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3(16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3(169頁).pdf(16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 北 京 大 學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調 查 中 心 聯合出品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 武 大 北 大 營 商 研 究 聯 合 課 題 組 武漢大學營商研究交叉學科平臺(DBS)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研究報告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研究報告 2023 張三保 張志學 武漢 北京 二二三年十一月廿九日 I 作者作者 張三保張三保,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營商研究交叉學科平臺(DBS)召集人,武大北大營商研究聯合課題組共同領銜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后,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博士,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和外交學雙學士。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
2、中心企業研究所、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訪問學者。研究聚焦于中國營商環境、戰略領導和技術創新。郵箱:。張志學張志學(通訊作者),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主任、光華管理學院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召集人,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名譽教授。在香港大學獲得社會心理學博士。2009 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F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工商管理)、中國勞動學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常務理事,曾任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主席(2021-2023)。研究興趣包
3、括企業領導與文化、談判與沖突處理、團隊過程與管理、企業轉型與創新等。郵箱:。II 序言序言 2011 年,我們探索地區制度環境、CEO 管理自主權與企業風險承擔的關系時,就使用了世界銀行的中國營商環境調查數據,以及樊綱教授主導的中國地區市場化指數(2012 發表于 管理世界)。彼時,我們就考慮構建一套縱(年份)橫(地域)可比、方便獲取、持續更新的中國制度環境數據庫。這一設想在張三保 2014 年到 INSEAD 訪問研究時,獲得合作導師陳國立教授的支持。2018 年,張三保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任訪問學者,主攻中外主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回顧?;谶@一研究,我們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
4、所提營商環境建設的四個方面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律政策環境1、人文環境作為一級指標,構建出中國省份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并使用客觀數據開展量化評價,成果于發表于 2020 年經濟管理。同年,我們正式組建武大北大營商研究聯合課題組,首次發布了中國省份營商環境研究報告 2020。論文和報告公開發布后,陸續收到一些省份關于指標體系、測量方法、數據效度等的反饋,以及學界同仁對于更詳細數據的請求。2021 年,鑒于“十四五”規劃綱要未就營商環境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基礎上增加新的建設目標,我們繼續以“市場、政務、法治、人文”四種環境為一級指標,并依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調整了法治環境和政務環境下屬的二級指標
5、及其權重,更新了多數三級指標的測量方法,統一了各指標數據所反映的實際年份。結合評價指標體系和當時可獲取的最新指標數據,我們逐年評估了 20172019 年中國省份的營商環境情況,并于當年中秋正式完成了中國省份營商環境研究報告 2021。以 2021 年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2022 年 3 月,我們結合相應指標數據的可獲取性,調整了個別指標的數據來源,并逐年重新評估了 20172020 年內地 31省份營商環境,以確保數據縱向可比,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中國省份營商環境研究報告 2022。1 為避免從字面上將“法律政策環境”中的“政策”與“政務環境”中的“政務”相混淆,后文將“法律政策環境”統一改稱
6、為“法治環境”。III 2023 年 6 月至 7 月間,我們組織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赴全國 31 省營商環境研究實踐隊,完成了 2017-2021 年中國 31 個省份營商環境量化評估工作,并第一時間公開發布了評估數據庫。同時,在學界同仁的強烈呼吁下,并考慮到我國多個省份雖然經濟形勢趨緊、但為了摸清下轄各城市營商環境狀況、仍連年投入不菲經費的現狀,我們作為領域學者有必要承擔起這樣的使命,即用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數據和方法,客觀用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數據和方法,客觀而低成本地評估出各個城市營商環境而低成本地評估出各個城市營商環境水平水平。鑒此,基于省份營商環境量化評估工作的經驗積累,并結合數
7、據可獲得性和可持續性,我們構建出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完成了 2017-2021 年間 296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營商環境量化評估工作。評估結果形成的數據庫,已在北京大學開放數據平臺公開發布?;谠摂祿?,我們組織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暑期實踐隊、DBS-2023 及 DBS-2024 團隊于 2023 年 8 月至 11 月間完成了 2019-2021 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研究報告,旨在為各省或城市在營商環境建設過程中明確自身定位、找準對標對象、為各省或城市在營商環境建設過程中明確自身定位、找準對標對象、完善優化策略提供建設性意見或建議完善優化策略提供建設性意見或建議。報告是團隊合作的結晶。
8、課題組由張志學和張三保共同領銜,對成果負責。課題組成員包括:李佳芮(隊長)、韓嘉杰、趙一凡、劉天涵、林子擎、代曉悅、楊佳鑫、王若彤、徐怡恒、朱遠錚、劉博揚、季永昊、王沚橦、王銳霞、張馨予、梁晨、楊學林、劉雨佳、徐可、李翊銘、竇士博、李嘉儀、曾嫄原、王巳陽、寇子明、陳彥君、何新奧、陳詩詩、葉可揚、王夢涵、尚小楷、郭春雨、張曉薇、胡強、胡如玉、崔翔、郭薪伊、李詩研、郭卜嘉、汪晨希、江如藍、吳美瑩、張子璇、原紫薇、白嘉璐、徐漸行、韓佳軒、張青未、李謹言、金鵬程、孟瑩、包馨鑫、邵佳欣、王瑋琪、馬驕陽、劉圃欒、馬郡瑩、高睿晗、周文棋、黃宇航、魏鵬廣、黃宇暉、閔博文、楊琳、張雨欣、金易直、陳雅嫻、龐浩桐、
9、李靜賢、鄧熙悅、唐文軒。本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營商環境、總經理自主權與企業技術創新”(72072137)資助。本報告屬于學術研究成果,不代表作者所在單位的觀點或立場。文責自負。報告免費公開,僅限學術研究或內部使用,不得用于商業或其他用途。未經作者授權,不得將本報告包括正文、圖表等任何部分內容出售、出租或在網上發布。侵權必究。若需授權,請致信:。IV 引用方式:引用方式:張三保、張志學,2023: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研究報告 2023,參見http:/ 2023 年 11 月 29 日 V 目錄目錄 作者.I 序言.II 第一部分:指標、數據與計算方法.1 1.指標體系與數據來源指標
10、體系與數據來源.1 1.1 指標體系指標體系.1 1.2 數據來源數據來源.3 2.指標權重與計算方法指標權重與計算方法.7 2.1 指標權重的確定指標權重的確定.7 2.2 各級指標的計算方法各級指標的計算方法.8 第二部分:評價結果與動態分析.9 1.城市城市層級分類層級分類.9 1.1 省會城市省會城市.9 1.2 副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15 1.3 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20 1.4 一線城市一線城市.23 1.5 新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26 1.6 二線城市二線城市.30 1.7 超大城市超大城市.36 1.8 特大城市特大城市.40 2.省份分類省份分類.44 2.1 直轄市直轄市
11、.44 2.2 河北省河北省.47 2.3 山西省山西省.51 2.4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55 2.5 遼寧省遼寧省.59 2.6 吉林省吉林省.63 2.7 黑龍江省黑龍江省.67 2.8 江蘇省江蘇省.71 2.9 浙江省浙江省.75 2.10 安徽省安徽省.79 VI 2.11 福建省福建省.83 2.12 江西省江西省.87 2.13 山東省山東省.91 2.14 河南省河南省.96 2.15 湖北省湖北省.101 2.16 湖南省湖南省.105 2.17 廣東省廣東省.109 2.18 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114 2.19 海南省海南省.118 2.20 四川省四川
12、省.121 2.21 貴州省貴州省.126 2.22 云南省云南省.129 2.23 西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133 2.24 陜西省陜西省.137 2.25 甘肅省甘肅省.141 2.26 青海省青海省.145 2.27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149 2.2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52 附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結果(2019-2021 年均值).156 1 第一部分:指標、數據與計算方法第一部分:指標、數據與計算方法 1.指標體系與數據來源指標體系與數據來源 1.1 指標體系指標體系 本報告依據“國際可比、對標世行、中國特色”的評價原則,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所提營
13、商環境建設的四個方面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作為一級指標。對照四個一級指標及其效果目標,主要從兩個方面確定二級指標:其一,吸納世界銀行(World Bank,2019)、經濟學人智庫(EIU/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14)、中國市場化指數(王小魯等,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李志軍,2021)、中國城市政商關系(聶輝華等,2022)等國內外主流評價指標體系中的相關指標;其二,從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條款中提煉。結合城市層次數據可獲得性,最終獲得 13 個二級指標。之后,逐條對照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與二級指標內涵并編碼,計算出各二級指標權重,并
14、加總獲得相應一級指標權重。最后,基于二級指標內涵和相關數據的短期可獲得性、長期可持續性以及來源權威性,確定了二級指標下的 22 項三級指標。由此,構建出新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如表 1)。以下將在四個一級指標下,從設定依據、測量方法與數據來源三個方面,逐一介紹各二級指標所包含的三級指標。2 表表 1: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一級指標及其權重及其權重 目目標標 二級指標二級指標及其權重及其權重 三級指標三級指標 測量方法測量方法 基礎數據來源基礎數據來源 市場環境 26.93%公平競爭 融資 2.69%融資水平 金融機構存貸規模/戶籍人口數
15、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創新 2.69%專利數量 專利授權量/戶籍人口數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研發投入 科學技術支出/戶籍人口數 競爭公平 10.78%企業品牌設立 商標注冊數/戶籍人口數 國家知識產權商標局(中國商標網)創業企業數量 創業企業數量 企查查 資源獲取 4.04%供水 供水總量/用水人口數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 電力供應 全社會用電量/戶籍人口數 中國經濟信息網 土地供應 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戶籍人口數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 人力資本 高校生數量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網絡 互聯網寬帶接入戶數/戶籍人口數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交通服務 貨運量和客運量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市場中介 6.7
16、3%租賃及商業服務業 租賃及商業服務業人數/戶籍人口數 各省統計年鑒、EPS數據庫 政務環境 49.85%高效廉潔 政府關懷12.13%政府關懷度 政府關心指數 中國城市政商關系報告 政府效率 24.25%政府規模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GDP EPS數據庫 電子政務水平 電子服務能力指數 中國政府電子服務能力指數報告 政府廉潔 13.47%政府廉潔度 政府廉潔指數 中國城市政商關系報告 法治環境 16.48%公正透明 產權保護 7.57%專利糾紛行政裁決 專利侵權糾紛裁決數/專利授權數 中國裁判文書網 社會治安 5.17%萬人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戶籍人口數 中國裁判文書網 司法服務 3.74%律
17、所 律師事務所 企查查 人文環境 6.73%開放包容 對外開放 1.35%貿易依存度 對外經濟貿易/GDP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外資企業比(港澳臺+外資直接投資企業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 社會信用 5.38%合同糾紛 合同糾紛數/GDP 中國裁判文書網 以下將在四個一級指標下,從設定依據、測量方法與數據來源三個方面,逐一介紹各二級指標所包含的三級指標。3 1.2 數據來源數據來源 1.2.1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依照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第三章“市場環境”的具體內容,總結出融資、創新、競爭公平、資源獲取和市場中介五個二級指標。1.融資融資 該指標借鑒 EIU(2014)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關注人均金融
18、借貸規模的情況,計算方法為金融機構存貸規模與戶籍人口數的比例。其中,金融機構存貸規模為當年該城市金融機構存款規模與貸款規模之差,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21 年部分城市數據缺失,通過前四年平均增速計算替代值。2.創新創新 該指標借鑒李志軍(2021)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衡量區域研發投入與產出。(1)專利數量,為專利授權量與戶籍人口數之比,即每萬人專利擁有量,用來衡量區域創新程度,數據來源均為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其中 2020 年未發布戶籍人口數,用 2019 年與 2021 年平均值代替。對于存在缺失值的城市,如果僅缺失部分年份的數據,則以已有數據算出平均增速并推出其余年份的數據
19、,如果該城市三年均未披露數據,則用該省平均值替代。(2)研發投入,為人均科學技術支出,計算方法為科學技術支出/戶籍人口數,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對于存在缺失值的城市,由于缺失部分年份的數據,我們用已有數據算出平均增速并推出其余年份數據。3.競爭公平競爭公平(1)企業品牌設立,為人均商標注冊數,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商標局(中國商標網)。(2)創業企業數量,為新增企業數量(包括當年成立且關閉的企業),數據來自企查查。4.資源獲取資源獲取 主要衡量企業運營所需資源的獲取情況。本研究依然參考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六種資源作為三級指標。4 (1)供水,為供水總量除以用水人口數,即人均供
20、水量,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個別城市的部分年份存在數據缺失,根據該城市其余年份已有數據的平均增速推算替代值。(2)電力供應,為各省全社會用電量與各省戶籍人口數之比,數據來自中國經濟信息網。部分城市部分年份的全社會用電量存在數據缺失,根據該市該指標的已有數據計算平均增速來推算缺失值。(3)土地供應,為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計算方法為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戶籍人口數,2017-2020 年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21 年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缺失值處理方法為:若該城市除缺失年份外其他幾年變化都較均勻,就用已有數據算出平均增速再推算缺失年份數據;若該城市
21、三年中只有某兩年間變化值較大,其他年份數據基本沒有改變,則用缺失數據年份的前一年或者后一年的數據替代;若已有數據各年都相同或只有一年數據,則用該數替代缺失值。(4)人力資本,為高校生數量,即各城市普通本??圃谛W生數,數據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由地區高等教育水平來衡量。年鑒中部分城市三年均未披露數據,用該省其他城市平均值替代。(5)網絡,為互聯網寬帶接入戶數與戶籍人口數之比,數據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部分城市缺乏部分年份數據,用已有數據算出平均增速并推出其余年份數據。(6)交通服務,由各個城市的全年貨運量、客運量兩個內容共同組成,衡量一定時期內各種運輸工具實際運送的貨物、旅客數量,數據來源于各
22、城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由于有些城市并未明確披露兩個數據或其中一個數據產生了一定數量的缺失值,對于這些我們分情況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法:若該城市 2017-2021 年均未披露客運量、貨運量數據,我們采用該省平均值來代表該市情況;若該市披露了部分年份的數值,我們便利用已披露數據計算出年度平均增長率,用該增長率計算出缺失數據的預測值進行填充。5.市場中介市場中介 由于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及其機構數據無法獲取,且法律中介服務放在法治環境中,這里的市場中介使用能為企業經營提供便利服務的租賃及商業服務業企業來衡量。具體而言,該指標為租賃及商業服務業從業人數與戶籍人口數之比。5 其中,租賃及商業服
23、務業企業數據來源于各省統計年鑒和 EPS 數據庫。對于存在缺失值的城市,如果僅缺失部分年份的數據,則以已有數據算出平均增速并推出其余年份的數據,如果該城市三年均未披露數據,則用該省平均值替代。1.2.2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國務院多次強調深化推進“放管服”,優化政務服務,提升政府經濟治理能力,因而本報告以政務環境為主導,提高了政務環境的指標權重。它包括政府關懷、政府效率、政府廉潔三個二級指標。依據“十三五”規劃中營造“高效廉潔”政務環境的目標和習近平總書記 2016 年提出的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要求,我們以政府效率和政府廉潔來對標“高效廉潔”,以政府關懷來對標“親”的新型政商關系,從而
24、更加全面地刻畫各城市政務環境情況。政府廉潔與政府關懷指標的測量采用聶輝華等 中國城市政商關系評價報告中的政府廉潔指數和政府關心指數。由于報告三年里政府廉潔指數測量方法有變化,為了保證數據的連貫性,我們統一通過食品安全許可證代辦價格和百度腐敗指數來反映,其余指標變化年份解決方法如下:(1)2019 年作為 2018 年和 2020年的均值來填補 2018 年的空白;(2)2019 年作為三年均值來填補 2017 年的空白。報告中未包含的城市用本省平均值代替。政府關心指數則從市領導考察和座談兩個方面衡量,2017 年部分缺失值和報告中未包含的城市用本省其他城市均值代替。政府效率指標部分沿用李志軍(
25、2021)的評估方法,選取政府規模和電子政務水平兩項三級指標。其中,政府規模指標沿用國際常用測量方法,即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占 GDP 的比重來進行測量,數據來自 EPS 數據庫,庫內缺失數據用市統計局公布數據來填補。該指標數據越小,表明該市的行政效率越高。電子政務水平反映企業獲取政府服務的便利程度,數據來源于胡廣偉等的政府電子服務能力指數報告。1.2.3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本研究依然遵循“十三五”規劃中“公正透明”的效果目標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堅持政務公開透明”的要求,深度解讀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有關法治環境的指標,提取出產權保護、社會治安、司法服務三個二級指標。
26、6 1.產權保護產權保護 專利糾紛行政裁決由專利侵權糾紛裁決數和專利授權數之比構成,數據來自中國裁判文書網,未搜到城市相關裁決則代表該城市專利侵權糾紛裁決數為 0。2.社會治安社會治安 由萬人刑事案件衡量,由各個城市的刑事案件數量與戶籍人口數之比決定,刑事案件數量來自中國裁判文書網。3.司法服務司法服務 為律師事務所數量(包括當年成立且關閉的律師事務所),數據來自于企查查。1.2.4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文環境指標的設置選取對外開放和社會信用兩個二級指標。1、對外開放、對外開放(1)貿易依存度,為對外經濟貿易與 GDP 之比。對外經濟貿易和 GDP 均來自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對于存在缺失值的城
27、市,如果僅缺失部分年份的數據,則以已有數據算出平均增速并推出其余年份的數據,如果該城市三年均未披露數據,則用該省平均值替代。(2)外資企業比,為港澳臺企業數與外商投資企業數的和占工業企業數的比例,衡量各城市外資企業的占比。其中,各城市的港澳臺企業數、外商投資企業數與工業企業數均來自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社會信用、社會信用 合同糾紛使用商業糾紛和 GDP 之比來消除經濟影響,衡量企業信用。其中,商業糾紛來源于中國裁判文書官網,GDP 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對于存在缺失值的城市,如果僅缺失部分年份的數據,則以已有數據算出平均增速并推出其余年份的數據,如果該城市三年均未披露數據,則用該省平均值替
28、代。7 2.指標權重與計算方法指標權重與計算方法 2.1 指標權重的確定指標權重的確定 我們應用文本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依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內容對評價體系的二級指標進行賦權,通過考察各二級指標評價內容在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的體現頻率確定權重。具體規則為:將上述 13 個二級指標編碼為1 13,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除總則外的 62 條條例編碼為 162,依照編碼順序逐條分析條例,若編碼 j 條例強調的優化工作屬于編碼指標的考察內容,則其對應的編碼值,=1,否則,=0。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第二十三條(條例編碼為 14)“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完善政策措施、強化創新服務”僅反映出“創新”指標(指標編碼為
29、2),故2,14=1,,14=0(2)。依據上述規則,由七名專業研究人員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進行分析:若七人對編碼0條例對應的編碼值一致,即,0均相同,則確認該條例對應的編碼值;若出現不一致,則七人進行討論商榷;若還無法達成一致,則請營商環境研究專家加入討論并確定結果。最后,由專家審定前述七人研究小組確認一致的結果。通過公式(1)(2)計算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各二級指標的體現頻次、頻率:=,62=1 (1)(i=1,2,13)=/13=1 (2)(i=1,2,13)其中,體現頻率為二級指標的權重,一級指標權重為對應二級指標權重之和。8 2.2 各級指標的計算方法各級指標的計算方法 首先,根據中國
30、城市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獲取 296 個城市各項三級指標的具體數據。由于三沙市數據缺失過多且戶籍人口數過小,為了使計算結果可視化,該城市不計入統計范圍。對于獲取的原始數據處理采用效用值法,效用值值域為0,100。正向三級指標(即指標值越大評價就越好,逆向指標反之)效用值計算公式如公式(3),逆向三級指標效用值計算公式如公式(4):=100 (3)=100 (4)其中,a 表示三級指標,b 表示區域,表示 b 區域 a 三級指標原始數據,表示 a 三級指標最大值,表示 a 三級指標最小值,表示 b 區域 a三級指標效用值。繼而,對各二級指標下設的三級指標效用值進行簡單平均,形成二級指標得分。最后,
31、按照評價指標體系權重與二級指標得分,分別計算各城市一級指標得分與營商環境總分。運用上述方法,我們收集了各指標最新可獲取的 20192021 年公開數據,計算出各年全國 296 個城市營商環境指標量化結果。9 第二部分:評價結果與動態分析第二部分:評價結果與動態分析 1.城市城市層級層級分類分類 1.1 省會城市省會城市 評價結果如表 1-1-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省會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1.1.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全國 27 個省會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41.30;2020年為 42
32、.73;2021 年為 41.77;三年均值為 41.93。這表明,2019-2021 年全國 27個省會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56,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中等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并不完全一致。從中國省會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1-1-1 所示,廣州市位次第一,成都市次之,位次前十的省會城市還依次包括:濟南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漢市、??谑?、西安市、貴陽市和合肥市。全國有 12 個省會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各省會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前述十個省會城市外,還有
33、銀川市和長春市。位次在后五位的省會城市為:石家莊市、太原市、烏魯木齊市、西寧市和拉薩市。10 表表 1-1-1:省會城市營商環境:省會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1-1-2,波動幅度較大的省會城市依次為:呼和浩特市(31 位)、??谑校?2位)、長春市(17 位)、福州市(16 位)、銀川市(15 位)、烏魯木齊市(15位)、長沙市(12 位)、南寧市(11 位)、哈爾濱市(10 位)等。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12 個省會城市位次
34、進步,12 個省會城市位次后退,3 個省會城市沒有變化。其中,長春市(+17)、哈爾濱市(+10)、武漢市(+9)、??谑校?8)、石家省會城市省會城市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內部內部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會會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會會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省會會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省省會會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省省會會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省省會會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廣州市 2 1 60.18 1 10.37 1 59.87 4 59.41 1 54.45 4 81.35 1 濟
35、南市 7 2 50.33 21 21.83 12 18.52 1 64.89 3 47.60 11 76.49 9 成都市 8 3 50.03 2 14.04 2 40.54 6 54.81 11 40.92 12 74.99 12 武漢市 10 4 46.86 23 22.45 8 21.83 3 59.44 16 35.98 6 80.63 4 杭州市 13 5 45.83 5 17.85 3 32.32 20 47.84 4 47.44 5 81.14 3 南京市 17 6 45.28 15 20.97 4 30.04 10 51.17 15 36.48 1 84.30 2 貴陽市 18
36、 7 45.24 10 19.93 14 17.02 2 60.39 14 36.52 23 67.33 18 西安市 21 8 44.79 3 17.28 6 26.72 8 54.18 18 35.15 20 71.32 19 呼和浩特市 32 9 42.66 27 24.50 26 9.18 7 54.57 5 47.23 9 77.23 11 銀川市 34 10 42.40 18 21.35 24 10.02 5 56.59 8 42.59 24 66.54 17 鄭州市 35 11 42.25 4 17.52 7 23.41 17 48.46 9 41.98 18 72.40 8 長
37、沙市 36 12 42.05 9 19.81 11 18.88 9 51.42 13 38.79 16 73.46 5 福州市 37 13 42.01 24 23.18 13 17.60 14 49.30 7 43.30 3 82.65 7 平均平均 41.93 20.15 19.95 50.42 39.01 74.25 合肥市 44 14 41.36 17 21.28 9 20.15 11 50.18 19 34.61 8 77.55 10 南寧市 47 15 41.11 16 21.23 23 12.58 12 50.17 2 47.81 19 71.81 27 ??谑?52 16 40.
