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電子行業物聯網需求趨勢與中國MCU行業前景分析報告(2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電子行業物聯網需求趨勢與中國MCU行業前景分析報告(21頁).pdf(2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應用終端制造在國內,MCU 應用“定義權”在中國。不管從消費類的玩具、手機周邊、家居家電,到工業類的電機控制、汽車電子、無線通訊,甚至物聯網、人工智能,在中國都有大量的開發團隊和配套的支持體系,以及廣泛的消費群體和應用場景。這使得 MCU 產品及方案的“定義權”逐步移到中國來。國內企業更能提供貼近本土化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具備成本優勢。此外,國內 MCU產業鏈也逐漸成熟,國內的晶圓代工廠、封測廠已經成熟,IP 庫的豐富和技術的沉淀,為提高 MCU產品的性能表現和可靠性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國際知名企業為國內培養了充足的人才。外資MCU廠商過去30年在國內的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為國產 MCU 的發展
2、提供了軟實力的支持。例如:華大半導體 MCU 的設計團隊中 80%成員有一二十年的外企設計經驗。國內 MCU 廠商在特定細分領域已經實現突破,正在走向全面崛起。不同于手機 SOC 技術幾乎每年在更新換代,MCU 用于控制的運算量較小,且在每個具體的應用場景相對靜態性,技術更新速度相對較慢。因此,國外具備技術壟斷的公司針對具體應用場景的產品其功能和性能的提升和優化相對較慢,疊加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給國內公司提供了在某些特定的技術領域實現慢慢突破并趕超的機會。RISC-V 帶來歷史性機遇 RISC-V 有望打破專利壁壘國內 MCU 發展受限 IP 壁壘。MCU 芯片的發展需要 IP 授權
3、,而 ARM、Synopsys、Cadence 等海外公司占據絕大多數份額,存在特殊的情況下 IP 斷供的風險。RISC-V 有望打破專利壁壘。RISC-V 是一種開放處理器架構技術,是基于精簡指令集(RISC)的開源指令集架構(ISA)實現的。2010 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EECS 實驗室啟動 RISC-V 項目,以打造一個真正開源的、免許可的、免授權費用指令集架構。經過多年研究和驗證,RISC 指令集已發展出五代。RISC-V 即指第五代 RISC。RISC-V 受到了全球半導體公司的關注。國內外巨頭入局,有助于 RISC-V 快速建立生態。RISC-V 基金會在 2015 年宣布成立,會員數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截止到2019年2月已經達到了235家,其中包括谷歌、英偉達、高通、Rambus、三星、恩智浦、華為、阿里、美光、IBM、GlobalFoundries、UltraSoC 和西門子在內的多家國內外巨頭。在國內外芯片巨頭資金和研發的支持下,RISC-V 有望在較短時間實現生態體系的初步完善并實現應用廣度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