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2024個人不良貸款市場觀察與解析報告(1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普華永道:2024個人不良貸款市場觀察與解析報告(10頁).pdf(1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個人不良貸款市場觀察與解析2024年年7月月目錄前言02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市場基本情況03批量轉讓價格分析04催收處置手段簡要分析05金融機構個人不良貸款管理難點及策略選擇建議07我國自2021年初啟動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以來,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運行已滿三年。據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以下簡稱“銀登中心”)數據顯示,在此期間通過銀登中心轉讓的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共549個,本金規模已超過1,230億元*。隨著試點工作的持續開展,我國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市場的參與者數量逐漸增加,轉讓規模不斷擴大,單個資產包本息規模從試點初期的百萬元級別,擴大到2021年底的億元級別
2、,再到2023年出現的十億元級別。近期,市場中出現了由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轉出的260億元個貸不良資產包。與此同時,投資者的熱情也在不斷攀升。由于個人不良貸款具有極度分散且數據量巨大的特征,導致其催收處置過程的標準化程度不及對公不良貸款,不同市場參與者對個人不良貸款的處置方式及處置能力也各不相同。本報告分析了目前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市場的基本情況、市場催收處置手段以及金融機構在處置個人不良貸款方面的策略選擇建議。前言前言2個人不良貸款市場觀察與解析*數據來源:銀登中心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市場基本情況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市場基本情況數據來源:銀登中心我國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自2021年正式啟動。
3、初期,試點參與者為18家國有大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主。據銀登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參與試點的銀行共計轉讓資產包45個,本息共計47.3億元,市場成交量較小。此外,當年共有超過20家資產管理公司參與試點,其中包括原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現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銀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全國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參與轉讓試點的銀行數量有所增加,全年共成交86個資產包,本息共計175.7億元,與2021年相比單包體量幾近翻倍,參與試點的銀行逐步擴大轉讓規模。例如,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在2022年成為市場供給的主力軍,全年共轉讓70
4、個資產包,本息共計約163億元。2022年參與試點的資產管理公司共19家,且其中無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同年,遼寧富安、國厚資產以及寧夏金資等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投資了多個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進入2023年,由于轉讓試點的擴容,更多的個人不良貸款轉讓方參與進來。在經歷了兩年的觀望期后,轉讓市場中的投資人數量也明顯增加。2023年全年共成交390個資產包,本息共計965.3億元,市場中出現了第一個十億元級別的資產包。隨著成交量一路上行,市場中以個人不良貸款投資作為主要業務方向的資產管理公司開始嶄露頭角,其中遼寧富安全年共投資超過100個資產包,濱海正信、海德資產以及寧夏金資等地方資產
5、管理公司也拿下相當數量的資產包。在經歷了2023年三、四季度“井噴式”的成交量之后,國內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速度在2024年一季度有所放緩。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型股份制銀行尚未對個人不良貸款進行大量轉讓。未來,隨著轉讓試點的逐步擴大,同時伴隨著更多的投資人參與進來,預計我國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市場或將更為活躍。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單位:億元 0.501.1013.2032.5054.3020.3037.1064.0051.8089.50 348.80 475.20
6、43.00項目數(單)4910222571341279289182284 9 10 22 25 7 13 41 27 92 89 182 28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32021-2024一季度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統計一季度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統計個人不良貸款市場觀察與解析4第一階段:第一階段:2021年試點開放初期,由于出讓方(國有銀行及股份制銀行)以及受讓方(持牌資產管理公司)均為首次參與個人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試點且資產包本身體量較小,導致最終成交價格普遍偏離
