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區環境保護局: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26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南通市通州區環境保護局: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265頁).pdf(26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委托單位:南通市通州區環境保護局承擔單位: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環評證甲字 1906 號)二一七年七月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I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目目錄錄1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概況.11.1 地理位置.11.2 氣候條件.11.3 地形地貌.21.4 水文水系.21.5 社會經濟概況.31.5.1 人口狀況.41.5.2 經濟情況.41.5.3 農林牧漁.51.6 人文歷史.51.7 旅游資源.61.8 生態紅線概況.72調查方法和技術路線.82.1 水生生物調查方法.82.1.1 浮游植物.82.1.2 浮游動物.82.1.3
2、 底棲動物.92.1.4 魚類.102.1.5 水生維管植物.102.2 昆蟲調查方法.112.2.1 樣線法.112.2.2 捕獲法.122.3 土壤動物.122.4 陸生維管植物調查方法.132.4.1 樣方調查.132.4.2 樣線調查.142.5 陸生脊椎動物調查方法.142.5.1 兩棲動物.142.5.2 爬行動物.152.5.3 鳥類.162.5.4 哺乳動物.162.6 技術路線圖.183水生生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193.1 水生高等植物多樣性及評價.193.1.1 水生高等植物屬、種分析.193.1.2 水生高等植物保護植物和受威脅植物.203.1.3 典型水生高等植物簡介.
3、203.2 浮游植物多樣性及評價.233.2.1 浮游植物生態功能.233.2.2 浮游植物群落組成及優勢種.243.2.3 夏季熱點區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253.2.4 夏季熱點區域藍藻水華藻種細胞密度分布.263.3 浮游動物多樣性及評價.273.3.1 浮游動物生態功能.273.3.2 浮游動物群落組成及優勢種.28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II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3.3.3 熱點區域夏季浮游動物群落特征.293.4 底棲動物多樣性及評價.303.4.1 底棲動物生態功能.303.4.2 底棲動物群落組成及優勢種.303.4.3 熱點區域夏季底棲動物群落特征.313.4
4、.4 典型底棲動物簡介.323.5 魚類多樣性及評價.343.5.1 魚類群落組成及優勢種.343.5.2 魚類區系組成分析.353.5.3 魚類生態型分析.363.5.4 主要經濟魚類簡介.383.6 致危因素.404昆蟲和土壤動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424.1 昆蟲多樣性及評價.424.1.1 昆蟲群落組成分析.424.1.2 不同生境昆蟲群落結構比較.434.1.3 昆蟲特點分析.434.1.4 昆蟲的生態學屬性劃分.444.1.5 害蟲組成分析.474.1.6 天敵昆蟲組成分析.514.1.7 典型昆蟲簡介.534.2 土壤動物多樣性及評價.604.2.1 土壤動物的生態功能.604.2
5、.2 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組成.624.2.3 不同生境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結構比較.634.2.4 典型大型土壤動物簡介.634.3 致危因素.665高等植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695.1 高等植物資源概況.695.2 苔蘚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705.2.1 苔蘚植物科、屬組成.705.2.2 苔蘚植物保護植物和受威脅植物.705.2.3 典型苔蘚植物簡介.705.3 維管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725.3.1 蕨類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725.3.2 裸子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745.3.3 木蘭綱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765.3.4 百合綱植物多樣性.835.4 野生維管植物區系分布.875.5 致危因素.
6、896陸生脊椎動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916.1 兩棲動物多樣性及評價.916.1.1 兩棲動物群落組成分析.916.1.2 兩棲動物區系分析.926.1.3 兩棲動物生態類群分析.936.1.4 兩棲動物利用類型分析.946.1.5 常見兩棲動物.946.2 爬行動物多樣性及評價.97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III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6.2.1 爬行動物群落組成分析.976.2.2 爬行動物區系分析.986.2.3 爬行動物生態類群分析.996.2.4 爬行動物利用類型分析.996.2.5 常見爬行動物.1006.3 鳥類多樣性現狀及評價.1026.3.1 鳥類群落組成分析
7、.1026.3.2 鳥類居留型分析.1036.3.3 鳥類區系組成分析.1046.3.4 鳥類生態類群分析.1056.3.5 鳥類保護級別分析.1066.3.6 常見鳥類.1086.4 哺乳動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1096.4.1 哺乳動物群落組成分析.1096.4.2 哺乳動物區系分析.1106.4.3 哺乳動物的生態類群分析.1116.4.4 哺乳動物利用類型分析.1126.4.5 常見哺乳動物.1136.5 致危因素.1137入侵物種評價分析.1177.1 入侵植物.1177.2 入侵動物.1288生態系統多樣性.1358.1 生態系統類型與分布.1358.2 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1378
8、.2.1 森林生態系統現狀.1378.2.2 森林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1418.3 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1428.3.1 濕地生態系統現狀.1428.3.2 濕地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1438.4 農田生態系統.1458.4.1 農田生態系統現狀.1458.4.2 農田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1459南通市通州區區域生物多樣性評價.1479.1 動植物豐富度.1479.2 外來物種入侵度.1479.3 物種特有性.1479.4 受威脅物種的豐富度.1489.5 生物多樣性指數.1489.5.1 評價指標的歸一化處理.1489.5.2 指標權重.1499.5.3 生物多樣性指數計算.1499.5.4
9、生物多樣性狀況的分級.1509.6 典型生態紅線區的生物多樣性評價.1509.6.1 開沙島長江濕地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評價.1509.6.2 東社特殊物種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評價.1501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15110.1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總論.151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IV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10.1.1指導思想.15110.1.2規劃原則.15110.1.3規劃目標.15210.1.4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劃分.15310.2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內容.15510.2.1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15510.2.2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16010.2.3陸生動物多樣性
10、保護規劃.16110.3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小結.163附表附表 1 南通市通州區生態紅線區域名錄南通市通州區生態紅線區域名錄.165附表附表 2 南通市通州區苔蘚植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苔蘚植物名錄.167附表附表 3 南通市通州區蕨類植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蕨類植物名錄.168附表附表 4 南通市通州區裸子植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裸子植物名錄.169附表附表 5 南通市通州區被子植物木蘭綱名錄南通市通州區被子植物木蘭綱名錄.171附表附表 6 南通市通州區被子植物百合綱名錄南通市通州區被子植物百合綱名錄.203附表附表 7 南通市通州區浮游植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浮游植物名錄.216附表附表 8 南通市通州
11、區浮游動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浮游動物名錄.224附表附表 9 南通市通州區底棲動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底棲動物名錄.226附表附表 10 南通市通州區魚類名錄南通市通州區魚類名錄.228附表附表 11 南通市通州區昆蟲名錄南通市通州區昆蟲名錄.231附表附表 12 南通市通州區兩棲動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兩棲動物名錄.245附表附表 13 南通市通州區爬行動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爬行動物名錄.246附表附表 14 南通市通州區鳥類名錄南通市通州區鳥類名錄.247附表附表 15 南通市通州區哺乳動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哺乳動物名錄.26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1自然條件
12、與社會經濟概況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概況1.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通州區位于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入??诒卑?,為南通市縣級行政區。通州區轄區面積 1525.74 km2,其中陸地面積 1351.50 km2。南起北緯3152的張芝山鎮豎積洪村,北至北緯 3215的劉橋鎮米三橋村,南北間最大直線距離 50 km,西起東經 12041的開沙島,東至東經12125的南通鹽場北側,東西間最大直線距離 85 km。通州區東臨濱海新區,西部平潮地區南瀕長江,江岸長 10.77 km;西南與崇川區、港閘區和開發區相接,東南與海門市為鄰,北與如東縣毗連,西北與如皋市接壤。南通市通州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處于“一帶一路”、長江
13、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沿海開發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區,是滬蘇通“金三角”的重要節點,是江海河聯運、水陸空互通的“黃金樞紐”。1.2氣候條件氣候條件通州區處在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受海洋調節及季風環流的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根據氣象部門 19812010 年整編資料,通州區年平均氣溫 15.6,最高年(2007年)為 17.1,最低年(1980 年)為 14.2,無霜期 225 d,多年平均霧日天數為 34.3 d,年平均日照數為 1916.1 h,日照百分率為 49%。通州區年平均降水量為 1099.7 mm,最大年降水量為 1722.4 mm(1960 年)
14、,最小年降水量為 703.5 mm(1978 年);水面蒸發量 855.5mm;干旱指數0.79。年平均地表徑流量3.53m3,折合徑流深213.4 mm。內河(金沙站)年平均水位 2.11 m,最高 4.47 m(1960 年 8 月 4 日),最低 1.12 m(1976 年 1 月 3 日)。長江(天生港站)最高潮水位 5.5 m,黃海(遙望港閘站)最高潮位 5.537 m(1997 年 11 號臺風)。年平均汛期地下水埋深 0.8 m 左右,非汛期為 1.0 m 左右,雨季接近地面。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通州區的降水資源雖然豐沛,但由于氣候受
15、季風環流的支配和海洋水體以及臺風的影響較大,時空分布不均,年際變幅大,年內集中在汛期。據統計,多年平均情況下金沙站 59 月份的降水量為 681 mm,占全年降雨量的 63.4%,而且集中降雨、連綿陰雨、連續干旱、旱澇急轉等災害性天氣也多發生在這一期間內。48 月以東南風為最多,3 月、9 月、10 月以東北風為主,11 月最多的風向為偏北風,12 月、1 月最多風向為西北風,年平均風速為 3.4 m/s。1.3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南通市通州區地質構造屬下揚子臺褶皺帶,以淺層變質巖系為基底,為震旦紀以來凹陷地帶的邊緣,沉積了震旦紀至中生代三迭系海陸相交替沉積地層,自中新生代以來,為持續沉降區。第四
16、紀沉積物分布廣泛,土層深厚,總厚度一般在 300 m 左右。自地表向下 5.5 m一般為亞粘土層;5.59 m 為粉砂土夾粘土薄層;913 m 為細砂土層;13290 m 之間為粉砂、粘土、中砂、粗砂反復更迭的地層;290 m 以下為砂巖風化層。其中砂土層是主要的含水層。南通市通州區為第四系逐步形成的長江沖積平原,境內地勢平坦,地面高程在 3.84.5 m 之間(廢黃河基準面)。成陸最早的西北部和中部,地勢較高;成陸較晚的沿江沿海地帶,地勢相對低落,全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全區依據地形地貌可分為:海積平原,即范公堤以東包括十總、三余、余西部分地區,由海相沉積而成;水網平原,即范公堤以西包括劉
17、橋、石港及平潮地區部分鄉鎮;三角洲平原,在市內的中南部,地勢由北向南傾斜,西南部的五接鎮、平潮鎮的部分村為圩田地區。1.4水文水系水文水系南通市通州區水域主要由長江水域和區內河流組成。其中區內河流根據地形高低的變化,運用涵閘控制,分成了四個水系:九圩港通呂河水系(簡稱九呂水系)、通啟河水系、三余水系和沿江圩田水系,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統屬長江水系。境內河網自上而下由一、二、三、四級河道與豐產溝構成,逐級派生,交織成網,連通長江、黃海,引排調蓄,發揮效能。一、二級河是整個河網的綱領,共同構成骨干河網,通江入海,是通州區引江排澇和航運交通的骨干工程;三
18、、四級河(即大、中溝)是鄉村引排調蓄和航運交通的骨干工程;它們與豐產溝(即小溝)共同組成基本河網,上通骨干河網,下連田間工程,直接為農田的排、灌、降服務。一級河道 6 條,包括遙望港、九圩港、通呂運河、通啟運河、通揚運河和新江海河;二級河流 26 條,包括小李港、平五河、新捕河、團結河、新生豎河、通甲河、劉新河、天星橫河、幸福豎河、運鹽河、江海河、海門河、英雄豎河、新中閘河、九洋河、排咸河、興石河、亭石河、廟橋豎河、豎石河、十總豎河、余豐河、袁灶豎河、余西豎河和三余豎河;三級河流 233 條;四級河流 1330 條,它們上通骨干河網,下連 9380 km 長的 33617 條豐產溝。1.5社會
19、經濟概況社會經濟概況2015 年 3 月行政區劃調整后,南通市通州區下轄 4 個街道、12個鎮,包括金新街道、金沙街道、興東街道、先鋒街道、西亭鎮、二甲鎮、五接鎮、十總鎮、興仁鎮、東社鎮、平潮鎮、張芝山鎮、川姜鎮、石港鎮、劉橋鎮、三余鎮;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政府駐金新街道。通州區農業、工業、服務業產業持續優化發展。農業形成優質糧油、高效園藝、現代畜牧、特色水產四大主導產業,2015 年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畜禽養殖業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 51.3%、16.4%、14.8%。工業形成現代紡織、機械裝備產業、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產業四大傳統產業和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四
20、大新興產業,其中現代紡織、船舶海工、新能源三個產業 2015 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別為 24.2%、14.6%、15.1%。服務業形成科技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旅游休閑等重點發展業態。1.5.1人口狀況人口狀況2014 年末全區戶籍人口 126.66 萬人,其中,城區戶籍人口 27.17萬人。全年出生 10809 人,出生率為 8.55,出生嬰兒性別比(以女性為 1)為 1.01:1。自然增長率為-0.33(圖 1.5-1)。圖圖 1.5-1 通州區人口變動情況通州區人口變動情況1.5.2經濟情
21、況經濟情況2014 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860.73 億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下同)增長 10.8%。按常住人口、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 7.54 萬元和 6.81 萬元,按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折算分別為 1.23 萬美元和 1.11 萬美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 57.05 億元,增長 3.8%;第二產業增加值 446.99 億元,增長 10.4%;第三產業增加值 356.68 億元,增長 12.5%。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 7.0:53.2:39.8調整為 6.6:52.0:41.4,第三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提高 1.6 個百分點
22、。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 811.95 億元,增長 20.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 43.8%,提高 2.3 個百分點。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1.5.3農林牧漁農林牧漁2014 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 57.05 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 3.8%,增速提高 0.5 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總產量 53.47 萬噸,增長 1.2%。全年生豬飼養量 83.69 萬頭,增長 1.9%,其中,累計出欄55.70 萬頭,增長 4.7%;豬肉產量 4.2 萬噸,增長 3.2%。全年家禽飼養量 1670.85 萬羽,下降 2.3%,其中,累計出欄 12
