的三維重建。而5G-A網絡技術和能力正好可以匹配3D沉浸式體驗的規?;瘧??;?G-A大帶寬、低時延的特性,2
54、D的視頻、照片、直播流,只需15秒就能變成3D內容,給觀眾帶來沉浸體驗。2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3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6月5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2023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IMT-2020(5G)推進組攜手中國信通院、TCL華星光電、班度科技、宏碁、華為、聚力維度、藍深科創、全息信息科技、榮耀、維超智能、小米、云視科技、臻像科技、中信科移動、中興等3D領域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共同發布裸眼3D產業推進倡議,支撐裸眼3D關鍵技術標準化和產
55、業構建。借助5G/5G-A網絡能力,可孵化更多的裸眼3D應用,加速裸眼3D移動應用規?;l展,開啟沉浸式體驗新時代。5)2023年6月,發布裸眼3D產業推進倡議,加速裸眼3D移動應用規?;l展2023年6月,中國移動攜手中興華為等單位聯合發布了XR網絡技術體系白皮書,該白皮書發布了業界首個基于5G網絡的典型XR業務端到端時延、帶寬等關鍵性能需求指標,并面向XR業務沉浸式體驗保障,創新構建了以“網業融合、連接增強、端云協同和體驗提升”為核心理念的XR技術體系;同時面向未來規?;瘧?,探索了針對XR超高流量特征的商業模式創新方案。6)2023年6月,發布XR網絡技術體系白皮書7)2023年8月,實
56、現基于AR眼鏡的遠程專家指導解決方案2023年8月,聲網助力華晨寶馬打造遠程協作解決方案,華晨寶馬的遠程專家指導場景可以充分的解放工人的雙手。在工業現場的維修工作中,工人只需帶上AR眼鏡,開啟音視頻互動即可輕松解決設備維修難題。同時,在協作效率方面,3D標注、畫面縮放等功能,更沉浸式的還原線下協作的真實感,也能助力專家更快速、精準地給出相應的維修指導意見。遠程協作解決方案中還提供3D標注功能,一旦標注工件后,工件不會隨著手機鏡頭的移動(拍攝其它區域)而發生變化。通過實時的3D標注協作以及第一視角的無縫對接,可以減少語言溝通誤解帶來的障礙,從而讓遠程協作更加高效。聲網還為華晨寶馬提供了私有化的部
57、署方式,基于專有網絡實現實時音視頻的私有化部署能力,滿足華晨寶馬對業務數據安全的需求。3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3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12日,在IMT-2020(5G)推進組的指導下,中信科移動順利完成XR關鍵技術測試。本次5G寬帶實時交互測試采用2.6G頻段100M帶寬,5ms幀結構,涵蓋了一系列的關鍵性技術,包括:支持擴展5QI87-90承載能力,5QI87-90區別配置QoS調度參數,默認承載(5QI 9)和GBR專載(5QI88)下
58、XR業務保障效果對比,同優先級用戶通過不同的5QI權重配比對XR業務進行差異化保障,NGBR和GBR協同保障。中信科移動將繼續全力支持IMT-2020(5G)推進組的5G-A測試計劃,推進5G-A相關技術演進和設備研發,為中國5G-A商用貢獻力量。9)2023年10月,完成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XR關鍵技術驗證8)2023年9月,基于5G-A的幀級QoS保障技術,助力咪咕亞運會XR應用體驗優化2023年9月,華為聯合中國移動研究院以及咪咕公司,針對第19屆亞運會的咪咕XR游戲業務進行測試,成功完成了基于幀級QoS保障的XR業務體驗優化技術的首次驗證。此次驗證中,XR應用的并發使用
59、數量得到增加,系統容量提升了5倍,為XR業務的實時體驗提供了有效支持。幀級QoS保障是由中國移動和華為共同提出的針對XR業務的核心網和無線端到端解決方案。中國移動在3GPP SA2牽頭5G-A XR及多媒體增強工作并擔任報告人,其中幀級QoS保障技術為其中關鍵技術能力。2023年10月,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的組織下,華為全面完成5G-A技術性能測試。華為首次將業務差異性調度和端到端跨層協同等技術應用于XR業務,保障用戶的速率、時延和可靠性需求。業務差異性調度:通過差異化調度和業務保障,首次在移動場景下實現20ms95%確定性體驗時延要求。端到端跨層協同:通過幀業務識別,首次實現
60、XR單扇區容量超過70個用戶,相對業界傳統方案實現大幅提升。該技術為XR用戶提供確定性體驗保障。另外,通過低頻FR11CC和高頻FR2 4CC聚合,實現5CC載波聚合的超大帶寬驗證,小區下行容量高達27.5Gpbs以上,單用戶下行峰值速率高達13.4Gbps以上,單用戶上行峰值速率高達4.6Gbps以上,使能極致體驗。10)2023年10月,在IMT-2020(5G)推進組5G-A關鍵技術測試中,寬帶實時交互等多項技術性能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10月,上海諾基亞貝爾展示了XR寬帶實時交互基于L4S的端到端協同關鍵技術。為支持5G Advanced網絡的XR業務性能優化,提高XR用戶體驗,L4S
61、可被采用作為XR業務速率自適應的重要機制。L4S表示低延遲低損耗、可擴展的吞吐量。該技術可以大大降低數據包在互聯網上傳輸的時延。L4S解決了時延和抖動問題,排隊延遲是最大也是最常被忽視的因素。上海諾基亞貝爾此次利用L4S技術在5G RAN中對業務實現顯式擁塞通知(ECN)標記,從應用服務器、核心網、傳輸、基站、終端和上層應用的端到端最佳協同,顯著降低了RTT和排隊時延。作為擁塞控制和速率自適應的可擴展機制,L4S可以很好的支持實時應用程序的大規模應用,如互聯網視頻會議、云游戲、XR或遠程控制等。11)2023年10月,XR L4S展示3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
62、ion plan yearbook3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023年5月,完成5G商用手機直連衛星實驗室驗證5G非地面網絡技術主要面向海上、沙漠、森林等傳統地面網絡難以覆蓋的場景,由于陸地的覆蓋僅占地球表面的6%,地表面積大部分沒有移動通信的覆蓋,同時全球低軌衛星互聯網部署熱潮興起,“天地一體”成為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重點演進方向之一。因此5G的通信觸覺進一步延伸到更廣闊的空天地海領域,進而觸發了在3GPP R16開始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網絡)的技術研究,在R17開始第一個WI系
63、統設計,R18又在R17的研究基礎上開展了進一步增強設計。5G NTN技術吸收了傳統衛星通信和地面移動通信的雙重優勢技術,不僅擴大了衛星通信產業鏈,而且為下一代空天地一體化融合通信系統奠定了技術基礎,實現為用戶提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通信服務??仗斓匾惑w使能全場景隨需接入2.4 2023年5月,中國移動研究院攜手OPPO、中興通訊、是德科技等產業合作伙伴共同完成5G商用手機直連衛星的實驗室測試驗證。該測試驗證在2022年8月完成全球首個運營商終端直連衛星外場試驗的基礎上,面向容量、時延、速率等增強特性方案,開展國內首款IoT-NTN衛星通信的5G商用手機測試驗證,具備良好性能。本次實驗室測試驗
64、證了商用手機直連衛星技術落地能力,為IoT NTN技術商用落地提供指導,助力構建連接泛在、場景豐富、產業鏈高度融合的天地融合網絡。本次測試驗證基于3GPP R17 NTN協議,著眼于商用落地,面向容量提升、時延降低、速率增強等痛點需求開展系列創新方案測試驗證。測試結果顯示,通過引入上行極致子載波及TBSize增強特性,可實現上行網絡容量2倍提升,同時上行速率可提升20%,下行速率可提升100%;通過定制化上行預調度方案,可實現每條消息通信時延降低0.5秒;整體性能基本符合預期。后續將在上海、浙江、江蘇、云南、遼寧等省市開展面向多區域如森林、海洋、山區等外場試點驗證。35Double chain
65、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3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6月28日,vivo在2023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的合作伙伴展臺上展示了衛星通信樣機,是國內首次基于IoT NTN技術實現手機直連衛星外場驗證成功并收發衛星短消息的手機終端。目前,基于vivo X90 Pro+的預研,已經實現了天通衛星環境下手機直連衛星空中接口的上下行連接,實現了vivo手機之間的互通,性能符合預期。IoT NTN技術是3GPP演進的一部分,未來將會持續迭代,由于其適用于一般手持商用終端,在產業整
66、合度和服務豐富度等方面優勢明顯。3)2023年6月,基于IoT NTN技術實現手機直連衛星外場驗證2023年5月12日,NTN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由IMT-2020(5G)推進組NTN工作組主辦,中國信科承辦,來自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航天五院通導部、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衛通、中國信科和銀河航天等29家單位的60余位專家及行業代表出席會議。會議由NTN工作組組長、中國信通院李俠宇主持。會議匯報討論了NTN工作組的成立背景、組織架構和工作思路,明確了研究課題和試驗項目,并組織了相關技術和實踐研討,
67、來自多家單位的專家進行了專題分享。會議討論確定了NTN工作組重點研究項目,包括NTN無線關鍵技術、核心網關鍵技術和手機直連衛星技術等研究課題,開展基于高軌衛星和低軌衛星、面向NR NTN和IoT NTN不同場景的天地融合的技術試驗項目。通過關鍵技術研究和驗證,端到端業務功能、性能技術試驗,驗證NTN技術的可行性與成熟度,指導技術與設備研發,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制定。會后,與會專家參觀了中信科移動上海分公司NTN試驗測試環境以及銀河航天信關站設備,聽取了NTN關鍵技術研發、技術試驗和設備研制等方面的進展情況。2)2023年5月,召開IMT-2020(5G)推進組NTN工作組第一次會議中信科移動聯合無
68、線移動通信全國重點實驗室在2023年6月3日召開的“星地融合研討暨新技術發布會”上發布了全域覆蓋 場景智聯-星地融合通信白皮書。這份白皮書著重分析了星地融合通信系統的應用場景、網絡能力需求和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星地融合網絡架構和一系列關鍵技術。它使用統一的網絡架構和標準體制,使用一體化的無線接入、傳輸和網絡技術,星地協同的無線資源分配與管理,為多種通信設備提供寬帶或窄帶接入服務,滿足天基、空基、?;完懟脩綦S時隨地通信需要。同時,中信科移動針對星地融合領域提出了“九萬里計劃”藍圖,旨在政府的指導下,與運營商、商業航天、通信產業、高校院所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動全球全域無縫覆蓋的星地融合網絡的構建。
69、4)2023年6月,發布全域覆蓋場景智聯-星地融合通信白皮書vivo開發的直連衛星樣機3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3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8月,中國移動研究院攜手中興通訊、是德科技共同完成了NR-NTN低軌衛星實驗室模擬驗證,支持手機衛星寬帶業務。本次測試采用3GPP R17 NR-NTN國際標準,成功驗證了NR-NTN透明轉發和星上再生兩種基本組網模式下的手機直連低軌衛星的技術可行性,實現了端到端全鏈路貫通及數據傳輸驗證。實測透明轉發模式5MHz帶
70、寬下,用戶下載速率可達5.1Mbps、最大環回時延15ms、用戶及饋電全鏈路補償最大多普勒頻偏1.03MHz,性能基本符合預期,可為大眾手機及行業終端用戶提供手機衛星寬帶業務。整個測試過程采用是德科技終端模擬儀、信道仿真儀和協議分析軟件,中興通訊NR-NTN基站,同時使用銀河航天“小蜘蛛”低軌寬帶試驗星座真實星歷數據,模擬了500KM軌道高度衛星真實運行軌跡,搭建手機直連低軌衛星的S波段用戶鏈路與Q/V頻段饋電鏈路的端到端測試環境,仿真整個通信過程中面臨的大尺度空間中高動態、大時延、強衰減傳輸環境?;?GPP R17 NR-NTN構建了透明轉發和星上處理兩種基本組網模式,成功實現了終端和基站
71、根據衛星軌跡分段分鏈路進行多普勒超大頻偏補償及高動態環境下時序同步調整,完成模擬終端、信道模擬儀、基站、核心網和業務服務器的端到端鏈路貫通。5)2023年8月,完成國內首次運營商NR-NTN低軌衛星實驗室模擬驗證,支持手機寬帶業務1)2023年5月,完成業界首個5G無線算網一體車聯網新架構技術驗證車聯網的概念源于物聯網,即車輛物聯網,是以行駛中的車輛為信息感知對象,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車與車、人、路、服務平臺之間的網絡連接,提升車輛整體的智能駕駛水平,為用戶提供安全、舒適、智能、高效的駕駛感受與交通服務,同時提高交通運行效率,提升社會交通服務的智能化水平。近幾年,車聯網通過新一代信息通
72、信技術,實現車與云平臺等全方位網絡鏈接,并借助無線通信網絡與現代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實現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交通信息服務的智能決策和車輛的智能化控制。數字技術與汽車產業正深度融合,智能網聯汽車成為未來發展的大勢。邁向智能化、網聯化,5G融合V2X車路協同是關鍵路徑。當前,國務院、工信部、交通部等國家單位持續發布政策,積極引導5G發展車聯網,推進車聯網產業商用化落地。中國移動作為全球最大運營商,積極發揮產業引領作用。2023年5月,中國移動研究院、上海產業研究院聯合中興通訊完成業界首個5G無線算網一體車聯網新架構驗證。為更低成本、更優性能滿足車路協同業務需求,中國移動研究院創新提出5G無線算網一體
73、車聯網新架構。網絡方面,路側攝像頭等感知設備的信息回傳以及網絡到車輛的信息播發全部通過5G空口承載,基于泛在、高性能的5G網絡,有效解決傳統PC5網絡建設成本高、覆蓋不連續、感知范圍受限等問題;算力方面,基于基站算力承載邊緣V2X平臺,實現傳統PC5網絡中路側算力的集中化,更低成本更低時延,確保業務的高實時性響應。本次測試基于2.6GHz網絡環境,路側部署5G攝像頭,將視覺感知信息通過Uu口上傳至基站,經集成部署于基站的鬼探頭應用處理,實時生成V2X預警信息,并通過Uu口發送至車輛,實現鬼探頭預警提示。在基礎網絡配置下,空口端到端平均時延約17ms,包含V2X應用處理在內的整體業務系統端到端平
74、均時延約70ms,可滿足車路協同中V2I/V2P等相關業務場景的時延性能需求。車聯網2.5 3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5月,中國移動上海公司攜手合作伙伴率先在浦東金橋啟動5G-A車聯網試點示范路線建設,并完成了首站開通,為下一步實現車路協同網絡全程全網的服務、運維、使用能力提供了最新的“上海樣本”?!?G-A車聯網”是當前最新5G技術示范,是基于通感融合能力而研發的最新一代5G網絡。它具有獨特的感知能力,可結合路側攝像頭等感
75、知設備,綜合感知全路網的交通信息,并通過5G-A的UU口將信息實時傳遞給車輛端側,實現對目標的檢測、捕捉、跟蹤、成像。相比當前獨立的通信系統,可實現更高的速率、更可靠的信息傳遞。2)2023年5月,上海5G-A車聯網體驗示范路線首站開通2023年5月,“京智+”數字經濟創新成果發布會在京召開,新石器無人車、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和華為聯合發布自動駕駛技術創新成果“云-邊-端”全自動數據閉環體系,成為本次成果發布會的一大亮點。發布會上,新石器、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和華為公司共同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揭曉了三方聯合基于5.5G+昇騰AI的自動駕駛技術創新合作藍圖。中國移動北京公司聯合華為在亦莊把5G網絡升級
