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2024企業轉型投資指南(1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2024企業轉型投資指南(17頁).pdf(1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1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2024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支持金融機構根據轉型推進程度和可信度對企業進行評估和分類的工具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2企業轉型融資指引現狀為正處于轉型階段的企業進行融資,對推動實體經濟實現凈零排放目標至關重要,也是金融機構有效應對當前轉型風險的關鍵。1 金融機構開始紛紛加入金融行業相關的凈零排放倡議,包括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GFANZ)2 和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小組(IIGCC)。各大銀行承諾將通過資助和推動氣候行動,助力實體經濟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投資者也承諾采取降碳措施,確保投資組合與凈零排放目標一致??傮w來說,越來越
2、多的金融機構已開始披露可持續金融投資體量和他們的脫碳目標。3 為實現上述目標,金融機構可采取多種策略推動脫碳進程。根據金融機構的類型及其活動的性質,這可能包括調整貸款政策和協議、構建投資組合、完成戰略性資產配置、參與互動、選擇性撤資,以及推動企業、金融機構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提供政策建議。41.背景本報告提出了一種針對企業轉型進行分類的方法,按企業轉型的目標、進展程度(maturity)和可信度劃分企業轉型類別。金融機構可以利用該方法論對企業面轉型敞口進行分類,并跟蹤企業轉型的進展。這是金融機構根據自身凈零排放目標和計劃,致力于企業面轉型敞口脫碳的重要基礎。金融機構采用廣泛適用的方法論
3、,可以在轉型金融的評估和管理,以及企業和政策參與方面提升關聯度。本文在現有框架的基礎之上,提煉出了若干普遍適用的核心原則與建議。Contents1.背景 22.分類系統概述 43.擬議的分類系統 94.使用擬議分類系統 評估企業的指導說明 16了解企業在投資、持股和/或促成交易過程中的排放現狀和轉型計劃是金融機構與企業進行有效溝通,以及進行轉型融資的先決條件。為此,資產管理者和資產所有者正在著手分析其投資組合中覆蓋企業的轉型計劃。同樣地,銀行也在對貸款賬項中的企業和其咨詢客戶的轉型計劃進行評估。在本文中,被投企業、借款企業和客戶統稱為“企業面轉型敞口”(corporate exposures)
4、。業界已發布多種框架討論可信的企業轉型計劃必須具備的要素。此類框架為金融機構評估企業轉型計劃的目標和可行性提供了指導意見,部分框架還針對承諾、規劃、執行和最終交付過程,細致劃分了企業轉型的成熟度等級。這種分類有助于金融機構簡化可信轉型計劃中的多重標準,將其轉化為統一的企業分類系統,用于支持和跟蹤金融機構自身的轉型進度。2023年11月,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發布了轉型金融路線圖:企業轉型評估框架5。該報告顯示,現有的框架在企業轉型成熟度分類和可信的企業轉型計劃指導原則方面高度一致,但是,更為具體的、用于確認可信的企業轉型并將其歸類的指標和衡量標準卻存在顯著差異。此外,由于各企業尚處于制定和披露轉型計
5、劃的早期,相關法規尚未發布,從而無法提供詳盡的數據和信息。因此,金融機構目前難以運用該指導性框架對企業進行有效的評估。1.以歐洲央行銀行監管局(ECB Banking Supervision)2022年7月的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為例,目前銀行超過60%的利息收入來自碳密集型行業的交易對手。2023年1月,歐洲央行(ECB)發布了名為 銀行融資與歐盟氣候目標錯配引發的風險 的報告。該報告對95家銀行占歐元區總額75%的貸款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這些銀行當前的信貸產品與 巴黎協定 目標嚴重不符,這導致近90%的銀行面臨較高的轉型風險。這些風險主要來自于在淘汰高碳生產過程和推廣可再生能源生產方面進展緩慢
6、的能源企業。2.如凈零銀行業聯盟(NZBA)、凈零資產所有者聯盟(NZAOA)、凈零排放資產管理人倡議(NZAM)、巴黎協定資產所有者聯盟(PAAO)、凈零排放保險聯盟(NZIA)、凈零金融服務供應商聯盟(NZFSPA)、凈零投資顧問倡議(NZICI)、風險投資氣候聯盟(VCA)以及凈零出口信貸機構聯盟(NZECA)。3.截至2023年9月30日,來自凈零排放資產管理人倡議、凈零資產所有者聯盟、凈零銀行業聯盟、凈零排放保險聯盟和巴黎協定資產所有者聯盟的460多家金融機構均已確定中期目標。超過250家公司承諾將在未來一年內披露其轉型計劃。GFANZ 2023 Progress Report4.作
7、為企業轉型計劃分析和資本分配的“整合者”,金融機構地位特殊,非常適合與政策制定者溝通,確定對政策環境有利的關鍵要素,比如明確一致的轉型計劃披露法規、支持轉型金融的工具,以及有助于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的產業政策。5.轉型金融路徑:企業轉型評估框架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2023年11月 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3企業轉型分類系統 為解決該問題,本文提議建立企業轉型分類系統,以確定:企業脫碳轉型成熟度的五大類別;判斷歸類的關鍵指標。該系統主要適用于從事企業轉型分析的所有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在使用這些指標和類別作為分析的依據時,可以始終圍繞成熟度較低的企業或者尚未達到的指標,重點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合
8、作,將其作為一項共同的舉措,推動所有企業同步轉型。這不僅有利于實體經濟快速完成大規模的轉型,也有利于金融機構實現自身的凈零排放目標。本報告擬議的分類系統受上述 轉型金融路線圖:企業轉型評估框架 的啟發,整合了多種用于指導可信的企業轉型與轉型金融評估的框架。6 相比現有指導框架,該系統具有三大優點:1.有助于金融機構了解現有框架的復雜性和差異。該系統梳理了現有框架中一致的部分,并在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時,給出框架中公認的、可以代表多數的指標。2.可以從現有框架中提取與可信的企業轉型相關的核心優先目標。很多經審查的框架都包含大量可信的轉型指標,這是合理的,因為它們的目的就是推動企業制定、實施和披露穩健
9、且全面的轉型計劃。但如上所述,需要注意的是,在企業轉型計劃披露法規發布之前,企業轉型計劃的制定和披露尚不成熟。因此,6.此外,該系統還參考了轉型計劃評估工作組(ATP-Col)的工作成果。該小組即將發布的 企業可信度評估框架和指導框架 報告中,針對企業轉型計劃的可信度與穩定性評估,給出了適用的原則和指導意見,并列出了可信的轉型計劃各組成部分的評估要點。(如有鏈接,請添加)目前我們還無法做到針對大量企業的多個指標開展評估。經過權衡,我們選出了部分可短期使用的優先指標,用于在企業轉型報告工作啟動之前,充分評估企業轉型的可信度。因此,這是一個易于操作的工具,可幫助金融機構更快完成評估,并為數以百計甚