38、73 20 21.75 5 27.07 22 45.09 23 32.69 2 82.87 20 石家莊市 54 17 40.66 13 20.79 17 15.37 16 48.80 6 43.81 14 73.91 26 昆明市 80 18 39.03 19 21.39 15 16.73 18 48.40 24 32.58 13 74.67 15 哈爾濱市 97 19 38.37 12 20.59 18 14.40 19 48.24 22 34.41 21 70.95 25 長春市 100 20 38.27 6 18.22 20 13.49 13 49.67 21 34.48 27 62.
39、38 23 烏魯木齊市 101 21 38.27 11 20.12 16 16.48 23 45.01 12 39.33 17 72.98 6 蘭州市 124 22 37.37 26 23.41 25 9.57 15 49.12 25 32.48 15 73.64 22 沈陽市 138 23 36.53 7 18.64 21 13.00 21 46.16 20 34.54 26 64.35 21 太原市 140 24 36.51 25 23.29 19 14.36 25 43.08 17 35.50 7 78.97 14 南昌市 141 25 36.48 8 19.44 22 12.78 24
40、 43.48 10 41.32 22 67.65 16 拉薩市 166 26 35.73 22 21.87 10 19.39 26 41.21 27 29.01 10 77.12 13 西寧市 246 27 31.85 14 20.95 27 7.43 27 40.25 26 32.36 25 66.16 24 11 莊市(+8)等五個省會城市進步明顯;銀川市(-15)、南寧市(-11)、烏魯木齊市(-11)、西安市(-8)等四個省會城市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省會城市當中廣州市、成都市位次一直領先,西寧市則持續落后。表表 1-1-2:省會省會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
41、和演變和演變 1.1.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省會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27 個省會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1-1-3 所示,廣州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級,是中國 27 個省會城市中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濟南市和成都市處于 A 級,達到領先水平;南京省會城市省會城市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42、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廣州市 55.28 65.69 59.58 60.18 1 1 1 1 0 0 濟南市 53.22 49.01 48.76 50.33 2 4 5 2-3 3 成都市 48.54 51.62 49.94 50.03 3 2 3 3 0 2 武漢市 41.27 49.26 50.06 46.86 11 3 2 4 9 9 杭州市 44.56 48.43 44.49 45.83 6 5 10 5-4 6 南京市 43.13 45.97 46.74 45.28 8 6 7 6 1 3 貴陽市 41
43、.88 44.44 49.39 45.24 10 10 4 7 6 6 西安市 47.35 45.85 41.18 44.79 5 7 13 8-8 8 呼和浩特市 42.09 37.66 48.22 42.66 9 23 6 9 3 31 銀川市 48.20 40.72 38.28 42.40 4 14 19 10-15 15 鄭州市 40.03 44.29 42.43 42.25 16 11 12 11 4 6 長沙市 40.54 45.25 40.35 42.05 14 9 16 12-2 12 福州市 40.66 39.86 45.51 42.01 12 18 8 13 4 16 合肥
44、市 40.57 43.57 39.94 41.36 13 12 17 14-4 6 南寧市 43.83 40.41 39.07 41.11 7 16 18 15-11 11 ??谑?36.07 45.43 40.68 40.73 23 8 15 16 8 22 石家莊市 38.61 40.40 42.96 40.66 19 17 11 17 8 8 昆明市 39.76 40.67 36.65 39.03 17 15 20 18-3 7 哈爾濱市 35.76 38.64 40.72 38.37 24 21 14 19 10 10 長春市 34.57 35.29 44.95 38.27 26 25
45、 9 20 17 17 烏魯木齊市 40.28 41.45 33.06 38.27 15 13 26 21-11 15 蘭州市 36.99 39.79 35.34 37.37 20 19 23 22-3 5 沈陽市 36.10 37.58 35.91 36.53 22 24 21 23 1 5 太原市 36.72 37.93 34.87 36.51 21 22 24 24-3 3 南昌市 35.24 38.82 35.38 36.48 25 20 22 25 3 7 拉薩市 39.34 33.79 34.07 35.73 18 26 25 26-7 9 西寧市 34.47 31.76 29.3
46、2 31.85 27 27 27 27 0 0 12 市、杭州市、武漢市和貴陽市三市分列 A-級;10 個城市處于 B+級;9 個城市處于 B 級;西寧市則處于落后水平。表表 1-1-3:省會城市省會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省會城市省會城市 A+55 廣州市 A 5055 濟南市、成都市 A 4550 南京市、杭州市、武漢市、貴陽市 B+4045 西安市、呼和浩特市、鄭州市、銀川市、長沙市、福州市、合肥市、南寧市、??谑?、石家莊市 B 3540 昆明市、哈爾濱市、長春市、烏魯木齊市、蘭州市、沈陽市、南昌市、太原市、拉薩市 B 3
47、035 西寧市 C 30 1.1.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省會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全國 27 個省會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1.23;2020 年為20.35;2021 年為 19.96,三年均值為 20.51。這表明,三年間中國省會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各省會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1-1-1 所示,廣州市位次第一,成都市其次,位次前十的省會城市依次包括:西安市、鄭州市、杭州市、長春市、沈陽市、南昌市
48、、長沙市、貴陽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五的省會城市則依次包括:西寧市、拉薩市、南昌市、太原市和沈陽市。此外,共有十一個省會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國省會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十六個省會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13 圖圖 1-1-1:省會城市省會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各省會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1-1-1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十的省會城市中:廣州市、成都市、杭州市三個省會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其中,廣州市營商環境位列各省會城市之首,成都市位列第三,杭州市則處于中上
49、水平,未來還需繼續優化;西安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濟南市和武漢市,存在嚴重倒掛。濟南市、武漢市、南京市、貴陽市、呼和浩特市和銀川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濟南市、武漢市和呼和浩特市,存在嚴重倒掛。這六個省會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呼和浩特市的市場環境;武漢市的法治環境;濟南市的市場環境和人文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十的省會城市中:南寧市、昆明市和太原市三個省會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處于中等或中下水平。福州市、合肥市、??谑?、蘭州市四個省會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營商環境位次,營
50、商環境的均衡度有待提升。由于這些省會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多數相對較好,未來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應優先聚焦短板;長沙市、石家莊市、哈爾濱市、長春市、烏魯木齊市、沈陽市、太原市、拉薩市、西寧市等省會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其中,除了鄭州市和長沙市處于中上營商環121223515103271849241716201319126112672582214051015202530廣州市濟南市成都市武漢市杭州市南京市貴陽市西安市呼和浩特市銀川市鄭州市長沙市福州市合肥市南寧市??谑惺仪f市昆明市哈爾濱市長春市烏魯木齊市蘭州市沈陽市太原市南昌市拉薩市西寧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14 境水平以外,其
51、它城市在省會城市中均處于中下水平的均衡狀態,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各省會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廣州市(0 位)、成都市(1 位)、福州市(1 位)、長春市(1 位)、西安市(3 位)、呼和浩特市(3位)、福州市(3 位)、烏魯木齊市(4 位)、合肥市(5 位)等九個省會城市的位次較穩定以外,其余城市的波動幅度均大于 5 位。其中,累計波幅超過 10 個位次的省會城市包括:哈爾濱市(19 位)、沈陽市(18 位)、昆明市(14 位)、濟南市(13
52、 位)、??谑校?3 位)、石家莊市(13 位)、貴陽市(12 位)、南京市(11 位)。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10 個省會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15 個省會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1 個省會城市沒有變化。其中,??谑校?13)、西寧市(+10)、南寧市(+10)、沈陽市(+10)、拉薩市(+9)、濟南市(+7)等六個省會城市進步明顯;昆明市(-14)、石家莊市(-13)、南昌市(-10)、武漢市(-8)、太原市(-6)等五個省會城市退步明顯;位次不變的廣州市均衡度在全國 27 個省會城市中位列榜首。15 1.2 副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 評價結果如表 1-2-1 所示。
53、以下逐一介紹中國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1.2.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全國 15 個副省級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44.45;2020 年為 47.55;2021 年為 46.70;三年均值為 46.23。這表明,2019-2021 年副省級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副省級城市中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 0.61。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并不完全一致。從中國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1-2-1
54、所示,深圳市位次第一,廣州市次之,位次前十的副省級城市還依次包括:青島市、濟南市、成都市、武漢市、寧波市、杭州市、南京市、西安市。全國有 6 個副省級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各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位次在后五位的副省級城市為:廈門市、長春市、沈陽市、哈爾濱市、大連市。表表 1-2-1: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 副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內部內部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
55、差差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深圳市 1 1 60.36 4 17.72 1 78.36 8 52.57 5 43.77 2 86.75 1 廣州市 2 2 60.18 1 10.37 2 59.87 4 59.41 1 54.45 6 81.35 2 青島市 6 3 50.58 15 24.60 10 19.24 1 66.57 7 40.00 5 83.50 8 濟南市 7 4 50.33 11 21.83 11 18.52 2 64.89 2 47.60 10 76.49 9 成都市 8 5 50.0
56、3 2 14.04 3 40.54 5 54.81 6 40.92 11 74.99 11 武漢市 10 6 46.86 12 22.45 9 21.83 3 59.44 9 35.98 8 80.63 7 平均平均 46.23 19.55 28.90 53.35 40.12 77.96 寧波市 12 7 45.94 10 21.55 8 23.21 7 52.99 4 46.41 4 83.57 5 杭州市 13 8 45.83 5 17.85 4 32.32 12 47.84 3 47.44 7 81.14 6 南京市 17 9 45.28 9 20.97 5 30.04 9 51.17
57、8 36.48 3 84.30 4 西安市 21 10 44.79 3 17.28 7 26.72 6 54.18 11 35.15 12 71.32 12 廈門市 28 11 43.16 13 23.16 6 29.43 13 47.35 14 34.47 1 88.40 3 哈爾濱市 97 12 38.37 8 20.59 12 14.40 11 48.24 15 34.41 13 70.95 15 長春市 100 13 38.27 6 18.22 13 13.49 10 49.67 13 34.48 15 62.38 14 大連市 130 14 36.99 14 23.98 15 12.
58、51 15 44.94 10 35.73 9 79.25 10 沈陽市 138 15 36.53 7 18.64 14 13.00 14 46.16 12 34.54 14 64.35 13 16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1-2-2,波動幅度較大的副省級城市依次為:武漢市(7 位)、西安市(6 位)、長春市(6 位);其余城市波動幅度均未超過 5 位。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7 個副省級城市位次進步,7 個副省級城市位次后退,1 個副省級城市沒有變化。其中,武漢市(+7)、
59、長春市(+6)等副省級城市進步較明顯;西安市(-6)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成都市持續居于中上水平。表表 1-2-2:副省級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1.2.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副省級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15 個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將值域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 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水平。分類結果如表 1-2-3 所示,廣州市和深圳市營商環境等級
60、達到 A+級,是中國 15 個副省級城市中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成都市、濟南市、青島市處于 A 級,達到領先水平;南京市、杭州市、武漢市、寧波市三市位于 A-級;西安市、廈門副省級城副省級城市市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深圳市 55.65 69.28 56.15 60.36 1 1 2 1-1 1 廣州市 55.28 65.69 59.58 60.18 2 2 1 2 1 1 青島市 49.22 50.47 52.04 50.58 4 4
61、 3 3 1 1 濟南市 53.22 49.01 48.76 50.33 3 6 7 4-4 4 成都市 48.54 51.62 49.94 50.03 5 3 5 5 0 4 武漢市 41.27 49.26 50.06 46.86 11 5 4 6 7 7 寧波市 42.19 46.26 49.35 45.94 10 8 6 7 4 4 杭州市 44.56 48.43 44.49 45.83 7 7 10 8-3 3 南京市 43.13 45.97 46.74 45.28 9 9 8 9 1 1 西安市 47.35 45.85 41.18 44.79 6 10 12 10-6 6 廈門市 4
62、3.66 43.16 42.65 43.16 8 11 11 11-3 3 哈爾濱市 35.76 38.64 40.72 38.37 14 12 13 12 1 3 長春市 34.57 35.29 44.95 38.27 15 15 9 13 6 6 大連市 36.18 36.76 38.03 36.99 12 14 14 14-2 2 沈陽市 36.10 37.58 35.91 36.53 13 13 15 15-2 2 17 市處于 B+級,為中上水平;沈陽市、哈爾濱市、大連市、長春市則位于 B 級,處于中等水平。表表 1-2-3:副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
63、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副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 A+55 廣州市、深圳市 A 5055 成都市、青島市、濟南市 A 4550 南京市、杭州市、武漢市、寧波市 B+4045 西安市、廈門市 B 3540 沈陽市、哈爾濱市、大連市、長春市 B 3035 C 30 1.2.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全國 15 個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1.02;2020 年為19.04;2021 年為 19.28,三年均
64、值為 19.78。這表明,三年間全國 15 個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各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值均衡度的位次來看,如圖 1-2-1 所示,廣州市位次第一,成都市其次,位次前十的副省級城市依次還包括:西安市、深圳市、杭州市、長春市、沈陽市、哈爾濱市、南京市、寧波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全國倒數前五的副省級城市則依次包括:青島市、大連市、廈門市、武漢市、濟南市。此外,共有 7 個副省級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國副省級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 8 個副省級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18 圖圖 1-2-1:副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
65、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各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1-2-1 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十的副省級城市中:廣州市和南京市兩個副省級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其中,廣州市營商環境位列各副省級城市之首,南京市緊隨其后,則處于中等水平;另外,深圳市、寧波市、青島市、濟南市、武漢市五個副省級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濟南市、青島市,存在嚴重倒掛。這五個副省級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深圳市的政務環境;青島市的市場環境;濟南市的市場環境和人文環境;成都市、杭州市和西安市的營
66、商環境整體位次優于子環境均衡度位次,未來應當注重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的發展。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入前十的副省級城市中:大連市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完全一致,較為落后。長春市、沈陽市、哈爾濱市三個副省級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廈門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營商環境位次,需加強政務環境和法治環境。對比各副省級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深圳市(14 位)、沈陽市(11 位)的波動幅度較大以外,其他城市均小于 10 位。
67、其中,廣州市位次不4115112121059313861470246810121416深圳市廣州市青島市濟南市成都市武漢市寧波市杭州市南京市西安市廈門市哈爾濱市長春市大連市沈陽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19 變,青島市(2 位)、杭州市(2 位)、長春市(2 位)、成都市(1 位)、廈門市(1 位)等城市波動較小。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4個副省級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6 個副省級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5 個副省級城市沒有變化。其中,沈陽市(+5)進步明顯,深圳市(+2)、濟南市(+3)、大連市(+2)略有進步;武漢市(-6)退步明顯,杭州市(-2)、成都市(-1)、西
68、安市(-1)、廈門市(-1)、哈爾濱市(-1)略有退步;位次不變的廣州市和青島市均衡度在全國 15 個副省級城市中位于前列,寧波市和南京市位于中游,同樣位次不變的長春市均衡度則處于較落后水平。20 1.3 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 評價結果如表 1-3-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1.3.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全國 5 個計劃單列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45.38;2020 年為 49.19;2021 年為 47.65;三年均值為 47.40。這表明,2019-2021 年
69、全國 5 個計劃單列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從中國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1-3-1 所示,深圳市位次第一,寧波市次之,其余計劃單列市按照位次依次為青島市、廈門市和大連市。有 3 個計劃單列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各計劃單列市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分別為深圳市、寧波市和青島市。表表 1-3-1: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1-3-2,只有寧波市(1 位)和廈門市(1 位)發生了變化,深圳市、青島市、大連市波動幅度均未發生變化。從位次變化(即
70、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寧波市(+1)位次進步,而廈門市(-1)位次退步;位次不變的城市中,深圳市和青島市一直領先,而大連市則持續處于計劃單列市中下游狀態。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內部內部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深圳市 1 1 60.36 1 17.
