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對我國信息行業啟示分析市場研究報告(34頁).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美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對我國信息行業啟示分析市場研究報告(34頁).docx(3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0 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內容目錄前言5一、以史為鑒,美國互聯網產業發展歷程回顧5(一)互聯網產業興起:政策與技術雙重催化51、政策強有力的支持6(1)“信息高速公路計劃6(2)1996 電信法頒布 72、新技術的發展使得互聯網商業化成為可能7(1)萬維網的發現 7(2)網景瀏覽器8(3)Windows 958(4)英特爾奔騰芯片8(二)互聯網產業野蠻生長期:資本的盛宴催生泡沫和狂熱81、風險投資公司的狂熱82、納斯達克的泡沫化9(三)互聯網產業泡沫破裂期:大洗牌與韌性101、泡沫膨脹和破滅背后不容忽視的資金變化102、互聯網產業的蕭條,倒閉和失業潮來臨113、互聯網用戶滲透率持續提升,
2、基礎建設繼續推進11(四)互聯網產業再次復蘇崛起:掌握需求的會持續屹立111、為什么轉折出現在 2002 年122、掌握需求的會持續屹立12(1)電商始祖:亞馬遜(AMZN)12(2)社交需求發現者:Facebook133、技術躍遷帶來需求爆發14(1)智能手機的興起14(2)3G 向 4G 升級15二、前半程,國內信息產業呈現與美國互聯網相似的發展路徑16(一)信息產業興起:政策支持疊加應用落地,加速價值發現161、政策大力扶持,加快信息產業發展162、智能手機等新型載體的出現推動互聯網應用層面落地爆發17(二)信息產業泡沫膨脹期:私募和杠桿資金是重要推手181、泡沫膨脹期資金瘋狂涌入并大幅
3、加杠桿182、信息產業上市資產價格虛高19(三)信息產業泡沫破裂期:變的資金,不變的產業201、清查場外配資觸發資金轉向,并進而引發泡沫破裂202、盲目擴張和無業績支撐的上市公司被清算203、產業政策投入并未發生改變:明確建設網絡強國214、4G 等基礎設施建設依舊穩步推進215、信息產業應用需求繼續保持旺盛22三、后半程,我國信息產業或也將進入長期的復蘇崛起期23(一)為什么我們認為 2019 年信息產業已重新步入崛起期231、華為事件將信息產業的重要性再度推升232、2019 年信息產業的業績重新恢復增長243、新一輪的技術迭代演進開始24(1)5G 建設的正式啟動24(2)智能終端迭代:
4、5G 手機及智能汽車逐漸實現量產254、不良資產在 2019 年出清有明顯提速26(二)與美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相似,掌握需求的龍頭企業會勝出271、人工智能產業鏈282、云計算產業鏈303、智能汽車產業鏈32圖表目錄圖 1:美國信息通信技術生產行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6圖 2: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四個基本要素7圖 3:1990-2000 年間美國風險投資的籌資資金和投資資金變化(億美元)9圖 4:1990-1999 年美國主要股指走勢對比圖10圖 5:思科股價走勢圖(上市至今)10圖 6:外國投資者凈買入美國企業股票金額(1990-2005 年)10圖 7:亞洲和美國 GDP 增速對比(19
5、90-2005 年)10圖 8:1997-2010 年互聯網用戶數量變化11圖 9:全球人均帶寬和服務器數量變化(1999-2007 年)11圖 10:美國境內信息業企業稅后利潤變化 VS.納斯達克指數12圖 11:亞馬遜收入變化(1995-2019 年)13圖 12:美國網上零售額變化情況(1998-2017 年)13圖 13:我國網上銷售額變化情況(2007-2018 年)13圖 14:Facebook 月均活躍用戶數(2009-2018 年)14圖 15:Facebook 每用戶平均收入(2009-2018 年)14圖 16: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003-2018 年)14圖 17:智能