10、至數以千計的企業轉型提供支持。3.得到了大量金融機構的支持。本文由氣候債券倡議組織、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小組(IIGCC)、可持續市場倡議組織(SMI)和氣候弧線組織(Climate Arc)合作完成,并得到了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GFANZ)秘書處和金融業界代表的指導。為避免疑義,本分類系統的關注重點僅為脫碳,但指標會涉及轉型對其他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下一步工作我們將就本提案,與其所參考的多個現有轉型框架的制定者和選定的金融機構進行討論,收集有關以下方面的反饋意見:a)類別和相關指標是否充分反映了不同行業、地域和規模的企業在轉型成熟度方面的差異,因此可作為普遍適用的標準;b)金融機構是否能夠
11、根據這些指標,獲取企業評估所必需的信息(直接獲取或者通過第三方評估者、評估方案或數據的提供者獲?。?;c)該提案是否相比現有框架有明顯改進。本分類系統的有效性還可以通過擬議的類別和相關指標,針對選定的金融機構篩選出實際投資組合的方式加以驗證。該過程需要特別注意到企業異常情況或錯誤分類,以及在解釋指標或從企業處獲取必要的信息以進行評估時面臨的挑戰。經改進的分類系統公開發布后,供金融機構自愿使用。為進一步實現該目標,我們還在考慮將這些類別和指標嵌入開源在線平臺,預先提供現有的企業轉型數據和分析。這些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已針對企業轉型計劃和進展完成盡職調查的獨立第三方。該過程有助于金融機構建立可靠且廣泛適
12、用的標準,并在減輕單個金融機構的負擔之后,加快分析的速度。毋庸置疑,金融機構還會繼續添加符合自身內部需求的分析要素。與此同時,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也在探索金融機構應如何利用這一分類系統,更深入地了解總體減排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策略,以及金融機構應如何對自身的轉型進展進行跟蹤監控。最后,我們希望為非公司實體(包括主權國家和市政當局等公共機構)和金融機構建立同等的分類系統和相關指標。金融機構可提供貸款、投資、咨詢和/或超出公司實體范圍的其他服務,因此需要在更大的范圍內,完成與財務狀況和收益相關的全面轉型。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4針對企業轉型建立統一 分類系統的依據很多倡議都提出了企業轉型
13、“成熟度階梯”的概念,階梯上的每一級代表從承諾型規劃到實現減排目標,再到最終實現凈零排放目標過程的進展情況。相關示意圖可參見圖1。將(選定的)雄心勃勃、可信的轉型(計劃)指標與階梯每一級對應的過程,就是將轉型的多準則指標歸類,使之與企業當前和預期轉型的總結性評估相匹配的過程。對金融機構而言,使用這些類別和相關指標對企業進行評估和歸類有以下好處:它有助于匯總和區分企業。例如,將企業歸入“已實現凈零排放目標”、“正在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已設定目標但力度不夠”,以及“已做出承諾但尚未超越目標”類別。在完成匯總并加以區分后,這些信息就能幫助金融機構針對投資組合制定有效的溝通參與策略和繪制路線圖,包括
14、為轉型規劃和執行進展較慢的企業主動提供支持。本質上,(可信的)企業轉型成熟度可能就是金融機構在行業、產品或投資組合層面實現自身轉型目標的一個有用指標。我們可以將轉型成熟度視為對金融機構更具有直接影響力的指標,因為企2.分類系統概述 圖1:用于評估企業轉型規模和可信度的成熟度量表或階梯圖注:此處的凈零表示即使存在殘余排放,仍視為凈零排放。業排放的影響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會大規模顯現,而且可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嚴重影響,例如企業規模、排放強度、企業所在地以及所處的行業。與此相關的三項建議可參見下文補充說明1。此外,很多金融機構都采用了相同的分類系統,這有助于在對轉型金融(及其促進作用)進行解釋和說明時保持
15、一致。5.實現凈零排放目標1.未承諾遵循 巴黎協定 路線圖或達成 巴黎協定 目標2.承諾踐行 巴黎協定 目標(并采取部分行動)3.制定可信的計劃(減排目標和策略),與 巴黎協定 目標和路線圖保持一致4.執行與 巴黎協定 相符的路徑,并通過可信的計劃達成 巴黎協定 目標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57.該對應關系已修改,暫時增加了“近凈零排放”類別。目前歸入“符合”類別。8.該表中給出的類別并不代表所列框架與其類別等價或兩者之間具有可替代性,也不代表所列框架中的指導意見可以相互替換,或者與本注釋提供的指導意見相關。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轉型成熟度類別借鑒了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確定的四個轉型
16、金融類別,即“氣候解決方案”、“已符合”、“對標中”和“有序淘汰”,但與之并不完全一致。這是因為在企業層面進行評估時,“氣候解決方案”和“有序淘汰”融資策略描述的是單個企業在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采用或未采用的脫碳策略(具體取決于企業經濟活動的性質)。如果企業需要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或逐步淘汰高排放資產,那么企業就應在其目標實現策略中說明它們計劃采取的減排行動。但這些本身并不是轉型成熟度階段,因此也沒有明確的轉型成熟度類別可以對其予以認可。9.請注意,這與“未采取行動”類別不同?!拔床扇⌒袆印敝傅氖俏醋龀龀兄Z、未制定轉型計劃(無論計劃是否成熟),排放與行業目標也不匹配的企業。該類別包括已披
17、露部分轉型信息,但未對任何轉型類別的指標進行充分評估的企業。10.IIGCC_Investor-expectations-of-corporate-transition-plans_Final.pdf(hubspotusercontent-)11.Developing-Metrics-for-Transition-Finance.pdf(unepfi.org)12.有關這些指標的進一步討論,可參見Transition-Finance-and-Real-Economy-Decarbonization-December-2023.pdf(bbhub.io)13.有關這些指標的進一步討論,可參見Tr
18、ansition-Finance-and-Real-Economy-Decarbonization-December-2023.pdf(bbhub.io)14.The-SBTi-Financial-Institutions-Net-Zero-Standard-Consultation-Draft.pdf(sciencebasedtargets.org)總的來說,就如 轉型金融路徑:企業轉型評估框架 中的概述,該建議反映了各方對大量轉型類別和轉型計劃指導框架的一致看法。7圖3具體對比了其他領域使用的分類標簽。8補充說明2則描述了這些類別評估的關鍵要素的相似性,以及它們與現有指導框架的對應關系。分
19、類目的就是為金融機構評估其企業面轉型敞口提供一個實用的工具,我們新增了兩個不在現有指導框架范圍內的“未分類”類別。這兩個類別涵蓋了:a)目前沒有充分的數據可以確定其轉型狀態的企業;9 以及b)已披露數據,但由于金融機構自身的轉型評估階段/優先級決定,尚未對其進行評估的企業。了解分配給這些類擬議類別概述擬議類別針對企業的轉型成熟度對其進行了劃分,其中考慮了企業在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關鍵階段轉型意愿的強烈程度以及轉型的可信度。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這些關鍵階段是其在有效的治理框架內,作出承諾、制定計劃(包括減排目標和實現目標的路線圖)、實施減排行動到最終實現減排目標整個過程的見證。圖2提供了:類別及其
