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體系研究(二):延遲退休國際經驗、政策內涵及經濟影響-240724(2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養老保險體系研究(二):延遲退休國際經驗、政策內涵及經濟影響-240724(26頁).pdf(2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養老保險體系研究(二)延遲退休:國際經驗、政策內涵及經濟影響行業深度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行業報告 前瞻性產業 2024年 7月 24日 相關研究報告相關研究報告 前瞻性產業深度報告-養老保險體系研究(一)中國基本養老險:改革歷程與政策經驗,2024.7.19證券分析師證券分析師 陳驍陳驍 投資咨詢資格編號 S1060516070001 郝博韜郝博韜 投資咨詢資格編號S1060521110001 石藝石藝 投資咨詢資格編號 S1060524070003 平安觀點:延遲退休是國際社會普遍使用以應對人口
2、老齡化的基本解決方案之一,我國的延遲退休政策經過了數年的準備和醞釀,即將進入改革加速推進的階段。7月19日,二十屆三中全會全票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關于延遲退休的表述,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變為“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這意味著,我國延遲退休政策的推進節奏有望加快。背景概況:背景概況:中國已全面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速度居于全球前列,預計進程還將進一步加快。不斷加深的老齡化程度導致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我國養老金支付存在缺口,支付壓力不斷增大;另一方面,我國勞動力供給持續不足,
3、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為解決這些問題,國際社會普遍采取延遲退休措施,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陸續推出調增法定退休年齡政策。此前,我國已多次提及延遲退休,作出“適時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的明確表態。國際經驗:國際經驗:從發達經濟體的經驗來看,法定退休年齡普遍設定在 60 歲以上,且設定了完善的延遲退休制度。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均預留了較長過渡期,盡量減少改革對于勞動力市場、經濟增長、養老金收支等方面造成的沖擊。其中,美國規定彈性退休年齡區間,設定提前退休年齡及延遲退休年齡,構成退休年齡窗口期;法國將法定退休與全額領取養老金要求分開,規定全額領取養老金僅與繳費年限相關;日本大力鼓勵和支持
4、老齡人口就業,具有豐富的構建積極老齡勞動力市場,幫助老年人提高專業技能,實現老年人再就業的實踐經驗。中國實踐及政策展望:中國實踐及政策展望:目前,我國現行退休政策仍沿用建國初期的標準,男性退休年齡為 60 周歲,女干部退休年齡為 55 周歲,女工人退休年齡為 50 周歲,明顯落后于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自 2012年至今,我國陸續發布一系列“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最近一次,我國在 7 月 19 日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票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措辭由“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變為“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5、延遲退休政策的推進節奏有望加快。目前,全國統一的延遲退休政策尚未公布。本文列舉不同開始推行年份以及不同推進速度的三種情景,實現男性職工 65 歲退休、女性干部 60歲退休、女性工人 55 歲退休。情景一為自 2025 年開始每年延遲 3 個月;情景二為自 2030 年開始每年延遲 3 個月;情景三為每年延遲 4 個月,女性工人自 2025 年開始推延退休年齡,女性干部和男性職工自2040 年開始延遲退休。證券研究報告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2/26 經濟影響:經濟影響:延遲退休政策
6、的推行將會對經濟社會產生深遠且復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財政、就業、人口三方面。1)從財政方面來看,延遲退休對于養老保險計劃收支余額的影響短期內主要來自于繳費年限效應以及退休年限效應,能夠改善養老金計劃收支余額狀況;長期內主要來自于替代率效應和差異效應,或將導致養老金收支平衡進一步惡化。2)從就業方面來看,延遲退休對就業既存在消極的擠出效應也包括積極的產出效應,在政策推行之初消極的擠出效應達到最大,隨著時間的推移,積極的產出效應開始發揮作用。此外,延遲退休對不同行業的就業影響存在異質性,對高經濟發展地區、民營企業、大規模企業及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作用更為凸顯。3)從人口方面來看,延遲退休通過代際勞動
7、交換以及代際經濟交換作用于生育率,其中,延遲退休政策對生育率的不利影響,可以通過配置相關配套措施來降低。經驗借鑒:經驗借鑒:1)小步調整,分類推進,漸進式施行延遲退休政策。一方面,在改革方案公布后,制定過渡期便于民眾適應政策調整,遵循“穩”字基調,避免對社會造成過大沖擊;另一方面,根據不同性別,制定相應的延遲退休政策,縮小男女退休年齡差距。2)考慮彈性退休制度,調整部分人群提前退休時間。搭建必要的提前退休通道,既鼓勵高級技能人員、高學歷人員等延長退休年齡,又允許從事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崗位的人員提前退休。3)推行相關配套政策,構建積極的老齡勞動力市場。在勞動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加強
8、對高齡勞動者就業權益保護,完善高齡勞動者就業保障政策,加大企業雇傭高齡勞動者的政策支持力度。4)建立延遲退休的經濟補償機制。包括適當降低職工的養老金繳費水平,一定程度提升延遲退休人群工資,增加延遲退休人群的養老金給付水平等。風險提示:風險提示:1)宏觀經濟超預期下行。若全球經濟步入深度衰退,或將拖累我國經濟與金融市場走勢,導致我國社?;鹜顿Y收益下滑,加重養老金收支壓力。2)人口老齡化情況超預期惡化。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且尚無向好勢頭,老齡化情況持續惡化或將導致人口紅利加速消失,進而影響我國延遲退休政策實施預期。3)政策方向存在變化可能。延遲退休政策對財政、就業、人口等方面具有一定負面影響,
9、同時輿論對延遲退休存在一定反對聲音,對政策的推進造成影響。8XeZdXdX9WbUfVcWaQcM7NmOoOmOqMkPrRqPeRmOmR7NnNzQNZtPsMxNnNpP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3/26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一、一、延遲退休的背景延遲退休的背景.5 二、二、延遲退休政策的國際經驗延遲退休政策的國際經驗.6 2.1 概況:我國退休年齡較低,海外延退政策成熟.7 2.2 美國:匹配多樣化養老金領取標準.8 2.3 法國:全額領取養老金條件與繳費年限相關.9 2.4
10、 日本:提供老齡人口就業保障.10 三、三、延遲退休政策的中國實踐及展望延遲退休政策的中國實踐及展望.11 3.1 中國實踐:適時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11 3.2 政策展望:三種情景舉例推算.14 四、四、延遲退休政策的經濟影響延遲退休政策的經濟影響.18 4.1 財政:平衡養老金收支,增強養老體系可持續性.18 4.2 就業:延續人口紅利,增加短期勞動力供給.19 專題:日本延遲退休效果顯著.20 4.3 人口:通過代際交換影響生育率.22 五、五、結論結論.23 六、六、風險提示風險提示.24 附錄:參考文獻附錄:參考文獻.25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
11、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4/26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 我國 65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2000-2023).5 圖表 2 2020 年普查不同年齡段人口構成(億人).5 圖表 3 我國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1962-2022).6 圖表 4 我國 15-59 歲人口數量持續下滑(2011-2022).6 圖表 5 主要國家 2010-2024 年退休年齡(歲).7 圖表 6 我國退休年齡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偏低.7 圖表 7 部分國家延遲退休的提出時間及目標(歲).7 圖表 8 部分 OECD 國家彈性退休相關政策規定(截至 2024
12、 年).8 圖表 9 美國退休年齡變化與養老金標準變化表.9 圖表 10 法國法定退休年齡變動(歲)(2010-2031).10 圖表 11 法國各年齡段人口數量(千人)(1960-2023).10 圖表 12 日本法定退休年齡變動(2010-2027).11 圖表 13 日本各年齡段人口數量(千人)(1960-2023).11 圖表 14 中國現行退休制度演進一覽表.11 圖表 15 延遲退休政策性文件及官方發言內容.13 圖表 16 情景一男女延遲退休年齡推算:每年提高 3 個月,自 2025 年開始施行.15 圖表 17 情景二男女延遲退休年齡推算:每年提高 3 個月,自 2030 年開
13、始施行.15 圖表 18 情景三女性工人延遲退休年齡推算(2025-2040 年).16 圖表 19 情景三男性、女性工人及女性干部延遲退休年齡推算(2040-2060 年).16 圖表 20 不同推遲方案下 1985 年出生的男性職工退休歲數情況.17 圖表 21 不同推遲方案下 1985 年出生的女性干部退休歲數情況.17 圖表 22 延遲退休政策是否實施,對退休人數、制度贍養率以及基金收支情況的影響.18 圖表 23 日本老齡化推升社保支出負擔(2007-2022).20 圖表 24 日本勞動參與率 2012 年后持續提升.20 圖表 25 2022 年日本 60 歲以上老年人就業行業分
14、布.21 圖表 26 2022 年日本 65 歲以上老年人就業行業分布.21 圖表 27 2022 年日本 60 歲以上老年人就業形態分布.21 圖表 28 日本 60-69 歲勞動參與率增長明顯.21 圖表 29 日本 60-69 歲人口就業率大幅提升.21 圖表 30 延遲退休政策對隔代撫育影響頻率表.23 圖表 31 隔代撫育對生育意愿影響頻率表.23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5/26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全球很多國家紛紛推行了延遲退休政策,以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
15、養老金缺口擴大等問題。我們通常所說的“延遲退休”政策,實際上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延遲退休年齡,其主要目的是延長老年人工作的時間,在老齡化背景下保障勞動力供給;二是延遲領取退休金年齡,其目的是推后老年人領取養老金的時間,保障養老保險體系的可持續性。目前,我國的延遲退休年齡基本等同于延遲領取退休金年齡,而國際上多數國家對此則有所區分。近年來,各國加快了延遲退休政策的步伐。2022 年 10月,英國政府表態考慮最快將于 2035 年把領取國家養老金的年齡提高到 68 歲;2023 年 1 月,法國政府公布退休制度改革方案,計劃 2030 年前將法定退休年齡從目前的 62 歲逐步提高至 64歲,并承諾將
16、提高最低養老金標準。而近年來,我國的官方文件中也多次提及將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改革。例如,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將在十四五時期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政策”;人社部的“十四五規劃”則表示將“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2024 年 7 月 19 日,二十屆三中全會全票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將“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這意味著,我國延遲退休政策的推進節奏有望加快。本篇報告為養老保險體系研究系列的第二篇,以延遲退休政策為
17、研究對象,主要從延遲退休政策的背景概況、延遲退休政策的國際經驗、中國實踐及展望,以及延遲退休政策的經濟影響等方面梳理其特點,最后據此總結出值得借鑒的經驗以及相關政策建議。一、一、延遲退休的背景延遲退休的背景 中國已全面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中國已全面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世界銀行關于人口老齡化的度量標準為: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 60 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占該國家或地區人口總量的比重超過10%,該國家或地區可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當 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占該國家或地區人口總量的比重超過14%,則可視為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當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占該國家或地區人口總量的比重超過20%,該國家或地區則進入超級老齡