76、為5.5G網絡,部署建設2.6GHz+4.9GHz雙頻段網絡,支持上行最大1Gbps,廣域穩定20ms時延,實現大帶寬、低時延地傳輸高清安全監控視頻、AI訓練數據、關鍵視覺和雷達感知幀,紅綠燈信息識別等能力,助力新石器把AI數據閉環效率從周級提升到天級,提升無人車運行時速并確保安全運營。同時,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和華為聯合在網絡邊緣節點升級提供昇騰AI算力,在邊緣AI算力實現海量數據自動清洗和標注,通過邊緣算力共享可以節省車端30%的算力開銷,減少訓練數據到中心云的流量傳輸壓力;在云端探索基于AI大模型的海量數據自動標注,降低人工標注成本。3)2023年5月,發布自動駕駛技術創新成果“云-邊-端”
77、全自動數據閉環體系4)2023年6月,亞運專線推出自動駕駛巴士開放體驗2023年6月,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在杭州亞運會使用自動駕駛巴士。巴士以不超過50公里的時速平穩行駛在路上,遇到車輛超車并線和紅燈時,會靈敏感知并緩緩停下。據介紹,車輛搭載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及視覺相機等多種自動駕駛感知設備,能對車輛周邊環境精準感知,并精確識別道路、車輛、行人、非機動車、紅綠燈以及各種障礙物。低成本、高效能的滿足了亞運會期間的交通需求。4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
78、arbook2023年6月28日,在上海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中國移動聯合產業合作伙伴發布“5G通感算一體車聯網架構”。5)2023年6月,發布5G通感算一體車聯網架構,助力智慧交通再升級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充分發揮5G的網絡優勢和現網基礎,聯合攻關了面向V2X的QoS和切片保障技術、通信感知一體化技術,以及無線邊緣計算和邊云協同相關技術,創新提出“5G通感算一體車聯網架構”。該架構具備空口統一、通感一體、通算融合三大亮點。連接方面,將原有分散的PC5網絡遷移至5G 網絡,統一承載V2X車路信息,以更低成本實現廣域全網連接,基于5G的QoS、切片實現高可靠連接保障,網絡
79、性能進一步提升,建設成本更低,部署更快;感知方面,通過通感一體基站替代路側毫米波雷達等感知設備,具備無線通感一體能力,提供全程全網無線感知計算,同時通過空口資源共享實現一網多能,感知性能進一步提升;算力方面,包括云端和無線邊緣兩級算力,實現V2X云邊協同,一級算力實現廣域管控,二級算力與基站實現通算融合,支持實時業務下沉,數據智能卸載,可實現低時延邊緣計算和本地精準推送。通過空口統一、通感一體、通算融合,該架構可達到更低成本、更優性能、更快部署的效果,為車聯網建設和商用落地提供了更加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2023年6月,中國移動聯合中興通訊,基于該架構在珠海外場完成了業界首個基于5G全Uu的“鬼
80、探頭”業務測試驗證。通過5G基站邊緣算力,敏捷實現路邊感知數據采集、車路協同計算和V2X預警信息精準推送,成功實現全Uu的“鬼探頭”實時業務預警,實測端到端全流程時延小于70ms,其中空口環回時延15ms,實時性成倍提升,充分體現了該架構的先進性和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效能解決交通安全痛點提供了全新路徑。未來,中國移動和中興通訊將繼續攜手產業伙伴,加速新架構產業和生態成熟,持續推動5G車聯網商用落地,助力智慧交通再升級。6)2023年8月,完成5G車聯網技術驗證,平均時延低于17ms2023年8月,在中國移動研究院的組織下,華為協同中國移動重慶公司、中國移動江蘇公司、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在全國多地完
81、成基于5G商用網(全Uu空口)的車聯網摸底測試,空口端到端通信平均時延小于17ms,測試結果符合預期,標志5G商用網絡承載車聯網業務成為可能。5G網絡可為自動駕駛、精準定位、高精度導航等智能網聯汽車的典型應用場景賦能。其具有超大帶寬、超低時延、超大規模連接能力,可為多行業、多維度數據交互提供全方位連接能力。4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2023年9月,中國移動、華為、新石器無人車三方在瓊海達成戰略合作,共推無人車運營8)2023年10
82、月,啟動全國首個城市級5G車聯網應用上研院作為中國移動面向智慧交通垂直行業的數智化轉型主力軍,牽頭編寫此白皮書,旨在深入探討車路協同算力網絡的關鍵技術、架構和標準,詳細分析算力網絡對于車路協同系統的重要意義和實踐價值。該白皮書首先系統總結了車路協同的發展現狀,分析了車路協同規?;瘧泌厔菹聦τ谒懔W絡的必然需求。其次,該白皮書重點提出了車路協同算力網絡架構和能力體系,基于車、路、云融合一體,網算融會貫通,業務支撐能力融合開放,提供融合端邊云的算網架構,構建“連接+算力+能力”的工業數智底座,在5G+V2X融合、算力的多級協同和算網行業基礎能力應用方面做出了闡述,致力于實現車路協同全要素在物理空
83、間和信息空間的融合一體。最后,該白皮書介紹了中國移動與產業伙伴在量產車輔助駕駛服務、高等級自動駕駛和5G新技術實驗測試方面的實踐成效,驗證了算力網絡架構的算力時延供給能力,系統驗證了車路云一體化算力網絡方案。9)2023年10月,中國移動車路協同算力網絡白皮書(2023)正式發布10月20日,2023年中國5G發展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在5G+智慧交通融合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上研院”)正式發布了中國移動車路協同算力網絡白皮書(2023)。2023年10月,2023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行。在車聯網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無錫市工信局攜手中國移動、華為等產業伙伴
84、聯合啟動了全國首個城市級5G車聯網應用,這不僅標志著智能網聯車產業各方對于5G車聯網的充分認可,更標志著車聯網產業對于未來的技術演進方向上達成了全新共識。5G-A將為車聯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第一階段,通過泛在5G網絡,將車聯網絡的覆蓋范圍從各個獨立的路口擴展為城市級覆蓋,高效實現城市全域交通信號的下發,提升行人、乘用車、無人車等各類用戶的使用體驗。在第二階段,通過5G-A網絡穩定低時延、超大帶寬、泛在感知3大關鍵能力,推動車聯網向“車云協同”、“車路協同”、“車車協同”升級,催生更加豐富的應用和商業模式,更好地實現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出行。2023年9月,中國移動、華為、新石器無人車三方
85、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博鰲舉行。三方將在瓊海主要面向自動駕駛、5G+智慧場景服務、大眾市場新零售服務生態合作等新興領域展開合作,共推無人車運營。根據協議,三方主要合作領域包括不限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高精準定位、云網端算力一體化、5G+智慧場景服務、大眾市場新零售服務生態合作等主要領域,三方將加大相關業務板塊和研發資源布局投入,共同推進戰略合作的具體工作落地。同時,各自利用自有能力和市場等優勢,在服務大眾市場方面開展聯名會員、品牌運營、旅游文化等權益生態合作。4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6Double
86、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2023年4月,廣東省完成全球首個長航時大載荷無人直升機應急通信系統實戰演練2023年4月,中興通訊助力廣東省應急廳與通管局完成世界上第一個利用長航時大載重無人直升機基站進行應急通信的演練,通過積極探索ICT技術應對新形勢下的突發應急響應與救援需求,針對“斷路、斷電、斷網”極端場景導致的救援力量難以及時、精確、針對性地展開和部署,解決“看不見、呼不通、聽不到”的重大難題,用數字化為國土筑起安全防線。無人基站接到命令到出動時間僅為18分鐘,在6級風力中以150km/h的速度火速趕往現場。該方案在實戰環境下,可持續六個
87、多小時為近80平方公里范圍提供包括語音、短信和寬帶數據的應急通信服務,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范圍內為災區群眾和救援力量下發短信。5G賦能網聯無人機應用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2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已達443.58億元,到2027年中國工業無人機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138億元。國內工業無人機龍頭企業在物流運輸、警用安防、工業巡檢、航拍娛樂與農業植保等行業應用方向穩步布局。然而無人機行業雖有廣闊發展空間,但低空無人機產業發展卻面臨不少挑戰:一是服務監管機制尚不完善,目前無人機使用過程中面臨難識別、難監管、難處理等一系列難題,需要統一的監管機制實現對無人機接入、鑒權授權、飛行業務等有效管
88、控;二是低空網絡服務仍需優化,現有的大量無人機仍依賴于與地面站的單點通信方式,極大限制了無人機空中作業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導致信息孤島現象嚴重,飛行信息無法有效共享,削弱了數據資源帶來的經濟價值;三是低空業務保障有待提高,無人機需具備高度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感知、識別、決策、控制等多方面的技術支持,對網絡連接的上下行帶寬、業務時延、以及網絡的鏈路穩定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依托5G網絡可實現對無人機的可信接入和位置管理,助力打造無人機飛行業務的全域監管及高效服務的全新能力,保障監管部門看得見、叫得到、管得住,應用者全域飛、安全飛、智能飛,從而促進低空經濟發展。2.62022年9月,在與中國移動安徽公司
89、合作完成的“助力國家電網低碳運營”解決方案中,結合了5G專網和電網通信網絡的雙網集成模式,應用中興通訊的ToB Smartlink 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提供5G智能巡檢業務的精準網絡規劃、三維建模和仿真,基于中國移動的BAF原子能力,為中國國家電網在安徽建設5G專網。同時,在中興通訊ToB Smartlink 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技術的支持下,基于業務SLA需求進行立體無線規劃設計,規劃建設多個5G切片網絡,并下沉建設專用UPF設備,構建全新5G專網和電力通信網“雙網融合”模式,實現輸電線路遠程可視化巡檢,實時進行防山火、微氣象、覆冰情況的在線監測。與傳統專線、有線接入及4G網絡相比,5G專網和
90、獨特的5G切片技術,靈活保障QoS,使成本和部署速度降低了50%,可靠性提高顯著。1)2022年9月,完成5G低空電力巡檢,并榮獲2022年TM Forum雙料大獎4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4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8月4日,響應工業和信息化部緊急調度,中興通訊第一時間投入搭載三大運營商高空基站的無人機,在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的協調和部署下,對王平鎮、潭柘寺鎮周邊區域進行應急通信保障。與本次保障任務的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和中興通訊、三大運營
91、商、中國衛通等單位密切配合、全網協同,連夜進行無人機設備和衛星鏈路的聯調測試,并調派各單位專業人員現場操控維護,確保無人機安全順利升空。目前,無人機根據有關要求在規定區域穩定飛行,可在近80平方公里的范圍實現連續6個小時的5G信號覆蓋,同時為約2400用戶提供語音、短信和上網服務,有效滿足當地防汛救災指揮通信需求,支撐恢復公眾通信基本能力。3)2023年8月,完成無人直升機空中基站“三網通信”在北京門頭溝應急救災實戰1)2023年1月,5G+超高清便攜直播方案助力賽事直播5G-Advanced的典型技術特點是超高速、低時延和高可靠,這些新特性對垂直行業在5G網絡中的應用至關重要。通過載波聚合、
92、雙連接、超大規模MIMO等新技術、5G-A實現了在大帶寬、高可靠性、低時延等通信需求下的場景應用,為賽事直播、工業、交通、政務等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中國移動聯合產業伙伴開展多項行業網絡驗證試點工作,持續推進5G+工業互聯網的商業部署。為進一步推動5G技術發展,拓展5G應用場景,數碼視訊推出了以5G便攜移動直播背包為核心的5G+超高清便攜直播方案。方案以“創造、服務、融合、分享”為理念,極大地減輕了超高清現場直播的人力物力投入,提升了現場拍攝的便捷性與靈活性。方案自2023年1月21日總臺春晚起,先后服務于眾多大型體育賽事重要活動的轉播,包括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以及長春、廈門
93、、貴州、甘肅等地的馬拉松比賽,并探索了“豎屏直播”、“空中演播室”等創新直播場景。2)2023年3月,5G步入萬兆時代,率先完成5G-A速率驗證2023年3月,中國移動浙江公司聯合華為公司基于5G-A技術,實現了包括超大規模天線陣列、8流MIMO、增強型UPF動態多核聚合、智能卸載等多項性能的驗證,并測試獲得超過10Gbps的單用戶峰值速率,相比5G達到了10倍以上的能力提升,從核心網、基站到終端論證了5G-A實現下行萬兆速率的關鍵技術要求,為5G-A端到端的產業成熟奠定基礎。5G超高速低時延高可靠賦能行業應用2.74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94、yearbook5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3月21日,中國移動攜手寧波市人民政府、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寧波市數字經濟局、中移(上海)產業研究院共同召開中國移動5G全連接工廠建設啟動大會(首站寧波)暨5G全連接工廠軍團寧波落地儀式。大會以5G全連接工廠軍團賦能5G全連接工廠建設為重要抓手,發布5G LAN、RedCap等多項5G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深度應用創新成果,加大以5G全連接工廠等項目為標桿的示范引領性,助力寧波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為寧波市打造“全球智造創新之都”注入強勁動力。3)2023年3月,5G
95、全連接工廠軍團首站落地寧波,攜手華為加快5G全連接工廠建設2023年5月,中國移動上海公司舉行“智算新引擎 聚力新發展”發布會,聯合華為發布5G-A智創萬兆第一城,助力上海從“雙千兆”邁向“雙萬兆”時代。中國移動上海公司早在2018年就開始了雙千兆網絡的投入,并持續領跑,在工信部測評、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成果顯著,取得5G基站數、覆蓋率、千兆寬帶普及率等方面的全面領先,建成全球領先的雙千兆數字底座。面向5G-A(5G-Advanced)時代,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將圍繞“速、廣、深、新”打造至臻網絡,并針對居民區等重點場景持續深化,將5G-A的萬兆能力帶進現實、帶給用戶。4)2023年5月,發布5G-