20、目標概述;確定了是否可以將每個類別的風 險敞口合理地視為轉型金融和/或 綠色金融。補充說明1:將轉型成熟度作為實現金融機構轉型目標的一項指標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小組首次提出了凈零投資框架(NZIF)的五大“成熟度匹配”類別,將其作為投資者設定投資組合范圍目標的依據,以此來增加被歸入“正在符合凈零排放路線圖”、“正在實現凈零目標”或“已符合凈零排放路線圖”類別的資產管理規模(AUM)指標的比例,同時通過監管,激勵企業達到相關標準,逐步晉升至更高的成熟度級別。10 凈零銀行業聯盟(NZBA)在 制定轉型金融指標 報告11中指出,可持續金融和減排指標并不足以體現金融機構 在開展轉型金融活動時需要達到的
21、 先進水平。12該報告確定了三類轉型金融指標,銀行可在與轉型中的企業共同開展 的活動中,通過這些指標來增強活動的透明度:1.“輸入指標”。這類指標反映了提供給企業的融資額度,指標的不同類別反映了與轉型狀態相對應的細分區間;2.對已承諾脫碳目標的評估結果。這其中包括預期減排量(EER)指標,如避免排放量或減排潛力(ERP),或者是承諾減排量(CER);133.一系列支持性證據。這其中可能包括對客戶承諾的脫碳計劃進行事后檢驗或驗證、脫碳物理指標,以及利用轉型數據對其他措施(如設定行業凈零排放目標)進行前瞻性預測。跟蹤企業第1類指標(尤其是轉型計劃)的進展,以及長期轉型類別的演變,按行業、產品和/或
22、投資組合報告此類信息,以提高金融機構在為實現轉型提供有效支持過程中工作的透明度。此外,這也可以讓企業的轉型目標和進展變得更加清晰,支持而非取代金融機構已承諾或將承諾的任何行業或投資組合相關的減排指標或脫碳目標。這種跟蹤需要金融機構在劃分客戶的轉型進展類別時使用一致的方法。正如報告中指出的那樣,一開始,這可能需要銀行定義自身的轉型類別,并根據這些類別對客戶進行評估。從長期來看,目標應該是統一整個市場對轉型金融類別的定義,以確保一致性。同樣地,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中的 金融機構凈零排放標準 草案14 也指出了投資組合目標和投資組合排放目標的重要性??茖W碳目標倡議將金融機構的宏大目標定義為在確
23、保轉型關鍵里程碑的同時,不同資產類別適應1.5C溫升目標的速度。我們可以制定投資組合符合目標和投資組合減排目標,以此來跟蹤實現長期凈零目標過程中的總體進展。近期,投資組合符合目標應為強制目標,因為它們直接關注的時投資組合與1.5目標的匹配度,而投資組合減排目標則可用于支持符合目標,但其本身并不足以用來評估金融機構的行動對1.5C轉型目標的貢獻,因為投資組合減排指標是總體減排風險敞口的“滯后”指標。別的企轉型敞口的數量和排放概況(即使是一般水平)將有助于金融機構自身的轉型篩選規劃和/或其企業參與戰略。第2節的剩余部分討論了確定這些類別和相關指標的關鍵問題及其應用和解釋可能造成的影響。第3節詳細介
24、紹了用于評估是否可將企業劃入相應類別的具體指標。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615.其中,殘余排放指的是“在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動減排,且達到凈零排放目標之后仍存在的溫室氣體排放。所有可能的行動指技術和科學上可行的行動”。參考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研討會協議(IWA)凈零排放指導框架(IWA 42 3.2.9)圖2:了解各類別代表的含義5.實現凈零排放目標*4.已符合3.對標中2.已承諾評估關鍵要素未分析分析數據不足1.未采取行動A.承諾凈零排放承諾 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B.排放目標可能存在短期排放目標雄心勃勃且全面的排放目標 同左邊C.目標實現策略內部前后一致、全面、可行且可跟蹤的脫碳行動
25、計劃,與已確定的脫碳方法和支持性財務指標一致 同左邊D.治理內部治理到位同左邊 同左邊E.績效表現完成行動計劃中確定的里程碑行動(并達到財務指標)同左邊實際排放量符合企業排放目標實際排放量達到可信的基準條件凈零排放*該目標允許存在殘余排放 15對這些類別中企業一般用途貸款/企業投資/企業咨詢服務分類的影響 未分類績效不足,無法將其視為轉型金融績效不足,無法將其視為轉型金融不適用 未分類績效不足,無法將其視為綠色金融績效不足,無法將其視為綠色金融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7圖3:其他類別與本建議的對應關系165.實現凈零排放目標4.已符合3.對標中2.已承諾1.未采取行動氣候債券倡議組
26、織17轉型已符合已符合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18未符合承諾符合對標中已符合已符合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小組19未符合承諾符合針對凈零排放目標進行對標已針對凈零排放目標進行符合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科學碳目標倡議20未符合未符合1.5C 轉型目標:與1.5C目標保持一致1.5C 轉型目標:與1.5C目標績效保持一致已根據凈零排放目標進行對標可持續市場倡議組織21設定轉型目標承諾轉型轉型中世界基準 聯盟(低碳轉型評估 倡議)22未以可信且穩健的方式轉型未以可信且穩健的方式轉型 或已承諾轉型(具體取決于是否有設定短期目標正以可信且穩健的方式進行轉型正以可信且穩健的方式轉型16.轉型路徑倡議(TPI)評估上市股權
27、的方法對轉型狀態做出了解釋,但由于管理質量等級獨立于排放目標和績效指標,該方法未在表格中列出。此外,管理質量等級(共六個)給出了具體的管理成熟度解釋,第六級代表轉型計劃的制定和實施。17.氣候債券標準4.0版|氣候債券倡議組織18,這些類別都借鑒了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的四項轉型金融策略?!皻夂蚪鉀Q方案”和“有序淘汰”融資策略描述的是單個企業在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采用或未采用的脫碳策略(具體取決于企業經濟活動的性質)。如果企業需要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或逐步淘汰高排放資產,那么企業就應在其目標實現策略中說明它們計劃采取的減排行動。但這些本身并不是轉型成熟度階段,因此也沒有明確的轉型成熟度類別
28、可以對其予以認可。具體可參見https:/assets.bbhub.io/company/sites/63/2023/11/Transition-Finance-and-Real-Economy-Decarbonization-December-2023.pdf19.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小組的“符合成熟度”類別,它們屬于本表格中最全面、最完善的類別。具體可參見 投資者對企業轉型計劃的預期:從A到0(iigcc.org)20.請注意“科學碳目標倡議”類別僅涉及排放目標和績效,不涉及轉型計劃的其他要素(比如目標實現策略和治理等)。具體可參見 The-SBTi-Financial-Institutio
29、ns-Net-Zero-Standard-Consultation-Draft.pdf(sciencebasedtargets.org)21.界定投資者轉型類別的框架,2022 年 7 月 PowerPoint 演示文稿(unepfi.org)22.世界基準聯盟(WBA)的企業轉型評估(ACT)方法針對企業轉型設置了評分系統。具體可參見 https:/actinitiative.org/wp-content/uploads/pdf/act_generic_methodology_v2.0.pdf。即將發表的一篇論文會探討這些分數與轉型成熟度類別的對應關系:企業轉型評估分類框架。23.例如,需要
