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菲爾德大學城市研究所:2023年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1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謝菲爾德大學城市研究所:2023年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19頁).pdf(1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黃平David Tyfield胡曉輝Linda Westman余振毛熙彥2023年2月亞太地區向脫碳的公正轉型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作者簡介黃平博士是謝菲爾德大學城市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員。David Tyfield 教授是蘭開斯特大學蘭開斯特環境中心可持續轉型和政治經濟學教授。胡曉輝教授是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院副教授。Linda Westman 博士是謝菲爾德大學城市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員。余振博士是北京師范大學政府學院講師。毛熙彥教授是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副教授。關于亞太地區向脫碳的公正轉型該項目與英國科學與創新網絡的團隊合作,研究
2、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問題的同時如何進行公正轉型才是未來支持包容性經濟和社會的關鍵。通過該項目,英國國家學術院向七個研究項目提供資金,探索亞太地區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上所需采取的行動,為經濟和社群脫碳尋找機會,并為社群、職工、企業、政策制定者和廣大公眾推薦可行的方案和途徑。該項目由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資助。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3目錄執行摘要 41.0 主要發現和政策建議總結 52.0 背景、開展項目的理由和目標 63.0 中國的新國家議程:建設生態文明 84.0 實地生態文明 115.0 項目發現 136.0 政策建議 15參考資料 17關于英國國家
3、學術院 18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4執行摘要“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的概念在與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相關的學術和政策論述中都越來越得到認可。但盡管人氣漸高,公正轉型的真正含義卻不知因何在與其相關的廣泛的原則、目標和愿景中迷失了。本項目的目的是研究中國的生態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戰略,以及在實踐中是否、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將其作為公正轉型的一種形式進行設計和實施。本項目的核心任務是將對公正轉型的關注從概念轉向實踐,并從旨在落實公正轉型的實地戰略行為中重新發現其真正意義。本項目考察了生態文明在中國的概念化、制度化和實驗,指出生態文
4、明在中國的政治話語中被視為工業文明的缺失部分或工業文明的“生態化”;這屬于較偏向于固定觀的生態文明觀點。在生態文明的制度化和實驗方面,本項目揭示了生態文明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政治現實”,體現在政策、制度和全國上下的實踐中。關于對公正轉型的理解,我們觀察到,在中國,人們普遍認為社會正義只有通過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才能實現。因此,生態文明戰略更多地被視為一種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手段,而在此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實現更廣泛、更長遠意義上的社會正義??傊?,公正轉型在中國很大程度上被理解為對轉型的實際落實。本項目在杭州、深圳和雄安新區三個中國城市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對主要參與者的深入訪談,我們發現(不)公正
5、的感知和體驗對規模和時間都高度敏感。在生態文明的實地實踐中,多級中國政府對轉型采取了相當務實的觀點和方法,其中,政策制定者和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社會學習,對于盡可能公正地落實轉型至關重要。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51.0 主要發現和政策建議總結主要發現 對生態文明,中國采取更偏向固定觀的看法,即工業文明的“生態化”。生態文明已成為中國的“政治現實”,體現在政策、制度和全國性實踐上。在中國,真正實現轉型以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最大的正義。在轉型期,對社會正義的感知和體驗對規模和時間都很敏感。政策制定者和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的社會學習,是公正轉型的動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政策建議以系統
6、思維進行制度建設增量適應:具有戰略靈活性的長期規劃縱向一體化:頂層設計與地方政策試驗相結合橫向協同:統一政府部門碎片化的職責認識到公正對轉型時期的規模和時間的敏感性社會學習對于促進轉型中的公正既重要又必要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62.0 背景、開展項目的理由和目標背景氣候危機和“凈零排放”的挑戰:向溫室氣體凈零排放轉型意味著在特定時期內實現人類活動產生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與通過減排措施從大氣中清除的溫室氣體之間的平衡1。凈零脫碳要求政策制定者做出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決策,并考慮每個國家特定社會、文化和經濟需求和條件來制定針對國家的特定戰略2。在低碳轉型中尋求公正:在國際氣候政治中,社