96、A智創萬兆第一城5)2023年5月,打造“雙萬兆之城”,發布5G-A萬兆精品路線等四大關鍵成果2023年5月,中國移動杭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杭州移動”)舉行第55屆世界電信日活動暨“共建萬兆之城,共享智能亞運”主題發布會。會上,杭州移動攜手華為啟動“雙萬兆之城”,采用5G-A技術打造下一代新型基礎設施,助力杭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中國移動5G-A“創新鏈”和“產業鏈”雙鏈融合創新的先行者,中國移動浙江公司早在2022年在杭州就完成了5G-A技術的超大上行、寬帶實時交互、通感一體、無源物聯四大關鍵技術驗證。2023年,杭州移動緊密貫徹省市政府三個“一號工程”的指導思想,勇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97、新高峰,搶占數字產業新賽道,啟動建設“雙萬兆之城”,布局探索未來產業。5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7月,由中國通信企業協會主辦的20235G應用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中國移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結合在5G智慧海洋領域的實踐經驗,聯合重磅發布5G智慧海洋發展研究報告,這是在國家提出海洋強國戰略以來,全面研究總結5G在智慧海洋領域發展情況的權威報告。該報告梳理了一批共性需求,形成一套覆蓋沿海、近海、遠海三大場景的5G海域立體覆
98、蓋融合組網方案,總結了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海洋漁業漁政等六類產業典型解決方案,提出了完善頂層設計、加強應用實踐等五大發展建議,為推動海洋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6)2023年7月,發布5G智慧海洋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8月24日,眾多用戶期待已久的“云智行”智能云轉播車在第三十屆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展覽會【Birtv2023】上首次正式亮相!7)2023年8月,“云智行”系列智能云轉播車首次亮相BIRTV2023“云智行”智能云轉播車是在智能媒體微服務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實驗室的主導下,由中儀英斯泰克、杭州廣電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扳手科技、天津德力等
99、多家科技企業聯合打造的一款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智能云轉播車?!霸浦切小毕盗兄悄茉妻D播車在技術上有諸多創新之處,比如采用雙碼流機制、支持5G網絡、NTP時間戳幀同步機制以及標準開放微服務機制等?!霸浦切小敝悄茉妻D播車基于超高清和高清混合架構,支持4K HDR信號源的接入;支持12G SDI無損制作,4K信號支持4-8訊道,并且可以以2訊道為單位堆疊遞增;支持EFP、ENG、云臺攝像機、DDR、流媒體、圖片等信源接入;支持碼率20-100Mbps廣播級4K編碼,并可以根據網絡條件任意調整碼率。同時,視頻信號制作系統云化(公有云端+邊緣云),也支持云端采編播與邊緣云相結合,在技術上處于行業領先水平。53
10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8月,MediaTek與中興通訊,Nokia等產業伙伴合作,基于商用頻段n41(2.6G)和n79(4.9G)完成了上行超寬帶關鍵技術Sub6G 3CC UL 2Tx切換的技術試驗。該技術在兩個頻段的三個上行載波聚合期間,可以靈活地進行時隙級上行傳輸通道切換,極大提升了上行單用戶的峰值速率;單用戶上行最大速率超過1 Gbps,實現了上行千兆級的峰值速率。三載波UL 2Tx切換技術有效提高頻譜的利用效率,
101、為用戶提供卓越的使用體驗。8)2023年8月,完成Sub6G 3CC UL 2Tx 切換試驗,單UE上行速率超1Gbps2023年9月26日,由中關村泛聯移動通信技術創新應用研究院與無線移動通信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信科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6G協同創新研討會(2023)”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超維度天線(E-MIMO)技術白皮書,白皮書力圖從多天線技術研究、標準化及產業推動者的視角,對多天線技術在未來移動通信系統中的發展潛力進行預判并對其與技術演進方向進行展望。9)2023年9月,發布超維度天線(E-MIMO)技術白皮書10)2023年9月,成功驗證5G
102、-A三載波聚合方案2023年9月,中國移動天津公司攜手華為,首次在天津民園體育場完成三載波聚合方案的測試驗證。本次測試采用了2.6G 100MHz+2.6G 60MHz+4.9G 100MHz的三載波組網方案,通過三載波聚合技術實現在260MHz帶寬下單用戶下行峰值速率達到近5Gbps,進一步提升了5G網絡的性能體驗,為5G-A業務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終端屏幕顯示技術不斷取得突破,過往影響3D體驗的問題已經被逐一解決,具有更高分辨率、原生3D屏幕的終端將給用戶帶來更具沖擊力的3D視覺體驗。而云AI 2D視頻轉制3D視頻技術徹底打破了傳統3D內容制作效率低、費用高的瓶頸,勢必將促進3D內容生
103、態的繁榮發展。同時,隨時隨地的3D體驗需要5G網絡能力不斷演進增強。在通常情況下,3D視頻對網絡帶寬的需求是2D視頻的210倍。借助5G-A三載波聚合技術的應用,5G網絡將具備更大的帶寬和確定性時延,這些能力將為裸眼3D的極致體驗保駕護航,也為3D業務的普及和推廣提供基礎保障。5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9月,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實現“5G Advanced”網絡技術。該項技術由中移香港與華為共同合作打造,率先于香港實驗室
104、環境下完成網絡測試及驗證。驗證時利用400MHz帶寬毫米波頻段和190MHz帶寬的4G及5G頻段相結合,測試得到接近12Gbps下行峰值速率(即速率為每秒12Gbit),整體平均速率穩定維持在10Gbps以上。該技術可充分滿足沉浸式體驗業務的網絡要求,為裸眼3D、拓展現實(XR)體驗等應用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該技術將深化數智化轉型,在聯人、聯物、聯車、聯家庭、聯企業方面推動香港社會邁向數智化的智慧世界。11)2023年9月,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實現“5G Advanced”網絡技術2023年9月,在中國信通院IMT-2020(5G)推進組組織下,華為率先完成5G-A全部功能測試用例。本次
105、測試涵蓋了上下行超寬帶和寬帶實時交互5G-A關鍵技術。測試中,華為完成5CC載波聚合的超大帶寬測試,并驗證下行多載波調度方案,首次在SingleDCI、SSB-Less等關鍵技術中完成多載波測試。通過離散頻段間信道狀態共享,實現多小區一體化調度,最大化頻譜效率。首次完成3頻段間的上行通道切換測試,實現時隙級靈活調度,提升頻譜資源利用率和用戶上行體驗。該技術一方面可以滿足AI訓練數據上云、云拍照、云會議等交互類沉浸式業務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工業生產中可以使能AI質檢、安全監控、遠程控制等大上行業務應用。12)2023年9月,完成IMT-2020(5G)推進組5G-A全部功能測試13)2023年10
106、月,中國移動四川公司上線全國首個5G-A三載波聚合業務2023年10月,中國移動四川公司聯合華為在成都馬拉松沿線完成2.6G+4.9G三載波聚合5G-A網絡部署,同時通過vivo 5G-A手機實現峰值展示、3D直播等業務,本屆成馬不僅是一場體育盛事,更是科技與體育的完美結合,為我國體育賽事智慧化樹立了全新標桿。該測試成功驗證了5G-A三載波聚合能夠在大帶寬、高可靠性等通信需求場景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網絡下載速率,能夠為體育賽事、工業、交通、政務等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重要技術支撐。5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8Double chai
107、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8日晚,杭州亞運會閉幕式在杭州亞運主體育場正式舉行。中國代表團在本屆亞運會上共獲得201金111銀71銅,共383枚獎牌,金牌數超越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199枚,創造了中國體育代表團單屆亞運會奪金紀錄!從9月份杭州第19屆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開始,杭州廣電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業內領先的媒體公有云服務公司,同時作為中國移動5G-Advanced創新產業鏈合作伙伴之一,長期以來致力于互聯網前沿數據通訊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全國各地媒體機構全程提供強有力的直播技術保障和支持,確保這一盛會精彩瞬間能夠以最高品質傳遞
108、給全球觀眾。14)2023年10月,技術保障200+媒體杭州亞運會相關直播杭州第19屆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從9月8日啟動,期間歷經湖州、嘉興、紹興、寧波、舟山、臺州、溫州、麗水、金華、衢州等全省10個地市的傳遞,亞運會火炬于9月20日回到杭州,進行最后一站的傳遞。后臺數據顯示,除了杭州、湖州、嘉興、紹興、寧波、舟山、臺州、溫州、麗水、金華、衢州這11個城市本地媒體參與直播報道之外,亞運火炬傳遞期間,廣電云平臺內累計有46家媒體參與了亞運會火炬傳遞相關的直播或轉播,總觀看達到1063萬人次,點贊1309萬次,轉發212萬次。(亞運場館慢直播)(亞運火炬傳遞臺州站直播截圖)(亞運火炬傳遞溫州站直播截
109、圖)(亞運相關智能編播節目單)5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上海諾基亞貝爾完成上下行超寬帶FR1+FR2頻段組合關鍵技術的實驗室和外場測試驗證。5G-Advanced的技術特點是超寬帶和超高速,其中萬兆速率是業界公認的5G-Ad-vanced典型標識。萬兆速率不僅為高端用戶提供單用戶超高速率體驗,同時也為更多用戶提供更好的并發業務體驗。上海諾基亞貝爾攜手高通技術公司,成功在實驗室和外場環境下,首次達成基于5G商用芯片的端
110、到端10Gbps+下行傳輸速率里程碑。下行測試采用5G NR獨立組網雙連接(NR-DC)技術,基于2.6GHz 頻段100MHz載波帶寬和毫米波26GHz頻段的4200MHz載波組合,以及大下行幀結構,實現超過10Gbps的單用戶下行峰值速率。上行測試采用NR-DC技術,2.6GHz頻段100MHz載波帶寬和毫米波26GHz頻段的2200MHz載波組合,以及大上行幀結構,實現了2.4Gbps單用戶上行峰值速率。15)2023年10月,上下行超寬帶關鍵技術:下行10Gbps/上行2.4Gbps峰值速率(各地融媒體進行亞運相關直播活動)16)2023年10月,上行超寬帶關鍵技術:Sub-6GHz
111、頻段上行三載波2Tx Switching 2023年10月,上海諾基亞貝爾完成上行超寬帶Sub-6GHz頻段上行三載波2Tx Switching關鍵技術的驗證。為了充分利用商用Sub-6GHz頻段資源和商用終端,實現5G-Advanced上行千兆速率的關鍵指標,提供極致的用戶體驗,使用UL Tx Switching技術在載波間進行上行通道的時隙級切換,有效提高頻譜利用率。6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中興通訊完成3GPP
112、 R18多載波增強測試驗證:隨著5G商用網絡規模不斷擴大,商用頻段已經從單頻段擴展到三個及以上,因此需要在3GPP R18中持續增強多載波深度融合能力、通過頻譜資源池化方式節省公共信令開銷、挖潛商用頻譜潛力。已經完成的3GPP R18多載波增強功能驗證的測試結果表明,相比于傳統方案,單DCI調度多載波能力和SSB-Less方案等可以節省系統信令開銷、同時提升SSB-Less小區容量20%以上,提升了多頻譜下的頻譜效率,支持更加多樣化的5G服務。自2019年起,中興通訊就開始積極推動針對雙載波的UL TX Switching方案,通過時域-頻域的深度融合方式挖掘多頻段的潛力。在本次驗證中,基于業
113、界主流終端芯片實現了三載波場景下的上行發送增強,進一步提升了頻譜利用效率和用戶體驗,滿足了不斷增強的上行容量要求,為用戶提供了更出色的網絡體驗。上海諾基亞貝爾攜手聯發科技,運用上行三載波聚合和上行2Tx Switching增強方案,實現時隙級靈活調度,在商用Sub-6GHz n41/2.6GHz和n79/4.9GHz頻段3CC組合上獲得了單用戶上行超1Gbps的峰值速率。17)2023年10月,完成5G-A關鍵技術:上下行超寬帶多項R17&R18 5G-A關鍵技術測試18)2023年11月,完成全球首個LampSite X數字化室分驗證2023年11月,中國移動北京公司攜手華為在麗澤SOHO完
114、成全球首個5G-A數字化室分“LampSite X”創新解決方案試點驗證。相比傳統方案,每個室內設備安裝點位僅需部署一個射頻頭端,即可完成1.8G+2.3G+2.6G+4.9G多頻段的4/5G同步覆蓋,實現極高容量室內場景的無線網絡極簡部署。測試結果顯示,在開啟2.6G 100MHz+4.9G 100MHz的200MHz載波聚合功能后,單用戶平均下行速率1.9Gbps,速率峰值2.1Gbps,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6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
115、ok中國移動河南公司鄭州分公司基于礦山產業5G專網先行先試的經驗積累,構建了地下智能化綜合性通信網絡,實現了井下工作面到井口等巷道的5G-A網絡覆蓋。經實測網絡上行達1.1Gbps,能夠滿足100多路高清攝像頭的視頻回傳。5G-A基站設備覆蓋距離較原有5G基站設備提升50%以上,部署成本降低30%以上破解煤炭行業的傳統難題。助力金嶺煤礦,實現井下無人化、少人化、遠程化、智能化采煤,提升采礦作業的精準性、穩定性和工作效率。井下設備要和地面取得聯系,往往需要搭建通信線纜,這導致各類設備非常不方便移動。有了5G-A專網后,在井下工業環網的末端,就可以將通信線纜這條辮子剪掉,讓井下設備輕裝上陣,將井上
116、控制井下、末端剪辮子輕松變為現實?!?9)2023年12月,聯合打造5G-A DMN智慧礦山解決方案5G新通話是中國移動5G特色應用,是基于5G網絡的超清語音通話、視頻通話業務及相關增值業務,如5GVoNR超清視話、5G視頻客服、智能翻譯功能、屏幕共享、遠程協作、AR趣味通話等功能,可為用戶提供可視化、多媒體、高感知的超清通話體驗。VoNR+構建下一代實時通信業務新生態2.82023年月,上海諾基亞貝爾IVAS解決方案在2023北京PT通信展和中國移動合作伙伴大會中均進行了現場live展示,包括了沉浸式語音通話場景以及沉浸式多人線上會議場景,聽者均可以定制所有揚聲器放置在房間中的位置,實現近大
117、遠小和具有方向感的高級收聽體驗。VoNR+在語音的基礎上新增了IMS數據通道(IMS Data Channel),從而在通話內容上,增加了全媒體信息實時互動(如視頻、位置、共享桌面和畫板等);在通話方式上,增加了交互式、沉浸式的新體驗。上海諾基亞貝爾是沉浸式語音和音頻服務(IVAS:Immersive Voice and Audio Services)的主要貢獻者和報告者之一,也是主要技術規范的制定者。IVAS提供了具有空間感的音頻,使用地理和聲學定位來渲染聲音的真實方向,為聽眾創造360沉浸式音頻體驗,它還可以通過頭戴式耳機跟蹤實時音頻內容播放(例如根據頭部運動產生的音頻變化對輸出進行調整)