30、多年期研發計劃來提供長期減排所需的技術和能力,或者規劃和建造新設施時,需要在設施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采取多年的行動。這種細分方法給予了制定更詳細的短期目標這一并不重要的步驟更多的認可。但是,如果短期(或任何)目標沒有配套的計劃來說明預計將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就不足以作為轉型過程已實施的依據。只有在制定了相關的實施策略之后,企業的成熟度等級才能升至第三類“3.對標中”類別。具體而言,“3.對標中”類別涵蓋的是那些已制定穩健的轉型計劃,但實際排放尚未達到升溫1.5基準目標的企業。理想情況下,這些轉型計劃都是“完整”的,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行動計劃。然而,在當前這一
31、轉型初級階段,很多公司的轉型計劃并沒有包括實現凈零排放的時間表,中期目標和實現方式。短期內的重點是盡快啟動轉型,并向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一半的氣候目標邁進。實際來看,企業以此為重點,利用和適應自身的短期規劃和預算框架也是合理的做法。但是,短期的關注并不意味著,企業之后在實現凈零排放的過程中能夠始終堅持必要的轉型,尤其是在常見的需要短期內采取行動,以確保實現后續減排目標的情況下。23這一點對于那些由于短期內缺乏可用的脫碳解決方案,導致減排行動延遲的行業來說尤為重要。為體現這一點,我們將“3.對標中”類別進一步細分為“3a.對標中-短期+計劃”和“3b.對標中-全周期計劃”兩類。這樣做
32、的目的是讓企業在即便沒有設定具體的中長期目標的情況下也能被歸入“對標中”類別,前提是這些企業有在如何實現中長期減排目標方面表現出前瞻性思維,且基于監控進展情況的目的,制定并發布了在短期內實現未來減排目標的行動計劃。具體來說,歸入“3a.對標中-短期+計劃”類別的企業需要:設定短期目標,并確定相關的脫碳方法和實現這些短期目標的行動;確定脫碳策略和相關的脫碳方法,在短期目標之外進一步減排,從而確保該額外減排量與短期目標減排量的總和相當于企業基準排放量的50%;在短期內實現額外減排所需的任何行動。歸入“3b.對標中-全周期計劃”類別 的企業需要:設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并確定實現這些目標的相關脫碳
33、方法和行動。有關此處關鍵術語的說明,包括脫碳策略、方法和行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請參見補充說明3。重視短期計劃的執行,同時著眼于長期規劃第二類“2.已承諾”類別涵蓋了已設定目標但尚未就如何實現目標制定計劃的企業,比如僅作出凈零排放承諾(即設定長期目標)的企業,以及同時也設有短期目標的企業。這又可以細分為兩個子類別:“2a.已保證”和“2b.僅設定短期目標”。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8涵蓋“氣候解決方案”和“輔助活動”這些類別和相關指標具有通用性,可涵蓋所有行業、規模和地理區域的企業轉型狀態,但會假定轉型過程涉及轉型計劃的制定,以確保與1.5的溫升目標保持一致。但是,部分企業可能在未制
34、定正式的轉型計劃或制定正式計劃之前提供低排放產品和服務。這些企業包括:之前未采取任何脫碳措施,但本身會從事低排放活動的企業。比如僅使用太陽能或風能,但并未完成化石燃料轉型的電力公司,或者是只生產電動汽車,但并未完成燃油車生產轉型的汽車制造商;產品或服務能幫助第三方實現大幅減排目標的企業,如低碳技術制造商或開采轉型關鍵礦產企業;在制定正式、公開的轉型計劃之前,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自身活動低碳化的企業。這些低排放企業通常都未達到零排放標準,原因是建設過程中使用的材料會產生一定量相對輕微的排放,該問題最終需要通過轉型計劃來解決。即使沒有轉型計劃,這些企業目前相對較低的排放量也值得肯定。上述活動(和企業
35、)一般被稱為“氣候解決方案”(climate solutions)或“輔助活動”(enabling activities)24 根據當前的排放績效25,這些企業可歸第四類“4.已符合”類別,即使它們未作出承諾,也未制定用于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公開轉型計劃。該分類的有效期不應超過五年。如果企業在該期限內未作出凈零排放承諾,也未制定相關的轉型計劃(符合“3.對標中”類別的指標),則應將這些企業重新歸入“1.未采取行動”或“2.已承諾”類別,具體取決于企業是否有給出合適的凈零排放承諾,無論企業當前的排放績效如何。從該建議和向下重新分類的可能性可以看出,所有企業最終都需要通過轉型計劃來管理向凈零排放全面
36、轉型的過程。利用分類確定轉型金融 第三類(對標中)和第四類(已符合)企業均應視為朝凈零排放目標進行可信轉型的企業。因此,如圖2所示,這類企業在一級和二級市場的一般融資(以及促進一般融資的行為)都可視為“轉型金融”。這一判斷的依據是企業轉型的狀況、目標和可信度,這可以從企業的轉型承諾、計劃和績效中得到證明,而與企業所處的行業無關。也就是說,“轉型金融”這一標簽并不局限于難以減排的行業,因為24.2023年12月的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報告 https:/assets.bbhub.io/company/sites/63/2023/11/Transition-Finance-and-Real-Econ
37、omy-Decarbonization-December-2023.pdf 確定了氣候解決方案的三個子類型:i)直接減少或消除排放的解決方案;ii)間接發揮作用的解決方案;iii)可以減輕氣候影響的自然解決方案,并為其設定了兩個屬性:a)實體經濟減排:對減排的直接或間接凈貢獻顯著,且不應導致已確定淘汰的資產壽命周期排放時間延長。b)凈零排放預期:氣候解決方案的排放應合理預測,逐步實現凈零排放目標。25.也就是說,必須達到圖 4 給出的排放績效指標 E3。26.如圖 4 中的指標 E3 所示。27.事實上,同一企業的一般融資和已知資金用途融資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分類。例如,一家正在從化石燃料發電向可
38、再生能源發電轉型的能源公用事業公司,根據其當前的轉型計劃和實施階段,可能會被歸入“3.對標中”類別。在這種情況下,對該公司的股權投資和該公司舉借的一般債務可能會被視為“轉型金融”。但是,同一公司為安裝或收購太陽能或風能發電場而發行的資金用途債券則應根據當前的排放績效(根據上文“氣候解決方案”部分的討論)歸為“4.已符合”類別,并作為“綠色債券”進行銷售(貼標簽)。如上所述,所有尚未實現凈零排放的企業都需要轉型。即使是那些歸入“氣候解決方案”類別的企業也不例外。這一立場與以下認識并不沖突:身處難減排行業的企業可能占(很多)金融機構碳排放量核算的較大部分,它們是成功實現凈零經濟轉型的關鍵,且可能需
39、要大量的資金來實現其轉型。因此,金融機構至少可以在初期優先考慮這些難減排行業的企業轉型活動,但轉型和轉型金融的概念不應局限于這些行業。這些類別也可被視為“綠色金融”支持范圍,前提是轉型是綠色目標的子集,只要轉型的速度和目標與到 2030 年將排放量減半和到 2050 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總體目標保持一致。26綠色標簽從不局限于凈零排放。綠色債券收益主要與尚未實現凈零排放的項目、資產和活動相關,無論是“氣候解決方案”,還是針對資產或尚未實現零排放的資產(如建筑物)價值脫碳提供資金。各種綠色分類標準,包括歐盟可持續活動分類標準(由于目前缺乏社會標準,通常被稱為綠色分類標準),都包含了轉型過程中活動和資
40、產的行業與資格標準。注:本節涉及一般融資,包括股權投資、企業債券和貸款以及其他一般債務,不包括具有特定收益用途的融資,如項目融資或定向貸款,這些融資需要進行評估,以確定其是否有資格被列為轉型金融和/或綠色金融。27 眾所周知,企業的脫碳策略包括制定“氣候解決方案”,逐步淘汰“擱淺資產”,以及針對正在開展的活動采取脫碳措施。這些脫碳策略可以通過應用“脫碳方法”來付諸執行。這里所說的脫碳方法是減排行動類別的集合,比如能源效率、電氣化、燃料轉換、可再生能源應用、產品變更、供應鏈脫碳、逐步淘汰高排放資產,以及可能的撤資等。脫碳行動是企業為實施選定的脫碳方法和實現減排目標而采取的具體行動。企業希望通過這
