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dia:2030年數據通信網絡趨勢研究白皮書(3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Omdia:2030年數據通信網絡趨勢研究白皮書(38頁).pdf(3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30年數據通信網絡發展趨勢研究面向5.5G時代的網絡演進(Net5.5G)本報告中文翻譯由第三方完成,如有歧義,請以英文版為主。目錄 1.0 網絡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進步 4 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 9 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 23 4.0 總結與展望 35 1.0 網絡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進步 1.0 網絡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進步|4 全IP和智能數據通信網絡勢不可擋 數據通信網絡,簡稱網絡(包括園區網、廣域網WAN、數據中心網絡等),代表了電信和企業網絡的發展方向。數據通信網絡誕生和萌芽于互聯網。數據通信網絡本質上是由網際互聯
2、通信協議(TCP/IP)演變而來,其主要任務是跨地域遠程智能傳輸數據。數據通信網絡的相關技術正在飛速發展,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交互融合,數字時代對網絡的需求永無止境。數據通信網絡的本質,是其底層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這是現代世界實現數字融合的先決條件。萬物互聯,網絡支撐。未來,數字通信網絡將在萬物互聯的數字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相較于其他數字技術受到的廣泛關注,數據通信網絡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到2030年,無處不在的遙感技術、有線和無線10GE寬帶、普惠AI、高性能計算和行業定制應用均將被用于數字基礎設施的落地實施。這些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但最重要的問題仍有待回答:現有的ICT數據通信網絡是否足夠
3、智能、足以處理由于產業的革命性轉型以及“元宇宙”這一下一代互聯網所帶來的海量數據?展望工業互聯網時代未來10年的發展(例如元宇宙、AI和算力),互聯網基礎設施將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確定性網絡體驗、多云互聯、無處不在的可信性、智能運營以及預測性運維等。通信網絡在過去十年中迅猛發展,而即將到來的產業革命性轉型的數字時代,將需要更加成熟的數據通信網絡。新型、彈性、強大、多樣化的用例和數字化場景的出現,把我們帶入一個完全智能的世界,同時也將推動數據通信網絡的大規模發展。網絡的演進和創新 50年前,網絡從實驗室中誕生,經過50年來的演進發展,網絡以開放包容的方式將各種應用和終端聯接起來。應用和設備的進步推
4、動了網絡的擴張和發展。數據通信網絡發展的真正本質是網絡基礎設施的周期性演進發展。了解網絡的代際演進和歷史發展的底層邏輯,有助于理解數據通信網絡如何在未來實現數字網絡現代化。實驗性網絡實驗性網絡阿帕網阿帕網(A ARPANETRPANET),商業化前的互聯網商業化前的互聯網:1990年年 阿帕網的誕生標志著通信業歷史上的一次革命,公眾可以遠程分享和交換有限的信息,最大傳輸速度為1G。該時代有如下特點:首先,引入了實驗性的非商業化阿帕網-高級研究計劃局網絡(ARPANET);它在上個世紀起源于美國,后來演變為國家科學基金會網絡(NSFNET)。彼時,通信和數據交換技術有限,只允許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
5、將其用于軍事用途。1.0 網絡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進步|5 TCP/IP成為阿帕網的新標準,統一的IP協議??梢詫㈦娔X聯接起來,實現信息交換,成為所謂的“星際計算機網絡”。在這個初始面向公眾使用的時期,互聯網主要用于簡單信息和數據的低速傳輸。第一代互聯網并不可靠,采用IPv4協議,缺乏服務質量(QoS)和用戶體驗保障。隨后,更多的技術發明和進步應運而生,使用戶能夠將他們的電腦直接連接到電話線上,搭建全新體驗的個人網絡。發明了各種形狀和尺寸的調制解調器,使得網絡通信進入到數位比特每秒(bps)時代。人們將這個最大網絡速度為1G的基礎寬帶時代稱為Net1G時代。這個時代的核心應用是簡單的電子郵件,和
6、有限大小的文件的傳輸。萬維網(萬維網(WWW)的商業化和爆炸式發展:)的商業化和爆炸式發展:1990年至年至2000年年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解除對互聯網商業化的全面禁令后,互聯網真正的潛藏價值就此釋放。自此,我們迎來了寬帶爆炸式發展的黃金十年。此后,互聯網逐漸成為公眾快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該時代有如下特點:56K調制解調器在全球市場勢頭強勁,成為最大的技術突破點之一,并因其價格合理和速度相對較快的特點獲得了消費者青睞。萬維網(WWW)誕生,公眾可以自由地在線經營小生意和交流。萬維網的出現成為開發互聯網應用和革新寬帶生態系統的基礎。局域網(LAN)和廣域網(WAN)應運而生,旨在滿足
7、消費者和小型企業的需求,為其提供更好的交互式網絡瀏覽體驗和視覺圖像。以IE瀏覽器為代表的免費瀏覽器出現,進一步加快了互聯網應用進入千家萬戶的步伐,公眾都可以上網了。此外,類似于雅虎(Yahoo)和A的大企業也受到歡迎。典型的以太網技術是802.3u,帶寬可以達到100Mbps;典型的無線通信(Wi-Fi)技術是802.11。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聯網主機超過4000萬臺,互聯網用戶超過2億。在此階段,萬維網和搜索引擎門戶網站標志著互聯互通時代的開啟。社交媒體、社交媒體、3GPP 3G無線互聯網和無線互聯網和IP多業務承載網絡:多業務承載網絡:2000年至年至2010年年 用戶對互聯網應用的需求
8、從信息獲取演變為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該時代有如下特點:固定互聯網寬帶成為主流技術,因其便利性而成為公眾生活中的必需品。無線3GPP組織發布了革命性的3G標準,標志著3G語音和互聯網數據服務時代的開啟。手機可以上網,人們可以更便利地使用互聯網。包括廣域無線語音電話、移動互聯網(一個絕妙的功能)、視頻通話和移動電視在內的應用服務廣受歡迎。1.0 網絡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進步|6 無線3GPP標準規定了所有核心網絡接口均應基于IP,使得TCP/IP進入到移動互聯網領域,這標志著真正基于IP的電信網絡發展時代的到來。數據通信網絡使得無線回傳項目符合3G網絡標準,支持將無線數據流量回傳到各自的核心網絡。
9、通信服務提供商(CSP)開始綁定固定和移動數據服務,并向VIP用戶提供這種融合服務。另一個快速增長的應用是點對點鏈路層傳輸,它既可在廣域范圍內為顧客提供以太網傳輸,也可以用作異步傳輸業務(ATM)或幀中繼(FR)服務仿真。該階段典型的無線通信(Wi-Fi)技術是802.11n/ac。短視頻、短視頻、3GPP 4G無線數據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無線數據與移動互聯網時代:2010年至年至2020年年 這個時代中最引人注目的創新和發展延續自上一時代,但增加了服務成熟度和數字化創新。3GPP推出了無線4G LTE網絡,移動聯網速度更快,4G標準支持的移動互聯網傳輸速度從100Mbps升至1Gbps。由于移
10、動聯網的靈活性,2011年聯網的移動設備數量超過了有線設備的數量。4G標準將高速移動環境下的通信峰值速度設定為100Mpbs,低速移動環境下的通信峰值速度設定為1Gbps。家庭寬帶開始流行,因其傳輸速度更快、聯接更穩定,成為無線4G技術的競爭對手。家用Wi-Fi開始普及,用于各種家庭終端的聯網。各種大屏幕手持設備(iPhone、Android、iPad等)蓬勃發展,相繼面世,各種互動式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對短視頻、視頻會議和大型文件傳輸之類的應用的需求,以及對隨時在線的互聯網數據聯接的需求逐漸增長。IP服務質量(QoS)和多播技術得到了普及和發展。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11、發布了40GE/100GE以太網傳輸標準,廣泛應用于所有網絡層傳輸。大多數客戶選擇直接從10Gbps以太網升級到100Gbps以太網;該階段典型的無線通信(Wi-Fi)技術是802.11n/ac。云計算、云計算、3GPP無線無線5G數據、行業數字化和數據、行業數字化和5G:2020年至年至-2025年年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高速、低時延和確定性體驗就是競爭力,新時代多樣化的數字服務對此也有更高的需求。這個時代被稱為5G時代,云計算和企業數字化在這個時代誕生,開始了通用云計算和云應用的快速發展。5G移動通信為人際和物聯網(IoT)通信創造了新機遇。建設目標網基礎設施需要數據通信承載網絡更加現代化、
