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工行業衛星互聯網:星海遼闊邀你摘星攬月(三)-240709(4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國防軍工行業衛星互聯網:星海遼闊邀你摘星攬月(三)-240709(47頁).pdf(4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本報告由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僅為本報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門、臺灣)提供。在遵守適用的法律法規情況下,本報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時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衛星互聯網:星海遼闊,邀你摘衛星互聯網:星海遼闊,邀你摘星攬月(三)星攬月(三)核心觀點核心觀點 應運而生:我國低軌通信衛星產業解析。衛星互聯網為全球互聯核心,商業、戰略與軍事價值凸顯,我國低軌通信衛星起步較晚。國際形勢倒逼,占頻保軌時間緊任務重,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全面提速。我國集中國家力量,整合與統籌“低軌星座計劃”,星網計劃、垣
2、信 G60星鏈、鴻鵠三號等巨型星座有序推進,關鍵技術持續突破,正式組網進入倒計時。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相對完備,但與美國 SpaceX 仍存差距。細分領域格局各異,國有民營各司其職;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衛星互聯網與商業航天有望加速落地,建議關注產業鏈上游衛星制造、火箭發射端機會。摘要摘要 1、衛星互聯網戰略價值凸顯,我國低軌通信衛星起步較晚、衛星互聯網戰略價值凸顯,我國低軌通信衛星起步較晚 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被視為被視為全球互聯的核心全球互聯的核心。衛星互聯網當前的發展趨勢具有:(1)高通量、高頻段,(2)軌位高軌到低軌,(3)星體大型到小型,(4)衛星布局星座化,(5)天網地網一體化等
3、特點。按照軌道高度劃分,低軌衛星由于傳輸時延小、鏈路損耗低、發射靈活、應用場景豐富、整體制造成本低,非常適合衛星互聯網業務的發展。低軌通信衛星是實現全球覆蓋唯一路徑,低軌道頻譜和空間資源低軌通信衛星是實現全球覆蓋唯一路徑,低軌道頻譜和空間資源日漸緊張。日漸緊張。星鏈衛星在俄烏戰爭、美軍太空部署,軍民一體通信系統中影響巨大,商業、軍事與戰略價值凸顯,市場空間廣闊。他山之石,海外衛星互聯網產業建設風起云涌。他山之石,海外衛星互聯網產業建設風起云涌。全球低軌通信衛星仍處于早期建設階段:多家國際巨頭參與組網。全球衛星互聯全球衛星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網產業高速發展,我國衛星制造和火箭發射與我國衛星制造和火
4、箭發射與 SpaceX 仍存差距仍存差距。2023年,全球有 10 個國家進行航天發射活動,將 2934 個載荷送入軌道,入軌質量共計 1481 噸。美國 116次,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國 67 次,占比約為三分之一。商業航天發展已成全球火箭發射主流,美國 SpaceX 獨領風騷。2024年,SpaceX 商業航天發射端保持領先優勢?;鸺l射端,一箭多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火箭發射端,一箭多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與火箭回收技術或為重要降本增效影響因素。與火箭回收技術或為重要降本增效影響因素。維持維持 強于大市強于大市 黎韜揚黎韜揚 010-56135187 SAC 編號:S14405160900
5、01 發布日期:2024年 07 月 09日 市場表現市場表現 相關研究報告相關研究報告 2024-01-18【中信建投國防軍工】:衛星互聯網:星海遼闊,邀你摘星攬月(二)2023-10-25 【中信建投國防軍工】:衛星互聯網:星海遼闊,邀你摘星攬月(一)-30%-20%-10%0%10%20%30%上證指數國防軍工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我國商業航天亦是我國商業航天亦是加速加速發展,發展,技術發展取得突破。技術發展取得突破。商業運載火箭實現技術突破,基于液氧甲烷動力的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研制和技術驗證相繼取得階段性進展,加速追趕行業
6、標桿美國 SpaceX 公司。2、我國“低軌星座計劃”歷史:各自為戰,進步緩慢、我國“低軌星座計劃”歷史:各自為戰,進步緩慢 國際形勢國際形勢倒逼倒逼,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全面提速。,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全面提速。自 2020年以來,全球火箭發射次數連續三年創下新高,全球航天活動顯著增加,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態勢。在通信衛星領域,我國低軌衛星的建設相對滯后于高軌高通量衛星。天通一號衛星是我國成熟的 GEO 衛星星座,已被各行業廣泛應用。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 2023 年超 800億元,或將持續保持高速擴展,預計 2024-2029年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速約為 15%,2029年我國衛星通信行
7、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2000億元左右。我國低軌星座計劃發展我國低軌星座計劃發展,國有民營兩大陣營先后發力。國有民營兩大陣營先后發力。自 2015年以來,中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逐步起步,但推進進程較慢。2021 年 4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開始對低軌衛星星座進行統籌規劃,改變了早期各自為戰的局面。中國衛星互聯網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大陣營:國有央企集團和民營商業航天公司。早期部署的主要是國有央企集團包括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及其下屬公司;民營商業航天公司近年來迅速涌現。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政策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政策,十年間多項政策出臺助力行業發展。十年間多項政策出臺助力行業發展。衛星產業國家政
8、策大力扶持,需求端脈絡清晰,確定性高。2024年以來,地方政府政策陸續出臺,國家隊進軍商業航天布局,衛星互聯網與商業航天領域加速發力。以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為首的產業集群效應顯著,衛星互聯網產業進程不斷推進,可重復使用火箭、大規模星座布局為核心目標,相關技術進展與星座布局有望加速落地。3、集中國家力量,整合與統籌“低軌星座計劃”、集中國家力量,整合與統籌“低軌星座計劃”國際形勢倒逼,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全面提速。國際形勢倒逼,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全面提速。目前多個航天強國已向 ITU 申報了大規模星座計劃。我國星網集團服務政、專、民,以覆蓋全球為使命,保證全球通訊數據安全與自主可控。
9、星網集團發展規劃,軌道頻譜資源有限,加速追趕美國 SpaceX 星鏈。部署難度和空間擁擠度持續提升,運營商保費顯著增加,我國星座部署計劃難度加劇。我國星網建設整體有序推進,正式組網進入倒計時。我國星網建設整體有序推進,正式組網進入倒計時。星網發展路徑規劃,分階段推進,從實驗星到批量組網。根據 ITU 星座的部署規則、軌位頻譜的擁擠程度、海外巨頭的相關星座部署進度等方面考量,我國星網建設工作或將加速推進,預計于 2024-2025 年開始正式分批部署組網。主要目標是實現區域性組網,并通過整合和統籌低軌星座,加速組網布局。星網實驗星關鍵技術驗證,4家總體單位牽頭,分系統、載荷等部分民企深度參與。國
10、資民資持續加碼,上?!癎60 星鏈”與“鴻鵠三號”等其他衛星星座聯合推進。4、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細分領域格局各異,國有民營各司其職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細分領域格局各異,國有民營各司其職 衛星互聯網產業上游制造是衛星應用產業的空間基礎設施、衛星應用產業拓展市場的關鍵基礎。衛星互聯網產業上游制造是衛星應用產業的空間基礎設施、衛星應用產業拓展市場的關鍵基礎。當前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疊加傳統導航、遙感等衛星應用產業的持續發展,對產業鏈上游衛星制造構成了核心增長力。預計未來,我國衛星制造產業的需求集中在新型衛星互聯網星座構建及對傳統衛星的更新。從產業鏈分析,從產業鏈分析,產業鏈上游(
11、衛星制造端)率先發力,總裝“國家隊”主力地位,部組件民企深度參與。產業鏈上游(火箭發射端)國有民營商業航天齊發力,一箭多星與可回收技術為重點。產業鏈中游(衛星測運控)資本化程度較低,國家隊領銜開展。產業鏈中游(地面設備)地面端市場需求多元化,國有民營各具競爭優勢。8XeZfVaYeZ8XeUaY8OcM9PtRrRnPtPfQoOqPkPrQqR9PqQwPMYnRpOxNrQrP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產業鏈下游(衛星數據)衛星互聯網應用大藍海,1+N 行業格局。5、衛星互聯網發展趨勢衛星互聯網發展趨勢與投資與投資邏輯邏輯:制造端、發射端機會與風
12、險并存:制造端、發射端機會與風險并存 衛星制造端:產業鏈上游率先發力,量產邏輯下利潤與彈性衛星制造端:產業鏈上游率先發力,量產邏輯下利潤與彈性。衛星制造產能,從傳統工匠邏輯到量產邏輯的轉。衛星制造產能,從傳統工匠邏輯到量產邏輯的轉變。變。占頻保軌時間緊任務重,美國 SpaceX 星鏈先發優勢明顯,倒逼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量產邏輯提速。衛星的低成本制造和高產能是組建海量巨型星座的兩大前提,我國與 SpaceX 仍存較大差距。海南文昌“衛星超級工廠”建成后有望解決我國衛星互聯網制造端產能瓶頸。量產邏輯下的低成本制造與其可靠性是亟待突破的關鍵點,有待進一步技術與時間驗證。衛星制造成本控制,產業鏈上游收
13、入規模擴大,利潤率有所下滑或為未來趨勢。衛星制造成本控制,產業鏈上游收入規模擴大,利潤率有所下滑或為未來趨勢。從單星定制化到批量化生產衛從單星定制化到批量化生產衛星的行業大趨勢下星的行業大趨勢下,衛星測試環節不可或缺,邊際成本低,盈利彈性更大。衛星測試環節不可或缺,邊際成本低,盈利彈性更大。產業鏈中下游隨著衛星星座建設同步建設,應用端配套空間逐步擴大產業鏈中下游隨著衛星星座建設同步建設,應用端配套空間逐步擴大。衛星互聯網應用端,航空、海洋等傳統領域有望率先發力;我國高軌衛星互聯網空間基礎設施成熟度高于低軌衛星互聯網產業,并有望進一步完善。衛星互聯網的價值鏈中,下游應用占據重要地位,地面接收終端
14、及配套設施的市場空間將隨著應用的成熟而逐步擴大?;鸺l射端:我國航天發射量有望新高,民營商業航天關鍵技術突破火箭發射端:我國航天發射量有望新高,民營商業航天關鍵技術突破。受益于衛星星座建設加速,2024年我國航天發射量有望新高。民營商業航天已進入第二代產品研發的關鍵時期:研發周期與資本長期陪伴的沖突不可研發周期與資本長期陪伴的沖突不可忽視。忽視。新火箭型號從誕生到退役,存在無法回收研發成本的可能性。我國商業航天火箭發射技術路線較為同質化,主要集中在大推力、大液體、可回收領域。預計未來市場將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或將僅兩至三家火箭發射公司成功突圍。且下游需求與我國星座建設進度緊密相關,如果不能獲得
15、衛星星座的發射訂單,將難以維系。衛星互聯網產業競爭格局:國企民企齊發力,合力推動產業快速發展衛星互聯網產業競爭格局:國企民企齊發力,合力推動產業快速發展。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起步晚,面對稀缺且不可再生的軌道資源,正在加快產業布局。1)國家積極整合優勢資源)國家積極整合優勢資源,2021年在雄安注冊成立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星網集團),致力于建設一個更加龐大的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2)從市場競爭)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民營企業成為商業航天重要參與者。我國商業航天參與者主要分為民營企業、中國科學院系企業和格局來看,民營企業成為商業航天重要參與者。我國商業航天參與者主要分為民營企業、中國
16、科學院系企業和航天系企業。航天系企業。形成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衛星等國家隊引領,銀河航天、九天微星等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衛星互聯網產業格局。社會資本持續投入,交流合作持續推進商業航天。6、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投資機會與產業鏈投資機會與核心標的核心標的 整體來看,整體來看,預計今年我國將正式進入衛星互聯網組網階段,伴隨國內衛星互聯網建設需求逐步推進,行業整體預計今年我國將正式進入衛星互聯網組網階段,伴隨國內衛星互聯網建設需求逐步推進,行業整體規模增速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步提升,建議優先關注產業上游衛星制造與火箭發射端。規模增速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步提升,建議優先關注產業上游衛星制造與火
17、箭發射端。重點關注國內各低軌衛星重點關注國內各低軌衛星星座的正式建設、批量組網的時間節點,或將為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相關企業業績逐步兌現分水嶺。星座的正式建設、批量組網的時間節點,或將為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相關企業業績逐步兌現分水嶺。我國已具備較完整的衛星制造、火箭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產業鏈,但衛星制造成本、衛星制造產我國已具備較完整的衛星制造、火箭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產業鏈,但衛星制造成本、衛星制造產能、火箭發射成本以及發射資源與美國能、火箭發射成本以及發射資源與美國 SpaceX 仍有較大差距,降本空間巨大。在政策扶持引導下,社會資本仍有較大差距,降本空間巨大。在政策扶持引導下
18、,社會資本持續持續投企業、科研機構廣泛參與商業航天發展,具備了中小型火箭、衛星研制測運控以及多樣化應用服務能力投企業、科研機構廣泛參與商業航天發展,具備了中小型火箭、衛星研制測運控以及多樣化應用服務能力,各大型液體可回收各大型液體可回收運載運載火箭預計將在火箭預計將在 24-25 年陸續首飛年陸續首飛。衛星制造方面衛星制造方面,衛星總裝廠以體制內院所及下屬公司為主,建議關注與之配套的壁壘較高、價值量較高、邊際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成本好的相關標的;火箭發射火箭發射方面,方面,目前以航天科技集團等國有航天力量為主,下屬院所進行分工配套;民營商業航天
19、公司不斷涌現,但大多處于研制首飛階段,暫無可選上市標的,建議關注配套的火箭零部件企業、3D打印產業鏈企業;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價值占比高,市場空間大,與衛星互聯網配套的地面設備也在同步建設中,隨著衛星互聯網商業化進程、手機直連衛星等技術滲透率的持續提高,各移動終端的射頻、基帶芯片配套廠商有望率先受益;其中,衛星運營及服務供應商較少,體制內國有院所領銜,行業地位穩固。1)衛星制造衛星制造端端 衛星衛星總體:總體:航天科技集團(衛星總體單位:五院、八院)、中國科學院(小衛星總體單位: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銀河航天(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長光衛星(商業遙感衛星)衛星載荷與部
20、組件:衛星載荷與部組件:上海瀚訊(地基基站、通信載荷、衛星通信終端)、佳緣科技(衛星信息傳輸網安)、航天環宇(通信天線、地面測控天線)、國博電子(T/R 組件、射頻集成)、鋮昌科技(T/R組件)、盛路通信(相控陣天線、微波毫米波天線)、振芯科技(導航芯片及設備)衛星衛星測試:測試:蘇試試驗(檢驗檢測服務)衛星材料:衛星材料:光威復材(高性能碳纖維)2)火箭發射火箭發射端端 傳統體制內單位:傳統體制內單位:航天科技集團(火箭總裝集成與火箭發射服務:一院、八院;火箭發動機:六院、四院),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新興民營商業航天:新興民營商業航天:天兵科技(天龍系列大液體運載火箭)、藍箭航天
21、(朱雀系列液氧甲烷運載火箭)、中科宇航(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力箭系列固體運載火箭)、星河動力(谷神星系列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智神星系列中型液體運載火箭)、星際榮耀(雙曲線系列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東方空間(引力系列固體運載火箭)火箭發射材料:火箭發射材料:斯瑞新材(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3D 打印產業鏈:打印產業鏈:鉑力特(金屬增材制造)、華曙高科(金屬增材制造)3)地面設備地面設備端端 海格通信(通信導航設備)、七一二(無線通信設備)、星網宇達(通信設備)4)衛星運營及服務端)衛星運營及服務端 航天科技集團(衛星總體運營單位:五院)風險分析風險分析 1、衛星互聯網建設不及預期衛星互聯網
22、建設不及預期。衛星互聯網產業系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新興產業,隨著衛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國家可能會出臺新的政策和法規來規范和指導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些政策和法規的調整可能會對行業的生產運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營和投資決策產生影響。2、技術突破不及預期技術突破不及預期。盡管中國在衛星互聯網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但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如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在一箭多星、低成本制造等方面,仍是制約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3、頻譜和空間資源爭奪頻譜和空間資源爭奪。隨著低軌道衛星數量的急劇增加,頻譜資源和空間軌道資源的爭奪將日益加劇。
23、如何在國際上協調和爭取更多的頻譜和軌道資源,以確保我國衛星互聯網系統的穩定運行,是一個長期和復雜的挑戰。1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目錄 一、我國及海外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建設.3 1、衛星互聯網戰略價值凸顯,我國低軌通信衛星起步較晚.3 1.1 衛星互聯網為全球互聯核心,商業、戰略與軍事價值凸顯.3 1.2 他山之石,海外衛星互聯網產業建設風起云涌.5 2、我國“低軌星座計劃”歷史:各自為戰,進步緩慢.8 2.1 國際形勢倒逼,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全面提速.8 2.2 我國低軌星座計劃發展歷程:國有民營兩大陣營先后發力.8 2.3 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政