18、化社會。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末,我國 65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達 14%;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與其相近,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占比達 14.9%。兩項結果均反應我國已全面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居于全球前列,進程還將進一步加快。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居于全球前列,進程還將進一步加快。我國的老齡化速度遠快于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統計顯示,中國、日本、美國的老齡化進程(65 歲以上人口占比由 10%增至 14%)分別為 8 年(2014-2022 年)、12年(1981-1993 年)、48 年(1964-2012 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人群(第二次嬰
19、兒潮時期)逐漸步入老年,而第四次嬰兒潮未能如期而至,導致我國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快。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第二次嬰兒潮人口約 3.37億人,占總人口 23.89%;第四次嬰兒潮未能出現,并無明顯潮峰。圖表圖表1 我國我國 65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歲及以上人口占比(2000-2023)圖表圖表2 2020 年普查不同年齡段人口構成(億人)年普查不同年齡段人口構成(億人)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平安證券研究所 15.4%4%6%8%10%12%14%16%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
20、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0.00.20.40.60.81.01.21.40-4歲5-9歲10-14歲15-19歲20-24歲25-29歲30-34歲35-39歲40-44歲45-49歲50-54歲55-59歲60-64歲65-69歲70-74歲75-79歲80-84歲85-89歲90-94歲95-99歲100歲以上第四次嬰兒潮 第三次嬰兒潮 第二次嬰兒潮 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60歲線 65歲線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
21、。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6/26 不斷加深的老齡化程度導致兩方面問題:不斷加深的老齡化程度導致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我國養老金支付存在缺口,支付壓力不斷增大。據人社部發布的數據來看,近 10 年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累計結余由 2.39 萬億增長至 5.26 萬億,但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國養老金的可支付月數1卻由18.5降低至11.2。另一方面,我國勞動力供給持續不足,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據社科院預測,預計到2050 年,我國 15 歲到 59 歲勞動年齡人口將下降到 7.1 億人,比 2010 年減少約 2.3 億人。建國至今,較高的勞動人口數量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
22、著勞動人口數量不斷下降,我國勞動力供給將在 2030 年后出現嚴重不足狀況,人口紅利即將消失殆盡。為解決這些問題,國際社會普遍采取延遲退休措施。為解決這些問題,國際社會普遍采取延遲退休措施。海外發達國家大多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面對支付養老金人口數量減少、養老金支付壓力較大,以及勞動力供給數量不足、人口紅利消失等問題,各國普遍采取推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措施,并收獲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具體來看,美國自 2003-2025 年將退休年齡從 65 歲提升為 67 歲,英國將自 2018-2046年將退休年齡從 65 歲增至 68 歲,德國法定退休年齡在 2012-2029 年從 65 增為 67 歲,法
23、國在 2011-2018 年退休年齡自 60歲提至 62 歲,并將在 2023-2031 年自 62 歲提至 64 歲,日本法定退休年齡在 2013-2030 年自 60 歲提高到65 歲。從理論角度來看,法定退休年齡與預期壽命整體應當呈正相關關系,法定退休年齡亟需適度調高,與預期壽命相匹配。從理論角度來看,法定退休年齡與預期壽命整體應當呈正相關關系,法定退休年齡亟需適度調高,與預期壽命相匹配。隨著養老保障能力、醫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我國老年人口死亡曲線不斷右移,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增長(圖表3)。在我國當前養老金制度框架下,在職人數減少將降低養老金供款,老年人口預期壽命的提升則增加養老金支出需求
24、,進而加重養老金支付壓力。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人口預期壽命為 44.59 歲,1990 年為 68.01 歲,2010 年為75.60 歲,2022 年為 78.59 歲2。然而,在預期壽命不斷增長的趨勢下,我國法定退休年齡多年未有提升,養老金供款減少而支出需求不斷增加。我們認為,應及時適度調增法定退休年齡以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此前,我國已多次在政策文件中提及延遲退休,作出“適時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的明確表態。此前,我國已多次在政策文件中提及延遲退休,作出“適時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的明確表態。最近一次,2024 年7月18 日,二十屆三中全會全票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
25、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并再次重申將“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延遲退休政策的推進節奏有望加快。圖表圖表3 我國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我國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1962-2022)圖表圖表4 我國我國 15-59 歲人口數量持續下滑(歲人口數量持續下滑(2011-2022)資料來源:世界銀行,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平安證券研究所 二、二、延遲退休政策的國際經驗延遲退休政策的國際經驗 相較于發展中經濟體,發達經濟體普遍更早進入老齡化社會,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經驗更為成熟。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老齡化問題較為嚴重,各自形成了特點鮮
26、明的延遲退休制度。一方面,制定漸進式退休年齡政策,調整養老金繳費 1 可支付月數=年末滾存結余/(當年基金支出/12)2 王曉軍,趙明.壽命延長與延遲退休:國際比較與我國實證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3):111-128.78.59 404550556065707580851962196619701974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201420182022中國平均預期壽命(歲)94,072 88,207 87,00089,00091,00093,00095,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
27、02021202215-59歲總人口數量(萬人)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7/26 和領取的標準;另一方面,積極落實老齡人口就業保障措施,并為相關人群提供一定經濟補償。其延遲退休政策的具體內容及實施效果,為我國相關制度的出臺及推行提供了一定借鑒。2.1 2.1 概況:我國退休年齡較低,海外延退政策成熟概況:我國退休年齡較低,海外延退政策成熟 與全球主要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相比,我國男女退休年齡設定均偏低。與全球主要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相比,我國男女退休年齡設定均偏低。當前,中國男性退休年齡
28、 60 歲,女性退休年齡50/55 歲,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仍然偏低。從主要發達國家 2024 年的退休法定年齡來看,意大利、丹麥、澳大利亞、荷蘭退休年齡較高,為 67 歲;美國、英國、德國退休年齡超過 65 歲,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男)、法國退休年齡超過 60歲,而韓國則與中國(男)退休年齡相同,為60歲。我們將全球主要國家 2010-2024年退休年齡變化情況總結如下圖,選取美國、日本、法國退休年齡具體來看,三國均設定了完善的延遲退休制度,循序漸進,分步實現。圖表圖表5 主要國家主要國家 2010-2024 年退休年齡(歲)年退休年齡(歲)圖表圖表6 我國退休年齡與主要我國退休年齡與主要
29、發達經濟體相比偏低發達經濟體相比偏低 資料來源:Trading Economics,平安證券研究所,數據截至2024年 資料來源:Trading Economics,平安證券研究所 從發達經濟體的經驗來看,各國的延遲退休基本都采用循序漸進的政策節奏。從發達經濟體的經驗來看,各國的延遲退休基本都采用循序漸進的政策節奏。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從政策研究、政策出臺到政策實施,均設置了較長過渡期,以盡量減少改革對于勞動力市場、經濟增長、養老金收支等方面造成的沖擊。延遲退休通常是指“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英國自 2010 年推出延遲退休,要求到 2018 年先將女性退休年齡從60 歲推遲到與男
30、性相同的 65 歲,再到 2026、2036、2046 年分別統一推遲到 66、67 和 68 歲。德國于 2007 年通過法案規定,退休年齡從 2012 年的 65 歲逐步推遲至 2029 年的 67歲,政策公布、啟動和完成用時 17 年。美國退休年齡從65歲到 67 歲,用時 22 年;法國退休年齡從 60 歲到 64 歲,用時 20 年。日本退休年齡從 60 歲到 65 歲,用時 13 年。循序漸進的方式能夠較大程度減輕延遲退休政策對經濟社會的沖擊,更易于使群眾接受,這也與我國當前官方釋放出的延遲退休政策計劃相一致。圖表圖表7 部分國家延遲退休的提出時間及目標(歲)部分國家延遲退休的提出
31、時間及目標(歲)國家國家 改革公布年份改革公布年份 改革公布年份改革公布年份預期壽命預期壽命 改革公布年改革公布年份退休年齡份退休年齡 目標退休年齡目標退休年齡 完成期間(年)完成期間(年)美國 1983 74.6 65 67 2003-2025(平均每年提升 1 個月)英國 2010 80.6 女 60/男 65 68 2018-2046(平均每年提升 1 個月)德國 2007 80.1 65 67 2012-2029(平均每年提升 1 個月)法國 2010 81.9 60 62 2011-2018(平均每年提升 3 個月)4850525456586062646668201020112012
3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美國日本法國中國(女)中國(男)6767676766.83666664636362.256060585540455055606570意大利丹麥澳大利亞荷蘭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男)法國韓國中國(男)俄羅斯(女)中國(女)2024年各國退休年齡年各國退休年齡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8/26 2023 82.5 62 64 2023-2031(平均每年提升 3 個月)日本 2010
33、82.9 60 65 2013-2025(平均每年提升 4 個月)資料來源:Trading Economics,平安證券研究所 除規定法定退休年齡外,海外發達經濟體普遍規定彈性退休年齡區間,設定提前退休年齡及延遲退休年齡,構成退休年齡除規定法定退休年齡外,海外發達經濟體普遍規定彈性退休年齡區間,設定提前退休年齡及延遲退休年齡,構成退休年齡窗口期。窗口期。首先,在法定退休年齡的基礎上,為提前退休和延遲退休分別設定了最早退休年齡和最晚退休年齡,同時設定了提前退休的懲罰和延遲退休的獎勵機制。法定退休年齡法定退休年齡,即勞動者正常情況下領取全額養老金的退休年齡;最早退休年最早退休年齡齡,即勞動者可以領
34、取養老金的最早年齡;最晚退休年齡最晚退休年齡,即勞動者開始領取養老金的最晚年齡。其次,限定提前退休的資格條件。最后,為鼓勵延遲退休,限制提前退休,設定了提前退休的懲罰措施和延遲退休的激勵機制,即“早減晚增”和“增多減少”的彈性養老金計發機制,如德國對每提前一年,養老金減少3.6%;每延遲一年,養老金增加6%。圖表圖表8 部分部分 OECD 國家彈性退休相關政策規定(截至國家彈性退休相關政策規定(截至 2024 年)年)國家國家 提前退休提前退休 法定退休法定退休 延遲退休延遲退休 提前退休資格條件提前退休資格條件 最低最低 退休年齡退休年齡 養老金養老金 扣除扣除 法定法定 退休年齡退休年齡
35、最晚最晚 退休年齡退休年齡 養老金養老金 獎勵獎勵 美國 62 5%6.7%66.83 70 8%最低繳費年限滿 10 年 英國 57-66 67 5.8%最低繳費年限滿 35 年 德國 63 3.6%66 67 6%最低繳費年限滿 35 年且每月工作收入不超過 525 歐元 法國 55 5%62.25 66 5%工作年限滿 43 年 日本 60 6%64 75 8.4%最低繳費年限滿 10 年 韓國 57 6%60 65 7.2%最低繳費年限滿 10 年 資料來源:OECD.Pension at a glance 2021:OECD and G20 Indicators,OECD Publi
