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覓:2024年三季度投融市場報告人工智能(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來覓:2024年三季度投融市場報告人工智能(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來覓研究院行業賽道研究人工智能2024年三季度投融市場報告目錄撰稿來覓研究院 梁秋蘭設計來覓數據設計團隊2024-10-28 發布本報告是人工智能 2024 年三季度投融市場報告行業概要1.1 人工智能季度概覽41.2 Q3 行業相關政策51.3 Q3 時間線71.4 賽道圖譜9投融動態2.1 Q3 投融動態112.2 活躍投資者142.3 Q3 關鍵融資事件15行業趨勢3.1 具身智能17代表企業4.1 銀河通用21行業概覽人工智能季度概覽Q3行業相關政策Q3時間線賽道圖譜來覓研究院4/22人工智能三季度概覽北美地區是全球人工智能應用收入的主要來源。據SensorTower顯示,2024年1
2、-8月,全球AI應用下載量同比增長26%至22億次,預計全年突破33億次,下載量主要由新興市場貢獻,其中印度以21%的份額排名第一。全球AI應用內購收入(僅統計應用商店IAP預估值)同比增長51%至20億美元,預計全年收入將達33億美元。其中,北美地區以其較高的消費能力和對AI技術的高接納度成為AI應用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比約為47%,而中國市場的收入僅約6%,整體呈現較明顯的集中趨勢。具體到產品方面,2024年1-8月,ChatGPT的下載量位列第一,超1.6億次,收入接近2.3億美元。生成式人工智能仍是主要關注點。據WEKA在2024年9月發布的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顯示,88%的組織正在積
3、極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遠超其他人工智能應用,如預測模型(61%)、分類(51%)、專家系統(39%)和機器人技術(30%)。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采用率正在快速增長,僅1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投資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大多數組織積極將這種投資轉化為規?;募赡芰?。大模型仍處于快速進步階段。當地時間9月12日,OpenAI正式發布新模型o1,憑借強化學習(RL)訓練方法與更深層次的內部思維鏈(CoT)結合,o1在邏輯推理方面有顯著的提升,其推理能力已達到理科博士水平。o1的發布,首次證明語言模型可具備“人腦的慢思考”能力,可以自我反思、糾錯,直至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這進一步提升了AI的上限,使強化學
4、習的通用性和泛化性更上一個臺階。o1的出現,也反映了AI大模型的一個重要趨勢,即重心從簡單的預訓練逐步轉向復雜的后訓練和推理階段,有助于為未來的AI技術研發開辟新的方向。2024年1-8月全球TOP50AI應用市場份額2024年生成式AI成熟度和投資水平在每個階段的受訪者比例數據來源:WEKA,來覓數據整理印度,21%拉丁美洲,20%歐洲,15%東南亞,14%北美,11%中國,3%日本&韓國,3%其他,11%北美,47%歐洲,21%拉丁美洲,8%中國,6%日本&韓國,5%東南亞,5%其他,8%下載量收入11%29%37%24%0%20%40%早期試驗生產中集成能力數據來源:SensorTowe
5、r,來覓數據整理對生成式AI的正式投資幾乎沒有,使用工具沒有得到組織的正式認可或支持對生成式AI正在用概念驗證項目進行測試已經采用生成式AI工具,并在組織內部擴展了能力生成式AI是企業內部工作流程的一項集成能力來覓研究院5/22Q3行業相關政策發布時間印發單位文件名稱相關內容2024-09-14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征求意見稿)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包括顯式標識和隱式標識)提供明確的管理規定,有利于促進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2024-08-13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組織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人工