6、手機出貨量 Vs.納斯達克15圖 18:全球及中國 4G 用戶數15圖 19:全球平均移動網速變化(單位:比特,2013-2018 年)15圖 20:2012-2015 年國家政策對于 TMT 產業(信息產業)的支持17圖 21: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變化(2011-2019 年)17圖 22:國內 Ipad 出貨量變化(2010-2017 年)17圖 23:手機游戲用戶變化趨勢(2012-2018 年)18圖 24: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2012-2018 年)18圖 25:私募基金發行數量(只,2013-2015 年中)18圖 26:融資融券余額變化(萬元,2013-2015 年中)18圖
7、 27:2013-2015 年中各行業的換手率對比(粗略對比)19圖 28:PEVC 投資信息技術行業金額占比19圖 29:計算機板塊 2015 年中期 PE 分布19圖 30:網宿科技股價和業績變動對比(2010-2018 年)19圖 31:融資融券余額變化與創業板指變化對比(2015-2016 年)20圖 32:商譽減值對比(信息產業失敗案例 Vs.整體信息產業,億)21圖 33:凈利潤對比(信息產業失敗案例 Vs.整體信息產業,億)21圖 34:中國移動 4G 基站數(萬)22圖 35:國內 4G 用戶數(百萬戶)22圖 36:拼多多 GMV22圖 37:抖音日活躍用戶數量22圖 38:
8、天貓雙 11 歷年成交額23圖 39:滴滴出行用戶數23圖 40:華為核心供應商中受禁令限制的美國供應商24圖 41:信息產業代表板塊上市公司合計凈利潤變化(2014-2019)24圖 42:國內 5G 手機出貨量25圖 43:國內新增上市 5G 新機型數量25圖 44:特斯拉全球銷量(2016-2019 年)26圖 45:蔚藍季度交付量(2018-2019)26圖 46:風投資金募資及投資資金變化(2012-2019 年)26圖 47:A 股退市數量變化(2012-2019 年)26圖 48: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規模(億元)29圖 49:人工智能領域投融資情況29圖 50:中美公有云市場規模
9、對比(億美元)31圖 51:中國、美國、歐盟企業上云率對比31圖 52:2019-2023 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及增長率預測31圖 53:2019-2023 年中國政府和大型企業上云率預測31圖 54:云計算產業鏈32圖 55:當前量產汽車的智能化程度分類33圖 56:2019 年主要智能汽車銷量對比34表 1:2009 年至今美股領漲公司(漲幅超過 20 倍,且公司市值大于 100 億美金)27表 2:部分人工智能公司一覽29表 3:云計算產業鏈部分公司一覽32表 4:互聯網及高科技巨頭入局智能汽車33表 5:智能汽車產業鏈部分公司一覽35前言俗語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國科技產業在經歷
10、了2013 年被追捧、2014-2015 年 上半年被瘋狂炒作、2015 年中泡沫破裂、2015 年下半年-2018 年沉寂、2019 年再次被追捧 之后;站在當下,或許在如何看待及把握科技產業下一輪的投資機會時,美國互聯網產業發展歷 史可以給我們一些可能的啟示?;仡檨砜?,國內科技產業在追趕美國的同時,也呈現出與美國相似的發展路徑;國內以信息 產業為代表的科技產業,和美國互聯網產業一樣,都經歷了產業被認知發現、產業瘋狂發展及泡 沫化、產業泡沫破滅、以及產業再度復蘇崛起等主要的發展路徑。1)認知及發現期:1993 年,為應對全球競爭的挑戰,克林頓政府發表了報告-技術是經 濟增長的發動機,并提出了
11、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劃;比較來看,2012 年,國務院印發十 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新興產業正在成為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 力量,并明確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2)發展及泡沫期:1995-2000 年,美國互聯網泡沫逐漸膨脹;到 90 年代末,很多美國擬 上市公司紛紛改名,在公司名字上添加如ie甚至.com,跟 IT 稍微掛鉤,不管主營業 務,股票都會得到上到投資機構下到股民的瘋狂搶購。對比來看,2013-2015 年中的 A 股市場, 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板塊受到瘋狂追捧,其中,計算機行業該時期內個股平均漲幅超過 5 倍,不少個股漲幅甚至超過 10 倍;而期間通過改名觸網
