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2022數字醫療領域專利導航建設項目研究報告(23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2022數字醫療領域專利導航建設項目研究報告(239頁).pdf(23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2022 年 10數字醫療領域專利導航建設項目研究報告月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第 I 頁 共 III 頁 目 錄 第一章 數字醫療產業現狀.1 一、數字醫療產業范疇.1(一)數字醫療基本內涵.1(二)數字醫療產業主要技術領域.2 二、數字醫療發展現狀.10(一)數字醫療全球發展現狀.10(二)數字醫療中國發展現狀.13 三、數字醫療產業市場情況.16(一)數字醫療產業全球市場情況.16(二)數字醫療產業中國市場情況.19 四、數字醫療產業政策情況.26(一)數字醫療產業全球政策情況.26(二)數字醫療產業中國政策情況.31(三)數字醫療產業中國主
2、要省市政策情況.34 第二章 研究方法.40 一、項目目標.40(一)數字醫療產業態勢分析.40(二)數字醫療產業企業分析.40 二、技術分解表.40 三、檢索策略.41(一)檢索工具.41(二)檢索范圍.41(三)檢索方式.42(四)檢索要素.42 四、檢索結果.45 五、相關約定.46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第 II 頁 共 III 頁 第三章 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態勢及方向.48 一、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態勢.48 二、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態勢.53 三、從產業鏈結構看產業熱點技術方向.60(一)遠程醫療領域技術發展分析.62(二)輔助診斷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3、.78(三)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技術發展分析.91(四)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技術發展分析.105 第四章 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定位與洞察.119 一、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定位.119 二、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鏈結構洞察.125(一)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創新能力洞察.125(二)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創新能力洞察.132(三)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創新能力洞察.139(四)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創新能力洞察.145(五)北京市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創新能力及方向洞察.152 第五章 從關鍵核心技術看產業技術研發方向.156 一、遠程影像傳輸技術.159(一)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分析.159(二)
4、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分析.166(三)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分析.171 二、核磁影像診斷技術.176(一)全球核磁影像診斷技術分析.176(二)中國核磁影像診斷技術分析.182(三)北京市核磁影像診斷技術分析.188 第六章 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現狀.194 第七章 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路徑.199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第 III 頁 共 III 頁 一、產業創新路徑.199 二、重點企業發展路徑.206 附件 .241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 第一章 數字醫療產業現狀 一、數字醫療產業范疇(一)數字醫療基本內涵 數字醫療是把現代計算
5、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醫療方式,是公共醫療的發展方向和管理目標。數字醫療設備的出現,大大豐富了醫學信息的內涵和容量。從一維信息的可視化,如心電(ECG)和腦電(EEG)等重要的電生理信息;到二維信息,如 CT、MRI、彩超、數字 X 線機(DR)等醫學影像信息;進而三維可視化,甚至可以獲得四維信息,如實時動態顯示的三維心臟。這些信息極大地豐富了醫生的診斷技術,使醫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可視化的信息時代。數字醫療絕不僅僅是數字化醫療設備的簡單集合,是把當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醫療方式。在數字化醫療中,病人能以最少的流程完成就診、醫生診
6、斷準確率大幅度提高、病人病歷信息檔案記錄著所有當前和歷史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大大方便醫生診斷和病人自查、真正能實現遠程會診所需要的病人綜合數據調用,實現快速有效服務,數字化醫療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實現醫療設備與醫療專家的資源共享。對于醫療機構而言,擁有完善健康信息的數據庫更具有權威性,健康信息系統的建立,能極大提高競爭力。數字醫療的概念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范疇進行理解,狹義的指醫療設備的數字化,而廣義的指醫療體系的數字化(即通常所說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醫療設備的數字化目前已初具規模,各種數字化的醫療設備已經在診療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如 B 超、CT、達芬奇機器人等。而醫療體系的
7、數字化則復雜得多,醫療體系包括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以三甲醫院為代表的核心醫療機構和以社區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 醫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需要醫療健康服務的社會公眾和醫療健康產業鏈上下游所涉及的相關企業這四大主體。(二)數字醫療產業主要技術領域 伴隨著 5G 通信網絡、AI 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科技,新一代信息科技在數字醫療產業中的融合應用,數字醫療產業將形成“感知-連接-匯聚-融合-分析-決策”等功能聯動的系統支撐體系,推動智能化、網絡化、遠程化、移動化等特征彰顯的互聯網醫療應用場景逐步升級成熟,加快規?;瘧眠M程。數字醫療將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
8、沿技術集成應用于醫療衛生的領域,可以實現健康醫療服務的數據化、標準化和智能化,涵蓋了遠程醫療、輔助診斷、醫院信息化和藥品數字化研發等方面。1、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Telemedicine)從廣義上講:使用遠程通信技術、全息影像技術、新電子技術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發揮大型醫學中心醫療技術和設備優勢對醫療衛生條件較差的及特殊環境提供遠距離醫學信息和服務。它包括遠程診斷、遠程會診及護理、遠程教育、遠程醫療信息服務等所有醫學活動。從狹義上講:是指遠程醫療,包括遠程門診、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超聲、遠程病理、遠程心電、遠程急救、遠程手術等醫療活動。目前,遠程醫療技術已經從最初的電視監護、電話遠程診斷發展
9、到利用高速網絡進行數字、圖像、語音的綜合傳輸,并且實現了實時的語音和高清晰圖像的交流,為現代醫學的應用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遠程醫療主要是利用 5G 技術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可為醫療業務提供大量醫學影像數據的傳輸、低時延高可靠性的網絡保障、移動化的網絡覆蓋能力、海量醫療設備連接以及高效的本地化計算能力。5G 技術在遠程醫療主要有以下幾大應用。(1)5G+遠程門診、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教育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 5G 的高速、高效特性,可以實現相關醫療數據的快速傳輸及同步調閱,例如放射影像、病理情況、電子病歷等,這可以推動從“面對面”會診到視頻遠程會診
10、的轉變?;颊呖梢岳?5G 技術通過高清視頻與醫生實時溝通,也通過可穿戴監測設備將監測數據實時傳給遠端的醫生,便于醫生進行實時診斷和會診。(2)5G+急救、遠程超聲、遠程病理、遠程心電 5G+急救 5G 醫療急救是指急救醫護人員、救護車、120 急救中心和醫院之間基于 5G 網絡通過溝通協作而開展的醫療急救服務,可以促進院前急救和院中救治的一體化銜接。在 5G 時代,配備高清晰視頻通信、搭載基本醫療檢測儀器的超級救護車將成為現實,心電、血氧、血壓等生命特征數據將實時傳輸到醫院,節約搶救時間?;?G 網絡及 GPS 定位技術,可以實現患者院內外的準確定位,促進醫療資源的科學調度。(3)5G+遠
11、程手術 遠程手術作為遠程醫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在 5G 時代有更多應用。遠程手術包含遠程手術示教、遠程手術指導及遠程手術操控幾個發展階段。其中,遠程手術操控是指醫生借助遠程手術控制設備對遠端患者進行異地、實時的手術,在 5G 遠程手術中,5G 網絡主要承載電極操控及患者生理監護數據、4K 高清視頻信號和四方會診共 3類信號的傳輸。手術室內的視訊設備、手術操控設備及醫生端控制設備分別接入本地的 5G 基站,經中國移動 5G 核心網、傳送網和骨干網等,實現 5G 遠程手術業務數據的傳輸和信號交互。手術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據傳輸時延及質量,因此對傳輸網絡提出了重大挑戰。2、輔助診斷 輔助診斷是利
12、用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進行醫學圖像處理以識別疾病,涉及醫學圖像的圖像采集、圖像增強、圖像處理及采用機器學習等智能算法對圖像進行分析實現輔助醫生診斷疾病。醫學領域的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 成像分析非常重要,因為圖像是進行任何疾病的早期診斷的基本方法,而且成像并不需要傷害人體。通常醫學影像學中計算機輔助診斷分為三步:第一步:圖像的處理過程(預處理),其目的是把病變從正常結構中提取出來。在這里圖像處理的目的是使計算機易于識別可能存在的病變,讓計算機能夠從復雜的解剖背景中將病變及可疑結構識別出來。通常此過程先將圖像數字化(經過一定的 AD 轉換),一般用掃描儀將圖像掃描,如果
13、原始圖像已經為數字化圖像,如 DR、CT、MRI圖像則可省去此步。針對不同的病變,需要采用不同的圖像處理和計算方法,基本原則是可以較好地實現圖像增強和圖像濾過,通過上述設計好的處理過程,計算機得以將可疑病變從正常解剖背景中分離、顯示出來。第二步:圖像征象的提?。ㄌ卣魈崛。┗驁D像特征的量化過程。目的是將第一步提取的病變特征進一步量化,即病變的征象分析量化過程。所分析征象是指對病變診斷具有價值的影像學表現,如病變的大小、密度、形態特征等。第三步:數據處理過程。將第二步獲得的圖像征象的數據資料輸入人工神經元網絡等各種數學或統計算法中,形成 CAD 診斷系統,運用診斷系統,可以對病變進行分類處理,進而
14、區分各種病變,即實現疾病的診斷。這一步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決策樹、神經元網絡(ANN)、Bayes 網絡、規則提取等方法,目前 ANN 應用十分廣泛,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 圖 1-1-1 超聲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 除此之外,AI 系統是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系統,其功能強大智能,可用于智能影像識別、智能診斷、語音識別、醫療機器人、智能藥物研發、智能健康管理、遠程監控病人體癥等多種功能場景,不僅高效,而且準確,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和變革。其特點在于:1)支持智能影像識別和診斷,其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對醫療影像進行快
15、速精確讀片和智能診斷,從而提高圖像分析效率。2)支持語言識別,幫助醫生通過語音輸入完成查閱資料、文獻精準推送等工作,并將醫生口述的醫囑按照患者基本信息、檢查史、病史、檢查指標、檢查結果等形式形成結構化的電子病歷,大幅提升了醫生的工作效率。3)支持醫療的智能醫用機器人,尤其是手術機器人,其手術操作視野更加開闊,手術操作更加精準。4)支持分析海量文獻信息加快藥物研發,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從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 散亂無章的海量信息中提取出藥物研發知識,提出新的可以被驗證的假說,從而加速藥物研發的過程。5)基于數據處理和芯片技術實現智能健康管理,智能設備能夠快速進行身體檢測,血
16、壓、心電、脂肪率等多項健康指標,并智能分析提出有效性健康方案。6)支持肺癌、心臟病、精神分裂癥等多種疾病的診斷,通過讀取分析其斷層掃描影像和數據,其效率和準確率都極高。7)能夠幫助醫生篩選數據,以解決大量重復勞作的問題。3、醫院信息化 醫院信息化是指醫院以業務流程優化重組為基礎,在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上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和通信技術及數據庫技術,控制和集成化地管理醫療、護理、財務、藥品、物資及研究、教學等活動中的所有信息,實現醫院內、外部的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與綜合發展實力的過程。圖 1-1-2 數字醫療在醫院信息化系統中的應用 醫院信息化服務系統包括,醫院信息系統和臨床信息系統
17、,其中臨床信息系統包括電子病歷、影像歸檔與通信系統和實驗室信息系統等。醫院的信息化可以降低醫療成本,大大提高臨床診斷效率。云、大、物、移、智為醫院信息化領域帶來了創新可能。在連續診療記錄 CCD、檢查知識庫和智能化應用、醫技科室效率效益分析和智能化應用、醫技患者服務等方面頗有成效。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 (1)連續診療記錄 CCD 醫院信息化發展到今天,醫技數據與臨床數據需要全面打通,形成實時互操作的 CDR,已是國際國內業界的共識。HIMSS-EMRAM電子病歷應用成熟度 7 級這樣描述:包括影像和其他醫技數據,能夠采用標準方式形成連續診療記錄(CCD)。這類標準方
18、式即指包括XDS-I 交互框架,由一個數據共享平臺來進行醫技數據的注冊和管理,為跨機構、跨系統提供調閱服務。(2)檢查知識庫和智能化應用 過去醫技系統僅起到采集和呈現作用,各系統之間相對獨立,只要使用者(如放射科醫生)能夠方便地獲取到這些信息即可,因此系統之間的互聯多集中在流程環節串接(比如 HIS 開立電子申請單)、界面嵌入(比如電子病歷調閱 PACS 影像)方式即可。打通數據之后,在數據層可形成檢查知識庫,服務于醫護人員和患者,并基于動態知識庫提供智能化的功能。(3)醫技科室效率效益分析和智能化應用 目前大部分醫院都僅通過工作量與收入核算分析醫技科室的效率與效益。對于是否需要增加人員、增加
19、設備、還是調整檢查時段等往往憑經驗模糊決策。通過物聯網技術對設備狀態和工作量進行客觀數據采集,可以從時間、成本、收益、人員、設備等不同維度進行分析、智能指引,為采購選型、人員配備等決策進行支持。(4)醫技患者服務 依靠移動互聯網技術已普遍實現了掛號、支付、檢查檢驗結果調閱查詢等患者服務,但在院內診斷過程中的服務內容比較有限,主要是因為 App 需要與多個醫技系統做流程銜接和數據推送。在已搭建了醫技數據共享平臺和串接各醫技系統的全院預約系統的基礎上,患者服務 App 能夠實現更多圍繞醫技的精細化功能。在醫院信息化領域,除了東軟、衛寧健康等傳統信息化系統供應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
20、導航 8 商,近些年也涌現了零氪科技、森億智能等獨角獸和準獨角獸企業,這些企業致力于研發基于 AI 和大數據的新一代醫院信息平臺,加快智能化醫院建設。新一代技術既包含傳統醫院信息平臺的所有功能,又在數據治理和輔助診斷方面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索與嘗試,帶來更高質量的臨床結果。根據 CHIMA 統計的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情況,即使三甲醫院的HIS 和 CIS 系統建設也僅僅達到 50%左右。我國醫院信息化行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據 IDC 預測,2022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672.8 億元。4、藥品數字化研發 藥品數字化研發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新藥研發的各個環節進行創新,涉及基于組學數據的靶點發現、A
21、I 化合物篩選與合成、臨床試驗管理、申報與審批的合規信息管理、真實世界研究等諸多場景,能夠有效降低研發失敗的風險,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新藥研發具有成本高、研發周期長、失敗率高等行業痛點,深度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等 AI 技術應用于藥物研發可以大大提高研發效率。人工智能在醫藥數字化研發過程中發揮著引領和賦能性的作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賦能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增強經濟動能;二是聚焦醫療數字化領域,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從而形成人工智能高地建設與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近年來,人工智能在助力醫藥研發方面發展迅速,已成為加速新藥研發的技術利器。一般來說,新藥研發包括
22、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及審批上市四個階段。目前,人工智能輔助藥物研發主要在前三個階段發力:(1)藥物發現 數據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 AI 輔助藥物研發發生在藥物發現階段。從全球范圍來看,在這個領域布局的企業也最多。人工智能通過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學習海量的醫學文獻、專利和臨床試驗數據,通過深度學習方法尋找潛在的、被忽略的新機制。(2)臨床前研究 在臨床前研究階段,人工智能主要輔助化合物篩選、合成、優化和晶型預測。統計顯示,藥物研發階段要對 5000 種至 10000 種化合物進行篩選,僅有 5 種進入臨床研究階段。通過大數據、機器學習、圖像
23、識別等 AI 技術手段學習大量的生物化學知識,提取疾病與化合物之間的聯系,來輔助設計化合物或分子的結構。深度學習、認知計算的技術可以幫助分析大量的臨床試驗的數據,在短時期內高效配置藥物的晶型,提升藥物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相比于傳統的手段,AI 在化合物合成和篩選方面可節約 40%至50%的研發時間,每年為藥企節約 260 億美元的化合物篩選成本。(3)臨床研究 在臨床研究階段,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新藥更快上市。通過深度學習方法,臨床試驗管理人員能夠從海量病例中匹配最佳試驗者。通過機器學習和認知計算能力,優化試驗方案設計、流程管理、數據統計分析,幫助藥物重定向,評估潛在的藥物安全問題,為新藥成功上市提
24、供支持。圖 1-1-3 AI 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0 來自 TechEmergence 的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可以將新藥研發的成功率提高 16.7%,人工智能輔助藥物研發每年能夠為藥企節約 540 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并在研發主要環節節約 40%至 60%的時間成本。二、數字醫療發展現狀 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高,數字醫療產業迅速崛起。世界范圍內疾病和傳統醫療費用的增加,也為數字醫療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潛在動力。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間,遠程會議、5G、人工智能等相關數字醫療手段幫助我們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資源,疫情信息實時播報、互聯網診療
25、平臺、遠程購藥等方式都在此次防疫大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面電子化、智能化的數字醫療正在逐步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也將成為后疫情時代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新方向。(一)數字醫療全球發展現狀 根據 Mercom Capital(美康資本)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 年上半年,全球智慧健康相關的企業的風險投資額高達 150 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的增加了 138%。不僅如此,截至 2021 年,智慧健康企業的融資總額(包括風險投資、公開市場融資和債務)共計 190 億美元左右。2021 年,全球智慧健康行業中獲投最多的 Top3 行業分別為遠程醫療、健康消費以及移動健康醫療(mHealth)。這表明,各大資方
26、認為下圖中的智慧健康產業的細分領域或將成為未來熱門發展領域。而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的 Top1 獲投金額的細分領域也是遠程醫療。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 圖 1-2-1 2021 年 H1 全球智慧健康行業中風險投資額 Top5 細分領域(單位:十億美元)(數據來源:MercomCapital 前瞻產業研究院)1、美國傾向于利用設備/APP 來共享健康信息和遠程技術 在 Salesforce 進行的針對美國普通患者的調查中,除了互聯網工具,61%已購保險的千禧一代有興趣使用 3D 打印設備來幫助他們的健康,57%的人對高科技尖端工具感興趣,如吞下后可以監視內部重
27、要器官的藥丸等。該調查研究不僅表明了千禧一代的偏好和習慣代表了美國未來醫療保健的期待、消費和交付,還可以看出未來美國智慧產業發展趨勢或將向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與監測設備相連的 APP的移動健康醫療服務、遠程醫療等方向發展。圖 1-2-2 美國千禧一代對智慧的期望程度調查情況(單位:%)(數據來源:SaleForce 前瞻產業研究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 2、現場(同步)視頻咨詢和遠程診斷將成為歐洲未來趨勢 2020 年,歐洲醫療機構使用最多的遠程醫療服務為移動醫療健康(mHealth),其次為行政線上會議,兩者分別已有 54%和 50%的醫療機構已投入使用;而僅有
28、分別 27%和 28%的醫療機構投入使用異步視頻咨詢和遠程診斷。就目前情況來看,移動醫療健康和線上會議已經成為歐洲智慧健康產業中常見的手段,但可以看到,現場(同步)視頻咨詢和遠程診斷等需利用 5G、物聯網等低延時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部分則仍有待發展;從全球的發展趨勢來看,這兩者將會成為未來的趨勢,歐洲或因新一代信息技術稍稍落后且 5G 布局較慢等原因,使得現場(同步)視頻咨詢和遠程診斷暫且無法大面積鋪開,故前瞻認為,隨著歐洲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5G 和物聯網的滲透率增大,現場(同步)視頻咨詢和遠程診斷將成為歐洲智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圖 1-2-3 2020 年歐洲醫療機構采用的智慧健康服務
29、分布情況(單位:%)(數據來源:HIMSS 前瞻產業研究院)3、日本發展醫療設備互聯網 日本在遠程/電子藥房、醫療設備互聯網、個人健康記錄和醫療人工智能領域均有較明顯的發展傾向,日本政府在以上四個領域中均有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3 相應的政策措施及行動。例如,厚生勞動省的數字化健康改革計劃從2022 年開始可以訪問適用性信息和患者電子處方。圖 1-2-4 2021 年日本在智慧健康領域的發展趨勢及政府改革措施(二)數字醫療中國發展現狀 1、醫療資源總量相對不足,供需關系不平衡 中國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三級醫院,而占國內醫院總數僅有8%的三級醫院處理的門診病人高達 5
30、0%,且這些醫院主要位于北京、上海、山東、浙江等較為富裕及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和東部沿海省份,很少覆蓋農村地區。而國內醫生的多點執業仍未普及,意味著全國大部分地區獲取優質醫療資源更為不易,增加了居民對快速獲取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加上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加劇等,醫療需求始終處于高位,導致醫療服務體系格局和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之間出現了不適應和不匹配的情況。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 圖 1-2-5 國內醫院數量占比及門診次數占比 其次,醫院提質增效訴求不斷增強,信息化需求旺盛。進入數字化 2.0 時代,醫院、醫生、患者以及整個醫療服務流程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種近乎顛覆性的變
31、化也給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醫院出于降本增效以及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考慮,對信息化的需求更加旺盛。2、新冠疫情將進一步推動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本次疫情帶來了醫療行業的一系列變化。一方面多地暫停部分常規診療服務,不少企業上線了互聯網診療服務,讓行業呈現了另一種想象空間。2020 年春節期間,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 APP 日活躍最高峰達到了671.2萬人,最大漲幅接近160萬人,漲幅31.28%。另一方面中國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消費者習慣等都將迎來深刻變化,加速了需求端的培育,或將深刻推動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一步促進數字醫療業務深層次產業體系構建。2020 年或成為數字行業拐
32、點之年。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 圖 1-2-6 新冠疫情對數字醫療行業的影響 3、政策成為驅動行業增長最重核心的因素 2015 年以來,針對數字醫療的利好政策進入提速期,驅動著行業快速發展。短期來看電子病歷應用水平評級及信息互聯網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將直接提升醫院的信息化需求;長期來看以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為起點的智慧醫院建設將為行業持續發展提供持久動能。另外隨著分級診療持續推進、城市醫聯體、醫共體建設以及“互聯網+”醫療療納入醫保支付范疇等將為區域數字醫療行業發展將得到極大推動。4、新技術浪潮將為數字醫療健康生態重塑帶來機遇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5G、區塊鏈等為代
33、表的新技術,在提升醫療服務效率、防控公共衛生事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從“互聯網+醫療”、“AI+大健康”到“5G+智慧醫療”,近幾年醫療健康產業正在不斷跨界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大步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 三、數字醫療產業市場情況(一)數字醫療產業全球市場情況 目前,全球數字醫療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而產品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數字醫療市場和頭號數字醫療強國,目前,美國數字醫療市場約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 80,同時全球 40以上的數字醫療設備都產自美國。
34、歐洲數字醫療市場由于老齡化社會、大批計劃外移民涌入和醫療設備更新的需要,市場交易旺盛,發展前景廣闊。其中德國數字醫療產業規模僅次于美國,是歐洲最大的醫療設備生產國和出口國。日本數字醫療市場是次于歐洲的第三大數字醫療消費市場,在日本數字醫療市場上,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數字醫療產品占有很大比例。1、美國醫療產業市場情況 美國數字醫療的主流一直是在線問診,其他模式都很難出現高增長。這主要是由于問診始終是醫療服務的核心,面向的用戶群體也最廣闊。另一方面,數字醫療的支付方主要是企業作為健康福利提供給員工,在線問診也是最普適的健康福利。但是,隨著美國疫情的發展,在線問診獲得了規?;陌l展,這導致在線問
35、診公司提前到達了階段性的頂點,在疫情緩解之后,其問診量必然出現明顯的下降。當然,與疫情前相比,目前在線問診的數量仍維持在高位。不過,從整個市場來看,隨著醫療機構開設在線問診,企業付費的在線問診數量出現了明顯的停滯。而且,由于大部分企業都已經直接購買了在線問診服務或通過商業保險獲取在線問診服務,市場已經飽和,轉型就成為所有企業的迫切需求。以最大的在線問診公司 Teladoc 為例,其剛公布的 2021 年半年報顯示,2021 年 1-6 月,Teladoc 會員數量仍處于停滯,僅從去年同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 期的 5150 萬人增加到 5200 萬人,而總問診次數的
36、增速也明顯放緩,從 480 萬次增加到 670 萬次,增速為 40%。不過,使用率獲得了明顯的增長,從 2020 年同期的 14.7%上升到 20.5%。這主要受到在會員內部開拓用戶的推動,尤其是在會員數量停滯不前的前提下,挖掘內生需求成為其增長的主要來源。根據 CB Insights 的數據,2021 年二季度的數字醫療投資正在從傳統的在線問診領域退出,進入健康管理領域,約有 40%的資金投入數字療法、健康輔導和護理管理等。不過,整個健康管理行業非常龐雜,真正能帶動市場規模的還是集中在能獲得企業買單的模式。2、歐洲醫療產業市場情況 2015 年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 11 國
37、數字醫療設備市場銷售額約為 5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左右。由于老齡化社會、大批計劃外移民涌入和醫療設備更新的需要,市場需求仍將繼續保持增長。德國數字醫療產業規模僅次于美國,是歐洲最大的醫療設備生產國和出口國。德國擁有 170 多家數字醫療設備生產商,其中絕大部分為中小規模公司,所生產的醫療設備中大約有 2/3 用于出口。法國是歐洲第二大醫療設備生產國,也是歐洲主要醫療設備出口國之一。法國數字醫療市場總銷售額約占歐洲市場總份額的 16。法國進口數字醫療產品與出口數字醫療產品價值相當,進口產品主要集中在 MRI、PET、螺旋 CT 等先進電子診斷成像設備以及植入式數字醫療設備。英國的數字醫療
38、市場規模與法國相當,其數字醫療產品進口額遠高于出口,是世界上最大進口醫療設備國家。英國人口老齡化和社會工業化造成的疾病困擾,將使數字醫療產業在未來幾年以 8.2左右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長。意大利數字醫療市場居歐盟第四位。意大利擁有相對完備的數字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8 醫療產業,其出口額大大高于進口額,與德國并列為歐洲兩大醫療設備出口國。西班牙數字醫療市場是以進口為主的市場。其中美國數字醫療產品占西班牙進口數字醫療產品的 1/3,其他進口數字醫療產品主要來自歐盟國家及亞洲等。3、日本醫療產業市場情況 日本進軍數字醫療市場較早,業務主要集中在醫學影像等臨床信息領域,整體影響
39、有限。當前,日本數字醫療產業的競爭進入到了白熱化狀態。除富士膠片等醫療器械制造商以外,NEC 等系統公司也在醫療 AI 的研發上大展拳腳。醫療信息網站 M3 亦加入了角逐。日本的醫療器械領域正在加快重組,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升,而數字醫療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1)NEC 在大腸內窺鏡的檢查中,響起了報警音。因為 AI 檢測出了疑似癌癥或者癌變前的息肉。在顯示內窺鏡圖像的屏幕上,疑似異常的部位被以圓圈標記出來,以提醒醫生注意。這種輔助診斷 AI技術由 NEC與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聯合研發,并已于 1 月開始推向市場。NEC 在人臉識別技術方面擁有領先的技術實力,在這款 AI 產品上便應用了實時識別物
40、體的技術。通常,醫生用肉眼來診斷內窺鏡圖像,但在息肉較小、形狀難以識別的情況下,異常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大概會有 24%的遺漏。NEC 讓 AI“學習”了 1 萬多張圖像?,F在 AI 能捕捉到肉眼難以識別的息肉特征,準確率達 90%以上。2)M3 M3 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大平臺,將海外已獲得批準的 AI 技術進行本地化,并將其應用到日本本地市場中。除了與阿里巴巴合作以外,該公司還初創公司 Lpixel 的腦動脈瘤輔助診斷 AI、韓國博諾的肺結節輔助診斷 AI 等四種 AI。在歐美,初創公司在 AI 的開發中處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9 于領先地位,但要在日本上市,需變更規
41、格以符合日本國內情況,或者獲得國內的批準。M3 或將成為日本國內外企業的 AI 流通窗口。3)富士膠片 富士膠片在大腸內窺鏡上搭載了能強化粘膜、血管等的細微顏色差異的光源,通過 AI 對該圖像的分析,可以很容易發現普通的內窺鏡下難以辨別的病變。目前已實際投入應用的 AI 技術僅限于內窺鏡、X 線和 CT 等醫學圖像分析領域。這是由于圖像的數據差異較小,深度學習與物體識別的一致性較好。而電子病歷方面,由于不同醫生所帶來的標注差異,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可以預見,未來同時使用電子病歷、血液檢查等數據的醫療 AI 的開發,會有很大的發展。在電子病歷方面占有市場份額的系統公司,有望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42、(二)數字醫療產業中國市場情況 1、醫療信息化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醫院信息化是最大市場 醫療衛生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重點,已納入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重點,將實現重點突破。目前我國醫療信息化投入占整個衛生支出的費用比重一直處于較低的狀態,一直未超過 1%,三級醫院電子病歷的總體水平停留在 2.11 級(共 9 個等級,0 級最低,8級最高)的水平上,且滲透率不過 5%,整體發展空間仍較大。到 2023年,我國醫療信息化規模將突破 1000 億元。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0 圖 1-3-1 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情況(單位:億元)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仍然
43、是院內信息化(占據80%左右市場),電子病歷、信息平臺、分級診療系統及大數據分析、云平臺等高階產品市場開始上升。圖 1-3-2 我國醫療信息化醫療市場組織結構占比統計情況 2、移動醫療領域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行業整體開始回暖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為醫療產業鏈的優化提供了優質的技術土壤,在國家醫改背景下,移動醫療發展迅猛?;谥袊鴵碛腥蜃畲?、增長最迅猛的移動用戶群,其多樣化的消費模式給移動醫療提供了眾多可選擇市場。同時催生出每年高達 46 億美元的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世界第一,并有望以每年 3.7%的速度增長。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1 3、市場需求刺激和技術驅動下,遠程醫療
44、規模持續擴大 我國的遠程醫療起步相對較晚,但發展速度快。一方面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不斷增多,慢性病人數增長迅速,且治療時間長,服務需求大,刺激市場對遠程醫療市場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醫療物聯網發展、醫療機構參與度提高,也將推動遠程醫療規模的持續擴大。2019年我國遠程醫療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185.2 億元,預測到 2023 年國內遠程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 390 億元。圖 1-3-3 我國遠程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 4、醫藥電商隨政策放開進入發展快車道,市場滲透率亟待提升 在“互聯網+藥品流通”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醫藥電商領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至 2020 年 2 月,全國共有網上藥店
45、693 家,2019 年中國醫藥電商直報企業銷售總額(不含 A 證)突破 1000 億元,過去 6 年醫藥電商銷售規模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55.5。但醫藥電商在整體醫藥市場中份額占比較小,市場滲透率較低,相較于美國 33.3%的藥品網購滲透率,藥品網購滲透率仍低于 10%,國內醫藥電商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預計 2023 年中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將接近 1500 億元。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2 圖 1-3-4 中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 5、國內醫療信息化廠商眾多,行業集中度較低 國內醫療信息化市場活躍著為數眾多、規模不等的系統供應商。據統計我國醫療醫療信息化供應商將近
