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專題:日本高等教育行業研究-240812(2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育行業專題:日本高等教育行業研究-240812(26頁).pdf(2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Table_Main證券研究報告|行業深度 教育 2024 年 08 月 12 日 教育教育優于大市優于大市(維持維持)證券分析師證券分析師 李旭東李旭東 資格編號:S0120524020002 郵箱: 市場表現市場表現 資料來源:聚源數據,德邦研究所 相關研究相關研究 1.教育行業專題:國內教育經費配置結構研究,2024.7.16 2.教育行業專題:國內各學段教育的人口基本面討論,2024.6.20 3.招錄市場需求強勁,華圖中公揚帆起航,2024.4.2 教育行業專題:日本高等教育行業研教育行業專題:日本高等教育行業研究究 Table_Summary
2、投資要點:投資要點:引言:引言:日本新生人口從日本新生人口從 1973 年年 203 萬下滑至萬下滑至 2022 年年 77 萬人,已經持續近萬人,已經持續近 50 年年之久,下滑幅度達之久,下滑幅度達 62%。18 歲人口從歲人口從 1992 年年 205 萬萬下滑下滑至至 2023 年年 110 萬,下萬,下滑幅度達滑幅度達 46.5%;然而同時段日本高等教育入學人數僅下滑;然而同時段日本高等教育入學人數僅下滑 22.0%,這得益于日,這得益于日本高等教育入學率的大幅提升(同期從本高等教育入學率的大幅提升(同期從 57.2%提升至提升至 84.0%)。若進一步觀察其中)。若進一步觀察其中結
3、構,結構,2023 年本科不管在入學人數、在校生、學校數量方面,均創歷史新高,入年本科不管在入學人數、在校生、學校數量方面,均創歷史新高,入學率高達學率高達 57.7%。自上世紀。自上世紀 90 年代后,本科入學率迎來加速提升(年代后,本科入學率迎來加速提升(1990 年僅為年僅為24.6%),并),并明顯明顯擠占了??茖哟螖D占了??茖哟螌W校學校的入學率。的入學率。日本高等教育體系現狀:學校形式日本高等教育體系現狀:學校形式多樣化多樣化。日本教育體系與國內相似,同樣為“6334”模式,即 6 年小學+3 年初中+3 年高中+4 年大學。在高等教育階段在高等教育階段,日本有大學(本科)、短期大學
4、、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大學院等教育機關。其中大學(本科)則類似于國內的學士階段,學制為 4 年;短期大學、專門學校等類似于國內???,學制在 2-3 年;大學院修士、博士則類似于國內碩士、博士。二戰后日本高等教育發展四二戰后日本高等教育發展四階段階段。制度確立期(制度確立期(19451959 年)年):日本二戰后高等教育政策是在外部力量的主導下制定和實施的。急速發展期急速發展期(19601975):19551973 年日本經濟實現高速增長,日本高等教育也隨之迎來急速發展期。停滯調整期停滯調整期(19761990):強調針對大學發展的關注點應由量向質轉變。二次擴張二次擴張期期(1990 年至今
5、年至今):第二次生育潮使得應屆考生人數激增,加之當時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崇的“有限政府”政策的影響,在二次擴張期,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體發生了從政府向大學轉變的根本性變化。日本新生人口趨勢日本新生人口趨勢。日本在二戰后迎來第一次嬰兒潮(1947-1949 年),1949 年新生人口達到 270 萬人,其后 1971-1974 年迎來前一次的回聲嬰兒潮,1973 年新生人口達到 209 萬人。此后新生人口持續下滑,至 2022 年僅有 77 萬人。高高等教育等教育入學率大幅提升,入學率大幅提升,顯著顯著緩和人口下滑對入學人數緩和人口下滑對入學人數影響影響。日本日本 18 歲人口歲人口1992 年達
6、到階段峰值 204.9 萬人,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則在 1993 年達到了118.1 萬人的階段性高峰。此后從變化幅度上來看:18 歲人口 1992-2023 年從204.9 萬下降至 109.7 萬,幅度為-46.5%;高等教育機構入學者人數 1993-2023 年從 118.1 萬下降至 92.2 萬,幅度為-22.0%,明顯小于前者。主要得益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學率入學率的大幅提升(從 1992 年 57.2%提升至 2023 年 84.0%)。上世紀上世紀 90 年代后,日本大學(本科)入學率加速提升,并驅動了高年代后,日本大學(本科)入學率加速提升,并驅動了高等教
7、育整體入等教育整體入學率的提升,而同期??菩再|的專門學校、短期大學則明顯落后。學率的提升,而同期??菩再|的專門學校、短期大學則明顯落后。2023 年 84%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可拆分為:大學(本科)57.7%、專門學校 21.9%、短期大學 3.4%、高等專門學校第四年 1.0%;而 1990 年該值分別為 24.6%、16.9%、11.7%、0.5%。大學(本科):學校與在校生數量均創新高,私立大學占據主導。大學(本科):學校與在校生數量均創新高,私立大學占據主導。學校數量方面學校數量方面,2023 年日本大學(本科)共有 810 所,其中國、公、私立占比分別為 11%/13%/77%,多年來日
8、本私立大學占比提升明顯。在校生方面,在校生方面,2023 年日本大學(本科)在校生合計 294.6 萬人,國、公、私立占比分別為 20%、6%、74%。大學(本科)數大學(本科)數量與在校生人數均創歷史新高。量與在校生人數均創歷史新高。短期大學:受人口趨勢及四年制大學替代影響,學校短期大學:受人口趨勢及四年制大學替代影響,學校&在校生數量持續下滑。在校生數量持續下滑。短期大學作為迎合女性需求的教育機構發展而起,教育(34.9%)、家政學(18.2%)等-49%-39%-29%-20%-10%0%10%20%2023-082023-122024-04教育滬深300 行業深度 教育 2/26 請務
9、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匹配當時日本女性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數占比較高。2023 年在校生中,女性占比達87%,且常年維持較高比例。短期大學數量短期大學數量:從 1950 年 149 所增長至 1996 年最高時 598 所,此后一直下降至 2023 年 303 所。在校生數量:在校生數量:從 1950 年 1.51 萬人增長至 1993 年最高時 53.03 萬人,此后一直下降至 2023 年 8.67 萬人。專門學校:學校及在校生較具規模,且專門學校:學校及在校生較具規模,且 90 年代后未出現大幅下滑。年代后未出現大幅下滑。1976 年日本創立專門學校,開設課程范圍較短期大學更加
10、廣泛,較低的入學門檻和較短的學習周期吸引了大量的 18 歲青年報考,為日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職業人才。學學校數:校數:從 1976 年 683 所增長至 1998 年 3020 所,2023 年為 2693 所。在校生人在校生人數:數:從 1976 年 9.1 萬人增長至 1993 年 70.2 萬人,2023 年為 55.5 萬人。此后學校與在校生數量盡管有所回落,但減少幅度有限。結構上,私立學校占據主導地位(2023 年占比 94%)。高等專門學校:學校及在校生規模。高等專門學校:學校及在校生規模。高等專門學校招收的學生為初中畢業生,實行高等專門學校招收的學生為初中畢業生,實行五年一貫