7、會正義正獲得越來越突出的地位,同時伴隨著的是“公正轉型”敘事的展開3。這里基本的假設是激進的結構轉型將不可避免地強化舊的、并可能引發新的社會不平等4。這無疑給國際氣候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中國在國際氣候治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中國是(如果不是唯一)全球向脫碳轉型的關鍵角色5。因此,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具有全球意義。中國推行脫碳議程是在“生態文明”的敘述下開展。生態文明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轉型戰略,可能會影響中國未來幾十年的脫碳行動。開展項目的理由公正轉型的概念自誕生起就迅速受到眾多全球利益相關者的關注。它抓住了政策想象力進而成為了熱詞。它跨越了不同的領域,涵蓋了廣泛的原則、目標和愿景。當“公正轉型”被
8、不加思索地使用的時候,常常被假定的是當前占主導地位的、反映歐洲中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于公義的先入之見6。然而,各國在規模、自然稟賦、發展階段和社會政治結構方面有著顯著不同。抽象的、普世的、基于權利的公義概念不足以解決無形的、制度上根深蒂固的經濟和社會不公問題7。我們認為,對于公正的脫碳轉型過程,沒有“一刀切”的方案,需要對公正轉型采取更細致貼切的方法,將文化、歷史傳統和個人主觀性等無形因素考慮在內?,F在是時候將我們的注意從理論轉向不同背景下的具體行動了。對公正轉型的研究需要重新將重點放在受實踐驅動、關注突出戰略行動和落實問題的公正轉型示例。1 Masson-Delmotte,V.,Zhai,P.
9、,Prtner,H.-O.,Roberts,D.,Skea,J.,Shukla,P.R.,Pidcock,R.(2018).Global warming of 1.5 C.Global warming of 1.5 C: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f 1.5 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and related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athways,in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re
10、sponse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efforts to eradicate poverty,1(5).2 Bataille,C.,Waisman,H.,Briand,Y.,Svensson,J.,Vogt-Schilb,A.,Jaramillo,M.,Wild,T.(2020).Net-zero deep decarbonization pathways in Latin America: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Energy Strategy Reviews,3
11、0,100510.3 Heffron,R.J.,&McCauley,D.(2018).What is the just transition?Geoforum,88,74-77;McCauley,D.,&Heffron,R.(2018).Just transition:Integrating climate,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Energy Policy,119,1-74 Curran,D.,&Tyfield,D.(2020).Low-carbon transition as vehicle of new inequalities?Risk-cla
12、ss,the Chinese middle-class and the moral economy of misrecognition.Theory,Culture&Society,37(2),131-156;Huang,P.,&Liu,Y.(2021).Toward just energy transition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indirect participation and adaptive governanc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64(1),1-21;Miller,C.
13、A.,Iles,A.,&Jones,C.F.(2013).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ergy transitions.Science as Culture,22(2),135-148.5 Huang,P.,Westman,L.,&Castn Broto,V.(2021).A culture-led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energy transitions in China:The correlative epistem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14、6 Rawls,J.(1971).A theory of justice.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7 Jamal,T.,&Hales,R.(2016).Performative justice:new directions in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justice.Geoforum,76,176-180.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7中國的低碳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議程為公正轉型的實地探索提供了理想的舞臺。許多讀者可能會覺得當代中國為公正轉型提供重要經驗教訓是違反直覺的事,甚至難以想象。雖然中國是一
15、個威權國家,目前正在經歷自毛澤東時代以來未曾見的集中和收緊威權過程,但最能準確地描述中國政治制度特征的還是“碎片化威權主義”。這促成了特別是城市和社區層面的有意義但不太顯而易見的參與和賦權。因此,對于公正轉型,中國成為在城市層面進行分析的重要性的典范。生態文明于2018年被寫入國家憲法,被納入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議程。它與公正轉型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但也存在有趣的差異。該術語既涵蓋了中國黨國自上而下的項目,也涵蓋了越來越多的由“實地”不同利益相關者領導的自下而上的項目,這些利益相關者正通過各種環境項目來實施這一口號。這些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生態文明干預措施的實際混合和展開是一個實證問題,需要