118、。IVAS將在R18中引入空間音頻(Spatial Audio)作為移動通信的新標準,提供沉浸式通話和會議等全新體驗,并為元宇宙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1)2023年月,沉浸式語音和音頻服務(IVAS)6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中國移動江蘇公司在中國移動計劃建設部統一指導下,攜手中興通訊在江蘇完成5G新通話一階段外場兼容及無線性能試點。5G新通話核心網絡由中興通訊獨家承建,5G新通話平臺由中興通訊等多廠家提供。終端、核心網、業務平臺和
119、媒體能力平臺的端到端兼容性測試,將進一步推動5G新通話生態建設和培育。無線一階段試點采用視頻方案,即在不改變終端的前提下,通過網絡增強,可向有語言翻譯需求的商務人士和有視聽增強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無障礙通信業務,向有彰顯個性化需求的時尚達人,提供趣味通話業務。用戶使用現網支持視頻通話的VoLTE和VoNR終端即可。本次試點重點驗證了終端的兼容性,測試了中興Axon40Pro等十多款主流型號5G終端,為后續商用奠定了基礎。經過共同努力,中國移動江蘇公司攜手中興通訊等合作伙伴打通了5G新通話視頻首呼,并實現了無障礙和趣通話兩大類共六種典型業務,為用戶帶來5G新通話的全新業務體驗。同時,中國移動江蘇公
120、司攜合作伙伴完成了業務和網絡各接口的解耦測試,全面驗證了5G新通話方案的可行性。繼第一階段工作后,中國移動江蘇公司將推動一階段視頻方案的商用,同時推動5G新通話網絡平滑過渡到第二階段試點,即采用3GPP定義的IMS數據通道目標方案,提供豐富多彩的5G新通話業務。二階段用戶即可享受全新交互式/沉浸式業務體驗,運營商也可以充分利用電信網絡的技術優勢和用戶基礎,憑借5G新通話直面OTT應用的挑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更大發展。4)2023年11月,啟動無線完成5G新通話實驗室和外場兼容性試點5G新通話視頻業務2023年9月召開的3GPP SA第101次全會上,決議通過了由中國移動主導并擔任報告人的
121、 Rel-19新項目FS_NG_RTC_Ph2。中國移動持續推進VoNR+架構的完善與增強,在Rel-18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數字人通信、數字人形象管理等元宇宙基礎能力、實時通信能力開放、DC互通等增強等特性,邁出實時通信業務向元宇宙發展的第一步。2)2023年9月,3GPP完成VoNR+架構增強研究立項2023年10月,中國移動在VoNR+核心網建設方面與華為、中興、東信北郵、東方通信及科大訊飛等設備廠商深度合作,共同推動VoNR+網絡功能商用落地。以VoNR+能力網元為底座,引入VoNR+媒體面及AI能力平臺等新型網元設備,并且完善IMS(如VoLTE AS、SBC)等基礎網元的VoNR+新能
122、力,構建以新通話網絡服務為主的全新話音網絡體系。以“打造精品應用,提供個性化體驗”為理念,積極探索個人用戶在通話中的痛點,開拓了面向不同群體的無障礙通話能力,例如:針對適老人群、聽障人群的語音轉寫,針對商務、跨國差旅人群的智能翻譯。為了讓通話更好的傳遞感情,表達個性,打造了系列趣味通話體驗,包括背景替換、手勢動效、虛擬頭像、語音表情雨等。同時,為了豐富業務體驗,擴大用戶群體,拓展了個性化業務,比如點亮屏幕:在C端引入數字人形象,更飽滿的表達個性;還包括商務速記,通過語音轉寫,將通話內容以短信形式下發,未來還可引入類GPT技術,提供通話紀要。3)2023年10月,VoNR+網絡功能商用落地,開啟
123、下一代實時通信6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3月,中國移動福建公司聯合華為共同發布了海域自智網絡白皮書。白皮書詳細闡述了海洋場景下,面對移動網絡運維成本高、風險高以及要求高等挑戰,中國移動福建公司通過不斷提升無線網絡“智能化”能力,聯合華為持續打造海域場景下業務智營、網絡智優、運維智簡的無線“自智網絡”。白皮書指出,海域5G網絡具有很多獨特的特點,比如海域業務的繁榮和多樣化,對網絡質量提出了潛在要求。但同時還存在海域站址稀缺、干
124、擾難控制、島站、危站維護困難等問題,網絡智能化和自動化能力的建設對5G海洋網絡必不可少。針對這些挑戰,海域自智網絡白皮書對面向海域站點運維、用戶體驗優化、體驗節能等方面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例如,智能故障管理、潮汐智動、海域體驗節能等,能夠有效降低海域站點運維成本,提高海域用戶體驗,制定差異化的體驗節能協同策略。2)2023年3月,發布海域自智網絡白皮書2023年5月3日,在英國倫敦舉辦的FutureNet World 2023峰會上,中國移動聯合華為共同申報的“數字孿生使能自智網絡”(Digital Twins for Autonomous Networks)項目,從眾多運營商中成功突圍,最
125、終斬獲運營商大獎“The Operator Award”。本次獲獎為中國移動首次榮獲該項大獎。3)2023年5月,“DT For AN”在倫敦FutureNet World峰會獲得The Operator Award人工智能(AI)技術通過對復雜場景海量數據的規律、特征進行提取和模型訓練、推導,實現決策的優化,為解決5G網規網優成本高、無法建模等痛點問題提供了新思路。移動通信領域正在不斷探索引入AI構建智能化的無線接入網,如何讓AI技術適配復雜多變的無線通信場景,以及如何為AI與網絡融合尋找最具價值的賦能場景并提出解決方案是業界最受關注的問題。目前,5G移動通信系統中AI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已漸入
126、佳境,業界不斷拓展5G與AI融合的新場景,并推動了相應的標準化進展。5G+AI,智簡網絡運維,智生網絡性能提升3.1 2023年1月,中國移動天津公司攜手華為完成IntelligentRAN 5GtoB Suite端網智能運維方案在天津港專用網絡的商用。5GtoB Suite實現天津港5G RAN專用網絡穩定在線運營,替代了原中國移動天津公司依賴人工運維的方式,節省了運營成本,并提高業務運營效率70%。該方案實現了無線單域的自治,被5G專網確定性服務保障方案AUTIN集成,有力支撐中國移動A10服務端到端保障目標達成,助力中國移動天津公司5G專用網絡業務高速穩健發展。1)2023年1月,完成I
127、ntelligentRAN港口業務智能運維商用03WISDOM BEGETS WISDOM智生智簡6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可信的綜合資源數據:根據資源管理中心的存量數據、網管的邏輯資源數據和機房設備的物理資源數據進行綜合推斷,結合站點的拓撲網絡,實現BBU等設備的物理資源數據和邏輯基站、制式、小區等邏輯資源數據的精準匹配,三源數據歸一,減輕現場人工核驗工作量,實現低成本、高精準地識別失效資源、錯誤資源和空閑資源,自動輸出資源管
128、理數據校準評估報告,進而支撐客戶盤活空閑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中興通訊在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3)發布無線網絡數字孿生即服務技術白皮書。白皮書首次提出無線網絡數字孿生即服務理念,數字孿生即服務是一種基于云平臺提供數字孿生功能和能力的交付模式,具備支持網絡可視、可控以及自主演進的能力,具有易用性、共享性、靈活性、穩定性、安全性和經濟性等特征,可以為客戶提供低費用試錯、開放架構、降低數據獲得難度、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和可解釋性的價值,提升無線網絡新技術、新應用創新效率,推動技術變革和發展,提高無線網絡自智水平。實現無線網絡提質、降本和提效,是無線通信網絡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手段,對于提升
129、無線通信網絡的效率、質量、安全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5)2023年6月,發布無線網絡數字孿生即服務技術白皮書近年來,中國移動與華為深度合作,基于數字孿生理念探索高階自智網絡發展之路,并進行試點實踐,在算力網絡、云化核心網容災倒換等業務已取得多項創新成果,實現算力節點開通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提升、很好解決云化核心網容災倒換傳統方案依賴人工,容災評估時間長、容災過程不可見等問題。未來中國移動將聯合華為持續進行更豐富的自智網絡創新實踐,進一步探索基于數字孿生理念的業務仿真、AI訓練、安全仿真、網絡優化等高階能力,推進自智網絡向2025年L4目標演進,賦能千行百業,助力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2023年6月,中
130、國移動安徽公司聯合華為在合肥完成AR(Augmented Reality)智能化機房管理創新試點。該方案基于綜合資源系統和網管系統的資源數據,引入智能化及AR技術,實現機房內綜合資源核查全覆蓋、無偏差、無盲區。該方案具備以下兩大價值:(1)300+資源類型自動采集:基于AR圖像的設備和狀態感知能力,主動識別無線產品和操作環境,通過實時視頻完成包含BBU、RRU、天線等300多個資源類型的快速批量采集。實現資源稽查從抽樣檢查轉換為全量例行檢查,在無額外人力和時間的投入,資源核查準確率高達95%以上,且一個機房的資源核查時長從原來的2小時縮短到10分鐘。4)2023年6月,AR智能化機房管理方案助
131、力安徽移動綜合資源精細化管理7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兩款車型均首次搭載由蘑菇車聯自研的“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系統,內置蘑菇車聯自研的L4自動駕駛算法,算力可達1000TOPS以上,并集成了ADCU、RTK、OBU和5G通信模組等硬件,支持C-V2X和5G雙鏈路通信。同時,基于AI云上的交通大腦,車輛實現了5G平行駕駛、編隊行駛、云控系統等各種智能化操作應用。目前,兩款車型均已實現前裝量產,并在北京、云南、山東、湖北、湖南等落地應用
132、。6)2023年7月,5G+AI技術為成都大運會提供安全、智能、舒適的自動駕駛服務2023年7月,在成都舉辦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大運會”)期間,蘑菇車聯作為成都大運會自動駕駛官方供應商,向大運會參賽運動員、嘉賓、工作人員及市民提供動態接駁服務,成為第一家服務全球性賽事的中國自動駕駛公司。蘑菇車聯部署了一支自動駕駛車隊,包括無方向盤、油門和剎車的MOGO BUS M1以及有方向盤的MOGO BUS B2兩款車型。8)2023年8月,先行先試大事件智能運維保障 2023年8月,中國移動四川公司成都分公司、天府新區分公司聯合華為,基于IntelligentRAN智慧重保解決方案
133、,協同服務解決方案,針對保障區域內9800多個基站的3515個RHUB、5529個BBU、54635塊單板開展多輪設備健康度檢測與預測。以高溫隱患預測為例,感知到138個設備隱患,經過全方位清理基站高溫隱患后,比賽期間各個設備均保持在75以下,無設備重載導致的故障。大運會比賽期間,中國移動四川公司成都分公司、天府新區分公司的智慧大屏,基于5G網絡一分鐘智能感知,做到網絡各項指標近實時的可視、可管、可優,通過大、中、小屏“三屏聯動”對人、車、事件進行協同調度指揮,極大地降低了網絡出現嚴重擁塞等風險,更好地保障網絡的穩定運行。2023年7月,由福建農林大學、中國移動福建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組
134、建的5G智慧海洋實驗室正式掛牌,智慧海洋產學研用備忘錄簽約儀式同步舉行。福建農林大學副校長鄭寶東、中國移動福建公司副總經理黃小田、華為公司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李捷、福建乾動海上糧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建濤等聯合為實驗室揭牌。三方共建共享5G智慧海洋實驗室,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獨特性,率先積極催熟國內領先的5G+AI海洋養殖解決方案,助力深遠海魚類養殖和育種、綜合水質監測、水下機器人巡檢捕撈、AI魚群智能算法開發等前瞻領域實現突破,以合作、共享、創新的合作模式,推動海洋經濟新發展。7)2023年7月,建設國內首個5G+AI智慧海洋實驗室7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
135、ion plan yearbook7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中國移動天津公司聯合中興通訊完成了業界首個基于數字孿生的高鐵精準規劃創新方案落地,并獲得了第六屆“綻放杯”應用大賽5G演進技術一等獎和全國賽三等獎。該方案主要構建了站點孿生、信道孿生兩大孿生能力,其中站點孿生調用數據采集分析、模型訓練生成等微服務,圍繞工參測量、數字設計、空間評估三大功能重塑勘察設計,可實現更高質量的網絡建設;信道孿生調用模型訓練生成、仿真模擬、可視渲染、參數策略優化等微服務,實現更加精準的網絡規劃。該方案通過更高精度的孿生建模支撐更加精準的可視網絡規
136、劃,利用孿生預演尋優將工程優化工作前置在規劃階段,極大地減少了工程優化階段的反復上站,是面向6G網絡規劃的創新探索。11)2023年9月,推出業界首個數字孿生高鐵精準規劃方案5G網絡逐漸從陸地延伸到海洋,為更好優化海域無線信號的覆蓋,中國移動福建公司推出創新方案“虛擬海測”。虛擬海測無需租船出海,基于衛星地圖,通過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完成漁排和養殖區的識別,構建海域環境和業務的數字孿生地圖。同時依托仿真大模型,結合5G MR數據和4G MDT數據,將海面用戶測量信息與地圖虛實結合,高效識別海域的弱覆蓋或覆蓋空洞區域,實現完整的海域覆蓋評估效果,并自動化輸出站點規劃及優化建議。虛擬海測可實現遠程預
137、測海域無線覆蓋,與傳統海測結果對比,效果基本相同,廣泛支撐包括“漁排直播帶貨”、“海上養殖監控”、“海域執法”等業務場景,助力“智慧海洋”建設,為海洋數字化與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9)2023年9月,基于虛擬海測優化海域無線覆蓋加速海洋數字化發展2023年月,上海諾基亞貝爾完成了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無線性能提升外場試驗,可以有效實現基站RRM參數的實時動態優化,還可以對優化參數進行網絡KPI性能預評估,提升無線空口性能和頻譜效率。測試實驗表明,通過深度強化學習優化后,小區頻譜效率約有近10%的增益,增益主要來自在小區信號中差點區域。深度強化學習(Deep Reinforcement Le
138、arning,DRL)在無線通信領域的研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它在優化無線網絡的資源分配、無線資源配置、干擾管理、能量效率和性能提升方面有傳統監督學習無法比擬的優勢?;贒RL的無線資源參數優化的基本思想是通過強化學習的方法對基站環境的精準狀態建模,持續迭代探索,來實現基站無線資源配置參數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自動優化到最優配置,從而實現網絡上下行頻譜效率的提升。10)2023年9月,完成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無線性能提升外場試驗7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