24、策:十年間多項政策出臺助力行業發展.10 3、集中國家力量,整合與統籌“低軌星座計劃”.12 3.1 星網集團服務政、專、民:以覆蓋全球為使命,保證全球通訊數據安全與自主可控.12 3.2 星網集團發展規劃:軌道頻譜資源有限,加速追趕美國SpaceX 星鏈.13 3.3 我國星網建設整體有序推進,正式組網進入倒計時.15 3.4 商業航天產業化布局加速:上?!癎60 星鏈”與“鴻鵠三號”衛星星座.16 二、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我國產業鏈完備,與 SpaceX 仍存差距.20 1、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圖譜與價值量拆分.20 1.1 產業鏈上游(衛星制造端)率先發力,總裝“國家隊”主力地位,部組件民
25、企深度參與.22 1.2 產業鏈上游(火箭發射端)國有民營商業航天齊發力,一箭多星與可回收技術為重點.24 1.3 產業鏈中游(衛星測運控):資本化程度較低,國家隊領銜開展.29 1.4 產業鏈中游(地面設備):地面端市場需求多元化,國有民營各具競爭優勢.31 1.5 產業鏈下游(衛星數據):衛星互聯網應用大藍海,1+N 行業格局.32 2、衛星互聯網發展趨勢與投資邏輯.34 2.1 衛星制造端:產業鏈上游率先發力,量產邏輯下利潤與彈性.34 2.2 火箭發射端:我國航天發射量有望新高,民營商業航天關鍵技術突破.35 2.3 衛星互聯網產業競爭格局:國企民企齊發力,合力推動產業快速發展.36
26、3、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投資機會與核心標的.38 3.1 衛星制造端.38 3.2 火箭發射端.38 3.3 地面設備端.39 3.4 衛星運營及服務端.39 風險分析.40 2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圖目錄 圖 1:中國星網集團組織架構.13 圖 2:ITU 官網披露的 GW-2 和 GW-A59 等兩期星網星座.13 圖 3:“G60 星鏈”產業基地發布.17 圖 4:“G60 星鏈”產業基地規劃.17 圖 5:2019-2024 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趨勢預測圖,產業收入(億美元).20 圖 6: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四大環節價值量占比.20 圖 7:衛星
27、互聯網產業鏈圖譜.22 圖 8:衛星制造產業鏈結構圖.24 圖 9:衛星制造成本構成.24 圖 10:衛星平臺成本構成.24 圖 11:衛星互聯網火箭發射端產業鏈拆分.25 圖 12:中國火箭發射市場規模及增速.25 圖 13: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29 圖 14:寧波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擬建地址.29 圖 15: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30 圖 16:西安衛星測控中心.30 圖 17:衛星參數定位示意圖.31 圖 18:地面設備產業鏈結構圖.32 圖 19:衛星運營及服務產業鏈結構圖.33 表目錄 表 1:2023 年全球航天發射情況匯總.6 表 2:我國商業航天火箭發射研制情況(不完全
28、統計).7 表 3:我國低軌星座計劃介紹.9 表 4:地方政府衛星互聯網與商業航天政策(不完全統計).10 表 5:星網 GW-A59、GW-2 與 Starlink 一階段、二階段對照.15 表 6:星網實驗星階段招標情況.16 表 7:上海垣信衛星股權結構.17 表 8:上海市政府發布的衛星互聯網相關政策.18 表 9:主流低軌衛星發射火箭參數對比.26 表 10:商業航天火箭端研制情況匯總(不完全統計).28 表 11:主流火箭研制周期對比(不完全統計).29 表 12:2023 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投融資情況(不完全統計).36 表 13: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核心標的匯總.39 3 行業深度
29、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應運而生:應運而生:我國低軌通信衛星產業解析我國低軌通信衛星產業解析 一、我國一、我國及海外及海外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建設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建設 1、衛星互聯網戰略價值凸顯,衛星互聯網戰略價值凸顯,我國低軌通信衛星我國低軌通信衛星起步較晚起步較晚 1.1 衛星互聯網為全球互聯核心,商業、戰略與軍事價值凸顯 1)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可以看作是可以看作是全球互聯的核心全球互聯的核心 狹義上的衛星互聯網即以構建太空高速通信網絡為目標,通過采用低軌通信衛星組網方式,實現全覆蓋通信,彌補現有地面互聯網網絡的覆蓋盲點,解決偏遠地區以及空中、海上通信盲區
30、的聯網需求,彌補數字鴻溝,典型模式包括美國 SpaceX 公司的星鏈等。當前,當前,全球衛星產業全球衛星產業帶動全球航天產業發展帶動全球航天產業發展。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 SIA 2023年度 衛星行業狀況報告,2022年全球航天產業規模達到約 3840 億美元,其中全球衛星產業規模占航天產業的 73%,達 2811億美元。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航天產業收入將持續增加。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23-2029全球與中國大型汽車和航空航天零件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顯示,2023年全球航天產業收入約為 3900億美元,較 2022 年增加60億美元,預計 2024年全球航天產業收入將達 3960
31、億美元。低軌通信衛星在過去的幾年中發展迅速,已經逐漸成為了衛星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低軌通信衛星在過去的幾年中發展迅速,已經逐漸成為了衛星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根據 SIA 數據,截至2022年末低軌通信衛星占當年發射衛星總數的比例已達 87.92%。根據 Space foundation 統計,2023年全球共發射了 2917顆衛星,比 2022年增加了 23%。其中,通信衛星的發射超 2300顆,占據了絕大多數比例,主要貢獻者為 SpaceX 公司,在 2023年 SpaceX 發射了 1937 顆 Starlink衛星,占所有低軌衛星發射的絕大部分份額。衛星互聯網自從衛星互聯網自從 20 世
32、紀世紀 80 年代年代發展至今發展至今,已經歷了三個主要發展演進階段。,已經歷了三個主要發展演進階段。最初,當它在通信領域嶄露頭角時,連接速率僅為 Kbps 級別,這在當時已經被認為是一項技術革命。然而,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和不斷的研發投入,衛星互聯網的速率在短時間內躍升到 Mbps 級別,極大地推動了其在商業、軍事和民用領域的應用。進入 21世紀,特別是近些年,隨著低軌道衛星網絡的大規模部署,連接速度再次飆升,已經觸及 Gbps 的門檻。這不僅為全球互聯網覆蓋打下堅實基礎,也為未來更多創新應用提供了可能性??傮w來看,衛星互聯網當前的發展趨勢具有:(總體來看,衛星互聯網當前的發展趨勢具有:(1)
33、高通量、高頻段)高通量、高頻段,(2)軌位高軌到低軌,()軌位高軌到低軌,(3)星體大)星體大型到小型,(型到小型,(4)衛星布局星座化,()衛星布局星座化,(5)天網地網一體化等特點。)天網地網一體化等特點。按照軌道高度劃分,低軌衛星由于傳輸時延小、鏈路損耗低、發射靈活、應用場景豐富、整體制造成本低,非常適合衛星互聯網業務的發展。2)商業與戰略價值:低軌通信衛星是實現全球覆蓋唯一路徑,低軌道頻譜和空間資源日漸緊張商業與戰略價值:低軌通信衛星是實現全球覆蓋唯一路徑,低軌道頻譜和空間資源日漸緊張 衛星互聯網被廣泛視為通信全球普及的關鍵手段衛星互聯網被廣泛視為通信全球普及的關鍵手段,其目標是為地球
34、上未能接入互聯網的巨大人口提供連接。當前的通信衛星技術,主要集中在中高軌道,但它們并不完全適應于全球覆蓋和解決數字鴻溝問題。相比之下,低軌道衛星通信提供了一種更加靈活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它成為了地面通信的有效補充,尤其在空間和地面的融合通信中起到了中心角色。衛星互聯網與傳統衛星互聯網與傳統 4G、5G或互為補充?;蚧檠a充。低軌衛星通信核心商業應用場景主要包括偏遠地區通信、海洋作低軌衛星通信核心商業應用場景主要包括偏遠地區通信、海洋作 4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業及科考寬帶、航空寬帶和災難應急通信業及科考寬帶、航空寬帶和災難應急通信等。衛星互
35、聯網或成為新一代衛星互聯網或成為新一代 6G網絡的重要組成。網絡的重要組成。手機直連衛手機直連衛星服務為衛星互聯網商業重要領域,華為、美國星服務為衛星互聯網商業重要領域,華為、美國 SpaceX 等國內外巨頭加速布局。等國內外巨頭加速布局。華為 Pura70應用衛星通信,手機直連衛星成標配。4月 19日,華為 Pura70上市開售,此次華為 Pura 70 系列共有 4 個版本,除基礎版外,其他三版均帶有衛星通信功能,采用北斗衛星+天通衛星通信方式。其中,北斗衛星消息支持發送或接收衛星消息,消息可自由編輯,更可發送圖片消息。天通衛星通信可撥打和接聽衛星電話還可自由編輯衛星消息。去年 9 月,華
36、為首次推出具備手機直連衛星功能的 mate60 系列;同年 10 月,美國 SpaceX 在星鏈(Starlink)官網也推出了星鏈直連手機業務介紹。中國電信獲批衛星通信國際電信碼號資源,手機直連衛星業務商業化加速推進。中國電信獲批衛星通信國際電信碼號資源,手機直連衛星業務商業化加速推進。近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獲得國際電信聯盟批準,取得 E.164 碼號(882)52 及 E.212碼號(901)09,分別作為天通衛星業務的用戶撥號碼號和網絡識別碼號,這是我國電信企業首次獲得用于衛星通信業務的國際這是我國電信企業首次獲得用于衛星通信業務的國際電信碼號資源。電信碼號資
37、源。依托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及網絡,中國電信已在國內面向公眾依托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及網絡,中國電信已在國內面向公眾用戶提供包括衛星移動語音、短信等在內的手機直連衛星服務。用戶提供包括衛星移動語音、短信等在內的手機直連衛星服務。根據賽迪顧問與太空探索研究數據顯示,地球近地軌道能地球近地軌道能安全安全容納約容納約 6-10 萬顆衛星萬顆衛星。當前,全球各國和商業公司已經提出了遠超容納上限的衛星發射計劃,例如,美國 SpaceX 星鏈計劃共 3期已申報超 4.2萬顆低軌衛星。亞馬遜的 Kuiper 計劃、英國 Oneweb、加拿大 Telesat
38、 等公司均開始布局并推出各自衛星互聯網計劃與低軌星座。我國星網集團申請了 12992 個近地軌位,代號 GW 國網;G60星鏈計劃發射總計約 12,000 顆衛星。在此背景下,低軌道頻譜和空間資源日漸緊張,我國“先登先占”保持戰略優勢刻不容緩。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國際電信聯盟(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國際電信聯盟(ITU)和其他相關機構正在制定新的規章制度,要求衛星運營商在發)和其他相關機構正在制定新的規章制度,要求衛星運營商在發射衛星之前滿足一系列條件,以減少軌道碎片并確保軌道資源的可持續使用射衛星之前滿足一系列條件,以減少軌道碎片并確保軌道資源的可持續使用,其中包括棘手的國際協調問題、其中包括棘手
39、的國際協調問題、制定防撞規則以及衛星脫軌問題。制定防撞規則以及衛星脫軌問題。關于部署節奏方面關于部署節奏方面,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要求,提交申請后的 7年內必須發射第一顆衛星,在此基礎上非地球靜止衛星系統必須在當前投入使用的監管期結束后兩年內部署其星座的 10%,在五年內部署 50%,然后在七年內完成部署。3)軍事與戰略價值:俄烏戰爭啟示)軍事與戰略價值:俄烏戰爭啟示、美軍太空部署,、美軍太空部署,軍民一體通信系統軍民一體通信系統 俄烏俄烏戰爭啟示戰爭啟示-網絡通信、地面遭遇、情報信息、精確打擊、無人機支援、反網絡電子干擾。網絡通信、地面遭遇、情報信息、精確打擊、無人機支援、反網絡電子干
40、擾?!靶擎湣钡蛙壭l星星座憑借大容量、高通量、低時延和重訪周期短等優勢首次介入戰場,可實現對全球近乎全天候不間斷的偵查與監視,充分證明近地軌道衛星的潛在軍事應用價值?!靶擎湣毙l星的通信傳輸功能具有軍民兩用的特點,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沖突凸顯了太空對于態勢監視和軍事通信的重要性。在俄烏沖突中,“星鏈”帶來的衛星網絡支持,使烏軍在通信、偵察等方面獲得巨大助力,提升了其在網絡通信、地面遭遇、情報信息、精確打擊、無人機支援、反網絡電子干擾等方面的能力。星鏈計劃與星鏈計劃與 X-37B 同屬同屬“星球大戰星球大戰”計劃的一部分,背后依托的是美國太空安全的戰略轉型,蘊含著極高的計劃的一部分,背后依托的是美國太空
41、安全的戰略轉型,蘊含著極高的全球軍事價值,對完善美國全球軍事價值,對完善美國“空天地一體空天地一體”作戰能力,太空戰略部署均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作戰能力,太空戰略部署均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美國聚焦發展低軌衛星星座,可分為彈性分散(提升空間體系抗毀能力)、戰術信息支撐(高時空密度、高功能密度、超低時延)、網云體系(一星多用、云端服務)支撐三大系統?!靶擎湣毙l星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已成為美軍戰略的核心。其主要優勢在于強化美軍的指揮通信、偵察監視和指揮協同等多方面能力,從而助力多域作戰概念的實現。軍民一體通信系統,應用潛力廣闊。軍民一體通信系統,應用潛力廣闊。1994年,美國首次提出“軍民融合”概念,旨在
42、將國防科技與民用科 5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技結合,形成統一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成熟的“軍民融合”模式為美國軍工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紅利,“星球大戰”計劃、“阿波羅”計劃等都是“軍民融合”協同發展的典型案例。模塊化設計是“星盾”的一個重要優勢,未來,“星盾”衛星可以搭載多種載荷,增強美國的太空體系彈性能力,提升多樣化的太空軍事應用能力。俄烏沖突已經揭示了“星鏈”系統并非純粹的“民用”項目。由于分散部署軍用載荷,增強了美國太空力量的隱蔽性和抗毀性。同時,在商業衛星上托管軍用載荷體現了航天領域軍民融合的大趨勢。1.2 他山之石,海外衛星互聯網產業建設
43、風起云涌 1)全球衛星互聯網星座計劃布局分析:低軌通信衛星為絕對主力全球衛星互聯網星座計劃布局分析:低軌通信衛星為絕對主力 全球近地軌道(全球近地軌道(LEO)星座申報與部署發展迅猛。)星座申報與部署發展迅猛。截至 2023 年 10 月 31 日,全球已申報的衛星互聯網星座共 52 個。其中,近地軌道(LEO)的星座數量為 46 個,占全球衛星互聯網星座的 88%,遠遠超過其他軌道類型。全球衛星互聯網近地軌道全球衛星互聯網近地軌道 LEO 星座:中美寡頭領銜。星座:中美寡頭領銜。按照全球已申報 ITU 的低軌通信衛星星座計劃,如按計劃全部部署完成后,中美兩國或成近地軌道 LEO 寡頭領先局勢
44、。美國巨頭如 SpaceX、Astra、Kuiper,我國領軍計劃星網、G60星鏈等將合計占有全球 LEO 衛星互聯網星座總規模超 85%。衛星星座發展不確定性高:國際巨頭加速入局與出局衛星星座發展不確定性高:國際巨頭加速入局與出局。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要求,提交申請后的 7年內必須發射第一顆衛星,在此基礎上非地球靜止衛星系統必須在當前投入使用的監管期結束后兩年內部署其星座的 10%,在五年內部署 50%,然后在七年內完成部署。在全部已申報的衛星星座中,超 20%已申報星座項目被標記為“已取消”或處于“休眠/未知”狀態,說明該領域也存在極大的風險、挑戰與不確定性。此外,由于衛星星座項目資
45、金、資質、運營服務、技術與經驗等壁壘顯著、疊加投入周期久、政策及發展戰略不確定性等特點,僅有 2.6%的星座計劃如期完成建設。2)全球低軌通信衛星全球低軌通信衛星仍仍處于處于早期早期建設階段:多家國際巨頭參與組網建設階段:多家國際巨頭參與組網 目前,全球低軌通信衛星風起云涌,目前,全球低軌通信衛星風起云涌,全球衛星互聯網產業成為航天工業發展的新焦點全球衛星互聯網產業成為航天工業發展的新焦點,多家國際巨頭參與多家國際巨頭參與組網,組網,海外主要參與者包含美國 SpaceX 星鏈、Amazon Kuiper System、英國 Oneweb、加拿大 Telesat、Kepler、法國 Stella
46、r、韓國 Hanwha、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 Roscosmos 的 Sfera 等星座計劃。從發射情況分析從發射情況分析,星鏈星鏈 Starlink 與一網與一網 OneWeb 率先發力率先發力,先發優勢明顯,先發優勢明顯。SpaceX 于 2018 年 2 月 22 號發射了首顆星鏈試驗星,截至 2024年 5 月,星鏈衛星從一代至二代 mini共計發射 6482 顆。Oneweb 于 2019 年2與 27日發射了首顆試驗星,在軌衛星數量已達 600余顆,接近部署完成。相較之下,其他低軌通信星座建設相較之下,其他低軌通信星座建設多處于早期試驗階段,多處于早期試驗階段,尚未進行大規模組網。尚
47、未進行大規模組網。例如我國正在開發的星網(2023年已發射部分試驗星)與 G60 星鏈兩個主要低軌通信星座項目、Amazon 的 Kuiper 項目、Telesat 的 lightspeed 等星座計劃。3)全球衛星互聯網產業全球衛星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高速發展:我國衛星制造和火箭發射與:我國衛星制造和火箭發射與 SpaceX 仍存差距仍存差距 全球低軌衛星火箭發射端,全球低軌衛星火箭發射端,SpaceX 獵鷹獵鷹 9 號獨領風騷。號獨領風騷。目前唯有 SpaceX 與 OneWeb 正式部署了低軌通信星座。其中,SpaceX 使用的是自家的獵鷹 9號執行的發射任務。Oneweb 使用是 Spa
48、ceX 的獵鷹 9號與俄羅斯的聯盟 2號,俄烏沖突爆發前的所有 13次任務均為聯盟 2號執行。由于全球其他主要玩家均處于試驗星階段尚未大規模發射,當前的全球低軌通信衛星火箭發射已基本由 SpaceX 壟斷。2023 年 7 月,隨著阿麗亞娜 5 號的退役,以及阿麗亞娜 6 號首飛的不確定性,歐洲短期內或將陷入無箭可用的境地。疊加美國德爾塔 IV 型接近停飛,俄烏沖突后俄羅斯被制裁、西方世界停止與聯盟系列運載火箭合作,都或將進一步提升 SpaceX 在全球發射 6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市場的份額。民營商業航天活躍已成常態,助力全球航天活動高頻發射。
49、民營商業航天活躍已成常態,助力全球航天活動高頻發射。自 2020年以來,全球火箭發射次數已連續三年創下新高,全球航天活動頻次顯著增加,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態勢。商業航天的崛起吸引了大量非傳統航天產業的參與者,推動了行業的多樣化和創新發展。2023年度全球航天發射次數總計 223次,成功 211 次,失敗11 次,部分成功 1 次,完全成功率 94.6%。全球有 10 個國家進行航天發射活動,將 2934 個載荷送入軌道,入軌質量共計 1481 噸。美國 116 次,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國 67 次,占比約為三分之一。商業航天發展已成全球商業航天發展已成全球火箭發射主流,美國火箭發射主流,美國 S
50、paceX 獨領風騷。獨領風騷。其中,美國 SpaceX 發射 98 次(含星艦組合體 2 次試飛失利),占美國全年發射數量的 84%,占全球全年發射數量的 44%。SpaceX 公司憑借重復使用運載技術,進入空間能力大幅增強,在衛星互聯網“星鏈”系統需求推動下,已占據美國發射活動的絕對主導地位,在全球發射市場也已占據“半壁江山”。表表 1:2023 年全球航天發射情況匯總年全球航天發射情況匯總 國家國家 發射次數發射次數 完全成功率(完全成功率(%)發射入軌質量發射入軌質量(噸)(噸)美國 116 94.0%1244.46 中國 67 98.5%123.38 俄羅斯 19 100.0%79.