16、實地的、持續的研究,特別是在高度動態發展的都市地區。項目目標本項目的目的是考察中國城市的生態文明戰略,以及在實踐中是否、如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以一種公正轉型形式設計并執行該戰略。具體目標如下:目標1:考察(具體的、備受矚目的)中國城市中體現的對公正轉型的理解,以及公正轉型原則是否被整合到生態文明的正式戰略中,其中有哪些公正轉型原則,以及如何整合。目標2:探索在生態文明下中國城市創新的“實地”實踐,以及作為公正轉型的獨特例子,綠色和數字城市化新模式是否以及如何在中國城市形成(或尚未形成)。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83.0 中國的新國家議程:建設生態文明生態文明的政治框架2007年1
17、0月,“生態文明”一詞首次出現在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十七大報告中。繼胡錦濤支持生態文明后,2007年12月,中國國家環??偩衷珠L周生賢在 人民日報 上發表了關于生態文明的署名文章8。此后,生態文明在中國的國家議程中被賦予了越來越突出和重要的位置9(圖 1)。圖 1.生態文明政策的演進2012年,十八大報告將“五位一體”提上國家議程,把“生態文明建設”添加到此前的“四位一體”規劃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圖2)。同時,十八大通過了修改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黨章中增加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2017年召開的十九大進一步鞏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國家戰略。會議修改并通過了黨章,增
18、加了“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習主席提出的著名“兩山論”)等內容。修改后的黨章還豐富了2050年國家目標,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原文中增加了“美麗”一詞(圖2)。2018年3月,生態文明被寫入中國憲法。2020年11月,中央發布了 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經驗推廣清單,其中包括90項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改革舉措和經驗。8 http:/ Hansen,M.H.,Li,H.,&Svarverud,R.(2018).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terpreting the Chinese past,projecting the global
19、 future.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53,195-203.生態文明首次出現在中共 十七大報告中生態文明寫入黨章并列為 國家五項戰略重點之一黨章對生態文明的闡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指導與規劃 四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寫入中國憲法的生態文明實驗區倡議推廣名錄年年年1920171615.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9圖 2.中國國家議程的層次結構來源:Huang and Westman,20212021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首次提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兩個重要理念。正是在對這兩個概念的闡釋中,生態
20、文明最終在中國國家議程中被賦予了明確的位置。在習近平的講話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代表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一個組成部分10。然而,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涵尚未明確。生態文明政策試驗在中國的地方層面的生態文明實踐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政策試驗,特別是通過指定試驗單位和試點/示范區。中國生態建設示范工作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國家生態稱號從“國家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單位”到“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再到“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1(圖3)。生態示范工作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這符合中國更廣泛的社會經濟情況。10 https:/ http:/ 11 https:/ 3.中國生態示范的三個階段最新的生態示范方
21、案是“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由生態環境部監管。2017年公布了首批示范區。截至2021年底,共有498個示范區被提名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表1)。表 1.指定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年份小組計劃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17第一批46132018第二批45162019第三批84232020第四批87352021第五批10049共計362136第一階段(年-年)第二階段(年-年)第三階段(年至今)國家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單位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114.0 實地生態文明綠色轉型:杭州一個生態縣城的得與失隨著轉型的
