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20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208頁).pdf(20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 -2-目錄目錄 第一部分 研究概況.-7-1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背景.-7-1.1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介紹.-7-1.1.1 定義.-7-1.1.2 分類.-8-1.1.3 產業鏈組成.-10-1.1.4 未來發展趨勢.-11-1.2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12-1.2.1 總體概況.-12-1.2.2 區域情況.-13-1.3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17-1.3.1 總體概況.-17-1.3.2 國內區域分布.-18-1.4 重慶市以及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19-2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背景.-23-2.1
2、 定義.-23-2.2 技術組成.-24-2.2.1 V2X 通信技術.-24-2.2.2 云平臺與大數據.-24-2.2.3 信息安全.-25-2.3 市場結構.-25-3 研究目標及內容.-28-3.1 研究目標.-28-3.2 研究內容.-29-3.3 研究方法.-31-第二部分 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導航分析.-33-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1 全球專利分析.-33-1.1 總體情況.-33-1.1.1 申請趨勢.-33-1.1.2 區域分布.-34-1.1.3 技術構成.-35-1.2 專利布局特點.-37-1.2.1 申請趨勢.-37-1.2.2 區
3、域分布.-40-1.2.3 主要申請人.-42-2 中國專利分析.-44-2.1 總體情況.-44-2.1.1 區域分布.-44-2.1.2 技術構成.-46-2.2 專利布局特點.-47-2.2.1 區域分布.-47-2.2.2 主要申請人.-49-3 重慶江北區專利分析.-51-3.1 總體情況.-51-3.1.1 專利申請趨勢.-51-3.1.2 專利技術分布.-52-3.1.3 主要申請人分析.-52-3.1.4 主要發明人分析.-55-3.1.5 專利運用分析.-56-3.2 重慶江北區與全國及重點城市比較分析.-57-3.2.1 北京海淀區.-57-3.2.2 深圳南山區.-61-
4、3.2.3 成都武侯區.-64-4 國內外及重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導航特征比較.-66-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4.1.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穩步增長,關鍵技術龍頭企業集中于歐美日韓.-66-4.2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起步較晚,但增速明顯.-67-4.3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較為緩慢,但具有一定的人才與技術儲備.-68-第三部分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導航分析.-70-1 整體技術構成.-70-2 分類技術導航.-72-2.1 V2X 通信.-72-2.1.1 國家壁壘.-72-2.1.2 技術構成.-74-2.1.3 主要創新團隊.-75-2.
5、1.4 協同創新.-81-2.1.5 重要專利壁壘.-83-2.1.6 技術發展路線.-87-2.1.7 二次創新路徑.-102-2.2 云平臺與大數據.-104-2.2.1 國家壁壘.-105-2.2.2 技術構成.-106-2.2.3 主要創新團隊.-106-2.2.4 協同創新.-110-2.2.5 重要專利壁壘.-112-2.2.6 技術發展路線.-119-2.2.7 二次創新路徑.-140-2.3 信息安全.-142-2.3.1 國家壁壘.-143-2.3.2 技術構成.-145-2.3.3 主要創新團隊.-146-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2.3
6、.4 協同創新.-150-2.3.5 重要專利壁壘.-151-2.3.6 技術發展路線.-154-2.3.7 二次創新路徑.-170-3 重要創新主體分析.-172-3.1 百度.-172-3.1.1 專利布局分析.-173-3.1.2 重點專利.-175-3.1.3 熱點技術解析.-178-3.2 阿里巴巴.-180-3.2.1 專利布局分析.-181-3.2.2 重點專利.-183-3.2.3 熱點技術解析.-185-3.3 騰訊.-187-3.3.1 專利布局分析.-188-3.3.2 重點專利.-191-3.3.3 熱點技術解析.-193-4 國內外及重慶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導
7、航特征比較-194-4.1V2X 通信技術.-195-4.1.1 全球.-195-4.1.2 中國.-195-4.1.3 重慶及重慶江北.-195-4.2 云平臺與大數據.-196-4.2.1 全球.-196-4.2.2 中國.-196-4.2.3 重慶及重慶江北.-197-4.3 信息安全技術.-197-4.3.1 全球.-197-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6-4.3.2 中國.-197-4.3.3 重慶及重慶江北.-198-第四部分 總結與建議.-199-1 總結.-199-1.1 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199-1.2 重慶市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
8、業發展的優勢與問題.-200-1.2.1 優勢.-200-1.2.2 劣勢.-201-2 建議.-202-2.1 集中資源重點突破技術熱點.-202-2.1.1 發展 LTE-V2X 技術,探索 ETC 與 C-V2X 融合技術.-202-2.1.2 重點提升海量數據存儲、異構數據處理技術.-204-2.1.3 重點提升存儲安全技術和傳輸安全技術.-206-2.2 逐步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207-2.2.1 建設自動駕駛運營平臺.-207-2.2.2 促進汽車零部件制造升級.-208-2.2.3 信息技術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208-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
9、告 -7-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研究概況研究概況 1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背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背景 1 1.1.1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介紹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介紹 1.1.1 定義定義 智能汽車。汽車的環境感知、智能決策、自動控制以及協同控制等功能一般稱為智能功能,具備智能功能的汽車稱為智能汽車。智能汽車配備了多種傳感器,比如,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實現對周圍環境的自主感知,通過一系列傳感器信息識別和決策操作,汽車按照預定控制算法的速度與預設定交通路線規劃的尋徑軌跡行駛。網聯汽車。汽車的協同控制功能一般需要網聯功能支持。車輛利用通信技術實現與外界信息交互的功能稱為網聯功能,具備網聯功能
10、的汽車稱為網聯汽車。網聯汽車采用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車輛位置信息、車速信息、外部信息等汽車信息之間的交互,并由控制器進行計算,通過決策模塊計算后控制車輛按照預先設定的指令行駛,進一步增強汽車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動駕駛能力。智能網聯汽車(intellin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ICV)是一個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系統,它集中運用了計算機、現代傳感、信息融合、通訊、人工智能及自動控制等技術,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綜合體。目前對智能車輛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以及提供優良的人車交互界面。ICV 技術包含智能化和網聯化兩個方面,
11、智能化汽車能夠不依靠網聯信息實現自主式智能駕駛,等級自低至高包含駕駛輔助至完全自動駕駛 5 級;網聯化汽車則能基于通信設備實現信息交換,自低至高包含網聯輔助信息交互、網聯協同感知、網聯協同決策與控制 3 級。隨著智能駕駛等級由低至高、應用場景由簡單變復雜、控制對象由單車變為多車,新的挑戰不斷出現,而相關技術也不斷更新迭代。智能網聯汽車有三大元素,即智能交互、智能駕駛和智能服務。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8-(1)智能交互。人機交互技術向多元化、人格化方向發展,同時交互終端及內容架構不斷迭代優化。多元化意味著人們對交互體驗的要求逐步提高,人機交互方式從按鍵、觸控,
12、到語音控制、人臉識別、手勢交互,甚至是更先進的生物識別。人格化是指通過語言語義學習,了解人的思維文化,主動車聯網語音服務等。(2)智能駕駛。智能駕駛包括智能控制和自動駕駛兩個階段。其中,座艙智能控制功能(智能座艙)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必備功能。輔助駕駛功能現已經成為市場上中高端車輛的普遍配置。(3)智能服務。讓服務更智能,構建智能服務,甚至包括主動且實時為乘駕人員解決車輛故障。實現車輛售后使用過程中的各項服務,二手車殘值管理、保險金融服務、車輛道路救援、車輛保養等智能管理,以及智慧停車、智慧充電加油等。1.1.2 分類分類 從具體和現實的方面來看,智能網聯汽車較為成熟的和可預期的功能和系統主要是包
13、括智能駕駛系統、生活服務系統、安全防護系統、位置服務系統以及用車服務系統等,其中智能駕駛系統包括智能傳感系統、智能計算機系統、輔助駕駛系統、智能公交系統等;生活服務系統包括影音娛樂,信息查詢以及各類生物服務等功能;位置服務系統除了要能提供準確的車輛定位功能外,還要讓汽車能與另外的汽車實現自動位置互通,從而實現約定目標的行駛目的。在車輛的智能化分級中,工業界目前采用最多的標準是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制定的。表 1.1.1智能網聯汽車分類 自動化等級 名稱 定義 主體 SAE 駕駛操作 周邊監控 支援 系統作用域 0 無自動所有操作均由人完成,可得到人類駕人類駕人類駕無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
14、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9-化 警告類系統的輔助 駛者 駛者 駛者 1 駕駛輔助 系統根據環境感知信息,執行轉向或加減速中的某一項操作,其他駕駛操作都由人完成 人類駕駛者系統 部分 2 部分自動化 系統根據環境感知信息,執行轉向和加減速操作,其他駕駛操作都由人完成 系統 3 有條件自動駕駛 系統完成所有駕駛操作,根據系統請求,駕駛員需要提供適當的干預。系統 4 高度自動駕駛 系統完成所有駕駛操作,特定環境下系統會向駕駛員提出響應請求,駕駛員可以對系統請求不進行響應。系統 5 完全自動駕駛 系統可以完成駕駛員能夠完成的所有道路環境下的操作,不需要駕駛員介入。全域 在 L0級時,車
15、輛沒有輔助系統,駕駛員需要全神貫注,手眼并用。在 L1 級時,車輛有橫向或者縱向輔助系統,但駕駛員仍需要集中注意力,手眼并用。在 L2 級時,車輛有橫向和縱向輔助系統,駕駛員仍需要觀察環境,但可以臨時解放手和眼。在 L3 級時,車輛在緊急情況下會發出請求駕駛員接管,駕駛員全程需要有接管意識,駕駛員解放手和眼。在 L4 級時,車輛即使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自己處理)也不會發出請求駕駛員接管,駕駛員不需要有接管意識,可以解放手和大腦。在 L5 級時,車輛可以實現完全自動駕駛,車輛不需要駕駛員,并且將不再需要方向盤、制動和油門踏板、后視鏡。智能網聯汽車的愿景非常美好,自動駕駛未來也一定會實現,,但征途不
16、會平坦。要實現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一是提升關鍵技術掌控能力,如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智能網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聯汽車核心電子件、車載智能化軟硬件平臺、智能感知部件、先進能源動力平臺、車載通信系統等方面;二是智能網聯汽車制造及配套體系仍需完善,傳統汽車制造領域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積累與產品研發方面存在局限性,適應智能網聯汽車制造的新型智能化汽車制造能力尚有不足;三是傳統汽車設計制造與計算、通信等能力在融合與協調還需要加強,從而進一步適應快速發展的汽車網聯化、智能化的需求;四是智能交通還需加強統籌規劃,在智
17、能路網、運管運控平臺、應用示范等方面有待統一標準、提升能力;五是構建智能網聯汽車安全保障體系,如汽車接入授權、個人信息數據、云端控制、等安全問題仍需進一步探索和提升。智能網聯汽車不只是一種交通工具,它將成為一張巨大交通網絡上的智能終端、一個完全自動行走的機器。它作為一種社會生活、生產工具,影響著人、車、物、路、自然環境等的因素,人們需要考量其安全性要遠高于其運輸載體的屬性。1.1.3 產業鏈組成產業鏈組成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包括上游終端感知層,中游數據傳輸層,下游平臺應用層和消費者。上游的終端感知層主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其中硬件有車機、傳感器、RFID、智能芯片、雷達、攝像頭、車載電池等
18、;軟件包括人工智能操作系統、車機操作系統、導航、語音、娛樂、地圖等。中游數據傳輸層主要是電信運營商。因為 3G、4G、WIFI 等各種無線通信技術是汽車系統與外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汽車實現了聯網之后,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之間的通信數據通過運營商的通信網、互聯網進行傳遞,實現用戶定制的各種服務。下游平臺應用層包括整車廠商、互聯網廠商、行業應用提供商。汽車生產商處于產業鏈核心位置,掌控力最強,他們擁有車載終端資源和汽車自身的信息,可輕松切入智能網聯汽車的軟硬件搭載,尤其是在前裝市場上,車廠在前裝車載系統的設計、生產、安裝、測試等方面有絕對的話語權?;ヂ摼W廠商的優勢實在軟件數據方面,他們都積極
19、與車廠合作形成戰略聯盟,志在抓住智能網聯汽車這個入口形成平臺優勢,掌握大量用戶數據進行運營。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圖 1.1.1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構成 1.1.4 未來發展趨勢未來發展趨勢 智能網聯汽車將演繹智能手機發展路徑,至 2020 年左右為市場的初步發展期,傳統車企對自身產品的智能化改進和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嘗試;2020 年-2030年左右為市場崛起期,此時期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不斷增多,開始進入車型的推廣普及,但更多的是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汽車尚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條件;2030年-2035年左右為市場爆發期,此時期的自動駕駛可能會成
20、為主流,而無人駕駛也逐步開始增多,對交通環境的構建和用戶消費模式將會產生重要影響。圖 1.1.2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量預測 智能網聯汽車將推動四大變化:(1 1)推動單車智能模式向車路云融合路徑發)推動單車智能模式向車路云融合路徑發展展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隨著智能網聯汽車設計運行范圍的擴展,道路交通場景復雜程度越來越高,車路云相融合的發展方向,可有效解決單車智能存在的能力盲區和感知不足問題,降低對自身搭載傳感器、硬件性能等要求,降低單車成本,有利于快速實現自動駕駛產業化應用。(2 2)推動車輛電子電氣信息架構變革升級)推動車輛電子電氣信息架構變革升
21、級 智能網聯汽車推動新型電子電氣架構演進,軟件定義、數據驅動汽車將成為發展趨勢。傳統汽車碎片化的汽車電子系統難以滿足未來汽車數字化的需求,基于域控制器、中央計算平臺的電子電氣架構將成為趨勢,其可充分利用硬件性能,提高軟件復用率,降低整車成本。(3 3)推動新型關鍵核心零部件生態體系重構)推動新型關鍵核心零部件生態體系重構 智能網聯汽車推動產業邊界正不斷擴展且日益模糊,除了汽車制造企業,提供新型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科技公司、出行服務運營商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營單位,都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垂直單一線型的汽車產業鏈結構,將逐漸演變為分層解耦、分級共享、跨域公用的立體網狀生態系統,推動
22、新型關鍵零部件和新型基礎設施生態體系融合發展。(4 4)推動汽車、交通、城市融合發展)推動汽車、交通、城市融合發展 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共同融合將成為發展趨勢,前者是后者實現融合的關鍵節點與新型承載來源。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交通的融合,將打通客流、物流、能源流和信息流,實現城市運行效率提升及節能減排。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城市的融合,將實現城市中產業、經濟、生活、工作的完善布局,帶動城市實現智能化轉型的目標。1.21.2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2.1 總體概況總體概況 目前全球布局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企業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科技公司,如谷歌、蘋果、微
23、軟等;一類是汽車制造商,如沃爾沃、奔馳、奧迪、福特、寶馬等。寶馬、通用、福特等取代傳統電子產品廠商,研發智能手機、移動計算技術,開放車載系統,鼓勵開發者群體開發應用為豐富其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3-功能做出貢獻。以谷歌、蘋果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憑借雄厚的技術積累和強大的研發實力致力于汽車智能化技術的推廣。蘋果公司發布 Car Play 車載系統,用戶只需將 iPhone 連接到啟用了 Car Play 的汽車,即可支持電話、音樂、地圖、信息和第三方音頻應用程序。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已經零事故行駛超過 80 萬公里,并計劃在 2020年實現無人駕
24、駛汽車的全面商用。1.2.2 區域情況區域情況(1 1)美國)美國 美國自動駕駛先發先至,初步建立領先全球的戰略規劃-創新支持-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推廣應用綜合性產業政策體系,在平衡創新與安全的基礎上,總體呈現為監管持續弱化的特征。戰略規劃方面,形成連續性的產業發展頂層布局,2010-2021年,每 5 年發布一次只能交通戰略,持續強調自動駕駛與車用無線通信技術(Vehicle to Everytining,V2X)發展謀劃;2016-2021 年,陸續發布自動駕駛 1.04.0 以及綜合計劃,細化自動駕駛研發應用、法規標準等準則要求。創新支持方面,向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應用提供專項資金,其中運輸
25、管理局(Federal Transit Administration)累計撥款超過 800 萬美元。法律法規方面,推進新技術車輛和面程序、運輸安全條例等既有法規解釋、修訂,2017 年眾議院通過聯邦自動駕駛法案(H.R.3388-SELF DRIVE Act),加州、內華達州分別通過 8 部及 4 部相關法案,涉及測試、稅收等多個領域。(2 2)歐洲)歐洲 面向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全方位布局,歐洲率先開展自動駕駛保險、責任規則及倫理道德研究,以戰略規劃、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為主的產業政策日益完善。戰略規劃方面,聚焦自動駕駛創新、基礎設施、法律、數據安全等,歐盟及成員國持續開展頂層路線設計,其中通往自
26、動化出行之路:歐盟未來出行戰略(On the Road to Automated Mobility:An EU Strategy for Mobility of the Future)明確到 2030 年普及完全自動駕駛。創新法規方面,強調安全保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4-障,英國 自動與電動汽車法案(The Automated and Electric Vehicles Bill)率先明確保險和責任分擔;德國提出的自動駕駛道德準則是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倫理要求。標準規范方面,著力推動跨國協同,力推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統戰略。技術研發方面,面向自動駕駛技術、商業模式
27、、保險等研究,英國建立了 2 億英鎊的專項基金。(3 3)日本)日本 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穩步有序的商業應用,日本持續完善以法規為引領的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政策體系,明確產學官一體的產業發展協作機制。創新法規方面,針對合法上路、合理執法面臨的瓶頸障礙,持續推進 道路交通法 道路運輸車輛法 等法規修訂,增加自動運行裝置管理等新的安全標準,將自動駕駛模式下的交通事故納入傳統汽車強制保險適用范圍。創新機制方面,制定國家級創新項目SIP(戰略性創新創造項目)自動駕駛系統研究計劃(Cross-ministerial Strategic Innovation Promotion Program(SIP):Auto
28、mated Driving for Universal Services),并據此成立自動駕駛推進委員會,形成產學官一體的自動駕駛研發機制。標準規范方面,注重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道路基礎設施標準的協同推進,發布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技術指南,明確運行設計范圍管理要求。(4 4)中國)中國 從部委行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著力完善智能網聯汽車頂層設計及基礎支撐環境,逐步形成以發展規劃及標準建設為核心的產業政策體系。戰略規劃方面,從工業和信息化部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11 部委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到國務院新能源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智能網聯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封閉測試、道
29、路測試、示范應用、試運營、商業運營的發展路線基本明確。標準建設方面,奉行成體系布局、專項突破的推進模式,2017 年制定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明確統一的標準體系架構,并在此基礎上,陸續制定基于LTE 的車聯網通信安全技術要求(YD/T35942019)、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404292021)等技術規范。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5-表 1.1.2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政策概況 國家 特點 類型 政策 核心內容 美國 持續弱化監管、構建完備的產業政策 戰略 智能交通系統戰略2010-2014 推進多模式車聯網綜合運輸一體化發展
30、 智能交通系統戰略2015-2018 推進載運工具的高級自動化 智能交通系統戰略2020-2025 推進自動駕駛與交通系統可靠、高效集成 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 提出汽車性能指導及強制性安全評估 自動駕駛系統:安全遠景 2.0 監管弱化,非強制性安全評估要求 自動駕駛汽車 3.0 強調多場景應用,自上而下的職責劃分 自動駕駛汽車 4.0 38 個部門協同工作機制,10 大原則 法規 聯邦自動駕駛法案 通過眾議院審議,尚未正式生效 歐盟 立 足 商業布局,創新 保 險及 倫 理法規 戰略 通往自動化出行之路:歐盟未來出行戰略 明 確 自 動 駕 駛 發 展 路徑,2030 年普及完全自動駕駛 合作
31、式智能交通系統戰略 強化成員國車路協同標準統一 英國:未來出行:城市戰略 推動車聯網、自動駕駛汽車等創新發展 法規 英國:自動與電動汽車法案 明確自動駕駛保險及責任準則 德國: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全 球 首 個 自 動 駕 駛 立法,允許道路測試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6-德國:自動駕駛道德準則 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倫理指導原則 日本 注 重 法規引領,產學 官 共推 運 營落地 戰略 SIP(戰略性創新創造項目)自動駕駛系統研 究計劃 明確工作機制、發展路線圖 標準 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技術指南 明確運行設計范圍管理要求 法規 道路交通法(修正案)允許道路測
32、試,包括遠程測試 道路運輸車輛法(修正案)增加自動駕駛裝置安全標準要求 中國 戰 略 標準并重,側重 產 業指 導 及示范 戰略 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突破關鍵技術,完善標準體系等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 高度自動駕駛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瘧?標準 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產業的整體標準體系結構、建設內容 基于 LTE 的車聯網通信 安 全 技 術 要 求(YD/T 35942019)明確了基于 LTE 的車聯網通信架構及安全要求等 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 (GB/T 4042920
33、21)明確自動駕駛汽車性能分級 法規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符合條件的允許生產、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7-訂建議稿)銷售、使用等 1.31.3 中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3.1 總體概況總體概況 中國作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產銷量均已接近全球三分之一。根據 Wind 數據顯示,2010 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量占比整體呈現穩步上升趨勢,2020 年中國汽車產量全球占比已達 32.5%,均接近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及消費市場。圖 1.1.3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發布 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
34、021203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之后,2020 年 11 月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成為又一份定調未來 15 年技術路線的頂層設計文件。按照智能網聯路線圖 2.0規劃,到 2025 年,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級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的比例超過 50%,HA(高度自動駕駛)級智能網聯汽車開始進入市場,C-V2X 終端新車裝配率達 50%。到 2035 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產業生態健全完善,整車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除了傳統的整車廠、Tier1 以外,各類造車新勢力紛紛入局
35、智能網聯造車市場,產業生態不斷豐富。2021 年上海車展上,百度 Apollo發布全球最強自動駕駛量產引擎-Apollo 智駕,包含全球首個基于 L4 級自動駕駛能力的行車域解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8-決方案 ANP 與全球首個已量產的 L4 級自動駕駛泊車域解決方案 AVP。HUAWEI 的“HUAWEI 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圍繞自動駕駛相關的硬件、算法、數據和高精地圖提出自身的解決方案,并與北汽極狐推出首款車企合作深度定制車型-ARCFOXAlphaSHUAWEIHi 版,吹響整體進軍汽車行業的號角。同時,新興初創科技公司如大疆、地平線,Tier
36、1 供應商如博世、安波福、英偉達等,均在上海車展上推出自身的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或激光雷達、智能座艙和芯片等相關產品,與造車新勢力代表車企蔚來、小鵬、理想,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圖 1.1.4 預計 2025 年中國 L2 級-L4 級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 IHSMarkit 報告顯示,L2 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滲透率已經從 2018 年的 3.0%增長至 2020 年的 13.0%。預計到 2025 年,這一數字將達到 34.5%。1.3.2 國內區域分布國內區域分布 根據工信部 2015 年 7 月公布的 2015 年智能制造 46 個試點示范項目名單,我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
37、示范區將在上海開展?!爸悄芫W聯汽車示范區”項目將由“兩園”示范區(同濟科技園即同濟大學嘉定校區、上海汽車博覽公園)、部分市政道路和汽車城核心區三期構成,示范道路里程累計達到 50 公里,有包括轎車、SUV、輕型客車、公交等多種車型約 2000 余輛汽車參與示范運行。京冀地區,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共同簽訂了“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框架合作協議。應用示8%13.20%18.60%22.50%25.50%28.90%29.90%0.40%0.60%1.40%2.10%3.50%0.01%0.03%1.20%0%5%10%15%20%25%30%35%4
38、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Level2Level3Level4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9-范區將突破與沉淀一批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關鍵與核心技術,帶動汽車制造、移動通信、互聯網等相關產業的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新產品與新技術的實驗驗證與成果轉化,形成一批擁有核心技術與行業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創新企業的產業生態。該示范區共包括綠色用車、智慧路網、智能駕駛、便捷停車、快樂車生活、智慧管理六大領域,將以企業為主體,共享創新資源、開放創新平臺,發揮京冀地區智能交通領域產學研用資源優勢,協同創新,在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行業引領和示
39、范,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江蘇省重點產業項目蘇州電動汽車智慧科技園落戶吳江汾湖高新區,它是一個以智能技術及無人駕駛技術為主的智能電動汽車制造配套區,同時又是一個集科研、制造、測試、展銷、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園區。浙江省是工信部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合作省,在工信部的指導和支持下,以杭州市云棲小鎮和桐鄉市烏鎮為核心區域,建立一個集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寬帶移動互聯網于一體的試驗驗證示范區。重慶市是繼北京和河北示范區、浙江示范區后,全國第 3 個“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將在智能駕駛、智慧路網、綠色用車、防盜追蹤、便捷停車、車/車資源共享、大范圍交通誘導和交通狀態智慧管
40、理等八大領域,陸續打造多個應用示范項目;同時,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相關產業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檢測認證及標準制定,最終,集聚一個龐大的車聯網產業。1.41.4 重慶重慶市市以及江北區以及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表 1.4.1 重慶市以及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SWOT 分析(S)優勢(W)劣勢 汽車、電子兩大千億級支柱產業基礎厚實、鏈條完整 擁有全國第四個、西部第一個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重慶路況是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天然考場”高端人才少 關鍵零部件開發不足 智能網聯品牌力弱(O)機會(T)威脅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20
41、-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提供發展機會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帶來龐大市場空間 5G、車路協同等移動互聯技術提供技術支撐 國際品牌特斯拉在全球市場壟斷程度較高 汽車行業周期性波動影響 1)重慶以及重慶市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優勢(S)汽車、電子兩大千億級支柱產業基礎厚實 重慶素來享有中國“底特律”的稱號,其向東可沿長江航道,貫穿長江經濟帶,向南借泛亞鐵路,覆蓋整個東南亞市場,向西依托渝新歐鐵路優勢,輻射廣袤的西北地區,就近輻射成渝經濟區。2007 年至 2017 年,重慶 GDP 保持十年高增長,一個常住人口達到 3100 萬人以上的直轄市,取得這樣的經濟增速離不開重慶汽車產業深厚底蘊的支撐。2013年
42、至 2016年,汽車制造業占重慶市工業總產值比重從 18%上升到 20%,保持著重慶工業經濟頭名的位置。長安、風光、比速、斯威等一系列車企如雨后春筍般在重慶蓬勃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得到了飛躍,重慶汽車零部件本土化配套率已超過 80%,擁有 400 多家一線汽車零配件企業、1500多家二三線配套企業,一躍成為年產值高達 6000億元人民幣的汽車制造大市。2018 年 12 月,重慶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要大力提升汽車產業產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輕量化水平,打造現代供應鏈體系,壯大共享汽車等應用市場,實現產業發展動能轉換,重慶智能汽車產業開始駛入快車
43、道。2021 年重慶市汽車產業產值、產量同比增長15%和26%,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 252%。金康牽手華為,長安新能源和阿維塔科技雙雙宣布引入戰投。2020 年,全市生產智能網聯乘用車 23.8萬輛,比上年增長 27%,占全國的 7.8%;智能網聯乘用車占全市乘用車產量的 21.7%,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6.7個百分點。江北區共有汽車制造業企業 52 戶,其中包括 5 家整車(長安、北京現代、金康、長安新能源、瑞馳汽車)生產企業,實現年產整車約 42 萬輛,成功開發6款新能源乘用車。江北區正在加速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向發展。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