7、較大,高于資產本身的真實價值,甚至出現了某國有銀行資產包最終以接近本金50%的價格成交的情況。第二階段:第二階段:2021年中至2021年底,由于掛牌轉讓的資產包及各方參與者數量的增加,轉讓成交價格逐漸趨于平穩,平均本金折扣率穩定在8%上下,但還是出現了另外一家國有銀行資產包以超過本金50%價格成交的個例。第三階段:第三階段:2022年一季度至今,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的交易價格趨于穩定,介于本金的6%-8%之間。但由于2022年第二批試點開放,更多的轉讓方經過2023年初的準備后,在2023年二季度開始積極參與到轉讓中來,導致2023年二季度之后成交量有明顯上升,且成交量在2023年第三、四季
8、度進一步攀升,成交價格也在政策鼓勵下迎來了短期內的新高,并最終趨于理性。預計未來通過銀登中心轉讓的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轉讓價格將會穩定在6%-8%的區間內,具體影響成交價格的因素較多,其中影響較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點:1.資產包內貸款的逾期時間:資產包內貸款的逾期時間:根據銀登中心定期公布的相關轉讓數據,逾期1年以內的資產成交的平均本金折扣率約為14%,逾期1-3年約為10%,逾期3年以上約為5%。逾期時間越長,可聯率越低,對于后續催收的難度越大,導致轉讓價格也相對較低。2.資產包內貸款的產品類別:資產包內貸款的產品類別:根據銀登中心定期公布的相關轉讓數據,個人經營類和個人消費類貸款成交的平均本
9、金折扣率約為5%-6%,信用卡透支類約為8%。個人經營類及消費類貸款由于件均金額較大,催收難度較大,因此價格相對較低;而信用卡透支類貸款由于件均金額小,且資產包整體體量較大,更為分散,更符合個人不良貸款投資的規模邏輯,因此成交價格相對較高。批量轉讓價格分析批量轉讓價格分析數據來源:銀登中心18.10 14.90 8.30 3.00 3.30 2.60 2.60 3.00 2.40 7.00 3.90 5.00 4.60 32.90 27.50 19.50 8.70 10.30 8.20 7.90 8.40 7.10 12.70 6.10 7.80 8.80 -5 10 15 20 25 30
10、35平均本息折扣率(%)平均本金折扣率(%)總體折扣率情況總體折扣率情況個人不良貸款市場觀察與解析1.傳統電催傳統電催傳統電催在個貸不良資產處置中占據重要地位,主要得益于其適應小額分散、案件量大的特點。電催分為內催和外催。內催主要依托于金融機構自有的催收服務體系、團隊等,客戶逾期后,金融機構使用數字化系統,進行系統提醒和人工催收,此種方式的主要效果在于使客戶提起注意。委外催收則借助于外部催收服務商完備的作業系統、團隊優勢、渠道資源等優勢進行資產處置與清收。傳統電催對逾期時間較短的貸款效果較好,但對于逾期超過一年的貸款每月回收率僅約為本金的0.2%-0.3%。2.訴前保全和司法調解訴前保全和司法
11、調解在個人不良貸款處置領域,傳統電催和訴訟手段雖然占據主導地位,但近年來,隨著監管環境的變化和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訴前保全與司法調解等多元化解方式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個貸不良資產處置的新趨勢。與訴訟催收相比,訴前保全及司法調解占用法院案號量少,凍結借款人微信及支付寶賬號的動作對借款人影響更為直接,可以顯著提高短期回款率。同時,在國家倡導“訴源治理”的大背景下,預計訴前保全和司法調解將在未來的處置市場中占據更多的份額。3.司法訴訟司法訴訟類似于對公貸款的處置路徑,通過司法訴訟的手段對個人不良貸款進行催收,受限于個人不良貸款單體金額小而分散、總體數量龐大以及管轄權約定集中等特點,司法訴訟對于各金融機構
12、及投資人來說都面臨“立案難”的困境。目前市場上普遍采用民事訴訟法的“就近原則”,按照“原告就被告”的方式,將借款人按照籍貫所在地分散到全國3,000多家基層法院進行立案申請。司法訴訟作為個貸不良資產處置的重要環節,具有回收率高、合規性強等優勢。根據市場頭部法催處置機構提供的市場數據,以逾期賬齡12個月以上的個貸不良包為例,通過訴訟回收率最高可達48%左右(假設處置周期為10年)。此外,自2021年3月起,深圳經濟特區開始試行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截至2023年12月31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審查個人破產申請819件,并已裁定受理個人破產申請227件,其中大部分為重整、和解類案件,共
13、計221件。通過個人破產程序,借款人可以通過本金(免除利息及滯納金)分期清償計劃解決債務問題。然而,由于個人破產僅在深圳試點執行,案件數量較少,因此暫時無法作為常規催收手段規?;归_。債務加入司法處置債務加入司法處置近期,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創新的個人不良貸款處置方式,即債務加入。它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法律規定,允許第三方在特定條件下加入既存的債務關系(一般為擔保關系),與原始債務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這種模式的引入,可以在債權未轉讓的前提下突破管轄權的約定,為債權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保障,同時也為債務糾紛的解決提供了更為高效和靈活的途徑。根據市場調研,目前有服務機構
14、通過該處置方式的回款率約為5%左右(處置周期4個月左右)。自2021年啟動的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了快速賣斷式的處置手段,而催收處置行業由來已久,催收處置手段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監管規定的變化不斷推陳出新,以下四類為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個人不良貸款催收處置手段:催收處置手段簡要分析催收處置手段簡要分析5個人不良貸款市場觀察與解析催收處置手段簡要分析催收處置手段簡要分析(續續)6由于上述處置手段的實操路徑各不相同,導致不同的處置手段各有其優勢和劣勢,也有較為適合催收的貸款類型,其中:個人不良貸款市場觀察與解析1.傳統電催:傳統電催:適用逾期時間短,可聯率較高的貸款。傭金率穩定:傭金