51、77 印度 7 100.0%14.34 歐洲 3 100.0%13.68 日本 3 66.7%4.90 朝鮮 3 33.3%0.20 韓國 2 100.0%0.32 伊朗 2 50.0%0.02 以色列 1 100.0%0.30 資料來源:太空與網絡,艾瑞咨詢,2024年中國民商參與航天產業現狀及未來展望,中信建投證券 我國商業航天亦是我國商業航天亦是加速加速發展,發展,技術發展取得突破。技術發展取得突破。根據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我國共完成 26次商業發射(含拼車和搭載),占中國全年發射的 39%,成功 25 次,發射成功率達 96%。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施 11次商業發射,
52、快舟一號運載火箭實施 5次商業發射,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實施 5 次商業發射,成功 4次,朱雀二號和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各實施 2 次發射,捷龍三號實施 1 次商業發射。商業運載火箭實現技術突商業運載火箭實現技術突破,基于液氧甲烷動力的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研制和技術驗證相繼取得階段性進展破,基于液氧甲烷動力的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研制和技術驗證相繼取得階段性進展,加速追趕行業標桿美國,加速追趕行業標桿美國SpaceX 公司公司。據新華通訊社半月談數據,2023 年我國商業航天領域新增企業數量為 113272 家,同比增長 28.95%。其中43%為火箭制造企業、35%為衛星制造企業。2023年,我國一共
53、將 270顆衛星送入太空,有 137 顆是商業衛星。而執行這 270顆衛星發射任務的有 13次是由商業火箭完成的。預計 5年內,我國在軌運行的商業衛星將超 1200顆。除了衛星、火箭,發射場的建設也是商業航天產業中重要的一環。2022 年 7月 6 日,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在文昌國際航天城內開工建設,為商業火箭開辟專有發射工位,預計 2024年年內發射工位正式投入使用。國有民營齊發力,聚焦我國商業航天火箭發射端研制。國有民營齊發力,聚焦我國商業航天火箭發射端研制。在 2024年全國兩會中,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新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容易表示,航天科技集團正在研發直徑分別為 4 米和 5 米的
54、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計劃分別在 2025 年和 2026 年進行首次飛行測試。2023 年 7 月 12 日,“藍箭航天”朱雀二號遙二火箭從酒泉衛星發 7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射中心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成為世界上首款成功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的液氧甲烷火箭,也是國內商業航天首款基于自主研制的液體發動機實現成功入軌的運載火箭,填補了國內液氧甲烷火箭的技術空白。2023年 11 月 2 日、12 月 10 日,“星際榮耀”研發的“雙曲線 2”號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驗證火箭進行了兩次試飛試驗。表表 2:我國商業航天火箭發射研制情況(不完全統計)我國商
55、業航天火箭發射研制情況(不完全統計)公司公司 火箭名稱火箭名稱 火箭類型火箭類型 主要特點主要特點 航天科技集團 多種類型 多種類型 正在研發可重復使用的火箭,包括新一代載人發射器、太空飛機和長征 9 號超重型發射器。星際榮耀 雙曲線三號 Hyperbola-3 甲烷 低地球軌道(LEO)的有效載荷能力為8,500 公斤;計劃于 2025年進行首次飛行。藍箭航天 朱雀三號 Zhuque-3 甲烷 低地球軌道(LEO)的有效載荷能力高達 21,000 公斤;計劃于2025 年進行首次飛行。星河動力 智神星一號 Pallas-1 煤油 低地球軌道(LEO)的有效載荷能力為5,000 公斤,或700
56、 公里太陽同步軌道(SSO)的 3,000 公斤。中科宇航 力箭二號 Kinetica 2 煤油 500 公里 SSO 的有效載荷能力為7,800 公斤。深藍航天 星云一號 Nebula-1 煤油 500 公里 SSO 的有效載荷能力為1,000 公斤;計劃于2024 年底進行首次飛行。天兵科技 天龍三號 Tianlong-3 煤油 發射能力與 Falcon 9 相當;計劃一級可重復使用。東方空間 引力二號 Gravity-2 煤油 低地球軌道(LEO)的有效載荷能力為25,600 公斤;計劃于2025 年進行首次飛行;計劃一級可重復使用。資料來源:國際火箭發射3月6日發布,中信建投證券 20
57、24 年,年,SpaceX 商業航天發射端保持領先優勢。商業航天發射端保持領先優勢。美國研究機構 BryceTech 發布了 2024年一季度全球航天發射數據。在相關數量、質量上 SpaceX 領先優勢明顯,其他國家及航天機構緊隨其后。從火箭發射數量來看,從火箭發射數量來看,SpaceX 在 24Q1完成 31 次火箭發射,居全球航天機構第一位。緊隨其后的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 9 次發射居于第二。從發射航天器從發射航天器數量來看數量來看,24Q1 SpaceX 發射 525 個航天器,位居全球發射數量首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以 27個、24個的數量分列第二、第三名。從發射質
58、量來看,從發射質量來看,24Q1全球累計發射載荷質量 493.93 噸,SpaceX 發射了約 430 噸的載荷,占全球約 87%。對比去年一季度的 233 噸數據,SpaceX 發射載荷質量同比增加 85%,提升了將近一倍?;鸺l射端,一箭多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與火箭回收技術或為重要降本增效影響因素火箭發射端,一箭多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與火箭回收技術或為重要降本增效影響因素,我國與,我國與 SpaceX仍存差距仍存差距。在一箭多星方面,SpaceX 獵鷹九號的一箭多星記錄為一箭 143星,我國一箭多星記錄為一箭 41 星。體現在運載能力方面,獵鷹 9號在現役火箭中位居榜首,有效近地軌道載
59、荷為 22800千克(單次)、18500 千克(復用);宇宙神 5號緊隨其后,有效近地軌道載荷為 9,75018,810 千克,俄羅斯聯盟 2號與我國長征 2 號系列有效近地軌道載荷均不足 10000 千克。在火箭回收技術方面,現役火箭唯有獵鷹 9 號具有可回收特性:其為歷史上第一枚可多次重復使用一級助推器的液體燃料運載火箭,推翻了運載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思維定勢,也為 SpaceX 商業模式中的低成本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持。8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2、我國、我國“低軌星座計劃低軌星座計劃”歷史:各自為戰,進步緩慢”歷史:各自為戰,進步緩慢 2.1
60、國際形勢倒逼,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全面提速 如前所述,如前所述,低軌通信衛星星座戰略價值凸顯低軌通信衛星星座戰略價值凸顯。自自 2020 年以來,全球火箭發射次數連續三年創下新高,全球年以來,全球火箭發射次數連續三年創下新高,全球航天活動顯著增加,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態勢。航天活動顯著增加,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態勢。當前,我國通信衛星主要依賴中高軌道衛星,主要覆蓋國內及亞太周邊區域,缺乏全球通信的自主可控與安全性。與美國 SpaceX 的 Starlink星座相比,我國的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如星網和 G60 星鏈等多處于試驗階段,我國星網 2023 年才開始發射實驗衛星,整體進度相對滯后。同時,
61、低軌道頻譜資源作為戰略性資源日益稀缺,全球各國和商業公司紛紛布局低軌衛星星座,頻譜資源競爭激烈。俄烏戰爭期間,Starlink低軌衛星在軍事通信、偵察和情報收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凸顯了低軌衛星的軍事價值,表明低軌衛星不僅在商業領域有廣泛應用前景,在軍事領域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在通信衛星領域,我國低軌衛星的建設相對滯后于高軌高通量衛星。在通信衛星領域,我國低軌衛星的建設相對滯后于高軌高通量衛星。天通一號衛星是我國成熟的天通一號衛星是我國成熟的 GEO 衛衛星星座,已被各行業廣泛應用。星星座,已被各行業廣泛應用。天通一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首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目前已有 3 顆衛星在軌運行,覆蓋區
62、域包括中國及周邊地區、中東、非洲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部分海域。該系統憑借安全可控、低成本和穩定可靠的特點,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的語音、短消息和數據等移動通信服務,廣泛應用于應急通信、海洋運輸、消防林草以及旅游科考等多個行業,為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的通信保障和安全支持。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不僅填補了國內自主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空白,還對“一帶一路”沿線的繁榮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其用戶終端包括手持終端、便攜終端和載體終端等多種類型。去年,華為 Mate 60 Pro 手機實現了基于天通衛星的直連衛星通話功能,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通信體驗。盡管在高軌通信衛星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盡管在高軌通信衛星
63、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我我國在低軌衛星的建設方面相對滯后。低軌衛星具有傳輸延遲國在低軌衛星的建設方面相對滯后。低軌衛星具有傳輸延遲低、覆蓋范圍廣和靈活部署的優勢低、覆蓋范圍廣和靈活部署的優勢,隨著后續建設的完善,低軌衛星的應用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隨著后續建設的完善,低軌衛星的應用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成為衛星互,成為衛星互聯網建設核心聯網建設核心。近幾年,在互聯網應用、微小衛星制造和低成本發射等技術發展的驅動下,面向衛星互聯網接入服務,低軌星座研究迎來規模更大、更猛烈的第二次發展熱潮。據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我國衛星通信市場統計,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規模 2023 年超年超 800 億
64、元億元,或將持續保持高速擴展或將持續保持高速擴展,預計預計 2024-2029 年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速約為年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速約為 15%,2029年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年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2000 億元左右億元左右。技術上低軌衛星接入數量顯著提高,低軌化趨勢明顯。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衛星通信產業形成以大型國有企業和科研院所為主、民營企業及初創公司為輔的衛星通信產業格局,以搶占軌道頻譜資源需求驅動,衛星互聯網在星地融合網絡、手機直連衛星、航空互聯網及海洋互聯網領域的應用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拓展。2.2 我國低軌星座計劃發展歷程:國有民營兩大陣營先后發力 自自 2015
65、 年以來,中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逐步起步,但推進進程較慢。年以來,中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逐步起步,但推進進程較慢。早期,各大集團和公司各自為戰,主要通過發射 1-2 顆實驗星來驗證技術。例如,2015 年后,各集團和公司紛紛開始計劃低軌星座,但多數項目仍處于試驗階段。2023 年 7月 9 日,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牽頭研制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低軌衛星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推進和驗證。相比之下,美國的 SpaceX 公司已在軌部署了 6000多顆 Starlink 衛星,顯示出明顯的進度優勢。2021 年年 4 月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
66、成立,開始對低軌衛星星座進行統籌規劃,改變了早期各自為戰,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開始對低軌衛星星座進行統籌規劃,改變了早期各自為戰的局面。的局面。星網公司主要從事衛星互聯網的論證設計、研究試驗、工程設計、工程建設、工程服務、運行控制、運營管理等業務,目前已有試驗衛星在軌進行技術驗證,預計 2024年將開始小批量部署。目前,星網公司已有試驗衛星在軌進行技術驗證,為未來的大規模部署奠定基礎。在星網公司成立之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9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虹云”等星座均已開展了全球低軌通信星座的設計論證和試驗衛星發射
67、,為“星網”星座打下了技術和頻率軌道資源基礎。中中國衛星互聯網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大陣營:國有央企集團和民營商業航天公司國衛星互聯網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大陣營:國有央企集團和民營商業航天公司。早期部署的主要是早期部署的主要是國有央國有央企集團包括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及其下屬公司企集團包括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如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星座計劃發射約 300 顆低軌衛星,目標是建立全球覆蓋的衛星互聯網系統;航天科工集團的“虹云”星座則計劃通過低軌衛星提供高速、低延遲的全球通信服務。民營商業航天公司近年來迅速涌現和發展民營商業航天公司近年來迅速涌現和發展,主要包括銀河航天、九天微星、
68、長光衛星(“吉林一號”)和北京國電高科(“天啟”星座)等。銀河航天計劃發射 1000顆低軌衛星,致力于提供高通量的互聯網服務;九天微星則主導“九天星座”,主要用于物聯網(IoT)數據傳輸;“吉林一號”主要用于高分辨率地球觀測;“天啟”星座則目標是通過低軌衛星提供全球物聯網數據傳輸服務。表表 3:我國低軌星座計劃介紹我國低軌星座計劃介紹 計劃計劃 用途用途 布局情況布局情況 星網(GW)計劃 寬帶通信 計劃規模:共計劃發射 12,992 顆低軌衛星。星網計劃是我國政府推動的低軌衛星通信項目,旨在建立全球覆蓋的衛星互聯網。該計劃由中國衛星網絡集團管理,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內完成所有衛星的部署。截至目前
69、,星網計劃已經開始發射部分實驗衛星,用于技術驗證和初步網絡構建。G60 星鏈 寬帶通信 計劃規模:計劃發射約12,000 顆衛星。G60 星鏈是上海市支持的低軌衛星星座項目,旨在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目前,G60 星鏈已經開始生產和發射初期的實驗衛星,并計劃在 2024 年發射108 顆衛星。鴻雁星座 移動通信 鴻雁星座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主導,主要用于全球物聯網和通信服務。利用300 余顆低軌小衛星組成通信衛星星座,為用戶提供全球實時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2018 年首星成功入軌;一期預計2022年由骨干衛星組網運營;二期預計 2025 年建設完成,擴展 300 余顆補網衛星,可實現全球任意地
70、點的互聯網接入。虹云工程 寬帶通信 虹云工程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主導,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覆蓋的寬帶互聯網服務星座。計劃發射156顆低軌小衛星構建星載全球移動互聯網。2018 年首星成功發射入軌;2019 年測試衛星通信達預定目標;2020 年底發射4 顆業務實驗星;計劃到“十四五”末實現全部 156 顆衛星組網運行,構建“通導遙”一體化信息平臺。行云工程 窄 帶 物 聯網 行云工程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主導,利用 80 顆小衛星建設低軌窄帶通信衛星星座,最終打造覆蓋全球天基物聯網。計劃分三個階段逐步建設系統,目前一階段建設任務完成;計劃 2022 年完成二階段衛星發射任務并小規模組網;2023 年前
71、后低軌通信衛星組成天基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 寬帶通信 天啟星座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主要用于物聯網數據傳輸。,計劃發射72 顆低軌衛星,構建覆蓋全球的物聯網數據服務系統。2021 年 7 月天啟15 號衛星成功發射,標志第一階段組網完成。2022 年 2 月,天啟星座 19 星(天啟星座的第 15 顆衛星)成功發射,標志第二階段組網建設正式開始。銀河 Galaxy 寬帶通信 銀河航天于 2018 年推出銀河星座計劃。2020 年 1 月,首顆通信能力達 10Gbps 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即銀河航天首發星升空;截至 2022 年3 月,已有 7 顆衛星在軌運行。2022 年預計完成第一批
72、144 顆衛星部署,隨后升級到800 多顆衛星,最后升級至2800 顆。九天 窄 帶 物 聯網 九天微星的物聯網星座將從 2018 年下半年開始部署,計劃 2022 年底前部署完成 72 顆低軌物聯網衛星星座。2018 年兩次發射共8 顆衛星并全部成功運行,實現民營企業百公斤級衛星的自主研制及在軌驗證。2021 年2 月,唐山衛星工廠一期生產廠房主體建設完成,后續進入生產設備試運行,將擁有年產 100 顆衛星能力。10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吉林一號 遙感監測 吉林一號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開發,主要用于高分辨率地球觀測,提供高清晰度的圖像和視頻數
73、據服務。計劃發射 138 顆低軌衛星。吉林一號已經成功發射了多顆衛星,并建立了一個初步的地球觀測網絡。目前,吉林一號已經成為中國商用遙感衛星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了大量的遙感數據服務。資料來源:中國產業信息,SpaceNews,各集團公司官網,Market Research Future,中信建投證券 2.3 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政策:十年間多項政策出臺助力行業發展 衛星產業衛星產業國家政策大力扶持:需求端脈絡清晰,確定性高。國家政策大力扶持:需求端脈絡清晰,確定性高。衛星產業關乎國家信息安全與發展,國家政策大力推動,自 2013 年起出臺多方政策,例如鼓勵民營小衛星公司參與國家項目,衛星互聯網納入
74、新基建,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基礎設施和應用工程,促進軍民衛星資源和衛星數據共享等,從多方面發力推動產業發展。其中,其中,2014 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鼓勵民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民用遙感衛星數據政策,加強政府采購服務,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建設。2015 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防科工局聯合發布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
75、規劃(20152025 年),探索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市場化、商業化發展新機制,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商業航天的發展。2020 年,衛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新年,衛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新基建”范疇,成為貫穿“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建設方向?;ā狈懂?,成為貫穿“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建設方向。2022年 7月6日,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在文昌國際航天城內開工建設,為商業火箭開辟專有發射工位。2023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放在 2024年經濟工作的首位,“商業航天”首次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點名”。2024 年,“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年,“商業航天