22、深入,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張力可能會上升,杭州淳安縣的案例就體現了這一點。淳安作為浙江省生態特殊功能區,肩負著重要的生態責任,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從地方角度來看,淳安在實踐生態文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而從地區的角度來看,淳安的犧牲對于整個地區的繁榮來說,即使不算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淳安,當地人對綠色轉型中生態與經濟關系的看法存在分歧。有人認為淳安在地方經濟上的犧牲是不必要和不公平的;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淳安的犧牲可以為淳安縣以外的地方帶來更多福祉。從政策的角度看,淳安當前遇到的困難,或許是2020年選擇淳安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原因所在。本項目的重點
23、工作之一是探索政策創新,有效將生態資產轉化為經濟資產,以改善當地人民福祉。淳安提出并采取了各種措施,這些政策的效果尚未明確,但淳安的經驗必將為中國其他生態領域的轉型治理提供參考。寶安區茅洲河綠化改造位處中國東南部的深圳是在生態文明實踐上引領全國的城市。盡管如此,深圳的綠色轉型代表了“先污染后清理”的典型模式。它的環境污染問題源于幾十年來主要依賴污染工業的快速工業化。從自身發展軌跡看,深圳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隨著生態文明計劃在全國范圍內的布局,深圳綠色轉型已成為內外部雙重壓力下的“必做之事”。茅洲河治理和綠色轉型是寶安區綠色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所在。2018年,經過三年多的整治,茅洲河
24、寶安段已從“廣東省污染最嚴重的河流”轉變為“深圳市水環境顯著改善的典型代表”。茅洲河的治理揭示了“先污染后清理”模式是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模式 。茅洲河項目的成功得益于深圳市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強大的技術和治理能力。因此,深圳經驗可能并不直接適用于其他城市。茅洲河工程也表明,轉型作為一個動態過程,總是具有時間維度的。以茅洲河為例,項目初期受苦(如噪音、各種不便等)的人們最終可能會從綠色轉型中受益匪淺(如環境改善、房價上漲等)。所以,轉型的時間性影響著人們對社會正義的感知。雄安新區打造“未來之城”雄安新區位于北京以南約100公里。雄安新區的建設被中央政府稱為“千年大計”,因此人們對
25、這一新區的規劃建設充滿期待。對于中央政府來說,雄安新區的政治使命是在生態文明時代尋求另一種城市化形式。因此,城市規劃建設中應用了很多新的規劃理念和技術,并采用更嚴格的標準。這種“高標準建設”的模式,得到了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體現了落實“千年大計”的堅定政治意愿。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12然而,雄安新區的建設過程中,也體現出各種社會經濟影響。從產業升級的角度看,該地區的綠色轉型仍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產業的退出與新興產業的到來之間存在較大的時間差。在這個階段,社會層面的斗爭和沖突往往更加明顯。這也是一個平衡短期和長期結果的問題。從長遠來看,即使雄安未能達到預期,其他城市也可從它的試
26、錯中吸取教訓。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135.0 項目發現中國對生態文明采取更偏向固定觀的看法學術界對生態文明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看法,即固定觀和超越觀12(表2)。具體而言,固定觀認為生態文明僅僅是工業文明的缺失部分,或是工業文明的“生態化”;而超越觀則將生態文明視為一種超越工業文明的更先進的人類文明形式13。對生態文明政治框架的文件分析進一步顯示了該概念越來越清晰的官方表述現在具體來說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這一最新進展表明中國共產黨更傾向于對生態文明采用固定觀,即生態文明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仍然在工業文明的范圍內理解。表 2.生態文明固定觀與超越觀比較要點固定
27、觀 超越觀中文中“文明”一詞的涵義日常用語中的用法:文明的狀態。歷史語言中的用法:特定時期或世界特定地區的社會、文化和生活方式。(來源:牛津詞典)與工業文明的關系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的“生態化”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更高級形式意識形態(綠色)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反資本主義)生態文明已成為中國的“政治現實”盡管公正轉型在西方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種規范性和抱負性的政策話語,但在中國,生態文明毋庸置疑在許多方面已成為政治現實,體現在政策、制度和全國范圍的實踐中。2012年,十八大報告將“五位一體”提上國家議程,把“生態文明建設”添加到此前的“四位一體”規劃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14。2
28、018年,生態文明被寫入 中國憲法。這標志著生態文明從政治概念向法律概念的轉變。隨著生態文明被納入憲法,憲法中的基本國家制度也從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制度擴展到生態制度。生態文明政策試點已在全國展開。截至2021年底,共劃定498個示范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真正實現轉型就是最大的正義將生態文明定位于公正轉型的敘事中,我們要展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正義的解釋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與目前西方正在發展的公正轉型的含義有所不同。在中國,人們普遍認為,社會12 Lu,F.(2017).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生
