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網新: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摘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大網新: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摘要.PDF(1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公司代碼:600797 公司簡稱:浙大網新 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2022 年年度報告摘要年年度報告摘要 第一節第一節 重要提示重要提示 1 1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者應當到劃,投資者應當到 網站仔細閱讀年度報告全文。網站仔細閱讀年度報告全文。2 2 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性、準確、準確性性、完整完
2、整性性,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并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陳述或重大遺漏,并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3 3 未出席董事情況未出席董事情況 未出席董事職務 未出席董事姓名 未出席董事的原因說明 被委托人姓名 董事 張雷剛 工作原因 董丹青 4 4 中匯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為本公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為本公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5 5 董事會決議通過的本報告期利潤分配預案或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董事會決議通過的本報告期利潤分配預案或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 根據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公司
3、2022年度審計報告,母公司2022年度實現凈利潤178,155,988.51元。按照公司章程規定,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積金17,815,598.85元,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潤342,451,815.10元,年末實際可供分配的利潤為502,792,204.76元?,F擬以2022年末總股本1,027,527,102股扣減不參與利潤分配的回購專用賬戶所持有公司股份數732股后的股份總數1,027,526,370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按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3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30,825,791.10元,剩余可分配利潤471,966,413.66元轉入以后年度分配。本年度公司不進行公積金轉增股
4、本方案。如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利潤分配方案后到方案實施前公司可參與利潤分配的股份總數發生變動的,則以實施分配方案時的股權登記日可參與利潤分配的股份總數為基數實施2022年度利潤分配,并保持上述分配比例不變。本預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第二節第二節 公司基本情況公司基本情況 1 1 公司簡介公司簡介 公司股票簡況 股票種類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簡稱 股票代碼 變更前股票簡稱 A股 上海證券交易所 浙大網新 600797 聯系人和聯系方式 董事會秘書 證券事務代表 姓名 許克菲 謝蘭妮 辦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園一路18號浙大網新軟件園A樓15層 浙江省杭州市西園一路18
5、號浙大網新軟件園A樓15層 電話 0571-87950500 0571-87950500 電子信箱 2 2 報告期公司主要業務簡介報告期公司主要業務簡介(一)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公司所處行業為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2022 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下簡稱軟件業)運行穩步向好,據國家工信部統計公報,軟件業務收入躍上 10 萬億元臺階,盈利能力保持穩定,出口保持增長。全國軟件業規模以上企業超 3.5 萬家,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 108126 億元,同比增長 11.2%。雖然受國際局勢、宏觀經濟下行等諸多因素影響,各行各業承壓明顯,但得益于廣闊應用場景和巨大市場需求的有力支撐,當前我國
6、軟件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成長期。此外,國家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推動信創國產化加速落地,在政策的培育下,信創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產業鏈的相關需求將進一步釋放。根據2022 中國信創生態市場研究及選型評估報告顯示,2022 年我國信創產業規模達 9220.2 億元,預計 2025 年突破 2 萬億,五年復合增長率將達 36%。1、數字經濟”賽道高質量加速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掀建設熱潮 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已成為支撐宏觀經濟增長的關鍵動能。我國數字經濟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已數年穩居世界第二,為此國家出臺了“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