11、制的職業教育。五年一貫制的職業教育。由于初中畢業升入高等專門學校的人數體量過小,專業局限性明顯,無法為社會提供合格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故高等專門學校自設立以來,學校數量以及在校生均未形成較大規模,2023 年分別為 58 所/5.7 萬人。設立專門職業大學,改革職業教育。設立專門職業大學,改革職業教育。職教改革之日本經濟社會背景:職教改革之日本經濟社會背景:1)產業結構變化迅速,職業興衰周期縮短,需要強化職業人才終生學習能力;2)由于經濟下行,終身雇傭就業模式逐漸被打破,過去各家公司爭相開展的實務培訓變得越來越少,導致了企業的職業教育能力下降;3)少子化趨勢倒逼對勞動生產率提升的要求。職教改革之
12、日本高等教育背景:職教改革之日本高等教育背景:1)當前高等教育升學率已經較高,下一階段需針對學生素質與需求對大學功能細化區分;2)當前高等教育體系中,實習考察標準低,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離;3)企業有責任積極參與大學教育,共同培養具有應對復雜困難工作實踐能力的職業人才。4)傳統職業學校社會認可度低,學生就讀意愿低。2019 年 4 月 1 日,日本正式落地修訂了后的學校教育法,其中通過法律確立通過法律確立了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的設置了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的設置,這是日本時隔 55 后(繼 1964 年后)對高等教育體系做出的又一次改革。通過改革,日本創建了職業教育學歷學位制
13、度,延長了高等職業學校學制年限,將短期大學、高等??茖W校、專修學校定位為??茖⒍唐诖髮W、高等??茖W校、專修學校定位為??茖哟?,將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定位為本科層次層次,將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定位為本科層次。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文中相關數據來源口徑多樣化導致的統計偏差;部分數據更新滯后;政文中相關數據來源口徑多樣化導致的統計偏差;部分數據更新滯后;政策變動風險策變動風險。9WeZdXaY9WfYcWaY8O8Q9PpNrRoMtPiNqQvNeRrQpM9PmMxONZnPsOxNsQmN 行業深度 教育 3/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內容目錄內容目錄 1
14、.日本高等教育:二戰后發展歷經四階段,學校形式多樣化.6 1.1.日本高等教育體系現狀:學校形式多樣化.6 1.2.二戰后日本高等教育發展四階段.7 2.高教入學率大幅提升,緩和人口下滑對入學人數影響.10 2.1.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下滑幅度,明顯小于 18 歲適齡人口下滑.10 2.2.大學(本科)入學率大幅提升,短期大學入學率被擠占.11 3.本科學校及在校生數量均創新高,短期大學迎閉校潮.13 3.1.日本大學分為國、公、私立三種.13 3.2.大學(本科):學校與在校生數量均創新高,私立大學占據主導.14 3.3.短期大學:受人口趨勢及四年制大學替代影響,學校&在校生數量持續下滑
15、.16 3.4.專門學校:學校及在校生較具規模,且 90 年代后未出現大幅下滑.18 3.5.高等專門學校:學校及在校生規模較小.19 4.設立專門職業大學,改革職業教育.21 4.1.改革前的日本職業教育體系:面臨多種困境.21 4.2.設立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改革高等教育體系.22 5.風險提示.25 行業深度 教育 4/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 1:2022 年日本各類高等教育機構數量(所).6 圖 2:日本高等教育體系.7 圖 3:日本歷年 GDP(現價,萬億日元).8 圖 4:日本戰后新生兒(萬人).8 圖 5:日本各種形式高等教
16、育機構入學率(%).9 圖 6:日本歷年新生兒及出生率.10 圖 7:歷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萬人).10 圖 8:歷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分學校類型(萬人).11 圖 9:歷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占比:分學校類型.11 圖 10:歷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率:分學校類型(%).12 圖 11:日本歷年大學(本科)升學率:分性別(%).12 圖 12:日本大學(本科)學校數量:分國、公、私立(所).14 圖 13:日本大學(本科)學校數量占比:分國、公、私立.14 圖 14:日本大學(本科)在校生數量(萬人):分國、公、私立.15 圖 15:日本大學(本科)在校生數量占比:分國、
17、公、私立.15 圖 16:日本大學(本科)單學校平均容量(萬人):分國、公、私立.16 圖 17:日本短期大學部分專業人數占比(2023 年).16 圖 18:日本短期大學在校生男女占比.17 圖 19:日本短期大學數量(所).18 圖 20:日本短期大學在校生(人).18 圖 21:日本專門學校數量(所).19 圖 22:日本專門學校在校生(萬人).19 圖 23:歷年高等專門學校數量(所).20 圖 24:歷年高等專門學校在校生數量(萬人).20 圖 25:改革職業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經濟社會狀況.21 圖 26:改革職業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高等教育現狀.22 圖 27:日本高等院校職能分
18、擔設置構想.23 圖 28:日本專門職業大學教育體系.24 表 1:日本大學(本科):國、公、私立.13 行業深度 教育 5/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表 2:2021 日本各類大學(國、公、私立大學本科日間部)入學第一年平均繳納金額(日元).13 表 3:2021 年日本各類大學(本科)四年合計學費繳納金額(日元).14 表 4:部分知名度較高的短期大學.16 表 5:近年來日本新設專門職業大學.24 行業深度 教育 6/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日本高等教育:二戰后發展歷經四階段,學校形式多樣日本高等教育:二戰后發展歷經四階段,學校形式多樣化化
19、1.1.日本高等教育體系現狀日本高等教育體系現狀:學校形式多樣化:學校形式多樣化 日本教育體系與國內相似,同樣為“6334”模式,即 6 年小學+3 年初中+3 年高中+4 年大學。在高等教育階段,日本有大學(本科)、短期大學、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大學院等教育機關。其中大學院修士、博士類似于國內研究生階段的碩士和博士,學制一般為 2年、3 年。大學(本科)則類似于國內的學士(Bachelor)階段,學制為 4 年。日本與國內不同的為短期大學、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等設置。日本與國內不同的為短期大學、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等設置。短期大學:短期大學:一般都以學習和傳授專業性、實用性知識為主,