12、也不乏新鮮,以多倫股份為例,更名為 匹凸匹之后,10 個交易日漲幅超過 1 倍。3)泡沫破滅及沉淀期:2000 年 3 月,美國互聯網泡沫開始破滅,2000-2002 年期間,納斯 達克指數跌 4000 點,從最高 5132 點跌至 1108 點,跌幅約八成;比較 A 股市場,2015 年中市 場泡沫被刺破,創業板指數在約 3 個月內從最高 4038 點跌至 2000 點,跌幅 50%;并在此后 3年內,最低跌至 1200 點下方,距離泡沫破滅前的高點跌幅達到七成。4)復蘇崛起期:美國互聯網產業在泡沫破滅的洗禮下,不少觸網公司紛紛湮滅在歷史浪潮 之中,但對于其中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確迎來了真
13、正的發展良機。2002 年末,泡沫破裂約 2 年半之后,美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產業就步入快速發展時期;雖然 2008 年因為全球金融 危機爆發,阻礙了股價表現,但在風波過后,作為美國科技公司代表的納斯達克指數,迎來了十 年的長期牛市,指數漲幅約 6 倍?;氐絿鴥?A 股,2019 年,在信息產業泡沫破裂約 3 年半之后, 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科技股再度表現活躍,其中,電子行業平均漲幅 74%,排名所有行業第二 位;可能至少來說,從股價表現上,國內信息產業似乎已經步入復蘇期。一、以史為鑒,美國互聯網產業發展歷程回顧(一)互聯網產業興起:政策與技術雙重催化1994 年被認為是互聯網元年,在政策和產
14、業技術的雙重催化下,互聯網相關產業進入快速 發展期。從美國信息通信技術生產行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來看,1996-1997 年,信息通信技術生產行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有大幅躍升,從占 GDP 比重約 3%上升到約 6%;美國信息通信產 業高速發展。圖 1:美國信息通信技術生產行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美國信息通信技術生產行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美國信息通信技術生產行業增加值占GDP比重7.006.506.005.505.004.504.003.503.00資料來源:Wind,1、政策強有力的支持(1)“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最早是在 1992 年總統國情咨文中提出的;1992
15、年 2 月,美國總統發表國情咨文,計劃用 20 年,耗資 2000 億-4000 億美元,以建設美國國家信息基礎結構(NII), 作為美國發展政策的重點和產業發展的基礎。同年,克林頓在其競選文件復興美國的設想中 強調,50 年代在全美建立的高速公路網,使美國在以后的 20 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為了 使美國再度繁榮,就要建設 21 世紀的道路,它將使美國人得到就業機會,將使美國經濟高速 增長。1993 年 9 月,美國副總統戈爾和商務部長正式宣布,美國將實施信息高速公路計劃, 該計劃旨在全美范圍內,利用通信、計算機、多媒體、軟件、數據庫等不同信息技術,建立將人 們的工作、生活、科研、娛樂等融
