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鋰電設備需求趨勢及贏合科技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報告(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鋰電設備需求趨勢及贏合科技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報告(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電池的需求量以及技術發展有直接的關聯性。隨著全球電動化的推進,全球主流動力電池廠商積極進行產業布局,如韓國 LG 在波蘭設電池工廠,韓國三星和韓國 SK 在匈牙利設電池工廠,韓國 LG、韓國三星、日本松下、德國大眾在東南亞設新的電池工廠。得益于勞動力成本及產業鏈齊全等優勢,中國成為電池廠商產能擴張的主要布局基地,如韓國三星在西安設立工廠,韓國 LG 在南京打造動力電池基地,日本松下在大連投資 4 億美元興建汽車鋰電工廠。隨著鋰電產業的全球拓展及全球鋰電制造向我國進一步集中,國內動力鋰電設備需求有望獲得大幅增長。我們預計隨著全球電動化加速推進,疊加單車帶電量提升,未來動力電池需求量及鋰電設備市場
2、空間將進一步增長。假設動力鋰電設備新增產能皆為有效產能,產能利用率為80%,以每 GWh 動力鋰電池生產線設備投資 2.5 億元估算,同時考慮消費及儲能電池需求提升,預計 2020-2024 全球鋰電池設備市場空間約 1794 億元。2.2 國內廠商發展迅速,國產設備向國際化推進日韓在鋰電設備行業的發展較早,技術相對成熟。早期的鋰電設備市場主要由日韓占主導地位,主要為日本的 Kaido、CKD、平野、淺田以及韓國的 Koem、PNT、CIS 等公司。海外鋰電設備企業大部分專注于單一鋰電設備的研發和制作,因此專業化程度較高,分工也較為明確。其中,Kadio、CKD 以及 Koem 主要優勢在卷繞機研制;平野優勢在涂布機研制;淺田優勢在攪拌機研制;PNT 以及 CIS 則幾乎覆蓋大部分鋰電設備的研制并提供一體化綜合服務。日韓企業的鋰電設備發展較早,技術水平較為成熟,全自動化程度也相對較高,占據了部分高端鋰電設備的市場份額,是目前鋰電設備市場中的主要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