20、重在能力培養,家政、文學、語言、藝術、教育及保健等學科占半數以上。短期大學為 2 年制,畢業后授予準學士(Associate degree)稱號,可直接就業或者編入 4 年制的本科繼續就讀。專門學校:專門學校:專門學校也以培養技能為主,但其培養范圍相比短期大學更加廣泛。專門學校招生對象為高中畢業生,學制為 1-4 年,多數為 2 年。1-3 年畢業后可以獲得由日本文部科學相頒發的“專門士(Diploma)”稱號,4 年畢業為“高等專門士”稱號。學歷與國內的大專屬于同一層次。高等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盡管其帶有高等兩字,但其招收的學生為初中畢業生,實行實行五年一貫制的職業教育五年一貫制的職業教
21、育,目標是培養主要面向制造業的“中堅技術者”。在 5 年的學習畢業后,高專畢業生可以拿到“準學士”學位,畢業后可以選擇升入二年制的“專攻科”(專業課程)并在畢業后獲得相當于大學本科畢業的“學士”學位,也可選擇插班到普通大學三年級。圖圖 1:2022 年日本年日本各類各類高等教育機構數量高等教育機構數量(所)(所)資料來源:日本留學信息網、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行業深度 教育 7/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2:日本日本高等高等教育體系教育體系 資料來源:嘉華世達國際教育,德邦研究所 1.2.二戰后日本高等教育發展二戰后日本高等教育發展四階段四階段 在韓濤、胡楠二戰
22、后日本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變路徑及其啟示中,將戰后日本高等教育發展分為了四個階段:制度確立期、急速發展期、停滯調整期和二次制度確立期、急速發展期、停滯調整期和二次擴張期擴張期。一、一、制度確立期制度確立期(19451959 年年):日本二戰后高等教育政策是在外部力量日本二戰后高等教育政策是在外部力量的主導下制定和實施的。的主導下制定和實施的。1947 年 3 月,日本政府在聯合國占領軍最高司令部美國顧問團的授意下,頒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其核心便是日本的學制改革,廢除了原有的“六五三三”學制,即國民學校 6 年、中學5 年、大學預科 3 年、大學 3 年,改為小學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23、 3 年、大學 4 年的“六三三四”學制,催生了“新制大學”的誕生。二、急速發展期急速發展期(19601975):19551973 年日本經濟實現高速增長,日年日本經濟實現高速增長,日本高等教育也隨之迎來急速發展期。本高等教育也隨之迎來急速發展期。加之人才市場的需求擴大與第一次生育潮的到來,1960 年代日本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激增。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日本高等教育升學率從 1960 年 10.3%提升至 1975 年 39%。同期私立大學規??焖贁U張,私立大學在校生占比從 1960 年 64%提升至 1975 年 76%。行業深度 教育 8/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24、 3:日本日本歷年歷年 GDP(現價,萬億日元現價,萬億日元)資料來源:wind,日本內閣府,德邦研究所 圖圖 4:日本戰后新生兒(萬人)日本戰后新生兒(萬人)資料來源:wind,日本統計局,德邦研究所 三、停滯調整期停滯調整期(19761990):在經濟高度發展的背景下,日本高等教育在數量上得到高速增長。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眾化也帶來了諸如大學教育質量下降、受教育機會不公平、大學分布地域不均、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惡化等嚴重問題。在 1976 年 3 月出臺的“第一次高等教育計劃”昭和五十年代前期高等教育計劃(實施期間為 19761980 年)中,高等教育懇談會首次明確提出對大學規模的抑制政策
25、,并強調針對大學發展的關注點應由量應由量向質轉變。向質轉變。這一時期高等教育的特點是政府主導,即通過實施高等教育計劃進行“控量提質”。1975 年年 3 月日本高等教育懇談會報告指出,針對“高等教育”這一概念月日本高等教育懇談會報告指出,針對“高等教育”這一概念要有更加富有彈性的認識和制度設定要有更加富有彈性的認識和制度設定。于是教育目的更多樣、受教育群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日本:GDP:現價270209770501001502002503001947194919511953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
26、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日本:出生數:總和(萬人)行業深度 教育 9/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體更廣泛、上課形式更自由的各類學校被冠上“專修學?!钡拿Q。專修學校法也于 1976 年 1 月得以通過。這為日本高等教育形式上、內容上注入了很多新鮮元素,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多樣化的進程。1976-1990 年,大學(本科)、短期大學入學率停滯不前,而新設立的專門學校入學率提升明顯。圖圖 5:日本
27、各種形式高等教育機構日本各種形式高等教育機構入學率(入學率(%)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注;此圖中計算入學率數據包括包括前幾年高中階段畢業的學生,下同)四、二次擴張期二次擴張期(1990 年至今年至今):第二次生育潮使得應屆考生人數激增,加之當時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崇的“有限政府”政策的影響,日本高等教育政策在 20 世紀 90 年代迎來大的變革。在二次擴張期,日本高等教育改在二次擴張期,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體發生了從政府向大學轉變的根本性變化革的主體發生了從政府向大學轉變的根本性變化,這一時期的特點是聚焦全球化和國立大學法人化,以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求。1984 年中
28、曾根內閣設立“臨時教育審議會”,明確了以“制度緩和”和“自主化”“自主化”為核心的新時代教育政策,將教育改革的責任主體從政府、文部省轉向了以大學為代表的高等教育機構,為之后高等教育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即要從計劃性轉變為競爭性、自主性。1991 年,大學審議會發布了針對平成 5 年以后的高等教育的計劃性整備(實施期間為 19932000 年)。其中,對高等教育質量上多樣化、充實化的追求仍未改變,但對高等教育規模的計劃做出了調整,即不再像以往那樣提出準確的“計劃值”,而是通盤考慮今后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這種做法體現了政府對高等教育管控的放寬,某種意義上講,日本政府這種做法體現了政府對高等教育管控的放
