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10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貿促會: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104頁).pdf(10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本報告所含信息僅供參考,任何內容均不構成財務、法律、商業、投資建議、投資咨詢意見或其他意見。中國貿促會產業促進部對本報告所含信息的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確或隱含的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信息而獲得的結果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韓國營商環境報告 2023編委會主任:李享副主任:史冬立編委:張軍馬磊劉曉紅張紅陽編寫組組長:趙萍副組長:張繼行 成員:李士龍李明哲王黎明目錄C O N T E N T S前言I第一章中韓經貿合作現狀一、中韓雙邊貿易投資下行壓力加大002(一)中韓雙邊貨物貿易增速由正轉負 002(二)中國企業對韓投資存量增長緩慢 002二、中韓經貿合作面臨較多機遇003(
2、一)雙邊自貿協定升級推動經貿合作潛力釋放 003(二)RCEP 生效實施助力中韓服務貿易質效提升 004(三)產業園區合作亮點紛呈推動雙方互利共贏 004(四)中韓雙邊貨物貿易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005(五)中韓旅游消費市場活躍帶動雙邊經貿合作 005第二章總體評價一、韓國經濟呈現持續復蘇態勢008(一)國內生產總值增速轉負為正 008(二)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出現下降 008(三)吸引外資流量創歷史新高 009二、韓國營商環境獲得企業認可010(一)四成企業對韓國營商環境評價積極 010(二)企業高度關注勞工和市場準入問題 010(三)企業對韓國營商環境預期喜憂參半 011002韓國營商環境報
3、告2023三、受訪企業在韓經營情況良好012(一)半數企業表示在韓國經營盈利 012(二)四成企業預計在韓國利潤增長 012第三章總體問題一、韓國整體市場準入壁壘偏高016(一)企業反映韓國市場準入門檻較高 016(二)企業預期韓國市場壁壘仍將提升 016二、企業在韓經營成本持續上漲017(一)人力成本上漲加劇企業用工困難 017(二)稅收負擔在國際上處于較高水平 018(三)融資成本過高制約企業正常經營 019三、政策穩定性與透明度待提升021(一)政策不夠穩定增加企業經營難度 021(二)政策不夠透明增加企業不確定性 022四、公共服務環境需進一步改善023(一)部分外資企業反映遭遇不公待
4、遇 023(二)企業表示部分優惠政策難以享受 025五、勞動規制僵化增加企業壓力026(一)勞動市場過度規制阻礙企業經營 026(二)勞資糾紛頻發擾亂企業經營秩序 027第四章總體建議一、降低外資企業市場準入壁壘030(一)制定合理的外資審查范圍與規則 030(二)清理不合理準入限制和隱性壁壘 030二、減少對外資企業的過度規制031(一)減少政府對市場行為的過度干預 031目錄003(二)提高涉企政策法規穩定性透明度 031三、加大對在韓外資企業的支持力度031(一)不可對外資企業進行歧視性執法 031(二)保障外資企業平等享受支持政策 031(三)降低企業稅負強化金融支持保障 031四、持
5、續優化企業在韓用工環境032(一)適度放松對企業用工限制和監管 032(二)推動工會活動規范化合理化開展 032五、持續深化中韓兩國經貿合作032(一)始終秉持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立場 032(二)加強 RCEP 框架下中韓經貿合作 032(三)深化中韓產業鏈供應鏈互利合作 032第五章市場準入一、最新進展034(一)中國是韓國最大反傾銷對象 034(二)韓國實行外商投資申報制度 034(三)不斷擴大外商投資認定范圍 036(四)加強尖端技術產業外資審查 037(五)新設“安保審議專門委員會”038二、問題分析039(一)外國人投資環境改善方案效果不佳 039(二)韓國外資審查部門自由裁量權過大
6、040(三)外資審查提高了外資企業經營成本 042三、我們建議043(一)規范使用貿易救濟措施 043(二)提高外資審查的透明度 043(三)減少對外資不合理限制 043004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第六章數字經濟一、最新進展046(一)不斷完善數據治理相關法律框架 046(二)制定國家戰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046(三)通過立法支持數字相關產業發展 047(四)深化同美國的數字領域安全合作 048(五)加強同歐盟的跨境數據規則對接 048(六)加大電子商務領域法律法規保障 049二、問題分析049(一)數據法規提高了企業的合規成本 049(二)外企難以享受數字領域補貼政策 051(三)電子商務
7、立法的透明度有待提升 051三、我們建議051(一)進一步降低外資企業的數據合規成本 051(二)不可隨意擴大個人公共信息監管范圍 051(三)數字領域優惠政策對內外資一視同仁 051(四)推動 RCEP 框架下中韓跨境電商合作 052第七章綠色經濟一、最新進展054(一)完善綠色經濟發展頂層安排 054(二)制定綠色經濟活動認定標準 054(三)不斷健全 ESG 治理監管體系 055(四)鼓勵公共部門采購綠色產品 055(五)加大重點綠色產業支持力度 056二、問題分析057(一)過度保護不利于企業的公平競爭 057(二)環保規制要求提高企業經營成本 058(三)隱性綠色壁壘阻礙外資企業進入
8、 059目錄005三、我們建議059(一)減少人為設置綠色貿易壁壘 059(二)合理降低企業環保合規成本 060(三)公平公正實施綠色優惠政策 060(四)加強中韓綠色領域對話合作 060第八章跨境人員流動一、最新進展062(一)通過雇傭許可制度引進外籍勞動力 062(二)季節性外籍勞工引進數量大幅增長 063(三)實施優秀人才永居及快速入籍制度 063(四)嚴厲打擊外籍人員非法居留和就業 063二、問題分析064(一)企業面臨的用工短缺問題愈發嚴重 064(二)雇傭許可制限制企業使用外籍員工 064(三)出臺針對技術人才流動的限制措施 065(四)外籍勞動者反映在韓遭受歧視待遇 066三、我
9、們建議066(一)適當放寬用工限制和監管 066(二)放松對跨境人才流動限制 066(三)保護外籍勞動者合法權益 067(四)加強中韓兩國的勞務合作 067第九章金融稅收一、最新進展070(一)不斷放松對外匯市場限制 070(二)新增金融與投資相關稅種 070(三)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070(四)廢除外國投資者登記制度 071(五)出臺負擔金制度改善方案 071006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二、問題分析071(一)韓國金融市場波動影響企業信心 071(二)外企無法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074(三)對外資企業實施更嚴格金融監管 075(四)稅收負擔高企增大企業經營壓力 076三、我們建議07
10、7(一)進一步降低外資企業稅收負擔 077(二)金融監管對內外企業一視同仁 077(三)加強對外企的金融支持與保障 077(四)推動中韓貨幣互換合作的深化 077第十章公共采購一、最新進展080(一)韓國公共采購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080(二)加大對優秀和創新產品采購支持 080(三)限制采購使用外國零部件的產品 082(四)鼓勵公共采購優先選擇本國產品 082(五)優化公共采購相關的服務與流程 083二、問題分析083(一)公共采購排除部分外國產品 083(二)公共采購過程存在隱性壁壘 085(三)優秀產品采購制度不夠完善 087三、我們建議087(一)加大政府采購市場開放力度 087(二)提
11、高公共采購流程的透明度 088附錄一研究過程綜述附錄二中國貿促會簡介鳴謝089093095前言自 1992 年中韓建交以來,中韓經貿關系不斷深化發展,雙方在貿易、投資、產業等各個領域的合作均取得了豐碩成果。2015 年,中韓兩國簽署自貿協定,目前中韓兩國正在積極推動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也為中韓兩國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2023 年 9 月 23 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韓國總理韓德洙時指出,中韓經濟聯系密切,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兩國可以深化互利合作,繼續相互成就。中韓都主張維護多邊主義和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可以加強溝通協調,推動國
12、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充分反映外資企業的聲音,推動韓國改善營商環境,受中國貿促會產業促進部委托,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組織開展了韓國營商環境報告 2023研究。韓國營商環境報告 2023共十章,第一章為中韓經貿關系現狀,第二章為韓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第三章為韓國營商環境總體問題,第四章為總體建議;根據韓國營商環境特點以及企業反映的在韓投資經營主要涉及的營商環境領域,報告設置了市場準入、數字經濟、綠色經濟、跨境人員流動、金融稅收、公共采購等 6 個專題章節。課題組通過實地走訪、線上線下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調研在韓中資企業。受訪企業反映,韓國是企業全球布局的重要一站,40.9%的受訪企
13、業認為韓國營商環境好或很好,但近年來韓國市場準入壁壘不斷提升,法律法規不穩定不透明增加企業經營難度。企業認為韓國營商環境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一、韓國市場準入壁壘不斷提高。企業反映韓國整體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并且企業預期韓國準入壁壘仍將提升。在 OECD 國家中,韓國在市場準入壁壘指數,貿易、投資壁壘指數,服務、網絡壁壘指數等方面均高于 OECD 平均水平。調查顯示,41%的企業認為市場準入門檻較高是韓國營商環境突出問題之一,47%的企業認為未來韓國市場準入壁壘仍將持續提高。II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二、企業在韓經營成本持續上漲。在人力成本方面,企業反映在韓國的用工成本持續上升,2023 年
14、 6 月,韓國平均月工資為 373.7 萬韓元,較 2019 年 6 月上漲 12.3%。56.6%的受訪企業反映,勞動成本不斷上升是韓國營商環境存在的重要問題。在稅收成本方面,2023 年韓國企業所得稅綜合稅率達到 26.5%,在 OECD 國家中排名 11 位,高于平均水平。調查顯示,32.5%的受訪企業反映稅負過重。在融資成本方面,2022 年 9 月,大韓商工會議所面向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企業實現盈利可承受的基準利率上限為2.91%,而韓國的基準利率已高達 3.5%。調查顯示,69.9%的企業無法在韓國使用各種便捷融資渠道。三、政策不穩定、不透明加大企業經營負擔。受訪企業反映,韓國
15、法律法規的政策穩定性較差,政策調整較為頻繁,企業難以形成穩定的政策預期;韓國政府在執法過程中自由裁量權較大,政策法規執行尺度不夠透明。OECD 數據顯示,韓國政府介入導致的畸形指數為 1.69,居 OECD 第 23 位,高于 OECD 平均水平。調查顯示,66.3%的企業認為韓國政府存在行政規制缺乏一貫性、不可預測的問題;48.2%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存在執法透明度不高的問題,55.4%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政府在立法過程中存在濫設不透明規制問題。四、公共服務環境需進一步改善。37.4%的企業認為對本國企業過度保護是韓國營商環境面臨的突出問題,48.2%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政府針對外資執法存在不公平
16、現象。在韓中資企業反映,外資企業無法公平地享受韓國相關領域支持政策,分別有 70%和73.3%的受訪企業表示無法公平享受韓國在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領域的優惠政策。五、勞動規制僵化制約企業經營。受訪企業反映,對勞動市場的過度規制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經營,重大災害處罰法等勞動規制所限定的義務范圍過寬,處罰力度過大,存在對企業用工政策監管過度的問題,加重了企業經營負擔。2023 年 1 月,韓國經營者總協會對 201 家外資企業調查結果顯示,48.8%認為韓國需要改進勞動規則,20.4%認為勞動規制阻礙新外資企業進軍韓國市場。調查顯示,61.5%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勞資關系緊張態勢對企業經營造成影響。針對韓
17、國營商環境的主要問題,受訪企業提出了五大方面的建議,希望韓國政府能夠認真聽取中資企業的訴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中韓經貿關系健康發展。一是降低外資企業市場準入壁壘,制定合理的外資審查范圍與規則,清理外資企業面臨的隱性壁壘。二是減少對外資企業的過度規制,避免政府對市場行為的過度干預,提高涉企政策法規的穩定性和透明度。前言III三是加大對在韓外資企業的支持力度,公平對待外資企業,保障外資企業平等享受支持政策,強化對外資企業的金融支持。四是持續優化企業在韓用工環境,適度放松對企業用工限制和監管,推動工會活動規范化合理化開展。五是持續深化中韓經貿合作,深化中韓產業鏈供應鏈互利合作。第一章中韓經貿合作
18、現狀001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第一章中韓經貿合作現狀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02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一、中韓雙邊貿易投資下行壓力加大(一)中韓雙邊貨物貿易增速由正轉負中韓兩國自 1992 年建交以來,經貿關系發展迅速,但近兩年,中韓貿易出現了下滑趨勢。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 年中韓貿易額為 3622.9 億美元,同比增長 0.1%,增速較 2021 年減少 26.8 個百分點。2023 年,中韓兩國貨物貿易總額為 3107.4 億美元,同比下降 13.5%。其中,中國對韓國出口貨物 1489.9 億美元,同比下降 7.2
19、%;中國自韓國進口貨物 1617.5 億美元,同比下降 18.7%1。圖 1-120162023 年中國與韓國貨物貿易總體情況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總署。(二)中國企業對韓投資存量增長緩慢2022 年,中國企業對韓國直接投資流量 5.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4%,但流量金額仍遠低于 2016 年水平;截至 2022 年底,中國企業累計對韓國直接投資存量達 66.71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總署,http:/ 1.1%1,2018 年以來中國企業對韓國投資存量保持相對穩定(如圖 1-2所示)。圖 1-220162022 年中國對韓國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數據來源:2022 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二
20、、中韓經貿合作面臨較多機遇(一)雙邊自貿協定升級推動經貿合作潛力釋放中韓自貿協定于 2015 年 12 月 20 日正式生效以來,中韓雙方按照 10 年內對 90%以上的商品實現零關稅的高水平開放承諾,先后 8 次進行關稅削減,優惠關稅利用率持續提升2。2018 年 3 月,中韓雙方正式啟動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談判重點聚焦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等領域更大程度開放,其中擴大旅游、文化、金融、養老等服務業部門領域的市場準入將有望實現更大突破。1數據來源:2022 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資料來源: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http:/ 生效實施助力中韓服務貿易質效提升2022 年 1 月