7、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等系列文件,加快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2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提升至 50 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 10%左右,占GDP 比重超過 41%,預計到 2025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 60 萬億元,數字經濟將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量質齊升的新階段。數字經濟引領下,數據要素市場掀起建設熱潮,據國家工信安全中心測算,國內數據要素市場規?!笆奈濉逼陂g將突破 1749 億元。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發布,加速了數據流通交易和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在政策與技術
8、疊加影響下,未來市場空間巨大。2、“新基建”“雙碳”“東數西算”戰略引導,推動 IDC 產業健康良性發展“新基建”政策出臺后,IDC 產業熱度攀升,頭部企業積極擴展資源,通過“自建+并購”的方式提升市場份額;雙碳政策的持續推進,促使 IDC 能耗管控、綠色轉型成為一項長期工程,各大服務商通過采用節能技術、購買綠電、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探尋 IDC 綠色發展路徑;2022年,“東數西算”工程落地實施,立足未來算力建設,統籌產業區域布局,刺激 IDC 長線需求,將引導市場供給向布局更加均衡、規模效應更加明顯的方向發展。當前,我國 IDC 市場處于快速成長期逐步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供需矛盾顯現,市
9、場加速整合,近年來公有云及互聯網應用需求增速放緩,IDC 機柜平均價格有所下降。但長期來看,IDC 產業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到 2024年后,5G、AI 等新興技術趨于成熟,產業互聯網生態逐步形成,數據量迅速增加,有望推動產業進入新一輪的增長周期,隨著政策落地、產業機制漸趨合理,未來 IDC 產業發展將更加健康、高效、可持續。3、數字政府產業增長勢頭強勁,數據賦能成為行業建設的關鍵與核心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加快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從市場規???,我國數字政府產業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以政務云為例,預計 20
10、23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203.9 億元。隨著各地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數字政府進入到以深化應用和政府治理為導向的新階段,政務數據、軟件和服務市場份額將會持續擴大。國家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 關于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等重要文件發布,擘畫了政府數字化的建設方向,圍繞政務數據的多維度創新方興未艾,數據賦能成為數字政府建設的關鍵與核心,數據治理、數據共享、數據安全的重要性越發凸顯。未來,數據和智能技術將全方位加碼政府決策、服務和治理模式,迎來數字政府發展的智能化階段。4、政策利好、技術演進、社會需求多重因素加持,智能交通產業前景可期 智能交通是新基建的重要領域,已成為數
11、字經濟體系下主要建設場景和新增長極。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隨著“十四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等系列政策發布,各地致力于建設智慧鐵路、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數字航道、智慧停車、智慧交管等領域,新型智能交通業務不斷涌現,智慧道路建設需求迫切,疊加車路協同、智能網聯、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演進和城市化進程需求,將加速推動交通體系向智能化轉型,智能交通產業前景可期。根據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公布的數據,預計 2023 年我國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將達2432 億元,多重因素加持,或將給公司的交通
12、設施智能化建設及運維業務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5、產業數智化滲透度加深,金融科技、能源數字化迎全新市場機遇 隨著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進一步融合,各產業數智化滲透度加深,資源鏈接范圍擴大,探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有機融合的方向,將充分體現數字技術對實體產業的賦能作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價值釋放。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隱私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疊加金融業數智化轉型及“信創”產業發展戰略,帶來了更多新興的金融應用場景和產業發展機會。未來,金融科技將聚焦金融信創、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綠色金融等領域。此外,“雙碳”戰略目標下,構筑更高效、更清潔、更經濟的現代能源體系已成必然趨勢,圍繞縱深推
13、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數字技術在引導能源有序流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能源供給,以產品和服務拓展能源金融屬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政策激勵”與“市場機制”的雙輪驅動下,能源數字化有望迎來新的市場機遇。(二)報告期內公司所從事的主要業務、經營模式 報告期內,公司堅持“做行業數智化專家”的戰略定位,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厘清自身發展邊界和底層邏輯,逐步構建起以技術中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數字孿生、隱私計算等引擎為支撐的網新數智化基座?;哂型暾臄抵腔ぞ唧w系,可實現通用能力的整合與資源復用,達成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減少重復開發,降低開發成本,提高交付速度,為政府及全