29、寬,某種意義上講,日本政府已經放棄了對高等教育數量已經放棄了對高等教育數量、規模的規劃。、規模的規劃。42.7 53.7 27.3 24.6 11.3 11.7 3.5 16.9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高等教育機構整體大學(本科)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第四年專門學校1976-1990年 行業深度 教育 10/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高教入學率大幅提升,高教入學率大幅提升,緩和緩和人口下滑對入學人數影響人口下滑對入學人數影響 2.1.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下滑幅度,明顯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下滑幅度,明顯小于小于
30、 18 歲適齡人口下滑歲適齡人口下滑 新生兒:新生兒:日本在二戰后迎來第一次嬰兒潮(1947-1949 年),1949 年新生人口達到 270 萬人,其后 1971-1974 年迎來前一次的回聲嬰兒潮,1973 年新生人口達到 209 萬人。此后新生人口持續下滑,至 2022 年僅有 77 萬人。期間出生率從 1947 年的 3.4%下滑至 2022 年的 0.6%。圖圖 6:日本歷年新生兒及出生率日本歷年新生兒及出生率 資料來源:wind,日本統計局,德邦研究所 高等教育機構整體入學人數高等教育機構整體入學人數:日本新生兒在 1973 年達到階段性峰值 209.2 萬后,18 歲人口(此處按
31、日本文部科學省口徑,為 3 年前初中階段教育畢業生人數)1992 年達到階段峰值 204.9 萬人,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則在 1993 年達到了118.1 萬人的階段性高峰。從變化幅度上來看:從變化幅度上來看:18 歲人口 1992-2023 年從 204.9 萬下降至 109.7 萬,幅度為-46.5%;高等教育機構入學者人數 1993-2023 年從 118.1 萬下降至 92.2 萬,幅度為-22.0%,明顯小于前者,或主要得益于入學率的提升。圖圖 7:歷年歷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入學人數人數(萬人)(萬人)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wind,日本統計局,德
32、邦研究所(注:此處 18 歲人口為 3 年前初中階段教育畢業生人數)270209770%1%1%2%2%3%3%4%4%05010015020025030019001903190619091912191519181921192419271930193319361939194219451948195119541957196019631966196919721975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20172020日本:出生數:總和(萬人)日本:出生率(右軸)204.9109.7118.192.2209.20.050.0100.
33、0150.0200.0250.00.050.0100.0150.0200.0250.018歲人口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新生人口 行業深度 教育 11/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2.大學(本科)入學率大幅提升,短期大學入學率被擠占大學(本科)入學率大幅提升,短期大學入學率被擠占 分學校類型看分學校類型看:2023 年大學(本科)、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第四年、專門學校分別入學 63.3、3.7、1.1、24.1 萬人,占比分別為 68.7%、4.1%、1.2%、26.1%。大學(本科)大學(本科)占比在 1990 年觸及 45.7%的低點后,此后便呈現明顯提升趨勢;入學人數
34、方面,大學(本科)整體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從 1955 年 13.2 萬人至 2023 年 63.3 萬人。而被擠占的主要為短期大學而被擠占的主要為短期大學,后者占比從 1990 年的 21.8%降至 2023 年 4.1%,同期入學人數從 23.5 萬降至 3.7 萬。專門學校專門學校自 1976 年設立后,入學人數快速增長,至 1992 年達到高點 36.5萬人,占比達31.1%。此后人數緩慢下滑,2023年入學人數24.1萬,占比為26.1%。圖圖 8:歷年日本高等歷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教育機構入學人數:分入學人數:分學校類型學校類型(萬人)(萬人)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
35、邦研究所 圖圖 9:歷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占比:分歷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人數占比:分學校類型學校類型 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大學(本科)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第四年專門學校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大學(本科)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第四年專門學校 行業深度 教育 12/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升學率方面升學率方面:2023 年高等教育機構整體升學率為 83.98%,1955 年該值僅為10
36、.1%。分學校類型看,2023 年大學(本科)、專門學校、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第四年入學率分別為 57.7%、21.9%、3.4%、1.0%。大學(本科)入學率方面,大學(本科)入學率方面,男、女有明顯差距,但差距在持續縮窄。1975 年男、女大學(本科)入學率分別為41.0%/12.7%,到2023年則分別為60.7%/54.5%,女性本科升學率大幅提升。上世紀上世紀 90 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后,大學(本科)入學率加速提升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后,大學(本科)入學率加速提升,并驅動,并驅動了高等教育整體入學率的提升,而同期??菩再|的專門學校、短期大學則明顯落了高等教育整體入學率的提升,而同
37、期??菩再|的專門學校、短期大學則明顯落后。后。圖圖 10:歷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歷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入學率入學率:分:分學校類型學校類型(%)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圖圖 11:日本歷年日本歷年大學大學(本科)(本科)升學率升學率:分性別(:分性別(%)資料來源:wind,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15.5 50.0 84.0 57.7 3.4 1.0 21.9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高等教育機構整體大學(本科)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第四年專門學校90年代后,大學(本科)入學率加速提升27.2 57.7 41.0