41、些行動來應對重大影響、風險和把握機遇。這些脫碳方法和行動的定義基于 歐盟環境和社會報告標準(ESRS)中的定義:歐盟委員會 2023 年 7 月 31 日第 2023/2772 號授權條例(歐盟),補充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關 于可持續性報告標準的第 2013/34/EU 號指令。補充說明2:關鍵術語說明3.擬議的分類系統圖4列出了已制定轉型計劃的企業的指標。附注可參見下文表1。補充說明4給出了選擇這些指標的部分背景信息。如上所述,這些類別主要用于區分企業轉型規劃和實施的成熟階段,依據為是否有兌現雄心勃勃、可信的承諾和轉型計劃、治理結構,以及完成計劃并實現減排的條件。目前,分類系統中的指標數量不
42、多,這樣既是應企業轉型信息披露的初級階段所需,也是為了加快完成大量企業的評估。例如,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通常包括數百甚至數千家上市企業的股份。這就給從各種現有框架的大量指標中選擇合適的指標帶來了挑戰,即使這些指導框架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樣有難度的是確保指標能夠反映企業轉型的目標和可信度,這兩者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單個企業的具體情況。目標宏大的指標有助于推動企業提高轉型計劃的質量;但設定不切實際的高標準也可能阻礙金融機構快速、廣泛地完成評估,并阻礙金融機構與企業的溝通合作??紤]到這些因素,在選擇的過程中,應優先考慮最符合以下要求的指標:補充說明4:指標的選擇 滿足目標的總體要求,即不僅與凈零排放目標
43、保持一致,還能在超出部分有限的情況下,與目標相對應的1.5攝氏度溫升限值保持一致;在之前審查的企業轉型指導框架 中得到一致確認;客觀地解釋指標或確定某一企業是 否符合指標;圖 4:企業轉型類別和相關指標 5.實現凈零排放目標4.已符合3.對標中2.已承諾1.未采取行動2a.已保證2b.僅設定短期目標3a.短期目標+計劃3b.完整計劃A.承諾A1.公開承諾根據1.5的行業目標,在不超額或超額有限的情況下,實現凈零排放目標注 1 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A3.公開承諾維持凈零排放狀態A2.企業沒有擴大 化石燃料產能的計 劃注 2 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 可能適用于所有企業,不
44、考慮其所處的行業、地域或規模28;適用于所有企業,不考慮其所處的行業、地域或規模(即必不可少,而不只是可取和/或僅適用于部分企業策略);可根據公開披露或可能公開披露(即非保密問題)的信息進行評估;各類金融機構均可使用。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928.因此,指標并不是用來確定必須遵循的具體行業和/或地區排放途徑,或必須在目標實現策略中解決的具體脫碳方法的,而是旨在制定原則,在所有這些變量中抓住可信度的本質。盡管如此,為了幫助用戶,我們還是根據這些原則進行了一些預篩和選擇。更多信息可參見表 1 的附注。圖 4:企業轉型類別和相關指標 1.未采取行動2.已承諾3.對標中4.已符合5.實現
45、凈零排放目標2a.已保證2b.僅設定短期目標3a.短期目標+計劃3b.完整計劃B.排放目標-B1a.基線排放注3清單,涉及所有物質范圍 1、范圍2 和范圍 3排放注4.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B2a.短期注5排放目標注6,涉及所有物質范圍1、范圍2和范圍3排放注4。同左邊B2b.短期、中期和長期注5、7排放目標注6,涉及所有重要的范圍1、范圍2和范圍3排放注4 同左邊-B3a.與可信、科學的基準條件注 8一致的短期排放目標注9 同左邊B3b.與可信、科學的基準條件注 8一致的短期、中期和長期排放目標注9 同左邊-B4a.短期排放目標的制定或審查不超過兩年注10 同左邊B4b.短期、中期
46、和長期排放目標的制定或審查不超過五年注10 同左邊C.目標實現策略-C1a.目標實現策略中給出了設想的脫碳方法,這有助于企業至少實現:a)基準排放量減少 50%(根據指標 B1)和b)短期排放目標(根據指標 B2)注11。C1b.目標實現策略中給出了設想的有助于企業實現短期、中期和長期排放目標的脫碳方法(根據指標 B2b)注11 同左邊-C2.專門用于實現短期排放目標的脫碳方法在技術和經濟上可行注12 同左邊 同左邊 10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圖 4:企業轉型類別和相關指標 1.未采取行動2.已承諾3.對標中4.已符合5.實現凈零排放目標2a.已保證2b.僅設定短期目標3a.短期
47、目標+計劃3b.完整計劃C.目標實現策略-C3a.脫碳方法不包括抵消,無法以其他方式減少的殘余排放除外 注13C3b.短期、中期和長期脫碳方法不包括抵消,無法以其他方式減少的殘余排放除外注 13 同左邊tC4a.每年(重新)評估和披露與制定脫碳方法相關的主要風險和不確定性注14C4b.每年(重新)評估和披露為實現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而設想的所有脫碳方法的主要風險和不確定性注14 同左邊-C5a.確定可跟蹤的年度行動,以在短期內提供脫碳方法注15 C5b.確定短期內可跟蹤的年度行動以及后續可跟蹤的中期行動,以提供所有脫碳方法注15 同左邊-C6a.確定可跟蹤的融資里程碑注16C6b.確定短期的年
48、度可跟蹤融資里程碑和中長期的中期可跟蹤融資里程碑注16 同左邊-C7a.確定短期內已明確的脫碳方法和相關行動隊關鍵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以及企業為減輕這些影響而計劃采取的措施注17C7b.確定實現短期、中期和長期排放目標對關鍵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以及企業為減輕這些影響而計劃采取的措施注17 同左邊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11圖 4:企業轉型類別和相關指標 1.未采取行動2.已承諾3.對標中4.已符合5.實現凈零排 放目標2a.已保證2b.僅設定短期目標3a.短期目標+計劃3b.完整計劃C.目標實現策略C8a.制定或審查短期目標實現策略的時間不超過兩年注 10C8b.制定或審查短期
49、、中期和長期目標實現策略的時間不超過五年注10 同左邊tD.治理D1.董事會正式負責制定和實施轉型計劃注18 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 同左邊E.績效表E1a.總體而言,目標實現策略中確定的,應在過去 12 個月內實現的可跟蹤中期行動和融資里程碑(根據指標 C5 和 C6)已落實。延誤有給出合理的解釋,且在必要時對目標實現策略進行了對標,以確保不偏離排放目標注19 E1b.總體而言,目標實現策略中確定的,應在過去 12 個月內實現的可跟蹤中期行動和融資里程碑(根據指標 C5b 和 C6b)已落實。延誤有給出合理的解釋,且在必要時對目標實現策略進行了對標,以確保不偏離排放目標注19 同左邊
50、-E2a.實際排放與企業的短期排放目標一致(如果在過去 12 個月內存在排放)注20E2b.實際排放與企業的短期排放目標一致(如果在過去 12 個月內存在排放)注20 E3.實際排放與企業選定的科學基準條件保持一致(根據指標 B3)注 20E4.實現凈零排放目標時的實際排放量注20 12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圖4的附注1.雖然全球凈零排放的共同目標是 2050 年或更早,但并未設定達到該目標的具體日期,因為每個企業實現目標的日期取決于其活動的性質。每個行業實現凈零排放的相應日期由可信的行業凈零排放路徑(見注釋 7)決定。凈零排放承諾至少應涵蓋所有范圍 1 排放和上游范圍 3 排放