14、球產業客戶提供從咨詢規劃到架構設計、軟件開發及外包、軟硬件集成、運營維護以及大型工程總承攬。公司業務覆蓋數智云服務、政府數字化、基建數智化、產業數智化四大領域,并持續深耕三大優勢行業:智慧人社、智能交通、金融科技,助力推動政企客戶及產業數智化升級。報告期內,公司所從事的主要業務及經營模式沒有重大改變。在數智云服務領域,公司通過布局全國的七大數據中心優勢,持續為行業客戶提供 IDC 托管、互聯網資源加速和云計算服務。IDC 托管業務是公司為客戶提供服務器托管及相關增值服務,通過整合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資源、空間資源,向客戶提供機位出租、設備上架安裝維護、安全監控、技術支持等服務,幫助客戶節省在技
15、術、人力等方面的運營成本?;ヂ摼W資源加速業務依托于自有數據中心托管服務,引進眾多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并結合自身云計算資源,將內容以網絡互聯方式輸出至相應客戶,通過數據分析、調度等為客戶提供更快速、更優質、更低價的可定制資源優化服務。云計算服務是一種按需分配、彈性擴展、可計量的 IT 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網絡訪問,讓客戶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等)選擇其所需的計算資源及數量,這一服務形式可以幫助客戶降低購買 IT 產品、技術和運營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在政府數字化領域,公司以智慧人社、智慧醫療、信用服務為核心,拓寬滲透到智慧監管
16、、智慧城管、人事人才、智慧就業、智慧助殘、智慧公安、智慧黨建等更多領域,為客戶構建軟、硬件應用平臺,提供信息系統開發、建設、運維等全面解決方案。作為全國最早的社保及醫保信息化服務提供商之一,公司不斷深化拓展養老、社保、醫療等健康和民生保障業務,主要產品有:社會保險管理?。ㄊ校┘?、智慧醫保管理與服務系統、就業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國家及多地的農民工工資監管系統、勞動關系運行管理平臺、大數據分析與服務平臺、移動醫療支付等解決方案。社?;鸢踩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測智慧平臺 浙里人才管家&人才碼 信用服務核心業務包括面向社會提供可信認證(身份認證、關系認證、行為認證、鑒權認證)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17、,可應用于金融信貸、風控預警、精準扶持、綜合監管等各類場景。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個性化定制開發信用服務解決方案、全省法人用戶身份認證及信用服務等?!罢憬髽I在線”政企互動平臺 智慧監管、智慧城管、智慧公安等領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助力政府進一步優化調整內部組織架構、運作程序和管理服務,全面提升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履職能力。數智市政平臺&智慧城管平臺 在基建數智化領域,公司以智能交通為核心,以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為延展,為高鐵車站、城市隧道、地下綜合管廊、機場橋梁等基礎設施提供智能化系統、相關工程建設和運維服務。智能交通業務圍繞城際交通、城市交通、
18、交通運維等方面展開,逐步豐富從高鐵、地鐵、城市隧道、地下綜合管廊到機場橋梁的城市立體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綜合平臺。包括為鐵路客運提供旅客服務系統、票務系統、貨運信息系統、綜合視頻監控系統、機房環境監控系統、機車整備系統等業務。城市交通系統工程服務包括城市隧道綜合監控系統、城市道路運行指數分析系統、綜合管廊運行管理系統、路橋隧物聯網大數據監控及可視化平臺等業務。機場綜合管理平臺&智慧橋梁安全監測 在產業數智化領域,公司圍繞金融科技、能源數字化、新零售、智能客服等方面開展業務,為全球行業客戶提供應用開發、測試與質量保證、用戶體驗設計、系統重構、IT 運維、高端咨詢、研究與開發等全方位專業技術服務。金
19、融科技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人工智能業務分析平臺、金融數據服務平臺、國內金融市場系列產品如報價引擎系統、外匯做市商系統、外匯資金交易系統、村鎮銀行信貸系統、綜合行情分析系統、金融構件化快速開發框架、智能投顧、智能支付核算等。能源數字化業務是公司基于電力行業融匯創新,在電力交易領域沉淀出電力交易平臺、電力結算平臺、售電營銷平臺等一系列解決方案,并應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出國內首個區塊鏈分布式電力交易平臺及綠電交易存證平臺;在數字電廠方向,面向清潔能源領域,公司以數字化運營管控為切入點,為電廠打造智聯平臺,促進電廠向“遠程集控、少人維護”生產管理模式全面轉變。(三)報告期內公司產品市場地位 賽迪顧問數字經
20、濟產業研究中心于 2022 年 11 月發布2022 中國數字政府應用發展研究報告,將公司列為行業領導者企業之一,并確認了公司在智慧人社專業服務領域的優勢地位。在基建數智化領域,根據 2022 年公開招標信息顯示,公司的智慧高鐵客服信息系統業務中標金額及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3 3 公司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公司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3.13.1 近近 3 年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年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單位:元 幣種:人民幣 2022年 2021年 本年比上年 增減(%)2020年 總資產 6,266,584,219.47 6,678,977,422.70-6.17