38、 60.7 12.7 54.5 0.010.020.030.040.050.060.070.0日本:升學率:大學(本科)(包括前幾年畢業的學生):總計日本:升學率:大學(本科)(包括前幾年畢業的學生):男日本:升學率:大學(本科)(包括前幾年畢業的學生):女 行業深度 教育 13/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3.本科學校本科學校及及在校生數量在校生數量均均創新高創新高,短期大學迎閉校潮,短期大學迎閉校潮 3.1.日本大學分為國、公、私立三種日本大學分為國、公、私立三種 日本大學日本大學(本科)有國、公、私立三種。(本科)有國、公、私立三種。國立大學國立大學由中央政府設立,經費
39、來自國庫撥款,辦學實力最強,如東京大學、名古屋大學等;公立大學公立大學由地方政府設立,經費來自地方財政,辦學特點接近國立大學但略處下風,如大阪公立大學大學、靜岡縣立大學等;私立大學私立大學由民間財團設立,經費來自民間資本,由于經濟上自負盈虧,其在專業設置上傾向于就業率,如早稻田大學、慶應私塾大學等。國、公、私立大學的設立都需經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并接受國家主管教育部門的領導和監督。表表 1:日本大學(本科)日本大學(本科):國、公、私立:國、公、私立 設立機構設立機構 經費來源經費來源 辦學特點辦學特點 代表代表 監管監管 國立國立 日本中央政府 國庫 專業設置比較傾向于研究性,以科研成果為
40、宗旨來開設專業 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東北大學、名古屋大學、北海道大學、九州大學等 都需經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批準,都要接受國家主管教育部門的領導和監督 公立公立 地方財政或政府 地方財政 較之于國立大學的總體研究水平來說,略微處于下風,但其專業設置也較傾向為學術性 大阪公立大學、東京都立大學、名古屋市立大學、橫濱市立大學、靜岡縣立大學等 私立私立 民間財團 民間資本 自負盈虧,專業設置比較傾向于就業率 早稻田大學、上智大學、慶應私塾大學、國士館大學等 資料來源:富士健康資訊微信公眾號,東大時事微信公眾號,留學規劃帝,中國教育在線等,德邦研究所 日本大學學費構成:日本大學學費構成:入學前繳
41、納一次性的入學金入學金,和其后在讀每年都須繳納的授課費、設施維護費授課費、設施維護費等。如國立大學,如國立大學,文部科學省規定了標準金額,自 2005 年后日間課程的入學金是282000 日元,學費是 535800 日元;夜間課程的入學金是 141000 日元,學費是267900日元。此外,規定每所大學可以設置的學費金額不應超過標準金額的120%。私立大學私立大學收費則明顯高于國、公立大學,根據 2021 年數據,私立大學文、理科四年合計繳納學費分別為 398 萬、542 萬日元,同期國、公立分別為 243 萬、255 萬日元。表表 2:2021 日本各類大學(日本各類大學(國、公、私立大學國
42、、公、私立大學本科本科日間部日間部)入學第一年)入學第一年平均平均繳納金額(日元)繳納金額(日元)授課費授課費 入學金入學金 設施維護費設施維護費 合計合計 國立大學國立大學 53 萬 5800 28 萬 2000 據設施費、實習費、各會費決定 81 萬 7800 公立大學公立大學 53 萬 8633 39 萬 3618 據設施費、實習費、各會費決定 93 萬 2251 私立大學文科私立大學文科 78 萬 5581 22 萬 9997 15 萬 1344 116 萬 6922 私立大學理科私立大學理科 110 萬 5616 25 萬 4309 18 萬 5038 154 萬 4963 私立大學
43、醫齒科私立大學醫齒科 286 萬 7802 107 萬 3083 88 萬 1509 482 萬 2394 資料來源:滬江日語,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行業深度 教育 14/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表表 3:2021 年年日本各類大學(本科)日本各類大學(本科)四年合計四年合計學費學費繳納金額(日元)繳納金額(日元)授課費授課費 入學金入學金 設施維護費設施維護費 合計合計 國立大學國立大學 214 萬 3200 28 萬 2000 據設施費、實習費、各會費決定 242 萬 5200 公立大學公立大學 215 萬 4532 39 萬 3618 據設施費、實習費、各會費
44、決定 254 萬 8150 私立大學文科私立大學文科 314 萬 2324 22 萬 9997 60 萬 5376 397 萬 7697 私立大學理科私立大學理科 442 萬 2464 25 萬 4309 74 萬 0152 541 萬 6925 私立大學醫齒科私立大學醫齒科 1720 萬 6812 107 萬 3083 528 萬 9054 2356 萬 8949 資料來源:滬江日語,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3.2.大學(本科):學校與在校生數量均創新高,私立大學占據主導大學(本科):學校與在校生數量均創新高,私立大學占據主導 私立大學數量最多,多年來增幅明顯。私立大學數量最多,多年來增
45、幅明顯。2023 年日本大學(本科)共有 810 所,其中國、公、私立分別為 86/102/622 所,占比分別為 11%/13%/77%。而 1949 年三者數量分別為 68/18/92 所,1949 年以來日本私立大學數量增幅明顯,而國立大學數量則僅增長 18 所。圖圖 12:日本大學(本科)日本大學(本科)學校數量:分國、公、私立學校數量:分國、公、私立(所)(所)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圖圖 13:日本大學(本科)學校數量日本大學(本科)學校數量占比占比:分國、公、私立:分國、公、私立 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6886181029
46、2622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48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國立大學公立大學私立大學0%10%20%30%40%50%60%70%80%90%100%1948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
47、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國立大學公立大學私立大學 行業深度 教育 15/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在校生方面,在校生方面,2023 年日本國、公、私立大學(本科)在校生分別有60.0/16.6/218.0 萬人,占比分別為 20%、6%、74%。若以在校生數量/學校數量算出單學校平均容量單學校平均容量,則 2023 年國/公/私立學校該值分別為 0.70/0.16/0.35 萬人。從趨勢上看,國立大學單學校容量呈現明顯提升趨勢;公立學校保持
48、相對穩定;私立學校在 1997-2009 年呈現下滑趨勢,此后保持穩定。圖圖 14:日本大學(本科)日本大學(本科)在校生數量(萬人)在校生數量(萬人):分國、公、私立:分國、公、私立 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圖圖 15:日本大學(本科)在校生數量日本大學(本科)在校生數量占比占比:分國、公、私立:分國、公、私立 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60.016.6218.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48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
