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朗姿股份公司盈利能力與醫美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報告(3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朗姿股份公司盈利能力與醫美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報告(34頁).pdf(3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醫美機構直面消費者,毛利率約為 50%-70%。醫療美容產業鏈的結構為:1)上游醫美耗材、原料生產商從事透明質酸、肉毒素、膠原蛋白等原料及終端產品的生產;醫美器械制造商主要從事激光美容器械的研發和生產。上游供應商通過經銷和直營兩種方式向中游銷售。2)中游醫美機構,包括公立醫院的整形外科、皮膚科,以及民營醫療美容機構,如希思整形、藝星整形等,毛利率水平在 50%至 70%。3)中游醫美機構觸及廣大終端消費者的宣傳渠道包括線上廣告、線下轉診機構、各類醫美 APP 等。政策趨嚴有望推動資源向龍頭集中。2014 年起國家和各監管機構每年都發起打擊非法醫美活動,監管體系不斷完善。1)機構上,上游由衛健委
2、、CFDA 把控上游醫療耗材及器械的合規性,成立中國醫美整形行業協會規范醫師培訓,并建立可查詢從業者、器材、針劑的可溯源平臺,中游由發改委、行業協會等 2)政策上,我國發布針對醫美行業的管理辦法、機構標準、分級管理目錄等,并開展各項針對非法醫美活動的打擊行為,規范行業發展,利好合規機構及產品的發展。國內醫美機構主要由公立醫院整形科、大型連鎖整容醫院、中小型民營美容院、私人診所構成。1)公立醫院整形科,其技術水平高、聲譽好,但受公立醫院體制限制,存在容量不足、服務模式陳舊、營銷力度弱的特點。2)大型連鎖整容醫院,其設備齊全、技術水平較高,不受公立醫院體制拖累,模式靈活、服務優質且營銷力度強。3)中小型民營美容院,通過大力度的營銷和靈活的服務模式來吸引客戶,但技術水平和保障服務較低。4)私人診所,大量黑機構聚集,技術水平普遍較低,服務模式參差不齊,只專注特定某類型手術,營銷力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