23、35.73 萬羽,下降3.5%。水產品產量 35380 噸,增長 1.9%,其中,淡水養殖產量 29360噸,增長 3.0%;內河捕撈產量 6020 噸,下降 3.1%。圖圖 1.5-2 2010-2014 年糧食產量年糧食產量1.6人文歷史人文歷史通州是一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公元 958 年(后周顯德五年)始建通州,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歷史。1993 年撤縣建市,改稱通州市;2009 年撤市設區,改設通州區。通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張謇、朱理治、顧秀蓮、曹建明、陳炳德等名人輩出,興仁裝裱繪畫、劉橋楹聯板鷂、石港京劇書法等特色文化源遠流長。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張謇開創的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
24、、第一座民間博物館、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名揚天下。2014 年,全區共有檔案館 2 個,保存紙質檔案 15.23 萬卷,其中向社會開放檔案 10.47 萬卷,館藏數字化檔案 500 萬頁。共有區級廣播電視臺 1 個,鎮級廣播電視站 18 個;數字電視用戶 27.57 萬戶,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率 90.6%。共有表演藝術團體 1 個,劇場 1 個,公共圖書館 1 個,文化館 1 個,文化站 18 個。全年文藝作品共獲得全國獎 5 個,省級獎 35 個,市
25、級獎 13 個。1.7旅游資源旅游資源南通市通州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按其特點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類:(1)綠色旅游資源主要是指綠色生態型旅游資源,主要有南通惠凱生態園、南通江南大院(綠野休閑)、秀島山莊、區水山莊、景瑞現代農業產業園、南通御園農莊等。(2)藍色旅游資源主要是指以江海湖蕩為代表的旅游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長江沿岸和東部沿海地區,較具代表性的有開沙島旅游度假區、石港漁灣水道等景點。(3)紅色旅游資源通州是江蘇最早的革命老區之一,早在 1927 年就正式建立了中共南通縣委,1940 年 12 月還建立了南通縣抗日民主政府,區內分布著多處紅色革命遺址,是為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型旅游資源。(
26、4)灰色旅游資源主要是指歷史文化型旅游資源,具有代表性的金沙鎮已有 600 多年歷史,形成于明洪武(公元 1392 年)設鹽課司,漸成集鎮而成為金沙鎮,作為古沙則有 1400 年歷史;另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三余鎮,始于大有晉鹽業公司,為民族工業的產物。此外,還有因三國故事雕刻聞名的清代咸豐年間貢生熊兆元的住宅,據稱有七十二個半廟的石港以及以陸鳳彬將軍祖傳宅基為基礎建造的明末清初風格的江南園林式建筑通州忠孝文化園、位于開發區果園村的南山寺等一批代表。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白色旅游資源主要是指體現現代化文明的旅游資源。通州的此類旅游資源主要有繼
27、美國紐約第五大道和德國法蘭克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家紡中心中國南通家紡城、位于五接鎮開沙島上的中國乒乓球通州訓練基地以及通州江海明珠城標雕塑等現代建(構)筑物,反映出通州現代化氛圍與水平。(6)無色旅游資源主要是指非物質型文化類旅游資源。通州地方文化繁榮,形成了多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鎮名村等,如裝裱繪畫之鄉興仁鎮、京劇之鄉石港鎮、楹聯之鄉和燈謎之鄉劉橋鎮、中國風箏之鄉五接鎮,以及通州特有的舞蹈劇抬判和通州木刻年畫等地方非物質文化的代表。1.8生態紅線概況生態紅線概況根據省政府印發的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蘇政發2013113 號)和南通市政府印發的南通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通政發201372
28、 號),通州區現有生態紅線區共 8 處,分為 4類主導生態功能;全區生態紅線區域總面積 239.14 km2,占國土面積的15.68%;其中一級管控區面積2.93 km2,二級管控區面積236.21 km2。全縣生態紅線的類別主要包括清水通道維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濕地、自然人文風景區和特殊物種保護區。具體的通州區生態紅線名錄和管控要求見附表 1 和附圖 3。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調查方法和技術路線調查方法和技術路線2.1水生生物調查方法水生生物調查方法2.1.1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樣品的采集、處理參考 湖泊富營養化調查規范 和 全國淡水
29、生物物種資源調查技術(試行)的要求和規定進行。定性樣品采集定性樣品采集用網孔直徑為 0.064 mm 的 25 號浮游植物網在表層水中撈取,將撈得的浮游植物,待水濾去集中在網頭內,旋開活塞放入標本瓶中。定量樣品采集定量樣品采集將 HQM-1 型有機玻璃采水器(5L)從表層 0.5 m 以下取水,所得水樣取 1L 裝入采樣瓶中,加入 10 ml 魯哥試劑(固定劑)。將裝有樣品的 1 L 塑料瓶帶回實驗室靜置,沉淀 24 小時,抽取掉 900 ml 上清液,將剩余 100 ml 樣品轉移至 100 ml 量筒中靜止、沉淀 24 小時,再次抽取掉上清液 70 ml,將所得濃縮液 30 ml 轉入 1
30、00 ml小瓶中,用于浮游植物種類鑒定和計數。浮游植物鑒定參照中國淡水藻類系統、分類及生態和相關植物志;浮游植物計數用 0.1 ml 計數框顯微計數,計數框面積是 20mm20 mm、容量 0.1 ml,其內劃分橫豎各 10 行格,共 100 個小方格,浮游植物數量采用框內 20 個小方格計數平均值。本次調查在通州區長江通州段本次調查在通州區長江通州段、九圩港以及石港濕地等熱點區域九圩港以及石港濕地等熱點區域共設置浮游植物調查樣方共設置浮游植物調查樣方 18 個,對上述熱點區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個,對上述熱點區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物種組成、密度以及生物量進行了調查。物種組成、密度以及生物量進行了調
31、查。2.1.2浮游動物浮游動物浮游動物樣品的采集、處理參考 湖泊富營養化調查規范 和 全國淡水生物物種資源調查技術(試行)的要求和規定進行。定性樣品采集定性樣品采集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用網孔直徑為 0.064 mm 的 25 號浮游植物網在表層水中撈取,待水濾去后,浮游動物樣品會集中在網頭內,將撈得的浮游動物旋開活塞放入 50 ml 標本瓶中。定量樣品采集定量樣品采集將 HQM-1 型有機玻璃采水器(5 L)從表層 0.5 m 處以下取水,所得水樣取 1 L 裝入采樣瓶中,加入 10 ml 魯哥試劑固定,各樣點均采樣 3 次。樣品固定后靜置 24
32、h 后,濃縮至 200 ml,再次靜置 24 h,濃縮至 50 ml,用于浮游動物鑒定和計數。浮游動物鑒定參照 中國淡水輪蟲志、中國動物志淡水枝角類和中國動物志淡水橈足類等相關書籍;浮游動物計數用 1 ml 計數框顯微計數,在 1010 倍顯微鏡下全片計數,每個標本重復計數3-5 次,取其平均值。本次調查在通州區長江通州段本次調查在通州區長江通州段、九圩港以及石港濕地等熱點區域九圩港以及石港濕地等熱點區域共設置浮游動物調查樣方共設置浮游動物調查樣方 18 個,對上述熱點區域夏季浮游動物群落個,對上述熱點區域夏季浮游動物群落物種組成、密度以及生物量進行了調查。物種組成、密度以及生物量進行了調查。
33、2.1.3底棲動物底棲動物水生生物調查方法參照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淡水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HJ710.8-2014)中的規定和要求。在敞水區使用 1/32 m2的彼得森采泥器采集,每個樣點取兩個樣方,共 1/16 m2?,F場用 60 目鋼篩淘洗樣本,將標本挑出裝入 50 ml聚乙烯瓶,加福爾馬林保存。在沿岸帶采用 D 形網采集,每個點位采集 1 m2范圍的樣本,現場將泥淘洗干凈后裝入自封袋,帶回室內及時將標本挑出,裝入 50 ml聚乙烯瓶,加福爾馬林保存。調查過程中底棲動物不能及時挑出的,淘盡淤泥后用自封袋暫存,帶回室內及時挑出標本,裝入 50 ml 聚乙烯瓶,加福爾馬林固定。南通市通州區
34、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次調查在通州區長江通州段本次調查在通州區長江通州段、九圩港以及石港濕地等熱點區域九圩港以及石港濕地等熱點區域共設置底棲動物調查斷面共設置底棲動物調查斷面 18 個,對上述熱點區域夏季底棲動物群落個,對上述熱點區域夏季底棲動物群落物種組成、密度以及生物量進行了調查。物種組成、密度以及生物量進行了調查。2.1.4魚類魚類水生生物調查方法參照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內陸水域魚類(HJ710.7-2014)中的規定和要求,為盡可能全面地反映調查區域內魚類群落的多樣性情況,本次魚類調查采用捕撈法和訪談法。捕撈法捕撈法采用合適的網具在雨季和旱季分別
35、對選擇的水域進行捕撈,調查記錄魚類的種類和數量,并采樣分析。訪談法訪談法通過對漁民、碼頭、水產市場、餐館等有當地魚類交易或消費的地方、開展休閑垂釣的地方、當地水產研究單位進行走訪調查,購買魚類標本。本次調查本次調查,在走訪周邊漁民和相關專家的基礎上在走訪周邊漁民和相關專家的基礎上,針對通州區的針對通州區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進行了樣方捕撈,共設置樣方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進行了樣方捕撈,共設置樣方 18 個。個。2.1.5水生維管植物水生維管植物根據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水生維管植物(HJ710.12-2016)中的規定和要求,為盡可能全面地反映調查區域內水生維管植物的多樣性情況,本次水生維管植
36、物調查采用斷面法結合樣線法斷面法結合樣線法。(1)斷面法)斷面法斷面法斷面法是根據水生植物的生境及大概的分布面積,選擇其密集區、一般區和稀疏區布設采樣斷面和樣點。調查水生植物的物候期、分布點、平均密度、蓋度、平均生物量、平均高度以及多度。定量樣品的采集定量樣品的采集挺水植物一般采用 1 m2采樣方框采集,采集時將方框內的全部植物連根拔起(包括地下莖部分);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漂浮植物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一般采用水草定量夾采集,當沉水植物和浮葉植物密度過大,定量夾已盛不下水草時,用 0.25 m2采樣方框采集;沿岸淺水區(水深農田生境(Shanno
37、n-Wiener 指數=1.6)城鎮生境(Shannon-Wiener 指數=1.4)。在 3 個生境中,夏季的昆蟲物種多樣性指數都是最高的,同時,昆蟲多樣性指數在不同的生境、季節和生境交互作用上有顯著差異。對濕地生境、農田生境、城鎮生境的昆蟲群落組成進行聚類分析,通過比較不同生境的群落結構相似性,發現農田生境與城鎮生境的昆蟲群落結構相似性最高。4.1.3昆蟲特點分析昆蟲特點分析根據已掌握的昆蟲資源資料,通州區的昆蟲區系具有以下的特點:1 1昆蟲種類豐富,種群蟲口數量低昆蟲種類豐富,種群蟲口數量低通州區植物種類較為豐富,群落具有明顯的空間變化特征,這為昆蟲的生存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小生境,因此通州
38、區的昆蟲種類較為豐富。雖然昆蟲種類很多,但除少部分類群的種群數量較多外,大部分物種的蟲口數量均比較低。天敵昆蟲比例較高天敵昆蟲比例較高半翅目 Hemiptera13407.71脈翅目 Neuroptere220.19纓翅目 Thysanoptera140.77鞘翅目 Coleoptera2412924.86雙翅目 Diptera14468.86鱗翅目 Lepidoptera2513626.20膜翅目 Hymenoptera156111.75合合 計計126519100.0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4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敵昆蟲主要有步甲、虎甲、瓢蟲、食蟲虻、寄蠅、草蛉、螞
39、蟻、獵蝽、姬蜂、繭蜂、小蜂、胡蜂、蜻蜓等類別。豐富的天敵昆蟲對建立自然調節機制,保持通州區的生態平衡是極為重要的。進一步摸清這些天敵昆蟲的作用,為害蟲綜合治理提供科學依據,將是今后的一項重要任務。東洋界與古北界界限不明顯東洋界與古北界界限不明顯東洋種略多于古北種,說明通州區昆蟲區系仍兼具東洋區和古北區的性質。廣布種較多,這是兩界在我國東部地區缺乏地理阻限,北方種向南滲透的結果。種間相互依賴,保持穩定的動態平衡種間相互依賴,保持穩定的動態平衡自然生態系統經歷了長期的自然選擇,生物之間早已形成了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關系,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作為生物群落成員的昆蟲,也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雖然
40、通州區有不少林木害蟲存在,例如黃刺蛾(Cnidocampa lavescens)、地老虎類(Agrotis spp.)等,但長期以來保持著有蟲不成災的狀態。4.1.4昆蟲的生態學屬性劃分昆蟲的生態學屬性劃分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復雜,是世界上唯一跨兩大動物地理區域的國家,因而也是世界上昆蟲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昆蟲同人類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可根據不同的種類和用途將通州區昆蟲按如下的分類。(1)食用昆蟲食用昆蟲昆蟲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物質如鈉、鉀、磷、鐵、鈣等;各種鹽類的含量也很豐富;還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另外,昆蟲體內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飽和脂肪酸屬于高蛋白
41、質低脂肪食物,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吸收。有些昆蟲不僅營養豐富,還是良好的保健珍品或珍貴的藥材。通州區區域內可以作為食用動物資源的種類有:家蠶(Bombyx mori)、柞蠶(Antheraea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4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pernyi)、中華稻蝗(Oxya chinensis)、蟋蟀(Scapsipedus asperes)、中華蜜蜂(Apis cerana)等。(2)傳粉昆蟲)傳粉昆蟲被子植物中許多屬種植物的花粉是依靠昆蟲來傳播的。凡是由昆蟲來傳播花粉的花統稱之蟲媒花,蟲媒花在長期適應昆蟲傳粉的自然條件下往往產生了許多適應昆蟲傳粉的特征。傳粉昆蟲的某些器官
42、在長期的采食花蜜過程中也逐漸產生了相應的適應變化,如專門采食管狀花的花粉的昆蟲為了能吸取到花底部的花蜜,往往長有長吻。傳粉昆蟲飛到花上獲得食物,同時也起到了傳授花粉作用。不同植物的花吸引著不同種類的昆蟲,形成不同的組合,和相應的傳粉作用。傳粉昆蟲種類很多,主要屬于 4 個目,即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和膜翅目。鞘翅目傳粉昆蟲,主要有金龜子科(Scarabaeidae)、葉甲科(Chrysomelidae)、芫菁科(Meloidae)和天??疲–erambycidae)的種類。它們為花的氣味所吸引而前來采蜜。它們在形態上的特征是:前胸與頸延長,頭部向上翻使口器前突,這樣甲蟲便能吸食花基部的蜜汁,也
43、可取食和傳播花粉。雙翅目中許多小型的昆蟲如癭蚊、搖蚊等也被認為是原始的傳粉昆蟲。鱗翅目中的蝶和蛾具虹吸式口器,善于吸食花蜜。蝶類白天活動,喜趨鮮艷的花朵,而蛾類多數晚上活動,喜趨色淡和香味濃郁的花朵,并依靠身體攜帶傳授花粉。膜翅目則是最重要的傳粉昆蟲。葉蜂的成蟲口器較短,對取食花粉花蜜及傳粉無特殊的適應性結構,但常在花叢取食;寄生蜂體形較小,容易出入花朵;最突出的是蜜蜂總科的昆蟲,口器延長,適于取食花粉和花蜜,并在其它構造及行為上也顯現出是最特化的傳粉昆蟲。半翅目能傳授花粉的種類很多,如通州區內緣蝽科(Coreidae)和蝽科(Pentatomidae)等科的昆蟲,它們從菊科、傘形科等植物獲取
44、蜜汁,同時也傳播花粉。(3)寄生性昆蟲)寄生性昆蟲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4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寄生性昆蟲大部分出現在膜翅目和雙翅目中,即寄生蜂類和寄生蠅類。有些種類寄生于蟲卵,如赤眼蜂、平腹小蜂等;有些種類專門寄生于幼蟲和蛹,如姬蜂和繭蜂。寄生性昆蟲多是自由生活,并以花蜜、蜜露或寄主體液為食。通州區的昆蟲中,卵寄生蜂有天蛾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acherontiae)、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等,這些均是最常見的重要類群,它們把卵產于寄主的卵內,在寄主卵內生長、發育
45、、化蛹,直至羽化成蟲后才咬破卵殼出來。姬蜂和繭蜂是害蟲幼蟲期和蛹期的重要寄生天敵,數量較多。通州區姬蜂科有 11 種,繭蜂科 9 種。在一種害蟲中,往往有多種姬蜂和繭蜂寄生,如寄生于松毛蟲的姬蜂和繭蜂有數種。天牛、袋蛾以及在樹木上自由生活的多種昆蟲,都可以被姬蜂及繭蜂寄生,這些姬蜂或繭蜂的雌蜂能用產卵管插入并產卵于寄主幼蟲或蛹的體內或體外。寄生蠅是絕大多數農、林、果害蟲最有效的寄生性天敵,是昆蟲幼蟲、蛹期天敵的重要類群,在昆蟲綱中的所有各目昆蟲都有寄蠅為其天敵,是影響多種害蟲發生數量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通州區內的寄蠅主要為寄蠅科種類,共發現有 6 種,常見種類為:家蠶追寄蠅(Exorista
46、sorbillans)、稻苞蟲賽寄蠅(Pseudoperichaeta insdiosa)、玉米螟厲寄蠅(Lydella grsescens)等。(4)捕食性昆蟲)捕食性昆蟲捕食性昆蟲專以其它昆蟲的卵、幼蟲(或若蟲)、蛹及成蟲為食,其中有些種類具咀嚼式口器,直接吞食害蟲的蟲體;另一些種類具刺吸式口器,能夠將口器插入害蟲體內吸食其體液。捕食性天敵昆蟲一般食量較大,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能吃食幾十只甚至幾千只蟲,因此在自然界抑制害蟲的作用十分顯著。通州區捕食性天敵昆蟲種類很多。螳螂目有 6 種,常見種類有薄翅螳螂(Mantis religiosa)、小刀螳螂(Statilia maculata)。鞘翅
47、目中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4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瓢蟲科屬于捕食性的約占瓢蟲科的 4/5,以蚜蟲、介殼蟲、粉虱、葉螨及其他節肢動物為食,是農業上不少害蟲的重要天敵,常見瓢蟲種類有大紅瓢蟲(Rodolia rufopilosa)等?;⒓卓浦卸嘈突⒓祝–icidelahybrid nitida)(紅翅亞種)和中國虎甲(Cicindela chinensis)的幼蟲和成蟲都是捕食性的。步甲科的短鞘步甲(Pheropsohus occipitalis)能捕食大量的鱗翅目幼蟲。半翅目昆蟲小部分種類捕食其它昆蟲,獵蝽科的黃足獵蝽(Sirthenea flavipes)、日月獵蝽(Pi
48、rates arcuatus)等為常見種類。此外,尚有水生的劃蝽科等某些種類捕食庫蚊和按蚊的幼蟲。脈翅目昆蟲的成蟲和幼蟲均為捕食性,其捕食對象除蚜蟲、介殼蟲、紅蜘蛛外,其他如葉蟬、木虱、粉虱、蛾蝶幼蟲、甲蟲幼蟲及各種蟲卵均可捕食,其捕食量是很大的。在通州區中華草蛉(Chrysopa sinica)是很普通的種類,捕食蚜蟲等害蟲,農田很常見。蜻蜓目昆蟲都是肉食性,捕食小型蛾類、浮塵子、蚊蟲等小蟲,是一類很重要的益蟲,常見種類如黃蜻(Pantala flavescens)。4.1.5害蟲組成分析害蟲組成分析害蟲是對人類有害的昆蟲的通稱。從我們自身來講,就是對我們人類的生存造成不利影響的昆蟲的總稱。