71、72 1 78.36 3 52.57 2 43.77 2 86.75 1 青島市 6 2 50.58 5 24.60 4 19.24 1 66.57 3 40.00 4 83.50 4 平均平均 47.40 22.20 32.55 52.88 40.08 84.29 寧波市 12 3 45.94 2 21.55 3 23.21 2 52.99 1 46.41 3 83.57 2 廈門市 28 4 43.16 3 23.16 2 29.43 4 47.35 5 34.47 1 88.40 3 大連市 130 5 36.99 4 23.98 5 12.51 5 44.94 4 35.73 5 79
72、.25 5 21 表表 1-3-2: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分年度得分、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1.3.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計劃單列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5 個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1-3-3 所示,深圳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級,是中國 5 個計劃單列市中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青島市處于 A 級,達到領先水平;寧波市位列A-級;廈
73、門市位于 B+級;大連市為 B 級,處于中等水平。表表 1-3-3: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 A+55 深圳市 A 5055 青島市 A 4550 寧波市 B+4045 廈門市 B 3540 大連市 B 3035 C 30 1.3.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全國 5 個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24.06;2020 年為 20.47,2021 年為 22.36,三年均值為 22.30。這表明,三年間中國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各
74、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值均衡度的位次來看,如圖 1-3-1 所示,深圳市位次第一,寧波市其次,其余城市按照位次依次為廈門市、大連市和青島市。此外,寧波市和深圳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國計劃單列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 3 個計劃單列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深圳市 55.65 69.28 56.15 60.36 1 1 1 1 0 0 青島市 49.22 50
75、.47 52.04 50.58 2 2 2 2 0 0 寧波市 42.19 46.26 49.35 45.94 4 3 3 3 1 1 廈門市 43.66 43.16 42.65 43.16 3 4 4 4-1 1 大連市 36.18 36.76 38.03 36.99 5 5 5 5 0 0 22 圖圖 1-3-1:計劃單列市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各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1-3-1 所示:深圳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完全一致,是營商環境位次第一的城市,同時位列子環境均衡度位次之首;青島市的子環境均
76、衡度位次落后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其需要在未來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其人文環境和市場環境短板。廈門市、寧波市和大連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優于營商環境位次,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各計劃單列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深圳市和寧波市以外,其余 3 市都發生了波動:青島市(2 位)、廈門市(1 位)、大連市(3 位)。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大連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廈門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深圳市、青島市和寧波市沒有變化,營
77、商環境水平均位于前列。152340123456深圳市青島市寧波市廈門市大連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23 1.4 一線城市一線城市 評價結果如表 1-4-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一線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1.4.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全國 4 個一線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55.80;2020年為 61.26;2021 年為 58.49;三年均值為 58.52。這表明,2019-2021 年全國 4 個一線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中國城市一線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78、 1-4-1 所示,深圳市位次第一,廣州市位次第二,上海市位次第三,北京市位次第四。廣州市和深圳市的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超出四個一線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表表 1-4-1:一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一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1-4-2,波動幅度由大到小依次為上海市(6 位)、深圳市(5 位)、廣州市(2 位)、北京市(1 位)。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廣州市(+2)位次進步;2 個一線城市位次后退,分別是深圳市(-1)、北京市(-1);上海
79、市則沒有變化,處于領先水平。一線城市一線城市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內部內部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深圳市 1 1 60.36 4 17.72 1 78.36 4 52.57 4 43.77 2 86.75 1 廣州市 2 2 60.18 1 10.37 2 59.87 1 59.41 2 54.45 4 81.35 2
80、 平均平均 58.52 14.05 63.34 54.99 50.48 85.10 上海市 3 3 57.09 3 15.63 3 58.83 2 55.25 3 47.06 1 88.44 3 北京市 4 4 56.43 2 12.49 4 56.30 3 52.74 1 56.64 3 83.85 4 24 表表 1-4-2:一線一線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1.4.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一線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
81、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 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1-4-3 所示,4 個一線城市的營商環境等級均達到 A+級,是中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表表 1-4-3: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一線城市一線城市 A+55 廣州市、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 A 5055 A 4550 B+4045 B 3540 B 3035 C 30 1.4.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全國 4個一線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82、16.49;2020 年為 11.83,2021 年為 14.57,三年均值為 14.30。這表明,三年間中國一線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各一線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值均衡度的位次來看,如圖 1-4-1 所示,廣州市第一,北京市位次第二,上海市第三,深圳市第四。此外,北京市、廣州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國一線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深圳市、上海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一線城市一線城市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
83、度幅度變化變化 深圳市 55.65 69.28 56.15 60.36 3 1 4 1-1 5 廣州市 55.28 65.69 59.58 60.18 4 2 2 2 2 2 上海市 56.29 54.13 60.86 57.09 1 4 1 3 0 6 北京市 55.98 55.95 57.35 56.43 2 3 3 4-1 1 25 圖圖 1-4-1: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各一線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1-4-1所示,四個一線城市中,只有深圳市的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其營商環境位次,雖然該城市營商環境得分三年
84、均值位于第一,但未來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仍要優先聚焦本城市短板;廣州市和北京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未來應在保持較小均衡度的同時,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上海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與營商環境位次一致。對比各一線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廣州市(1 位)、上海市(2位)、北京市(3 位)、深圳市(4 位)均衡度位次均有一定程度的波動。從位次變化來看,20172021 年間廣州市(+1)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北京市(-1)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2 個一線城市沒有
85、變化,分別為深圳市和上海市。413200.511.522.533.544.5深圳市廣州市上海市北京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26 1.5 新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 評價結果如表 1-5-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1.5.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全國 15 個新一線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43.81;2020 年為 46.60;2021 年為 46.62;三年均值為 45.68。這表明,2017-2021 年全國 15 個新一線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在逐年進步。從中國新一線城市
86、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1-5-1 所示,東莞市位次第一,青島市次之,位次前十的新一線城市還依次包括:成都市、武漢市、寧波市、杭州市、重慶市、蘇州市、南京市和西安市。全國有 7 個新一線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各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表表 1-5-1: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1-5-2,除了東莞市(1 位)、重慶市(1 位)、南京市(2 位)、合肥市(2新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
87、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內部內部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東莞市 5 1 50.88 13 23.18 1 50.71 6 54.80 15 23.79 2 89.02 1 青島市 6 2 50.58 15 24.60 14 19.24 1 66.57 5 40.00 5 83.50 9 成都市 8 3 50.03 1 14.04 2 40.54 5 54.81 4 40.92 11 74.99 13 武漢市
88、 10 4 46.86 12 22.45 11 21.83 2 59.44 9 35.98 7 80.63 7 寧波市 12 5 45.94 11 21.55 10 23.21 8 52.99 2 46.41 4 83.57 5 杭州市 13 6 45.83 4 17.85 4 32.32 15 47.84 1 47.44 6 81.14 6 重慶市 14 7 45.78 5 19.42 8 23.81 3 57.19 10 35.60 12 74.17 15 平均平均 45.68 20.36 27.45 53.72 37.28 79.64 蘇州市 15 8 45.56 14 23.63 3
89、32.36 13 50.00 12 34.98 1 91.43 2 南京市 17 9 45.28 8 20.97 5 30.04 11 51.17 8 36.48 3 84.30 4 西安市 21 10 44.79 2 17.28 7 26.72 7 54.18 11 35.15 15 71.32 14 天津市 22 11 44.49 10 21.44 12 21.46 4 54.88 7 36.69 8 78.98 11 佛山市 25 12 43.45 7 20.41 6 27.11 9 51.95 14 30.33 9 78.11 3 鄭州市 35 13 42.25 3 17.52 9 2
90、3.41 14 48.46 3 41.98 14 72.40 10 長沙市 36 14 42.05 6 19.81 15 18.88 10 51.42 6 38.79 13 73.46 8 合肥市 44 15 41.36 9 21.28 13 20.15 12 50.18 13 34.61 10 77.55 12 27 位)幅度變化較小以外,其余城市波動幅度變化均大于 5 位,其中波動幅度在 10位及以上的新一線城市只有天津市(16 位)。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7 個新一線城市位次明顯進步,7 個新一線城市位次后退,1
91、個新一線城市沒有變化。其中,武漢市(+8)進步明顯;西安市(-9)、杭州市(-6)等兩個新一線城市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長沙市較為落后。表表 1-5-2:新一線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1.5.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新一線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15 個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 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1-5-3 所示
92、,東莞市、青島市、成都市處于 A 級,達到領先水平;杭州市、武漢市、寧波市、重慶市、蘇州市、南京市六市分列 A-級;西安市、合肥市、鄭州市、長沙市、天津市、佛山市位于 B+級。新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東莞市 49.33 52.28 51.04 50.88 1 1 2 1-1 1 青島市 49.22 50.47 52.04 50.58 2 3 1 2 1 3 成都市 48.54 51.62 49.94 50.03 3
93、 2 4 3-1 3 武漢市 41.27 49.26 50.06 46.86 11 4 3 4 8 8 寧波市 42.19 46.26 49.35 45.94 10 6 6 5 4 4 杭州市 44.56 48.43 44.49 45.83 5 5 11 6-6 6 重慶市 43.02 46.23 48.08 45.78 8 7 7 7 1 1 蘇州市 42.35 44.77 49.54 45.56 9 11 5 8 4 8 南京市 43.13 45.97 46.74 45.28 7 8 9 9-2 2 西安市 47.35 45.85 41.18 44.79 4 9 13 10-9 9 天津市
94、 43.88 42.26 47.35 44.49 6 15 8 11-2 16 佛山市 41.11 42.52 46.71 43.45 12 14 10 12 2 6 鄭州市 40.03 44.29 42.43 42.25 15 12 12 13 3 3 長沙市 40.54 45.25 40.35 42.05 14 10 14 14 0 8 合肥市 40.57 43.57 39.94 41.36 13 13 15 15-2 2 28 表表 1-5-3:新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新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 A+55 A 5
95、055 東莞市、青島市、成都市 A 4550 杭州市、武漢市、寧波市、重慶市、蘇州市、南京市 B+4045 西安市、合肥市、鄭州市、長沙市、天津市、佛山市 B 3540 B 3035 C 30 1.5.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全國 15 個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21.11;2020 年為 20.11,2021 年為 20.30,三年均值為 20.50。這表明,三年間中國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各新
96、一線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值均衡度的位次來看,如圖 1-5-1 所示,成都市位次第一,西安市其次,位次前六的新一線城市還依次包括:鄭州市、杭州市、重慶市、長沙市。位次倒數前三的新一線城市則依次包括:青島市、蘇州市、東莞市。此外,共有六個新一線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國新一線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九個新一線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 1-5-1:新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1315112114514821073690246810121416東莞市青島市成都市武漢市寧波市杭州市重慶市蘇州市南京市西安市天津市佛山
97、市鄭州市長沙市合肥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29 各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1-5-1 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五的新一線城市中:成都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優于營商環境位次,處于領先水平;東莞市、寧波市、青島市、武漢市四個新一線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大幅落后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東莞市和青島市,存在嚴重倒掛。這四個新一線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青島市、寧波市和武漢市的市場環境;東莞市的法治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五的新一線城市中:天津市和南京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處于中等水平。蘇州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
98、后于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的均衡度有待提升;杭州市、重慶市、西安市、佛山市、合肥市、鄭州市、長沙市等七個新一線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其中,除了杭州市和重慶市處于中上營商環境水平以外,其余城市在新一線城市中均處于中下水平的均衡狀態,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例如西安市的市場環境和政務環境;佛山市的市場環境;鄭州市和長沙市的法治環境。對比各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程度市(0 位)、東莞市(0 位)、重慶市(0 位)、鄭州市(0 位)
99、不變以外,其余城市均發生波動,但幅度較?。悍鹕绞校? 位)、武漢市(4 位)、杭州市(4 位)、蘇州市(4 位)、南京市(4 位)、西安市(4 位)、天津市(4 位)、東莞市(3 位)、寧波市(2位)、長沙市(1 位)、合肥市(1 位)。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4個新一線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分別是東莞市(+1)、寧波市(+2)、南京市(+2)、佛山市(+5);4 個新一線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分別是武漢市(-4)、天津市(-4)、長沙市(-1)、合肥市(-1);7 個新一線城市沒有變化,其中青島市和成都市處于中上水平,杭州市、蘇州市、重慶市位于中游,西安市和鄭州市相
100、對偏低。30 1.6 二線城市二線城市 評價結果如表 1-6-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二線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1.6.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全國 30 個二線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40.46;2020 年為 40.75;2021 年為 41.30;三年均值為 40.84。這表明,2019-2021 年全國 30 個二線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逐年增加,營商環境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35,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中低程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
101、環境并不簡單等于經濟發展水平,如濰坊市的營商環境在全國 30 個二線城市中第 2,但其人均 GDP僅為第 25。從中國二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1-6-1 所示,濟南市位次第一,濰坊市次之,位次前十的二線城市還依次包括:無錫市、金華市、貴陽市、珠海市、常州市、廈門市、煙臺市和福州市。全國有 14 個二線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各二線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除了上述十個二線城市外,還有嘉興市、南寧市、中山市和臨沂市。位次在后五位的二線城市為:沈陽市、太原市、南昌市、溫州市和惠州市。31 表表 1-6-1:二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二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
102、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1-6-2,波動幅度較大的二線城市依次為:長春市(23 位)、中山市(20 位)、保定市(20 位)、昆明市(17 位)、臨沂市(16 位)、南寧市(15 位)、南昌市(15 位)、泉州市(14 位)、福州市(13 位)、蘭州市(12 位)、哈爾濱市(11 位)、溫州市(11 位)、常州市(11 位)等。二線城市二線城市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內部內部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
103、差差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濟南市 7 1 50.33 12 21.83 6 18.52 2 64.89 2 47.60 14 76.49 10 濰坊市 9 2 46.95 27 25.88 27 11.84 1 66.62 16 32.91 15 76.31 25 無錫市 11 3 46.35 26 24.59 4 20.77 6 59.74 21 32.32 3 84.05 2 金華市 16 4 45.38 11 21.61 8 17.84 4 60.39 14 33.81 23 72.82 19 貴
104、陽市 18 5 45.24 4 19.93 11 17.02 5 60.39 6 36.52 28 67.33 18 珠海市 19 6 45.12 14 22.04 1 36.57 24 47.08 9 35.14 1 89.38 1 常州市 20 7 44.88 23 24.16 14 15.39 3 62.54 29 27.71 20 74.19 4 廈門市 28 8 43.16 16 23.16 2 29.43 23 47.35 12 34.47 2 88.40 3 煙臺市 29 9 43.01 30 27.11 28 10.73 7 58.60 20 32.37 7 82.77 13
105、福州市 37 10 42.01 17 23.18 9 17.60 15 49.30 4 43.30 8 82.65 8 嘉興市 40 11 41.71 24 24.32 5 18.56 9 52.98 28 29.13 9 81.79 6 中山市 42 12 41.55 8 21.35 3 23.51 11 51.16 30 27.54 13 76.91 5 南寧市 47 13 41.11 7 21.23 23 12.58 12 50.17 1 47.81 25 71.81 28 臨沂市 48 14 41.03 15 22.60 26 11.96 8 55.07 15 33.45 24 72.
106、03 29 平均平均 40.84 22.67 16.23 51.40 34.54 76.55 石家莊市 54 15 40.66 6 20.79 15 15.37 17 48.80 3 43.81 21 73.91 27 紹興市 63 16 40.01 20 23.64 16 14.76 10 51.95 27 29.87 12 77.45 7 泉州市 69 17 39.69 25 24.40 7 18.14 19 48.56 25 30.45 6 82.89 9 徐州市 72 18 39.62 13 22.00 10 17.08 14 49.33 22 32.13 16 76.30 24 昆明
107、市 80 19 39.03 9 21.39 12 16.73 20 48.40 18 32.58 19 74.67 16 哈爾濱市 97 20 38.37 5 20.59 17 14.40 22 48.24 13 34.41 26 70.95 26 南通市 98 21 38.36 29 26.16 24 12.57 18 48.72 24 30.81 5 83.40 11 長春市 100 22 38.27 1 18.22 19 13.49 13 49.67 11 34.48 30 62.38 22 蘭州市 124 23 37.37 19 23.41 30 9.57 16 49.12 19 32
108、.48 22 73.64 21 保定市 129 24 37.00 21 23.69 29 10.18 21 48.31 23 31.20 18 74.84 30 大連市 130 25 36.99 22 23.98 25 12.51 26 44.94 7 35.73 10 79.25 12 沈陽市 138 26 36.53 2 18.64 20 13.00 25 46.16 10 34.54 29 64.35 20 太原市 140 27 36.51 18 23.29 18 14.36 30 43.08 8 35.50 11 78.97 15 南昌市 141 28 36.48 3 19.44 22
109、 12.78 28 43.48 5 41.32 27 67.65 17 溫州市 142 29 36.45 10 21.45 13 16.61 29 43.16 17 32.73 17 75.28 23 惠州市 161 30 35.96 28 26.08 21 12.97 27 43.86 26 30.20 4 83.69 14 32 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7 年,2021年有 13 個二線城市位次進步,17 個二線城市位次后退。其中,長春市(+21)、保定市(+20)、常州市(+11)、哈爾濱市(+11)等四個二線城市進步明顯;南寧市(-15
110、)、臨沂市(-14)、金華市(-9)、昆明市(-9)、中山市(-8)、蘭州市(-8)、太原市(-8)、惠州市(-8)等八個二線城市退步較大。表表 1-6-2:二線二線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1.6.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二線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30 個二線城市營商二線城市二線城市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
111、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濟南市 53.22 49.01 48.76 50.33 1 1 2 1-1 1 濰坊市 49.18 47.59 44.09 46.95 3 2 9 2-6 8 無錫市 44.95 46.22 47.89 46.35 5 3 4 3 1 3 金華市 50.80 42.16 43.16 45.38 2 9 11 4-9 9 貴陽市 41.88 44.44 49.39 45.24 10 5 1 5 9 9 珠海市 47.87 42.02 45.48 45.12 4 10 7 6-3 9 常州市 40.80 45.24 48.60 44.88 14 4 3 7 11 11 廈門市
112、 43.66 43.16 42.65 43.16 7 7 13 8-6 6 煙臺市 41.69 41.65 45.67 43.01 11 11 5 9 6 6 福州市 40.66 39.86 45.51 42.01 15 17 6 10 9 13 嘉興市 43.36 40.23 41.55 41.71 8 15 15 11-7 7 中山市 41.41 44.11 39.12 41.55 12 6 20 12-8 20 南寧市 43.83 40.41 39.07 41.11 6 13 21 13-15 15 臨沂市 42.16 42.92 38.01 41.03 9 8 23 14-14 16
113、石家莊市 38.61 40.40 42.96 40.66 19 14 12 15 7 7 紹興市 38.92 38.86 42.24 40.01 18 19 14 16 4 6 泉州市 41.40 38.53 39.13 39.69 13 23 19 17-6 14 徐州市 39.33 39.87 39.66 39.62 17 16 18 18-1 3 昆明市 39.76 40.67 36.65 39.03 16 12 25 19-9 17 哈爾濱市 35.76 38.64 40.72 38.37 27 22 16 20 11 11 南通市 36.04 38.47 40.58 38.36 26
114、 24 17 21 9 9 長春市 34.57 35.29 44.95 38.27 29 30 8 22 21 23 蘭州市 36.99 39.79 35.34 37.37 20 18 28 23-8 12 保定市 30.10 37.35 43.55 37.00 30 27 10 24 20 20 大連市 36.18 36.76 38.03 36.99 24 28 22 25 2 10 沈陽市 36.10 37.58 35.91 36.53 25 26 26 26-1 1 太原市 36.72 37.93 34.87 36.51 21 25 29 27-8 8 南昌市 35.24 38.82 3
115、5.38 36.48 28 20 27 28 1 15 溫州市 36.20 35.80 37.34 36.45 23 29 24 29-1 11 惠州市 36.28 38.73 32.88 35.96 22 21 30 30 -8 10 33 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1-6-3 所示,暫無城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級;濟南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 級,在 30 個二線城市中的營商環境位次第一,也在中國城市營商環境中處于領先地位;濰坊市、無錫市、金華市、貴陽市、珠
116、海市五市分列 A-級,位于前列;常州市、廈門市、煙臺市、福州市、嘉興市、中山市、南寧市、臨沂市、石家莊市、紹興市等城市為 B+級,處于中上水平,其余 14 個城市位列B 級。表表 1-6-3:二線城市二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二線城市二線城市 A+55 A 5055 濟南市 A 4550 濰坊市、無錫市、金華市、貴陽市、珠海市 B+4045 常州市、廈門市、煙臺市、福州市、嘉興市、中山市、南寧市、臨沂市、石家莊市、紹興市 B 3540 泉州市、徐州市、昆明市、哈爾濱市、南通市、長春市、蘭州市、保定市、大連市、沈陽市、太原市、南
117、昌市、溫州市、惠州市 B 3035 C 30 1.6.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二線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全國 30個二線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3.76;2020 年為 22.65,2021 年為 22.31,三年均值為 22.67。這表明,三年間中國二線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總體向好,趨向均衡。從各二線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值均衡度的位次來看,如圖 1-6-1 所示,長春市位次第一,沈陽市其次,位次前十的二線城市依次包括:南昌市、貴陽市、哈爾濱市、石
118、家莊市、南寧市、中山市、昆明市和溫州市。位次在全國倒數前五的二線城市則依次包括:煙臺市、南通市、惠州市、濰坊市和無錫市。此外,共有十五個二線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國二線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除上述位次前十的城市外還有金華市、濟南市、徐州市、珠海市和臨沂市,其余十五個二線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34 圖圖 1-6-1:二線城市二線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各二線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1-6-1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十的二線城市除貴陽市以外,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濰坊市、
119、無錫市和煙臺市,存在嚴重倒掛。這十個二線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濰坊市和煙臺市的市場環境;無錫市和常州市的法治環境;廈門市和珠海市的政務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十的二線城市中:嘉興市、紹興市、泉州市和南通市等四個二線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的均衡度有待提升。由于這些二線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多數處于中等水平,未來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應注重統籌協調、系統提升;中山市、南寧市、石家莊、徐州市、昆明市、哈爾濱市、長春市、沈陽市、太原市、南昌市、溫州市、惠州市等城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
120、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臨沂市子環境均衡度與營商環境水平位次基本及一致,處于中等水平。對比各二線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煙臺市(2 位)、嘉興市(1 位)、南通市(2 位)、長春市(2 位)、惠州市(1 位)等五個二線城市的位次較穩定以外,其余 25 市的波動幅度均大于 5 位。其中,累計波幅超過 10個位次的二線城市包括:蘭州市(21 位)、珠海市(21 位)、金華市(18 位)、南寧市(17 位)、無錫市(14 位)、濟南市(12 位)、常州市(11 位)。1227261141423163017
121、2487156202513952911921222183102805101520253035濟南市濰坊市無錫市金華市貴陽市珠海市常州市廈門市煙臺市福州市嘉興市中山市南寧市臨沂市石家莊市紹興市泉州市徐州市昆明市哈爾濱市南通市長春市蘭州市保定市大連市沈陽市太原市南昌市溫州市惠州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35 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14 個二線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14 個二線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2 個二線城市沒有變化。其中,南寧市(+17)、金華市(+14)、濰坊市(+10)、臨沂市(+10)、大連市(+10)等五個二線城市進步明顯;昆明市(-14)、石家莊市(-12)
122、、太原市(-12)、常州市(-11)、保定市(-11)等五個二線城市退步明顯;位次不變的城市中,無錫市均衡度在全國 30 個二線城市中位于前列,長春市相對較為落后。36 1.7 超大城市超大城市 評價結果如表 1-7-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超大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1.7.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全國 10 個超大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49.38;2020年為 53.51;2021 年為 52.49;三年均值為 51.79。這表明,2019-2021 年全國 10個超大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
123、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82,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上等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并幾乎一致。從中國超大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1-7-1 所示,深圳市位次第一,廣州市次之,位次前三的超大城市還包括上海市。營商環境均值超出各超大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的城市,在前述 3 個超大城市外,還有北京市。位次在后六位的超大城市依次為:東莞市、成都市、武漢市、杭州市、重慶市和天津市。37 表表 1-7-1:超大超大城市營商環境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超大城市超大城市 營商環境營
124、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內部內部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標準標準差差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深圳市 1 1 60.36 5 17.72 1 78.36 9 52.57 5 43.77 3 86.75 1 廣州市 2 2 60.18 1 10.37 2 59.87 2 59.41 2 54.45 5 81.35 3 上海市 3 3 57.09 4 15.63 3 58.