12、更成熟。IP網絡成為這個網絡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5G無線移動互聯網流量回傳至核心網絡至關重要。云計算蓄勢待發,網絡即服務(NaaS)成為新的趨勢。企業上云時代開啟。1.0 網絡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進步|7 AI觸發了基礎固定網絡的自動化和網絡編排。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物聯網、高速移動互聯網和高速家庭寬帶應用開始萌芽,網絡能力的需求面臨嚴峻的挑戰。元宇宙、工業元宇宙、工業4.0、成熟的、成熟的AI和和3GPP 5G Advanced(5.5G):2025年至年至2030年年 這個時代代表著網絡的未來,網絡發展的歷史使命正在從實現物理世界的互聯互通轉向垂直行業的數字化和AI驅動的云計算。因此
13、,智能、高效的數據通信承載網絡將成為聯接工業生產網、元宇宙賦能的AR/VR世界、AI賦能的工業數字化、分布式算力和萬物智聯的重要骨干網絡。這一時代預期的顯著成果包括:3GPP Release 18制定了無線5G標準,專注于5G Advanced(5.5G)的功能,并提出對新一代數據通信網絡的需求。解鎖下一代端到端(E2E)智能IP網絡對于5.5G時代的成功至關重要。Wi-Fi 7、無處不在的算力創新、高彈性數據中心和更環保的網絡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將會迎來更多元宇宙和擴展現實(XR)應用,并實現垂直行業生產系統的自動化。對于無人駕駛汽車、工廠生產遠程控制管理和機器人系統等應用來說,網絡的超
14、低時延是至關重要。多樣化、分布式的計算資源將廣泛用于傳感通信,從而實現沉浸式XR和人體增強。智能制造引領工業數字化轉型,工業物聯網(IIoT)將成為主流。元宇宙所代表的VR融合將開啟互聯網的新篇章,它將成為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全息互連的關鍵驅動力。簡而言之,互聯網的發展和演進需要底層IP傳輸網絡做出相應改變。在本白皮書的第二章中,Omdia對行業高管進行了詳細的訪談,分析了未來企業的技術前景和2030年的服務需求。此外,在第三章中詳細闡述了數據通信網絡代際飛躍背后的催化力量,以及建立智能數據通信網絡所需的技術進步。1.0 網絡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進步|8 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
15、 對網絡需求的影響 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9 2030年的消費者和企業體驗 2030年年的的消費者視頻、元宇宙和帶寬消費者視頻、元宇宙和帶寬的的驅動力驅動力 2030年,網絡將不再只是聯接個人與千家萬戶,還將擴展到對物的聯接包括家庭內外的日常用品,以及我們穿戴、植入的物品。到2030年,每天將新增1370萬臺聯網的消費者設備,合計將有超90億臺聯網的消費者移動設備和330億臺消費者物聯網設備。這種超大規模的聯接將形成一個可以隨時隨地訪問數字信息內容的世界。此外,我們的聯網體驗也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當前以二維體驗為主,到通過AR,或者AR結合VR又稱混合現實
16、(MR)來實現完全沉浸式的三維體驗,從而將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起來。最快到2026年,聯網的VR頭戴式設備數量就會超過Xbox游戲機的數量。網絡聯接度的提升,以及Web 3.0技術的發展,將改變人們社交、工作和消費娛樂的方式。通過實現虛擬的沉浸式體驗,消費者能夠在數字世界中復刻在物理世界中的所作所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發生改變,例如在醫療健康領域,改變不僅體現在人們與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交互方式,而且通過大量個人互聯設備的使用,包括鏡子、體重秤、相機和可穿戴設備等,用戶無需看醫生,就可以監測當前的健康狀況,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每年可以幫助健康產業節省數十億美元的開支。家庭之外,消費者的數字
17、體驗也將無處不在,各種互聯網服務和應用將適應各種設備和本地網絡的需求。很多物體都將完全聯網,例如汽車,可以直接為消費者提供娛樂和應用,還可以觀測周圍環境,實現自動駕駛、智能導航和自動支付等功能。到2030年,可持續性將成為消費者決策的關鍵因素。實時信息將幫助消費者了解他們所做的每個決定對環境的影響,Web 3.0技術將賦能新的商業模式,這意味著資源將不再被個人擁有,而是可回收、可再利用和可共享的既為消費者帶來經濟利益,也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如今,視頻約占所有互聯網流量的80%,這是消費者對寬帶速度有更高需求的主要原因。隨著全球向2030年邁進,這種需求只會成倍增加,因為視頻服務正在向高質量的8
18、K視頻演進,每個頻道對速度的要求為80Mbps到100Mbps。而且,如果消費者使用先進的VR應用(如自由視角視頻),每個視頻流對速度的要求可能達到5Gbps。消費者對更高的帶寬服務的持續需求是必然的。更快的速度并不是消費者對未來網絡的唯一要求。如今,大多數視頻流量都采用流媒體方式傳輸。對于流媒體視頻應用,時延和抖動等網絡指標至關重要。使用緩沖、自適應比特率控制和動態優化等技術可以部分減少網絡性能波動,從而避免其對終端用戶的體驗造成顯著影響。然而,隨著我們逐漸向元宇宙發展,應用的交互性將大幅提升。網絡性能方面的任何故障都可能會對終端用戶的體驗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用戶體驗的質量取決于網絡性能,
19、例如時延、抖動、連貫和可靠性,這些因素與帶寬一樣重要。到2030年,根據全球云網寬帶產業協會(World Broadband Association,WBBA)預測,先進國家的寬帶網絡需要滿足大于99.999%的可靠性、小于1ms的時延和極低的抖動幅度。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10 并不是所有元宇宙應用都需要高性能網絡,速度、可靠性、時延和抖動等指標本身也并不能完全反映應用層面的終端用戶體驗。因此,未來網絡技術發展的關鍵是理解每個應用的數據流;可靠性、時延和連貫性等因素對最終結果將產生何種影響;并在應用層面設置網絡優先級,以確保最終的用戶體驗的質量。2030
20、年應用驅動型企業年應用驅動型企業 對于2030年的企業而言,云服務成為主流已有20余年。企業業務幾乎完全轉到云平臺(更確切地說,是一組智能互聯的云平臺),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應用、用戶和設備需求、可用計算資源以及網絡流量條件。底層資源為滿足特定應用的需求,由企業根據可接受的響應時間和工作體驗進行調整。商業策略將決定可接受的結果。圖圖1展示了人員、設備、應用和支撐性資源如何智能協調,使得企業獲得預期成果的模型。到2030年,企業仍將保留技術部門,以管理IT和運營技術(OT)。該部門將作為新想法的把關者和開發者,探索新技術使企業受益的潛力。技術部門將會在數字孿生環境中評估新應用、平臺和解決方案。該數字
21、環境將會為機器和車間等物理資產、操作流程等物理-虛擬混合環境、數據和軟件等純虛擬資產,都建立虛擬模型。在虛擬化和智能代理程序的幫助下,技術人員無需拆箱設備或編寫代碼即可操控新的解決方案。他們可以更改參數設置、調整接口和適配器。然后,他們可以測試該設置下的解決方案與數字孿生環境中的現有設備和軟件如何協同工作。當新的解決方案獲得驗證通過后,就可以將它部署到現實世界中,成為業務運營的一部分。如此,公司的知識工作者將獲取新的能力,從而使組織受益。圖圖1:根據業務需求:根據業務需求進行進行智能網、云和應用智能網、云和應用調度調度 企業環境企業環境 業務應用 應用條款 智能化資源分配 資源概況和需求 應用
22、資源(網絡和云)勞動力人才 企業資產 資料來源:Omdia 2023 Omdia 服務提供者環境服務提供者環境 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11 2030年,企業將廣泛采用來源于消費科技的產業技術來輔助其開展業務。知識工作者在2030年可用的工具集包括:用于復雜的可視化和響應的MR;協助或替代人類決策的AI和機器學習(ML);產生于視頻協同和視頻流媒體,并經過認知分析的豐富數據;以及作為社交空間和虛擬工作環境的元宇宙。這些技術的底層基礎早在十年前便存在了。經過過去十年的飛速發展,這些技術為企業賦能了大量知識工作者。以下的一些例子,展示了新技術將如何在2030年提