49、一種昆蟲的有益還是有害是相當復雜的,常常因時間、地點、數量的不同而不同。我們易把任何同我們競爭的昆蟲視為害蟲,而實際上只有當它們的數量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才對人類造成危害。如果植食性昆蟲的數量小、密度低,當時或一段時間內對農作物的影響沒有或不大,那么它們不應被當作害蟲而采取防治措施。相反,由于它們的少量存在,為天敵提供了食料,可使天敵滯留在這一生境中,增加了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和穩定性;或者由于它們的存在,使危害性更大的害蟲不能猖獗,從而對植物有利。應把這樣的“害蟲”當作益蟲看待。通州區的昆蟲組成中,害蟲共 327 種,占昆蟲總數的 63.00%。通州區的害蟲種類組成,以鞘翅目和鱗翅目為主,分別占 3
50、1.80%和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4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9.97%;其次是同翅目、直翅目和半翅目,分別占 13.76%、7.65%和7.03%;然后依次是雙翅目、膜翅目、蜚蠊目、衣魚目、虱目、彈尾目、等翅目和食毛目(表 4.1-2)。表表 4.1-2 南通市通州區害蟲組成南通市通州區害蟲組成根據害蟲的定義,基本可分為生活害蟲生活害蟲和生產害蟲生產害蟲兩大類。其中,生活害蟲較易辨別,主要對人類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危害以疾病傳播、視覺厭惡、蛀蝕建筑和衣物等為主。具體常見的生活害蟲包括人們熟知的蒼蠅、蚊子、蟑螂、白蟻等。生產害蟲則以農林害蟲為主,根據其生活方式,可分為下述
51、類型:根部害蟲根部害蟲。主要有鱗翅目的地老虎,雙翅目的種蠅和直翅目的螻蛄等。這類害蟲棲居于土壤,取食剛發芽的種子或幼苗的根、莖及幼芽,或蛀入幼樹根內取食。其發生與土壤的類型及水肥管理、圃地的前作、林木和灌木的種類等有關。如地老虎喜較濕潤的粘壤土;前作為大豆或施用未經腐熟的廄肥時蠐螬、種蠅發生較多等。干部害蟲干部害蟲。主要包括鞘翅目的小蠹、天牛、吉丁蟲、象甲、透翅蛾等。除成蟲期營裸露生活外,卵、幼蟲、蛹等均在樹皮下、樹干裂縫中或木質部內營隱蔽生活。林分中的被壓木、風倒木和風折木是目目科數科數種數種數占害蟲總數比例(占害蟲總數比例(%)彈尾目 Collembola110.31衣魚目 Zygento
52、ma120.61蜚蠊目 Blattodea141.22等翅目 Isoptera110.31直翅目 Orthoptera7257.65食毛目 Mallophaga110.31虱目 Anoplura120.61同翅目 Homoptera134513.76半翅目 Hemiptera5237.03纓翅目 Thysanoptera141.22鞘翅目 Coleoptera1710431.80雙翅目 Diptera6133.98鱗翅目 Lepidoptera209829.97膜翅目 Hymenoptera241.22總計77327100.0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4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
53、司這類害蟲長期維持一定數量的基本依托,當林分因受葉部害蟲、風、火、水、旱災害而生長趨弱時,干部害蟲乘虛而入,導致樹木大面積死亡。在成熟、過熟林分,這種情況更為常見。少數干部害蟲也能侵害健康立木。對通州區植物危害較嚴重的干部害蟲主要包括天牛類中的松褐天牛、桑天牛、星天牛、云斑白條天牛、桃黃頸天牛和雙條合歡天牛等物種。枝梢害蟲枝梢害蟲。主要包括鉆蛀害蟲和刺吸害蟲兩類。鉆蛀害蟲為蛀食林木枝梢的昆蟲,包括鱗翅目的螟蛾類、卷蛾類,鞘翅目的象甲類、天牛類。它們影響主梢生長或主干形成,或使主干扭曲,頂梢叢生,降低木材的利用價值,甚至引起整株枯死。刺吸害蟲蚜蟲、蚧類、粉虱、木虱、葉蟬等,其若蟲和成蟲均以刺吸樹
54、木汁液為生,可引起枝葉萎縮和枯黃,或形成癭瘤,嚴重影響樹木生長,甚至造成枯死。其中有些害蟲還可傳播病毒病害,其中很多是重要的檢疫對象。葉部害蟲葉部害蟲。種類繁多,主要有鱗翅目的枯葉蛾、毒蛾、尺蛾、舟蛾、袋蛾、刺蛾、卷蛾、斑蛾等,以及鞘翅目的葉甲,直翅目的竹蝗等。刺蛾等對通州區綠化面貌的影響最大,刺蛾主要有桑褐刺蛾、黃刺蛾、褐邊綠刺蛾、扁刺蛾等,其中以褐刺蛾影響最大,危害最重。此外,黃翅綴葉野螟、稻縱卷葉野螟等食葉害蟲對植被的危害也較重。果實種子害蟲果實種子害蟲。主要有鱗翅目的螟蛾、卷蛾、麥蛾,雙翅目的花蠅、癭蚊等。這些害蟲多在寄主花期或幼果期產卵,隨果實的生長而逐漸發育,取食果軸、種鱗及果仁等
55、不同部位,影響種子的產量和質量,發生嚴重的地區常導致種子連年失收。這五類害蟲中,對通州區植物影響最大的是刺吸、食葉和鉆蛀性害蟲。其中,由于“五小”害蟲(蚧蟲、蚜蟲、薊馬、粉虱和螨類)體積小,在調查中易忽視,而它們在城區中的危害要比郊區嚴重的多;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5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食葉性害蟲,由于其食性很雜、繁殖能力強、發生頻率高,能食掉整株樹上的葉片,還會吐絲下垂,隨風飄蕩,嚴重影響景觀觀賞性。農林害蟲從危害的對象不同從危害的對象不同,可以分為玉米害蟲、棉花害蟲及水稻害蟲,分類如下:(1)玉米害蟲)玉米害蟲通州區導致玉米發生病蟲害的害蟲主要包括禾薊馬、灰飛虱和地
56、老虎等。表表 4.1-3 玉米常見病害及發病情況玉米常見病害及發病情況(2)水稻害蟲)水稻害蟲通州區的主要的耕地類型是水田,水田面積較大,所以水稻發生的病蟲害較其他種植作物要多,導致水稻發生病蟲害的害蟲主要有螟蛾科、夜蛾科和蝽科等。表表 4.1-4 水稻常見病害及發病情況水稻常見病害及發病情況病蟲害病蟲害有發生有發生發生程度發生程度病蟲害病蟲害有發生有發生發生程度發生程度輕輕中中重重輕輕中中重重褐斑病禾薊馬黃地老虎灰飛虱小地老虎病蟲害病蟲害有發生有發生發生程度發生程度病蟲害病蟲害有發生有發生發生程度發生程度輕輕中中重重輕輕中中重重稻瘟病水稻薊馬稻紋枯病稻負泥蟲水稻白葉枯病稻螟蛉水稻赤枯病稻蝗水
57、稻胡麻斑病黏蟲稻粒黑粉病稻搖蚊稻惡苗病稻水蠅水稻黃葉病顯紋縱卷葉螟水稻葉尖枯病稻綠蝽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5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3)棉花害蟲)棉花害蟲通州區導致棉花發生病蟲害的害蟲主要為拐棗蚜和綠盲蝽、斑須蝽等,詳細見表 4.1-5。表表 4.1-5 棉花常見病害及發病情況棉花常見病害及發病情況4.1.6天敵昆蟲組成分析天敵昆蟲組成分析從農業害蟲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的科學性出發,查清天敵昆蟲的種類,特別是對重要天敵的控制作用、識別天敵昆蟲與害蟲及其他環境因素之間的生態聯系,不僅僅為預測害蟲種群消長趨勢打下重要基礎,也為害蟲的綜合防治提供重要依據。保護、利用天敵昆蟲是防治
58、害蟲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國害蟲天敵資源非常豐富,七十年代以來由于濫施化學農藥帶來的抗藥性、殘毒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已經逐漸重視發揮天敵滅害效能的研究和實踐。通州區的昆蟲組成中,天敵昆蟲共124 種,占昆蟲總數的23.89%。通州區的天敵昆蟲中以膜翅目為主,占 43.55%;其次是鞘翅目和雙翅目,分別占16.94%和16.13%;再次是蜻蜓目和半翅目,分別占8.87%和 7.26%;最后依次是螳螂目、脈翅目和革翅目。表表 4.1-6 南通市通州區天敵昆蟲組成南通市通州區天敵昆蟲組成灰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三化螟大螟黑尾葉蟬病蟲害病蟲害有發生有發生發生程度發生程度病蟲害病蟲害有發生有發生發生程度
59、發生程度輕輕 中中重重輕輕 中中 重重棉苗炭疽病拐棗蚜棉紅(黃)葉枯病綠盲蝽棉蚜斑須蝽目目科數科數種數種數占天敵昆蟲總數比例(占天敵昆蟲總數比例(%)蜻蜓目3118.87螳螂目164.84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5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據形態、習性與行為等特征,天敵昆蟲可分為寄生性寄生性和捕食性捕食性兩大類,主要區別如下:完成個體發育所需的寄主數量:寄生性天敵可在一頭寄主體上完成發育,如赤眼蜂產卵于寄主的卵內,可完成卵、幼蟲和蛹的各個蟲態。而捕食性瓢蟲的幼蟲或成蟲,各需捕食多頭獵物,才能完成發育。如七星瓢蟲幼蟲期可捕食棉蚜 80 頭,成蟲可捕食 120 頭。大草齡幼蟲一生
60、可捕食棉蚜 80 頭;幼蟲的足和復眼發育程度不同:對于寄生性昆蟲而言,幼蟲的足和復眼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而對于捕食性昆蟲而言,成蟲和幼蟲的足和復眼發達,常有捕捉功能;天敵昆蟲幼蟲和成蟲的食料:寄生性天敵昆蟲幼蟲和成蟲的食料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幼蟲營寄生生活,以寄主為食,成蟲營自由生活,以花蜜等為食。捕食性天敵昆蟲的幼蟲和成蟲均屬捕食性,甚至食性相似;天敵昆蟲與寄主體軀大小的關系:寄生性昆蟲的身體常比寄主小,捕食性昆蟲的身體常比獵物大;寄主受攻擊時死亡的速度:寄生性昆蟲侵擊寄主后,不會立即引起寄主死亡,需待其成蜂羽化或外出化蛹后才會死去;而捕食性昆蟲侵擊獵物時,往往立即殺死寄主。表表 4.1-7
61、寄生性與捕食性天敵昆蟲的區別寄生性與捕食性天敵昆蟲的區別革翅目110.81半翅目397.26脈翅目221.61鞘翅目62116.94雙翅目42016.13膜翅目115443.55總計31124100.00依據依據寄生性天敵昆蟲寄生性天敵昆蟲捕食性天敵昆蟲捕食性天敵昆蟲形態天敵昆蟲與寄主/獵物體軀大小體型一般比較寄主小體型一般較獵物大幼蟲的足和復眼發育程度不同幼蟲的足和復眼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成蟲和幼蟲的足和復眼發達,常有捕捉功能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5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據寄生性天敵昆蟲的寄生現象,可分為:外寄生和內寄生、單寄生和多寄生、初寄生和重寄生、獨寄生和共寄生
62、、單期寄生和跨期寄生、完寄生和過寄生。例如螟黃足絨繭蜂(Apanteles blauipes)、廣黑點瘤姬蜂(Xanthopimpla punctata)、稻苞蟲金小蜂(Eupteromalusparnarae)等均屬于寄生性天敵昆蟲。捕食性天敵昆蟲的資源也很豐富,蜻蜒目、螳螂目、脈翅目的昆蟲均屬于捕食性天敵昆蟲;另外昆蟲綱的其他目中有一些類群也是捕食性的,如雙翅目中的寄蠅科、鞘翅目中的虎甲科、半翅目中的獵蝽科等。4.1.7典型昆蟲簡介典型昆蟲簡介(1)家蠶)家蠶 Bombyx mori分類地位:分類地位:家蠶科 Bombycidae,家蠶屬 Bombyx識別特征識別特征:蛾體中型,雌雄觸角皆
63、為櫛齒狀,雄性櫛齒略長,喙退化,下唇須短小,無單眼。體翅灰白色,前翅外緣頂角后方向內凹陷,各橫線不明顯,端線與翅脈灰褐色。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為馴化種類,在室內飼養,多以桑樹葉為食。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廣泛分布,大量養殖。(2)星天牛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天???Cerambycidae,星天牛屬 Anoplophor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成蟲體長 19-39 mm,體寬 6.0-13.5 mm,體漆黑,有時略帶金屬光澤。鞘翅具小形白色毛斑,大致排成 5 橫行。肩基部亦常有斑點,斑點變異很大,有時很不整齊,難辨行列。觸角柄節第 3節以下各
64、節基部和足被淡藍色絨毛,柄節端疤關閉式。前胸背板側刺習性與行為幼蟲和成蟲的食性食性不同常同為食肉性完成個體發育所需的寄主/獵物數量一頭寄主體上完成發育需捕食多頭獵物才能完成發育寄主/獵物受攻擊時死亡的速度殺死寄主速度慢殺死獵物速度快對寄主/獵物依賴程度有一定的寄主范圍,對寄主的依賴程度高通常為多食性,對某種獵物的依賴程度低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5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突粗壯,胸面具 3 個瘤突,中瘤明顯。鞘翅基部顆粒頗密,大小不等,約占鞘翅的 1/5。肩部下有粗刻點,其余翅面平滑,刻點極細稀。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卵多產于樹干基,以幼蟲在木質部隧道中越冬,一般
65、一年 1 代,在北方可能 2-3 年 1 代,被害植物中以柑桔類和楊柳類樹木受害最嚴重。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區內常見。(3)中華稻蝗)中華稻蝗 Oxya chinensi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蝗科 Acrididae,稻蝗屬 Oxy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雄蟲的肛上板平滑,無側鉤,雌蟲第 2 腹節背板側面的后下角呈刺狀,年生 1-2 代,以卵塊越冬。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除水稻外還取食玉米、高梁、黍、甘蔗、茭白、大豆等。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區在夏季常見。(4)家白蟻)家白蟻 Coptotermes formosanu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犀白蟻科 Rhinotermitidae,
66、家白蟻屬 Coptotermes識別特征識別特征:兵蟻:頭及觸角淺黃色,上顎黑褐色,鐮刀形,腹部乳白色,從背面觀頭呈橢圓形。囟近于圓形,大而顯著,位于頭前端一個微突起的短管上。前胸背板平坦,較頭狹窄,前緣及后緣中央有缺刻。有翅成蟲:頭背面深黃褐色,胸、腹背面褐黃色,較頭色淡,腹部腹面黃色,翅微具淡黃色。復眼近于圓形,單眼長圓形,其與復眼的距離小于單眼本身的寬度。前胸背板前緣向后凹,側緣與后緣連成半圓形,后緣中央向前方凹入。翅面密布細短的毛。工蟻:頭微黃,腹部白色,有時透露腸內物的顏色,前胸背板前緣略翹起。腹部長,略寬于頭。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家白蟻是建筑巨巢,群體生活比較集中的白
67、蟻。群體一般棲居在林地、庭園的土壤或樹干內,以及建筑木材或墓地的棺木內,但也往往定居在衣箱、書柜等家俱內,甚至靠近半富纖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5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維的空間內。家白蟻主要的取食對象是木材、木材的加工品以及活樹的已死部分,蛀食情況往往發展得極為迅速。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區有分布,蛀食現象時有發生。(5)小菜蛾)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菜蛾科 Plutellidae,菜蛾屬 Plutell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長約 6 mm,翅展 12-16 mm,頭部黃白色,胸、腹部灰褐色。前、后翅細長,緣毛很長,前翅前半部淺褐
68、色,散布有褐色斑點,后半部從翅基到外緣有 1 條三度彎曲的淺色波狀帶;后翅銀灰色。幼蟲紡錘形,長 9-12 mm 左右,頭黃褐色,胸、腹部綠色,背中線深綠色;前胸背板有 2 個由小褐點組成的“U”形紋,臀足細長,向后延伸。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藍、白菜、蘿卜等;除危害嫩葉、菜心和幼苗外,還鉆食留種的幼莢。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遍布全世界,江蘇及全國各省、區都有,通州區常見。(6)東方螻蛄)東方螻蛄 Gryllotalpa orientali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螻蛄科 Gryllotalpidae,螻蛄屬 Gryllotalp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型較小,長約 3
69、0 mm。前足腿節下緣平直;后足脛節的內上方有等距離排列的刺 3-4 個(或 4 個以上)。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在土內活動時,能形成縱橫交錯的隧道,使作物根部與土壤分離,形成嚴重的缺苗斷壟。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在國內分布較廣,但以長江流域各省受害較重。在通州區內遍布。(7)紡織娘(絡緯螽)紡織娘(絡緯螽)Mecopoda elongat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螽蟖科 Tettigoniidae,紡織娘屬 Mecopod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鳴聲“軋織,軋織”。體長 50-70 mm(達翅端),綠或褐色,觸角有黑環。前胸背板側葉基部,黑色;前翅闊,發音器大,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
70、5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約占前翅長度的 1/3,翅面常有縱行排列的黑色圓紋,后足腿節下緣有刺。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產卵寄生有桑、桃、柑桔等,喜食南瓜、絲瓜的花。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分布于江蘇、浙江、山東、福建、廣東及廣西等地。通州區夏季常見。(8)油葫蘆油葫蘆 Gryllus testaceu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蟋蟀科 Gryllidae,蟋蟀屬 Gryllus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褐色至黑褐色,頭頂和頭的后半部黑色。前胸背板有 2 個月牙形紋;中胸腹板的后緣中央凹入如三角形。后翅發達,伸出在腹端以外。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油葫蘆的食性很廣,能取食棉、芝
71、麻、花生、綠豆、甘薯、蔬菜和稻等,尤喜食帶有香甜的食物。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遍布江蘇各地,通州區內有分布。(9)蟪蛄)蟪蛄 Platypleura kaempferi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蟬科 Cicadidae,蟪蛄屬 Platypleur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雄性體長 19.2-24.0 mm,雌性體長 20.8-24.6 mm,體粗短,密被銀白色短毛。頭冠明顯窄于前胸背板,約與中胸背板基部等寬或稍寬;腹部稍短于頭胸部。頭,前、中胸背板橄欖綠色。前翅基半部不透明,污褐色或灰褐色,具 3 條橫帶;后翅外緣無色透明,其余深褐色,不透明。腹部背面黑色,各節背板后緣橄欖綠色,腹面及腹瓣除各節后緣及腹瓣
72、外緣橄欖綠外,其余均為黑色。雄性尾節小,頂端尖,無明顯側突,抱鉤左右合并,腹面也合并,包住管狀的陽具鞘,陽具鞘基部有 1 對錐形突起,端部平截;雌性尾節具端刺,側緣彎曲,產卵管鞘不伸出腹末。蟪蛄的末齡若蟲在羽化前受菌類寄生而死的帶干燥尸體稱為“蟬花”,可作為藥用。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植食性,取食植物液汁,產卵于植物組織內。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5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廣泛分布于我國南、北方。通州區海堤防護林中可見。(10)稻褐蝽)稻褐蝽 Niphe elongat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蝽科 Pentatomidae,褐蝽屬 Niphe識別特
