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煒-自然災害評估系統建設實踐與展望.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吳煒-自然災害評估系統建設實踐與展望.pdf(3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P1吳瑋自然災害評估系統建設實踐與展望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2 0 2 4 年 6 月P2目錄目錄一、背景形勢二、自然災害評估系統建設三、發展展望P3P3背景形勢01P41 背景形勢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頻發,地震、暴雨、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易發高發。隨著城鎮化、工業化持續推進,各類承災體暴露度、脆弱性不斷增加,災害風險的系統性、復雜性持續加劇。P51 背景形勢2023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9544.4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691人,緊急轉移安置334.4萬人次;倒塌房屋20.9萬間,嚴重損壞62.3萬間,一般損壞144.1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0539.3千公頃;直接經濟
2、損失3454.5億元。P61 背景形勢要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支撐,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推進應急管理科技自主創新,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要加大先進適用裝備的配備力度,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提高突發事件響應和處置能力。要適應科技信息化發展大勢,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提高監測預警能力、監管執法能力、輔助指揮決策能力、救援實戰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20192019年年1111月月29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P71 背景形勢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堅持安全堅持安全第一
3、、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加強國家區域,加強國家區域應急力量建設。應急力量建設。20222022年1010月16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P81 背景形勢強化信息支撐保障系統推進“智慧應急”建設,建立符合大數據發展規律的應急數據治理體系,完善監督管理、監測預警、指揮救援、災情管理、統計分析、信息發布、災后評估和社會動員
4、等功能。升級氣象核心業務支撐高性能計算機資源池,搭建氣象數據平臺和大數據智能應用處理系統。P91 背景形勢 根據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災害救助工作需要等因素,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針對一級響應,災情穩定后,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災害評估和恢復重建工作的統一部署,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指導受災?。ㄗ灾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災害損失綜合評估工作,按有關規定統一發布災害損失情況。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根據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可能受影響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對可能出現的災情進行預評估。密切跟蹤災害風險變化和發展趨勢,對災害可能造成的損
5、失進行動態評估,及時調整相關措施。災情穩定后,應及時評估、核定并按有關規定發布災害損失情況。P10P10自然災害評估系統建設02P11信息化建設有助于提供精準高效的災害數據分析和應對策略,但是面對復雜嚴峻的災害形勢,自然災害評估系統建設仍面臨許多困難。2自然災害評估系統建設多源實時災害信息獲取能力全過程自然災害評估的時效性災害評估的精準性和工具化災害風險防范與應對的綜合策略P122自然災害評估系統建設依托現有信息化建設基礎,結合全過程自然災害評估的核心應用需求,整合數據資源、集成專業化評估模型,建設自然災害評估系統。解決信息獲取不足、手段不多、運轉不暢、綜合無術等難題,為重大自然災害評估及時提
6、供技術支撐。以信息化建設為手段以跨區域跨部門多源數據匯聚為基礎以產品及時精準服務為目標以災害損失評估模型方法軟件化研發為核心P13總體架構設計業務服務支撐層安全保障體系標準規范體系應用層平臺支撐基礎數據層大屏PC電腦手機WebSocketTCP/UDPJSON/XMLHTTP/HTTPS用戶認證服務基礎應用服務日志服務審計服務服務總線統一身份認證文件服務用戶權限管理API接口業務數據接入數據共享交換數據標準化信息管理服務資源分析服務資源可視化服務GIS服務通信服務空間數據發布融合通信系統電子郵件服務系統企業微信服務空間數據發布一張圖服務互聯網、輿情氣象、水文、地震等專業數據遙感與基礎地理災害管