46、600 家,其中中型供應商的數量最多,占比達 60%。國際領先企業依靠其在大數據存儲分析、數字醫院整體解決方案方面的深厚基礎,具備高端市場優勢。Inter、IBM、甲骨文、思科等都在中國成立了專門的醫療行業部門,布局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但醫療信息化具有比較鮮明的中國特色,國內的獨立軟件商或者系統集成商在醫療信息化建設中仍然處于主導地位,東軟集團、衛寧健康、東華軟件、創業軟件、萬達信息等本土 IT 典型代表,與國際領先企業形成鼎立之勢。整體來看,我國醫療信息化領域格局較為分散,頭部企業并沒有絕對的市場占率優勢,呈現出較低的市場集中度。根據 IDC 的統計,行業 CR5 僅 40%左右,CR10
47、僅 56%左右,排名第一的東軟集團市場份額不足 14%。且行業內企業多以區域型企業為主,并未完全形成全國性企業,業務輻射半徑有限。但是隨著市場的日趨成熟以及需求和技術的升級,能夠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廠商在市場中的領先優勢將逐漸明顯,行業內龍頭公司不斷通過兼并收購完善產品線布局,市場集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3 中度將會逐步提高。圖 1-3-5 中國醫療 IT 解決方案市場份額情況 6、數字化醫療設備市場相對集中,國外廠商占領先地位 美國、日本及部分歐洲國家長期在數字化醫療設備的技術和產業方面占據領先地位。GE、西門子、飛利浦等跨國公司相關產品紛紛搶灘中國,目前已基本形成對
48、這一市場的壟斷。國內主要以東軟、聯影、邁瑞、魚躍等企業為主。相比之下,國內數字化醫療設備尤其是高端數字醫療設備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產品的功能性能還不能有效滿足臨床需要,如在 CT 設備領域,國內醫院超過 70%的份額被 GE、西門子、飛利浦三巨頭占據。隨著國家層面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的日益重視以及本土企業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我國高端數字化醫療設備市場“國產替代”將不斷加速。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4 圖 1-3-6 國內醫院 CT 機市場份額占比 7、科技巨頭和新興企業大舉進軍數字醫療 C 端市場 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Facebook 等國外科技巨頭,BAT、京東、華
49、為、小米等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均搶灘布局數字醫療產業,從產品、服務、平臺等各環節進行布局,并逐漸下沉到醫療的場景中,成為醫療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器。同時也涌現了一批新興互聯網醫療獨角獸企業(估值均超過 10 億美元)如微醫、企鵝杏仁和零氪科技。與傳統醫療信息化廠商主攻供給端市場不同,這類互聯網企業主要從消費端切入,通過各類平臺等吸引患者流量,與院內診療流程對接形成產業鏈。而隨著線上醫療業務開發的局限性逐步顯現,玩家們開始布局線下醫療機構,探索線上+線下的新盈利模式。而傳統醫療信息化廠商為了應對新技術挑戰,也與 BAT 為首的巨頭建立戰略或股權合作,打通 C 端流量與 B 端資源,實現強強聯合,疊加商
50、業模式創新,將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5 表 1-3-1 國內部分科技巨頭數字醫療布局 公司 入局時間 主要布局內容 第一梯隊 百度 2010 在醫療大數據、醫療服務智能化、醫藥研發方面都進行布局:收購康夫子健康,投資東軟醫療2252萬:2016 年 10 月,百度推出“百度醫療大腦”阿里巴巴 2014 醫藥電商、智慧醫療、產品追溯、健康保險這四大板塊是其核心業務:2017 年 3 月推出“ET 醫療大腦”,同年推出醫療人工智能系統“DoctorYou”騰訊 2012 包括“智慧醫院”“智慧藥店”、商業健康險、醫療 AI、醫療云等業務,2017 年
51、8 月推出的醫療 AI 產品“覓影”;聯合東華醫為、丁香醫生、企鵝杏仁、微醫等合作伙伴發起“數字醫療創新聯盟”第二梯隊 京東 2011 從醫藥申商開始入局,陸續涉及整個醫療健康產業鏈。包括互聯網醫院、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慢病管理、尋醫問診、電子處方等 華為 在云端搭建全民健康平臺,布局醫療領域云計算“華為云”:助力數字化醫院的建設,積極開展 5G 遠程手術領域的應用實踐 小米 2014 主要投身移動醫療打造健康云平臺,2500 萬美元投九安醫療 美團 2018 定位于消費醫療機構互聯網信息與服務平臺,連接消費者與醫療機構兩端 8、全渠道戰略及整體解決方案交付能力是核心競爭壁壘 數字醫療系統多以
52、定制化方案為主,對售后維護服務的時效性要求高,在承擔大量科研工作、在特定領域具有優勢的大型三甲醫院中尤其突出,且數字醫療行業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和分散型特征,這也是眾多區域性中小企業存在的根基。在此背景下,具有豐富的全國性渠道的廠商將具備更廣闊的業務輻射范圍和更好的用戶體驗,具備更強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6 勁的競爭力。同時基于對不同層次客戶需求以及不同業務的理解,使用先進架構和技術將需求產品化的能力是提高廠商盈利能力和業務擴張能力的關鍵。四、數字醫療產業政策情況(一)數字醫療產業全球政策情況 國外主要經濟發達體在數字健康方面頗有建樹。美國發布政策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效益提
53、升和保護法案等,明確了遠程醫療補償的方式,完善了體系建設;歐盟發布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評估醫療服務數字化轉型的影響、歐洲數據戰略、數字服務法數字市場法等,重在市場規范建設;德國出臺電子衛生法、數字供應法案,推行醫療服務先行;英國出臺2020 年個性化醫療與保?。盒袆涌蚣?、英國數字化戰略、設計評估:數字健康產品評估指南、數字健康和數據驅動型醫療技術指南等,發布技術指南。1、美國數字醫療相關領域主要政策 美國是互聯網最發達的國家,已建成世界上最發達的醫療網絡。美國的遠程醫療服務處在世界領先地位,以廣覆蓋的互聯網技術為基礎,以大學為核心為遠程醫療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以區域醫療資源整合為管理核心;日益完善
54、其付費機制以保證遠程醫療服務快速發展。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數據顯示,美國每年有 12.5 億門診數量。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門診(4.17 億)可以用遠程醫療來解決。美國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局 AHRQ的數據也顯示,美國每年有約 1.68億次后續訪問,這其中也有 80%,也就是 1.344 億次訪問可以通過遠程醫療服務來解決。兩種服務總計有約 5.85 億次遠程診療的市場空間。如此成熟的市場依賴于美國政府的多元政策支持。1996 年,美國聯邦州醫生協會頒布了 跨州醫療的實踐規范,規定了跨州行為的定義、行醫執照要求、跨州行醫執照的發放、病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7 的醫療
55、記錄保存等問題。2000 年頒布的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效益提升和保護法案,明確了遠程醫療補償的方式、期限、區域和服務類型。2011 年,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頒布了新的遠程醫療服務規則,簡化遠程醫療醫生的資格審查過程及醫院開展遠程醫療合作的審核過程。2015年推出了 醫療服務獲取及兒童健康保險項目再授權法案,并圍繞該法案對遠程醫療和遠程患者檢測使用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此外,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可以申請 50 萬美元的津貼,用于醫療設備和技術援助,用于農村地區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美國不但在聯邦層面上立法完善,各州也積極推動立法,對遠程醫療的跨州開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從 2017 年 2 月美國遠程
56、醫療協會發布的全美 50 州遠程醫療差距分析的報告可以看出,美國有 13個州通過了遠程醫療法案,全美 50 個州的醫療補助計劃中都涵蓋某些類型的遠程醫療服務,有 11 個州可為患者提供幾乎無任何障礙的遠程醫療服務。2017 年 Teladoc 所在的德州在其第 185屆立法會上通過了遠程醫療立法法案,廢除了醫生只能在與患者面對面接觸之后才能為其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規定。這也為 Teladoc 的長遠發展提供的很好的政策環境。2017 年 11 月,美國政府通過Veterans E-health and Telemedicine Support Art of 2017,使從軍隊退伍的護理人員能夠為
57、普通群眾服務。這些從國家到地區政府的多元政策孕育了美國遠程醫療獨特的商業模式。2、日本數字醫療相關領域主要政策 在數字化醫療服務改革方面,日本政府設定了 4 大重點領域:(1)推進基因組醫療及 AI 的應用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8 在基因方面,在全國范圍內,利用全基因組信息等來查明癌癥等病因、推動診斷和治療方法的開發,推動個性化醫療的實現。圖 1-4-1 推進基因組醫療的應用 在 AI 方面,力圖在未來開發新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完善環境,以便在全國任意地方均可接受最先進的醫療服務、減輕醫療和護理從業人員的負擔,使其能夠專注于患者的治療等。并制定了 6 大 AI重點
58、領域來投入資源:圖 1-4-2 推進 AI 的應用(2)推進 PHR(個人健康數據)通過將政府和醫療機構所擁有的 PHR 數據反饋給個人來幫助其改變個人的生活習慣,改善健康狀況。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29 圖 1-4-3 個人健康數據(3)推動醫療及護理臨床信息的應用 日本希望建立一個覆蓋全國患者醫療信息查詢的體系,在日本任意一個地方都可以查詢并參考歷史診療記錄,并接受最適合的醫療和高品質的護理服務。此外,希望能夠減少重復用藥等現象。并通過推進護理機構的 ICT 化來減輕護理從業人員的工作負擔。(4)推進對數據庫的有效利用 推進醫療和護理領域的大數據建設。一直以來,醫療
59、的數據是分離的,但將其完全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整體的數據庫是未來的趨勢。去年日本通過了一個新的法律新一代醫療基礎法,這個法律在“患者同意”方面做了更改,之前是使用其個人信息需要經過個人同意,更改后的法律是只要患者不明確標明反對,就意味著數據可以使用,但需匿名化。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0 圖 1-4-4 推進對數據庫的有效利用 3、其他國家數字醫療相關領域主要政策 世界衛生組織數字健康政策主要有:2016 年的 監測和評估數字衛生保健干預措施的指南 主要指導各國政府開展數字衛生保健技術評估。2018 年的數字衛生保健分類標準 1.0在于統一和規范數字技術在醫療健康領
60、域應用的通用語言。2019 年的 全球數字衛生保健戰略 2020-2024、關于加強衛生體系數字技術應用的建議指南正式號召全球各國積極制定國家層面數字健康建設與轉型計劃。2020年的衛生體系數字技術應用投資指南、數字衛生保健全球戰略草案 2020-2025 年為各國和地區制定數字健康建設和轉型提供系統化指南,并提出一系列推進舉措和行動框架。德國于 2015 年頒布電子醫療法案,旨在全面推進醫療數字化進程,規定在 2018 年之前,主動使用數字聯網系統寫病歷、下診斷的醫生,將獲得一定的津貼獎勵,而 2018 年后,將全面實行醫療行業的辦公數字化。2019 頒布了數字醫療法 規定醫保報銷處方數字療
61、法,即軟件作為醫療設備為患者提供治療、預防和管理功效。2022 年 6 月 13 日,英國衛生和社會保健部(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以下簡稱“DHSC”)發布了名為數據拯救生命:用數據重塑健康和社會護理(Data saves lives:reshaping health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1 and social care with data)的數據戰略。進一步推動英國衛生和保健部門的轉型,為患者和專業人員創建一個安全且能夠保護隱私的醫療保健系統。(二)數字醫療產業中國政策情況 政策是推動我國醫療信息化、數
62、字醫療發展眾多因素中的重中之重。自 2009 年我國政府啟動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措施后,政府陸續出臺規范標準類、鼓勵支持類等多種政策,指導醫療信息化高效有序推進;各省和地級市政府積極響應,頒布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國家醫療信息化建設規劃呈現階段性特點,自十二五規劃開始,國家明確提出加強醫療衛生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有關醫藥、遠程醫療的規范性法規相繼出臺,醫療信息化建設全面展開;十三五期間,建設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臨床信息化系統,加速醫療信息系統的打通、多層級醫院協同發展成為關注重點,2020 年新冠疫情更催化了醫療衛生平臺一體化、標準化建設需求;未來在國計民生持續增長需求、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下,以“普惠
63、民生”為核心的醫療信息化將加速推進,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衛生醫療體系、建設智慧生態醫療是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圖 1-4-5 中國醫療信息化重要政策概覽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2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 中國醫療信息化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 年)顯示,近年來,為了促進醫療信息化行業的發展,我國陸續發布了許多政策,如 2022 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22 年重點工作任務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推進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互通共享。推進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國 95%的區縣,并逐步向基層延伸。表 1-4-1
64、 2015-2022 年國家層面醫療信息化行業政策匯總 發布時間 發布部門 政策名稱 重點內容 2015 年 國務院辦公廳 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 年)以形成分級診療秩序為目標,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醫聯體和遠程醫療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建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共享診療信息、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和教學培訓的信息渠道。2016 年 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 完善城鄉居民醫保服務監管辦法,充分運用協議管理,強化對醫療服務的監控作用。各級醫保經辦機構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醫保智能審核和實時監控,促進合理診療、合理用
65、藥。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加強醫療服務監管,規范醫療服務行為。2017 年 國務院“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 大力推進面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鼓勵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服務,提升遠程醫療服務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3 整體效率。2018 年 國務院辦公廳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組織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省級示范區建設,支持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繼續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國家平臺和省統籌區域平臺建設。改造提升遠程醫療網絡。2020 年 中
66、共中央國務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 高起點推進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統一醫療保障業務標準和技術標準,建立全國統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實現全國醫療保障信息互聯互通,加強數據有序共享。2021 年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門 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意見的通知 加強康復醫療信息化建設。要充分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醫療、移動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大力推進康復醫療信息化建設,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借助信息化手段,創新發展康復醫療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優化康復醫療服務流程,提高康復醫療服務效率。積極開展康復
67、醫療領域的遠程醫療、會診、培訓、技術指導等,惠及更多基層群眾。2021 年 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2021 年 國務院辦公廳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 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制定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實施方案,破除信息壁壘,促進數據共享互認。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推動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技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4 術應用。2022 年 國務院辦公廳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
68、22年重點工作任務 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推進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互通共享。推進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國 95%的區縣,并逐步向基層延伸。2022 年 國務院辦公廳“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 提升中醫藥信息化水平。依托現有資源持續推進國家和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優化升級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擴大聯通范圍。落實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要求,推進中醫醫院及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規范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三)數字醫療產業中國主要省市政策情況 1、北京市 北京作為全國數字經濟先行區、醫藥健康產業創新高地,不僅聚集了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產業,還擁有全國最豐富的醫
69、療資源,以及深厚的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產業基礎。北京在數字醫療產業具有先發優勢,應當對全國的數字醫療發展起到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為積極推進數字醫療發展北京市經信局聯合產業各方共同倡議,攜手共進推動數字醫療健康、創新、協同發展。數字醫療北京倡議圍繞三個“堅持”展開。一、堅持以患者為中心,聚焦提高診療水平現代化支持醫療機構高水平運營、嚴格保護個人信息。二、堅持以生態為引領聚焦構建醫療機構、創新企業、科研院所多方參與的產業生態,及構建頭部企業引領的產業梯隊。三、堅持以首善為目標,聚焦“跨體系數字醫療”標桿工程,打造“首善”政策塑造“首善”品牌。通過共同推動數字醫療北京倡議落地生根,生態各方將共同為
70、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健康中國的建設不懈努力。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5 2、上海市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等八部門聯合制定的 上海市“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 2.0 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于 2022 年年初發布。方案旨在推動公共衛生、健康等基本民生保障更均衡、更精準、更充分,打造智慧醫院數字化示范場景,進一步深化上海市“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與數字醫學創新發展新局面,打造更有溫度的健康上海。方案以“加快新場景落地,優化服務流程;探索創新賦能,打造示范亮點;明確服務舉措,滿足就醫需求”為總體目標??傮w框架包括七大應用場景、三項創新亮點、五方面舉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
71、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 15 家醫療衛生機構,以及靜安、松江、長寧和閔行等 4 個區衛生健康委共計 19 家單位為試點單位,2022 年 6 月底前試點單位全面完成試點任務,9 月底前實現全市醫療機構全覆蓋。在“便捷就醫服務”應用場景 1.0 版基礎上,融合應用大數據、AI、云計算、物聯網、5G 等數字化技術賦能預約、就診、通行、收費、隨訪、急救等多個醫療服務環節,挖掘建設“便捷就醫服務”2.0 七大應用場景,提高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及體驗度。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6 圖 1-4-6 上海市“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 2.0 工作方案七
72、大應用場景 方案還將通過場景應用和亮點建設,進一步推動上海市就醫服務流程革命性再造和各級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通過五方面服務舉措,提升群眾就醫體驗。便民就醫方面:提供智能分診導診、智能院內導航、醫療收費電子票據并建設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中藥代煎配送平臺,提升就醫便捷度。醫療服務方面:面向出院患者試點開展 AI 語音健康隨訪,延伸就醫溫度。豐富科研數據,加快臨床科研一體化創新發展。醫院管理方面:建設多識別方式的智能識別通行系統,實現院區出入人員實時統計,加強醫院管控精度。智慧急救方面:開通便民“一鍵呼救”通道,助力急救現場自救互救,提升院前急救效度。區域醫療方面:增建數字健康城區,創新智慧醫療城區一體
73、化模式,促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提升優質醫療資源覆蓋度。據悉,醫療衛生機構試點單位中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等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7 知名三甲醫院,已通過利用 AI 技術規范診療與書寫、預警院內疾病風險等,有效提升醫療質量,在智慧醫院、數字化建設及醫院高質量發展方面,響應“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便捷化就醫”的方案主題。3、廣東省 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指引 1.0(以下簡稱“指引”)是全國首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指引性文件,是落實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施工圖,旨在為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指導性的建議和案例參
74、考,鼓勵探索實用性強、特色化高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和路徑,引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數字經濟建設,形成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指引在“服務數字化”中明確數字醫療覆蓋醫療服務智慧化、患者就醫新體驗、醫院管理智慧化、健康養老智慧化四個方面。醫療服務智慧化方面,包括區域醫療會診中心,區域遠程檢查檢驗、遠程影像、遠程病理診斷中心,向上與省內的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對接,向下為區域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幫扶。推廣面向慢病人群的移動設備和智能可穿戴設備,實現個人健康體征動態監測?;颊呔歪t新體驗方面,包括推進電子病歷實現診療服務環節全覆蓋。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加強跨境醫療服務銜接,推動實現粵港澳電子病
75、歷互通。建設互聯網醫院,拓展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空間和內容,開展網上咨詢、問診、藥品配送等網絡醫療服務。醫院管理智慧化方面,建立具備業務運行、績效考核、財務管理、成本核算、后勤能耗、廉潔風險防控、科研管理等功能的醫院運營管理平臺,提升醫院管理精細化水平。健康養老智慧化方面,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領域深度廣泛應用,支持社會力量運用信息化手段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化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8 設。4、其他城市 表 1-4-2 部分城市醫療信息化行業政策概覽 發布時間 省市 政策名稱 重點內容 2021 年 天津
76、市 關于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實施方案 按照全國統一的藥品信息化追溯標準和本市藥品智慧監管“三步走、三同步”總體安排,制定天津市藥品監管信息化標準規范,由藥品追溯系統擴展到藥品監管平臺,再整合建設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平臺,同步推動藥品、醫療器械與基層智能監管系統,逐步完善智慧監管平臺,推動本市藥監事業高質量發展。2021 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全民醫療保障“十四五”規劃 高標準推進醫保信息化平臺建設: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做好醫保經辦管理服務、支付、監管、運行評價的信息化、標準化和智能化。2021 年 內蒙古自治區 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
77、理醫療檢查的指導意見 開展信息化監測和監控。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依托醫療服務監管系統,2022 年 6 月底前實現對全區三級醫院檢查結果互認和資料共享情況和高值高頻、群眾反映突出的檢查項目進行實時監控;有條件的盟市也要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時監控,逐步實現對不合理醫療檢查的自動發現、自動提醒、自動干預。2021 年 山西省 山西省“十四五”公共衛生體系規劃 發揮大醫院的醫療技術優勢,充分利用 5G技術手段,通過 5G 遠程超聲機器人進行三級醫院對縣域醫療集團的對口和幫扶,利用 5G 信息化實現遠程手術指導,在疾病診斷、手術示教、影像學診斷、病理切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39 片診斷
78、、遠程查房等方面提供創新智慧醫療業務應用,節省醫院運營成本,促進醫療資源共享下沉。2021 年 湖北省 湖北省醫療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大力推進醫療保障信息化、標準化建設,推廣應用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和醫保電子憑證。全面梳理醫保制度規定,不斷完善醫保法規體系。構建省、市、縣、鄉“四級貫通”的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創新采取“縣管鄉用”方式實現經辦服務下沉。出臺全省醫療保障經辦政務服務清單,持續加強醫保系統行風建設,服務智能化、適老化程度明顯提高。2022 年 云南省 云南省“十四五”健康服務業發展規劃 推動實施“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工程,建設互聯互通的衛生信息化體系,以高水平醫院為核心推
79、廣遠程醫療等“互聯網+醫療”服務,提高面向基層、邊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病理的覆蓋度,依托信息化手段在短時間內有效緩解優質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0 第二章 研究方法 一、項目目標(一)數字醫療產業態勢分析 圍繞全球、中國及北京市相關領域發展態勢進行分析,包括整體發展趨勢、地域分布、申請人分布、各細分技術分支專利布局等,研究數字醫療產業的知識產權競爭環境及特點,結合北京市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問題,提出數字醫療產業知識產權發展路徑的相關建議。(二)數字醫療產業企業分析 圍繞企業專利現狀、核心技術、專利實力,分析企業專利發展情況,提出企業在
80、專利創造、保護、運營等方面的建議。二、技術分解表 本項目以數字醫療產業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數字醫療產業中遠程醫療、輔助診斷、醫院信息化和藥品數字化研發細分領域及其下屬的主要技術分支進行分析。具體技術分解表如下:表 2-2-1 數字醫療技術分解表 一級技術分支 二級技術分支 三級技術分支 數字醫療 遠程醫療 遠程診斷治療 遠程通信 醫學數據處理 醫療器械 輔助診斷 輔助診斷及治療 醫學數據處理 數據傳輸 醫院信息化 醫院信息處理 醫院信息傳輸 診斷信息化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1 醫院器械數字化 藥品數字化研發 疾病識別及配置品 藥物數據處理 生物制藥 化學制藥 藥研數據
81、傳輸 三、檢索策略(一)檢索工具 本次項目檢索使用全球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旗下的合享智慧全球專利檢索分析平臺(后簡稱“Incopat”)。Incopat 收錄了全球 120 個國家/組織/地區 1 億余件專利信息。數據采購自各國知識產權官方和商業機構,全球專利信息每周更新。系統支持在原始文獻數據庫和同族數據庫間切換檢索。在同族數據庫中檢索,專利家族各成員的標題、摘要、專利權人等信息高度融合互補,檢索結果更全面。此外,Incopat 對全球專利均提供了中英雙語的標題和摘要,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蘇聯等重要國家提供中英雙語的全文信息,支持中文、英文和小語種檢索全球專利。本項目還通過谷歌、
82、百度和各企業官方網站等多種途徑收集主要企業相關商業、技術等信息。同時通過知網、萬方、維普等科技文獻檢索平臺收集手持超聲的相關信息。(二)檢索范圍 本項目專利檢索的地域范圍為 Incopat 收錄的全球 120 個國家/組織/地區,專利檢索的時間范圍為以上述檢索平臺數據收錄的最早日期至檢索日(2022 年 09 月 15 日)。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2 (三)檢索方式 本項目采用主題檢索和主要競爭對手檢索相結合的檢索策略。其中,主題檢索是指將分析對象作為檢索主題,通過與該主題相關的關鍵詞構建檢索式,檢索出與該分析對象相關專利的檢索方式。具體的工作步驟包括:(1)分析技術
83、主題,羅列檢索關鍵詞;(2)構建檢索式,進行初步檢索;(3)根據初檢結果,補充檢索關鍵詞;(4)進行補充檢索,獲得最終的檢索結果。本項目以主題檢索為主,并通過主要競爭對手檢索輔助檢索,形成最終的檢索樣本集。(四)檢索要素 通過對數字醫療主題進行分析,選定的相關檢索要素關鍵詞具體如下:表 2-3-1 主題檢索關鍵詞 檢索主題 檢索關鍵詞 遠程醫療 中文關鍵詞 遠程醫療、遠程探視、遠程會診、遠程診斷、遠程治療、遠程復診、遠程接診、遠程就醫、遠程治病、在線醫療、在線探視、在線會診、在線診斷、在線治療、在線復診、在線接診、在線治病、在線就醫、線上就醫、線上醫療、線上會診、線上診斷、線上治療、線上復診、
84、線上接診、線上治病、線上就醫、遠地專家、緊急醫療服務、直播會診、直播診斷、直播就診、直播手術、手術直播、遠程手術、在線手術、線上手術、移動醫療、遠程監護、遠程查房、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遠程病理、遠程超聲、遠程門診、線上門診、在線門診、視頻問診 5G、4G、網絡通信、遠程通訊、遠程通信、遠程共享、視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3 頻會議、視頻會話、遠程視頻、遠程會議、網絡協議、網絡接口、視頻傳輸、視頻通信、區塊鏈、VR 元宇宙、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物聯網、視頻連接、無線接入 英文關鍵詞 remote surgical;telescopic surgical;tele
85、surgery;remote healthcare;telemedicine;telehealth;telecare;telemedicine;remote visit;teleconsultation;telediagnosis;teletherapy;televisit;remote consultation;remote medical treatment;online medical treatment;online visit;online consultation;online diagnosis;online treatment;online follow-up;remote e
86、xpert;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live consultation;live diagnosis;live surgery;surgery live;Telesurgery;Online Surgery;Mobile Medicine;Telemonitoring;Remote Ward Rounds;Remote Imaging;Telecardiogram;Telepathology;Teleultrasound;Teleclinic;Online Clinic;Video Consultation 5G;4G;Network Communication;R
87、emote Communication;Remote Sharing;Video Conference;Video Session;Remote Video;Remote Conference;Network Protocol;Network Interface;Video Transmission;Video Communication;VR Metaverse;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Mixed Reality;Video Connection;Wireless Access 輔助診斷 中文關鍵詞 預測、分析、診斷、問答、評估、治療方案、解決方案
88、、給藥方案、健康狀態、藥物劑量 彩超、計算機斷層掃描、MRI、CR、DR、ECT、PET、計算機斷層顯像、NMRI、磁共振、核磁、fMRI、圖像描述、醫學影像、醫學圖像、熒光成像、醫學成像、超聲、X 射線、CT、X 光 模型、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邊緣數據、數據模型、邊緣計算、量子計算、計算模型、計算平臺、數字模型、神經網絡、卷積、池化、分類器、圖像判讀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4 歸一化、去噪、降噪、特征提取、特征圖、圖像分類、圖像歸類 血管、腫瘤、腦、肺、心臟、直腸、腎、肝、皮膚、內臟、舌、肌電、脾臟、甲狀腺、骨骼、關節、眼、牙齒、脊柱、骨質 英文關鍵詞 C
89、olor Doppler;Computed Tomography;MRI;CR;DR;ECT;PET;NMRI;Magnetic Resonance;fMRI;Image Description;Medical Imaging;Fluorescence Imaging;Medical Image;Ultrasound;X-ray;CT;computed radiography;Digital Radiography;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Vascular;Tumor;Brain;Lung;Heart;Rectum;Kidney;Liver;Skin;Visc
90、era;Tongue;EMG;Spleen;Thyroid;Bone;Joint;Eye;Teeth;Spine 醫院信息化 中文關鍵詞 醫療信息管理、護理信息管理、財務管理、藥品管理、物資管理、研究、管理、科研管理、教學管理、經營管理、運營管理、人事管理、人力管理、后勤管理、藥庫管理、耗材管理、物資管理、病案管理、血庫管理、住院管理、門診管理、急診管理、掛號管理、病歷管理、處方管理、收費管理、診療管理、影像管理 醫療質量管理、醫療服務管理、患者服務管理、成本管理、醫療數據管理、診療數據管理、護理質量管理、工作效率管理 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病案系統、電子病歷、病人記錄、區域醫療系統、電子健
91、康檔案、移動護理系統、臨床路徑、供應室追溯管理系統、體檢軟件系統、Lis 系統 英文關鍵詞 hospital;medical institution Informatization;digital;Internet of Things;big data;cloud computing;database;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5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medical information;medical data;medication management;patient records;financial;consumable PACS
