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鹽津鋪子-投資價值分析報告:供應鏈&渠道壁壘夯實多力筑勢征程再起-210402(2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公司研究】鹽津鋪子-投資價值分析報告:供應鏈&渠道壁壘夯實多力筑勢征程再起-210402(23頁).pdf(2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自產散稱多品類模式:鹽津鋪子、徐福記、馬大姐等企業,在商超渠道進行散稱銷售,自主生產、多品類運營。散稱銷售通過集中陳列、一站式解決消費者對零食的需求;相比獨立開店的散稱模式,在商超開展散稱業務流量更為穩定、容易實現全國化發展。與商超渠道共同成長,龍頭企業望夯實優勢、樹立壁壘。商超行業集中度較電商渠道低(2019 年商超/電商行業 CR3 為 8.4%/74.8%),休閑食品企業具備一定的議價能力。自產散稱多品類企業能夠持續深耕,不斷提升渠道管理能力,實現自身銷售提升,也幫助商超渠道引流和變現。同時,形成規模后,自主生產能夠有效控制成本&加強上游議價能力,保證產品性價比更優,獲得穩定可持
2、續的盈利能力。深耕散稱渠道,逐步形成管理壁壘公司管理層具備前瞻視野,提前布局直營模式。董事長張學武先生的父輩從事蜜餞等經營休閑食品業務,耳濡目染之下張學武先生對休閑食品行業有較深理解。大學畢業后,張學武先生進入國際快消品公司成為管培生,進一步了解國際快消企業在不同渠道的操作手法,為鹽津鋪子“自營主導,經銷跟隨”的渠道策略打下基礎。2005 年,張學武先生回到鹽津鋪子后,在公司發展初期通過直營方式開拓商超渠道散稱業務。通過十余年的渠道布局,公司形成了清晰的業務發展思路,渠道服務、供應鏈等綜合實力持續形成。散稱銷售模式成熟度高,具備較強中國特色。20 世紀 90 年代,徐福記率先在商超進行散稱銷售,喜之郎、金絲猴、馬大姐、鹽津鋪子等地方性品牌也逐步誕生,將原有中國特色的“按斤賣”的方式與商超特色實現結合。立足商超,直擊渠道痛點,賦能終端銷售。公司堅定深耕商超渠道,積極解決商超渠道的三個痛點:坪效提升難、人員配置不足、品牌力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