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年中美貿易戰:2017 年,美國以巨額對華貿易逆差為由,援引 301 條款和 232條款,對中國發起單邊制裁,指控中國存在“強制技術轉讓”和產業政策扭曲市場,實質是對《中國制造 2025》規劃的十大高科技領域的戰略圍堵。2018 年 3 月,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鋼鋁產品加征關稅,隨后分四輪對 55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 7.5%-25%關稅,中國對 1100 億美元美國農產品、汽車等實施對等反制。期間科技戰同步升級,美國將華為等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并切斷芯片供應,中國則加速國產替代并拓展新興市場。2020 年 1 月中美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中國承諾兩年內增購 2000 億美元美國商品(受疫情影響實際完成約 60%)。中美貿易戰期間美國對華逆差雖有所收窄,但全球逆差反而增加,逆差轉移至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國,并未達到美國預期目標。盡管 2020 年協議暫緩沖突,但科技封鎖與關稅壁壘的長期影響仍在持續重塑全球經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