92、;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CPR;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Mobile Nursing 藥品數字化研發 中文關鍵詞 有效性、安全性、毒副作用、基因分析、基因測序、化合物設計、化學合成、晶型預測、靶點發現、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篩選、化合物優化、新適應癥發現、新適應癥拓展、知識庫建設、結構預測、分子篩選、分子預測、分子分析、患者招募、志愿者招募、文獻數據整合、文獻分析、基準化合物庫、新藥研發數據集、臨床數據、結構分析、功效分析、理化性質預測、
93、生物活性預測、毒性預測 化合物、分子、組合物、制劑、結構、組分、成分、靶點、蛋白、標志物、標記物、基因、核苷酸 人工智能、大數據 OR 計算機、AI、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超級計算機、機器學習、語言處理、神經網絡、云計算、知識圖譜 英文關鍵詞 medicines;medication;drug;pharmaceutical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achine learning;machine-learned;deep learning;neural network designing;predict;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creenin
94、g;development 四、檢索結果 利用上述檢索要素,經邏輯組合,并反復試檢調整后,確定用于提取初次檢索數據時使用的最終檢索式,在 IncoPat 專利檢索分析系統運行檢索式,通過 IncoPat 公開號去除重復數據,獲得初步檢索數據。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6 五、相關約定 1、數據完整性 根據項目實施時間,本項目以專利公開(公告)日為時間檢索對象,檢索的專利數據公開(公開)日期截止 2022 年 09 月 15 日。同時,由于專利的公開(公告)存在滯后性以及 PCT 申請進入國家階段的時間周期長等原因,本項目中統計的近年專利申請量比實際的少,具體反映在報告中各
95、數據分析圖表可能出現近年數據偏低的情況。2、專利數量的解釋 本報告的專利數量是指截止檢索日已經公開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3、專利申請的“件”根據專利數據統計分析的需要,本報告中提到的合并申請號是指針對同一申請號的申請文本和授權文本等視為同一件專利,單位記作“件”。4、法律狀態的解釋 本報告的“有效”專利是指到檢索截止日為止,專利權處于有效狀態的專利申請。本報告的“失效”專利是指到檢索截止日為止,已經喪失專利的專利或者自始至終未獲得授權的專利申請,包括專利申請被視為撤回或撤回、專利申請被駁回、專利權被無效、放棄專利權、專利權因費用終止、專利權屆滿等。本報告的“審中”專利是指該專利申請可能還未進入實
96、質審查程序或者處于實質審查程序中,也有可能處于復審等其他法律狀態。5、創新主體的解釋 本報告的創新主體是以 incoPat 數據庫中的標準化申請人進行統計,在合作申請中,每個合作申請人分別記為一次申請。本報告的全球創新主體是指 incoPat 數據庫中全球發明專利申請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7 中的所有國家或地區的發明專利申請人。本報告的中國創新主體是指 incoPat 數據庫中公開國別為中國的申請人。本報告的北京創新主體是指 incoPat 數據庫中申請人省市代碼為北京或申請人地址包含北京的申請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8 第三章 數字醫療產
97、業創新發展態勢及方向 一、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態勢 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數量整體呈現增長態勢,其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2000 年至 2010 年處于技術穩定增長階段,2010 年至今處于技術快速發展階段。圖 3-1-1 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趨勢 圖 3-1-1 為全球數字醫療產業 2000 年至今的專利申請趨勢,如圖所示,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數量整體呈現增長態勢,其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穩定增長階段(2000 年至 2010 年)2000 年至 2010 年間,全球數字醫療產業的專利申請數量維持在10000 件到 15000 件之間,年專利申請量增長較為緩慢,全球數字醫
98、療產業相關技術處于穩定發展時期。該階段專利申請量增長率在 10%以下,并且在 2004 年、2005 年和 2008 年出現了負增長情況??傮w而言,全球數字醫療在 2000 年至 2010 年這個時期雖然發展緩慢,但仍以每年 10000 件以上專利申請量進行技術累積,相關研發并未停滯。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49 (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2010 年起,全球數字醫療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 2020年年專利申請量持續大幅增加,年均增長率為 15.15%。期間,全球數字醫療產業的專利申請數量于 2013 年突破 20000 件,2016 年專利
99、突破 30000 件。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量持續增長過程中,增長率于 2018 年達到歷年最大值,增長率為 25.05%;2020 年全球在數字醫療產業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歷年申請數量的峰值,專利申請數量為64872 件。由此可見,全球數字醫療的發展持續向好。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國際社會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2021 年多個國家出臺或更新 AI 戰略并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全球 AI 專業研發機構不斷涌現,AI 等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數字醫療的發展進一步創造了有利環境,全球數字醫療產業未來發展十分可觀。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
100、,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從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量排名來看,中國排名全球第一位;同時分析得到中國和美國的數字醫療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同時兩個國家在數字醫療產業的技術發展對全球的數字醫療未來發展有較大影響。圖 3-1-2 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地域分布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0 圖 3-1-2 為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地域分布圖。如圖所示,在數字醫療產業,布局專利數量排名前 15 的國家或地區分別為中國、美國、日本、EPO、韓國、德國、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英國、巴西、烏克蘭和墨西哥。從專利申請地域分布來看,數字醫療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前 15的國家或地區涉及亞
101、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其中亞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4 個席位、歐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6 個席位、北美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3 個席位、大洋洲和南美洲國家或地區各占據 1 個席位,即亞洲和歐洲國家是各個申請人布局最多地區,數字醫療產業各創新主體十分重視數字醫療在亞歐市場的發展,也一定程度表明亞歐市場潛力較大。此外。北美洲雖然所占席位較少,但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在數字醫療產業布局了 147244 件專利,足見美國市場的重要性。中國和美國是數字醫療專利布局地域排名最多的兩個國家,遠超排名第三的日本,可見中國和美國的數字醫療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同時兩個國家在數字醫療產業的技術發展對全球的數字醫療未來發展
102、有較大影響。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1 從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創新主體排名來看,飛利浦、華為公司和西門子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分列第一、二和第三位,且對數字醫療產業的技術研發動向對全球數字醫療產業有較大影響。圖 3-1-3 全球數字醫療產業申請人排名 圖 3-1-3 為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數字醫療產業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來自荷蘭的飛利浦以15979件專利穩居第一,遠超第二名的專利申請量。來自中國的華為、德國的西門子和日本的東芝公司分別以 9953 件、9271 件和 8518 件的專利量排名第二、三、四位。日本的富士膠片、美國的通用電氣和日本的佳
103、能公司緊隨其后,分別申請了 6912 件、6791 件和 6668 件專利。接著是排名第八、九位的韓國三星和日本日立,各自申請了5662件和 5599 件專利。其后專利權人在該領域內申請專利相對較少,專利申請數量皆在 5000 件以下。在排名前 15 位的申請人中,日本申請人有 7 家、美國申請人有3 家、韓國申請人 2 家、荷蘭、中國和德國申請人各 1 家。從企業數量來看,日本企業的數量接近半數,可見日本企業在數字醫療產業的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2 創新活躍程度很高。從企業的排名來看,雖然荷蘭、中國和德國各僅有 1 家企業,但其所屬企業飛利浦、華為公司和西門子專利申
104、請數量排名分列第一、二和第三位,且專利量在 9000 件以上。其中,飛利浦定位于全球五大健康醫療 IT 公司之一,2019 年,飛利浦投入了 19億歐元用于研發,在全球范圍內擁有 64500 項專利。在智能化轉型方向上,飛利浦部署了 25的科學家,開展 250 個以上涉及 AI 及大數據相關的課題研究,它已是 AI 健康醫療領域擁有專利最多的公司之一。華為作為 5G 技術的全球領導者,在醫療領域已經展開了大量的場景實踐。從 301 醫院肝膽外科劉榮教授的首例 5G 遠程實驗手術,到疫情期間華為 5G 醫療解決方案應用于遠程會診、遠程協同、遠程防護等三大類 18 個子場景,華為 5G 技術與醫療
105、的結合已經走過近三年的歷程。而西門子公司也是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企業,是醫學影像、醫學診斷、醫療信息技術等領域的佼佼者。綜上所述,飛利浦、華為和西門子在數字醫療產業具有較強的研發活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三家申請人在數字醫療產業的技術研發動向對全球數字醫療產業有較大影響。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3 二、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態勢 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數量整體呈現增長態勢,其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處于技術緩慢增長階段,2010 年至今處于技術快速發展階段。圖 3-2-1 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趨勢 圖 3-2-1 為中國數字醫療產業 2000 年
106、至今的專利申請趨勢,如圖所示,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數量整體呈現增長態勢,其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在 2000 年至 2009 年這一時期發展較為緩慢,這一時期平均年專利申請量在 1500 件左右,平均每年增長率在 16.89%左右。2000 年以前中國互聯網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技術還存在空白,互聯網技術與其他行業的結合還在摸索中。至 2000 年,數字醫療相關專利年申請量僅 561 件。2000 年以后中國互聯網開始逐步成長。隨著低帶寬網絡與個人電腦的普及,互聯網也逐漸融入普通民眾的生活,社交工具與電子商務已經悄然改變
107、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同時也在改變醫療行業。隨后云計算技術逐步形成,IT、電信、互聯網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4 大力發展云服務;人工智能進入機器學習時期;多項數字技術加快了發展進程,這使得醫療行業逐步向數字醫療靠攏。到 2009 年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數量已達 2183 件,中國數字醫療產業正緩慢但持續的發展。(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2010 年起,中國數字醫療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 2020年專利申請量大幅度增加,2016 年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年申請數量突破 10000 件,2020 年年專利申請量達到階段性高峰,申請專利數量為 3
108、0665 件。2010 年至 2020 年專利申請年均增長率高達 154%,足見這一階段中國的數字醫療產業技術創新活躍度高,創新產出成果高。2010 年是互聯網時代邁入移動互聯網的標志年,這一年成立或推出了小米、美團、微信等。自此,互聯網技術與醫療健康這一傳統行業開始逐步融合發展,中國數字醫療專利申請量也開始逐步增加。2014 年中央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PE/VC 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數量相比 13 年幾乎翻倍。2018 年平安好醫生上市、2019 年阿里健康和醫美上游廠商艾爾建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通過阿里健康醫美平臺,在醫美藥品鑒真查詢、醫美消費者教育、線上醫美預約服務等方面開展合作。
109、當前中國數字技術發展勢頭正猛、數字技術與醫療領域的結合也是未來所有醫藥企業的轉型方向。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5 我國數字醫療產業技術研發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專利量在 5000 以上的有山東和四川、專利量在 1000 以上的有湖北、陜西等 15 個省市。圖 3-2-2 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省市分布 圖 3-2-2 為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省市分布,圖中以中國專利為基礎,對中國各省市在數字醫療產業的中國專利數量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中國各省市在數字醫
110、療產業的創新實力。如圖所示,專利申請量在 10000 件以上的有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和浙江五個省市,其中廣東和北京是研發產出最多、技術創新活躍程度最強的兩個省市。專利量在 5000 以上的有山東和四川、專利量在 1000 以上的有湖北、陜西等 15 個省市,可見目前我國數字醫療發展形勢一片向好。我國數字醫療產業技術研發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地區經濟綜合實力最強、珠三角地區是創新創業高地、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的核心樞紐區位,資源豐富、成渝地區是我國西部地區發展水平最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城鎮化區域、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6 長江中游城市
111、群是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主要力量??梢娚鲜龅貐^由于地理優勢、經濟優勢和技術優勢,為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 90%以上的地區已經在數字醫療進行了專利申請。其中廣東以 30265 的專利申請量成為我國數字醫療產業研發最活躍,技術優勢最強的省市。廣東省作為我國創新活躍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像華為、騰訊等技術實力較強的互聯網企業均落戶廣東。同時廣東省也非常重視數字醫療的發展,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先后以省政府名義印發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的意見 廣東省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 年),聯合五部門印發 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行動方案,出
112、臺健康廣東智慧健康行動計劃,明確了全民健康信息化的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和建設路徑。未來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還將全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加快建設省、市兩級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大力發展遠程醫療、智慧醫療服務,推動人工智能、5G 等新技術應用。預計未來廣東省在數字醫療產業研發活躍度將持續高漲,專利申請量將會再創新高。近年來,為了促進數字醫療行業發展,我國頒布了多項關于支持、鼓勵、規范數字醫療行業的相關政策,未來各省市或將加大數字醫療研發投入、進一步推動數字醫療發展。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7 我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處于無效狀態的專利總申請量的 26.06%,
113、專利失效率不高,可見中國數字醫療產業技術發展還處于上升階段。圖 3-2-3 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法律狀態 圖 3-2-3 為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法律狀態。如圖所示,在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中,大量專利處于實質審查階段,其占比高達39.36%,專利量為 73798 件,我國近兩年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量激增、尤其是 2020 年和 2021 年。我國僅發明專利采取的是實質審查制度,而一般情況下申請人需要在申請日起 3 年內提出實審請求,可見在數字醫療產業我國的專利以發明專利為主,并且由于實質審查時間較長,大部分專利仍處于實質審查階段。已經授權的專利占比 26.91%,共 50460 件專利,專利權人
114、可通過技術轉化或者許可等方式獲得收益。其中撤回、未繳年費和放棄的專利各自占比 8.90%、8.32%和 0.17%,這部分的專利共占比 17.39%,比例稍高。在專利申請過程中或者針對已經授權的專利,申請人會綜合考慮專利申請的成本與收益,例如早期申請的專利授權后市場轉化率低,經過技術革新后已申請的專利價值降低或不再有價值,申請人便會考慮放棄該專利。因此這部分的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8 專利與專利價值有關,占比越多說明該領域的技術更迭快、已有專利技術含量較低。在專利申請過程中可能因為新創性、客體問題、格式等原因導致專利被駁回,我國數字醫療產業被駁回的專利有 15080
115、件、占比 8.04%,從數字醫療的發展來看這部分專利過多,未來可提高研發產出質量,加強專利文件的撰寫培訓等。此外,期限屆滿專利占比0.49%,占比較少,可見我國早期在數字醫療布局的專利少;避重放棄的專利有 257 件,占比 0.17%??傮w而言我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處于無效狀態的專利總申請量的 26.06%,專利失效率不高,可見中國數字醫療產業技術發展還處于上升階段。各創新主體在中國數字醫療產業齊頭并進,競爭較為激烈。當前中國數字醫療發展勢頭正盛,越來越多企業或科研院所加入了數字醫療的研發隊伍。圖 3-2-4 中國數字醫療產業申請人排名 圖 3-2-4 為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
116、數字醫療產業中國專利申請量排名前 15 的申請人中,華為以 3604 件專利申請量位居第一,飛利浦以 2648 件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二。中科院所、平安集團、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交大這五位申請人專利申請量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59 在 1000 件以上,其中中科院所和平安集團專利量分別為 1811 件和1781 件,即將跨入 2000 件專利行列。此外復旦大學、西門子、騰訊公司等 8 位申請人專利量在 1000 件以下。從中國專利申請排名前 15 的申請人所屬國別來看,11 家中國申請人、1 家荷蘭申請人、1 家德國申請人、1 家日本申請人、1 家美國申請人,可見中國申
117、請人非常重視數字醫療的研發,并且創新活躍度高。排名前 15 的國外申請人數量雖少,但其專利量在全球范圍來看排名靠前,其技術對中國申請人而言具有較大的參考意義。從專利申請總量上來看,上述申請人共申請了 20517 件專利,占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總量的 10.94%,說明各創新主體在中國數字醫療產業齊頭并進,競爭較為激烈。當前中國數字醫療發展勢頭正盛,越來越多企業或科研院所加入了數字醫療的研發隊伍,未來中國數字醫療的競爭將會越來越大。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0 三、從產業鏈結構看產業熱點技術方向 從全球、中國數字醫療產業產業鏈結構對比來看,均是在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數量
118、最多,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少,且中國在輔助診斷和藥品數字化研發兩個技術分支的專利量占比略少于全球占比,中國作為 5G 通信領域的執牛耳者,中國創新主體借助 5G 通信基礎在遠程醫療領域內具有一定優勢。圖 3-3-1 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技術分布 圖 3-3-1 為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數字醫療產業涉及遠程醫療、輔助診斷、醫院信息化和藥品數字化研發這幾個領域的技術創新。其中,輔助診斷在四個分支中占比最大,占比為 57%,達到了全球數字醫療產業申請專利的半數以上,全球各創新主體在該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397563 件,是數字醫療產業的研發熱點;同時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各
119、創新主體也關注遠程醫療這一技術分支,專利申請數量為 123865 件,占比為 18%。再次是醫院信息化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為 97000 件,占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總量的14%;藥品數字化研發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專利申請量為78654 件,專利占比為 11%。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1 圖 3-3-2 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技術分布 圖 3-3-2 為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中國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涉及遠程醫療、輔助診斷、醫院信息化和藥品數字化研發這幾個技術分支。其中,輔助診斷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最多,申請專利數量為 119024 件,專利占比
120、為 55%;其次是專利占比較為接近的遠程醫療和醫院信息化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分別為41842 件和 39074 件,專利占比分別為 19%和 18%;藥品數字化研發技術分支專利申請數量較少,各創新主體在該領域內的專利申請數量為 16148 件,占比為 8%。從專利技術分布來看,中國在輔助診斷和藥品數字化研發兩個技術分支的專利量占比略少于全球占比,其中在藥品數字化研發技術分支,專利占比相差 3%,可知相較于全球創新主體在數字醫療產業內各技術分支專利布局結構,創新主體在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技術分支布局專利略少;在遠程醫療和醫院信息化兩個技術分支專利占比略高于全球。中國作為 5G 通信領域的執牛耳者,
121、中國創新主體借助 5G通信基礎在遠程醫療領域內具有一定優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2 (一)遠程醫療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1、全球遠程醫療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全球遠程醫療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圖 3-3-3 全球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3-3-3 為全球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如圖所示,全球遠程醫療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這一階段的遠程醫療發展較慢,各種技術處
122、于起步階段,信息技術不夠發達,信息高速公路處于新生階段,信息傳送量極為有限,遠程醫療受到通信條件的制約,年專利申請數量相對較低,在 2009 年之前全球年專利申請量維持在 2000 件左右。(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2010 年開始遠程醫療逐步呈現走進社區,走向家庭,更多的面向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3 個人,提供定向,個性的服務發展特點。隨著現代通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4G 技術迅速蔓延全球,5G 技術逐漸發展,遠程醫療領域各創新主體在前期技術積累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年專利申請量開始增大,開始進入第一輪高速增長期。期間,2013 年專利年申請量達到 40
123、00件左右。在數字醫療產業相關技術逐漸成熟,各大公司紛紛在該領域進行相關專利布局。遠程醫療與智能手機的發展緊密同步,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智能手機的普及,遠程醫療也開始與云計算、云服務結合起來,眾多的智能健康醫療產品逐漸面世,遠程血壓儀、遠程心電儀,甚至遠程胎心儀的出現,給廣大的普通用戶提供了更方便、更貼心的日常醫療預防、醫療監控服務,遠程醫療也從疾病救治發展到疾病預防的階段。隨著人們對于遠程醫療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導致全球遠程醫療市場的需求旺盛,而各申請人基于自身需求對遠程醫療的各方面技術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發,可以看出此階段的專利布局數量劇增,2020 年的年專利布局數量約為 2000 年的年
124、專利布局數量的 9 倍,達到歷史最高峰,全球遠程醫療領域相關技術取得了全面的技術突破,其整體產業技術均處于高速發展期。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4 全球創新主體非常重視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并且在中國和美國公開的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預計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博弈以及技術路徑的選擇將會影響遠程醫療領域未來技術的發展。圖 3-3-4 全球遠程醫療領域專利地域分布 圖 3-3-4 為全球遠程醫療領域專利地域分布圖。如圖所示,在遠程醫療領域,專利布局數量排名前 15 的國家或地
125、區分別為中國、美國、EPO、日本、韓國、印度、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英國、法國、墨西哥和以色列。其中:全球創新主體在中國申請專利數量為 41984 件,在美國申請專利數量為 35056 件,可知全球創新主體非常重視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并且在中國和美國公開的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說明遠程醫療領域技術的競爭將主要來自中國和美國之間,預計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博弈以及技術路徑的選擇將會影響遠程醫療領域未來技術的發展。其次是 EPO、日本和韓國,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 7445 件、6996件和 6741 件,專利申請數量遠小于中國和美國,但整體專利申請量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126、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5 在 5000 件以上,說明全球遠程醫療技術領域的創新主體也很關注歐洲市場;再次是印度和德國,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3310件和1591件;其它國家在數字醫療產業的專利申請數量相對較少,專利申請數量在1000 件以下。從全球遠程醫療領域中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圖 3-3-5 全球遠程醫療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圖 3-3-5 為全球遠程醫療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全球遠程醫療領域,主要涉及遠程診斷治療、遠程通信、醫學數據處理和醫療器械等技術分支。其中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最多,涉及 46004 件專利申請,占全球遠程醫療領域內專利申請量的 37%;其
127、次是遠程診斷治療和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分別為29488 件和 23908 件,專利占比為 24%和 19%;再次是醫療器械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占比為 2%;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全球遠程醫療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支,涉及專利數量為 21755 件,專利占比為 18%。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6 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中,全球創新主體較為重視在醫療保健信息通信和無線通信網絡這兩個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通信、無線通信網絡、數字信息傳輸和遠程影像通信等細分領域,其中,全球創新主體較為重視在醫療保健信息
128、通信和無線通信網絡這兩個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專利申請量分別為 19933 件和 13018 件,占全球遠程醫療領域申請總量的 16%和 10%;其次是數字信息傳輸和遠程影像通信技術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分別為 7769 件和 5284 件,專利占比為 6%和 4%。在遠程診斷治療技術分支中,全球創新主體在診斷鑒定技術分支申請了大量專利。在遠程診斷治療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診斷鑒定和診療療法等細分領域,其中全球創新主體在診斷鑒定技術分支申請了大量專利,專利申請量為 26742 件,占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的 22%;診療療法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較少,涉及 2746 件專利申請。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中
129、,通用數字數據處理領域專利申請量最多。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通用數字數據處理、商業數據處理和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其中,通用數字數據處理領域專利申請量最多,涉及 15921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13%,可知全球創新主體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布局專利過程中,逐漸將數據處理應用場景擴展到遠程醫療領域。其次是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涉及5883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5%;圖像數據處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較少,涉及 2104 件專利,占比為 2%。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7 在遠程醫療技術領域內,中國和美國是最具有創新活力的國家,此外,韓國和日本也是該領域的主要創
130、新主體國家。我國醫療健康行業步入智慧發展時代,智慧化、數字化成為行業新追求。圖 3-3-6 全球遠程醫療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3-3-6 為遠程醫療領域全球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遠程醫療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華為公司位于第一梯隊,申請了 9572 件專利,排名全球第一,并且遠超其他申請人。華為公司作為 5G 通信領域的的技術研發引領全球,為全球貢獻了許多技術方案。位于第二梯隊的創新主體主要有強生公司、樂金集團、直覺外科、高通公司、飛利浦和歐珀移動,該梯隊各申請人專利申請量均超過1000 件,其中強生公司申請量排名第二位,共 2374 件;樂金集團排名第三,共 2337 件;直覺
131、外科申請量排名第四,共 1997 件;高通公司申請量排名第五,共 1765 件;飛利浦和歐珀移動分別以 1365 和1363 件專利排名第六和第七。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8 其余申請人專利申請量均低于 1000 件,排名第八到十五位的申請人依次是柯惠醫療、三星集團、松下集團、美敦力、西門子、索尼公司、通用電氣和平安集團。按照申請人所屬國家來看,申請量排名前十五的申請人有 3 個來自中國,6 個來自美國,2 個來自韓國,2 個來自日本。其中中國申請人雖然只占據 2 個席位,但申請量排名第一的申請人由中國的華為包攬,其申請量約占前 15 位申請人的申請量 36.9%,研發
132、實力較強。從專利申請數量來看,華為在遠程醫療領域的申請量最多,從產品技術來看,針對醫療行業,華為更是結合了 5G、4K 視頻技術,推出多場景融合的遠程醫療解決方案,實現疫情防控指揮、遠程會診、遠程監護、遠程醫療教學等實用場景,積極參與全球疫情防控。通過提供多場景含疫情防控協同聯動,實時互動的遠程會診和醫療教學等在內的解決方案,覆蓋醫護工作人員在會議室、工作區等各種接入場景,提供 4K 超高清的極致體驗,快速響應疫情防控、日常醫療等工作。歐珀移動作為另一中國申請人以 1363 件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七,一直以來,歐珀移動致力于持續攜手運營商合作伙伴布局 5G 網絡切片技術研究與發展。5G 網絡切片技
133、術可以“按需分配”出定制化的獨立網絡資源,讓 5G 網絡“如虎添翼”,從而提供更靈活、更高效的 5G 網絡體驗。例如,5G 網絡切片技術可以為智慧醫療等場景切分出“快速專用通道”,提供極度穩定性、低延遲與高安全性的信息傳輸服務,保證遠程醫療順利、安全地實施。此前,歐珀移動曾與沃達豐、愛立信合作在考文垂大學搭建英國首個 5G SA 網絡并演示首個 5G SA 網絡切片技術,同時還曾聯合中國移動完成 5G 終端切片功能驗證。歐珀移動攜手合作伙伴帶來業界領先的 5G 企業切片商用方案印證了歐珀移動在通信技術領域的技術引領實力與行業協作能力。未來,歐珀移動將進一步攜手全球運營商伙伴,推動 5G 企業切
134、片服務的應用與落地,為企業及用戶帶來更安全、可靠、靈活的 5G 網絡通信體驗。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69 來自美國的申請人有 6 家,分別是強生公司、直覺外科、高通公司、柯惠醫療、美敦力和通用電氣。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產品多元化的醫療衛生保健品及消費者護理產品公司,強生公司在醫療數字化的布局早已顯現,通過與騰訊、微軟兩大國內外互聯網數字化巨頭的合作,強生此前提出的醫療生態系統概念再次得到了完善。今年 1 月份,強生醫療宣布將與微軟合作,進一步實現和擴展強生醫療數字手術生態系統。而強生公司作為最早布局這一領域的巨頭之一,2015年,就與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聯合創
135、辦了 Verb Surgical,旨在建立一個能夠結合機器人、高級成像、機器學習、大數據和先進器材的平臺,創造全新的手術機器人系統。2018 年初,強生公司收購法國私人手術技術軟件開發公司 Orthotaxy,獲得 VELYS 平臺技術。2019 年 12 月,強生公司收購此前和谷歌合作創辦的 Verb Surgical 的剩余股份,全面接管業務。2019 年強生醫療與長木谷共同發起中國關節外科人工智能輔助三維手術精準診療項目,2021 年 7 月,與長木谷針對 AIJOINT全面開展商業合作,旨在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將頂尖關節外科權威專家們豐富的手術經驗轉化成標準算法并