6、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征集工作,打造行業應用標桿。此次征集以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為主線,圍繞“技術底座、行業應用、裝備產品、支撐保障”4大領域開展2024-07-3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在電力系統、工農業生產等領域的應用,實現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2024-07-19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數據局關于促進數字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用3-5年時間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逐步融入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鏈條各環節,促進中醫藥數據的共享、流通和復用,全力打造“數智中醫藥”
7、2024-07-18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等3部門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明確到2025年底,通過實施5個對標全球領先水平的標桿型應用工程(包括AI+機器人、AI+教育、AI+醫療、AI+文化、AI+交通)、組織10個引領全國的示范性引用項目、推廣一批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商業化應用成果,力爭形成3-5個先進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礎大模型產品、100個優秀的行業大模型產品和1,000個行業成功案例2024-07-15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上海市推進養老科技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加強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攻關,研發用于語音、人臉、情感、動作識別和環境感知的人工智
8、能模型與算法,研發具身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高養老科技產品自主感知、自主學習、自主決策、自主執行等能力數據來源:公開資料,來覓數據整理來覓研究院6/22Q3時間線數據來源:來覓數據整理7月4日政策8月5日 融資月之暗面宣布完成超3億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高榕資本等。月之暗面成立于2023年,致力于尋求將能源轉化為智能的最優解,在2023年10月推出智能助手產品Kimi。據來覓PEVC數據,月之暗面自成立以來共獲得4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90億元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正式開幕,現場正式發布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宣言提出了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健康
9、有序安全發展的系列主張,期待各方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發展7月25日融資百川智能宣布完成50億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阿里創投、中金資本、深創投、小米科技、北京國管等。百川智能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專注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公司。據來覓PEVC數據,百川智能自成立以來共獲得4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80億元8月6日 融資無問芯穹宣布完成近5億元A輪融資,由啟明創投、君聯資本、洪泰基金領投,小米科技、聯想創投等機構跟投。無問芯穹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大模型軟硬件協同優化平臺,旨在解決大模型算法向大算力芯片的高效統一部署問題來覓研究院7/22Q3時間線數據來源:來覓數據整理8月1日政策9月9日 政策全國網絡
10、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以鼓勵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為第一要務,提出包容審慎、確保安全,風險導向、敏捷治理,技管結合、協同應對,開放合作、共治共享等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原則歐盟官方發布的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該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監管人工智能的法規,標志著歐盟在規范人工智能應用方面邁出重要一步。對有違規行為的企業,歐盟最高將其處以3,500萬歐元或上一財年全球營業總額的7%(取較高值)9月5日融資智譜AI獲得數十億元E輪融資,投前估值達200億元,由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有限公司領投,資金將用于支持智譜AI國產基座大模型的技術創新與生態發展。智譜AI成立于2019年,是一