139、earbook中國移動聯合中興通訊在2023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展示了基于數字孿生的智慧海港天線與RIS智能規劃開放任務,將在中國移動“智慧網絡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發布并提供對外使用服務。該仿真環境和任務可以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海港數據集、基于數據驅動的AI模型和訓練環境、全協議棧結合自主研發核心組件的高精度無線網絡數字孿生平臺,從而制定精準預見式網絡規劃策略,推動智能網絡演進。12)2023年10月,完成基于數字孿生的智慧海港天線與RIS智能規劃開放任務2023年10月,vivo研發了無線AI綜合測試樣機,可以采集移動通信網絡中各種物理層信號相關的數據,支持神經網絡的訓練、部署和
140、驗證。該樣機已基于在vivo北京研發中心所在園區采集的空口數據,完成了基于AI的信道狀態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壓縮和預測的模型訓練以及性能測試。結果表明,相比于傳統非AI方案,基于AI的方案可以更好地提取空口數據中的特征,進而實現更好的CSI壓縮和預測性能。13)2023年10月,開發無線AI綜合測試樣機14)2023年11月,完成3GPP RAN首個5G+AI標準項目中國移動作為報告人主導3GPP RAN首個5G+AI標準制定項目(WI: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Machine Learning(ML)for NG-R
141、AN,簡稱AI/ML for NG-RAN),已于2023年11月成功結項。該項目制定了業界首個用于AI的統一數據請求與反饋流程,針對網絡節能、負載均衡、移動性優化三大應用場景明確AI模型輸入/輸出策略、確定執行AI決策后需監控的網絡和終端性能指標以用于模型評估與更新,成功打通AI技術與5G結合關口,實現了智能化運維、節能和資源管理等多項關鍵能力,有效降低了運營商網絡部署和運維成本,加速網絡自動化和智能化,提升用戶體驗,實現5G與AI融合創造新價值。以網絡節能為例,測試區域內包含1089個小區和328個基站,基站使用符號、信道和載波等關閉策略。在啟用AI節能功能后,由于既考慮了預測負荷的情況,
142、又對不同場景選擇不同動態節能閾值,節能更加靈活,實測每個小區節能效果相比傳統節能方案可提升2.75倍。vivo開發的無線AI綜合測試樣機基于AI的節能能耗和小區關閉時長統計基于AI的CSI壓縮與預測的空口驗證7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7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1年12月,3GPP RAN#94-e會議通過了Rel-18研究項目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Machine Learning(ML)for NR Air Interf
143、ace(以下簡稱空口AI)的立項。作為首個探究將AI應用于無線空口中的項目,該項目研究空口AI的工作框架與基本流程,聚焦信道狀態信息反饋、波束管理、定位三大用例的仿真評估及標準影響分析。2023年11月,3GPP RAN1/2/4小組宣布完成R18空口AI研究項目,發布研究報告TR 38.843(Stud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Machine Learning(ML)for NR air interface(Release 18))v1.2.0版本,并計劃在2023年12月發布最終版本。該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空口AI基本架構,AI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過
144、程,信道狀態信息反饋、波束管理、定位三大用例的仿真評估結果及其對標準的潛在影響(如信令流程、測試例等),為后續空口AI的標準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該項目的研究過程中,中國移動自主開發了1套仿真平臺,可支持CSI壓縮反饋、CSI時域預測、空域波束預測、時域波束預測、AI指紋庫定位、AI輔助定位等多個空口AI用例,仿真平臺輸出的100余組仿真結果寫入TR 38.843,為空口AI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提供了真實定量的全景視角。15)2023年11月,3GPP完成R18空口AI研究項目仿真平臺輸出結果:基于AI的CSI反饋鏈路級BLER性能仿真平臺輸出結果:基于AI的定位誤差累計分布曲線16)20
145、23年11月,無線大模型保障助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為2023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保駕護航2023年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發展。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重保團隊聯合中興通訊使用AI大模型保障助手對部分保障站點實施保障。保障助手采用生成式AI運維模式,精準理解自然語言意圖,并自動匹配場景智能生成保障方案。跟傳統保障流程相比,保障效率可提升5倍。同時,保障助手能夠主動感知內外部事件,通過日歷、郵件等觸發保障流程,覆蓋重大活動、突發事件、業務潮汐等場景,是業界首個基于大模型面向無線網絡業務場景的端到端創新產品實踐。79Double chain i
146、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GSMA評委評價認為:“生產效率和質量是制造商應對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關鍵考量。奧迪斯丹采用了5G專用網絡來支持新的創新解決方案,如敏捷生產、基于機器視覺的質檢和倉庫AGV小車等,以提高效率,從而使其在中國寧波的紙箱工廠的生產總成本降低了20%,倉庫管理效率提升了50%,而質檢效率提升高達80%?!痹擁椖坎捎弥信d通訊的NodeEngine工業基站方案,構建高質量專網,依托5G網絡高帶寬、大連接、低時延、高可靠等特性,實現了工廠內部設
147、備互聯互通,滿足各種類業務上線需求,使生產和感知設備快速組網、數據信息精準采集、區域安全有效可控,出色的完成了5G賦能數字化工廠的探索和迭代,為5G+工業互聯網建設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廣作用。無線云網算業一體構建新服務無線云網算業一體網絡通過對算力資源、網絡資源及業務資源的統一編排和調度,為業務應用提供最優邊緣算力資源、極致低時延體驗和靈活的無線資源保障能力,可以滿足網絡智能化、云手機、XR實時互動、車聯網車路協同、工業柔性制造PLC控制等高價值業務的低時延和高可靠性的需求,受到業界廣泛關注。中國移動聯合“產學研用”各界通過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產品試制應用,無線云網算業一體網絡在標準化、產品研發與
148、應用推廣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和進展。標準方面,在CCSA、O-RAN等標準組織,中國移動牽頭完成網業協同關鍵技術和無線算力網絡的立項;產品和方案方面,聯合高校和產業伙伴開展關鍵技術原型樣機研發、商用產品研發和試點應用,中國移動聯合產業伙伴發布了“靈云”系列云基站、工業基站、國產5G芯片等產品以及行業解決方案,滿足行業客戶的痛點需求,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應用推廣方面,中國移動聯合產業伙伴完成了數十個典型應用場景的試點驗證,并成功舉辦了兩屆“無線通算融合共生技術研討會”,為無線云網算業一體網絡進一步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3.22023年02月,浙江寧波奧迪斯丹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移動和中興通訊聯合打造的“
149、5G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項目榮獲2023年GSMA“5G智能制造挑戰獎”,獲此殊榮表明三方聯合打造的智能化紙箱生產工廠在推動產業數字化方面得到了業界認可。1)2023年2月,工業基站方案榮獲GSMA“5G智能制造挑戰獎”,實現5G在工業場景的價值兌現8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中國移動研究院創新提出基于集中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5G無線工業網新型架構,與中興通訊聯合攻
150、關空口確定性、PLC云化、云網業一體和智能網業協同等關鍵技術,使普通基站可快速升級成5G智能工業基站。該成果主要有三大技術創新:一是“新架構”,依托云網業一體技術,把云化PLC集中部署至基站上,不僅可降低PLC硬件成本,而且可實現快捷部署和全工廠PLC間協同,為工業控制領域的發展提供一種全新的高效組網模式。二是“新性能”,通過引入空口確定性、智能網業協同技術,大幅提升5G網絡的時延、確定性等性能;攻關智能網業協同,建立特征感知-智能決策-閉環監控-反饋機制,實現“網隨業動”和“業隨網動”,提升可靠性至99.999%,加快OT與CT深度融合。三是“新應用”,通過高效利用基站算力實現PLC、HMI
151、、機器視覺等多種工業特色應用的靈活按需承載。5G智能工業基站不僅部署敏捷、降本增效顯著,而且契合工業網絡云化、無線化趨勢,PLC云化、集中化部署將加速工業網絡從分布式向集中式協同高效組網演進和變革,助力5G和工業互聯網兩大新型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為產業數字化提供全新的實踐路徑。2)2023年3月,基于5G增強的工業PLC端網新型架構及關鍵技術,獲選中國移動研究院2022標志性原創技術成果,推動5G深入核心生產域3)2023年4月,首個無線算力網絡國際標準立項,引領無線通算融合共生技術標準體系構建在2023年4月27日召開的O-RAN會議上,中國移動研究院牽頭完成“Communication a
152、nd Computing Integrated Networks”標準立項,這是業界首個無線算力網絡的國際標準立項,得到法國電信、加拿大運營商TELUS、日本樂天和KDDI,以及諾基亞、三星、中信科、亞信、聯想等數十家電信運營商和網絡設備商的支持。該項目將基于無線接入網廣泛分布的的基站和終端計算和通信資源,研究無線算力網絡的場景、需求和關鍵技術方案,分析無線算力網絡相關架構、功能和接口影響,開啟了無線網絡技術設施服務升級的新篇章。4)2023年5月,基于“靈云”系列無線云基站的行業方案解決客戶數智化轉型痛點,成功入選“5G小基站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TOP10”2023年5月23日,中國移動基于“
153、靈云”基站產品打造的3項解決方案成功入選“5G小基站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TOP10”,有效解決行業客戶痛點需求?;?G尊享專網的野外智能節點勘探系統由中國移動與中石化物探院合作研發,首創基于5G專網的野外油氣勘探采集系統,有力提升石化勘探企業野外勘探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榮獲“5G小基站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TOP10”第一名;針對海洋場景漁旅養殖平臺回傳的基于無線云小站的漁旅養殖場景5G公專網融合建設方案,利用無線云組件整合物聯網平臺,實現單站提供5G連接+物聯網服務,高質量一體滿足“數字經濟+海洋經濟”業務需求;高確定、低成本的5G智能工業云基站解決方案針對工業現場分布式小算力及有線部署方式
154、嚴重制約工業數智化轉型的痛點,通過架構創新、空口增強方案創新、智能協同方案創新,解決工業現場無線化、PLC云化/集中化部署的難點,為工業場景量身打造了業界首個網云業一體5G智能工業基站解決方案。8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5月,中興通訊與中國移動研究院簽訂MOU,進一步深化無線通算融合創新合作,在大容量感知增強、行業SLA精準保障以及2B/2C資源聯合編排等方向達成正式合作,進一步加強無線算力網絡與新業務場景的結合,助力無線算
155、力網絡實現云、邊、端算力資源的按需分配和靈活調度,為數字經濟的加速發展打造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雙方將聯合產業伙伴一起加速無線算網關鍵能力構建,提升無線算力的增值能力,推進無線算網/通算一體標準制定,為無線網絡更好服務新業務、新場景提供新動能,深度釋放5G網絡潛能。5)2023年5月,深化無線算力網絡創新合作,釋放5G網絡潛能6)2023年5月,飛騰5G生態解決方案白皮書成功發布2023年5月19日下午,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算力飛騰 賦智未來”高端論壇上,飛騰攜手同泰怡、京信、亞信、浪潮、愛瑞、沐創、中電互聯、愛浦路等13家5G生態伙伴重磅發布了飛騰5G生態解決方案白皮書,飛騰公司副總裁王瑞彬、中
156、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丁海煜以及生態伙伴代表出席了現場發布儀式。近年來,飛騰與運營商和眾多生態伙伴積極進行聯合技術攻關,逐步形成了基于飛騰CPU處理器的無線云網算業一體的國產5G解決方案,構建了開放的軟硬件生態體系。此次白皮書的聯合發布將為行業客戶帶來更多選擇,共同推進國產5G生態的繁榮和產業發展。7)2023年6月,算網雙智協同解決方案首次在現網應用,助力廣交會網絡體驗再升級2023年6月,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廣州分公司聯合中興通訊面向大容量場景,首次提出基于算網雙智協同的大容量體驗增強方案,并在廣交會期間保障網絡質量再上新臺階。8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157、action plan yearbook8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2023年6月,自主研發無線通信核心芯片及全方位、多元化的產品解決方案亮相MWC上海,展示無線通訊產業鏈的生態建設與發展2023年6月,極芯通訊攜自主研發的無線通信核心芯片及全方位產品解決方案亮相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極芯通訊提供完整的SDK開發工具和參考設計,能夠適配多廠商的DU和多廠商的射頻收發信機,大大縮短產品開發周期。極芯通訊秉承開放共贏的原則,積極溝通無線通訊產業鏈。已有多家廠商基于極芯通訊的UC1046芯片開發了多款高性能RU產品。在展覽中,展示了中
158、國移動基于UC1046芯片開發的RU-“靈云”等多款國產RU產品,并向國際展示我國無線通訊產業鏈的生態建設與蓬勃發展。算網雙智協同方案,圍繞多頻5G大網容量協同、典型場景大容量體驗保障兩大典型應用需求,通過1+N融合雙智協同的創新解決方案,點面協同賦能雙優5G:“1”指面向5G“1”張大網,基于網絡級智能負荷均衡、用戶級智能編排技術實現雙重智能的網絡均衡;“N”指面向“N”種差異化大容量場景,通過網絡級智能算力編排、用戶級智能業務識別與保障技術實現雙重智能的算網協同。在5G多頻網和大容量場景下,達到網絡容量、算力效率、用戶體驗聯合最優。大型線下活動的全面復蘇,有利于促進城市活力的持續提升以及國
159、家經濟的加速增長。中國移動將與產業伙伴持續推動算網融合創新,發揮通信和信息化技術優勢,繼續深耕大容量場景用戶體驗,為廣大用戶提供更穩定、優質、高效的網絡服務。9)2023年6月,成功舉辦“基于飛騰新一代無線定制版CPU的服務器規格指標可行性分析專家評審會”2023年6月,中國移動攜手飛騰及7家產業伙伴聯合舉辦“基于飛騰新一代無線定制版CPU的服務器規格指標可行性分析專家評審會”,中國移動及中國電子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經與會專家討論,一致形成基于飛騰新一代無線定制版CPU的服務器規格指標可以滿足5G擴展型皮基站的技術要求的結論,這將為后續滿足5G場景需求的定制整機的推出奠定重要基礎,解決