23、升企業關鍵職能的智能化和效率。這些新技術能力將改善公共道路的商業交通,保障私人工作場所和大型園區的安全和順利運營,通過數據可視化和分析的方式幫助知識工作者做出更好的決策,并為組織和個人標注應用環境和數據以獲得更好的成果。智能交通聯網車輛 到2030年,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和車輛都將更智能。智能公路和自動駕駛車輛將大大縮短出行時間、降低事故發生率和能耗。盡管很多私家車還不能完全實現自動駕駛,但仍會有28億左右的車輛聯網,其中大部分(近20億輛)是商用車。聯網車輛相對現有車輛將會在智能化方面有所增強,可以主動評估路況,必要時獲得人工幫助,從而有助于提高公共道路的安全性。商用車輛的運營商使用視頻監控解決
24、方案到現在已經數十年了。到2030年,多臺車載攝像機將用流媒體方式傳輸內部和外部的視頻片段。這些視頻流將得到認知分析處理,以輔助人工駕駛。此外,攝像頭還將對安全性進行監控,幫助企業免于擔責。車輛攝像頭還將全方位監控,顯示駕駛員并未在駕駛時分心。如果車輛在路上發生故障,或駕駛員遇到問題,認知分析系統將識別問題并立即處理。到2030年,交通事故率將大幅降低。一旦出現問題,視頻和遙測數據可以幫助商用車輛司機(以及企業)確定問題的根本原因。智能工作場所通過精確傳感提高生產力 到 2030 年,智能控制下的工作場所將實現高度自動化。配備了自動引導車(AGV)的無人值守倉庫將成為常態。叉車和搬運車將快速精
25、準地存儲和提取庫存,而傳送裝置則將負責分類和處理輸入和輸出。全自動倉庫將更高效、準確、有序,而且由于它無需留出工人行走的通道,因此可以存儲更多產品。正如視頻流可以幫助實現公共道路上的智能交通一樣,視頻流和認知分析也是實現工作場所安全、合規和安防的核心所在。視頻采集早在數十年前就被用作安全執法和安防監控的工具。到2030年,115億臺安防和場所自動化設備將在住宅和商業應用中發揮作用。其中許多將是聯網攝像頭,以保證運營的安全與順利進行。工作場所的視頻采集將與認知處理、AI或數據分析相結合,在員工合規性、資產追蹤、安全預警和發布其他警報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例如,攝像頭可以確保員工正確穿戴護目鏡、頭盔和
26、背心,以遵守公司的安全規定。運用地理圍欄技術,視頻可以利用RFID等工具來追蹤材料、設備和現場員工的位置。此外,該技術還能發現未經授權或身份不明人士進入不安全或限制區域的情形,并及時做出響應。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12 盡管有很多AGV被用于重復性的工作任務,但其他另一些工作場所配備的全自動和半自動交通工具則更為靈活,可以用于特定任務??罩泻偷孛鏌o人機采用攝像頭和遙感技術(包括位置追蹤),在大型場地巡邏和檢查現場狀況的變化。無人機可以在幾分鐘內到達危險或難以觸達的地方,并提供詳細的視覺數據和分析。這些自動駕駛設備補充完善了大型煉油廠、發電廠、公共工程項目、
27、建筑施工區和安全設施等場所的遙測系統。為人類提供可視化數據和數據處理功能 2030年,MR設備的集合(AR、VR和XR)將成為知識工作者廣泛使用的主流工具。這些工具與運動感知控制器和觸覺反饋相結合,幫助員工對大型數據集進行視覺化、結構化和操控,以獲得新的商業洞察。MR將會影響各行各業的員工。企業源源不斷地獲取數據,實時分析這些數據,做出即時的響應。知識工作者尋找進一步組合及利用這些數據的方法,他們將信息來源轉化為市場情報,幫助企業更好地做出決策。示例如下:在制造業領域,對工廠車間進行可視化可以提高運營效率。另外,還可以在創建物理模型前,對新設計進行概念化、原型化和迭代 在農業領域,通過評估土壤
28、條件,來決定何時何地進行灌溉或施用化學品 在金融服務領域,運用數據分析來預測未來市場表現 在醫療保健領域,在AI的幫助下,利用遠程機器人進行操作 在采礦和能源領域,可視化物理空間和地下結構,從而掌握地層情況,優化開采方案 在零售業領域,幫助消費者在購買決策前,體驗提供新生活方式的產品或服務 到2030年,使用大型而昂貴專業設備的行業將把AR作為主流工具。來自總部的專家和現場技術人員可以佩戴帶有視頻的AR頭戴式設備,一起完成復雜設備的維護、維修或升級工作?,F場技術人員可以先通過智能代理程序對實時視頻流進行認知分析。智能代理程序通過視覺提示,引導現場技術人員逐步完成流程。隨后,智能代理程序可以評估
29、并確認技術人員是否正確完成了任務中的每個步驟。智能服務快速、準確、個性化 到2030年,服務交付將更快、更加個性化,產生的結果也更好。這些改進將體現在商業和專業服務、零售、教育、醫療保健部門和公共部門服務等方面。僅在醫療保健領域,2030年將有超50億臺聯網設備投入使用,包括消費者醫療和臨床護理設備,用以監測和改善健康狀況。過去幾十年以來,企業組織一直在保存各類電子記錄。2030年,所有這些收集到的信息將足夠全面且彼此相關,從而很容易幫助理解并對應到其中單獨的個體,包括其他企業、客戶、學生、患者或公民。數據將與個人建立標注關聯,因此有關組織必須確保個人隱私和敏感數據受到保護。這些豐富的數據可以
30、幫助人們,甚至拯救生命。例如,在醫療保健領域,帶有多媒體功能的電子醫療記錄可以納入處方藥的相關信息,可以附帶高分辨率的影像文件、過往的就醫問診數據和過往的手術視頻。如果一位已出院的患者需要復診,智能分析工具可以幫助指導醫務人員采取適當行動。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13 有時,豐富的數據可以帶來更好的個人回報。2030年,為了保持競爭力,零售商需要了解他們的客戶群體,獲得更多穩定的回頭客。根據??瓦^往的消費習慣,零售商可以給出恰當的建議,推薦與其興趣相匹配的其他產品或服務。對于潛在的零售客戶,MR將替代數字標牌,成為吸引顧客參與和體驗新產品和服務的方式。虛擬零
31、售店鋪可以展示客戶正在考慮購買的新產品,以及過往買過的產品,從而提供更多信息,以幫助客戶做出更符合其個人偏好的消費決定。在教育領域,遠程學習項目早已采用。2020年,新冠疫情暴露了采用遠程教學的一些不足,但同時也展示了其潛力。2030年,大學將同時構建物理校園以及擴展的虛擬空間。學生們可以在社交元宇宙中彼此交流,和教師互動,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和進行項目合作。對于商業服務來說,2030年我們所擁有的這些技術將會成型,并帶來更好的成果。商業和專業服務的成功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技能。該領域蓬勃發展的關鍵在于賦能員工,使他們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協作、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工具,以及數據的獲取和分發(包括通過
32、元宇宙這樣的方式)最終將使企業受益。AI代理程序將被用來協助員工,減少一些簡單機械的工作任務,從而使人才能夠專注于為企業提供更高價值。2030年的網絡需求 將未來的應用需求與網絡需求進行對照,我們發現了一些共同點。2030年的服務提供商網絡將需要提供10倍于10年前的帶寬。這種對容量的需求來自于更多的聯接設備和每臺設備需要的更高帶寬。園區園區網:無線、視頻和元宇宙網:無線、視頻和元宇宙 2030年,許多智能工作場所仍在使用傳統的物理材料和資產,但它們都將有一個信息維度。工作場所將依賴于實時視頻,并與豐富的遙測數據協同。實時視頻流對帶寬需求很高,高度壓縮的、低質量的視頻流可以在1Mbps的帶寬環
33、境中工作。許多帶有認知分析功能的攝像頭更需要注重細節。傳輸速率高達25Mbps的高清(HD)視頻流和高達100Mbps的8K視頻流將更為逼真。遙測也會產生大量數據,例如,能源行業使用分布式聲學傳感監測地震活動;這樣的系統每天可以生成10TB的數據。2030年,大型工作場所將會設置許多攝像頭,生成實時視頻流。有些攝像頭放置在永久固定位置,或是嵌入靜止的機器。而有些則是無線的,安裝在車輛上,或佩戴在員工身上。有些無線攝像頭也是靜止的,只是當工作場所發生改變時偶爾移動。這些攝像頭所捕獲到的視頻流的帶寬各不相同,取決于其所監測和分析的事件和目標。一般來說,在2030年的大型工作場所,機器輕輕松松就能生
34、成數千兆的視頻流。這些數據都將被收集、分析、關聯,并用于啟動實時響應。無論在現場還是遠程,2030年的知識工作者將偶爾需要執行實時、交互的數據建模和分析工作。這種任務可能會對算力和帶寬有極高要求。涉及到可視化和分析大型數據集的任務時,MR的要求與其他類型的流媒體視頻相似:高達25Mbps或高達100Mbps的帶寬,用以將視頻數據流傳輸到設備,外加其他傳感器所需的額外帶寬。后臺應用對網絡和云資源的要求可能非常高。沉浸式和完全交互式的元宇宙體驗需要大量帶寬(1Gbps或更多)來模擬連續的現實生活體驗。取決于業務類型和員工可使用的工具,未來的工作場所可能需要為現場每位知識工作者提供100Mbps到1
35、Gbps的基礎帶寬,甚至可能更多。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14 元宇宙中的員工無需移動便能實現協同,但元宇宙外的員工則需要一個在工作場所隨處可用的協同檔案。理想情況下,不管員工在家里或是哪里工作,這個協同檔案都會伴隨其到任何工作環境。在工作場所,高性能無線網絡可滿足面對面會議和項目協作的需要。除了為每位知識工作者規劃帶寬之外,企業還需留出固定帶寬,以便把工作場所的服務器與全球分布式云平臺聯接起來。充足的網絡帶寬只是一方面,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端到端性能的最低閾值。對于任何實時用戶界面來說,當端到端延遲低于10-15ms時,體驗質量最為理想;當延遲低于5