44、導航分析報告 -21-通過優化載體形成產業集聚。推動打造新能源產業園和智能網聯示范園,形成電芯、電池、電驅等關鍵零部件 50 萬臺套產能。目前,長安汽車已掌握智能互聯、智能交互、智能駕駛三大類 60 余項智能化技術,實現中國首個長距離汽車無人駕駛,加快了傳統汽車制造向智能智造轉型。擁有全國第四個、西部第一個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隨著深入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發展,重慶在人工智能尤其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上不斷獲取國家級“資格牌照”。重慶已建成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以及國內首個5G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場景示范運營基地,并于2018年 3 月在國內較早啟動了自動駕駛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與此同時,
45、重慶市作為西部第一個、全國第四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物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國家電動汽車換電模式示范城市、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三大應用場景建設。智能產業發展位于全國第一方陣,大數據智能化為產業賦能,讓重慶汽車產業實現“質的飛越”。2)重慶以及重慶市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劣勢(W)重慶受制于高端人才培育招生名額少,人才引留比較優勢不突出。在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自動駕駛、云計算、芯片等領域,創新型、高端型、復合型人才嚴重不足,產業高層次復合人才和頭部研發機構與發達地區仍有較大差距,政
46、產學研用銜接融合機制尚不健全,創新驅動能級不高。重慶本土智能網聯新能源車企,對“三電”等關鍵零部件開發不足。目前,本地化配套率僅 30%。車企、科技公司、能源供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缺少有效統籌,產業發展與應用場景、能源供應、城市規劃等銜接不緊密。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品牌力較弱。仍處于產業價值鏈下游,單車售價和利潤等與國內頭部車企差距較大。3)重慶以及重慶市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機會(O)國家產業政策支持提供發展機遇 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2015 年以來,國家各級部門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22-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與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相
47、關的政策及規劃,引導企業規范有序地參與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完善的扶持政策和前瞻性的戰略規劃,為車聯網智能終端企業營造了有利的政策環境,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重慶出臺重慶市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措施(20182022 年)(簡稱政策措施)重慶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20182022 年)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深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 年)等系列政策,“真金白銀”地扶持企業。重慶市招商投資促進“十四五”規劃更是將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招商方向之一。在出臺的政策措施中,重慶結合產業發展
48、需求,詳盡羅列了對車企研發投入的支持力度。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帶來龐大市場空間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蓬勃發展,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發展趨勢日益顯著,汽車逐漸從機械代步工具轉變為新一代移動智能終端和智能移動空間,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規模逐步提高。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進一步發展,其實現的功能將更加豐富、提供的服務將更加便捷,有利于進一步豐富車聯網智能終端、車用級智能模組的應用場景,促進其滲透率與產品質量的提升。車聯網智能終端產品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將受益于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帶來的龐大市場空間,預計未來國內車聯網智能終端產品銷售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前景廣闊。5G、車路協同
49、等移動互聯技術提供技術支撐 車聯網智能終端是汽車實現與外界聯通的重要載體,在車內建立通信系統并接入移動網絡,使汽車成為萬物互聯中的一個節點。5G 通信技術具有超低時延、超高可靠、超大帶寬的特征,其商業化運營能夠為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提供更安全、便捷、穩定的通信技術。V2X 技術的發展有利于實現人、車、路、云的全方位連接和信息交互處理,進一步提高用戶行駛安全、出行效率和駕駛體驗。移動互聯技術為車聯網智能終端、車用級智能模組的規?;瘧锰峁┝思夹g支撐。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23-4)重慶以及重慶市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威脅(T)國際品牌在全球市場壟斷程度較高,
50、國內企業追趕難度較大 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目前汽車產業核心技術及關鍵部件仍然主要掌握在國際汽車一級供應商手中。國際品牌 Tier1 憑借深厚資本優勢和規模優勢,占據較高市場份額,以服務外資、合資車廠為主。內資供應商企業憑借性價比和本土化優勢,依靠對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快速響應,以服務自主品牌客戶為主,再通過持續的資本和技術積累向高端市場滲透。國內車聯網智能終端自主品牌與國際品牌汽車 Tier1 相比,整體規模、技術儲備、客戶基礎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追趕難度較大。汽車行業周期性波動影響 汽車行業受到經濟環境、宏觀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周期性特征。根據官方數據顯示,重慶市自 2016 年以來
51、經濟增速放緩,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回落到個位數,2018 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 20363.19 億元,同比增長 6.0,低于 8.5的預期,也是近年來首次低于全國增速。其原因包含周期性變化、結構性變化、市場變化等多方面。但作為該市支柱產業,汽車產業效益出現大幅度負增長,被認為是重慶“降速”的主因。2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背景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背景 2.12.1 定義定義 智能網聯汽車通過感知技術、車載信息終端和路邊系統設備等,實現對車輛自身屬性和外在屬性(如道路、人和環境等)靜、動態信息的提取,通過車載交互網管,完成車輛相關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同時接收和執行來自上層的智能交通、增值信息服務
52、等交互控制指令。數據交互關鍵技術作為智能網聯汽車“三橫兩縱”中核心的“一橫”領域,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中占據十足重要的地位,涉及 V2X 通信技術、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三類。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24-2.22.2 技術組成技術組成 2.2.1 V2X 通信技術通信技術 車聯網(V2X)是指將車聯與一切事物相連接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依靠專用/蜂窩通信網絡互連實現車與車、車與人、車與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信息共享,從而達到支撐自動駕駛、豐富車載娛樂、保證交通安全、拓展智能服務的目標。V2X 將“人、車、路、云”等要素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不僅能夠支持汽車
53、感知更多信息并且促進自動駕駛技術創新和應用;還有助于構建智慧交通體系,促進汽車和交通服務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目前來說,車聯通信技術主要分為四個模塊:第一塊以 2G、3G、4G 移動運營商為代表的移動通信技術,第二塊是以 RFID 為代表的近距離主從通信技術,第三塊以歐美國家和日本為主導的 DSRC 通信技術,第四塊是我國華為等公司為首制定的 LTE-V 通信技術。2.2.2 云平臺與大數據云平臺與大數據 車輛具有多種類型的數據來源,例如操控數據(加減速、碰撞等級、方向等等),使用數據(里程、生命周期、行使時間等等),性能數據(油耗、加速等),用戶數據(住址、上下班時間、活動范圍等),環境數據(
54、天氣、道路狀況、用戶狀況等),工況數據(電池溫度、電量、發動機狀態、智能化設備狀態等)。智能網聯汽車可以搜集汽車多維度的大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通過云計算整合資源,實現創新模式的合作和服務。云服務作為車聯網信息交互技術的核心,其支撐載體云平臺即為該路徑實現的關鍵。云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將用戶數據整合和挖掘,在使用維度推動用戶和汽車,用戶和廠商,用戶和第三方資源之間的互動。V2X 也可以通過對車輛、道路和環境的信息收集,在信息網絡平臺上對多源采集的信息進行加工、計算、共享和安全發布,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車輛進行有效的引導與監管??梢钥闯?,智能網聯的推進需要大量的數據,通過開放的云平臺,結合大數據的
55、分析,完善智能的智能車聯解決方案。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25-2.2.3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 移動設備連接到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或者汽車連接到互聯網,汽車將成為制造商、銷售商、保險提供商和政府等數據的豐富來源。根據產業專家介紹,智能網聯汽車上至少有超過 80 個智能傳感器,每天向車聯網云端傳輸的數據達到 100 兆,這些數據涵蓋了汽車和駕駛者個人的各類信息。但與使用先進設備先進技術的移動互聯網行業相比,車聯網信息交互技術還比較落后,汽車在涉及到個人隱私,數據傳輸方面沒有一個完善的技術支持。信息交互數據在存儲、傳輸和應用層面均面臨一定的風險,在存儲過程中,需要保證基
56、于云服務和云數據的后臺數據安全;傳輸層面,首先需要保證無線通訊安全,即手機-后臺-車輛移動通信過程中的通訊安全,其次需要保證近場和物理通信安全,即近場 NFC、藍牙、USB 等通信安全;應用層面,在保證車載終端系統及 APP 安全的前提下,還需保證移動手機終端或者其他連接操控終端 APP 的應用安全。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車載智能終端的智能化程度不斷升高,硬件一體化,軟件互操作,也就具有更多的攻擊入口,帶來了較多安全隱患。同時由于汽車廠商目前還沒有形成完備的安全意識,許多廠商沒有專門汽車信息安全團隊,增大了網聯汽車受到攻擊的可能性。2.32.3 市場結構市場結構 智能網聯汽
57、車可以區分為自主式和協同式,自主式是指整車自主的智能化,協同式則是通過網絡來進行相關的控制。信息交互關鍵技術便連接自主式和協同式智能網聯汽車的橋梁,是智能網聯汽車框架中十足重要的一環。根據信息交互關鍵技術在智能網聯汽車架構中的應用,可以根據以下幾個不同的服務提供方進行產業鏈的區分。(1 1)硬件設備提供商)硬件設備提供商 通信模塊供應商。通信模塊供應商。通信模塊是信息交互技術硬件層面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與 3G、4G、WIFI、GPS 公共網絡有效連接的接口,與 DSRC、LTE-V2X 等交通自主網絡實時連接的接口,與車輛進行信息交互的藍牙設備等,此外還包括起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
58、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26-到橋接作用的網絡處理器。主要提供給智能車載設備、交通基礎設施等設備生產商。車輛通過移動通信模塊接入互聯網,實現道路、車聯、云端控制中心的互聯。將車車之間的信息、車路、車人及車云之間的通信。通信模塊十分重要,對比車聯網兩大核心技術 DSRC 和 LTE-V。在汽車廠商中,奔馳、大眾、通用、福特等都是 DSRC 的堅定支持者,紛紛在各自的高端車型上布置支持 DSRC 的車載通信模塊。未來隨著 LTE-V 技術的成熟和發展,兩種技術迭代過程中,通信模塊的作用非常關鍵,那些能夠快速恰當的研發適配不同技術通信模塊的公司,可能能夠在車聯網大潮的前進中取得飛速進步。汽車生產商
59、。汽車生產商。汽車生產商是信息交互產業鏈中的重要成員,由于它們在前裝車載智能終端及相關軟硬件產品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常常是智能網聯行業的主導者之一。汽車生產商處于產業鏈的主要位置,擁有車載終端資源和汽車自身的信息,可借助自身優勢切入信息交互的軟硬件搭載。尤其在前裝市場上,車廠在前裝車載系統的設計、生產、安裝、測試等都有車廠的深度參與,具有相當大的話語權。從國外發達國家市場來看,產業格局己經逐漸趨于汽車企業主導,車企發展了大量的車聯網信息交互服務用戶。(2 2)軟件平臺開發商)軟件平臺開發商 信息交互對軟件有所依賴是必然的,尤其在云平臺與大數據、信息安全領域,都需要強大的軟件提供商進行后備支持
60、。軟件提供商是指為車載信息系統提供軟件的企業。這些軟件從底層到應用層依次有操作系統、嵌入式軟件開發平臺、應用開發、數據管理、語音導航等軟件。一套 Telematics 系統需要眾多軟件和后續開發的應用軟件。Microsoft、IBM、oracle 等很多國際軟件企業,都開始了系統研發和應用開發,積極投身到 Telematics 產業中來。蘋果憑借其 Siri 語音識別技術,計劃推出能夠提供語音激活實時交通信息更新服務和轉彎提示導航等功能的車載系統,現己與寶馬、奧迪、克萊斯勒、本田、通用、捷豹、路虎和豐田等車廠達成了合作協議。在國內的汽車嵌入式支撐軟件領域,華東電腦旗下普華基礎軟件于 2010
61、年 5 月發布兼容國際最新標準的核高基專項國產汽車電子基礎軟件平臺 v1.0,使該領域迅速進入和國外產品同臺競技,2011 年,以此為平臺的整套系統在榮威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27-車型上應用;東軟集團則與德國哈曼國際工業集團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發汽車與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先進技術。(3 3)系統集成商)系統集成商 系統集成商受政府部門或其他智能網聯汽車主導者的委托,負責整個系統的相關軟硬件的采購、搭建、調試,直至交付給平臺運營商。目前,國內 TELEMATICS 模式的一般都沒有系統集成商,而是由平臺運營商負責整個項目的建設和運行。而國內 RFID 模
62、式的項目一般采用系統集成商的模式,由政府部門通過招投標或者按照合同與系統集成商進行合作。(4 4)通信服務商)通信服務商 通信服務商受系統集成商和平臺運營商的委托,負責對信息交互系統中的專網和公網進行搭建和運維服務。除了車企以外,電信運營商也是目前信息交互應用,特別是 TELEMATICS 應用項目的主角之一。中國移動為長安3G 汽車提供通信網絡;中國電信為 G-Book 和安吉星系提供通信網絡和呼叫中心;中國聯通為上汽榮威 350 智能網絡行車系統 InkaNet 等提供通信網絡和呼叫中心。在本輪車聯網信息交互 3G 網絡競爭中,中國聯通最為搶眼,中國聯通的 WCDMA3G 網絡將是最重要的
63、支撐平臺,上汽、東風等均以 3G 為技術平臺,中國聯通的智能公交系統也在部分城市試用,據中國聯通預測 5-8 年內 WCDMA 網絡服務的 3G 智能汽車將突破 3000 萬輛。除了上述 3G、4G、WIFI 等公用網絡,未來信息交互系統發展還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專用網絡,用于車輛與車輛之間,車路與路側設備之間的短程快速通信,因此未來也必將涌現出新的專網運營商。(5 5)平臺運營商)平臺運營商 平臺運營商匯聚和利用各方提供的數據和服務通過移動通信網絡為車載終端用戶提供智能網聯汽車服務,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交通專網等為各類用戶提供信息發布、獲取和管理等功能。平臺運營商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上接汽車、
64、車載設備制造商、網絡運營商,下接內容提供商。平臺運營權約等于智能網聯產業的核心控制權,因此,平臺運營商的角色也成為了汽車制造商、電信運營商、GPS 運營商及汽車影音導航廠商力爭的角色。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28-3 研究目標及內容研究目標及內容 3.13.1 研究目標研究目標 通過對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全球專利數據、產業數據、政策文件等信息資源的分析,立足江北區產業發展需要,梳理出技術發展的路線、趨勢、關鍵技術點等;找出全球、全國專利布局的態勢和專利壁壘;再結合產業環境和相關政策,分析江北區發展該技術的比較優勢和短板;綜合以上信息,從產業布局、企業培育、
65、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專利運營等方面給出江北區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產業所需的創新發展任務和保障措施。通過項目成果的推廣,講分析結論、政策建議、專題數據庫等成果推廣至江北區相關部門、園區、企業,為相關主體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技術創新等提供決策支持。具體研究內容如下:(1)結合重慶市汽車產業規劃和江北區龍頭企業需求,鎖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中 V2X 通信技術、云平臺和大數據技術以及信息安全技術等數據交互技術開展專利導航。(2)企業分析。對重點產品或核心技術相關的專利按照申請人申請量進行統計,分析申請人集中程度和專利活躍度,借助核心專利或基礎專利篩選,結合公司需求,鎖定競爭對手,分析不同競爭對手
66、的專利布局重點,得出企業技術突破的路徑。分析 2 家江北區重點汽車企業現有專利布局情況,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和重點產品開發策略,圍繞相關產品和技術發展目標,優化企業專利布局和運營策略。(3)風險分析 圍繞重點企業選定的核心產品,分析其當前面臨的專利壁壘情況,評估專利侵權風險,提出專利侵權風險規避策略和實施路徑。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29-3.23.2 研究內容研究內容 (1 1)研究對象研究,解決專利導航對象的問題研究對象研究,解決專利導航對象的問題 結合重慶市汽車產業規劃和江北區龍頭企業需求,鎖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中數據交互技術開展專利導航,主要包括:V2X 通
67、信技術、云平臺和大數據技術以及信息安全技術。V2X 是核心,依據 X 指代的對象不同,可以分為汽車對汽車(V2V)、汽車對路側設備(V2R)、汽車對基礎設施(V2I)、汽車對行人(V2P)、汽車對機車(V2M)及汽車對公交車(V2T)等六大類,目前 V2V 的發展比較成熟。依據通信的覆蓋范圍可分為車內通信、車際通信和廣域通信,車內通信已從藍牙技術發展到 Wi-Fi 技術和以太網通信技術;車際通信則包括專用的短程通信(DSRC)技術和正在建立標準的車間通信長期演進技術(LTE-V);廣域通信是指目前廣泛應用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 3G、4G 等通信方式。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是基礎,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數據
68、交互技術的基礎設施,通過提供平臺架構與數據交互標準、云操作系統、數據高效存儲和檢索技術以及深度挖掘技術等實現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控制。信息安全技術是保障,通過提供從數據存儲、傳輸到應用三維度安全體系,保障智能網聯汽車在數據交互中安全性,保護用戶隱私和系統安全。本項目以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為基礎,并與長安汽車等江北區龍頭企業進行技術細分領域的需求對接,通過企業運營類專利導航的思路開展研究工作。首先,通過政策、市場和企業戰略,綜合分析后確定需要導航的細分產品/技術;然后根據選定的產品/技術開展技術升級的分析,包括研發創新和風險的防范;最后,圍繞升級后的產品/技術制定專利挖掘和布局策略,形成專利組合
69、并開展專利的價值化工作。(2 2)產品產品/技術的選擇,解決朝什么方向導航的問題技術的選擇,解決朝什么方向導航的問題 競爭環境分析。分析智能網聯汽車數據技術的政策環境、市場需求和標準制定情況,做好企業發展環境分析。產品/技術定位分析。根據企業需求,結合市場發展需求和企業戰略,以數據交互關鍵技術為切入點,選擇相關產品,分析其具體類型,比如:成熟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0-產品、改進型產品、新產品、下一代產品等,與企業共同確定專利導航的目標產品(優先選擇 V2X 通信產品)。(3 3)技術升級分析,解決技術創新導航路徑的問題技術升級分析,解決技術創新導航路徑的問
70、題 重點技術分析 總體趨勢分析。分析選定產品相關技術的全球、中國的整體專利申請趨勢,掌握重點產品技術發展的整體趨勢。技術構成和專利技術活躍度分析。根據不同技術分支統計分析全球和中國的專利申請趨勢,發現目前或未來技術研發的熱點技術分支和熱點技術方向,同時分析申請人在某些或某個技術分支的研發活躍程度。重點專利分析。選擇權利要求數量、引證和被引證次數、專利同族數量、發生異議(或無效、訴訟及許可轉讓)情況等組成綜合衡量指標,篩選出重點專利,分析重點專利的權利要求技術特征構成和主要發明點,并進行技術解讀,通過對重點專利的統計分析揭示技術發展的關鍵節點,尋找重點產品的核心技術環節和技術點。重點競爭對手分析
71、。對重點產品或核心技術相關的專利按照申請人申請量進行統計,分析申請人集中程度和專利活躍度,借助核心專利或基礎專利篩選,結合公司需求,鎖定競爭對手,分析不同競爭對手的專利布局重點 企業技術突破 選擇技術研發方向。根據重點技術的分析結果,結合企業的技術儲備,確定企業需要優先發展的關鍵技術,開展優先發展關鍵技術的技術路線分析,并分析不同技術路線的特點,為企業技術突破提供方向性指引。尋找研發突破入口。針對企業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通過對專利技術功效的標引和分析,尋找潛在的研發入口,為研發提供參考。利用自由公知技術?;谄髽I產品的未來市場,確定在優先發展的關鍵技術上企業可以合理利用的自由公知技術,提升自身
72、的研發起點。(4 4)企業專利布局和運營策略制定,解決專利導航企業戰略的問題企業專利布局和運營策略制定,解決專利導航企業戰略的問題 在分析 1-2 家江北區重點汽車企業現有專利儲備格局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和重點產品開發策略,圍繞相關產品和技術發展目標,優化企業專利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1-布局和運營策略。專利布局總體分析。梳理企業產品技術鏈、專利鏈的整體情況,分析企業現有專利數量、專利類型、專利技術范圍、專利申請時間分布、專利法律狀態等,掌握企業專利布局數量、質量以及保護現狀。專利布局的優化。著眼企業現有專利鏈,以競爭對手的專利布局策略為參考,立足“
73、補鏈強鏈”,借助專利技術比較分析,優化專利布局。專利運營策略制定。圍繞企業戰略和市場競爭特點,綜合評估企業技術升級后通過專利挖掘和布局所形成的專利組合價值,制定企業的專利運營策略,實現專利的價值化。(5 5)企業研發生態機制建議,解決知識產權服務研發生態機制的問題企業研發生態機制建議,解決知識產權服務研發生態機制的問題 通過導航路徑及其效果的分析,進一步探究專利導航和創新鏈發展之間的關聯,最終推動江北區企業建立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大數據智能化的、符合國際慣例的技術研發長效機制。知識產權經費投入建議;專利導航植入技術創新的流程、方式和方法;企業競爭對手數據庫和專利產品數據庫建立;產業聯盟技術信息
74、共享;新型研發機構專利人才引進;企業在重慶汽車產業鏈上的配套建議。3.33.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項目圍繞“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效果”的思路開展研究,并且在各個階段組織專家咨詢論證,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具體研究方法如下:開展技術開展技術調研,解決調研,解決專利導航對象專利導航對象的問題。的問題。與區發改委、區經信委和市科委等單位溝通產業和技術規劃編制情況,就提出的技術開展企業及相關機構的需求調研。通過資料收集、問卷調查、專家訪談、專題會議和專利初步分析等方式,分析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現狀,以及重慶江北區發展中存在的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2-主要問題,
75、梳理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規劃,從技術規劃中選擇重點技術作為專利導航的對象。開展專利開展專利大數據分析,解決朝什么方向大數據分析,解決朝什么方向導航的導航的問題。問題。在明確研究對象的基礎上,圍繞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規劃中的重點技術,從全球的視野出發,以專利大數據為基礎,通過分析這些重點技術專利申請趨勢、發達國家布局、競爭企業研發特點、專利運用熱點、新進入者布局熱點、技術預測等,明確行業的競爭者、技術持有者、研發方向、技術風險和產業化周期。開展開展專利專利導航導航分析,解決分析,解決技術創新導航技術創新導航路徑路徑的的問題問題。針對重點技術,分別從技術創新引進提升、技術風險規避、
76、專利市場運營、企業整合培育引進、創新人才培養引入等角度等提出不同方式、可供選擇參考的創新導航路徑。比如,可以重點關注技術發展中的專利壁壘,提前防范風險,完善自身的專利布局,提出專利運營策略;可以從技術、人才和協同運用方面提出解決辦法;可以聚焦專利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吸收,遴選可以彌補自身不足的技術進行引進;可以重點針對重慶市亟待提升的技術,在全球、中國范圍內遴選優秀的研發團隊,作為待引進對象;可以聚焦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重慶江北區短板技術上的研究能力,遴選全球或者國內高水平的研究團隊,通過引進或者項目合作的方式共同突破難點難題,填補技術空白。開展路徑預測分析,解決創新導航路徑效果的問題。開展路徑預測
77、分析,解決創新導航路徑效果的問題。針對重點技術的創新導航路徑,通過各種路徑的選擇實施,綜合專利池、專利產品產值、產業鏈布局、研究中心水平,產品競爭能力、人才團隊等方面,對每個重點技術創新導航路徑的效果進行合理的預期。開展專利導航和創新鏈發展的對策建議分析,解決知識產權服務研發生態開展專利導航和創新鏈發展的對策建議分析,解決知識產權服務研發生態機制的問題。機制的問題。通過導航路徑及其效果的分析,進一步探究專利導航和創新鏈發展之間的關聯,最后從知識產權經費投入、專利導航植入技術創新、企業競爭對手數據庫和專利產品數據庫建立、產業聯盟技術信息共享、新型研發機構專利人才引進、科技型企業產業鏈配套匹配等角
78、度,構建知識產權服務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發生態的長效機制。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3-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導航分析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導航分析 1 全球專利分析全球專利分析 1.11.1 總體情況總體情況 截至檢索日,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共申請專利 13.4萬件,近 20年來共申請專利 12.6 萬件。結合前文中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介紹,本節專利分析選取近二十年來專利數據,下面從多個維度出發進行分析。1.1.1 申請趨勢申請趨勢 圖 2.1.1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20032022 年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專利
79、申請量一直處于上升趨勢,特別是2014 年之后,專利申請量近似于指數增長,2020年,智能網聯領域相關專利申請量達到 17962 件。目前,智能網聯汽車正加速進入早期商業試點甚至規模運營的全新發展階段,從局部科學試驗模式逐步轉向全面商品及運營模式,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相關技術及專利成為世界各國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的關鍵舉措之一。773790866950 101611511284176426843450432450527809110011357215240166231796216563348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重慶江北
80、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4-1.1.2 區域分布區域分布 公開國別 中國 美國 韓國 日本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德國 歐洲專利局(EPO)印度 專利數量 92515 10652 6418 6415 4561 4187 2857 1112 圖 2.1.2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申請量分布圖 從全球智能網聯汽車主要國家專利申請量分布圖中可以看出,申請量排名前五的國家是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和德國,申請量分別為 92515 件、10652件、6418 件、6415 件和 4187 件,五個國家的申請量總和占比為 95.12%,說明智能網聯技術的國家集中度非常高,而中國的專
81、利申請量近年來迅速增長,占到將近 73.22%,顯示出中國對于智能網聯技術保持較大的熱情和研發投入。圖 2.1.3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申請量變化趨勢 對近二十年來中、美、韓、日、德五個國家的專利申請量變化趨勢進行統計,如上圖所示??梢钥闯?,在 2007 年之前,中國的專利申請量與其他四個國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德國中國73.22%美國8.43%韓國5.08%日本5.08%德國3.31%其他4.88%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5-家差異不大,2007 年以后,中國的一批互聯網企業
82、如百度、樂視、阿里等一批互聯網企業率先進入互聯網造車領域,并帶動傳統車企如比亞迪、上汽、吉利、廣汽等加入。2018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11 部委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到國務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智能網聯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封閉測試、道路測試、示范應用、試運營、商業運營的發展路線基本明確。標準建設方面,奉行成體系布局、專項突破的推進模式,2017 年制定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明確統一的標準體架構,并在此基礎上,陸續制定基于LTE的車聯網通信安全技術要求(YD/T 35942019)、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
83、GB/T 404292021)等技術規范。中國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發展,顯示出我國發展該技術的決心。但總體來看,我國技術仍還處于發展初期,專利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此外,美國憑借谷歌、通用、特斯拉、沃爾沃等一批互聯網和傳統汽車企業,韓國憑借現代汽車、現代摩比斯、KT、KAKAO出行等汽車及互聯網行業代表性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一直處于穩步增長趨勢。1.1.3 技術構成技術構成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主要包括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和基礎支撐技術三大技術分支,各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占比情況如圖所示:圖 2.1.4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主要技術分支申請量占比 從圖中可以看出,車輛
84、/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的專52297,43%45849,37%23957,20%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6-利申請量占比分別為 43%、37%和 20%??梢钥闯?,車輛/設施關鍵技術和信息交互技術的研發投入較多,而基礎支撐技術的技術如高精地圖、高精定位等目前尚未成熟,專利申請較少。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主要涉及到車輛的感知、決策、執行為一體的智能化技術。在該領域,歐美日等國均取得明顯進展。2009 年,美國谷歌公司啟動無人駕駛汽車計劃并隨后推出第一代自動駕駛汽車以來,至今已發展到第三代。第一代谷歌無人
85、駕駛汽車是在豐田普銳斯車型上改造;第二代是在豐田雷克薩斯車型上改造;2015 年 6 月推出的第三代是自動化程度為第 4 級,由谷歌完全自主設計和生產的無人駕駛汽車。該車沒有配置方向盤、油門、后視鏡等部件,不需要人類駕駛員操作即可啟動、行駛和停止。2021 年 8 月,百度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發布了全新升級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2022年 3月,蘿卜快跑在北京、重慶、陽泉三地已開始商業化收費運營服務,并在北京亦莊率先上線了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實現自動駕駛與數字貨幣的首次結合。信息交互技術主要涉及以 V2X 通信、云平臺與大數據、信息安全為主的網聯化技術。在網聯化方面,部分整車、零部件
86、及其他企業積極推動 V2X(Vehicle-to-Vehicle 車對車通信)技術的發展。1996 年,通用汽車推出基于全球定位系統衛星和無線通信技術向客戶提供服務的 Onstar 安吉星系統。2005 年,通用汽車提出 V2V 概念并展示 V2V 系統,該系統基于全球定位系統 GPS 及無線技術的全方位物體定位傳感器工作。2014 年 6 月,福特汽車在臺北國際電腦展上,發布搭載 V2V 技術的全新第六代野馬跑車,時還發布緊急救援通訊功能(Emergency Assistance)等多項車聯網技術。2014 年 7 月,沃爾沃發布了基于愛立信的云端服務 Sensus 智能操作系統,旨在打造基
87、于車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智能城市交通生態系統。2015 年 9 月,電裝公司首次對 V2X 技術在車距控制、右轉碰撞預警、緊急車輛避讓等功能中的有效性進行了驗證。自 2019 年福特宣布首款 C-V2X 車型量產以來,各家 OEM 車廠都在紛紛布局 C-V2X 硬件等車聯網感知產品的落地。吉利領克、長城 WEY、長城坦克、上汽 R 汽車、東風嵐圖、北汽極狐等自主高端品牌車聯網信息系統裝配率超過 98%。自 2020 年開始,C-V2X 硬件開始在多個量產車型上搭載,如長城摩卡、廣汽埃安、高合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7-等,車聯網感知產品的商業化進程加速。大
88、部分歐美日整車企業以研發駕駛輔助系統作為發展“自主式”智能網聯汽車的始點,然后逐步融合“網聯式”技術。2015 年,豐田推出了一套可以充分利用搭載車上的攝像頭及 GPS 自動繪制高精度地圖的“地圖自動繪制系統”。沃爾沃已開發出自動緊急制動、行人和騎車者監測、車道偏移輔助和自適應式巡航控制等技術。為了實現 L3級別無人駕駛車輛在 2020-2021 年量產,頭部車廠均積極開展在高精度地圖等關鍵環節的自主研發與合作:福特與戴姆勒旗下分別擁有頂級圖商 Civil Map 與 Here;寶馬將投資超過 1 億歐元在捷克共和國建造一條自動駕駛汽車及電動汽車測試軌道,并和奧迪共同收購了諾基亞地圖服務。1.