21、1 日 RCEP 正式生效以來,隨著原產地規則、服務業擴大開放、零關稅商品擴圍等一系列高水平開放安排落地實施,極大推動了中韓經貿合作走深走實。一方面,RCEP 疊加中國和韓國已生效的雙邊自貿協定,為雙方企業創造了更好的經貿合作條件,尤其是關稅大幅度減讓等舉措進一步幫助企業降低了貿易成本。另一方面,在 RCEP開放棘輪規則1安排下,隨著中韓兩國服務業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中韓之間的服務貿易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目前來看,中國在 RCEP 項下服務貿易的開放承諾達到已有自貿協定的最高水平,承諾開放的服務部門數量在入世承諾約 100 個部門的基礎上,新增研發、管理咨詢、制造業相關服務、空運等 22 個部
22、門,并提高金融、法律、建筑、海運等 37 個部門的承諾水平。與此同時,韓國在 RCEP 項下實施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模式,且開放承諾水平與WTO相比提升,對于計算機及相關服務、研究和開發服務、設備租賃、建筑服務、旅游服務、娛樂體育等服務部門總體全面開放;對于部分商業服務、電信服務、分銷服務、運輸服務等領域,在滿足當地存在要求的情況下,大多允許市場準入。(三)產業園區合作亮點紛呈推動雙方互利共贏2014 年 7 月 4 日,習近平主席在首爾與時任韓國總統樸槿惠共同出席中韓經貿合作論壇并發表題為攜手合作,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提出“雙方還可以拓展地方經濟合作,共同建設中韓產業園,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
23、。2017 年 12 月,習近平主席與時任韓國總統文在寅就共同建設中韓產業園達成重要共識,隨后,中國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中韓產業園的批復(國函2017142 號),同意在江蘇省鹽城市、山東省煙臺市、廣東省惠州市分別設立中韓產業園,并對產業園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2。2018 年 6 月,中韓兩國商務部門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中韓產業園合作交流會、中韓產業園合作協調機制第二次會議在江蘇鹽城召開,同時為上述三大中韓產業園揭牌。當前,中韓產業園正按照中韓自貿協定有關規定,通過復制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等高水平開放平臺改革開放試點經驗,加強體制機制創新,為新形勢下中韓探索更緊密經貿合作模式和
24、路徑提供了有益經驗。例如,中韓(鹽城)產業園功能配套設施基本1棘輪規則是指成員方在協定對其生效后,對現存不符措施的任何修改,只能比修改前減少對外資的限制,而不能降低修改前外資已享受的待遇。2資料來源:中國商務部,http:/ 年上半年特定國家依賴度產品進口額現況顯示,韓國自海外進口的主要產品中,有半數以上來自中國,尤其在芯片生產所必需的稀土類金屬和二次電池核心原料上,對華依賴程度極高2。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3 年一季度,中國外貿“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對韓國出口同比大增 121.7%3。中韓兩國加強高端產業合作,不斷鞏固增強雙方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黏性,對于實現雙邊經貿合作
25、共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五)中韓旅游消費市場活躍帶動雙邊經貿合作韓國是中國游客出境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疫情前,兩國年度人員往來超千萬人次,每周 1200 多架次航班往返于兩國之間4。自 2023 年 3 月 15 日起,中國全面恢復旅游簽證、區域性免簽及疫情前的多次簽證入境功能;采取多項措施,提高辦證效率,并為重要緊急商務、人道團組提供綠色通道便利。2023 年 8 月 10 日,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于恢復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和地區(第三批)出境團隊旅游業務的通知,決定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經營中國公民赴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第三批)出境團隊旅游和“機票+酒店”業務5。據統
26、計,中方公布有關措施后,中國旅游平臺上對1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網站, 15 倍1。中國再次啟動赴韓團隊旅游業務,對加速兩國疫后經濟恢復發展、改善民心民意將起到積極助推作用,預計中國赴韓游客將大幅增加。根據韓國旅游發展局數據,2023 年 8 月訪韓外國游客總數為 108.9 萬人,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訪韓游客人數達到 26 萬人,占比 23.8%,數量排名第二2。1資料來源:中國青年網,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第二章總體評價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08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一、韓國經濟呈現持續復蘇態勢(一)國內生產總值增速轉負為正韓國銀
27、行數據顯示,2023 年前三季度韓國 GDP 保持持續增長,扭轉 2022 年第四季度的下降趨勢。圖 2-1韓國實際 GDP 季度環比增速(%)1數據來源:韓國銀行。(二)貨物貿易進出口額出現下降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的2023 年 12 月及年度進出口動向顯示,2023 年韓國出口額同比減少 7.4%,為 6326.9 億美元;進口額同比減少 12.1%,為 6426.7 億美元。時隔三年出現負增長,貿易收支呈現 99.8 億美元逆差,連續兩年出現逆差。1數據來源:韓國銀行,https:/ecos.bok.or.kr/#/。第二章總體評價009圖 2-220152023 年韓國貨物貿易情況(
28、單位:億美元)數據來源:韓國銀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三)吸引外資流量創歷史新高2022 年,韓國外商直接投資流量連創新高,2022 年韓國外商直接投資流量達到304.54 億美元。從來源地看,美國、荷蘭、新加坡、日本、中國為韓國 2022 年外商直接投資的前五大來源地,其中美國、荷蘭、日本對韓直接投資增長較快,分別同比增長65.2%、405.3%、26.3%。圖 2-320152022 年韓國外商直接投資流量(單位:億美元)數據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中韓經貿關系010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二、韓國營商環境獲得企業認可(一)四成企業對韓國營商環境評價積極調查顯示,40.9%的受訪企業認
29、為韓國營商環境好或很好,49.4%認為韓國營商環境水平一般,7.3%認為韓國營商環境差,2.4%認為韓國營商環境很差(如圖 2-4所示)。圖 2-4企業對韓國營商環境整體評價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二)企業高度關注勞工和市場準入問題受訪企業認為韓國營商環境最為突出的五大問題分別是勞動成本不斷上升、勞工政策過于僵化、市場準入壁壘持續提高、對本國企業過度保護、人員簽證難以取得,占比分別為 56.6%、50.6%、41.0%、37.4%、33.7%(如圖 2-5 所示)。第二章總體評價011圖 2-5企業認為韓國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三)企業對韓國營商環境預期喜憂參半
30、調查顯示,22.9%的受訪企業對未來韓國營商環境持悲觀預期,57.8%持中立態度,19.3%企業保持樂觀預期(如圖 2-6 所示)。圖 2-6企業對未來韓國營商環境的預期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中韓經貿關系012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三、受訪企業在韓經營情況良好(一)半數企業表示在韓國經營盈利調查顯示,56.3%的受訪企業預期 2023 年盈利,預期盈虧平衡的企業占比 30.2%,預期虧損的企業占比為 13.5%。圖 2-7企業預期 2023 年在韓國經營情況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二)四成企業預計在韓國利潤增長調查顯示,受訪企業預期營業收入、利潤和市場份額出現增長的比例分別為 4
31、8.2%、42.2%、38.5%。預期營業收入、利潤和市場份額下降的受訪企業比例分別為 22.9%、28.9%和 20.5%。第二章總體評價013圖 2-8企業預期 2023 年在韓營業收入情況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圖 2-9企業預期 2023 年在韓營業利潤情況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中韓經貿關系014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圖 2-10企業預期 2023 年在韓市場份額情況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第三章總體問題015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第三章總體問題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16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一、韓國整體市
32、場準入壁壘偏高(一)企業反映韓國市場準入門檻較高韓國整體市場準入門檻較高,例如以立法形式限制外資企業對金融、畜牧、電力、通信等行業的投資經營活動;外國人投資促進法授權產業通商資源部每年更新外國人投資綜合公告,以負面清單方式匯總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和投資行業限制等1(見表3-1)。調查顯示,41%的企業認為市場準入門檻較高是韓國營商環境突出問題之一。表 3-1外資受限行業限制類型行業范圍不允許外國投資行業郵政業、中央銀行、養老金業、金融市場管理業和其他金融支持服務業。教育機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院、特殊學校等)。藝術家、宗教團體、環保運動、勞工運動組織等。外國投資受限行業允許外商投
33、資比例低于 50%:肉牛飼養業、肉類批發業、輸配電業、電力銷售業、內港和航空客運企業、貨運、報紙發行、雜志和期刊出版等。允許外商投資比例低于 49%:節目供應業,有線廣播業、衛星和其他廣播業,無線和衛星通信行業,其他電信行業。允許外商投資比例低于 30%:水力、火力、太陽能或其他發電行業。允許外資比例低于 25%:新聞工業。*核電行業、無線電廣播業、地面廣播業限制條件暫未公開。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law.go.kr/LSW/admRulLsInfoP.do?chrClsCd=&admRulSeq=2100000202053#AJAX。(二)企業預期韓國市場壁壘仍將提升
34、企業反映,韓國不斷推出新的措施提升準入壁壘。例如,韓國為保護本土產業,增加標準認證范圍,認證時間長、認證成本較高,限制了外資企業正常參與市場競爭。韓國持續擴大外商投資限制行業范圍,加大對關鍵技術領域的外商投資審查力度,不斷擴1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law.go.kr/LSW/admRulLsInfoP.do?chrClsCd=&admRulSeq=2100000208932。第三章總體問題017大外商投資認定范圍,新設“安保審議專門委員會”,加強對國家安全存在潛在風險的外資并購活動的監管。韓國于 2022 年 8 月正式實施國家尖端戰略產業法,持續修訂產業技術保
35、護法,更新國家核心技術清單,為限制關鍵領域外資進入提供立法支持。調查顯示,47%的受訪企業認為未來韓國市場準入壁壘仍將持續提高(如圖 3-1所示)。圖 3-1企業對韓國市場準入壁壘水平的預期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韓國官方對外資企業的調查能夠有效印證上述結論,2022 年 6 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以駐韓外國商工會議所、外資企業為對象共收集了 454 條企業意見,問題主要集中在市場準入領域,企業普遍反映韓國政府設置門檻壁壘較高,且通過標準認證、安全檢查等隱性手段不斷增加準入限制1。二、企業在韓經營成本持續上漲(一)人力成本上漲加劇企業用工困難企業反映,在韓國的用工成本持續上升。2023 年
36、 6 月,韓國平均月工資為 373.7 萬1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briefing/pressReleaseView.do?newsId=156541396。中韓經貿關系018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韓元,較 2019 年 6 月上漲 12.3%(如圖 3-2 所示)。2023 年 8 月,韓國勞動雇傭部決定將 2024 年最低時薪上調到 9860 韓元,較 2023 年的 9620 韓元上漲 240 韓元,上漲幅度為 2.5%。韓國小工商業者聯合會認為近年來最低工資的超速上漲已經導致了勞動雇傭減少。調查顯示,56.6%的受訪企業反映,勞動成本不斷上升
37、是韓國營商環境存在的重要問題。圖 3-2韓國全體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總額數據來源:韓國勞動雇傭部,http:/laborstat.moel.go.kr/。(二)稅收負擔在國際上處于較高水平企業反映,韓國近年來稅收負擔增速較快,給企業帶來較重稅收負擔。數據顯示,韓國整體稅收負擔率由 2015 年的 17.4%上升至 2020 年的 20%,上漲 2.6 個百分點。其中,韓國企業所得稅、財產稅、繼承稅等稅種的最高稅率,位居 OECD 國家前列1,2023 年韓國企業所得稅綜合稅率達到 26.5%,在 OECD 國家中排名 11 位,高于平均水平(如圖 3-3所示)2。大韓商工會議所2022 年稅收制度
38、改善課題建議認為,由于高物價、高利率、1資料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https:/www.moef.go.kr/nw/nes/detailNesDtaView.do?searchBbsId1=MOSFBBS_000000000028&searchNttId1=MOSF_000000000060354&menuNo=4010100。2資料來源:OECD,https:/stats.oecd.org/Index.aspx?QueryId=78166。第三章總體問題019高匯率等多重壓力,企業經營面臨巨大困難,建議韓國政府改善相關制度,包括將企業所得稅最高稅率下調至 OECD 國家平均水平,提高研發、設
39、備等投資的扣稅率以鼓勵投資。2023年1月,韓國經營者總協會對在韓外資企業規制認識及投資前景的調查結果顯示,32.3%的外資企業認為有必要下調法人稅1。調查顯示,32.5%的受訪企業反映稅負過重是韓國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之一。圖 3-32023 年 OECD 國家綜合企業所得稅率(%)數據來源:OECD。(三)融資成本過高制約企業正常經營2023 年 4 月,大韓商工會議所發布的持續高利率對企業的影響報告顯示,66.3%的受訪企業受利率高企影響,無法盈利或產生虧損。2022 年 9 月,大韓商工會議所面向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企業實現盈利可承受的基準利率上限為 2.91%,而韓國的基準利率已高
40、達 3.5%。受訪企業普遍反映在韓融資較為困難,調查顯示,69.9%的受訪企業表示無法在韓國使用各種便捷融資渠道(如圖 3-4 所示),42.2%的企業因中資身份導致1資料來源:韓國經營者總協會,https:/ 3-5 所示),僅有 15.7%的企業對韓國整體金融環境評價較高(如圖 3-6所示)。圖 3-4企業能否在韓國使用各種便捷融資渠道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圖 3-5企業是否因中資身份導致融資困難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第三章總體問題021圖 3-6企業對韓國整體金融環境的評價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三、政策穩定性與透明度待提升(一)政策不夠穩定增加企業經營難度受訪企業反映,