160、以往國產平臺中通用而不專用且成本壓減困難的問題,對于業界的產品研發及生態拓展有著重要意義。8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2023年7月,“基于無線算力網絡的端到端極致體驗保障”方案完成技術演示,實現上行千兆、端到端時延小于4ms的極致保障能力2023年7月,中國移動研究院與中國移動河北公司、中興共同設計的“基于無線算力網絡的端到端極致體驗保障”方案在河北省完成技術驗證和演示。該創新方案面向5G在智慧醫療、智慧工廠、智慧園區等場景的應
161、用探索,驗證了無線算力基礎設施、多層次業務特征學習與識別、端到端業務流QoS flow自動拆分與建立、基于業務及網絡感知的低時延保障、無線算力開放協同與通算跨域聯合編排等關鍵技術能力,實現了上行千兆、端到端時延小于4ms的極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了滄州中心醫院5G云桌面項目手寫板業務體驗,白卡簽約簡化了ToB項目的簽約管理流程。為行業應用提供簡單、高效的部署平臺,實現項目總體成本最優。該方案在2023年11月ICT中國(2023)優秀案例評選中榮獲杰出案例獎。2023年6月,第31屆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海諾基亞貝爾與中國移動研究院聯合展示了基于邊緣云平臺開發的5G時間敏感網絡和邊緣云原型系
162、統,集成了5G Cloud RAN、網絡智能控制器(RIC)和輕量級的核心網。通過時間敏感網絡技術和邊緣計算云技術,5G TSN網絡跨域時鐘傳輸抖動從幾十毫秒量級降低為小于2微秒,同時平均傳輸時延從幾十毫秒量級下降為小于10毫秒量級,各項性能指標在業內處于領先水平,為工業自動化和物聯網應用提供確定性、低延遲和高效的通信。上海諾基亞貝爾與中國移動研究院攜手紫光展銳,大族機器人,Datamesh,極視云信息科技基于5G TSN和邊緣云原型系統實現的工業協作機器人數字孿生應用,其感知準確性從0.1毫米(無TSN)提高到0.01毫米的水平。10)2023年6月,完成基于邊緣云平臺的5G時間敏感網絡系統
163、展示8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3)2023年7月,首屆無線通算融合技術研討會成功召開,助力無線通信領域創新發展2023年7月14日上午,中國移動研究院在貴陽召開以“通算一體,云智共融”為主題的無線通算融合技術研討會在貴陽召開。來自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上海大學、華為、中興、亞信科技、新華三等單位的嘉賓,共同面向無線接入網絡通信與算力融合共生發展趨勢,聚焦應用場景、基礎理論、網絡架構演進、技術方案創新等方向進行研討。2023年7月,中
164、國移動攜手中興通訊,基于中國移動研究院協同創新基地5G-A實驗室5G工業專網實驗室真實生產產線,完成高確定性5G工業云基站內生確定性能驗證,業界首次實現10ms1ms99.99%(時延在9-11ms可靠性達到99.99%)的實測性能,有效降低時延抖動,大幅提升5G網絡確定性,實現時延有界。12)2023年7月,完成高確定性5G工業云基站驗證,業界首次達到抖動小于1ms9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5)2023年8月,5G與計算、AI融合
165、論文獲2023年中國算力大會最佳學術論文2023年8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23年中國算力大會在寧夏召開。中國移動研究院在SCI一區期刊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錄用(影響因子:12.777)錄用論文Intelligent RAN Automation for 5G and Beyond獲2023年中國算力大會最佳學術論文,表明論文所提的無線網絡與計算和AI相融合技術和方案受到學術界高度認可。14)2023年8月,中國移動發布國產5G云基站系列產品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表示,建設具有連接與計算能力的邊緣云節點是算力網絡重要的“神
166、經末梢”,也是打造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關鍵。中國移動在業界率先提出無線通信與算力融合共生網絡的理念和技術體系,并于2022年在CCSA牽頭設立無線算力網絡場景、需求和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與產業伙伴共同開展技術攻關。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丁海煜在“通算融合共生,無線網絡架構創新思考”主題演講中表示,DIOCT技術融合、新業務場景和網絡基礎設施效能升級等變化對網絡演進提出了新的需求,推動著無線接入網向通算融合共生方向發展,實現信息服務基礎設施推動了中國在無線通信和算力網絡領域的領先地位,加速了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未來的通信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首屆無線通算融合技術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推動了加速了相
167、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未來的通信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2023年8月24日,在第七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上,中國移動發布自主研發云的基站“靈云”品牌及兩款產品,中國移動副總經理高同慶副出席發布活動。本次發布的“靈云”基站產品為加載國產核心芯片的商用5G擴皮云基站“靈云”5041D和業界首個全國產5G云基站基帶處理單元(Base-band Unit,BBU)樣機“靈云”BBU5041F。該產品系列的正式發布,標志著國產化5G小站產品已具備商用能力,可以為用戶、為行業帶來更高性價比的5G室內覆蓋解決方案和高質量的業務體驗,從而助力5G網絡多元化發展;同時也是中國移動支撐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積極
168、發揮移動信息產業鏈鏈長作用的重要舉措。9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 8)2 0 2 3 年 9 月,可 重 構 5 G 射 頻 收 發 芯 片“破 風8676”與極芯通訊自研DFE芯片UC1046聯調成功2023年9月,中國移動研制可重構5G射頻收發芯片“破風8676”與極芯通訊自研DFE芯片UC1046聯調成功。中國移動充分發揮運營商的龍頭研發牽引作用和網絡技術積累優勢,攜手極芯通訊整合5G小基站產業鏈,將串行研發升級為并行模式。大
169、幅縮短從芯片到整機適配的時間,加速整機集成與迭代。進一步形成生機勃勃、可持續發展的移動通信產業生態鏈。筑牢5G新基建底座,助力網絡強國建設。2023年2月,Nokia推出了基于SmartNIC的無線云基站方案,旨在提供更靈活、高效的網絡解決方案。通過將無線L1處理任務從CPU卸載到內聯加速卡,實現了專用硬件一致的性能目標,同時也滿足了發布和部署時間的需求,從而釋放更多CPU資源用于計算和業務應用。2023年11月,在諾基亞杭州研發中心搭建的SmartNIC云基站測試環境中,驗證了云原生網絡功能(CNF)的自動化部署、生命周期管理和冗余備份,同時也取得了單用戶達到1.5Gbps峰值速率的顯著成果
170、。16)2023年月,SmartNIC無線云基站方案測試,提供靈活高效網絡解決方案2023年9月上海諾基亞貝爾公司搭建無線云網算業一體基站原型樣機并完成原生算力狀態標準API輸出測試。樣機展示了算網融合感知、算網業務編排管理和算網融合控制調度功能?;谠蜆訖C的原生算力狀態標準API輸出測試實現了集群中已注冊算力節點的算力狀態信息的自動統計和實時顯示,對外提供云原生API,支持實時訪問和獲取已注冊算力節點的算力狀態實時信息。該功能實現了 O-RAN SMO 的能力擴展,可以用來支撐 RAN無線算力網絡的算網編排和算力卸載等功能的進一步實現。無線云網算業一體基站原型樣機為算力網絡的產業化奠定了堅
171、實的基礎。17)2023年9月,無線云網算業一體基站,原生算力狀態標準API輸出測試9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1月4日,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移動研究院聯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聯合創新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第三次會議暨三周年合作成果匯報展在北京郵電大學順利召開。中國移動研究院與北郵聯合設計研發的無線通算融合共生網絡樣機與仿真平臺在匯報會上完成技術演示。仿真平臺實現了5G無線接入網通信資源與計算資源的分布和狀態仿真;通過集中式的KP
172、M數據采集,實現了業務質量感知;通過智能算法xAPP生成無線算力調度策略,實現了對業務質量保障的仿真?;谠摲抡嫫脚_,開展了VR業務靜態場景的通算聯合調度仿真,利用智能接入控制算法獲得了系統容量提升10%的VR用戶數。在VR用戶移動場景中,構造了gNB、MEC、DC的算力環境,利用無線算網聯合調度算法相比隨機計算卸載方案獲得了系統容量提升50%的VR用戶數以及時延降低35%。云網算業一體化功能樣機包括意圖輸入、算力資源感知、業務質量感知、算力調度、無線算網控制器等關鍵功能組件。其中,無線算力資源感知實現節點數目、IP、拓撲結構、CPU核數、CPU利用率、內存利用率、已部署業務的資源和狀態信息感
173、知;無線業務質量感知實現對無線協議棧業務的上下行速率感知,計算密集型業務的推理時延感知;無線算力調度功能實現無線算力編排;無線算網控制器基于感知信息完成通信與計算協同調度。樣機驗證了AI目標識別和FTP業務場景的通算協同調度用例,基于感知AI推理時延、FTP速率信息,彈性擴容無線基站,并將業務調度到其他算力節點,實現業務質量保障。19)2023年11月,完成無線通算融合共生網絡樣機與仿真平臺的技術演示20)2023年11月,完成無線通算融合共生網絡樣機與仿真平臺的技術演示2023年11月26日,中國移動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無線通算融合共生技術論壇”成功召開。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郵電
174、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以及華為、中興、英特爾、愛立信、上海諾基亞貝爾和亞信科技的多位資深學者專家,圍繞無線通算融合共生的應用場景、核心關鍵技術、實踐案例、生態和商業模式等方向分享最新的研究進展,推進無線通算融合共生的技術發展與產業合作。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丁海煜致辭表示,移動網絡的通算融合已經成為移動通信網絡面向6G演進的重要技術發展趨勢,無線接入網的海量基站資源是移動網絡通算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字經濟時代推進產業升級、社會進步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動能。并提出持續深挖無線通算融合的價值應用場景、分階段、分步驟的實現無線通算融合共生特性和技術、重視并加強無線通算在6G技術體系中的布局三
175、點號召。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男發表了“通算融合共生:系統設計與關鍵技術思考”的主題演講,深入分享了無線通算融合共生演進趨勢以及中國移動在系統設計與核心技術研究方面的探索實踐,主要面向網絡智能化、XR本地渲染、生成式AI驅動個人助理等通算融合應用場景,針對無線通算融合異構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基于業務模型的無線算力度量、實時感知、智能化控制和一體調度等關鍵技術進行了詳細闡述。各位專家學者也逐一圍繞無線通算融合共生技術的熱點問題、前沿技術和最新進展,例如算力度量方法、系統性能評價體系、通算資源聯合優化、通算融合網絡功能與協議設計和安全技術等方面進行了主題演講,分享最新進展與思考,
176、提出創新解決方案和發展建議,有力推進了無線通算融合共生技術的研究攻關。9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UE聚合針進小區覆蓋外用戶,小區邊緣用戶或者是上行功率受限的用戶,無法成功接收系統消息,無法接入網絡或者傳輸性能較差的問題,中國移動主導在3GPP提出UE 聚合方案方案。UE聚合通過為終端同時配置層2多路徑的方式,為終端提供更多傳輸資源,提升傳輸質量。在R18中配置的多路徑為空口和非3gpp接口,例如WIFI,藍牙等,不受限于Sidelin
177、k協議,適用范圍廣泛。同時該技術可以配置非直連路徑的添加,釋放和修改,系統的靈活性很高。3.3Multi-path(UE Aggregation)是3GPP于R18首次引入的新課題,可支持在多個UE間形成協作組,通過數據分流和復制等深度協作形式,把協作組內多個終端的功率、頻段、帶寬和通道數等組合起來應用,突破終端在發射功率、天線數量、帶寬等方面的局限,提升用戶的上行體驗。中興通訊2022年11月底首發完成業界內該專題的技術驗證演示后,又于2023年9月底完成了該專題在IMT-2020實驗場的測試驗證,其測試場景較為充分、完善。測試結果表明,開啟該功能對上行數據速率可提升4倍以上,進而滿足個人和
178、行業應用新需求和持續發展新需要。1)2023年9月,完成IMT-20205G-A關鍵技術:上下行超寬帶-多UE聚合測試通信行業作為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肩負著為國家建設和千行百業正常運作保駕護航的使命,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石。而在日常生活中,通信保障則是最為常見的場景,上至國家重要會議、抗震救災,下至人民娛樂生活、體育盛會,經常會有重大事件需要運營商保障通信活動的正常開展,避免由于突發問題導致的通信故障,從而對整個重大事件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隨著5G網絡規模增長,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網絡智能化技術的廣泛引入和應用,通信保障的智能化、簡單化和去風險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以期打造一個網隨業動、精準高效的業
179、務體驗保障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更優的網絡服務。智能化&意圖 業務體驗保障3.4 1)2023年9月,首次成功應用意圖驅動的視頻MOS保障,實現隨心而動的確定性業務體驗2023年9月,中國移動廣西公司聯合中興通訊在5G網絡中首次成功應用“意圖驅動的視頻MOS保障”功能,并在柳州進行了該功能的商用驗證測試。該功能通過分析用戶的意圖,準確識別用戶指定的視頻業務,實時監控并高效分配網絡資源,為指定的視頻業務提供基于目標視頻質量主觀體驗(MOS)值的智能化體驗保障。這種針對指定業務進行的差異化保障體驗,最大限度地發揮了5G網絡的技術優勢。測試中針對當下兩大熱門視頻類應用抖音和快手進行了“意圖驅動的視頻M
180、OS保障”,視頻MOS值由測試前的2.5提高到3.5左右,同時測試過程中的TCP空口平均時延降低了15%左右。與此同時,網絡的基礎性能指標保持穩定,大大減少了人工方式進行服務保障所需要的資源投入。9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2023年10月,發布5G智能內生用戶感知保障方案中國移動聯合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產業合作伙伴在2023中國移動合作伙伴大會共同發布了5G智能內生用戶感知保障方案。該方案由“精細識別、精準保障、感知量化、動態