125、83 4 55.25 4 47.06 2 88.44 4 北京市 4 4 56.43 2 12.49 4 56.30 8 52.74 1 56.64 4 83.85 5 平均平均 51.79 17.46 44.40 54.89 42.23 81.93 東莞市 5 5 50.88 10 23.18 5 50.71 7 54.80 10 23.79 1 89.02 2 成都市 8 6 50.03 3 14.04 6 40.54 6 54.81 6 40.92 9 74.99 9 武漢市 10 7 46.86 9 22.45 9 21.83 1 59.44 8 35.98 7 80.63 7 杭州市
126、 13 8 45.83 6 17.85 7 32.32 10 47.84 3 47.44 6 81.14 6 重慶市 14 9 45.78 7 19.42 8 23.81 3 57.19 9 35.60 10 74.17 10 天津市 22 10 44.49 8 21.44 10 21.46 5 54.88 7 36.69 8 78.98 8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1-7-2,波動幅度較大的超大城市依次為:上海市(6 位)、深圳市(5 位)、武漢市(4 位)等。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
127、2021年有 3 個超大城市位次進步,5 個超大城市位次后退,2 個超大城市沒有變化。其中,武漢市(+4)進步明顯;杭州市(-3)略有退步;位次不變的超大城市當中上海市、東莞市位次一直領先。表表 1-7-2:超大超大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超大超大 城市城市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 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 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 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 變化變化 深圳市 55.65 69.28 56.15 60.36 3 1 4 1-1 5 廣州市 55.28 65
128、.69 59.58 60.18 4 2 2 2 2 2 上海市 56.29 54.13 60.86 57.09 1 4 1 3 0 6 北京市 55.98 55.95 57.35 56.43 2 3 3 4-1 1 東莞市 49.33 52.28 51.04 50.88 5 5 5 5 0 0 成都市 48.54 51.62 49.94 50.03 6 6 7 6-1 1 武漢市 41.27 49.26 50.06 46.86 10 7 6 7 4 4 杭州市 44.56 48.43 44.49 45.83 7 8 10 8-3 3 重慶市 43.02 46.23 48.08 45.78 9
129、9 8 9 1 1 天津市 43.88 42.26 47.35 44.49 8 10 9 10-1 3 38 1.7.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超大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10 個超大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1-7-3 所示,深圳市、廣州市、上海市、北京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級,是中國 10 個超大城市中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東莞市、成都市處于A 級
130、,達到領先水平;重慶市、杭州市、武漢市分列 A-級;天津市處于 B+級。表表 1-7-3:超大超大城市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超大超大城市城市 A+55 深圳市、廣州市、上海市、北京市 A 5055 東莞市、成都市 A 4550 重慶市、杭州市、武漢市 B+4045 天津市 B 3540 B 3035 C 30 1.7.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超大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全國 10個超大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
131、值方面,2019 年為 18.72;2020 年為16.42;2021 年為 17.79,三年均值為 17.4。這表明,三年間中國超大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超大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1-7-1 所示,廣州市位次第一,北京市其次,位次前五的超大城市還依次包括:成都市、上海市、深圳市。此外,共有 4 個超大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國超大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 6 個超大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39 圖圖 1-7-1:超大超大城市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各超大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
132、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1-7-1所示,廣州市、上海市、北京市三個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其中,廣州市營商環境位列各超大城市之首,北京市位列第二;成都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深圳市、武漢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深圳市存在嚴重倒掛。這兩個超大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深圳市的政務環境,武漢市的法治環境 對比各超大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超大城市基本趨向均衡;從 20192020 及 20202021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
133、看,除深圳市出現較大波動(12 位),均波動較小,不超過 3 位。51421039678024681012深圳市廣州市上海市北京市東莞市成都市武漢市杭州市重慶市天津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40 1.8 特大特大城市城市 評價結果如表 1-8-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特大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1.8.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全國 13 個特大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41.95;2020年為 43.49;2021 年為 43.00;三年均值為 42.81。這表明,2019-2021 年全國 13個
134、特大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63,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中等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并不完全一致。從中國特大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1-8-1 所示,青島市位次第一,濟南市次之,蘇州市第三。全國有 6 個特大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各特大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除上述 5 個城市以外,還包括佛山市。位次在后三位的特大城市為:哈爾濱市、大連市、沈陽市。表表 1-8-1:特大城市營商環境:特大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特大城市特大城市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135、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內部內部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青島市 6 1 50.58 13 24.60 7 19.24 1 66.57 3 40.00 3 83.50 5 濟南市 7 2 50.33 10 21.83 9 18.52 2 64.89 1 47.60 7 76.49 7 蘇州市 15 3 45.56 11 23.63 1 32
136、.36 8 50.00 8 34.98 1 91.43 1 南京市 17 4 45.28 7 20.97 2 30.04 6 51.17 5 36.48 2 84.30 3 西安市 21 5 44.79 1 17.28 4 26.72 3 54.18 7 35.15 11 71.32 11 佛山市 25 6 43.45 5 20.41 3 27.11 4 51.95 13 30.33 5 78.11 2 平均平均 42.81 20.92 21.00 52.04 36.70 76.75 鄭州市 35 7 42.25 2 17.52 5 23.41 9 48.46 2 41.98 10 72.40
137、 6 長沙市 36 8 42.05 4 19.81 8 18.88 5 51.42 4 38.79 9 73.46 4 合肥市 44 9 41.36 8 21.28 6 20.15 7 50.18 9 34.61 6 77.55 9 昆明市 80 10 39.03 9 21.39 10 16.73 10 48.40 12 32.58 8 74.67 10 哈爾濱市 97 11 38.37 6 20.59 11 14.40 11 48.24 11 34.41 12 70.95 13 大連市 130 12 36.99 12 23.98 13 12.51 13 44.94 6 35.73 4 79.
138、25 8 沈陽市 138 13 36.53 3 18.64 12 13.00 12 46.16 10 34.54 13 64.35 12 41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1-8-2,波動幅度較大的特大城市依次為:佛山市(7 位)、長沙市(7 位)、蘇州市(5 位)、哈爾濱市(5 位)等。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5 個特大城市位次進步,6 個特大城市位次后退,2 個特大城市沒有變化。其中,鄭州市(+8)、哈爾濱市(+5)、蘇州市(+3)等 3 個特大城市進步明顯;西安市(-4)
139、、合肥市(-3)等兩個特大城市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特大城市當中南京市位次一直領先,大連市則持續落后。表表 1-8-2:特大特大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城市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1.8.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特大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13 個特大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1-8-3 所示,沒有特大城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級;青島
140、市和濟南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 級,是中國 13 個特大城市中的營商環境領先城市;蘇州市和南京市處于 A級,達到前列水平;西安市、佛山市、鄭州市、長沙市、合肥市等 5 市分列 B+級;昆明市、哈爾濱市、大連市、沈陽市等 4 市處于 B 級。特大城市特大城市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青島市 49.22 50.47 52.04 50.58 2 1 1 1 1 1 濟南市 53.22 49.01 48.76 50.33 1 2 3 2-2 2
141、 蘇州市 42.35 44.77 49.54 45.56 5 6 2 4 3 5 南京市 43.13 45.97 46.74 45.28 4 3 4 4 0 2 西安市 47.35 45.85 41.18 44.79 3 4 7 5-4 4 佛山市 41.11 42.52 46.71 43.45 6 9 5 7 1 7 鄭州市 40.03 44.29 42.43 42.25 9 7 6 7 3 3 長沙市 40.54 45.25 40.35 42.05 8 5 9 7-1 7 合肥市 40.57 43.57 39.94 41.36 7 8 10 8-3 3 昆明市 39.76 40.67 36
142、.65 39.03 10 10 12 11-2 2 哈爾濱市 35.76 38.64 40.72 38.37 13 11 8 11 5 5 大連市 36.18 36.76 38.03 36.99 11 13 11 12 0 4 沈陽市 36.10 37.58 35.91 36.53 12 12 13 12-1 1 42 表表 1-8-3:特大城市特大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特大城市特大城市 A+55 A 5055 青島市、濟南市 A 4550 蘇州市、南京市 B+4045 西安市、佛山市、鄭州市、長沙市、合肥市 B 3540 昆
143、明市、哈爾濱市、大連市、沈陽市 B 3035 C 30 1.8.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特大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全國 13個特大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1.96;2020 年為21.02;2021 年為 20.27,三年均值為 21.08。這表明,三年間中國特大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各特大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1-8-1 所示,西安市位次第一,鄭州市其次,西安市第三。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三的特
144、大城市則依次包括:青島市、大連市和蘇州市。此外,共有 6 個特大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國特大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 7 個特大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 1-8-1:特大城市特大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1310117152489612302468101214青島市濟南市蘇州市南京市西安市佛山市鄭州市長沙市合肥市昆明市哈爾濱市大連市沈陽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43 各特大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1-8-1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十的特大城市中:佛山市、合肥市、昆明市、大連市 4個特大城市的整體
145、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其中,佛山市營商環境位列第 5,處于中上水平。大連市位列第 12 位,未來還需繼續優化;西安市、鄭州市、長沙市和哈爾濱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以及沈陽市存在嚴重倒掛。青島市、濟南市、蘇州市和南京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青島市和蘇州市,存在嚴重倒掛。這4 個特大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青島市和蘇州市的市場環境;濟南市的法治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五的特大城市中:佛山市、合肥市、昆明市和大連市4 個特大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佛山市和合肥市處于中上水平,昆
146、明市和大連市處于中等水平;鄭州市、長沙市、哈爾濱市、沈陽市等 4 個特大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則明顯優于營商環境位次。其中,除了鄭州市和長沙市處于中上營商環境水平以外,其它城市在特大城市中均處于中等水平的狀態,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并補齊短板,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各特大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蘇州市(1 位)、西安市(1 位)、青島市(2 位)、濟南市(2 位)、合肥市(2 位)、鄭州市(3 位)等 6 個特大城市的位次較穩定以外,其余城市的波動幅度均大于 3 位。
147、其中,累計波幅超過 5 個位次的特大城市包括:哈爾濱市(11 位)、沈陽市(11 位)、昆明市(8 位)、南京市(7 位)。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6 個特大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6 個特大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1 個特大城市沒有變化。其中,沈陽市(+5)、佛山市(+4)、濟南市(+2)、大連市(+2)等 4 個特大城市進步明顯;昆明市(-8)、長沙市(-2)、長沙市(-2)等 3 個特大城市退步明顯;位次不變的青島市均衡度在全國 13 個特大城市中位列榜首。44 2.省份省份分類分類 2.1 直轄市直轄市 評價結果如表 2-1-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直轄市營商環
148、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1.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全國 4 個直轄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49.79;2020 年為 49.64;2021 年為 53.41;三年均值為 50.95。這表明,2019-2021 年全國 4 個直轄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8,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上等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該地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有較強的一致性。從中國直轄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1-1 所示,上海
149、市位次第一,北京市次之。第三名為重慶市,第四名為天津市。上海市和北京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各直轄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表表 2-1-1:直轄直轄市營商環境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1-2,4 個直轄市波動幅度都不大。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 2 個直轄市沒有變化,1 個后退,1 個上升。其中,重慶市前進 1 名,天津市后退 1 名。直轄市直轄市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
150、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內部內部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上海市 3 1 57.09 2 15.63 1 58.83 2 55.25 2 47.06 1 88.44 1 北京市 4 2 56.43 1 12.49 2 56.30 4 52.74 1 56.64 2 83.85 2 平均平均 50.95 17.25 40.10 55.02 44.00 81.36 重慶市 14 3 45.78 3 19.42 3 2
151、3.81 1 57.19 4 35.60 4 74.17 4 天津市 22 4 44.49 4 21.44 4 21.46 3 54.88 3 36.69 3 78.98 3 45 表表 2-1-2:直轄直轄市市分年度得分、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2.1.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直轄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4 個直轄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 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152、2-1-3 所示,上海市和北京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級,是中國 4 個直轄市中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重慶市列 A-級;天津市處于 B+級。表表 2-1-3:直轄直轄市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直轄直轄市市 A+55 上海市、北京市 A 5055 A 4550 重慶市 B+4045 天津市 B 3540 B 3035 C 30 2.1.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直轄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全國 4 個直轄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
153、度的均值方面,2019年為17.93;2020年為17.46;2021 年為 16.66,三年均值為 17.35。這表明,三年間中國直轄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各直轄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1-1 所示,北京市位次第一,上海市其次,重慶市、天津市次之。此外,北京市、上海市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國直轄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天津市、重慶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直轄市直轄市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
154、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上海市 56.29 54.13 60.86 57.09 1 2 1 1 0 2 北京市 55.98 55.95 57.35 56.43 2 1 2 2 0 2 重慶市 43.02 46.23 48.08 45.78 4 3 3 3 1 1 天津市 43.88 42.26 47.35 44.50 3 4 4 4-1 1 46 圖圖 2-1-1:直轄直轄市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各直轄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1-1 所示,重慶市和天津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完全一致,上海市和北京市基本一致。其中
155、,上海市營商環境位列各直轄市之首,天津市和重慶市分別為第三、第四。對比各直轄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直轄市位次沒有變化;從 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直轄市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亦沒有變化。這表明,各直轄市保持自己的子環境優勢,行穩致遠,向好發展。213400.511.522.533.544.5上海市北京市重慶市天津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47 2.2 河北省河北省 評估結果如表2-2-1所示。以下逐一介紹河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2.