16、為一體的國家高速信息網絡。為保證信息高速公路政策的順利執行,美國政府成立了白宮信息基礎設施特別工作組(IITF), 該白宮特別工作組將與國會和民間組織一起提出加速 NII 建設所需的政策和計劃,指導并監督 NII 建設發展,集中處理電信政策、信息政策和應用方面的問題。同時,美國政府還相應設立了 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和民間企業咨詢委員會、增加聯邦通信和信息政策相關機構的人員支持等??梢钥吹?,1996-2001 年,5 年時間內美國共建設了 1.3 億公里的光纜,占全世界光纜總長 的 40%。圖 2: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四個基本要素資料來源: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標、內容、意義及其影響,(2)1996 電
17、信法頒布1996 年,為促進電信行業的自由競爭,美國政府頒布了1996 電信法;該法案打破了地 方電話和長途電話經驗范圍的界限,允許任何人或者公司參與電信領域的競爭。同時,法案還迫 使地方網絡商以較低價格把線路提供給互聯網服務商使用。該法案頒布之后,有效地降低了互聯網的使用成本;使得公民、學校、醫院等大眾群體,有 機會以經濟上可以承受的方式,去接近正在形成的先進通信互聯網絡。從這一點來看,電信法 的頒布對于互聯網未來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一個必要的基礎。2、新技術的發展使得互聯網商業化成為可能1966 年,互聯網的前身阿帕網就已經開始籌建;1973 年,阿帕網更是利用衛星技術與英國、 挪威實現連接;
18、隨后,脫胎于阿帕網的 NSFNET 誕生,成為首個面向社會的公共網絡,有條件 的美國大學校園紛紛出現個人電腦教室。但直到 1990 年之前,NSFNET 依舊只是美國大學里年 輕人高貴而時髦的精神享受。而 90 年代,共發生了幾次技術突破,真正使得互聯網商業成為可 能。(1)萬維網的發現萬維網可能是 20 世紀 90 年代最為重要的發明之一。1991 年,伯納德-李將他的發明正 式定名為 World Wide Web,萬維網是由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和 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 共同組成,他使得電腦之間交換信息成為可能。在此之前,只有專業人士才能通過復雜的編程去 鏈接不同系統、獲取特定信
19、息;但在萬維網發明之后,普通大眾可以自由地利用鏈接從一個站點 跳到另一個站點,不同的電腦系統之間信息的鏈接及交換變得更為簡單,網頁的概念也隨之產生。1993 年,在萬維網逐漸成熟之后,伯納德-李說服其他研究伙伴放棄了萬維網的專利,使得 每個人可以自由的在萬維網上彼此分享信息;萬維網也成為奠定當前互聯網的最重要基石之一。(2)網景瀏覽器1994 年 10 月,網景瀏覽器誕生;網景瀏覽器創造了圖文并茂的瀏覽器界面,通過便捷的鼠標操作方式,使得在網景瀏覽器推出僅僅 4 個月時間內,便出現在 600 萬臺連接互聯網的電腦 上,市場份額暴增至 75%,普及速度極快。網景瀏覽器雖然在后期與微軟 IE 競爭
20、中失利,截止到現在可能已經基本消亡;但不可否認, 網景瀏覽器開創了圖文瀏覽器的先河,目前在瀏覽器中普遍使用的包括 cookie、網頁框架、JS 等也是由其首先定義的。(3)Windows 951995 年 8 月,微軟劃時代的產品 Windows 95 發布,相比較之前的操作系統,Windows 95 完成了巨大突破。首先,Windows 95 在操作上成功取代了 MS DOS,用戶不再需要學習理解 MS Dos 才能完成發布命令和運行應用程序;開機即可直接進入應用圖形用戶界面的 Windows 桌面。其次,實現硬件即插即用,Windows95 之后開始,系統可以自動檢測相應的硬件設備, 并自
21、動按照相應的驅動程序。第三,設計時考慮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操作體驗,在操作系統中設計 了開始鍵和任務欄。(4)英特爾奔騰芯片1994 年,英特爾發布了一款名為 Pentium 的處理器芯片,該芯片采用 0.6 微米工藝技術制 造、核心由 320 萬個晶體管組成、增加了浮點運算功能、工作電壓降至了 3.3V。該芯片較以往 芯片有一個明顯的重大突破,即實現了 CPU 指令的并行化,顯著增強了計算速度;同時,依托 該芯片,可以使得計算機更輕松地集成包括語音、聲音、圖片、手寫體等不同數據,使得在電腦 上實現順暢的多媒體應用成為可能。(二)互聯網產業野蠻生長期:資本的盛宴催生泡沫和狂熱在美國政府和產業技術發