181、調優”四大子能力組成。通過基站算力以內生智能進行識別,并配以差異化的精準保障策略,確保用戶獲得穩定、高質量的服務;同時,通過建立不同分類體系模型,實現感知量化;并借助多維可視化洞察,及時進行智能化分析以調整網絡策略,通過自動閉環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最佳的體驗保障。該方案將感知保障與智能化相結合,以期打造一個網隨業動、精準高效的智簡網絡,為用戶提供更優的體驗保障。2023年10月,中國移動作為杭州亞運會的官方合作伙伴,基于智能化解決方案Intelligen-tRAN,首創引入數字孿生技術,動態模擬網絡態勢變化和智能生成應急預案,網絡突發問題實時感知和響應,為每一個場館配置“智慧重?!?,圓滿完成亞運會
182、的通信保障。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機房巡檢時間從30分鐘縮短到10分鐘,設備識別準確率95%,巡檢設備無遺漏?;谑覂拳h境定位技術,手機引導式自動尋找隱蔽設備,實現設備排障提效50%,進一步確保網絡的穩定可靠?!爸腔壑乇!睂崿F場館360多級分區管理和小區狀態聯動呈現,內置涵蓋干擾、容量、覆蓋三大場景的典型預案,實時聯合監控26類網絡指標,1分鐘自動識別網絡問題,精準、自動匹配預案并生成優化腳本,實現5分鐘從問題感知到解決。亞運會期間中國移動全網整體運行平穩,圓滿完成了零重大網絡事故、零重大安全事件、零重大客戶投訴、零負面焦點事件的亞運護航任務,給亞運現場人員、全球觀眾帶來更好的網絡體驗,助
183、力杭州在世界的舞臺上榮耀輝煌。3)2023年9月,完成IMT-20205G-A關鍵技術:上下行超寬帶-多UE聚合測試10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Redcap為了高效服務于工廠無線傳感網絡,視頻監控及可穿戴設備等數兆到百兆速率的物聯網需求,需要對5G終端功能進行剪裁,同時增強終端節能技術以延長電池壽命,增強5G在物聯網領域的競爭力。5G RedCap通過對終端能力進行放松,包括降低端支持的最大帶寬,降低終端接收天線數目和MIMO層數,
184、引入半雙工FDD技術,降低終端強制支持的調制階數,減少終端支持的最大DRB數量,減少PDCP及RLC AM模式的SN比特數等技術,實現終端復雜度和緩存能力降低的效果,從而降低終端成本。5G RedCap通過引入eDRX機制和RRM測量放松機制來降低終端功耗,延長終端待機時長?;趦鼋Y的R17版本RedCap協議,中國移動聯合產業界開展了實驗室及外場技術驗證,開展針對電力場景、鋼鐵場景、新能源產業、工業園區、制造場景的商用測試驗證工作,同時實現了區域的美的5G全連接工廠,配網保護,垃圾分類,杭州亞運會視聯網等場景的商用部署和應用,打造了首個5G RedCap智慧醫療園區,并于2023年11月正式
185、開展規模商用部署。RedCap技術的應用將會為5G物聯網的普及開啟新的篇章。3.52022年11月,在IMT-2020(5G)推進組的指導下,vivo攜手中信科移動在中國信通院實驗室順利完成R17 RedCap關鍵技術驗證。vivo基于自研終端實驗樣機,與中信科移動的5G商用基站進行了聯調聯試,技術驗證遵循IMT-2020(5G)推進組5G試驗工作組制定的5G增強技術研發試驗NR RedCap技術試驗規范。后續vivo將與行業伙伴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推動Redcap等5G增強技術的標準演進、研發驗證和產業化。1)2022年11月,完成IMT-2020推進組5G RedCap技術測試2)2023年
186、4月,完成全球首個電力場景的RedCap端到端商用試點2023年4月,中國移動浙江公司、中國移動研究院攜手國網杭州電力與華為在杭州完成全球首個電力場景的RedCap端到端商用試點。本次商用結果表明,RedCap能夠支持網絡切片、穩時延等5G原生能力,能夠滿足電力生產控制業務的安全隔離、端到端時延可靠性要求,為5G RedCap在電力場景規模商用奠定基礎,助力打造5G+智慧電網,加速建設新型電力系統。3)2023年5月,完成全國首個鋼鐵場景5G RedCap端到端示范商用2023年5月,中國移動廣西公司攜手華為等產業伙伴在廣西鋼鐵集團冷軋廠完成全國首個鋼鐵場景5G RedCap端到端示范商用。本
187、項目是廣西鋼鐵和中國移動廣西公司、華為在5G智慧鋼鐵項目深化合作結出的豐碩成果。本次Redcap終端試商用的鋼鐵場景包含有5G預測性維護、5G鋼卷對中等。本次試商用結果表明,RedCap能夠滿足鋼鐵行業大部分應用場景的需求,后續可以在鋼鐵行業內探索階段向深耕細作階段加速邁進。10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2023年5月,完成5G RedCap配網保護業務首商用2023年5月,中國移動攜手國網上海電科院、華為共同完成了5G RedC
188、ap在配網差動保護業務的全球首商用。在青浦國家會展中心110kV諸光站,基于RedCap終端完成了5G差動保護業務的試點投運。試運行結果表明,RedCap終端在低成本、輕量化基礎上,仍具備較穩定低時延能力。有利于5G/5G-A技術在配網保護業務的規?;瘧?,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及智慧配電網建設。2023年5月,中國移動福建公司寧德分公司作為地方信息通信業的排頭兵,以5G為突破口,聚焦服務當地企業的5G技術深度探索及應用,攜手華為、大華股份、寧德時代等行業領先的合作伙伴,積極主導并完成了全球首個新能源產業5G RedCap商用驗證。圍繞RedCap的規模用網,中國移動福建公司寧德分公司聯合華為和寧德
189、時代著手規劃“輕5G”網絡設備和網絡架構升級。同時啟動更豐富應用落地準備,隨著首批5G RedCap工業應用場景在寧德時代驗證成功,必然會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推出“輕5G”工業終端,讓更多制造企業的5G工業互聯輕裝上陣,助力建設5G+智慧工廠。4)2023年5月,完成全球首個新能源產業5G RedCap商用驗證2023年5月,中國移動湖北公司攜手華為在荊州美的全球最大規模5G全連接工廠完成RedCap商用部署。商用示范表明RedCap作為中高速物聯場景優質解決方案可提供低時延、高可靠的海量5G連接,為推進以園區監控、工業制造場景為代表的5G行業應用規模商用打下良好的開端。中國移動湖北公司將繼續攜手
190、華為等廣大產業伙伴,在持續深耕工業領域的同時,繼續推動5G RedCap在制造、電力、煤礦等眾多行業發揮價值,聚焦監控、巡檢、數采、配網終端等場景的業務應用,加快RedCap商用終端的孵化和豐富,為5G在千行百業更大規模應用注入新動力,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活力。5)2023年5月,在荊州美的全球最大規模5G全連接工廠完成RedCap商用部署10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9)2023年8月,實現全國首個主城區RedCap商用網絡規
191、模開通2023年8月,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寧波分公司攜手華為率先完成RedCap(輕量化5G技術)商用網絡規模開通,并完成集團公司RedCap室內外連片覆蓋測試,為RedCap在電力、工業、安防、醫療等首批應用場景的商用部署奠定了網絡基礎,按下RedCap輕量化5G產業發展加速鍵。未來,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寧波分公司將持續推進RedCap現網連片部署,攜手華為等產業合作伙伴不斷完善5G RedCap產業生態,在工業、電力、安防、醫療等行業場景催熟更多5G RedCap應用,打造5G RedCap創新示范之城,助力行業數智化轉型輕裝上陣。2023年6月,中信科移動在湖北十堰完成的RedCap外場測試。本
192、次測試遵循中國移動編制的中國移動5G RedCap外場測試規范要求,分別測試了NR RedCap UE接入與基本工作流程、單用戶峰值、用戶面時延、移動性和拉網速率等外場性能。測試結果符合標準協議流程,性能達到預期指標要求,為5G RedCap正式商用奠定堅實基礎。未來,中信科移動將努力配合中國移動的網絡建設需求,持續保障基站跟隨RedCap產業的發展,加速推進5G Redcap技術部署演進和生態建設。7)2023年6月,完成RedCap外場測試驗證2023年7月,由中國移動聯合華為共同撰寫的5G RedCap技術標準詳解:低成本終端設計打開5G物聯新世界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書籍圍繞3GPP
193、Release 17版本的RedCap,對從技術評估到標準制定的全過程,做了極其全面細致的還原和解讀,能夠幫助5G物聯網相關標準研究人員、以及行業開發人員深入了解RedCap的技術原理和背后的產業思考,對5G RedCap的商用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8)2023年7月,面向RedCap標準的技術書籍出版10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0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2023年9月,在第19屆杭州亞運會規模部署首批RedCap視聯網應用,打造”視聯之城”2023年9
194、月,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正式開幕,中國移動攜手華為和其他產業合作伙伴在杭州規模部署首批RedCap視聯網應用,依托RedCap低成本、低功耗、大容量、易部署等優勢,在亞運場館、亞運村、西湖景區等多場景實現“綠色輕量”的安全監管,踐行“綠色亞運”新理念,全力構筑杭州亞運會安全新防線。未來RedCap技術還將面向更低成本、更低功耗進一步演進,中國移動將基于RedCap“1+5+5”創新示范之城,持續開展技術和應用創新,聚焦視聯、工業、園區、海域等重點及新興業務場景,致力推動RedCap創新解決方案落地和規?;瘧?,以推動“5G高質量新發展”加速邁向綠色智能新未來。2023年9月,中國移動、深傳科技
195、聯合華為在深圳市政垃圾分類項目中,首次批量商用5G RedCap攝像頭,對垃圾分類全流程進行監控管理,通過AI分析和反饋,很好地解決了環境衛生、監督履責、宣傳教育等垃圾分類監管問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于2020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深圳垃圾分類由“倡議分類”進入“強制分類”,意味著深圳的垃圾分類進入法治時代。這對垃圾分類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監管時效性和智能化,成為垃圾分類管理的首要挑戰。傳統有線攝像頭存在施工困難,難以部署問題,由于4G無線攝像頭傳輸帶寬有限,清晰度不高,而5G RedCap攝像頭,在網絡性能和施工難度上存在明顯優勢。中國移動集團提出要打造“1+5+5”Redc
196、ap創新示范之城的號召,深圳作為集團創新的排頭兵,被選作5個重點示范城市之一。當前,中國移動深圳公司5G網絡已升級具備RedCap規模部署能力,將與產業合作伙伴一起推進RedCap產業鏈創新,實現RedCap在更多應用場景的商用部署。10)2023年9月,實現RedCap攝像頭在垃圾分類中首次商用2023年9月,中國移動山東公司青島分公司攜手海爾集團IT平臺、華為、南瑞、鼎橋、中移物聯網公司、中國移動終端公司在中德海爾熱水器工廠率先完成全省首個5G RedCap在制造場景的商用驗證。中國移動商用頻譜2.6GHz基礎上,團隊通過南瑞網關內嵌鼎橋MT5710-CN模組,成功部署了5G RedCap
197、技術,實現了視頻回傳和數據采集等關鍵5G應用場景。這一部署不僅滿足了業務需求,還有效地降低了5G終端側芯模的成本和功耗。11)2023年9月,完成山東省首個5G RedCap在制造場景的商用驗證10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023年10月,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寧波分公司攜手華為、杭州奧朗科技在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打造全國首個5G RedCap智慧醫療園區,實現了5G RedCap商用網絡院區全覆蓋,5G RedCap終端連接數超過5
198、00。本次商用是5G RedCap技術在智慧醫療場景首次應用,標志著輕量化5G技術在醫療行業已具備端到端商用條件,為5G RedCap在千行百業加速商用注入新動力。13)2023年10月,打造全國首個5G RedCap智慧醫療園區2023年11月,中國移動正式開展5G RedCap規模商用部署,中國移動江蘇公司啟動全省萬站覆蓋計劃,并率先在蘇州開展RedCap工業應用探索。中國移動攜手華為、鼎橋等合作伙伴在蘇州華興源創公司完成了RedCap網絡性能全面評估測試,結果表明RedCap繼承了5G低時延、切片等原生優勢,系統吞吐量大幅領先4G,能夠滿足工業互聯、視聯網等多種應用場景需求,為打造蘇州R
199、edCap工業之城按下加速鍵。14)2023年11月,完成RedCap網絡性能全面評估測試智能中繼通過有方向性的反射,既解決了網絡中的覆蓋空洞問題,能夠改善用戶體驗,又做到了降低干擾和提高網絡的能效比,實現綠色低碳。目前,智能中繼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波束的管理和控制。在基站的控制下,智能中繼在不同的時隙采用不同的波束,可動態的跟蹤用戶,從而達成增強覆蓋范圍和支持用戶移動,保證用戶獲得最優的服務。智能中繼綠色有效提升網絡覆蓋4.1 2023年6月,在2023 MWC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簡稱“MWC上?!保┣跋?,中興通訊發布第二代動態協同智能超表面(動態RIS 2.0)原型機,進一步推動5G-A綠
200、色演進。動態RIS 2.0相比上一代規格、功耗大幅降低,部署更為便捷,是面向商用落地推進邁出的一大步。1)2023年6月,發布動態智能超表面2.0原型機,推動5G-A綠色演進04EXCELLENCE NETWORK低碳高效11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2023年7月,完成5G-A智能超表面亞運應用驗證2023年7月,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浙江公司攜手中興通訊聯合在杭州亞運會自行車場館完成了5G-A智能超表面RIS的應用驗證,成為
201、杭州亞運會通信網絡保障的一大亮點?,F場通過采用智能動態協同技術,實現了智能超表面的動態波束掃描和用戶跟蹤,顯著提升了信號覆蓋質量和用戶速率,其中最大RSRP(參考信號接收功率)提升20dB,用戶速率上下行速率分別提升數倍。同時,用戶在場館移動時,動態智能超表面反射波束仍可以及時準確跟隨用戶,信號強度和速率均保持穩定。本次部署RIS有效滿足了場館內大容量的業務需求,為亞運賽事提供優異的網絡保障。1)2023年6月,發布業界首個“0 bit 0 watt”節能創新成果隨著新能源與新節能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線通信節能領域的技術更迭持續進行。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為無線通信網絡提供更高效、更環
202、保的能源供應,從而減少碳排放,助力全球氣候變化的緩解。同時,新節能技術的發展也為無線通信網絡的節能減排提供了新的可能,如風液混合散熱、綠色基站等,能夠降低設備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業界也持續尋求無線網絡節能降耗技術的突破方向,產學研用合力推進雙碳目標實現。在2023MWC上海期間,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浙江公司聯合華為重磅發布“0 bit 0 watt”節能創新成果,宣布完成設備級、網絡級“0 bit 0 watt”節能解決方案的技術深化與落地。設備級“0 bit 0 watt”首次實現了可隨時喚醒的極致休眠,射頻模塊實現業界最高99%關斷深度。網絡級“0 bit 0 watt”首個達成