73、征識別特征:又稱白邊蝽。體長 11.5-12.5 mm 左右,寬 5-5.5 mm。長橢圓形,密布褐黑色刻點,前胸背板前側緣及革片外緣黃白色。觸角淡黃褐色,第 3 節以后色漸深,帶紅色,第 4、5 兩節的端半常呈黑褐色。足及身體下方淡色,散布黑色小點。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常寄生在水稻中。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分布于江蘇、浙江、湖南、江西、湖北、四川、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通州區農田害蟲。(11)黃足獵蝽)黃足獵蝽 Sirthenea flavipe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獵蝽科 Reduviidae,黃足獵蝽屬 Sirthene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雄蟲體長 19-21 mm
74、,黑褐色。頭、前胸背板前葉及腹部背腹面淺栗色;觸角第 1、2 節基部、喙、革片基部、爪片兩端、膜片端部、足、腹部側接緣斑點、腹部基部兩側及末端色斑均為土黃色。雌蟲體長 20 mm,腹部寬 3.7 mm,觸角第 1 節短,不達頭的前端。喙第 1 節短,第 2 節最長,略超過眼的后緣,前翅較短于雄蟲,不達腹部末端。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為常見下游地區許多農林害蟲重要的天敵昆蟲,常捕食若蟲。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分布于陜西、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通州區海堤防護林及林場均有分布。(12)水黽)水黽 Aquarium paludum分類地位:分類地位:黽蝽科
75、 Gerridae,水黽屬 Aquarium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長 9-12 mm,寬 2-3 mm,紡錘形,底色黑褐,密被銀白色細毛,有有翅型及無翅型。觸角黃褐色,4 節,第 1 節略長于末節,第 2、3 節略短于末節,末節較粗大,色亦較深。頭及復眼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5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黑色。頭頂有黃褐色“V”字形斑,側緣和下方帶銀白色閃光,翅黑褐色。足大致黃褐色,前足腿節較粗,外側有 1 黑色縱紋;中足最長,略長于身體;中、后足脛節端半部及跗節色較深。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生活在水面上,捕食跳落水面的蠅類、飛虱、葉蟬等小蟲。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分布
76、于北京、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臺灣等省。在通州區內淡水水面常見。(13)大草蛉大草蛉 Chrysopa septempuctat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草蛉科 Chrysopidae,草蛉屬 Chrysop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成蟲體長約14 mm,翅展約35 mm,黃綠色,有黑斑紋。頭部觸角1對,細長,絲狀;復眼大,呈半球狀,突出于頭部兩側,呈金黃色;頭上有2-7個黑斑??谄靼l達,下顎須和下唇須均為黃褐色。胸部黃綠色,背中有1條黃色縱帶。腹部全綠,密生黃毛;足黃綠色,跗節黃褐色。4翅透明,翅脈大部黃綠色,但前翅前緣橫脈和翅后緣基半的脈都呈黑色;后翅僅前緣橫脈和徑
77、橫脈大半段為黑色;翅脈上多黑毛,翅緣的毛多為黃色。卵有長絲柄,十多粒集在一處象一叢花蕊,一年繁殖3代,以老熟幼蟲在繭內越冬。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幼蟲稱大蚜獅,捕食棉蚜、桃蚜、麥蚜等多種蚜蟲以及棉蛉蟲的卵和小幼蟲等,已用于生物防治,是有益昆蟲。分布范圍:分布范圍:江蘇有分布,通州區內有分布。(14)銅綠麗金龜)銅綠麗金龜 Anomala corpulent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麗金龜科Rutelidae,麗金龜屬Anomal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又稱銅綠金龜子、銅殼螂。成蟲體長16-22 mm,體闊8.3-12.0 mm,中型甲蟲。體長卵圓形,背腹扁圓,體銅綠色,頭面、前胸背板色澤深
78、,鞘翅較淡而泛銅黃色。唇基前緣、前胸背板兩側呈淡褐色條斑,臀板黃褐色,常有形成多變的13個銅綠或古銅色斑。腹面多呈乳黃或黃褐色。頭大,唇基短闊,梯形,頭面布皺密刻點。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5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觸角9節,鰓片部3節。前胸背板大,側緣略呈弧形,最闊點在中點之前,前側角前伸尖銳,后側角鈍,后緣邊框寬,前緣邊框有顯著膜質飾邊。小盾片近半圓形。鞘翅密布刻點,背面有2條清楚縱肋紋,緣折達到后側緣轉彎處,翅緣有膜質飾邊,胸下密被絨毛。腹部每腹板有毛一排,前足脛節外緣2齒。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為中國黃淮一帶糧棉區的主要地下害蟲之一。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
79、蟲越冬,成蟲雜食而量大,是果園、林木的重要害蟲。分布范圍分布范圍:江蘇有分布,通州區內夏季常見,是夜間誘捕昆蟲的優勢種類。(15)獨角仙)獨角仙 Xylotrupes dichotomu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獨角仙科 Dynastidae,獨角仙屬 Xylotrupes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長 38-58 mm,黑褐色,有光澤。雌蟲無角狀突起,頭兩側有瘤狀突起,額上橫列短棘狀突起 3 個,復眼大。前胸背板兩側有邊,雄蟲密布微顆粒,中央稍前方生小角狀突起,末端 2 叉狀并向前方彎曲,雄蟲密布粗刻點,中央有縱凹線,近前緣處有棱形凹陷;小盾片半圓形,雄平滑、雌密布粗刻點和淡褐色微毛,中央有 1 平滑縱
80、條。鞘翅周圍有邊,肩部及亞末端處有隆起,體腹面漆黑色,前胸腹板基部有片狀突起,突起的末端分叉形(雌)或平形(雄)。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幼蟲棲息于闊葉樹的枯木干中,穿成大孔。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廣布于中國南北各地。通州區林地有分布。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6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4.2土壤動物多樣性及評價土壤動物多樣性及評價土壤動物是指其終生或某一發育階段在土壤中度過,并且對土壤有一定影響的動物。土壤動物通常身體微小,部分物種難以用肉眼看到,但數量驚人、生物量巨大,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系統中承擔著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土壤動物能夠改變土壤的理化
81、性質、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通過土壤動物群落結構能夠反映生境多樣性、環境壓力強度及其本身對環境的耐受力,因此土壤動物學的研究極其重要。如 2.3 所述,本次調查分別在開沙島周邊農田、林地、濱岸帶等3 類典型區域內隨機各選擇 10 塊樣地開展土壤動物多樣性調查。4.2.1土壤動物的生態功能土壤動物的生態功能土壤動物在生態系統土壤有機質分解、養分循環、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質量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土壤動物作為物質循環中的重要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同化各種有用物質以維持其自身營養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將其排泄產物歸還到生態系統中而不斷改造生態系統。一般來
82、說,土壤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生態功能主要包括生態指示功能、生態調控功能及對枯落物的分解功能等。生態指示功能生態指示功能土壤動物具有密度大,種類多,分布廣,活動范圍小,遷移能力弱,對環境變化敏感,群落結構呈規律性季節變化,年度變化相對穩定等特點。土壤動物群落隨不同植物演替、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和腐殖質類型而變化。土壤動物的群落組成與其食物來源和生境條件一致,因此當這些影響因素發生有規律變化時,土壤動物群落也會有規律的進行演替。目前,土壤動物作為指示種評價土壤生態系統狀態的研究已經引起廣泛的重視。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6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生態調控功能生態調控功能土壤動物的生態
83、調控功能主要體現在影響土壤結構、土壤理化性質、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等功能性的調控作用。大型土壤動物的挖洞筑穴等活動能夠減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提高土壤空隙度,增大水分滲透率。土壤動物的挖洞筑穴、上下運動和采食活動能夠混合不同層次土壤,改變土壤層次,促進土壤整體結構形成。此外,在土壤動物的生命活動中,通過食物鏈不斷從外界環境中吸收必需的營養元素,將其轉化為土壤有效成分。同時,土壤動物作為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成分,在土壤凈化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扮演著重要的分解者角色。土壤動物的凈化功能指利用土壤動物的生命代謝活動降低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或使其無害化,從而使受污染的土壤能夠部分或完全地
84、恢復到原始狀態的過程。土壤動物對退化的土壤能夠起到一定的恢復作用。由于自然條件下有機質的含量一般較少,土壤動物必須通過大量取食以補償營養的不足,加速了植物殘體轉化為土壤有機質。對枯落物的分解功能對枯落物的分解功能土壤動物在生態系統物質循環過程中起著橋梁的作用,土壤動物活動對生態系統過程產生最終的影響是提高有機質的分解速率和養分的周轉量,特別是在分解枯落物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土壤動物的類群和個體數以及土壤動物體內的元素均與枯落物量和枯落物所含元素關系密切。土壤動物參與枯落物分解主要是通過 2 種方式:(1)通過粉碎、采食枯落物直接參與枯落物分解;(2)通過改變周圍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問接影響枯
85、落物分解。在枯落物分解過程中,由于枯落物的質量損失、組成、化學成分和微生物的變化,土壤動物群落亦隨著分解的不同階段而發生變化。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6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4.2.2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組成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組成本次調查在稻田、香樟林、草坪以及撂荒地 4 類區域 12 塊樣地采集樣方 12 個,獲得各類大型土壤動物共 3 門 8 綱 18 目 681 頭,土壤動物群落組成名錄如表 4.2-1 所示。土壤動物群落中,個體數量占總個體數量比例10%以上的類群為優勢類群,個體數量占據總個體數量比例10%且1%的類群為常見類群,個體數量占比1%的類群為稀有類群。本次調查
86、發現,南通市通州區大型土壤動物優勢類群有近孔寡毛目(Oligochaeta)和膜翅目(Hymenoptera),常見類群有柄眼目(Stylommatophora)、正蚓目(Lumbricida)、蜘蛛目(Araneac)、等足目(Isopoda)、鞘翅目(Coleoptera)、雙翅目(Diptera)、同翅目(Homoptera)、雙尾目(Diptera)以及鱗翅目(Lepidoptera),其余類群為稀有類群。表表 4.2-1南通市通州區大型土壤動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大型土壤動物名錄門門綱綱目目軟體動物門Mollusca腹足綱Gastropoda柄眼目Stylommatophora環節動物門
87、Annelida寡毛綱Oligachaeta近孔寡毛目Oligochaeta正蚓目Lumbricida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蛛形綱Arachnoidea蜘蛛目Araneac唇足綱Chilopoda石蜈蚣目Lithobiomorphy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蜈蚣目Scolopendromorpha綜合綱Symphyla綜合目Symphyla甲殼綱Crustecea等足目Isopoda昆蟲綱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雙翅目Diptera同翅目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6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門門
88、綱綱目目Homoptera雙尾目Diptera直翅目Orthoptera鱗翅目Lepidoptera蜚蠊目Blattaria4.2.3不同生境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結構比較不同生境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結構比較不同生境條件下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特征如表 4.2-2 所示。如表所示,農田和草坪等受干擾程度較高的生境,大型土壤動物個體數量和物種數量水平均較低,受干擾程度較低的撂荒地和香樟林內大型土壤動物個體數量和物種數量水平相對較高。不同生境條件下大型土壤動物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數顯示,撂荒地生物多樣性指數最高,其次依次為草坪、香樟林和稻田。值得指出的是,草坪生境大型土壤動物群落多樣性指數水平較
89、高是由于該生境條件下各類群土壤動物各類群個體數量分布較為均勻造成的。綜合大型土壤動物群落各特征指數來看,撂荒地和香樟林等受干擾程度較低的生境條件下大型土壤動物群落整體優于稻田、草坪等受干擾程度較高的生境。表表 4.2-2 不同生境條件下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生物多樣性特征不同生境條件下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生物多樣性特征稻田稻田撂荒地撂荒地香樟林香樟林草坪草坪物種數10141511個體數量11725324170Shannon-Wiener 指數1.8092.0671.9762.099均勻度指數0.6110.5650.4810.742Margelef 指數1.892.3492.5532.354優勢類群近孔寡
90、毛目,正蚓目、膜翅目近孔寡毛目、膜翅目近孔寡毛目、蜘蛛目、膜翅目、雙尾目近孔寡毛目、膜翅目4.2.4典型大型土壤動物簡介典型大型土壤動物簡介(1)蚯蚓蚯蚓 Lumbricus terrestri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正蚓目 Lumbricida,正蚓屬 Lumbricus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6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長 90300mm,體寬 610mm,有 12160 個體節??谇叭~為穿人葉,背孔自 VIIVIII 節間始;環帶位于 XXXI,XXXIIXXXVII 節;性隆脊位于 XXXIIIXXXVI 節。頭、尾區剛毛稀疏對生,中部剛毛緊密對生,間
91、距小,XXVI 節和 XXV 節腹剛毛在明顯的生殖隆起上,為交配毛。雄孔凸起,有隆起的腺乳突,延伸至 XIVIXVI 節,貯精囊 3 對。雌性受精囊 2 對,有短管,開口于 IXX和 XXl 節間。身體呈圓柱形,背腹末端突然收縮。具有大量色素,體呈淡紅色,背部呈縈色,腹部呈黃橙色。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正蚓為常見的一種陸生環節動物,生活在土壤中,晝伏夜出,以畜禽糞便和有機廢物垃圾為食,連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攝食植物的莖葉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進農業增產。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區廣泛分布。(2)蜈蚣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分類地
92、位分類地位:蜈蚣目 Scolopendromorpha,蜈蚣屬 Scolopendr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蜈蚣呈扁平長條形,長 917 厘米,寬 0.51 厘米。全體由 22 個環節組成,最后一節略細小。頭部兩節暗紅色,有觸角及毒鉤各 1 對;背部棕綠色或墨綠色,有光澤,并有縱棱 2 條;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二節起每體節有腳 1 對,生于兩側,黃色或紅褐色,彎作鉤形。質脆,斷面有裂隙。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蜈蚣性畏日光,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平原地區雖然有分布,但是數量較少。蜈蚣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白
93、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墻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里,夜間出來活動,尋食青蟲、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 月天氣轉冷時,鉆入背風向陽山坡的泥土中,潛伏于離地面約 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驚蟄后(三月上旬),隨著天氣轉暖又活動覓食。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6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區常見。(3)小黃家蟻小黃家蟻 Monomorium pharaoni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膜翅目 Hymenoptera,小家蟻屬 Monomorium識別特征:識別特征:1雌蟻:雌蟻體長 3-4 mm,頭、胸及腹柄淡黃色或橙黃色;腹部膨大,黑色,基部有一圈顏色與胸部
94、相同;頭部正而觀近方形,頭后無凹緣;中胸背板長,稍凸;后胸背板具溝,橫凹;腹柄長,第一腹柄節楔形,稍寬;第二腹柄節凸圓,其寬度稍大于長,并且較第一腹柄節寬。2雄蟻:雄蟻與雌蟻相似,但體略短,體長 2.5-3.5 mm,營巢后翅即脫落,僅留有翅痕。3工蟻:工蟻體長 1.5-2 mm,橙黃色,腹部后而 2-3 節背而黑色。頭、胸及腹柄節有微細皺紋和小顆粒;腹部光滑,有光澤,生有稀疏的體毛;觸角長,12 節,柄節長度超過頭部的后緣,前端的 3節長而大,呈圓棒狀;前中胸背板呈圓弧形,中至后胸背板縫明顯;第一腹柄節呈楔形,頂端略圓,前端突出部分稍長;第二腹柄節球形,腹部為長橢圓形。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
95、與生態習性:小黃家蟻的生活史分卵、幼蟲、蛹和成蟲 4個時期。將幼蟲分為新孵化幼蟲一小幼蟲一中等幼蟲大幼蟲,對發育成雌蟻和雄蟻的幼蟲稱為性幼蟲(Sexuallarvae);蛹分為前蛹(白色期)、蛹期(棕色);成蟲分為前成蟲期和成蟲期。小黃家蟻群居穴居生活,其活動多成群結隊,不畏光;喜食暈腥,帶甜味的食品。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區內村莊附近常見。(4)鼠婦鼠婦 Armadillidium vulgare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等足目 Isopoda,潮蟲科 Oniscidae,鼠婦屬 Porcellio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6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長橢圓形,稍