29、態文明”概念辨析.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5),63-70;Lu,F.(2019).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Transcendence of Civilization 生態文明:文明的超越.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3 Lu,F.(2019).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Transcendence of Civilization 生態文明:文明的超越.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4
30、 http:/ 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14正義只有通過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才能實現。因此,生態文明戰略更多地被視為一種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手段,在此過程中可自然而然實現了更廣泛、更長遠意義上的社會正義。更明確地說,在中國,(實現)轉型就是正義,正義就是轉型。在轉型中,社會正義的感知和體驗對規模和時間都很敏感三個關于中國城市生態文明實踐的經驗案例為轉型期間的公正問題提供了重要見解。在此我們提請注意在實地公正的感知和解釋中的兩個重要概念:規模和時間。首先,規模的相關性在杭州和雄安新區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在杭州,淳安生態縣的綠色轉型,既可以從當地的角度來看是一種犧牲,也可以從更廣
31、泛的區域角度來看,是一種(有價值的)貢獻。在這里,對規模的不同看法塑造了人們對轉型是否公正的理解。就雄安新區而言,導致根本性變化和斗爭的“千年計劃”本身,是由為國家尋求另一種城市化模式的更高更廣泛的政治愿景所合理化的.其次,轉型過程的時間性也傾向于塑造對公正的感知和體驗。在這三個案例里,每個城市都代表了一個不同的轉型階段。對深圳而言,水系綠色轉型已基本實現;對于杭州淳安縣來說,轉型已進入深水區,表現為地方(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緊張關系日益加??;而雄安新區的轉型仍處于起步階段,社會斗爭和沖突往往更加明顯。正如本報告所重申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在短期和長期結果之間取得平衡。社會學習是公正轉型的動
32、態過程的組成部分通過生態文明建設的實地實踐,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對轉型采取了相當務實的態度和方法。由于轉型不可避免地會引起社會不公,產生贏家和輸家,因此重點放在了盡可能公正地實現轉型上。因此,生態文明為政策制定者和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社會學習過程提供了關鍵見解,這對任何公正轉型動態過程十分關鍵。探索在中國進行的作為生態文明的各種形式的實驗提出了一個對可持續轉型本身的重要的重新定義:這不是達到“綠色”終點的問題,而是沒有一個明確終點的社會學習的動態過程。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156.0 政策建議建議 1以系統思維進行制度建設生態轉型是關于社會技術系統的結構變化,跨越不同的部門和政策
33、領域。因此,規劃和決策必須具有戰略性并基于系統性思維。這需要構建一個包含基礎制度的協調一致的體系,例如產權制度、空間規劃制度、資源管理制度、立法制度和評價問責制度等。建議 2增量適應:具有戰略靈活性的長期規劃要啟動凈零轉型以應對氣候危機,需要多方的長期承諾。對于一個政府而言,確保轉型政策的一致性和連貫性非常重要。為轉型制定長期規劃,同時為政策實施賦予很大的靈活性,是一種可行戰略。采用探索和試驗的方法和糾錯機制,可以確保治理結構和流程適應新形勢和應對新挑戰的能力。在中國,政策試驗的核心思想是所謂的“由點到面”,首先在不同地區試驗制度、技術和資金激勵,然后對地方層面有用的政策創新進行評估,并有選擇
34、地納入國家政策制定,以在更大范圍內實施。建議 3縱向一體化:頂層設計與地方政策試驗相結合治理體系內的縱向互動和整合對于管理頂層設計與地方政策創新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動態縱向一體化一方面可以確保頂層設計在地方層面落地時不“走形”,另一方面頂層設計也能按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定制。頂層設計與地方政策實驗相結合,代表了層級政治體系內一種政策創新、評估和學習的循環機制。建議 4橫向協調:統一政府部門的碎片化職責轉型涉及一個非常復雜的制度體系,涵蓋資源管理、問責機制、立法和規劃等政策領域。從轉型治理的角度來看,這往往導致政府部門在管理轉型過程中的角色和職責碎片化。要提高轉型治理效率,至關重要的是加強橫向協調、
35、將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門的職責集中化。中國的“超級部委”改革就是這樣一種將碎片化職責統一起來的制度性嘗試。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16建議 5認識到公正對轉型中的規模和時間的敏感性轉型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引發社會不公。然而,中國的轉型實踐表明,社會正義可以在不同的規模和不同的時刻以不同的方式被理解和感知。這表明正義對規模和時間的敏感性。政策制定者必須充分認識到轉型期間正義的空間性和時間性,并在此認知基礎上做出戰略決策和行動。建議 6社會學習對于促進轉型中的公正既至關重要又必要中國的轉型實踐表明,任何轉型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社會經濟影響,這些影響往往與社會正義問題
36、有關。政策制定者對各種新情況保持靈敏反應是至關重要的。社會學習意味著創新和調整轉型政策,以應對新出現的問題和需求,盡可能地公正地轉型。這種持續、動態的社會學習過程是公正轉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17參考資料Armstrong,C.(2020).Decarbonisation and world poverty:a just transition for fossil fuel exporting countries?Political Studies,68(3),671-688.Bataille,C.,Waisman,H.,Briand,Y.,Svenss