156、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河北省11個省內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年為32.74;2020年為35.21;2021年為36.67;三年均值為34.87。這表明,2019-2021年河北省11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穩步發展,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GDP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08,表明他們之間存在非常低等的相關性。這意味著,河北省內各城市的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幾乎完全不一致。從河北省內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2-2-1所示,石家莊市位次第一,邢臺市次之,位次前五的城市還依次包括:保定市、廊坊市和秦皇島市。全省有5個城市的營商
157、環境的均值超出河北省內所有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即前述5個城市。位次在后三位的城市為:邯鄲市、張家口市和承德市。表表2-2-1:河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河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 河北省河北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石家莊市 54 1 40.66 1 20.79
158、1 15.37 2 48.80 1 43.81 9 73.91 3 邢臺市 85 2 38.91 8 24.81 6 8.15 1 53.36 7 30.89 7 74.63 11 保定市 129 3 37.00 3 23.69 3 10.18 3 48.31 4 31.20 6 74.84 10 廊坊市 181 4 35.36 9 24.94 5 8.29 4 45.76 6 31.16 3 77.05 2 秦皇島市 190 5 35.03 11 26.57 8 7.39 5 45.07 5 31.18 1 80.76 4 平均平均 34.87 24.00 8.64 44.56 32.11
159、74.92 唐山市 200 6 34.53 7 24.81 2 11.11 8 42.21 3 31.30 2 79.37 1 滄州市 213 7 33.82 4 23.97 7 8.14 6 43.21 9 30.78 8 74.50 5 衡水市 228 8 32.94 5 24.13 9 6.39 7 42.78 11 30.10 10 73.29 9 邯鄲市 233 9 32.55 6 24.18 4 8.34 10 40.01 2 31.93 5 75.70 8 張家口市 237 10 32.34 10 25.20 10 5.99 9 41.43 10 30.10 4 75.99 6
160、承德市 273 11 30.47 2 20.88 11 5.65 11 39.23 8 30.82 11 64.12 7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2-2-2波動幅度較大的城市依次為:保定市(8位)、秦皇島市(6位)等。48 從位次變化(即2021年與2019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2019年,2021年河北省內有4個城市位次進步,5個城市位次后退,2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保定市(+8),進步明顯;秦皇島市(-6)和衡水市(-4)兩個城市退步明顯;位次不變的邢臺市和承德市中,邢臺市位次一直領先,而承德市則持續落后。表表2-2-2:河北省營商環境分年
161、度得分、位次和演變:河北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和演變 河北省河北省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石家莊市 38.61 40.40 42.96 40.66 1 1 2 1-1 1 邢臺市 34.89 39.23 42.60 38.91 3 2 3 2 0 2 保定市 30.10 37.35 43.55 37.00 9 3 1 3 8 8 廊坊市 33.13 35.62 37.34 35.36 5 5 4 4 1 1 秦皇島市 36.41
162、34.66 34.02 35.03 2 6 8 5-6 6 唐山市 31.79 35.79 36.01 34.53 7 4 5 6 2 4 滄州市 33.37 33.60 34.49 33.82 4 7 6 7-2 4 衡水市 32.10 33.37 33.35 32.94 6 8 10 8-4 4 邯鄲市 31.67 32.54 33.42 32.55 8 10 9 9-1 3 張家口市 29.52 33.23 34.27 32.34 10 9 7 10 3 3 承德市 28.60 31.50 31.31 30.47 11 11 11 11 0 0 2.2.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
163、分 為方便河北省內各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河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依次劃分為A+、A、A-、B+、B、B-、C等7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2-2-3所示,河北省內沒有城市位于A+、A、A-級,整體營商環境較差;石家莊市處于B+級;4個城市處于B級;6個城市處于B-級,分別為邯鄲市、衡水市、唐山市、滄州市、承德市和張家口市,處于落后水平。表表2-2-3:河北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河北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河北省河北省 A+55 A 5
164、055 A 4550 B+4045 石家莊市 B 3540 保定市、秦皇島市、廊坊市、邢臺市 B 3035 邯鄲市、衡水市、唐山市、滄州市、承德市、張家口市 C 30 49 2.2.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河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河北省11個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年為23.92;2020年為23.78;2021年為24.58,三年均值為24.09。這表明,三年間河北省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且總體均衡度有所降低。從河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
165、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2-2-1所示,石家莊市位次第一,承德市其次,保定市位次第三。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三的城市則依次包括:廊坊市、張家口市和秦皇島市。此外,共有4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河北省整體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7個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2-2-1:河北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河北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河北省內各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2-2-1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五的城市中:石家莊市、保定市兩個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并且,這兩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位列河北省各城市前三;邢
166、臺市、廊坊市和秦皇島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邢臺市和秦皇島市,存在嚴重倒掛。這五個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石家莊市的人文環境等。1839117456102024681012石家莊市邢臺市保定市廊坊市秦皇島市唐山市滄州市衡水市邯鄲市張家口市承德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50 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五的城市中:張家口市和唐山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處于中等或中下水平。滄州市、衡水市、邯鄲市和承德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由于這四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處于中等或落后狀態,因此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
167、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河北省內各城市的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及20202021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各城市的累計波動幅度都小于5位,整體波動較小,各城市波動位數分別為秦皇島市(0位)、衡水市(1位)、承德市和石家莊市(2位)、保定市、廊坊市和滄州市(3位)、邢臺市、唐山市、邯鄲市和張家口市(4位)。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年間有3個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4個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4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唐山市(+2)、滄州市(+3)和邯鄲市(+4)三個城市進步;邢臺市(-4)、保定市(-3)、廊坊市(-1)和衡水市(
168、-1)四個城市退步;位次不變的石家莊和和承德市均衡度在河北省11個城市中處于前列。51 2.3 山西省山西省 評價結果如表 2-3-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山西省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3.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山西省 11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35.62;2020年為 32.35;2021 年為 32.36;三年均值為 33.44。這表明,2019-2021 年山西省11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略有波動,總體有下降趨勢。營商環境與人均GDP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
169、0.43,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低等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并不完全一致。從山西省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3-1 所示,朔州市位次第一,運城市次之,省內其他城市位次依次為:太原市、晉城市、陽泉市、臨汾市、長治市、呂梁市、晉中市、忻州市和大同市。全省有 5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本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分別為朔州市、運城市、太原市、晉城市和陽泉市。表表 2-3-1:山西省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山西省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 山西省山西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
170、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朔州市 75 1 39.46 11 27.14 8 5.78 1 55.49 8 30.19 2 78.24 2 運城市 115 2 37.58 1 22.85 7 6.26 2 52.83 3 30.81 11 66.54 11 太原市 140 3 36.51 3 23.29 1 14.36 5 43.08 1 35.50 1 78.97 1 晉城市 195 4 34
171、.74 6 24.90 5 6.56 3 46.52 10 28.89 7 74.61 3 陽泉市 203 5 34.45 4 23.51 2 9.26 4 44.74 11 28.60 8 73.42 4 平均平均 33.44 24.66 7.02 43.06 30.63 74.85 臨汾市 239 6 32.14 5 24.31 10 4.98 6 41.90 4 30.50 9 72.70 9 長治市 255 7 31.52 7 24.95 3 6.89 8 38.71 2 31.65 5 76.51 5 呂梁市 266 8 30.90 10 25.93 11 4.85 7 38.93
172、5 30.33 4 77.14 8 晉中市 271 9 30.74 2 23.29 6 6.50 9 38.61 9 29.93 10 71.45 6 忻州市 275 10 30.02 8 25.40 9 5.26 10 37.12 7 30.20 6 76.09 10 大同市 278 11 29.82 9 25.64 4 6.57 11 35.78 6 30.29 3 77.73 7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3-2,山西省 11 個城市按波動幅度大小排序依次為:長治市(8 位)、臨汾市(7 位)、晉中市(7 位)、朔州市(6 位)、晉城市
173、(6 位)、忻州市(652 位)、太原市(5 位)、運城市(4 位)、大同市(4 位)、陽泉市(3 位)、呂梁市(0 位)。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4 個城市位次進步,4 個城市位次后退,3 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臨汾市(+7)、大同市(+4)、運城市(+2)、太原市(+1)四個城市進步明顯;長治市(-8)、陽泉市(-3)、忻州市(-2)、晉中市(-1)四個城市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城市當中朔州市、晉城市位次一直領先,呂梁市則持續落后。表表 2-3-2:山西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和演變:山西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和演
174、變 山西省山西省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朔州市 40.04 35.83 42.50 39.46 1 4 1 1 0 6 運城市 36.81 38.78 37.15 37.58 4 1 2 2 2 4 太原市 36.72 37.93 34.87 36.51 5 2 4 3 1 5 晉城市 35.16 37.07 31.97 34.74 6 3 6 4 0 6 陽泉市 39.33 31.91 32.11 34.45 2 5 5 5-3 3
175、 臨汾市 32.77 28.02 35.64 32.14 10 10 3 6 7 7 長治市 36.97 30.07 27.51 31.52 3 7 11 7-8 8 呂梁市 34.14 29.93 28.64 30.90 8 8 8 8 0 0 晉中市 33.70 30.41 28.10 30.74 9 6 10 9-1 7 忻州市 34.35 27.55 28.15 30.02 7 11 9 10-2 6 大同市 31.81 28.28 29.38 29.82 11 9 7 11 4 4 2.3.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
176、,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全國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 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3-3 所示,山西省城市整體等級位次不高,朔州市、運城市和太原市處于 B 級,晉城市、陽泉市、臨汾市、長治市、呂梁市、晉中市和忻州市處于 B級,大同市處于 C 級。53 表表 2-3-3:山西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山西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山西省山西省 A+55 A 5055 A 4550 B+4045 B 354
177、0 朔州市、運城市、太原市 B 3035 晉城市、陽泉市、臨汾市、長治市、呂梁市、晉中市、忻州市 C 30 大同市 2.3.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山西省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山西省11 個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4.82;2020 年為24.61;2021 年為 24.84,三年均值為 24.66。這表明,三年間山西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山西省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3-1 所示,運城市位次第一
178、,晉中市其次,省內其他城市位次依次為:太原市、陽泉市、臨汾市、晉城市、長治市、忻州市、大同市、呂梁市和朔州市。此外,共有五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省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六個山西省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2-3-1:山西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山西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54 山西省各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3-1 所示,山西省運城市、太原市、晉城市、陽泉市、臨汾市、長治市、呂梁市、忻州市和大同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但朔州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遠遠落后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存在嚴重倒
179、掛,營商環境的均衡度有待提升,未來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應優先聚焦短板,比如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晉中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也存在嚴重倒掛,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比如人文環境。對比山西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山西省 11 個城市按波動幅度大小排序依次為:運城市(6 位)、晉城市(4 位)、忻州市(4 位)、大同市(4 位)、晉中市(3 位)、太原市(2 位)、長治市(2 位)、陽泉市(1 位)、臨汾市(1 位)、呂梁市(1 位)、朔州市(0 位)。從位
180、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山西省有 4 個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3 個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4 個山西省城市沒有變化。其中,晉城市(+4)、陽泉市(+1)、呂梁市(+1)、晉中市(+1)四個城市進步明顯;忻州市(-4)、太原市(-2)、臨汾市(-1)三個山西省城市退步明顯;朔州市、運城市、長治市和大同市位次不變。55 2.4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評價結果如表2-4-1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4.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內蒙古自治區的9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
181、來看,2019年為36.48;2020年為34.64;2021年為38.21;三年均值為36.44。這表明,2019-2021內蒙古9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雖有一定波動,但總體趨勢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GDP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77,表明它們之間有中上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對于內蒙古自治區來講,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并不完全一致。從內蒙古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2-4-1所示,包頭市位次第一,呼和浩特市次之,位次前五的城市還依次包括: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和赤峰市。內蒙古有四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內蒙古所有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前述五個城市中赤峰市略低
182、于平均。位次在后三位的城市為:通遼市、呼倫貝爾市和烏蘭察布市。表表2-4-1:內蒙古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內蒙古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2-4-2,波動幅度較大的城市依次為:赤峰市(4位)、包頭市(3位)、烏海市(3位)、烏蘭察布市(3位)等。內蒙古內蒙古 自治區自治區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內部內部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內內部部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
183、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內部內部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包頭市 30 1 42.93 8 25.34 5 8.04 2 53.51 1 29.05 1 77.85 1 呼和浩特市 32 2 42.66 6 24.50 4 9.18 1 54.57 2 39.33 4 72.98 2 烏海市 114 3 37.71 7 24.83 1 11.28 3 49.16 9 30.97 2 73.85 4 鄂爾多斯市 118 4 37.50 4 24.29 2 10.69 4 48.74 7 29.17 3 73.36 3 平均平均 36.44 24.14 7.81 4
184、7.12 35.43 74.46 赤峰市 193 5 34.99 5 24.40 7 5.33 5 47.14 6 30.48 11 70.61 5 巴彥淖爾市 198 6 34.59 2 22.80 3 9.57 6 44.00 4 29.93 4 73.00 4 通遼市 230 7 32.92 1 21.81 6 6.73 7 43.03 8 34.61 1 77.55 1 呼倫貝爾市 232 8 32.85 3 23.74 8 5.25 8 43.03 5 30.23 2 76.78 3 烏蘭察布市 248 9 31.82 9 25.53 9 4.25 9 40.89 3 30.96 6
185、 72.54 6 56 從位次變化(即2021年與2019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2019年,2021年有4個城市位次進步,4個城市位次后退,1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赤峰市(+4)、通遼市(+2)兩個城市進步明顯;烏海市(-3)、烏蘭察布市(-3)兩個城市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呼和浩特市位次一直領先。表表2-4-2:內蒙古內蒙古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內蒙古內蒙古 自治區自治區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 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 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 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
186、變化變化 包頭市 38.79 46.93 43.08 42.93 3 1 2 1 1 3 呼和浩特市 42.09 37.66 48.22 42.66 1 2 1 2 0 2 烏海市 39.53 34.76 38.85 37.71 2 4 5 3-3 3 鄂爾多斯市 37.07 36.55 38.88 37.50 4 3 3 4 1 1 赤峰市 33.79 32.33 38.86 34.99 8 6 4 5 4 4 巴彥淖爾市 35.74 32.69 35.35 34.59 5 5 6 6-1 1 通遼市 33.50 31.25 34.02 32.92 9 7 7 7 2 2 呼倫貝爾市 33.
187、90 30.86 33.78 32.85 7 8 8 8-1 1 烏蘭察布市 33.91 28.70 32.83 31.81 6 9 9 9-3 3 2.4.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內蒙古自治區各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9個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A+、A、A、B+、B、B、C等7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2-4-3所示,包頭市和呼和浩特市處于B+級,達到中上水平;烏海市和鄂爾多斯市處于B級,為中等水平;赤峰市等5個城
188、市則處于落后水平。表表2-4-3:內蒙古內蒙古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內蒙古內蒙古 A+55 A 5055 A 4550 B+4045 包頭市、呼和浩特市 B 3540 烏海市、鄂爾多斯市 B 3035 赤峰市、巴彥淖爾市、通遼市、呼倫貝爾市、烏蘭察布市 C 30 2.4.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內蒙古9個57 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年為23.93;2020年為24.52;
189、2021年為24.78,三年均值為24.41。這表明,三年間內蒙古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變化幅度較小但整體趨勢并不理想。從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2-4-1所示,通遼市位次第一,位次前三的城市依次包括:巴彥淖爾市和呼倫貝爾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三的城市則依次包括:烏蘭察布市、包頭市和烏海市。此外,共有三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內蒙古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六個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2-4-1:內蒙古內蒙古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各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2-4-
190、1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五的城市中:鄂爾多斯市和赤峰市兩個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但兩個城市都位于中等水平,未來還需繼續優化;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和烏海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包頭市存在嚴重倒掛。這三個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包頭市的市場環境;呼和浩特市的市場環境和人文環境;烏海市的法治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五的城市中:烏蘭察布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但處于下等水平。通遼市、巴彥淖爾市和呼倫貝爾市的子867452139012345678910包頭市呼和浩特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赤峰市巴彥淖爾市通遼市呼
191、倫貝爾市烏蘭察布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58 環境均衡度位次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這些城市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及2020-2021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鄂爾多斯市(1位)、通遼市(1位)、呼倫貝爾市(1位)、包頭市(2位)、烏蘭察布市(2位)位次較穩定,而烏海市(6位)、巴彥淖爾市(5位)、呼和浩特市(5位)波動幅度較大。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年間有4個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5個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其中巴彥淖爾市(+5)進步明顯;呼和浩特市(-
192、5)退步明顯。59 2.5 遼寧省遼寧省 評價結果如表 2-5-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遼寧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排名與變化。2.5.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遼寧省 14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34.47;2020年為 32.92;2021 年為 29.68;三年均值為 32.36。這表明,2019-2021 遼寧省整體營商環境得分略有波動,整體呈輕微下降趨勢。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遼寧省全省平均皮爾遜相關系數為 0.66,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這意味著,遼寧省營商環境與經濟
193、發展水平發展有一定的關聯性。從遼寧省各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排名來看,遼寧省有 6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遼寧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如表 2-5-1 所示,本溪市排名第一,營口市次之,排名前五的城市還依次包括:大連市、沈陽市、錦州市。除前述五個城市外,依次還有阜新市、盤錦市、遼陽市、丹東市、葫蘆島市、鞍山市、朝陽市、撫順市、鐵嶺市。表表 2-5-1:遼寧省各遼寧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遼寧省遼寧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
194、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本溪市 86 1 38.82 14 24.39 5 7.30 1 54.28 10 30.13 3 71.81 5 營口市 119 2 37.49 13 24.10 6 7.09 2 51.40 4 31.00 2 72.08 4 大連市 130 3 36.99 12 23.98 2 12.51 4 44.94 1 35.73 1 79.25 1 沈陽市 138 4 36.53 6 18.64 1 13.00 3 46
195、.16 2 34.54 6 64.35 3 錦州市 230 5 32.87 11 23.15 12 5.53 6 43.31 6 30.87 4 69.83 9 阜新市 232 6 32.56 9 20.86 13 5.11 5 43.96 7 30.76 7 62.40 12 平均平均 32.36 19.44 7.37 42.75 30.90 58.98 盤錦市 243 7 31.92 3 16.45 3 9.38 7 42.50 14 28.06 11 53.25 2 遼陽市 258 8 31.37 10 22.14 10 5.92 9 40.95 13 29.28 5 67.40 7 丹
196、東市 265 9 30.94 4 17.26 8 6.02 8 41.69 9 30.33 12 52.55 10 葫蘆島市 283 10 29.45 7 18.96 9 5.95 12 37.63 3 31.04 9 59.10 11 鞍山市 284 11 29.32 2 12.11 4 7.59 10 40.85 12 29.51 13 30.52 6 朝陽市 285 12 28.43 8 20.02 11 5.82 14 35.65 11 29.84 8 62.11 13 撫順市 286 13 28.30 1 11.83 7 7.08 11 39.45 8 30.61 14 25.03
197、8 60 從三年間排名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排名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5-2,波動幅度較大的城市依次為:撫順市(12 位)、盤錦市(8 位)、遼陽市(8 位)、朝陽市(6 位)、銀川市(15 位)、丹東市(5 位)、葫蘆島市(5 位)。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排名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6 個城市排名進步,6 個城市排名后退,2 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葫蘆島市(+5)進步明顯;營口市(-3)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城市當中盤錦市、排名一直較為領先,撫順市則持續落后。表表 2-5-2:分年度得分、排名和演變:分年度得分、排名和演變 2.5
198、.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14 個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 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5-3 所示,遼寧省沒有城市處于 B+及以上水平,城市營商環境有待優化。本溪市、營口市、大連市、沈陽市三市分列 B 級;5 個城市處于 B-級;5 個城市處于 C 級。遼寧省遼寧省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排名營商環境排名 2019 2020 2021
199、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本溪市 36.36 39.40 40.70 38.82 2 2 1 1 1 1 營口市 40.94 40.22 31.31 37.49 1 1 4 2-3 3 大連市 36.18 36.76 38.03 36.99 3 4 2 3 1 3 沈陽市 36.10 37.58 35.91 36.53 4 3 3 4 1 1 錦州市 35.51 34.06 29.03 32.87 5 5 7 5-2 2 阜新市 35.28 31.96 30.44 32.56 7 7 5 6 2 2 盤錦市 35.4
200、9 31.17 29.10 31.92 6 10 6 7 0 8 遼陽市 34.66 33.01 26.44 31.37 9 6 11 8-2 8 丹東市 35.16 30.62 27.03 30.94 8 11 9 9-1 5 葫蘆島市 29.87 31.31 27.18 29.45 13 9 8 10 5 5 鞍山市 32.32 28.81 26.84 29.32 11 12 10 11 1 3 朝陽市 34.25 25.55 25.50 28.43 10 14 12 12-2 6 撫順市 29.25 31.70 23.95 28.30 14 8 14 13 0 12 鐵嶺市 31.22
201、28.74 24.10 28.02 12 13 13 14-1 1 61 表表 2-5-3: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三年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遼寧省遼寧省 A+55 A 5055 A 4550 B+4045 B 3540 本溪市、營口市、大連市、沈陽市 B 3035 錦州市、阜新市、盤錦市、遼陽市、丹東市 C 30 葫蘆島市、鞍山市、朝陽市、撫順市、鐵嶺市 2.5.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遼寧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全國 27個城市營商環境四個
202、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年為22.64;2020年為20.30;2021 年為 16.93,三年均值為 19.96。這表明,三年間遼寧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呈優化趨勢,穩中向好。從遼寧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排名來看,如圖 2-5-1所示,撫順市排名第一,鞍山市其次,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包括:盤錦市、丹東市、鐵嶺市。子環境均衡度排名在倒數前五的城市則依次包括:遼陽市、錦州市、大連市、營口市、本溪市。此外,共 11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國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三個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較失衡。圖圖 2-5-1:遼寧省遼寧省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三年
203、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14131261193104728150246810121416本溪市營口市大連市沈陽市錦州市阜新市盤錦市遼陽市丹東市葫蘆島市鞍山市朝陽市撫順市鐵嶺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62 遼寧省各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排名比較方面,如圖 2-5-1 所示,營商環境排名前五的城市中:僅有沈陽這一個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排名基本一致。其中,本溪市營商環境位列遼寧省城市之首,營口市位列第三,錦州市則處于中上水平,但在子環境均衡度方面還需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排名不在前五的城市中:阜新市、遼陽市的子環境均衡度排名均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排名。盤錦市、丹東市、
204、葫蘆島市、鞍山市、朝陽市、撫順市、鐵嶺市的子環境均衡度排名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排名,尤其是撫順市和鞍山市,存在嚴重倒掛。這七個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對比遼寧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排名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排名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阜新市(0 位)、遼陽市(1 位)、朝陽市(1 位)、本溪市(2 位)、鐵嶺市(2 位)、錦州市(2 位)六個城市排名較穩定。其中,累計波幅超過 5 個位次的城市包括:沈陽市(7 位)、鞍山市(5 位)。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6 個城市排名進步,即趨向均衡,5
205、 個城市排名后退,即趨向失衡,3 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營口市(+3)、丹東市(+3)兩個城市進步較明顯;鞍山市(-4)退步明顯。63 2.6 吉林省吉林省 評價結果如表 2-6-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吉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6.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全省 8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34.56;2020 年為32.36;2021 年為 34.23;三年均值為 33.72。這表明,2019-2021 年全省 8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206、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05,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中低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并不完全一致。從吉林省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6-1 所示,長春市位次第一,四平市次之,位次前五的吉林省城市還依次包括:松源市、通化市和遼源市。全省有 5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各市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位次在后三位的城市為:吉林市、白城市、白山市。表表 2-6-1:吉林省各城市吉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6-2,波動幅度較大的城市依次
207、為:通化市(7 位)、遼源市(5 位)、吉林市(4 位)等。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4 個城市位次進步,2 個城市位次后退,2 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長春市吉林省吉林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長春市 100 1 38.