89、21.2 專利布局特點專利布局特點 1.2.1 申請趨勢申請趨勢 圖 2.1.5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主要技術分支專利申請趨勢 從各技術分支的申請趨勢來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中三大技術發展較為平衡,其中信息交互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最多,在 2003-2007 年間共申請專利 2千余件,基礎支撐技術和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在五年間的專利申請量在 1500152540031686727188200939881421922607155120645861114292003年-2007年 2008年-2012年 2013年-2017年 2018年-2022年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重慶江
90、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8-件左右。2013 年以后,信息交互技術和車輛/設施關鍵技術快速發展,兩個領域在 2013 年-2017 年之間,專利申請量均突破了 14000 件;而在此階段,基礎支撐技術創新技術較為落后,5年間的專利申請僅為5000余件。此后5年間(2017年-2022 年),三大技術均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相較于 5 年前,基礎支撐技術專利申請量達到 11429,增長 95%;信息交互技術專利申請量達到 22607件,增長 59%;車輛/設施關鍵技術專利申請量達到 27188 件,增長 62%,開啟了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的時代。(1)車輛/設施關鍵技
91、術 圖 2.1.6 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主要國家專利申請量變化趨勢 從中、美、韓、日、德五個主要國家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變化趨勢圖可以看出,各個國家在專利申請整體趨勢上較為相似。其中日本起步最早,在 2010 年之前一直處于全球首位。各國普遍從 2010 年起開始著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的專利技術,其中中國發展速度最快,自 2007 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年度專利申請量最大的國家,其他國家保持較為一致的增長態勢。截止檢索日,國內智能網聯汽車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 38461 件。(2)信息交互技術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
92、080009000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德國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9-圖 2.1.7 信息交互技術領域主要國家專利申請量變化趨勢 從中、美、韓、日、德五個主要國家信息交互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變化趨勢圖可以看出除日本外,各國在 2009 年之前并無太多專利申請,且日本在初期也僅有較少數量的相關領域專利申請。中國從 2005 年起信息交互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開始加速增長,相
93、較于其他四個國家具備明顯的專利數量優勢,到2021年年度專利申請量 5844 件遠高于第二位美國 573件。截止檢索日,國內信息交互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為 26848 件,排名全球第一。(3)基礎支撐技術 圖 2.1.8 基礎支撐技術領域主要國家專利申請量變化趨勢 從中、美、韓、日、德五個主要國家基礎支撐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變化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德國050010001500200025003000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德國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0-趨勢圖可以看出各國在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支撐技術領域起步較晚,201
94、1 年以前專利申請量普遍較小。中國在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支撐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從2015 年起加速增長,從年均個位數申請量增長到 2021 年 2829 件專利,同期美國年度專利申請量僅 159 件。截止檢索日,國內基礎支撐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為 568 件,以絕對優勢排名世界第一。1.2.2 區域分布區域分布 整體來看,智能網聯汽車各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的主要國別分布如圖所示:圖 2.1.9 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區域分布圖 中國在基礎支撐技術方面專利量為 38461 件,占五大國家的 81%,在數量和占比上絕對領先。其次是美國僅 3160 件專利,占比 7%。車輛/設施關鍵技術是指以環境感知、智
95、能決策、控制執行為主的智能化汽車技術。在 ADAS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中便集成了這部分技術,而最早在 21世紀初期,豐田便在其量產車中配備了初期的 ADAS 功能。到目前,許多國家已經將具備 ADAS 功能作為整車評價制度的一部分,而中國的百度公司和其他互聯網企業,通過運用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執行等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圍繞自動駕駛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未來交通邁入智能化、一體化新階段。中國,38461,81%美國,3160,7%韓國,2603,5%日本,2211,5%德國,1104,2%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1-圖 2.1.10 信息交互技術領域區域分布圖
96、 從信息交互領域的專利申請來看,中國以 26848 件占五大國家總和的 70%,排名第一;其次是德國和美國各占 9%。五大國家中中國專利申請量最高,占據絕對優勢,其余幾個國家從專利量上區別不大,實力相對平衡。同時,五個國家的專利申請量占到了全球 96%的份額,除了五個主要汽車大國之外其他國家在智能網聯汽車信息交互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微不足道。信息交互關鍵技術是智能網聯汽車網聯部分的重要技術,是汽車產業發展到信息時代的必然路徑。因此車聯網的發展也即是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相對起步較晚,各國企業依據自身信息網絡技術的不同處于不同的起跑線上。我國基礎設施發展較為完善,大型通信類企業具備一定實力,盡管在芯片
97、等部分領域仍有短板,但在整個技術領域具備較強專利技術實力。圖 2.1.11 基礎支撐技術領域區域分布圖 中國,26848,70%德國,3551,9%美國,3381,9%韓國,2590,7%日本,1716,5%中國,9588,47%美國,3892,19%日本,2839,14%韓國,2025,10%德國,1919,10%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2-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專利公開國排名前三的是中國、美國和日本,分別申請專利 9588件、3892 件和 2839件,前三名國家合計占五大國家的 80%?;A支撐技術主要指高精度地圖和高精度定位、測試評價等,是車聯網發展
98、到后期的更高等級技術,需要外部基本配套產業較多。起步相對最晚,從各國專利申請量上也可以看出數目較小,中國企業具備一定專利技術實力,目前在專利申請上較為領先。1.2.3 主要申請人主要申請人 經過申請人歸一化,得到三個技術分支的前十名申請人分布情況如下:(1)車輛/設施關鍵技術 圖 2.1.12 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主要申請人 從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前十名申請人分布圖可以看出,第一名為韓國現代起亞公司,申請專利 716件,高于排名第二百度的 457件。前十名中有 4家日本企業(豐田、本田、電裝、三菱)、2 家美國企業(福特、通用)、2 家德國企業(博世、大眾)、1家韓國企業(現代)和 1家中
99、國企業(百度)。其中除了日本電裝、德國博世、百度之外全部為大型整車企業。(2)信息交互技術 716457362330314245237233201199現代公司百度公司豐田公司博世公司本田公司大眾公司福特汽車通用汽車電裝公司三菱公司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3-圖 2.1.13 信息交互技術領域主要申請人 從信息交互技術領域前十名申請人分布圖可以看出,第一名為德國的大眾公司,申請專利 692件,略高于排名第二博世公司的 624件。前十名中有 4家德國企業(大眾、博世、寶馬、戴姆勒)、3 家日本企業(豐田、電裝)、2 家美國企業(福特、通用)、1家韓國企業(現代
100、)和 1家中國企業(百度)。(3)基礎支撐技術 圖 2.1.14 基礎支撐技術領域主要申請人 從基礎支撐技術領域主要申請人分布圖可以看出,第一為日本豐田公司,申請專利 713 件,高于排名第二現代公司的 515 件。前十名中有 6 家日本企業692624580442417405398394347303大眾公司博世公司現代公司福特汽車寶馬公司通用汽車戴姆勒司百度公司豐田公司電裝公司713515478452391328321314307267豐田公司現代公司博世公司百度公司本田公司日立公司大眾公司電裝公司日產公司三菱公司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4-(豐田、本田、
101、電裝、日立、日產、三菱)、2 家德國企業(博世、大眾)、1 家韓國企業(現代)和 1家中國企業(百度)。整體來看,在技術研發開始較早的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領域和基礎支撐技術領域,均以世界知名整車企業為主的一批公司擁有較多專利權。我國創新主體實力較弱,僅有百度 1 家企業進入前十申請人序列,說明在車聯網關鍵技術方面,我國企業仍處劣勢,專利技術能力不足。2 中國專利分析中國專利分析 2.12.1 總體情況總體情況 2.1.1 區域分布區域分布 截至檢索日,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共申請專利 92515 件,占全球申請總量的73.22%,排名第一位。近二十年來專利申請量整體呈增長態勢,到 2
102、020年申請量達到 15917 件。1576211781101716750654648103776310829942601廣東江蘇北京上海浙江安徽山東湖北四川重慶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5-圖 2.2.1 中國智能網聯領域各主要省份專利申請情況 在中國的專利中,國內申請人有 88893 件,占比為 96.08%。國內申請人涉及省份較廣,但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及中部發達省份,其中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和浙江,占國內申請量的 17.72%、13.25%、11.44%、7.59%和 7.36%。2021 年 8 月 7 日
103、,上海頒發首張智能網聯商用車載人示范應用牌照,由臨港新片區環湖一路智慧公交項目獲得,這標志著該項目實現從“道路測試”到“示范運營”的突破;同一天,江蘇省無錫市宣布,全國規模最大的雙向 170 公里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群將在市內多區同步啟用,實現開放測試道路與權威封閉測試區(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的無縫銜接;7 月 27 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正式開放自動駕駛高速場景,允許首批獲取高速公路測試通知書的企業開展試點測試;7 月 14 日,廣東省廣州市正式啟動自動駕駛汽車混行試點,按照規劃,廣州將以最大化保障公共安全為前提,逐步分區域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混行試點。廣東省在智
104、能網聯領域研發實力雄厚,聚集了大量智能網聯汽車頭部公司。目前共有百度阿波羅、文遠知行、小馬智行、滴滴、AUTOX、廣汽等與自動駕駛業務相關企業,其中,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和廣汽的總部均設立在廣州,AUTO X 雖然總部在廣東深圳。其中初創公司無論是參與道路測試,還是開展商業化落地推廣,都比整車企業更“激進”,這也幫助廣東省成為全國最具活力廣東18%江蘇13%北京11%上海8%浙江7%其他43%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6-的智能網聯汽車城市之一,以 15762 件的專利申請量占據全國第一的名列。江蘇以創建全國首個車聯網先導區為契機,在部分地區形成初具規模的車聯網
105、基礎設施覆蓋,一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場景率先落地,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布局基本完善,高性能計算芯片、自動駕駛軟件算法、測試驗證、車聯網設施設備等領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擁有推進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基礎。目前,江蘇省共申請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專利 11781件,占據全國第二的名次。此外,成渝地區作為全國六大汽車產業基地(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三角、成渝、東北)之一,目前成渝地區共有汽車整車企業 45 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 1600 家,汽車年產量近 300 萬輛,全國占比近 12%,年產值超過 6000 億元。2022 年 1-5 月,川渝汽車產量 122 萬輛,同比
106、增長 4%,比全國高 15 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重慶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 2.7 倍。單是長安汽車,前 5 個月就下線新能源汽車 4.68 萬輛,同比增長 168%。四川以 2994件、重慶以 2601 件專利申請量占據全國第九和第十的名列。2.1.2 技術構成技術構成 下圖是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各主要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占比。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在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最多,占比達到 51%,其次是信息交互技術,占比為 36%;排名第三的是基礎支撐技術,國內在該領域的研發實力較為薄弱,專利申請占比為 13%。圖 2.2.2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各主要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占比 3846
107、1,51%26848,36%9588,13%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7-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國內整車、互聯網等企業以及院校機構紛紛開展汽車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不同企業發展策略各有不同,蔚來、小鵬、理想自建團隊,開始研發無人駕駛技術。2022 年 2 月,小鵬通過 OTA 進一步升級記憶泊車功能,新增跨樓層記憶泊車、記憶路線可分享、泊車過程中可沿途搜尋并泊入空閑車位等能力,實現了“自動泊車”向“自主泊車”的進化。2021 年 1月,蔚來發布了 NT2.0 以及基于此平臺打造的 NAD 自動駕駛系統,NT2.0 和N
108、AD 的落地標志著蔚來吹響加速向無人駕駛進軍的沖鋒號角。2021 年 12 月,理想正式交付自研完整版的 AEB 和覆蓋高速場景的 NOA 功能,同時推出自動駕駛系統AD Max,采用全棧自研的感知、決策、規劃和控制軟件,基于這一代系統,理想將逐步覆蓋高速、泊車、城區的全場景導航自動駕駛能力。廣汽埃安、東風嵐圖、智己汽車、領克汽車等由傳統車企大廠新成立的智能汽車品牌,與百度、滴滴、阿里、騰訊等大廠合作,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研發。信息交互技術領域中,我國相關研究投入較大,主要包括 V2X 通信技術、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其中 V2X 技術較為核心。2017 年 6 月達成了 LTE
109、-V2X 全球統一標準,2018 年 2 月 LTE-V2X 的商用芯片發布,2018 年9 月,中國車聯網 C-V2X 生態圈就宣布組建成立,同月全球最大 LTE-V2X 示范區在無錫建成,2022 年 3 月廣汽、上汽、東風、長安、一汽、北汽、江淮、長城、東南、眾泰、江鈴集團新能源、比亞迪、宇通等 13家車企共同宣布支持 C-V2X商用路標,標志著 C-V2X生態圈的發展速度驚人。2.22.2 專利布局特點專利布局特點 2.2.1 區域分布區域分布 從三大技術分支專利申請人區域分布來看,我國不同省份在智能網聯汽車不同領域發展上存在一定差異。截止檢索日,在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廣東、江蘇省
110、申請量較大,數量分別為 6380 件和 5198 件。重慶在該領域未進入十強名列。在信息交互技術領域,廣東和江蘇仍舊處于前兩名,申請專利 4697 件和3330 件。重慶以 843 件的專利申請量排名第十。在基礎支撐技術領域,北京和廣東分別申請 2006件和 1170件專利排在前兩名。重慶以 259件專利申請量排名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8-第八。圖 2.2.3 我國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省份分布 圖 2.2.4 我國信息交互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省份分布 圖 2.2.5 我國基礎支撐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省份分布 63805198412026252562208
111、01552146313771163廣東江蘇北京上海浙江安徽山東四川湖北陜西469733003271218316691334991949907843廣東江蘇北京上海浙江安徽山東四川湖北重慶20061170863723490440275259227201北京廣東江蘇上海湖北浙江山東重慶安徽四川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49-2.2.2 主要申請人主要申請人 經過申請人歸一化,得到三大技術分支的前十名申請人分布情況如下:(1 1)車)車輛輛/設施關鍵技術設施關鍵技術 圖 2.2.6 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主要申請人 從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前十名申請人分布圖可以看出,
112、百度公司以 418件的專利申請量獨占鰲頭。百度公司從 2013 年開始布局自動駕駛,至今已進入自動駕駛領域長達 10年。2017年,百度通過內部郵件宣布,對百度全自動駕駛、智能輔助駕駛及車聯網業務資源進行整合,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同年,百度亮相美國 CES 消費電子展,向全球展示了其在高精地圖生產制造、自動駕駛環境感知等領域的領先技術,并推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放平臺 Apollo。在測試里程數和測試許可證數量方面,百度成為中國自動駕駛的市場領導者,在技術層面也持續保持領先地。博泰悅臻、艾潤物聯網、吉林大學、東南大學分別以 198 件、194、191 和 189 件的專利申請量名列第
113、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的名列。重慶江北區的長安汽車以 188 件的專利申請量名列第六。418198194191189188185184179175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0-圖 2.2.7 信息交互技術領域主要申請人 從信息交互技術領域前十名申請人分布圖可以看出,百度公司以 335 件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此外,博泰悅臻以 271 件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二,是目前亞洲首屈一指的車聯網公司。博泰悅臻的原創集成創新能力與軟硬件結合云端的整體平臺先進性與優于智能手機的用戶體驗,博泰悅臻正在與多家汽車集團建立合資公司,部
114、署汽車集團合資品牌內的汽車電子、車聯網、互聯網金融、汽車電商與汽車全價值鏈創新服務的業務部署。排名第三的是長安汽車,長安汽車圍繞智能化“北斗天樞計劃”,以智能網聯、智能交互、智能駕駛三大領域技術為支撐,實現智能網聯運營,分階段打造智能汽車平臺。目前,長安汽車已掌握 IACC、APA6.0 等 200 余項核心技術,實現 IACC、APA6.0、智能語音、飛屏互動等 70 余項智能化功能在量產車型上的搭載。圖 2.2.8 基礎支撐技術領域主要申請人 335271189163161151147136133133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2012412111010610288
115、818176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1-在基礎支撐技術方面,百度公司以 420 件專利申請量遙遙領先于其他創新主體。其他創新主體,如騰訊公司、豐田公司、華為公司、武漢中海庭等均以100-120 件專利申請量名列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的名次。長安汽車以 102 件專利申請量名列第三。從三個技術分支的前十名專利申請人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我國智能網聯產業集中程度較強,百度公司在三個技術分支均處于第一。而長安汽車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創新實力較強,在三大分支的十強名列中均占據一席之地。3 重慶江北區專利分析重慶江北區專
116、利分析 3.13.1 總體情況總體情況 3.1.1 專利申請趨勢專利申請趨勢 專利數量是技術產出的直接反映,通過統計重慶江北區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歷年的專利申請數量,可以了解重慶江北區在該技術的發展情況和所處階段,并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從而為重慶江北區政府宏觀決策和企業的研發投入提供參考依據。圖 2.3.1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二十年,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整體上處于增長態勢。從 2006 年到 2014 年,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處于緩慢發展態000601175511124915313651831671540204060801001201401601
117、80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2-勢,年專利申請數量在 0-15 件左右。中國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起步較晚,重慶的發展也相對滯后,專利布局時間較晚。2009 年谷歌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此后更多的科技企業入局,可能是重慶以傳統汽車企業,但 IT 企業相對較少,因此發展較發達國家及一線城市更晚。受全球及國內環境的影響,在 2015 年、2016 年,重慶市政府出臺了重慶市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重慶市推進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項目實施方案等政策后,江北區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態勢。3.1.2 專利技術分布專利
118、技術分布 根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特點,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分為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共 3 個二級分支領域。通過這 3 個二級分支領域專利申請分布揭示重慶江北區產業的發展方向。圖 2.3.2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從上圖可以看出,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申請中數量優勢的是信息交互技術,專利申請量為 272 件,占比 43%。其次是車輛/設施關鍵技術,專利申請量為 247 件,占比 39%。相對而言,重慶江北區在基礎支撐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較少,發展較為滯后。3.1.3 主要申請人分析主要申請人分析 將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的申請人進行分析,可
119、以幫助重慶江247,39%272,43%115,18%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3-北區政府了解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主體的情況。對比全球及中國申請人專利情況,找出目前重慶的優勢和短板,幫助政府更合理制定相關政策。圖 2.3.3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申請人類型分布 將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申請人的分布,按照企業、高校、院所和個人進行分類統計,結果如上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重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申請人分布在企業,目前重慶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研發的企業共申請專利約 605 件,位居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
120、申請人為個人和高校。第三梯隊的申請人為機關團體和科研單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初期高校的專利布局會相對較多,而在 2009 年谷歌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后,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這一領域技術的研發,因此企業的占比相對較高。重慶江北區的傳統車企長安,以及 IT 科技企業,如碼頭智聯科技在該領域具有一定的跟進最新研究進展的實力,因此,在該領域的介入也相對較多。605,95%13,2%13,2%3,1%3,0%企業個人大專院校機關團體科研單位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4-圖 2.3.24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申請人排名 另外,將重慶江北區智能網
121、聯汽車產業主要的專利申請人,進行申請內容分析。以揭示重慶江北區產業發展中,創新主體的研發實力。從圖中可以看出,重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創新主體主要包括傳統汽車企業以及汽車零配件企業,如重慶長安汽車、延鋒、重慶金康等車;IT 科技企業,如碼頭智聯、掌亭科技等;以及高校院所,如重慶化工職業學院等。其中,重慶長安汽車專利申請量最多,為 504 件,遙遙領先于其他創新主體。碼頭智聯科技專利申請量名列第二,為 45 件。從圖中可以看出,重慶在各個技術分支上均有相關的研發成果,參與的創新主體包括傳統車企、IT 科技企業、高校院所以及科研院所。為進一步了解傳統車企、IT 科技企業及高校院所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布
122、局的狀況,分別挑選了申請量排名靠前的傳統車企(重慶長安汽車)、IT科技企業(盤古美天、碼頭智聯)以及高校院所(重慶化工職業學院)和科研院所(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進行比較分析。50445197766443長安汽車碼頭聯智科技中國南方重慶化工職業學院矢崎儀表掌亭科技盤古美天延鋒金康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5-圖 2.3.5 重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主體在技術鏈上的專利分布 從圖中可以看出,傳統車企中重慶長安汽車在多個技術分支上均有涉足,主要都集中在車輛/設施關鍵技術和信息交互技術,在基礎支撐技術上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申請專利。其他創新主體,如
123、重慶化工職業學院、盤古美天、碼頭智聯的研發重點主要集中在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上,在基礎支撐技術上未有涉及。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的創新主要集中在車輛/設施關鍵技術和基礎支撐技術兩個領域。3.1.4 主要發明人分析主要發明人分析 技術的競爭在于人才的競爭。發明人作為專利技術的研發人員,為專利的申請提供了智力基礎。因此,研究發明人及其聯系,可以發現技術團隊、了解重要發明人,以及獲知申請人技術發展的人才狀況。各技術分支上,按照各發明人的專利申請量排序,對排名靠前的發明人進行統計,并分析其所在的團隊。具體如表所示:表 2.3.1 各技術分支上的主要發明人 技術分支 發明人 來源 車輛/設施關