76、”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也將在 2024年內迎來首次發射。2024 年以來,地方政府政策陸續出臺,國家隊進軍商業航天布局,衛星互聯網與商業航天領域加速發力。年以來,地方政府政策陸續出臺,國家隊進軍商業航天布局,衛星互聯網與商業航天領域加速發力。以北京、上海、以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為首的產業集群效應顯著,衛星互聯網產業進程不斷推進,可重復使用火箭、成都、西安等地為首的產業集群效應顯著,衛星互聯網產業進程不斷推進,可重復使用火箭、大規模星座布局為核心目標,相關技術進展與星座布局有望加速落地。大規模星座布局為核心目標,相關技術進展與星座布局有望加速落地。表表 4:地方
77、政府衛星互聯網與商業航天政策(不完全統計)地方政府衛星互聯網與商業航天政策(不完全統計)發布日期 地區 政策名稱 相關內容 2024 年 5月 9 日 湖北省 湖北省突破性發展商業航天行動計劃(2024 2028年)打造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集聚區。推進整箭整星規模發展,形成年研制 60 發運載火箭、500顆商業衛星能力。培育引進一批龍頭企業,新增上市企業 5 家左右,培育專精特新企業50家以上,入庫企業超過1000 家,全省商業航天及關聯產業規模突破 1000 億元。2024 年 5月 8 日 北京市 海淀區建設商業航天創新高地行動計劃(20242028年)到 2028 年,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
78、業航天創新高地,成為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力量。在衛星星座設計、先進有效載荷、關鍵部組件等環節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涌現一批原始創新成果,部署一批具有商業價值的高質量星座。實現“雙百雙千”目標,建成 1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培育100 家專精特新企業,在軌運行衛星數量超 1000 顆,商業航天產業規模超 1000 億元,“星谷”產業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11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2024 年 3月 4 日 河南省 河南省加快制造業“六新”突破實施方案 積極布局衛星互聯網。合理布局北斗系統、遙感衛星等基礎設施。構建“河南系”高中低軌衛星融合星座,整合
79、提升全省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河南分中心。統籌建設衛星接收站網等地面設施,實現多站協同運行。到 2025 年,完成38 顆衛星組網及 373 座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北斗三代升級,建成立足中部、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衛星運營和應用服務中心。2024 年 2月 28 日 深圳市 深圳藍皮書:深圳智慧城市建設報告(2023)智慧城市發展水平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走在全國前列,加快推進基于數字孿生的智慧化應用場景建設,打造深圳“衛星艦隊”搶占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先機。2024 年 2月 26 日 重慶市 重慶市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到 2027 年,在全國
80、率先構建空天地一體化、通導遙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務體系,成功創建衛星互聯網產業創新中心,全面建成北斗和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先行區,引進培育一批科技型龍頭企業,開發一批戰略性核心產品,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空天信息產業基礎設施主陣地、原始創新策源地、產業發展集聚地、應用服務新高地。2024 年 2月 3 日 北京市 商業航天“參天計劃”“商業航天十八條”,北京市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揭牌。北京亦莊將從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創新產業集群、強化發展要素保障、培育高質量產業生態等方面,通過 18 條政策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5 年內,北京亦莊引進和培育 100 家以上高新技術
81、企業、50 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和 5 家以上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數量超過 5 家,在5 個以上行業領域打造一批應用示范場景,建成并投入運營空天街區和“北京火箭大街”特色園區,形成商業航天 500 億級產業集群;再用5 年時間,打造“千企聯動、千星入軌、千億營收”的商業航天創新集群。2024 年 1月 24 日 北京市 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 案(2024-2028年)到 2028 年,北京商業航天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能級明顯提升。面向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研究不斷加強,形成一批原始創新成果。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在全國率先實現可重復使用火箭入軌回收復飛,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產品研制能力
82、和大規模星座建設運營能力。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引進和培育 500 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0 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和 10 家以上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數量超過 20 家?!澳霞毙恰碑a業空間格局進一步深化,建成 2 個特色產業聚集區和若干特色產業園,壯大商業航天千億級產業集群。此后,再用 5 年時間,形成可重復使用火箭常態發射能力,建成天地一體通導遙巨型星座體系,空天信息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2023 年 11月 30 日 成都市 成都市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 年)征求意見稿 到 2025 年,構建形成以整星制造與衛星應用為重
83、點的全鏈條、全生態產業發展體系,爭創國家衛星互聯網產業與應用示范基地,基本建成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示范城市;到2030 年,建成具備全球服務能力的衛星網絡、衛星測運控與運營服務新型基礎設施,衛星互聯網應用服務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力爭打造千億級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產業集群,全面建成衛星互聯網與衛星應用標桿城市。2023 年 10月 26 日 上海市 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 劃(2023-2025年)到 2025 年,以商業航天跨越式發展為牽引,圍繞衛星制造、運載發射、地面系統設備、空間信息應用和服務等環節,加強衛星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發展,推動空天地信息網絡一體
84、化融合。探索星箭一體新模式,構筑技術驅動新格局,建設數智制造新高地,開拓應用示范新場景,引領長三角區域空間信息一體化發展,為航天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資料來源:各省市政府信息發布平臺,中信建投證券 12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3、集中國家力量,整合與統籌“低軌星座計劃”集中國家力量,整合與統籌“低軌星座計劃”國際形勢倒逼,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全面提速。目前多個航天強國已向國際形勢倒逼,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有望全面提速。目前多個航天強國已向 ITU 申報了大規模星座計劃。申報了大規模星座計劃。比如,美國 SpaceX 星鏈低軌通信衛星申請總數超 4
85、萬顆,目前實際在軌衛星數量已超 6000 余顆。與之相對,目前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仍處于早期起步階段,集中國家力量加速發展:2021 年 4月我國星網集團成立并申請了 12992個近地軌位,代號 GW 國網;2023 年 7月 9 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衛星互聯網技術首顆試驗衛星搭乘長二丙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升空;2023 年 8 月,我國“G60 星鏈”垣信衛星,一期工程已向 ITU提交 1296 個近地軌位申請,未來將實現 12000 余顆衛星組網;2024 年 5 月,我國上海藍箭鴻擎科技“鴻鵠三號”提交超萬顆衛星星座計劃,為我國第三個萬顆級衛星星座。3.1 星網集團服務政、專、民
86、:以覆蓋全球為使命,保證全球通訊數據安全與自主可控 2021 年年 4 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星網集團星網集團”)正式成立)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為 100億元人民幣。作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星網集團致力于打造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和組織平臺,提供先進、優質、安全、經濟的空間網絡信息服務。其目標是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衛星互聯網公司。全球覆蓋與自主可控全球覆蓋與自主可控,服務專、政、民,服務專、政、民。星網集團以覆蓋全球為使命,致力于保證全球通訊數據的安全與自主可控。通過部署低軌衛星星座,星網集團能夠提供全球范圍內的穩定通信服
87、務,確保國家在關鍵技術和數據安全方面的自主可控能力。統籌統籌規劃規劃與協作,產業核心力量與組織平臺與協作,產業核心力量與組織平臺。作為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星網集團在技術研發、資源整合和市場推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組織平臺為各類企業提供了合作與發展的空間,推動了整個產業鏈的協調發展和技術進步。星網星網集團集團控股下屬中國時空信息集團成立,提供多類型衛星數據服務控股下屬中國時空信息集團成立,提供多類型衛星數據服務。2024年 4月,中國時空信息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劉學林,注冊資本 40億人民幣,注冊地址為雄安新區容城縣啟動區,經營范圍含衛星導航服務、衛星通信服務、大數據服務、數
88、據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人工智能雙創服務平臺、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臺、氣象觀測服務、地震服務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 55%、25%、20%。從公司經營范圍可以看出,公司提供衛星導航、通信、遙感氣象等多類型、全方位的數據服務,同時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預計將成為衛星數據運營應用的重要主體,商業航天領域應用或將加速落地。13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圖圖 1:中國中國星網集團組織架構星網集團組織架構 數據來源:星網集團公開披露信息,愛企查,中信建投證券 星
89、網集團的成立舉國家之力統籌衛星互聯網發展。星網集團的成立舉國家之力統籌衛星互聯網發展。我國于 2020 年 9 月向 ITU 提交了 GW 星座計劃,計劃分兩階段發射 12992 顆衛星。2021 年 4 月,中國衛星網絡通信集團公司正式組建,將對國內“虹云”“鴻雁”“天象”等多個星座進行統籌協調,加快推進國內衛星互聯網事業高質量發展,有助于保證我國太空網絡和信息安全,有利于搶占空間軌道資源,改變目前國內衛星互聯網多點開花、分兵而戰格局,形成合力推動相關產業鏈、創新鏈發展。星網第一階段計劃在“十四五”布局百余顆衛星,現已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預計在“十五五”期間將會有更為全面的組網計劃。202
90、3年,數顆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已成功發射。圖圖 2:ITU官網披露的官網披露的 GW-2 和和 GW-A59 等兩期星網等兩期星網星座星座 數據來源:ITU,中信建投證券 3.2 星網集團發展規劃:軌道頻譜資源有限,加速追趕美國 SpaceX 星鏈 1)全球全球軌道頻譜資源有限,我國星座部署計劃難度加劇軌道頻譜資源有限,我國星座部署計劃難度加劇 全球全球軌道頻譜資源有限軌道頻譜資源有限,星座部署,星座部署時間緊任務重時間緊任務重。地球近地軌道能安全容納約 6-10萬顆衛星,當前全球各國和商業公司已經提出了遠超容納上限的衛星發射計劃,例如,美國 SpaceX 星鏈計劃共 3期已申報超 4.2
91、萬顆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時空信息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星網網絡系統研究院中國星網網絡系統研究院中國星網網絡創新研究院上海衛星研究院互聯網中國星網網絡應用研究院中國星網共享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星網網絡應用有限公司 14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低軌衛星。亞馬遜的 Kuiper 計劃、英國 Oneweb、加拿大 Telesat 等公司均開始布局并推出各自衛星互聯網計劃與低軌星座。我國星網集團申請了 12992 個近地軌位,代號 GW 國網;G60 星鏈計劃發射總計約 12,000 顆衛星。在此背景下,低軌道頻譜和空間資源日漸緊張,我國“先登先占”保持戰略優
92、勢刻不容緩。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國際電信聯盟(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國際電信聯盟(ITU)和其他相關機構正在制定新的規章制度,要求衛星運營商在發)和其他相關機構正在制定新的規章制度,要求衛星運營商在發射衛星之前滿足一系列條件,以減少軌道碎片并確保軌道資源的可持續使用射衛星之前滿足一系列條件,以減少軌道碎片并確保軌道資源的可持續使用,其中包括棘手的國際協調問題、其中包括棘手的國際協調問題、制定防撞規則以及衛星脫軌問題制定防撞規則以及衛星脫軌問題。關于部署節奏方面,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要求,提交申請后的 7 年內必須發射第一顆衛星,在此基礎上非地球靜止衛星系統必須在當前投入使用的監管期結束后兩年內
93、部署其星座的 10%,在五年內部署 50%,然后在七年內完成部署。部署難度和空間擁擠度持續提升,運營商保費顯著增加。部署難度和空間擁擠度持續提升,運營商保費顯著增加。隨著越來越多的衛星被發射,空間擁擠度和部署難度也在不斷增加。根據太空監測公司 Slingshot Aerospace 的年度報告,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之間的平均距離從2010 年的 450 公里減少到 2023 年的 300 公里,減少了 33%。這種情況進一步增加了衛星碰撞和干擾的風險,給衛星運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2023 年,太空運營商的保險索賠水平創下了歷史新高。年,太空運營商的保險索賠水平創下了歷史新高。Slingshot A
94、erospace 的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是太空運營的又一個繁榮年,發射和部署的衛星數量大幅增加,報廢衛星也在不斷增加。同時,隨著在軌活動的增加,運營商面臨的風險也在上升,這導致了保險費率的顯著增加。2023 年太空運營商的保險費率顯著上升,尤其是標準發射保險期限一年以上的部分。例如,獵鷹 9 號火箭上的典型 GEO 衛星的保險費率從年初的低于 6%上升到接近 10%。年度在軌保險費率也幾乎翻了一番,從約 0.6%上升至接近 1.2%。此外,2023 年太空保險公司共進行了近 9.95億美元賠付,遠超約 5.57億美元的總保費收入,其中大部分賠付是支付給 Viasat 的 ViaSat-3
95、Americas 寬帶衛星。2)星網整合國內航天資源,)星網整合國內航天資源,加速追趕美國加速追趕美國 SpaceX 星鏈星鏈 從從發展發展模式比較模式比較分析分析,星網集團從目標上一定程度對標了美國星網集團從目標上一定程度對標了美國 SpaceX 的星座建設,但是具體發展模式有的星座建設,但是具體發展模式有所不同。所不同。1)我國擁有較為成熟的衛星及火箭產業鏈我國擁有較為成熟的衛星及火箭產業鏈,盡管在制造成本、發射效率端與美國盡管在制造成本、發射效率端與美國 SpaceX 仍存差距。仍存差距。例如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國科學院下屬等國家國有資源積累,在衛星制造和火箭發射方面積累了豐富
96、的經驗和技術實力。因此,選擇整合現有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從而加速推進低軌衛星互聯網的建設。例如,我國長征系列火箭已經成功發射了數百次,為中國的航天任務提供了可靠的運載能力。2)全球)全球互聯網覆蓋的競爭日趨激烈,低軌衛星互聯網建設迫在眉睫?;ヂ摼W覆蓋的競爭日趨激烈,低軌衛星互聯網建設迫在眉睫。我國選擇站在已有航天產業的肩膀上,整合現有資源,加速追趕美國 SpaceX。通過利用現有的成熟技術和產業鏈,星網集團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和部署時間,提高建設效率,快速推進低軌星網的建設,縮小與 SpaceX 在技術和市場上的差距。從從星座星座規劃規劃比較比較分析,分析,中國星網中國星網 GW-A59
97、 和和 GW-2 對標美國對標美國 Starlink 的一階段、二階段星座部署。的一階段、二階段星座部署。星網已于 2023 年發射數顆試驗星,并進行了關鍵技術的驗證,預計 2024 年起正式組網發射,共計 12992 顆低軌通信衛星。截至 2024 年 5月,SpaceX 的星鏈星座在軌約 6000 顆,從部署節奏來看,差距較大。從頻率分布比較分析,從頻率分布比較分析,SpaceX 的的 Starlink 主要占用主要占用 Ku、Ka 頻段,這些頻段具有較好的穿透性和較低的頻段,這些頻段具有較好的穿透性和較低的延遲,適合大規模商用。延遲,適合大規模商用。中國星網的傳輸頻段分布在 Ka 和 V
98、頻段上。相較于 Ku 頻段,V 頻段雖然頻率更高,具有更大的帶寬潛力,但對技術要求也更高,信號衰減更快,需要更多的技術投入和地面設備支持。15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表表 5:星網星網 GW-A59、GW-2 與與 Starlink 一階段、二階段對照一階段、二階段對照 星 座 代星 座 代號號 軌道高度(千軌道高度(千米)米)軌道軌道 傾角傾角 計劃發射計劃發射 衛星數量衛星數量 部署衛星部署衛星 情況情況 信號傳輸頻率信號傳輸頻率 中國星網 GW-A59 590 85 480 已發射試驗星,預計 2024 年正式組網發射 37.5-39.5 G
99、hz(空對地)39.5-42.5 Ghz(空對地)47.2-50.2 Ghz(地對空)50.4-51.4 Ghz(地對空)600 50 2000 508 55 3600 GW-2 1145 30 1728 1145 40 1728 1145 50 1728 1145 60 1728 合計合計 12992 項 目 階項 目 階段段 軌道高度(千軌道高度(千米)米)軌道軌道 傾角傾角 截至截至 2027 年年 11 月,計劃月,計劃發射衛星數量發射衛星數量 已部署衛星情況已部署衛星情況 信號傳輸頻率信號傳輸頻率 美國星鏈 1 階段 550 53 97.5 97.44 1584 截至 2024 年
100、5月,在軌約6000顆 10.7-12.7Ghz(用戶下行)14.0-14.5Ghz(用戶上行)17.8-19.3Ghz(饋線下行)27.5-30.0Ghz(饋線上行)1110 53.8 1600 1130 70 400 1275 74 374 1325 80 450 2 階段 335.9 42 2493 340.8 48 2478 345.6 53 2547 合計合計 11926 數據來源:A New Chinese Broadband Satellite Constellation,FCC Report,FCC Fact Sheet,中信建投證券 3.3 我國星網建設整體有序推進,正式組網
101、進入倒計時 1)星網發展路徑規劃星網發展路徑規劃:分階段推進,從實驗星到批量組網:分階段推進,從實驗星到批量組網 第一階段:第一階段:實驗星實驗星驗證通信體制驗證通信體制 在星網發展路徑的第一階段,主要目標是驗證星間和星地通信體制。2023年起,通過小規模演示驗證,成功發射多顆試驗衛星,主要用于測試和優化星間通信鏈路和星地通信接口,為后續的大規模部署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通過初步測試,星網集團或已驗證其通信技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為第二階段的正式分批部署做好準備。第二階段:正式第二階段:正式分批分批部署部署星座星座 第二階段將是星網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 ITU 星座的部署規則、軌位頻譜的擁擠程度
102、、海外巨頭的相關星座部署進度等方面考量,我國星網建設工作或將加速推進,預計于 2024-2025 年開始正式分批部署組網。此階 16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段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區域性組網,并通過整合和統籌低軌星座,加速組網布局,以追趕美國 SpaceX 的星鏈進度。根據 ITU 披露的信息,星網集團計劃分批次部署超過 12,000 顆低軌通信衛星,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寬帶互聯網覆蓋。第三階段:地面運營第三階段:地面運營為未來方向為未來方向 在星網發射組網主任務完成后,未來的延展方向預計將集中于地面運營服務。2024 年 4月,星網集團成立控股下屬中國時