41、韓國法律法規的政策穩定性不高,政策調整較為頻繁,企業難以形成穩定的政策預期,增加企業的經營壓力與難度。2021 年,韓國經營者總協會以韓國 220家雇傭 50 人以上的外資企業為對象進行的“對外企規制及困難”問卷調查顯示,27.7%的外資企業表示“濫設不透明立法規制”“行政規制缺乏一貫性、不可預測”等問題是在韓經營特有風險1。調查顯示,66.3%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政府存在行政規制缺乏一貫性、不可預測問題(如圖 3-7 所示)。1資料來源:韓聯社,https:/www.yna.co.kr/view/AKR20211117161400003。中韓經貿關系022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圖 3-7企業
42、認為韓國政府是否存在行政規制缺乏一貫性、不可預測問題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二)政策不夠透明增加企業不確定性企業反映,韓國政府在執法過程中自由裁量權較大,政策法規執行尺度不夠透明、隨意性較大,導致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提升,增加企業合規管理難度。OECD 公布的 2018 年 PMR指標顯示,韓國政府介入導致的畸形指數為 1.69,居 OECD 第 23 位,高于 OECD 平均水平(1.65)。調查顯示,半數受訪企業(51.8%)認為韓國存在執法透明度不高的問題(如圖3-8所示),55.4%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政府在立法過程中存在濫設不透明規制問題(如圖3-9所示)。圖 3-8企業對韓國政府
43、執法過程透明度的評價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第三章總體問題023圖 3-9企業認為韓國政府是否存在濫設不透明立法規制問題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四、公共服務環境需進一步改善(一)部分外資企業反映遭遇不公待遇企業反映在韓國遭遇不公平待遇,如在公共采購中,韓國對本國產品過度保護,通過指定采購清單、加強銷售渠道支持等措施,優先采購本國產品;韓國部分行業限制同外國企業合作,在正常商業活動中,市場優先選擇本土供應商;部分領域外資企業還遭遇行政審批流程故意拖延、無理由拒絕等問題。調查顯示,37.4%的受訪企業認為對本國企業過度保護是韓國營商環境面臨的問題之一,48.2%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政府針對外
44、資執法存在不公平現象(如圖 3-10 所示),45.8%的受訪企業遭遇過韓國政府不公平執法(如圖 3-11 所示),56.6%的受訪企業反映韓國政府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問題(如圖 3-12 所示)。中韓經貿關系024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圖 3-10企業對韓國政府針對外資執法公平性的評價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圖 3-11企業在韓國開展業務遭受不公平執法情況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第三章總體問題025圖 3-12企業對韓國政府執法過程中自由裁量權的評價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二)企業表示部分優惠政策難以享受韓國高度重視制造業、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領域發展,出臺制造業
45、復興計劃,包括2030 年充電電池產業發展戰略 汽車零部件企業未來汽車改裝支持計劃等制造業發展戰略;支持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產業發展,頒布人工智能半導體產業發展戰略 應對氣候變化的碳中和和綠色增長法案 數據產業振興和利用促進基本法等。2022 年 8 月,韓國正式實施國家尖端戰略產業法,將半導體等領域納入重點支持范圍,大力推進半導體產業發展。相關政策為支持企業發展提供了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但在韓中資企業反映,無法公平地享受韓國相關領域的優惠政策,實質上削弱了外資企業在韓市場競爭力。調查顯示,70%的受訪企業表示無法公平享受韓國政府針對數字經濟領域的支持優惠政策(如圖 3-13 所示),
46、73.3%的受訪企業表示無法公平享受韓國綠色經濟領域的支持優惠政策(如圖 3-14所示)。中韓經貿關系026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圖 3-13企業對韓國政府數字經濟領域支持優惠政策實施情況的看法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圖 3-14企業對韓國政府綠色經濟領域支持優惠政策實施情況的看法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五、勞動規制僵化增加企業壓力(一)勞動市場過度規制阻礙企業經營企業反映,韓國勞動限制過多、規制水平高,不利于企業開展經營活動。韓國經營第三章總體問題027者總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新設重大災害處罰法、上調最低工資、實行每周 52 小時工作制、允許失業人員和被解雇人員加入工會等勞動規制影
47、響企業經營。重大災害處罰法等勞動規制所限定的義務范圍過寬,處罰力度過大,存在對企業用工政策監管過度的問題,加重了企業經營負擔。根據 2023 年 1 月韓國經營者總協會對201 家外資企業調查結果,48.8%認為韓國需要改進勞動規則,20.4%認為勞動規制阻礙新外資企業進軍韓國市場,25.9%認為外資企業總部管理人員更不愿意到韓國上任1。調查顯示,43.4%的企業認為重大災害處罰法的實施對企業正常經營造成負擔(如圖3-15所示)。圖 3-15企業對重大災害處罰法等勞動規制的評價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二)勞資糾紛頻發擾亂企業經營秩序韓國勞資對立嚴重影響正常市場經濟秩序。根據韓國市場調研機
48、構 EMBRAIN 對1000 名勞動者的問卷調查結果,61.9%的人認為工會存在過激活動,60.4%的認為工會活動稍有不慎就會使勞資關系進一步惡化2。調查顯示,61.5%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勞資關系緊張態勢對企業經營造成影響(如圖 3-16 所示)。1資料來源:韓國經營者總協會,https:/ 3-16企業對韓國勞資關系緊張態勢的看法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第四章總體建議029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第四章總體建議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30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一、降低外資企業市場準入壁壘(一)制定合理的外資審查范圍與規則建議韓
49、國政府進一步擴大行業準入范圍,大幅削減外資準入限制,提高市場準入開放程度,制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外資審查規則,不斷縮小國家核心技術清單限制范圍,不隨意擴大審查范圍并提高審查程序的透明性,給企業營造可預期的良好市場環境。(二)清理不合理準入限制和隱性壁壘建議韓國政府持續清理不合理的市場準入限制和隱性壁壘,破除行業協會和本土企業利用檢測檢驗、標準認證等手段限制外資企業進入市場的錯誤做法,支持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標準制定工作,賦予外資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調查顯示,43.4%的受訪企業表示,如果韓國放寬其所在行業的限制,公司將擴大投資規模(如圖 4-1所示)。圖 4-1 放寬企業所在行業的市
50、場準入限制后的企業投資計劃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第四章總體建議031二、減少對外資企業的過度規制(一)減少政府對市場行為的過度干預建議韓國政府避免在法律法規、行政執法等方面對于外資企業的過度規制,減少政府對于微觀經濟行為的過度干預,強化服務企業職能,給予外資企業合理的發展空間。(二)提高涉企政策法規穩定性透明度建議韓國政府減少法規政策和執法口徑的頻繁調整,為外資企業經營提供合理的政策預期,減少執法者的自由裁量權;提高政策透明度,在立法過程中主動征求并吸納外資企業合理意見。三、加大對在韓外資企業的支持力度(一)不可對外資企業進行歧視性執法建議韓國政府制定公開透明、邊界明確的執法行為規范,嚴
51、格執法流程,對本地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在反壟斷、企業合規調查等執法過程中,不可選擇性執法和歧視性執法,認真對待外資企業的合理訴求,保護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將國民待遇原則落到實處。(二)保障外資企業平等享受支持政策建議韓國政府在實施相關產業發展支持政策過程中,應保證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制定公平、公正的支持措施,實現所有企業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三)降低企業稅負強化金融支持保障建議韓國政府進一步降低外資企業稅收負擔,合理調整稅收結構,充分發揮外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實效,提高研發投入、設備購置等活動的抵扣稅率以鼓勵外企投資。穩中韓經貿關系032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定國內金融市場,加強對外資企業的
52、金融支持,做好外資企業投融資服務。四、持續優化企業在韓用工環境(一)適度放松對企業用工限制和監管建議韓國政府在制定用工政策時,充分兼顧企業發展實際,在保障勞動者權益的前提下,適當放松企業用工限制和勞動監管,釋放企業發展活力。(二)推動工會活動規范化合理化開展建議韓國政府將工會組織活動限制在合理范圍,緩和勞資對立態勢,支持勞動者以法律手段、正常途徑維護合法權益。五、持續深化中韓兩國經貿合作(一)始終秉持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立場建議韓國政府始終堅持維護多邊主義和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加強同中國的經貿政策溝通協調,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二)加強 RCEP 框架下中韓經貿合作建議韓國政府充
53、分利用 RCEP 帶來的合作機遇,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在服務貿易、跨境電商、第三方市場合作、金融合作等領域不斷夯實中韓兩國合作基礎。(三)深化中韓產業鏈供應鏈互利合作從產業鏈供應鏈角度看,中韓兩國在半導體等高技術行業的經濟聯系緊密,是利益交融、優勢互補、潛力巨大的合作伙伴。建議韓國政府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供應鏈全球化趨勢,保持政策獨立性,加強中韓合作,強化兩國產業鏈供應鏈聯系,共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升級。第五章市場準入033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第五章市場準入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34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一、最新進展(一)中國
54、是韓國最大反傾銷對象根據韓國貿易委員會(Korea Trade Commission,KTC)數據,截至 2023 年 7 月,韓國共有 43 項反傾銷措施正在實施,涉及 24 個國家或地區,其中針對中國的有 15 項,數量最多(如圖 5-1 所示)。從歷史數據來看,從 1987 年至今,韓國累計實施 197 項反傾銷調查,其中 145 項征收反傾銷稅(占比 73.6%)。從國家和地區分布來看,依次為中國(99 項)、日本(57 項)、歐盟(34 項)、美國(30 項);從產品分布來看,集中在化學(66 項)、紙張和木材(38 項)、煉鐵和金屬(29 項)、機械和電子(20 項)等領域。中國是
55、韓國實施反傾銷調查的最主要對象。圖 5-1韓國正在實施反傾銷措施的國家或地區分布(截至 2023 年 7 月)數據來源:韓國貿易委員會。(二)韓國實行外商投資申報制度根據外商投資促進法及相關規定,韓國外商投資申報按照不同投資類別可分為事先申報和事后申報兩種。外商投資程序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外商投資申報、資金匯第五章市場準入035款、法人登記注冊、外商投資企業注冊。此外,根據產業技術保護法 關于加強與保護國家尖端戰略產業競爭力的特別措施法(簡稱國家尖端戰略產業法)及相關規定,如果外國人擬收購擁有韓國國家核心戰略技術的企業,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審批通過后方可實施收購活動。表 5-1外商投資事先/事
56、后申報范圍類別內容事后申報外國人以下列持有股票、債券方式進行投資,可以在取得股票后 60 日內進行申報:(1)取得由上市股份公司發行的股票。(2)取得以儲備資本、重估儲備為資本而發行的股票。(3)在合并、換股或轉讓完成后收購存續公司或新設公司股票,或在相關外資公司合并、換股或轉讓拆分時持有股票。(4)以買入、繼承、遺囑贈與、外國投資者贈與等方式取得外資企業股票。(5)以股票分紅取得的股份。(6)通過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債券、股票存托憑證以及類似形式取得股票。事先申報其余類型外商投資活動均須事先申報。表 5-2外商投資事先申報需提交的相關資料1序號內容1投資者的姓名、國籍(包括其特殊關系人)2
57、擬投資的目標企業商號、名稱、地址3新成立實體的商號、名稱、資產規模4投資總額、投資比例、投資方法和投資資金來源明細5股權轉讓受讓人6投資經營計劃(包括業務內容、運營管理、產品技術水平、生產流程、上下游企業、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的具體業務關系等)、財務報表(包括最近兩年)7目標企業在過去三年中是否根據防衛事業法向防衛產業企業提供商品或服務8目標企業是否根據“戰略物資進出口申報表”生產貨物或技術資料9目標企業過去三年是否簽訂了國家情報來源法規定的國家機密合同10目標企業持有的技術是否涉及防止和保護工業技術外流法指定的國家關鍵技術注:如產業通商資源部或行業主管部門認為須進一步核實提交文件的內容,可要求
58、外國投資者或目標企業在天內提供所需資料。1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law.go.kr/LSW/admRulLsInfoP.do?admRulSeq=2100000202053。中韓經貿關系036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圖 5-2外商投資流程資料來源: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https:/www.investkorea.org/ik-en/cntnts/i-350/web.do。(三)不斷擴大外商投資認定范圍根據韓國外商投資促進法,韓國外商投資有以下四種類型:取得股份、長期貸款、對非盈利法人出資、未分配利潤的再投資(見表 5-3)。其中,2020 年 2 月修訂
59、的外商投資促進法將“未分配利潤的再投資”添加到外商投資認定范圍,于 2020 年 8 月起正式生效。2023 年 5 月,韓國第 43 次產業技術保護委員會公布防止產業技術外流及保護產業技術法(簡稱產業技術保護法)修正案,以進一步消除技術保護死角為目標,將“外國投資者”的概念擴大到“持雙重國籍的外國人所支配的韓國境內私募基金”,對私募基金收第五章市場準入037購、并購韓國核心技術企業進行嚴格審查,并加大對技術泄露行為的處罰力度。表 5-3韓國外商投資認定范圍類型具體內容取得股份外商以與韓國企業建立持續性經濟關系為目標,取得該企業的股票或股份,要求投資金額在 1 億韓元以上,外商投資股比達到 1