124、鍵技術 孔周維、梁鋒華、任凡、李增文、萬凱林、周增碧、張偉方 重慶長安 羅謐、郭旭、熊鳳、何小勤 重慶化工職業學院 188765318923451022長安汽車重慶化工職業學院盤古美天碼頭聯智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6-羅景、傅詩淇、唐露陽、張子敬、張林東、曾銳、李德海 重慶盤古美天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李鑫 重慶市掌亭科技有限公司 李敏、鄭立興、韋洪波 重慶矢崎儀表有限公司 張雪岷、羅宇軒、郭根丞、高培淇 重慶碼頭聯智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技術 何文、王寬、孔周維、梁鋒華、任凡、李濤、蔡春茂、謝春
125、燕、萬凱林 重慶長安 張雪岷、羅宇軒、郭根丞、高培淇 重慶碼頭聯智科技有限公司 羅通、周詞林、廖春曉、李雪 延鋒偉世通(重慶)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任勇、周安健、傅洪、馮超 中國南方 唐露陽、羅景、隋小磊、傅詩淇、曾銳 重慶盤古美天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基礎支撐技術 孔周維、任凡、梁鋒華、盧斌、王寬、文滔、賀勇、韓涌波 重慶長安 李俊、李宜航、王偉、韋韜、黃德見 中國南方 向澤君、劉浩、向華、呂楠、周智勇、張婕、徐占華 重慶市勘測院 3.1.5 專利運用分析專利運用分析 從專利轉讓、許可、質押三個角度進行詳細分析,以揭示重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運用狀況,為重慶江北區政府部門政策引導和企業專利運用實踐
126、提供參考。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7-圖 2.3.6 重慶江北區專利轉讓情況 從上圖的專利轉讓數據可以看出,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利轉讓發生頻率較低,且大多數都是公司內部轉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內部轉讓較多,這種內部專利轉讓一般基于企業內部的運營戰略變化,而其后的 10 月份,長安汽車宣布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擬引入戰略投資者,便充分證明這一點。從專利轉讓整體情況可以看出,重慶江北區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領域,較少進行外部技術的專利交易,特別是跨省之間的專利技術流動非常少。從上圖的專利許可/質押的數據可以看出,重慶江北區智能
127、網聯汽車專利許可事件發生較少,質押事件數量為零。楊康是重慶大乘智能科技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其專利許可為公司內部的專利運用事件。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是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專利許可為公司內部的專利運用事件。3.23.2 重慶江北區與全國及重點城市比較分析重慶江北區與全國及重點城市比較分析 3.2.1 北京海淀區北京海淀區(1 1)專利申請趨勢)專利申請趨勢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8-圖 2.3.7 北京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整體上處于增長態勢。從 2003 年到 2
128、022 年,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處于緩慢發展態勢。北京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打造出領跑全球的創新高地和產業發展高地,2022 年 5 月 19 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支持中關村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措施提到,海淀區將圍繞“國際一流自動駕駛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功能齊全、特色突出的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營造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交通全面融合的測試環境。示范區將綜合運用 5G通信網絡、車路協同、智能感知等技術,打造體系較為完備的開放測試區域。在提升示范區市場化運營能力方面,北京還將對短途接駁、物流配送、智能清掃、智能公交等自動駕駛示范應用給予支持,突出自動駕駛
129、的場景應用。(2)專利技術分布情況 通過分析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及基礎支撐技術,共三個分支領域的專利申請分布,以揭示北京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及方向。5259132640303790121 122127241355425525724747707247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59-圖 2.3.8 北京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從上圖可以看出,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申請中,車輛/設施關鍵技術和信息交互技術的專利申請量最多,分別為1989件和1640件。海淀區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
130、智能網聯等多個方面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擁有一批源頭創新的高校院所,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匯聚一批全球頂尖的科研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新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原始創新能力支撐。同時海淀區部署了 LTE-V、EUHT 兩種標準的車路協同設備。千方科技、新岸線等多家企業在園區中建設部署了車聯網設施、仙途科技智行者的無人清掃車、京東和白犀牛的低速無人配送車、東風 5G自動駕駛小巴等多家企業的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在園區內開始測試。在 2021 年中關村 5G 創新應用大賽暨中關村智能網聯汽車前沿技術創新大賽決賽上,8家企業展示了激光雷達、計算平臺、仿真測試、軟件定義汽車等領域的最新成果。海淀企業北京超星未
131、來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基于軟硬件協同優化的高能效自動駕駛計算平臺”項目斬獲冠軍。(3 3)主要申請人分析主要申請人分析 將北京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的申請人進行分析,了解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申請人分布情況。1989,41%1640,34%1186,25%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60-圖 2.3.9 北京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利申請人分布 將北京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申請人的分布,進行統計分析,按照企業、高校、院所、科研院所、機關團體和個人進行分類統計,結果如上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
132、要申請人分布在企業,目前涉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研發的企業共申請專利約 3370 件,位居第一梯隊。位居第二梯隊的申請人為高校和科研單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初期高校的專利布局會相對較多,例如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除此之外海淀區的科技型企業,如百度公司、阿波羅智能技術、北京萬集科技等 IT 企業都具有較強的跟進最新研究進展的實力,因此,在該領域的介入也相對較多。圖 2.3.10 北京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申請人排名 3370,71%908,19%235,5%234,5%20,0%8,0%企業大專院??蒲袉挝粋€人機關團體其它9072851941721571019277
133、7163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61-從圖中可以看出,從整體的構架,北京海淀區有多家具有一定研發實力的IT 科技企業和高校,百度公司以 907 件的專利申請量位居第一的名列,領先于其他創新主體。以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航大學為代表的高校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也具有較大的創新實力。3.2.2 深圳南山區深圳南山區(1 1)專利申請趨勢)專利申請趨勢 圖 2.3.11 深圳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深圳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整體上處于增長態勢。從 2003 年到 2
134、022 年,深圳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處于緩慢發展態勢。深圳市全力推出“20+8”產業集群規劃戰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是深圳市重點打造的 20 大戰略性新型產業集群之一。為加速大灣區自動駕駛產業化應用和技術提升,搶占國際技術與打造南山產業制高點,南山區成立了大灣區首個自動駕駛智能研究中心。南山區是全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聚集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具有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鏈完整、企業創新能力強等突出優勢,集聚了以騰訊公司、金溢科技、中興公司等為代表的上百家相關企業。南山擁有開放的政策環境以及完善的路網測試環境,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創造
135、了優越條件,南山區將以“多場景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為引領,重點打造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創新工場,加快推進智能網聯公交車、智能網聯出租車、智能網聯物流車等應用34571218112248738813319924834339436438442282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62-示范項目落地;推動在 2025 年之前
136、,實現全區道路對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及示范運營活動開放;建成覆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各個環節以及各類應用場景的研發測試驗證體系,增強安全保障能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引領區。(2 2)專利技術分布情況)專利技術分布情況 通過分析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及基礎支撐技術,共三個分支領域的專利申請分布,以揭示深圳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及方向。圖 2.3.12 深圳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從上圖可以看出,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申請中,車輛/設施關鍵技術和信息交互技術的專利申請量最多,分別為 803 件和 634 件??繀^內香港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
137、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面向產業發展戰略,聚焦車聯網技術、車載傳感器、智能感知等自動駕駛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深化產學研融合,致力于打造業界標桿解決方案,在多車協同、車路協同、工業物流、末端配送、安防巡檢、載人接駁以及碼頭、機場等無人化場景加強成果轉化與應用示范,助力南山區構建“國際一流、創新驅動、標準先行、示范引領”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3)主要申請人分析 將深圳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的申請人進行分析,了解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申請人分布情況。803,45%634,35%356,20%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
138、告 -63-圖 2.3.13 深圳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利申請人分布 將深圳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申請人的分布,進行統計分析,按照企業、高校、院所、科研院所、機關團體和個人進行分類統計,結果如上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海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申請人分布在企業,目前涉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研發的企業共申請專利約 2519 件,位居第一梯隊。位居第二梯隊的申請人為個人和高校。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初期高校的專利布局會相對較多,例如深圳大學等高校。除此之外南山區的科技型企業,如騰訊公司、金溢科技、中興公司等 IT 企業都具有較強的跟進最新研究進展的實力,因此,在該領域的介入也相對較
139、多。圖 2.3.14 深圳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申請人排名 2519,87%162,6%118,4%82,3%4,0%1,0%企業個人大專院??蒲袉挝黄渌鼨C關團體143825349494339353532020406080100120140160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64-從圖中可以看出,從整體的構架,深圳南山區有多家具有一定研發實力的IT 科技企業,騰訊公司以 143 件的專利申請量位居第一的名列,領先于其他創新主體。目前,騰訊已與一汽、寶馬、廣汽、長安、吉利、東風柳汽等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搭載“AI in car”騰訊車聯方案的多款車型已經上市銷售。騰
140、訊擁有 20 年的安全防護實踐經驗和技術積淀,在汽車安全領域積累了國際領先的安全研究成果。以科恩實驗室為代表的騰訊安全團隊已在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領域輸出多個如特斯拉、寶馬、豐田等網聯汽車的國際級研究成果,并為 20 余家整車企業提供網聯汽車安全解決方案和專家服務。3.2.3 成都武侯區成都武侯區(1)專利申請趨勢 圖 2.3.15 成都武侯區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成都武侯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整體上處于增長態勢。從 2003 年到 2022 年,深圳南山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處于緩慢發展態勢。目前,成都人工智能產業形成了以高新區為核心,天府新區、武侯區多點支撐,AI
141、 芯片與傳感、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和智能硬件等多個優勢賽道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人工智能產業企業超 550 家。(2 2)專利技術分布情況)專利技術分布情況 通過分析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及基礎支撐技術,共三個分支領域的專利申請分布,以揭示成都武侯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及方向。014262461922265013587192188115126922505010015020025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重慶江
142、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65-圖 2.3.16 成都武侯區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從上圖可以看出,武侯區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申請中,車輛/設施關鍵技術和信息交互技術的專利申請量最多,分別為582件和378件??繀^內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和區內 IT 科技企業,成都有 12 輛智能網聯汽車正式上路,開展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測試,標志著成都正闊步邁入“智能網聯汽車時代”。(3)主要申請人分析 圖 2.3.17 成都武侯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利申請人分布 將成都武侯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申請人的分布,進行統計分析,按照企業、高
143、校、院所、科研院所、機關團體和個人進行分類統計,結果如上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武侯區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申請人分布在企業,目前涉足車輛/設施關鍵技術,582信息交互技術,378基礎支撐技術,74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基礎支撐技術900,81%110,10%92,8%7,1%2,0%企業個人大專院校機關團體科研單位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66-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研發的企業共申請專利約 900 件,位居第一梯隊。位居第二梯隊的申請人為個人和高校。圖 2.3.18 成都武侯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要申請人排名 從圖中可以看出,從整體的構架,成都武侯區有多家
144、具有一定研發實力的高校和IT科技企業,電子科技大學以64件專利申請量位居第一梯隊。電子科技大學在物聯網架構體系、通信與網絡、信息傳輸與信息融合、信息感知與智能信息處理、物聯網信息安全等技術領域具有較高人才和研發基礎優勢,在推動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轉型升級方面具有一定的實力。4 國內外及重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導航特征比較國內外及重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導航特征比較 4.1.4.1.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穩步增長,關鍵技術龍頭企業集中于歐美日韓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穩步增長,關鍵技術龍頭企業集中于歐美日韓 (1)智能網聯汽車正加速進入早期商業試點甚至規模運營的全新發展階段,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相
145、關技術及專利成為世界各國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的關鍵舉措之一。(2)從智能網聯汽車專利布局態勢來看,2014 年之后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專利申請量近似于指數增長。(3)美國憑借谷歌、通用、特斯拉、沃爾沃等一批互聯網和傳統汽車企業,64232219181715151513010203040506070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67-韓國憑借現代汽車、現代摩比斯、KT、KAKAO 出行等汽車及互聯網行業代表性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一直處于穩步增長趨勢。(4)從創新主體來看,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領域和基礎支撐技術三個領域,均以世界知名整車企業為主的一批公司擁有
146、較多專利權。我國創新主體實力較弱,僅有百度 1 家企業進入前十申請人序列。(5)車輛/設施關鍵技術是指以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執行為主的智能化汽車技術。中國的百度公司和其他互聯網企業,通過運用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執行等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圍繞自動駕駛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未來交通邁入智能化、一體化新階段。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前十名申請人,為韓國現代起亞、百度、豐田、本田、電裝、三菱、福特、通用、博世、大眾。除日本電裝、德國博世、百度之外全部為大型整車企業。(6)信息交互關鍵技術是智能網聯汽車網聯部分的重要技術,是汽車產業發展到信息時代的必然路徑。技術相對起步較晚,各國企業依據自身信息網絡
147、技術的不同處于不同的起跑線上。信息交互技術領域前十名申請人為大眾公司、博世、寶馬、戴姆勒、豐田、電裝、福特、通用、現代和 1家中國企業百度。(7)基礎支撐技術主要指高精度地圖和高精度定位、測試評價等,是車聯網發展到后期的更高等級技術,需要外部基本配套產業較多,起步相對最晚?;A支撐技術領域主要申請人為日本豐田、現代、本田、電裝、日立、日產、三菱、博世、大眾、和百度。4.24.2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起步較晚,但增速明顯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起步較晚,但增速明顯 (1)中國的專利申請量近年來迅速增長,占全球布局總量的 73.22%,顯示出中國對于智能網聯技術保持較大的熱情和研發投入。(2)專利申請量排名前
148、十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及中部發達省份,其中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和浙江。(3)中國的一批互聯網企業如百度、樂視、阿里等一批互聯網企業率先進入互聯網造車領域,并帶動傳統車企如比亞迪、上汽、吉利、廣汽等加入。在政策支持層面,中國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發展,顯示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68-出我國發展該技術的決心??傮w來看,我國技術仍還處于發展初期,專利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4)企業申請人百度公司、博泰悅臻、艾潤物聯網等在國內的創新優勢明顯,專利申請量位居前三。高校申請人吉林大學、東南大學等先后在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
149、技術、基礎支撐技術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5)車輛/設施關鍵技術領域,百度公司獨占鰲頭,百度成為中國自動駕駛的市場領導者,在技術層面也持續保持領先地。博泰悅臻、艾潤物聯網、吉林大學、東南大學分別專利布局量名列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重慶江北區的長安汽車以 188 件的專利申請量名列第六。(6)我國基礎設施發展較為完善,大型通信類企業具備一定實力,盡管在芯片等部分領域仍有短板,但在整個技術領域具備較強專利技術實力。信息交互技術領域,百度公司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博泰悅臻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二,作為目前亞洲首屈一指的車聯網公司,博泰悅臻與多家汽車集團建立合資公司,部署汽車集團合資品牌內的汽車電子、車聯網
150、、互聯網金融、汽車電商與汽車全價值鏈創新服務。排名第三的是長安汽車,以智能網聯、智能交互、智能駕駛三大領域技術為支撐,實現智能網聯運營,分階段打造智能汽車平臺。(7)基礎支撐技術領域,中國企業具備一定專利技術實力,目前在專利申請上較為領先。百度公司專利申請量遙遙領先于其他創新主體。騰訊、豐田、華為、武漢中海庭等均以 100-120 件專利申請量名列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的名次。長安汽車以 102 件專利申請量名列第三。4.34.3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較為緩慢,但具有一定的人才與技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較為緩慢,但具有一定的人才與技術儲備術儲備 (1)近二十年,重慶江北區智能
151、網聯汽車產業整體上處于增長態勢。但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IT 企業相對較少,因此發展較發達國家及一線城市更晚,專利布局時間較晚。在 2015年、2016年,重慶市政府出臺相應支持政策后,江北區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態勢。(2)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申請中數量優勢的是信息交互技術,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69-占比 43%;其次是車輛/設施關鍵技術,占比 39%。重慶江北區在基礎支撐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較少,發展較為滯后。(3)長安汽車擁有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專利技術 504 余項,獨占鰲頭。但重慶江北區 IT 科技企業研究面較窄
152、,且不具有在國內外研發實力突出的企業。重慶化工職業學院、重慶盤古美天、重慶碼頭智聯等創新主體在車輛/設施關鍵技術、信息交互技術上有較少的專利申請,但在基礎支撐技術上未有涉及。(4)重慶江北區在三大技術領域均儲備一定技術人才,主要集中在長安汽車、重慶化工職業學院、重慶盤古美天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市掌亭科技有限公司、重慶矢崎儀表有限公司、重慶碼頭聯智科技有限公司等。(5)重慶江北區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領域,較少進行外部技術的專利交易,特別是跨省之間的專利技術流動非常少。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專利許可事件發生較少,質押事件數量為零。(6)江北區與北京海淀區、深圳南山區、成都武侯區相比,無論在專
153、利數量、創新主體數量還是專利運營上,均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具有有一定的優勢。北京海淀區有多家具有一定研發實力的 IT 科技企業和高校,如百度公司為代表的科技企業、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校。深圳南山區有多家具有一定研發實力的 IT 科技企業,如騰訊公司。成都武侯區有多家具有一定研發實力的高校和 IT 科技企業,以電子科技大學為代表的高校。江北區具有以長安汽車為代表的整車企業,盤古美天物聯網科技、重慶市掌亭科技等 IT 科技企業。江北區儲備有一定人才與技術,具有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基礎。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70-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導航分析
154、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導航分析 1 整體技術構成整體技術構成 智能網聯汽車通過感知技術、車載信息終端和路邊系統設備等,實現對車輛自身屬性和外在屬性(如道路、人和環境等)靜、動態信息的提取,通過車載交互網管,完成車輛相關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同時接收和執行來自上層的智能交通、增值信息服務等交互控制指令。在車輛相關信息數據處理技術領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云計算技術、多源數據預處理技術、數據加密與隱私保護技術和大數據存儲技術。在云計算與網聯汽車相結合的關鍵技術包括基于云計算的交通數據處理、交通信息應用和交通信息安全等。目前大部分云計算都采用 Hadoop 團隊開發的 HDFS數據存儲技術。交通
155、云的數據存儲技術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超大規模的數據存儲、數據加密和安全性保證以及提高 I/O 速率等方面。網聯汽車會采集、產生大量實時數據,如行駛過程中“(汽)車、(道)路、(數據)云、(路)網、(地)圖五大基本要素交互的數據。諸如汽車和駕駛人信息,汽車信息包括:汽車位置和周邊環境信息,以及汽車診斷信息、保養信息、安全信息(門窗開閉,安全氣囊使用)、性能信息(發動機和變速箱狀態,電池電量)、行駛信息(燃油消耗量,速度,剎車加速,方向盤);駕駛人信息(包括地理位置、用戶模式、駕駛歷史)等。一輛汽車一天大概產生 500GB 左右數據,數據主要由汽車制造商安裝車載內嵌 SIM 卡來收集,這就是學習素材的
156、來源。自動駕駛技術其核心決策者是人工智能(AI)系統,就需要大量數據進行訓練,現在開展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可以獲得的數據仍然是少量的,有些是在使用模擬數據訓練人工智能,大量實際使用數據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截至檢索日,全球信息交互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總量為 45849件。具體從全球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領域的技術來看,由于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由于應用面廣,在互聯網科技領域早有涉及,占比最大;其次是信息安全技術和 V2X通信技術,V2X 通信技術是車聯網技術的核心技能,信息安全技術則為車聯網提供保障和風險管理。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71-圖 3.1.