208、27 4 18.22 1 13.49 3 49.67 2 100 1 38.27 4 四平市 147 2 36.30 6 19.87 3 6.51 2 52.15 7 147 2 36.30 6 松原市 155 3 36.00 5 19.53 4 5.03 1 52.47 6 155 3 36.00 5 通化市 179 4 35.38 7 22.04 6 4.56 4 48.11 1 179 4 35.38 7 遼源市 214 5 33.79 8 23.19 8 4.30 5 46.98 8 214 5 33.79 8 平均平均 33.72 19.00 6.28 46.30 199.63 33
209、.97 吉林市 260 6 31.20 3 18.08 2 7.16 8 40.04 4 260 6 31.20 3 白城市 261 7 31.19 2 16.42 7 4.42 6 42.69 3 261 7 31.19 2 白山市 281 8 29.59 1 14.71 5 4.73 7 41.32 5 281 8 29.59 1 64 (+3)、吉林市(+2)、松原市(+1)、通化市(+1)等四個城市進步明顯;燎原市(-5)、四平市(-2)等兩個城市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城市當中白城市、白山市位次較為落后。表表 2-6-2:吉林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吉林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和演變、位次
210、和演變 2.6.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吉林省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8 個吉林省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6-3 所示,長春市、四平市、松原市、通化市 4 個城市處于B 級,達到省內領先水平;遼源市、吉林市、白城市 4 個城市處于 B-級;白山市則處于落后水平。表表 2-6-3:吉林省吉林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
211、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吉林省吉林省 A+55 A 5055 A 4550 B+4045 B 3540 長春市、四平市、松原市、通化市 B 3035 遼源市、吉林市、白城市 C 30 白山市 2.6.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吉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全省 8個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年為19.99;2020年為20.57;吉林省吉林省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
212、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長春市 34.57 35.29 44.95 38.27 4 2 1 3 3 3 四平市 39.10 35.07 34.73 36.30 1 3 3 2-2 2 松原市 36.37 34.98 36.65 36.00 3 4 2 3 1 3 通化市 33.86 39.03 33.25 35.38 5 1 4 7 1 7 遼源市 36.42 34.47 30.49 33.79 2 5 7 5-5 5 吉林市 33.38 27.77 32.45 31.20 7 8 5 4 2 4 白城市 33.51 29.19 30.87 31.
213、19 6 6 6 0 0 0 白山市 29.26 29.05 30.47 29.59 8 7 8 2 0 2 65 2021 年為 17.85,三年均值為 19.47。這表明,三年間吉林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吉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6-1所示,白山市位次第一,白城市其次,位次前五的吉林省城市依次還包括:吉林市、長春市、松原市。此外,共有三個吉林省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全省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五個吉林省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 2-6-1:吉林省吉林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
214、與均衡度比較 各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6-1 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五的城市中:長春市、四平市、松原市、通化市、遼源市五個吉林省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高,但子環境均衡度位次低,未來還需繼續優化;這五個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長春市的政務環境和人文環境;四平市的法治環境;通化市的市場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五的城市中:白山市、白城市和吉林市三個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高于整體營商環境,處于較高水平,雖然子環境均衡度高但營商單個子環境得分低。由于這些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多數相對較差,未來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應聚焦提升整體,聚焦短板;其中
215、,除了吉林市處于中等營商環境水平以外,其它城市在吉林省城市中均處于中下水平的均衡狀態,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465783210123456789長春市四平市松原市通化市遼源市吉林市白城市白山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66 對比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白城市和白山市沒有波動外,其余 6 個城市位次均有略微變動,長春市(2 位)、通化市(2 位)、遼源市(2 位)、吉林市(2 位),四平市(1 位)、松原市(1 位)。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
216、間有 1 個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1 個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6 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四平市(+1)進步、松原市(-1)退步,總體波動不大。位次不變的白山市均衡度在全省 8 個城市中位列榜首。67 2.7 黑龍江省黑龍江省 評價結果如表 2-7-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黑龍江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7.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黑龍江省的 12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32.78;2020 年為 31.94;2021 年為 32.25;三年均值為 32.32。這表明,2019-20
217、21 年黑龍江省 12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27,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低等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并不完全一致。從黑龍江省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7-1 所示,七臺河市位次第一,哈爾濱市次之,位次前五的城市還依次包括:大慶市、雙鴨山市和鶴崗市,這五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均超出各省內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位次在后五位的城市為:牡丹江市、齊齊哈爾市、伊春市、雞西市和佳木斯市。表表 2-7-1:黑龍江省各黑龍江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
218、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7-2,黑龍江省內城市波動幅度由高到低的位次為:牡丹江市(9 位)、齊黑龍江省黑龍江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七臺河市 84 1 38.94 12 24.75 10 4.49 1 56.96 12 2
219、8.90 3 67.93 9 哈爾濱市 97 2 38.37 5 20.59 1 14.40 2 48.24 1 34.41 1 70.95 2 大慶市 219 3 33.52 10 22.32 2 7.69 5 43.35 3 31.29 2 69.64 1 雙鴨山市 221 4 33.21 3 19.62 11 4.40 3 46.30 4 31.19 12 56.48 4 鶴崗市 225 5 33.05 8 20.92 3 6.22 4 44.18 8 30.72 8 63.73 8 平均平均 32.32 21.03 6.15 42.65 30.96 63.98 綏化市 259 6 31
220、.36 11 22.67 12 4.17 7 41.06 2 31.65 4 67.60 12 黑河市 263 7 31.10 9 21.53 9 4.53 6 41.49 11 29.60 6 64.24 6 牡丹江市 268 8 30.78 6 20.67 5 6.08 9 39.78 9 30.48 7 63.78 3 齊齊哈爾市 270 9 30.75 4 20.02 6 5.50 8 40.18 5 31.08 9 61.29 11 伊春市 276 10 29.98 1 18.79 8 4.82 10 39.69 7 30.78 11 56.85 10 雞西市 279 11 29.6
221、6 2 19.55 4 6.11 11 37.94 10 30.40 10 60.87 7 佳木斯市 288 12 27.17 7 20.92 7 5.40 12 32.64 6 31.05 5 64.38 5 68 齊哈爾市(9 位)、雞西市(5 位)、伊春市(4 位)、大慶市(3 位)、鶴崗市(3 位)、七臺河市(2 位)、哈爾濱市(2 位)、綏化市(2 位)、黑河市(2 位)、佳木斯市(2 位)、雙鴨山市(1 位)。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4 個城市位次進步,5 個城市位次后退,3 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齊齊哈爾市(
222、+9)進步明顯;雞西市(-5)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城市當中七臺河市、哈爾濱市位次一直領先,佳木斯市則持續落后。表表 2-7-2:黑龍江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2.7.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黑龍江各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中國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 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7-3 所示,黑龍江省內沒有城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
223、+級、A級、A-級和 B+級;七臺河市和哈爾濱市處于 B 級位于全國中等水平;7 個城市處于 B-級;伊春市、雞西市和佳木斯市則處于托底水平。城市城市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七臺河市 37.27 34.86 44.67 38.94 1 2 1 1 0 2 哈爾濱市 35.76 38.64 40.72 38.37 2 1 2 2 0 2 大慶市 34.29 33.34 32.94 33.52 4 3 5 3-1 3 雙鴨山市 33.79
224、 32.16 33.67 33.21 5 4 4 4 1 1 鶴崗市 35.30 31.71 32.14 33.05 3 6 6 5-3 3 綏化市 33.28 31.13 29.66 31.36 6 7 8 6-2 2 黑河市 32.60 30.98 29.73 31.10 9 8 7 7 2 2 牡丹江市 31.60 32.04 28.70 30.78 10 5 9 8 1 9 齊齊哈爾市 26.64 30.82 34.80 30.75 12 9 3 9 9 9 伊春市 32.97 29.71 27.26 29.98 8 11 10 10-2 4 雞西市 33.13 29.74 26.13
225、 29.66 7 10 12 11-5 5 佳木斯市 26.74 28.17 26.61 27.17 11 12 11 12 0 2 69 表表 2-7-3:黑龍江省黑龍江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黑龍江省黑龍江省 A+55 A 5055 A 4550 B+4045 B 3540 七臺河市、哈爾濱市 B 3035 大慶市、雙鴨山市、鶴崗市、綏化市、黑河市、牡丹江市、齊齊哈爾市 C 30 伊春市、雞西市、佳木斯市 2.7.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黑龍江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
226、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黑龍江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1.15;2020 年為 21.70;2021 年為 20.51,三年均值為 21.12。這表明,三年間黑龍江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黑龍江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7-1 所示,伊春市位次第一,雞西市其次,位次前五的城市還依次包括:雙鴨山市、齊齊哈爾市和哈爾濱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五的城市則依次包括:鶴崗市、黑河市、大慶市、綏化市和七臺河市。此外,共有八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黑龍江省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
227、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四個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 2-7-1:黑龍江省黑龍江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12510381196412702468101214七臺河市哈爾濱市大慶市雙鴨山市鶴崗市綏化市黑河市牡丹江市齊齊哈爾市伊春市雞西市佳木斯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70 黑龍江省各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7-1 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五的城市中:哈爾濱市和雙鴨山市兩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其中,雙鴨山市營商環境位列省內第四,均衡度位列第三;而哈爾濱市營商環境位列省內第二,均衡度位列第五,兩市未來
228、還需繼續優化;七臺河市、大慶市和鶴崗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七臺河市和大慶市,存在嚴重倒掛,這三個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七臺河市的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大慶市的政務環境;鶴崗市的法治環境和人文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五的城市中:黑河市和牡丹江市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綏化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的均衡度有待提升;齊齊哈爾市、伊春市、雞西市和佳木斯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此外黑龍江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在全國范
229、圍內均處于相對落后地位,其中還有三個城市處于托底水平。雖然部分城市子環境三年均衡度在省內相對位次高,但其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政務環境和人文環境均處于落后地位,營商環境整體較差,需要未來重點著力提升。對比黑龍江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 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七臺河市(0 位)、雙鴨山市(2 位)、鶴崗市(2 位)、綏化市(2 位)、伊春市(2 位)、佳木斯市(4位)六個城市的位次較穩定,其余城市的波動幅度均大于或等于 5 位。其中,累計波幅超過 10 個位次的城市包括:大慶市(10 位)、牡丹江市(10 位)。從位次變化
230、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4 個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6 個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2 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牡丹江市(+8)和雞西市(+6)進步明顯;齊齊哈爾市(-6)和黑河市(-5)退步明顯;位次不變的城市有七臺河市和綏化市,但這兩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三年來均處于黑龍江省內位次墊底水平,均衡度較差。而變化較小的伊春市(-2)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三年來均位列黑龍江省前三。71 2.8 江蘇省江蘇省 評價結果如表 2-8-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江蘇省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8.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231、 從 13 個江蘇省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39.24;2020年為 40.54;2021 年為 43.43;三年均值為 41.07。這表明,2019-2021 年 13 個江蘇省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發展穩步提升。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82,表明它們之間存在較大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具備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從江蘇省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8-1 所示,無錫市位次第一,蘇州市次之,南京市第三。江蘇省有 6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江蘇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前述五個江蘇省城市
232、外,還有揚州市。位次在后兩位的江蘇省城市為南通市和連云港市。表表 2-8-1:江蘇省城市營商環境:江蘇省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江蘇省江蘇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無錫市 11 1 46.35 8 24.59 3 20.77 2 59.74 4 32.32 3 84.
233、05 2 蘇州市 15 2 45.56 3 23.63 1 32.36 10 50.00 2 34.98 1 91.43 1 南京市 17 3 45.28 1 20.97 2 30.04 8 51.17 1 36.48 2 84.30 3 常州市 20 4 44.88 7 24.16 5 15.39 1 62.54 13 27.71 13 74.19 4 淮安市 45 5 41.33 4 23.87 7 13.13 4 54.92 7 31.96 10 76.59 10 揚州市 46 6 41.13 13 26.25 10 11.76 3 55.60 12 29.15 6 80.91 6 平均
234、平均 41.07 24.25 16.13 52.34 31.75 80.24 鎮江市 68 7 39.82 11 25.86 9 11.90 5 52.32 11 30.71 5 81.41 5 泰州市 72 8 39.63 5 24.05 6 13.28 9 51.09 5 32.21 8 78.38 8 徐州市 73 9 39.62 2 22.00 4 17.08 11 49.33 6 32.13 11 76.30 11 鹽城市 75 10 39.48 10 25.03 11 11.41 6 51.58 3 32.43 7 79.41 9 宿遷市 95 11 38.54 6 24.07 1
235、2 10.04 7 51.52 8 31.03 12 74.94 13 南通市 99 12 38.36 12 26.16 8 12.57 12 48.72 10 30.81 4 83.40 7 連云港市 212 13 33.91 9 24.60 13 10.00 13 41.91 9 30.84 9 77.85 12 72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8-2,波動幅度較大的江蘇省城市依次為:鹽城市(10 位)、揚州市(9 位)、宿遷市(7 位)、泰州市(6 位)、徐州市(6 位)等。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
236、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8 個江蘇省城市位次進步,5 個江蘇省城市位次后退。其中,淮安市(+3)、宿遷市(+3)、南通市(+3)等三個江蘇省城市進步明顯;泰州市(-6)、徐州市(-6)等兩個江蘇省城市退步較大。表表 2-8-2:江蘇江蘇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江蘇省江蘇省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無錫市 44.95 46.22 47.89 46.35 1 1 3 1-2 2 蘇州市 42
237、.35 44.77 49.54 45.56 3 4 1 2 2 4 南京市 43.13 45.97 46.74 45.28 2 2 4 3-2 2 常州市 40.80 45.24 48.60 44.88 4 3 2 4 2 2 淮安市 38.20 39.52 46.28 41.33 8 8 5 5 3 3 揚州市 39.26 38.33 45.80 41.13 7 11 6 6 1 9 鎮江市 36.94 39.62 42.91 39.82 9 7 8 7 1 3 泰州市 39.57 38.89 40.42 39.63 5 9 11 8-6 6 徐州市 39.33 39.87 39.66 39
238、.62 6 6 12 9-6 6 鹽城市 36.32 40.59 41.51 39.48 11 5 9 10 2 10 宿遷市 36.93 35.30 43.39 38.54 10 12 7 11 3 7 南通市 36.04 38.47 40.58 38.36 13 10 10 12 3 3 連云港市 36.31 34.17 31.25 33.91 12 13 13 13-1 1 2.8.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江蘇省各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13 個江蘇省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
239、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 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8-3 所示,無錫市、蘇州市、南京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級,處于前列水平;常州市、淮安市、揚州市商環境等級達到 B+級,處于中上水平;6 個城市處于 B 級,達到中等水平;連云港市則處于落后水平。73 表表 2-8-3:江蘇省江蘇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江蘇省江蘇省 A+55 A 5055 A 4550 無錫市、蘇州市、南京市 B+4045 常州市、淮安市、揚州市 B 3540 鎮江市、泰州市
240、、徐州市、鹽城市、宿遷市、南通市 B 3035 連云港市 C 30 2.8.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江蘇省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 13 個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5.23;2020 年為 23.43;2021 年為 24.45,三年均值為 24.37。這表明,三年間江蘇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8-1 所示,位次前三的依次為:南京市,徐州市,蘇州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三
241、的城市則依次包括:鎮江市、南通市和揚州市。此外,共有七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江蘇省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六個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 2-8-1:江蘇省江蘇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9316413115210712802468101214無錫市蘇州市南京市常州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泰州市徐州市鹽城市宿遷市南通市連云港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74 各江蘇省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8-1 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五的江蘇省城市中:蘇州市、南京市、常州市、淮安四個江蘇省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
242、衡度位次基本一致。其中,蘇州市營商環境位列江蘇省各城市第二,南京市位列第三,均處于前列水平,常州市、淮安市則處于中上水平,未來還需繼續優化;無錫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存在嚴重倒掛。無錫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市場環境的短板。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五的江蘇省城市中:鹽城市和南通市兩個江蘇省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處于中等水平。揚州市、鎮江市兩個江蘇省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的均衡度有待提升。由于這些江蘇省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多數相對較好,未來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應優先聚焦短板;泰州市、徐州市、宿遷市、連云港市等
243、江蘇省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其中,除了連云港市營商環境處于落后水平以外,其它城市均處于中等水平,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各江蘇省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南京市(0 位)、徐州市(1 位)、揚州市(2 位)、南通市(2 位)等四個江蘇省城市的位次較穩定以外,其余城市的波動幅度均大于等于 4 位。其中,累計波幅超過 5 個位次的江蘇省城市包括:連云港市(9 位)、鹽城市(8 位)、泰州市(8 位)、無錫市(6位)、常州市(6 位)。
244、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5個江蘇省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5 個江蘇省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3 個江蘇省城市沒有變化。其中,泰州市(+8)、淮安市(+4)等兩個江蘇省城市進步明顯;常州市(-6)、鎮江市(-4)、宿遷市(-4)等三個江蘇省城市退步明顯;位次不變的南京市均衡度在 13個江蘇省城市中位列榜首。75 2.9 浙江省浙江省 評價結果如表 2-9-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9.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 11 個浙江省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245、 40.25;2020年為 39.45;2021 年為 40.33;三年均值為 40.01。這表明,2019-2021 年 11 個浙江省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67,表明它們之間存在較高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比較一致。從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9-1 所示,寧波市位次第一,杭州市次之,位次前三的浙江省城市依次包括:寧波市,杭州市,金華市。有 5 個浙江省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大于等于各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位次在后三位的浙江省城市為:湖州市,
246、溫州市,衢州市。表表 2-9-1:浙江省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浙江省浙江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寧波市 12 1 45.94 3 21.55 2 23.21 2 52.99 2 46.41 1 83.57 1 杭州市 13 2 45.83 1 1
247、7.85 1 32.32 7 47.84 1 47.44 4 81.14 2 金華市 16 3 45.38 4 21.61 5 17.84 1 60.39 3 33.81 10 72.82 7 嘉興市 40 4 41.71 10 24.32 3 18.56 3 52.98 10 29.13 3 81.79 4 平均平均 40.01 22.55 16.95 49.63 33.36 77.46 紹興市 63 5 40.01 9 23.64 8 14.76 4 51.95 8 29.87 6 77.45 5 臺州市 73 6 39.60 6 22.36 7 15.12 5 50.86 6 31.15
248、 8 74.96 8 湖州市 77 7 39.33 7 22.82 4 18.04 6 48.81 9 29.54 5 78.32 6 溫州市 142 8 36.45 2 21.45 6 16.61 11 43.16 4 32.73 7 75.28 9 衢州市 156 9 36.00 8 23.50 11 9.31 8 47.41 7 29.88 9 73.31 10 舟山市 171 10 35.63 11 27.07 9 11.18 9 45.72 11 25.66 2 83.26 3 麗水市 206 11 34.27 5 21.93 10 9.52 10 43.77 5 31.34 11
249、70.20 11 76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9-2,波動幅度較大的浙江省城市依次為:舟山市(5 位)、湖州市(5 位)、紹興市(4 位)、衢州市(3 位)、寧波市(3 位)。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4 個浙江省城市位次進步,5 個浙江省城市位次后退,2 個浙江省城市沒有變化。其中,寧波市(+3)、衢州市(+3)、紹興市(+2)三個浙江省城市進步明顯;舟山市(-3)、金華市(-2)、嘉興市(-2)三個浙江省城市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浙江省城市當中杭州市位次一直領先,溫州