60、0%以上。若持股比例不到 10%,但存在外商向國內企業派遣或選任管理人員的情況,也可以被認定為外商投資。長期貸款外商投資企業的海外母公司或與存在出資關系的企業,向相關在韓外商投資企業提供 5年以上貸款的情況。對非盈利法人出資對非盈利法人或企業出資 5 千萬韓元以上,出資比例占總額的 10%以上,并滿足外商投資促進法規定的相關條件。未分配利潤的再投資外商投資企業將未分配利潤用在新建、擴建工廠等一定用途的投資,具體包括新建工廠設施或研究設施(制造業)、新建營業地點或研究設施(非制造業)。(四)加強尖端技術產業外資審查2019 年 8 月修訂的產業技術保護法規定,如故意將國家核心技術轉移到海外,將處
61、以 3 年以上有期徒刑;對技術侵權實行懲罰性賠償制度,發生技術侵權時,法院可判定損失金額 3 倍以下的賠償1。2022 年 8 月韓國正式實施國家尖端戰略產業法,截至2023年8月,該法已經過5次修訂。該法要求,對于產業技術保護法中所規定的“國家核心技術”,在相關出口及企業并購時均須得到政府批準,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工業技術保護委員會負責審批相關出口、并購申請,必要時可要求目標企業、機構提交補充資料(見表 5-4)。根據產業技術保護法,產業通商資源部持續更新國家核心技術清單,不斷擴大受限制的產業技術范圍。2021 年 1 月,產業通商資源部修訂國家關鍵技術指定等通知,新增兩項國家關鍵技術2,2
62、023年4月,韓國再次新增2個氫燃料電池技術3。1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https:/www.motie.go.kr/motie/ne/presse/press2/bbs/bbsView.do?bbs_cd_n=81&bbs_seq_n=161978。2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https:/www.motie.go.kr/motie/ne/presse/press2/bbs/bbsView.do?bbs_cd_n=81&bbs_seq_n=163636。3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https:/www.motie.go.kr/motie/ne/presse/press2/bb
63、s/bbsView.do?bbs_cd_n=81&bbs_seq_n=167042。中韓經貿關系038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表 5-4 國家尖端戰略產業法涉及外資審查內容1序號主要內容1戰略技術指定變更和解除等產業通商資源部經專業委員會審議后,可以指定戰略技術。應綜合考慮下列各項要求:1.該技術對工業供應鏈和國民經濟安全的影響。2.該技術的增長潛力和技術困難。3.該技術對其他行業的影響。4.該技術具有的工業意義。5.這些技術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如出口、就業。6.其他相關法令規定事項。2戰略技術出口審批1.戰略技術擁有者擬向外國企業出售或者轉讓戰略技術的,應當經產業通商資源部批準。2.產業通商資
64、源部根據防止及保護工業技術外流法第 1 條,經與有關中央行政機關協商,審查戰略技術出口對國民經濟安全的影響,并經工業技術保護委員會審議后,批準申請。3.如發現戰略技術擁有者未經批準或以不正當方式出口戰略技術,產業通商資源部可委托情報調查局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報告工業技術保護委員會,經審議后,可采取戰略技術出口禁令等措施。3戰略技術擁有者參與并購活動1.戰略技術擁有者擬進行并購、合資等外商投資活動,應當事先獲得產業通商資源部批準。戰略技術擁有者如發現有外國人參與該并購活動,應立即向產業通商資源部報告。2.產業通商資源部可要求希望進行海外并購的外國人,配合申報批準程序。3.產業通商資源部可研究并
65、購活動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經與有關中央行政機關負責人協商后,經工業技術保護委員會審議批準。產業通商資源部可以附加批準條件。4.產業通商資源部認為,因海外收購合并等導致的戰略技術外流,可能嚴重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經與有關中央行政機關負責人協商后,經工業技術保護委員會審議,可對有關海外并購采取禁止措施。以虛假或其它不正當方式進行海外收購合并,產業通商資源部可委托情報調查局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報告工業技術保護委員會,并經審議,采取必要措施。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五)新設“安保審議專門委員會”根據韓國外國人投資促進法相關規定,自 2022 年 8 月起外國人投資安保審議程序運營規定正式
66、實施,加強對外資并購的安全審查2。根據該規定,韓國新設“安保審議專業委員會”,對國家安全存在潛在風險的外資并購活動予以事前評估。具體流程為:由外資企業發起申報,安保審議專業委員會根據是否危害國家安全的審議標準進行研究1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law.go.kr/LSW/lsInfoP.do?lsiSeq=253375&ancYd=20230808&ancNo=19587&efYd=20240517&nwJoYnInfo=N&efGubun=Y&chrClsCd=010202&ancYnChk=0#0000。2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http:/www.mot
67、ie.go.kr/motie/ne/presse/press2/bbs/bbsView.do?bbs_cd_n=81&bbs_seq_n=165929。第五章市場準入039分析,報送情報調查機關,經外國投資委員會審議后,由產業通商資源部決定是否通過(如圖 5-3 所示)。外資并購安全審查范圍包括:(1)有可能對國防工業生產活動造成干擾;(2)出口的物品或技術具有軍事用途;(3)并購合同有可能公開國家機密內容;(4)有可能嚴重干擾國際和平與安全;(5)存在較大的國家關鍵技術泄漏風險。圖 5-3外國人投資安保審議程序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http:/www.motie.go.kr/moti
68、e/ne/presse/press2/bbs/bbsView.do?bbs_cd_n=81&bbs_seq_n=165929。二、問題分析(一)外國人投資環境改善方案效果不佳針對外資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于 2022 年 12 月發布外國人投資環境改善方案,以推動標準認證、檢查制度、環境監管合理化,完善外商投資支持體系1。但調查顯示,85.5%的企業反映外國人投資環境改善方案沒有起到明顯效果(如圖 5-4 所示)。1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briefing/pressReleaseView.do?newsId=156541396。中韓經貿
69、關系040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圖 5-4企業對外國人投資環境改善方案實施效果的看法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二)韓國外資審查部門自由裁量權過大國家尖端戰略產業法規定,戰略技術指定變更和解除由產業通商資源部、專業委員會審議后確定,戰略技術認定主要考慮該技術對供應鏈和國民經濟的影響、該技術的增長潛力和技術難度等因素,其認定標準過于寬泛且較為主觀。在相關技術出口、并購審查過程中,審查部門可在必要時要求目標企業、機構提交補充資料,給予審查部門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調查顯示,32.5%的企業認為國家尖端戰略產業法等相關產業保護法律法規對在韓投資經營有負面影響(如圖 5-5 所示)。企業反映外資審查存
70、在不透明和歧視問題,接受過韓國外資審查的受訪企業中,46.7%認為韓國政府外資審查過程不透明(如圖 5-6 所示),46.7%表示在外資審查過程中遭遇不公平對待(如圖 5-7所示)。第五章市場準入041圖 5-5企業對韓國相關產業保護法律法規的看法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圖 5-6企業對韓國外資審查流程透明度的看法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中韓經貿關系042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圖 5-7企業在韓國外資審查中遭遇不公平對待情況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三)外資審查提高了外資企業經營成本韓國加強對外資并購的安全審查,增加了企業開展投資并購的審批程序和資金時間成本。調查顯示,31.3%
71、的企業認為韓國近期修訂外國人投資促進法 外國人投資安保審議程序運營規定等,加強外資并購安全審查,產生了負面影響,提高企業的市場準入成本和難度(如圖 5-8 所示)。圖 5-8企業對外國人投資安保審議程序運營規定的看法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第五章市場準入043三、我們建議(一)規范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建議韓國政府審慎、克制、規范使用貿易救濟措施,避免貿易救濟措施成為貿易保護工具,通過磋商交流等方式化解摩擦,實現互利共贏,維護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環境。(二)提高外資審查的透明度建議韓國政府優化現有外商投資法規框架,簡化市場準入流程,減少冗長的審批步驟,向外國投資者提供清晰的準入指引,推動制定行之有
72、效的外商投資環境改善措施;限制外資審查部門的自由裁量權,客觀公正對待外國投資者。(三)減少對外資不合理限制建議韓國政府不斷縮小國家核心技術清單限制范圍,減少以經濟安全、國家安全為由對外資企業的限制,給企業營造可預期的良好市場環境。第六章數字經濟045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第六章數字經濟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46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一、最新進展(一)不斷完善數據治理相關法律框架韓國數據治理法律框架主要分為個人信息和公共信息兩大領域,其中個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主要以個人信息保護法 促進信息通信網絡利用和信息保護法 信用信息使用和保護法
73、及其實施條例為基本治理框架,并以專門領域立法中的相關個人信息保護法律規范作為補充。公共信息領域的法律法規主要為公共機構信息公開法和公共數據提供和使用法。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Commission,PIPC)是韓國負責數據保護的主要機構1,韓國互聯網振興院(Korea Information Security Agency,KISA)隸屬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訊部,主要負責韓國互聯網的網絡安全工作2。自2011年9月30日起,韓國開始實施個人信息保護法,對政府、企業及個人在收集、使用、披露數據信息過程中的行為提出了具體規范要求。根
74、據個人信息保護法,原則上需要事先通知并得到數據主體的同意才能處理其個人數據,違法行為將會受到制裁。2020 年 2 月 4 日,韓國國會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修正案,內容包括對假名和匿名處理的相關要求、限制和處罰。2023 年 3 月,韓國國會再次修訂個人信息保護法,新增個人數據可攜帶權的法律依據,并適當放寬個人信息處理權限和許可范圍,在合理情況下即使沒有取得用戶同意也可以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3。為進一步增強企業及個人對信息保護法的理解,PIPC 定期推出信息保護相關解釋條例和工作指南,如2023 年隱私法標準釋例4數據標準化工作指南5等。(二)制定國家戰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2020 年 7 月,韓
75、國宣布實施“韓國新政計劃”,推動實現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廣泛數字1資料來源:韓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https:/www.pipc.go.kr/np/。2資料來源:韓國互聯網振興院,https:/www.kisa.or.kr/。3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news/policyNewsView.do?newsId=156556158。4資料來源:韓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https:/www.pipc.go.kr/np/cop/bbs/selectBoardArticle.do?bbsId=BS217&mCode=D010030000&nttId=9072#LI
76、NK。5資料來源:韓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https:/www.pipc.go.kr/np/cop/bbs/selectBoardArticle.do?mCode=D010030000。第六章數字經濟047化轉型,并促進韓國“數據、網絡和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擴張?!绊n國新政計劃”由數字新政、綠色新政和強大的安全網三大支柱組成。2021 年,韓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委員會下設立數據委員會,并出臺了國家數據政策的 119 個項目,同時加強“數據、網絡和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建設,以支撐國家數字化發展。2022 年 5 月以來,韓國政府出臺了包括數字經濟在內的一系列改革發展方案。2022 年 9 月,韓國總
77、統尹錫悅在光州市主持召開第八次緊急經濟民生會議時宣布,將基于數字技術推動韓國經濟再次躍升,一方面,提升韓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至全球第三;另一方面,推動數據市場規模擴大一倍至 50萬億韓元以上。隨后,韓國正式發布大韓民國數字戰略,其中包含的五大戰略分別是打造全球最頂級水平的數字能力,大力擴展數字經濟,提升數字社會的包容性,構建開放的政府數字平臺,推動數字文化創新1。表 6-1 韓國數字領域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制定日期名稱概況2019 年 12 月 17 日 人工智能國家戰略提出了“從 IT 強國向 AI 強國發展”的愿景。2020 年 7 月 14 日韓國新政計劃實現韓國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廣泛數字化轉
78、型。2020 年 8 月 20 日基于數字的產業創新發展戰略韓國政府通過制定“數字+制造業”創新發展戰略,將重點放在制造業這一韓國優勢產業,提高制造業中產業數據的利用率,以增強韓國主導產業的競爭力。2021 年 8 月 18 日5G+融合服務擴散戰略進一步利用 5G 技術解決社會問題。2022 年 9 月 28 日大韓民國數字戰略展望“與國民攜手建設世界典范的數字韓國”,將“再飛躍、共同生活、實現數字經濟社會”作為戰略目標。2023 年 2 月 20 日K-Network 2030 戰略計劃撥款 6250 億韓元用于 6G 核心技術研發,主要聚焦于6G 基礎技術、6G 相關材料研發及應用、6G
79、 零部件及設備行業,以及 Open RAN 技術。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三)通過立法支持數字相關產業發展韓國以立法形式不斷加強對數字相關產業發展的支持。在數據產業領域,為了促進數據的利用和數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2021 年 10 月 12 日,韓國出臺世界首部規制數據1資料來源: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訊部,https:/www.msit.go.kr/bbs/view.do?sCode=user&mId=113&mPid=112&pageIndex=2&bbsSeqNo=94&nttSeqNo=3182193&searchOpt=ALL&searchTxt=。中韓經貿關系048韓國營商環境報
80、告2023產業的基本立法 數據產業振興和利用促進基本法1,對數據的開發利用進行了安排;成立“國家數據政策委員會”,作為國家數據和新產業政策的管理機構,負責審議與國家總體數據政策有關事項,每三年制定數據產業扶持政策“數據產業振興基本計劃”,推動全社會數據的產生、開放和共享,建立數據流通交易生態系統,推動國家全面的數字化轉型等事項。2023 年 1 月 26 日,國家數據政策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審議了第一批數據產業振興基本規劃2,確定了 2023 年至 2025 年國家數據綜合政策方向,制定了韓國到 2027 年將數據市場規模擴大到 50 萬億韓元,數據利用能力進入全球前 10 名等目標,并提出