157、1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構成 從信息交互技術主要技術分支申請量變化趨勢圖可以看出,最初信息技術誕生初期,V2X 技術專利相對較少,專利主要以云平臺與大數據和信息安全為主。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V2X 專利申請量開始加速發展。與此同時,云平臺與大數據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數據量的增長,也不斷推進。在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關于信息安全的需要便隨之增長,自 2012 年起,信息安全有關專利開始飛速發展。而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一直是本領域的研發重點。圖 3.1.2 各技術分支在不同時間階段專利申請量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03年-2007年2
158、008年-2012年2013年-2017年2018年-2022年V2X通信信息安全云平臺與大數據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72-2 分類技術導航分類技術導航 2 2.1.1 V2XV2X 通信通信 V2X 是 VehicletoX 的意思,X 代表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車輛(Vehicle)、人(Pedestrian)等,X 也可以是任何可能的“人或物”(Everything)。V2X 主要用于提高道路安全性和改善交通管理的無線技術,是未來智能交通系統(ITS)的關鍵技術,能夠實現車與車之間、車與路邊設施、車與互聯網之間的相互通信,從而獲得實
159、時路況、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提高駕駛安全性、減少擁堵、提高交通效率。目前來說,車聯通信技術主要分為四個模塊:第一塊以 2G、3G、4G 移動運營商為代表的移動通信技術,第二塊是以 RFID 為代表的近距離主從通信技術,第三塊以歐美國家和日本為主導的 DSRC 通信技術,第四塊是我國華為等公司為首制定的 LTE-V 通信技術。RFID 近距離通信技術在 ETC、電子車牌等領域已經可大規模商業化;2G、3G、4G 移動通信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可用于車聯網汽車遠程控制,但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量和速度的要求;DSRC 通信技術在歐美、日本等國家也已廣泛應用,其通信效果差強人意,但其通信范圍
160、和傳輸速度已不足以滿足日益增大的需求;LTE-V 又分為兩種:集中式(LTE-V-Cell)和分布式(LTE-V-Direct);LTE-V-Cell 主要依賴于基站作為信號控制中心,它不需要額外鋪設基站,只需在現有基站基礎上稍加設備即可,而 LTE-V-Direct 則不需要以基站作為支撐。LTE-V提供了更高帶寬、更高的傳輸速率、更大的覆蓋范圍,是 5G 商用化前較為理想的通信技術,是目前我國較為重視的技術類型。經過檢索和篩選,本節以 V2X 通信領域的 8959 件專利申請為樣本進行統計分析,立足重慶江北區 V2X 通信技術研究現狀,從技術、企業、人才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導航提升路徑和方法
161、,從而為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在相關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策略等決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供參考。2.1.1 國家壁壘國家壁壘 下圖展示了 V2X 通信技術領域除中國以外的專利申請人國家分布,從中可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73-以看出,美日韓都處于申請量較多的國家隊列,韓國以 712 件專利申請排名第一,占比 35%。在 V2X 技術方面,以美日韓大主流車企為主的公司控制了 DSRC 的技術,傳統的 DSRC 技術發展起步較早,美日韓占據了大部分的專利份額。歐洲目前也偏向 LTE-V 技術,LTE-V 技術起步較晚,目前整體專利數目較少,可以看出德國、法國有一定專
162、利申請量,具備技術實力。圖 3.2.1 V2X 通信技術主要國家專利申請量分布 中國在 V2X 通信技術領域具有 6381 件專利,占 V2X 通信領域 76%的專利申請,考慮到相對體量較大,本節單獨分析中國在 V2X 技術領域專利的申請分布情況。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我國 V2X 通信技術在 2008 年以前申請量較小,起步相對日本從 2000 年左右就開始進行車用通信技術研究起步較晚。但我國專利申請增速較快,至 2018 年年均申請量達到 803 件左右,整體規模相對其他國家較大。韓國,712,35%美國,533,26%德國,163,8%日本,151,7%印度,85,4%法國,61,3%其他,
163、342,17%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74-圖 3.2.2 中國 V2X 通信技術專利申請趨勢 整體來看,V2X 通信技術領域全球申請量靠前的國家也是整車技術較強的國家,主導了市場主流的 V2X 技術走向,是未來智能網聯技術研發的核心力量。2.1.2 技術構成技術構成 表 3.2.1 V2X 通信技術構成專利申請量可視化表 從 V2X 技術構成分支申請量可視化表來看,直至如今,網絡技術一直都是 V2X 領域中所被重點關注的研發方向。網絡節點能夠適應網絡的動態變化,快速檢測其他節點的存在和探測其他節點的能力集,網絡節點通過分布式算法來協調彼此的行為,無須人工干預
164、和任何其他預置的網絡設施,可以在任何時刻任何地方快速展開并自動組網。在當前移動通信能耗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網絡技術的很多理念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其次,2013年以前,技術人員對短距離通信和網絡融合的研發力度沒有移動自72112 1629 25417212820229536667670068580367777367016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
165、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75-組織網絡大。而 2013 年后,短距離通信和網絡融合這兩個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量開始迎頭趕上,逐漸成為了該領域的研發熱點。隨著物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不斷融合,短距離通信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主要包括Zigbee、WiFi、藍牙、Z-wave等,應用于手機、智能穿戴等各種場景中。至于網絡融合技術,在互聯網主導的時代,無處不在的帶寬需求推動著固網和無線網絡走向網絡融合。未來,所有網絡都將轉向通過高帶寬或“寬帶”網絡,將高速數據從數據源或處理源傳輸到無線網絡分布點,并反向傳輸到上層。2.1.3 主要創新團隊主要創新團隊 圖 3.2.3 V2X通信技術全球申請人排名 上
166、圖展示了 V2X 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申請人,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兩家通信科技公司排名靠前,華為公司、中興公司分別以 132 件、102件專利量名列第一和第四的名次,另外,中國的博泰悅臻以 102件的專利申請量名列第三,三家通信科技類中國公司在通信領域的成就通過其專利申請規??梢娨话?。同時,韓國的三星和現代起亞作為韓國最大的電子集團和汽車企業,在該領域具備較強優勢,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五。進一步對 V2X 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十大發明人進行統計,從中可以看出,申請量排名第一的是來自博泰悅臻的張仁建,申請專利 54件。其次是來自大連樓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田雨農,申請專利
167、 37件。13211210295825753464233中國-華為公司韓國-三星集團中國-博泰悅臻中國-中興公司韓國-現代公司美國-通用汽車中國一汽奔騰美國-福特汽車中國-碼頭聯智科技中國-重慶郵電大學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76-圖 3.2.4 V2X 通信技術中國發明人十強 張仁建張仁建 張仁建是博泰悅臻的核心工程師,其專利除涉及程序控制系統外,其技術還涉及圖像系統、道路車輛交通控制等,這些技術將在智能汽車與智能交通方面發揮更大價值。其技術在行業中具備較大影響力。博泰悅臻成立于 2009 年,是一家車聯網服務商,也是行業內少有的可以提供從主動安全、汽車電子
168、、底層汽車軟件、智能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國內國際互聯網汽車生態、手機互聯、通訊運營、HMI 與用戶體驗、TSP 平臺開發與運營服務、云計算、大數據、內容服務集成與運營、地圖引擎軟件與云端架構、語音嵌入式與云平臺解決方案、PaaS 平臺、AI 人工智能、loT 與穿戴式設備的綜合車聯網服務提供商。從博泰悅臻的技術路線看,2011 年最早研發車載信息,后續基于車內應用拓展,開始在車載終端、多媒體、汽車導航、移動終端、移動電視、收音機、座艙數字化方面技術積累,直觀的感覺是,博泰技術路線沿著以一己之力去搭建整個車機應用生態思路發展。近兩年,博泰技術開始在獲得車輛控制權方面持續積累,包括車輛燈光控制、控
169、制系統等。同時,在人機交互性方面,用戶界面、暖手、興趣點等豐富應用技術積累。表 3.2.2 張仁建 V2X 通信技術領域相關專利申請 序號 標題 公開號 申請日 1 車載終端及其智能網關 CN109068292A 2018/8/7 54372322191816161514張仁建田雨農杜光東王春波王波陳龍劉鵬時紅仁李愛華張濤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77-2 車載終端 CN110557139A 2018/5/30 3 車載終端 CN110557140A 2018/5/30 4 車載終端 CN110557147A 2018/5/30 5 車載終端 CN1105571
170、60A 2018/5/30 6 車載終端 CN208479619U 2018/5/30 7 車載終端 CN208548886U 2018/5/30 8 車載終端 CN208548889U 2018/5/30 9 車載終端 CN208479609U 2018/5/30 10 車載終端 CN208479611U 2018/5/30 11 車載終端 CN208479612U 2018/5/30 12 車載終端 CN208479613U 2018/5/30 13 車載終端 CN208479614U 2018/5/30 14 車載終端 CN208479615U 2018/5/30 15 車載終端 CN2
171、08479616U 2018/5/30 16 車載終端 CN208479617U 2018/5/30 17 車載終端 CN208479618U 2018/5/30 18 車載終端 CN208479620U 2018/5/30 19 車載終端 CN208479621U 2018/5/30 20 車載終端 CN208479622U 2018/5/30 21 車載終端 CN208489844U 2018/5/30 22 車載終端 CN208548884U 2018/5/30 23 車載終端 CN208548885U 2018/5/30 24 車載終端 CN208548887U 2018/5/30 2
172、5 車載終端 CN208548888U 2018/5/30 26 車載終端 CN208548890U 2018/5/30 27 車載終端 CN208548891U 2018/5/30 28 車載終端 CN208548892U 2018/5/30 29 車載終端 CN208548893U 2018/5/30 30 車載終端 CN208548894U 2018/5/30 31 車載終端 CN208656753U 2018/5/30 32 車載終端 CN110557133A 2018/5/30 33 車載終端 CN110557135A 2018/5/30 34 車載終端 CN110557136A 2
173、018/5/30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78-35 車載終端 CN110557137A 2018/5/30 36 車載終端 CN110557138A 2018/5/30 37 車載終端 CN110557141A 2018/5/30 38 車載終端 CN110557142A 2018/5/30 39 車載終端 CN110557143A 2018/5/30 40 車載終端 CN110557145A 2018/5/30 41 車載終端 CN110557146A 2018/5/30 42 車載終端 CN110557148A 2018/5/30 43 車載終端 CN1
174、10557149A 2018/5/30 44 車載終端 CN110557150A 2018/5/30 45 車載終端 CN110557151A 2018/5/30 46 車載終端 CN110557152A 2018/5/30 47 車載終端 CN110557153A 2018/5/30 48 車載終端 CN110557154A 2018/5/30 49 車載終端 CN110557155A 2018/5/30 50 車載終端 CN110557156A 2018/5/30 51 車載終端 CN110557157A 2018/5/30 52 車載終端 CN110557158A 2018/5/30 5
175、3 車載終端 CN110557159A 2018/5/30 54 車載終端 CN110557161A 2018/5/30 田雨農田雨農 田雨農,現任大連樓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其最初于東北電業管理局豐滿發電廠任技術員,隨后在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應用專業攻讀碩士學位,學歷背景良好。2000 年后,其于北京潤霖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一職,隨后又任東風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銷售部長。最終在 2012 年 4 月至大連樓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大連樓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公司以車聯網技術研發與應用為發展方向,目前能提供分銷管理、客戶關系管理、IT 系統建設及咨詢、數據傳
176、輸和分析等整體解決方案,主要應用在汽車產業中的汽車銷售及汽車后市場服務領域。公司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等汽車技術的前沿領域取得了諸多突破,不但在中國車聯網行業內具備一定實力,在全球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79-車聯網領域也具有一定影響力。大連樓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專注于汽車總線控制和車載網關的研究和開發,通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車聯網前沿領域取得了諸多突破。產品涵蓋車載網關,車聯網終端,車聯網統一接口平臺,車聯網云數據交換平臺,車聯網云應用開發平臺和車聯網車主應用產品,能夠提供從感知層到應用層、從前裝到后裝的全面解決方案。表
177、 3.2.3 田雨農 V2X 通信技術領域相關專利申請 序號 公開(公告)號 標題 申請日 1 CN107786289A 車聯網智能終端內通信系統共存的測試方法及系統 2016-08-25 2 CN205232265U 基于車聯網網絡電臺的廣告推送系統 2015-11-24 3 CN205015923U 基于車輛信息的車聯網廣告發布系統 2015-09-29 4 CN205453750U 基于多通訊接口的智能車載網關 2015-12-29 5 CN105188032A 車聯網 WIFI廣告推送方法 2015-09-29 6 CN205051730U 車聯網 WIFI廣告發布系統 2015-09
178、-29 7 CN105187557A 基于瀏覽記錄的車聯網廣告推送方法 2015-09-29 8 CN105430081A 基于車聯網網絡電臺的廣告推送方法 2015-11-24 9 CN108306820A 基于攝像頭的車聯網路況視頻的分享系統及方法 2016-08-25 10 CN205179275U 一種具有 WIFI路由的車載網絡電臺 2015-01-12 11 CN107783632A 車聯網嵌入式系統中低功耗設計方法 2016-08-25 12 CN104527567B 一種基于藍牙 BLE 的汽車智能鑰匙系統及其使用方法 2014-12-12 13 CN206058467U 智能
179、車載紅外生命探測告警系統 2016-08-25 14 CN107776541A 自動開啟和關閉車鎖的車載設備及其使用方法 2016-08-25 15 CN105491228A 分享車輛控制權的方法及系統 2015-11-24 16 CN107813787A 智能手表啟動汽車控制系統及控制方法 2016-08-25 17 CN105205471A 智能眼鏡維保過程中的盲區查看的方法 2015-09-28 18 CN105469312A 基于車輛外觀間隙變化的激光掃描自動定損方法及系統 2015-11-24 19 CN106125601A 手機搖一搖啟動汽車的裝置及方法 2016-06-30 20
180、 CN105430344A 一種基于車載移動網絡的 P2P 遠程直播方法 2015-12-02 21 CN106131486A 基于車載移動網絡的可隨時進行視頻監控的系統及方法 2016-06-30 22 CN106227079A 車聯網嵌入式系統中使用 DTMF技術控制車輛的方法、平臺及應用 2016-06-30 23 CN205836461U 基于車聯網的車載空氣凈化器 2016-06-30 24 CN108306820A 基于攝像頭的車聯網路況視頻的分享系統及方法 2016-08-25 25 CN204066437U 一種基于 OBDII的車聯網教學設備 2014-09-15 26 CN
181、105430081A 基于車聯網網絡電臺的廣告推送方法 2015-11-24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80-27 CN106021547A 基于車聯網的客戶車輛保養流失識別分析方法及系統 2016-05-27 28 CN105578460A 一種基于車聯網快速搜索 SSID 的方法及系統 2015-12-16 29 CN108306904A 車聯網路況視頻采集與分享方法及系統 2016-08-25 30 CN206058467U 智能車載紅外生命探測告警系統 2016-08-25 31 CN205453750U 基于多通訊接口的智能車載網關 2015-12-2
182、9 32 CN105068472A 基于車聯網的環境參數采集方法及裝置 2015-07-24 33 CN107783632A 車聯網嵌入式系統中低功耗設計方法 2016-08-25 34 CN108306903A 汽車燈光輔助控制系統及控制方法 2016-08-25 35 CN204836152U 車聯網環境參數采集及播報器 2015-07-24 36 CN106130666A 提高車聯網智能終端溫升精確度測試系統及方法 2016-06-30 37 CN105491228A 分享車輛控制權的方法及系統 2015-11-24 在外部優秀人才引進方面,首先考慮在該領域具備專利申請優勢的個人,因此重
183、慶市江北區在引進外部人才時,可以考慮邀請上述發明人進行技術講座、研討等活動增強本地研究機構、企業在 V2X 通信領域的技術實力并指引研發方向。進一步,對重慶本地人才進行統計,如下表所示:表 3.2.4 V2X 通信系統領域重慶主要發明人 技術分支 發明人 所在公司 V2X 通信系統 唐倫、柴蓉、岑明等 133 人 重慶郵電大學 劉鑫、馬然、張盼等 54 人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劉李成 重慶安邁科技有限公司 王波、陳萬興 重慶特斯聯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任明和 重慶智韜信息技術中心 金露、尹恒、任紅炎 重慶集誠汽車電子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郵電大學以唐倫、柴蓉為主的團隊主要進行車載自組織網絡中
184、的通信傳輸領域的研究,例如“車載自組織網絡中基于簇的多信道協作MAC協議實現方法”(公開號:CN104754746A)等,主要專利技術具有一定被引量;以岑明為主的技術團隊主要進行 DSRC 通信技術的研究和專利申請,例如“基于 DSRC的智能車輛地圖融合系統及方法”(公開號:CN106969779A),岑明現為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教學部副主任,主要從事信息融合與目標跟蹤、識別方面的研究,團隊研發實力較強。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張盼、李增文等人為主的團隊主要進行LTE-V 通信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其專利“基于 LTE-V 通信的行人保護系統及方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
185、報告 -81-法”(公開號:CN106882143A)具有一定被引和同族數目;以劉鑫為主的團隊主要進行 DSRC 通信技術的研發,例如其在該領域專利有“一種基于 DSRC 通信的異常車輛預警方法”(公開號:CN106971625A),長安汽車在兩條技術主線上均有布局,技術意識較強。綜合來看,重慶市在 V2X 通信系統方面具有一定的人才儲備,主要集中在重慶郵電大學和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來重慶江北區可以依此重點進行現有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人力作為技術研發的根本,除了內部培育外,還可以考慮從國內外優秀的企業或學院進行合作引進,增長地方競爭力,打造技術、專利優勢企業。2.1.4 協同創新協同
186、創新 企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關鍵核心技術上與高校、研究院所開展合作。即企業與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突破關鍵技術為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產學研合作,促進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最終實現區域產業升級。表 3.2.5 V2X 通信系統領域專利合作申請列表 企業 科研院所 合作申請專利數量 江蘇南億迪納數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南京郵電大學 5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郵電大學 4 上海交通大學 1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1 安徽吉美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南京工程學院 4 山東魯能智能技術有限公司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3 徐州海派科技有限公司 徐州工程學院 3 三星電子株式會社 韓
187、國科學技術院 2 仁荷大學校產學協力團 2 浦項工科大學校產學協力團 2 韓國大學產學協力團 2 首爾國立大學產學協力團 1 漢陽大學校產學協力團 1 南京東大移動互聯技術有限公司 東南大學 2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學校法人 名城大學 2 韓國現代起亞 漢陽大學校產學協力團 2 延世大學校產學協力團 1 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吉林供電公司 東北電力大學 2 北海泰捷科技有限公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2 桂林市國創朝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82-長沙佳鋒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 湖南君士德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1
188、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長安大學|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 2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卡內基梅隆大學 1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阜陽供電公司 阜陽師范學院 1 山西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 1 深圳市國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華南師范大學 1 江蘇俊知技術有限公司 常熟理工學院 1 國家電網公司 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1 上海市科技企業聯合會 上海大學 1 杭州信雅達科技有限公司 華東理工大學 1 武漢米風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 1 山東眾和植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濟南大學 1 成都智匯科技有限公司 東北石油大學 1 昆山玖趣智能
189、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昆山創新研究院 1 南通先進通信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通大學 1 安徽康源物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無錫無線龍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大學 1 北京華廣元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清華大學 1 北京中清瑞能科技有限公司 1 從 V2X 通信技術合作創新的專利數據來看,國內、外企業均充分利用企業與高??蒲性核献鞯难邪l協同,迅速升級價值鏈。例如:韓國三星與韓國科學技術院、仁荷大學、浦項工科大學、韓國大學、首爾國立大學、漢陽大學等科研院所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圖 3.2.5三星積極利用研發協同 華為與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重慶江
190、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83-圖 3.2.6華為積極利用研發協同 從而,重慶江北區企業應該充分借鑒利用企業與高??蒲性核献鞯难邪l協同,確定創新對象,升級價值鏈。特別地,清華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科研院所積極參與企業技術研發,是重慶市企業進行選擇協同創新對象的較好切入口。2.1.5 重重要專利壁壘要專利壁壘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重點專利對行業的技術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重點專利在某技術領域內具有一定的開創性而受到業內的普遍認可,一般來說,重點專利的分布更能深刻反映一個行業專利壁壘的分布情況。本小節針對 V2X 通信技術分支上的所有專利,綜合考慮專利被引頻次、專
191、利同族數量、法律狀態等指標,篩選出重點專利進行分析。經過篩選,得到重點專利列表(部分)如下:表 3.2.6 V2X 通信技術領域重點專利(部分)公開(公告)號 當前權利人 擴展同族數 被引證次數 US20180077734A1 三星電子株式會社 823 1805 CN101917377B 蘋果公司 88 829 CN104092520B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48 81 TW201306525A 安華高科技通用 IP(新加坡)公司 47 146 CN102821440B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42 90 JP2016001904A 蘋果公司 41 60 CN102281602A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34
192、 70 CN101378591B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30 81 US8340676 谷歌公司 27 190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84-US20090138196A1 加利福尼亞大學董事會|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24 56 US20020072393A1 蘋果公司 23 122 CN1284405C 蘋果公司 20 139 US20080036586A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18 195 EP2418907B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8 61 US20140358321A1 SAVARI 17 98 US8825356 蘋果公司 16 333 CN102209
193、320A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6 92 CN101908951B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16 70 CN1293728C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6 69 CN101932019B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15 100 CN1192529C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5 68 US1007428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14 142 CN100352243C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14 84 US6766171 谷歌公司 14 81 CN100393173C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14 56 CN102088433B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14 50 CN102216731A 泰克迪亞科技公司 13 19
194、5 CN1135746C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3 77 US8219116 谷歌公司 12 195 US8254301 泰 克 迪 亞 科 技 公 司|TOYOTA INFOTECHNOLOGY CENTER CO.,LTD.12 192 US8194779 通用汽車公司 12 65 CN1243403A 蘋果公司 11 53 CN101350801B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11 52 CN101861608A 大陸-特韋斯貿易合伙股份公司及兩合公司 11 52 CN1437355A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0 93 US20080167774A1 思科技術公司 10 61 CN101771586
195、A 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 10 52 從重點專利的技術原創國上來看,在 76 件重點專利中,有 32 件占比 42%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85-的專利來源于美國,其次是中國 28 件占比 37%,韓國 6 件專利占比 8%,日本 4 件占比 5%,剩余其他國家重點專利數目較少。中國和美國在該領域重點專利中占據了全球 80%的份額,統治能力很強,兩國通過不同的技術路線構筑了很高的專利壁壘,未來將主導 V2X 通信技術方面的技術和產業的走向。圖 3.2.7 重點專利國別分布 具體來看,美國具有較多研究和開發實力強勁的企業,擁有重點專利的企業數量多且專利分布較
196、為均衡,美國具有較多高科技、汽車零配件企業在動力系統構型方面創新和研發,同時類似麻省理工等世界著名學府也在技術研發方面擁有優勢,具有部分種類重點專利。英國作為老牌工業強國,在動力系統構型重點專利方面擁有一定專利壁壘,部分英國電氣公司、工業集團技術實力較強。德國則具有優秀的整車和零配件企業。目前在重點專利申請人中,中國僅有比亞迪汽車上榜,作為中國最早以新能源汽車為戰略的整車企業,比亞迪在專利方面較國內企業已經具備一定優勢,但相較于全球整體而言仍然處于較弱勢地位。整體來看,以美英德為主的傳統工業強國在目前階段擁有全球 90%以上的動力系統構型領域重點專利,具備較強的專利壁壘。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企業
197、在進行研發和創新時,需要注意在這些重點領域與國外企業的碰撞與合作。具體來看,以美國為主的國家歐美洲國家和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國家主導了兩種不同的 V2X 技術路線。相較而言美國在 V2X 方面技術成熟度高,技術研發早,具備較多優勢,除通用、福特等整車企業外,蘋果公司、谷歌公司等互美國,32,42%中國,28,37%韓國,6,8%日本,4,5%德國,1,1%其他,5,7%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86-聯網和科技巨頭也在該領域有所建樹。思科和朗訊類的通信方案巨頭主導著美國 V2X 技術的發展并受益于此,整體技術實力強,專利壁壘高。中國的重點技術完全掌握在華為和中興兩家
198、通信服務提供商手中,技術實力毋庸置疑,未來 V2X 技術的發展和創新的方向也會將會由該類公司所主導。圖 3.2.8 主要專利壁壘國家及企業分布 例如:三星作為韓國最強大通信綜合方案提供商,在 V2X 領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例如,針對在無線電網絡的初始構造中或在網路優化中,基站或基站控制器將收集關于其自己的小區覆蓋范圍的無線電環境信息,簡稱路測,是一項非常費時和繁重的任務,其需要運營商在很長時間期間在車輛上攜帶測量設備并且重復地實施測量過程。測量結果被分析然后用于配置基站或基站控制器的系統參數。這種路測增加無線電網絡優化成本以及操作費用,引起很多時間消耗。三星在 2017年 11月 3日申請了一
199、篇名為“用于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發送和接收測量信息的方法和裝置”的專利,該專利公開涉及融合第五代(5G)通信系統以用于支持具有物聯網(IoT)技術的第四代(4G)系統之外的更高數據速率,并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87-且可以應用于智能服務,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車,聯網汽車,醫療保健,數字教育,智能零售,安全和安全服務。根據所公開方面的方法包括接收包括用于第一小區組的第一隨機接入響應窗口的第一控制消息,接收用于添加第二小區組的第二控制消息,包括關于第二小區組的第二隨機接入響應窗口大小的信息。小區組,在第二小區組的小區上發送隨機接入前導碼,并在第二
200、小區組的小區上基于第二小區組的第二隨機接入響應窗口大小監視隨機接入響應。截止檢索日,該專利已經擁有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823 個,擴展同族被引專利總數達 1805 次。2.1.6 技術發展路線技術發展路線 V2X 通信技術是對 D2D 技術的深入研究,能夠實現車輛之間,或者汽車與行人,騎行者以及基礎設備之間的通信系統,從而獲得實時路況,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主要用于提高道路安全性和改善交通管理,提高駕駛安全性能,提高交通效率。目前在 V2X 通信技術領域,全球主要有兩大技術路線,其中一條路線是專用短程通信技術標準 DSRC,來自于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陣營,技術發展較早;