250、市則持續落后。表表 2-9-2:浙江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浙江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和演變、位次和演變 2.9.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浙江省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27 個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9-3 所示,寧波市、杭州市、金華市三市分列 A-級;2 個城市處于 B+級;4 個城市處于 B 級;麗水市則處于落后水平。浙江省浙江省 營商環
251、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寧波市 42.19 46.26 49.35 45.94 4 2 1 1 3 3 杭州市 44.56 48.43 44.49 45.83 2 1 2 2 0 2 金華市 50.80 42.16 43.16 45.38 1 3 3 3-2 2 嘉興市 43.36 40.23 41.55 41.71 3 4 5 4-2 2 紹興市 38.92 38.86 42.24 40.01 6 7 4 5 2 4 臺州市 38.99 3
252、9.10 40.71 39.60 5 6 6 6-1 1 湖州市 38.78 39.70 39.50 39.33 8 5 7 7 1 5 溫州市 36.20 35.80 37.34 36.45 9 8 9 8 0 2 衢州市 34.28 35.07 38.64 36.00 11 9 8 9 3 3 舟山市 38.78 33.69 34.43 35.63 7 11 10 10-3 5 麗水市 35.89 34.69 32.23 34.27 10 10 11 11-1 1 77 表表 2-9-3:浙江省浙江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浙江
253、省浙江省 A+55 A 5055 A 4550 寧波市、杭州市、金華市 B+4045 嘉興市、紹興市 B 3540 湖州市、溫州市、衢州市、舟山市 B 3035 麗水市 C 30 2.9.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3.31;2020 年為 22.05;2021 年為 22.59,三年均值為 22.25。這表明,三年間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各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
254、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9-1所示,杭州市位次第一,溫州市其次,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二的浙江省城市則依次包括:嘉興市和舟山市。此外,共有六個浙江省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浙江省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五個浙江省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 2-9-1:浙江省浙江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3141096728115024681012寧波市杭州市金華市嘉興市紹興市臺州市湖州市溫州市衢州市舟山市麗水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78 各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9-1 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
255、四的浙江省城市中:杭州市,寧波市,金華市三個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其中,寧波市營商環境位列各浙江省城市之首,杭州市位列第二,金華市位列第三;杭州市,溫州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溫州市,存在嚴重倒掛。寧波市、金華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這兩個浙江省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四的浙江省城市中:臺州市和湖州市兩個浙江省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處于中等或中下水平。嘉興市、紹興市和舟山市三個浙江省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的均衡度有待提升
256、。由于這些浙江省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多數處在中游及下游水平,未來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應將整體提升和補齊短板統一起來;衢州市,麗水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且均處于下游營商環境水平,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各浙江省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大部分浙江省城市的位次較穩定,此外有五位城市的波動幅度大于 2 位。其中,累計波幅在 4 個位次及以上的浙江省城市為金華市(7 位),臺州市(4 位),衢州市(4 位)。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257、 3個浙江省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5 個浙江省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3 個浙江省城市沒有變化。其中,金華市(+7),寧波市(+2)等兩個浙江省城市進步明顯;溫州市退步明顯;位次不變的杭州市均衡度在 11 個浙江省城市中位列榜首。79 2.10 安徽省安徽省 評價結果如表 2-10-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中國安徽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10.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安徽省各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38.16;2020 年為 37.25;2021 年為 39.40;三年均值為 38.2
258、7。這表明,2019-2021 年安徽省各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82,表明它們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大體保持一致。從安徽省各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10-1 所示,位次在前三的城市依次為滁州市,銅陵市,合肥市。安徽省共有 6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超出安徽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除上述前三個城市,依次還有馬鞍山市、宣城市和蕪湖市。位次在后三位的城市為:亳州市、六安市和阜陽市。表表 2-10-1:安徽省安徽省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
259、評價結果 安徽省安徽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滁州市 31 1 42.72 14 25.64 12 6.55 1 62.56 12 30.48 11 70.61 5 銅陵市 39 2 41.73 15 25.74 6 7.12 2 60.12 16 29.93 4 73.00 4 合肥市
260、44 3 41.36 2 21.28 1 20.15 11 50.18 1 34.61 1 77.55 1 馬鞍山市 55 4 40.64 16 25.84 3 8.60 3 56.53 13 30.23 2 76.78 3 宣城市 62 5 40.11 12 24.77 4 7.48 4 56.39 8 30.96 6 72.54 6 蕪湖市 70 6 39.67 1 21.18 2 14.61 8 51.83 4 31.17 10 70.82 2 平均平均 38.27 23.70 8.14 52.52 30.98 71.24 安慶市 103 7 38.23 11 24.37 9 6.96
261、5 53.05 10 30.70 8 72.06 11 池州市 104 8 38.21 9 24.23 5 7.26 7 52.78 9 30.88 7 72.14 8 宿州市 109 9 37.83 7 23.26 13 6.44 6 52.87 3 31.24 12 68.22 13 蚌埠市 128 10 37.04 10 24.29 7 7.10 10 50.72 14 30.08 5 72.61 10 淮南市 135 11 36.68 5 22.66 16 5.57 9 51.60 11 30.61 16 65.64 12 黃山市 137 12 36.59 8 23.95 10 6.8
262、2 13 49.76 7 30.99 9 71.89 7 淮北市 148 13 36.28 13 24.78 14 5.95 12 49.79 15 29.94 3 73.18 9 亳州市 154 14 36.03 4 22.24 8 7.06 15 49.13 6 31.07 15 67.15 15 六安市 160 15 35.97 6 22.74 15 5.91 14 49.39 2 31.69 14 67.50 14 阜陽市 220 16 33.23 3 22.20 11 6.63 16 43.59 5 31.14 13 68.17 16 80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
263、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10-2,波動幅度較大的城市依次為:宣城市(12 位)、宿州市(10 位)、淮南市(10 位)、淮北市(10 位)、蚌埠市(9 位)、安慶市(8 位)、銅陵市(7 位)、馬鞍山市(7 位)、亳州市(7 位)等。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8 個城市位次進步,8 個城市位次后退。其中,宣城市(+12)、安慶市(+8)、池州市(+6)、亳州市(+5)、六安市(+5)等五個城市進步明顯;淮北市(-10)、蚌埠市(-9)、馬鞍山市(-7)等三個城市退步較大。表表 2-10-2:安徽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
264、分安徽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和演變、位次和演變 2.10.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安徽省各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安徽省各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10-3 所示,安徽省沒有城市達到 A-及以上水平,滁州市、銅陵市、合肥市、馬鞍山市、宣城市 5 個城市處于 B+級;10 個城市處于 B 級;阜陽市處于 B-,較為落后。安徽省安徽省 營商環境得分
265、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滁州市 38.98 43.62 45.57 42.72 5 1 2 1 3 5 銅陵市 41.66 38.38 45.15 41.73 2 6 3 2 -1 7 合肥市 40.57 43.57 39.94 41.36 3 2 7 3 -4 6 馬鞍山市 41.99 40.91 39.04 40.64 1 3 8 4 -7 7 宣城市 36.86 36.45 47.00 40.11 13 8 1 5 12 12 蕪湖市 38.
266、37 40.36 40.30 39.67 7 4 6 6 1 5 安慶市 37.07 35.76 41.85 38.23 12 12 4 8 8 8 池州市 37.26 36.14 41.22 38.21 11 10 5 9 6 6 宿州市 37.68 38.41 37.39 37.83 9 5 11 10 -2 10 蚌埠市 39.21 36.25 35.65 37.04 4 9 13 11 -9 9 淮南市 37.66 37.17 35.22 36.68 10 7 14 12 -4 10 黃山市 37.91 35.37 36.48 36.59 8 13 12 13 -4 6 淮北市 38.
267、42 35.79 34.62 36.28 6 11 16 14-10 10 亳州市 36.68 32.94 38.47 36.03 14 15 9 7 5 7 六安市 36.63 33.37 37.92 35.97 15 14 10 15 5 5 阜陽市 33.58 31.50 34.62 33.23 16 16 15 16 1 1 81 表表 2-10-3:安徽省安徽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安徽省安徽省 A+55 A 5055 A 4550 B+4045 滁州市、銅陵市、合肥市、馬鞍山市、宣城市 B 3540 蕪湖市、安慶市、池
268、州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黃山市、淮北市、亳州市、六安市 B 3035 阜陽市 C 30 2.10.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安徽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安徽 16個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年為24.00;2020年為23.58;2021 年為 23.72,三年均值為 23.77。這表明,三年間中國安徽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安徽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10-1 所示,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前三的城市則依
269、次包括:蕪湖市,合肥市,阜陽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三的城市則依次包括:馬鞍山市、銅陵市、滁州市。此外,共有七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安徽省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九個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 2-10-1:安徽省安徽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14152161311197105812463024681012141618滁州市銅陵市合肥市馬鞍山市宣城市蕪湖市安慶市池州市宿州市蚌埠市淮南市黃山市淮北市亳州市六安市阜陽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82 安徽省各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10-1 所示,
270、營商環境位次前六的安徽省各城市中:合肥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合肥市營商環境位列安徽省第三。蕪湖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滁州市、銅陵市、馬鞍山市、宣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滁州市、銅陵市和馬鞍山市,存在嚴重倒掛。這四個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滁州市的人文環境、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宣城市、銅陵市和馬鞍山市的法治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六的安徽省各城市中:池州市、蚌埠市和淮北市三個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處于中下水平。安慶市、池州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營商環境位次,
271、營商環境的均衡度有待提高。由于這些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多數相對較好,未來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應優先聚焦短板;淮南市、黃山市、毫安市、六安市、阜陽市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這些城市的營商環境在安徽省中均處于中下水平的狀態,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各安徽省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蕪湖市(1 位)、銅陵市(2 位)、合肥市(2 位)、亳州市(2 位)、馬鞍山市(3 位)、安慶市(3位)、淮北市(3 位)、六安市(3 位)、阜陽市(3 位)、宣城
272、市(5 位)、池州市(5 位)等 11 個城市的位次較穩定以外,其余城市的波動幅度均大于 5 位。其中,累計波幅不小于 7 個位次的城市包括:滁州市(7 位)、宿州市(8 位)、蚌埠市(8 位)、黃山市(9 位)。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安徽省 6 個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9 個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一個城市位次沒有變化。其中,宿州市(+8)、蚌埠市(+6)、淮南市(+6)等三個城市進步明顯;池州市(-5)、宣城市(-5)等兩個城市退步明顯;位次沒有變化的毫州市均衡度在安徽省內位次第四。83 2.11 福建省福建省 評價結果如表 2-11-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福建省各城
273、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11.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福建全省 9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39.17;2020年為 37.93;2021 年為 38.90;三年均值為 38.67。這表明,2019-2021 年福建省 9個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有波動,但呈現總體向好的趨勢。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72,表明它們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存在很強的正相關,但并不完全一致。從福建省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
274、如表 2-11-1 所示,廈門市位次第一,福州市次之,位次前五的城市還依次包括:龍巖市、泉州市、寧德市。全省有 4 個城市(廈門市、福州市、龍巖市、泉州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福建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平均水平。表表 2-11-1:福建省福建省城市營商環境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11-2,波動幅度依次為:莆田市(5 位)、龍巖市(4 位)、寧德市(4 位)、漳州市(3 位)、三明市(3 位)、廈門市(2 位)、福州市(2 位)、泉州市(2位)、南平市(1 位)。福建省福建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
275、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廈門市 28 1 43.16 1 10.37 1 59.87 7 59.41 2 54.45 1 81.35 1 福州市 37 2 42.01 2 21.83 12 18.52 3 64.89 1 47.60 3 76.49 2 龍巖市 68 3 39.71 4 14.04 2 40.54 1
276、54.81 9 40.92 6 74.99 6 泉州市 69 4 39.69 7 22.45 8 21.83 5 59.44 5 35.98 2 80.63 3 平均平均 38.67 24.19 14.07 48.66 32.10 79.28 寧德市 107 5 37.86 8 17.85 3 32.32 2 47.84 7 47.44 7 81.14 8 漳州市 132 6 36.86 9 20.97 4 30.04 6 51.17 3 36.48 4 84.30 5 三明市 136 7 36.68 5 19.93 14 17.02 4 60.39 6 36.52 9 67.33 4 南平市
277、 152 8 36.08 3 17.28 6 26.72 8 54.18 8 35.15 8 71.32 9 莆田市 158 9 35.98 6 24.50 26 9.18 9 54.57 4 47.23 5 77.23 7 84 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福建省有 5 個城市位次進步,4 個城市位次后退。其中,龍巖(+4)、漳州市(+3)、福州市(+2)、寧德市(+2)、南平市(+1)五個城市進步;莆田市(-5)、三明市(-3)、廈門市(-2)、泉州市(-2)四個城市退步。表表 2-11-2:福建福建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省營商
278、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2.11.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福建省各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9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 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11-3 所示,廈門市和福州市的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B+級,是福建省內 9 個城市中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其余 7 個城市則均處于 B 級,整體營商環境處于中等水平,仍有較大改善潛力。表表 2-11-3:福建省福建
279、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福建省各福建省各城市城市 A+55 A 5055 A 4550 B+4045 廈門市、福州市 B 3540 龍巖市、泉州市、寧德市、漳州市、三明市、南平市、莆田市 B 3035 C 30 2.11.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福建省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福建省福建省福建省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位次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280、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廈門市 43.66 43.16 42.65 42.91 1 1 3 1-2 2 福州市 40.66 39.86 45.51 42.69 3 2 1 2 2 2 龍巖市 38.11 37.95 43.06 40.51 6 5 2 3 4 4 泉州市 41.40 38.53 39.13 38.83 2 3 4 4-2 2 寧德市 36.97 38.46 38.13 38.30 7 4 5 5 2 4 漳州市 36.28 37.77 36.53 37.15 9 6 6 6 3 3 三明市 38.49 36.27 35.29 35.78 5 7 8
281、 7-3 3 南平市 36.44 35.36 36.43 35.90 8 8 7 8 1 1 莆田市 40.56 33.99 33.41 33.70 4 9 9 9-5 5 85 9 個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5.06;2020 年為24.21;2021 年為 23.55,三年均值為 24.27。這表明,三年間福建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雖有波動且總體向好。從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11-1 所示,廈門市位次第一,福州市其次,位次前五的城市依次還包括:南平市、龍巖市、三明市。此外,共有 5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福建省各
282、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 4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 2-11-1:福建省福建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福建省各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11-1 所示,其中:廈門市和福州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其中,廈門市營商環境位列福建省城市之首,福州市位列第二;龍巖市、泉州市、寧德市、漳州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寧德市和漳州市。三明市、南平市、莆田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南平市,存在嚴重倒掛。這 3 個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
283、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三明市的人文環境、市場環境;南平市的政務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莆田市的政務環境。對比全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龍巖市(7 位)、三明市(7124689537012345678910廈門市福州市龍巖市泉州市寧德市漳州市三明市南平市莆田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86 位)的波動幅度較大,其次是廈門市(3 位)、福州市(3 位)、寧德市(3 位)與南平市(3 位),而莆田市(1 位)、泉州市(1 位)、漳州市(0 位)波動幅度較小。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
284、有 4 個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4 個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1 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龍巖市(+7)、泉州市(+1)、南平市(+1)、莆田市(+1)四個城市有所進步,龍巖市進步較為明顯;福州市(-3)、三明市(-3)、廈門市(-1)3 個城市有所退步;位次不變則為漳州市。87 2.12 江西江西省省 評價結果如表 2-12-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江西省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12.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江西省 11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36.76;2020年為 34.70;20
285、21 年為 35.65;三年均值為 35.70。這表明,2019-2021 年江西省11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略有波動,總體略微退步。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78,表明它們之間存在強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比較一致。從江西省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12-1 所示,九江市位次第一,鷹潭市次之,其他城市位次依次為:新余市、南昌市、宜春市、景德鎮市、上饒市、萍鄉市、吉安市、撫州市、贛州市。江西省有 5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省內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表表 2-12-1:江西省江西省城市營商環境城市營商環境
286、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12-2,波動幅度較大的城市依次為:南昌市(14 位)、吉安市(8 位)、上饒市(7 位)、九江市(5 位)、宜春市(5 位)、贛州市(5 位)。江西省江西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
287、分 九江市 79 1 39.16 11 26.38 4 8.37 1 52.93 5 31.26 1 79.72 4 鷹潭市 88 2 38.79 7 25.31 2 9.43 3 52.07 9 30.74 4 77.70 3 新余市 110 3 37.78 9 25.69 9 6.24 2 52.07 10 30.67 7 75.67 2 南昌市 141 4 36.48 1 19.44 1 12.78 10 43.48 1 41.32 10 67.65 1 宜春市 143 5 36.37 4 24.58 3 9.42 4 47.21 7 31.10 5 76.81 7 平均平均 35.70
288、 24.31 7.83 46.74 31.85 74.61 景德鎮市 170 6 35.63 10 26.34 6 6.87 5 46.98 11 30.53 2 79.28 5 上饒市 209 7 34.10 2 20.08 7 6.75 6 46.12 4 31.39 11 61.18 11 萍鄉市 212 8 33.91 3 24.46 11 5.75 7 44.79 8 30.87 9 73.46 6 吉安市 215 9 33.72 6 24.96 8 6.43 8 43.65 6 31.13 6 75.73 8 撫州市 216 10 33.66 5 24.70 10 6.14 9 4
289、3.64 2 31.63 8 74.84 9 贛州市 222 11 33.16 8 25.46 5 7.95 11 41.22 3 31.45 3 78.62 10 88 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5 個城市位次進步,6 個城市位次后退。其中,上饒市(+7)、九江市(+5)兩個城市進步明顯;吉安市(-8)退步較大。表表 2-12-2:江西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江西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和演變、位次和演變 2.12.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江西省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
290、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11 個江西省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12-3 所示,無標桿、領先、前列、中上城市,九江市、鷹潭市、新余市、南昌市、宜春市、景德鎮市處于中等水平,上饒市、萍鄉市、吉安市、撫州市、贛州市處于落后水平。表表 2-12-3:江西省江西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江西省江西省 A+55 A 5055 A 4550 B+4045 B 3540 九江市、
291、鷹潭市、新余市、南昌市、宜春市、景德鎮市 B 3035 上饒市、萍鄉市、吉安市、撫州市、贛州市 C 30 2.12.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江西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江西省江西省江西省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 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九江市 36.62 38.30 42.54 39.15 6 3 1 3.33 5 5 鷹潭市 43.75 35.
292、59 37.03 38.79 1 4 3 2.67-2 4 新余市 38.67 38.39 36.29 37.78 2 2 5 3.00-3 3 南昌市 35.24 38.82 35.38 36.48 9 1 7 5.67 2 14 宜春市 36.63 33.71 38.77 36.37 5 6 2 4.33 3 5 景德鎮市 36.84 34.30 35.76 35.63 4 5 6 5.00-2 2 上饒市 32.69 33.14 36.47 34.10 11 7 4 7.33 7 7 萍鄉市 34.08 32.69 34.95 33.91 10 10 8 9.33 2 2 吉安市 37.