81、了“促進所有數據的創新生產、開放和共享”“建立以私營部門為主導的數據流通和交易生態系統”“為安全和創新的數據利用奠定基礎”“夯實數據產業基礎,全面推動國家數字化轉型”等重點任務。在半導體領域,2022 年 8 月,韓國國家尖端戰略產業法正式實施,半導體等產業被納入重點支持范圍,韓國大力推進半導體產業發展。2022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特別稅收限制法,2023 年 1 月,企劃財政部根據該法提出半導體等稅制支援強化方案,上調投資于半導體等國家戰略產業的大公司的稅收抵免優惠比例,由 8%提高到 15%,而中小企業的稅收抵免由 16%提高到 25%3。(四)深化同美國的數字領域安全合作2021 年
82、8 月,在美國國防部首席信息辦公室和韓國國防部規劃與協調辦公室領導人第一次雙邊信息和通信技術合作委員會(ICTCC)在線論壇上,韓美雙方同意建立新的信息共享系統并深化網絡安全領域的合作。2023 年 4 月 26 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韓美首腦會談,雙方簽署戰略性網絡安全合作框架協議,商定設立“韓美下一代核心技術與新型技術對話”機制,增進在信息共享等網絡安全技術、政策、戰略層面的合作4。(五)加強同歐盟的跨境數據規則對接2020 年,韓國國民議會通過了“數據三法”修正案個人信息保護法 促進信1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moleg.go.kr/lawin
83、fo/makingInfo.mo?lawSeq=67182&lawCd=0&lawType=TYPE5&mid=a10104010000。2資料來源:韓國國務調整室,https:/www.opm.go.kr/opm/news/press-release.do?mode=view&articleNo=152607&articleLimit=10。3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news/policyNewsView.do?newsId=148910131。4資料來源:韓國總統室,https:/www.president.go.kr/newsroom/press/
84、TFsqADSy。第六章數字經濟049息通信網絡利用和信息保護法 信用信息使用和保護法,簡化監管措施,并提出“數據匿名化”的概念,以滿足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要求。根據“匿名化”條款,監管機構擴大了在未經數據所有者同意情況下可處理的數據范圍。2021 年 12 月,PIPC 發布了個人信息保護法中關于傳輸到韓國的個人信息處理的解釋和適用補充規定1。2021年 12 月 17 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對韓國個人數據保護的充分性決定,認定韓國擁有與歐盟相同水平的個人數據保護法律體系,韓國企業可不受限制地將在歐盟收集的個人數據轉移到韓國,韓國是全球第 14 個通過歐盟充分性決定的國家。2022 年 11
85、 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韓國總統尹錫悅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啟動歐盟和韓國之間的新數字伙伴關系,旨在促進半導體、下一代移動網絡、量子和高性能計算、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合作。(六)加大電子商務領域法律法規保障在加強電商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2021 年 3 月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對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法進行修訂,以保護數字交易環境下消費者權益為目標,對電商平臺和電商賣家從確保信息透明、限制廣告推送、增加平臺消費者損失連帶責任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規定和要求2。二、問題分析(一)數據法規提高了企業的合規成本韓國對數字領域的法律規制較為嚴格,除“數據三法”外,在專門領域立法中對涉及個人信息事項也
86、做了相應規范,整體上呈現關聯部門多、規制復雜重疊的特點,企業接受多方規制,增加企業合規成本,如在非接觸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在經營中需嚴格遵循產業融合促進法 產業技術革新促進法 電子文件與電子交易基本法等多部法律要求(見表 6-2)。此外,韓國不斷拓寬數字領域的政府監管范圍和自由裁量空間,加1資料來源:韓國互聯網振興院,https:/gdpr.kisa.or.kr/gdpr/bbs/selectArticleDetail.do?bbsId=BBSMSTR_000000000065&nttId=1146。2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moleg.go.kr/lawinfo/
87、makingInfo.mo?lawSeq=62975&lawCd=0&lawType=TYPE5&mid=a10104010000。中韓經貿關系050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大對個人數據保護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調查顯示,在韓開展相關數字業務的受訪企業中,85%認為以數據三法為代表的韓國數據保護法律體系提高了公司的合規成本(如圖6-1所示)。表 6-2 非接觸數字經濟領域可能涉及的法律規制主管部門法律規制名稱產業通商資源部產業融合促進法 產業技術革新促進法 電器用品及生活用品安全管理辦法科學技術信息通訊部軟件振興法 電氣通信事業法 電子文件與電子交易基本法 電子簽名法 傳播法 廣播法 信息保護產
88、業振興相關法律 信息通訊基礎保護法金融委員會網絡銀行特例法 銀行法 金融控股公司法 電子金融交易法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平交易法 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法雇傭勞動部工傷補償保險法 雇傭工傷保險費征收法行政安全部個人信息保護法 本人簽名事實確認等相關法律國土交通部停車場法 汽車管理法 道路交通法 旅客汽車運輸事業法 貨車運輸事業法航空安全法 建筑法保健福祉部醫療法 藥劑師法 醫療技師等相關法律 國民健康保險法 保健醫療技術振興法食品醫藥品安全管理局 醫療器械法資料來源:韓國行政研究院,https:/www.kipa.re.kr/site/kipa/research/selectBaseView.do?gu
89、bun=BA&seqNo=BASE_ 000000000000651。圖 6-1韓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數據保護法律規制對企業合規成本的影響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第六章數字經濟051(二)外企難以享受數字領域補貼政策韓國高度重視數字領域相關產業發展,為支持企業發展提供了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但在韓外資企業普遍反映,與韓國本土企業相比,其無法公平地享受韓國相關數字領域的優惠政策,實質上削弱了外資企業在韓市場競爭力。調查顯示,70%的受訪企業表示無法公平參與韓國政府針對數字經濟領域的優惠政策。(三)電子商務立法的透明度有待提升企業反映,韓國在電商領域立法過程中的透明度有待提升。2021
90、年 3 月,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對電子商務法修訂案進行立法預告后,韓國互聯網商業協會和韓國創業論壇反映,在推進修訂法律的過程中,立法機關無視業界的意見,沒有公開透明信息,且修正案的內容與全球消費者保護趨勢背道而馳1。三、我們建議(一)進一步降低外資企業的數據合規成本建議韓國政府以提升數字領域創新活力為目標,消除對企業處理個人信息的不合理限制,在保證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最大可能提升企業處理個人數據的靈活度。(二)不可隨意擴大個人公共信息監管范圍建議韓國政府在個人信息和公共信息保護執法過程中,限制政府過度監管,切勿以數據保護為由,隨意擴大監管范圍和自由裁量空間,人為扭曲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三)數
91、字領域優惠政策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建議韓國政府為所有數字經濟領域的企業提供開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視的發展環境,數字領域優惠政策對待內外資一視同仁,實現所有企業互利共贏、共同發展。1資料來源:Newsis,https:/ RCEP 框架下中韓跨境電商合作建議韓國政府在 RCEP 框架下,推動電子商務、數據跨境流通領域與中國的規則對接,適當放松跨境數據傳輸的限制條件和國內電商業務監管力度,推動中韓電商領域深度合作,進一步釋放雙邊經貿潛力。第七章綠色經濟053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第七章綠色經濟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54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
92、3一、最新進展(一)完善綠色經濟發展頂層安排2021 年 8 月 31 日,韓國通過應對氣候變化的碳中和和綠色增長法案(簡稱碳中和基本法),成為世界上第 14 個承諾到 2025 年實現碳中和的國家1。碳中和基本法于 2022 年 3 月正式實施,韓國根據該法律設立 2050 年碳中和綠色發展委員會,引入“溫室氣體減排認知預算”和“氣候變化影響評價”體系,制定綠色增長政策,培育綠色產業,加大對綠色金融、技術開發事業等領域的投資,設立氣候應對基金,促進企業綠色經營和綠色技術的開發及商業化2。2023 年 3 月,韓國環境部和 2050 碳中和綠色發展委員會根據碳中和基本法制定并發布第一次國家碳中
93、和綠色發展基本規劃(20232042 年)方案3。根據該規劃,政府力爭到 2030 年將碳排放量在 2018 年的基礎上減少 40%;計劃到 2027 年為碳中和產業核心技術研發、零碳能源和綠色轉型升級、電動汽車和氫能汽車補貼等投入 89.9 萬億韓元。規劃內容與現行政策安排相比,更加強調完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法律框架;制定培育相關產業綜合戰略;引入建筑能耗評估制度,以提高建筑能源效率;補充部門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增加廢棄物循環回收比例,將塑料再生原料強制使用的范圍從原材料擴大到最終產品;擴大公眾低碳參與力度,形成全民綠色共識等。(二)制定綠色經濟活動認定標準韓國環境部根據 2021 年 4
94、 月修訂的環境技術及環境產業支援法建立了韓國綠色分類體系(K-Taxonomy)4,并于2021年12月30日發布了綠色分類體系下綠色經濟活動的分類原則及標準,即韓國綠色分類體系指南(簡稱指南)。為推動環保經濟活動,指南制定了實現溫室氣體減排、氣候變化適應等六大環境目標,將綠色經濟活動分為“綠色部門”和“轉換部門”,其中“綠色部門”是對環境目1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https:/www.iea.org。2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law.go.kr/。3資料來源:韓國環境部,https:/me.go.kr/。4資料來源:韓國環境部,https:/www.me.go.
95、kr/home/file/readFile.do?fileId=263158&fileSeq=1。第七章綠色經濟055標有直接貢獻的真正綠色經濟活動,“轉換部門”則是在實現碳中和過渡過程中暫時被認可的綠色經濟活動。指南規范了綠色經濟活動認定的原則和標準,推動綠色資本可以有效投資于綠色項目和綠色技術,防止企業出現漂綠1行為。企業和金融機構可根據指南判斷其所持有或運營的資產、正在進行的項目或企業活動是否符合韓國綠色分類體系。指南于 2022 年 12 月進行了修訂,增加了 3 個核電站經濟活動和 1 個氣候變化適應相關經濟活動,目前綠色經濟活動共涵蓋 74 類。(三)不斷健全 ESG 治理監管體系
96、2021 年,韓國公司治理服務局發布了ESG 最佳實踐指南(修訂版),作為上市企業 ESG 管理標準和政府政策參考。2021 年 11 月,韓國金融委員會推出可持續發展披露標準規則,促進企業可持續性信息的自主披露并計劃分階段授權實施,到 2025 年底,該規則將適用于總資產規模超 2 萬億韓元的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公司,到 2030 年底適用范圍將擴展至所有KOSPI公司2。為幫助韓國中小企業應對日益加強的全球供應鏈盡職調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韓國生產力本部于 2022 年 12 月頒布了韓國供應鏈管理K-ESG 準則,支持出口企業開展供應鏈盡職調查3。(四)鼓勵公共部門采購綠色產
97、品韓國綠色產品采購促進法規定4,公共機關購買產品時,有義務購買綠色產品。韓國環境部定期公布年度綠色產品采購指南5,采購指南明確了綠色產品的定義和范圍,規范了采購流程。公共部門根據購買指南每年制定和公布綠色產品購買計劃并提交環境部。韓國環境部以及環境產業和技術研究院(KEITI)每年還會公布政府綠色采購績效。韓國采購廳于 2010 年 2 月引進公共采購最低綠色標準產品指定制度,在政府采購產品規格中增加環境因素(如能源消耗、循環利用等)考量,要求至少滿足最低綠色標準的情況下才允許進入政府采購市場。1漂綠(Greenwashing)指企業或組織創造或宣傳毫無根據的或誤導性的環保主義形象的行為。2資
98、料來源:韓國金融委員會,https:/fsc.go.kr/no010101/76848?srchCtgry=&curPage=&srchKey=&srchText=&srchBeginDt=&srchEndDt=。3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https:/www.motie.go.kr/motie/ne/presse/press2/bbs/bbsView.do?bbs_seq_n=166494&bbs_cd_n=81&cate_n=1。4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B%85%B9%EC%83%89%EC
99、%A0%9C%ED%92%88%EA%B5%AC%EB%A7%A4%EC%B4%89%EC%A7%84%EC%97%90%EA%B4%80%ED%95%9C%EB%B2%95%EB%A5%A0。5資料來源:韓國環境部,https:/www.me.go.kr/home/web/policy_data/read.do?menuId=10260&seq=8021。中韓經貿關系056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根據綠色產品采購促進法,韓國環境部每五年制定促進綠色產品采購基本計劃1。2021年1月,2021-2025基本計劃正式發布,計劃到2025年綠色產品交易總額增至 6.444 萬億韓元。(五)加大重點
100、綠色產業支持力度產業通商資源部為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制定了碳中和轉換先導項目融資支持業務運營規定2,于 2023 年 3 月、9 月分兩次發布了 2023 年度碳中和轉換先導項目融資支持公告,其中,第一次公告(3 月 16 日至 4 月 28 日)選定了 11 個融資支持、兩個二次保全支持等共13個項目3,預計投資2697.97億韓元。為推動中小企業碳中和轉型發展,韓國中小風險企業部、中小風險企業振興公團定期發布中小企業碳中和支持項目公告,以支持企業制定碳中和戰略、引進溫室氣體減排設備等4。2022 年 10 月,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訊部發布碳中和綠色發展技術創新戰略,聚焦構建民間推動的任務導向碳
101、中和技術創新體系,建立迅速靈活的研發投資系統,加強對創新型技術開發的制度性 支持5。此外,韓國環境部于 2023 年 2 月發布了2023 年電動汽車購置補貼改革方案,調整了補貼規則,如電動乘用車全額支付補助金基本價格標準由 5500 萬韓元上調到 5700 萬韓元(見表 7-1)6。表 7-1 2023 年電動汽車購置補貼改革方案主要內容項目內容支援對象購買含補貼新電動汽車,并在韓國國內登記的個人、法人、公共機關、地方自治團體等。購買含補貼電動汽車,并在機場、港口等內部場所使用的。1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news/policyNewsView.do?