103、空信息集團,提供多類型的衛星數據服務。經營范圍含衛星導航服務、衛星通信服務、大數據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人工智能雙創服務平臺、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臺、氣象觀測服務、地震服務等。公司提供衛星導航、通信、遙感氣象等多類型、全方位的數據服務,同時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預計將成為衛星數據運營應用的重要主體,商業航天領域應用或將加速落地。2)實驗星階段招標情況實驗星階段招標情況:4 家總體單位牽頭,家總體單位牽頭,分系統、載荷等部分民企深度參與分系統、載荷等部分民企深度參與 根據星網實驗星招投標的公開信息披露,根據星網實驗星招投標的公開信息披露,在實驗星階段的招標在實驗星階段的招標
104、整體呈現整體呈現 4 家總體單位牽頭,分系統、載荷家總體單位牽頭,分系統、載荷等部分民企深度參與的特征。等部分民企深度參與的特征。中國星網集團公司下屬公司的部分招標項目涉及衛星和各類設備采購,暫無火箭相關招標。中標的通信衛星供應商(整體)主要有: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聯合體、銀河航天(西安)科技有限公司等 4家總體單位。分系統、載荷方面,分系統、載荷方面,中國星網集團下屬公司采購的儀器設備均為高精尖產品。中國星網集團下屬公司采購的儀器設備均為高精尖產品。其中采購量較大的公司是中國星網網絡應用研究院、重慶星網網絡系統研究院
105、和中國星網網絡系統研究院。各單位相關招標項目數量和項目總金額預估量級詳見下表。參與供應的主要是 1)大型央企、國企及其下屬單位,例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下屬多家院所等;2)多所研究機構和大學,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和國防科大電子科學學院等;3)部分民營企業也參與了供應,如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實驗星階段,星網集團主要驗證其衛星和地面設備的高質量和可靠性,為后續的大規模部署和運營提供有力保障。表表 6:星網實驗星階段招標情況星網實驗星階段招標情況 序序號序序號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招標項目數量招標項目數量 項目總金額預估量級(人民幣)項目總金額預估量級(人民幣)1 中國星網網絡應用研究院 23
106、 億 2 重慶星網網絡系統研究院 20 億 3 中國星網網絡系統研究院 15 億 4 中國星網網絡應用有限公司 14 千萬 5 上海衛星互聯網研究院 5 千萬 6 中國星網共享服務有限公司 4 千萬 7 中國星網網絡創新研究院 2 千萬 資料來源:星網實驗星招投標信息披露,中信建投證券 3.4 商業航天產業化布局加速:上?!癎60 星鏈”與“鴻鵠三號”衛星星座 其他星座建設方面,其他星座建設方面,低軌衛星互聯網低軌衛星互聯網產業產業進程進入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進程進入關鍵技術驗證階段,2024-2025 年有望開始批量部署星年有望開始批量部署星座。座。2023年 7月 25日,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
107、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松江打造低軌寬頻全球多媒體衛星“G60 星鏈”。2023 年 10 月 19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布局“天地一體”的衛星互聯網。17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1)上?!吧虾!癎60”星鏈”星鏈:我國第二個低軌大型衛星星座:我國第二個低軌大型衛星星座 地方政府發力衛星互聯網產業。地方政府發力衛星互聯網產業。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在 7月 25日舉行的“高質量發展在申城松江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海松江加快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打造低軌寬頻多媒體衛星“G60 星鏈”,數
108、顆實試驗衛星完成發射并成功組網,一期將實施 1296 顆,未來將實現一萬兩千多顆衛星的組網。據財聯社 2月 5日報道,作為“G60星鏈”實施的核心企業,垣信衛星打造的“商業低軌寬帶衛星星座”,已獲得發改委項目核準許可,預計將于預計將于 2024 年開始批量發射“年開始批量發射“G60 星鏈”的第一批次衛星,建設周期為星鏈”的第一批次衛星,建設周期為 2024至至 2027 年。年?!癎60星鏈”,是由上海市政府支持的中國第二個低軌衛星大星座項目,旨在提供寬帶互聯網服務。其于 2023年 12 月 30日在上海開始,目標是與 SpaceX 的 Starlink 競爭。規劃到 2027年建成一個能
109、夠進行全球競爭的完整產業鏈,每年生產 300顆衛星,總數達到 12000 顆,覆蓋全球的寬帶網絡需求。圖圖 3:“G60 星鏈”產業基地星鏈”產業基地發布發布 圖圖 4:“G60 星鏈”產業基地星鏈”產業基地規劃規劃 數據來源:上海松江發布,澎湃新聞,中信建投證券 數據來源:上海松江發布,澎湃新聞,中信建投證券 國資持續加碼,垣信衛星獲衛星產業最大規模融資。國資持續加碼,垣信衛星獲衛星產業最大規模融資。垣信衛星是星座實施主體,背靠上海聯合投資(上海國資委)和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并持有衛星制造商格思航天 32%的股份。2024 年 2 月 5日,垣信衛星完成67億元人民幣 A 輪融資。本輪融資
110、是近年來已公開披露融資信息中,我國衛星企業單輪融資的最大金額。2024年該領域的第一筆融資,則為東方空間公司的近 6億元人民幣 B輪融資。自成立以來,垣信衛星經歷了三輪融資,分別為:2018 年 3月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上海信投;2020 年 2月的 Pre-A 輪融資,投資方為上海聯和投資與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第三輪即本次融資。上述三輪融資中,一、二輪投資方都在上海,實控方為上海國資委,而本輪融資中的 14家投資方中,更有 6家位于上海,其中 5 家為上海國資。表表 7:上海垣信衛星股權結構上海垣信衛星股權結構 序號 股東名稱 持股比例 認繳出資額 1 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 42.57%
111、91,017.1 萬(元)2 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0.58%44,000 萬(元)3 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有限合伙)11.92%25,482.6 萬(元)4 北京大華宏泰投資有限公司 5.88%12,571.4 萬(元)5 上海垣天咨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4.41%9,428.6 萬(元)18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6 上海垣網咨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4.41%9,428.6 萬(元)7 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 3.21%6,871.2 萬(元)8 安吉星源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1.25%2,667.2 萬(元)9 桐鄉云
112、潤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79%1,698.8 萬(元)10 中科國控(合肥)高技術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60%1,274.1 萬(元)11 青島新鼎啃哥恒壹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52%1,118.7 萬(元)12 杭州金研中拓航添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52%1,112.7 萬(元)13 上海臨港國泰君安科技前沿產業私募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40%849.4 萬(元)14 亞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0.40%849.4 萬(元)15 北京中科創星硬科技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40%849.4 萬(元)16 央視融媒體產業投資基金(
113、有限合伙)0.40%849.4 萬(元)17 泉州正和共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40%849.4 萬(元)18 蘇州申祺利納綠色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40%849.4 萬(元)19 諸暨盛商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40%849.4 萬(元)20 青島新鼎啃哥恒貳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35%750.0 萬(元)21 上海國企改革發展三期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20%424.7 萬(元)資料來源:愛企查,中信建投證券 政策層面,政策層面,上海市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衛星互聯網發展,上海市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衛星互聯網發展,G60 得到強有力的政策
114、支持。得到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上海 2023年發布了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上海要新引進和培育 10 家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培育 5 家具備科創板上市條件的硬核企業,扶持一批民營“專精特新”優勢企業,實現空間信息產業規模超 2000億元。表表 8:上海市政府發布的衛星互聯網相關政策上海市政府發布的衛星互聯網相關政策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 政策名稱政策名稱 相關內容相關內容 2023年10 月 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 年)主要目標:到 2025 年,以商業航天跨越式發展為牽引,圍繞衛星
115、制造、運載發射、地面系統設備、空間信息應用和服務等環節,加強衛星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發展,推動空天地信息網絡一體化融合。探索星箭一體新模式,構筑技術驅動新格局,建設數智制造新高地,開拓應用示范新場景,引領長三角區域空間信息一體化發展,為航天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形成從火箭、衛星、地面站到終端的全覆蓋產業鏈:發展新一代中大型運載火箭、低成本高集成衛星、智能應用終端三大拳頭產品。形成年產 50 發商業火箭、600 顆商業衛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以打造“上海星”“上海箭”為目標,提供衛星研制、運載發射、在軌交付與管理鏈式服務模式。推動形成地面站、測運控中心、應用終端等自主建設能力。2023年10 月
116、 上海市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和投資機會清單 衛星互聯網:實施商業衛星互聯網項目(垣信衛星協作需求),實施智慧天網工程(清申科技融資需求)。19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2023 年9月 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 年)布局“天地一體”的衛星互聯網。穩步推動實施商業星座組網,加快落實頻軌資源授權,分階段發射規?;蛙壨ㄐ判l星構建低軌星座,建設測控站、信關站和運控中心等地面設施,促進天基網絡與地面網絡融合應用。推進智慧天網創新工程,搭建中軌道衛星通信網絡技術驗證系統,開展大跨距全球互聯等在軌驗證,為探索構建中軌道通信
117、衛星星座奠定基礎。前瞻布局 6G技術研發試驗設施。率先打造地面外場技術試驗環境和寬帶衛星通信與感知驗證系統,為未來 6G設備和衛星設備入網認證提供實驗和測試條件。資料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中信建投證券 2)星座計劃加速推進,我國第三個萬顆級低軌星座星座計劃加速推進,我國第三個萬顆級低軌星座“鴻鵠三號”“鴻鵠三號”2024 年年 5 月末,月末,“鴻鵠三號”提交超萬顆衛星星座計劃“鴻鵠三號”提交超萬顆衛星星座計劃,為我國第三個萬顆級衛星星座。,為我國第三個萬顆級衛星星座。據國際電信聯盟官網顯示,上海藍箭鴻擎科技已向國際電聯提交“鴻鵠三號”衛星星座申請備案,該星座含 10000 顆衛星。備案中概述
118、了 Honghu-3(中文名鴻鵠三號)的星座計劃,將在 160 個軌道平面上總共發射 10000顆衛星,該星座該星座是國內繼星網是國內繼星網 GW 計劃和上海計劃和上海 G60 星座提案后實體計劃的第三個超萬顆衛星巨型星座。星座提案后實體計劃的第三個超萬顆衛星巨型星座。鴻擎科技成立于 2017年,主營業務包括衛星導航服務、衛星通信服務、衛星移動通信終端制造、微小衛星生產制造等,其大股東為我國商業航天領域頭部企業藍箭航天。藍箭航天直接持有鴻擎科技近 34%股份,間接持股近 33%,總共持股比例超過 67%。截至目前,藍箭航天已經成功發射了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該火箭搭載了包括鴻鵠衛星、天儀 33
119、衛星及鴻鵠二號衛星在內的三顆衛星并將它們順利送入預定軌道。20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二、衛星互聯網產業鏈二、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我國我國產業鏈完備,與產業鏈完備,與 SpaceX 仍存差距仍存差距 1、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圖譜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圖譜與價值量拆分與價值量拆分 1)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應用前景應用前景光明,市場空間廣闊。光明,市場空間廣闊。中商產業研究院2024-2029 全球及中國人造衛星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約為 2900億美元,較 2022 年增加 90 億美元,預計 2024年全球衛
120、星產業收入將達 2993億美元。其中,其中,通信衛星領域或將引領產業發展。通信衛星領域或將引領產業發展。據太空基金會 2023年度太空報告顯示,全球太空經濟持續保持活力,其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是衛星通信行業,該行業對衛星寬帶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 2023年超 800億元,或將持續保持高速擴展,預計 2024-2029年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速約為 15%,2029 年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2000 億元左右。技術上低軌衛星接入數量顯著提高,低軌化趨勢明顯。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衛星通信產業形成以大型國有企業和科研院所為主、民營企業及初創公司為輔的
121、衛星通信產業格局,以搶占軌道頻譜資源需求驅動,衛星互聯網在星地融合網絡、手機直連衛星、航空互聯網及海洋互聯網領域的應用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拓展。2)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包括衛星制造、火箭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四大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包括衛星制造、火箭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四大主要主要環節。環節。根據 2023年度SIA 衛星行業狀況報告,全球衛星產業各環節總價值為 3480 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占 2813 億美元。從全球來看,地面設備和衛星運營服務的產業價值占比遠高于衛星制造和火箭發射,分別占 51.58%和 40.31%,目前寬帶設備及服務價值占比較低,未來有很大提升空間;地面設備產值
122、為 1450 億美元,其中導航設備的貢獻占大多數,為 1119億美元。目前,我國衛星互聯網各產業環節已相對完善,但相比美國,仍存在建設成本高、建我國衛星互聯網各產業環節已相對完善,但相比美國,仍存在建設成本高、建設周期長等問題。設周期長等問題。在未來,結合國家政策推動以及資金投入,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將會穩健發展向歐美領先企業靠攏。圖圖 5:2019-2024 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趨勢預測圖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趨勢預測圖,產業收,產業收入(億美元)入(億美元)圖圖 6:衛星互聯網產業鏈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四大環節價值量占比四大環節價值量占比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中信建投證券 數據來源:2023年度
123、SIA衛星行業狀況報告,中信建投證券 衛星互聯網核心產業鏈主要包含衛星研制、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四大環節。向上延伸主衛星互聯網核心產業鏈主要包含衛星研制、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四大環節。向上延伸主要為材料、燃料、電子元器件,向下延伸主要為應用環節。要為材料、燃料、電子元器件,向下延伸主要為應用環節。按照產業鏈上中下游劃分按照產業鏈上中下游劃分,上游環節主要包括衛星,上游環節主要包括衛星制造和火箭發射兩個部分。在衛星制造方面,制造和火箭發射兩個部分。在衛星制造方面,衛星平臺衛星平臺包括熱控系統、供電系統、推進系統和姿軌控系統等,這些系統確保衛星在軌道上穩定運行,提供電力
124、和熱控保障?,F代衛星平臺的設計強調模塊化和可擴展性,以25002550260026502700275028002850290029503000305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 21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適應不同的任務需求。衛星載荷方面衛星載荷方面,如天線分系統、轉發器分系統和其他組件,用于具體的任務執行,如通信和成像等。隨著技術的進步,衛星載荷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能夠支持更高分辨率的圖像和更高速率的數據傳輸。此外,衛星總體包括通信、導航和遙感衛星等不同類型的衛星,根據任務需求進行設計和制造。在火箭發射方面在火箭發射方面,火
125、箭制造涉及推進系統、箭體系統和發動機制造等,這些是火箭的核心組件,決定了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F代火箭制造注重高效推進和可重復使用技術,以降低發射成本。發射服務則包括火箭控制系統、發射及遙測系統,用于確?;鸺搭A定軌跡發射。發射服務提供商不僅負責火箭的制造,還包括發射場的建設和維護,以及發射操作的執行。中游環節主要包括衛星運營商和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商中游環節主要包括衛星運營商和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商在衛星在軌運營方面涉及姿軌控、數據通信等,確保衛星在軌道上的正常運行,包括定期調整軌道和姿態,監控衛星的健康狀態,并及時進行維護和修復。在衛星服務方面,運營商提供移動通信服務和寬帶等增值服務。隨著衛星互
126、聯網技術的發展,衛星服務的種類和質量不斷提升,可以為全球偏遠地區提供高速互聯網接入。地面設備方面,地面設備方面,主要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動站、與用戶終端三大類。主要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動站、與用戶終端三大類。固定地面站包括天線系統、發射系統和接收系統等,是衛星與地面通信的關鍵節點,負責接收和發送數據。移動站則包括車載式天線和調制解調器等,用于移動平臺上的通信需求,如飛機、船舶和汽車。用戶終端方面則涵蓋零部件和終端設備等,直接面向終端用戶,提供易于使用的接口,支持各種衛星服務。下游環節主要涉及政府、企業和軍隊等領域的應用。下游環節主要涉及政府、企業和軍隊等領域的應用。在政府方面,國土資源利用衛星數據
127、進行監測和管理,應急管理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利用衛星提供實時數據支持決策,生態環境監測通過衛星數據支持環保工作,氣象觀測通過氣象衛星進行天氣預報和氣候研究。在企業方面,自動駕駛技術利用衛星導航系統支持其發展,金融等領域通過衛星通信和數據服務提高業務的可靠性和效率。軍隊方面,軍隊及各軍工集團利用衛星提供的通信、導航和偵察服務,增強作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22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圖圖 7: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圖譜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圖譜 數據來源:“新基建”之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白皮書,中信建投證券 1.1 產業鏈上游(衛星制造端)率先發力,總裝“國家隊