49、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國立大學在校生公立大學在校生私立大學在校生0%10%20%30%40%50%60%70%80%90%100%1948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
50、202022國立大學在校生公立大學在校生私立大學在校生 行業深度 教育 16/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16:日本大學(本科)日本大學(本科)單學校平均容量(萬人)單學校平均容量(萬人):分國、公、私立:分國、公、私立 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3.3.短期大學短期大學:受人口:受人口趨勢趨勢及及四年制大學四年制大學替代影響,學校替代影響,學校&在校生數量持在校生數量持續下滑續下滑 日本在昭和 25 年(1950 年)創設短期大學系統,短期大學原本是作為迎合女性需求的教育機構而發展起來的。因此,教育(34.9%)、家政學(18.2%)等匹配日
51、本女性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數占比較高。2023 年短期大學在校生中,女性占比達 87%,且常年維持較高比例。表表 4:部分知名度較高的短期大學部分知名度較高的短期大學 成立時間成立時間 課程設置課程設置 拓殖大學短期大學 1965 以商業、生活文化、旅游、媒體、心理學等為主,同時也開設了日語和日本文化等傳統文化課程。該校的旅游課程較為出名,其旅行社與航空公司等公司聯合,提供各種旅游服務。成城大學短期大學 1965 以有機食品、咖啡、甜點飲品等的學習與研究為特色,課程設置也涵蓋了廚藝、食品質量管理、旅游管理等領域 立教女學院短期大學 1968 注重人文教育,設有人文學科、社會學科、心理學等相關科目
52、資料來源:留日規劃帝,德邦研究所 圖圖 17:日本短期大學日本短期大學部分部分專業人數占比(專業人數占比(2023 年)年)資料來源: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0.70 0.15 0.16 0.45 0.35 0.35 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194919511953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2,023
53、國立大學公立大學私立大學34.9%18.2%10.6%10.0%8.0%5.0%2.5%1.0%0.9%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教育家政學社會衛生人文藝術工業教養農業 行業深度 教育 17/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18:日本短期大學在校生男女占比日本短期大學在校生男女占比 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日本短期大學數量和在校生人數日本短期大學數量和在校生人數自自上世紀上世紀 90 年代后持續下滑年代后持續下滑,受人口下滑受人口下滑及大學(本科)入學替代影響及大學(本科)入學替代影響。
54、短期大學數量:短期大學數量:從 1950 年 149 所增長至 1996 年最高時 598 所,此后逐漸下降至 2023 年 303 所。在校生數量:在校生數量:從 1950 年 1.51 萬人增長至 1993 年最高時 53.03 萬人,此后逐漸下降至 2023 年 8.67 萬人。一方面,日本 18 歲適齡人口自 1992 年見頂后逐漸下滑。另一方面,女性曾為短期大學主要生源,但更多女性選擇就讀于四年制大學。短期大學以“深入開展專門學藝的教學與研究,致力于培養職業與實際生活所需的必要能力”為宗旨,雖然在學程短、地方學員易于報考與就讀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但日本社會結構和職業結構急劇變化,短
55、期大學在與四年制大學或專修但日本社會結構和職業結構急劇變化,短期大學在與四年制大學或專修學校的競爭中,暴露出辦學定位不明的問題,而專修學校比短期大學更具適應性。學校的競爭中,暴露出辦學定位不明的問題,而專修學校比短期大學更具適應性。在圖 11 中,我們看到女性在大學(本科)中升學率從 1992 年 17.3%大幅提升至 2023 年 54.5%,同期男性該比值從 35.2%提升至 60.7%,幅度明顯小于前者。0%10%20%30%40%50%60%70%80%90%100%在校生(男)在校生(女)行業深度 教育 18/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19:日本短期大學數量
56、(所)日本短期大學數量(所)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圖圖 20:日本短期大學在校生(人)日本短期大學在校生(人)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3.4.專門學校:學校及在校生較具規模,且專門學校:學校及在校生較具規模,且 90 年代后未出現大幅下滑年代后未出現大幅下滑 日本專修學校設置三類課程,日本專修學校設置三類課程,即專門課程、高等專修課程和一般課程,分別對應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三類。專門課程分為工業、農業、醫療、衛生、教育與社會福利、商業實務、服飾家政、文化教養等 8 個領域,以下我們僅考察開展專門課程的專修學校。1975
57、年日本年日本修訂修訂學校教育法學校教育法,建立了職業學校制度,創設專修學校,招收高中畢業生,開設各種職業課程,學制一年到三年。修滿兩年學業的畢業生可授予等同于短期大學的畢業文憑,即達到了高等教育的水平。較低的入學門檻和較短的學習周期吸引了大量的 18 歲青年報考,為日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職業人才。以培養技術工人為主的專修學校成長迅速以培養技術工人為主的專修學校成長迅速。學校數:從 1976 年 683 所增長15100200300400500600700國立公立私立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國立公立私立 行業深度 教育 19/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
58、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至 1998 年 3020 所。在校生人數:從 1976 年 9.1 萬人增長至 1993 年 70.2 萬人。此后盡管有所回落,但減少幅度相對有限。結構上,私立學校占據主導地位。圖圖 21:日本專門學校數量日本專門學校數量(所)(所)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圖圖 22:日本專門學校在校生日本專門學校在校生(萬人)(萬人)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3.5.高等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學校及在校生規模較小學校及在校生規模較小 如在第一章日本高等教育體系現狀中介紹,高等專門學校招收的學生為初中高等專門學校招收的學生為初中
59、畢業生,實行五年一貫制的職業教育,畢業生,實行五年一貫制的職業教育,在 5 年的學習畢業后,高專畢業生可以拿到“準學士”學位,畢業后可以選擇升入二年制的“專攻科”(專業課程)并在畢業后獲得相當于大學本科畢業的“學士”學位,也可選擇插班到普通大學三年級。但由于初中畢業升入高等專門學校的人數體量過小,專業局限性明顯,無法為社會提供合格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故高等專門學校自設立以來,學校數量以及故高等專門學校自設立以來,學校數量以及46 152 164 158148134 87 11109825 95 145 163185212 201 202193186178612 1,561 2,019 2,301