136、深度學習和訓練,提供智能化的精準臨床解決方案,不斷推動手術的標準化、精準化和個性化發展。來自韓國的申請人有 2 家,分別是樂金集團和三星集團。作為一家以數字產品為主導的全球性企業,三星集團在數字醫療產業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三星集團早已在數字醫療產業窺探到了商機,其布局可以形象地用一個等式來表示,即“數字醫療專利+數字醫療平臺+糖尿病管理+可穿戴醫療手表+移動醫療車+智能助聽器市場=三星醫療”。三星集團是全球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最多的十家公司之一。在具體的產品上,三星集團在 2014 年發布數字醫療平臺 SAMI,這是一款可支持腕表等可穿戴設備與手機健康應用進行實時數據傳輸,并面向第三方開發者
137、提供了 API 軟件接口,從而為全球的開發者、醫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0 療機構以及合作伙伴營造數字醫療生態。而在數字醫療的應用軟件方面,三星開發出的“S Health”與加拿大遠程醫療網絡 OTN 合作,給用戶提供糖尿病管理方面的信息服務。此外,三星在移動體外診斷儀、數字 X-ray,超聲波、助聽器等醫療設備方面也有涉足。目前,三星首爾醫院的移動網絡進行了全新改版,患者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更加便利、輕松地利用三星首爾醫院云就診。以 2021 年為基準,三星首爾醫院移動網絡的年訪問人數達 690 萬名,每年增加 10%以上,這表明三星數字醫療產品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來自
138、日本的申請人有 2 家,分別是松下集團和索尼公司。2020 年11 月 5 日,索尼公司宣布將更新其供應商中立的醫學影像平臺NUCLeUS,加入遠程病人監測和記錄功能。新功能包括無線視頻流,允許臨床工作人員用 iPad 從任何模式實時訪問圖像。據介紹,NUCLeUS的新功能還包括將多個手術室和ICU的視頻流呈現在一個顯示器上,iPad 流媒體功能,4k 轉換,以及增強的打印功能。此外,2021 年,來自德國的西門子與美國美敦力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攜手加速創新介入療法在基層和非公醫院的推廣落地。西門子醫療和美敦力的強強聯手,發揮了西門子醫療從診斷到治療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和美敦力在微創手術器械與設
139、備領域的領先地位,參與醫院導管室的建設和發展,整合專家資源、組織醫生培訓、提升醫生專業技能,推動介入療法在基層和非公醫院的落地,最終惠及廣大醫患。此外,西門子醫療遠程介入大師平臺首批 2 套專家系統順利落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通過 5G 遠程介入大師診療平臺,實現專家遠程實時在線指導基層醫院醫生進行診療。綜上所述,在遠程醫療技術領域內,中國和美國是最具有創新活力的國家,此外,韓國和日本也是該領域的主要創新主體國家。我國醫療健康行業步入智慧發展時代,智慧化、數字化成為行業新追求。強生在 2022 年開局之際,就已經與微軟、騰訊兩大國內外互聯網數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140、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1 字化巨頭達成合作,而美敦力也曾于去年底與亞馬遜簽署協議,美敦力、西門子、飛利浦等跨國巨頭也已經陸續在數字化醫療中布局,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相信醫療數字化版圖將不斷擴展。2、中國遠程醫療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中國遠程醫療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我國專利申請態勢與全球態勢基本吻合,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圖 3-3-7 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3-3-7 為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如圖所示,中國遠程醫療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我國專利申請態勢與全球
141、態勢基本吻合,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我國遠程醫療開始相對較晚,但發展很迅速,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后,我國大力發展了通信和信息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遠程醫療創造了條件。此外國家相關政策的頒布對于我國遠程醫療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由于國家或地方政府開始大力推動發展,出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2 了許多相關政策來激勵扶持企業發展遠程醫療相關領域技術。如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面向農村和邊遠地區的遠程醫療”。這一階段,我國年專利申請數量相對較低,申
142、請量均不超過 1000 件每年。(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2010 年,我國先后發布的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 2010 年遠程會診系統建設項目技術方案的通知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快實施2010 年縣醫院能力建設和遠程會診系統建設項目的通知,以及 2014年發布 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 等多個文件的發布,我國遠程醫療迎來了發展高潮。此外,這一階段,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不斷增多,慢性病人數增長迅速,且治療時間長,服務需求大,刺激了市場對遠程醫療市場需求的增加,同時,移動醫療終端的普及、醫療物聯網的發展與醫療機構參與度的提高,也推動了遠程醫療規模的持續擴大,而這進一步地帶動了
143、我國在遠程醫療領域年專利申請量地爆發式增長,2016 年后每年專利申請量增量均在 1000 件左右,并且 2017 年我國專利年申請量突破了 5000 件。此外,5G 時代的到來,將遠程醫療推動到更深層次的發展狀態,除了遠程視頻會診、面向個人患者和家庭患者的遠程會診和保健系統,遠程外科手術亦成為領域內研究熱點,移動健康醫療也將成為后續發展趨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 5G 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遠程醫療將深化移動性、多樣性、實時性的特征,其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預計相關專利申請的熱度還會有增無減。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北京市知
144、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3 從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占比來看,中國創新主體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的布局專利占比遠高于全球創新主體,我國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研發創新較為活躍。圖 3-3-8 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圖 3-3-8 為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中國遠程醫療領域,主要涉及遠程通信、醫學數據處理、遠程診斷治療和醫療器械等技術分支。其中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最多,涉及 21000 件專利申請,占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內專利申請量的 50%;其次是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為 7424 件,占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量的 18%;再次是遠程診斷治療技術
145、分支,申請專利數量為 6249 件,專利占比為 15%;醫療器械技術分支申請專利相對較少,專利申請量占比為 2%;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中國遠程醫療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支,涉及專利數量為 6444 件,專利占比為 15%。從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占比來看,中國創新主體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的布局專利占比遠高于全球創新主體,可知我國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研發創新較為活躍;其次我國在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4 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的專利占比略高于遠程診斷治療技術分支,可知中國創新主體更加重視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中,中國創新主體較為重視在醫療保健信
146、息通信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中,通用數字數據處理領域專利申請量最多;在遠程診斷治療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鑒定診斷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通信、無線通信網絡、遠程影像通信和數字信息傳輸等細分領域,其中,中國創新主體較為重視在醫療保健信息通信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專利申請量為 10740 件,占我國遠程醫療領域申請總量的 26%;其次是占比較為接近的無線通信網絡、遠程影像通信和數字信息傳輸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分別為 4016 件、3225 件和 3019 件,專利占比為 9%、8%和 7%。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
147、通用數字數據處理、商業數據處理和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其中,通用數字數據處理領域專利申請量最多,涉及 4330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10%;其次是圖像數據處理和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涉及 1572 件和 1522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均為 4%??芍卺t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中國創新主體較為重視通用數字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在遠程診斷治療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鑒定診斷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6249 件,占中國在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15%。與全球在遠程診斷治療領域的細分領域相比,我國在診療療法細分領域涉及專利較少,未作為主要細分領域列示。醫療器械細分領域主要涉及器械設備框架細分領域,申請
148、專利數量為 725 件,專利占比為2%。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5 廣東、江蘇、上海、浙江以及山東幾個省份都為沿海地區,沿海地區經濟發達,進出口需求大,為遠程醫療方面進出口貿易等提供了有利條件。圖 3-3-9 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省市分布 圖 3-3-9 為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省市分布,圖中以中國專利為基礎,對中國各省市在遠程醫療領域的中國專利數量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中國各省市在遠程醫療領域的創新實力。如圖所示,總體來看,我國遠程醫療技術研發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省市。目前,遠程醫療已覆蓋全國將近 90%的縣區,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149、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推廣遠程醫療。17 個省市將遠程醫療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在方便百姓就醫的同時,提高了基層醫生的服務能力。其中尤以廣東研發實力最強,為技術最密集的省市,專利申請數量為 10371 件,專利申請數量在 10000 件以上,明顯高于其它省市。北京在遠程醫療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次之,申請量與江蘇均在 3000 件以上。上海、浙江、山東和四川四個省市在遠程醫療領域也較為活躍,專利申請數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6 量均在 1000 件以上。由圖可以看出地域集中度比較高。其中廣東、江蘇、上海、浙江以及山東幾個省份都為沿海地區,沿海地區經濟發達,進出口需求大,為遠程
150、醫療方面進出口貿易等提供了有利條件。廣東、上海以及浙江等省市是東部經濟的發達地區,技術優勢明顯,技術研發實力和資金等支持促使該區域對遠程醫療領域技術的研究投入更為積極,并申請了大量專利。在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中,處于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申請數量占比最大。圖 3-3-10 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專利法律狀態 圖 3-3-10 為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專利法律狀態。如圖所示:在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中,處于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申請數量占比最大,占比為 40.77%,專利量為 17057 件;其次授權專利占比排名第二,共計 12105 件,占比 28.93%;主動撤回的專利 3678 件,占比 8.79%,因為申請人
151、未繳納年費而導致專利失效的專利 3609件,約占8.63%,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7 此外還包括因沒有創造性或新穎性而被駁回的3120件專利和1470件公開專利等。中國遠程醫療領域企業進行專利申請的活躍度較高。圖 3-3-11 中國遠程醫療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3-3-11 為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遠程醫療領域中國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一的申請人為華為公司,涉及 3434 件專利申請,遠超其余國內申請人;其次,申請人歐珀移動、平安集團、直覺外科、高通公司、清華大學、飛利浦、中國聯通和樂金集團的專利申請數量均高于 200 件,除
152、此之外的其他申請人在中國申請的專利數量均低于 200 件。結合中國專利申請人所屬國別,可以發現在排名前十五的申請人中,涉及 3 家美國申請人(直覺外科、高通公司和愛惜康),1 家荷蘭公司(飛利浦),1 家韓國公司(樂金集團),其他均為中國申請人。在中國申請人中,有 3 家申請人為高?;蚩蒲性核?,其余均為企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8 業申請人,可見目前在中國遠程醫療領域企業進行專利申請的活躍度較高。(二)輔助診斷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1、全球輔助診斷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全球輔助診斷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穩定增長階段(2000 年至 2009
153、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圖 3-3-12 全球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3-3-12 為全球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如圖所示,全球輔助診斷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穩定增長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以后,醫學影像診斷、反射治療、介入放射對于 X 射線的廣泛應用,X 射線設備的水平逐漸成熟等原因,基于輔助診斷相關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全球輔助診斷的年專利申請量相比遠程醫療較高,其申請量約為同一時期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量的 2倍,輔助診斷領域的年專利申請量保持在 5000-10000 件,并于
154、 2003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79 年達到第一階段的高峰。2004 年-2009 年專利年申請量保持在 7000件及以上。(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隨著人們對于輔助診斷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且基于 X 射線影像診斷、超聲影像診斷、核磁影像診斷、PET 影像診斷以及內窺鏡影像診斷等治療手段在臨床應用范圍的越來越廣泛,各申請人基于自身需求對輔助診斷的各方面技術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發,持續在該領域發力,使得專利布局數量劇增,2020 年的年專利布局數量約為 2000年的年專利布局數量的 8 倍,突破了 40000 件,達到歷史最高峰。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
155、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全球創新主體非常重視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并且在中國和美國公開的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幾乎是其他國家或地區申請量的二倍。圖 3-3-13 全球輔助診斷領域專利地域分布 圖 3-3-13 為全球輔助診斷領域專利地域分布圖。如圖所示,在輔助診斷技術分支,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 15 的國家或地區分別為中國、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80 美國、日本、EPO、韓國、德國、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烏克蘭、法國、英國、巴西和以色列。其中,在輔助診斷領域,創新主體在中國申請的專利數量為118591 件
156、,在美國申請專利數量為 92203 件,可知全球創新主體非常重視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并且在中國和美國公開的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幾乎是其他國家或地區申請量的二倍,說明輔助診斷領域技術的競爭將主要來自中國和美國之間,預計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博弈以及技術路徑的選擇將會影響輔助診斷領域未來技術的發展。其次是日本、EPO、韓國和德國,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 52124 件、25890 件、20024 和 11477 件,專利申請數量遠小于中國和美國,但整體專利申請量在 10000 件以上,說明全球輔助診斷技術領域的創新主體也很關注日本、歐洲、韓國和德國市場;再次是印度、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專利
157、申請數量分別為 7783 件、6521 件和 5143 件;其它國家在輔助診斷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相對較少,專利申請數量在5000件以下。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81 在全球輔助診斷領域,主要涉及輔助診斷及治療、醫學數據處理和數據傳輸等技術分支。圖 3-3-14 全球輔助診斷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圖 3-3-14 為全球輔助診斷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全球輔助診斷領域,主要涉及輔助診斷及治療、醫學數據處理和數據傳輸等技術分支。其中輔助診斷及治療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申請專利數量為 187077 件,占全球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47%;其次是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
158、,涉及 109765 件專利申請,占比為 28%;再次是數據傳輸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為 43679 件,專利占比為11%;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全球輔助診斷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支,涉及專利數量為 57042 件,專利占比為14%。全球各創新主體在輔助診療的鑒定診斷細分領域布局專利數量較多,在該細分領域競爭較為激烈。在輔助診斷及治療技術分中,主要涉及鑒定診斷和診療療法這兩個細分領域,其中,鑒定診斷細分領域申請量最多,申請專利數量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82 180968 件,占全球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45%;其次是診療療法細分領域,申請專利
159、數量為 6109 件,專利占比為 2%??芍谳o助診斷及治療技術分支,全球各創新主體在輔助診療的鑒定診斷細分領域布局專利數量較多,在該細分領域競爭較為激烈。全球創新主體較為重視在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通用數字數據處理、圖像數據處理、商業數據處理和特定模型數據處理等細分領域,其中,全球創新主體較為重視在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輔助診斷通過影像學、醫學圖像處理技術以及其他可能的生理、生化手段,結合計算機的分析計算,輔助發現病灶,進而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其中圖像數據處理技術是重中之重,該細分領域內申請專利數量為 75252 件,占全球輔助診斷領域內申請
160、專利數量的 19%;其次是通用數字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20743 件,占比為 5%;商業數據處理和特定模型數據處理細分領域涉及專利數量相對較少,占比均為 2%。在數據傳輸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傳輸和圖像傳輸通信細分領域,圖像傳輸通信技術領域申請專利較少。在數據傳輸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傳輸和圖像傳輸通信細分領域,其中全球創新主體較為重視醫療保健信息傳輸細分領域,在該領域內申請量 36604 件專利,占比為 9%;圖像傳輸通信技術領域申請專利較少,涉及 7075 件專利申請,占比為 2%。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83 在輔助診斷技術領域內,
161、荷蘭是最具有創新活力的國家,主要專利技術領先者來自飛利浦這一國際大公司,此外,德國和日本也是該領域的主要創新主體國家。圖 3-3-15 全球輔助診斷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3-3-15 為輔助診斷領域全球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輔助診斷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按照申請人所屬國家來看,申請量排名前十五的申請人中,有 3 個分別來自荷蘭、德國和韓國,2 個來自中國,3 個來自美國,其余申請人均來自日本。其中荷蘭申請人(飛利浦)雖然只占據 1 個席位,但其申請量遠超其余申請人,在全球輔助診斷領域中的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共申請了 15443 件相關專利。目前,飛利浦專注于大數據與 AI 相關
162、的課題研究,并與臨床場景和工作流程緊密結合,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構建結構化臨床數據庫、圖像識別、影像輔助診斷、介入治療、基因組學、慢病管理、家庭護理、云平臺解決方案等。此外德國申請人西門子以 8208 件相關專利排名第二,作為數字醫療科技的領軍企業,推出了新一代 5G 虛擬座艙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能夠讓基層醫院從患者擺位、設置掃描參數、實時掃描、圖像后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84 處理等各方面都能實現實時標準化遠程診斷,最終使基層患者能就地及時就醫,提高診療的質量和效率。來自日本的申請人最多,共有 7 家,其中有 6 家申請人排名較為靠前,由此可以看出日
163、本在輔助診斷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東芝公司更是以 7825 件專利排名第三,2021 年 3 月 18 日,東芝與醫療法人社團 Midtown Clinic 等開展聯合研究,針對用一滴血早期診斷 13種癌癥的技術啟動實證試驗,首先檢測 1000 份樣本。這項技術通過鎖定要檢測的小分子 RNA,縮短檢測時間,減輕患者負擔。應用對象包括最早期的“0 階段”癌癥,有望通過早期發現,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來自美國的申請人有 3 家,分別是通用電氣、IBM 以及美敦力。IBM 與美敦力在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的活躍度相對較低,其申請量均低于 2000 件,而通用電氣活躍度相對較高,共布局了 6590 件相
164、關專利。來自韓國的申請人只有三星集團 1 家,共申請了 4716 件專利。此外,中國申請人在輔助診斷領域的活躍度相對來說較低,僅中科院所和平安集團兩家申請人,且其申請量均低于 2000 件。綜上所述,在輔助診斷技術領域內,荷蘭是最具有創新活力的國家,主要專利技術領先者來自飛利浦這一國際大公司,此外,德國和日本也是該領域的主要創新主體國家。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85 2、中國輔助診斷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中國遠程醫療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我國專利申請態勢與全球態勢基本吻合,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
165、010 年至今)。圖 3-3-16 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3-3-16 為中國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如圖所示,中國遠程醫療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我國專利申請態勢與全球態勢基本吻合,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從 2000 年至 2009 年,我國輔助診斷相關專利申請量一直不多,均小于 2500 件每年;在這個階段我國輔助診斷領域相關技術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各種技術發展較緩慢。此外,基層醫生培訓周期有限,專業知識更新困難等也是我國輔助診斷領域相關技術發展較為緩慢的原因之一。(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自 2
166、010 年以來,國家財政多次撥款,加大各地醫療信息化建設力度,推進國家、省級、區域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目前,我國的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86 區域醫療信息化覆蓋率較高,計算機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廣泛覆蓋,省、市級醫院已基本實現全面信息化管理。而從 2010 年開始,我國輔助診斷領域相關專利年申請量增長較為明顯,這說明隨著我國輔助診斷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逐漸成熟,各大創新主體已經開始針對這項技術進行專利布局。2017 年 7 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到,應深化人工智能在智能醫療領域的應用,推廣應用人工智能診療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而隨著這
167、些政策的不斷發布,醫療體系的建設不斷完善,也更有利于我國人工智能醫學影像等方面的廣泛應用。而這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關于輔助診斷的專利申請量的不斷增加,自 2016 年我國在輔助診斷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突破 10000 件,此后年專利申請量持續增加,這說明了我國輔助診斷領域相關技術正在不斷完善和突破。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中國輔助診斷領域,主要涉及輔助診斷及治療、醫學數據處理和數據傳輸等技術分支。其中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圖 3-3-17 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87
168、 圖 3-3-17 為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中國輔助診斷領域,主要涉及輔助診斷及治療、醫學數據處理和數據傳輸等技術分支。其中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46280 件,占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39%;其次是輔助診斷及治療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為 40772 件,專利占比為34%;通過與全球輔助診斷領域技術占比可知,相較于全球創新主體,中國創新主體更為重視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再次是數據傳輸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為 17955 件,專利占比為 15%;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中國輔助診斷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支,涉及專利數
169、量為 14242 件,專利占比為 12%。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中,中國創新主體同樣較為重視在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主要涉及圖像數據處理、通用數字數據處理、商業數據處理和特定模型數據處理等細分領域,其中,作為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的重要細分領域,中國創新主體同樣較為重視在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在該細分領域內申請專利數量為 34750 件,占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內申請專利數量的 29%;相較于全球創新主體在該細分領域申請專利占比,可知中國創新主體在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更為活躍,創新產出更多。其次是通用數字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7239 件,占比為
170、 6%;商業數據處理和特定模型數據處理細分領域涉及專利數量相對較少,申請專利數量分別為 2525 件和 1766 件,占比均為 2%。在輔助診斷及治療技術分中,主要涉及鑒定診斷細分領域。在輔助診斷及治療技術分中,主要涉及鑒定診斷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40772 件,占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34%;相較于全球在輔助診斷領域的細分領域占比,中國創新主體在診療療法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較少,未作為主要細分領域列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88 在數據傳輸技術分支中,中國創新主體較為重視醫療保健信息傳輸細分領域。在數據傳輸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傳輸和圖像傳輸
171、通信細分領域,其中中國創新主體較為重視醫療保健信息傳輸細分領域,在該領域內申請量 16690 件專利,占比為 14%;圖像傳輸通信技術領域申請專利較少,涉及 1265 件專利申請,占比為 1%。廣東、上海以及浙江等省市是東部經濟的發達地區,技術優勢明顯,技術研發實力和資金等支持促使該區域對輔助診斷領域技術的研究投入更為積極,并申請了大量專利。圖 3-3-18 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省市分布 圖 3-3-18 為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省市分布,圖中以中國專利為基礎,對中國各省市在輔助診斷領域的中國專利數量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中國各省市在輔助診斷領域的創新實力。如圖所示,總體來看,我國輔助診斷技術研發
172、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省份。其中以廣東研發實力最強,為技術最密集的省市,專利申請數量為 16665 件,北京在輔助診斷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次之,申請量為 13925 件,廣東和北京在輔助診斷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明顯高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89 于其它省市。上海、江蘇、浙江和山東四個省市在輔助診斷領域也較為活躍,專利申請數量維持在 5000-10000 件。由圖可以看出中國輔助診斷領域除北京外,活躍度較高的是廣東、江蘇、上海、浙江以及山東等沿海地區,地域集中度比較高,沿海地區經濟發達,進出口需求大,為輔助診斷方面進出口貿易等提供了有利條件。廣東、上海以及浙江等省市是東部經濟的
173、發達地區,技術優勢明顯,技術研發實力和資金等支持促使該區域對輔助診斷領域技術的研究投入更為積極,并申請了大量專利。在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中,處于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申請數量占比最大。圖 3-3-19 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專利法律狀態 圖 3-3-19 為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專利法律狀態。如圖所示:在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中,處于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申請數量占比最大,占比為 41.78%,專利量為 49813 件;其次授權專利占比排名第二,共計 32244 件,占比 27.04%;因為申請人未繳納年費而導致專利失效的專利9128件,約占7.66%;主動撤回的專利8752件,占比7.34%;此外還包括因沒有創造
174、性或新穎性而被駁回的7972件專利和2872件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0 公開專利等。在中國申請人中,有 3 家申請人為企業申請人,其余均為高?;蚩蒲性核暾埲?,可見目前在中國輔助診斷領域高?;蚩蒲性核难邪l實力較強,進行專利申請的活躍度較高。圖 3-3-20 中國輔助診斷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3-3-20 為中國輔助診斷領域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輔助診斷領域中國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一的申請人為飛利浦,涉及 2303 件專利申請,相較于西門子和通用電氣,作為全球醫療影像領域主體之一的飛利浦公司更加重視中國市場,在我國布局專利數量較多;其次是中
175、科院所、聯影醫療、平安集團、西門子和浙江大學五家創新主體,在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均高于1000件。其他申請人在中國申請的專利數量相對較少,數量均低于 1000件。結合中國專利申請人所屬國別,可以發現在排名前十五的申請人中,涉及 1 家荷蘭公司(飛利浦),1 家德國公司(西門子),1 家日本申請人(東芝公司),1 家美國申請人(通用電氣),其他均為中國本土申請人。在中國申請人中,有 3 家申請人為企業申請人,其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1 余均為高?;蚩蒲性核暾埲?,可見目前在中國輔助診斷領域高?;蚩蒲性核难邪l實力較強,進行專利申請的活躍度較高。(三)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技術