201、另一條路線是 LTE-V2X,來自于 ITU(國際電信聯盟)陣營,雖然發展時間滯后于 DSRC,但近年來發展迅猛。下文將分別對上述兩條技術路線近年來發展方式進行詳細解析。DSRCDSRC 通信技術通信技術 專 用 短 程 通 訊 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是 由IEEE802.11通信協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技術,采用5.9GHZ頻段,并具備低傳輸延遲特性,以提供車用環境中短距離通信服務,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聯合使用路側設備(RSU)和車載設備(OBU)實現信息交流。由于該技術發展時間較早,技術相對成熟,因此針對通信安全等自身技術改進方面的專利
202、近年來申請較少,大部分申請集中在利用自身技術特點來提升行駛安全等方面。例如美國福特公司 2016 年申請的一篇公開號為 US20170213461A1 的專利,公開了一種使用專用短距離通信方式進行車輛間通信的系統和方法,使用的車輛包括 DSRC 控制器,其被配置為 DSRC 網絡通信,還包括處理器,其能夠執行使車輛(a)加入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88-由 DSRC 網絡托管的群組通信會話的指令,(b)將狀態消息發送到連接到群組通信會話的其他車輛,以及(c)基于從其他車輛接收的狀態消息向駕駛員通知交通信息。圖 3.2.9 由 DSRC 網絡進行群組通信的車輛
203、日本豐田公司在 2016 年申請的一篇公開號為 US20170337571A1 的專利,公開了一種車輛數據預測系統,包括收集第一 DSRC 車輛的路徑歷史數據,其中歷史數據可以描述第一 DSRC 配備的車輛在多個不同時間的路徑,同時第一DSRC 配備的車輛位于直通車道隊列中,將該數據實時通過 DSRC 通信方式傳遞到第二 DSRC 行駛車輛,通過傳輸前一車輛的路徑行駛信息,可以及時向第二車輛駕駛員提供路徑建議,便于其提前了解前方路況信息,設計規避路線,減少路面擁堵。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89-圖 3.2.10 車輛數據的路邊服務預測結構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
204、 2016 年申請的一篇公開號為 CN105792207A 的發明專利,涉及在 DSRC 通信過程中認證效率的改進。包括通過密鑰管理中心授予公用車輛唯一的標識符而授予私人車輛數字證書,區分私密性要求不同的車輛,當行駛中的車輛通過首次身份認證,而進入新 RSU 通信范圍之內后,通過提取車載 OBU 記憶模塊中所記載的車速等信息并發送給 RSU 通信模塊,經過 RSU計算模塊驗證其地理位置、速度與當前交通密度的關系之后,判定車輛行駛過程,記錄驗證車輛身份,完成再次認證,該方案聚合了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SRC)、數字證書以及無證書方案,有效提高了認證效率,并且降低證書管理負擔。圖 3.2.11基于
205、C 的車聯網認證流程圖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90-2018 年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申請了一種基于平行車聯網的車輛調度管理平臺及方法(CN109726890A),該平臺包括用戶終端、通信系統和云管理平臺,所述用戶終端和通信系統采用 DSRC技術或 LTEV技術,所述云管理平臺包括人工運貨車輛調度系統、實際運貨車輛調度系統、計算實驗模塊和平行執行模塊,所述計算實驗模塊包括實驗設計單元、實驗執行單元和實驗評估單元,所述平行執行模塊包括學習與培訓單元、實驗與評估單元以及管理與控制單元,本發明所公開的基于平行車聯網的車輛調度管理平臺及方法可以實現運輸管理精準化、實
206、現運輸管理可視化,有助于提升經濟效益。圖 3.2.12drsc技術組成示意圖 2019 年奇瑞汽車申請了一種車輛輔助智能管理系統(CN111009124A),包括車輛、道路、停車場、服務器;車輛使用人員通過手機與車輛進行信息傳輸;車輛上設置 GPS 模塊;道路上設置交通信號燈;輔助智能管理系統設置 DSRC模塊、LTE 模塊;車輛與交通信號燈通過 DSRC 模塊進行信號連接;車輛、道路、停車場均設有 ETC 模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車輛信息監控可以防止駕駛人員的違規駕駛行為,保證交通安全,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利用車輛的 GPS進行監控實現車輛的防盜等功能;交通信息的采集能夠解決現在人工駕駛情況
207、下車輛在駕駛中由于大車的遮擋等因素而出現誤闖紅燈的狀況,還可以解決自動駕駛中在大霧大雪情況下深度學習和模式識別的失效情況。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91-圖 3.2.13 智慧交通輔助系統的個模塊工作流程圖 同樣,2019 年吉林大學申請了一種基于動態博弈的自動駕駛車輛出入口匝道行駛決策方法(CN110111605B)。包括以下步驟:1、利用 DSRC 通訊方法識別目標車輛;2、判斷兩車之間是否存在沖突;應用沖突時間差T 來判斷兩車之間的沖突。3、建立博弈模型;應用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動態博弈理論決策車輛交匯行為;4、計算均衡點;根據確定的各自的期望收益,計算復制
208、動態方程,兩車通過對方的復制動態方程不斷調整自己的通行概率;5、判斷均衡點的穩定性,來選擇最佳的決策;6、按穩定均衡點的策略行駛;本發明利用動態博弈思想的概率期望與收益損失的概念,結合博弈均衡點,實時做出最佳的通行決策,為車輛交互決策開辟了高效簡易的方法思路。圖 3.2.14 基于動態博弈的自動駕駛車輛出入口匝道環境示意圖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92-2020 年三星申請了一種用于支持車輛到一切(V2X)通信的電子設備以及電子設備的操作方法(CN114342430A),自主駕駛車輛技術、協作智能運輸系統(CITS)技術等基于車輛到一切(V2X)通信。安裝到車
209、輛以支持車輛的無線移動通信的電子設備包括:專用短程通信(DSRC)模塊,被配置為通過使用 DSRC 技術來執行無線通信;蜂窩 V2X(CV2X)模塊,被配置為通過使用 CV2X 技術來執行無線通信;天線;以及處理器,被配置為控制開關以將 DSRC 模塊和CV2X模塊之一連接到天線。圖 3.2.15電子設備框圖 同樣,2020 年安徽工業大學申請了基于 V2X 技術的車聯網信號機(CN112565374A),包括主控模塊、車檢通信模塊、控制面板模塊、黃閃模塊、驅動模塊、數據處理模塊、DSRC 通信模塊、GNSS 模塊和交通管理平臺,控制面板模塊雙向信號連接車檢通信模塊、控制面板模塊、黃閃模塊、驅
210、動模塊和數據處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雙向信號連接DSRC通信模塊、GNSS模塊和交通管理平臺;本發明提出的基于 V2X 技術的車聯網信號機,不僅實現了信號機與車輛的互聯,而且實現了信號機與路側設備的互聯,同時實現了信號機與交通管理平臺的互聯。而且通過對獲取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提高了路口車輛通行的安全性和智慧性,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有廣泛的社會效益和工程實用價值。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93-圖 3.2.16數據處理模塊的軟件構架圖 2021 年奧特酷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申請了基于 DDS 協議和 DSRC 技術的自動駕駛車輛自組網方法及系統(CN11277025
211、9B),通過車身雷達傳感器檢測周圍環境中的動態車輛;域控制器判斷雷達感知的周圍車輛位置信息,對符合自組網范圍的車輛,封裝 DDS 消息選擇合適方位的 OBU 單元借助 DSRC 廣播出去;同時接收周圍車輛通過 DSRC 廣播發送過來的實時信息,動態建立自組網拓撲信息,將自組網絡拓撲發布給中央控制器,作為自動駕駛決策算法的一路實時輸入。實現了自動駕駛汽車自組網的相互協同,提高了車輛實時信息共享的時效性,使自動駕駛車輛做到提前感知預測,有效提高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圖 3.2.17基于 dds 協議和 dsrc技術的自動駕駛車輛自組網系統框圖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
212、94-同樣,2021年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申請了一種 V2X異構車載網絡下智能任務卸載方法(CN113946382A),包括:基于 DSRC、CV2X 異構通信接入模式場景下獲取 V2X 異構車載網絡卸載系統模型;基于半馬爾可夫決策模型定義系統的狀態集合、動作集合、獎勵模型、轉移概率;基于強化學習中值迭代算法,求解 V2X 異構車載網絡下智能任務卸載最優卸載策略。本發明綜合考慮DSRC 和 CV2X 兩種 V2X 通信接入技術,提出一種 V2X 異構車載網絡任務卸載模型,并基于半馬爾可夫決策過程原理對任務卸載問題進行建模,分別制定了狀態、動作、獎勵和轉移概率;最后基于強化學習思想設計智能值迭代
213、算法以獲取最優任務卸載策略。圖 3.2.18 v2x 異構車載網絡系統模型圖 整體來看,專用短程通訊 DSRC 技術由于發展時間較早,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近幾年的發展從技術本身觀察,主要集中在提高認證效率的快速鑒權方向上,但此類文獻較少,而隨著越來越多裝載 DSRC 車輛的車型上市,其可靠,低延時,安全保障標準高等優點被市場日趨認可,更多文獻集中在如何在智能網聯汽車中使用該技術來進行路線規劃或安全駕駛等應用領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該類型文獻還將持續增加。LTELTE-V2XV2X 通信技術通信技術 LTE-V2X通信技術以 LTE蜂窩移動通信網絡作為 V2X通信的基礎,主要解決交通實體之間的共
214、享傳感問題,可將車載探測系統擴展到數百米以上,成倍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95-提高車載 AI的效能,實現在相對簡單交通場景下的輔助駕駛。LTE-V2X針對車輛應用定義了兩種通信方式,包括以基站為分布中心的集中式 LTE-V-Cell 和車車之間直接通信的分布式 LTE-V-Direct。LTE-V2X 通信技術雖然起步時間晚于DSRC,但在世界各國尤其是我國發展迅速,整體文獻量較多,大部分聚焦傳輸效率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例如中興在 2016 年提交的一篇公開號為CN107846434A 的發明專利,包括終端設備獲取目標區域的 V2X 配置信息或預配置信息,根
215、據上述信息,在目標區域中采用授權頻譜或非授權頻譜,發送和/或接收相應的 V2X業務,通過上述改進,解決了現有 LTE V2X通信方式中,由于車輛通常處于移動狀態而導致 V2X業務的連續性較差或業務中斷的問題。圖 3.2.19 車聯網業務應用場景示意圖 大唐移動在 2017 年提交一篇公開號為 CN108419294A 的申請,改進的技術方案包括下一代無線接入-車聯網 NR-V2X 終端接收由長期演進-車聯網 LTE-V2X終端發送的輔助信息,NR-V2X 終端基于輔助信息確定與 LTE-V2X 終端進行直接通信所使用的發送資源池為第一資源池,NR-V2X 終端利用第一資源池與在NR-V2X 終
216、端的通信范圍內的 LTE-V2X 終端進行直接通信,上述資源池確定方法可實現在無下一代無線接入網絡覆蓋的區域,提高對資源池的選擇精確度,減少對 LTE 網絡通信產生的干擾。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96-圖 3.2.20 資源池確定流程圖 電子科技大學在 2017 年申請的一篇公開號為 CN107666452A 的申請,涉及提升 LTE-V2X 系統現有解調參考信號模式 DMRS 在高速移動環境下性能較差的問題,改進頻域方向的 DMRS 時間間隔,將其設置為 6 或 3,同時在時間方向上劃分為前后兩部分,并分別從前部分、后部分的起始位置開始布置 DMRS,且各部
217、分的 DMRS 間隔均為 2,通過上述信號模式的設計,提高了時域方向上解調參考信號的密度,能夠對抗較大的時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 DMRS 開銷,提高了頻譜利用率。圖 3.2.21 LTE-V2X 系統工作原理圖 2018 年,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了(CN109632335B)一種用于智能汽車道路測試的車載終端及其信息傳遞方法,其包括:微處理器 MCU,與車載電源相連的電源模塊和與整車信息相連的診斷接口,其還包括與微處理器 MCU相連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GNSS模塊和移動通訊 LTE模塊,GNSS模塊采集衛星信號,移動通訊 LTE 模塊與監控平臺進行信息收發交互;整車信息為整車CA
218、N信息,微處理器 MCU經 CAN控制器與診斷接口連接并采集接收整車 CAN 信息,其使用車輛車載電源供電,并在車輛診斷接口讀取 CAN 網絡信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97-息,在滿足測試要求的同事便于安裝、拆卸。圖 3.2.22 智能汽車道路測試的車載終端控制框圖 同樣,2018年,大唐聯儀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CN110677829A)一種長期演進車到萬物 LTEV2X測試系統及測試方法,該測試系統包括:測試控制終端,用于構建 LTEV2X測試用例,將各種配置參數發送到 LTE系統模擬器、LTEV2X代理、GNSS 模擬器,構建用于測試 V3接口或 V1 接
219、口進行數據傳輸的各類 V2X測試場景;構建需要通過 V3接口或 V1接口傳輸的 HTTP數據包和/或 PDCP 數據包,并基于各類 V2X 測試場景與待測 V2X 終端進行消息收發;對待測 V2X 終端反饋的 HTTP 數據包和/或 PDCP 數據包進行檢查,根據檢查的結果確定待測 V2X終端的行為。本申請提供的測試系統及方法降低了對測試終端的要求,完善了對測試終端的協議測試,提高了測試效率。圖 3.2.23 一種長期演進車到萬物 lte-v2x 測試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98-2019 年,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申請了一種基于 LTEV
220、2X 的車聯網道路交通信號控制系統(CN110675641B),包括:道路交通信號機、道路交通中心信號控制平臺、車載 OBU、交通狀態檢測器、V2X 車聯網服務平臺;車載OBU安裝在智能網聯汽車上;所述車載OBU、V2X車聯網服務平臺和道路交通信號機之間通過無線移動通信網進行通信并組建 LTEV2X 網絡;交通狀態檢測器連接道路交通信號機;道路交通中心信號控制平臺連接道路交通信號機;道路交通信號機連接信號燈。本發明能夠向社會車輛提供實時交通信號狀態、路口實時路況以及周邊交通管制、交通事故等事件信息,有益效果顯著,適于應用推廣。圖 3.2.24 車聯網道路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原理框圖 同 樣,201
221、9 年,華 為 公 司 申 請 了 一 種 車 輛 導 航 方 法 及 終 端(CN110992724B),應用于車聯網,例如 V2X、LTEV、V2V、V2I 等,用于為智能汽車提供車道級別的車輛導航。在車輛導航方法中,該終端在待行駛路段行駛的第二車輛的多個車道選擇信息的集合確定出符合行車偏好信息的目標車道選擇信息,在第一車輛行駛至該待行駛路段時,使用目標車道選擇信息對第一車輛進行車輛導航。其中,通過目標車道選擇信息對第一車輛進行車道級別的車輛導航,使得第一車輛的駕駛行為與同一路段中的第二車輛的駕駛行為相適應,并符合行車偏好信息,從而提升第一車輛中乘客的行車體驗。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
222、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99-圖 3.2.25系統框圖 2020 年,江南大學申請了一種基于用戶體驗質量的車聯網頻譜資源分配方法及系統(CN111510882A),包括:構建包括基站、增強型節點和車輛用戶的系統網絡;當車輛用戶需要頻譜資源時,經過所在小區的增強型節點中轉向所述基站發送請求,所述基站收到資源分配請求后,通過判定策略利用體驗質量模型計算結果,其中所述判定策略是對于執行數據量運算時,計算處理過程運行位置所依據實際網絡情況,區分大數據量或小數據量,所述體驗質量模型是針對車聯網用戶期望獲得服務質量量化數值;按照所得結果下發分配命令至小區 LTE 網絡中的增強型節點,通過所述增強型節
223、點對所述車輛分配頻譜資源。本發明算法簡單,且實用性更強。圖 3.2.26網絡示意圖 同樣,2020 年,華為申請了一種車輛升級方法及裝置(CN112640500B),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0-該方法包括:服務器確定車輛內的至少兩個部件組,其中,每個部件組包括一個用于控制所述部件組內的部件進行 OTA 升級的升級控制部件;所述服務器為所述至少兩個部件組中的第一部件組生成第一升級包,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組的升級控制部件為第一升級控制部件;所述服務器向所述第一升級控制部件發送所述第一升級包,所述第一升級包用于對所述第一部件組內的部件進行升級。采用本申請實施例,能
224、夠提高車輛升級效率,提高車輛穩定性。該方案進一步可用于提升自動駕駛或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ADAS 能力,可應用于車聯網,例如車輛外聯 V2X、車間通信長期演進技術 LTEV、車輛車輛 V2V等。圖 3.2.27車輛的架構示意圖 2021 年,中交科云(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申請了基于智能邊緣計算的高速公路車路協同云控平臺系統(CN112885092A),涉及高速公路信息服務技術領域,包括邊緣計算單元,所述邊緣計算單元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有路側單元,所述路側單元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有車載單元,所述車載單元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有車載顯示終端,所述車載單元能夠獲取定位周期內的車輛衛星定位信息,所述路側單元具備 LTE
225、V2X PC5 和 LTE Uu雙模通信能力,符合 3GPP R14LTEV2X協議規范,能夠實現設備間直接通信和基于蜂窩網的通信。本發明,通過設置該基于智能邊緣計算的高速公路車路協同云控平臺系統,降低了車輛定位所需的精度,不需要配置高精度地圖,降低了信息服務所需的成本,且使實施起來更加簡單,因此在輔助駕駛信息服務方面更具推廣應用的價值和前景。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1-圖 3.2.28 基于智能邊緣計算的高速公路車路協同云平臺系統控制流程圖 同樣,2021 年,中汽研(天津)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申請了一種車載網聯中央域
226、控制器(CN113364656B),包括系統電源及均與其電連接的 MCU 實時處理單元、MPU 處理單元、車內無線通信單元、4G 通信單元、LTEV 通信單元、定位單元、車內網收發單元、RGMII 路由單元和硬件安全單元。本發明所述的一種車載網聯中央域控制器融合了車內網和車外網的中央網關域控制器架構,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可擴展性,由于芯片數量減少,芯片資源復用,節省高速互聯線束等因素,本發明架構替代原有分離架構方案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并且,對于網聯功能域消耗的總能號也會降低,也優化了整車輕量化設計。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2-圖 3.2.29 一種車載網聯中
227、央域控制器整體流程圖 整體來看,雖然起步時間較晚,但由于 LTE-V2X 技術相比 DSRC 具有覆蓋范圍廣,數據傳輸速率高,網絡丟包率更低等優勢大有超越并取代 DSRC 之勢,但就目前技術本身來講,LTE-V2X 技術還有很多需要完善之處,因此大部分文獻會聚焦對技術本身的改進,而近期的專利申請通常會在如何穩定提升更高傳輸速度的效率提升技術方向以及增強數據傳輸過程中服務質量保障技術方向等,預期該方向整體文獻還將保持增長趨勢。2.1.7 二次創新路徑二次創新路徑 技術創新不必從零做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前人的研究是后人的基礎。對自由公知技術的利用不僅有益于商業收益,也有利于我國企業較
228、為經濟地進行技術創新。實務操作中,企業可能在失效專利等自由公知技術中找到能夠直接適用的技術;或者從中受到啟發,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技術進行二次研發,開發出新的技術方案;或者從中找到市場空隙和技術創新空間,明確下一步創新的方向。對自由公知技術的利用和進一步開發,將大大有利于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失效專利失效專利 失效專利是沒有法律保護的專利,其信息量巨大,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經過充分挖掘和二次開發,可能實現再次創新。經過篩選,得到失效專利列表(部分)如下: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3-表 3.2.6 V2X 通信技術領域失效專利(部分)公開(公告)號 當前申請(專利
229、權)人 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擴展同族被引用專利總數 US20060208066A1 DPD PATENT TRUST 428 4605 US8041370 安華高科技通用 IP(新加坡)公司 39 323 EP1133205B1 朗迅科技公司 16 57 CN101534473A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16 53 CN101005321A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9 81 GB2491911A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47 65 CA2534110A1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6 66 US7894508 安華高科技通用 IP(新加坡)公司 48 205 US6654378 安華高科技通用 IP(新加坡)公
230、司 566 16634 US20120108206A1 蘋果公司 167 643 CN101094166A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13 83 CN103490806A 蘋果公司 19 70 CN1173509C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1 60 CN1520212A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47 193 CN101656660A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41 217 CN101123585A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1 100 US8041370 安華高科技通用 IP(新加坡)公司 39 323 例如,針對制造用于各種應用包括但不限于非接觸型智能卡以及其它安全訪問裝 置的 RF嵌件的缺陷,將金屬絲嵌入在 RFID
231、芯片或者芯片模塊的端子區域的一個側面上等問題。DPDPATENTTRUST于 2014年 9月 16日申請了一篇名為“連接天線到應答器芯片和相應的嵌件基底的方法”的專利,該專利不同于將金屬絲嵌入在RFID芯片或者芯片模塊的端子區域的一個側面上,將金屬絲導引為直接在端子區域上面,然后將絕緣金屬絲嵌入到端子區域的相反側面上的基底中,從而形成天線,然后定位絕緣金屬絲直接在RFID芯片的第二端子區域上面,并將其再次嵌入。截止檢索日,該專利已經擁有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428個,擴展同族被引用專利總數達到 4605 次。未進入中國專利未進入中國專利 未進入中國專利是指未在我國申請專利保護的外國專利技術情報。
232、經過篩選,得到未進入中國專利列表(部分)如下:表 3.2.7 V2X 通信技術領域失效專利(部分)公開(公告)號 當前申請(專利權)人 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擴展同族被引用專利總數 US20090138196A1 加利福尼亞大學董事會|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24 56 US20140358321A1 SAVARI 17 98 US8825356 蘋果公司 16 333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4-US8825356 蘋果公司 16 333 US6766171 谷歌公司 14 81 US8219116 谷歌公司 12 195 US20080167774A1 思科技
233、術公司 10 61 例如,針對導航工作系統在安全管理和服務信息的傳輸上速率低,無線通信系統不夠完善,車載無線通信系統和車載導航的溝通等問題。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與 2005年 11月 8日申請了一篇名為“車載無線通信的系統和方法”的專利。該專利提供了一種在專用短程通信服務頻帶上進行車載無線通信的系統和方法。該系統包括具有導航裝置的車輛,處理器和用于通過無線通信鏈路發送消息的通信裝置。該系統包括用于傳送安全通信的控制信道和用于傳送非安全通信的服務信道??刂菩诺辣患毞譃榫哂薪M管理間隔,服務通告間隔和安全交換間隔的無競爭時段以及具有非安全服務間隔的競爭時段。該系統還包括在控制信道和服務信道中操作的集成
234、協調接入點。該方法包括確定是否的步驟車輛在該區域的通信范圍內,確定車輛是否向接入點登記,并且如果車輛在集成協調接入點的通信范圍內,則確定當前時間是否在安全交換間隔內,并且發送每個注冊車輛在預定時間的安全更換間隔期間由每個注冊車輛進行的安全通信。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確定每個注冊車輛的安全通信交換是否完成,以及如果安全通信交換完成則允許車輛離開控制信道,并確定當前時間是否在爭用時段內,以及如果當前時間在爭用范圍內,則發送非安全通信期。截止檢索日,該專利已經擁有擴展同族成員數量24個,擴展同族被引用專利總數達到56次。2 2.2.2 云平臺與大數據云平臺與大數據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包括云平臺架構
235、與數據交互標準,云操作系統,數據高效存儲和檢索技術,大數據關聯分析和深度挖掘技術等。云平臺是連接車與車、車與人、車與云等的信息交互平臺,包括 V2X 通信系統、安全解決方案、電子電器架構以及云平臺等領域。其中,云平臺聚焦車路協同管理,是未來實現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基礎。云平臺可以建立一個實時、準確、高效的交通綜合管理和控制系統,將人、車、路、環境相連接,有效監督車輛運行狀態,提供綜合服務,提升交通安全與交通效率。此外,云平臺可也可以幫助汽車制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5-造企業跟蹤車輛售后情況,將有效數據反饋給汽車企業,提升服務技術。智能汽車是互聯網、大數據
236、、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典型應用,也是智能交通的重要支柱。信息技術與智能網聯汽車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經過檢索和篩選,本節以云平臺與大數據領域的 52598 件專利申請為樣本進行統計分析,立足重慶江北區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研究現狀,從技術、企業、人才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導航提升路徑和方法,從而為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在相關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策略等決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供參考。2.2.1 國家壁壘國家壁壘 下圖展示了 V2X 通信技術領域除中國以外的專利申請人國家分布,其中中國在該領域擁有專利 19112 件占據全球 60%的份額。美國 3200 件占比 26%,過2892 件占比 23%,
237、日本 2269 件占比 18%,韓國 2096 件占比 17%。五大國家專利申請量合計占全球 93%份額,技術主導能力很強,形成了很強的國別專利壁壘。圖 3.2.20 云平臺與大數據主要國家專利申請量分布 整體來看,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全球申請量靠前的國家仍是傳統汽車強國,但中國、日本和美國這類信息通訊技術、互聯網發展迅速的國家更具優勢,主導了云平臺和大數據技術的產業和科技走向,是未來智能網聯技術研發的核心力量。美國,3200,26%德國,2892,23%日本,2269,18%韓國,2096,17%法國,290,3%印度,272,2%其他,1405,11%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
238、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6-2.2.2 技術構成技術構成 表 3.2.8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構成專利申請量可視化表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分別是由平臺架構、數據存儲與檢索、數據挖掘這三大技術分支組成。數據存儲與檢索在各時間段的專利申請量長期以來都領先于平臺架構和數據挖掘。從表中也容易看出近年來數據挖掘的專利申請增長得最快,而數據存儲與檢索增長得愈發緩慢,平臺架構的增長率較為穩定。這代表著研發熱點已經從數據存儲與檢索慢慢擴展到除此之外的數據挖掘的技術分支上。據 IT 行業專家稱,全球電子存儲數據總量每兩年翻一番。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數字化,其數據量的增長推動了存儲技術的發展,并對數據管理工具產生
239、了更大的市場需求。至于數據挖掘技術,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大數據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社會變革的關鍵,“互聯網+”、“中國制造 2025”、“一帶一路”、與“大數據”一脈相承,催生著中國產業結構與商業模式的變化。數據激增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特性,通過數據挖掘,大數據無論是在醫藥行業,還是在制造業、零售業、服務業等,都有其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空間??梢酝茰y,數據存儲與檢索以及數據挖掘將繼續帶領未來的研究走向。2.2.3 主要創新團隊主要創新團隊 V2X 以強大的后臺數據分析、決策、調度服務系統為基礎。云平臺與大數據是 V2X 技術的重要支撐。根據下圖,專利申請人排在榜單前五名的公司分別來自德國、中國、美國
240、和韓國。百度是前五名中唯一一家通信公司。而且前十名中,也僅有百度公司一家中國企業。大眾、現代、附圖、通用、寶馬、豐田等國外汽車巨頭躋身前列。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7-圖 3.2.21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全球申請人排名 如許多傳統行業一樣,汽車行業的傳統企業正在被當下的高信息時代所顛覆而且急需變革,需要像通信公司或互聯網公司一樣,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新技術的利器形成平臺化系統。所以對于汽車制造者來說,收集處理有效數據顯得尤為重要。國際汽車廠商們敏銳地抓住市場風向,挖掘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旨在將車聯網系統全面迭代升級,故而積累了一大批專利技術。而中國的本土化
241、汽車企業并未上榜,反而是國內的互聯網企業(百度)一馬當先。這和我國的國情有關,國內汽車行業發展比歐美日韓落后。不過當下,百度有技術撐腰,在國際上聲譽日益提高,其技術與國內汽車行業的融合將快速帶動中國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對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十大發明人進行統計,下圖展示出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十大發明人,從中可以看出,申請量排名第一的是來自博西安艾潤物聯網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王林祥,申請專利 135 件。其次是來自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劉均,申請專利 64件。517454406368336328320289267204德國-大
242、眾公司德國-博世公司韓國-現代公司中國-百度公司美國-福特汽車美國-通用汽車德國-寶馬公司美國-戴姆勒司日本-豐田公司日本-電裝公司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8-圖 3.2.22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中國發明人十強 王林祥王林祥 王林祥是西安艾潤物聯網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是國內基于互聯網+智能停車 4.0 概念和系統解決方案的首位提出者。獲得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是多家系統集成公司、軟件公司及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曾出版和發表多部計算機信息學術專著和專業性文章,深入研究智能停車領域物聯網技術的創新應用多年,對智能停車行業的變化發展有著自己的見解。西
243、安艾潤物聯網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艾潤)是一家專注于智慧停車的高新技術企業,發明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互聯網+智能停車 4.0 系統”,是全國“自助停車”的倡導者,是行業智能停車管理平臺服務運營商和行業智能停車端到端解決方案供應商。艾潤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 15 個服務中心,覆蓋了全國 190 多個城市,服務大型標桿停車場 5000 多個,服務車次超 10 億,平臺交易達 20 億,其中在西安市服務標桿車場超 1000 個,初步具備了停車場資源整合的運營能力,為未來西安智慧停車平臺建設打下了基礎。艾潤是停車場平臺運營模式的開創者,是目前行業內實現停車場管理平臺 SAAS 化服務運營的企業。艾潤
244、將所服務的行業劃分為十一大業態,根據每個業態的不同需求,為停車場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助購買開通所需的管理服務,只需為自己選擇的功能買單,即購買即開通,方便快捷,獲得客戶的一致認可。艾潤是ETC支付在停車場應用的倡導者,艾潤發明的“單出口ETC支付”135645957524646454543王林祥劉均田雨農李楠張磊王超陳龍劉淵博張偉劉志運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09-技術方案成為了行業標準使用方案,艾潤“王者之心+軟云盒”的實施方案也引領了行業內的技術方向。艾潤的停車場 ETC 方案具備成本低、實施簡單、運行穩定的巨大優勢,獲得了全國各地