22、展的共同推手下,互聯網產業自 1994 年開始即進入了快速發展時 期;但隨后資本的加入,雖然加速了互聯網產業創新和滲透的速度,但因此引發的資本狂熱也不 可避免的將互聯網產業帶入瘋狂吹泡泡時代。1995 年 8 月,成立僅 16 個月的網景上市,作為互聯網公司的第一次 IPO,在上市后僅幾個小時,市值就已經突破 20 億美金;華爾街日報曾評論道,通用動力公司,花了 43 年才使市值達到 27 億美元,而網景,只用了 1 分鐘?;ヂ摼W公司向世人展現了其科技之外的強大財 富魅力。1、風險投資公司的狂熱沙丘路,作為連接著斯坦福大學和硅谷的重要路徑,僅 2-3 公里的范圍內,密布著 300 多家風險投資
23、公司,共掌管近 2300 億美元的市場資金,風險投資金額占據美國的三分之一。1972 年,第一家風投機構 KPCB 落戶沙丘路;同時,迄今最成功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紅衫資本也落 戶于此。1994 年,KPCB 投資了 500 萬美元,擁有網景 20%的股份;網景上市當日,KPCB 的投資 就變成了 2.56 億美元的回報,隨后幾年回報更是高達 4 億美元;1995 年,紅衫資本以 100 萬美 元投資換取了雅虎 25%的股份,1996 年雅虎上市首日市值高達 5 億美元;互聯網企業驚人的投 資回報率,吸引著風投資金爭相追逐。根據互聯網時代書中的描述,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 硅谷,無論是在校的
24、還是剛畢業的學生,只要擁有一個關于互聯網的創意,就能輕松地憑借一份 簡單的企劃書,獲得可觀的投資;風投在互聯網財富盛宴之下變得盲目和狂熱。根據摘錄的美 國風險投資協會數據,1995 年,美國的風險投資資金約 40 億美元;但 1999 年美國的年風險投資資金已經高達 544 億美元,2000 年風險投資資金更是達到了 1059 億美元;美國的風險投資資金在僅 5 年左右時間里,增長約 20 倍;而其中,有超過 60%的資金都是投向了互聯網產業。圖 3:1990-2000 年間美國風險投資的籌資資金和投資資金變化(億美元)籌資資金投資資金1,200.001,000.00800.00600.004
25、00.00200.000.00資料來源:美國風險投資協會數據(摘錄自美國風險投資的發展和特點),2、納斯達克的泡沫化成立初期,納斯達克定位于專門為那些尚不具備條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業股票 提供場外交易服務的市場;因此,納斯達克成為當時尚不具備較強盈利能力的互聯網企業上市的 首選地,互聯網產業的泡沫也導致了納斯達克的瘋狂泡沫化。以納斯達克和道瓊斯指數對比來看, 1994 年末納斯達克收盤 751.96 點,截至到 2000 年高點 5132.52 點,納斯達克指數漲幅約 6 倍;而同期,道瓊斯指數從 1994 年的 3844 點漲至 2000 年高點 11501.85 點,漲幅僅 2
26、倍??赡軄碚f,1995-2000 年互聯網股票的上漲是脫離了業績的,雅虎在 1999 年股價高點時市 值超越了波音、在網上銷售玩具的 etoys 上市當日市值就超過了運營 52 年的老牌玩具商玩具 反斗城。假設以當時的互聯網龍頭公司思科為例討論;可以看到,思科 1990 年上市,發行價18 美元,2000 年最高價 23616 美元,漲幅超過 1300 倍;但從業績角度來看,思科 1994 年收入規模約 12 億美元,2000 年收入規模約 180 億美元,雖然 5 年期間其收入增長達到 15 倍,但比較 1300 倍的漲幅,依舊顯得十分脆弱。有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 2000 年初,美國互聯網
27、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達到了 200 倍。同時,不僅如此,在互聯網泡沫高漲的時期,互聯網上市公司中充斥著許多人為觸網企 業,魚龍混雜。根據普渡大學的研究,通過追蹤 1998-1999 年更改名字加入互聯網概念的共 63家公司,測算其更名前后 5 日的漲幅,超越同類公司漲幅 1 倍以上。圖 4:1990-1999 年美國主要股指走勢對比圖圖 5:思科股價走勢圖(上市至今)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0納斯達克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 標普500思科復權后股價走勢思科復權后股價走勢20,00015,00010,0005,0000資料來源:Wind