176、發展分析 1、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0 年)、(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圖 3-3-21 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3-3-21 為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如圖所示,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0 年)全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始自上世紀 60-70 年代,至 2000 年已有一定的技術積累。2000 年起全球醫院信息化專利已在 1000 件以上即將突破 2
177、000 件。但 2000 年至 2010 年這一時期醫院信息化的發展還是較為緩慢,這一時期的年均申請量在 2000 件左右,年均增長率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2 78%,總體而言,這一階段的醫院信息化正穩中向好的發展。(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2010 年起,全球醫院信息化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后各地開始大力發展醫院信息化建設,多國給予了資金和政策雙重支持,例如美國,2011 年,HITECH 法案擬投入 190 億美元來促進衛生信息交換和電子健康檔案的有效使用(Meaningful Use,簡稱 MU),并明確規定從 20112014 年
178、專門撥款 12 億美元用于電子健康檔案 MU 的獎勵,通過 MU 認證的電子健康檔案系統的合格醫生可以獲得4.46.38 萬美元獎勵,合格醫院將可能獲得上百萬美元獎勵,而從2015 年開始不使用電子健康檔案的醫生和醫療機構將受到懲罰。HITECH 法案還撥款約 5.6 億美元支持開展各州間衛生信息交換合作協議計劃,推動各州加快建立衛生信息交換機制,此外更專門撥款8400 萬美元用以支持培養高水平衛生信息技術人才的發展計劃。到2016 年,95%以上的美國醫院滿足了電子健康檔案 MU 的要求,醫院電子健康檔案的普及率是 HITECH 法案出臺前的 9 倍;截至 2018 年1 月,HITECH
179、MU 的獎勵金已發放 379 億美元,遠遠超過 190 億美元的預算。如今疫情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政府加持,更多企業加入到醫院信息化建設中,到 2020 年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突破 10000 件,達到階段性高峰。預測未來該領域還將繼續創新,更多國家和企業將投入醫院信息化建設和研發中。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3 從專利布局數量上看三個國家的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專利的情況一定程度代表了該領域的技術發展情況,因此中國、美國和日本的醫院信息化領域的技術研發能
180、一定程度上影響全球的醫院信息化發展。圖 3-3-22 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地域分布 圖 3-3-22 為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地域分布圖。如圖所示,在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布局數量排名前 15 的國家或地區分別為中國、美國、日本、韓國、EPO、印度、德國、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巴西、法國、加拿大、墨西哥和新西蘭。從專利申請地域分布來看,數字醫療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前 15的國家或地區涉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其中亞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4 個席位、歐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5 席位、北美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3 個席位、大洋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2 個席位、南美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1 個席位??梢妬啔W
181、市場的醫院信息化領域發展十分良好,吸引了大量申請人進行專利布局。亞洲國家以中國為代表,其布局了 39101 件專利,遠超其他國家或地區;北美洲國家以美國為代表,其布局了 22664 件專利。全球排名第二。全球醫院信息化專利布局數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4 量超過 10000 件的有 3 個國家,分別為中國、美國和日本??梢娙齻€國家在醫院信息化領域的研發十分活躍,為醫院信息化的布局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也表明了三個國家的技術競爭非常激烈。從專利布局數量上看三個國家的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專利的情況一定程度代表了該領域的技術發展情況,因此中國、美國和日本的醫院信息化領域的
182、技術研發能一定程度上影響全球的醫院信息化發展。在醫院信息化領域,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涉及專利數量最多。圖 3-3-23 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圖 3-3-23 為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醫院信息化領域,主要涉及醫院信息處理、醫院信息傳輸、診斷信息化、醫療器械數字化等技術分支。其中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涉及專利數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45390 件,占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47%;其次是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為 25238件,占比為 26%;再次是診斷信息化技術分支,涉及 7651 件專利申請,占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8%;醫療器械
183、數字化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占比為 1%。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5 量占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支,涉及專利數量為 17670 件,專利占比為 18%。在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電數字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在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電數字數據處理、商業數據處理和圖像處理細分領域,其中,電數字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22185 件,占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23%;其次是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19813件,專利占比為 20%;圖像處理細分領域僅涉及
184、3392 件專利,占比為 4%。在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醫療保健信息 ICT 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在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 ICT、數字信息傳輸、信號呼叫裝置等。其中醫療保健信息 ICT 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涉及 22050 件專利申請,占比為 23%,可知全球創新主體更為重視在醫療保健信息 ICT 細分領域的專利保護;其次是較為接近的數字信息傳輸和信號呼叫裝置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分別為 2131 件和 1057 件,專利占比分別為 2%和 1%。在診斷信息化技術分支涉及診斷鑒定細分領域,在診斷信息化技術分支涉及診斷鑒定細分領域,涉及專利 7651件專
185、利申請,占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內專利申請總量的 8%;醫療器械數字化技術分支涉及介質輸入器械細分領域,涉及 1051 件專利申請,占比為 1%。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6 專利量在 1000 件以上的申請人分別是來自荷蘭的飛利浦和來自中國的平安集團。其中飛利浦作為全球領先的醫療企業,數字醫療產業有諸多布局,醫院信息化也是其布局方向之一、中國的平安集團已擁有全球最大的智能診斷輔助平臺、全球最大慢病管理平臺、全球最大的醫療數據庫、全球第二醫療科技專利申請數,具備全球領先的科技實力。圖 3-3-24 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3-3-24 為醫院信息化領域全球創新主體排
186、名,如圖所示,醫院信息化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尚且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專利量在1000件以上的申請主體共兩家,專利量排名第一的飛利浦共申請了 1393件專利,排名第二的平安集團共申請 1182 件專利。排名第三的東芝公司以及其后的申請主體專利量皆在 900 件以下,其中東芝公司、西門子、日立公司、佳能公司、富士通、富士膠片和松下集團專利量在500 件以上,其余公司專利申請量在 500 件以下。從各申請主體所屬國來看,排名前 15 位申請人中,日本申請人有 9 家;美國申請人有 2 家;荷蘭、中國、德國和韓國申請人各 1 家,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7 可見日本企業在醫院信息
187、化領域的創新活躍程度高。日本早期的醫院信息系統主要是以掛號、批假、收費等事物管理為中心的系統,與醫院服務無直接關聯。9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發展以醫療服務為中心的醫療信息系統,應用范圍擴大到門診、急診、住院等醫療作業機采購、庫存、財會等行政作業,并積極推進了各系統的整合。日本作為信息技術處于領先水平的國家之一,同時國家給予了相關政策支持,技術與政策的支撐為日本企業對醫院信息化的研發提供了不竭動力。這也是全球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日本企業占據較多席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專利量在 1000 件以上的申請人分別是來自荷蘭的飛利浦和來自中國的平安集團。其中飛利浦作為全球領先的醫療企業,數字
188、醫療產業有諸多布局,醫院信息化也是其布局方向之一。例如飛利浦的下一代電子病歷和護理管理解決方案產品 Tasy EMR,相較于傳統電子病歷系統繁瑣的 IT 解決方案,飛利浦 Tasy EMR 通過一個平臺和數據庫提供一個涵蓋所有護理場景的集成解決方案,成功地實現了臨床、組織和管理流程的集中管理,且有用更先進的臨床分析,更好地簡化醫院的工作流程,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再有來自中國的平安集團已擁有全球最大的智能診斷輔助平臺、全球最大慢病管理平臺、全球最大的醫療數據庫、全球第二醫療科技專利申請數,具備全球領先的科技實力。從數據到知識再到智慧決策,平安集團醫療生態圈的競爭壁壘在先進技術的支撐
189、下已經建立。2019 年平安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安想智慧醫療醫視界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飛利浦和平安集團對醫院信息化領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兩者的研發動向對醫院信息化發展有較大影響。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8 2、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整體呈現增長態勢,自 2000年起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09 年至今)。圖 3-3-25 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3-3-25 為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 2000 年至 2022 年
190、專利申請趨勢,如圖所示,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整體呈現增長態勢,自 2000 年起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我國在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探索計算機在醫院的使用,二十世紀90 年代,我國建設第一代全院規模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并在北大人民醫院、301 醫院率先實現,掀起了我國醫院信息化發展史上第一個建設熱潮。2000 年左右全國各地實施醫保、新農合,抗擊 SARS,進入了臨床信息系統大發展與區域協同醫療探索階段建設重心向臨床轉變,臨床信息系統與電子病歷迅速發展。2003 年多地發生 SARS 大流行,一些地區在國家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方
191、案的指引下,開始對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以及基于平臺的信息共享和協同醫療進行摸索、嘗試;許多醫院開展在信息化條件下的醫療服務流程改造;醫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99 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開始研發成本核算、績效考核系統;醫院為提高競爭力,紛紛建立網站和辦公自動化(OA)系統。至此醫院信息化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2000 年至 2009 年間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量逐步增加,平均申請量在 200 件左右。從專利層面來看,這一時期醫院信息化的發展較為緩慢。(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09 年至今)2009 年,新一輪醫療改革正在引導我國醫療體制與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發生深刻的變革,也成為
192、醫療衛生信息化爆破性增長的引信。2010 年,醫院信息化系統(HIS)建設熱潮興起。到目前為止,HIS系統滲透率已達到較高的水平,三級醫院基本達到 HIS 全覆蓋,二級及以下也基本達到 80%覆蓋,傳統 HIS 系統處于升級換代的新周期。其中門急診劃價收費系統的滲透率已高達 80.4%,住院藥房管理系統、藥庫管理系統、門急診病房管理系統、門急診掛號系統、病案管理系統的滲透率已超過 70%。2009 年后,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量開始逐步增加,尤其是近五年專利申請量更是激增。2021 年是醫療行業“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啟之年,隨著“十四五”開篇醫院信息化建設更是被推到時
193、代風口。2021 年以來我國先后頒布了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管理辦法、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工作規程和專家管理辦法、醫院智慧管理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相關政策,為我國醫院信息化發展保駕護航。我國醫院信息化仍是數字醫療產業的研發熱點。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在醫院信息化領域,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00 圖 3-3-26 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圖 3-3-26 為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醫院信息化領域,
194、主要涉及醫院信息處理、醫院信息傳輸、診斷信息化、醫療器械數字化等技術分支。其中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14721 件,占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38%;其次是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為 14259件,占比為 36%;再次是診斷信息化技術分支,涉及 2625 件專利申請,占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7%;醫療器械數字化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占比為 3%。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支,涉及專利數量為 6188 件,專利占比為 16%。相較于全球創新主體在醫院信息化多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占比
195、情況可知,中國創新主體在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積極創新的同時,也非常重視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的專利保護。在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電數字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01 在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電數字數據處理、商業數據處理和圖像處理細分領域,其中,電數字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6579 件,占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17%;其次是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6193件,專利占比為 16%;圖像處理細分領域涉及 1949 件專利申請,占比為 5%。在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醫療保健信息 ICT 細
196、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在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 ICT 和數字信息傳輸等。其中醫療保健信息 ICT 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涉及13076 件專利申請,占比為 33%,為中國創新主體更為重視并積極進行專利布局的細分領域;其次是數字信息傳輸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涉及 1183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3%。與全球創新主體在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細分領域可知,中國創新主體在信號呼叫裝置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較少,未作為主要細分領域列示。診斷信息化技術分支涉及診斷鑒定細分領域,占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內專利申請總量的 7%。在診斷信息化技術分支涉及診斷鑒定細分領域,
197、涉及專利 2625件專利申請,占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內專利申請總量的 7%;醫療器械數字化技術分支涉及支付系統、登記系統和介質輸入器械細分領域,涉及專利數量分別為 529、407 和 406 件專利申請,占比均為 1%。我國醫院信息化領域技術研發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地區、成渝地區和北京。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02 圖 3-3-27 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省市分布 圖 3-3-27 為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省市分布,圖中以中國專利為基礎,對中國各省市在醫院信息化領域的中國專利數量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中國各省市在醫院信息化領域的創新實力。如圖所示,總體來看,我
198、國醫院信息化領域技術研發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地區、成渝地區和北京。其中廣東和北京市是技術最為密集的省市,其專利量在 5000 件以上。專利量在 1000件以上 5000 件以下的包括江蘇、上海等 6 個省市。其余省市專利量在 1000 件以下。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中央和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系列部署要求,把互聯網+與健康惠民智慧醫療結合起來,推進華南地區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提升醫院信息化建設,醫院服務質量和管理能力,惠及全民的醫療信息服務和智慧醫療服務,力爭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示范省。在此背景下,廣東省各個創新主
199、體在醫院信息化領域表現創了更高的創新活躍度。加之廣東省互聯網企業云集,為珠三角地區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03 醫院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北京在醫院信息化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僅次于廣東,排名第二。北京是新一代醫療技術創新力量匯聚高地,為貫徹十九大“健康中國戰略”精神,北京多家醫院積極建設互聯網醫院,推動了醫院信息化的發展。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為我國醫院信息化發展提供了積極的環境,廣東省和北京市作為擁有較強的創新實力的省市,對醫院信息化建設進程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在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的專利中,有 43.14%的專利處于實質審查階段。圖 3-3-28 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法律狀
200、態 圖 3-3-28 為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法律狀態。如圖所示,在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的專利中,有 43.14%的專利處于實質審查階段;已授權的專利有 7868 件,僅占比 20.11%;被駁回的專利與主動撤回的專利量相差不大,分別占比 12.55%和 11.66%,前者有 4912 件專利,后者有 4563 件專利;6.45%的專利因未繳年費而失效;公開專利占比 2.14%;期限屆滿的專利僅 156 件??傮w而言,專利授權率不足30%,而處于駁回、撤回、未繳年費、期限屆滿等失效狀態的專利占比約 31%。專利授權率和專利失效率能一定程度反映出專利的技術創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
201、導航 104 新能力和專利質量,而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的專利授權率總體偏低,而失效率略高,說明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專利質量還有待提高。我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各創新主體專利申請量普遍偏低。在排名前15 位申請人中,平安集團在醫院信息化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圖 3-3-29 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3-3-29 為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各創新主體專利申請量普遍偏低。在排名前 15 位申請人中,平安集團在醫院信息化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是唯一一家專利數量達到 1000 件以上的創新主體。其次是四川大學(附屬醫院)、飛利浦和泰康集團,專利申請數量
202、分別為 315 件、309 件和 307 件。其余創新主體專利量皆在 300 件以下??梢娭袊t院信息化領域除平安集團外,其余申請人技術競爭力無較大差距。在中國申請專利的創新主體中有兩家來自國外的企業,一是排名第 3 來自荷蘭的飛利浦,二是排名第 15 來自德國的西門子。飛利浦作為醫療領域的龍頭,在數字醫療產業積極建設醫院信息化,同時也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05 在醫院信息化領域進行了諸多布局,可以說飛利浦是醫院信息化領域的風向標之一。同時西門子在醫院信息化領域的布局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因此,關注飛利浦和西門在中國布局 309 件與 157 件醫院信息化領域相關對未
203、來醫院信息化領域的發展方向可能有一定借鑒作用。此外,在排名前 15 位的中國申請人中 6 家企業、3 所高校、4 家醫院,可見在中國申請人企業在醫院信息化領域的技術創新最為活躍。(四)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技術發展分析 1、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藥品數字化研發可分為兩個階段,技術穩定增長階段(2000 年至2012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2 年至今)。圖 3-3-30 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3-3-30 為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總體而言,當前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正處于上升階段,其專利申請量也在不斷增加。藥品數字化研發可分為兩個階段,具體見下
204、:(1)技術穩定增長階段(2000 年至 2012 年)早在 1981 年,財富發表了名為“下一次工業革命:默克公司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06 通過計算機設計藥物”的封面文章。這意味著,制藥這個傳統的行業開始了和新事物計算機的聯姻,這也宣告了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 的正式面世。此后,越來越多的獨立 CADD 公司開始涌現,他們以計算化學、計算生物學、物理學為基礎,開發各類軟件為藥企服務。90 年代后期,CADD 開始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第一款基于受體結構設計的藥物(SBDD)碳酸酐酶抑制劑成功上市,這是一款治療青光眼的藥物;以及在 HIV 蛋白酶抑制劑沙奎那韋,纖
205、維蛋白原拮抗劑、氟諾沙星、奧斯那韋等藥品中,CADD 均發揮了重要作用。盡管 CADD 在現代藥物研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依舊沒能降低新藥研發難度。直至 2012 年第一家 AI 制藥公司成立,讓這場制藥領域的變革出現了轉機。(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2 年至今)2012 年,Exscientia 注冊成立,AI 制藥開始在全球萌芽。這與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等為主的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密切相關,一些生物制藥專家開始將其應用到藥物研發領域。到 2018 年,AI 制藥領域的發展終于有了小的突破和爆發。最早成立的一批 AI 制藥公司,包括 Schrdinger、Relay、Recursion、
206、Exscientia、英矽智能等,開始陸續獲得臨床候選分子一類的驗證性成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借助AI 做藥的可能性,也有越來越多的新成員加入到 AI 制藥賽道。2020年 11 月 30 日,谷歌旗下人工智能技術公司 DeepMind 提出的深度學習算法Alphafold破解了出現困擾醫學專家五十年之久的蛋白質分子折疊問題。2021 年 4 月,Exscientia 宣布世界首款基于 AI 設計的創新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如今,AI 主導藥物研發的時代已經到來,AI 技術的應用是制藥業的必然趨勢,因此,未來藥品數字化研發技術發展十分樂觀,競爭也將愈發激烈。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
207、,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07 美國和中國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布局的專利僅相差 184 件,但各個申請人在兩個國家布局的專利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或地區。圖 3-3-31 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地域分布 圖 3-3-31 為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地域分布圖。如圖所示,在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布局數量排名前 15 的國家或地區分別為美國、中國、日本、EPO、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德國、墨西哥、加拿大、俄羅斯、巴西、法國、意大利和英國。從專利申請地域分布來看,數字醫療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前 15的國家或地區涉及亞洲、歐洲、
208、北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其中亞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4 個席位、歐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6 個席位、北美洲國家或地區占據 3 個席位、大洋洲和南美洲國家或地區各占據 1 個席位,可見各個專利申請主體十分重視亞洲和歐洲市場,同時北美洲的專利布局位于第一,可見北美洲的藥品數字化研發的市場也十分重要。此外,藥品數字化研發是數字醫療產業唯一一個美國布局超過中國的技術分支,可見美國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研發較為活躍,市場吸引力更強。從圖中可以看出美國和中國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布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08 局的專利僅相差 184 件,但各個申請人在兩個國家布局的專利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或地區
209、。一來說明中美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二來也一定程度說明中美對藥品數字化研發的重視。從專利布局量來看,美國和中國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市場動向對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發展有引領作用。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疾病識別及配置品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最多。圖 3-3-32 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圖 3-3-32 為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涉及疾病識別及配置品、藥物數據處理、生物制藥、化學制藥和藥研數據處理等技術分支。其中疾病識別及配置品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18188 件,占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23%;其次
210、是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為 15982 件,專利占比為 20%;再次是較為接近的生物制藥和化學制藥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分別為 11366 件和 9586 件,專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09 利占比為 15%和 12%;藥研數據傳輸技術分支涉及專利數量最少,專利占比為 4%。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支,涉及專利數量為 20629件,專利占比為 26%。通過其他占比可知,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所設計細分領域較多,領域較為分散,在各個細分領域內均涉及一定數量專利。在疾病診斷及配置品技術分支,醫用配置品細分領域專利
211、申請數量最多。在疾病診斷及配置品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醫用配置品和診斷鑒定細分領域,其中醫用配置品細分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多,涉及 14882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19%;其次是診斷鑒定細分領域,相較于與醫用配置品細分領域,全球創新主體在該領域內申請專利數量相對較少,涉及 3306 件專利,專利占比為 4%。在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材料分析測試和藥研數據處理兩個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較為接近。在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主要涉及材料分析測試、藥研數據處理和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其中材料分析測試和藥研數據處理兩個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較為接近,專利申請量分別為7146件和6906件,均占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內
212、專利申請總量的 9%;其次是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為 1930 件。占比為 3%。在生物制藥技術分支,核酸/酶等測定和微生物或酶細分領域,在這兩個細分領域內專利申請數量較為接近。在生物制藥技術分支,主要涉及核酸/酶等測定和微生物或酶細分領域,在這兩個細分領域內專利申請數量較為接近,申請量分別為6440件和4926件,專利占比分別為8%和6%。在化學制藥技術分支,涉及雜環化合物和肽細分領域,其中雜環化合物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為 5766 件,占比為 7%;肽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相對較少,涉及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0 3820 件專利申請,占比為 5%。在藥研數
213、據傳輸技術分支,涉及醫療保健信息 ICT,專利申請量為 2903 件,專利占比為 4%。從各申請主體所屬國來看,各創新主體分屬于美國、瑞士、德國和法國等。其中美國申請人最多,占據 6 個席位。圖 3-3-33 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3-3-33 為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全球創新主體排名,總體而言,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偏低,專利申請量排名前 15位申請人中,專利量在 1000 件以上的僅一家,專利量在 500 到 1000件的有 7 家,專利量在 100 到 500 的有 7 家。其中,輝瑞公司在該領域申請專利 1085 件,瑞輝被稱為“宇宙第一藥企”,對數字化轉型非常
214、重視。2016 年,輝瑞和著名的 IBM 達成合作,成為全球首批利用Watson平臺進行新藥發現(Drug Discovery)的公司之一,利用 Watson 的機器學習等技術進行新藥物靶點識別、組合療法的研究和患者的選擇策略。之后,輝瑞又開始陸續和Adapsyn、晶泰科技、Atomwise、CytoReason、Insilico 等 AI 制藥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涵蓋靶點發現、小分子藥物發現、免疫疾病模型、抗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1 體藥物研發等多個環節。羅氏公司在 AI 藥物研發主要聚焦新藥發現即臨床試驗階段;諾華計劃將微軟的 AI 技術應用于整個藥物研發過程,包
215、括研究、臨床試驗、生產、運營等環節;葛蘭素史克是最早在內部創建 AI 部門的藥企之一;強生與 AI 公司的合作主要聚焦于新藥研發;賽諾菲與多家 AI 公司展開了合作,主要場景都是聚焦于藥物發現;除了將 AI 用于藥物發現外,百時美施貴寶與 Concerto Health AI 也將 AI 用于臨床試驗階段,分析藥物的真實世界數據。除了上述列舉的幾家藥企,全球還有很多藥企正向著數字化轉變,藥品數字化研發是制藥領域一大重要發展趨勢。當前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排名靠前的企業因本身在制藥行業已有一定建樹,未來或將繼續引領藥品數字化研發進程。從各申請主體所屬國來看,各創新主體分屬于美國、瑞士、德國和法國
216、等。其中美國申請人最多,占據 6 個席位。美國作為生物技術藥物年銷售額曾經占到全球的 60%以上國家,擁有世界上最成功的生物制藥公司和最先進的技術,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優勢明顯,同時美國創新主體也積極在藥品數字化領域進行專利布局。其次是瑞士、德國和法國這三個國家,分別占據 2 個席位。其中:瑞士在制藥、化工、精密儀器、醫療設備等領域的應用開發研究位居國際前列,并且瑞士是歐洲生物技術產業成熟度較高的國家;德國則為歐洲新藥研發最多的國家;法國曾經是世界第五大藥品市場,是繼德國之后的歐洲第二大藥品市場。中國在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申請人排名中占據一個席位,近年來,中國創新主體結合數字化研發生產的趨勢