11、家AI知識智能技術開發商,已發布基座大模型GLM-4Plus、文生圖模型CogView-3-Plus、AI助手智譜清言等9月12日 產業OpenAI正式發布新模型o1,這是首款具有推理能力的模型,可在回答問題之前花更多時間進行思考,類似人類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作為o1系列模型的首批版本,當前OpenAI僅推出o1-preview預覽版和o1-mini版,且分階段向付費用戶、免費用戶和開發者推出來覓研究院8/22賽道圖譜數據來源:來覓數據投融動態Q3投融動態活躍投資者Q3關鍵融資事件來覓研究院10/22Q3投融動態數據來源:來覓數據2024Q3中國人工智能投融情況(融資金額&融資案例數)2024
12、Q3中國人工智能融資輪次分布數據來源:來覓數據AI-醫療AI-算力基礎AI-其他行業應用05010015001020304050607080融資金額(億元)融資案例數(起)機器人AI-軟件平臺自動駕駛汽車種子輪,1.0%天使輪,32.0%A 輪,25.3%B 輪,17.0%C 輪,7.2%D 輪,3.1%E 輪,0.5%Pre-IPO,1.0%戰略融資,12.9%種子輪,0.0%天使輪,6.8%A 輪,32.2%B 輪,27.8%C 輪,8.7%D 輪,10.7%E 輪,4.3%Pre-IPO,1.3%戰略融資,8.1%融資案例占比融資金額占比人工智能三季度的融資金額同環比均有上升。據來覓PE
13、VC數據,2024年三季度人工智能領域合計發生融資案例191起(不含未公開事件),環比下降5.4%,同比下降20.7%;合計涉及融資金額224.1億元(僅統計已披露的融資金額),環比上升20.0%,同比上升44.5%。2024年三季度人工智能領域已披露融資金額較二季度上升幅度較大的主要原因是三季度大額融資案例較多,億元及以上融資案例共65起,而二季度為49起。機器人、AI-軟件平臺融資案例數量與金額均領先。在融資案例數方面,2024年三季度機器人獲投次數最多,共77起,其中服務機器人共30起;其次為AI-軟件平臺,獲投次數共45起,其中AI大模型共24起。在融資金額方面,2024年三季度AI-
14、軟件平臺融資金額最多,共114.2億元,主要是受百川智能50億元A輪融資、月之暗面超3億美元B+輪融資、智譜AI數十億元E輪融資的影響;其次為機器人,涉及融資金額45.2億元,主要是受峰飛航空數億美元B輪融資、快倉智能超1億美元D+輪融資的影響。人工智能三季度融資金額的輪次有所前移。在融資輪次方面,人工智能領域的早期融資案例(種子輪至A輪)占比由2024年二季度的61.4%小幅下降至三季度的58.2%,仍以早期輪次為主。在融資金額方面,人工智能領域的早期融資金額占比由2024年二季度的20.8%上升至三季度的39.1%,中后期(B輪至Pre-IPO輪)融資金額占比由2024年二季度的34.6%
15、上升至三季度的52.9%,戰略融資的融資金額占比由2024年至二季度的44.5%下降至三季度的8.1%。從融資金額看,2024年三季度人工智能領域的融資輪次有所前移。注:自動駕駛汽車包括自動駕駛硬件和軟件;AI-算力基礎包含AI-芯片/傳感器、AI-云服務、AI-服務器;AI-軟件平臺包括AI大模型、AIGC等;AI-其他行業應用不包括AI-工業、AI-醫療,包括AI-零售、AI-農業、AI-交通等來覓研究院11/22Q3投融動態三季度AI-軟件平臺細分領域的融資金額同環比漲幅領先。據來覓PEVC數據,在融資金額方面,2024年三季度AI-軟件平臺細分領域的融資金額同環比漲幅較大,環比增長43
16、3.6%,同比增長424.7%,主要是受百川智能50億元A輪融資、月之暗面超3億美元B+輪融資、智譜AI數十億元E輪融資的影響,且該領域大額融資案例較多,億元及以上融資案例共16起。在AI-軟件平臺中,AI大模型相關融資案例較多且金額較大。三季度人工智能行業整體仍主要處于較早期投資階段。在融資金額區間分布方面,2024年三季度在1億元及以下的比例最高,合計占比為79.1%,較二季度略有下降,其中500萬元至1千萬元(含1千萬)與5千萬至1億元(含1億)的融資案例占比最多,合計78起,與二季度基本持平。整體看,2024年三季度人工智能行業的投融資仍以較早期為主。2024年以來,AI領域又有了較大
17、的進展。從上市公司角度看,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專注于AI芯片業務的英偉達公司,其市值獲得飛躍式增長,目前已突破3萬億美元,逼近當前全球第一市值的蘋果公司,可見人工智能需求的火熱。從技術角度看,OpenAI在9月正式發布新模型o1,其在邏輯推理方面有顯著的提升,可以處理比過往專業科學、代碼和數學模型所能解決的更難的問題,同時o1也為大模型的未來發展指明新的方向。在國內方面,月之暗面、零一萬物等國產大模型與Claude 3.5 Sonnet、Gemini 1.5等海外大模型的性能已逐步趨于一致,行業競爭仍然激烈。預計未來,優質的AI項目會獲得更多資本關注,而其他新項目獲得融資的難度加大。202