28、,資料來源:Wind,(三)互聯網產業泡沫破裂期:大洗牌與韌性2000 年 3 月,互聯網泡沫開始破滅;2000 年當年納斯達克指數較高點跌幅達到 50%;2001-2002 年指數跌幅分別達到 20%和 30%;不到 3 年時間內納斯達克跌幅約 8 成。但是,在 這個互聯網泡沫逐漸破滅消散的時期內,我們卻可以從互聯網產業的供需兩端看到不一樣的景象; 供應向左走,需求向右走。1、泡沫膨脹和破滅背后不容忽視的資金變化在美國互聯網產業泡沫膨脹和破滅的背后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推手,即資金流動變化。根據 歷史數據,可以看到,互聯網泡沫膨脹前夕恰恰對應海外資金回流美國,而互聯網泡沫破裂前夕 又恰恰對應美國
29、資金外流;1)膨脹期:1998-1999 年,是美國互聯網上市公司的主要拉升期, 也是互聯網泡沫快速膨脹的時期;對應來看,1997 年,在互聯網上市公司拉升前,亞洲金融危 機爆發,投資資金回流美國,美股市場資金供應大增并推升美股風險偏好。2)破滅期:2000 年 3 月,互聯網泡沫突然破裂;而伴隨 1999 年亞洲金融危機結束,全球經濟尤其是亞洲經濟開始 復蘇,隨后幾年美股資金呈現向海外流出跡象。圖 6:外國投資者凈買入美國企業股票金額(1990-2005 年)圖 7:亞洲和美國 GDP 增速對比(1990-2005 年)外國投資者凈買入美國企業股票金額(億美元)2,0001,5001,000
30、5009美國GDP同比增速-右軸8877665544330-50022111990年 1993年 1996年 1999年 2002年 2005年資料來源:Wind,資料來源:Wind,亞洲GDP同比增速002、互聯網產業的蕭條,倒閉和失業潮來臨有統計顯示,在互聯網泡沫破滅的 3 年內,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聯網公司活過了 2004 年,約7500 億美元資產和 60 萬個工作崗位蒸發。明星互聯網企業亦不能幸免;Webvan Group,網上雜貨零售商,1999 年 11 月上市,獲得著名風投紅衫、軟銀、高盛等超過 1.2 億風投資金,上市后最高市值一度達到 76 億美元,但在 2001 年 7 月,
31、上市不足 2 年即宣布破產;Etoys,網上玩 具零售商,獲得著名風投機構 Bessemer 和紅衫青睞,市值最高達到 15 億美元,2001 年 3 月提 交破產申請;P,在線寵物商店,亞馬遜是其重要股東,公司于 2000 年 2 月上市,約2000 年 11 月宣布破產。同時,作為支撐互聯網企業發展和上市融資的重要資本-風投資金,在 2000 年之后也遭遇大潰??;2001 年風投資本籌資資金 403 億美元,投資資金 406 億美元;較 2000 年高峰期降幅達到 6 成。3、互聯網用戶滲透率持續提升,基礎建設繼續推進然而,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期,對比互聯網產業的蕭條,從需求端我們卻能發現不一
32、樣的景象。 首先,互聯網用戶數量繼續攀升,世界范圍內的上網人數從 1995 年的 2000 萬人,到 2003 年增加到 5 億人;每百名居民中互聯網用戶數量在 1995-2010 年也以較快增速持續走高;人們繼 續在網上收發郵件、購買商品,并未受到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影響。其次,政府對于信息技術產業 基礎投入也并未停下;1999 年 7 月,白宮科技顧問委員會出臺了面向 21 世紀信息技術研發戰 略,目的旨在推進信息技術基礎研究;次年,總統即為該項計劃增撥 18%的開發預算;可能來 說,在克林頓政府期間,對于信息技術產業的基礎投入并未受到泡沫影響?;ヂ摼W產業依舊被需 求裹挾著繼續向前發展。球每百
33、名居民中互聯網用戶的數量圖 8:1997-2010 年互聯網用戶數量變化圖 9:全球人均帶寬和服務器數量變化(1999-2007 年)全 全球每百名居民中互聯網用戶的數量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4,000全球互聯網服務器:每百萬人(臺)-右軸1003,500903,00080702,500602,000501,500401,000302050010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資料來源:硅谷簡史,資料來源:Wind,世界銀行,全球:人均國際互聯網帶寬(比特)0.000-(四)互聯網產業再次復蘇崛起:掌握需求的會持續屹立互聯網產業