96、扁,長約 10 mm;表面灰色,有光澤。頭部前緣中央及其左右側角突起顯著。有眼 1 對,觸角 2 對,第一對觸角微小。共 3 節;第二對觸角呈鞭狀,共 6 節。胸部分 7 個環節,每節有同形等長的足 1 對;第一胸節前緣延向頭部前邊,后側隅向后突出,第二至第七各節側突不顯著。腹部小,分為 5 個環節,第一及第二腹節狹,第三至第五腹節側緣整齊而圓。尾肢扁平,外肢與第五腹節嵌合齊平。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鼠婦喜棲息于朽木、腐葉、石塊等下面,有時也會出現在房屋、庭院內。鼠婦在 20-25 度之間生活較為正常。主要危害西紅柿、油菜、黃瓜等。成、幼蟲為害葉片,造成缺刻,重者可食光葉肉,僅剩葉
97、脈、葉柄。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區內常見。4.3致危因素致危因素 極端惡劣氣候極端惡劣氣候如寒潮、暴雨之類的災害性天氣不僅對昆蟲產生很大影響,而且也會對土壤動物產生較大影響。寒潮過后,幼蟲大量死亡,造成次年昆蟲和土壤動物數量明顯下降。同時,蝴蝶等昆蟲本身飛行能力并不強,須依靠氣流等環境條件進行遠距離遷徙擴散,所以氣候環境的變化將直接導致其蟲口和分布的變化,因此世界已有多個國家將蝴蝶作為氣候變化的指示物種進行監測,我國環保部近期也啟動了蝴蝶監測的項目。農作物單一化農作物單一化由于農作物種植計劃單一,耕作制度比較單純,故農田生態系統結構簡單,大量其他害蟲不能生存,少量害蟲種類因食物豐富而經常暴發
98、;天敵種類隨著害蟲種類單一化,也變得種類較少,加上缺乏補充寄主,又經常遭受多種農事活動的干擾,因此種群發展緩慢,往往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6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無力控制害蟲的暴發。這是導致蟲害爆發和影響天敵效應的主要原因之一。濫用農藥化肥濫用農藥化肥六十年代中期以來,農田施用殺蟲劑、殺菌劑、除莠劑和化學肥料的量幾乎逐年增加。特別是廣譜性有機合成殺蟲劑的廣泛使用,對天敵昆蟲的殺傷力更大。據湖南農學院在湘陰調查(1977),晚稻施藥區黑肩綠盲蝽種群密度只及未施藥區的 1/7。據浙江省東陽縣調查(1971),施藥少的稻田,黑尾葉蟬卵寄生蜂羽化率高達 93%,施藥多的稻田則僅有
99、 14-23%。農藥和除草劑的過度施用也是土壤動物重要不利因子。農藥施用過量,除了會對土壤動物產生直接的毒害作用外,還會通過植物富集,土壤動物分解的過程進入食物鏈,進而對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產生不利影響。而除草劑的過度施用會造成地表植被類型的單一化,單一的植被使得土壤動物食物來源單一,進而使得土壤動物部分類群數量減少。田間微生境的適宜度田間微生境的適宜度田間種綠肥可以改善多種赤眼蜂的棲息環境,特別是在農作物的苗期,土面裸露易造成高溫干燥的環境,不利于赤眼蜂的棲息;間種綠肥后,田間小氣候轉變為溫度較低、濕度較大,有利于赤眼蜂的生存,從而提高對害蟲的寄生率。但由于過分追求產出,綠肥應用得越來
100、越少,化肥的過度使用又進一步加劇了土壤的退化,使得田間微生境適宜度也隨之降低。土壤污染嚴重土壤污染嚴重由于早期使用含鉛汽油、不當污灌等原因,我國土壤污染現象較為普遍。過高的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會對土壤動物造成一定的毒害作用,進而引起土壤動物群落結構單一化,物種多樣性水平下降。人類活動頻繁干擾人類活動頻繁干擾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6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次調查顯示,人類干擾程度較小的區域,土壤動物密度和物種數量水平均較高,而干擾程度高的區域土壤動物密度和物種數量水平則較低。人類過度干擾會對土壤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改變,進而對土壤動物群落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
101、樣性調查報告6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高等植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高等植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5.1高等植物資源概況高等植物資源概況本報告中苔蘚植物分類采用 COL_China 2010 系統,蕨類植物分類采用秦仁昌蕨類植物分類系統(1978),裸子植物分類采用鄭萬鈞裸子植物分類系統(1978),被子植物分類采用克朗奎斯特被子植物分類系統(1998)。南通市通州區總體屬農業活動強烈區。因此,本地區除長江沿岸濕地、開沙島等自然濕地景觀外,自然植被遭破壞較為嚴重;林地資源較為匱乏,現狀平原范圍內植被多屬人工林,自然恢復的次生林比例較小。通過實地調查,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統計出通州區共有苔蘚植物
102、6 科 10 屬 11 種;維管植物 1025 種(含種以下等級),隸屬 147 科,554 屬,就其城市化程度而言,植物資源相對較為豐富。其中,蕨類植物 9 科,9 屬,10 種;裸子植物 8 科,18 屬,33 種;被子植物 130科,527 屬,982 種。被子植物中木蘭綱植物共有 111 科,383 屬,698種;百合綱植物有 19 科,144 屬,284 種。種子植物的科、屬、種分別 占 全 國 的 40.95%(138/337)、17.03%(545/3200)、3.86%(1015/26276)。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7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2苔蘚植物多
103、樣性現狀分析苔蘚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5.2.1苔蘚植物科、屬組成苔蘚植物科、屬組成通過對野外所采集標本的鑒定,結合文獻資料,通州區苔蘚植物共計 11 種,隸屬 6 科 10 屬(詳見附表 2),均為蘚類植物,未收集到苔類植物。顯然,蘚類植物在該區域苔蘚植物種占主導地位。通州區苔蘚植物的科、屬、種統計結果見表 5.2-1。其中,含 5個種以上的僅有叢蘚科(5 種);其次為鳳尾蘚科(2 種);其他科均各含 1 種。表表 5.2-1 通州區苔蘚植物科屬種分析通州區苔蘚植物科屬種分析5.2.2苔蘚植物保護植物和受威脅植物苔蘚植物保護植物和受威脅植物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和第二批),通州區的
104、苔蘚植物中無保護植物。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通州區的苔蘚植物中等級為 LC(無危)的有 8 種,DD(數據缺乏)的有 1 種,無其他等級的植物。5.2.3典型苔蘚植物簡介典型苔蘚植物簡介(1)真蘚)真蘚 Bryum argenteum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真蘚科 Bryaceae,真蘚屬 Bryum識別特征識別特征:植物體多密集叢生。葉常內凹,闊卵形、卵形、披針形等,葉基常較狹而下延多有分化的邊緣;中肋 1 條,多較粗。孢子體的蒴柄多為紅色,上部常彎曲呈弓形,孢蒴多下垂,圓筒形、梨形或棒槌形,蒴齒 2 層,內外齒等長??泼泼麑贁祵贁嫡伎倢贁蛋俜直日伎倢贁蛋俜直?%種數種數占總種
105、數百分比占總種數百分比/%牛毛蘚科11019.09絹蘚科11019.09叢蘚科550545.45葫蘆蘚科11019.09真蘚科11019.09鳳尾蘚科110218.18合計合計1010011100.0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7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布范圍:分布范圍:住房周圍、低山土坡及薄土巖面或火燒后的林地。(2)細葉牛毛蘚)細葉牛毛蘚 Ditrichum pusillum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牛毛蘚科 Ditrichaceae,牛毛蘚屬 Ditrichum識別特征識別特征:葉干時貼莖,濕時向上傾立,基部葉小,長約 1.0m,上部葉大,長 2.0-2.3 mm,基部卵形或
106、闊卵形,向上漸尖呈披針形;中肋單一,強勁,伸出葉尖;葉中下部葉緣背卷,上部平直;葉基部近邊緣細胞長方形或短矩形,寬 5-10 m,長 13-26 m,近中肋細胞略長,薄壁;近肩部細胞長方形,寬 3-5 m,長 l0-20 m,薄壁;上部細胞長方形。雌雄異株。雌苞葉與上部莖葉同形,略大。蒴柄直立,有時扭曲,長 5.0-7.0 mm,黃褐色。孢蒴長卵形或近卵形,對稱,平滑;蒴齒中上部黃白色,下部黃褐色,兩裂近基部,線披針形,長0.2 mm,中上部具細疣;蒴蓋圓錐形,略呈短喙狀。孢子圓球形,直徑 16-18 m,黃褐色,表面具稀疏細疣。分布范圍:分布范圍:溪溝邊土面、土壁,有時見于巖縫土上。(3)亮
107、葉石灰蘚)亮葉石灰蘚 Hydrogonium subpellucidum分類地位:分類地位:叢蘚科 Pottiaceae,石灰蘚屬 Hydrogonium識別特征:識別特征:植株矮小,柔軟,鮮綠色,密集叢生。葉干時皺縮,濕時傾立,呈卵狀披針形,先端較狹窄;葉邊平展,下部全緣,葉尖邊緣有細鋸齒,中肋粗壯,背面粗糙或具突出的疣;葉細胞呈 4-6 邊形,排列整齊,胞壁薄,明顯具疣;基部細胞較長大,無色透明。蒴柄紅色,細長。孢蒴直立,呈卵狀圓柱形;蒴齒細長,線狀,略向左旋扭。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陰濕的巖石上或林地上。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7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3維管植物多樣
108、性現狀分析維管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5.3.1蕨類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蕨類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5.3.1.1 蕨類植物科、屬組成蕨類植物科、屬組成通州區蕨類植物有 10 種,隸屬于 9 科 9 屬(詳見附表 3)。其中,科占中國蕨類植物(共 52 科)的 17.31%,屬占中國蕨類植物(共 206屬)的 4.37%,種占中國蕨類植物(共 2600 種)的 0.38%;科占江蘇省蕨類植物(共 35 科)的 25.71%,屬占江蘇省蕨類植物(共 67 屬)的 13.43%,種占江蘇省蕨類植物(共 140 種,含變種和亞種,不含引種栽培種)的 7.14%1。表表 5.3-1 通州區蕨類植物屬種的組成通州區蕨
109、類植物屬種的組成5.3.1.2 蕨類植物保護植物和受威脅植物蕨類植物保護植物和受威脅植物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和第二批),通州區的蕨類植物中無保護植物。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通州區的蕨類植物的等級均為 LC(無危),無其他等級的植物。1王金虎,郝日明,湯庚國.江蘇蕨類植物區系.云南植物研究.2007,29(2):137144.科名科名屬數屬數占總屬數百分比占總屬數百分比/%種數種數占總種數百分比占總種數百分比/%鳳尾蕨科111.1110.0海金沙科111.1110.0槐葉蘋科111.1110.0蕨科111.1110.0鱗毛藏科111.1110.0滿江紅科111.1
110、110.0木賊科111.1220.0蘋科111.1110.0水龍骨科111.1110.0合計合計9100.010100.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7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3.1.3 典型蕨類植物簡介典型蕨類植物簡介(1)槐葉萍)槐葉萍 Salvinia natan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槐葉萍科 Salviniaceae,槐葉萍屬 Salvini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莖細長,橫走,無根,密被褐色節狀短毛。葉 3 片輪生,二片漂浮水面,一片細裂如絲,在水中形成假根,密生有節的粗毛,水面葉在莖兩側緊密排列,形如槐葉,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長8-13 cm,寬 5-8 mm,先端圓
111、鈍頭,基部圓形或略皇心形,中脈明顯,側脈約 20 對,脈間有 5-9 個突起,突起上生一簇粗短毛,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褐色,生有節的粗短毛,葉柄長約 2 mm。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水田,溝塘和靜水溪河內。(2)節節草)節節草 Equisetum ramosissimum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木賊科 Equisetaceae,木賊屬 Equisetum識別特征識別特征: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 20-60 cm,中部直徑 1-3 mm,節間長 2-6 cm,綠色,主枝多在下部分枝,常形成簇生狀;幼枝的輪生分枝明顯或不明顯;灰白色,黑棕色或淡棕色,邊緣(有時上部)為膜質,基部扁平或弧形,早落或
112、宿存,齒上氣孔帶明顯或不明顯。側枝較硬,圓柱狀,孢子囊穗短棒狀或橢圓形,長 0.5-2.5 cm,中部直徑 0.4-0.7 cm,頂端有小尖突,無柄。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喜近水生,通州溪邊、河邊、海邊、水田邊。(3)蘋)蘋 Marsilea quadrifoli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蘋科 Marsileaceae,蘋屬 Marsile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根狀莖匍匐泥中,細長而柔軟,不實葉具長柄,長7-20 cm,葉柄頂端有小葉 4 片,十字形,對生,薄紙質;小葉倒三角形,長與寬 1-3 cm,先端渾圓,全緣,葉脈叉狀,下面淡褐色,有腺狀鱗片。孢子果斜卵形或圓形,長 2-4 mm,被毛,于葉柄
113、基部側出,通常 2、3 個叢集,柄長 1 cm 以下,基部多少毗連;果內有孢子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7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囊群約 15 個,每個孢子囊群具有少數大孢子囊,其周圍有數個小孢子囊。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水稻田,溝塘邊。5.3.2裸子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裸子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5.3.2.1 裸子植物屬、種分析裸子植物屬、種分析通州區裸子植物共計有 8 科,18 屬,33 種(詳見附表 4)。其中,含有種數最多的科為柏科,有14 種,占區域裸子植物總種數的42.4%;其次為杉科和松科,各有 6 種,占 18.2%;其他科內有 13 種。表表 5.3-2 通州區百
114、合綱植物屬種的組成通州區百合綱植物屬種的組成序號序號科名科名屬數屬數占總屬數百分比占總屬數百分比(%)種數種數占總種數百分比占總種數百分比(%)1柏科633.31442.42紅豆杉科15.613.03羅漢松科15.639.14三尖杉科15.613.05杉科422.2618.26松科316.7618.27蘇鐵科15.613.08銀杏科15.613.0合計合計18100.033100.05.3.2.2 裸子植物保護植物裸子植物保護植物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和第二批),通州區的裸子植物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3 種,為水杉、蘇鐵和銀杏;國家節節草節節草槐葉萍槐葉萍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
115、查報告7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二級保護植物 3 種,為翠柏、榧樹和金錢松。這些保護植物均為人工栽培。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通州區的裸子植物的等級為 CR(極危)的有 2 種,即蘇鐵和銀杏;為 EN(瀕危)的有 2 種,即白皮書和水杉;為 VU(易危)的有 2 種,即羅漢松和金錢松;為 NT(近危)的有 1 種,即粗榧;為 LC(無危)的有 8種,即柏木、側柏、刺柏、圓柏、日本柳杉、馬尾松、翠柏和榧樹;無其他等級的植物。其中 CR、EN、VU、NT 等級的裸子植物均為人工栽培,LC 等級的裸子植物有部分野生、部分人工栽培。5.3.2.3 典型裸子植物簡介典型裸子植物
116、簡介(1)銀杏)銀杏 Ginkgo bilob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銀杏科 Ginkgoaceae,銀杏屬 Ginkgo識別特征識別特征: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在短枝上 3-5 枚成簇生狀,有細長的葉柄,扇形,兩面淡綠色,無毛,有多數叉狀并列細脈,在寬闊的頂緣多少具缺刻或 2 裂,寬 5-8(-15)cm,具多數叉狀并歹帕細脈。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葉脈形式為“二歧狀分叉葉脈”。在長枝上常 2 裂,基部寬楔形,柄長 3-10(多為 5-8)cm,幼樹及萌生枝上的葉常較而深裂(葉片長達 13 cm,寬 15 cm),有時裂片再分裂(這與較原始的化石種類之葉相似),葉在一年生長枝上螺
117、旋狀散生,在短枝上 3-8 葉呈簇生狀,秋季落葉前變為黃色。常見分布范圍:常見分布范圍:道路旁景觀帶、居住區內、公園內等。(2)龍柏)龍柏 Juniperus chinensis Kaizuc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柏科 Cupressaceae,圓柏屬 Sabin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樹皮深灰色,縱裂,成條片開裂;幼樹的枝條通常斜上伸展,形成尖塔形樹冠,老則下部大枝平展,形成廣圓形的樹冠,樹皮灰褐色,縱裂,裂成不規則的薄片脫落;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狀彎曲,生鱗葉的小枝近圓柱形或近四棱形。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7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常見分布范圍:常見分布范圍:道路旁景觀帶、居
118、住區內、公園內等。(3)水杉)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杉科 Taxodiaceae,水杉屬 Metasequoi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小枝對生,下垂。葉線形,交互對生,假二列成羽狀復葉狀,長 1-1.7 cm,下面兩側有 4-8 條氣孔線。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球形,微具 4 棱,長 1.8-2.5 cm,有長柄;種鱗木質,盾形,每種鱗具 5-9 種子,種子扁平,周圍具窄翅。常見分布范圍常見分布范圍:濕地景觀帶、道路旁景觀帶、居住區內、公園內等。5.3.3木蘭綱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木蘭綱植物多樣性現狀分析5.3.3.1 木蘭綱植物屬、種分析
119、木蘭綱植物屬、種分析通過野外樣地調查,以及資料收集,通州區共有被子植物 130 科,527 屬,982 種。其中木蘭綱植物共有 111 科,383 屬,698 種(詳見附表 5),占被子植物種數的 71.1%,具有絕對優勢。區內木蘭綱植物的科數占中國木蘭綱植物科數(共 270 科)的 41.1%,就城鎮而言,在科一級的水平上較為豐富,且科屬優勢明顯。通州區木蘭綱植物屬種組成見表 5.3-3。表表 5.3-3 通州區被子植物木蘭綱植物屬種的組成通州區被子植物木蘭綱植物屬種的組成序號序號科名科名屬數屬數占總屬數百占總屬數百分比(分比(%)種數種數占總種數百分占總種數百分比(比(%)1八角楓科10.