7、理風雹災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雨雪冰凍災害洪澇災害地震災害評估模型調查評估救助救援需求評估損失評估風險評估災害評估產品核查評估產品風險評估產品救助需求評估產品損失綜合評估產品應對工作評估產品響應一張圖事件驅動時間過程驅動特定需求驅動災情研判定性定位定量數據展示業務圖層專業圖層地圖底圖后臺管理用戶權限管理模型管理組織管理系統配置日志管理移動應用信息采集與推送資源查詢和統計數據管理數據發布管理地圖數據管理快速評估產品基礎設施層計算平臺:Web應用服務器、Java虛擬機、Docker 容器、Redis 緩存數據庫互聯網、專網主機存儲社會經濟災情統計風險普查現場調查地質災害臺風災害生物災害旱災P14數
8、據接入與管理 氣象致災數據:降雨、氣溫、風、臺風路徑.空天遙感數據:長時序災前災后遙感影像數據.社會經濟數據:人口、農作物、房屋數量與分布.基礎地理數據:地形數據、河網水系數據.歷史災害數據:歷史災情、歷史重大案例 風險普查數據:四大類承災體風普數據 現場調查數據:核查臺賬、照片、視頻.P15數據接入與管理應急管理部信息資源平臺應急管理部信息資源平臺全國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全國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中國地震臺網中國地震臺網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全國水雨情全國水雨情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局P16數據接入與管理結合已發布的人口、房屋、農作物、GDP等4類承災體格網數據服
9、務,推進接入災害損失評估系統,為災害風險評估、災害快速評估、災情核查評估等核心業務提供精細化數據支持。GDPGDP房屋房屋農作物農作物人口人口多源數據匯聚:風險普查數據成果P17數據接入與管理多源數據匯聚:分行業部門數據匯聚人員密集場所、交通、高危企業、重要設施、地質地災隱患點、應急資源等6大類28小類空間數據服務;柵格、矢量、三維、交通、河網水系、等15類地圖圖層數據;其他渠道提供的事件信息、地震速報、實時降雨、天氣預報降雨、臺風路徑等5類實時數據。重要承災體數據基礎地圖數據降雨量等致災數據臺風路徑數據P18數據管理地圖數據管理數據發布管理數據備份與恢復1.數據發布管理:支持對房屋格網、人口
10、格網、重大基礎設施、次生災害、斷層分布圖層等不同種類數據的上傳、發布、下載等。實現系統數據庫的導出和離線分發。2.地圖數據管理:實現與第三方電子地圖底圖數據源進行配置管理,可對百度地圖、天地圖地圖服務接口進行管理。支持SHP、TIF等空間數據文件上傳、發布。3.數據備份與恢復:實現與第三方電子地圖底圖數據源進行配置管理,可對百度地圖、天地圖地圖服務接口進行管理。數據接入與管理P19數據處理分析P20數據處理分析空間統計分析:通過事件影響區域進行對影響的行政區、影響承災體、應急資源、地質地災隱患點等進行分析,可通過修改影響區域大小分類統計,通過點擊地圖分布圖標查看數據詳情。災害事件信息查詢:通過
11、一張圖上顯示地震事件位置分布,可按地震事件信息名稱、時間、震級等條件進行查詢。標繪制圖工具:標繪工具:常用標繪符號、應急標繪符號、基礎標繪符號、管理標繪。測量工具:面積、距離、高程測量專題圖工具:地圖打印、地圖導出分析研判工具:經驗圈查詢、標繪范圍查詢、行政區劃查詢、烈度圈查詢P21災害評估模型地震災害評估模型:地震烈度模型:提供人機交互界面,對內置在系統中的地震動參數衰減關系模型或烈度衰減關系模型中的參數進行修正。房屋易損性模型:提供人機交互界面,對內置在系統中的不同類型房屋結構的易損性矩陣或易損性曲線的參數進行修正。人員傷亡模型:提供人機交互界面,對內置在系統中的人員死亡、人員受傷、人員安
12、置計算公式中的參數進行修正。地震烈度快速估算模型地震災損快速評估模型衰減橢圓公式建筑物震害矩陣人員在室率公式路段平均震害指數損失比矩陣P22災害評估模型臺風災害評估模型:相似臺風模型:按照目標臺風預測的登陸點P,搜索在點P周圍50km登陸的所有臺風。房屋易損性模型:提供人機交互界面,對內置在系統中的不同類型房屋結構的易損性矩陣或易損性曲線的參數進行修正。人員傷亡模型:提供人機交互界面,對內置在系統中的人員死亡、人員受傷、人員安置計算公式中的參數進行修正。農作物受災模型:提供人機交互界面,對內置在系統中的農作物類型易損曲線的參數進行修正。臺風路徑和強度預測模型氣象數據氣象模型臺風風險評估模型風災
13、、風暴潮、洪水風險災害損失評估模型房屋損失模型 財產損失模型地形、地貌P23災害評估模型洪澇災害評估模型:P24災害評估產品與展示地震災害評估報告:系統自動按照信息報告模版地震災害評估專報 地震信息:時間、地點、震級、深度 災情分析:歷史地震、最近區縣、鄉鎮、村莊、V度以上烈度區面積、人口分布 災損評估:房屋、人口 周邊資源:避難場所、隊伍、應急物資等應急資源分布P25災害評估產品與展示臺風路徑周邊影響分析相似臺風分析P26災害評估產品與展示洪澇災害損失評估P27移動終端移動應用資源查詢信息推送事件信息1.信息推送:通過手機APP應用,實現災害事件信息、事件簡報、評估報告等信息查詢查看。2.資
14、源查詢:可對事件周邊重點防護目標、應急資源、風險隱患點信息進影響分析。3.事件信息:實現前后方地震事件、臺風事件、洪澇事件信息移動和PC同步,可在移動端快速填報地震速報事件信息。P28移動終端P29P29發展展望03P30自然災害評估系統建設存在的問題認識不足;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不夠;技術裝備不強;標準規范不健全;數據“孤島”普遍存在;完整的業務鏈條尚未形成;數據治理、深度挖掘和智能化評估能力仍然薄弱;P31努力方向建立系統建設與運行標準規范;健全機制,推動天-空-地-人-網等多維度多模態數據的集成運用;持續推進災害評估數據治理;加強災害風險和損失評估等人工智能模型研發;完善自然災害評估綜合集成平臺,推動系統的智能化、綜合化、精準化和國際化;P32Thank You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