36、shing,Paris,平安證券研究所 2.2 2.2 美國:匹配多樣化養老金領取標準美國:匹配多樣化養老金領取標準 美國采取小步調整戰略,逐步提高領取養老金最低年齡,平均每年提升兩個月。美國采取小步調整戰略,逐步提高領取養老金最低年齡,平均每年提升兩個月。美國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改革始于 1983年里根政府簽署的兩黨關于提高全額領取養老金年齡的建議,其將全額領取養老金年齡改革分為兩步:第一步,從 2003-2008 年將全額領取養老金年齡從 65 歲提高至 66 歲,平均每年提高 2 個月;第二步,從 2020-2025 年將年齡從 66歲再次提高到 67 歲。按照這個計劃,截止到 2024
37、 年,美國全額領取養老金年齡已升至 66 歲 10 個月,并以每年增加兩個月的速度逐步延長,直到 2025 年該年齡延長至67 歲。根據上述政策,美國采取彈性退休制度,勞動者可以自由選擇提前退休、正常退休和延遲退休,并匹配多樣化的養老金領根據上述政策,美國采取彈性退休制度,勞動者可以自由選擇提前退休、正常退休和延遲退休,并匹配多樣化的養老金領取標準。取標準。美國的彈性退休制度始于1987 年生效的老年工作者福利保障法(Older Workers Benefit Protection Act),法案規定,禁止根據年齡對職工實行強制退休;除特殊職業外,職工實施以自愿為原則、漸進式的彈性退休制度,可
38、以自由選擇提前退休、正常退休和延遲退休。其中,“法定退休”是指在達到“全額領取養老金年齡”時退休,“提前退休”的年齡下限被設定為 62 周歲,“延遲退休”的上限為 70 周歲。同時,上述三種退休情況的養老金領取標準有所不同:提前一個月退休,養老金水平降低 0.56%;而延遲一個月退休,養老金水平增加 0.30%3。彈性退休制度搭配不同養老金領取標準,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口老齡化沖擊下的養老金支付壓力,又可以為勞動者提供足夠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退休時間的自由。3 鄧大松.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
39、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9/26 圖表圖表9 美國退休年齡變化與養老金標準變化表美國退休年齡變化與養老金標準變化表 年份年份 正常退休年齡正常退休年齡 正常、提前或推遲退休者所領基本養老金標準(正常、提前或推遲退休者所領基本養老金標準(%)62 歲歲 65 歲歲 67 歲歲 70 歲歲 1994-1995 65 歲 80 100 109 123 1996-1997 65 歲 80 100 110 125 1998-1999 65 歲 80 100 111 128 2000-2001 65 歲 80 100 112 130 2002 65 歲 80 100 1
40、13 133 2003 65 歲+2 個月 79 99 112 131 2004 65 歲+4 個月 78 98 112 133 2005 65 歲+6 個月 78 97 111 132 2006 65 歲+8 個月 77 96 110 133 2007 65 歲+10 個月 76 94 109 131 2008-2019 66 歲 75 93 108 132 2020 66 歲+2 個月 74 92 107 131 2021 66 歲+4 個月 73 91 105 129 2022 66 歲+6 個月 73 90 104 128 2023 66 歲+8 個月 72 89 103 127 20
41、24 66 歲+10 個月 71 88 102 126 2025 67 歲 70 87 100 124 資料來源: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平安證券研究所 2.3 2.3 法國:全額領取養老金條件與繳費年限相關法國:全額領取養老金條件與繳費年限相關 隨著法國 65 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逐年提升,其養老金支付壓力激增,為解決此問題,法國政府分別于 2010 年以及 2023 年兩次推延法定退休年齡。與很多國家不同,法國法定退休時間與可全額領取養老金的時間并不相同,法國法定退休年齡決與很多國家不同,法國法定退休時間與可全額領取養老金的時間并不相同,法國法定退休年齡決定是否能夠領取養老金,而領取養老金的金額
42、,是由繳費年限決定的。定是否能夠領取養老金,而領取養老金的金額,是由繳費年限決定的。法國延遲退休政策主要針對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及全額領取養老金要求兩方面,并配合上調最低養老金標準,給予延遲退休人員一定經濟補償。具體來看,法國延遲退休政策主要分為兩步:2010 年,法國頒布養老金改革法案,確定逐步延遲退休年齡和養老金領取時間,并提高繳費水平以降低福利赤字壓力。年,法國頒布養老金改革法案,確定逐步延遲退休年齡和養老金領取時間,并提高繳費水平以降低福利赤字壓力。法國總統薩科齊簽署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上調法定退休年齡。法國計劃在 2010-2018 年,逐步將法定退休年齡從當時的
43、 60 歲延長至 62 歲。二是提高全額領取養老金的繳納養老保險年限及全額領取養老金年齡。法國將全額領取養老金的年齡由 65 歲上調至 67 歲,并將繳納養老保險年限從 162 個季度提升到 166 個季度,居民滿足上述兩個條件之一才可全額領取養老金。若勞動者繳費時間不夠,可以選擇延長工作年限,或者降低養老金收入;若到 67 歲仍未達到繳費年限,也可以退休并全額領取養老金。2023 年,法國小步調增法定退休年齡,設定可全額領取養老金工齡,小幅提升最低養老金金額。年,法國小步調增法定退休年齡,設定可全額領取養老金工齡,小幅提升最低養老金金額。為了避免財政赤字持續增加,法國總理于 2023 年 4
44、 月繞過國民議會投票,援引法國憲法 49.3 條款啟動政府“責任承諾”機制,強行通過延遲退休法案。一方面,漸進式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按照新的法案,法定退休年齡將從 62歲逐漸增加至64 歲,從 2023年9月開始每年增加 3 個月。至 2028 年,法定退休年齡將增至 63 歲零 3 個月;直到 2031 年,法定退休年齡將達到 64 歲。另一方面,規定是否可全額領取養老金僅與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相關。自 2027 年開始,只有繳納養老保險滿 43 年的居民才可全額領取養老金。與此同時,為保障延遲退休后老年人生活質量,法國計劃將最低養老金標準提高至最低工資標準的 85%,將最低養老金額度增至每人每月
45、 1200 歐元。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10/26 圖表圖表10 法國法定退休年齡變動(歲)(法國法定退休年齡變動(歲)(2010-2031)圖表圖表11 法國各年齡段法國各年齡段人口數量(千人)(人口數量(千人)(1960-2023)資料來源:Trading Economics,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平安證券研究所 2.4 2.4 日本:提供老齡人口就業保障日本:提供老齡人口就業保障 日本是發達經濟體中受老齡化困擾較為嚴重的國家,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其法定退休年齡
46、經歷過三輪漸進調整,同時日本是發達經濟體中受老齡化困擾較為嚴重的國家,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其法定退休年齡經歷過三輪漸進調整,同時配套了提高養老金繳費率、提高領取條件等政策。配套了提高養老金繳費率、提高領取條件等政策。一方面,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齡經歷過三輪上調:一是 1971 年中老齡雇用促進特別實施法將日本退休年齡提升至 60 歲;二是 2004 年日本政府修改老齡雇用安全法,宣布漸進、強制性提高退休年齡至 65 歲,約每隔三年增加一歲(2022年法定退休年齡為 64 歲);三是2021 年 4月改正高年齡者雇傭安全法施行,允許 65 歲法定退休的人員自行選擇是否繼續工作五年,并以立法的形式鼓
47、勵企業聘用老年人直到他們 70 歲。另一方面,日本在延遲退休的進程中不斷調整養老金政策。1985 年年金修改法建立了全民統一繳費的國民基礎年金;2000 年,日本政府提高了厚生年金的領取條件,2005 年進一步提高了國民基礎年金和厚生年金的繳費率;2022 年,日本政府決定將國民年金(基礎年金)的保險費繳納期限從現行的 20 歲以上 60 歲以下,延長到 20 歲以上 65 歲以下,需繳納年限增長至 45 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大力鼓勵和支持老齡人口就業,并為其創造公共服務條件,在為老年人提供再就業機會方面出力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大力鼓勵和支持老齡人口就業,并為其創造公共服務條件,在為老
48、年人提供再就業機會方面出力頗多。頗多。除對退休年齡進行規范外,日本政府出臺高齡者雇傭穩定法,采取多項具體措施鼓勵老人再就業。其一,日本各城市均已開設多個老年人雇傭安定中心,負責對雇傭老年人政策執行不力的企業進行約談和指導,為老年人舉辦職業生活培訓班,召開雇傭合同說明會等。其二,日本政府在全國主要公共職業安定所設置了 240 個支持“終生工作”的窗口,專為 65 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就業服務。其三,日本各市町村的銀發人才中心積極搭建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網絡平臺,幫助老年人對接就業信息資源。6062645859606162636465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49、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72028202920302031法國法定退休年齡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19601964196819721976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20162020人口數:0-14歲:法國人口數:15-64歲:法國人口數:65歲及以上:法國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11/26 圖表圖表12 日本法定退休年
50、齡變動(日本法定退休年齡變動(2010-2027)圖表圖表13 日本各年齡段人口數量(千人)(日本各年齡段人口數量(千人)(1960-2023)資料來源:Trading Economics,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平安證券研究所 三、三、延遲退休政策的中國實踐及展望延遲退休政策的中國實踐及展望 我國現行退休政策仍沿用建國初期的標準,男性退休年齡為 60 周歲,女干部退休年齡為 55 周歲,女工人退休年齡為 50 周歲,明顯落后于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目前,我國“延遲退休”政策已進入實質性準備工作,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進一
51、步明確了延遲退休改革的路徑,提出將堅持“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3.1 3.1 中國實踐:適時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中國實踐:適時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 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男性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男性 60 周歲,女干部周歲,女干部 55 周歲,女工人周歲,女工人 50 周歲,建國以后設立一直沿用至今。周歲,建國以后設立一直沿用至今。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狀況、人口預期壽命以及人口結構均有較大變化,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退休政策文件以適應各行各業人民群眾需求。整體來看,我國退休制度演進分為四個階段4:1)創建階段(1949-1977 年),制定了國家機關工
52、作人員、工人、職員及工商者等各行業的退休制度,將男性退休年齡定為 60 周歲,女干部為 55 周歲,女工人為 50 周歲;2)調整階段(1978-1999 年),調整階段對特定職業人員的退休問題進行了補充規定,包括老弱病殘干部、骨干教師、醫生、科技人員、高級專家等,以及國有企業破產后相關員工的安置事宜;3)暫行不變階段(2000-2011 年),維持和鞏固了現有的退休制度,未作修改;4)漸進式延遲階段(2012 年至今),提出將逐步開啟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解決我國法定退休年齡仍然偏低,明顯落后于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現實需要的問題。圖表圖表14 中國現行退休制度演進一覽表中國現行退休制度演進一覽表
53、 階段階段 時間時間 文件文件 創建階段(1949-1977 年)1950.3 中央人民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退休人員處理辦法的通知 195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 1955.12 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暫行辦法 1958.2 國務院關于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 1962.7 關于處理資產階級工商業者退休問題的補充規定 調整階段 1978.5 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4 馬廣博,張攀婷,張盼盼.延遲退休政策:美日經驗與中國道路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6):50-55.DOI:10.13971/23-1435/c.2022.06.013.