102、newsId=148882060。2碳中和轉換先導項目指長期、大型設施和研發投資項目,可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預計未來可產生巨大的技術和經濟影響,http:/www.motie.go.kr/motie/ms/nt/gosi/bbs/bbsView.do?bbs_cd_n=5&bbs_seq_n=64133。3資料來源:韓國 2050 年碳中和綠色發展委員會,https:/www.2050cnc.go.kr/base/board/read?boardManagementNo=43&boardNo=2395&menuLevel=2&menuNo=92。4資料來源:韓國中小風險企業部,https:/
103、www.bizinfo.go.kr/web/lay1/bbs/S1T122C128/AS/74/view.do?pblancId=PBLN_ 000000000084650。資料來源:韓國中小風險企業振興公團,https:/www.kosmes.or.kr/nsh/SH/RET/SHRET016M0.do;JSESSIONID_SBC=ba9vaFiH-zvMCC2S3eFbq-UCRKSOcDuNM5cJvEv_ul6NDu3sLLjX!1626785615!2014467000。5資料來源: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訊部,https:/www.msit.go.kr/bbs/view.do?sCod
104、e=user&mId=113&mPid=112&pageIndex=3&bbsSeqNo=94&nttSeqNo=3182276&searchOpt=ALL&searchTxt=。6資料來源:韓國環境部,https:/www.me.go.kr/home/web/board/read.do?menuId=286&boardId=1577980&boardMasterId=1。第七章綠色經濟057續表項目內容特殊情況 不提供補貼電動汽車制造、進口公司購買本公司車輛。研究機構以試驗、研究為目的購買。個人在“再支援限制期間”內購買 2 輛以上同一車型。參與補貼 車輛要求根據汽車管理法 大氣環境保護法
105、噪音振動管理法等相關法令,完成與汽車相關的各種認證,可銷售、運行的車輛。符合電動汽車普及對象評價相關規定的電動汽車。提供車輛搭載電池處理現狀等必備信息的制造商生產的車輛。補貼標準車輛類型汽車價格(萬韓元)補貼電動乘用車 5.7k享受全額補貼補貼計算公式(乘用車)=(性能補貼 事后管理系數)+普及目標履行補貼+充電基礎設施補貼+革新技術補貼 價格系數5.78.5k享受 50%補貼 8.5k無補貼電動公交車/-補貼計算公式(公共汽車)=(性能補貼 電池效率系數 事后管理系數)+電池安全補貼 車輛規模系數-購買校車時,追加支援 500 萬韓元補助電動貨車/-補貼計算公式(貨車)=性能補貼 事后管理系
106、數-小型工商從業者等購買時,追加支援相應車輛補助的 30%資料來源:韓國環境部,https:/www.me.go.kr/home/web/board/read.do?menuId=286&boardId=1577980&boardMasterId=1。二、問題分析(一)過度保護不利于企業的公平競爭在綠色經濟領域,韓國不斷加大支持力度,但相關政策重點支持部分企業特別是韓國本土企業,造成了不公平競爭。以電動汽車行業為例,2023 年,韓國修訂電動車補貼制度,新設購買韓國本土電動車可獲得更多補貼的條款。2023 年電動汽車購置補貼改革方案提出,為緩解因低公害車普及目標上調給制造中韓經貿關系058韓國
107、營商環境報告2023商帶來的負擔,提高普及目標履行補助金(每輛車由 70 萬韓元上調至 140 萬韓元),明確限定 10 家企業可享受此項補貼,其中包括現代、起亞、雙龍、雷諾韓國、GM 韓國等五家韓國車企,奔馳、寶馬、大眾、豐田、本田等五家外資車企,其他外資車企則被排除在外。受訪企業反映,韓國綠色經濟優惠政策存在明顯的區別對待現象,外資企業無法公平參與綠色經濟補貼項目。調查顯示,56.6%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在綠色經濟領域支持本國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對外資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如圖 7-1 所示),在開展綠色經濟領域相關業務的受訪企業中,73.3%認為無法公平享受韓國綠色經濟領域的支持優惠政策。圖 7
108、-1企業對韓國綠色經濟領域支持本國企業發展政策對外資企業影響的評價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二)環保規制要求提高企業經營成本受訪企業反映,韓國嚴格的環保規制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高。韓國金融監管局數據顯示,2021 年,韓國市值最高的 50 家制造業公司碳負債(超過配額部分須支付的碳排放費用)達到 2940 億韓元。雖然企業普遍認同需要推動 ESG 經營,但 ESG 將增加企業費用支出,造成經營壓力增大。2021 年 6 月韓國中堅企業聯合會對 101 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78.2%的企業表示需要 ESG 經營,但有 47.5%認為推進 ESG 經營的最大障礙是業務和費用的增加1。1資料
109、來源:韓聯社,https:/www.yna.co.kr/view/AKR20210614045100003。第七章綠色經濟059(三)隱性綠色壁壘阻礙外資企業進入受訪企業反映,韓國通過進口產品環保要求和檢驗認證設置綠色貿易壁壘。2020 年7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政策,要求光伏組件供應商應具備低碳認證資質1,且該政策未設置緩沖期,要求立即實施,而在中國光伏企業申請此項認證時,韓國認證部門以新冠肺炎疫情為由,拒絕到中國進行低碳認證,導致中資企業無法按時取得低碳認證資質。調查顯示,21.7%的受訪企業遭遇過韓國以環保要求、標準限制等為理由施加的綠色壁壘(如圖 7-2 所示)。圖 7-2企業遭遇
110、韓國綠色壁壘的情況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三、我們建議(一)減少人為設置綠色貿易壁壘建議韓國政府在綠色政策執行過程中,提高政策的公開透明程度,減少以環保要求、標準限制等為由扭曲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人為制造貿易壁壘。1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https:/www.motie.go.kr/common/download.do?fid=bbs&bbs_cd_n=81&bbs_seq_n=163159&file_seq_n=1。中韓經貿關系060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二)合理降低企業環保合規成本建議韓國政府從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出發,取消不合理的綠色環保政策措施,為企業綠色合規松綁減負。(三)
111、公平公正實施綠色優惠政策建議韓國政府在實施綠色產業發展支持政策過程中,應保證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制定公平、公正的優惠政策。(四)加強中韓綠色領域對話合作建議韓國政府繼續加強同中國綠色領域對話合作,拓展綠色產業、綠色金融等領域合作,共享綠色低碳發展經驗,助推中韓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第八章跨境人員流動061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第八章跨境人員流動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62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一、最新進展(一)通過雇傭許可制度引進外籍勞動力為緩解制造業等行業勞動力短缺問題,韓國于 2004 年開始實施雇傭許可制度,允許韓國中小企業通過申請
112、雇傭許可證,合法雇傭外籍勞工(E-9 簽證,非專業性就業工作簽證)。韓國在國務總理室下設外國人力政策委員會,根據國內人力供需情況,確定引進外國勞動者規模及允許其參與行業范圍等事項1。2022年8月,韓國雇傭勞動部制定了近期招工困難解決支援方案,集中引進6千名外籍勞工,優先分配給造船業等用工緊張行業2。2023年7月5日,韓國外國人力政策委員會表決通過了與外籍勞工(E-9 簽證)相關的改善方案,放寬外籍勞工再入境特例條件、新設外籍勞工長期服務獎勵措施等3。根據韓國統計局“2022年移民滯留及雇傭現狀”調查結果,2022 年 5 月外國人在韓就業人數為 84.3 萬,較 2021 年同比下降2.1
113、%4。韓國雇傭勞動部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雇傭許可配額數量達到11萬(如圖8-1所示)。圖 8-120072023 年韓國雇傭許可配額數量5數據來源:韓國雇傭勞動部。1資料來源:韓國雇傭勞動部,https:/www.moel.go.kr/policy/policyinfo/foreigner/list1.do。2資料來源:韓國雇傭勞動部,https:/www.moel.go.kr/news/enews/report/enewsView.do?news_seq=13824。3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news/policyNewsView.do?newsI
114、d=148917291。4資料來源:韓聯社,https:/www.yna.co.kr/view/AKR20221220076900002。5資料來源:韓國雇傭勞動部雇傭許可系統,https:/www.eps.go.kr/eo/EmployPerSystem.eo?natNm=kr&tabGb=02。第八章跨境人員流動063作為引進非專業性就業外籍勞工制度的補充,為滿足韓國企業對于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2017 年韓國開始推行引進外國熟練技能人才積分制,對于持有非專業性就業簽證(E-9)、海員就業簽證(E-10)、訪問就業簽證(H-2)5 年以上,且符合其他相關要求的外國人,可申請長期居留簽證(
115、E-7-4)1。(二)季節性外籍勞工引進數量大幅增長為應對農林漁牧行業季節性、周期性用工需求,韓國于 2015 年推出季節性外籍勞工制度2,并于2017年正式實施3。季節性用工制度通過韓國地方政府和派遣國地方政府之間簽訂的外國季節性工人供需諒解備忘錄實施,由韓國法務部出入境管理局牽頭,與行政安全部、農林畜產食品部等部門共同成立韓國外國人季節勞動者分配審查協商會,定期發布季節性外籍勞工計劃,分配勞工配額4。2023年上半年,韓國引進外籍季節性勞工數量達 26788 名,同比增加 117%,創歷史最大規模5。(三)實施優秀人才永居及快速入籍制度2023 年 1 月,韓國法務部正式實施“優秀人才永久
116、居留及入籍快速通道制度”,針對在韓國取得理工科碩士、博士學位的外國人,滿足一定的資格標準,即可給予永久居住權。與過去相比,優秀人才入籍快速通道制度簡化了申請流程,縮短了等候時間(由 6 年縮減至 3 年)6。(四)嚴厲打擊外籍人員非法居留和就業2023 年 2 月韓國國會通過了就業政策基本法修正案,在雇傭勞動部就業信息系統中為法務部增加了查詢權限,使其能夠實時獲得外國人相關登記資料,以便審核確認外國求職者的就業資格7。韓國政府于 2023 年初啟動非法居留日常監督體系,嚴1資料來源:韓國法務部,https:/www.moj.go.kr/moj/187/subview.do。2資料來源:韓國法務
117、部出入境管理局,https:/www.immigration.go.kr/bbs/immigration/220/555762/artclView.do。3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news/policyNewsView.do?newsId=148881016。4資料來源:韓國法務部,https:/www.moj.go.kr/moj/194/subview.do。5資料來源:韓國法務部出入境管理局,https:/www.immigration.go.kr/immigration/1502/subview.do?enc=Zm5jdDF8QEB8JTJGYmJ
118、zJTJGaW1taWdyYXRpb24lMkYyMTQlMkY1NjU3MzElMkZhcnRjbFZpZXcuZG8lM0Y%3D。6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briefing/pressReleaseView.do?newsId=156545922。7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briefing/pressReleaseView.do?newsId=156554894&pWise=mSub&pWiseSub=C4#pressRelease。中韓經貿關系064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格打擊外國人非法居留和非法就業,通
119、過韓國法務部等相關部門聯合打擊行動和自愿離境引導制度,2023 年上半年,共有 3.7 萬名非法居留外籍人員自愿離境或被驅逐 出境1。二、問題分析(一)企業面臨的用工短缺問題愈發嚴重韓國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人口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加快。韓國行政安全部統計數據顯示,以戶籍人口為準,韓國 2023 年全年出生人口為 23.5039 萬人,創下歷年新低,較 2021 年和 2022 年分別下降 11%和 8%,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同比約增 5%2。韓國勞動力供給存在較大缺口,企業普遍存在用工短缺問題。據韓國雇傭勞動部統計,2022 年上半年,韓國勞動力缺口達到 64.2 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54.7
120、%3。根據 2023 年 1 月韓國中小企業中央會對 1000 家制造業中小企業的調查結果,90.6%的中小企業因本國勞動力短缺而雇傭外國勞動者,相較 2022 年調查增長 14.9 個百分點,80%的中小企業認為,應繼續延長外國勞動者滯留時間4。(二)雇傭許可制限制企業使用外籍員工由于外國人雇傭許可制度的限制,部分行業在韓國國內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前提下,無法及時通過引進外國勞工彌補人力缺口。例如韓國經營者總協會 2022 年 4 月披露,快遞分揀行業對持一般雇傭許可工作簽證(E-9)外國人限制開放,上半年在部分地區出現了快遞配送中斷和延遲的情況,且由于供給短缺,快遞行業用人成本上漲,增加了市場
121、物流成本5。調查顯示,48.2%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在引進外籍勞工過程中存在執法過嚴問1資料來源:韓國法務部,https:/www.moj.go.kr/moj/221/subview.do?enc=Zm5jdDF8QEB8JTJGYmJzJTJGbW9qJTJGMTgyJTJGNTczNDE2JTJGYXJ0Y2xWaWV3LmRvJTNGcGFzc3dvcmQlM0QlMjZyZ3NCZ25kZVN0ciUzRCUyNmJic0NsU2VxJTNEJTI2cmdzRW5kZGVTdHIlM0QlMjZpc1ZpZXdNaW5lJTNEZmFsc2UlMjZwYWdlJTNEMSUyNmJic0
122、9wZW5XcmRTZXElM0QlMjZzcmNoQ29sdW1uJTNEJTI2c3JjaFdyZCUzRCUyNg%3D%3D。2資料來源:韓聯社,https:/cn.yna.co.kr/view/ACK20240103000200881?section=society/index。3資料來源:韓國雇傭勞動部,https:/www.moel.go.kr/news/enews/report/enewsView.do?news_seq=13681。4資料來源:韓聯社,https:/www.yna.co.kr/view/AKR20230118053400003。5資料來源:韓國經營者總協會,h
123、ttps:/ 8-2 所示)。圖 8-2企業對韓國引進外籍勞工過程中執法情況的看法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三)出臺針對技術人才流動的限制措施2021 年,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出臺工業技術保護指南,明確對關鍵技術從業人員進行分類管理,定期開展安全培訓,加強監管退休技術人員異常外流情況1。2021 年12 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實施技術保護戰略的提案,提案特別指出中國政府制定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大力引進海外人才,中國半導體企業以數倍于韓國企業平均薪酬水平聘請外國技術人員,對韓國技術人才外流帶來外部壓力。為應對外國企業挖角關鍵領域人才,防止關鍵技術流入外國競爭企業,提案建議創建國