128、”主力地位,部組件民企深度參與 衛星衛星互聯網產業上游互聯網產業上游制造是衛星應用產業的空間基礎設施制造是衛星應用產業的空間基礎設施、衛星應用產業拓展市場的衛星應用產業拓展市場的關鍵關鍵基礎?;A。當前我國當前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疊加傳統導航、遙感等衛星應用產業的持續發展,對產業鏈上游衛星制造構衛星互聯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疊加傳統導航、遙感等衛星應用產業的持續發展,對產業鏈上游衛星制造構成了核心增長力。成了核心增長力。預計未來預計未來,我國衛星制造產業的需求集中在新,我國衛星制造產業的需求集中在新型型衛星衛星互聯網互聯網星座構建及對傳統衛星的更新星座構建及對傳統衛星的更新。此外
129、,低軌衛星設計壽命或將持續此外,低軌衛星設計壽命或將持續為為產業鏈上游制造環節帶來動力。產業鏈上游制造環節帶來動力。低軌衛星的壽命通常在 5-7 年左右。影響衛星壽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衛星本身的設計,太空環境因素(如軌道擁擠、空間碎片等問題)以及衛星軌道因素。低軌衛星由于處在地球引力和大氣阻力的影響下,需要頻繁進行軌道調整和避碰操作,這對其動能和燃料消耗要求較高,并可能導致電子設備的加速老化,進而影響其使用壽命。1)衛星制造衛星制造總體部門總體部門多為航天系的多為航天系的“國家隊國家隊”主導主導,包括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國科學院、電子科技集團等下屬院所及上市企業,及部分民營企業。主要
130、包括航天科技集團(衛星總體單位:五院、八院)、中國衛星(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控股,衛星終端制造、應用系統集成、衛星運營服務)、中國科學院(小衛星總體單位: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銀河航天(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長光衛星(商業遙感衛星)等。衛星測試端主要包含西測測試(檢驗檢測服務)、蘇試試驗(檢驗檢測服務)、思科瑞(可靠性檢測篩選);材料端主要包含光威復材(高性能碳纖維)。衛星制造商(總體)整體門檻較高,行業集中度高,競爭格局較為衛星制造商(總體)整體門檻較高,行業集中度高,競爭格局較為清晰。受益于國家需求的穩定與增長,該細分領域確定性較高,且企業收入增長穩定。清晰。受益于國家需求的穩定與增長,該細分領
131、域確定性較高,且企業收入增長穩定。衛星的低成本制造和高產能是組建海量巨型星座的兩大前提衛星的低成本制造和高產能是組建海量巨型星座的兩大前提,我國與,我國與 SpaceX 仍存較大差距仍存較大差距。在在制造成本制造成本端端,根據 Space News 測算,第一代 Starlink V1 衛星的制造成本約為每顆 20 萬美元(重量約 260kg)。而最新的 Starlink V2 Mini衛星,由于其增加的尺寸和能力,制造成本上升至約 80萬美元一顆(重量約 730kg)。未來 23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計劃的 V3衛星,每顆預計將重 1500公斤
132、,制造成本約為 120 萬美元。在衛星產能端,在衛星產能端,SpaceX 目前在位于華盛頓 Redmond 的工廠內,每月生產至少約 120顆 Starlink 衛星,年產量達 1440顆。這使得 SpaceX 成為世界上最具產能的衛星制造商之一。通過這種高產量,SpaceX 能夠支持其頻繁的發射計劃,每年進行數十次發射。此外,SpaceX 還在德克薩斯州建立了新工廠占地 52.1萬平方英尺,以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上游上游衛星衛星制造端以量換價,營收穩健增長、利潤率有所下滑或為未來趨勢。制造端以量換價,營收穩健增長、利潤率有所下滑或為未來趨勢。根據已披露的衛星互聯網產業兩大星座,我國中國空間技
133、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聯合體等是衛星制造的主力,銀河航天、長光衛星、格思航天等為代表的民企也具備衛星制造能力,但我國衛星制造端整體在產能與制造成本方面和美國 SpaceX 差距較大。未來,衛星平臺通用化程度或將提高,批產后降本空間大,大規模低軌衛星的載荷標準化可進一步降低衛星成本。2)衛星部組)衛星部組件件(元器件類(元器件類)百花齊放,民企深度參與。百花齊放,民企深度參與。主要包括上海瀚訊(地基基站、通信載荷、衛星通信終端)、佳緣科技(衛星信息傳輸網安)、國光電氣(微波器件)、航天環宇(通信天線、地面測控天線)、國博電子(T/R
134、組件、射頻集成)、臻鐳科技(ADC/DAC 芯片、電源模塊)、航天電子(航天科技集團九院控股,測控通信導航載荷)、鋮昌科技(T/R組件)、盛路通信(相控陣天線、微波毫米波天線)、振芯科技(導航芯片及設備)、航宇微(核心芯片及模塊、商業遙感星座)等。該環節包括衛星上游由單機設備組成的分系統中各個組成部分的制造和組裝。這些部件包括各種傳感器、控制器、電纜、通信設備、動力設備、能源設備、姿控設備、光學設備等,匯集了半導體(如第三代半導體技術)、新材料(如碳纖維)等多個細分領域。同時,衛星部組件企業需要借助掌握先進的制造和組裝技術(如3D 打印技術),并與衛星制造企業密切合作,確保衛星各個部分的質量和
135、協調性。衛星衛星部組件部組件細分領域百花齊細分領域百花齊放,放,“國家隊國家隊”與民營企業均有參與,是融合發展最集中體現的領域。與民營企業均有參與,是融合發展最集中體現的領域。衛星部組衛星部組件件領域嫁接在衛星制造商(總領域嫁接在衛星制造商(總體)中,同樣受益于國家需求的穩定與增長。體)中,同樣受益于國家需求的穩定與增長。在衛星制造端整體單位降本壓力的影響下,上游部組件領域企業在衛星制造端整體單位降本壓力的影響下,上游部組件領域企業利潤率有所下滑或不可避免。利潤率有所下滑或不可避免。24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圖圖 8:衛星制造產業鏈結構圖衛星制造
136、產業鏈結構圖 數據來源:“新基建”之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白皮書,中信建投證券 圖圖 9:衛星制造成本構成衛星制造成本構成 圖圖 10:衛星平臺成本構成衛星平臺成本構成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月中霜里斗嬋娟: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報告,中信建投證券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月中霜里斗嬋娟: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報告,中信建投證券 1.2 產業鏈上游(火箭發射端)國有民營商業航天齊發力,一箭多星與可回收技術為重點 衛星衛星互聯網互聯網發射發射端端主要包括衛星的運輸、發射和軌道控制等環節。主要包括衛星的運輸、發射和軌道控制等環節。在衛星發射環節中,包括火箭研制和發射服務兩個部分,其中火箭部分包含箭體、整流罩、推進系統、
137、測控系統等,發射部分包含發射工位、燃料、測控等。衛星發射企業需要具備高超的技術能力和精細的管理能力,確保衛星在發射過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目50%70%80%50%30%20%0%20%40%60%80%100%定制衛星批量衛星商業公司理想值載荷平臺40%22%12%10%9%7%姿控系統電源系統結構系統星務系統測控系統熱控系統 25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前國內發射場數量只有 4 站,酒泉、西昌、太原、文昌,發射場資源較為緊缺,大部分還是滿足國家發射任務需要。發射環節一箭多星技術較為關鍵,制造與發射成本有待進一步降低。相較于國外一箭 60 星的發射
138、水平,我國一箭 20星的發射技術有待提高。衛星發射環節主要是航天系“國家隊”為代表,同時民營航天也在積極發展衛星發射環節主要是航天系“國家隊”為代表,同時民營航天也在積極發展,關鍵技術持續突破,關鍵技術持續突破。傳統體傳統體制內單位制內單位包括航天科技集團(火箭總裝集成與火箭發射服務:一院、八院;火箭發動機:六院、四院),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工火箭技術)等。新興新興民營民營商業航天商業航天包括天兵科技(天龍系列大液體運載火箭)、藍箭航天(朱雀系列液氧甲烷運載火箭)、中科宇航(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力箭系列固體運載火箭)、星河動力(谷神星系列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智神星系列中型液體運載火箭)、星
139、際榮耀(雙曲線系列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東方空間(引力系列固體運載火箭)等?;鸺l射材料包含斯瑞新材(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3D 打印產業鏈包含鉑力特(金屬增材制造)、華曙高科(金屬增材制造)等。圖圖 11:衛星互聯網火箭發射端產業鏈拆分衛星互聯網火箭發射端產業鏈拆分 數據來源:“新基建”之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白皮書,中信建投證券 星座建設、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航天活動快速發展帶動火箭發射端市場需求。星座建設、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航天活動快速發展帶動火箭發射端市場需求。根據頭豹研究院,2023年我國火箭市場規模約為 112億元,預計 2027年達到 284 億元,CAGR 高達 26%,
140、高于全球增速。根據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4 年全年預計實施 100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其中商業航天方面,實施長征六號丙、長征十二號、天龍三號、引力一號等新型運載火箭首飛;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迎來首次發射任務,多個衛星星座將加速組網建設。圖圖 12:中國火箭發射市場規模及增速中國火箭發射市場規模及增速 數據來源:頭豹研究院,中信建投證券 火箭發射端,我國火箭發射端,我國處于第一梯隊處于第一梯隊,與美國,與美國 SpaceX 仍存差距。仍存差距。2023年全球年度發射達 222次,相較于 2022 26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年全球年
141、度發射量的 186 次進展迅速。分國別來看,美國以 116 次發射,占據全球第一(另有統計美國為 108次),我國全年進行了 67 次發射(2022年為 64 次),位居第二;俄羅斯以 15次發射量位居第三。商業航天發展已成全球火箭發射主流,美國 SpaceX 獨領風騷。其中,美國 SpaceX 發射 98 次(含星艦組合體 2 次試飛失利),占美國全年發射數量的 84%,占全球全年發射數量的 44%。SpaceX 公司憑借重復使用運載技術,進入空間能力大幅增強,在衛星互聯網“星鏈”系統需求推動下,已占據美國發射活動的絕對主導地位,在全球發射市場也已占據“半壁江山”?;鸺l射端,一箭多星(火箭
142、發射端,一箭多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與火箭回收技術或為重要降本增效影響因素。)與火箭回收技術或為重要降本增效影響因素。在一箭多星方在一箭多星方面,面,SpaceX 獵鷹九號的一箭多星記錄為一箭獵鷹九號的一箭多星記錄為一箭 143 星,我國一箭多星記錄為一箭星,我國一箭多星記錄為一箭 41 星,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星,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發射。體現在運載能力方面,獵鷹 9號在現役火箭中位居榜首,有效近地軌道載荷為 22800 千克(單次)、18500千克(復用);宇宙神 5號緊隨其后,有效近地軌道載荷為 9,75018,810千克,俄羅斯聯盟 2號與我國長征 2號系列有效近
143、地軌道載荷均不足 10000千克。我國目前單次火箭發射載荷能力我國目前單次火箭發射載荷能力距距國際領先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國際領先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在火箭在火箭回收技術回收技術方面,現役火箭唯有獵鷹方面,現役火箭唯有獵鷹 9 號具有可回收特性:號具有可回收特性:其為歷史上第一枚可多次重復使用一級助推器的液體燃料運載火箭,推翻了運載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思維定勢,也為 SpaceX 商業模式中的低成本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持。自 2010 年 6月以來,獵鷹獵鷹 9 號運載火箭一共發射了號運載火箭一共發射了 256 次,其中次,其中 254 次成功次成功,一次部分失敗以及一次航天器損毀(截至 2023 年
144、 8月)?!矮C鷹”系列火箭實現了占火箭成本約 84%的芯一級和整流罩的回收復用。理論上在幾乎不做維修的情況下,具備 24 小時可重復使用執行發射任務的能力,目前可重復使用次數目前已經達 21次。表表 9 9:主流低軌衛星發射火箭參數對比主流低軌衛星發射火箭參數對比 主流低軌通主流低軌通信衛星信衛星 布局企業布局企業 SpaceXSpaceX OneWebOneWeb TelesatTelesat AmazonAmazon 星網星網 國家 美國 英國 加拿大 美國 中國 星座計劃名稱 星鏈 Starlink 一網 OneWeb Telesat 柯伊伯互聯網星座計劃Kuiper “GW”星座計劃
145、發射火箭名稱 獵鷹 9 號(Falcon 9)獵鷹 9 號(Falcon 9)聯 盟 2-1b(Soyuz2-1b)新格倫(New Glenn)新格倫(New Glenn)阿 麗 亞娜 6 號(Ariane 6)火神火箭(Vulcan Centaur)宇 宙 神5火 箭(Atlas 5)長征二號丙(CZ-2C)火箭研發機構 SpaceX SpaceX 進 步 火箭 航 天中心 俄 羅 斯化 學 自動 化 設計局 藍色起源 藍色起源 歐 洲 空間局 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LA)聯 合 發射 聯 盟公司(ULA)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是否可回收 可回收 可回收 不 可 回收 第一級可回收 第一級可
146、回收 不 可 回收 不可回收 不 可 回收 不可回收 27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箭 高 度(米)70 70 46.31/51.1 98 98 63 61.6 58.3 43 火 箭 直 徑(米)3.7 3.7 2.9 7 7 5.4 5.4 3.81 3.35 火箭質量(千克)549054 549054 312000 530000(A62)860000(A64)547000 590000 242500 火箭動力系統 一級:9 臺梅林1D發動機 二級:1 臺梅林1D真空改進版發動機 一級:9 臺梅林 1D發動機 二級:1 臺梅林 1D真空改進版
147、發動機 助推器:4 臺 RD-107A發動機 一級:1 臺 RD-108A發動機 二級:1 臺 RD-0124發動機 軍 艦 鳥上 面 級(Fregat):1臺S5.92 發動機 伏 爾 加上 面 級(Volga):1 臺 17-D61 發動機 一級:7 臺 BE-4發動機 二級:2 臺BE-3U發動機 一級:7 臺 BE-4發動機 二級:2 臺BE-3U發動機 助推器:2 枚或 4枚 P120C固 體 引擎(A62/A64)一級:火神 2.1發動機 上面級:芬 奇 發動機 助推器:0-6 個GEM-63XL 一級:BE-4 發動機 二級:RL-10系列 發動機 助推器:400系列 捆 綁0-
148、3枚GEM63 500系列 捆 綁0-5枚GEM63 芯級:500級使 用1臺RD180雙 室 液體 發 動機 二級:半 人 馬座 上 面級,有單發 和 雙發兩版,均 使 用RL10A4氫 氧 發動機 芯一級:1 臺 YF-21C 發動機 芯二級:1 臺 YF-24F 發動機 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千克)22800(單次)18500(復用)22800 8200 45000 45000 10350(A62)21650(A27200 9750-18810 4600 28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64)火箭狀態 現役 FT Block-5 現役FT Block
149、-5 現役 在研 在研 在研 在研 現役 現役 資料來源:SpaceX官網,俄羅斯太空網,NASA官網,藍色起源官網,歐洲航天局官網,ULA官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界,中信建投證券,數據截至2023年末 未來,隨著政策推動火箭商業化發展,民營火箭公司的發展有望未來,隨著政策推動火箭商業化發展,民營火箭公司的發展有望助力助力降低降低火箭研制周期,火箭研制周期,火箭發射成本,火箭發射成本,縮短發射間隔,滿足商業發射市場需求。我國重型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研發正在穩步推進中,多縮短發射間隔,滿足商業發射市場需求。我國重型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研發正在穩步推進中,多型號火箭將
150、采取可重復使用方案,復用技術持續取得突破。型號火箭將采取可重復使用方案,復用技術持續取得突破。2024年兩會期間,航天科技集團表示正在加快適應商業航天市場的產品開發:加速研制 4米級、5米級可重復使用火箭,計劃分別于 2025年和 2026年首飛。表表 10:商業航天火箭端研制情況匯總(不完全統計)商業航天火箭端研制情況匯總(不完全統計)公司公司 火箭名稱火箭名稱 火箭類型火箭類型 主要特點或備注主要特點或備注 星際榮耀 雙曲線三號 Hyperbola-3 甲烷 低地球軌道(LEO)的有效載荷能力為 8,500 公斤;計劃于2025 年進行首次飛行。藍箭航天 朱雀三號 Zhuque-3 甲烷
151、低地球軌道(LEO)的有效載荷能力高達 21,000 公斤;計劃于2025 年進行首次飛行。星河動力 智神星一號 Pallas-1 煤油 低地球軌道(LEO)的有效載荷能力為 5,000 公斤,或 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SSO)的3,000 公斤。中科宇航 力箭二號 Kinetica 2 煤油 500 公里 SSO 的有效載荷能力為 7,800 公斤。深藍航天 星云一號 Nebula-1 煤油 500 公里 SSO 的有效載荷能力為 1,000 公斤;計劃于 2024年底進行首次飛行。天兵科技 天龍三號 Tianlong-3 煤油 發射能力與 Falcon9 相當;計劃一級可重復使用。東方空
152、間 引力二號 Gravity-2 煤油 低地球軌道(LEO)的有效載荷能力為 25,600 公斤;計劃于2025 年進行首次飛行;計劃一級可重復使用。航天科技集團 多種類型 多種類型 正在研發可重復使用的火箭,包括新一代載人發射器、太空飛機和長征 9 號超重型發射器。資料來源:國際火箭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信建投證券 29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表表 11:主流火箭研制周期對比(不完全統計)主流火箭研制周期對比(不完全統計)名稱名稱 立項時間立項時間 完成成功時間完成成功時間 研制周期(年)研制周期(年)長征五號 2006 2019 13 長征
153、七號 2010 2016 6 火神-半人馬 2014 2023 9 太空發射系統(SLS)2020 2022 12 谷神星 2018 2020 2 朱雀二號 2017/18 2023 6/5 獵鷹九號 2002/08 2010/15 8/2 資料來源:2024年中國民商參與航天產業現狀及未來展望,中信建投證券 海南海南、寧波、寧波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的建設有望改善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的建設有望改善火箭發射火箭發射效率效率。2024 年,我國第一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年,我國第一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的一號發射工位將實現常態化發射。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的一號發射工位將實現常態化發射。
154、正在建設的二號發射工位導流槽目前已經封頂,進行設備安裝。該發射工位被要求必須符合 9 家火箭公司 19 型火箭的發射要求,僅是接口的數量,就是以往航天發射工位的數倍。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按照 2 個中型液體工位和 2 個固體小型工位進行規劃,中型液體工位每年打 16發火箭,固體工位一個打幾十發火箭。為了適應現在市場的需要,后面有二期、三期和更大計劃。目前中科宇航、藍箭航天、天兵科技等許多國內頭部商業航天企業,都已經或計劃落地文昌國際航天城。寧波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或將加速建設。寧波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或將加速建設。2021年浙江省政府公示的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包含了“
155、寧波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項目”,總投資 200 億元,“十四五”期間投資 120 億元,規劃進一步明確,“寧波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項目”規劃面積約 67平方公里,包括航天發射場 35平方公里、產業配套區 32平方公里,建設年發射規模 100 發的商業航天發射基地和千億元級的商業航天配套產業基地。圖圖 13:海南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一號工位 圖圖 14:寧波寧波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場擬建地址擬建地址 數據來源:新浪財經,中信建投證券 數據來源:寧波發布,中信建投證券 1.3 產業鏈中游(衛星測運控):資本化程度較低,國家隊領銜開展 目前,受限于通信衛星運