54、60616263646557585960616263646566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7日本法定退休年齡(歲)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9601964196819721976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20162020人口數:0-14歲:日本人口數:15-64歲:日本人口數:65歲及以上:日本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
55、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12/26 (1978-1999 年)1978.6 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 1983.9 國務院關于高級專家離休、退休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 1983.9 國務院關于延長部分骨干教師、醫生、科技人員退休年齡的通知 1990.2 關于高級專家退(離)休有關問題的通知 1992.9 關于縣(處)級女干部退(離)休年齡問題的通知 1994.10 國務院關于在若干城市試行國有企業破產有關問題的通知 1998.2 關于做好紡織行業壓錠減員分流安置工作的通知 1999.3 關于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 暫行不變階段
56、(2000-2011 年)2005.12 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2006.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漸進式延遲階段(2012 年至今)2012.6 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 2013.11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5.2 關于院士等杰出高級專家退休年齡問題的通知 2016.7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 2021.3“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2.2“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 2024.7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平安證券研究所 自 2
57、012 年至今,我國陸續發布一系列“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表示將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具體內容如下:2012-2013 年,“延遲退休”開始出現在官方討論與政策性文件當中。年,“延遲退休”開始出現在官方討論與政策性文件當中。2012 年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及了“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此后,關于延遲退休所帶來的擠壓年輕人就業、壓制生育意愿、養老金領取年限減少等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擔憂。對此,2013 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下簡稱“人社部”)在其新聞發布會
58、上承諾,將高度重視關于延遲退休政策的意見和建議,選擇政策實施的時機。隨后,2013 年 11 月 15日,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正式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同樣提出了“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同年 12 月,人社部副部長胡曉藝明確了“漸進式”的內涵,包括提前若干年預告、分步走、邁小步、多措并舉增加工作崗位等內容。此后多年,政府未有延遲退休的具體政策出臺,但政府官員及學界專家均多次在部門會議上提談及延遲退休,強調具體方案正在研究階段,將采取“小步漸進、女先男后,兼顧特殊”的原則。2020 年之后,“延遲退休”年之后,“延遲退休”政策進入實質性準備階段。政策進入實
59、質性準備階段。2020 年以來,國家層面文件多次提及延遲退休制度,并且在措辭上從原來的“研究”改為了“實施”,意味著延遲退休制度進入落地階段。具體來看,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2021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規定將在“十四五”時期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政策。2021 年 6 月,人社部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表示,將“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
60、齡,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2022年 12月 14日,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再次明確我國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2023 年 3 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記者會表示,我們將認真研究,適時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2024 年 7 月,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延遲退休改革的路徑,將堅持“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此外,各地方省市從此外,各地方省市從 2021 年開始推動延遲退休政策的準備工作。年開始推動延遲退休政策的準備工
61、作。2021 年 7 月起,各省市陸續開展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的社會征求意見工作,并于 9 月底完成了全部 31 個省市的征求意見工作。2022 年開始,少部分地區開始試水延遲退休政策,但目前仍以自愿為主。例如,江蘇省 2022 年 1 月 30 日印發的江蘇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提出了參保人員可自愿推遲退休,推遲時間最短不少于一年。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13/26 圖表圖表15 延遲退休政策性文件及官方發言內容延遲退休政策性文件及官方發言內容 類型類型 時間時間
62、具體政策具體政策/意見內容意見內容 政策文件 2012.6 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十二五十二五”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保障政策中指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部門發言 2012.10 2012 年三季度人社部新聞發布會問答,人社部發言人對延遲退休政策討論給予回應:人社部高度重視關于延遲退休政策的意見和建議。但這項政策關系到我國人口結構、代際關系、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情況、總體就業的狀況、職工和居民收入狀況,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選擇政策實施的時機選擇政策實施的時機。政策文件 2013.11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
63、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中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部門發言 2013.12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藝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進行回應?!皾u進式”: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預告提前若干年預告,讓公眾、特別是相關群體有必要的準備期準備期。二是要分步走分步走,比如先從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從人力資源替代彈性系數低的群體開從人力資源替代彈性系數低的群體開始,逐步擴展到各類群體始,逐步擴展到各類群體。三是要邁小步,比如每年只延遲幾個月每年只延遲幾個月。四是要多措并舉多措并舉,調整產業結構、開發更多適合
64、中老年人又不與青年人爭奪工作機會的崗位,以最大限度降低對相關群體的不利影響。部門發言 2014.3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 2014 年兩會期間答記者問中對“延遲退休”問題進行發言。強調,“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建立漸進式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全會提出具體時間點是到全會提出具體時間點是到 2020年年完成完成,這是改革的重大任務,我們肯定會在期間把方案推出來?!毖舆t退休政強調“漸進性”,核心是要“小步、分階段、漸進式”推進。該項政策是復雜的經濟社會政策,涉及到社會諸多問題。部門發言 2015.3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副部長胡曉義回應有望今年將延遲退休方案制
65、定出來今年將延遲退休方案制定出來,明年經中央同意后向社會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明年經中央同意后向社會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見的情況修改完善,應該是在后年正式推出。見的情況修改完善,應該是在后年正式推出。另外,尹蔚民表示方案公布和實施中間會有方案公布和實施中間會有至少至少 5 年的時間差,是為了給社會一個心理預期年的時間差,是為了給社會一個心理預期。部門發言 2016.2 尹蔚民部長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制定初步方案堅持小步慢走,漸進到位。每年推遲幾個月的時間,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再達到法定退休的目標年齡。區別對待,分步實施。根據我國現在不同群體的退休年齡,會從實際出發,區分
66、不同群體的情況,分步進行實施。提前公示,做好預告。并表示當前已經有延遲退休的方案,人社部正在按照相關的程序,報經批準以后才能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預計預計 2016 年人社部會拿出延遲退休方案。年人社部會拿出延遲退休方案。部門發言 2016.7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 7 月 13 日對媒體表示,備受關注的延遲退休將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小步慢走、逐步到位,二是區分對待,分步實施,三是事先預告,做好公示。按照工作計劃,今年將拿出延遲退休方案,但還需要履行有關程序,然后向社會公布。今年將拿出延遲退休方案,但還需要履行有關程序,然后向社會公布。專家意見 2016.7 就人社部舉行的二季度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李
67、忠的發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以下政策信息。政策實施將采取“小步漸進、女先男后,兼顧特殊小步漸進、女先男后,兼顧特殊”。小步漸進符合社會公正的原則,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減少震蕩?!芭饶泻蟆敝饕蜻€是因為我國男女退休年齡相差太大,同步延遲退休將不利于縮小差距,會使這一政策的調整波及全體?!凹骖櫶厥狻?,強調調整,強調調整法定退休年齡時應當允許有一定的彈性法定退休年齡時應當允許有一定的彈性。如允許工作年限長、繳納養老保險費時間長的勞動者早于法定退休年齡退休,其實是對學歷偏低的普通勞動者的認可。同時認為從全面兼顧、理性延退的思路出發,到到 2050 年前后將基準退休年齡提高到年
68、前后將基準退休年齡提高到 65 歲是可行的。歲是可行的。政策文件 2020.10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休年齡。政策文件 2020.11 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進一步明確了延遲退休改革的路徑,將按照小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的思路,堅持統一規定同自愿選擇相結合,小幅逐步調整,以減少社會震動。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
69、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14/26 政策文件 2021.3 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規定將在“十四五”時期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政策。政策文件 2021.6 人社部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表示,將“按照小步調整、彈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逐步提高領取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政策文件 2022.2 國務院在“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明確提出,