245、ETC 運營商和停車場管理商的一致認可。劉均劉均 劉均又名劉正之,擔任執行董事并為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乃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之一。劉均在汽車診斷及測試系統行業之企業管理、業務發展及產品開發方面擁有約十年經驗。曾出任本公司研發部門主管一職,并于一九九四年十一月領導開發第一代電眼睛,并榮獲一九九八年深圳市青年科技專家。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汽車診斷、檢測、養護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總部位于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五和大道北元征工業園。2014 年 2 月 golo 系列產品上市,運用車聯網技術。golo 是元征公司開發的一款以即時通訊作為溝通
246、平臺,建立以汽車維修企業,汽車維修技師以及私家車主為主要用戶的社交網絡應用軟件。通過 golo 系列產品對車輛信息和數據的獲取,從而實現實時遠程診斷、車輛專業體檢、車輛報警提醒、車主生活社區和地圖定位服務等各種汽車應用。在外部優秀人才引進方面,首先考慮在該領域具備專利申請優勢的個人,因此重慶市江北區在引進外部人才時,可以考慮邀請上述發明人進行技術講座、研討等活動增強本地研究機構、企業在 V2X 通信領域的技術實力并指引研發方向。進一步,對重慶本地人才進行統計,如下表所示:表 3.2.9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重慶主要發明人 技術分支 發明人 所在公司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 張家波、劉宴兵、岑明等
247、 95人 重慶郵電大學 孫旗、王強、易綱等 63 人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殷時蓉、汪旭等 26 人 重慶交通大學 孫棣華、趙敏等 22 人 重慶大學 劉李成 重慶安邁科技有限公司 從表中可以看出,目前重慶在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的具備一定的創新人才儲備基礎,主要分布在重慶市高校和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0-重慶郵件大學擁有專利發明人 95 名,是重慶市在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方面人才儲備最多的機構。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明人數量 63 名,遠高于重慶市其他企業,體現出重慶長安創新人才集中度高、區域內創新實力較強。綜合來
248、看,重慶在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方面具有一定的人才儲備,未來重慶江北區可以依此重點進行現有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人力作為技術研發的根本,除了內部培育外,還可以考慮從國內外優秀的企業或學院進行合作引進,增長地方競爭力,打造技術、專利優勢企業。2.2.4 協同創新協同創新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涉及的技術領域和工藝技能較多,如何更好地利用協同創新獲得技術提升是重慶江北區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題。從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合作創新的專利數據來看,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中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兩種,即供應鏈之間的技術協同和企業與高??蒲性核献鞯难邪l協同。重慶企業應該充分借鑒利用上述兩種手段,迅速升級價值鏈。(1)供應鏈上的
249、協同創新 隨著技術不斷提升,整車廠越來越需要與供應商合作。智能網聯汽車是典型的復雜產品,各種部件的設計生產任務需要由不同的廠家執行,并且相互之間的配合很重要,技術研發往往需要供應商的參與。典型代表為日本汽車生產行業,日本汽車生產行業就廣泛開展了供應商合作研發,新產品的設計研發工作由汽車生產商和零部件供應商共同承擔。圖 3.2.23 豐田在云平臺與大數據領域的創新合作對象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1-豐田在云平臺與大數據領域和多家零部件供應商開展協同創新,技術上的緊密合作使得部分企業已成為豐田旗下企業。愛信精機株式會社,為愛信集團 192 家公司的核心企業,
250、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事業。利用汽車制造所積累的技術能力,也將事業拓展至家居生活與能源相關等多個領域。其中,豐田集團擁有愛信精機 22.2%的股份。愛信艾達株式會社,自動變速箱的頂級生產商。從事汽車導航、混合動力變速箱等制造,向全世界的客戶提供領先時代的商品。日本電裝公司,在 2017 年的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上,電裝的排名高居第四位,是日本第一。而在 2014 年它的排名僅次于來自德國的巨頭博世集團。與豐田公司交叉持股。富士通天株式會社:汽車電子廠商,2004 年開始同豐田共同了申請控制器和控制方法、驅動系統和配備它的汽車等多篇專利,2017 年被豐田系企業收購。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251、創建于 1918 年,是世界著名的國際綜合性電子技術企業集團。愛德克斯成立于 2001 年,由愛信,電裝,住友三家世界汽車零配件供應商的制動系統部門合并而成。東芝(Toshiba)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也是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隸屬于三井集團。業務領域包括數碼產品、電子元器件、社會基礎設備、家電等。捷太格特(JTEKT)捷太格特是原光洋精工和原豐田工機在 2006 年 1 月 1日合并后成立的新的公司。擁有 JTEKT,KOYO,TOYODA 等品牌。是為汽車、從新干線到航空機、機器人等“能動的東西”提供技術支持的公司。明電舍,1897 年創立,是一家電氣器械制造企業,在日本的電氣行業中為
252、十強企業之一,曾為世界的 500 強企業之一。(2)企業與高??蒲性核献鞯难邪l協同 企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關鍵核心技術上與高校、研究院所開展合作。即企業與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掃除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障礙,中國企業以此種類型的合作居多。例如清華大學與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2-京智華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就汽車車型識別、車輛異常檢測等開展了多項合作創新。表 3.2.10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申請量較高高校 學?;蚩蒲性核?云平臺與大數據領域專利數 是否有過合作申請 長安大學 60 是 重慶郵電大學 35 否 吉林大學 29
253、否 江蘇大學 26 否 同濟大學 26 否 浙江大學 23 是 華南理工大學 21 否 武漢理工大學 19 是 清華大學 18 是 北京理工大學 17 否 南京郵電大學 17 是 上海交通大學 15 是 山東大學 14 否 北京郵電大學 14 是 從表中可以看出,專利申請人排在榜單前五名的公司分別來自德國、中國、美國和韓國。百度是前五名中唯一一家通信公司。而且前十名中,也僅有百度公司一家中國企業。大眾、現代、附圖、通用、寶馬、豐田等國外汽車巨頭躋身前列。,是重慶市企業進行選擇協同創新對象的較好切入口。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涉及的技術領域和工藝技能較多,重慶企業應該充分借鑒利用供應鏈之間的技術協同和
254、企業與高??蒲性核献鞯难邪l協同兩種合作創新手段,確定創新對象,升級價值鏈。2.2.5 重要專利壁壘重要專利壁壘 鑒于重點專利對行業的技術發展的重要作用,本小節從重點專利分布來判斷云平臺與大數據的壁壘狀況。重點專利在某技術領域內具有一定的開創性而到業內的普遍認可,一般來說,重點專利的分布更能深刻反映一個行業專利壁壘的分布情況。本小節針對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分支上的所有專利,綜合考慮專利被引頻次、專利同族數量、法律狀態等指標,經過篩選,得到重點專利列表(部分)如下: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3-表 3.2.11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重點專利(部分)公開(公告)
255、號 當前權利人 擴展同族數 被引證次數 WO2011037593A1 DEVICEFIDELITY|JAIN DEEPAK|DAO TUAN QUOC 152 1307 US20160260267A1 通用汽車公司 21 354 US20090077655A1 蘋果公司 45 211 CN105791463A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23 58 US8265022 蘋果公司 31 126 US8610674 蘋果公司 164 5893 SG91669A1 哈瑞克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44 237 WO2010031015A1 通用電氣公司|BESORE JOHN K|DEVOS RICHARD|DRA
256、KE JEFF DONALD|FINCH MICHAEL F|FOSTER RONALD GARY|FRANKS DARIN|NEWTON WILLIAM|ROOT STEVEN KEITH|VENKATAKRISHNAN NATARAJAN|WATSON ERIC K|WORTHINGTON TIMOTHY DALE 118 849 FR2729038B1 谷歌公司 20 532 JP1992062914B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22 58 US20030038509A1 通用汽車公司 153 787 US5410641 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22 406 US8768568 MAGNA E
257、LECTRONICS 862 9051 US7076568 艾拉克瑞技術公司 163 4065 EP1489383B1 NAVTEQ 23 105 US8380383 NORTHWAT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FUND L.P.2 49 309 US5797134 PROGRESSIVE CASUALTY INSURANCE 38 1700 US7251789 AUTO DIRECTOR TECH 45 1027 US7075411 立方有限公司 34 584 WO2002025291A2 AMERICAN CALCAR|OBRADOVICH MICHAEL L 30
258、517 US6106147 谷歌公司 3213 11281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4-JP1994066581A 愛信艾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21 97 DE102006052897A1 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23 109 JP1998148253A 日産自動車株式會社 27 137 JP2001264099A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23 155 CN1089467C 巴蘭先進技術(86)有限公司 49 241 JP2920269B2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愛信艾達株式會社 20 101 TW201337544A 蘋果公司 35 58 CN10186
259、0440B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49 58 JP2000207219A 富士通天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愛信艾達株式會社|日本電裝株式會社|松下電器産業株式會社 29 100 DE19720400A1 寶馬股份公司 29 59 US8386119 日産自動車株式會社 25 95 US20130226408A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95 629 US6701231 VOLVO TRUCKS NORTH AMERICA 63 370 US20040030475A1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80 595 US7698078 特斯拉汽車公司 20 466 EP1993049A1 蘋果公司 35 61
260、CN1373960A 艾利森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28 234 JP2013539572A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46 58 GB2453466A 蘋果公司 33 116 US20060089771A1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35 194 JP2000030195A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25 74 US20010008986A1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51 663 CN1864164B 通用汽車公司 21 354 US9067604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72 209 US20030009275A1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24 373 CN101606176B 克朗設備有限公司 146 433 US781838
26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28 193 US8621168 谷歌公司 29 119 EP1161066A4 谷歌公司 118 374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5-US20090077118A1 蘋果公司 45 211 CA2517817A1 蘋果公司 127 1723 JP1999238152A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愛信精機株式會社 28 186 JP1994269048A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36 88 US8126601 通用電氣公司 512 1676 US6574539 日産自動車株式會社 91 1106 KR1020060025053A 現代自動
262、車株式會社 143 242 CA2560386A1 谷歌公司 100 1686 EP2466501A3 谷歌公司 30 352 US20030040977A1 通用汽車公司 153 787 JP3642046B2 日産自動車株式會社 20 181 US20120265368A1 通用電氣公司 333 958 US20090210357A1 通用汽車公司 21 571 EP1733315B1 谷歌公司 24 175 US20070191995A1 通用汽車公司 57 268 US9956974 通用電氣公司 61 276 US8798821 通用電氣公司 154 558 US2018032454
263、6A1 GEOFRENZY 40 52 US9612123 ZOOX INC 99 113 US8694191 馬斯蘭股份有限公司 33 51 US7499804 艾羅伯特公司 42 512 WO2013184445A2 蘋果公司 237 919 CA2214238A1 ANIMAL HEALTH INT 23 387 WO2003058706A1 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村 田 機 械 株 式 會 社|IIJIMA TOSHIHIKO|AKIYAMA SHUJI|HOSAKA HIROKI|中尾崇 193 446 US7616781 MAGNA ELECTRONICS 862 9051 U
264、S8254635 MOBILEYE VISION TECH 24 234 EP1727089A3 MOBILEYE TECHNOLOGIES LIMITED 23 262 EP1489383B1 NAVTEQ 23 105 US8629768 MAGNA ELECTRONICS 144 3781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6-EP1504276A4 DONNELLY 30 1043 US8605947 通用汽車公司 61 813 AU2015217470A1 通用電氣公司 512 1676 CN102378989A 克朗設備有限公司 146 433 EP21
265、40341A1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21 263 US20150022426A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26 214 US8688306 偉摩有限責任公司 55 781 JP1994066585A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愛信艾達株式會社 26 259 JP1994066587A 愛信艾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21 97 US6786420 谷歌公司 3213 11281 CN106030609A 移動眼視力科技有限公司 57 260 US20040032972A1 DIGIMARC CORPORATION(FORMERLY DMRC CORPORATION)|DIGIMARC CORPOR
266、ATION(AN OREGON CORPORATION)1925 26053 CA2747733A1 XOLLAI 21 61 WO2013184445A2 蘋果公司 237 919 從重點專利的技術原創國來看,93 件重點專利中有 62 件占比 67%來自美國,其次日本重點專利占比 19%排名第二,中國僅有 1 件重點專利排在五大國最后。通過重點專利可以看出,主要國家美日是該領域主要的關鍵技術掌控者,盡管我國在該領域專利數目最多占到全球一半以上的數量,但實際整體質量較低。說明我國在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技術欠缺較大,而美日在強大技術依托下形成較強專利壁壘。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
267、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7-圖 3.2.24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重點專利國別分布 具體來看,美國具有較多研究和開發實力強勁的企業,擁有重點專利的企業數量多且專利分布較為均衡,整車企業通用、福特在該領域均有建樹,互聯網科技巨頭谷歌和蘋果公司作為科技的先驅,在互聯網和科技領域深耕多年,在云平臺與大數據領域自然具有很強的實力。日本的三大車企豐田、本田、日產在車聯網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也都有重點專利申請。德國則具有優秀的整車和零配件企業。目前在重點專利申請人中,中國僅有華為上榜,作為中國通信領域最具科研實力和規模的企業,華為代表著中國通信領域最高的科技生產力。整體來看,以美日德為主的傳統強國在
268、目前階段擁有接近全球 90%的云平臺與大數據領域重點專利,具備較強的專利壁壘。重慶市車聯網企業在進行研發和創新時,需要注意在這些重點領域與國外企業的碰撞與合作。例如:2016 年 5 月 12 日,通用汽車公司申請了一篇名為“CAPTURED TEST FLEET”的專利,該專利涉及用于通過對無線通信網絡內能夠無線通信的測試車輛的被捕獲測試車隊(captured test fleet)的操作而進行交互式車輛設計的方法和系統。這一發明解決了在采集原始車輛測試數據并存儲在實地數據采集設備中,隨后在完成車輛實地測試后,將診斷系統與該實地數據采集設備連通以下載該原始測試數據時實時性較差的問題,有效提升
269、了測試車隊的數據反饋速率。截止檢索日,該專利已經擁有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21 個,擴展同族被引用專利總美國,62,67%日本,18,19%韓國,2,2%德國,2,2%中國,1,1%其他,8,9%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8-數達到 354次。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我國通信領域的龍頭企業,在該領域重點專利為“一種實現虛擬機通信的方法和裝置”,該專利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裝置,第一交換機從 SDN控制器接收 ARP響應,所述 ARP響應攜帶目的網關的 MAC地址,所述第一交換機根據所述目的網關的 MAC 地址,獲取所述目的網關的MAC 地址對應的 VTEP 信息,所
270、述 VTEP 信息對應的路由器位于所述第一數據中心;所述第一交換機根據所述 VTEP 信息,發送 IP 報文給所述 VTEP 信息對應的路由器,以使所述 VTEP 信息對應的路由器將所述 IP 報文通過所述路由器與所述第二交換機的隧道發送給所述第二虛擬機。因此 SDN 控制器代答,減少了廣播報文對傳輸帶寬的占用,并且只經過了第一數據中心的路由器,減少了報文在數據中心間的迂回。截止檢索日,該專利已經擁有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23個,擴展同族被引專利總數達 58 次。圖 3.2.25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主要專利壁壘國家及企業分布 例如:2016 年 5 月 12 日,通用汽車公司申請了一篇名為“CAP
271、TURED TEST FLEET”的專利,該專利涉及用于通過對無線通信網絡內能夠無線通信的測試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19-車輛的被捕獲測試車隊(captured test fleet)的操作而進行交互式車輛設計的方法和系統。這一發明解決了在采集原始車輛測試數據并存儲在實地數據采集設備中,隨后在完成車輛實地測試后,將診斷系統與該實地數據采集設備連通以下載該原始測試數據時實時性較差的問題,有效提升了測試車隊的數據反饋速率。截止檢索日,該專利已經擁有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21 個,擴展同族被引用專利總數達到 354次。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我國通信領域的龍頭企業,在該
272、領域重點專利為“一種實現虛擬機通信的方法和裝置”,該專利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裝置,第一交換機從 SDN控制器接收 ARP響應,所述 ARP響應攜帶目的網關的 MAC地址,所述第一交換機根據所述目的網關的 MAC 地址,獲取所述目的網關的MAC 地址對應的 VTEP 信息,所述 VTEP 信息對應的路由器位于所述第一數據中心;所述第一交換機根據所述 VTEP 信息,發送 IP 報文給所述 VTEP 信息對應的路由器,以使所述 VTEP 信息對應的路由器將所述 IP 報文通過所述路由器與所述第二交換機的隧道發送給所述第二虛擬機。因此 SDN 控制器代答,減少了廣播報文對傳輸帶寬的占用,并且只經過
273、了第一數據中心的路由器,減少了報文在數據中心間的迂回。截止檢索日,該專利已經擁有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23個,擴展同族被引專利總數達 58 次。2.2.6 技術發展路線技術發展路線 智能網聯汽車計算平臺就是未來汽車的“大腦”,其中的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是實現“大腦”的關鍵技術。據估計每輛車每天產生的數據量超過 500GB,如此之大的數據量僅靠車載裝置自身來處理已經無法滿足實時工作需要,而需要通過將海量數據上傳到云平臺的方式來進行相關大數據處理和分析,此時的云平臺不單是一個存儲數據中心,還是一個信息收發樞紐,執行所有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傳送。按照云平臺與大數據的整體技術特點,從云平臺構建,數據存儲,數據
274、分析三方向對技術進行整體梳理,下文將分別對上述三方向技術近三年主要發展方式進行梳理解析。(1 1)云平臺構建)云平臺構建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0-云平臺是智能網聯汽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智能汽車實際應用的數據協同中心,計算中心與資源優化配置中心,而目前市場上還未出現統一接口的云平臺,且對云平臺工作架構的搭建也普遍處于研究階段,因此該方向提交的專利主要聚焦在平臺架構以及控制流程設計方面。例如華為公司在 2015 年申請的一篇公開號為 CN104954463A 的發明專利,包括接收第一應用的用戶管理注冊請求,第一應用為已在云平臺注冊應用中的一個,第一
275、應用的用戶管理注冊請求中攜帶第一應用標識,根據用戶管理注冊請求和第一應用標識,為第一應用創建用戶管理實例,用戶管理實例用于管理第一應用的用戶信息,調用用戶管理實例處理第一應用中與用戶信息相關的業務,通過設置統一的應用標識,使開發者無需重復設置用戶信息模塊,從而縮短平臺開發周期。奇瑞公司在 2016 年提交的發明申請 CN105812484A,該申請構建了基于云平臺的車載交互系統,包括數據采集模塊,用于采集第一信號數據,數據發送模塊,用于通過車載網絡將第一信號數據發送至云計算平臺,云計算平臺,用于接收所數據發送模塊發送的第一信號數據,根據第一信號數據獲取第一控制指令,將第一控制指令發送至數據執行
276、模塊,數據執行模塊,用于接收云計算平臺發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執行第一控制指令所指示的控制動作,這樣在用戶需要執行一項具體操作時,不需要繁瑣的手動操控,簡化整體操控流程并提高行駛安全性。圖 3.2.26 奇瑞公司公開的車載交互系統結構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1-福特公司在 2016 年申請了一件公開號為 CN107145324A 的發明專利,涉及云平臺與移動裝置之間安全隧道的構建,技術方案為車輛技術平臺可從訪問安全車輛功能的移動應用接收用于創建計算平臺與移動裝置之間安全隧道的請求,從移動應用獲得應用證書,使用應用證書和來自計算平臺的本地策略表的模塊證書來驗
277、證安全隧道的創建,連接到車輛計算平臺的移動裝置可執行請求安全車輛功能的移動應用,將與移動應用相應的應用證書發送到計算平臺以驗證安全隧道的創建,以構建車端與云端的安全連接,提升車聯網整體的安全性能。圖 3.2.27 福特公司公開的管理系統整體架構 2018 年,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種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監測與管理平臺(CN109218409B),包括數據接入層、數據存儲與應用管理層、大數據分析平臺和應用服務與展現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數據接入層的接口服務包括數據庫管理、日志管理、異常管理等模塊,接口服務與平臺關系庫連接,使接收的數據及時有效,且不會因為某單個模
278、塊的損壞而對整個體系造成影響,數據存儲與應用管理層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過程中,主要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數據:測試車輛上傳的每一組信息都包括高精度位置信息、時間、車輛狀態等信息,將數據及時的進行存儲與應用,大數據分析平臺是一個全渠道的數據綜合接入,存儲、管理及智能分析的平臺,將數據的分析做到更加的準確與高效。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2-圖 3.2.28管理平臺結構示意圖 同樣,2018 年,長安大學申請了一種基于 EUHT 技術的車路通信測試平臺及測試方法(CN109194544B),采用 EUHT 主干網絡、EUHT 路側設備、車載設備、應用服務器群、網管服
279、務器、土建設施構成測試平臺,將 EUHT 技術引入基于車車、車路通信的車聯網系統中,針對車聯網系統傳輸時延、丟包率、高速移動中的切換和保持性能進行測試,以車載設備為目標進行 iperf 灌包測試,獲取車路或者車車智能終端記錄下載速度數據分析結果,再通過ping測試數據傳輸給數據處理服務器,數據處理服務器根據 ping 原始數據計算出丟包率數據,實現交通信息的交互過程中的網絡性能進行具體量化,為基于 EUHT 的部分車聯網安全、非安全交通應用提供網絡性能的核心技術參數,為系統部署和驗證提供有效的測試平臺和驗證手段。圖 3.2.29 車路通信測試平臺總體結構圖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
280、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3-2019 年,南京郵電大學申請了一種基于云平臺的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管理系統(CN110972067A),包括移動客戶端、智能充電設備和云平臺,移動客戶端通過通信模塊與云平臺通信,智能充電設備通過無線通訊模塊與云平臺通信;移動客戶端:用于進行用戶注冊,實現查看搜索附近的充電裝置,實現到電動汽車的充電設備的定位導航與路線規劃,實現用戶在線繳費,并將充電信息發送給云平臺,讀取云平臺的充電數據信息,實時顯示充電數據信息;該系統不僅方便了客戶對于電動汽車的充電,還能夠保證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得到更加優化的管理。圖 3.2.30 基于云平臺的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管理系統 同樣,2019
281、 年,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種車聯網服務內容融合平臺(CN111064787A)包括三個子平臺:標準接口平臺、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平臺、融合平臺;標準接口平臺,負責接入和輸出數據和信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分類,整理和處理;所述融合平臺,整合與融合相關的數據,形成定制化的車聯網服務內容融合。本發明從平臺接入上統一接口,對相同內容的接入使用統一的接口標準,簡化數據接入的復雜度和提高安全性。同時,在對接入的內容和用戶使用習慣,根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平臺上利用機器學習,對用戶做個性化提供相應的定制化和融合的內容服務,提高內容推送和服務提供的準確性,對接入用戶提供較為可靠、定制
282、化、智能化的服務內容。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4-圖 3.2.31 車聯網服務融合平臺的架構原理圖 2020 年,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種車輛解耦控制方法、仿真平臺、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CN112051848B),包括:根據目標場景工況獲取原始場景數據及仿真平臺控制項;判斷所述原始場景數據對應的場景設置項與所述仿真平臺控制項是否匹配;在所述場景設置項與所述仿真平臺控制項不匹配時,對所述原始場景數據進行數據格式轉換,以獲取目標場景數據;根據所述目標場景數據對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解耦控制并獲取仿真結果。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數據格式轉換,使得原始數據與仿
283、真平臺兼容,通過解耦控制,使得仿真過程中,互相關聯影響的參數信息不會互相干擾,降低仿真誤差。圖 3.2.32 硬件運行環境的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同樣,2020年,柳州銀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北海職業學院共同申請了基于北斗車聯網智能大數據監控管理云平臺系統(CN112087715A),系統包括:車載數據采集終端包括:車輛定位模塊、電池狀態監測模塊、行車狀態監測模塊以及數據上傳模塊;車輛定位模塊利用基于北斗衛星信號進行車輛定位、軌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5-跡記錄;電池狀態監測模塊監測車輛電池;行車狀態監測模塊監測車輛;數據上傳模塊將采集的數據上傳到存儲平臺;
284、車載數據采集終端上部署有 NBIot模塊,用于與周圍車輛通訊,以獲取周圍車輛的實時狀態數據,并顯示在車輛的中控屏上;存儲平臺包括:數據網關、存儲服務器;數據網關接收車載數據采集終端發來的監控數據,并通過對應的接口將數據存儲到存儲服務器中;監控平臺上部署有數據可視化模型。應用本發明實施例,功能更加豐富。圖 3.2.33 基于北斗車聯網智能大數據監控管理云平臺系統框圖 2021年,江蘇大學申請了一種面向智能汽車車載平臺的 YOLOV3模型剪枝方法(CN113947203A),S1.選定批歸一化層參數為剪枝因子,使用L1正則項對原模型進行稀疏化訓練;S2.按大小排列稀疏訓練后模型中不參與跨層連接的卷
285、積層中的剪枝因子;S3.設定不同剪枝比例 a,并確定最佳剪枝比例對應的 值 t;S4.選擇模型中不參與跨層連接的卷積層,將上述卷積層的批歸一化層中除 值最大的通道外,其它所有 值小于 t 的通道全部減去。本發明解決了現有目標檢測神經網絡模型參數量大、對硬件要求高、難以滿足智能駕駛車載平臺對實時性要求的問題;引入稀疏化訓練,使對模型檢測結果影響小的參數趨近于零,便于剪枝并保證剪枝后的精度;以批歸一化層參數為剪枝因子,不會帶來額外的計算開銷,保證實時性。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6-圖 3.2.34 面向車載平臺的模型剪枝方法流程 同樣,2021 年,北京超星未
286、來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種車載計算平臺、無人駕駛系統及車輛(CN113721503A),具體包括接口模塊、處理模塊、交換模塊和控制模塊。接口模塊,用于與外部的傳感器模塊通信連接以獲取車輛所在的環境信息;處理模塊,至少包括兩個,其中一個為主處理模塊,其余為備份處理模塊,用于接收車輛所在的環境信息,并對車輛進行定位、預測和規劃的決策;交換模塊,用于在處理模塊與控制模塊之間進行數據交換;控制模塊,用于通過交換模塊接收處理模塊的決策并生成控制命令,控制命令用于對車輛進行控制。通過本申請的處理方案,提高了車載計算平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圖 3.2.35車載計算平臺的結構圖 綜合來看,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云平臺
287、設計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研發主體研究方向聚焦在提升車端與云端間安全、有效的雙向傳輸控制信息,快捷、高效開發云平臺及兼容接口應用兩個主要方向上,未來隨著技術逐漸成熟,應用領域逐漸增加,預期在車云之間信號傳輸控制以及云平臺應用方面的專利文獻將持續增加。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7-(2 2)數據存儲)數據存儲 隨著車輛聯網數量以及車輛本身獲取數據來源的不斷增加,必將產生海量運行數據,這些大數據必須穩定,持久的存儲在相應設備中,為后續計算,分析提供依據。近一段時間以來,對車聯網領域數據存儲技術的改進主要集中在存儲空間和數據管理效率兩方面。例如 2016 年中興通
288、訊提交了一篇公開號為CN108076121A 的發明專利,包括車載終端從自身存儲空間或車輛內部的數據存儲空間獲取原始車輛信息,將原始車輛信息進行處理得到具有更小數據傳輸量的目標車輛信息,將目標車輛信息以無線方式發送給外部終端,通過上述處理,將原始車輛信息處理成具有更小數據傳輸量的目標車輛信息再以無線方式進行傳輸,節省了數據傳輸和存儲量,方便終端獲取車輛信息。無錫南理工科技 2016 年提交的 CN105787855A 發明專利,涉及車輛行駛信息的數據管理系統,包括數據采集系統、數據處理系統、信息檢索系統、海量存儲系統和維護與管理系統,數據采集系統將采集到的數據發送至數據處理系統進行深化加工處理