156、營牌照申請的壁壘,目前,受限于通信衛星運營牌照申請的壁壘,衛星星座衛星星座測控測控運營主要由國家隊開展運營主要由國家隊開展。包括運營中星系列和亞太系列通信衛星的中國衛通、未來有望運營低軌通信衛星星座的星網集團、運營“天通一號”的中國電信等 30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少數集團及企業。衛星測控涉及的市場主要包括:天地一體化的衛星通信與數據服務解決方案、航天器在軌操作、衛星數據衛星測控涉及的市場主要包括:天地一體化的衛星通信與數據服務解決方案、航天器在軌操作、衛星數據應用與服務應用與服務。據開運集團的數據,預計未來 3-5年,天地一體化的衛星通信與數據
157、服務解決方案與航天器在軌操作的市場規模合計預計可達近 300 億元。同時,衛星星座系統部署增多,也將使得星座協同工作模式成為常規工作狀態,測控系統也將更加重要。圖圖 15: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 圖圖 16: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數據來源:環球時報,中信建投證券 數據來源:環球時報,中信建投證券 衛星測控平臺通過“地面站衛星測控平臺通過“地面站+星間鏈路”技術,實現衛星的持續監測與數據的通信。星間鏈路”技術,實現衛星的持續監測與數據的通信。致力于打造一體化的無人值守地面管理平臺。數據共享系統完成對衛星零級數據的預處理工作,指揮監控實現各個子系統的控制管理、計劃生成、任
158、務下發、故障報警等內容,通信系統完成載荷數據處理與分發,指令上注,測控設備的遠程監控等工作。技術核心主要包括:技術核心主要包括:1)跟蹤技術(跟蹤、測速、測距、時刻參數)、2)遙測(用傳感器測量衛星內部各個工程分系統、衛星的姿態、內部溫度/壓力/電壓/電流等、外部空間環境和有效載荷的工作狀況)、3)遙控(地面對于衛星單機、對姿態等具備執行能力的系統的控制)。31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圖圖 17:衛星參數定位示意圖衛星參數定位示意圖 數據來源:深度解讀商業航天細分賽道“衛星測控”,中信建投證券 衛星測控系統衛星測控系統是指對在軌運行的衛星進行跟蹤、
159、測量和控制的大型管理系統,通過地面測控站、海上測量船、中繼衛星等方式實現衛星在軌運行管理。測運控是衛星運營商的剛需,只有通過測運控系統追蹤衛星的位置,接收衛星下行信號,確定衛星工作狀態,向衛星上注指令數據等等,才能最終保證衛星運營良好能夠產生實際價值。與衛星測控相比,衛星運控主要關注衛星任務的規劃、資源的分配、任務的執行和故障處理等方面。與衛星測控相比,衛星運控主要關注衛星任務的規劃、資源的分配、任務的執行和故障處理等方面。衛星任務的規劃是指根據任務需求和目標,制定衛星的任務計劃和執行方案。資源的分配則是根據任務需求和資源可用性,合理分配衛星的能源、通信帶寬等資源,以保證任務的順利進行。任務的
160、執行是指衛星運行過程中的各種活動的實施,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傳輸、任務切換等。故障處理則是在衛星運行過程中發生故障或問題時,及時進行診斷和處理,以保證衛星的正常運行。目前我國所有非商業航天性質的發射測控保障仍由國家航天測控部門承擔,大部分商業衛星的測控目前我國所有非商業航天性質的發射測控保障仍由國家航天測控部門承擔,大部分商業衛星的測控需求則需求則需要由商業化的公司來提供保障。需要由商業化的公司來提供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商業航天測控公司從 2015年開始陸續成立,并為各類商業衛星和航天愛好者科學實驗衛星任務提供測控服務,同時也開啟了對航天測控商業化模式的有益探索。2018 年 9 月 2
161、6 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了我國首個第三方衛星測控站電臺執照,這標志著我國商業航天測控行業規范的正式建立與實施,表明國家對商業航天的發展開始給予支持,行業管理開始走向完善。1.4 產業鏈中游(地面設備):地面端市場需求多元化,國有民營各具競爭優勢 地面設備主要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動式地面站以及地面設備主要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動式地面站以及用戶終端。用戶終端。我國地面設備制造行業綜合化程度較高,涉我國地面設備制造行業綜合化程度較高,涉及領域廣泛,吸引眾多跨行業參與者,市場競爭相對比較激烈。及領域廣泛,吸引眾多跨行業參與者,市場競爭相對比較激烈。主要包括海格通信(通信導航設備)、七一二(無線通信設
162、備)、華力創通(基帶芯片、仿真測試)、電科芯片(導航射頻芯片)、南京熊貓(北斗終端)、烽火電子(通信裝備及電聲器材)、盟升電子(北斗終端)、星網宇達(通信設備)、普天科技(通信設備)等。32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地面設備方面,包括衛星地面系統以及衛星通信終端。其中,衛星地面站目前主要由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單位、部分其他央國企、及民營航天企業構成,終端設備方面,從基礎軟件及基礎硬件、中游的終端及系統集成均有相對較多的軍工央企所屬單位、地方國企以及民營企業參與。同時,我國衛星地面設備制造產業呈現出明同時,我國衛星地面設備制造產業呈現出明顯的區域集聚特點。
163、顯的區域集聚特點。根據北京國際工程咨詢報告,目前,形成五大衛星產業集聚區,包括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華中以及川渝陜,其中,北京、上海、深圳、重慶、西安等重點城市展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圖圖 18:地面設備產業鏈結構圖地面設備產業鏈結構圖 數據來源:“新基建”之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白皮書,中信建投證券 技術難點主要集中在衛星終端天線、射頻芯片、基帶芯片等領域。技術難點主要集中在衛星終端天線、射頻芯片、基帶芯片等領域。手機直連對射頻發射功率提出了極高要求,華為、中國電信均發布了手機直連衛星手機,手機直連有望成為旗艦手機的標配,滲透率有望提升,相關器件的發展值得關注。在市場競爭方面,體制內企業和民營
164、企業各具競爭優勢。體制內企業憑借其多年的技術基礎和資金支持,在固定地面站建設、高端設備制造和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占據一定優勢;而民營企業則在移動站、用戶終端、市場靈活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競爭力。1.5 產業鏈下游(衛星數據):衛星互聯網應用大藍海,1+N 行業格局 衛星互聯網產業鏈下游應用與衛星互聯網產業鏈下游應用與服務是衛星產業價值鏈中占比最高的環節,通信衛星運營是重要組成。服務是衛星產業價值鏈中占比最高的環節,通信衛星運營是重要組成。近年來,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快速發展,衛星通信關鍵技術不斷進步。衛星通信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對產業信息化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根據 SIA 2023年度衛星行業狀況報
165、告,全球商業衛星行業總收入為 2810 億美元,其中衛星服務實現收入 1133億美元,占衛星產業收入約 40%,其中衛星寬帶、空間連接用戶增速最快。據據前瞻前瞻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院統計,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統計,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 2023 年超年超 800 億元億元,或將持續保持高速擴展,或將持續保持高速擴展,預計,預計 2024-2029年市場年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速約為規模年均復合增速約為 15%,2029 年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年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2000 億元左右億元左右。隨著技術進步、市場需求增長和商業化程度的提升,衛星在通信、氣象、遙感、廣播、導航等領
166、域均發揮重要作用,應用領域不斷豐富。衛星運營及服務主要包含衛星移動通信服務、寬帶廣播服務和衛星固定服務。衛星運營及服務主要包含衛星移動通信服務、寬帶廣播服務和衛星固定服務。巨型星座亟須通過設計高效的網絡運維系統,構建基于星地鏈路/星間鏈路的測運控支持系統,實現對巨型星座衛星的全時段狀態監測,同時設計高效的業務管理機制,穩定提供寬帶接入業務。33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圖圖 19:衛星運營及服務產業鏈結構圖衛星運營及服務產業鏈結構圖 數據來源:“新基建”之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白皮書,中信建投證券 按照性質劃分衛星應用包含三個主要客戶:軍隊用戶、政府
167、用戶和行業用戶。按照性質劃分衛星應用包含三個主要客戶:軍隊用戶、政府用戶和行業用戶。衛星技術應用是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關鍵一環,包括高精度、高效率的軍事通信,指揮控制,定位導航,事態傳感,武器制導,電子對抗等全方位支持與服務。政府用戶包括交通運輸部(如航空、航海和陸路運輸的監測、管理和調度)、自然資源部(如資源調查和環境監測)、應急管理部(如災害預警、災害監測和災害應急救援)等。而行業用戶包括航空公司、物流企業、海洋作業等。相較于美國 SpaceX,目前國內企業對衛星互聯網應用方面尚在起步階段,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結合數字經濟大藍海的時代背景,是重點關注方向。衛星互聯網應用大藍海,衛星互聯網應用大藍
168、海,1+N 行業格局。行業格局。目前下游衛星運營及服務國家隊中,中國衛通主要運營高軌通信衛星,開展電視廣播、海事通信、應急通信等業務;中國星網未來主要負責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的運營。衛星衛星互聯網互聯網應用大藍海應用大藍海,航天系“國家隊”繼續領銜。近期,中國時空信息集團在雄安成立,聚焦衛星領域數據服,航天系“國家隊”繼續領銜。近期,中國時空信息集團在雄安成立,聚焦衛星領域數據服務務,商業航天應用或將加速落地商業航天應用或將加速落地。注冊資本 40億人民幣,注冊地址為雄安新區容城縣啟動區,經營范圍含衛星導航服務、衛星通信服務、大數據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人工智能雙創服務平臺、人工智能公共
169、數據平臺、氣象觀測服務、地震服務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 55%、25%、20%。從公司經營范圍可以看出,公司提供衛星從公司經營范圍可以看出,公司提供衛星導航、通信、遙感氣象等多類型、全方位的數據服務,同時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預計將導航、通信、遙感氣象等多類型、全方位的數據服務,同時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預計將成為衛星數據運營應用的重要主體,商業航天領域應用或將加速落地。成為衛星數據運營應用的重要主體,商業航天領域應用或將加速落地。34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
170、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2、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發展發展趨勢趨勢與投資與投資邏輯邏輯 2.1 衛星制造端:產業鏈上游率先發力,量產邏輯下利潤與彈性 1、衛星制造衛星制造端端產能產能,從從傳統工匠邏輯傳統工匠邏輯到到量產邏輯量產邏輯的轉變的轉變 占頻保軌時間緊任務重,美國占頻保軌時間緊任務重,美國 SpaceX 星鏈星鏈先發優勢明顯,倒逼我國衛星先發優勢明顯,倒逼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產業量產邏輯提速。量產邏輯提速。衛星衛星的低成本制造和高產能是組建海量巨型星座的兩大前提的低成本制造和高產能是組建海量巨型星座的兩大前提,我國與,我國與 SpaceX 仍存較大差距仍存較大差距。在衛星產能端
171、,在衛星產能端,SpaceX目前在位于華盛頓 Redmond 的工廠內,每月生產至少約 120顆 Starlink衛星,年產量達 1440顆。這使得 SpaceX成為世界上最具產能的衛星制造商之一。通過這種高產量,SpaceX 能夠支持其頻繁的發射計劃,每年進行數十次發射。此外,SpaceX 還在德克薩斯州建立了新工廠占地 52.1 萬平方英尺,以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海南文昌“衛星超級工廠”建成后有望解決我國衛星互聯網海南文昌“衛星超級工廠”建成后有望解決我國衛星互聯網制造端制造端產能瓶頸。產能瓶頸。自 2023年以來,隨著我國衛星互聯網進入實質性的建設階段、以及上?!癎60 星鏈”等多個國家
172、、民營星座計劃的相繼提出,未來幾年衛星制造產業有望擺脫傳統項目制,迎來大批量生產階段。以海南文昌“衛星超級工廠”為代表的衛星制造端將逐步從傳統航天工匠模式向批量化生產轉變。2024 年 4月,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表示,海南“衛星超級工廠”項目歷經五個月的籌備,已迎來論證的最后階段?!靶l星超級工廠”是指用造汽車的方式批量生產衛星,讓衛星制造降本增量,其大概年產能力能達到 1000 顆衛星。預計未來幾年將正式投產達到大規模批量生產階段。量產邏輯下的低成本量產邏輯下的低成本制造制造與與其其可靠性是亟待突破的關鍵點可靠性是亟待突破的關鍵點,有待進一步技術與時間驗證,有待進一步技術與時間驗證。過去數十年
173、間,我國航天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加速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轉變。我國傳統的航天工匠精神強調高精度、高可靠性,單顆衛星的制造周期長且成本高,每顆衛星造價可高達數億人民幣。而美國 SpaceX 則采用試錯和低成本戰略,通過降低單顆衛星的制造成本,實現大批量生產,不斷優化和改進衛星設計。傳統工匠邏輯到量產邏輯的轉變有待進一步技術與時間的驗證。2、衛星制造衛星制造端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產業鏈上游收入規模擴大,產業鏈上游收入規模擴大,利潤率利潤率有所下滑或為未來趨勢有所下滑或為未來趨勢 衛星的低成本制造和高產能是組建海量巨型星座的兩大前提衛星的低成本制造和高產能是組建海量巨型星座的兩大前提,我國與,我
174、國與 SpaceX 仍存較大差距仍存較大差距。在制造成本在制造成本端端,根據 Space News 測算,第一代 Starlink V1 衛星的制造成本約為每顆 20 萬美元(重量約 260kg)。而最新的 Starlink V2 Mini衛星,由于其增加的尺寸和能力,制造成本上升至約 80萬美元一顆(重量約 730kg)。未來計劃的 V3衛星,每顆預計將重 1500 公斤,制造成本約為 120萬美元。上游上游衛星衛星制造端以量換價,營收制造端以量換價,營收規模規模增長、利潤增長、利潤率率有所下滑或為未來趨勢。有所下滑或為未來趨勢。根據已披露的衛星互聯網產業兩大星座,我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
175、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聯合體等是衛星制造的主力,銀河航天、長光衛星、格思航天等為代表的民企也具備衛星制造能力,但我國衛星制造端整體在產能與制造成本方面和美國 SpaceX 差距較大。隨著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逐步進入正式批量部署階段,預計自 2024年起行業整體規?;驅⒂煞€健增長轉為快速增長階段,衛星制造企業的相關業務收入與業績規模有望迎來顯著提升。未來,衛星平臺通用化程度或將提高,批產后降本空間大,大規模低軌衛星的載荷標準化可進一步降低衛星成本。3、量產趨勢下量產趨勢下衛星衛星測試環節測試環節不可或缺不可或缺,邊際成本低,盈利彈性更大,邊際成本
176、低,盈利彈性更大 近年來,隨著通信、導航、氣象觀測等需求的不斷增加,全球衛星數量迅速增長,帶動了衛星制造端測試近年來,隨著通信、導航、氣象觀測等需求的不斷增加,全球衛星數量迅速增長,帶動了衛星制造端測試環節企業的市場需求。環節企業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小衛星和衛星星座的快速發展,如 SpaceX 的 Starlink 項目,從單星定制化到批 35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量化生產衛星的行業大趨勢下,更是需要頻繁且精確的測試,為測試環節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在技術方面,衛星測試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設備,涵蓋環境模擬、功能驗證、射頻測試等多個方面。在技
177、術方面,衛星測試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設備,涵蓋環境模擬、功能驗證、射頻測試等多個方面。由于測試環節涉及復雜的技術和設備,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壁壘,從而構建了較高的進入門檻。在衛星在衛星互聯網產業鏈上游制造端互聯網產業鏈上游制造端,衛星衛星測試環節邊際成本較低,測試環節邊際成本較低,衛星測試是衛星制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衛星測試是衛星制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具備穩定的訂單和收入來源。環,具備穩定的訂單和收入來源。衛星測試環節的邊際成本較低,隨著測試設備和技術的不斷改進,單次測試的成本會逐漸降低,從而在上游整體降價壓力的趨勢下,維持或一定程度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未來衛星大規模批量生產,該環節或具備較
178、大的盈利彈性。4、產業鏈中下游隨著衛星星座建設同步建設,應用端配套空間逐步擴大產業鏈中下游隨著衛星星座建設同步建設,應用端配套空間逐步擴大 衛星互聯網應用端,衛星互聯網應用端,航空、海洋等傳統領域有望率先發力航空、海洋等傳統領域有望率先發力;我國我國高軌衛星互聯網空間基礎設施成熟度高于高軌衛星互聯網空間基礎設施成熟度高于低軌衛星互聯網產業,并有望進一步完善。低軌衛星互聯網產業,并有望進一步完善。衛星互聯網的價值鏈中,下游應用占據重要地位,地面接收終端及衛星互聯網的價值鏈中,下游應用占據重要地位,地面接收終端及配套設施的市場空間將隨著應用的成熟而逐步擴大。配套設施的市場空間將隨著應用的成熟而逐步
179、擴大。高低軌衛星互聯網協同發展,天網地網一體化趨勢較為明顯。2017年 3月,中國衛通集團的閔士權研究員基于吳曼青院士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總體架構設想以及李德仁院士的 PNTRC空間信息網絡方案,提出了“多層軌道天地一體化通信遙感導航網絡方案”,該方案提出了一個運用 GEO 星座骨干網絡和 LEO 星座接入網絡協同工作完成通信、遙感和導航三大功能的構想。衛星互聯網是星地融合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3GPP 穩步推進星地融合的 NTN 標準化工作。航空、海洋等傳統領域率先發力,應用領域帶來新驅動力航空、海洋等傳統領域率先發力,應用領域帶來新驅動力。高軌衛星互聯網空間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航高軌衛星互聯
180、網空間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航空、航海衛星互聯網應用市場持續拓展???、航海衛星互聯網應用市場持續拓展。隨著中星 16 號、中星 19 號和中星 26 號高通量通信衛星相繼成功發射,我國已初步建成首張完整覆蓋國土全境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沿線重點區域的高軌衛星互聯網,為高軌衛星互聯網持續拓展航空、航海衛星互聯網應用市場奠定基礎。星網集團控股,中國星網集團控股,中國時空時空信息信息集團集團成立成立,統籌衛星領域數據服務,統籌衛星領域數據服務。星網集團控股下屬中國時空信息集團成立,提供多類型衛星數據服務。該公司由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 55
181、%、25%、20%。從公司經營范圍可以看出,公司提供衛星導航、通信、遙感氣象等多類型、全方位的數據服務,同時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預計將成為衛星數據運營應用的重要主體。與傳統運營與傳統運營商、運營設備商的協同合作商、運營設備商的協同合作,加速推進,加速推進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產業鏈進程產業鏈進程,為下游應用、成本降低和商業,為下游應用、成本降低和商業化提供新的動力化提供新的動力。衛星互聯網的發展將通過與傳統運營商和設備商的協同合作進一步加速。手機直連衛星技術、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華為等企業的參與,將發揮傳統運營商和電信設備商的競爭優勢,為衛星互聯網產業的下游應用、成本降低和商業
182、化提供新的動力。衛星互聯網與 6G、5G 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技術和市場的進步。2.2 火箭發射端:我國航天發射量有望新高,民營商業航天關鍵技術突破 5、受益于衛星星座建設加速,我國航天發射量有望新高受益于衛星星座建設加速,我國航天發射量有望新高 根據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根據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4 年的中國航天更加值得期待,全年預計實施年的中國航天更加值得期待,全年預計實施 100 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創造新的紀錄。其中商業航天方面,實施長征六號丙、長征十二號、天龍三號、引力一號等新型運載火箭首飛;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迎來首次發射任務,多個衛星星座
183、將加速組網建設。海南發射工位竣工。發射效率提升。36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6、民營商業航天已進入第二代產品研發的關鍵時期:研發周期與資本長期陪伴的沖突民營商業航天已進入第二代產品研發的關鍵時期:研發周期與資本長期陪伴的沖突 根據2024年中國民商參與航天產業現狀及未來展望,從經營的角度上講,商業公司的經營目標是實現盈利,然而這一點對于中國民營航天公司來說存在著很大不確定性。航天產業具有“長周期、高投入、顛覆性”的特點,產品商業化周期長,技術研發投入高,這兩點對于公司存續是巨大考驗。新火箭型號從誕生到退役,存在無法回收研發成本的可能性新火箭型號從誕