37、on,J.,Vogt-Schilb,A.,Jaramillo,M.,Wild,T.(2020).Net-zero deep decarbonization pathways in Latin America: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Energy Strategy Reviews,30,100510.Curran,D.,&Tyfield,D.(2020).Low-carbon transition as vehicle of new inequalities?Risk-class,the Chinese middle-class and the moral ec
38、onomy of misrecognition.Theory,Culture&Society,37(2),131-156.Hansen,M.H.,Li,H.,&Svarverud,R.(2018).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terpreting the Chinese past,projecting the global future.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53,195-203.Heffron,R.J.,&McCauley,D.(2018).What is the just transition?Geoforum,88,74-77.H
39、uang,P.,&Liu,Y.(2021).Toward just energy transition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indirect participation and adaptive governanc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64(1),1-21.Huang,P.,Westman,L.,&Castn Broto,V.(2021).A culture-led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energy transitions in China:The c
40、orrelative epistem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Jamal,T.,&Hales,R.(2016).Performative justice:new directions in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justice.Geoforum,76,176-180.Lu,F.(2017).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生態文明”概念辨析.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5),
41、63-70.Lu,F.(2019).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Transcendence of Civilization 生態文明:文明的超越.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Masson-Delmotte,V.,Zhai,P.,Prtner,H.-O.,Roberts,D.,Skea,J.,Shukla,P.R.,Pidcock,R.(2018).Global warming of 1.5 C:an 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f
42、 1.5 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and related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athways,in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1(5).McCauley,D.,&Heffron,R.(2018).Just transition:Integrating climate,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Energy Policy,119,1-7.Mil
43、ler,C.A.,Iles,A.,&Jones,C.F.(2013).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ergy transitions.Science as Culture,22(2),135-148.Rawls,J.(1971).A theory of justic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18關于英國國家學術院英國國家學術院是一家獨立自治的企業,由近1,000名英國研究員和300名海外研究員組成。他們作為杰出的學者和研究人員被選為院士。學術院的目標、權力和治理框架載于樞密院批準的憲章及其配套細則中。學
44、術院從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BEIS)撥款分配的科研預算中獲得公共資金,并從私人資源處獲得支持,也可利用自身的資金。文中表達的觀點和結論不一定得到每個研究員認可,但為公眾辯論提供了值得稱道的貢獻。英國國家學術院是英國的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學。我們利用這些學科來了解世界,并塑造更光明的未來。從人工智能到氣候變化,從建設繁榮到改善福祉當前復雜的挑戰只能通過加深我們對人、對文化和社會的洞察來應對。我們投資英國和海外的研究人員和項目,以新穎的思考和辯論吸引公眾參與,并將學者、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聚在一起,以影響政策,造福所有人。地址 The British Academy 1011 Carlton House Terrace London SW1Y 5AH慈善機構注冊編號 233176thebritishacademy.ac.uk Twitter:BritishAcademy_ Facebook:TheBritishAcademy2023 年 2 月出版作者所有。這是根據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4.0 未移植許可證許可的開放獲取出版物引用本文:英國國家學術院(2023 年),實地開展公正轉型:中國城市里的生態文明?英國國家學術院,倫敦doi.org/10.5871/just-transitions-a-p/P-H-Chinese由Only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