18、2-2024Q3中國人工智能投融情況(億元,起)2024Q2-2024Q3中國人工智能投資事件融資區間分布(起)數據來源:來覓數據25113484311371344534410億以上5億-10億(含)1億-5億(含)5000萬-1億(含)1000萬-5000萬(含)500萬-1000萬(含)500萬及以下2024Q32024Q2數據來源:來覓數據01002003004000100200300400自動駕駛汽車AI-算力基礎AI-軟件平臺機器人AI-醫療AI-關鍵技術AI-數據服務AI-工業AI-模型生產工具AI-其他產品及服務AI-其他行業應用案例數注:自動駕駛汽車包括自動駕駛硬件和軟件;AI
19、-算力基礎包含AI-芯片/傳感器、AI-云服務、AI-服務器;AI-關鍵技術包含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機器學習;AI-軟件平臺包括AI大模型、AIGC等;AI-其他產品及服務包括智能終端、智能數字人;AI-其他行業應用不包括AI-工業、AI-醫療,包括AI-零售、AI-農業、AI-交通等來覓研究院12/22Q3投融動態數據來源:來覓數據2024Q3中國人工智能融資案例TOP10地域分布(起)2024Q3中國人工智能融資金額TOP10地域分布(億元)數據來源:來覓數據數據來源:來覓數據人工智能三季度前五地區融資集中度繼續保持較高水平。融資案例方面,據來覓PEVC數據,20
20、24年三季度融資案例數前五的地域是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和江蘇,合計165起,占比達85.1%,集中度較二季度略有上升,整體保持較高的集中度。其中,浙江的融資案例數有較明顯提升,較二季度增加9起;而廣東的融資案例數較二季度下降9起,但仍位居前五行列。融資金額方面,據來覓PEVC數據,2024年三季度融資金額前五的地域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和重慶,合計207.6億元,占比達89.6%,集中度較二季度上升4個百分點。其中北京的融資金額(121.0億元)遠超排名第二的上海(30.0億元),主要是受百川智能50億元A輪融資、月之暗面超3億美元B+輪融資的影響,且大額融資案例較多,億元及以上融資案例共
21、21起。上海主要是受峰飛航空數億美元B輪融資、壹沓科技數億美元B+輪融資的影響。浙江則主要是受芯盟科技數十億元B+輪融資的影響。北京、浙江、上海、江蘇和廣東的融資案例數和金額多次位居前五,一方面在于這些地區政府對人工智能產業高度重視,出臺系列支持政策,從人才、資金等多方面促進產業的發展,比如北京市出臺北京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等政策;另一方面在于這些地區經濟發達,投資環境良好,吸引大量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例如上海成立規模達225.01億元的全國人工智能母基金,該基金將圍繞人工智能上下游產業,強化人工智能相關產業鏈集聚。隨著全國各地政府對人工智能產業大力扶持,其他省份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也
22、有望增加。121.030.028.015.712.911.82.11.21.00.2050100150北京上海浙江江蘇重慶廣東四川安徽海南河北4833302925754310102030405060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四川重慶山東陜西來覓研究院13/22活躍投資者數據來源:來覓數據從活躍投資者分布來看,2024年三季度共有269家機構投資人工智能相關項目,投資次數3次及以上的機構共有18家,其中4家機構的投資次數為5次及以上。細分領域方面,機器人領域獲得144次投資、AI-軟件平臺(含AI大模型、AIGC等)獲得67次投資。投資機構Q3投資次數所投細分賽道北京國管7機器人、AI-軟件平臺、
23、AI醫療等合肥創新投資6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經緯創投5機器人、AI-軟件平臺、AI-芯片等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5機器人、AI-軟件平臺等達晨財智4機器人、AI-軟件平臺深創投4機器人、AI-軟件平臺、AI醫療英諾天使基金4機器人、AI-軟件平臺阿里創投3機器人、AI-軟件平臺峰瑞資本3機器人、AI-數據服務投資機構Q3投資次數所投細分賽道海國投3機器人、AI-軟件平臺基石資本3機器人、AI-芯片領匯創投3機器人、AI-軟件平臺奇績創壇3機器人、AI-軟件平臺投控東海3機器人、AI-軟件平臺元禾控股3機器人、AI-工業中金資本3機器人、AI-軟件平臺等普華資本3機器人、AI-芯片等臨港科創投3A
24、I-軟件平臺、AI-芯片來覓研究院14/22Q3關鍵投融資事件數據來源:來覓數據項目企業來覓行業來覓賽道融資日期融資金額融資輪次投資方星邁創新機器人商用清潔機器人2024-09-19超3億人民幣A 輪礪思資本、凱輝基金等中昊芯英芯片設計AI芯片2024-09-142.5億人民幣戰略融資杭州星羅中昊科技有限公司智譜AI算法服務商AI大模型2024-09-05數十億人民幣E 輪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有限公司等特斯聯物聯網AIoT2024-08-3012.27億人民幣D+輪中意生態園集團、AL Capital Funds VCC等快倉智能機器人倉儲機器人2024-08-22超1億美元D+輪金杜鵑私