217、越來越明確,藥企在研發、生產、營銷各個環節數字化轉型進程大幅加快。通過以上分析,美國、瑞士、德國和法國的制藥業具有較強的實力,它們都處于全球生物醫藥前沿水平。隨著醫療數字化轉型趨勢,很多大型藥企都將數字化轉型提上了日程,藥品數字化研發將迎來更為快速的發展。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2 2、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技術發展分析 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整體呈現增長態勢,自2000 年起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4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4 年至今)。圖 3-3-34 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3-3-34 為中
218、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 2000 年至 2022 年專利申請趨。如圖所示,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整體呈現增長態勢,自 2000 年起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4 年)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在 2000 年至 2014 年間研發進度較為緩慢,這一階段的年均專利申請量在 314 件左右。這個時期數字化技術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尚在探索階段,AI 在制藥業領域的應用還未步入正軌。(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4 年至今)我國的 Al 制藥興起于 2014 年,在 2018 年至 2020 年間駛入快車道。尤其是 2020 年隨著疫情的爆發,Al 制藥迎來爆
219、發期,全年融資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3 總金額超過 27 億元,較 2019 年增長了 10 倍。我國 AI 制藥起步稍晚于歐美,但在資本入局、政策扶持、技術進步等因素驅動下,我國 AI制藥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國藥品數字化研發的發展突飛猛進,專利申請量開始大幅增加,2014 年至2021 年年均專利申請量為 1407 件,專利申請量增長率高達 154%。近幾年,我國 AI 制藥業正快速發展,2018 年,國內 AI 制藥行業初創企業注冊成立迎來第一波“小高峰”;2020 年迎來第二波,AI 制藥賽道的初創公司如雨后春筍,投資機構蜂擁而
220、至;包括谷歌、騰訊、百度、華為、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在內的多家高科技互聯網公司相繼進場 AI 制藥。政策、資本、技術三者驅動下,我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中,中國創新主體在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最多。圖 3-3-35 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分析 圖 3-3-35 為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涉及藥物數據處理、藥研數據傳輸、生物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4 制藥、疾病識別及配置品、化學
221、制藥等技術分支。相較于全球藥品數字化研發各技術分支占比,中國創新主體在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4495 件,占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28%,可知中國創新主體更加重視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的技術研發及保護;其次是藥研數據傳輸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為 3067 件,專利占比為 19%;再次是生物制藥技術分支,涉及 2122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13%;疾病識別及配置品和化學制藥兩個技術分支涉及專利數量相對較少,專利申請量分別為1297件和593件,專利占比分別為 8%和 4%。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
222、支,涉及專利數量為 4590 件,專利占比為 28%。在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材料分析測試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在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主要涉及材料分析測試、藥研數據處理和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其中材料分析測試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涉及 2260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14%;其次是藥研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為 1636 件,占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內專利申請總量的 10%;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專利量為 599 件,占比為 4%。在藥研數據傳輸技術分支,醫療保健信息 ICT 細分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在藥研數據傳輸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 ICT、生
223、物信息 ICT 和計算化學 ICT 這幾個細分領域,其中醫療保健信息 ICT 細分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多,涉及 1466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9%;其次是較為接近的生物信息 ICT 和計算化學 ICT 細分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 961 件和 640 件,專利占比分別為 6%和 4%。在生物制藥技術分支,核酸/酶等測定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相對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5 較多。在生物制藥技術分支,主要涉及核酸/酶等測定和微生物或酶細分領域,其中核酸/酶等測定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多,涉及 1415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9%;其次是微生物或酶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為
224、707 件,專利占比為 4%。在疾病識別及配置品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醫用配置品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為 1297 件,專利占比為 8%。在化學制藥技術分支,涉及肽細分領域,涉及 593 件專利申請,占比為 4%;雜環化合物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未作為主要細分領域列示。我國藥品數字化研發技術領域的創新區主要分布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地區。圖 3-3-36 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省市分布 圖 3-3-36 為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省市分布,圖中以中國專利為基礎,對中國各省市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中國專利數量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中國各省市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創新實力。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225、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6 如圖所示,總體來看,我國藥品數字化研發技術領域的創新區主要分布珠三角、長三角和北京地區。在財政推動下,各地正積極的展開研發工作,北京市在藥品數字化研發中表現出了較強的技術實力和研發活躍度,其專利申請量為 1877 件,排名我國第一。廣東省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創新成果略低于北京,共申請了 1682 件專利,但仍處于技術研發實力較強的行列。目前人工智能幾乎參與了從藥物靶點發現到臨床試驗的全流程。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迭代及新政策的陸續出臺,未來 AI 制藥領域必將會實現更多新的突破與發現。各個AI 制藥企業、醫療機構等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正持續活躍的進行創新。我國
226、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量在 1000 件以上的省市共 5個,專利申請量在 800 件以上的有 6 個。其余省市專利量皆在 500 以下。從各省市專利分布數量來看,我國藥品數字化研發的發展還不充分,研發成果也主要集中在技術創新能力高,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藥品數字化研發是制藥業發展趨勢,未來還會有更多省市和申請主體投入藥品數字化研發的研發工作中。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專利授權率較低,并且失效率高于授權率。圖 3-3-37 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法律狀態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7 圖 3-3-37 為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法律狀態。如圖所示,在中國藥品數字化
227、研發領域的專利中,有 5728 件專利處于實質審查階段;已授權的專利有 3884 件,占比 24%;被撤回的專利占 14%,共2300件;被駁回和未繳年費而失效的專利各有 1674件和1510件。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授權率在 30%,處于駁回、撤回、未繳年費、期限屆滿等失效狀態的專利高于 33%。專利授權率和失效率是體現專利質量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方式之一,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專利授權率較低,并且失效率高于授權率,一定程度反映出目前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專利質量不高,創新活躍度與創新能力匹配度較低。中國藥品數字化領域各創新主體專利申請量偏低,最高僅 276 件專利。圖 3-3-38 中
228、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3-3-38 為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中國藥品數字化領域各創新主體專利申請量偏低,最高僅 276 件專利。專利量在 200 件以上共 2 家,其余申請人專利量在 150 件以下。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8 可見在中國數字化研發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并且目前國內暫無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優勢企業。在中國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量排名前15位申請人中有12家為高?;蚩蒲性核?,占比高達 4/5,可見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高??蒲性核莿撔碌闹鲗Яα?。此外 15 位申請人中僅 1 家來自國外,即來自瑞士的羅氏公司,瑞士在
229、醫療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羅氏公司在瑞士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因此羅氏公司在中國的布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19 第四章 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定位與洞察 一、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創新發展定位 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其態勢與我國整體態勢基本吻合,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0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圖 4-1-1 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趨勢 圖 4-1-1 為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趨勢圖,如圖所示,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其態勢與我國整體
230、態勢基本吻合,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0 年)2000 年至 2010 年這一階段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的專利年均申請量為 132 件,數量較少。這一時期,我國數字醫療尚在摸索階段,北京的專利申請量雖不高,但年專利申請量持續增加,這一時期的增長率為 64.95%,為后面數字醫療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儲備。(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0 2010 年以后,北京數字醫療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專利申請增長率為 114.58%。2016 年,北京在數字醫療產業的專利申請數量突破 1000 件,
231、并持續增長。疫情爆發以來,數字醫療的重要性越發明顯,至 2021 年專利申請量達到階段性高峰 4761 件。隨著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的開放,北京將在數字醫療產業開展數據采集標準化試點。北京市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開放發展行動方案中指出,要加快數字醫療產業發展。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開展醫院電子病歷、電子醫學影像以及公共衛生數據標準化采集、支持醫療機構與人工智能企業、科研單位在安全合規前提下聯合開展醫療數據治理和價值挖掘、支持醫療機構在診療、住院、巡診、康復等場景開展數字化應用等。預計,未來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還會有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
232、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從北京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技術分布來看,輔助診斷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占比最大。圖 4-1-2 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技術分布 圖 4-1-2 為北京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北京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1 在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技術分布涉及遠程醫療、輔助診斷、醫院信息化和藥品數字化研發這幾個技術分支。其中,在輔助診斷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占比最大,專利申請量為 15310 件,占比為 59%,遠高于其它細分領域,可知北京各創新主體在輔助診斷領域內研發創新較為活躍,創新產出相對較多;其次是遠程醫療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為5306件,占比為 2
233、0%;再次是醫院信息化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3244件,專利占比為 13%;藥品數字化研發細分領域專利占比較少,專利申請量為 2081 件。從專利技術分布來看,北京市在輔助診斷和遠程醫療兩個技術分支專利占比高于中國在這兩個技術分支的占比,可知相較于中國其它省市創新主體,北京市創新主體較為重視輔助診斷和遠程醫療兩個技術分支,在這兩個細分領域布局專利較多;藥品數字化研發細分領域與中國占比相同,而醫院信息化細分領域則略低于中國在該領域的專利占比,相較于中國其它省市,北京市創新主體更加重視輔助診斷和遠程醫療這兩個技術分支,而在醫院信息化技術分支申請專利較少。北京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中,近半數專利處
234、于實質審查階段。圖 4-1-3 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法律狀態 圖 4-1-3 為北京數字醫療產業專利法律狀態。如圖所示:在北京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2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中,近半數專利處于實質審查階段,該階段專利有 10007 件;授權專利共 6664 件;公開專利有 432 件;期限屆滿的專利有145件;駁回的專利有2056件;未繳年費的專利有1316件;撤回的專利有 1263 件??傮w而言,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處于失效狀態的專利占總專利申請量的 20%,失效專利占比較低,既說明北京申請主體在數字醫療上的投入未減少,同時也說明北京的數字醫療發展正處于上升階段,技
235、術創新還有上升空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北京數字醫療研發的主力軍,其研發活躍度高,技術實力較強。圖 4-1-4 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申請人排名 圖 4-1-4 為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數字醫療產業北京市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中科院所以 1811件專利申請排名第一,其次是清華大學,專利申請量為 1243 件;中科院所和清華大學在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多,是北京市創新主體中僅有的專利申請量超過 1000 件的申請人。再次是排名第三、四、五、六位的北京大學、北航大學、京東方和北京工業大學,這四家創新主體在數字醫療產業內的專利申請量相差不大,申請量分別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
236、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3 698 件、666 件、652 件和 609 件。排名第七位、第八位的北京理工大學和首醫科大分別申請了 571 件和 537 件專利。其余申請人在該領域申請專利相對較少,專利申請量在 500 件以下。從申請人的類型來看,在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排名前15位申請人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請人有8家、企業有6家、醫院有1家,并且前四個席位均為高?;蚩蒲性核?,可見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北京數字醫療研發的主力軍,其研發活躍度高,技術實力較強。清華大學和中科院所的主要發明人在數字醫療產業的創新研發較為活躍,其創新產出遠遠多于本領域內其它發明人。圖 4-1-5 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
237、專利發明人 圖 4-1-5 示出了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五的創新主體中主要發明人排名。如圖所示,清華大學和中科院所的主要發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4 明人在數字醫療產業的創新研發較為活躍,其創新產出遠遠多于本領域內其它發明人。其中,中科院所的鄭海榮作為發明人所申請的專利數量最多,涉及 202 件專利申請。其次是北京大學的張麗,作為發明人所申請的專利數量為 191 件。北京大學、北航大學和京東方三家創新主體的發明人在該領域內申請專利數量則大多在 50 件以下。清華大學多位發明人中,陳志強現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任教,主要從事粒子及輻射成像研究,在數字醫療產業
238、涉及 183 件專利申請。邢宇翔,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研究員。自 2003 年開始從事 X 光成像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射線能譜 CT 成像和衍射 CT 成像技術,包括不完備 CT 數據重建,多能譜信息解析方法,衍射信號提取、CT 系統性能評估,深度學習圖像重建和識別、圖像大數據分析等。趙自然是清華大學研究員,近年來,圍繞探測與成像技術,開展成像信號探測、信息處理、系統構建研究。戴瓊海長期致力于立體視覺、計算攝像學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創新,近年來主要從事國際交叉前沿腦科學與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論的研究,包括多維多尺度計算攝像儀器、光電認知計算的理論架構、算法與芯片等。中科
239、院所的多位發明人中,鄭海榮在醫學成像技術與系統、信息技術與理論方法在醫學成像中的應用領域發表論文 160 余篇,研發過程中申請專利 202 件。發明人劉新其主要研究方向為磁共振成像技術及其臨床應用,2008 年底加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期間共申請了 160 件專利。梁棟提出了融合多類先驗信息的快速磁共振成像理論與方法,且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快速磁共振成像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在數字醫療產業涉及 146 件專利申請。田捷和孫怡寧分別涉及 103 件和 71 件專利,前者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等院校和 301 醫院等多家臨床醫院特聘或兼職教授;后者
240、2009 年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 年獲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5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二、北京市數字醫療產業鏈結構洞察(一)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創新能力洞察 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其態勢與我國整體態勢基本吻合,自 2000 年起大致分為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4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4年至今)。圖 4-2-1 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4-2-1 為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如圖所示,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其態勢與我國整
241、體態勢基本吻合,自 2000 年起大致分為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4 年)2000 年至 2014 年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年均專利申請量為31 件,這一時期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還處于探索階段,專利申請量較低。(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4 年至今)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6 2014 年以后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年專利申請量突破 100 件,2016年至 2020 年專利增長率高達 117%,近幾年,AI 輔助制藥開始走紅,加之疫情沖擊,藥品數字化研發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進行投資,北京多個互聯網巨頭開始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進行布局
242、。例如,2020年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牽頭創立了百度生科,百圖生科通過 AI 技術和前沿生物技術融合創新,打造多組學聯合挖掘平臺、AI 藥物設計平臺、高通連體外模擬及藥物驗證平臺,以加速新靶點轉化和藥物研發等。除了互聯網企業,北京還有多家藥企紛紛轉型數字化,未來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還將持續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從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技術分布來看,在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最多。圖 4-2-2 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7 圖 4-2
243、-2 為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涉及藥物數據處理、藥研數據傳輸、生物制藥、疾病識別及配置品、化學制藥等技術分支。北京市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各技術分支占比情況與中國較為接近,其中北京市創新主體在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674 件,占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33%,可知北京市創新主體更加重視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的技術研發及保護;其次是藥研數據傳輸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為 505 件,專利占比為 24%;再次是生物制藥技術分支,涉及 244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12%;疾病識別及配置品和化學制藥兩個技術分支專利
244、申請量分別為 109 件和 90件,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占比分別為 5%和 4%。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支,涉及專利數量為 461 件,專利占比為 22%。在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材料分析測試和藥研數據處理兩個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較為接近。在藥物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主要涉及材料分析測試、藥研數據處理和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其中材料分析測試和藥研數據處理兩個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較為接近,涉及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 291 件和286 件,專利占比均為 14%;其次是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專利量為 97 件,占比為 5%。在藥研數據傳輸技術分
245、支,醫療保健信息 ICT 細分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在藥研數據傳輸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 ICT、生物信息 ICT 和計算化學 ICT 這幾個細分領域,其中醫療保健信息 ICT 細分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多,涉及 258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12%;其次是較為接近的生物信息 ICT 和計算化學 ICT 細分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 125 件和 122 件,專利占比均為 6%。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8 在生物制藥技術分支,核酸/酶等測定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多。在生物制藥技術分支,主要涉及核酸/酶等測定和微生物或酶細分領域,其中核酸/酶等測定細分領域專利申
246、請量相對較多,涉及 176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9%;其次是微生物或酶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為 68 件,專利占比為 3%。在疾病識別及配置品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醫用配置品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為 109 件,專利占比為 5%。在化學制藥技術分支,主要涉及肽細分領域,共申請了 90 件專利,占比為 4%;雜環化合物細分領域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未作為主要細分領域列示。在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中,處于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占比最高。圖 4-2-3 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法律狀態 圖 4-2-3 為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法律狀態。如圖所示:在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中,處于實質審查階段
247、的專利有688 件,占比為 33%;已經授權的專利有 578 件,占比 28%;被駁回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29 和被撤回的專利各自占比 10%和 9%;未交年費而失效的專利有 161件??傮w而言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授權率為 36%,其中有8%的專利因技術更迭價值變低被申請人放棄等原因而處于失效狀態的專利。說明北京市創新主體在藥品數字化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強。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研發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導,高校和科研院所為藥品數字化研發技術創新提供了不竭動力。圖 4-2-4 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4-2-4 為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
248、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北京市各創新主體在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申請的專利較少,在排名前15 位申請人中,中科院所以 107 件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中科院所是北京市唯一家專利申請量在 100 件以上的申請人。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中醫科學以及清華大學專利申請量分別為 83 件和 61 件。其余北京市申請人專利量在 50 件及以下。在 15 位申請人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占據 11 個席位,其余 3 位申請人 1 家醫院 3 家企業,說明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的研發由高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30 校和科研院所主導,高校和科研院所為藥品數字化研發技術創新提供了不竭動力。北京市藥品數字
249、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主要發明人排名來看,僅中科院所四位主要發明人申請的專利在 10 件以上。圖 4-2-5 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發明人分析 圖 4-2-5 展示了北京市藥品數字化研發領域專利申請主要發明人排名。如圖所示,五家申請人的主要發明人申請的專利大多在 10 件以下,僅中科院所四位主要發明人申請的專利在 10 件以上,分別為張曉哲、趙楠、程孟春和蔣華良,其中張曉哲申請的專利最多,有 19件,其余三位發明人分別申請了 18 件、14 件和 11 件專利。其中,張曉哲曾留學于德國馬普生物控制論研究所和瑞士弗里堡大學,目前主要從事生物檢測、數據挖掘研究及醫藥-分子-計算交叉領域的研究;趙
250、楠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基礎心理學專業 2009 級博士生,現為中國科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31 學院心理所副研究員;蔣華良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時還擔任 AI 制藥企業阿爾脈生物的首席科學顧問。長期致力于藥物科學基礎研究和新藥發現,通過計算信息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近年來利用深度神經網絡開展大數據和 AI 的藥物研發。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32 (二)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創新能力洞察 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其態勢與我國整體態勢基本吻合,自 2000 年起,大致分為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6 年)、
251、(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至今)。圖 4-2-6 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4-2-6 為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如圖所示,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其態勢與我國整體態勢基本吻合,自 2000 年起,大致分為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6 年)2000 年至 2016 年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從年申請量 4 件增長至年申請量 276 件,年均增長率為 39%。這一時期北京各創新主體主要以探索為主,進行相關技術積累。(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6 年至今)2016 年起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量開始大幅度增
252、加,近幾年年均申請量為 676 件,專利增長率高達 200%。2016 年至今,國家相關部門頒發了一系列的文件鼓勵全國各大醫院進行信息化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33 設。2018 年,國家衛健委為了進一步促進規范中國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制定了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試行),文件中表示在下一階段內,中國的醫院如何建設信息化以及要求。同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便鼓勵各醫院提升信息化建設。2022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北京在醫療信息化建設方面走在國
253、內的前列,醫療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近幾年,北京醫療信息化從基礎設施建設、規范標準的建立、醫院應用覆蓋等方面均取得較大進展。未來北京市醫院信息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北京市創新主體更為重視在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在該技術分支相較于國內其他省市具有一定優勢。圖 4-2-7 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圖 4-2-7 為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醫院信息化領域,主要涉及醫院信息處理、醫院信息傳輸和診斷信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34 息化等