120、2610.142白花菜科10.2610.14銀杏、樟等銀杏、樟等池杉池杉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7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序號序號科名科名屬數屬數占總屬數百占總屬數百分比(分比(%)種數種數占總種數百分占總種數百分比(比(%)3敗醬科10.2610.144報春花科20.5291.295車前科10.2610.146檉柳科10.2620.297川續斷科10.2610.148唇形科143.66213.019大戟科71.83162.2910大麻科10.2610.1411蝶形花科287.31537.5912冬青科10.2640.5713杜鵑花科10.2650.7214杜英科10.261
121、0.1415杜仲科10.2610.1416椴樹科30.7830.4317防己科10.2610.1418鳳仙花科10.2610.1419海桐科10.2610.1420含羞草科10.2620.2921胡桃科10.2610.1422胡頹子科10.2620.2923葫蘆科71.8381.1524虎耳草科30.7830.4325花荵科10.2610.1426樺木科10.2610.1427黃楊科10.2640.5728蒺藜科10.2610.1429夾竹桃科41.0440.5730金縷梅科30.7840.5731金絲桃科10.2610.1432金魚藻科10.2610.1433堇菜科10.2671.0034錦
122、葵科61.57131.8635景天科41.0481.1536桔???1.0450.7237菊科6115.9311917.0538爵床科10.2610.14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7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序號序號科名科名屬數屬數占總屬數百占總屬數百分比(分比(%)種數種數占總種數百分占總種數百分比(比(%)39苦木科10.2610.1440蠟梅科10.2620.2941藍果樹科10.2610.1442貍藻科10.2610.1443藜科30.7850.7244蓮科10.2610.1445楝科20.5220.2946蓼科41.04131.8647菱科10.2620.2948柳葉菜
123、科30.7840.5749龍膽科10.2610.1450蘿藦科20.5260.8651落葵科10.2610.1452馬鞭草科10.2620.2953馬齒莧科10.2630.4354馬兜鈴科10.2610.1455馬錢科10.2620.2956牻牛兒苗科20.5230.4357毛茛科51.31111.5858獼猴桃科10.2610.1459木蘭科30.7871.0060木通科10.2620.2961木犀科82.09202.8762葡萄科41.0471.0063七葉樹科10.2610.1464漆樹科20.5230.4365槭樹科10.2660.8666千屈菜科41.0440.5767茜草科71.8
124、3101.4368薔薇科194.96568.0269茄科51.3171.0070忍冬科51.31142.0171瑞香科20.5220.2972三白草科10.2610.1473傘形科92.35101.4374???1.3171.0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7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序號序號科名科名屬數屬數占總屬數百占總屬數百分比(分比(%)種數種數占總種數百分占總種數百分比(比(%)75山茶科20.5240.5776山茱萸科30.7830.4377商陸科10.2610.1478十字花科153.92233.3079石榴科10.2630.4380石竹科112.87172.4481柿
125、樹科10.2650.7282鼠李科30.7830.4383睡蓮科20.5220.2984粟米草科10.2610.1485檀香科10.2610.1486藤黃科10.2610.1487透骨草科10.2610.1488衛矛科20.52101.4389無患子科20.5240.5790梧桐科20.5220.2991五加科30.7850.7292莧科51.31101.4393小檗科30.7850.7294小二仙草科10.2610.1495玄參科71.83111.5896懸鈴木科10.2610.1497旋花科41.0481.1598蕁麻科10.2620.2999楊柳科20.5281.15100罌粟科30.7
126、830.43101榆科51.3171.00102遠志科10.2610.14103云實科20.5220.29104蕓香科30.7840.57105樟科30.7830.43106紫草科30.7830.43107紫堇科10.2640.57108紫茉莉科10.2610.14109紫葳科20.5250.72110酢漿草科10.2630.43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序號序號科名科名屬數屬數占總屬數百占總屬數百分比(分比(%)種數種數占總種數百分占總種數百分比(比(%)合計合計383100.00698100.00由表 5.3-3 可見,就科內屬數而言就科內屬數而言
127、,通州區木蘭綱植物中含有大于 10 個屬的大科共計 6 科,即菊科 61 屬、蝶形花科 28 屬、薔薇科19 屬、十字花科 15 屬、唇形科 14 屬、石竹科 11 屬;含 5-10 個屬(包括 5 個)的中等科有 13 科,即傘形科、木犀科、玄參科、茜草科、葫蘆科、大戟科、錦葵科、榆科、莧科、???、忍冬科、茄科和毛茛科;含有小于 5 個屬的科有 91 個,其中僅含 1 屬的有 56 科。就科內種數而言就科內種數而言,通州區木蘭綱植物中包含種大于等于 20 種的科有 6 科,即菊科 119 種、薔薇科 56 種、蝶形花科 53 種、十字花科23 種、唇形科 21 種、木犀科 20 種;含 10
128、-20 種的科有 11 科,即石竹科、大戟科、忍冬科、錦葵科、蓼科、毛茛科、玄參科、莧科、衛矛科、茜草科、傘形科。小于 10 種的科有 93 科,其中,單科單種的科有 37 個。5.3.3.2 木蘭綱保護植物和受威脅植物木蘭綱保護植物和受威脅植物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和第二批),通州區的木蘭綱植物中沒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8 種,其中野生的有野大豆和野菱;人工栽培的有喜樹、中華獼猴桃、鵝掌楸、厚樸和樟;既有野生又有人工栽培的有蓮。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通州區的被子植物木蘭綱的等級為 VU(易危)的有 5 種,即杜仲、南京椴、紫玉蘭、雞爪槭、延胡索
129、;為 NT(近危)的有 2 種,即黃檀和玉蘭;為 LC(無危)的有 228 種;DD(數據缺乏)的有 3 種,即翠菊、茶及野菱;無其他等級的植物。其中 VU、NT 等級的被子植物木蘭綱有 2 種為野生(黃檀和延胡索),4 種為人工栽培(玉蘭、杜仲、南京椴、紫玉蘭),1 種部分野生、部分人工栽培(雞爪槭)。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3.3.3 典型木蘭綱植物簡介典型木蘭綱植物簡介(1)榔榆)榔榆 Ulmus parvifolia Jacq.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榆科 Ulmaceae,榆屬 Ulmus識別特征識別特征:落葉喬木,或冬季葉變為黃色或紅色宿存
130、至第二年新葉開放后脫落,高達 25 米,胸徑可達 1 米;樹冠廣圓形,樹干基部有時成板狀根,樹皮灰色或灰褐,裂成不規則鱗狀薄片剝落,露出紅褐色內皮,近平滑,微凹凸不平;當年生枝密被短柔毛,深褐色;冬芽卵圓形,紅褐色,無毛。葉質地厚,披針狀卵形或窄橢圓形,稀卵形或倒卵形,中脈兩側長寬不等,長 1.7-89(常 2.5-5)cm,寬 0.8-3(常 1-2)cm,先端尖或鈍,基部偏斜,楔形或一邊圓,葉面深綠色,有光澤,除中脈凹陷處有疏柔毛外,余處無毛,側脈不凹陷,葉背色較淺,幼時被短柔毛,后變無毛或沿脈有疏毛,或脈腋有簇生毛,邊緣從基部至先端有鈍而整齊的單鋸齒,稀重鋸齒(如萌發枝的葉),側脈每邊
131、10-15 條,細脈在兩面均明顯,葉柄長 2-6 mm,僅上面有毛?;ㄇ锛鹃_放,3-6 數在葉腋簇生或排成簇狀聚傘花序,花被上部杯狀,下部管狀,花被片 4,深裂至杯狀花被的基部或近基部,花梗極短,被疏毛。翅果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10-13 mm,寬 6-8 mm,除頂端缺口柱頭面被毛外,余處無毛,果翅稍厚,基部的柄長約 2 mm,兩側的翅較果核部分為窄,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野大豆野大豆樟、銀杏樟、銀杏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口,花被片脫落或殘存,果梗較管狀花被為短,長 1-3 mm,有疏生短毛?;ü?8-10 月。常見分布范圍:
132、常見分布范圍:生于平原、丘陵、山坡及谷地。喜光,耐干旱,在酸性、中性及鹼性土上均能生長,但以氣候溫暖,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為最適宜的生境。(2)商陸)商陸 Phytolacca acinosa Roxb.分類地位分類地位:商陸科 Phytolaccaceae,商陸屬 Phytolacc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多年生草本,高 0.5-1.5 m,全株無毛。根肥大,肉質,倒圓錐形,外皮淡黃色或灰褐色,內面黃白色。莖直立,圓柱形,有縱溝,肉質,綠色或紅紫色,多分枝。葉片薄紙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 10-30 cm,寬 4.5-15 cm,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漸狹,兩面散生細
133、小白色斑點(針晶體),背面中脈凸起;葉柄長 1.5-3 cm,粗壯,上面有槽,下面半圓形,基部稍扁寬??偁罨ㄐ蝽斏蚺c葉對生,圓柱狀,直立,通常比葉短,密生多花;花序梗長 1-4 cm;花?;康陌€形,長約 1.5 mm,上部 2 枚小苞片線狀披針形,均膜質;花梗細,長 6-10(-13)mm,基部變粗;花兩性,直徑約 8 mm;花被片 5,白色、黃綠色,橢圓形、卵形或長圓形,頂端圓鈍,長 3-4 毫米,寬約 2 毫米,大小相等,花后常反折;雄蕊 8-10,與花被片近等長,花絲白色,鉆形,基部成片狀,宿存,花藥橢圓形,粉紅色;心皮通常為 8,有時少至 5 或多至 10,分離;花柱短,直立,
134、頂端下彎,柱頭不明顯。果序直立;漿果扁球形,直徑約 7 mm,熟時黑色;種子腎形,黑色,長約 3 mm,具 3 棱?;ㄆ?-8 月,果期 6-10 月。常見分布范圍常見分布范圍:普遍野生于溝谷、山坡林下、林緣路旁。也栽植于房前屋后及園地中,多生于濕潤肥沃地,喜生垃圾堆上。(3)龍葵)龍葵 Solanum nigrum L.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茄科 Solanaceae,茄屬 Solanum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識別特征:識別特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 0.25-1 m,莖無棱或棱不明顯,綠色或紫色,近無毛或被微柔毛。葉卵形,長 2.5-10 cm,寬
135、1.5-5.5 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而下延至葉柄,全緣或每邊具不規則的波狀粗齒,光滑或兩面均被稀疏短柔毛,葉脈每邊 5-6 條,葉柄長約1-2 cm。蝎尾狀花序腋外生,由 3-6-(10)花組成,總花梗長約 1-2.5cm,花梗長約 5 mm,近無毛或具短柔毛;萼小,淺杯狀,直徑約 1.5-2mm,齒卵圓形,先端圓,基部兩齒間連接處成角度;花冠白色,筒部隱于萼內,長不及 1 mm,冠檐長約 2.5 mm,5 深裂,裂片卵圓形,長約 2 mm;花絲短,花藥黃色,長約 1.2 mm,約為花絲長度的 4 倍,頂孔向內;子房卵形,直徑約 0.5 mm,花柱長約 1.5 mm,中部以下被白色
136、絨毛,柱頭小,頭狀。漿果球形,直徑約 8 mm,熟時黑色。種子多數,近卵形,直徑約 1.5-2 mm,兩側壓扁。常見分布范圍:常見分布范圍:喜生于田邊,荒地及村莊附近。5.3.4百合綱植物多樣性百合綱植物多樣性5.3.4.1 百合綱植物屬、種分析百合綱植物屬、種分析通過實地調查,以及資料收集,通州區被子植物百合綱共計 19科 144 屬 284 種(含變種)(詳見附表 6),占被子植物種數的 28.9%。區內百合綱植物種屬組成見表 5.3-4。表表 5.3-4 通州區被子植物百合綱植物屬種的組成通州區被子植物百合綱植物屬種的組成序序號號科名科名屬屬數數占總屬數百分比(占總屬數百分比(%)種種數
137、數占總種數百分比(占總種數百分比(%)1芭蕉科10.6910.352百合科139.03165.633茨藻科10.6941.414燈心草科32.0893.175浮萍科21.3931.066禾本科8659.7216156.697蘭科21.3941.418美人蕉科10.6941.419莎草科128.334716.5510石蒜科64.1762.1111水鱉科32.0831.06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序序號號科名科名屬屬數數占總屬數百分比(占總屬數百分比(%)種種數數占總種數百分比(占總種數百分比(%)12天南星科32.0831.0613香蒲科10.6920
138、.7014鴨跖草科21.3931.0615眼子菜科10.6951.7616雨久花科21.3931.0617鳶尾科21.3962.1118澤瀉科21.3931.0619棕櫚科10.6910.35總計總計144100.00284100.00由表 5.3-4 可見,就科內屬數而言就科內屬數而言,通州區百合綱植物種含有大于 20 屬的僅禾本科 1 科(86 屬);含有 1020 屬的科有 2 科,即百合科(13 屬)、莎草科(12 科);小于 10 屬的科有 16 科,其中僅有1 屬的科有 6 科,即芭蕉科、茨藻科、美人蕉科、香蒲科、眼子菜科和棕櫚科。就科內種數而言就科內種數而言,含有種數超過 10
139、種的科有 3 科,即禾本科(161種)、莎草科(47 種)、百合科(16 種);含有種數 5-10 種(包括 5種)之間的科共 4 個,即燈芯草科、石蒜科、鳶尾科、眼子菜科;小于 5 種的科有 12 個,其中單科單種的科有 2 個,即芭蕉科和棕櫚科。5.3.4.2 百合綱保護植物百合綱保護植物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和第二批),通州區的百合綱植物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3 種,為春蘭、蕙蘭和建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3 種,為中華結縷草、高羊茅和綬草。其中中華結縷草既有野生又有栽培,綬草為野生,其余保護百合綱植物為人工栽培。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通州區的被子植物百合綱的
140、等級為 VU(易危)的有 1 種,即建蘭;為 LC(無危)的有 181 種;DD(數據缺乏)的有 2 種,即菲白竹和鼠茅;無其他等級的植物。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3.4.3 典型百合綱植物簡介典型百合綱植物簡介(1)蘆葦)蘆葦 Phragmites australi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禾本科 Gramineae,蘆葦屬 Phragmites識別特征:識別特征:稈直立,高 1-3(8)m,直徑 1-4 cm,具 20 多節,基部和上部的節間較短,最長節間位于下部第 4-6 節,長 20-25(40)cm,節下被臘粉。葉鞘下部者短于而上部者,長于
141、其節間;葉舌邊緣密生一圈長約 1 mm 的短纖毛,兩側緣毛長 3-5 毫米,易脫落;葉片披針狀線形,長 30 cm,寬 2 cm,無毛,頂端長漸尖成絲形。圓錐花序大型,長 20-40 cm,寬約 10 cm,分枝多數,長 5-20 cm,著生稠密下垂的小穗;小穗柄長 2-4 mm,無毛;小穗長約 12 mm,含 4花;穎具 3 脈,第一穎長 4 mm;第二穎長約 7 mm;第一不孕外稃雄性,長約 12 mm,第二外稃長 11 mm,具 3 脈,頂端長漸尖,基盤延長,兩側密生等長于外稃的絲狀柔毛,與無毛的小穗軸相連接處具明顯關節,成熟后易自關節上脫落;內稃長約 3 mm,兩脊粗糙;雄蕊3,花藥長
142、 1.5-2 mm,黃色;穎果長約 1.5 mm。常見分布范圍:常見分布范圍:濕地廣布,常見于灌溉溝渠旁、河堤沼澤地等。(2)藨藨草草 Scirpus triqueter L.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莎草科 Cyperaceae,藨草屬 Scirpus識別特征識別特征:匍匐根狀莖長,直徑 1-5 毫米,干時呈紅棕色。稈散生,粗壯,高 20-90 厘米,三棱形,基部具 2-3 個鞘,鞘膜質,橫脈明顯隆起,最上一個鞘頂端具葉片。葉片扁平,長 1.3-5.5(-8)厘米,寬 1.5-2 毫米。苞片 1 枚,為稈的延長,三棱形,長 1.5-7 厘米。簡單長側枝聚傘花序假側生,有 1-8 個輻射枝;輻射枝三
143、棱形,棱上粗糙,長可達 5 厘米,每輻射枝頂端有 1-8 個簇生的小穗;小穗卵形或長圓形,長 6-12(-14)毫米,寬 3-7 毫米,密生許多花;鱗片長圓形、橢圓形或寬卵形,頂端微凹或圓形,長 3-4 毫米,膜質,黃棕色,背面具 1 條中肋,稍延伸出頂端呈短尖,邊緣疏生緣毛;下位剛毛 3-5 條,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幾等長或稍長于小堅果,全長都生有倒刺;雄蕊 3,花藥線形,藥隔暗褐色,稍突出;花柱短,柱頭 2,細長。小堅果倒卵形,平凸狀,長 2-3 毫米,成熟時褐色,具光澤?;ü?6-9 月。常見分布范圍:常見分布范圍:生長在水溝、水塘、山溪
144、邊或沼澤地,海拔在2000 米以下。(3)菰)菰 Zizania latifoli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禾本科 Gramineae,菰屬 Zizani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多年生,具匍匐根狀莖。稈高大直立,高 1-2 m。葉舌膜質,長約 1.5 cm,頂端尖;葉片扁平寬大,長 50-90 cm,寬 15-30mm。圓錐花序長 30-50 mm,分枝多數簇生,上升,果期開展。穎果圓柱形,長約 12 mm,胚小形,為果體之 1/8。根狀莖粗短肥厚,生有多數匍枝及粗壯須根,埋于泥中。常見分布范圍:常見分布范圍:濕地水面的淺水區。蘆葦蘆葦藨藨草草菰菰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
145、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4野生維管植物區系分布野生維管植物區系分布本次調查到通州區共有野生高等植物 687 種,隸屬于 96 科 374屬,根據前人對中國高等植物區系分類的研究成果23,其區系分析見表 5.4-1。表表 5.4-1 通州區野生高等植物的區系分析通州區野生高等植物的區系分析序序號號分布區類型分布區類型種數種數比例比例(%)11.世界分布16824.522.泛熱帶12918.832-1.熱帶亞洲、大洋洲(至新西蘭)和中、南美(或墨西哥)間斷分布20.342-2.熱帶亞洲、非洲和中、南美洲間斷分布20.353.熱帶亞洲和熱帶美洲間斷分布81.264.舊世界熱帶131.974-1.熱帶亞洲
146、、非洲和大洋洲間斷30.485.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91.396.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142.0107.熱帶亞洲(印度-馬來西亞)121.7118.北溫帶11817.2128-1.環北極分布10.1138-4.北溫帶和南溫帶(全溫帶)間斷405.8148-5.歐亞和南美洲溫帶間斷20.3159.東亞和北美洲間斷273.91610.舊世界溫帶568.21710-1.地中海區、西亞(或中亞)和東亞間斷分布111.61810-2.地中海區和喜馬拉雅間斷分布20.31910-3.歐亞和南非洲(有時也在大洋洲)間斷60.92011.溫帶亞洲分布91.32112.地中海區、西亞至中亞91.32212-3.地
147、中海區至溫帶、熱帶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間斷40.62313.中亞分布10.12414.東亞分布192.82514(SH).中國-喜馬拉雅分布40.62614(SJ).中國-日本分布152.22715.中國特有分布30.4合計合計687100.02吳征鎰.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1-139.3王金虎,郝日明,湯庚國.江蘇蕨類植物區系J.云南植物研究.2007,29(2):137-144.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由表 2.5-1 可知,通州區野生高等植物中世界分布的種(168 種)最多,占 24.5%;其次為泛熱帶分
148、布(129 種),占 18.8%;再次為北溫帶分布(118 種,占 17.2%),這三個區系的種占通州區野生高等植物的 60.4%。較大的區系還有舊世界溫帶(56 種,占 8.2%)、北溫帶和南溫帶(全溫帶)間斷(40 種,占 5.8%)、東亞和北美洲間斷(27 種,占 3.9%)等??梢?,通州區野生高等植物以世界分布、泛熱帶分布、溫帶分布為主,另外也有少量舊世界熱帶、熱帶分布的種,說明通州區的野生高等植物有溫帶向熱帶過渡的特點。圖圖 5.4-1 江蘇省地帶性植被區劃圖江蘇省地帶性植被區劃圖.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北亞熱帶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帶;.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通過比較江蘇省地帶性植被
149、區劃圖(圖 5.4-1),通州區所在地理位置的植被區劃為北亞熱帶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帶,這與本次調查結果一致。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8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5.5致危因素致危因素 生物入侵情況較為嚴重生物入侵情況較為嚴重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入侵情況較為嚴重,如本報告章節 7.1 所述,依據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一批第三批),通州區共調查發現 8種外來入侵植物,分別為:空心蓮子草、鳳眼藍、加拿大一枝黃花、鉆形紫菀、三葉鬼針草、小蓬草、一年蓬和圓葉牽牛。這些入侵植物在通州區分布廣泛,與通州區本土植物競爭資源,對后者多樣性造成了危害。生態系統多樣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生態系統多樣性有待
150、進一步提高雖然南通市通州區自然植被在中國植被區劃上屬于北亞熱帶落葉與常綠混交林地帶,但在江蘇植被區劃上屬于濱海平原鹽蒿、獐毛草鹽土植物群落植被區(劉方勵,1987),地勢低洼且土壤含鹽堿較重,加之人為活動強度大,自然植被破壞嚴重,因此現有植被主要為人工栽培植物。并且隨著經濟發展建設步伐日益加快,通州區的生態環境出現惡化,原有的生物棲息地都或多或少地遭到了破壞,給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的障礙?,F在,隨著相關部門的的重視與人們生態意識的提高,通州區人工栽培植被已經頗具規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一定的人工森林生態系統。對水體、濕地的保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多數植被栽植時間較短
151、,很多喬木并未生長成林,生態效應未能完全發揮,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并且對它們的恢復和保護仍需加強。因此,通州區的小蓬草通州區的小蓬草通州區的加拿大一枝黃花通州區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應該保護現有珍稀物種和已形成的較好的生態群落,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實現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6陸生脊椎動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陸生脊椎動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6.1兩棲動物多樣性及評價兩棲動物多樣性及評價兩棲動物是它是脊椎動物從水棲到陸棲的過渡類型,它們主要以昆蟲
152、等無脊椎動物為食,大型兩棲動物甚至可以取食小型鼠類。同時,它們本身又是某些小型食肉動物和水鳥的食物。兩棲動物在生態系統中處于生態營養級的中間部分,在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濕地生態系統中,更是一個主要的消費者。南通市通州區水源豐富,終年潮濕,是兩棲動物最適宜的棲息地。因此,在通州濕地中,兩棲類可能是數量最多的次級消費者,對維持生態平衡以及加速物質分解和循環有重要的作用。6.1.1兩棲動物群落組成分析兩棲動物群落組成分析根據調查結果,通州區分布有兩棲動物 6 種(詳見附表 12),分別隸屬于 1 目 4 科 5 屬。其中蟾蜍科、雨蛙科和姬蛙科各 1 種,分別占總種
153、數的 16.67%;蛙科 3 種,占總種數的 50%。通州區兩棲動物中,僅黑斑側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兩棲類,定為近危(NT)級別;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 2 種,分別為金線側褶蛙(Pelophylaxplancyi)和黑斑側褶蛙;通州區分布的所有兩棲動物均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表表 6.1-1 南通市通州區兩棲動物組成分析南通市通州區兩棲動物組成分析根據文獻記載,鄒壽昌等(1995)研究表明江蘇省有兩棲動物19 種,隸屬于 2 目 7 科。通州區的兩棲動物資源與江蘇省相比,資目目科
154、科種數種數占總種數百分比(占總種數百分比(%)無尾目蟾蜍科116.67雨蛙科116.67蛙科350.00姬蛙科116.67合計合計6100.0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源并不豐富,僅占后者總數的 31.58%。與江蘇省兩棲動物資源類別相比,缺少有尾目,無尾目也缺少了盤舌蟾科和樹蛙科兩科。表表 6.1-2 南通市通州區和江蘇省兩棲類資源比較南通市通州區和江蘇省兩棲類資源比較6.1.2兩棲動物區系分析兩棲動物區系分析兩棲動物的區系從屬能反映出某地區野生動物地理區劃的特征,這跟兩棲動物擴散能力較差且活動范圍較小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由于兩棲動物胚胎發育需在
155、水中進行,皮膚具滲透性而不能在干燥環境中長期生活,其區系組成相對穩定。南通市通州區分布的 6 種兩棲動物中,屬廣布種的有 4 種,即江蘇省兩棲動物中的所有廣布種在此均有分布,分別為中華蟾蜍(Bufogargarizans)、無斑雨蛙(Hyla immaculata)、金線側褶蛙、黑斑側褶蛙,占通州區兩棲動物總種數的 66.67%;屬于東洋種的有 1 種,即澤陸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占通州區兩棲動物總種數的 16.67%,占江蘇省兩棲動物東洋種的 8.33%;屬于古北種的有 1 種,即北方狹口蛙(Kaloula borealis),占通州區兩棲動物總種數的 16.