25、募投資、博華資本等千尋智能機器人服務機器人2024-08-12近2億人民幣天使輪弘暉基金、達晨財智等零一萬物算法服務商AI大模型2024-08-07數億美元戰略融資未披露無問芯穹芯片設計AI大模型2024-08-06近5億人民幣A 輪啟明創投、君聯資本等月之暗面算法服務商AI大模型2024-08-05超3億美元B+輪騰訊、高榕資本等峰飛航空航空裝備無人機2024-08-03數億美元B 輪寧德時代百川智能算法服務商AI大模型2024-07-2550億人民幣A 輪阿里創投、中金資本等Rokid算法服務商XR硬件2024-07-194億人民幣C+輪未披露元石科技算法服務商AI大模型2024-07-1
26、83200萬美元Pre-A 輪紅點中國、經緯創投元鼎智能機器人商用清潔機器人2024-07-17超6000萬美元B+輪招銀國際資本、XVC等芯盟科技芯片設計AI芯片2024-07-15數十億人民幣B+輪普華資本、聯想創投等行業趨勢具身智能來覓研究院16/22具身智能“三要素”概念內涵示意圖具身智能具身智能是指依靠物理實體通過與環境交互來實現智能增長的智能系統。具身智能可拆分為“具身”+“智能”,“具身”是指具有身體且可通過交互、感知、行動等能力來執行任務,身體可以是任意形態,包括人形機器人、寵物機器人、掃地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其中,各類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主要應用場景,同時人形機器人被認為是具身
27、智能最理想的形態?!爸悄堋笔侵肝锢韺嶓w可主動進行感知、理解、推理、決策、行動等任務,與此前的機器人相比,具身智能更強調在環境中的交互能力,其通過行動的物理交互感知和改變環境,并通過實際的反饋不斷學習和適應環境??梢?,具身智能應同時具備“本體、環境、智能”三要素。具身智能在全球主要國家的地位不斷提升?,F階段,全球多個國家對具身智能的發展均予以重視。國內方面,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相繼出臺政策,將具身智能列為人工智能重點發展方向。例如,2023年發布的上海市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表示要重點攻關具身智能等先進技術,打造具身智能開源開放平臺;2024年北京
28、海淀區發布打造全國具身智能創新高地三年行動方案,旨在打造全國具身智能原始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新高地和產業加速集聚地。海外方面,美國多所知名高校及通用電氣Vernova聯合發布最新版美國機器人路線圖,旨在加強美國在機器人領域的市場競爭力;韓國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機器人(如2023年的機器人發展戰略)、自動駕駛(如2021年的首爾自動駕駛藍圖2030)等具身智能相關核心技術的創新。數據來源:各企業官網,來覓數據整理感知開放環境感知能力多機LLM與環境的交互呈現擬人化交互要素二:本體要有物理實體要素三:智能要有智能的提升決策知識學習思維推理行動復雜操作行動泛化要素一:環境要能與環境交互人-機本體-物理環
29、境協作機器人(優傲機器人)輪式機器人(京天博特)仿生機器人(Festo)四足機器人(波士頓動力)人形機器人(特斯拉Optimus)數據來源:信通院,來覓數據整理具身智能產品類型來覓研究院17/22數據來源:Gartner,來覓數據整理2024年AI技術成熟度曲線2023年全球具身智能系統市場份額具身智能具身智能仍處于早期發展的階段。具身智能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1950年,“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就在其論文中提出具身智能的概念。21世紀初以來,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獲得顯著的進步,機器人開始可以進行物體識別等簡單的任務。2022年后,AI大模型的技術獲得突破,產業界探索將先進的大模
30、型技術與機器人結合,使機器人可以通過視覺、語音等交互可以更加精確執行具體任務。在2023年的半導體大會上,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便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浪潮是具身智能。但Gartner發布的2024年AI技術成熟度曲線顯示,具身智能處于技術萌芽期。整體看來,具身智能仍處于一個早期發展的階段。具身智能市場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據Virtue Market Research數據,2023年全球具身智能系統市場規模為35億美元,預計2030年達到9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5.2%。其中,北美、歐洲、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合計超過85%。全球具身智能系統市場規模保持增長態勢的主要因素如下:(1)政策支