184、生到退役,存在無法回收研發成本的可能性。根據太空與網絡專題商業火箭,想說愛你不容易數據,歷史上美國多家商業航天發射公司競爭,最終只有 SpaceX 脫穎而出實現盈利,并占據全球近一半發射市場份額。比如,曾經風光無限的商業火箭公司 Astra 正式宣布私有化,Astra 公司三年前通過 SPA C 方式借殼上市,估值曾高達 21億美元,但現在的估值僅剩 1125 萬美元,約為最高估值的千分之五左右。我國商業火箭公司我國商業火箭公司與我國星座建設進度緊密相關與我國星座建設進度緊密相關,或出現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或出現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從商業火箭早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來看,商業火箭公司的成功,既要
185、有充足的資金支持,還需要充分的技術外溢,更要有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最重要的,要有滿足生存和發展的市場。顯然,在第一輪商業火箭發展的熱潮中,這幾個要素很難完全具備,艱難坎坷、甚至中途夭折也就在所難免。我國我國技術路線同質化技術路線同質化,主要集中在,主要集中在大推力、大推力、大液體、可回收大液體、可回收領領域域。預計未來市場將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預計未來市場將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或將僅或將僅兩兩至至三家三家火箭發射火箭發射公司成功公司成功突圍突圍。且且下游需求與我國星座建下游需求與我國星座建設進度緊密相關,如果不能獲得衛星星座的發射訂單,將難以維系設進度緊密相關,如果不能獲得衛星星座的發射訂單,將
186、難以維系。2.3 衛星互聯網產業競爭格局:國企民企齊發力,合力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7、國企民企齊發力,合力推動產業快速發展、國企民企齊發力,合力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起步晚,面對稀缺且不可再生的軌道資源,正在加快產業布局。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起步晚,面對稀缺且不可再生的軌道資源,正在加快產業布局。1)國家積極整合優勢國家積極整合優勢資源資源,2021年在雄安注冊成立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星網集團),致力于建設一個更加龐大的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2)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民營企業成為商業航天重要參與者。我國商業航天參與者主要分為民營企業、中國科學院系企
187、業和航天系企業。形成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衛星等國家隊引領,銀河航天、九天微星等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衛星互聯網產業格局,推動技術創新、商業化發展和行業繁榮。社會資本持續投入,交流合作持續推進社會資本持續投入,交流合作持續推進商業航天商業航天。根據 2023 年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 年社會資本面向航天投資近 60億,主要集中在衛星、火箭制造領域。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迅速擴張,產業資本加速布局商業航天。據中商產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年我國商業航天行業共發生投融資事件 14 起,已披露的交易金額中,星河動力獲得金額最高,達 11億元。表表 12:2023 年中國商業航天
188、行業投融資情況(不完全統計)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投融資情況(不完全統計)時間時間 企業簡稱企業簡稱 融資輪次融資輪次 交易金額交易金額 投資方投資方 2023 年12 月29 日 天回航天 A 輪 過億元 盈遠投資、科發基金、西安財金、斯瑞新材 2023 年12 月18 日 星河動力 C+輪 11 億元 金拓資本、臨空集團、方正和生投資、蚌埠中城 2023 年12 月14 日 九天行歌 A 輪 超億元 安信乾宏、山東鐵發資本、毅達資本、東泰惠德、理工創動投資 37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2023 年11 月24 日 航天馭星 B 輪 未披露 中天匯富
189、、詠歸基金 2023 年10 月25 日 天兵科技 C+輪 數億元 中信建投投資、海通創意資本、德岳投資、鴻富資產、蘇州資管、首都科技發展集團 2023 年9 月 8 日 星辰空間 A 輪 近億元 元航資本、戎鼎投資、盤古創富、國能金匯、華倉資本 2023 年9 月 5 日 凌空天行 B+輪 未披露 融晗私募基金、經緯創投、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開科創、山桐石貝、中天融匯 2023 年8 月 15 日 國星宇航 C 輪 超 5 億元 洪泰基金、泰山城建集團、海發集團、秀湖基金、策源資本、遠大創投 2023 年7 月 5 日 天兵科技 C 輪 數億元 博裕資本、中金資本、優山資本 2023
190、年6 月 9 日 航天馭星 Pre-B 輪 近 2 億元 中關村科學城、厚紀資本、金沙江弘禹資本、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泰岳梧桐資本、君度投資、衍盈投資、元航資本 2023 年6 月 7 日 遨天科技 C 輪 未披露 明恒產業投資、深圳向日葵投資、成都科服集團、策源資本、成都創投、鴻富資產、成都高投集團 2023 年4 月 23 日 中科宇航 C 輪 6 億元 廣州產投集團、國科投資、中科院資本 2023 年2 月 15 日 天兵科技 Pre-C 輪 未披露 君度投資、鴻富資產 2023 年1 月 16 日 微納星空 B+輪 近 4 億元 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越秀產業基金、東瑞投資、海通創
191、新、清科母基金、中信集團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鏈圖譜研究分析,中信建投證券,截止2024年3月 38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3、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產業鏈投資機會與投資機會與核心標的核心標的 整體來看,整體來看,預計今年我國將正式進入衛星互聯網組網階段,預計今年我國將正式進入衛星互聯網組網階段,伴隨國內衛星互聯網建設需求逐步推進,行業伴隨國內衛星互聯網建設需求逐步推進,行業整體規模增速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步提升,整體規模增速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步提升,建議優先關注產業上游衛星制造與火箭發射端建議優先關注產業上游衛星制
192、造與火箭發射端。重點關注國內各低軌重點關注國內各低軌衛星星座的正式建設、批量組網的時間節點,或將為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相關企業業績逐步兌現分水嶺。衛星星座的正式建設、批量組網的時間節點,或將為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相關企業業績逐步兌現分水嶺。我國已具備較完整的衛星制造、火箭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產業鏈,但衛星制造成本、衛星制我國已具備較完整的衛星制造、火箭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產業鏈,但衛星制造成本、衛星制造產能、火箭發射成本以及發射資源與美國造產能、火箭發射成本以及發射資源與美國 SpaceX 仍有較大差距,降本空間巨大。仍有較大差距,降本空間巨大。在政策扶持引導下,社會在政策扶持引導
193、下,社會資本持續資本持續投企業、科研機構廣泛參與商業航天發展,具備了中小型火箭、衛星研制測運控以及多樣化應用服務投企業、科研機構廣泛參與商業航天發展,具備了中小型火箭、衛星研制測運控以及多樣化應用服務能力能力,各大型液體可回收,各大型液體可回收運載運載火箭預計將在火箭預計將在 24-25 年陸續首飛年陸續首飛。衛星制造方面衛星制造方面,衛星總裝廠以體制內院所及下屬公司為主,建議關注與之配套的壁壘較高、價值量較高、邊際成本好的相關標的;火箭發射火箭發射方面,方面,目前以航天科技集團等國有航天力量為主,下屬院所進行分工配套;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不斷涌現,但大多處于研制首飛階段,暫無可選上市標的,建議關
194、注配套的火箭零部件企業、3D 打印產業鏈企業;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價值占比高,市場空間大,與衛星互聯網配套的地面設備也在同步建設中,隨著衛星互聯網商業化進程、手機直連衛星等技術滲透率的持續提高,各移動終端的射頻、基帶芯片配套廠商有望率先受益;其中,衛星運營及服務供應商較少,體制內國有院所領銜,行業地位穩固。3.1 衛星制造端 衛星衛星總體:總體:航天科技集團(衛星總體單位:五院、八院)、中國科學院(小衛星總體單位: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銀河航天(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長光衛星(商業遙感衛星)衛星衛星載荷載荷與部組件與部組件:上海瀚訊(地基基站、通信載荷、衛星通信終端)
195、、佳緣科技(衛星信息傳輸網安)、航天環宇(通信天線、地面測控天線)、國博電子(T/R 組件、射頻集成)、鋮昌科技(T/R組件)、盛路通信(相控陣天線、微波毫米波天線)、振芯科技(導航芯片及設備)衛星衛星測試:測試:蘇試試驗(檢驗檢測服務)衛星衛星材料:材料:光威復材(高性能碳纖維)3.2 火箭發射端 傳統體制內單位傳統體制內單位:航天科技集團(火箭總裝集成與火箭發射服務:一院、八院;火箭發動機:六院、四院),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新興新興民營民營商業航天商業航天:天兵科技(天龍系列大液體運載火箭)、藍箭航天(朱雀系列液氧甲烷運載火箭)、中科宇航(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力箭系列固體
196、運載火箭)、星河動力(谷神星系列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智神星系列中型液體運載火箭)、星際榮耀(雙曲線系列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東方空間(引力系列固體運載火箭)火箭發射材料:火箭發射材料:斯瑞新材(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3D 打印產業鏈:打印產業鏈:鉑力特(金屬增材制造)、華曙高科(金屬增材制造)39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3.3 地面設備端 海格通信(通信導航設備)、七一二(無線通信設備)、星網宇達(通信設備)3.4 衛星運營及服務端 航天科技集團(衛星總體運營單位:五院)表表 13: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核心標的匯總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核心標的匯總 股票股票
197、 名稱名稱 主營業務主營業務 總市值總市值(億(億元)元)23 年營年營收(億收(億元)元)23 年歸母凈年歸母凈利潤(億利潤(億元)元)市盈率市盈率(靜)(靜)上海瀚訊 軍用寬帶移動通信系統裝備,行業寬帶移動通信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及工程實施,結合業務應用軟件、指揮調度軟件等配套產品,向客戶提供行業寬帶移動通信系統的整體解決方室 99.66 3.13-1.90-52.52 佳緣科技 信息化服務及網絡信息安全綜合解決方案,包括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網絡信息安全產品和技術服務。20.85 2.27-0.05-389.54 航天環宇 航空航天領域的宇航產品、航空航天工藝裝備、航空產品和衛星通信及測
198、控測試設備的研發和制造。63.64 4.56 1.34 47.36 國博電子 射頻放大類芯片、射頻控制類芯片、射頻模塊、有源相控陣 T/R組件 250.27 35.67 6.06 41.28 鋮昌科技 微波毫米波模擬相控陣T/R 芯片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64.59 2.87 0.80 81.03 盛路通信 通信設備的生產和銷售,相控陣天線、微波毫米波天線 47.54 11.87 0.52 90.73 振芯科技 圍繞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的“元器件-終端-系統”產業鏈提供產品和服務 75.20 8.52 0.73 103.57 蘇試試驗 致力于環境試驗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及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環境
199、與可靠性試驗服務。55.79 21.17 3.14 17.75 光威復材 碳纖維及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213.74 25.18 8.73 24.48 斯瑞新材 提供高強高導銅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壓電接觸材料及制品、高性能金屬鉻粉、醫療影像零組件等產品的關鍵基礎材料和零組件。59.64 11.80 0.98 60.65 鉑力特 從事金屬 3D 打印設備及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129.28 12.32 1.42 91.30 華曙高科 金屬 3D 打印設備SLM、高分子 3D打印設備 SLS以及高分子粉末材料 76.83 6.06 1.31 58.58 海格通信 通信設備、導航設備的
200、研制、生產、銷售和服務 236.27 64.49 7.03 33.61 七一二 軍用及鐵路專網無線通信裝備 122.05 32.68 4.40 27.75 星網宇達 慣性技術開發及應用 24.65 7.71 0.54 45.66 資料來源:iFind,中信建投證券,數據截止到7月8日 注:上海瀚訊、國博電子、鋮昌科技、盛路通信、振芯科技為通信組覆蓋、佳緣科技為計算機組覆蓋、蘇試試驗為機械組覆蓋 40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風險分析風險分析 1、衛星互聯網建設不及預期衛星互聯網建設不及預期。衛星互聯網產業系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新興產業,隨著衛星互聯網產
201、業的發展,國家可能會出臺新的政策和法規來規范和指導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些政策和法規的調整可能會對行業的生產運營和投資決策產生影響。2、技術突破不及預期技術突破不及預期。盡管中國在衛星互聯網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但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如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在一箭多星、低成本制造等方面,仍是制約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3、頻譜和空間資源爭奪頻譜和空間資源爭奪。隨著低軌道衛星數量的急劇增加,頻譜資源和空間軌道資源的爭奪將日益加劇。如何在國際上協調和爭取更多的頻譜和軌道資源,以確保我國衛星互聯網系統的穩定運行,是一個長期和復雜的挑戰。41 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請
202、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和聲明。分析師介紹分析師介紹 黎韜揚黎韜揚 研發部執行總經理、軍工與新材料團隊首席分析師,北京大學碩士。2015-2017 年新財富、水晶球、Wind 軍工行業第一名團隊核心成員,2018-2022年水晶球軍工行業上榜,2018-2020年 Wind 軍工行業第一名,2019-2022 年金牛獎最佳軍工行業分析團隊,2018-2022年新財富軍工行業上榜、入圍。行業深度報告 國防軍工國防軍工 評級說明評級說明 投資評級標準 評級 說明 報告中投資建議涉及的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后6個月內的相對市場表現,也即報告發布日后的 6 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相關證券
203、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作為基準。A 股市場以滬深300 指數作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恒生指數作為基準;美國市場以標普 500 指數為基準。股票評級 買入 相對漲幅 15以上 增持 相對漲幅 5%15 中性 相對漲幅-5%5之間 減持 相對跌幅 5%15 賣出 相對跌幅 15以上 行業評級 強于大市 相對漲幅 10%以上 中性 相對漲幅-10-10%之間 弱于大市 相對跌幅 10%以上 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i)以勤勉的職業態度、專業審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規的信息,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ii)本人不曾因,
204、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補償。法律主體說明法律主體說明 本報告由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附屬機構(以下合稱“中信建投”)制作,由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僅為本報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門、臺灣)提供。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許可的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報告署名分析師所持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證書編號已披露在報告首頁。在遵守適用的法律法規情況下,本報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本報告作者所持香港證監會牌照的中央編號已披露在報告首頁。一般性聲明一般性聲明 本報告由中信建投制作。
205、發送本報告不構成任何合同或承諾的基礎,不因接收者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中信建投客戶。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于中信建投認為可靠的公開資料,但中信建投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觀點、評估和預測僅反映本報告出具日該分析師的判斷,該等觀點、評估和預測可能在不發出通知的情況下有所變更,亦有可能因使用不同假設和標準或者采用不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建投其他部門、人員口頭或書面表達的意見不同或相反。本報告所引證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報告中所含任何具有預測性質的內容皆基于相應的假設條件,而任何假設條件都可能隨時發生變化并影響實際投資收益。中信建投不承諾、不保證本報告所含具有預測
206、性質的內容必然得以實現。本報告內容的全部或部分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本報告所包含的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報告接收人在財務狀況、投資目的、風險偏好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報告接收者應當獨立評估本報告所含信息,基于自身投資目標、需求、市場機會、風險及其他因素自主做出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中信建投建議所有投資者應就任何潛在投資向其稅務、會計或法律顧問咨詢。不論報告接收者是否根據本報告做出投資決策,中信建投都不對該等投資決策提供任何形式的擔保,亦不以任何形式分享投資收益或者分擔投資損失。中信建投不對使用本報告所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責任。在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允許的范圍內,中信建投可能持有并交易本報告中所提公
207、司的股份或其他財產權益,也可能在過去 12 個月、目前或者將來為本報告中所提公司提供或者爭取為其提供投資銀行、做市交易、財務顧問或其他金融服務。本報告內容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了署名分析師的觀點,分析師的薪酬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不會直接或間接與其所撰寫報告中的具體觀點相聯系,分析師亦不會因撰寫本報告而獲取不當利益。本報告為中信建投所有。未經中信建投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復制、發布或引用本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亦不得從未經中信建投書面授權的任何機構、個人或其運營的媒體平臺接收、翻版、復制或引用本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版權所有,違者必究。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 中信建投(國際)中信建投(國際)北京 上海 深圳 香港 朝陽區景輝街 16 號院1 號樓18層 上海浦東新區浦東南路528號南塔 2103 室 福田區福中三路與鵬程一路交匯處廣電金融中心 35 樓 中環交易廣場 2 期18 樓 電話:(8610)56135088 電話:(8621)6882-1600 電話:(86755)8252-1369 電話:(852)3465-5600 聯系人:李祉瑤 聯系人:翁起帆 聯系人:曹瑩 聯系人:劉泓麟 郵箱: 郵箱: 郵箱: 郵箱:charleneliucsci.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