156、67%,占江蘇省兩棲動物古北種的 33.33%。由表 6.1-3 可見,通州區兩棲動物的區系組成以廣布種為主,古北種和東洋種所占比例相當,具有典型的南北交匯特點。表表 6.1-3 南通市通州區兩棲動物區系組成南通市通州區兩棲動物區系組成通州區在中國陸生脊椎動物地理區劃上屬于 VIA-東洋界 華中區 東部丘陵平原亞區,處于東洋界華中區北緣,與古北界華北區接近。整體而言,華中區的主體動物屬東洋界成分,由于東洋界和古北界這兩個區域之間地形平坦無天然的地理阻隔,這使得古北界動物容目目科科種種江蘇省江蘇省2719南通市通州區南通市通州區146東洋種東洋種廣布種廣布種古北種古北種合計合計通州區通州區141
157、6江蘇省江蘇省124319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易南下分布形成南北種類混雜和過渡的局面。如中華蟾蜍、金線側褶蛙、黑斑側褶蛙原屬古北成分的蛙類,南侵遍布本省成為廣布種。江蘇省兩棲動物地理區劃可劃分為四個省,分別為淮北平原省、淮南平原省、長江下游平原省和宜溧低山省。通州區位于江蘇南部,居長江下游,宜溧山區以北,屬于四個動物地理省中的長江下游平原。根據周開亞(1962)和鄒壽昌(1995)關于江蘇省兩棲動物地理區劃和區系的分析和研究,無論種數還是區系成分在本省的分布,均明顯地呈現緯度地帶性的分布現象,種數和東洋界成分由北向南逐步增多,而古北界成分則逐步減
158、少。6.1.3兩棲動物生態類群分析兩棲動物生態類群分析依據兩棲類成體的主要棲息地,綜合考慮產卵、蝌蚪及其幼體生活的水域狀態,將兩棲動物歸為 5 個生態型:(1)靜水型靜水型:整個個體發育過程均要或完全在靜水水域的種類,如通州區有分布的金線側褶蛙、黑斑側褶蛙;(2)陸棲)陸棲靜水型:靜水型:非繁殖期成體多營陸生而胚胎發育及變態在靜水水域中的種類,如中華蟾蜍、澤陸蛙、北方狹口蛙;(3)流水型:)流水型:整個個體發育均要或完全在流水水域中的種類,此類兩棲通州無分布;(4)陸棲)陸棲流水型:流水型:非繁殖期成體多營陸生而胚胎發育及變態在流水水域的種類,此類兩棲通州無分布;(5)樹棲型:)樹棲型:成體以
159、樹棲為主,胚胎發育及變態在靜水水域的種類,如無斑雨蛙。從兩棲動物生態類群的起源與演化來看,靜水群應是祖先群,由此分化出流溪群和陸棲群,從陸棲群中適應分化出樹棲群,而陸棲靜水型和陸棲流水型是兩個過渡型。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6.1.4兩棲動物利用類型分析兩棲動物利用類型分析根據目前南通市通州區對兩棲類動物利用的現狀,可以分為以下類型:(1)藥用動物:)藥用動物:中華蟾蜍,其全身或某些組織、器官或分泌物為我國傳統中藥材。(2)食用動物:)食用動物:黑斑側褶蛙、金線側褶蛙體大味美,是席上佳肴,隨著資源減少,需強化保護,合理開發。(3)食蟲動物:)食蟲動物
160、:這一類經濟價值較小,但在生態學的生態位上十分重要,對于抑制農、林、衛生害蟲,保護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有重大的意義。(4)觀賞動物:)觀賞動物:近年來無尾類蝌蚪可作觀賞動物飼養。近年來,由于人們對兩棲類資源的過度利用和捕殺,加之稻田農藥的過量使用,稻田生境的人為破壞,棲息地減少,造成通州區兩棲動物的野外種群數量逐漸減少,且多都被列入保護動物之列。6.1.5常見兩棲動物常見兩棲動物(1)中華蟾蜍)中華蟾蜍 Bufo gargarizan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蟾蜍科 Bufonidae,蟾蜍屬 Bufo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雄性體長約 70 mm,雌性體長約 100 mm。頭寬大于頭長,鼓
161、膜明顯,耳后腺長橢圓形,隆起。無頜齒和犁骨齒。皮膚極粗糙,背面密布大小不等的圓形瘰粒,頭側及上眼瞼具小疣粒,體側及腹面也布滿疣粒。體色隨產地、季節、性別而有很大變異。雄性體色較深,多為褐棕色、褐綠色或棕黃色,少數在體側有淺色斑。雌性背面色淺,多為土黃色、姜黃色,少數在體側有深色紋或深淺相間的斑紋。全省分布。棲息地及生態習性:棲息地及生態習性:棲息于草叢中、土洞里、磚石下或草堆下,在池塘,溝渠、田埂及房屋附近活動。捕食昆蟲及其它小動物,多數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農業害蟲。其耳后腺的分泌物可加工制成蟾酥,是具有解毒、止痛、開竅醒神作用的中藥材。分布范
162、圍分布范圍:國內分布于自黑龍江至福建的許多省區;國外分布于俄羅斯、朝鮮、日本琉球群島。在通州區為常見種類。(2)無斑雨蛙)無斑雨蛙 Hyla immaculat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雨蛙科 Hylidae,雨蛙屬 Hyl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長約 25-35 mm。指端和趾端均有吸盤及馬蹄形橫溝,體背面翠綠色,腹面白色。體側和前后肢無黑色斑點,沿體側、前臂后緣及小腿外側常有白色線紋,外緣鑲棕色細紋。背面皮膚光滑,體腹面密布扁平疣粒。棲息地及生態習性:棲息地及生態習性:生活在水田、池塘、河溝附近及蘆葦叢中,常攀爬在植物上,食物多為農業害蟲。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國內分布于東北、華北、華中、西南及華東各
163、省。國外分布于蒙古、俄羅斯、朝鮮、日本。通州區內有分布,但不常見,數量較少。(3)黑斑側褶蛙)黑斑側褶蛙 Pelophylax nigromaculat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蛙科 Ranidae,側褶蛙屬 Pelophylax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長約 60-80 mm。雄性略小,在鼓膜的后下方有一個頸側外聲囊。頭長大于頭寬。前肢短小,后肢長而粗大。背面皮膚略粗糙,有一對背側褶自眼后直達胯部。兩條背側褶間有許多長短不一的膚棱。腹面皮膚光滑。體色有很多變異,背面為深綠色、草綠色或黃綠色,其上散布數量不等的黑斑。背側褶金黃色或淺棕色。從吻端開始沿背中央常有一條淺色脊線。四肢背面有黑色斑紋。體腹面乳白色
164、。棲息地及生態習性棲息地及生態習性:常在池塘、水田旁的草叢中活動,俗稱青蛙。主要捕食各種昆蟲和無脊椎動物,食物多為農業害蟲。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國內分布于除新疆、西藏、云南、臺灣、海南、廣西外的所有省區;國外分布于俄羅斯遠東、朝鮮、日本。通州區內較為常見,數量較多。(4)金線側褶蛙)金線側褶蛙 Pelophylax plancyi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蛙科 Ranidae 側褶蛙屬 Pelophylax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長 50 mm 左右,皮膚光滑,僅在體背后部有小疣粒。背側褶中段較寬,約等于眼瞼之寬。背面暗綠色或橄欖綠色。股后
165、方有棕黃色粗線紋。棲息地及生態習性棲息地及生態習性:常在池塘、水田旁的草叢中活動,也稱為青蛙。主要捕食各種昆蟲和無脊椎動物,食物多為農業害蟲。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國內分布于河北、山西、山東、河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臺灣;國外分布于朝鮮。通州區內比較常見,但種群數量不及黑斑側褶蛙。(5)澤陸蛙)澤陸蛙 Fejervarya limnochari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蛙科 Ranidae 陸蛙屬 Fejervary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長約 40-50 mm。頭長與頭寬幾乎相等。前肢短,后肢較粗短。無背側褶。背面有許多長短不等的膚褶。體背后部、體側及四肢背面散布小疣粒,腹面
166、皮膚光滑。體色變化甚大,為灰棕色、灰綠色或土灰色,并雜有赭紅色、深綠色或深褐色斑紋。有的個體自吻部沿背中線至體后有一條淺黃色或褐色脊線。兩眼間及四肢背面具深色橫紋。棲息地及生態習性棲息地及生態習性:廣泛生活在平原、丘陵、森林及農田中。食物以昆蟲為主,是捕食農業害蟲的主要蛙類之一。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國內分布于長江流域和其南的所有省區以及山東、河南、陜西、甘肅;國外分布于日本、南亞、馬來半島、印尼。通州區內廣泛分布,為優勢種。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圖圖 5.1-1 通州區常見兩棲類通州區常見兩棲類6.2爬行動物多樣性及評價爬行動物多樣性及評價爬行動物主
167、要由龜鱉類和蛇類組成,是一類能完全脫離水的束縛,在陸地上繁殖的外熱動物。它們大多是肉食動物,只有少數龜類會采食一些植物類食物,蛇類的主要食物是鼠類和蛙類。爬行動物不僅對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有重要作用而且又是重要的經濟動物,是一項寶貴的自然資源。因此,兩棲爬行動物的種類、數量和分布狀況往往能客觀反映該生態系統的生物量水平和食物鏈狀況,同時也是綜合反映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是評價一個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依據。6.2.1爬行動物群落組成分析爬行動物群落組成分析根據調查結果,通州區分布有爬行動物 7 種(詳見附表 13),分別隸屬于 2 目 3 科 6 屬。其中蜥蜴目 1 科 1 種,即多疣壁虎(Gekkoj
168、aponicus),占總種數的 14.29%;蛇目 2 科 6 種,游蛇科 5 種,蝰科1 種,分別占總種數 71.43%和 14.29%。通州區爬行動物中,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爬行類收錄了3 種,其中烏梢蛇(Zoacys dhumnades)定為瀕危(EN)級別,赤峰錦蛇(Elaphe anomala)定為易危(VU)級別,短尾蝮(Gloydiusbrevicaudus)定為近危(NT)級別;上述三種亦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收錄,其中烏梢蛇為需予關注(L),赤峰錦蛇和短尾蝮為易危(V)。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 3 種,分別為赤鏈蛇(Lycodonrufozonatus)、烏梢蛇和短尾蝮;通
169、州區分布的所有爬行動物均被列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表表 6.2-1 南通市通州區爬行動物組成分析南通市通州區爬行動物組成分析根據以往文獻記載,鄒壽昌等(2002)研究調查表明江蘇省有爬行動物 55 種,隸屬于 4 目 15 科。南通市通州區的爬行動物與江蘇省相比,資源并不豐富,僅占后者總數的 12.73%,缺少龜鱉目和鱷目分布,蜥蜴目缺少了蛇蜥科、蜥蜴科和石龍子科,蛇目也缺少了眼鏡蛇科和海蛇科。表表 6.2-2 南通市通州區和江蘇省兩棲類資源比較南通市通州區和江蘇省兩棲類資源比較6.