36、0-60ms時,體驗質量可以接受;當延遲達到100ms時,體驗質量勉強可以忍受(見圖圖2 2)。對于實時機器遙測和視頻認知處理技術而言,容忍度因應用而異。低于1ms的響應時間有時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高速制造過程和關鍵安全傳感器中,例如一個防止設備損壞或工人受傷的關閉開關。在動態、危險的環境中運行的AGV,理想延遲應低于10ms才能及時響應意外事件。其他類型的視頻監控相對沒有那么嚴苛。一些優先觸發裝置可能需要低于100ms的響應時間(例如,非關鍵性的機器警報)。其他應用可以允許1秒或更多的延遲(例如,提醒工人正確穿戴安全裝備或設備位置的更新)。圖圖 3 3 舉例展示了一些關鍵設備和功能的可接受
37、性能范圍。應用本身會把其全部性能需求告知網絡和云端資源?;谶@些信息,園區網將自行安排應用優先級,以滿足其所需的無線和有線帶寬。新一代的Wi-Fi將滿足更高的性能需求,能夠處理許多并發的千兆帶寬流。圖圖2 2:網絡延遲對人類感知和沉浸式用戶體驗的影響:網絡延遲對人類感知和沉浸式用戶體驗的影響 難以察覺的難以察覺的 閾值閾值 可以察覺可以察覺的的 閾值閾值 勉強接勉強接受受的的閾值閾值 毫無沉浸式毫無沉浸式體驗體驗 0 10ms 50ms 100ms 1s 資料來源:Omdia 2023 Omdia 實現交互式的沉浸式體驗時端到端的滯后閾值實現交互式的沉浸式體驗時端到端的滯后閾值 廣域網、多元廣
38、域網、多元化計算化計算和多云互連和多云互連 2030年的網絡和云(許多網絡和云)將成為一個協調的整體。網絡需求將由企業的業務策略決定,而業務策略則由應用決定。當云和計算資源中的某個元素接近其性能上限時,智能代理程序會通知相關的服務提供商,需要提供額外的硬件和資源來確保承諾交付給客戶的服務水平。2030年,服務提供商的網絡和云資源都將緊密結合在一個高性能、分布式和完全互聯的架構中。云聯接早在十年前就已分裂成多云環境。對于2030年的企業來說,私有云、混合云、公有云、托管平臺,以及托管的軟件即服務,都將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運行。在過去的20年間,對運營商帶寬的需求穩定增長。到了2030年,全球對網絡
39、流量的需求將會有所放緩,但也只是略微緩和。許多領先的提供商在2010-2020年間的流量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接近30%,但到2030年,對流量的需求則將每年增長20%以上(見圖圖4 4)。2030年及以后,流量將持續保持迅猛的漲勢,達到20年前運營商網絡凈流量的150倍,或是2020年至2030年間流量增長的10倍左右。圖圖4:2030年,年,網絡服務網絡服務提供提供商商網絡網絡將承載約將承載約150倍于倍于2010年的流量年的流量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資料來源:Omdia 20
40、23 Omdia 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15 圖圖3 3:示例應用的性能和機器需求:示例應用的性能和機器需求 安全開關(緊急停止)交互式的動態環境 非關鍵警報、響應 常規互動 關鍵警報關鍵警報 10ms 實時響應實時響應 優先,優先,非關鍵性非關鍵性 非實時非實時 0 50ms 100ms 1s 交互式交互式應用的應用的端到端的滯后閾值端到端的滯后閾值 資料來源:Omdia 2023 Omdia 從2010年開始的帶寬倍增量(1倍)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16 2030年,企業將持續增加網絡流量,這些流量輸入將包括機器生
41、成的信息和人類協作的信息。企業需要決定應當如何處理其運營中收集的大量數據。他們需要選擇保持哪些數據源的完整性,保留多長時間;壓縮或截斷哪些數據源,僅保留部分參數;數據保存到什么時候不再有用;以及如何處置此類數據。其目的是讓企業管理數據流:哪些數據僅用于即時決策,哪些應保留用作未來的分析;哪些數據需要短期保留,哪些需要長期保留;哪些數據只需保留原始數據的片段,而哪些需要完全充分保留,用作未來的進一步分析。知識工作者需要訪問這些規模龐大的數據集,以便人工操作員和智能代理能夠操控它們。員工可以通過比較不同數據源,來尋找特定的模式或相關性。數據存儲的位置并不重要。為了能夠安全地訪問、可視化以及組合不同
42、的數據源(實時進行),無論數據被存儲在哪里,都需要具備高彈性、超高帶寬的高性能算力和存儲。實時協調遠程數據集則需要確定性網絡,以提供低時延和無損傳輸。整個網絡-計算架構需要能自我驅動來組織和滿足這些要求。早在2020年,應用向云端的轉型已經開始。企業將原有應用遷移到云端,并增加了新的數字化的、云原生應用。到2030年,應用的核心類別還是大致相同。應用的帶寬和性能要求不斷增加。圖圖5 5按類別顯示了高需求的、主流的云端企業應用。每一項應用都在持續發展,對性能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數據中心網絡:發展至數據中心網絡:發展至龐龐大的規模大的規模 2030年,數據中心將成為廣域網架構的一部分,無論其是嚴格意
43、義上的私有云,還是擴展到公有云基礎設施之上。存儲和計算資源、以及滿足操作和傳輸數據需求的網絡附件將會體量龐大。網絡帶寬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10倍。數據中心需要擴大10倍的規模以跟上流量的增長。為了滿足大幅增加的遠程處理需求,數據中心不得不再擴大10倍。此外,為了支持那些需要完成微秒量級交易的關鍵應用,數據中心還將時延減少了10倍。圖圖5 5:演進過程中對帶寬和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的主流企業應用示例:演進過程中對帶寬和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的主流企業應用示例 UC,協作元宇宙 AI/ML,機器人,智能代理 機器監控 托管控制器 混合現實 建模和可視化 工作流程 流程自動化 認知分析 資料來源:Omdia企
44、業IT服務洞察,n=310 2023 Omdia 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17 為了滿足性能需求,數據中心必須充分協同網絡和計算要素。2030年的數據中心將繼續RoCE等概念,充分利用其聯接到大規模并行、非阻塞計算架構的優勢。在2030年,數據中心將廣泛使用智能運維(AIOps)實現自我監控和自我上報。除了定期添加和更換硬件以外,其設施將是“無人值守”的。數據中心旨在成為零故障、零搶占和零訪問的工作場所,其設施將自主執行監控、維護、運營任務。這代表了有別于過去數十年的巨大轉變,以前的企業IT部門的職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設計、評估、維護和升級數據中心。到2030
45、年,數據中心也將比10年前更節能。這些設施實現了云計算的承諾:實現資源合理分配,最大化利用資源。每一代新的計算和存儲基礎設施都會在增加處理能力和存儲容量的同時,消耗更少的能源,產生更少的熱量。較低的熱量足跡也減少了冷卻設施所需的能源。盡管量子計算在2030年仍處于有待完善的階段,現今的云計算基礎設施已經減少了碳排放量,以滿足企業和政府的要求。這些數據中心具備處理企業和消費者數據洪流的能力、網絡附加能力和性能。2030年,高要求企業應用的主要數據中心流量示例如下:用AI工具評估持續的遙測數據流和視頻流,以識別預示變化或警報情形的特定模式信息 用AI工具指導、協調現場運營,聯接車輛和其他資產以實現
46、效率的最大化;用分析工具來協助知識工作者處理大量數據;通過MR和其他人機界面,用演示工具來可視化分析結果;知識工作者工作中用到的元宇宙協作工具、虛擬操作空間、及相關服務。2030年的數據中心將接入全球可用資源結構,并通常具有多光纖入口和數兆位規模的網絡聯接能力。底層網絡和云資源管理不再復雜,企業應用也將完全獨立于具體的服務器和地點。資源管理將根據可接受的總體性能、安全性、合規性和成本進行安排。網絡安全:可網絡安全:可信信訪問訪問機制機制和行業需求和行業需求 2030年,雖然屆時的技術水平將會在多方面改善企業運營,但網絡安全仍然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不良分子將繼續試圖破壞企業運營、竊取數據、威脅
47、、勒索和造成破壞,因此,企業仍應保持警惕。自十年前起,安全工具便已開始使用AI和機器學習來檢測和警示已知的攻擊模式和潛在的破壞。零信任實踐實現了對未經授權數據源訪問的最小化。到 2030年,這些實踐將逐漸發展成為成熟的智能代理機制,可以與網絡安全研究人員和專家協同提供安全保障。2030年,服務提供商將在企業的整體安全環境中發揮作用;他們將在威脅觸及企業網絡或云資產之前中斷威脅。大約10年前,安全訪問服務邊緣(SASE)的概念將安全性重新引入網絡環境。服務提供商現在可以通過他們的公共網絡對可疑流量和不良分子進行監控及鎖定,將其阻斷在客戶網絡這一薄弱環節之外。由于服務提供商的邊緣識別阻止了危險流量