51、。部分范圍 2 和范圍 3 排放可能由于企業對減排沒有直接控制力和影響力而未涵蓋在此范圍之內。例如,依賴于電網脫碳以實現電力脫碳的范圍 2 排放,或其他參與者使用企業產品而導致的下游范圍3排放。需要注意的是,化石燃料相關企業的下游范圍 3 排放不在排除范圍之內,因為參與這些燃料開采、運輸或能源生產或相關交易活動的“擱淺燃料”企業會逐步淘汰此類活動。如果任何排放被排除在承諾范圍之外,則應明確指出并說明理由。凈零排放指的是即使存在殘余排放,仍應視為凈零排放。殘余排放的定義是“在采取一切可能的減排行動,并達到凈零排放目標之后,仍有殘余的溫室氣體排放。所有可能的行動指的是在技術和科學上可行的行動?!眳?/p>
52、考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研討會協議(IWA)凈零排放指導框架(IWA 42 3.2.9)2.如果企業從事的是化石燃料勘探或開采業務,或者是一家利用化石燃料供電或供熱的公用事業公司,且該企業在過去一年內公開(重新)承諾自2023年1月1日起不再擴大*以下任何活動:i.勘探和開采常規和非常規化石燃料;ii.勘探新的常規和非常規化石燃料資源;iii.天然氣生產;iv.煉制原油以生產衍生產品;v.供應和/或使用化石燃料發電和供熱。這其中包括水力壓裂、北極鉆探、油砂和頁巖礦開采等非常規活動。*“不再擴大”指的是無額外用于新化石燃料資產購置或租賃的資本支出。這些資產可以是固定資產(如不動產、廠房和設備),也可
53、以是無形資產(如商譽、資本化許可證)。已經承諾并提前獲得董事會批準的資本支出不包括在排除范圍之內。允許用于維護現有化石燃料資產的資本支出,條件是不延長這些資產的使用壽命。3.該排放清單應在制定排放目標和相關目標實現策略之前的兩年內執行。排放基線中包含的排放評估范圍和方法與企業為符合排放目標而選擇的可信、科學的基準條件一致(參見指標 B2 和 B3)。4.重要性指的是至少達到范圍 1 和范圍 2 排放量的95%。此外,如果是范圍 3 排放量至少占總排放量(范圍1、范圍2和范圍3排放量)40%的企業,則至少應達到范圍3排放 量的90%。5.短期的定義是四到六年之間。這種(有限的)靈活處理兼顧了以下
54、兩種情況:一些企業可能會重點關注相對較短的預算和規劃周期,還有一些企業則可能關注的是2030年將全球排放量相比1990年的水平減半之前階段的重要性。6.使用的具體強度或絕對指標可根據企業的活動基準條件確定(參見指標B3),但:i)排放強度只能是產品或物理排放強度(如水泥的噸二氧化碳當量),而不是經濟強度(如企業單位收入產生的二氧化碳當量);ii)絕對排放指標僅適用于目標只減不增的情況。如果使用排放強度指標,企業還應披露等效的絕對排放目標,但這些目標不必以基于科學的途徑為基準。使用這種方法時需要注意行業基準條件無法通過排放指標來體現。例如,在農業領域,基準條件可以描述為最佳實踐。同樣地,也可能存
55、在例外情況,即部分活動具有低碳屬性,因此行業標準認為其“自動符合條件”。這種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那些提供低排放產品和服務而不遵循轉型計劃,因此在圖 2 中被歸入“已符合”類別的企業之中。溫度指標(如與 1.5的目標保持一致)本身并不符合本指標的要求。7.實現長期目標的期限就是企業實現凈零目標的期限。如果預計在該期限內可能存在殘余排放,則應明確指出并說明理由。中期目標期限應介于短期目標期限和長期目標期限之間。也就是說,如果一家企業設定了應在2030年達到短期排放目標,并承諾在 2050 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那么其實現中期目標的期限就應在2040年左右。大約每十年設定一次的中期排放目標既能夠滿足對可
56、跟蹤和可監測目標的需求,又能夠兼顧長期目標不像短期目標那樣可預測或精確的現實。殘余排放的定義是“在采取一切可能的減排行動,并達到凈零排放目標之后,仍有殘余的溫室氣體排放。所有可能的行動指的是在技術和科學上可行的行動?!眳⒖紘H標準化組織國際研討會協議 凈零排放指導框架(IWA 42 3.2.9)8.可信、科學的基準條件應符合以下原則:1)與碳預算保持一致。碳預算將全球平均溫升限制在 1.5C的范圍內,且有限超額或未超額的概率為 50%;2)可能是全球或區域性基準條件,但無論哪種情況,它都來自于氣候建模并與之保持一致。在建立氣候模型時,全球碳預算通常通過綜合評估模型,根據事件、地區和行業進行分配
57、。例如,從國際能源署(IEA)氣候場景中得出;3)理想情況下,該基準條件應針對特定的行業。如果未針對特定的行業,則只有科學碳目標倡議中的跨行業路徑可以根據這些原則獲得認可,且該基準條件的使用須遵守科學碳目標倡議規定的指導原則;4)基準條件包括行業/活動的所有重要范圍和排放類型(注 4 給出了重要性的定義);5)只要確定殘余排放(殘余排放的定義見注 6),基準條件就可以涵蓋實現凈零排放/僅存在殘余排放的完整時間表;6)基準條件不包括抵消,即不假定企業需要通過抵消來達到基準條件,但殘余排放的情況除外(見注11);7)如果基準條件使用了排放強度指標,則只能是產品或物理排放強度(如水泥的噸二氧化碳當量
58、),而不是經濟強度(如企業單位收入產生的二氧化碳當量)。如果使用了絕對排放指標,則基準條件只減不增;8)基準條件由獨立第三方而不是由企業自行設定,氣候科學專家提供過程建議,且需要征求公眾意見;技術文件確定基準條件符合原則1-7的要求。為方便起見,很多基準條件(的來源)已經過預先評估,且均符合上述原則。這些基準條件是 科學碳目標倡議、轉型路徑倡議、氣候債券倡議的 1.5 協調行業路徑,以及 科學碳目標倡議 的跨行業路徑。表1 13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9.針對短期排放目標進行對標 如果企業選擇了特定行業的基準條件,那么符合就意味著:在達到短期目標期限之前,企業的短期目標應與選定的行
59、業路徑保持一致。如果企業選擇了科學碳目標倡議的跨行業路徑作為其基準條件,則符合意味著:在達到凈零排放目標期限之前(包括達到期限之時),企業的短期排放目標應與跨行業路徑保持一致。針對中長期排放目標進行對標 如果企業選擇了特定行業的基準條件,符合就意味著:企業的中長期排放目標(以及任何相關的中期排放目標)應與選定的行業路徑保持一致;企業預期的累積排放目標低于選定基準的累積排放量,采用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小組提出的累積基準差異(CBD)法進行評估。29。如果企業選擇科學碳目標倡議的跨行業路徑作為基準條件,符合就意味著:企業的中長期目標應與所有年份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跨行業路徑保持一致;企業預期的累積排放
60、目標低于選定基準的累積排放量,采用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小組提出的累積基準差異法進行評估。30。10.“2b.已承諾-僅設定短期目標”和“3a.對標中=短期目標”類別允許企業在沒有設定中長期排放目標的情況下,被視為正在根據1.5的經濟目標進行對標。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被歸入該類別,但卻無法保持短期勢頭以真正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的風險,必須至少每兩年對“短期”目標/轉型計劃分別進行一次審核,以延長短期目標和任何相關行動的時間期限。由于“3b.對標中-長期目標”類別需要企業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以及相關的目標實現策略,這類風險有所降低。因此,這類企業的轉型計劃只需要至少每五年審查和更新一次,以確保在不
61、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下保持相關性。11.轉型計劃中應包含哪些脫碳方法和行動并無具體規定。各行業最有可能采用的脫碳方法目前都有據可查(具體可參見轉型計劃工作組行業深入研究-轉型工作組提供的行業框架),但每個企業需要自行決定采用哪種策略和相關的脫碳方法,采取何種行動來應用這些方法,以及在何時以最符合其需求的方式來實現排放目標。企業還需要明確當前或未來在什么時間范圍內使用脫碳方法,以及每種方法對任何短期、中期和/或長期目標的貢獻。這些方法涉及減排目標中的所有排放源,其中包括與供應鏈和合作策略相關的方法/行動。同樣地,如果排放目標的實現有賴于逐步淘汰或制定氣候解決方案,則應包含與之相關的方法和行動。需要針