70、穩妥實施漸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政策文件 2022.12 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 年),再次明確我國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法定退休年齡的政策。部門發言 2023.3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記者會表示:“延遲退休政策問題,延遲退休政策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我們將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闭呶募?2024.7 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將“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
71、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平安證券研究所 3.2 3.2 政策展望:三種情景舉例推算政策展望:三種情景舉例推算 目前,全國統一的延遲退休政策尚未公布。目前,全國統一的延遲退休政策尚未公布。延遲退休年齡主要受到退休政策啟動的年份和推進節奏影響,本文列舉不同開始推行年份以及不同推進速度的三種情景,實現男性職工 65 歲退休、女性干部 60 歲退休、女性工人55 歲退休。情景一為自 2025 年開始每年延遲 3 個月;情景二為自 2030 年開始每年延遲 3 個月;情景三為每年延遲 4 個月,女性工人自 20
72、25年開始推延退休年齡,女性干部和男性職工自 2040 年開始延遲退休。1.情景推算情景推算 情景一:情景一:參考國際經驗,美國、法國、日本分別采取每年提高2個月、3個月以及 4個月的節奏推延法定退休年齡,本文選取中間值“每年提高 3 個月”,對“自 2025 年開始施行”的情景進行推算,如下表所示。如果延遲退休政策自 2025年開始實施,1965 年及以后出生的男性職工、1970 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干部以及 1975 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工人退休時間將受到影響。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73、 15/26 圖表圖表16 情景一男女延遲退休年齡推算:每年提高情景一男女延遲退休年齡推算:每年提高 3 個月,自個月,自 2025 年開始施行年開始施行 資料來源:自行計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情景二:情景二:在情景一的基礎上,將“自 2025 年開始推行”的假設更改為“自 2030 年開始推行”,仍保留“每年提高 3個月”的節奏,則 1970年及以后出生的男性職工、1975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干部以及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工人退休時間將受到影響,推算結果如下表所示。圖表圖表17 情景二男女延遲退休年齡推算:每年提高情景二男女延遲退休年齡推算:每年提高 3 個月,自個月,自 2030 年開始施
74、行年開始施行 資料來源:自行計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1965060202519700552025197505020251966360+320261971355+320261976350+320261967660+620271972655+620271977650+620271968960+920281973955+920281978950+9202819691261202919741256202919791251202919701561+3203019751556+3203019801551+3203019711861+6203119761856+6203119811851+6203119722
75、161+9203219772156+9203219822151+9203219732462203319782457203319832452203319742762+3203419792757+3203419842752+3203419753062+6203519803057+6203519853052+6203519763362+9203619813357+9203619863352+9203619773663203719823658203719873653203719783963+3203819833958+3203819883953+3203819794263+6203919844258+
76、6203919894253+6203919804563+9204019854558+9204019904553+9204019814864204119864859204119914854204119825164+3204219875159+3204219925154+320421983男性延遲退休年齡女性干部延遲退休年齡女性工人延遲退休年齡出生年份延遲月數延遲后退休歲數原退休年份出生年份延遲月數延遲后退休歲數原退休年份出生年份延遲月數延遲后退休歲數原退休年份5464+6204319885459+6204319935454+6204319845764+9204419895759+92044199
77、45754+92044198560652045199060602045199560552045歲歲歲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歲歲歲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歲個月個月個月個月個月個
78、月個月個月個月個月個月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1970060203019750552030198005020301971360+320311976355+320311981350+320311972660+620321977655+620321982650+620321973960+920331978955+920331983950+9203319741261203419791256203419841251203419751561+3203519801556+3203519851551+3203519761861+6203619811856+6203619861851+6203619772161+9
79、203719822156+9203719872151+9203719782462203819832457203819882452203819792762+3203919842757+3203919892752+3203919803062+6204019853057+6204019903052+6204019813362+9204119863357+9204119913352+9204119823663204219873658204219923653204219833963+3204319883958+3204319933953+3204319844263+6204419894258+62044
80、19944253+6204419854563+9204519904558+9204519954553+9204519864864204619914859204619964854204619875164+3204719925159+3204719975154+320471988男性延遲退休年齡女性干部延遲退休年齡女性工人延遲退休年齡出生年份延遲月數延遲后退休歲數原退休年份出生年份延遲月數延遲后退休歲數原退休年份出生年份延遲月數延遲后退休歲數原退休年份5464+6204819935459+6204819985454+6204819895764+9204919945759+9204919995754
81、+92049199060652050199560602050200060552050歲歲歲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歲個月歲歲歲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個月歲歲個月個月個月個月個月個月個月個月
82、個月個月個月個月個月歲個月個月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16/26 情景三:情景三: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等人認為,我國延遲退休應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女性工人退休年齡每三年提高一歲,由 50 歲提高到55 歲;第二步,當女性工人延遲到 55歲時,女性干部及男性職工同步開始啟動延退改革,按照每三年一歲同步提高退休年齡;第三步,最終達到男性 65 歲退休和女性 60 歲退休的結果5。本文以上述“每 3 年延長 1歲,分步調整”的方式試算。如果延遲退休政策自 2025 年開始實
83、施,則女性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齡自 2025 年開始提高,女性干部和男性職工自 2040 年開始延遲退休,1980 年及以后出生的男性職工、1975 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工人、1990 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干部退休時間將受到影響。我們對此進行推算,如下表所示。圖表圖表18 情景三女性工人延遲退休年齡推算(情景三女性工人延遲退休年齡推算(2025-2040 年)年)女性女性工人工人延遲退休年齡延遲退休年齡 出生年份出生年份 延遲月數延遲月數 延遲后退休歲數延遲后退休歲數 原退休年份原退休年份 延遲后退休年份延遲后退休年份 1975 0 50 2025 2025 1976 4 50.33 2026 202
84、6-2027 1977 8 50.67 2027 2027-2028 1978 12 51 2028 2029 1979 16 51.33 2029 2030-2031 1980 20 51.67 2030 2031-2032 1981 24 52 2031 2033 1982 28 52.33 2032 2034-2035 1983 32 52.67 2033 2035-2036 1984 36 53 2034 2037 1985 40 53.33 2035 2038-2039 1986 44 53.67 2036 2039-2040 1987 48 54 2037 2041 1988 52
85、 54.33 2038 2042-2043 1989 56 54.67 2039 2043-2044 1990 60 55 2040 2045 資料來源:自行計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19 情景三男性、女性工人及女性干部延遲退休年齡推算(情景三男性、女性工人及女性干部延遲退休年齡推算(2040-2060 年)年)男性延遲退休年齡男性延遲退休年齡 女性工人及女性干部延遲退休年齡女性工人及女性干部延遲退休年齡 出生年份出生年份 延遲月數延遲月數 延遲后退延遲后退休歲數休歲數 原退休原退休年份年份 延遲后退延遲后退休年份休年份 出生年份出生年份 延遲月數延遲月數 延遲后退延遲后退休歲數休歲數 原
86、退休原退休年份年份 延遲后退休延遲后退休年份年份 1980 0 60 2040 2040 1990 0 55 2045 2040 1981 4 60.33 2041 2041-2042 1991 4 55.33 2046 2041-2042 1982 8 60.67 2042 2042-2043 1992 8 55.67 2047 2042-2043 1983 12 61 2043 2044 1993 12 56 2048 2044 1984 16 61.33 2044 2045-2046 1994 16 56.33 2049 2045-2046 1985 20 61.67 2045 2046
87、-2047 1995 20 56.67 2050 2046-2047 1986 24 62 2046 2048 1996 24 57 2051 2048 1987 28 62.33 2047 2049-2050 1997 28 57.33 2052 2049-2050 1988 32 62.67 2048 2050-2051 1998 32 57.67 2053 2050-2051 1989 36 63 2049 2052 1999 36 58 2054 2052 1990 40 63.33 2050 2053-2054 2000 40 58.33 2055 2053-2054 1991 44
88、 63.67 2051 2054-2055 2001 44 58.67 2056 2054-2055 5 鄭秉文.延遲退休年齡對養老金制度可持續性的意義J.社會治理,2021(04):22-24.DOI:10.16775/ki.10-1285/d.2021.04.004.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17/26 1992 48 64 2052 2056 2002 48 59 2057 2056 1993 52 64.33 2053 2057-2058 2003 52 59.33 2058
89、2057-2058 1994 56 64.67 2054 2058-2059 2004 56 59.67 2059 2058-2059 1995 60 65 2055 2060 2005 60 60 2060 2060 資料來源:自行計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2.退休政策啟動的年份和推進節奏對退休年齡的影響退休政策啟動的年份和推進節奏對退休年齡的影響 延遲退休年齡主要受到退休政策啟動的年份和推進節奏影響,本文以1985 年出生人群為例,推算了不同開始推行年份及不同推遲速度下,男性職工及女性干部的實際退休年齡。若“每年推遲2個月”的延遲退休政策自2025年開始推行,則1985年出生的男性職工將于 6
90、4 歲 4個月退休,女性干部將于 57 歲 6個月退休;若“每年推遲 3 個月”的延遲退休政策自2030年開始推行,則 1985 年出生的男性職工將于 63 歲9 個月退休,女性干部將于57 歲6 個月退休;若“每年推遲4個月”的延遲退休政策自 2035 年開始推行,則 1985 年出生的男性職工將于 63 歲 4 個月退休,女性干部將于 56 歲 8 個月退休。具體結果如下表所示:圖表圖表20 不同推遲方案下不同推遲方案下 1985 年出生的男性職工退休歲數情況年出生的男性職工退休歲數情況 開始推行年份開始推行年份 每年推遲月份每年推遲月份 1 個月個月 2 個月個月 3 個月個月 4 個月