48、,因此潛在的攻擊者將無法接觸他們企圖攻擊的目標公司資產。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18 2030年,企業將會以嚴格的授權和安全協議來閉合工作場所的無線網絡。這些企業私有無線網絡將會處于一個完全封閉的環境。只允許裝有獲授權的eSIM的設備聯接企業私有網絡;同時這些企業設備中的eSIM將無法聯接到企業私有網絡以外的資源,從而保持網絡閉環。這些企業私有網絡將會封鎖任何企圖訪問工作場所的未知設備。任何企圖聯接到企業網絡的設備都有可能被封鎖或限制在某個受限的網絡環境中。企業可能允許此類設備登入公共互聯網,但無法看到或獲取任何企業資源。未經授權的設備產生的流量可能遭到進一
49、步的限制;例如,被限制帶寬從而保證企業網絡不受影響(無論直接還是間接)。在受控的企業環境之外,維護網絡安全就更加困難。出差的高管、現場員工和遠程員工都可能有信息被攔截或工作設備被破壞的風險。工作設備可能被他人竊取或感染病毒軟件,成為不良分子攻擊組織信息資源的載體。然而,不管知識工作者在哪(無論何時何地),企業都必須為其提供支持,而這也造成了企業網絡安全的一些潛在漏洞。廣泛使用的零信任和數據丟失預防措施等實踐,可以減少此類漏洞可能造成的損害。然而,在2030年,因數據被破壞或被竊取而造成的損失可能比10年前更具有災難性。一次完整的破壞將使犯罪分子獲得大量關于企業和個人的數據和情報。特別是那些擁有
50、大量潛在敏感個人數據的服務業企業,必須保持警惕,保護這些信息?;谠频陌踩諏⒃诒Wo企業敏感資產方面持續發展。來自不同組織的安全專家將繼續合作,聯手阻擊不良分子,共同保護企業資產、資源和整體業務。B2B將成為新的營收增長引擎 由于政府要求降低消費者家庭寬帶(也稱為2C市場)的聯網和使用費用,服務提供商面臨著營收增長乏力的難題,且2C市場逐漸趨于飽和。與2C市場不同,由于數字化轉型和企業云化進程的加速,企業B2B市場出現了新的趨勢。企業和垂直行業需要網絡服務商提供SLA保障、靈活的帶寬、高安全、高擴展性、低時延和更高的性能,B2B市場的這些需求增長迅速,且利潤豐厚。B2B將成為未來新的營收增長
51、引擎。服務供應商應及時提供差異化的優質專線服務,作為B2B服務的主流產品,打開成功的大門,確保投入的資本早日獲得回報。與現有的云服務提供商相比,此類服務提供商仍然被企業部門視為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因為他們了解企業的業務需求。然而,為了保持競爭力,他們必須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與已經擁有云網協同基礎設施經驗和技能的云供應商同臺競爭,為企業和垂直行業提供優質和更快面市(TTM)的新服務。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19 Omdia愿景:愿景:在數字化轉型時代在數字化轉型時代,“專線專線+X”數字化套件數字化套件將促進將促進服務提供商服務提供商的的B2B業務業務增長增長
52、 企業和垂直行業不止依賴一個服務提供商實現專線聯接和WAN站點的聯接;相反,他們會使用不同的服務提供商來獲得更有彈性且差異化的服務體驗。因此,Omdia建議服務提供商全面升級和重新架構其傳統的IP MPLS-VPN專線產品,將其納入“專線+X”組合的數字套件,促進在B2B市場的營收增長。這種“專線+X”的差異化數字套件代表了服務提供商在復雜的數字化轉型和云計算時代滿足企業和垂直行業更高績效預期的核心競爭力,此外,也為新的商業機會和增長創造無限潛能。Omdia對對“專線專線+X”產品組合數字套件的建議產品組合數字套件的建議 專線與“X X”(其中“X X”是指高級高級S SLALA、管理局域網、
53、管理局域網(LANLAN)、S SD D-WANWAN及及安全服務安全服務)的組合必將為企業和垂直行業提供一個獲得更高投資回報的機會。以下為組合建議:1.高級高級SLASLA:企業和垂直行業需要更快的面市時間和新服務框架、按需分配帶寬和SLA保障,以便在數字世界的競爭中取得勝利。因此,“專線+高級SLA”數字套件確保傳統的IP MPLS專線整體升級,實現端到端SRv6,以及全自動租戶級切片,以滿足更高的服務質量和骨干網互聯需求。2.管理管理LANLAN:“專線+管理LAN”的數字套件確保IP網絡和云一鍵式高效協同、管理并整合企業和垂直行業的LAN、Wi-Fi和工業物聯網的彈性。3.軟件定義廣域
54、網(軟件定義廣域網(SDSD-WANWAN):):將SD-WAN與專線捆綁,傳統IP MPLS專線的范圍將得到升級和擴展?!皩>€+SD-WAN”數字套件確?,F有的和新的分支機構與企業和垂直行業之間更快、更靈活的一鍵式云網訪問聯接,促進新業務增長。4.安全安全管理管理:“專線+安全管理”數字套件提供安全的基于AI的主動威脅檢測和響應功能。為企業業務提供保障和安全防范。服務提供商服務提供商在在實行實行“專線專線+X”的的B2B組合數字套件組合數字套件時時面臨的主要網絡挑戰面臨的主要網絡挑戰 企業認為服務中斷是一個重大損失,期望服務提供商的網絡能夠提供高級SLA和高性能體驗。如下圖所示,服務提供商的
55、IP傳輸網絡現在需要從承載網絡整體升級到數據中心網絡,以滿足企業和垂直行業的關鍵數字服務趨勢。1.融合的IP承載網絡 2.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DCN)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20 圖圖6 6:“專線:“專線+X+X”需要”需要IPIP承載網絡承載網絡集成集成端到端端到端SRv6SRv6和全自動化和全自動化 專線專線+X:B2B新增長新增長 +安全管理 +高級SLA +SD-WAN +管理LAN 融合的融合的IPIP承載網絡承載網絡 數據中心數據中心 DC2 DC1 DC3 構建 維護 優化 資料來源:Omdia 2023 Omdia 對融合對融合IP承載網絡
56、的要求承載網絡的要求 從IP邊緣到骨干網絡的端到端傳輸網絡需要整體升級,以滿足全面網絡融合的要求,發揮“專線+X”數字套件的真正實力。以下是基本的網絡要求:融合邊緣:RAN網絡統一接入、50GE站點和100GE上行鏈路 全業務融合城域網:100GE下行鏈路和400GE上行鏈路 全業務融合核心網絡:800GE互連 端到端SRv6、Telemetry、租戶級切片,整個網絡全生命周期自動化 切片切片 融合骨干網 SRv6端到端端到端SRv6 融合邊緣 運營 遙測遙測 融合城域網 規劃 全生命周期自動化全生命周期自動化 集中自動化集中自動化 中心中心 實時數字地圖實時數字地圖 快速配置 多云互聯 可視
57、性 業務鏈 SLA保障 2.0 展望2030年:商業應用的可能性和對網絡需求的影響|21 對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對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DCN)的要求)的要求 DCN網絡必須進行升級,以便在數字時代為企業和垂直行業提供“專線+X”組合的IT相關服務。以下是基本的DCN網絡要求:實現全以太融合網絡基礎設施的全生命周期自動化 通用算力轉成AI算力 具有零丟包和低時延架構的800GE互連 L4自治和預測性自主驅動網絡,用于多云互連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General 3.0 2030年Net5.5G網絡的 關鍵特點和創新 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
58、和創新|23 面向2030的數據通信網絡的演進 隨著時代向2030年邁進,垂直行業應用場景的新流量模式、即將到來的元宇宙時代和工業物聯網(IIoT),都對通信網絡的帶寬、開放性、可信度以及訪問數字平臺的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企業和垂直行業越來越依賴云計算(包括泛在算力、充足的存儲空間和可靠的低時延網絡)來管理其工業自動化流程。工業自動化需要借助AI來解決與生產系統相關的復雜和非結構化的問題。云計算是電信公司云戰略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激發了通信服務提供商們(CSPs)在數字時代重塑數據通信網絡架構和運營的新思考。Omdia觀點:Net5.5G的基本驅動因素 Net5.5G承載數據通信(
59、IP承載)網絡將不會像過去那樣僅支持簡單的數據流,而是要保持固移融合(FMC),實現超高可靠性的低時延通信。用例包括智能制造、智能電網、云VR/AR、元宇宙智能電網等。此外,從2025年起,網絡服務需求的多樣化及其規模將創造巨大的市場新潛力,需要強大的數據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網絡向Net5.5G演進的三個基本驅動因素如下:AI推動了計算和存儲網絡資源的統一;元宇宙要求網絡帶寬升級;工業數字化轉型。AIAI推動了計算和存儲推動了計算和存儲網絡網絡資源資源的的統一統一 首先,AI等多元化算力推動了計算和存儲網絡資源統一解決方案,以及靈活跨域調度的發展??赏ㄟ^端到端IPv6+和SRv6網絡實現完全智能
60、的云網協同。元宇宙要求網絡帶寬元宇宙要求網絡帶寬升級升級 其次,像元宇宙這樣的沉浸式應用進一步推動了網絡帶寬的升級進程。用戶對端到端、多服務、切片級SLA保障的需求也正在成為用戶體驗的重要內容。工業數字化轉型工業數字化轉型 第三,數字化轉型使多云部署成為企業的主流選擇。這促使網絡提供一跳入多云、異構物聯網接入、端到端確定性網絡能力,從而賦能云-邊-端協作和智能聯接的工業互聯網。Omdia對Net5.5G的愿景 Net5.5G定義了在泛在計算、5.5G移動網絡和全行業數字化時代,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方向。其主要的能力提升包括:計算與網絡的融合、5.5G承載網絡的改進,以及智能互聯網和萬物感知互聯。