293、12 32.78 31.25 33.72 3 8 11 7.33-8 8 撫州市 36.42 32.73 31.82 33.66 7 9 10 8.67-3 3 贛州市 36.36 31.26 31.86 33.16 8 11 9 9.33-1 5 89 11 個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4.94;2020 年為24.41;2021 年為 23.87,三年均值為 24.41。這表明,三年間江西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總體略微退步。從江西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12-1 所示,南昌市位次第一,上饒市其次,位次前五的江西省
294、城市依次還包括:萍鄉市、宜春市、吉安撫州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三的江西省城市則依次包括:九江市、景德鎮市和新余市。此外,共有兩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江西省城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九個江西省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 2-12-1:江西省江西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江西省各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12-1 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五的城市中:新余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營商環境位列江西省城市第二;鷹潭市、九江市、宜春市、景德鎮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
295、次,尤其是鷹潭市和景德鎮市存在嚴重倒掛,其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嚴重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鷹潭市和景德鎮市的法治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五的江西省城市中:上饒市和吉安市兩個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處于中等或中下水平。南昌市的子環1179141023658024681012九江市鷹潭市新余市南昌市宜春市景德鎮市上饒市萍鄉市吉安市撫州市贛州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90 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的均衡度有待提升。撫州市、萍鄉市、贛州市三個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這三個城市在江西省城市中均處于中下
296、水平的均衡狀態,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江西省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鷹潭市(8 位)、宜春市(6 位)兩個城市的位次波動較大以外,其余城市的波動幅度均小于 5 位。其中,景德鎮市(0 位)、贛州市(1 位)累計幅度非常小。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2 個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4 個省會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剩下 5 個城市位次不變。其中,鷹潭市(+8)進步明顯;新余市(-4)退步明顯。91 2.13 山東省山東省 評價結果
297、如表 2-13-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山東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13.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山東省 16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44.26;2020年為 42.23;2021 年為 40.86;三年均值為 42.45。這表明,2019-2021 年山東 16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總體呈下降趨勢,但總體水平較高。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64,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中上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并不完全一致。從山東省各
298、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13-1 所示,青島市位次第一,濟南市次之,位次前十的山東城市還依次包括:濰坊市、東營市、濟寧市、威海市、煙臺市、濱州市、臨沂市、淄博市。表表 2-13-1:山東省山東省城市營商環境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山東山東省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
299、排序 得分得分 青島市 6 1 50.58 6 24.60 1 19.24 2 66.57 2 40.00 1 83.50 2 濟南市 7 2 50.33 1 21.83 2 18.52 3 64.89 1 47.60 6 76.49 4 濰坊市 9 3 46.95 12 25.88 5 11.84 1 66.62 4 32.91 7 76.31 8 東營市 23 4 44.15 7 24.69 3 17.21 7 59.80 15 26.83 4 78.45 1 濟寧市 24 5 43.76 11 25.57 10 8.80 4 62.83 10 31.21 11 73.29 12 威海市
300、27 6 43.23 16 27.96 7 9.91 5 62.08 16 25.65 3 80.08 3 煙臺市 29 7 43.01 15 27.11 6 10.73 8 58.60 5 32.37 2 82.77 5 濱州市 33 8 42.62 13 25.92 12 7.71 6 61.09 11 30.97 8 74.17 9 平均平均 42.45 24.77 10.66 58.52 32.43 75.23 臨沂市 48 9 41.03 4 22.60 4 11.96 12 55.07 3 33.45 13 72.03 15 淄博市 56 10 40.64 5 24.25 8 9.
301、65 11 55.92 8 31.56 10 73.71 6 菏澤市 57 11 40.52 8 24.76 13 7.13 9 57.43 9 31.24 14 71.72 16 泰安市 60 12 40.14 10 25.37 15 6.69 10 56.97 13 30.47 12 73.15 10 日照市 78 13 39.24 14 26.15 11 8.31 14 53.71 14 30.08 5 78.37 7 聊城市 96 14 38.37 2 22.27 14 7.10 13 53.72 6 32.02 16 65.48 14 德州市 122 15 37.41 3 22.37
302、 9 9.59 16 49.90 7 31.75 15 70.18 11 棗莊市 127 16 37.22 9 25.05 16 6.13 15 51.17 12 30.80 9 73.98 13 92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13-2,波動幅度較大的山東城市依次為:東營市(13 位)、淄博市(11位)、煙臺市(8 位)、臨沂市(8 位)、聊城市(8 位)、濟寧市(7 位)等。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7 個山東城市位次進步,7 個山東城市位次后退,2 個山東城市沒有變化
303、。其中,淄博市(+11)、煙臺市(+8)、日照市(+4)、聊城市(+4)、德州市(+4)等五個山東城市進步明顯;東營市(-13)、濟寧市(-7)、泰安市(-6)、菏澤市(-4)等四個山東城市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山東城市當中濰坊市位次一直領先,臨沂市則持續落后。表表 2-13-2:山東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山東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和演變、位次和演變 山東省山東省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青島市 49.22 50.47 52.04 50
304、.58 3 1 1 1 2 2 濟南市 53.22 49.01 48.76 50.33 1 2 2 2-1 1 濰坊市 49.18 47.59 44.09 46.95 4 3 4 3 0 2 東營市 50.04 45.83 36.57 44.15 2 4 15 4-13 13 濟寧市 48.74 45.01 37.53 43.76 5 5 12 5-7 7 威海市 44.79 42.12 42.79 43.23 7 8 6 6 1 3 煙臺市 41.69 41.65 45.67 43.01 11 9 3 7 8 8 濱州市 45.05 42.41 40.41 42.62 6 7 7 8-1 1
305、 臨沂市 42.16 42.92 38.01 41.03 10 6 10 9 0 8 淄博市 38.37 40.48 43.05 40.64 16 11 5 10 11 11 菏澤市 43.15 40.90 37.51 40.52 9 10 13 11-4 4 泰安市 43.28 39.85 37.31 40.14 8 12 14 12-6 6 日照市 40.36 38.48 38.88 39.24 12 13 8 13 4 6 聊城市 40.18 36.67 38.27 38.37 13 15 9 14 4 8 德州市 39.23 35.23 37.77 37.41 15 16 11 15
306、4 6 棗莊市 39.51 37.05 35.08 37.22 14 14 16 16-2 2 2.13.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山東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16 個山東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13-3 所示,青島市、濟南市處于 A 級,達到領先水平;濰坊市處于 A-級;9 個城市處于 B+級;日照市、聊城市、德州市、棗莊市四市處于 B 級落后
307、水平。93 表表 2-13-3:山東省山東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山東省山東省 A+55 A 5055 青島市、濟南市 A 4550 濰坊市 B+4045 東營市、濟寧市、威海市、煙臺市、濱州市、臨沂市、淄博市、菏澤市、泰安市 B 3540 日照市、聊城市、德州市、棗莊市 B 3035 C 30 2.13.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各山東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山東省16 個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308、年為 21.23;2020 年為26.11;2021 年為 24.55,三年均值為 23.97。這表明,三年間山東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山東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13-1 所示,濟南市位次第一,聊城市其次,位次前十的山東城市依次包括:濟南市、聊城市、德州市、臨沂市、淄博市、青島市、東營市、菏澤市、棗莊市、泰安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五的山東城市則依次包括:威海市、煙臺市、日照市、濱州市、濰坊市。此外,山東省共有八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山東省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八個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94 圖圖 2
309、-13-1:山東省山東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各山東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13-1 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十的山東城市中:濟南市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濟南市、臨沂市、淄博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臨沂市和淄博市,存在嚴重倒掛。青島市、濰坊市、東營市、濟寧市、威海市、煙臺市和濱州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威海市、煙臺市和濰坊市,存在嚴重倒掛。這七個山東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威海市的法制環境、濰坊市的人文環境和煙臺市的政務
310、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十的山東城市中:日照市、泰安市兩個山東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處于中下水平。聊城市、德州市、棗莊市等山東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優于營商環境位次。其中,除了德州市和聊城市處于中上營商環境水平以外,其它城市在山東城市中均處于中下水平的均衡狀態,未來應首先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各山東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除了威海市(0 位)、泰安市(0 位)、菏澤市(1 位)、棗莊市(1 位)、聊城市(2 位)、德州市(2 位)、濟
311、南市(3 位)、臨沂市(3 位)等八個山東城市的位次較穩定以外,其余城市61127111615134581014239024681012141618青島市濟南市濰坊市東營市濟寧市威海市煙臺市濱州市臨沂市淄博市菏澤市泰安市日照市聊城市德州市棗莊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95 的波動幅度均大于 3 位。其中,累計波幅超過 5 個位次的山東城市包括:濰坊市(8 位)、東營市(7 位)、青島市(7 位)、淄博市(7 位)、濟寧市(6 位)、日照市(5 位)。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有 6 個山東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7 個山東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3 個山東城市沒有變化。其中,濰坊
312、市(+8)、東營市(+7)、濟寧市(+6)等三個山東城市進步明顯;淄博市(-7)、青島市(-5)、日照市(-5)等三個山東城市退步明顯;位次不變的濱州市、泰安市均衡度在山東 16 個城市中位列中下游或下游。96 2.14 河南省河南省 評價結果如表 2-14-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河南省各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14.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河南省 17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36.54;2020年為 36.24;2021 年為 38.68;三年均值為 37.15。這表明,2019-202
313、1 年河南省17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雖略有波動,但是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55,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中等強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并不完全一致。從河南省 17 個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14-1 所示,鄭州市位次第一,許昌市次之,位次前五的城市還依次包括:商丘市、洛陽市和焦作市。河南省有 8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省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前述五個城市外,還有平頂山市、新鄉市和鶴壁市。位次在后五位的城市為:漯河市、濮陽市、信陽市、周口市和開封市。97 表表 2-14-1:河南省河南省城市營商環
314、境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14-2,波動幅度較大的城市依次為:駐馬店市(20 位)、南陽市(14 位)、平頂山市(13 位)等。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9 個城市位次進步,8 個城市位次后退。其中,三門峽市(+9)、商丘市(+6)、新鄉市(+6)、南陽市(+6)等四個城市進步明顯;平頂山市(-13)、許昌市(-8)、安陽市(-7)等三個城市退步較大。河南省河南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315、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鄭州市 35 1 42.25 2 17.52 1 23.41 12 48.46 1 41.98 6 72.40 1 許昌市 51 2 40.77 17 26.34 14 5.77 1 58.63 9 30.27 2 74.37 5 商丘市 59 3 40.17 8 23.66 2 8.12 2 56.77 6 30.47 12
316、69.27 16 洛陽市 83 4 38.95 13 24.52 4 7.75 4 53.61 4 31.56 3 73.45 2 焦作市 91 5 38.61 14 24.81 15 5.72 3 55.32 17 28.83 11 70.45 4 平頂山市 105 6 38.13 11 24.46 13 6.08 5 52.81 3 32.34 8 71.97 9 新鄉市 106 7 37.89 10 24.19 3 7.93 6 52.31 15 29.20 7 72.32 8 鶴壁市 126 8 37.29 12 24.47 5 7.28 7 51.27 14 29.49 4 72.9
317、9 6 平均平均 37.15 23.26 7.58 50.75 30.97 69.95 安陽市 131 9 36.87 4 22.39 11 6.36 8 50.69 2 32.80 15 66.64 12 三門峽市 159 10 35.98 16 25.24 17 4.63 9 50.24 16 29.06 5 72.78 3 南陽市 167 11 35.71 5 22.75 6 7.27 13 48.38 7 30.29 13 69.01 13 駐馬店市 172 12 35.58 6 22.99 12 6.20 10 48.83 10 30.12 14 68.42 15 漯河市 173 1
318、3 35.57 15 24.98 9 6.43 14 47.94 11 29.83 1 74.69 7 濮陽市 175 14 35.57 3 22.02 7 7.26 11 48.58 12 29.82 16 66.58 11 信陽市 191 15 35.01 9 24.06 16 5.30 15 47.78 8 30.27 10 71.05 14 周口市 210 16 34.05 1 17.52 8 6.89 16 47.56 5 30.57 17 51.23 17 開封市 223 17 33.15 7 23.56 10 6.41 17 43.60 13 29.60 9 71.48 10 9
319、8 表表 2-14-2:河南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河南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和演變、位次和演變 河南省河南省 營商環境得分營商環境得分 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位次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 平均平均 2019 2020 2021 三年三年平均平均 位次位次變化變化 幅度幅度變化變化 鄭州市 40.03 44.29 42.43 42.25 3 1 2 1 1 3 許昌市 41.74 42.86 37.72 40.77 2 2 10 2-8 8 商丘市 36.64 39.86 44.00 40.17 7 3 1 3 6 6 洛陽市 37.95 36.57 42.34 38.95 5
320、6 3 4 2 4 焦作市 38.95 35.61 41.26 38.61 4 9 5 5-1 9 平頂山市 44.22 34.27 35.91 38.13 1 12 14 6-13 13 新鄉市 35.73 36.27 41.66 37.89 10 7 4 7 6 6 鶴壁市 35.17 35.78 40.91 37.29 11 8 6 8 5 5 安陽市 37.68 36.61 36.32 36.87 6 5 13 9-7 9 三門峽市 32.41 35.59 39.94 35.98 17 10 8 10 9 9 南陽市 34.27 31.94 40.91 35.71 13 17 7 11
321、 6 14 駐馬店市 32.56 37.32 36.85 35.58 16 4 12 12 4 20 漯河市 36.14 33.62 36.96 35.57 8 14 11 13-3 9 濮陽市 36.03 34.96 35.71 35.57 9 11 15 14-6 6 信陽市 33.42 33.45 38.17 35.01 14 15 9 15 5 7 周口市 33.22 33.64 35.29 34.05 15 13 16 16-1 5 開封市 34.97 33.38 31.10 33.15 12 16 17 17-5 5 2.14.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各城市更好
322、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河南省 17 個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 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分類結果如表 2-14-3 所示,鄭州市營商環境等級達到 A 級,是河南 17 個城市中的營商環境領先城市;許昌市和商丘市處于 A-,達到前列水平;洛陽市、焦作市、平頂山市等 6 市為 B+級,處于中上水平;8 個城市處于 B 級;暫無城市處于標桿、落后和托底級別,整體上較為均衡。表表 2-14-3:河南省河南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
323、評價結果等級分類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等級分類 等級等級 值域值域 河南省河南省 A+45 A 4245 鄭州市、A 3942 許昌市、商丘市 B+3639 洛陽市、焦作市、平頂山市、新鄉市、鶴壁市、安陽市 B 3336 三門峽市、南陽市、駐馬店市、漯河市、濮陽市、信陽市、周口市、開封市 B 3033 C 30 99 2.14.3 營商環境均衡度營商環境均衡度 除整體考量外,本研究還計算出河南各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的均衡度,即四種子環境的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意味著營商環境均衡度越高。每年河南省17 個城市營商環境四個子環境均衡度的均值方面,2019 年為 23.81;2020 年為23.3
324、1;2021 年為 23.05,三年均值為 23.39。這表明,三年間河南省 17 個城市營商環境的均衡度略有波動但總體向好。從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值的位次來看,如圖 2-14-1 所示,周口市位次第一,鄭州市其次,位次前五的城市依次包括:濮陽市、安陽市和南陽市。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在倒數前三的城市則依次包括:漯河市、三門峽市和許昌市。此外,共有七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衡度均值低于河南省各市均值,即營商環境相對而言更加均衡,其余十個城市的營商環境相對而言均較失衡。圖圖 2-14-1:河南省河南省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營商環境三年均值與均衡度比較 各城市營商環境與子環境三年均衡度的均
325、值位次比較方面,如圖 2-14-1 所示,營商環境位次前五的城市中:只有鄭州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許昌市、洛陽市和焦作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領先于其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許昌市存在嚴重倒掛。安陽市、南陽市、駐馬店市、濮陽市、信陽市、周口市和開封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均落后于營商環境整體位次,尤其是濮陽市、周口市和開封市,存在嚴重倒掛。這七個城市未來應在保持優勢子環2178131411101241656153917024681012141618鄭州市許昌市商丘市洛陽市焦作市平頂山市新鄉市鶴壁市安陽市三門峽市南陽市駐馬店市漯河市濮陽市信陽市周口市開封市營商環境排名均衡度排名10
326、0 境穩中有進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例如濮陽市的人文環境;開封市的政務環境;周口市的人文環境和政務環境。營商環境位次未進前五的城市中:漯河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和子環境均衡度位次基本一致,處于中等或中下水平。濮陽市、信陽市、周口市和開封市四個城市的子環境均衡度位次落后于營商環境位次,營商環境的均衡度有待提升。由于這些城市的整體營商環境多數相對較差,未來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應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子環境上精準發力,以此提升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對比各城市營商環境子環境均衡度在三年間的位次變化可以發現,從20192020 及 20202021 的位次累計波動幅度來看,周口市(2 位)、商丘市(3位)、鄭州市(2 位)
327、、漯河市(3 位),四個城市波動較??;波動幅度較大的有鶴壁市(13 位)、平頂山市(11 位)、焦作市(10 位)、洛陽市(7 位)、等四個城市。波動幅度大于 5 位有 6 個城市。從位次變化來看,20192021 年間整體變化較小,有 7 個城市位次進步,即趨向均衡,6 個城市位次后退,即趨向失衡,4 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平頂山市(+11)、開封市(+6)、濮陽市(+5)、信陽市(+4)等四個城市進步明顯;鶴壁市(-13)、三門峽市(-5)、駐馬店市(-4)等三個河南省城市退步明顯;位次不變的四個城市(鄭州市、焦作市、安陽市、周口市)均衡度在河南省 17 個城市中位列榜首。101 2.15
328、 湖北省湖北省 評價結果如表 2-15-1 所示。以下逐一介紹湖北省城市營商環境的三年均值、營商環境的等級分類、各項子環境及其均衡度的位次與變化。2.15.1 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整體得分與位次變化 從湖北省 12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的逐年得分來看,2019 年為 36.17;2020年為 37.52;2021 年為 41.05;三年均值為 38.24。這表明,2019-2021 年湖北省12 個城市整體營商環境得分呈現增長態勢,總體向好。營商環境與人均 GDP 的關系方面,二者三年均值位次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73,表明它們之間存在較強相關性。這意味著,營商環境與經濟發展水平發展較為一致。從湖
329、北省城市營商環境三年均值的位次來看,如表 2-15-1 所示,武漢市位次第一,宜昌市次之,位次前十的城市還依次包括:荊門市、十堰市、襄陽市、鄂州市、咸寧市、孝感市、荊州市和黃岡市。全省有 5 個城市的營商環境均值超出湖北省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分別是武漢市、宜昌市、荊門市、十堰市、襄陽市。位次在后兩位的城市為:隨州市、黃石市。表表 2-15-1:湖北省湖北省城市營商環境城市營商環境三三年均值評價結果年均值評價結果 湖北省湖北省 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子環境子環境 均衡度均衡度 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政務環境政務環境 法治環境法治環境 人文環境人文環境 人均人均GDP省內省內位次位次 總總序序 省省內
330、內排排序序 總分總分 省省內內排排序序 標準標準差差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省內省內排序排序 得分得分 武漢市 10 1 46.86 1 22.45 1 21.83 1 59.44 1 35.98 1 80.63 1 宜昌市 53 2 40.72 2 22.96 2 15.83 4 52.15 4 31.96 6 77.22 2 荊門市 61 3 40.14 12 26.55 9 6.94 2 56.13 9 30.74 4 77.59 5 十堰市 89 4 38.67 5 25.16 6 7.73 3 53.37 10 29.97
331、 11 74.94 7 襄陽市 93 5 38.58 4 24.90 3 9.30 5 51.25 2 32.43 8 77.14 4 平均平均 38.24 25.12 9.09 51.20 30.94 76.96 鄂州市 111 6 37.75 9 25.95 4 8.44 6 50.91 11 29.22 2 78.40 3 咸寧市 113 7 37.73 7 25.82 8 6.97 7 50.75 3 32.38 3 77.63 8 孝感市 139 8 36.51 6 25.29 5 7.97 11 48.16 7 31.26 5 77.35 10 荊州市 145 9 36.32 10
332、 26.01 11 5.68 8 48.96 6 31.53 7 77.15 11 黃岡市 150 10 36.16 3 24.20 10 6.47 10 48.80 5 31.57 12 72.72 12 隨州市 164 11 35.87 11 26.20 12 4.71 9 48.80 8 31.07 9 76.65 9 黃石市 217 12 33.62 8 25.91 7 7.18 12 45.63 12 23.12 10 76.15 6 102 從三年間位次的累計波動幅度(即相鄰兩年間位次之差的絕對值之和)來看,如表 2-15-2,波動幅度較大的湖北省內城市依次為:荊門市(13 位)、
333、荊州市(10 位)、鄂州市(9 位)、襄陽市(7 位)、隨州市(6 位)等。從位次變化(即 2021 年與 2019 年的位次之差)來看,相比 2019 年,2021年有 5 個城市位次進步,3 個城市位次后退,4 個城市沒有變化。其中,黃岡市(+5)、十堰市(+4)進步明顯;襄陽市(-7)退步較大;位次不變的城市當中,武漢市、宜昌市位次一直領先,隨州市、黃岡市則持續落后。表表 2-15-2:湖北湖北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省營商環境分年度得分、位次位次和演變和演變 2.15.2 營商環境等級劃分營商環境等級劃分 為方便湖北省城市更好地衡量自身營商環境水平、自查營商環境工作,本研究基于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三年均值評價結果的值域,對 12 個省內城市營商環境進行了等級分類,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 A+、A、A、B+、B、B、C 等7 個等級,分別對應的水平為:標桿、領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