91、個月 5 個月個月 6 個月個月 2025 年年 61 歲+8 個月 64 歲+4 個月 65 歲 65 歲 65 歲 65 歲 2026 年年 61 歲+7 個月 64 歲+2 個月 64 歲+9 個月 65 歲 65 歲 65 歲 2027 年年 61 歲+6 個月 64 歲 64 歲+6 個月 65 歲 65 歲 65 歲 2028 年年 61 歲+5 個月 63 歲+10 個月 64 歲+3 個月 65 歲 65 歲 65 歲 2029 年年 61 歲+4 個月 63 歲+8 個月 64 歲 65 歲 65 歲 65 歲 2030 年年 61 歲+3 個月 63 歲+6 個月 63 歲
92、+9 個月 65 歲 65 歲 65 歲 2031 年年 61 歲+2 個月 63 歲+4 個月 63 歲+6 個月 64 歲+8 個月 65 歲 65 歲 2032 年年 61 歲+1 個月 62 歲+2 個月 63 歲+3 個月 64 歲+4 個月 65 歲 65 歲 2033 年年 61 歲 62 歲 63 歲 64 歲 65 歲 65 歲 2034 年年 60 歲+11 個月 61 歲+10 個月 62 歲+9 個月 63 歲+8 個月 64 歲+7 個月 65 歲 2035 年年 60 歲+10 個月 61 歲+8 個月 62 歲+6 個月 63 歲+4 個月 64 歲+2 個月 6
93、5 歲 資料來源:自行計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21 不同推遲方案下不同推遲方案下 1985 年出生的女性干部退休歲數情況年出生的女性干部退休歲數情況 開始推行年份開始推行年份 每年推遲月份每年推遲月份 1 個月個月 2 個月個月 3 個月個月 4 個月個月 5 個月個月 6 個月個月 2025 年年 56 歲+3 個月 57 歲+6 個月 58 歲+9 個月 60 歲 60 歲 60 歲 2026 年年 56 歲+2 個月 57 歲+4 個月 58 歲+6 個月 59 歲+8 個月 60 歲 60 歲 2027 年年 56 歲+1 個月 57 歲+2 個月 58 歲+3 個月 59 歲+
94、4 個月 60 歲 60 歲 2028 年年 56 歲 57 歲 58 歲 59 歲 60 歲 60 歲 2029 年年 55 歲+11 個月 56 歲+10 個月 57 歲+9 個月 58 歲+8 個月 59 歲+7 個月 60 歲 2030 年年 55 歲+10 個月 56 歲+8 個月 57 歲+6 個月 58 歲+4 個月 59 歲+2 個月 60 歲 2031 年年 55 歲+9 個月 56 歲+6 個月 57 歲+3 個月 58 歲 58 歲+9 個月 59 歲+6 個月 2032 年年 55 歲+8 個月 56 歲+4 個月 57 歲 57 歲+8 個月 58 歲+4 個月 59
95、 歲 2033 年年 55 歲+7 個月 56 歲+2 個月 56 歲+9 個月 57 歲+4 個月 57 歲+11 個月 58 歲+6 個月 2034 年年 55 歲+6 個月 56 歲 56 歲+6 個月 57 歲 57 歲+6 個月 58 歲 2035 年年 55 歲+5 個月 55 歲+10 個月 56 歲+3 個月 56 歲+8 個月 57 歲+1 個月 57 歲+6 個月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18/26 資料來源:自行計算,平安證券研究所 四、四、延遲退休政策的經濟影
96、響延遲退休政策的經濟影響 延遲退休政策的推行將會對經濟社會產生深遠且復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財政、就業、人口三方面。在實施延遲退休政策的同時,若從國家層面疊加配置“在一定比例領取部分養老金”、“鼓勵企業返聘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年人”、“制定 0-3歲嬰幼兒托管機構標準”等相關配套設施,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延遲退休對財政、就業、人口等方面的負面影響。4.1 4.1 財政:平衡養老金收支,增強養老體系可持續性財政:平衡養老金收支,增強養老體系可持續性 從理論角度觀察,延遲退休對于養老保險計劃收支余額的影響短期內主要來自于繳費年限效應以及退休年限效應,能夠改善養老金計劃收支余額狀況;長期內主要來自于替代
97、率效應和差異效應,或將導致養老金收支平衡進一步惡化:短期來看,對于整體財政方面,延遲退休具有繳費年限效應(直接效應)和退休年限效應(間接效應)兩方面的積極影響。短期來看,對于整體財政方面,延遲退休具有繳費年限效應(直接效應)和退休年限效應(間接效應)兩方面的積極影響。一方面,延遲退休的直接效應來自于部分參保人養老金繳費年限延長,從而增加養老金計劃收入;同時部分參保人養老金延遲領取,從而減少養老金計劃支出。這將改善養老金計劃的收支余額狀況,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償付能力,減輕財政壓力6。另一方面,間接積極效應來自于部分老年人工作時間延長,進而增加老年人創造的生產價值,并通過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來增
98、加老年人繳納的所得稅,從而間接提高財政收入水平,促進財政的可持續性。養老金存在較大缺口,以及政府在養老保險方面負擔過大,是延遲退休政策提出的重要背景之一,從直接、間接角度來看,延遲退休政策對我國財政整體狀況均起到明顯正向作用7。長期而言,延遲退休具有的替代率效應和差異效應,也可能會使得養老金的收支余額惡化。長期而言,延遲退休具有的替代率效應和差異效應,也可能會使得養老金的收支余額惡化。其一,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個人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占退休前工資收入的百分比,通常用于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后生活水平的差異,較高的養老金替代率是勞動者退休后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根據我國養老金計算方式,繳費年限的增加將
99、通過影響社保收入和工資收入帶動養老金替代率提升,進一步加重養老金支出負擔8。其二,延遲退休的差異效應對養老金收支的負面影響在于,延遲退休使得工資繼續增長,從而推動老年人退休后養老金領取水平提高;這樣一來,養老金收支余額或將進一步惡化。從實證角度觀察從實證角度觀察,我國學者通過實證研究,認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將大大緩,我國學者通過實證研究,認為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將大大緩解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面臨的收支矛盾,提升解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面臨的收支矛盾,提升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具有一定必要性。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具有一定必要性。從數據上看,在采取延遲退休政策的背景下:總退休人數將達到 2.1 億人左右,會
100、比不改革少 5000-6000 萬人;繳費贍養率將達到 65.5%,比不改革低 30.8%;參保贍養率將達到 51.4%,比不改革低 29.6%;養老金收入將增至 24.8 萬億元,比不改革高 1.2 萬億元;基金支出將降至 28 萬億元,比不改革多減少7萬億元。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將導致領取退休金人數下降,參保贍養率和繳費贍養率明顯降低,養老金收入增加,同時基金支出有所下降9。這樣一來,養老金收支平衡狀況將得到有效改善,彌合現行退休制度下可能出現的資金缺口,在實現資金盈余的同時,大幅度降低實現資金平衡所需的繳費率。圖表圖表22 延遲退休政策是否實施,對退休人數、制度贍養率以及基金收支情況的影響
101、延遲退休政策是否實施,對退休人數、制度贍養率以及基金收支情況的影響 2019 年年 2050 年年 不延遲退休不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延遲退休 退休人數(億人)1.02 2.78 2.1 制度贍養率 參保贍養率 37.7%81.0%51.4%繳費贍養率 47.0%96.3%65.5%6 張熠.延遲退休年齡與養老保險收支余額:作用機制及政策效應J.財經研究,2011,37(7):4-16.7 魏瑾瑞,夏寧潞,陳子昂.老齡化、延遲退休與財政可持續性J.統計研究,2018,35(10):81-88.8 嚴成樑.延遲退休、財政支出結構調整與養老金替代率J.金融研究,2017,447(9):51-66.9
102、鄭秉文.延遲退休年齡對養老金制度可持續性的意義J.社會治理,2021(04):22-24.DOI:10.16775/ki.10-1285/d.2021.04.004.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19/26 基金收入(萬億)5.7 23.6 24.8 基金支出(萬億)5.2 35.0 28.0 注:參保贍養率=離退休人數/參保人數,繳費贍養率=離退休人數/繳費人數;由于部分參保人員對繼續繳費持觀望態度,導致參保人數與繳費人數存在差異。資料來源:鄭秉文延遲退休年齡對養老金制度可持續性的意義,
103、平安證券研究所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于文廣、何畏、黃玉娟等人測算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于文廣、何畏、黃玉娟等人測算10,在養老金收入端和支出端配置相關配套設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在養老金收入端和支出端配置相關配套設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延遲退休政策彌合養老金缺口的效果。上提高延遲退休政策彌合養老金缺口的效果。如果沒有任何配套設施,老年勞動者自愿延遲退休年限為 6.34 年,延遲退休政策實施效率僅為 70.44%。如果在收入端配置配套設施,對延遲退休期間城鎮職工所繳納的統籌賬戶養老保險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減免,則可將老年勞動者自愿延遲退休年限增至 7.8 年,實施效率提升至 86.67%。如果在支出端
104、配置配套設施,城鎮職工在延遲退休期間,即開始以一定比例領取部分養老金,退休后全額領取養老金,則可將老年勞動者自愿延遲退休年限增至 9年,實施效率提升至 100%。因此,在推行延遲退休政策背景下,無配套政策和有配套政策,對減少養老金缺口的效果不一樣,在養老金收入端和支出端出臺相關配套設施至關重要。4.2 4.2 就業:延續人口紅利,增加短期就業:延續人口紅利,增加短期勞動力供給勞動力供給 目前學界對于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主要呈現兩種不同的觀點。目前學界對于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主要呈現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延遲退休將會對就業產生消極影響,也即老年人就業對年輕人就業產生擠出效應。其一,全社會
105、就業總量有限,延遲退休使一部分人在崗時間延長,擠壓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壓縮年輕人就業空間,短期內會對就業產生一定消極影響,擠壓效果明顯。其二,隨著社會進步和現代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就業市場對勞動者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延遲退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年勞動者的競爭地位,在勞動力市場競爭中使老年人陷于從業的不利地位中。第二種觀點認為延遲退休對就業存在積極影響,也即延遲退休對就業崗位的產出效應。其一,延遲退休可以增加勞動力供給,長期有利于經濟增長,從而增加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其二,延遲退休可以通過降低老年人撫養比來降低年輕人贍養老人負擔,微觀上還可以減少企業繳納養老保險的負擔,從而提
106、升企業資本開支。雖然延遲退休對就業既存在消極的擠出效應也包括積極的產出效應,但在不同的時間段,兩者的作用大小并不相同。雖然延遲退休對就業既存在消極的擠出效應也包括積極的產出效應,但在不同的時間段,兩者的作用大小并不相同。從時間軸的發展變化來看,這兩種效應在不同的時期發揮的作用有所不同,在政策推行之初擠出效應達到最大化,而產出效應因處于萌芽階段作用甚微:直接造成一些崗位被高齡職工繼續占用,而短時間內經濟又難以創造出新的崗位,職位變動受到抑制,新增年輕職工將面臨更少的職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出效應開始發揮作用,而擠出效應的影響由于崗位不斷更新而隨之淡化:導致勞動年齡人數上升和老年人撫養比下降,
107、同時在養老金替代率不變的假設下,企業繳費負擔將減輕,這將促進經濟發展,從而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使社會失業率下降??偟膩砜?,延遲退休短期對就業存在負面影響,以替代效應為主;長期可能會促進就業,以產出效應為主。此外,延遲退休對不同行業的就業影響存在異質性,對高經濟發此外,延遲退休對不同行業的就業影響存在異質性,對高經濟發展地區、民營企業、大規模企業及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作展地區、民營企業、大規模企業及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作用更為凸顯用更為凸顯11。其一,延遲退休政策對就業率的促進效應在高經濟發展地區更為明顯。在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及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民眾對退休年齡延遲的政策的認可度較高,同時就業崗位