203、了基于意圖驅動的網絡智能節能,實現多頻網絡節能一站一時一策,網絡能效最大化。新能源與新技術進一步驅動節能減排4.2 11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2)2023年7月,液冷基站商用驗證2023年,上海諾基亞貝爾液冷5G基站優化了CDU/HEX等模塊設計正式商用液冷基站,基于中國移動外場測試規范要求,在河南南陽展開試點測試,通過對比測試風冷基站與液冷基站的功耗,溫度和噪音等指標,得出液冷基站在空調節能、機房PUE值優化,機房內噪音降低以及
204、機房占地面積等方面的優勢。3)2023年8月,完成全國首例5G RRU零耗基站試點2023年8月,中國移動江蘇公司聯合中興通訊在常州完成全國首例5G RRU零耗基站試點,待機能耗低至3W,通過軟件技術與硬件架構的完美結合,僅需軟件一鍵升級,即可實現射頻設備超99%的極致節能,無業務負荷情況下RRU待機能耗不足5W,顯著降低5G基站能耗,同時支持休眠基站按需喚醒。4)2023年8月,完成業界首個室分系統智能節能頭端技術試點驗證,開創智慧綠色室分新空間中國移動攜手中興通訊在陜西西安完成業界首個智能頭端技術試點驗證。中國移動原創性提出基于頭端的業務協同識別和工作模式切換方案,突破原有皮基站僅能支持小
205、區級統一調度的固有模式,實現對網絡負荷和用戶分布情況的實時識別以及對不同頭端節能狀態的按需觸發。同時,針對皮基站部分頭端休眠后可能出現的覆蓋收縮問題,創新提出基于值守頭端的廣播功率抬升方案,實現節能與覆蓋的動態平衡,確?,F網用戶感知。測試結果顯示,該功能開啟前后全天節能比例達20%以上,實現5G室內網絡智慧節能新突破。115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5)2023年9月,綠色節能項目:創造可持續的數字未來:低碳網絡,斬獲TM Forum2
206、023催化劑項目前三甲TM Forum DTW Ignite23全球峰會在丹麥哥本哈根成功舉辦,催化劑(Catalyst)項目一直是TM Forum協作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共同創新,共同打造概念驗證項目的最佳協作平臺。Moonshot Catalyst共11個項目,中興通訊與中國移動等單位聯合申報了“Creating a sustain-able digital future:low-carbon networks”項目,通過增強設備級節電功能、網絡內生智能技術、機房制冷系統降耗集成解決方案、以及意圖驅動AI智能控制平臺,實施精準節能管理,同時引入綠色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實現無線網絡從供
207、電側到用電側的節能降耗,構建更環保、更低碳的網絡。最終項目進入前三名,榮獲短名單獎。6)2023年9月,開展“零”碳智能網絡項目,以尋求ICT行業節能降碳最優解2023年9月,中國移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等聯合開展“零”碳智能網絡項目,提出“一個綠色治理框架”,定義“一套指標體系”,開發“一個運營平臺”,總結“一系列實踐”,大幅提升運營商碳排放治理水平。該項目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管理、規劃和執行節能降碳措施,推動信息通信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充分激發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的潛能,為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傲恪碧贾悄芫W絡項目作為人與星球賽道催化劑項目已入圍Best Moonshot
208、Catalyst短名單。7)2023年11月,完成全國首個BBU風液混合散熱方案商用BBU風液混合散熱方案,是一種新型綠色節能機房溫控方案。將機房中多個機柜內的BBU、傳輸等設備全部搬遷割接至風液混合柜內,采用液冷技術、利用自然冷源散熱的方式,將BBU的熱量通過柜內風液熱交換器內的液體帶出機房,從而大幅降低空調運行功耗。為最大化降低風液混合柜能耗,中國移動研究院創新提出了智能控速方案,實現冷媒流速和業務聯動。攜手中興通訊,經實測機房PUE降低30%+,單柜節電效果明顯。11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18Double chain
209、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8)2023年11月,中國移動聯合各界成功發布無線網雙碳行動倡議書BBU風液混合柜采用非接觸式液冷方案,在充分發揮液冷高效散熱優勢的同時,避免了液體與設備直接接觸帶來的可靠性風險,節能效果顯著。且BBU風液混合柜與傳統BBU機柜的設備形態及運維模式相同,不僅多柜合一節省機房資源,而且交付運維方便。2023年11月29日,在第六屆中國信息通信大會期間,中國移動聯合產業界舉辦綠色5G技術專題研討會暨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綠色5G基站產業及標準推進委員會(TC624)2023年度技術研討會,并聯合產、學、研、用各界共同發布了無線網雙碳行動
210、倡議書。倡議產業界加強無線網雙碳頂層設計和產業協同平臺建設、加大設備和網絡極致效率的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清潔能源高效獲取和應用的體系建設、促進5G與傳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深度融合。1)2023年5月,在亞運場館完成5G-A環境監測應用以RFID為代表的傳統無源物聯網具有低成本、易部署、免維護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倉儲、工業、醫療、物流等領域。傳統無源物聯網大都采用單點式架構,存在讀寫距離短、自動化管理難等問題。伴隨著產業數字化轉型,無源物聯技術將逐步由1.0單點式向2.0組網式和3.0蜂窩式過渡以滿足業界對生產要素的全程全網全生命周期管理日益迫切的需求。2.0組網式無源物聯網,通過分離原有RFID
211、讀寫器的激勵功能和接收功能,有效降低讀寫一體機的自干擾問題,有助于提升單系統通信距離,同時支持組網部署,優化系統效率,可實現幾十米到百余米的區域級覆蓋。3.0蜂窩式無源物聯網作為5G-A到6G的延續性技術,能夠將無源物聯技術與蜂窩通信技術融合,利用基站實現對無源標簽的激勵和信息采集,借助蜂窩網絡上下行干擾抑制、優化編碼調制方式、實時資源調度、多天線多節點聯合傳輸和移動性管理等優勢,為用戶提供“全程全網”的連接服務,并實現中遠距離傳輸和規?;采w。組網式無源物聯網和蜂窩式無源物聯網是針對現有單點式無源物聯的技術短板提出的新思路,統稱為新型無源物聯網,是無源物聯網未來的技術演進方向。2023年5月
212、,在杭州電競中心團隊的支持下,中國移動浙江公司杭州分公司攜手華為率先完成全球首個基于5G-A無源物聯的環境實時監測應用,并與場館“數字駕駛艙”有機結合,成功將設備機房等場景無源物聯環境監測內容納入“一屏統管”體系,助力亞運場館高可靠運行?;跓o源物聯技術的環境監測有效解決了溫濕度異常對機房設備運行的影響,與“數字駕駛艙”的結合,明顯減少人工值守時間,助力工作人員更高效運維管理。無源物聯網,使能全程全網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4.3 119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0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
213、an yearbook4)2023年9月,完成杭州亞運村物流車監控無源物聯標簽的開發和驗證2023年9月,坤銳電子在多個合作單位的支持下,順利完成支持亞運村物流車監控的無源物聯標簽的開發和驗證,并在杭州亞運會期間在亞運村物流車輛上進行安裝和應用,收到一致好評。無源物聯標簽和蜂窩基站配合,實現了基于無源物聯網的百米級覆蓋,以及對車輛電池溫度的遠程自動監測和充電管理,對車輛的定位和實時調度,高效保障了亞運物資的安全運轉。坤銳電子研發的無源物聯標簽,由太陽能進行供電,并將儲存的多余能量用于晚上供能標簽,通過合理的休眠機制和低功耗設計保證標簽的續航能力。標簽內置高靈敏度接收機和反射放大機制,以滿足百米
214、覆蓋范圍的應用訴求。無源物聯標簽外置測溫貼片和測溫連接線,使得標簽可以實時靈活精確地獲取多種物體表面的溫度,并及時上報蜂窩基站,以實現在戶外廣域場景下的實時高效資產管理需求。2023年5月,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期間,中國移動山東公司青島分公司聯合海爾智家和華為等產業伙伴發布了基于5.5G Passive IoT的海爾全場景物聯應用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梳理了海爾智能制造及智慧家庭的場景需求和挑戰,闡述了無源物聯網在智造的數字化物流、智家的衣物數字化管理上的創新價值,并對無源物聯網在生產物料透明化、成品管理數字化、居家衣物洗護穿搭管理和社區洗衣門店洗護服務
215、四大場景中的應用提出實施方案建議。白皮書的發布,為物流行業數智化轉型,家庭物品的智慧管理提供了創新方向,助力移動物聯網發展。2)2023年5月,發布基于5.5G Passive IoT的海爾全場景物聯應用白皮書2023年6月,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在杭州亞運會電競項目競賽場館中國杭州電競中心的駕駛艙構建無源物聯網。通過搭載溫濕度傳感器的標簽實時上報環境溫濕度,實現對環境溫度和濕度的實時監控。此外,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還與亞運村圓通物流合作,對物流車輛和倉儲進行跟蹤和資產盤點,基于蜂窩網絡和無源物聯標簽,通過電子圍欄等技術,實現車輛、電動自行車等貴重資產的管理和防盜。3)2023年6月,打造全場景物聯,助
216、力亞運智慧化管理12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2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亞運村物流車監控界面坤銳電子研制的無源物聯標簽(光伏供能,帶測溫貼片)無源物聯標簽安裝于車頂無源物聯標簽通過溫感貼片監測電池溫度2023年9月,華為、海爾智家和中國移動研究院三方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辦的2023中國無線電大會上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MOU),旨在構建全球首個5G-A產業數字化樣板,并在行業商用場景進行5G-A物聯技術端到端驗證。本次合作是三方繼今年4月聯合產業伙伴共同發布基于5
217、G-A Passive IoT的海爾全場景物聯應用白皮書后的進一步深化合作。根據華為的介紹,本次MOU的指導思想是移動研究院的“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行動計劃,基于5G-A無源物聯技術,將數字化物聯信息接入生產物流管理系統,實現物料容器、工裝車、關鍵零部件、家電成品以及人員管理的數字化,積極推動5G-A無源物聯技術的孵化。華為和坤銳電子等芯片廠家聯合行動,構建基站和終端側方案。華為通過技術突破提升無源物聯覆蓋能力,坤銳電子成功研發無源物聯芯片和標簽,小規模生產用于樣板驗證。在場景落地方面,海爾智家在設計、制造、銷售、物流、服務等環節建設多個信息化集成系統,將數字化物聯信息接入生產物流管理系統
218、,讓業務全流程數據上平臺。依托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商用落地,沉淀形成一套互聯工廠的創新應用體系,成功賦能全球138家工廠快速復制落地。5)2023年9月,海爾、中國移動與華為在5G-A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推動產業升級123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4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6)2023年9月,3GPP RAN全會發布第一版本無源物聯技術研究報告2023年9月,在印度班加羅爾,3GPP RAN全會正式發布第一版本無源物聯無線技術報告“TR 38.848 Stud
219、y on Ambient IoT(Internet of Things)in RAN”,并宣布Rel-18無源物聯網研究項目順利結項。由中國移動擔任TR 38.848技術報告主編,由華為擔任Rel-18項目報告人,由國內外通信企業共同參與。該項目歷時一年,以SA1提出的無源物聯網需求與場景為基礎,在RAN全會層面研究并制定了三類標簽類型、四類無線拓撲架構、五類典型部署場景和九項無線設計目標。該技術研究報告的發布為3GPP R19 RAN小組會的無源物聯無線技術研究與后續的國際標準制定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通過構建國際標準共識,為未來產業化打下互聯互通基石。3GPP于2023.9發布的由中國移動擔
220、任主編的無源物聯技術報告2023年11月,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山東公司青島分公司、華為和海爾在青島海爾洗衣機工廠,完成基于5G-A無源物聯的生產物流數字化樣板項目驗證。聯合部署支持無源物聯特性的lampsite,實現連續組網。通過自動化盤點無源物聯標簽,實現生產物料倉庫的自動化盤點和產線物料供應和存量的數字化,有效提升物料盤點效率,減少產線因缺少物料造成的停線停產。8)2023年11月,完成無源物聯生產物流數字化樣板項目2023年11月,中國移動研究院聯合中國信通院承辦的2023中國信息通信大會“識萬物知細微”無源物聯網技術創新專題報告會在上海成功舉行。郵政科學規劃院、中建科技集團等12家
221、產學研合作伙伴嘉賓出席了本次論壇,共同探討無源物聯網發展路徑。會上,中國移動聯合產業伙伴發布了無源物聯網典型場景白皮書(2023)(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聚焦無源物聯網典型應用場景,根據標識對象全生命周期的特點和能力要求,將其總結為區域盤點、廣域追蹤和全域管理三類,并詳細闡述代表性場景的業務痛點和無源物聯網的適用性及價值。論壇的成功舉辦和白皮書的發布推動了產、學、研、用各界對無源物聯網發展路徑達成共識,并為無源物聯網技術方案研究及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指引。7)2023年11月,舉辦無源物聯網技術創新專題報告會并發布無源物聯網典型場景白皮書(2023)125Double chain integra
222、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6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移動攜手產業伙伴,在5G-A全球統一標準的指引下,針對5G-A十大關鍵技術,持續積極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高效融合,不斷降低實現5G-A新技術的技術門檻和產業門檻;規劃組織了5G-A新技術試驗驗證,推進技術逐步成熟從技術可行性原型驗證,到樣機關鍵技術功能性能驗證,再到具有一定組網規模的試驗驗證,目前已聯合產業完成第一期技術可行性驗證。在未來的日子里,中國移動將繼續攜手產業伙伴,以近期、遠期兩階段為目標,繼續分步實施“面向5G-Advanced新技術試驗”,力爭2025年部分關鍵技術能夠具備預商用或商用條件。中國移動將持續致力于深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螺旋式良性融合推進,成為驅動5G-A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引擎,持續扎實快速推進5G-A技術產業進程,助力數智化社會高質量發展??偨Y與展望SUMMARY AND OUTLOOK127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128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ction plan year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