62、對為實現短期排放目標而制定的每種脫碳方法,提供與其預期排放影響相關的支持信息。31根據脫碳方法的性質,可信的證據可能包括學術研究、第三方專家驗證、在類似情況下采取同類行動的證據以及合同承諾。在本項目的第二階段,我們將對這一指標的替代指標進行研究,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讓獨立第三方(如轉型路徑倡議組織、世界基準聯盟和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對現有轉型計劃進行評估。12.需要評估企業確定的脫碳方法是否可行。任何方法都可在滿足以下條件之后被視為在商業上可行:已在工業相關環境下得到證明,可根據各種操作條件進行微調;可靠且績效符合預期;可與其他相關技術互用;所有環境、監管和社會經濟問題均已解決。32 長期目標可能
63、依賴于目前在商業上不可行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堅持研發以確保該方法最終可行,并設定可跟蹤的里程碑,監控實現這一目標的進展情況。在計劃應用脫碳方法時,提供有關該方法技術和經濟可行性的支持信息。根據脫碳方法的性質,可信的證據可能包括學術研究、第三方專家驗證、在類似情況下采取同類行動的證據以及合同承諾。評估脫碳方法的可行性是評估轉型計劃的 關鍵,也可以說是最復雜的部分。上述指導 框架在一定程度上為評估者指明了方向。在本項目的第二階段,我們將對這一指標的替代指標進行研究,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讓獨立第三方(如轉型路徑倡議組織、世界基 準聯盟和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對現有轉型計劃進行評估。13.抵消不能計入
64、與選定的科學基準條件保持一致所需的計劃減排量或已實現的減排量。如果企業采用抵消或計劃采用抵消的方法,則只能將抵消視為與所選基準條件保持一致所需減排量的超額部分。這其中包括縮小所選行業基準最終目標與企業最終凈零排放目標殘余排放之間的差異。如果通過抵消來解決殘余排放問題,則應確定已用于或將要用于證明碳信用額度的標準或方法。14.企業指出了不確定度較高,可能對實施轉型計劃和實現減排目標帶來更大風險的脫碳方法和/或行動。這些風險可能涉及:33 政策和法規的變更;全球經濟、相關地區和/或行業的脫碳軌跡;宏觀經濟趨勢(如勞動力供應、借貸成本等);微觀經濟和金融因素(如資金供應、相對價格);技術發展;企業數
65、據的可獲得性和可靠性;客戶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短期、中期和長期氣候變暖的程度;氣候變化的物理影響及其對區域和空 間的影響;氣候適應工作的有效性、可能受到的限制及其對區域和空間的影響。1429.用累積基準偏差評估氣候目標一致性:CBD methodology_February2024.pdf(iigcc.org)30.同上31.有關潛在排放影響指標的進一步討論,可參見Transition-Finance-and-Real-Economy-Decarbonization-December-2023.pdf(bbhub.io)32.該要求與此處描述的技術成熟度水平 6(TR6)大體對應:techno
66、logy readiness level-KINB27988ENN.pdf 33.添加ATP-Col 論文(即將發表)參考文獻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15.企業制定了有時限的行動計劃,具體說明了正在采取或將要采取的行動,以及確保這些脫碳方法能夠應用的時間期限。這些行動是可跟蹤的,也可用于監控已確定的脫碳方法的實施進度和風險。如果脫碳方法是應用一項新技術,則行動計劃應詳細說明為開發和應用該技術而計劃采取的有時限步驟,如研發投資、專利注冊、試點項目、推廣項目等。同樣地,如果脫碳方法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則行動計劃應詳細說明為獲取該能源而采取的有時限步驟,如獲得可再生能源證書(REC)和/或
67、購電協議(PPA),以及安裝和運行現場發電設施的任何行動。該行動計劃確定了企業內部(例如,安裝新設備、安裝可再生能源設備、變更運輸車隊、與供應商溝通合作,為其活動中的脫碳措施提供支持等)和外部需要采取的行動(例如,企業實現減排所依賴的外部技術開發,外部電網綠化,或政府為實現某個目標而進行的政策符合)。確定的行動必須具體可行。采用含糊其辭的表述,如“加快向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轉型”、“實現運營現代化”或“利用綠色解決方案”,且未具體說明即將采取的行動以及這些行動可能造成的影響,則不符合條件。為確保利益相關方能夠跟蹤行動計劃的實施進展,企業可報告行動計劃的實施進展,以及與行動計劃同時披露的業務和運營
68、指標。例如,已售低碳產品百分比、可再生能源/所用能源的排放強度/所用能源的排放總量百分比,以及回收原材料百分比。在本項目的第二階段,我們將對這一指標的替代指標進行研究,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讓獨立第三方(如轉型路徑倡議組織、世界基準聯盟和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對現有轉型計劃進行評估。16.確定可跟蹤的融資里程碑,用于監控已 確定的脫碳方法和相關行動的短期實施進 展和風險。這些融資里程碑是針對實現短期目標的期限,以及之后的時間到轉型計劃發布日之間的某個中期期限確定的。這些融資里程碑必須包含(但不僅限于此):應用脫碳方法所需的任何資本支出(按脫碳方法分列);由于以下原因導致的收入影響和資產減記:逐步淘汰特
69、定活動和資產,如化石燃料發電資產和活動;“綠色活動”逐步增加*這些融資里程碑都是可行的做法。具體來說,與同行業相比,任何估計的資本支出成本規模都是合理的,且整體可信度得到了可信第三方外部證據的支持。重大偏差均有解釋和提供支持證據。如果預期成本或收入影響與同等估算相比存在重大差異,企業應提供合理解釋,以證明其合理性。與未來業務組合相關的增長、產品市場需求、價格和成本假設與行業趨勢基本一致。在本項目的第二階段,我們將對這一指標的替代指標進行研究,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讓獨立第三方(如轉型路徑倡議組織、世界基準聯盟和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對現有轉型計劃進行評估。*這些“綠色活動”由企業明確定義。定義可能包括
70、“符合歐盟分類標準”或企業如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文件Transition-Finance-and-Real-Economy-Decarbonization-December-2023.pdf(bbhub.io)或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小組文件 Investing in Climate Solutions Listed Equity Fixed Income_Nov2023.pdf(hubspotusercontent-)所述,對氣候解決方案做出的解釋。17.現階段,該指標并未規定潛在影響的范圍,也未規定最大限度地降低這些影響或避免影響需要達到的水平,而是旨在提高行動的透明度。但企業仍需披露其計劃的
71、脫碳轉型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以及為降低此類影響而采取的措施。18.具體表現在:明確公開聲明董事會對轉型計劃的承諾以及董事會對執行該計劃的授權;或 董事會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與凈零排放目標/減排目標的實現掛鉤。19.此處的目的是確定轉型計劃是否有按計劃實施。企業的年度報告應確認,轉型計劃中確定的,應在上一年度報告期(參見指標C5和C6)內完成的可跟蹤行動和財務目標??尚诺淖C據可能存在差異,但通常包含管理層報告、董事會文件、經審計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公告、資本支出、合同服務或設備證據以及銷售合同。如果已采取替代的緩解措施,從而達到或即將達到相同的影響效果,則無需提供證據