254、技術分支。其中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3079 件,占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59%;其次是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為 1664 件,占比為 32%;再次是診斷信息化技術分支,涉及 165 件專利申請,占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3%;醫療器械數字化等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支,涉及專利數量為 332 件,專利占比為 6%。相較于中國創新主體在醫院信息化多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占比情況可知,北京市創新主體更為重視在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在該技術分支相較于國內其他省市具有一定
255、優勢。北京市創新主體在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在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主要涉及商業數據處理和電數字數據處理,其中,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2387 件,占中國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46%;其次是電數字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692 件,專利占比為 13%;圖像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較少,未作為主要細分領域列示。由上述占比情況分析可知,北京市創新主體在醫院信息處理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北京創新主體在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較為活躍,這也是北京市創新主體在商業信息處理技術分支占比較大的主要原因
256、。在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醫療保健信息 ICT 為北京市創新主體更為重視并積極進行專利布局的細分領域。在醫院信息傳輸技術分支,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 ICT,涉及1664 件專利申請,占比為 32%,為北京市創新主體更為重視并積極進行專利布局的細分領域;數字信息傳輸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較少,未作為主要細分領域列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35 在診斷信息化技術分支涉及診斷鑒定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相對較少。在診斷信息化技術分支涉及診斷鑒定細分領域,涉及專利 165 件專利申請,申請專利數量相對較少,占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內專利申請總量的 3%。在北京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
257、中,半數專利處于實質審查階段。圖 4-2-8 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法律狀態 圖 4-2-8 為北京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法律狀態。如圖所示:在北京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中,半數專利處于實質審查階段,該階段專利有 2614 件;授權專利不足實質審查專利一半,僅 1174 件專利;703 件專利被駁回;372 件專利被撤回;227 件專利因未繳年費而失效??傮w而言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授權率在 25%,專利失效率為 25%左右??梢姮F階段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技術創新程度還有待加強,專利質量還有待提高,但同時也說名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發展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
258、航 136 高??蒲性核推髽I是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創新動力。圖 4-2-9 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4-2-9 為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前 15 位申請人中,泰康集團以317 件專利排名第一,遠多于排名第二的 301 醫院。泰康集團旗下旗下擁有泰康人壽、泰康資產、泰康養老、泰康健投、泰康在線等子公司,業務范圍全面涵蓋醫療養老、健康管理等醫療領域。其次是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四位的 301 醫院、首醫科大和北京大學,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 199 件、195 件和 191 件;百度公司、京東方、醫渡云、清華大學和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利量在
259、 100 件到 170 件之間;其余申請人專利量在 100 件以下。在 15 位申請人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占據 7 個席位、企業占據 6 個席位、醫院占據 2 個席位,可見高??蒲性核推髽I是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創新動力。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37 從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主要發明人排名來看,五家申請人的主要發明人參與研發的發明多數在 15 件左右。圖 4-2-10 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發明人 圖 4-2-10 展示了北京市醫院信息化領域專利申請主要發明人排名。如圖所示,五家申請人的主要發明人參與研發的發明多數在 15件左右,僅 2 位發明人發明專利量在 30
260、 件以上,即來自 301 醫院的何昆侖和來自百度公司的黃海峰,此外還有來自泰康集團的湯晉軍其發明的專利在 20 件以上。其中,何昆侖現任 301 醫院主任一職,同時還是 301 解放軍總醫院醫學院醫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心血管內科和生物醫學工程專家。何昆侖主要研究方向:缺血性心臟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以及醫工融合技術創新和應用,為智慧醫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38 院建設的迭代和演進,構建醫療物聯網,提供了重要參考;湯晉軍2000年畢業入職了泰康公司,具有十六年的從業經驗,從普通程序員成長為中高層管理者,歷經基礎設施運維、系統管理、軟件開發
261、、大項目經理等具體 IT 崗位,基層工作經驗和項目經驗積累豐富,目前管理整個中心的核心系統開發,積極運用精益開發模式、開源技術尋求技術和管理的雙重變革。其余兩所院校申請人的主要發明人申請的專利大多在 20 件以內,其中來自北京大學的姜保國長期從事創傷外科臨床救治,致力于降低創傷致死率和致殘率的學術研究,是中國臨床多發傷救治領域的學術帶頭人,讓中國在周圍神經修復技術、嚴重創傷救治體系等研究領域走在國際前沿。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39 (三)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創新能力洞察 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其態勢與我國整體態勢基本吻合,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262、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圖 4-2-11 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4-2-11 為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如圖所示,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其態勢與我國整體態勢基本吻合,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這一階段,由于我國在輔助診斷領域起步較晚,我國整體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偏低,北京市年申請量低于 500 件。(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我國輔助診斷在此階段迎來發展高潮,這一階段北京市關于輔助診斷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也有明顯的增長,從
263、 2010 年不到 500 件的申請量增長到 2020 年更是突破了 2500 件,發展較為迅速。2021 年 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印發“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指出推進醫療裝備與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領域融合創新;發展新一代醫學影像裝備,推進智能化、遠程化、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0 小型化、快速化、精準化、多模態融合、診療一體發展。北京作為輔助診斷領域較為活躍的省市之一,輔助診斷領域也將迎來新的發展。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在北京輔助診斷領域,醫學數據處理技術
264、分支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圖 4-2-12 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圖 4-2-12 為北京輔助診斷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北京輔助診斷領域,主要涉及醫學數據處理、輔助診斷及治療和數據傳輸等技術分支。其中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數量最多,專利申請量為 6738 件,占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44%,略高于中國創新主體在該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占比,可知北京市創新主體在醫學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具有一定優勢。其次是輔助診斷及治療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為 4139 件,專利占比為 27%;再次是數據傳輸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為 3066 件,專利占比為 20%;其余細分領域的專利
265、申請量占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列入其他分支,涉及專利數量為 1367 件,專利占比為 9%。北京市創新主體較為重視在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1 在該細分領域內申請專利數量占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內申請專利數量的 32%。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主要涉及圖像數據處理、通用數字數據處理、商業數據處理和特定模型數據處理等細分領域,其中,北京市創新主體同樣較為重視在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在該細分領域內申請專利數量為 4913 件,占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內申請專利數量的 32%;相較于北京市創新主體在該細分領域申請專利占比
266、,北京市創新主體在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具有一定優勢。其次是通用數字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1207 件,占比為 8%;商業數據處理和特定模型數據處理細分領域涉及專利數量相對較少,申請專利數量分別為 340 件和 278 件,占比均為 2%。在輔助診斷及治療技術分中,北京市創新主體在診療療法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較少。在輔助診斷及治療技術分中,主要涉及鑒定診斷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4139 件,占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27%;北京市創新主體在診療療法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較少,未作為主要細分領域列示。在數據傳輸技術分支中,相較于中國其他省市,北京市在圖像傳輸通信技術領域申請
267、專利較少。在數據傳輸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傳輸細分領域,北京創新主體在該領域內申請量 3066 件專利,占比為 20%;相較于中國其他省市,北京市在圖像傳輸通信技術領域申請專利較少,未作為主要細分領域列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2 在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中,處于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申請數量占比最大,占比為 44.44%。圖 4-2-13 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法律狀態 圖 4-2-13 為北京輔助診斷領域專利法律狀態。如圖所示,在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中,處于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申請數量占比最大,占比為 44.44%,專利量為 6807 件;其次授權
268、專利占比排名第二,共計 4393 件,占比 28.68%;因沒有創造性或新穎性而被駁回的專利有 1070 件,約占 6.98%;因為申請人未繳納年費而導致專利失效的專利有 746 件,約占 4.87%;主動撤回的專利共 639 件,占比4.17%;此外還包括 280 件公開專利和 72 件期限屆滿專利等。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3 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一的申請人為中科院所。圖 4-2-14 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4-2-14 為北京輔助診斷領域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
269、中,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一的申請人為中科院所,涉及 1647 件;清華大學緊隨其后,共申請相關專利 1179 件,此外,申請人北航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專利申請數量均維持在 500 件左右,除此之外的其他申請人申請的專利數量均低于 500 件。結合北京市專利申請人類型,可以發現在排名前十五的申請人中,有 5 家申請人為企業申請人,8 家申請人為高?;蚩蒲性核暾埲?,且排名前五位的申請人均為高?;蚩蒲性核?,2 所申請人為醫院,可見目前在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高?;蚩蒲性核难邪l實力最強,進行專利申請的活躍度較高。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4 中科院所和清華大學在輔助診斷
270、領域相對其他高?;蚩蒲性核鶃碚f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圖 4-2-15 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發明人 圖 4-2-15 展示了北京市輔助診斷領域專利申請主要發明人排名。其中來自中科院所的鄭海榮以 198 件相關專利排名第一,來自清華大學的張麗以 189 件專利申請排名第二,其中,鄭海榮以清晰、快速成像為目標,在聲場、磁場與生物體相互作用機制的研究,生物結構與功能信息的獲取技術上取得了進展,相關技術已應用于超聲和磁共振醫學成像系統;張麗為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長期以來從事輻射成像技術的研究,曾作為骨干參與了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大型工業螺旋 CT 關鍵物理及技術問題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非標準軌
271、跡大物體錐束CT重建關鍵技術”和“微焦點X射線相襯成像及三維顯微鄭海榮198劉新159梁棟144田捷101孫怡寧63張麗189陳志強134邢宇翔74趙自然64戴瓊海49趙沁平29郝愛民23李帥22樊瑜波21姜志國20卓力34吳水才32李建強32段立娟26李曉光23張玨42方競35王新安26喬杰18李秋平16北航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所清華大學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5 CT 重建算法”研究工作。中科院所發明人劉新、梁棟和田捷分別以 159件、144 件和 101 件專利排名第三、第四和第六,而排名第五位的則是來自清華大學的陳志強,其相關申請量為 134 件,此
272、外,有 3 位發明人的申請量保持在 50-100 件左右,其余發明人的專利申請量均低于 50 件。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在中科院所和清華大學在輔助診斷領域相對其他高?;蚩蒲性核鶃碚f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四)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創新能力洞察 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其發展態勢與我國整體態勢基本吻合,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圖 4-2-16 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趨勢 圖 4-2-14 為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圖,如圖所示,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其發展態勢
273、與我國整體態勢基本吻合,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09 年)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6 這一階段由于我國在遠程醫療領域起步較晚,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偏低,在 2006 年之前北京市年申請量低于 100 件。此后,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和實際業務需求推動下,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高等級醫院分別建立了聯接國內其他地區醫院的遠程醫療系統并投入使用,但北京市年專利申請數量較低,其年申請量均不超過 200 件。(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0 年至今)我國遠程醫療在此階段迎來發展高潮,這一階段北京市關于遠程醫療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也有明顯的增長,從 2
274、010 年不到 200 件的申請量增長到 2020 年的 800 件,發展較為迅速。新冠肺炎大流行,世界爆發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為保障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百姓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和就醫安全,實現醫療服務和院感防控兩不誤,北京衛健委鼓勵和支持北京市各三級醫療機構通過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等線上方式,加強對其他省市醫療機構技術支持,為患者在當地就近診療提供便利服務。北京市在遠程醫療領域內的專利申請將維持高速發展態勢。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7 在北京遠程醫療領域中,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申請
275、專利數量最多。圖 4-2-17 北京遠程醫療領域專利技術分布 圖 4-2-17 為北京遠程醫療領域專利技術分布圖。如圖所示,在北京遠程醫療領域,主要涉及遠程通信、醫學數據處理和遠程診斷治療等技術分支。其中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最多,涉及 2939件專利申請,占北京遠程醫療領域內專利申請量的 55%;其次是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專利申請量為 1067 件,占北京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量的 20%;再次是遠程診斷治療技術分支,申請專利數量為626 件,專利占比為 12%;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北京遠程醫療領域整體申請量的比例較低,均納入其他分支列示,涉及專利數量為 675 件,專利占
276、比為 13%。從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占比來看,北京創新主體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的布局專利占比略遠高于中國創新主體,可知北京市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研發創新較為活躍,在該技術分支具有一定優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8 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中,北京創新主體較為重視在醫療保健信息通信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在遠程通信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醫療保健信息通信、無線通信網絡、數字信息傳輸和遠程影像通信等細分領域,其中,北京創新主體較為重視在醫療保健信息通信細分領域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專利申請量為 1466 件,占北京遠程醫療領域申請總量的 28%;其次是無線通信網絡和數字信息傳輸細分領域
277、,專利申請量分別為 644 件和 562件,專利占比分別為 12%和 11%;再次是遠程影像通信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較少,僅占北京市在遠程通信技術領域申請專利總量的5%。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中,通用數字數據處理領域專利申請量最多。在醫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通用數字數據處理、商業數據處理和圖像數據處理細分領域,其中,通用數字數據處理領域專利申請量最多,涉及 609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為 11%;其次是圖像數據處理和商業數據處理細分領域,涉及 240 件和 218 件專利申請,專利占比均為 4%??芍卺t學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北京市創新主體較為重視通用數字數據處理細分領域。遠程診斷治療
278、技術分支中,北京市創新主體對鑒定診斷細分領域的關注度較低。遠程診斷治療技術分支中,主要涉及診斷鑒定細分領域,申請專利數量為 626 件,占北京市在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 12%,略少于中國創新主體在遠程診斷治療領域的細分領域布局專利數量占比,可知相較于其他省市創新主體,北京市創新主體對鑒定診斷細分領域的關注度較低。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49 在北京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中,處于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申請數量占比最大。圖 4-2-18 北京遠程醫療領域專利法律狀態 圖 4-2-18 為北京遠程醫療領域專利法律狀態。如圖所示:在北京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中,處于實質審查階段的
279、專利申請數量占比最大,占比為 43.01%,專利量為 2282 件;其次授權專利占比排名第二,共計 1408 件,占比 26.54%;因沒有創造性或新穎性而被駁回的專利有 430 件,占比 8.10%,因為申請人未繳納年費而導致專利失效的專利 315 件,約占 5.94%,此外還包括主動撤回的 258 件專利等。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0 遠程醫療領域北京市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一的申請人為大唐電信。圖 4-2-19 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申請人排名 圖 4-2-19 為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遠程醫療領域北京市專利申請量排名靠
280、前的申請人中,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一的申請人為大唐電信,作為中國 5G 技術與產業的中堅力量,大唐電信不斷推進 5G 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進程,同時積極推動將 5G 技術部署與遠程醫療等領域。在遠程醫療領域涉及 354 件專利申請;其次,清華大學和歐珀移動分別以 243 件、226 件專利排名第二和第三;其中,清華大學與中國醫師協會共同組建國家遠程醫療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當地打造一系列信息化支持系統及智能醫療應用。歐珀移動則通過 5G 網絡切片技術為智慧醫療等場景切分出“快速專用通道”,提供極度穩定性、低延遲與高安全性的信息傳輸服務,保證遠程醫療順利、安全地實施。其余申請人的專利申
281、請數量均在 200 件以下。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1 結合申請人類型,可以發現北京市排名前十五的申請人中,涉及8 家企業申請人,5 家院?;蚩蒲性核暾埲?,2 家申請人為醫院,可見目前在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企業進行專利申請的活躍度較高,院?;蚩蒲性核谠擃I域內也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在北京市排名前五的申請人中,企業發明人的專利申請量高于高?;蚩蒲性核l明人的專利申請量。圖 4-2-20 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發明人 圖 4-2-20 展示了北京市遠程醫療領域專利申請主要發明人排名。其中大唐電信發明人高秋彬以 61 件專利申請排名第一。高秋彬是清華大學本科和博士畢業,20
282、08 年至今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從事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研究和標準化工作,負責 5G 物理層關鍵技術研究和標準推進。興趣方向包括多天線、協作傳輸、信號處理以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2 及系統建模與評估;中國聯通發明人李福昌以 52 件專利申請排名第二,李福昌現任中國聯通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中心總監,主要從事移動通信及固網移動融合等專業的標準制定、測試驗證、課題研究等工作;大唐電信發明人趙亞秋和陳潤華分別以 39 和 38 件專利排名第三第四,其余發明人申請量均低于 30 件。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在北京市排名前五的申請人中,企業發明人的專利申請量高于高?;蚩蒲性核l
283、明人的專利申請量。結合上文分析可知,相較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結合業務需求和自身技術優勢,較為重視遠程醫療領域技術研發和專利產出。(五)北京市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創新能力及方向洞察 1、藥物數字化研發領域重點科研院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是國家設立的公益性檢驗檢測檢疫中央研究機構,主要任務是開展檢驗檢測檢疫應用研究,以及相關基礎、高新技術和軟科學研究,著重解決檢驗檢測檢疫工作中帶有全局性、綜合性、關鍵性、突發性和基礎性的科學技術問題。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在藥物數字化研發領域積極進行技術布局,主要布局方向為疾病識別及配置品細分領域(14 件)、藥物數據
284、處理細分領域(6 件)。其中,在疾病識別及配置品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方向具體包括化學風險物質的篩查方法、黃酮類化學成分的分析方法等;在藥物數據處理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方向具體包括藥物篩查技術等。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馬強老師團隊在藥物數字化研發領域具有較強創新實力。馬強老師任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所長、“青年英才”、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參與人、國家標準起草人、行業標準起草人、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榮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3 省部級或社會科技獎勵近 20 項。馬強老師團隊主要在疾病識別
285、及配置品布局專利,其中,技術創新方向具體包括化妝品中測定抗生素的方法、測定多維片中維生素B1 和維生素 C 的方法等。另外,馬強老師團隊也積極進行專利運營方面的活動,將 CN201610983397.X 專利轉讓給東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圖 4-2-21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競合網絡圖譜 2、遠程醫療領域重點高校-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運動障礙疾病權威學術期刊運動障礙(Movement Disorders)共同發表題為“采用新型藍牙技術的深部腦刺激遠程程控應對新冠疫情的北京經驗”的論文,介紹了全球首個基于具有藍牙通訊功能的遠程程控的腦起搏器系統和為此
286、搭建的神經調控云診療技術平臺。清華大學在遠程醫療領積極專利運營。其中,轉讓 1 件專利給北京不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該項技術為遠程診斷醫療細分領域;轉讓12 件專利給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點公司,主要技術為遠程診斷醫療細分領域、遠程通信細分領域;轉讓 2 件專利給清華長庚醫院,主要技術為遠程診斷醫療;轉讓 2 件專利給賽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4 司,主要技術為遠程通信細分領域。清華大學在遠程診斷醫療細分領域的技術被浙江大學、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借鑒。清華大學李路明教授、長江學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第一獲獎人、中國專利優秀獎第一獲獎人、萬人計
287、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一直在研究植入刺激器,也被稱為腦起搏器,患者植入腦起搏器后,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參數調控。腦深部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作為一種神經調控療法,已廣泛應用于患有不同運動障礙疾病患者的治療中。20 年來,我國使用該方法治療的帕金森、肌張力障礙、特發性震顫患者已超過 20000 人。如何解決偏遠地區患者的程控難題,減少醫療費用,更好地為患者服務,這是。通過不斷探索,神經調控云診療技術平臺的概念應運而生。李路明教授團隊主要在遠程診斷醫療領域布局專利,其中,技術創新方向具體包括植入式醫療器械的遠程
288、監控系統等。另外,李路明教授團隊也積極進行專利運營方面的活動,將 CN204219610U 等 6 件專利轉讓給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圖 4-2-22 清華大學競合網絡圖譜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5 3、醫院信息化領域重點高校-北京航天航空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數據精準醫療高精尖創新中心在組學研究、精準醫療、大數據醫療信息系統等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承擔了國家各類重要科研項目,已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以及系統等各個層次建立了接軌于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平臺;擁有一支多學科交叉的高水平研究隊伍和先進的科學實驗儀器與裝備;并積極參與衛計委、國家發改委、科技
289、部、工信部等科技與產業發展規劃,服務于健康產業發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醫院信息處理細分領域(布局 12 件專利)、診斷信息化細分領域(10 件專利)、醫院信息傳輸細分領域領域(7件專利)積極布局;并且重視與醫院的技術合作,將技術更好的應用到臨床中,其中主要與北京同仁醫院合作申請 2 件專利(診斷信息化細分領域),北京世紀壇醫院申請 3 件專利(醫院信息處理細分領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房建成院士在醫療器械的創新研發方面探索虛擬手術方案模擬、機器手等一批國防科技轉向醫學實踐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加強基礎科學與臨床醫學合作,促進醫工交叉發展事業不斷進步。房建成院士團隊在醫院信
290、息處理細分領域(13 件)積極布局專利,在醫院信息處理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方向具體包括人體心磁圖測量的卡扣式隔熱可穿戴系統等。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6 圖 4-2-23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競合網絡圖譜 4、輔助診斷領域重點高校-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將以我國豐富的健康醫療數據資源為基礎,以北京大學綜合優勢為依托,以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為發展方向,發揮國家高端智庫功能,在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的戰略規劃、資源管理、倫理法律、標準規范、核心技術、平臺打造、示范應用和人才隊伍等方面成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科研中心與實踐高地。北京大學在輔助診
291、斷及治療細分領域(布局 14 件專利)、醫學醫學數據處理數據處理細分領域(7 件專利)、數據傳輸細分領域領域(9 件專利)積極布局;并且重視專利運營的合作;在輔助診斷及治療細分領域轉讓 3 件專利給分別給北京昆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燕南信息科技公司、北京三十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學伊鳴博士團隊主要研究應用藥物學、神經調控與神經工程等技術,該項技術實現疾病狀態下的記憶功能重建,為多種以記憶障礙為特征的疾病治療提供新思路。伊鳴博士團隊在輔助診斷細分領域(4 件)積極布局專利,在輔助診斷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方向具體包括血腦屏障、新生兒發育技術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7 等。圖
292、4-2-23 北京大學競合網絡圖譜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8 第五章 從關鍵核心技術看產業技術研發方向 隨著數字醫療產業的蓬勃發展,政府積極鼓勵創新主體在數字醫療產業進行產業和知識產權布局。遠程醫療領域中,醫學影像的高速低時延傳輸成為遠程診斷、遠程手術等醫療活動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技術之一,目前我國在 5G 和 6G 技術通信技術方面已居于全球領先地位,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方面具有先發優勢;輔助診斷領域中,磁共振作為尖端醫療設備皇冠上的明珠,是心腦血管、神經和腫瘤等多種重大疾病影像診斷的利器。近年來隨著我國創新主體逐漸突破美德等國家在高場磁共振醫學影像設備領域的壟斷,吸收