124、家核心技術專業人才數據庫,加強對專業人才旅行狀況監控管理2。韓國顯示產業協會與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國家情報局產業保密中心聯合發布顯示產業技術人員保護指南,為了防止顯示產業關鍵技術和人才外流,制定了關鍵人員從招聘到退休整個生命周期的指導方針3。1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law.go.kr/LSW/admRulLsInfoP.do?admRulSeq=2100000197045#。2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https:/www.motie.go.kr/common/download.do?fid=bbs&bbs_cd_n=81&bbs_seq_n=165075&
125、file_seq_n=1。日經亞洲評論,https:/ 年 12 月,韓國統計廳調查顯示,每 5 名外國人中就有 1 人曾在韓國受到歧視對待1。語言障礙、經濟困難等因素成為外籍勞動者在韓面臨的主要問題,僅有32.7%的外籍勞動者認為在韓國生活工作沒有遇到困難。圖 8-3外籍勞動者在韓生活工作面臨的困難數據來源:韓國統計廳“2022 年移民滯留現狀及雇傭調查”。三、我們建議(一)適當放寬用工限制和監管建議韓國政府在制定用工政策時,充分兼顧企業發展實際,在保障勞動者權益的前提下,適當放松企業用工限制和勞動監管,釋放企業發展活力。(二)放松對跨境人才流動限制建議韓國政府取消對跨境人員流動的不合理限制
126、與要求,在簽證實際發放過程中減1資料來源:韓聯社,https:/www.yna.co.kr/view/AKR20221220076900002。第八章跨境人員流動067少隱性壁壘。(三)保護外籍勞動者合法權益建議韓國政府提高外籍勞動者待遇水平,延長工作簽證滯留時間,為外籍勞動者營造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避免對本國勞動者和外國勞動者區別對待。(四)加強中韓兩國的勞務合作建議韓國政府在中韓雇傭制勞務合作工作聯席會議等機制下,進一步加強中韓勞務合作,推動雙邊跨境人員流動便利化。第九章金融稅收069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第九章金融稅收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
127、中韓經貿關系070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一、最新進展(一)不斷放松對外匯市場限制2021 年 12 月,韓國修訂外匯交易法,降低對企業提交海外直接投資申報及事后管理報告的要求,由原規定的7個工作日內報告放寬為3個月1。2023年7月,韓國進一步修訂外匯交易法,放松外匯限制,個人境外收匯結匯免申報額度由 5 萬美元上調至10 萬美元,允許大型證券公司向個人和實體提供外幣兌換業務,簡化外國投資者換匯流程2。(二)新增金融與投資相關稅種2020 年 12 月,韓國國會通過所得稅法部分修改法案,增設虛擬資產交易所得稅,對投資者參與虛擬資產交易產生的收入征稅,起征額為 250 萬韓元,稅率為 20%3
128、。2021年 1 月,韓國企劃財政部發布2020 年稅法修訂后續施行令修正案4,將于 2023 年起對金融投資所得征稅,投資者通過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等金融投資獲得一定金額以上收入(股票為 5 萬韓元、其他為 250 萬韓元),需要繳納 20%的稅金(超過 3 億韓元的部分,繳納比例為 25%),并針對股票交易出臺了股份計提取得價額制度5。2022 年 12 月,2022 年稅法修改后續施行令修正案將金融投資所得稅和虛擬資產交易所得稅的征收實施時間推遲至 2025 年,并分階段下調證券交易稅率6。(三)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2021 年 3 月,韓國正式實施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明確金融企業在
129、銷售金融產品時1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law.go.kr/%ED%96%89%EC%A0%95%EA%B7%9C%EC%B9%99/%EC%99%B8%EA%B5%AD%ED%99%98%EA%B1%B0%EB%9E%98%EA%B7%9C%EC%A0%95/(2021-37,20211229)。2資料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https:/www.moef.go.kr/nw/nes/detailNesDtaView.do?searchBbsId1=MOSFBBS_000000000028&searchNttId1=MOSF_000000000063755&menu
130、No=4010100。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law.go.kr/LSW/admRulLsInfoP.do?chrClsCd=&admRulSeq=2100000225830。3資料來源:韓國國稅廳,https:/www.nts.go.kr/nts/cm/cntnts/cntntsView.do?mi=40370&cntntsId=238935。4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briefing/pressReleaseView.do?newsId=156430894。5為了稅金計算的合理性,計提取得價額為實際股票取得價額和最終行情
131、價額中金額較大的一方。6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briefing/pressReleaseView.do?newsId=156545773。第九章金融稅收071應遵守的原則。為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引入非法合同解除權,如果金融企業在合同期限內違反銷售原則,消費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無需承擔違約金和手續費;擴大撤回認購權產品適用范圍,將以往僅適用于保險等產品的撤回認購權擴大到其他金融產品,允許消費者在一定期限內撤回認購意向1。2021年9月,韓國金融委員會和金融監督院召開第五次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實施情況工作組會議,進一步規范在線金融平臺市場秩序,明確如果在
132、線金融平臺服務是以銷售為目的,則將其視為中介活動,而非廣告活動,要求金融公司規范開展相關業務活動2。(四)廢除外國投資者登記制度2023 年 1 月,韓國金融委員會發布“優化外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措施方案”3,取消了自 1992 年開始實施的外國投資者登記制度,該制度取消后,外國投資者在韓國證券市場參與股票、債券交易時,無需再向金融監督院登記備案;廢除最終投資者投資明細報告義務,提高綜合賬戶交易的便利性,建立事后管理體系,允許外國人事后申報股票、債券投資活動,免除事前審查環節,減少投資申報負擔。(五)出臺負擔金制度改善方案負擔金是韓國政府針對特定公益事業征收的費用,目前韓國負擔金共有 90 項
133、,其中 67 項已經征收超過 20 年。2021 年,韓國負擔金規模為 21.4 萬億韓元,占 GDP 的 1%。2023 年 5 月,韓國政府發布“負擔金制度改善方案”,提出改善 23 項負擔金的工作計劃4。二、問題分析(一)韓國金融市場波動影響企業信心當前韓國金融系統風險持續走高,2023 年 6 月,韓國銀行發布金融穩定狀況報告1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A%B8%88%EC%9C%B5%EC%86%8C%EB%B9%84%EC%9E%90%EB%B3%B4%ED%98%B8%EB%B2%95。2資
134、料來源:韓國金融委員會,https:/fsc.go.kr/no010101/76485。3資料來源:韓國金融委員會,https:/www.fsc.go.kr/no010101/79326。4資料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https:/www.moef.go.kr/com/cmm/fms/FileDown.do?atchFileId=ATCH_000000000023097&fileSn=10。中韓經貿關系072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顯示,當前韓國金融市場信心不足,金融壓力指數(Financial Stress Index,FSI)和金融脆弱性指數(Financial Vulnerability
135、Index,FVI)持續保持高位(如圖9-1、9-2所示)1。根據韓國銀行“2023 年上半年系統風險調查”,當前韓國金融系統的主要風險因素是“家庭負債水平過高”“房地產市場低迷”“信貸問題持續”等2。韓國銀行和國際清算銀行披露,2022 年韓國家庭負債與 GDP 的比率達到了 105%,遠高于國際清算銀行提出的安全門檻(80%),在國際清算銀行統計的 43 個主要國家中排第三位3。圖 9-1韓國金融壓力指數數據來源:韓國銀行,金融穩定狀況報告(2023 年 6 月)。為降低金融市場風險水平,韓國金融委員會于 2022 年 3 月宣布將分批分步停止疫情紓困政策,包括為流動性覆蓋率(LCR)設置
136、一年逐步恢復期,自 2022 年 6 月起對外幣流動性覆蓋率、存貸比等監管指標恢復正常監管4。2022年7月,韓國金融委員會宣布計劃建立金融機構資不抵債救助機制。調查顯示,僅有 15.7%的企業對韓國整體金融環境評價較好(如圖 9-3 所示),僅有20.5%的企業認為韓國未來融資環境將改善(如圖 9-4 所示)。1資料來源:韓國銀行,http:/www.bok.or.kr/viewer/skin/doc.html?fn=202306260927327570.pdf&rs=/webview/result/P0000593/202306。2資料來源:韓國開發研究院,https:/eiec.kdi.
137、re.kr/policy/materialView.do?num=238206。3資料來源:韓國經濟日報,https:/ 9-2韓國金融脆弱性指數數據來源:韓國銀行,金融穩定狀況報告(2023 年 6 月)。圖 9-3企業對韓國整體金融環境的評價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中韓經貿關系074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圖 9-4企業對韓國未來融資環境的預期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二)外企無法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根據韓國國稅廳外商投資法人和外商投資企業納稅指南,對符合條件的投資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稅,減免購置稅、財產稅,引進資本貨物免征關稅、個人消費稅和增值稅。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
138、韓國全面取消此前對外資所適用的法人稅、所得稅減免優惠1。根據韓國稅收特例限制法,在指定行業、地區投資的國內外企業可享受各種稅額減免優惠2。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外企反映韓國外資促進政策不透明,存在稅收優惠政策對內外資區別對待現象。調查顯示,65.1%的受訪企業表示無法充分享受韓國針對外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如圖 9-5 所示)。1資料來源:韓國法制處,https:/easylaw.go.kr/CSP/CnpClsMain.laf?popMenu=ov&csmSeq=1285&ccfNo=4&cciNo=1&cnpClsNo=1&search_put=。2資料來源: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https:/
139、www.investkorea.org/ik-kr/cntnts/i-168/web.do。第九章金融稅收075圖 9-5企業對韓國針對外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實施情況的評價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三)對外資企業實施更嚴格金融監管韓國對銀行業設定諸多外資準入限制條件,根據外國人投資綜合公告,外資銀行持有韓國商業銀行股權比例一般不得超過 10%,資本適足率(BIS)1在近三年內要求大于8%,外國銀行新設或關閉分行、營業點,須經金融委員會批準2。外資銀行需定期接受常規性審查,重點審查是否向本國轉移利潤等事項。金融機構在開展境外拆借業務時,需要向企劃財政部繳納外幣健全性負擔金,極大提高業務成本。調
140、查顯示,61.5%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在金融監管方面對外資更加嚴格(如圖 9-6 所示)。1資本適足率(BIS):銀行自有資本凈額除以其風險性資產總額。2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心中心,https:/www.law.go.kr/LSW/admRulLsInfoP.do?admRulSeq=2100000208932#AJAX。中韓經貿關系076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圖 9-6企業對韓國金融監管領域的評價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四)稅收負擔高企增大企業經營壓力近年來,韓國稅收負擔增速較快,由 2015 年 17.4%上升至 2020 年 20.0%,上漲 2.6個百分點,同期 OECD 整
141、體稅收負擔率上漲 0.2%,由 24.1%上升至 24.3%。其中,企業所得稅、財產稅、繼承稅等稅種的最高稅率,位居 OECD 國家前列1。韓國 2023 年企業所得稅綜合稅率達到 26.5%,在 OECD 國家中排名 11 位,高于平均水平2。大韓商工會議所2022 年稅收制度改善課題建議指出,由于高物價、高利率、高匯率等多重壓力,企業經營面臨巨大困難,建議韓國政府改善相關制度,包括將企業所得稅最高稅率下調至OECD國家平均水平,提高研發、設備等投資的扣稅率以鼓勵投資3。2023年1月,韓國經營者總協會對在韓外資企業規制認識及投資前景的調查結果顯示,32.3%的外資反映有必要下調法人稅4。調
142、查顯示,32.5%的受訪企業反映稅負過重是韓國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之一。1資料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https:/www.moef.go.kr/nw/nes/detailNesDtaView.do?searchBbsId1=MOSFBBS_000000000028&searchNttId1=MOSF_000000000060354&menuNo=4010100。2資料來源:OECD,https:/stats.oecd.org/Index.aspx?QueryId=78166。3資料來源:Newsis,https:/ 2014 年起,中國和韓國開始開展人民幣清算業務,韓國已經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重
143、要節點之一。建議韓國政府深化兩國貨幣互換合作,不斷創新拓展合作領域,共同推動國際金融市場穩定發展。第十章公共采購079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第十章公共采購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80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一、最新進展(一)韓國公共采購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韓國公共采購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1 年達到 184 萬億韓元,約占當年GDP 的 9%,其中通過采購廳開展的公共采購業務總計 51.3 萬億韓元,約占總體規模的28%(如圖 10-1 所示)。圖 10-12017-2021 年韓國公共采購規模(單位:億韓元)數據來源:韓國采購
144、廳。注:*采購廳合同業績是指內資采購和設施工程合同的總和,不包括外資等采購業務。(二)加大對優秀和創新產品采購支持根據采購業務法 優秀采購物資指定管理規定,韓國采購廳于 1996 年引入優秀產品采購制度,為提高采購品質量,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政府優先采購滿足技術和質量標準的中小企業、風險企業生產的產品。滿足指定條件的優秀產品包括1:1.根據產業1資料來源:韓國采購廳,https:/www.pps.go.kr/common/simpledown.do?site=kor&type=sub03&file=12.hwp&fileNm=%ec%9a%b0%ec%88%98%ec%a1%b0%eb%8b%
145、ac%eb%ac%bc%ed%92%88_%ec%a7%80%ec%a0%95%ea%b4%80%eb%a6%ac_%ea%b7%9c%ec%a0%95.hwp。第十章公共采購081技術革新促進法,經產業通商資源部等主管部門認證的新產品;2.根據產業技術革新促進法,經主管部門認證的新技術;3.根據專利法注冊的專利或者根據實用新型法注冊的實用新型產品;4.根據著作權法登記著作權的軟件,根據軟件振興法認證的優秀品質軟件認證產品;5.根據科學技術基本法等相關法令,由采購廳和其他相關部門共同實施的技術開發支援項目所開發的產品;6.由采購廳認定的創新產品。根據中小企業產品采購促進及銷路支持法及相關施行細