15、率穩定:由于個貸不良資產逾期賬齡較長,處置難度增加,電催傭金比例整體處于30%-50%區間,需確保催收服務商有足夠的動力執行。配置方式靈活:配置方式靈活:電催可根據逾期階段配置不同的催收手段,如短信、語音機器人、信函、實地走訪等,實現批量作業,提高處置效率。合規壓力較大:合規壓力較大: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出臺,電催行業的合規性受到嚴格監管,對行業發展產生一定影響。2.訴前保全和司法調解:訴前保全和司法調解:適用案件數量多且單筆金額小的貸款。高效快速:高效快速:不占案件號,流程簡化,見效速度快,能夠迅速促使債務人與債權方達成和解。合規程度高:合規程度高:調解在合規性方面表現較好,避免了
16、電催可能面臨的合規風險。3.司法訴訟:司法訴訟:適用逾期時間長,管轄地約定或 借款人住所地較為分散的平臺貸款和信用卡貸款。合規性強:合規性強:相較于電催,通過司法訴訟催收在合規性方面更具優勢,能夠降低合規風險。成本高成本高、周期長:周期長:司法訴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處置周期較長。4.債務加入司法處置:債務加入司法處置:適用件均金額大的貸款??焖俑咝В嚎焖俑咝В簜鶆占尤胨痉J讲簧婕皞鶛噢D讓,不占用案件號,流程簡化,判決風險低,見效速度快。債權人可以更加快速地實現債權回收。材料簡單:材料簡單:相較于傳統的訴訟程序,債務加入司法模式所需準備的材料更為簡單,降低了債權人的操作難度和成本。增
17、強觸達率:增強觸達率:通過債務加入的方式,債權人可以在債務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增加了對債務人的觸達率和執行效率。操作風險:操作風險:債務加入涉及到債權人、債務人和第三方的協商與協議簽署,若各方在權利義務方面的約定模糊或存在歧義,可能引發法律糾紛。金融機構個人不良貸款管理難點及策略金融機構個人不良貸款管理難點及策略選擇建議選擇建議我國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啟動至今僅有三年左右時間,對于市場參與者而言,不論是供給方還是需求方,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市場參與者都還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多數金融機構還未真正參與到轉讓市場中來。而個人不良貸款的管理又是金融機構不可回避的課題,且難點較多,主要包括
18、:1.日常管理難度大日常管理難度大存量個人不良貸款存在數量較大,資料相對分散(主要由于管轄部門不同)且存在同一個人涉及多筆不同產品類別貸款等情況,導致銀行對個人貸款管理難度較大;2.定價難且缺乏處置策略定價難且缺乏處置策略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市場仍處在發展初期,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普遍缺乏交易定價的經驗和除轉讓之外的處置策略;3.損失的稅務認定難損失的稅務認定難稅務上無法對個人貸款的損失進行有效的認定,導致銀行無法將損失稅前抵扣(需轉讓或者通過訴訟獲得終本裁定);4.缺乏專業且合規的外部力量助力落地處置策略缺乏專業且合規的外部力量助力落地處置策略個人不良貸款處置方式較為復雜化解手段雜而亂,且發展
19、變化速度較快,在處置策略在制定后的落地難度也較大,銀行自身處置難度大,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需要借力專業的合作伙伴來實現策略的落地。7個人不良貸款市場觀察與解析8目前,金融機構處置個人不良貸款的途徑主要分為兩類市場化轉讓和委外催收處置。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目前市場公開轉讓的情況,第二部分分析了委外催收處置的幾種手段,面對針對產品類別復雜且多樣的各類個人貸款,都有分別對應了相對合適的處置手段。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身機構特色的處置手段是目當前留給各大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和小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重要課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量:公開轉讓是快速處置個人不良貸款,壓降不良率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同時也伴隨著金融
20、機構對個人不良貸款定價難的問題。委外處置是金融機構長久以來的固有措施之一,但伴隨了近年來對催收行業的監管壓力,以及對合規性更大的要求,如何選擇處置手段及處置服務供應商將會成為重中之重。同時,委外處置也存在著周期長、合規壓力大、催收結果不確定等問題。上述不同問題都會影響金融機構對轉讓個人不良貸款的決定。個人不良貸款管理不應該局限于短期壓力或者合規要求,而是要真正從自身業務特色、自身財務狀況出發,將各類處置手段結合起來,多元化且有針對性地設計處置策略,盡可能達到短期和長期利益的平衡。市場調研發現,目前市場上部分金融機構已經著手通過選聘各類服務供應商,多元化地對自身個人不良貸款進行市場化催收處置,在解決日常管理問題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的回收數據,再通過對真實回收數據的分析來更好地為后續參與到市場化轉讓做準備。個人不良貸款市場觀察與解析郭庭廷郭庭廷合伙人+86(21)2323 徐晨徐晨合伙人+86(21)2323 姚運翔姚運翔高級經理+86(21)2323 聯系我們聯系我們本文僅為提供一般性信息之目的,不應用于替代專業咨詢者提供的咨詢意見。2024 普華永道。版權所有。普華永道系指普華永道網絡及/或普華永道網絡中各自獨立的成員機構。詳情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