293、和借鑒國外在核磁影像診斷領域內的先進技術并逐漸國產化亦成為輔助診斷領域發展的重要一環。本章通過對數字醫療產業中遠程影像傳輸和核磁影像診斷兩項關鍵技術進行專利分析,從技術趨勢、地域布局、主要創新主體及主要創新主體布局等多角度呈現并剖析全球、中國及北京發展過程及趨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59 一、遠程影像傳輸技術(一)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分析 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4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5 年至今)。圖 5-1-1 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申請趨勢 圖 5-1-1 為全
294、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申請趨勢,如圖所示,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4 年)上世紀 50 年代末,美國學者 Wittson 首先將雙向電視系統用于醫療,自此開啟國外在遠程醫療在這一領域的發展。遠程醫療運用計算機、通信、醫療技術與設備,通過數據、文字、語音和圖像資料的遠距離傳送,實現專家與病人、專家與醫務人員之間異地“面對面”的會診,受限于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2010 年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發展較慢。2012 年,隨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及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開始涌現,全球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專利申請數
295、量逐年增加。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0 (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5 年至今)2016 年高通公司宣布第一個 5G 調制解調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快速發展,不僅能實現三維高清圖像的高質量傳輸,也能為移動環境下的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視頻服務。借助 5G 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年專利申請數量突破1000 件之后專利申請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2020 年世界爆發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疫情期間,因防疫治病需求,原本對遠程醫療限制頗多的各國,皆在不同程度放松了對遠程醫療的管制,甚至還在各方面予以了支持,這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遠程醫療的發展。原來一些
296、不符合 HIPAA 要求的互聯網視頻等方式也得到了認可并獲準使用,從而成倍增加了醫生與患者之間遠程醫療和虛擬門診的使用率。全球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達到了 7000 件。世界衛生組織表示,2020-2030 年可能是數字技術重塑醫療衛生系統的十年。伴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及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快速發展,遠程醫療行業得以成功突破時空限制。預計未來數年,隨著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成熟應用,醫生可通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智能可穿戴等技術在遠端為病患就診。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
297、1 全球創新主體非常重視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并且在中國和美國公開的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說明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競爭將主要來自中國和美國之間。圖 5-1-2 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地域分布 圖 5-1-2 為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地域分布圖。如圖所示,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專利布局數量排名前 15 的國家或地區分別為中國、美國、EPO、韓國、日本、印度、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以色列、新加坡和烏克蘭。其中,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創新主體在中國申請的專利數量為 12513 件,在美國申請專利數量為 8708 件,可知全球創新主體非常重視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專利
298、申請和布局,并且在中國和美國公開的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說明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競爭將主要來自中國和美國之間。其次是 EPO、韓國、日本和印度,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 2203 件、1600 件、1101 和 1064 件,專利申請數量遠小于中國和美國,但整體專利申請量在 1000 件以上??芍?,隨著歐洲、韓國、日本和印度等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2 國家或地區在超高速無線通信“5G”技術的快速發展下,5G 通信技術逐漸與醫療領域相結合,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也積累了一定的專利申請。同時也說明全球創新主體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方面也很關注歐洲、韓國、日本和印度的專利布局;
299、再次是德國、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 294 件、132 件、115 件和 101 件;其它國家或地區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相對較少,專利申請數量在 100 件以下。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內,中國、美國、韓國和日本是該領域的主要創新主體國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新技術(如遠程醫療指導手術、視頻/語音通信介入等等)的應用,以及各項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遠程醫療中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必將會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圖 5-1-3 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申請人排名分析 圖 5-1-3 為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全球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華為
300、公司位于第一梯隊,申請了 7238 件專利,排名全球第一,并且遠超其他申請人。在全球 5G 領域中,華為的技術研發引領全球,同時華為積極參與將 5G 技術應用于醫院網絡建設的標準建設,積極發展基于 5G 技術的影像遠程診斷、視頻交互診斷等技術,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3 貢獻了許多技術方案。位于第二梯隊的創新主體主要有樂金集團、高通公司和歐珀移動,該梯隊各申請人專利申請量均超過 1000 件,其中樂金集團申請量排名第二位,共 1715 件;高通公司排名第三,共 1471 件;歐珀移動申請量排名第四,共 1275 件。其余申請人專利申請量均低于 1
301、000 件,排名第五到十位的申請人依次是松下集團、中興、索尼公司、三星集團、大唐電信和日本電氣。通過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申請人排名分析可知,積極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布局的申請人多數為 5G 領域內排名靠前的企業。按照申請人所屬國家來看,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申請人有 4 個來自中國,3 個來自日本,2 個來自韓國,1 個來自美國。其中中國申請人占據較多席位,且申請量排名第一的申請人由中國的華為包攬,研發實力較強。從專利申請數量來看,華為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申請量最多,布局較多專利。從布局技術來看,更多是將最新通信系統與虛擬現實和遠程醫療等相結合,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服務質量,
302、并將 5G 通信技術應用于遠程會診、5G 實時影像上傳和遠程診斷評估等醫療應用場景。中國電信設備提供商中興在華西醫院和四川大學成都公共衛生診所中心之間推出了遠程 5G 診療系統,進行首個冠狀病毒肺炎 5G 遠程診斷,積極探索使用 5G 技術來支持日益增長的診斷和治療壓力。來自日本的申請人有 2 家,分別是樂金集團和索尼公司。其中樂金集團作為 5G 專利數量全球排名位列前五的企業之一,積極布局遠程醫療領域,并聯合遠程醫療領導者 Amwell,開發數字護理解決方案。來自美國的申請人有 1 家,為高通公司,作為全球 5G 領域最活躍的公司之一,高通公司一直在積極推動 5G 在所有行業的變革。在醫療健
303、康領域的應用中,高通公司通過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持續創新和布局,幫助遠程醫療擴大服務范圍,提高醫療效果,降低醫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4 療成本,從而惠及更多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來自日本的申請人有 3家,分別是松下集團、索尼和日本電氣。其中松下集團結合遠程醫療終端、智能機器人等前沿技術,提供看護服務。綜上所述,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內,中國、美國、韓國和日本是該領域的主要創新主體國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新技術(如遠程醫療指導手術、視頻/語音通信介入等等)的應用,以及各項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遠程醫療中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必將會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在無線資源分配和傳輸
304、通道裝置兩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最多,其次是無線業務量調度和通信網絡切換裝置技術分支,其它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少于 500 件。圖 5-1-4 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主要申請人布局 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5 圖 5-1-4 為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主要申請人布局圖,如圖所示,從布局技術來看,相關主要申請人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更多的集中在數據傳輸通信方面。具體的,在無線資源分配和傳輸通道裝置兩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最多,布局專利數量分別為1694件和 1195 件;其次是無線業務量調度和通信網絡切換裝置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分別為 657 件和 588 件,其
305、它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少于 500 件。從布局廣度來看,華為公司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 20 個技術分支均有布局,布局最為全面;其中在無線資源分配和傳輸通道裝置兩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最多,且遠遠高于其余四位申請人,可知華為在無線資源分配和傳輸通道裝置兩個技術分支具有明顯優勢。其次是樂金集團和高通兩家公司,在圖示中 20 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較為接近,均達到了 1000 件以上。其中兩家公司均非常重視無線資源分配、無線業務量調度和傳輸通道裝置三個技術分支的專利布局。同時相較于高通,樂金集團更加重視通信網絡切換裝置、調度測量報告和業務量管理三個技術分支,而高通更加重視防錯差裝置和多頻碼調制系
306、統技術分支的專利布局。再次是歐珀移動,歐珀移動非常重視在無線資源分配、通信網絡切換裝置、功率節省裝置和監督測試裝置等多個技術分支的專利布局。其中,相較于樂金集團和高通公司,歐珀移動在功率節省裝置和監督測試裝置兩個技術分支具有一定優勢。松下集團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布局專利主要集中在無線資源分配、傳輸通道裝置和無線業務量調度等。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6 (二)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分析 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4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5 年至今)。圖 5-1-5 中國遠程影
307、像傳輸技術專利申請趨勢 圖 5-1-5 為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申請趨勢,如圖所示,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4 年)受限于傳輸速率、通訊質量,這一階段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發展較慢。2007 年之前,我國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年專利申請量在 100 件以下;之后數年,隨著 3G、4G 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年專利申請數量有一定的增加,直至 2014 年,年專利申請量達到了 200 件左右。(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5 年至今)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發展,現代遠程
308、醫學也取得了快速發展,醫生通過醫療遠程會診系統可以為不同地域的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成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7 為可能。2015 年起,我國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呈現明顯的增長態勢。2017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 5 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體現了國家發展 5G 的決心。同年,工信部正式發布了 5G 系統頻率使用規劃,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傳統醫療通過信息化向數字醫療變革,5G 技術有機會進入醫療行業,延伸了醫療服務范圍,包括開展遠程醫療、遠程會診
309、、基于設備操作的遠程診斷、遠程手術的實驗等。同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快速發展,年專利申請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直至 2020年,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達到歷年申請量的頂峰。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從各省市專利分布數量來看,我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技術創新能力高,經濟較為發達的北上廣地區。圖 5-1-6 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省市分布 圖 5-1-6 為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省市分布,圖中以中國專利為基礎,對中國各省市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中國專利數量進行統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
310、8 計分析,以了解中國各省市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創新實力。如圖所示,我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在該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達到了 4663 件,遠遠高于全國其它省市和地區。其中,在全球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排名靠前的華為、歐珀移動和中興均位于廣東省。排名第二的省市為北京市,共申請了 1208 件專利,但仍處于技術研發實力較強的行列。其次是位于長三角地區的江蘇、上海和浙江這三個省市,專利申請量分別為 854 件、595 件和 559 件,在全國各省市中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多,也非常重視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發展。我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在 1000 件以上的省市共2 個,專
311、利申請量在 500 件以上的有 5 個。其余省市專利量皆在 500以下。從各省市專利分布數量來看,我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技術創新能力高,經濟較為發達的北上廣地區。在中國申請人中,有 1 家申請人為高?;蚩蒲性核?,其余均為企業申請人,可見目前在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企業進行專利申請的活躍度較高。圖 5-1-7 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申請人排名分析 圖 5-1-7 為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中國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專利申請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69 數量排名第一的申請人為華為,近年來針對醫療行業,華為結合 5
312、G、4K視頻技術,推出多場景融合的遠程醫療解決方案積極在該領域進行布局,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分支申請量 2299 件專利,遠超其余國內申請人;其次,申請人歐珀移動和高通公司,專利申請數量均高于 200件;再次是樂金集團、中興、中國聯通、松下集團、清華大學、三星和大唐電信,在中國申請的專利數量均低于 200 件。結合中國專利申請人所屬國別,可以發現在排名前十的申請人中,涉及 1 家美國申請人(高通公司),1 家日本公司(松下集團),1 家韓國公司(樂金集團),其他均為中國申請人。在中國申請人中,有1 家申請人為高?;蚩蒲性核?,其余均為企業申請人,可見目前在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企業進行專利申請的
313、活躍度較高。從布局技術來看,相關主要申請人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更多的集中在無線資源分配、傳輸通道裝置和通信網絡切換裝置技術分支。圖 5-1-8 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主要申請人布局分析 圖 5-1-8 為中國遠程影像傳輸技術主要申請人布局,如圖所示,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0 從布局技術來看,相關主要申請人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更多的集中在無線資源分配、傳輸通道裝置和通信網絡切換裝置技術分支,其中華為公司在這三個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量遠大于剩余四位專利申請人,可知華為在這三個技術分支具有明顯優勢;歐珀移動、高通、樂金集團和中興四家公司中,歐珀移動較為
314、重視通信網絡切換裝置技術分支,高通較為重視傳輸通信裝置技術分支,樂金集團在這三個技術分支的布局專利數量較為均衡。從布局廣度來看,華為公司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多個 20個技術分支均有布局,布局最為全面。除上述三個重要技術分支外,華為在防錯差裝置、監督測試裝置兩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較多,且各個分支的布局專利數量遠高于其余四位申請人,可知華為在中國的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優勢明顯;其次是歐珀移動,相較于高通、樂金集團和中興,歐珀移動在通信網絡切換裝置、監督測試裝置和功率節省裝置三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較多,具有一定優勢;高通公司則較為重視防錯差裝置、同步裝置、無線業務量調度、重復請求系統和信道非調度
315、接入 5 個技術分支,在防錯差裝置和同步裝置技術分支具有一定優勢;樂金集團較為重視無線業務量調度、重復請求系統和信道非調度接入三個技術分支;中興在各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較少,在通信控制和功率節省裝置兩個技術分支布局一定數量專利。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1 (三)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分析 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4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5 年至今)。圖 5-1-9 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申請趨勢 圖 5-1-9 為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申請趨勢,如圖所示,北京
316、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4 年)遠程影像在國外已經發展了 40 多年,而在我國只經過了 10 多年的發展歷程,大部分地區尚處在初期探索階段。在這一階段,北京市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相關專利申請整體呈波動增長態勢,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相對較低,年專利申請量僅維持在 50 件以內(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5 年至今)自 2014 年互聯網+醫療健康在國內發跡以來,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技術的不斷突破,近年來,北京逐漸普及網上預約掛號、智能分診、AI 檢查、遠程影像等各式便捷高
317、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2 效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同時,民營遠程影像機構的出現和快速發展有效緩解了我國影像閱片需求與醫師資源之間的“失衡”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國內遠程影像技術的進步。與中國在遠程醫療領域發展態勢相同,2015 年起,北京市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也呈現明顯的增長態勢。2019 年以來,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北京市衛健委倡導遠程醫療和互聯網醫療等線上方式,也大大促進了遠程影像傳輸領域技術發展。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目前在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企業的研發實力最強,進行專利申
318、請的活躍度較高。圖 5-1-10 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申請人排名分析 圖 5-1-10 為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創新主體排名,如圖所示,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一的申請人為大唐電信,作為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產業骨干企業,大唐電信已形成集成電路設計、軟件與應用、終端設計、移動互聯網四大產業板塊。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涉及246 件專利申請,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在該領域申請了超過 200 件的申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3 請人;其次,申請人中國聯通和清華大學,專利申請數量均高于 100件;聯通作為我國移動通信業務服務商
319、積極參與遠程影像傳輸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成都匯聲科技攜手打造“5G遠程超聲影像會診”和“5G智能背包應用解決方案”。再次是視聯動力、小米科技、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紫光展銳、中科院所和北郵大學,其專利申請量均低于 100 件。結合北京市專利申請人類型,可以發現在排名前十的申請人中,有 7 家申請人為企業申請人,3 家申請人為高?;蚩蒲性核?,且排名前五位的申請人僅有 1 家為高校申請人,可見目前在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企業的研發實力最強,進行專利申請的活躍度較高。從布局技術來看,相關主要申請人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更多的集中在無線資源分配、監督測試裝置、通信網絡切換裝置、傳輸通道裝置四
320、個技術分支。圖 5-1-11 北京遠程影像傳輸技術主要申請人布局分析 圖 5-1-11 為北京遠程影像傳輸技術主要申請人布局,如圖所示,從布局技術來看,相關主要申請人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4 局更多的集中在無線資源分配、監督測試裝置、通信網絡切換裝置、傳輸通道裝置四個技術分支,其中大唐電信在無線資源分配和和傳輸通道裝置兩個技術分支具有一定優勢,而中國聯通則在監督測試裝置和通信網絡切換裝置兩個技術分支布局一定數量專利。從布局廣度來看,多家申請人均未布局全部技術分支,可知多家公司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專利申請各有側重。除上述四個技術分支外,
321、大唐電信在功率節省裝置、重復請求系統、無線業務量調度和信道非調度接入四個技術分支優勢明顯;中國聯通在真實業務測試技術分支申請數量較多;清華大學在多個技術分支的布局專利數量較為均衡,多數在 5 件以上,相較于其它申請人,在數據交換網絡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較多;視聯動力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布局專利僅涉及 5 個技術分支,可知其在該領域研發方向較為集中,其中在通信控制和會議系統兩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較多,分別為 17 件和 15件,具有一定優勢;小米科技在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雖涉及 9 個技術方向,但其專利布局數量較少,僅在個位數量級。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
322、5 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發明人申請專利數量來看,來自中國聯通的李福昌以 43 件相關專利排名第一。圖 5-1-12 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專利發明人分析 圖 5-1-12 展示了北京市遠程影像傳輸技術領域專利申請主要發明人排名。其中來自中國聯通的李福昌以 43 件相關專利排名第一,李福昌曾先后主持、參加了工信部和中國聯通 3G、4G、5G、B5G 移動通信系統關鍵技術和應用方向等百余項研究課題,研究成果曾多次獲獎;來自大唐電信的趙亞利和繆德山分別以 38 件、31 件專利申請申請排名第二和第三,其中,繆德山現任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新技術部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無線移動通信、衛星通
323、信,全面參與 3GPP4G 和 5G 各個版本的技術研究和標準推進工作,目前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移動通信及衛星通信在研項目;視聯動力發明人王艷輝則以 30 件專利排名第四,王艷輝現任視聯動力公司技術總監,管理統籌技術中心下屬十余個部門,他帶領技術中心為視聯動力在音趙亞利38繆德山31高秋彬29任 斌22陳潤華20李福昌43張濤22程新洲16馮毅15李一15韓立鋒10張萌8李路明8郝紅偉8顧祥新7王艷輝30李云鵬20沈軍17楊春暉16亓娜13楊星12洪偉6劉洋6陳昌兵5侯恩星5大唐電信中國聯通清華大學視聯動力小米科技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6 視頻通信領域開疆擴土,為公
324、司在全國范圍的戰略布局和行業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余 2 家申請人的主要發明人發明的專利大多在 20件以內。二、核磁影像診斷技術(一)全球核磁影像診斷技術分析 全球核磁影像診斷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0 年)、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1 年至今)。圖 5-2-1 全球核磁影像診斷技術專利申請趨勢 圖 5-2-1 為核磁影像診斷技術專利申請趨勢,如圖所示,全球核磁影像診斷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1)技術緩慢發展階段(2000 年至 2010 年)隨著 20 世紀 80 年代初第一臺磁共振成
325、像系統(MR)系統問世,80 年代所有的影像診斷技術領域,開始向數字化高速發展。2002 年多通道高速“相控陣”射頻平臺與高密度“靶向性”線圈兩項革命性技術的問世,使得 MRI 圖像的分辨率、掃描速度與對比度有了前所未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7 有的質的飛躍。全球核磁影像診斷技術領域內的專利申請數量逐漸增加。2003 年公布的 Tim 技術,可在一次檢查當中,組合 76 個線圈單元,同時從 32 個射頻接收通道接收和處理信號,從而在應用靈活性等方面對磁共振掃描方式進行了重新詮釋。無需任何手工的線圈調整和設置,也無須任何反復的病人定位(根據不同的線圈),就可完成最大 2
326、05 厘米的掃描范圍。這意味著無論是頭部、還是全脊柱、全腹部、甚至是全身掃描,Tim 技術都能以高效率、高流通量方式完成。全球各創新主體在核磁影像診斷技術領域不斷創新與積累。在此階段,全球各創新主體在該領域相關的專利布局年申請量維持在 1000 件-2000 件內,年專利申請量增長較慢。(2)技術快速發展階段(2011 年至今)隨著全球主要國家不斷加大 MR 領域的技術與研發投入,系統的新性能不斷提高,應用領域不斷拓展,MR 領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全球各國申請人積極開發核磁共振的各種關鍵部件,研制各種磁共振成像系統(MRI)等高性能診療設備,使醫用磁共振設備得以迅猛的發展。因此在 2011 年
327、后全球核磁影像診斷領域相關專利申請量持續增加,且增加速度較快,2011 年該領域相關專利申請量不足 2000 件,但至 2020 年,申請量已突破 5000 件,全球創新主體積極在核磁影像診斷技術領域布局,競爭越趨激烈。鑒于發明專利有 18 個月的公開期,2021-2022 僅為已公開數據,不代表實際申請趨勢。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8 全球創新主體非常重視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并且在中國和美國公開的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說明核磁影像診斷技術的競爭主要來自美國和中國之間。圖 5-2-2 全球核磁影像診斷技術專利地域分布 圖 5-2-2 為全球核磁影像診
328、斷技術專利地域分布圖。如圖所示,在核磁影像診斷技術領域,專利布局數量排名前 15 的國家或地區分別為美國、中國、日本、EPO、韓國、德國、印度、加拿大、俄羅斯、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巴西、以色列和烏克蘭。其中,在核磁影像診斷技術領域,創新主體在美國申請的專利數量為 17407 件,在中國申請專利數量為 13137 件,可知全球創新主體非常重視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專利申請和布局,并且在中國和美國公開的專利數量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說明核磁影像診斷技術的競爭主要來自美國和中國之間。其次是日本、EPO、韓國和德國,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 8147 件、4661 件、2641 和 2059 件,專利申請數量遠小
329、于中國和美國,但整體專利申請量在 2000 件以上。說明全球創新主體在核磁影像診斷技術方面也很關注日本、歐洲、韓國和德國的專利布局;再次是印度和加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79 拿大,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 954 件和 750 件;其它國家或地區在核磁影像診斷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相對較少,專利申請數量在 500 件以下。核磁影像診斷技術領域內,荷蘭、德國、日本以及美國是該領域的主要創新主體國家,貢獻度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上述國家對于核磁影像診斷領域相關技術的重視程度。圖 5-2-3 全球核磁影像診斷技術申請人排名分析 圖 5-2-3 為核磁影像診斷技術全球創新主體排名
330、,如圖所示,核磁影像診斷技術全球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中,飛利浦申請了4379 件專利,排名全球第一,總部位于郁金香王國荷蘭的飛利浦公司是磁共振診斷設備的“執牛耳者”,在過去三十年里,飛利浦一直走在磁體技術的最前沿,在 2001 年 4 月飛利浦推出了業界第一款緊湊型3.0T 磁體 Intera,其磁體長度為業界最短的 157cm。相比于第一代 3.0T磁共振的磁體較長(超過3m),梯度性能較差,有效視野很小(僅20cm),飛利浦的這一突破性創新使得 3.0T MRI 成為人體臨床應用的主流系統。2022年6月20日,其無液氦磁共振-ngenia Ambition已通過 NMPA(原 CF
331、DA)認證,正式登陸中國市場,這些技術方案的貢獻對于全球核磁影像診斷領域的發展具有積極推動意義。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航 180 其次是西門子、東芝公司和通用電氣這三家公司,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均超過 2000 件,其中西門子申請量排名第二位,專利申請量為 3469 件;東芝公司排名第三,專利申請量為 2597 件;通用電氣申請量排名第四,專利申請量為 2171 件。排名第五到十位的申請人依次是佳能公司、三星集團、日立公司、富士膠片、聯影醫療和柯尼卡美能達,專利申請量均低于 2000 件。按照申請人所屬國家來看,申請量排名前十的申請人有 5 個來自日本,其余申請人分別來自荷
332、蘭、德國、美國、韓國和中國。其中日本申請人占據較多席位,且申請量排名前五位就有兩家是日本申請人,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申請人較為重視在核磁診斷領域內的專利布局。此外,雖然來自荷蘭、德國和美國的申請人都只有 1 家,但其排名較為靠前,且三家公司均為醫學影像領域內的巨頭。綜上所述,在核磁影像診斷技術領域內,荷蘭、德國、日本以及美國是該領域的主要創新主體國家,貢獻度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上述國家對于核磁影像診斷領域相關技術的重視程度。我國在核磁影像診斷領域排名前十的申請人中,僅聯影醫療一家公司以 1147 件專利量上榜,我國在核磁影像診斷領域全球競爭力相對較弱。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數字醫療產業專利導
333、航 181 從布局技術來看,相關主要申請人在核磁影像診斷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更多的集中在圖像分析、磁共振成像、放射診斷儀器和診斷目的的測量等四個技術分支。圖 5-2-4 全球核磁影像診斷技術主要申請人布局分析 圖 5-2-4 為全球核磁影像診斷技術主要申請人布局圖,如圖所示,從布局技術來看,相關主要申請人在核磁影像診斷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更多的集中在圖像分析、磁共振成像、放射診斷儀器和診斷目的的測量等四個技術分支。其中五家創新主體在圖像分析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最多,布局專利數量為 2306 件;其次是磁共振成像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為 2126 件。飛利浦最為影像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其影像產品在業界創造過多項第一,在圖像分析技術分支也有明顯優勢。磁共振成像技術分支多家創新主體布局數量較為接近,在核磁成像領域競爭較為激烈。放射診斷儀器和診斷目的的測量兩個技術分支布局專利數量相對較少,專利申請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