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中國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報告(4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中國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報告(41頁).pdf(4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研究以我國2030年前碳達峰方案為基礎,以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能源電力需求和累積碳排放預測為邊界條件,運用綜合評估模型MESSAGEix-GLOBIOM和能源電力規劃模型,提出以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為基礎平臺實現全社會碳中和的實現路徑。碳中和實現路徑由全社會碳中和路徑、分領域碳中和路徑、能源系統轉型路徑、電力系統脫碳路徑四方面構成,報告從投資需求、減排成本、綜合效益等方面對實現路徑進行分析。經濟社會發展預測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Organizatio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碳中和方案綜合研判未來40年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人口城鎮化發展、能源電力消費
2、變化以及實現巴黎協定目標下的碳排放空間等關鍵要素,作為情景主要邊界條件。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預計到2060年,GDP總量達到435萬億元,人均GDP達到33萬元/人。我國由工業化中后期階段進入到后工業化階段。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持續增加,預計2060年三產比重為4:30: 66。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2030年前后達到峰值,城鎮化率將維持較快增速。2030年總人口約為14.64億,2060年降至13.33億。城鎮化率2060年達到83%左右。我國能源消費將持續增長,2035年后進入平臺期,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綜合考慮了中國落實巴黎協定目標的累積碳排放。預計2050、206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在60億噸左右。根據公平、效率及能力等綜合原則確定我國20182100年累積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