31、持:全球主要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具身智能的發展,推動具身智能快速進步;(2)技術進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人技術等快速發展為具身智能的落地奠定基礎。同時,認知科學、神經科學、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具身智能的感知、交互能力;(3)市場需求:隨著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成本上升,社會對具身智能的需求不斷增長。例如,在醫療保健領域,手術機器人可幫助外科醫生以更高的精度執行微創手術,減少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同時,康復類機器人也幫助患者進行物理治療,提供個性化的護理和實時反饋。數據來源:Virtue Market Research,來覓數據整理北美歐洲亞太地
32、區南美中東和非洲約45%預期截至2024年6月距離生產成熟期的時間:10年具身智能第一原則AI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穩步提升恢復期生產成熟期量子AI計算機視覺智能應用云AI服務智能機器人AI工程自主系統來覓研究院18/22具身智能盡管具身智能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但現階段仍面臨數據、技術、商業化、法律與倫理等多方面的挑戰。其中,在數據方面,具身智能的數據涉及動態環境的復雜交互,這意味著互聯網數據可以從數據平臺上對用戶活動進行挖掘,進而獲取海量的數據,而具身智能數據必須從復雜的環境中進行大量物理交互,獲取此類數據難度高且昂貴。例如,劉少山在2024年發布的The Value ofDat
33、a in 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文章中提到,為自動駕駛汽車捕獲一小時的多模式機器人數據的成本是180美元,約為模擬相同數據的成本100倍。此外,專注于美國科技的投資機構Coatue在2024年7月發布的RoboticsWont have a ChatGPT Moment報告顯示,當前發展最為成熟的大語言模型最大量的數據集達15T tokens,而機器人的數據集僅2.4M,尚未達到成為機器人通用模型的條件??梢?,訓練數據的短缺仍制約具身智能的快速發展。據來覓PEVC數據顯示,2024年1-9月,在國內,作為具身智能重要領域之一的人形機器人融資事件已有32
34、起(含未公開事件),合計融資金額超36億元。其中,約75%的融資案例處于A輪及以前階段,這也表明人形機器人行業尚未成熟,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此外,人形機器人領域展現一定的頭部效應。例如,智元機器人自2023年共獲得6輪融資,已披露融資金額累計超過17億元,估值已超70億元。2024年1-9月中國人形機器人主要融資案例融資方融資時間融資輪次融資金額投資方宇樹科技2024-09-20C 輪數億人民幣海國投、北京國管等銀河通用2024-06-21天使+輪7億人民幣訊飛創投、藍馳創投等帕西尼2024-04-30A1 輪數億人民幣南山戰新投、盈富泰克資智元機器人2024-03-20A4 輪超10億人民幣
35、尚頎資本、紅杉中國等星動紀元2024-01-10天使輪超1億人民幣聯想創投、金鼎資本等數據來源:來覓數據數據來源:Coatue,來覓數據整理各模型參數概況模型最大數據集規模舉例文本15T TokensOpenAI的GPT-4圖像6B 圖像-文本對Midjourney視頻2.6B 音頻/視頻特征Runway機器人2.4MEpisode暫無代表企業銀河通用來覓研究院20/22銀河通用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至今總融資次數 4 次,已披露總融資金額超8億人民幣銀河通用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專注于具身多模態大模型通用機器人研發的創新企業,為全球用戶提供各類智能機器人產品,應用于商業、工業、家庭場景
36、。為加速研發進程,銀河通用在北京、深圳、蘇州設立了研發中心,并與北京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與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研究中心。銀河通用憑借自身的研發實力與產業經驗,獲得“2024中國最具投資潛力機器人公司TOP20”獎項。企業介紹成立時間:2023-05-19行業賽道: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注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27號8層802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大街鼎好DH3大廈17層01室銀河通用的創始人兼CEO是王鶴,斯坦福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前沿計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以及北大-銀河通用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和北京智源研究院具身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在知名會議和期刊已發表數十篇文章,并獲得IC