60、2,5012,674 2,674 2,7552,6082,6102507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76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201320182023國立公立私立0.41.52.02.43.03.32.92.72.62.42.18.328.234.948.165.458.564.455.556.156.353.4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76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201320182023國立公立私立 行業深度 教育 20/26 請務必閱
61、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在校生均未形成較大規模在校生均未形成較大規模,2023 年分別為 58 所/5.7 萬人。圖圖 23:歷年高等專門學校數量(所)歷年高等專門學校數量(所)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圖圖 24:歷年高等專門學校在校生數量(萬人)歷年高等專門學校在校生數量(萬人)資料來源:e-stat,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5810203040506070高等專門學校數5.71.02.03.04.05.06.07.0高等專門學校在校生 行業深度 教育 21/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4.設立設立專門職業大學專門職業大學,改革改革職
62、業教育職業教育 4.1.改革前的日本職業教育體系:面臨多種困境改革前的日本職業教育體系:面臨多種困境 社會認可度低,學生就讀意愿低。社會認可度低,學生就讀意愿低。建立于 1975 年的職業學校制度是日本為了降低 4 年制大學的入學門檻而產生的差異性錄取制度。這種錄取方式為更多想讀大學的青年人創造了機會。但是許多職業學校是從私立的小規模學校發展起來的,這類學校缺少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而顯得出身不正,因此許多日本民眾并不認可從這類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能力,認為就讀于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學術能力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不高,學習能力不強,缺乏靈活就業的綜合素質,只能選擇職業教育作為自己的謀生手
63、段,未來的擇業方向單一。因此民眾更傾向于進入選拔標準更高的大學去學習深造。職教改革之日本經濟社會背景:職教改革之日本經濟社會背景:1)產業結構變化迅速,職業興衰周期縮短,需要強化職業人才終生學習能力;2)由于經濟下行,終身雇傭就業模式逐漸被打破,過去各家公司爭相開展的實務培訓變得越來越少,導致了企業的職業教育能力下降;3)少子化趨勢倒逼對勞動生產率提升的要求。職教改革之日本職教改革之日本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背景背景:1)當前高等教育升學率已經較高,下一階段需針對學生素質與需求對大學功能細化區分;2)當前高等教育體系中,實習考察標準低,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離;3)企業有責任積極參與大學教育,共同培養
64、具有應對復雜困難工作實踐能力的職業人才。圖圖 25:改革職業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經濟社會狀況改革職業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經濟社會狀況 資料來源: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行業深度 教育 22/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26:改革職業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高等教育現狀改革職業教育制度背景之:日本高等教育現狀 資料來源: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注:S 代表昭和紀年,例 S29 為昭和 29 年,H 為平成紀年;昭和、平成元年分別為 1926/1989 年)4.2.設立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設立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改革高等教育體系,改革高等教育體系
65、2019 年年 4 月月 1 日,日本正式落地修訂后的學校教育法,其中通過法律確日,日本正式落地修訂后的學校教育法,其中通過法律確立了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的設置,并與普通大學、短期大學共同構立了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的設置,并與普通大學、短期大學共同構成了新的日本高等教育體系。成了新的日本高等教育體系。這是日本時隔這是日本時隔 55 后(繼后(繼 1964 年后)對高等教育體年后)對高等教育體系做出的又一次改革系做出的又一次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將大學的人才培養與產業結合起來,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通過改革,日本創建了職業教育學歷學位制度,延長了高等職業學校學制年限,將短期大學
66、、高等??茖W校、專修學校定位為??茖哟?,將專門職業大學和將短期大學、高等??茖W校、專修學校定位為??茖哟?,將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定位為本科層次專門職業短期大學定位為本科層次。并且貫通了專修學校、高等??茖W校與專門職業大學和專門職業短期大學之間的學歷晉升通道,貫通了短期大學、專門職業大學、專門職業短期大學與專門職業大學研究生院之間的學歷晉升通道。行業深度 教育 23/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27:日本高等院校職能分擔設置構想日本高等院校職能分擔設置構想 資料來源:芥末堆,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專門職業大學的設置標準專門職業大學的設置標準:1)從教育課程
67、的角度來看,專門職業大學的學生畢業要獲得 124 個學分,其中社會實踐至少 40 個學分,占所有學分的 1/3;2)從課程的內容來看,專門職業大學設置了四大類型的科目:基礎課程、職業專業課程、拓展課程、綜合課程;3)從學生人數上來看,專門職業大學規定了一門課程同時上課的學生原則上在 40 人以下,以保證實踐課的經驗傳授和學習效果;4)從教師配備情況來看,專門職業大學的專任教師 40%以上是“具有專業領域約 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且具有高水平事務能力者。專門職業大學將學習和實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短期大學更重視學生的專門職業大學將學習和實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短期大學更重視學生的操作能力,普通