108、也較多,能夠容納較多的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業,所以實施退休年齡延遲政策能較好地促進就業率的提升。而西部及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民眾對退休年齡政策的認可度不高,同時就業崗位有限,能夠容納 60 歲以上老年人就業的能力有限,延遲退休政策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其二,延遲退休政策對就業率的促進效應在民營企業中表現的更加明顯。延遲退休政策能夠節約企業的招聘及員工培訓成本,有利于企業績效管理,這與民營企業關注點更為契合。相對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市場化程度更高,員工結構更為復雜,更為注重企業績效管理,因此對延遲退休政策更為敏感。10 于文廣,何畏,黃玉娟.養老金收支平衡視角下延遲退休的激勵性政
109、策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4,45(03):44-51.DOI:10.16339/ki.hdxbcjb.2024.03.006.11 田影.退休年齡延遲對就業影響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2024,41(02):3-13.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20/26 其三,延遲退休對企業就業需求的促進作用在大規模企業中更強。相對于小規模企業,大規模企業的就業崗位更多,員工結構更為復雜,延遲退休所帶來的員工數量和結構的變化不會對企業產生較大沖擊,最終促進了就業需求的擴大。其四,延遲退休對就業
110、產生的促進作用在勞動密集型企業中更為凸顯。在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企業中,員工結構有所不同,勞動密集型企業聚集在農業、制造業、住宿餐飲業、零售業等行業中,雇傭的普遍為低技能勞動力,資本密集型企業雇傭的普遍為高技能勞動力。相對而言,老年人大多在對勞動力要求較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就業,延遲退休所帶來的老年勞動力的增加和結構的調整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業的促進作用更明顯12。專題:日本延遲退休效果顯著專題:日本延遲退休效果顯著 日本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為此日本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為此日本多次日本多次采取采取延遲退休政策,延遲退休政策,全社會勞動參與率提升明顯全社會勞動參與率
111、提升明顯。長期以來,日本年輕勞動力數量下降,15-64 歲人數從 1997 年8697 萬人的最高峰,逐步降至 2023 年僅有 7395 萬人,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而老齡人口數量則不斷攀升,65 歲以上人口已從 1968 年的 687 萬人增至 2023 年 3622 萬人,增長 4.27倍。作為人口老齡化問題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日本推行延遲退休改革較早,先后將法定退休年齡延至 60 歲和 65 歲,提出鼓勵企業為 65-70 歲老年人提供工作機會。第一次,日本于 1971 年提出將退休年齡延長至 60 歲,自 1998 年開始實施。這一改革成效在勞動力參與率中表現明顯,自 1998 年-20
112、04 年,日本全社會勞動率參與率從 63%降至 60%。第二次,日本于 2000 年提出將退休年齡推遲至 65 歲,并于 2013 年正式實施,每三年提升 1 歲,將于 2025 年正式將退休年齡提升至 65 歲。第三次,日本于 2020 年進一步鼓勵企業通過提高退休年齡或返聘等方式,為有意愿工作到 70 歲的老年人提供就業機會。自 2000 年起,日本社會保障支出持續推升的趨勢中止,可以看出延遲退休政策有效緩解了社保支出壓力。圖表圖表23 日本老齡化推升社保支出負擔(日本老齡化推升社保支出負擔(2007-2022)圖表圖表24 日本勞動參與率日本勞動參與率 2012 年后持續提升年后持續提升
113、 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內閣府,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平安證券研究所 從就業行業和業態來看,日本老年群體普遍集中從業于生活類服務業,多以個體戶、臨時工、合同工為主從就業行業和業態來看,日本老年群體普遍集中從業于生活類服務業,多以個體戶、臨時工、合同工為主。從行業分布看,日本老年人就業多集中在高勞動力需求、低附加值的生活類服務業。根據日本總務省披露的數據,2022 年,日本60 歲以上老年人與 65 歲以上老年人就業行業分布情況相近,這與老年人大多對通訊通信、金融保險等新興行業不適應有關。具體來看,老年人就業行業以批發零售、醫療、食宿、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為主,這些行業中老年
114、從業者占比較高;能源、金融保險、信息通信、運輸、教育等生產性服務業分布較少,這些行業中老年從業者占比較低。從工作職位看,老年人就業中,正式雇傭關系較少,多以個體戶、臨時工、合同工為主。根據日本總務省披露的數據,2022 年,日 12 王竹,陳鵬軍.延遲退休會擠占青年人就業嗎?基于19個行業的面板數據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9,215(2):181-186.3%4%5%6%7%010203040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日本社會保障支出(萬億日元)占GDP比重(%,右軸)02,0004,00
115、06,0008,00010,00058%60%62%64%66%68%196819721976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20162020日本勞動力參與率日本15-64歲人數(萬人,右軸)日本65歲以上人數(萬人,右軸)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21/26 本 60 歲以上老年人的就業形態中,雇員占比 78.1%、個體戶占比 17.3%,家庭從業占比 4.0%。雇員中,正式員工占比僅為 26.3%,其余為兼職、合同工、臨時工、特聘人員和勞務派
116、遣等形式。圖表圖表25 2022 年日本年日本 60 歲以上老年人就業行業分布歲以上老年人就業行業分布 圖表圖表26 2022 年日本年日本 65 歲以上老年人就業行業分布歲以上老年人就業行業分布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平安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27 2022 年日本年日本 60歲以上老年人就業形態分布歲以上老年人就業形態分布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平安證券研究所 總的來看,日本延遲退休政策出臺后,勞動力供給增加,老年群體就業率大幅提升??偟膩砜?,日本延遲退休政策出臺后,勞動力供給增加,老年群體就業率大幅提升。一方面,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從勞動參與率來看
117、,受益于2013 年開始實施的延遲退休政策,2023 年日本 60-69 歲年齡段人口勞動參與率較 2010年有明顯提升。另一方面,從就業率來看,日本 60-69歲群體就業率自2012年至今大幅提升,其中60-64歲老年人就業率從 2012 年 59.8%增至 2022 年 72.5%,65-69 歲老年人就業率從 2012 年 39.0%提升至 2022 年 50.9%。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時期日本全社會就業率變化不大,僅僅從 2012 年的 58.1%小幅提升至 2022 年為 60.9%,僅增長不到3%,這一現象再次表明,日本年輕群體就業率并無明顯變化,老齡群體就業率的提升與延遲退休
118、政策關系緊密。圖表圖表28 日本日本 60-69 歲勞動參與率增長明顯歲勞動參與率增長明顯 圖表圖表29 日本日本 60-69 歲人口就業率大幅提升歲人口就業率大幅提升 0%15%30%45%050100150200250批發和零售業醫療業制造業其他服務業建筑業食宿業運輸業教育業房地產和租賃業生活服務業/娛學術研究公務業金融保險業通訊通信業創新行業能源業各行業60歲及以上從業者人數(萬人)各行業老年就業者占比(右軸)0%5%10%15%20%25%30%35%020406080100120140批發和零售業醫療業其他服務業制造業建筑業食宿業房地產和租賃業生活服務業/娛運輸業學術研究教育業公務業
119、通訊通信業金融保險業創新行業能源業各行業65歲以上從業人數(萬人)各行業65歲以上就業者占比(右軸)雇員,78.1%個體戶,17.3%家庭從業員,4.0%管理層,14.3%基層正式員工,26.3%臨時工,29.5%兼職,8.0%勞務派遣,2.1%合同工,9.4%特聘人員,7.0%其他,3.4%60歲及以上各業態雇員人數占比歲及以上各業態雇員人數占比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22/26 資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wind,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平安證券研究所 4.3 4
120、.3 人口:通過代際交換影響生育率人口:通過代際交換影響生育率 總的來看,延遲退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育齡婦女人口和經濟活動人口的下降趨勢,延遲退休對人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總的來看,延遲退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育齡婦女人口和經濟活動人口的下降趨勢,延遲退休對人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出生率的影響。宏觀上看,延遲退休從兩條路徑有助于提高生育率。對出生率的影響。宏觀上看,延遲退休從兩條路徑有助于提高生育率。一方面,延遲退休增加了勞動力人口的工作時間,提高了人力資本利用率,創造了更多社會價值,社會資源總量增加,社會資源總量增加使得同比例下用于促進生育的資源增加,從而提升全社會生育率。另一方面,延遲退休降低
121、了社會養老占用社會資源比例的增長幅度,釋放出更多用于生育的社會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育兒成本,進而促進生育率提高,提升家庭生育意愿。微觀上看,延遲退休通過代際勞動交換以及代際經濟交換,對生育率產生不同影響:微觀上看,延遲退休通過代際勞動交換以及代際經濟交換,對生育率產生不同影響:其一,通過代際經濟交換,延遲退休對生育率存在收入效應。其一,通過代際經濟交換,延遲退休對生育率存在收入效應。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基于理性經濟人假設,除繁衍需求、喜愛幼兒等主觀因素外,育齡人群生育孩子的數量也受利益權衡的支配,由他們對未來回報的預期來決定?;谘舆t退休政策,育齡人群預期自己在勞動力市場中的時間延長,延長的工
122、作時間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年人收入預期,從而影響家庭的生育決策。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提升將強化向下代際收入轉移的程度或弱化向上代際收入轉移的程度,增加父母給年輕人的遺贈收入,降低家庭養老儲蓄壓力,從而釋放出更多資源用于撫養孩子,提升生育意愿。另一方面,總體經濟狀況的提升,將導致老年人對子女的經濟支持需求變弱。同時,育齡人群預期實施延遲退休政策后,他們與同事和社會之間溝通時間的延長可以彌補對子女的精神需求。從經濟和精神兩個層面,延遲退休政策均可降低其育齡時期的生育意愿。其二,通過代際勞動交換,延遲退休對生育率還存在隔代照料效應。其二,通過代際勞動交換,延遲退休對生育率還存在隔代照料效應。祖父母或
123、外祖父母為孫輩提供隔代照料是各國普遍現象,我國更是如此,由于嬰幼兒公共照料體系以及市場提供正式照料服務不足,由祖輩進行隔代照料十分普遍,且比例越來越高。然而,延遲退休政策與日益增加的家庭照料負擔之間存在沖突,可能會對隔代照料造成較大影響,由此降低育齡人群的生育意愿。一方面,老年人延遲退休使得隔代照料時間減少,隔代撫育的缺位可能導致個人或家庭傾向于延遲生育、少生育或不生育,年輕人生育孩子的時間成本上升,造成總和生育率的下降13。另一方面,由于延遲退休減少了隔代照料時間,年輕人照料孩子的時間增加,年輕人的勞動供給降低,導致工資收入減少,進而降低年輕人對每個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利于長期經濟增長。社會普
124、遍認為延遲退休對隔代撫育影響較大社會普遍認為延遲退休對隔代撫育影響較大,且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育意愿。,且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育意愿。我國研究人員通過對大眾進行問卷調查,觀察延遲退休政策作用于隔代撫育,以及隔代撫育作用于生育意愿的影響發現,延遲退休政策對隔代撫育負面影響較大,進而會降低生育意愿。具體來看,64.1%受訪者認為延遲退休政策會對隔代撫育造成影響,并且 43.2%受訪者認為隔代撫育將會降低生育意愿,同時有 34.8%受訪者認為隔代撫育可能降低生育意愿,僅有 3.9%受訪者認為可能會對生育意愿起到促進作用14??偟膩砜?,多數人認為延遲退休政策對隔代撫育的負面影響路徑較為明確,且會對社會
125、生育意愿造成較大消極 13 周鵬.延遲退休、代際支持與中國的生育率J.調研世界,2017(2):5.14 冷真.延遲退休政策對生育率的作用機制研究J.2024-07-19.0%10%20%30%40%50%60%70%80%90%100%199020002010202330%40%50%60%70%80%195619591962196519681971197419771979198219871992199720022007201220172022全年齡段60-64歲65-69歲 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