61、Net5.5G以端到端IPv6+技術為基礎進行創新,實現了WiFi 7、端到端800GE、確定性網絡和應用/計算感知網絡的部署,構建了面向2030年的聯接物理和數字空間的智能網絡基礎設施。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24 Net5.5G賦能了新的用例,包括AI密集型應用、沉浸式元宇宙和全行業數字化。Net5.5G通過在物理和數字空間之間構建的數字神經系統,開啟一個智能世界的時代。我們必須承認,在過去幾十年或5G之前的時代,互聯網的發展確實已將網絡聯接延伸到了物理世界的幾乎每一個角落。Net5.5G將在推動網絡升級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以支持6G及其后時代的,虛擬和物理空間
62、相融合的,完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世界。由于泛在AI計算、元宇宙和數字孿生應用的蓬勃發展,互聯網基礎設施所擔任的角色正在從“物理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轉向Net5.5G時代聯接物理和虛擬世界的“神經系統”。同時,技術創新的關鍵場景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延展,實現智能制造和萬物互聯應用。圖圖7 7:Net 5.5GNet 5.5G智能世界的信息神經系統智能世界的信息神經系統 算力算力 AIAI 元宇宙數字孿生元宇宙數字孿生 物理空間物理空間 跨域網絡智能化(跨域網絡智能化(MNA)網絡神經元細胞網絡神經元細胞 IPv6+泛在可信網絡(UTN)Net5.5G HRL 綠色超寬帶(GUB)端到端IP
63、v6+應用/計算感知 超高帶寬 確定性 可靠 智能異構大規模物聯網異構大規模物聯網(HMIHMI)實時實時聯接聯接和感和感知知 人 機 物 組織 資料來源:Omdia 2023 Omdia 完全數字化的物理元素完全數字化的物理元素 虛擬空間虛擬空間 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25 Net5.5G標志著從萬物互聯邁向萬物智聯 無論是萬物互聯還是萬物智聯,Net5.5G圍繞IPv6標準提出多項創新,將互聯網基礎設施從“消費互聯網”擴展到了“全行業、全要素的工業互聯網”。不斷發展的技術能力和不斷升級的互聯網數據基礎設施將為2030年通往智能世界打開大門。這將有助于實現大規
64、模工業數字化和元宇宙擴展現實,并幫助企業更加敏捷和靈活地使用來自多個云的算力。Net5.5G可以為未來場景構建創新性的和全面的基礎設施,從而為人們提供機會來實現對物理和虛擬世界的智能感知。如第2章所述,Net5.5G技術的主要特征是可滿足2030年不同企業網絡的多樣化應用場景和需求。園區網絡:將園區網絡從Wi-Fi 6升級到Wi-Fi 7,為用戶提供30Gbps的峰值接入能力;此外,將園區匯聚網和骨干網升級到100GE/400GE,以提升端到端的超寬帶訪問容量。WAN網絡:將基站接入從10GE升級到50GE,將城域匯聚網和骨干網傳輸速度從400GE升級到800GE;此外,確定性IP網絡將抖動從
65、毫秒級降至微秒級。數據中心網絡:服務器網絡規模從十萬個節點發展到數百萬個節點;數據中心交換機的最大接口速率從400GE升級到800GE,將時延從微秒級降至納秒級。泛在可信網絡:深度擴展邊緣邊界安全,并在云網絡邊緣實施分鐘級及時防御。Net5.5G的愿景是實現泛在的、無縫的和智能的IP聯接(IP聯接萬物);智能化管理使得新興應用可以更低的成本更敏捷靈活地使用多云算力。此外,Net5.5G推動了數百萬臺終端和設備的IPv6升級。具體來說,如圖圖8 8所示,Net5.5G的發展側重于兩個維度:Net5.5G-基本網絡能力 綠色超寬帶(GUB)網絡 跨域網絡智能化(MNA)智能網絡 泛在可信網絡(UT
66、N)Net5.5G-關鍵架構互聯網創新 IPv6+(IETF中定義的基于IPv6的功能,例如端到端SRv6網絡)高韌性和低時延(HRL)的確定性網絡 異構大規模物聯網(HMI),以釋放工業互聯網的潛能 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26 Net5.5G 基本網絡能力 綠色超寬綠色超寬帶帶(GUB)網絡)網絡 綠色超寬帶網絡使得元宇宙時代VR、AR或MR中的沉浸式體驗成為現實。企業和垂直行業對此似乎雄心勃勃,希望將這種沉浸式體驗應用于他們的遠程控制工業生產系統、虛擬娛樂、教育、人際互動、人機交互等場景。因此,現有的IP承載網絡(從接入、匯聚到骨干網絡)需要升級為高端智能I
67、Pv6 Enhanced網絡路由平臺,以支持沉浸式的元宇宙交互。此外,承載網絡必須滿足低時延、高帶寬、100%網絡可靠性和體驗保障的嚴格要求。新服務如元宇宙、24K 3D VR/AR游戲、大數據流(每次100TB)、持續增長的視頻應用和遠程全息交互式工業生產控制系統需要千兆寬帶、零時延和確定性網絡體驗。綠色千兆寬帶因其速度(目前為10Gbps,到2030年為50Gbps)與零碳排放和節能等特點,正在廣泛成為消費者和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選擇。Wi-Fi 7和800G等下一代技術,將通過泛在光聯接和無站點光傳輸,來實現10Gbps級別的泛在網絡。骨干網絡將從單一平面切換到3D網格,以消除網絡堵塞。
68、圖圖8 8:Net5.5G愿景愿景 跨域網絡智能化(MNA)IPv6 Enhanced(IPE)高韌性和低時延(HRL)Net5.5G 愿景愿景 泛在可信網絡(UTN)綠色超寬帶(GUB)異構大規模物聯網(HMI)資料來源:Omdia 2023 Omdia 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27 帶寬是未來網絡的本質特性之一,在未來十年內將不斷升級。此外,智能制造等工業級應用對可靠、優質的網絡聯接提出了嚴苛、多樣化的要求,這推動了對高算力和海量存儲需求的爆炸式增長。Net5.5G的發展表明,應不斷提升接入、聚合和骨干網帶寬。以下是實現綠色超寬帶網絡的重點方面:園區無線網絡峰
69、值速率從Wi-Fi 6(10Gbps)升級到Wi-Fi 7(30Gbps)升級有線站點接入,支持10Gbps到50Gbps,以滿足以下要求:數據中心網絡的接口速率范圍為400GE到800GE;WAN為跨區域計算協作(如東數西算)提供靈活的超寬帶和高吞吐量;網絡必須能夠將巨大的算力需求和單個數據中心的算力進行匹配,從EFLOPS提高到100EFLOPS;骨干傳輸網絡的接口速率范圍為400GE到800GE,以滿足未來多樣化的流量需求??缬蚓W絡智能化(跨域網絡智能化(MNA)智能網絡智能網絡 在數字時代,數據中心、園區和IP廣域網面臨著更加多樣化和復雜的服務需求。作為一種解決方案,AI在網絡管理、控
70、制和分析功能方面的整合有助于推動智能網絡自動化。為了衡量網絡自動化的成熟度和服務體驗,智能網絡自動化被分為六個級別(L0到L5)。這六個級別(L0至L5)用于評估并衡量自治網絡服務的優勢,也有助于促進網絡和服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應用AI和大數據技術,可以改進網絡規劃、配置、運維(O&M)和自優化。此外,自動駕駛網絡(ADN)也能賦能網絡自動化和智能化。Net5.5G的目標是從L3(有條件自治)升級到L4(高度自治)網絡,或在后期升級到L5網絡以實現完全智能的ADN。NET5.5G可幫助ADN將網絡聯接和智能技術相結合,開發出自組網、自修復、自實現和完全自動化的網絡。此類網絡將為垂直行業和企
71、業提供零等待、零接觸的無憂體驗,提升企業的數字化水平。ADN利用知識和數據推動了三個層面的智能發展,打破了人工處理的極限。這三個層面包括:IP網絡設備智能 IP網絡智能 服務智能 ADN有助于將網絡流程自動化從人工決策,發展到智能化自動化的決策,以提高整體IP網絡自動化水平。對于L3級的ADN,服務配置也可從幾分鐘縮短到幾秒鐘,這有助于系統根據預先配置的場景模板自動編排網絡意圖。在L4級的ADN中,系統可以智能識別整個流程中可以自動化的場景,進一步加快服務速度。泛在可信網絡(泛在可信網絡(UTNUTN)由于云計算和企業數字化呈現指數級發展態勢,網絡威脅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具有挑戰性。因此,一個智
72、能的、前瞻性的、AI賦能的泛在網絡安全系統,將為云網、邊緣和設備集成提供保護。Net5.5G提出了以下通用可信網絡能力: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28 AI賦能的泛在安全保護機制能夠對異常變化以及所需的網絡和業務環境級別做出快速響應;通過AI的威脅響應和智能網絡保護可以降低工業數字時代的安全風險;利用高度準確和實時的泛在安全保護機制可保護園區網絡和大型數據中心網絡邊緣免受威脅;減少網絡安全漏洞,將攻擊檢測時間從幾小時縮短到幾分鐘或幾秒鐘;將響應和補救應對時間從幾天縮短到幾分鐘,以避免因遭受安全威脅而導致的長期損失。Net5.5G 關鍵架構創新 IPv6+端到端到端S