68、大學更重視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操作能力,普通大學更重視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2019 年,隨著兩所職業大學的建校開學,日本職業大學制度開始正式實施,專門職業大學具有以下特點:1)單科型。)單科型。這些新成立的職業大學基本上由專門學校發展而來,其所設科類建立在專門學校大都單科辦學的基礎之上;2)小規模。)小規模。職業大學的小規模不僅體現為科類單一,而且師生人數也偏少;3)私立為主。)私立為主。下表 15 所職業大學中,私立有 13 所,這與日本高校整體私立占比高的結構相似。行業深度 教育 24/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28:日本專門職業大學教育體系日本專門職業大學教育體系
69、 資料來源:日本文部科學省,德邦研究所 表表 5:近年來日本新設專門職業大學近年來日本新設專門職業大學 大學名大學名 內設學部內設學部 公、私立公、私立 建校時間建校時間 國際時尚專門職大學 國際時尚學部 私立 2019 年 高知康復專門職大學 康復學部 私立 2019 年 信息經營創新專門職大學 信息經營創新學部 私立 2020 年 東京國際工科專門職大學 工科學部 私立 2020 年 東京保健醫療專門職大學 康復學部 私立 2020 年 開志專門職大學 事業創造學部 私立 2020 年 信息學部 動漫學部 靜岡縣立農林環境專門職大學 生產環境經營學部 公立 2020 年 琵琶湖康復專門職大
70、學 康復學部 私立 2020 年 岡山醫療專門職大學 健康學部 私立 2020 年 金澤食管理專門職大學 食品服務管理學部 私立 2021 年 名古屋國際工科專門職大學 工科學部 私立 2021 年 大阪國際工科專門職大學 工科學部 私立 2021 年 藝術文化觀光專門職大學 藝術文化觀光學部 公立 2021 年 和歌山康復專門職大學 健康學部 私立 2021 年 R 醫療專門職大學 康復學院 私立 2022 年 資料來源:胡建華日本高等職業教育新發展:創設職業大學制度,德邦研究所 行業深度 教育 25/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5.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文中相關數據來源文中相
71、關數據來源口徑多樣化導致的統計偏差口徑多樣化導致的統計偏差。文中引用了多種來源的數據,不同來源的數據可能在統計口徑上以及統計的準確性上存在差異。其中部分來源的數據經歷了統計口徑上的變化,我們對相關數據進行了口徑一致性的處理,但仍然可能忽視少數數據統計口徑上的變化,從而導致數據源出現偏差,以及最終結論上的出入。部分數據更新滯后部分數據更新滯后?;诓糠謹祿骂l率及獲取能力上的限制,可能出現數據陳舊,未能及時反映實際現狀的風險?;诖藬祿玫降慕Y論,可能存在偏差。政策政策變動變動風險。風險。日本教育行業同樣受政策影響明顯,當前的行業趨勢可能因為政策的變化出現加速甚至扭轉,從而影響相關結論未來適用
72、性。行業深度 教育 26/26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信息披露信息披露 分分析師析師與研究助理與研究助理簡介簡介 李旭東,德邦證券研究所社會服務和教育分析師,復旦大學金融碩士,中山大學金融學士,5 年商社行業研究經驗,曾任職于廣發證券、安信證券,覆蓋教育、酒店景區、餐飲、人力資源、會展等板塊。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和信 息均來自市場公開信息,本人不保證該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分析邏輯基于作者的職業理解,清晰準確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觀 點,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
73、,特此聲明。投資評級說明投資評級說明 Table_RatingDescription 1.投資評級的比較和評級標準:投資評級的比較和評級標準:以報告發布后的 6 個月內的市場表現為比較標準,報告發布日后 6 個月內的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的漲跌幅相對同期市場基準指數的漲跌幅;2.市場基準指數的比較標準:市場基準指數的比較標準:A 股市場以上證綜指或深證成指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恒生指數為基準;美國市場以標普500或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為基準。類類 別別 評評 級級 說說 明明 股票投資評股票投資評級級 買入 相對強于市場表現 20%以上;增持 相對強于市場表現 5%20%;中性 相對市場表現在-5%+
74、5%之間波動;減持 相對弱于市場表現 5%以下。行業投資評行業投資評級級 優于大市 預期行業整體回報高于基準指數整體水平 10%以上;中性 預期行業整體回報介于基準指數整體水平-10%與 10%之間;弱于大市 預期行業整體回報低于基準指數整體水平 10%以下。法律聲明法律聲明 。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在任何情況 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 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 能會波
75、動。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報告所載的信息、材料及結論只提供特定客戶作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到個別客戶特殊 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蛻魬紤]本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德邦證券及其 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還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投資銀行服務或其他服務。本報告僅向特定客戶傳送,未經德邦證券研究所書面授權,本研究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貝、復印件 或復制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 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如欲引用或轉載本文內容,務必聯絡德邦證券研究所并獲得許可,并需注明出處為德邦證券研究 所,且不得對本文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刪改。根據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業務許可,德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證券投資咨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