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種業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中國種業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pdf(3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3. 小麥小麥是我國第三大主糧作物。根據播種時間的不同,我國的小麥可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其中,春小麥是指春節過后播種的,8、9 月份收獲的。冬小麥是指在 9、10 月份播種,次年 4、 5 月份收獲的。我國境內的小麥以冬小麥為主。在我國小麥有三大主產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這里冬小麥產量約占全國小麥總產量的 56%左右。在城市的分布上,河南省的駐馬店、周口市和南陽市擁有全國最大的小麥播種面積。就播種面積而言,近 20 年來,我國小麥的播種面積保持較為穩定,自 2017 年以來,播種面積有略微下降的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國內 2019 年的小麥播種面積為 23,848.
2、65 千公頃,較 2018 年減少 417.35 千公頃,同比減幅為 1.72%。但是 2019 年的小麥產量為 13,140 萬噸,較 2018 年上漲 0.97 萬噸,同比漲幅為 8%。另外,我國小麥進口依賴度很低。自 2004 年起,我國對進口小麥實施的關稅配額為 963.6 萬噸。2019 年,我國進口小麥 348 萬噸,較 2018 年增加 38 萬噸,同比增速 12.26%;進口量占據配額的 36.11%,僅占國內消費量的 3.13%。同水稻一樣,我國自 2006 年開始設定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制度。2006 年,國家對白小麥,紅小麥和混合麥的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 1440 元/噸,1380 元/噸和 1380 元/噸。2014 年前,國家持續 6 年上調最低收購價格,平均每年白小麥,紅小麥和混合麥的最低收購價格分別上漲 180 元/噸,123 元/噸和 123 元/噸。從 2015 年起到 2017 年期間,因國家進行農業供給結構性改革,最低收購價格維持在 2014 年的同等水平。但是,隨著玉米和水稻最低收購價格的下降步伐,國家在 2018 年首次下調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