146、則,公共部門在采購時有義務優先選擇優秀產品,并為其預留一定的采購份額1。對于取得優秀產品認證資格的企業,可在國家集市綜合購物中心銷售其商品;根據國家合同法,允許優秀產品生產企業與相關需求機構簽訂第三方單價合同或總承包合同,向其提供商品和服務;采購廳向優秀產品提供銷售渠道支持,在采購廳網站上發布優秀產品介紹,支持企業參與相關展會活動2。優秀產品銷售支持規模逐年增長,截至2022年,共指定5908件優秀產品,2022年提供銷售支持 40131 億韓元(見表 10-1)。表 10-1優秀產品指定數量和銷售支持情況3區分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
147、022指定數量306298298214193241263281243244251銷售支 持規模(億韓元)14,85419,70021,11321,55023,77028,20627,67332,73934,94840,39740,131資料來源:韓國采購廳,https:/www.pps.go.kr/kor/content.do?key=00297。自 2020 年起,韓國實施創新產品采購制度以支持創新產品發展,創新產品是經過采購政策審議委員會創新性評價等程序審議后指定的產品、服務,創新產品主要由優秀研發產品、創新試制品以及創新性、公共性認證產品組成。其中,優秀研發產品指通過企劃財政部等中央部門
148、協商規定的標準和程序,符合技術創新性認可的中央各部門研發成果轉化產品;創新試制品指通過采購廳與企劃財政部協商制定的標準和程序,符合創新1資料來源:韓國國家法令信息中心,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C%A4%91%EC%86%8C%EA%B8%B0%EC%97%85%EC%A0%9C%ED%92%88%EA%B5%AC%EB%A7%A4%EC%B4%89%EC%A7%84%EB%B0%8F%ED%8C%90%EB%A1%9C%EC%A7%80%EC%9B%90%EC%97%90%EA%B4%80%ED%95%9C%EB%B2%95%EB%A
149、5%A0%EC%8B%9C%ED%96%89%EB%A0%B9。2資料來源:韓國采購廳,https:/www.pps.go.kr/kor/content.do?key=00297。3資料來源:同上。中韓經貿關系082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性、公共性認可的商用化前的試制品;創新性、公共性認證產品指各部門向企劃財政部、采購廳推薦的創新性認證產品或與創新政策相關的產品。對于創新產品,允許其生產企業與公共部門簽訂合同,滿足條件的可獲得優秀產品資格,并在創新采購綜合平臺發布產品信息。創新產品的采購業績被納入公共機構評估工作,公共部門負責人購買創新產品造成損失時可免除損失責任1。采購創新產品有兩種方式,
150、分為供應商建議型和需求者提案型,其中供應商建議型創新產品應包含在以下領域:1.創新增長支持領域,包括未來汽車、無人機、新能源產業、生物健康、智能工廠、智慧城市、智能農場、金融科技、機器人、人工智能等;2.國民生活領域,包括安全、環境、健康、福利、教育、文化、治安等;3.其他政策支持領域,包括碳中和等相關領域。近年來韓國不斷擴大創新產品采購規模,支持中小企業創新成長,目前公共部門已成為創新產品最重要的購買方。2020 年 5 月,韓國全面推進創新采購政策,建立公共部門創新采購網絡,為中央部門、地方政府、公共機構和地方公共企業等提供集中管理的創新采購渠道。2020 年 10 月,采購業務法修訂案生
151、效,設立公共采購領域的政府決策機構“采購政策審議委員會”2。2022 年 9 月,采購廳選定了 123 個公共部門作為創新產品采購試點,向 54 種創新產品投放 156 億韓元采購規模3。(三)限制采購使用外國零部件的產品為促進國產零部件開發及使用,韓國制定了關于外國零部件指定細化指南,并于2022 年 9 月起正式實施,將使用外國零部件合計金額超過直接材料成本 50%的產品排除在優秀產品采購名單之外4。2023 年 6 月,采購廳修訂優秀采購物資指定管理規定,進一步支持公共采購國產替代,規定優秀產品將外國零部件更換為國產零部件時,允許立即變更合同5。(四)鼓勵公共采購優先選擇本國產品韓國鼓勵
152、公共采購優先選擇本國產品,2022 年 11 月,韓國采購廳發布積極購買1資料來源:韓國采購廳創新采購綜合平臺,https:/ppi.g2b.go.kr:8914/ad/pt/prptSystemInfrmtnPage.do。2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news/policyNewsView.do?newsId=148897154。3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briefing/pressReleaseView.do?newsId=156527567#pressRelease。4資料來源:韓國采購廳,https:/www
153、.pps.go.kr/kor/bbs/view.do?bbsSn=2208100006&key=00298。5資料來源:韓國采購廳,https:/www.pps.go.kr/kor/bbs/view.do?bbsSn=2306010005&key=00318。第十章公共采購083國產化產品通知,積極推進在公共采購中以內資產品替代外資產品,僅在經縝密論證國產供應無法滿足目標需求的前提下,可以選擇外資產品1。其中,由于中型直升機、大氣污染監測設備實現了國產替代,相關機構在采購此類商品時需將外資產品轉為內資產品。韓國加大對采購商品偽造原產地行為的監管和處罰力度。由于韓國在采購物品時優先選擇國內中小企
154、業直接生產的產品,而部分同質外國產品在價格方面具有優勢,給企業帶來套利空間,部分公共采購供應商存在通過更換標簽等方式偽造原產地向公共機構供貨的行為。2023 年 8 月,韓國關稅廳聯合采購廳、產業通商資源部等部門,對公共采購商品偽造原產地的違法行為實施集中緝查。通過公共采購支持本國企業海外擴張。根據采購業務法,自 2013 年開始,韓國實施 G-PASS(Government Performance ASSured)指定制度,向在海外采購市場有競爭潛力的企業提供支持,被選入 G-PASS 名單的企業,在執行采購廳貨物采購資格審查詳細標準 優秀采購物資指定管理規定時被賦予額外加分,并通過“出口戰
155、略企業培育項目”“海外政府采購招標支持項目”、海外團體展覽、海外個別展覽和海外市場開拓項目,對企業海外擴張予以優惠支持2。(五)優化公共采購相關的服務與流程韓國持續優化公共采購服務,2023 年上半年,韓國采購廳推行降低 10%的采購手續費,降低 1%的投標和合同保證金,將預付款比例由 50%擴大到 70%,提前公布年度采購計劃等措施,優化企業參與公共采購流程,提高公共采購效能3。二、問題分析(一)公共采購排除部分外國產品韓國在公共采購領域持續加大對本國產品的扶持力度,企業反映公共采購存在將外國企業排除在外的情況。如關于外國零部件指定細化指南將使用外國零部件合計金1資料來源:韓國采購廳,htt
156、ps:/www.pps.go.kr/skin/doc.html?fn=1668077033162&rs=/fileManager/preview/202211/。2資料來源:韓國采購廳,https:/www.pps.go.kr/kor/content.do?key=00714。3資料來源:韓國采購廳,https:/www.pps.go.kr/kor/content.do?key=00647。中韓經貿關系084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額超過直接材料成本 50%的產品排除在韓國優秀產品采購名單之外,此舉將導致韓國企業在生產采購時優先考慮使用本國零部件。韓國采購廳披露數據顯示,近年來韓國公共采購規模
157、呈持續擴大趨勢,但外資在總體采購規模中的占比較小,且比例持續下降(見表 10-2)。調查顯示,在參與過韓國公共采購的受訪企業中,93.3%認為韓國在公共采購中存在通過限制條件將外資企業排除在外的情況(如圖 10-2 所示)。表 10-2韓國采購廳公共采購數據1(單位:億韓元)類別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2023 年 7 月業績總額652,581691,461772,403786,197497,249采購合同業務458,205486,239519,620576,403360,528內資商品一般商品218,247227,577238,383260,218161,510新技術
158、產品45,57151,76162,34160,41438,044合計263,818279,338300,724320,632199,554服務一般服務22,16429,10328,73636,19824,379IT35,45237,99943,46351,27826,550合計57,61667,10272,19987,47650,929合計321,434346,440372,923408,108250,483外資合計5,7125,6946,0544,2822,481設施工程124,380126,859133,424154,133101,090服務6,6797,2467,2199,8806,47
159、4合計131,059134,105140,643164,013107,564儲備1,6612,6654,6814,4822,737采購廳支援事業192,715202,557248,102205,312133,9841資料來源:韓國采購廳,https:/www.pps.go.kr/common/fileDown.do?key=202308210014&sn=1。第十章公共采購085圖 10-2企業認為在公共采購中是否存在通過限制性條件將外資企業排除在外的情況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二)公共采購過程存在隱性壁壘韓國公共采購在現場方針、慣例、合同條件等具體執行方面存在諸多隱藏限制,隱性壁壘成為
160、采購市場活力的障礙1。此外,在公共采購中,對本國產品過度保護,通過指定采購清單、加強銷售渠道支持等措施,支持本國產品發展,實質上削弱了外國產品競爭力。韓國公共采購市場還存在公共采購產品定價較高、創新產品質量不達標等問題,據韓國京畿道 2020 年調查,公共采購產品價格平均比市場最低價高出 20%以上,韓國中小企業中只有11.6%參與了公共采購市場2。調查顯示,80%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政府公共采購法規和招標文件中存在模糊規定(如圖 10-3 所示),86.7%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公共采購程序不夠透明(如圖 10-4 所示),46.7%的受訪企業認為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取韓國政府公共采購信息(如圖 10
161、-5 所示)。1資料來源:韓國政策簡報,https:/www.korea.kr/briefing/pressReleaseView.do?newsId=156551762。2資料來源:韓聯社,https:/www.yna.co.kr/view/AKR20210205057000061。中韓經貿關系086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圖 10-3企業認為韓國政府公共采購法規和招標文件中是否存在模糊規定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圖 10-4企業對韓國公共采購程序透明度的看法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第十章公共采購087圖 10-5企業及時有效地獲取韓國政府公共采購信息情況數據來源:中國貿促會研究院。
162、(三)優秀產品采購制度不夠完善企業反映韓國當前優秀產品采購制度仍不完善,2023 年 1 月優秀采購物資指定管理規定修訂案中的部分規定違反了相關法律宗旨原則,使企業利益受損1。如集中度管理制度2存在行政處分隨意性的問題,違反國家合同法規定的“不得通過特殊條款或條件不合理地限制合同權益”的原則;大幅提高對長期指定企業的限制標準,實際上使企業難以長期維持優秀產品采購供應資格,違背采購業務法規定的擴大優秀產品采購和確保銷售渠道的要求。此外,修訂案仍存在缺乏統一審查評價標準的問題,導致部分種類商品無法被指定為優秀產品,使優秀產品可選范圍變窄,對公共采購帶來負面影響。三、我們建議(一)加大政府采購市場開
163、放力度建議韓國政府進一步開放公共采購市場,對內資、外資產品一視同仁,減少公共采1資料來源:Newsis,https:/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附錄一研究過程綜述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90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一、研究方法2023 年 5 月,中國貿促會研究院正式啟動了韓國營商環境報告 2023調研,為充分了解、反映在韓外資企業訴求,課題組綜合采取了問卷調查、企業調研、政策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一)問卷調查課題組通過國內國外多種渠道共收集有效問卷,此次抽樣調查樣本量約占中國在韓國設立企業總數的 18.44%,發放對象為在韓國開展經營業務
164、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問卷題目涉及企業基本情況、企業在韓經營情況、韓國總體營商環境評價、市場準入環境評價、公共服務環境評價、數字經濟環境評價、綠色經濟環境評價、公共采購環境評價、勞工政策環境評價、金融稅收環境評價等領域。(二)企業調研課題組通過實地走訪、線上線下座談等形式調研在韓國經營企業,為更加全面了解企業在韓國經營情況,課題組還走訪了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三)政策分析課題組系統梳理、總結了近一年來韓國制定的營商環境相關政策法規或出臺的相關舉措,涉及對外貿易、外資審查、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金融稅收、勞工政策、公共采購等多個方面。二、問卷調查對象特點(一)受訪企業性質分
165、布從接受問卷調查企業的性質看,民營企業最多,占比 53%;國有企業占比 44.6%;中外合資企業占比 2.4%。附錄一研究過程綜述091(二)受訪企業規模分布從接受問卷調查企業的規???,小型企業占比 22.9%、中型企業占比 38.6%,大型企業占比 30.1%,微型企業占比 8.4%。中韓經貿關系092韓國營商環境報告2023(三)受訪企業行業分布抽樣調查企業覆蓋覆蓋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附錄二中國貿促會簡介093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附錄二中國貿促會簡介韓 國 營 商 環 境 報 告 2 0 2 3中韓經貿關系094韓國營商環境報
166、告2023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簡稱:中國貿促會)成立于 1952 年,是全國性對外貿易投資促進機構。中國貿促會的主要職責是,落實國家有關重大發展戰略,促進對外貿易、雙向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推進與境外對口機構機制化合作;接待境外高層次經貿代表團來訪,組織中國經貿代表團出訪;管理全國出國舉辦經貿展覽會,負責中國參加國際展覽局和世界博覽會事務;舉辦和組織企業參加經貿展覽會、論壇、洽談會及有關國際會議;在外經貿領域代言工商,參與經貿政策法規制定、對外經貿談判和國際商事規則制定;開展法律顧問、商事調解、經貿和海事仲裁等工作,簽發和出具出口商品原產地證明書、對外貿易有關文件和單證,提供專利申請、商標注
167、冊、訴訟維權等知識產權服務;組織產業和企業應對經貿摩擦;提供經貿信息、經貿培訓等服務。中國貿促會將與各有關國際組織、各國各地區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商協會組織和工商企業界建立廣泛聯系,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加大對企業服務的力度,為推動多雙邊經貿關系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造福各國人民做出積極貢獻。中國貿促會網址:https:/www.ccpit.org/中國貿促會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 1 號中國貿促會電話:010-88075000鳴謝韓國營商環境報告 2023由中國貿促會產業促進部統籌編制,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組織編寫。雖然我們力求完善,但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難免,懇請社會各界批評指正。在本報告編寫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中國貿促會駐韓國代表處、韓國中國商會、山東省貿促會、浙江省貿促會、上海市貿促會等機構給予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此外,我們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中國外交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等中國政府部門,韓國企劃財政部、產業通商資源部、科學技術信息通訊部等韓國政府部門,韓國經營者總協會、韓國顯示產業協會等韓國商協會,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能源署等國際組織的公開信息,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