72、證明已執行轉型計劃規定的行動。但是,企業必須針對可能對當前和未來里程碑和排放績效造成的影響,做出明確的解釋和說明。20.需要說明的是,滿足該指標不需要提供與企業自身目標(指標 E2)或選定基準條件(指標 E3)保持一致的歷史記錄。也就是說,企業將在實際排放量分別與目標/基準條件保持一致的第一年達到這些指標。因此,一旦企業的實際排放量與所選的科學基準條件一致(參見指標 B3),該企業將被歸入“已符合”類別,而在企業被歸入該類別之前,不要求證明X 年的過往排放績效與所選的基準條件是否一致。在企業可能未進行必要的數據跟蹤和/或實際排放量可能逐年高于或低于目標的情況下,要求保證規定年數過往一致性的條件
73、可能過于苛刻,因為排放量不可能準確充分預測,計劃也不可能完全執行。這對規定評估頻率的影響,可參見第 4節-指導框架注釋部分。關于這一點,我們注意到,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秘書處建議考慮兩年的窗口期,但最終應由金融機構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且最好利用企業轉型計劃給出的信息來支持評估。3434.參見 https:/assets.bbhub.io/company/sites/63/2023/11/Transition-Finance-and-Real-Economy-Decarbonization-December-2023.pdf 15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
74、議組織 164.使用擬議分類系統評估企業的指導說明對從事多項活動的企業進行評估理想情況下,企業最好為上市實體。如果上市實體開展的業務活動不止一項,則應分別對每項活動進行評估,采用圖5中給出的指標確定該類別的轉型分類。不同的活動可能處于不同的轉型成熟度階段,即分屬于不同的轉型類別,因此需要采用一種方法來確定企業層面的整體分類。我們建議使用以下三步法,并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進行測試。1.給每個類別賦分。例如:“0.未分類”或“1.未采取行動”=0 分;“2a.已承諾-已保證”=1 分;“2b.已承諾-僅設定短期目標”=2 分;“3a.對標中-短期目標+計劃”=4 分;“3b.對標中-完整計劃”=6
75、分;“4.已符合”=8 分;5.“實現凈零排放目標”=10 分。35 2.分別評估每項業務活動,根據其與每個類別指標的符合程度,確定歸屬的轉型類別。3.計算企業的加權平均得分,按單項業務活動類別得分在企業總收入或總排放量中所占比例加權36該加權平均分決定了企業的總分和類別。圖5為相關的理論分析示例。所有指標必須滿足由于指標的數量相對有限,公司/企業的業務活動必須滿足某一類別的所有指標要求,才能歸入該類別。同樣,不同的指標之間沒有權重之分,所有指標都同等重要。圖5:企業匯總方法工作實例年度(重新)評估 為確保分類的更新,金融機構應每年對每家企業重新進行一次評估。這是企業轉型評估計劃(如轉型路徑倡
76、議和氣候債券標準)的標準做法。金融機構在進行自身評估時應沿用慣例。轉型計劃不會每年更新,過渡年份的重新評估需要重點關注中期行動、目標和轉型計劃指標的實現情況,因此重新評估的過程不宜過于繁瑣,一旦數據訪問平臺(如上文“下一步計劃”部分討論的平臺)可隨時訪問,該過程應進一步簡化。企業在各類別中的進展速度 無規定時限 本工具未規定企業在各個類別中取得進展的時限。尤其是從“3.對標中”到“4.已符合”類別的轉變,每個企業所需的時間由其具體的運營環境和轉型策略決定(即使指標中已包含檢查),以確保企業時間表合理適用。37 更為可行的做法可能是,通過企業自身的轉型目標,反映企業面轉型敞口在行業、產品和投資組
77、合層面的轉型類別變化過程。該問題將在上文“下一步計劃”中有具體討論。類別3:完整計劃(6分)第一類活動活動得分 60%*6分=3.6 1.未采取行動2.已承諾3.對標中整體類別:4.已符合5.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加權平均分=6*0.6+8*0.3+0*0.1=6,所以整體類別為“對標中”活動得分 30%*8分=2.4 活動得分 10%*0分=0第二類活動第三類活動電力公司類別4:已符合(8分)類別1:未采取行動(0分)發電(對標后份額=60%)電網管理(對標后份額=30%)交易(對標后份額=10%)35.分值僅供參考。最合適的權重應根據實際投資組合分析來確定,以便在本項目的下一步工作中更好地測試不
78、同權重的影響。36.如果企業擁有所有物質排放(范圍 1、范圍2 和范圍 3)的排放清單,則應按排放份額加權。但是,如果企業沒有對所有物質排放量進行基線估算,則允許按收入加權。37.例如,規定企業的減排目標在適當的期限(指標 B3)內與可信的基準條件保持一致,并對企業進行監督,以確保其實現這些目標(指標 E2)。企業轉型投資指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17企業類別可能降級 由于企業必須達到某個類別的所有指標要求才能歸入該類別,因此,如果經過評估發現企業已不滿足之前已達到的指標要求,則企業的轉型地位有可能發生逆轉。如上所述,未制定轉型計劃,之前根據實際排放績效被歸入“4.已符合”類別的企業,如果沒有在
79、規定的時間內,針對“最后一英里”排放制定和實施轉型計劃,就有可能被重新歸入“2.已承諾”類別。企業可能被重新歸類的其他情況包括:未完成交付行動(包括中期里程碑)、財務指標或排放目標。在這類情況下,企業類別將從“3.對標中”變為“2.已承諾”;之前與選定的科學基準條件一致的實際排放量,在最新評估中已不再符合條件。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類別將從“4.已符合”變為“3.對標中”(假定仍滿足“3.對標中”類別的所有指標要求)。唯一的例外情況是已采取補救措施確保迅速改進績效不佳的局面。但是,這種情況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判斷。作者:Anna Creed 以下氣候債券倡議組織成員亦參加撰寫:Bridget Boul
80、le,Sabine Laurent,Rachel Hemingway,Mireille Martini 翻譯及編輯支持:Stephanie Edghill,石佳,徐小云,謝文泓,金冀安 設計:Godfrey Design,Joel Milstead本報告由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編寫免責聲明:本報告中包含的信息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氣候債券倡議不是投資顧問。任何涉及金融機構、債務工具、投資產品的內容僅供參考。外部網站的鏈接僅供參考。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對外部網站的內容不承擔任何責任。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不對任何債務工具或投資產品的優劣或其他方面進行認可、推薦或提供建議。投資者也不應依賴本報告中的任何信息進行任何投資決策?;跉夂騻瘶藴实恼J證僅反映了特定債務工具的募集資金使用具有氣候屬性。它不反映指定債務工具的信譽,也不反映其是否遵守特定國家或國際法律。投資的決定完全取決于投資者自身。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不對任何個人或組織的投資承擔任何責任,也不對代表個人或組織的第三方的投資承擔任何責任。Published by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Ma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