73、Rv6網絡能力網絡能力 要解決IPv4地址枯竭問題意味著要采用基于IPv6的聯接,這是數字時代的必然趨勢?;诂F有的IPv4尋址技術,如今的網絡無法發揮云網絡的協同效應,以達到對異構算力資源靈活調度的期望。因此,數以百萬計的企業正在向云端遷移,并需要基于IPv6的融合和智能的承載網來聯接云端資源。Net5.5G利用基于IPv6開展的IETF協議創新,旨在對IETF中定義的IPv6功能進行微調,以構建一個增強型的大規模IPv6網絡。帶有SRv6協議的IPv6+可簡化和統一端到端IP尋址和隧道信令,聯接數據中心、終端系統、園區網絡,并減少跨域轉換。因此,Net5.5G可提高可達性、簡化網絡、實現網
74、絡可編程,這是IP網絡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展。SRv6以經濟高效的方式,使流量工程超越了MPLS時代,通過以下功能實現網絡SLA保障和可編程性:端到端SRv6網絡提供應用/計算感知能力;將租戶級網絡切片規模從K級升級到100K級。在IPv6基礎上,IPv6+(具備AI功能)允許新的服務創新并可實現智能網絡的聯接。支持IPv6+的全IPv6網絡可確保邊緣實現快速計算,端到端SRv6支持多云環境一站式訪問,基于FlexE技術的復雜切片可實現確定性用戶體驗。IPv6+網絡允許新的服務創新,通過網絡切片實現差異化的服務質量保障(QoS),并通過自動化和軟件定義網絡(SDN)控制來縮短服務配置時間,
75、以滿足云應用需求。IPv6+將推動網絡創新和對諸如SRv6、AI、IPv6封裝的比特位索引顯式復制(BIERv6)等新功能的端到端支持,在邊緣計算、IIoT、網絡融合、企業網絡等場景中實現基于SDN的自動化網絡控制。Net5.5G SRv6可有效應對元宇宙時代的龐大流量負載帶來的挑戰,提供靈活彈性的超寬能力,提升用戶體驗和網絡利用效率,實現智能按需接入。此外,采用端到端IPv6+和SRv6的數據中心可以實現零丟包和高吞吐量,高效釋放算力。該創新將幫助服務提供商實現云網協同,幫助企業敏捷地訪問多云算力。在企業垂直領域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需要用IPv6智能網絡來承載日益增長的關鍵服務。隨著企業越
76、來越多地轉向云端,對智能聯接、工業自動化和沉浸式服務體驗的需求使得IPE網絡和AI賦能的自動化技術成為必需品。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29 IPv6可確保智能路徑規劃、運維可視化和自動化、流量工程、SLA保障和應用感知。此外,SRv6和BIERv6封裝可縮短業務布放時間,滿足云應用要求。這種智能云網協同需要引入簡化后的全IPv6可達性,以及跨所有IP網絡域的統一轉發,而無需額外的信令要求。因此,這種由云帶來的協同作用將把IP邊緣、傳統的以設備為中心的城域網絡和核心網絡轉變為現代IP網絡。高韌性高韌性和和低低時延時延(HRLHRL)的)的確定性確定性網絡網絡 未來,
77、IP網絡將從辦公網絡擴展到需要低時延、高可靠性、確定性的生產網絡,如用于工業控制系統和無損應用承載的生產網絡。網絡的高靈活性和低時延,對于最終用戶在元宇宙時代的XR應用體驗至關重要。對于5.5G DCN網絡的關鍵任務應用程序,Net5.5G可確保確定性IP網絡體驗,降低工業物聯網(IIoT)時延。它還有助于確保:將DCN網絡的靜態時延從1微秒降至200納秒;高度可擴展和技術驅動的高級蜻蜓拓撲,使DCN達到數百萬臺服務器的規模;網絡抖動從毫秒級改進到微秒級,可靠性達到99.9999%,滿足工業需求。確定性工業網絡 現有的IP網絡的設計思想是提供“盡力而為”的服務,因而無法滿足工業互聯網多樣化且彈
78、性的網絡服務需求,因為生產制造活動對于時延和抖動相關的網絡服務保障都有超高的要求。而Net5.5G推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實現從盡力而為到確定性的IP網絡體驗,使得核心生產服務可以遷移到云端,幫助客戶實現機器人自動化工業生產,提高工作效率。無損和低時延DCN 全球計算能力將提升100倍,DCN規模將從十萬臺服務器升級到數百萬臺服務器量級。在這種情況下,DCN性能的改進(靜態時延從1微秒降低到200納秒)將是必然趨勢。此外,新的存儲介質(存儲級內存SCM)將投入使用,其I/O時延將從200微秒改進到20微秒。網絡抖動將從毫秒級降為微秒級,而網絡可靠性將從99.99999%提高到99.999999%,以
79、滿足以下要求。Net 5.5G的網絡切片能力及其確定性IP技術,繼承了IP網絡在達成端到端毫秒級時延和微秒級抖動,以保證低損耗和服務時延變化時所采用的聯接技術。而且,元宇宙和工業互聯網需要實時數據采集。Net5.5G利用IPv6對于入戶設備進行基于IP的升級改造,為各種終端提供IP地址,解決工業網絡協議不互通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智能終端與云端的直接聯接能力。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30 異構異構大規模物聯網大規模物聯網(HMI),釋放工業互聯網的潛力),釋放工業互聯網的潛力 異構物聯網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它改變了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工業互聯網、智能農業、智能醫院和智能
80、交通等未來的生活方式。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其聯接能力將不斷增強,所聯接的設備數量也在增加,因此需要在網絡邊緣進行快速處理。IPv6+創新加速了IPv6協議棧的普及,使之可用于更廣泛的異構工業物聯網應用,以聯接終端、內容和網絡。IPv6+增強了IPv6,實現了如下好處:1010倍倍 IoT終端 聯接數量 終端系統IPv6的滲透率上升至 90%90%工業設備聯網率上升至 80%80%基于IP的工業設備滲透率上升至 70%70%用一個部署Wi-Fi 7的IP融合承載網(通過網絡切片將物理網絡劃分為許多邏輯網絡)來確保用戶體驗。它可以防止網絡切片擁塞,同時確保異構IIoT場景的高帶寬和可靠性。此外,一
81、鍵式操作、預測分析和故障診斷也將提高運營效率。新的新的Net5.5GNet5.5G框架框架意味意味著著什么?什么?AI驅動的數字化浪潮正在推動一場前所未有的網絡變革,企業、垂直行業和消費者對未來十年的期望不斷提高。隨著2030年的臨近,展望數通產業未來,端到端底層IP網絡將基于新興用例和應用向更高帶寬演進。對于5G、IoT、8K、cloud VR、專線2B等新興企業和消費應用,端到端底層IP網絡需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基于AI的網絡智能。沉浸式體驗視頻預計將持續推高帶寬需求,未來需要的帶寬將是當前帶寬的10倍。8K8K視頻流量視頻流量目前正以33%的速度增長,單條流可達100Mbps,一些高保真全
82、息圖像流甚至可以達到10Gbps??傊?,隨著8K及家庭3D沉浸式體驗技術的成熟,視頻體驗正在達到新的高度。8K高清視頻 100Mbps/流 裸眼3D xGbps/流 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31 XRXR和工業和工業元宇宙元宇宙應用應用也需要高帶寬,如XR校園(單教室)和工廠需要10Gbps接入帶寬。XR工廠 XR教育 10Gbps/1000 m2 10Gbps/教室 多云戰略多云戰略已成為已成為明確明確的的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戰略。所有大中小型企業的IT應用都在加速遷移到多云或混合云,以期獲得更好的管理、更強的數據安全性、更高的系統可靠性及特定云服務
83、提供商提供的專業SaaS。但另一方面,云-邊互聯及公私混合云互聯使得網絡更加復雜。為了降低網絡復雜度和提高網絡敏捷性,網絡自動化應運而生。在垂直行業領域,工業數字化工業數字化正在加速,IT/OT接入網和企業分支網帶寬正在向10Gbps升級。園區IT、OT和企業專線場景中存在以下情況:園區園區ITIT網絡網絡:在園區IT網絡中,所有高密辦公場所都需要10Gbps的桌面接入帶寬,每個接入點(AP)掛接50臺左右的終端設備,平均有40個實時視頻會議會話。隨著教育園區教育園區ITIT網絡網絡從傳統教育向智能教育轉型,每個班級同樣需要10Gbps接入帶寬。每個班級有8張課桌,每個課桌配備6臺VR設備,帶
84、寬要求為10Gbps/班級。園區園區OTOT網絡網絡:工業自動化要求對機器進行無線控制,對生產單元進行10Gbps無縫覆蓋,為每條生產線配備13個攝像頭。各生產站點需要8.6Gbps總帶寬,每個攝像頭需要100Mbps或更高的帶寬,同時要求60%并發率、零延遲、零丟包。在智能制造領域,10Gbps到生產線是新趨勢,因為每個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會控制1000臺儀器,而每臺儀器都需要10Mbps帶寬。在企業IT應用中,企業專線企業專線上云需要實現10Gbps到分支。高清視頻會議作為熱門應用,每個會議都需要至少160Mbps帶寬。另外,所有企業都需要嚴格的視頻監控,每個攝像頭至少需要10Mbps