21、6,349,554,871.40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 3,260,331,713.23 3,445,037,364.42-5.36 4,063,130,918.68 營業收入 4,129,453,670.85 4,245,517,147.48-2.73 3,804,153,536.77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25,248,644.45-631,570,571.39 不適用 60,893,538.79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 20,554,575.60-640,967,226.62 不適用-113,304,040.45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355,9
22、92,910.30 525,933,464.83-32.31 570,384,869.10 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3.72-16.82 增加20.54個百分點 1.47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13-0.62 不適用 0.06 稀釋每股收益(元股)0.12-0.62 不適用 0.06 3.23.2 報告期分季度的主要會計數據報告期分季度的主要會計數據 單位:元 幣種:人民幣 第一季度(1-3 月份)第二季度(4-6 月份)第三季度(7-9 月份)第四季度(10-12 月份)營業收入 968,132,918.92 899,373,337.97 985,742,747.19 1,276,204
23、,666.77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6,634,073.64 46,966,832.22 7,924,404.35 63,723,334.24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239,553.20 36,137,741.38 3,661,138.27-19,483,857.25 凈利潤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75,924,890.81 4,106,619.48 43,220,846.56 484,590,335.07 季度數據與已披露定期報告數據差異說明 適用 不適用 4 4 股東情況股東情況 4.14.1 報告期末及年報披露前一個月末的普通股股東總數、表決權恢復的優先
24、股股東總數和持有特報告期末及年報披露前一個月末的普通股股東總數、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總數和持有特別表決權股份的股東總數及前別表決權股份的股東總數及前 10 名股東情況名股東情況 單位:股 截至報告期末普通股股東總數(戶)103,425 年度報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東總數(戶)104,690 前 10 名股東持股情況 股東名稱(全稱)報告期內增減 期末持股數量 比例(%)持有有限售條件的股份數量 質押、標記或凍結情況 股東 性質 股份 狀態 數量 浙江浙大網新集團有限公司 0 104,738,498 10.19 0 質押 82,650,000 境內非國有法人 浙江萬里揚股份有限公司 0
25、55,000,000 5.35 0 無 境內非國有法人 上海趵虎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649,000 33,098,658 3.22 0 無 其他 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 年員工持股計劃 30,990,000 30,990,000 3.02 0 無 其他 周文彬 1,809,900 18,800,000 1.83 0 無 境內自然人 易方達基金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易方達基金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202,700 16,484,700 1.60 0 無 其他 胡秀娟 3,810,974 5,335,103 0.52 0 無 境內自然人 祁玉峰 1,633,600 5,00
26、0,000 0.49 0 無 境內自然人 江正元 10,000 4,955,692 0.48 0 無 境內自然人 岐兵-73,305 4,699,000 0.46 0 無 境內自然人 上述股東關聯關系或一致行動的說明 公司未知上述股東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一致行動關系。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及持股數量的說明 不適用 4.24.2 公司與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的控股股東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系的方框圖產權及控制關系的方框圖 適用 不適用 4.34.3 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系的方框圖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系的方框圖 適用 不適用 4.44.4 報告期末公司優先股股東總數及前報告期末公
27、司優先股股東總數及前 10 名股東情況名股東情況 適用 不適用 5 5 公司債券公司債券情況情況 適用 不適用 第三節第三節 重要事項重要事項 1 公司應當根據重要性原則,披露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情況的重大變化,以及報告期內發生的對公司經營情況有重大影響和預計未來會有重大影響的事項。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12,945.37 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2.73%,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2,524.86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75,681.92 萬元。具體內容詳見公司2022 年年度報告“第三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的“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2 公司年度報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風險警示或終止上市情形的,應當披露導致退市風險警示或終止上市情形的原因。適用 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