37、CV 2023最佳論文候選等榮譽。銀河通用的聯合創始人是姚騰洲,碩士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曾就職于ABB集團上海機器人研發中心,在設計、制造和銷售硬件產品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核心團隊Pre-A輪,2024-07-19,未披露投資方: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天使+輪,2023-10-26,近1億人民幣投資方:美團、SEE Fund無限基金、IDG資本等種子輪,2023-10-15,未披露投資方:藍馳創投、源碼資本、訊飛創投等天使+輪,2024-06-21,7億人民幣投資方:美團、SEE Fund無限基金、訊飛創投等來覓研究院21/22展望具身智能包括各類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其中人
38、形機器人具有可高度模仿人類行為、可應用在多樣化的工作和家庭場景、人類化特征易被社會接受等特點,被認為是具身智能最理想的形態。2024年2月,高盛最新預測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35年將達到378億美元,主要是其對人形機器人出貨量的測算較2022年的增加了4倍,達140萬臺,同時由于人形機器人材料成本已較2022年下降約了40%,預計人形機器人將可更快實現盈利。在人形機器人相關技術不斷進步與社會需求持續增加的背景下,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將可在零售、醫療、教育、娛樂等更加廣泛的場景下實現應用。在今年8月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銀河通用在展館中展示了其最新產品Galbot,該機器人是輪式、雙臂、可
39、折疊人形機器人,可用雙手完成藥品上架和零食取送任務。在9月,銀河通用與美團買藥聯合推出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藥房解決方案,在傳統藥房服務體系中引入了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等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提升藥房的服務效率和顧客體驗,也為智能零售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此前銀河通用已與美團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線下零售、智慧貨倉、智慧物流等多個領域圍繞機器人賦能服務展開合作。預計未來銀河通用憑借自身的研發實力和智能硬件產品規?;a經驗,可在具身智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獲得更快的成長。銀河通用數據來源:高盛,來覓數據整理2023-2035E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億美元)1 3 15 38
40、 54 70 92 123 153 192 240 301 378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版權及免責申明本報告為來覓數據制作,其版權系來覓數據所有,未經來覓數據許可或授權,任何單位或人士禁止轉載、引用、刊登、發表、修改或翻譯本報告內容,及其他以作商用的行為。許可或授權下的引用、轉載時須注明出處為來覓數據。任何未經授權使用本報告的相關商業行為都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其他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國際公約的規定,來覓數據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本報告基于來覓數據認為可信的公開資料或實地調研資料,我們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對本報告中所載的信息、觀點及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確或隱含的保證,亦不負相關法律責任。受研究方法和數據獲取資源的限制,本報告全部內容僅供參考之用,對任何人的投資、商業決策、法律等操作均不構成任何建議。在任何情況下,對由于參考本報告造成的任何影響和后果,來覓數據均不承擔任何責任。個人版 手機 APP(機構客服)(個人用戶)微信公眾號(掃碼關注)機構版 SaaS 平臺來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