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設備行業新能源車前瞻技術研究之一:新能源車自燃問題分析-20211016(2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電氣設備行業新能源車前瞻技術研究之一:新能源車自燃問題分析-20211016(25頁).pdf(2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智己汽車采用的設計思路基本與“彈匣電池”一致。上海車展期間智己汽車首款車型亮相,采用了“永不自燃”的技術方案,通過“預、導、構、隔、疏”五重防護方案,確保其動力電池達到較高的安全系數:“預”,指從云端實時預警,一旦系統判斷電池有熱失控風險,能立即召回故障車輛;“導”,指主動冷卻系統; “構”指低熱導結構,“隔”指全方位熱隔離設計,利用新型隔熱材料,使電芯之間的熱傳遞盡量縮小;“疏”指高效排煙通道,可以把單個電芯熱失控產生的高溫煙氣盡快定向排出包外,不至于引發其他電芯的熱失控。以表 6 中的電池方案為例,從單體釋放能量、單位散熱能力、周邊電芯隔熱能力三個維度分析軟包電芯的熱失控措施。單體釋放能量
2、:軟包電池與方形電池基本相同。兩片軟包電芯并聯,每兩片電芯之間隔一張泡棉,針刺一顆電芯必定引發另一片并聯電芯熱失控,故單體釋放能量應該是兩片電芯的總能量即0.876kwh,單體釋放能量是方形電池的84%。單體散熱能力,軟包電池弱于方形電池。軟包每度電水冷面積為 0.017 m2,略高于方形電池的0.0158 m2,但考慮到軟包電池側面并非平整面,且鋁殼的導熱率效果優于鋁塑膜,綜合考慮軟包電池的散熱能力弱于方形電池。周邊電芯的隔熱能力:軟包電池和方形電池表現出明顯的差異:1)方形電池有防爆閥,可以定向將熱量釋放至電芯上方,而軟包電池目前做到定向泄壓難度較高,熱失控發生時熱量可能直接對著周邊電芯噴
3、發,進一步弱化防護效果;2)方形電池的鋁殼在熱失控的一段時間內可以保持結構完整性,軟包電池的鋁塑膜結構強度低,在電芯間的隔熱材料必須有一定的結構強度,否則在高溫條件下易結構坍塌,無法起到隔熱的效果;3)隔熱材料的選擇上,軟包電池受到的限制也更多,軟包電池間的泡棉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電芯膨脹,但泡棉的結構強度低,隔熱性能差。如果換成隔熱效果更好的氣凝膠材料,則成本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如果使用支撐結構強度稍好的材料,則電芯間隙必將增大,導致系統能量密度降低;4)軟包電芯是大面接觸,需要隔熱的面積很大,按照每兩片電芯隔一片防護材料,每度電需要的隔熱面積是0.0976 m2,是方形電池的 3.1 倍。至今
4、為止尚未有軟包電池企業發布“永不自燃”的熱失控防護方案。相比于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軟包電池的熱失控防護難度最大,成本最高。目前部分軟包電池企業試圖每 5 片左右電芯隔一片復合隔熱材料,試圖平衡結構強度、膨脹空間以及隔熱效果,但真正的防護效果如何仍然有待驗證。.大量灌注水是目前唯一能夠熄滅鋰電池火焰的方法,第二代熱失控防護方案就是利用電池冷卻液進行滅火。設計方案主要是在電池泄壓閥上方新增一套水冷系統,在電池發生熱失控時,高溫氣體從泄壓閥處噴出,融化電芯上方的鋁板后,鋁板內的冷卻液由于重力向泄壓閥處灌注,實現滅火冷卻,安全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缺點是該系統占據一部分空間,降低體積利用率及能量密度。目前已經有包括寧德時代、上汽智己等多家企業在研究,已完成初步的可行性評估。在合適的實驗條件下,在單顆電芯熱失控后,冷卻液可以順利注入電芯殼體中,沒有明火蔓延至電池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