126、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23/26 影響。為了降低延遲退休政策對生育率的不利影響,可以考慮實施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為了降低延遲退休政策對生育率的不利影響,可以考慮實施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一方面,將 0-3 歲嬰幼兒的托育服務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大力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從國家層面制定托管機構標準,制定監管法律,培養托育服務專業人才,保障嬰幼兒托育等正式照料服務的質量,促進托育服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對需要隔代照料的家庭提供祖輩為孫輩提供照料的政策支持,如類似于生育的產假制度,工作的祖輩需要照料剛出生的孫輩時,可以申請提供一段時間的隔代照料假,降低延遲退休年齡對隔代照料時間的影響15。圖表
127、圖表30 延遲退休政策對隔代撫延遲退休政策對隔代撫育影響頻率表育影響頻率表 圖表圖表31 隔代撫育對生育意愿影響頻率表隔代撫育對生育意愿影響頻率表 選項選項 頻率頻率 占比占比 會 574 64.1%可能會 197 22.0%不確定 28 3.1%可能不會 22 2.5%基本不會 41 4.6%無影響 34 3.8%選項選項 頻率頻率 百分比百分比 促進生育意愿 0 0 可能促進生育意愿 35 3.9%不確定 57 6.4%可能降低生育意愿 312 34.8%降低生育意愿 387 43.2%無影響 105 11.7%資料來源:延遲退休政策對生育率的作用機制研究,平安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延遲退
128、休政策對生育率的作用機制研究,平安證券研究所 五、五、結論結論 延遲退休政策是全球范圍內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基本解決方案之一,我國的延遲退休政策經過了數年的準備和醞釀,也將進入改革加速推進的階段。7 月 19 日,二十屆三中全會全票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關于延遲退休的表述,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變為“按照自愿、彈性原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這意味著,我國延遲退休政策的推進節奏有望加快。從理論視角來看,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會對財政、就業、人口三方面造
129、成深遠影響。從理論視角來看,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會對財政、就業、人口三方面造成深遠影響。其一,從財政方面來看,延遲退休對于養老保險計劃收支余額的影響短期內主要來自于繳費年限效應以及退休年限效應,能夠改善養老金計劃收支余額狀況;長期內主要來自于替代率效應和差異效應,或將導致養老金收支平衡進一步惡化。其二,從就業方面來看,延遲退休對就業既存在消極的擠出效應也包括積極的產出效應,在政策推行之初消極的擠出效應達到最大,隨著時間的推移,積極的產出效應開始發揮作用。此外,延遲退休對不同行業的就業影響存在異質性,對高經濟發展地區、民營企業、大規模企業及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作用更為凸顯。其三,從人口方面來看,延遲
130、退休通過代際勞動交換以及代際經濟交換作用于生育率,其中,延遲退休政策對生育率的不利影響,可以通過配置相關配套措施來降低。從實踐視角來看,我國可借鑒美國、法國、日本的豐富經驗,結合我國社會現實,對延遲退休政策實施細節進行小幅調從實踐視角來看,我國可借鑒美國、法國、日本的豐富經驗,結合我國社會現實,對延遲退休政策實施細節進行小幅調整。整。我們認為,在實施延遲退休政策的同時,若從國家層面引入循序漸進的彈性退休機制,構建積極的高齡勞動力市場,并建立延遲退休的經濟補償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延遲退休對財政、就業、人口等方面的負面影響,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延續人口紅利。結合美國、法國、日本推行延遲退休政
131、策的實踐經驗,我們將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總結如下:其一,小步調整,分類推進,漸進式施行延遲退休政策。其一,小步調整,分類推進,漸進式施行延遲退休政策。一方面,小步調整。參考國際經驗,在改革方案公布后,制定過渡期便于民眾適應政策調整,遵循“穩”字基調,避免對社會造成過大沖擊。與此同時,實施期內每年會小步慢推提高退休年齡,直至完成目標,如每年延遲 2-4 個月可能是較為穩健的速度。另一方面,分類推進。根據不同性別,制定相應的 15 耿志祥,孫祁祥.延遲退休、隔代照料與經濟增長J.金融研究,2023,(11):188-206.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
132、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24/26 延遲退休政策。從性別維度來看,遵循海外多數國家統一男女退休年齡的經驗,我們認為,男女退休年齡標準或應縮小差距,綜合考慮健康預期壽命、海外國家退休年齡設定,確立 65 歲為最終男女法定目標退休年齡。其二,考慮彈性退休制度,調整部分人群提前退休時間。其二,考慮彈性退休制度,調整部分人群提前退休時間。目前,國內不同行業、不同職位級別、不同身體狀況、不同性別的人群對“延遲退休”政策態度尚不統一。因此,參照美國退休政策改革的經驗,在改革年齡跨度較大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適當加入彈性退休制度,設計不同退休年齡對應不同養老金領取標準的方案,既
133、可以填補養老金支付缺口,又可同時兼顧不同人群選擇退休時間的自身意愿。具體來看,失業保障、殘疾保障、病退等情況是勞動者提前退休的主要渠道,部分國家通過立法關閉部分提前退休通道、收緊條件、降低待遇等方式,保障退休政策的公平性,提升高齡勞動者的勞動參與率。以此為經驗,我國可考慮部分特殊群體實際情況,搭建必要的提前退休通道,既鼓勵高級技能人員、高學歷人員等延長退休年齡,又允許從事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崗位的人員提前退休。其三,推行相關配套政策,構建積極的老齡勞動力市場。其三,推行相關配套政策,構建積極的老齡勞動力市場。日本政府具有豐富的構建積極老齡勞動力市場,幫助老年人提高專業技能,實現老年
134、人再就業的實踐經驗。從整體上看,我國就業環境存在對高齡勞動者的年齡歧視,對老年人技能培訓尚不充分,對老年人隔代撫育依賴度較高等問題。實踐中,我國可借鑒日本經驗,為高齡勞動者就業營造更好的就業環境。具體看:一是在勞動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加強對高齡勞動者就業權益保護,抓住以高齡勞動者為主體的人口紅利機會,削弱實施延遲退休政策對就業環境產生的不確定影響,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二是完善高齡勞動者就業保障政策,加強職業教育培訓,以提升高齡勞動者技能水平。三是加大企業雇傭高齡勞動者的政策支持力度,考慮對相關企業給予財政補貼,提供稅收優惠,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其四,建立延遲退休的經濟其四,建立延遲退休的經濟補
135、償機制。補償機制。盡管長期來看,延遲退休對養老金給付和延長人口紅利都有正面影響,但工作不一定是個人理性的最優選擇,物質層面已經較為豐富的年輕人和老年人會更傾向于選擇閑暇。因此,為了保證政策的順利進行,我國可參考法國提高最低養老金領取標準的實踐經驗,在延遲退休政策推行時建立相應的經濟補償機制,提高老年人延遲退休年齡的意愿。其中,可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適當降低職工的養老金繳費水平,一定程度提升延遲退休人群工資,增加延遲退休人群的養老金給付水平等。六、六、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1.宏觀經濟超預期下行。宏觀經濟超預期下行。若全球經濟步入深度衰退,或將拖累我國經濟與金融市場走勢,導致我國社?;鹜顿Y收益下滑
136、,加重養老金收支壓力。2.人口老齡化情況超預期惡化。人口老齡化情況超預期惡化。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且尚無向好勢頭,老齡化情況持續惡化或將導致人口紅利加速消失,進而影響我國延遲退休政策實施預期。3.政策方向存在變化可能。政策方向存在變化可能。延遲退休政策對財政、就業、人口等方面具有一定負面影響,同時輿論對延遲退休存在一定反對聲音,對政策的推進造成影響。請通過合法途徑獲取本公司研究報告,如經由未經許可的渠道獲得研究報告,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的聲明內容。前瞻性產業行業深度報告 25/26 附錄:參考文獻附錄:參考文獻 1 王曉軍,趙明.壽命延長與延遲退休:國際比較與我國實證J.數量經濟
137、技術經濟研究,2015(3):111-128.2 鄧大松.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3 馬廣博,張攀婷,張盼盼.延遲退休政策:美日經驗與中國道路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6):50-55.DOI:10.13971/23-1435/c.2022.06.013.4 鄭 秉 文.延 遲 退 休 年 齡 對 養 老 金 制 度 可 持 續 性 的 意 義J.社 會 治 理,2021(04):22-24.DOI:10.16775/ki.10-1285/d.2021.04.004.5 張熠.延遲退休年齡與養老保險收支余額:作用機制及政策效應J.財經研究,2
138、011,37(7):4-16.6 魏瑾瑞,夏寧潞,陳子昂.老齡化、延遲退休與財政可持續性J.統計研究,2018,35(10):81-88.7 嚴成樑.延遲退休、財政支出結構調整與養老金替代率J.金融研究,2017,447(9):51-66.8 于文廣,何畏,黃玉娟.養老金收支平衡視角下延遲退休的激勵性政策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4,45(03):44-51.DOI:10.16339/ki.hdxbcjb.2024.03.006.9 田影.退休年齡延遲對就業影響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2024,41(02):3-13.10 王竹,陳鵬軍.延遲退休會擠占青年人就業嗎?基于 19 個行業的面板
139、數據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9,215(2):181-186.11 周鵬.延遲退休、代際支持與中國的生育率J.調研世界,2017(2):5.12 冷真.延遲退休政策對生育率的作用機制研究J.2024-07-19.13 耿志祥,孫祁祥.延遲退休、隔代照料與經濟增長J.金融研究,2023,(11):188-206.平安證券研究所投資評級:平安證券研究所投資評級:股票投資評級:強烈推薦(預計 6 個月內,股價表現強于市場表現 20%以上)推 薦(預計 6 個月內,股價表現強于市場表現 10%至 20%之間)中 性(預計 6 個月內,股價表現相對市場表現在10%之間)回 避(預計 6 個月內,股價
140、表現弱于市場表現 10%以上)行業投資評級:強于大市(預計 6 個月內,行業指數表現強于市場表現 5%以上)中 性(預計 6 個月內,行業指數表現相對市場表現在5%之間)弱于大市(預計 6 個月內,行業指數表現弱于市場表現 5%以上)公司聲明及風險提示:負責撰寫此報告的分析師(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報告確認: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公司研究報告是針對與公司簽署服務協議的簽約客戶的專屬研究產品,為該類客戶進行投資決策時提供輔助和參考,雙方對權利與義務均有嚴格約定。本公司研究報告僅提供給上述特定客戶,并不面向公眾發布。未經書面
141、授權刊載或者轉發的,本公司將采取維權措施追究其侵權責任。證券市場是一個風險無時不在的市場。您在進行證券交易時存在贏利的可能,也存在虧損的風險。請您務必對此有清醒的認識,認真考慮是否進行證券交易。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免責條款:此報告旨為發給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證券”)的特定客戶及其他專業人士。未經平安證券事先書面明文批準,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傳送、復印或派發此報告的材料、內容及其復印本予任何其他人。此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平安證券認為可靠,但平安證券不能擔保其準確性或完整性,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觀點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詢價,報告內容僅供參考。平安證券不對因使
142、用此報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損失而負上任何責任,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蛻舨⒉荒軆H依靠此報告而取代行使獨立判斷。平安證券可發出其它與本報告所載資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結論的報告。本報告及該等報告反映編寫分析員的不同設想、見解及分析方法。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分析員于發出此報告日期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此報告所指的證券價格、價值及收入可跌可升。為免生疑問,此報告所載觀點并不代表平安證券的立場。平安證券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可能參與此報告所提及的發行商的投資銀行業務或投資其發行的證券。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4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平安證券研究所 電話:4008866338 深圳深圳 上海上海 北京北京 深圳市福田區福田街道益田路 5023號平安金融中心 B 座 25 層 郵編:518033 上海市陸家嘴環路 1333 號平安金融大廈 26 樓 郵編:200120 北京市豐臺區金澤西路 4 號院 1 號樓麗澤平安金融中心 B 座 25 層 郵編:1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