289、,數據處理系統將處理后的信息存儲至海量存儲系統,海量存儲系統負責支撐大規模的數據存儲,通過構建大規模、分布式、高靈活的大規模存儲網絡,實現海量數據的存儲需求,同時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提高海量數據存儲效率。圖 3.2.36 無錫南理工科技公開的海量存儲系統結構圖 中科院在 2017 年提交的公開號為 CN107092691A 的發明專利,針對車聯網系統數據逐漸增長,數據庫容量有限的問題,提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包括對車載終端發送的數據類型進行識別,當類型為實時信息時,將數據存儲至分布式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8-數據庫集群,當類型為配置信息時,將數據存儲至
290、關系型數據庫,通過當類型為實時信息時,將數據存儲至分布式數據庫集群,可以將車輛無限增長的實時信息類型數據,用分布式數據庫集群進行存儲管理,通過當類型為配置信息時,將數據存儲至關系型數據庫,可以通過傳統關系型數據庫對配置信息類型數據進行存儲管理,從而結合分布式數據庫集群和傳統關系型數據庫各自的優點,實現對車聯網中數據的有效管理,提高車聯網中數據的存儲閾值,并減少數據處理的延遲時間,提升用戶體驗。圖 3.2.37 中科院公開的數據存儲系統框架 2018 年,百度公司申請了一種無人車遠程調試方法、裝置、系統及存儲介質(CN109788033B),該方法包括:根據遠程調試啟動信息,生成登錄信息;將登錄
291、信息發送給第一終端;以使得第一終端將登錄信息轉發給第二終端;根據登錄信息,建立與第二終端的遠程連接;根據第二終端的控制信息,執行遠程調試任務。從而遠程的控制終端可以與無人車安全地進行遠程連接,保證無人車的遠程調試安全,便于對無人車進行遠程的控制和管理。圖 3.2.38應用場景的原理示意圖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29-同樣,2018 年,浙江大學申請了一種保障信息安全的無線車輛制動器測試系統(CN109587155B),主要由無線傳感節點、WiFi 接入點、遠程服務器、現場上位機和遠程上位機組成,無線傳感節點的無線網絡接口通過 WiFi 接入點連接互聯網,將
292、加密的傳感數據傳輸至遠程服務器或廣播至局域網,遠程服務器將加密的傳感數據存儲至數據庫;現場上位機連接局域網,經過身份驗證后,控制無線傳感節點進行傳感數據的采集,并獲取和解析加密的傳感數據;遠程上位機通過網絡連接遠程服務器,經過身份驗證后,獲取和解析加密的傳感數據。本發明在保證安全性的情況下,無線通信方式提高系統部署的便攜性;云端數據存儲方式滿足遠程數據訪問和測試需求,提高測試和開發效率。圖 3.2.39系統結構框圖 2019 年,百度公司申請了一種基于無人車技術的數據處理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CN110823253B),獲取無人車的自動駕駛數據,其中,所述自動駕駛數據包括無人車的實際駕駛
293、路徑;選取所述實際駕駛路徑中的任意一個第一位置點和任意一個第二位置點,其中,所述第一位置點為待分析的起點,所述第二位置點為待分析的終點;根據所述第一位置點和所述第二位置點,確定路徑消息,其中,所述路徑消息用于指示離線測試中的無人車系統進入自動駕駛狀態。在無人車的實際駕駛路徑中任意選擇待分析的起點和終點,有利于提高對無人車的實際駕駛數據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無人車系統離線測試的測試效率,和改善無人車系統離線測試的測試效果。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30-圖 3.2.40 基于無人車技術的數據處理流程圖 同樣,2019年,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種路徑處理方
294、法及系統、車輛、車輛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CN110516880B),該方法包括:從原始路徑上獲取預設數量個原始路徑點;確定原始路徑點在原始路徑上的曲率;從原始路徑點中篩選出小于預設閾值的曲率對應的第一路徑點;根據第一路徑點擬合獲得目標曲線;將第一路徑點映射到目標曲線上,以獲得目標路徑點;利用第一預設線條將目標路徑點和第二路徑點進行連接,以獲得自動駕駛路徑,其中,第二路徑點為原始路徑點中除第一路徑點外的其他路徑點。實施本發明實施例,能夠減少車輛行駛過程中的橫向波動,從而提高車輛行駛的平穩性。圖 3.2.41路徑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 2020年,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申請了一種車載以太網 AV
295、B抖動優化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CN112600739B),包括以下步驟:建立約束條件,即接納控制;建立時間同步;計算每跳網絡延時;建立延時補償機制模型;計算端到端抖動上下邊界。另外,還提供了一種車載以太網 AVB 抖動優化系統及存儲介質。上述方法、系統及存儲介質采用以太網,解決了傳統車載總線互通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31-性差的問題;采用 AVB 協議,滿足車載音視頻傳輸的延時;采用每跳延時補償機制及優先級動態分配等技術,顯著提升 AVB協議的抖動特性。圖 3.2.42 車載以太網 AVB抖動優化方法步驟的示意圖 同樣,2020 年,清華大學申請了一種自
296、動駕駛汽車局部路徑規劃系統、方法、介質及設備(CN112612287B),其高精度地圖模塊經 V2X 車輛通訊模塊與決策模塊進行信息交互,環境感知模塊將獲得的定位信息和環境信息傳輸至決策模塊;決策模塊經車載 CAN 總線與車輛控制模塊進行信息交互,決策模塊根據接收到的信息輸出帶速度的軌跡點序列,并經車載 CAN 總線傳輸至車輛控制模塊,由車輛控制模塊完成車輛位置和速度的跟蹤;車輛控制模塊向決策模塊反饋當前車輛狀態信息。本發明可以實現通用場景的路徑規劃同時,還可利用地圖中的高精度地圖中存儲的決策信息實現對高精度地圖覆蓋的全場景下的針對性路徑規劃,實現擁堵、事故、雜亂等場景規劃出可執行軌跡。圖 3
297、.2.43路徑規劃框架圖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32-2021 年,深圳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請了數據處理方法、車輛管理平臺以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CN114550476A),包括:獲取自動駕駛車輛回傳的點云數據;采用預設感知算法獲取點云數據中的障礙物信息;顯示障礙物信息。通過上述方式,本申請的數據處理方法通過在車輛管理平臺部署與自動駕駛車輛相同的感知算法,以使車輛管理平臺可以對回傳的點云數據進行感知處理,從而達到可視化的效果,提高工作人員對點云數據判斷的準確性。圖 3.2.44 數據處理流程 同樣,2021 年,阿波羅智聯(
298、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種自動駕駛方法(CN114212108A),該方法包括:獲取主車的行駛信息,其中行駛信息包括主車的規劃行駛軌跡和車身朝向;響應于獲取位于主車前方的第一交通燈的控制信號,確定由第一交通燈控制的車道;以及響應于基于規劃行駛軌跡確定主車位于所述車道上,基于車身朝向與車道的延伸方向之間的夾角,確定是否基于控制信號確定主車的行駛策略。圖 3.2.46自動駕駛系統示意圖 整體來看,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日益發展,傳統集中式數據庫存儲的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33-弊端日益凸顯,已經逐漸無法應對無限增長的海量數據,因此集中在數據存儲方面涌現了大量
299、相關技術來應對車輛數據的持續增長,而通過對近期專利文獻的梳理發現,大部分專利聚焦在如何節省存儲空間以及提升數據存儲效率兩方面,即希望通過壓縮簡化存儲數據以及調整數據存儲模式兩條路線來改善數據存儲,隨著車輛數據的不斷增加,預期未來調整數據存儲模式方向會得到不斷深入的研究,而反映該方向的專利數量會持續增加。(3 3)數據挖掘與分析)數據挖掘與分析 面對產生的海量智能網聯汽車數據,除了要解決如何存儲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解決如何有效挖掘數據價值的問題,但該領域數據分析特別之處在于,經常需要在駕駛過程中快速對海量數據深入分析,并基于分析結果發送對應的控制指令,整個過程對時效性和穩定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300、該方向相應專利大部分也聚焦在數據處理的穩定性和效率方面。例如大眾公司在 2016 年提交的一篇公開號為 CN106412117A 的發明專利,涉及在傳輸和分析方面提高數據處理效率,包括在車中設置一智能網盒,智能網盒與服務器之間無線自動連接,避免插拔數據線,通過集成前端數據采集、服務器的大數據存儲、數據分析、客戶端的數據使用的系統,利用可以暫時存儲和轉發數據的板卡和高速無線WIFI 網絡向數據采集終端傳輸車載記錄儀中的數據,提高車載數據的傳播速度,以及自動分析數據從而快速獲得真實可靠車載數據的能力。圖 3.2.47 大眾公司公開的車載數據分析系統結構 同濟大學同樣在 2016 年申請了一篇專利
301、CN105827688A,對車聯網信息進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34-行交互集成,包括利用圖論對車聯網進行建模,利用復雜網絡分析技術中相關度量改造適用于車聯網瞬時性質,利用這些性質對實際的車聯網隨時間演化情況進行仿真測試和數據分析,得出車聯網大規模異構網絡的連通性質的相關結論,可實現對大規模異構網絡網元之間的有效集成,保障車聯網大規模網絡互連互通的實時性,從根本上保障車聯網大規模實時數據的交換,分析需求。圖 3.2.48 同濟大學公開的車聯網數據處理分析流程 北京新能源汽車在 2017 年申請的發明專利 CN107704487A,涉及對平臺數據的多線程處理,
302、包括依次連接的數據來源層、數據存儲層、數據計算分析層和交互界面。其中,數據來源層通過通信接口抽取所需數據,數據存儲層對抽取到的數據進行存儲,進而基于分布式架構的數據計算分析層根據任務調度所需分析資源讀取并處理數據存儲層中存儲的數據,得到分析結果,并由數據存儲層存儲該分析結果,最后交互界面對分析結果進行展示。數據分析平臺中,數據計算分析層基于分布式架構,提升數據處理速率,從而避免現有單線程方式分析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圖 3.2.49 北汽新能源公開的車聯網數據平臺數據流向示意圖 2018 年,深圳市圖靈奇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車優行科技(北京)有限公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
303、分析報告 -135-司共同申請了一種車輛輔助駕駛方法和系統(CN108860165B),其中的方法包括:獲取汽車數據存儲裝置發送的行車數據,基于輔助駕駛模型獲取與行車數據相對應的輔助駕駛信息,為行車安全輔助信息、事故應急響應輔助信息和統計信息中的至少一種,將輔助駕駛信息發送給汽車數據存儲裝置用于發出提醒。本發明的方法和系統通過對各類行車數據的實時采集、深入挖掘,能夠為車輛駕駛提供多種提示以及統計分析等功能,進而對駕駛員提供精確參考,幫助駕駛員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并且提高了駕駛員的行車安全;采用區塊鏈技術存儲和驗證數據,可有效確保在復雜網絡中數據提供方數據的可靠性,避免不誠實節點,防止被惡意篡改
304、或擾亂。圖 3.2.50 車輛輔助駕駛方法應用示意圖 2018 年,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種基于自學習的車輛自動駕駛方法、系統及電子設備(CN109597317B),包括:基于針對待學習路線所采集的道路相關數據,進行道路環境學習,構建虛擬道路場景;規劃車輛在所述虛擬道路場景中的目標軌跡和目標車速;基于所述虛擬道路場景、所述目標軌跡和所述目標車速,生成待訓練的自動駕駛控制模型;以及對所述自動駕駛控制模型進行訓練和驗證,以確定所述待學習路線是否適于自動駕駛。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學習型自動駕駛方案,能夠在短期內分析出路線是否支持車輛自動駕駛系統的應用,進而實現快速挖掘可以支持自動駕駛的路段,
305、提高了自動駕駛系統的適應范圍和使用的靈活性與實時性。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36-圖 3.2.51 基于自學習的自動駕駛系統的示意性框圖 2019 年,通用汽車公司申請了用于通過挖掘大規模車輛數據追蹤來導出指定路段的限速的系統和方法(CN110823235A),包括:確定車輛的當前位置;確定與車輛的位置對應的指定路段;接收指示當在路段上行進校準時間范圍時的車速的主速度數據;接收指示當在路段上行進校準時間范圍時的參與車輛的速度的群眾來源的速度數據;基于主和群眾來源的速度數據,累積用于路段的速度分布函數;由速度分布函數生成有限混合模型,以估計限速范圍;從估計的限
306、速范圍選擇限速候選;以及基于選擇的限速候選向車輛子系統發送命令信號,以執行控制操作。圖 3.2.52 以云為中心的隨機采樣算法的流程圖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37-同樣,2019 年,重慶郵電大學申請了一種針對多特征空間和數據稀疏的車輛短時軌跡預測控制方法(CN110675632B),該方法包括:獲取數據源;對得到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多特征空間向量模型;根據多特征空間向量構建多特征空間預測模型;將多特征空間預測模型進行融合得到最后的預測模型;獲取融合后的預測結果,得到下一時段的哪些卡口會比較擁堵的信息,將這個信息發送給將要行駛到這個卡口的車輛中,改變車輛行駛
307、的路線;本發明將多個軌跡特征空間以向量的形式表示出來,從多個角度挖掘軌跡的變化趨勢,減小了數據誤差。圖 3.2.53 針對多特征空間和數據稀疏的車輛短時軌跡預測控制流程圖 2020 年,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共同申請了一種面向智能網聯車測試的數據庫管理系統(CN111611746A),包括依次連接的數據庫底層、數據集、后臺處理單元和前臺交互單元;所述數據庫底層采用時序數據庫;所述數據集中包括測試數據集和輔助數據集,所述測試數據集包括測試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集,所述輔助數據集包括用戶數據集和測試評價結果數據集;所述后臺處理單元包括存儲模塊、編碼模塊、檢索模塊、評價模塊、接口模塊和信息
308、安全模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能夠系統地管理智能網聯車測試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有利于充分挖掘其中數據的價值,提高網聯車測試效率。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38-圖 3.2.54 面向智能網聯車測試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整體結構示意圖 同樣,2020 年,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種網絡車輛碰撞數據的處理方法及系統(CN112182212A),包括,步驟 S1,對多個數據源進行監控;步驟 S2,對所述任一數據源的車輛碰撞更新數據進行收集;步驟 S3,獲取所述車輛碰撞更新數據,將所述車輛碰撞更新數據按照預設的格式進行格式轉化處理;步驟 S4,提取車輛碰撞更新數據中
309、的文本信息,將提取的所述文本信息進行二次轉化處理并進行分類并分別標記字段標簽;步驟 S5,獲取所述文本信息內與需求指令相應類型的車輛碰撞更新數據,并將所述車輛碰撞更新數據與原始車輛碰撞數據進行對比以及進行數據分析。本發明擺脫了傳統人工分析,進行定制化數據分析,充分挖掘了數據價值。圖 3.2.55 網絡車輛碰撞數據的處理方法流程示意圖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39-2021 年,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種車輛數據處理的方法及裝置(CN112905849A),包括:獲取各車輛對象的原始采集數據;從所述原始采集數據中挖掘出目標數據;確定所述目標數據的標簽信
310、息,并為所述目標數據添加所述標簽信息,所述標簽信息包括如下的一種或結合:車輛感知標簽、決策規劃標簽、路徑標簽、定位標簽、地圖標簽;以所述標簽信息作為索引,存儲所述目標數據。從而實現了數據的標簽化和結構化存儲,優化了車輛數據的存儲,為后續的數據分析和回放提供了便于查詢的數據基礎。圖 3.2.56車輛數據處理方法流程圖 同樣,2021年,江蘇大學申請了一種基于 ECU通信頻率特性的車內網絡數據通信方法(CN113179152A),包括以下步驟:1)采集車內通信數據并進行預處理;2)對 ECU 進行最大頻繁項集挖掘;3)根據最大頻繁項集對 ECU 進行分類;4)根據分類結果為 ECU 匹配對應的頻率
311、屬性;5)搭建車內基于頻率屬性的通信架構。本發明結合車內 ECU 的通信頻率特性,從車內 ECU 實際的通信情況出發,與屬性基加密算法相結合,提出了一種基于 ECU 通信頻率屬性的車內網絡數據通信方法,在不影響車內原始通信需要的情況下,達到了保護車內數據的效果。圖 3.2.57 基于 ECU 通信頻率特性的車內網絡數據通信系統模型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40-綜合來講,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數據分析結果事關行車安全,也是“車路云一體化”協同控制的核心關鍵所在,這就需要整個車聯網系統持續提升數據處理和預測方面的計算水準,從近年提交專利的關注內容來看,改進點集中在調
312、整數據分析架構,轉移數據處理階段以及融合異構車聯網等方向上,隨著智能網聯汽車市場滲透率的逐漸增加,對數據處理需求還將持續增強,還將持續涌現更多聚焦數據分析方向的專利技術。2.2.7 二次創新路徑二次創新路徑 技術創新不必從零做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前人的研究是后人的基礎。對自由公知技術的利用不僅有益于商業收益,也有利于我國企業較為經濟地進行技術創新。實務操作中,企業可能在失效專利等自由公知技術中找到能夠直接適用的技術;或者從中受到啟發,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技術進行二次研發,開發出新的技術方案;或者從中找到市場空隙和技術創新空間,明確下一步創新的方向。對自由公知技術的利用和進一步開發,將
313、大大有利于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失效專利失效專利 失效專利是沒有法律保護的專利,其信息量巨大,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經過充分挖掘和二次開發,可能實現再次創新。經過篩選,得到失效專利列表(部分)如下:表 3.2.12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失效專利(部分)公開(公告)號 當前申請(專利權)人 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被引用專利總數 US20090077655A1 蘋果公司 45 211 US8610674 蘋果公司 164 5893 JP1992062914B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22 58 US20030038509A1 通用汽車公司 153 787 US5410641 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22 4
314、06 US8380383 NORTHWAT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FUND L.P.2 49 309 US5797134 PROGRESSIVE CASUALTY INSURANCE 38 1700 US7075411 立方有限公司 34 584 US6106147 谷歌公司 3213 11281 JP1994066581A 愛信艾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21 97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41-DE102006052897A1 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23 109 JP1998148253A 日産自動車株式會社 27 137 J
315、P2001264099A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23 155 CN1089467C 巴蘭先進技術(86)有限公司 49 241 JP2920269B2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愛信艾達株式會社 20 101 JP2000207219A 富士通天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愛信艾達株式會社|日本電裝株式會社|松下電器産業株式會社 29 100 DE19720400A1 寶馬股份公司 29 59 US8386119 日産自動車株式會社 25 95 US20040030475A1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80 595 CN1373960A 艾利森電話股份有限公司 28 234 JP2013539572A 福
316、特全球技術公司 46 58 JP2000030195A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25 74 US20030009275A1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24 373 EP1161066A4 谷歌公司 118 374 US20090077118A1 蘋果公司 45 211 JP1999238152A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愛信精機株式會社 28 186 JP1994269048A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36 88 KR1020060025053A 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143 242 US20030040977A1 通用汽車公司 153 787 JP3642046B2 日産自動車株式會社 20 181 US2
317、0120265368A1 通用電氣公司 333 958 US20070191995A1 通用汽車公司 57 268 CA2214238A1 ANIMAL HEALTH INT 23 387 EP1727089A3 MOBILEYE TECHNOLOGIES LIMITED 23 262 AU2015217470A1 通用電氣公司 512 1676 JP1994066585A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愛信艾達株式會社 26 259 JP1994066587A 愛信艾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21 97 US6786420 谷歌公司 3213 11281 CA2747733A1 XOLLAI 2
318、1 61 未進入中國專利未進入中國專利 未進入中國專利是指未在我國申請專利保護的外國專利技術情報。經過篩選,得到未進入中國專利列表(部分)如下:表 3.2.13 云平臺與大數據技術領域失效專利(部分)公開(公告)號 當前申請(專利權)人 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被引用專利總數 EP1489383B1 NAVTEQ 23 105 US7251789 AUTO DIRECTOR TECH 45 1027 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42-US6701231 VOLVO TRUCKS NORTH AMERICA 63 370 US7698078 特斯拉汽車公司 20 466
319、 EP1993049A1 蘋果公司 35 61 US20060089771A1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35 194 US20010008986A1 福特全球技術公司 51 663 US781838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28 193 EP2466501A3 谷歌公司 30 352 EP1733315B1 谷歌公司 24 175 US20180324546A1 GEOFRENZY 40 52 US8694191 馬斯蘭股份有限公司 33 51 US7499804 艾羅伯特公司 42 512 EP1489383B1 NAVTEQ 23 105 US8629768 MAGNA ELECTRONICS
320、144 3781 EP1504276A4 DONNELLY 30 1043 例如,針對目前的電子郵件系統在更新用戶響應信息方面無法有效地進行動態響應的問題。谷歌公司于 2005 年 2 月 8 日申請了一篇名為“用于動態更新網絡郵件回復中傳輸特性的方法,系統和圖形用戶界面”的專利,該專利利用大數據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動態地更新響應消息的接收者電子郵件地址以響應于對響應選項的使用選擇而不改變響應消息的系統和方法。截止檢索日,該專利已經擁有擴展同族成員數量 24 個,擴展同族被引用專利總數達到 175 次。2.3 2.3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 車聯網產業鏈條長,跨越了汽車、電子、通信、交通、車輛管理等多
321、個行業和領域,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安全防護不只是單指保障車輛本身的信息安全,而是一個由于包含了通訊、云平臺和外部的新興生態系統組成的整體性生態安全預警和防護,同時這種安全預警也需要長期地進行,需要定期地對整個生態系統做好安全性的檢測,以便于發現潛在的危害性。歐洲依托強大的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廠商,專注于汽車零部件及網絡通信安全,自 2008 年開始分別開展了 EVITA、OVERSEE 等項目,從汽車硬件安全、車輛通信系統架構等方面給出了解決方案和技術規范,部分技術成果已實現產業化應用。HEAVENS 項目在 EVITA等項目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一種針對汽車電子電氣系統的威脅分析和風險評估方法來評
322、估汽車的風險等級,進而推導其信息安全需求。此外,在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評估方面,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聯合歐洲汽車工業安全數據交換協會(ENX)推出了針對汽車行業的“可信信息安全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43-評估交換”(TISAX),進一步推動企業滿足不同相關方的 VDA-ISA 信息安全評估。5StarS 聯盟為新型汽車的車輛網絡安全問題制定了全新的保障體系,從開發流程和車輛評估兩個層面為車輛在設計階段到使用壽命結束期間的網絡安全問題保駕護航。近年來,中國從智能網聯汽車頂層設計、戰略規劃、標準法規等多方面,深入推進了產業發展。在政府和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智能
323、網聯汽車的技術路線逐漸清晰,相關關鍵技術也得到了提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Apollo 汽車信息安全實驗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積極布局汽車信息安全行業,在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評測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是 2019 年 6 月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評價測試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成為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安全評測標準,給出了智能網聯汽車業界信息安全評測的范本,將為智能網聯信息安全建設引領方向。經過檢索和篩選,本節以信息安全領域的 13303 件專利申請為樣本進行統計分析,立足重慶江北區信息安全技術研究現狀,從技術、企業、人才等方面提出針對性的導航提升
324、路徑和方法,從而為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在相關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策略等決策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供參考。2.3.1 國家壁壘國家壁壘 下圖展示了信息安全技術領域除中國以外的專利申請人國家分布,可以看出德國的專利申請量最多,為 3094 件占比 35%。美國申請量緊隨其后,為 2024件占比 23%。其次是日本和韓國,專利申請量分別為 1040 件和 988 件。美、韓、日、德等發達國家的政府都相當重視信息安全的問題。大型跨國企業已經形成完整的從流量到端的解決方案能力、并向集成、存儲、云等安全關聯的各方面擴展,智能網聯汽車是其重要應用領域。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325、-144-圖 3.2.58 信息安全技術主要國家專利申請量分布 中國在信息安全技術領域具有 5514 件專利,占信息安全技術通信領域 38%的專利申請,考慮到相對體量較大,本節單獨分析中國在 V2X 技術領域專利的申請分布情況。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我國信息安全技術在 2008 年以前申請量較小,起步相對日本從 2000 年左右就開始進行車用通信技術研究起步較晚。但我國專利申請增速較快,至 2021 年年均申請量達到 926 件左右,整體規模相對其他國家較大。我國信息安全技術在 2010 年前一直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自 2010 年后申請數量猛增。2014 年后實現二次增長,這得益于中國政府的政策
326、落地,對信息安全問題日益重視,也得益于百度等一批互聯網企業,以及北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國內車企的崛起,不斷致力于提供信息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德國,3094,35%美國,2024,23%日本,1040,12%韓國,988,11%法國,632,7%英國,142,2%其他,938,10%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45-圖 3.2.59 信息安全技術專利申請趨勢 2.3.2 技術構成技術構成 表 3.2.14 信息安全技術構成專利申請量可視化表 信息安全技術分別有傳輸安全、存儲安全和應用安全這三個技術分支組成。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存儲主要包括云端存儲和本地存儲兩種
327、,但主要以云端存儲為主。一方面云平臺對不同級別的數據如果沒有相應的細粒度訪問控制機制,就會存在訪問權限過大,從而導致數據遭到濫用的風險。另一方面,大數據存儲通常采用分布式存儲技術,往往對于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數據在物理上采用混合存儲的方式,不利于進行分類隔離和分級防護。智能網聯汽車長期面臨著黑客對數據惡意竊取和篡改、敏感數據被非法訪問等威脅。反映到專利上,從上圖可以看出,存儲安全在各時間段的專利申請量長期以來都領先于傳輸安全和應用安全的專利申請量。消費者在購買和安裝車輛的外部鏈接產品時,將帶來外部病毒入侵攻擊的風險。首先,便攜設備參雜著大量仿制、山寨產品或惡意代碼應用程序等,這77751418
328、 22 25537187117231310421516625802926178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46-些外聯設備組件獲取成本低且安全防護能力不足,這些應用所帶來的惡性信息安全攻擊威脅較大,近年來應用安全的重要性愈發突出。反映到專利上,從表中也容易看出近年來應用安全的專利申請量增長得最快,201
329、8 年-2022 年五年間專利申請量為 1928 件,是 2003 年-2007 年期間(195 件)的近十倍,應用安全越來越受到創新主體的關注。網絡傳輸存在三大安全風險:一是認證風險,通過身份偽造、動態劫持等方式冒充驗證者的身份信息。二是傳輸風險,車輛的傳輸信息在沒有加密或強度不夠的情況下,容易遭受攻擊。三是協議風險,通信流程把一種協議偽裝成另一種協議。例如,協議鏈路層的通信未加密,可以通過抓取鏈路層標識實現具體車輛的定位,進行跟蹤;在自動駕駛情況下,汽車按照 V2X 通信內容制定行駛路線,攻擊者通過偽消息誘導車輛發生誤判,影響車輛控制。反映到專利上,雖然傳輸安全的專利申請總量少于傳輸安全,
330、增量率低于應用安全,但是在 2018 年-2022 年之間仍有 1220 件的專利申請量,仍有較多創新主體致力于該領域的研發。2.3.3 主要創新團隊主要創新團隊 圖 3.2.60 信息安全技術全球申請人排名 十強榜單中,有 3 家企業屬于東亞地區,7 家企業屬于歐美地區。而且德525450348313207201196165157145德國-大眾公司德國-博世公司德國-寶馬公司美國-戴姆勒司美國-福特汽車德國-大陸集團韓國-現代公司美國-通用汽車中國-華為公司日本-電裝公司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47-國、日本、美國大都是憑借本國的整車企業入圍。說明這些國
331、外車企巨頭重視工業 4.0 發展過程中的信息安全問題。2018 年,騰訊科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發現了影響寶馬 i 系列、寶馬 X 系列、寶馬 3 系、寶馬 5 系、寶馬 7 系等高端車型的 14 個信息安全漏洞后,將其披露給了寶馬公司。寶馬公司迅速做出了反應,選擇科恩實驗室作為“寶馬集團數字化及 IT 研發技術獎”的首個獲獎單位。另外,寶馬公司還宣布將與科恩實驗室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進一步對信息安全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十大發明人進行統計,下圖展示出信息安全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十大發明人,從中可以看出,申請量排名第一的是來自鄭州信大捷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李鑫,申請專
332、利 19 件。其次是來自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劉均,申請專利 13 件。圖 3.2.61 信息安全技術中國發明人十強 李鑫李鑫 李鑫是鄭州信大捷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職工監事。曾就職于東軟集團大連分公司,任嵌入式事業部軟件開發工程師。信大捷安是一家具備安全芯片設計能力的信息安全企業,以自主安全芯片為基礎,以密碼技術體系為主線,形成覆蓋移動警務/政務、智能網聯汽車與車聯網、智能家電與19131211111110101010李鑫劉均吳博孫濤張偉李飛付云飛孫曉鵬宋琪李偉重慶江北區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技術創新專利導航分析報告 -148-泛物聯網、智能電網、智能終端等移動互聯網、
333、物聯網領域的信息安全服務體系,解決網絡空間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身份“認證”與信息“保密”等信息安全核心問題。信大捷安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技術示范、落地項目等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優勢。其創新團隊先后參與了基于 LTE 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安全證書管理系統技術要求 基于 LTE 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安全認證測試方法 C-V2X 車聯網系統認證授權系統技術要求 智能網聯汽車數字證書應用技術要求 智能網聯汽車商用密碼應用技術要求 車聯網密碼應用白皮書等相關標準、白皮書的編寫;在 2020 年全國車聯網“新四跨”活動中,信大捷安還支撐了 62 個隊伍中的 35 個,顯示出雄厚的技術積累。表 3.2.15 張仁建 V2X 通信技術領域相關專利申請 序號 標題 公開號 申請日 1 一種車輛安全遠程升級系統及升級方法 CN106648626A 2016/11/29 2 一種用于車輛安全遠程控制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