85、帶寬。Gbps 10Gbps Gbps-10 Gbps 100Mbps 10Gbps 10Gbps/教室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32 A AI DCNI DCN在提升在提升AIAI計算效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計算效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G、云、AI已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驅動力。AI計算應用對組網要求嚴格,且需要高效的算力,以確保面向消費者和行業垂直領域的單級和多級租戶智能計算具有極高的擴展性。隨著AI的發展,DCN網絡建設從傳統DCN模式轉向AI-DCN模式,僅僅0.1%的丟包率就可以將AI訓練的計算能力降低50%,DCN網絡的作用不容小覷。AI-DCN可確保業
86、務和云服務提供商擁有完全自動駕駛的DCN網絡,具有快速故障定位、根因分析、流量模式預測、網絡風險評估、網絡最優路徑選擇等能力。同時AI-DCN在提升AI計算效率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使AI能力在2030年后增長500倍,確保服務提供商在其底層IP網絡上實現超寬、高吞吐、低時延。為滿足上述新興用例及應用需求,我們需要建設下一代400GE/800GE IP匯聚網,以實現4種場景下10Gbps接入及AI DCN計算,如下圖所示。到2030年,家庭消費者、企業和垂直行業(如醫療、教育、交通、制造、物流、礦業等)對端到端IP承載網的需求將變得更加強勁,同時還需要通過網絡開放自動化實現多云按需互聯。
87、只有當AI賦能的NET5.5G可以振興數據通信行業、實現行業現代化、切實展現行業演進價值時,IP網絡才能向更高水平邁進。以下是一些注意點:以下是一些注意點:10Gbps 400G/800GE400G/800GE骨干 圖圖9 9:四種場景下四種場景下10Gbps10Gbps接入接入 +400GE/800GE IP+400GE/800GE IP承載承載 +800GE+800GE AI DCNAI DCN計算計算 10Gbps 消費者 400GE 城域 400/800GE 骨干 800GEAI DCN 10Gbps家庭 人人工工10Gbps商業 10Gbps園區 通過SRv6實現業務彈性多云布放 通
88、過E2E切片實現確定性和低時延 提供會話級可視和自動化 100%100%吞吐吞吐率率 智能負載均衡在網計算 來源:Omdia 2023 Omdia 使能 800GE AI DCN 實現 500倍AI算力提升(2030年)使能 400GE城域 和 400G/800GE骨干 到消費者、家庭、企業和園區對于超寬和確定性端到端體驗必不可少 3.0 2030年關鍵Net5.5G網絡的特點和創新|33 另一方面,ChatGPT和其他AI工具的涌現使得算力需求井噴,大大提高了AI芯片的出貨預期。NET5.5G AI-DCN將在具備400GE城域和800GE骨干能力的端到端數據通信網絡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S
89、Rv6等新技術在數據面的端到端演進可保證組網靈活性和確定性。SRv6可高效應對元宇宙時代的大流量負載,提供靈活彈性的超寬能力,提升用戶體驗和網絡利用效率,實現智能按需訪問。同時,端到端采用統一協議和SRv6的數據中心可實現零丟包和高吞吐,高效釋放算力。為了提高效率和敏捷性、降低自動化復雜度、提高網絡調度智能,應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實現網絡基礎設施多層可視化和自動化。通過維護一張統一的數字地圖,實時監測IP層和SRv6連接狀態,主動維持特定服務或客戶所需的服務級別。目前,很多服務提供商和廠商已達成行業共識,即Net5.5G可填補5G、5G-A和未來6G網絡的空白。Net5.5G將使能eMBB、URL
90、LC、mMTC等關鍵特性,助力承載網達成接入、匯聚、核心層帶寬路標,實現全面網絡數字化。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General 3.0 Key Net5.5G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s for 2030|31 4.0 總結與展望 4.0 總結與展望|35 數字經濟正在推動一場前所未有的網絡變革,企業、垂直行業和消費者都對未來十年寄予厚望。工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商業,需要敏捷、高效和靈活的ICT網絡解決方案,來實現深入的人機交互。因此,到2030年,將有數十億的人和物聯接、互動。滿足企業和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Gbps量
91、級帶寬體驗將是關鍵的差異化因素。另外,提供1毫秒以下時延和99.999%可靠性的低時延確定性服務體驗,對于智能工業數字化轉型和元宇宙時代至關重要。到2030年,數據通信承載網絡的演變將要求敏捷性、低時延、高帶寬、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具備大規模算力和海量存儲空間,用于人際和人機交互。運用SRv6技術的IPv6端到端隧道,將支持工業互聯網的商業化,并幫助解決數百萬物聯網設備面臨的IPv4地址受限問題。及時采用IPv6創新將加速和推動工業4.0的應用,例如智能交通和智能制造。IPv6和網絡切片的組合有助于構建毛細血管型網絡,確保工業互聯網時代的效率和敏捷性。在接入、城域和骨干層具備端到端SRv6傳輸能
92、力的IP融合承載網將提供更好的適應性、更大的容量、更簡單的組網和更短的面市時間,同時變得更加智能。這樣就滿足了垂直業務領域的要求,還可實現網絡“云交付”。整個行業必須通力合作,開發工業數字經濟,使元宇宙成為現實。實現Net 5.5G需要一個蓬勃發展的生態系統,簡單來說就是“IP聯接萬物”。Net5.5G的愿景和標準將在IETF、IEEE等定義的框架內最終確定。致謝|36 致謝 Yu LU 勞動就業和經濟一體化部,數字項目總監(法國)Lin Jinbin 林林錦斌錦斌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數字應用研究院院長 Zhou Huan 周周歡歡 東風設計研究院,智慧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Ji Dewei
93、紀紀德偉德偉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信息技術公司北京分公司經理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General 附錄 作者 Sameer Malik 承載網高級首席分析師 E Sameer.M Michael Philpott 消費者服務提供商研究總監 E Michael.P Brian Washburn 企業服務提供商研究總監 E Brian.W 聯系方式 | Omdia咨詢 Omdia是一家市場領先的數據、研究和咨詢企業,專注于助力數字服務提供商、技術公司和企業決策者在互聯數字經濟中獲得蓬勃發展。我們的分析師團隊遍布全球,致力于為信息技術、電信和媒體行業提供專
94、家分析報告和戰略洞察。我們通過提供切實可行的見解,為客戶的業務規劃、產品開發和面市計劃提供支持,為客戶創造業務優勢。我們通過綜合權威數據、市場分析和垂直行業的專業知識,不斷增強決策能力,幫助客戶從新興技術中受益,利用持續改進的商業模式獲利。Omdia是Informa Tech的分支部門,Informa Tech是一家服務于技術、媒體和電信行業的B2B信息服務企業。Informa集團已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希望我們的分析能夠協助您做出明智、有遠見的商業決策。如果您有進一步的需求,Omdia的咨詢團隊也將竭誠幫助您的公司發現未來的趨勢,抓住機遇。2023 Omdia 版權所有.并保留所有權利。未經
95、授權禁止復制。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General 版權聲明及免責聲明版權聲明及免責聲明 此處引用的Omdia研究、數據和信息(“Omdia資料”)是Informa Tech及其子公司或關聯公司(統稱為Informa Tech)或其第三方數據提供商的版權資產,Informa Tech發布的數據、研究、意見或觀點,并不代表事實。Omdia資料反映的信息和意見是截至原始發布日期的信息和意見,而不是本文檔的日期。Omdia資料中表達的信息和意見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Informa Tech沒有任何義務或責任因此更新Omdia資料或本出版物。Omdia資料是以“現狀”及“現有”為前提的情況下提供的,對于Omdia資料所載信息、意見及結論的公正性、準確性、完整性或正確性,概不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聲明或保證。在法律允許的最大范圍內,Informa Tech及其附屬公司、高管、董事、員工、代理和第三方數據提供商均對Omdia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使用概不承擔任何責任(包括但不限于因過錯或疏忽而產生的任何責任)。在任何情況下,Informa Tech都不對任何基于或依賴Omdia資料做出的任何交易、投資、商業或其他決策負責。2023 Omdia.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禁止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