34、在經歷了 2000-2002 年大洗禮之后,于 2002 年底,重新開啟一輪向上周期;并在約 20 年時間內,互聯網產業成為了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行業之一,誕生了一批偉大的企業。1、為什么轉折出現在 2002 年我們查閱美國境內信息行業企業稅后利潤變化,可以看到,2002 年開始,美國境內信息行 業企業利潤呈現持續上升攀升,美國信息行業企業稅后利潤從 2001 年的-344 億美元、2002 年 扭虧為盈至 5 億美元、2004 年已經上升至 440 億美元、2007 年更是上升至接近 900 億美元??赡軄碚f,以信息業為代表的互聯網產業的盈利能力在 2002 年之后快速上升,互聯網產業的發 展
35、前景不再僅僅停留在紙面和想象中,預期正在被驗證。圖 10:美國境內信息業企業稅后利潤變化 VS.納斯達克指數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20,000-40,000美國:企業稅后利潤:境內行業:信息(百萬美元)納斯達克指數-右軸81998-012001-012004-012007-012010-012013-012016-01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資料來源:Wind,2、掌握需求的會持續屹立可能來說,泡沫是否只是改變市場對于互聯網產業的定價基準,但不會改變產業需求,泡沫 的破滅可能更有助于
36、去蕪存菁;從長期發展來看,無論是否泡沫化,真正掌握需求的企業會持續 屹立。我們想借亞馬遜和 Facebook 的案例來說明觀點。(1)電商始祖:亞馬遜(AMZN)亞馬遜的發展是極為快速的,它為用戶提供了一種互聯網方式,讓他們可以省下在實體百貨 商店或購物中心花費的時間來獲得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不僅如此,購買者還通常能享受比實體 商店更高的折扣。1994 年,亞馬遜創立;設立之初,亞馬遜瞄準網上書店,1995 年,亞馬遜第 一件商品(書)售出,截至到年底,每日訂書單達 100 多份;截止到 1998 年底,亞馬遜已經是 美國最大的書店;同時,公司控制人經過一系列的收購及開拓,逐步增加包括禮品、鮮
37、花、網上 醫藥銷售、網上寵物商店等門類,亞馬遜最終成為全球經營多元化商品的電子商務領導者。亞馬 遜的收入額從 1995 年 51.1 萬美元、1996 年 1570 萬美元、1997 年 1.5 億美元、1998 年 6 億美元、1999 年 16 億美元,截止到 2018 年,達到了 2329 億美元,增幅驚人;并且在互聯網泡 沫破滅之后,在股價下跌超過九成背景下,亞馬遜總收入一直持續增長。圖 11:亞馬遜收入變化(1995-2019 年)營業總收入-億美元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00資料來源:Wind,互聯網資料整理,而亞馬遜的持續增
38、長來源于其選擇了電商賽道,電商需求在過去近二十年的時間內已經被證 明是互聯網的硬需求之一;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公布數據,截止到 2017 年,全球電商銷售額預計 29 萬億美元,網購人數達到 13 億,占全球總人口約四分之一。在國內,電商賽道也 孵化出不少的互聯網巨頭,包括我們所熟知的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唯品會等, 甚至于新興社交電商例如小紅書等;我國網上銷售額從 2007 年僅約 600 億,截止到 2018 年,網上銷售額達到 9 萬億,約 10 年時間增幅約 150 倍。圖 12:美國網上零售額變化情況(1998-2017 年)美國:網絡零售額:總額(億美元) 美國:網
39、絡零售額:同比-右軸5,000.004,500.004,000.00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00圖 13:我國網上銷售額變化情況(2007-2018 年)網上銷售額(萬億)增速-右軸35103098257206515410325100140%120%100%80%60%40%20%0% 資料來源:Wind,資料來源:央視財經、統計局,互聯網資料整理,(2)社交需求發現者:Facebook2004 年 2 月,Facebook 成立,初期主要面向高校;有數據統計,截止到 2004 年底,Facebook 注冊
40、用戶數達到 100 萬人;2005 年,Facebook 開發高中版,將用戶拓展到高中生;2006 年, Facebook 開發成人版,將用戶拓展至所有人;2007 年 5 月,Facebook 宣布開放開發平臺,奠 定了 Facebook 在未來成長為全球第一社交軟件的基礎。開放開發平臺即 Facebook 將其擁有的 海量社交用戶檔案和關系數據,通過 Open API 開放給第三方開發者,讓所有人可以登錄 Facebook 平臺開發軟件;在開放不久,Facebook 上就出現了游戲、娛樂、工作、資訊等各類 服務;短短 6 個月時間內,Facebook 上就注冊了 25 萬名開發者,運行著
41、25000 個應用,有一 半的 Facebook 用戶在他們的個人主頁上安裝了至少一個應用程序;到 2009 年,來自 180 個國 家超過 100 萬的開發人員為 Facebook 用戶提供了 5.2 萬個應用呈現。截止到 2018 年,Facebook 月活用戶數為 24.5 億,比較來看,微信同期月活用戶數為 11億;Facebook 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一社交軟件。圖 14:Facebook 月均活躍用戶數(2009-2018 年)圖 15:Facebook 每用戶平均收入(2009-2018 年)3,000.0030.002,500.0025.002,000.0020.001,500.0
42、015.001,000.0010.00500.005.000.000.00資料來源:Wind,資料來源:Wind,Facebook:月均活躍用戶數(百萬人)Facebook:每用戶平均收入(美元) 而與成功的互聯網企業相似的,Facebook 的成功也是基于其滿足了作為互聯網硬需求之一 的社交需求。在社交需求賽道中,除了 Facebook,也同樣孵化出了不少互聯網巨頭;包括騰訊、 微博,甚至于后來者的抖音、快手。3、技術躍遷帶來需求爆發在互聯網產業重新崛起的過程中,智能手機和 4G 的推廣應用進一步加速了互聯網應用需求 的爆發。(1)智能手機的興起2007 年,iPhone 手機問世,劃時代的
43、產品設計讓智能手機真正步入商業化;從 IDC 公布的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來看,2007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僅約 1 億部,但到 2015 年之后,智 能手機年出貨量達到了 14 億部,智能手機出貨量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約 95%以上。智能手機的 興起可能是近二十年內最為重大的科技變革之一,智能手機使得互聯網接入不再受到時間、空間 限制,互聯網的應用需求被進一步打開。圖 16: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003-2018 年)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00出貨量:智能手機:全球(百萬部)同比增長-右軸80%70
44、%60%50%40%30%20%10%0%-10%資料來源:IDC,Wind,假設比較智能手機出貨量和納斯達克指數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到,納斯達克指數主要拉升期 正伴隨著智能手機出貨量快速增長;或許,可以推測,智能手機的滲透是以互聯網產業為代表的 科技企業在過去十年表現優異的前提之一。圖 17:智能手機出貨量 Vs.納斯達克1,600.0080001,400.0070001,200.0060001,000.005000800.004000600.00400.003000200.002000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資料來源:IDC,Wind,出貨量:智能手機:全球(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