170、2.2爬行動物區系分析爬行動物區系分析為便于分析,在討論區系特征及動物地理區劃時,江蘇省爬行動物不包括 5 種海產龜鱉類及 1 種海蛇,而以陸棲與半水棲(淡水)的49 種爬行動物的種類組成及分布為依據。南通市通州區分布的 7 種爬行動物中,屬東洋種的有 4 種,數量最多,占通州區爬行動物的 57.14%,但也僅占江蘇省爬行動物總數的 12.50%;屬于廣布種的有 2 種,分別為紅紋滯卵蛇(Oocatochusrufodsata)和短尾蝮,占通州區兩棲動物總種數的 28.57%,占江蘇省總數的 22.22%;屬于古北種的有 1 種,即赤峰錦蛇,占通州區爬行動物總種數的14.27%,占江蘇省兩棲動
171、物古北種的12.50%。由表5.3-3可見,通州區爬行動物的區系組成以東洋種為主,廣布種略高于古北種,具有典型的南北交匯特點。目目科科種數種數占總數(占總數(%)蜥蜴目壁虎科114.29蛇目游蛇科571.43蝰科114.29合計合計7100目目科科種種南通市通州區南通市通州區237江蘇省江蘇省41555占比占比/%50.0020.0012.73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9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表表 6.2-3 南通市通州區爬行動物區系組成南通市通州區爬行動物區系組成對于江蘇省爬行動物的地理區劃,周開亞(1964)劃分為淮北平原區、淮南平原區、長江下游平原丘陵區及宜溧低山丘陵區
172、等 4 個動物地理省。目前,專家學者廣泛認為長江下游平原丘陵區的北部與淮南平原區的南部擬為古北界與東洋界分界線的東段過渡地帶,而這二區間的分界線也許可以代表古北界與東洋界分界線在江蘇境內的過渡界線。通州區在動物地理區劃上處于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邊緣,與古北界華北區接界,屬于南北物種的過渡地帶,南北動物在本地區互相滲透,一些古北界的種類南侵形成廣布種。從通州區爬行動物的區系組成亦可以看出,東洋種是本區爬行類區系的主體。6.2.3爬行動物生態類群分析爬行動物生態類群分析爬行動物按生活環境,可以分為:(1)地面爬行種類地面爬行種類;(2)樹棲樹棲種類種類;(3)穴居種類)穴居種類;(4)水棲
173、種類)水棲種類。蛇類的棲息環境可分為水生性水生性和陸棲性陸棲性兩種,水生性再可分為淡水和海水。陸棲性蛇科又可分為地面性、樹棲性和穴居性三種。大部分營地棲穴居生活,也有半水棲和樹棲的種類。其中赤鏈蛇和短尾蝮蛇為蛇的數量優勢種。未在通州區范圍內發現野生龜鱉類分布。6.2.4爬行動物利用類型分析爬行動物利用類型分析根據目前對爬行類動物利用的現狀,可以分為以下類型:(1)藥用)藥用:蛇肉、蛇膽、蛇血、蛇蛻、龜甲、鱉甲等都可作為藥用。此外,毒蛇分泌的毒液有重要的醫療價值。東洋種東洋種廣布種廣布種古北種古北種合計合計南通市通州區南通市通州區4217江蘇省江蘇省329849占比占比/%12.5022.221
174、2.5014.29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食用)食用??晒┦秤玫呐佬袆游锓N類雖然不多,但少數種類有獨特的食用價值。蛇類和鱉類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喜食,除了味美外還具有滋補作用,被奉為珍鮮。(3)農林和衛生)農林和衛生。爬行類對于抑制農、林、衛生害蟲,保護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有重大的意義。蜥蜴類主食昆蟲,它們消滅了大量對農業有害的昆蟲,壁虎類的食譜中包括蚊、蠅等傳染疾病的害蟲,許多蛇類以鼠為主食,從而間接地對人類有利。(4)觀賞動物)觀賞動物。近年來,國內掀起了一股飼養爬行動物風,如龜鱉類、蜥蜴類的一些種類都大受人們歡迎。6.2.5常
175、見爬行動物常見爬行動物(1)多疣壁虎)多疣壁虎 Gekko japonicu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壁虎科 Gekkonidae,壁虎屬 Gekko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頭體長約 50mm74mm,尾長約 50mm75mm。體背腹扁平,頭頂無對稱排列的大鱗。體背面被粒鱗,吻部的粒鱗擴大,自顳部、枕部、頸背至薦部有很多疣鱗散布在粒鱗間;前臂粒鱗間有少量疣鱗,小腿粒鱗間疣鱗較多;體和四肢腹面被覆瓦狀鱗;尾腹面有一列橫向擴大的鱗板;尾基部每側大多有 3 個肛疣;雄性具肛前窩48 個;指、趾橫向擴展,腹面有一列攀瓣;指、趾間具蹼跡。體背面灰棕色,多數有一條黑色縱紋從吻端經眼至耳孔;頸及軀干背面有57 條深褐色橫斑
176、;尾背有 913 條橫斑;體腹面淡肉色。棲息地及習性棲息地及習性棲息在建筑物的縫隙以及巖縫、石下、樹下或柴草堆內,夜晚常在有燈光照射處捕食蚊、蠅和蛾類等。分分布布在國內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蘇、福建,西至甘肅、陜西、四川,南至廣西;國外分布于日本。(2)赤鏈蛇)赤鏈蛇 Dinodon rufozonatum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游蛇科 Colubridae,鏈蛇屬 Dinodong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頭體背面黑色,頭部背面鱗的邊緣紅色;枕部有“”形紅斑;軀干部及尾部具數十個紅色橫斑,每斑約 12 鱗寬;體側有不規則的紅黑相間的點斑;體腹
177、面淡黃色或乳白色。頭部背面有對稱大鱗;頰鱗 1,常入眼眶;眶前鱗 1;眶后鱗 2;前顳鱗 2,后顳鱗 3;上唇鱗 8,少數為 7;下唇鱗 910,前 6(5)枚與前頦片相接;背鱗1521 行,平滑無棱或僅體后段背中央少數幾行起弱棱;腹鱗約187225;肛鱗 1;尾下鱗雙行。頭體長約 550mm1000mm,尾長約130mm240mm。棲息地及習性棲息地及習性生活在丘陵、田野以及屋前屋后的草叢里,食性較廣,以魚、蛙、蟾蜍、蜥蜴、小蛇、小鼠等為食物。在蘇北常棲居在房屋內,被稱為家蛇。無毒。分分布布在國內除內蒙、新疆及西藏外各省區均有分布,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老撾、越南。通州區內有分布。(3)紅紋
178、滯卵蛇(紅點錦蛇)紅紋滯卵蛇(紅點錦蛇)Elaphe rufodorsat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游蛇科 Colubridae,錦蛇屬 Elaphe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頭體背面淡紅褐色,頭部具 3 條深棕色“形斑紋;體背有 4 條黑褐色縱紋,4 條黑褐色紋之間為 3 條淺色紋,正中的 1條呈紅褐色;體腹面黃棕色,密綴不規則的黑色方形塊斑。頭部背面有對稱大鱗;頰鱗 1,個別 2;眶前鱗 13;眶后鱗 2;前顳鱗 13,后顳鱗 24;上唇鱗 78;下唇鱗 911;背鱗平滑,1523 行;腹鱗約 163184;肛鱗 2;尾下鱗雙行。頭體長約 450mm700mm,尾長約 80mm135mm。棲息地及習性棲息地
179、及習性半水生性,活動于河流、擇池塘及其附近的田野,食蛙類、小魚及水生昆蟲。因捕食魚苗,對養魚業有一定危害。無毒。分分布布國內分布于東北和華北,南至湖北和福建,國外分布于俄羅斯和朝鮮。通州區內廣泛分布。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6.3鳥類多樣性現狀及評價鳥類多樣性現狀及評價鳥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雖然對生產力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對所食獵物有密度制約作用。此外,鳥類還擔負著種子及營養物的輸送,參與系統內能量流動和無機物質循環,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等生態作用。通州區位于江蘇省東南部,南臨長江,區內水系發達,尤以開沙島、長江沿岸濕地生態環境最好,生物多樣性
180、最為豐富。通州區位于東亞至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上,豐富的淡水濕地資源能為春秋兩季遷徙水鳥在長途遷徙過程提供重要的停歇地,同時可也作為部分珍稀瀕危保護鳥類的越冬地。6.3.1鳥類群落組成分析鳥類群落組成分析根據本次實地調查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通州區現有分布的鳥類共 195 種,隸屬于 15 目 47 科(詳見附表 14)。在鳥類組成中,雀形目鳥類 22 科 70 種,占通州區所有鳥類的 35.90%;非雀形目鳥類 25科 125 種,占總數的 64.10%,隸屬于 14 個目,其中以鸻形目、雁形目、隼形目和鸛形目種類最多,分別占總數的 19.49%、10.26%、8.72%和 7.69%(表 6
181、.3-1)。通州區鳥類組成中雀形目鳥類種類比非雀形目鳥類種數約少 28.20%,其主要原因是通州區濕地資源較為豐富,但森林資源相對匱乏,每年春秋兩季遷徙經過長江濕地和開沙島的鸻形目、雁形目和鸛形目鳥類較多,越冬亦有部分水鳥在生境較好的濕地中棲息越冬。從通州區鳥類組成可以看出,通州區鳥類以雀形目種類最多,其次是鸻形目、雁形目、隼形目、鸛形目;然后依次是鶴形目、鵑形目、鴿形目、佛法僧目、鴷形目;最后是目、雞形目、鸮形目、鵜形目和戴勝目。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表表 6.3-1 南通市通州區鳥類組成調查統計南通市通州區鳥類組成調查統計根據文獻記載,費宜玲
182、(2011)研究結果表明江蘇省有鳥類 467種,隸屬于 19 目 74 科。南通市通州區的鳥類種類占江蘇省鳥類總種類的 41.76%,雖然城市化程度較高,但是資源較為豐富,主要缺少潛鳥目、鹱形目、夜鷹目、雨燕目等海洋和森林鳥類。表表 6.3-2 南通市通州區和江蘇省鳥類資源比較南通市通州區和江蘇省鳥類資源比較6.3.2鳥類居留型分析鳥類居留型分析通州區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地區,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在自然地理位置上,通州區位于江蘇省東部,是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也是鳥類南遷北歸過境棲息的很好驛站,夏侯鳥在此繁殖,冬候鳥此越冬,旅鳥在春秋兩季遷徙途中經過此處停歇覓食。在鳥類的組
183、成上呈現出明顯的季節相,按其季節性可分為留鳥、夏候鳥、冬候鳥和旅鳥 4 種。通州區有留鳥 53 種,占鳥類總數的目目科科種種占總種數百分比(占總種數百分比(%)目131.54鵜形目110.51鸛形目3157.69雁形目12010.26隼形目3178.72雞形目131.54鶴形目263.08鸻形目73819.49鴿形目142.05鵑形目163.08鸮形目131.54佛法僧目142.05戴勝目110.51鴷形目142.05雀形目227035.90合計合計47195100目目科科種種南通市通州區南通市通州區1547195江蘇省江蘇省1974467占比(占比(%)78.9563.5141.76南通市通
184、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7.18%;冬候鳥 60 種,占鳥類總數的 30.77%;旅鳥 48 種,占鳥類總數的 24.62%;夏候鳥 34 種,占鳥類總數的 17.44%。表表 6.3-3 南通市通州區鳥類居留型組成南通市通州區鳥類居留型組成由此可見,通州區的鳥類以冬候鳥為主,其次是留鳥和旅鳥,夏候鳥數量相對最少;其中,雀形目鳥類則以留鳥為主,其次為冬候鳥和留鳥,最少的依然為夏候鳥。6.3.3鳥類區系組成分析鳥類區系組成分析據動物地理區系的劃分,統計得到通州區共有古北界鳥類 89 種,占鳥類總數的 45.64%;東洋界鳥類 32 種,占總數的 16.41
185、%;廣布種鳥類 74 種,占總數的 37.95%。通州區鳥類古北界種、廣布種均占明顯優勢,東洋界種較少。這主要是因為通州區位于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上處于東洋界北緣,在物種組成上呈現南北種類過渡交匯的特點。同時,通州區又處于候鳥遷徙路線上,從居留型組成上可以看出冬候鳥和旅鳥種類占半數以上(55.38%),且旅鳥和冬候鳥絕大部分為古北界和廣布種類。表表 6.3-4 南通市通州區鳥類區系組成表南通市通州區鳥類區系組成表通州區夏季和冬季鳥類的組成相對比較穩定。冬季鳥類主要由留鳥和冬候鳥組成,總計 113 種,占全區鳥類總數的 57.95%;在通州居留類型居留類型非雀形目非雀形目雀形目雀形目總數總數種數種數
186、占總數占總數(%)種數種數占總數占總數(%)種數種數占總數占總數(%)留鳥2713.852613.335327.18夏侯鳥2512.8294.623417.44冬候鳥4221.54189.236030.77旅鳥3115.90178.724824.62區系組成區系組成通州區鳥類通州區鳥類通州區繁殖鳥類通州區繁殖鳥類(留鳥留鳥+夏候鳥夏候鳥)種數種數占總數(占總數(%)種數種數占總數(占總數(%)東洋界種3216.412933.33廣布種7437.954956.32古北界種8945.64910.34合計合計195100.0087100.0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
187、究院有限公司區繁殖的鳥類群落由留鳥和夏候鳥組成,共計 87 種,占全區鳥類總數的 44.62%,其中東洋界種類 29 種,古北界種類 9 種,廣布種 49種,所占比例分別為 33.33%、10.34%和 56.32%。繁殖鳥類集團中廣布種類占優勢,說明通州區夏季繁殖期鳥類區系偏于廣布特征;東洋種明顯多于古北種則與通州區地處東洋界北緣相對應。6.3.4鳥類生態類群分析鳥類生態類群分析南通市通州區鳥類根據其生態類群可劃分為:游禽類、涉禽類、陸禽類、攀禽類、猛禽類和鳴禽類六大生態類群。通州區鳥類生態類群組成中以鳴禽種類最多,有 70 種,占本次調查鳥類總數的 35.90%,之后依次是涉禽類 49 種
188、、游禽類 34 種、猛禽類 20 種、攀禽類 15 種和陸禽類 7 種,所占比例分別為 25.13%、17.44%、10.26%、7.69%和3.59%(圖 6.3-1)。水鳥群落由游禽和涉禽組成,林鳥則以雀形目鳥類為主。由此可見南通市通州區鳥類組成以水鳥為主,這與其豐富的濕地資源相一致,同時也反映出通州區森林資源較為匱乏。猛禽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對于生境及其環境中的動物種類和數量要求都較為嚴苛,故隨著城市化的加快、生境破碎化的延續以及生境質量的下降等多種因素使得各地猛禽數量顯著下降,通州區的猛禽以捕食嚙齒動物和其他鳥類的小型濕地猛禽為主,并且猛禽的種類和數量均相對較少,絕大部分份均為遷徙過程
189、中在此停歇,而極少有在此繁殖的情況。表表 6.3-5 南通市通州區鳥類生態類群組成南通市通州區鳥類生態類群組成生態型生態型目科目科種數種數合計合計游禽鸊鷉目所有科334鵜形目所有科1雁形目所有科20鶴形目骨頂雞類2鸻形目鷗科4鸻形目燕鷗科4涉禽鸛形目所有科1549鶴形目除骨頂雞類以外4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圖圖 6.3-1 南通市通州區鳥類生態類群南通市通州區鳥類生態類群6.3.5鳥類保護級別分析鳥類保護級別分析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并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南通市通州區鳥類組成中,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25 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 1 種,即東方白鸛(C
190、iconia boyciana),國家級保護動物 24 種(鸛形目 1種,雁形目 2 種,隼形目 17 種,鵑形目 1 種,鸮形目 3 種)。列入 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2 種,其中瀕危(EN)級別 1 種,即東方白鸛;易危(VU)級別 2 種,分別為鸻形目水雉科1鸻形目反嘴鷸科2鸻形目燕鸻科1鸻形目鸻科7鸻形目鷸科19陸禽雞形目所有科37鴿形目所有科4攀禽鵑形目所有科615佛法僧目所有科4戴勝目所有科1鴷形目所有科4猛禽隼形目所有科1720鸮形目所有科3鳴禽雀形目所有科707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鴻雁(Anser cygn
191、oides)和紅頭潛鴨(Aythya ferina);近危(NT)級別 9 種,分別為羅紋鴨(Anas falcata)、禿鷲(Aegypius monachus)、日本鵪鶉(Coturnix japonica)、鳳頭麥雞(Vanellus vanellus)、紅頸濱鷸(Calidris ruficollis)、黑尾塍鷸(Limosa limosa)、斑尾塍鷸(Limosalapponica)、白腰杓鷸(Numenius arquata)和小太平鳥(Bombycillajaponica)。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鳥類22 種,其中瀕危(EN)級別 2 種,即東方白鸛和棉鳧(Nettapus
192、coromandelianus);易危(VU)級別 1 種,即鴻雁;近危級別(NT)19 種,包括鸛形目 1 種、雁形目 4 種、隼形目 9 種、鸻形目 4 種以及雀形目 1 種。列入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鳥類10 種,其中瀕危(E)級別 1種,即東方白鸛;易危(V)級別 5 種,分別為白琵鷺(Platalealeucorodia)、小天鵝(Cygnus columbianus)、鴛鴦(Aix galericulata)、鳳頭蜂鷹(Pernis ptilorhynchus)和小鴉鵑(Centropus toulou);稀有(R)級別 3 種,分別為棉鳧、鶚(Pandion haliaetus)和游
193、隼(Falcoperegrinus);未定(I)級別 1 種,即黑尾塍鷸。列入 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公約23 種,其中附錄包括 2 種,即東方白鸛和游隼;附錄包括 21 種,以猛禽為主。列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30 種,其中包括鸛形目 3 種、雁形目 1 種、鸻形目 21 種、鵑形目 1 種和雀形目 4 種。列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92 種,大部分遷徙的候鳥都在其中。江蘇省重點保護動物 96 種,包括目 3 種、鸛形目 13 種、雁形目 20 種、雞形目 2 種、鸻形目 38 種、鵑形目 5 種、戴勝目 1 種,
194、鴷形目 4 種、雀形目 10 種。除了有限的幾種之外,幾乎所有的鳥類都是“三有”保護動物。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我國特有種 1 種,即震旦鴉雀。6.3.6常見鳥類常見鳥類(1)蒼鷺)蒼鷺 Ardea cinere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鸛形目 Ciconiiformes,鷺科 Ardeidae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羽常具灰色、栗色或紫色,嘴長而尖直,長形鼻孔位于嘴的基部,頭具羽冠,頸細長,跗蹠亦長,翅寬而圓,尾短,為平尾,頸基及肩后的羽毛細長形成飾羽,下體羽毛松軟。翅大而長,腳和趾均細長,脛部部分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狀櫛緣。雌雄同
195、色。體形呈紡錘形,體羽疏松,具有絲狀蓑羽,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腿部被羽。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在水田、池塘、湖泊、海灘淺灘、沼澤等水域,單獨或成群活動。常以一腳站立,另一只腳縮于腹下,等待魚類、蛙類等食物的到來,站立數小時而不動。飛行時頸縮成“Z”字形。在高大喬木上營巢,每窩產卵 3-5 枚。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區濕地。(2)大白鷺)大白鷺 Casmerodius albu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鸛形目 Ciconiiformes,鷺科 Ardeidae識別特征識別特征:大型鷺類。頸、腳甚長,兩性相似,全身潔白。繁殖期間肩背部著生有三列長而直,羽枝呈分散狀的蓑羽,一直
196、向后延伸到尾端,有的甚至超過尾部 30-40 mm。蓑羽羽干呈象牙白色,基部較強硬,到羽端漸次變小,羽支纖細分散,且較稀疏。下體亦為白色,腹部羽毛沾有輕微黃色。嘴和眼先黑色,嘴角有一條黑線直達眼后。冬羽和夏羽相似,全身亦為白色,但前頸下部和肩背部無長的蓑羽、嘴和眼先為黃色。虹膜黃色,嘴、眼先和眼周皮膚繁殖期為黑色,非繁殖期為黃色,脛裸出部肉紅色,跗蹠和趾黑色。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于海灘、河川、湖泊、沼澤、池塘等溫地。常集群活動,以魚類、甲殼類及水生昆蟲等為食。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0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區濕地。(3)白鷺)白鷺
197、 Egretta garzett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鸛形目 Ciconiiformes,鷺科 Ardeidae識別特征識別特征:中型涉禽,體長 52-68 cm。嘴、腳較長,黑色,趾黃綠色,頸甚長,全身白色。繁殖期枕部著生兩根狹長而軟的矛狀飾羽。背和前頸亦著生長的蓑羽。眼先粉紅色。嘴、頸和腳均甚長,通體白色。夏羽枕部著生兩條狹長而軟的矛狀羽,狀若頭后的兩條辮子;肩和背部著生羽枝分散的長形蓑羽,一直向后伸展至尾端;羽干基部強硬,至羽端羽枝纖細分散;前頸下部也有長的矛狀飾羽,向下披至前胸。冬羽全身亦為乳白色,但頭部冠羽,肩、背和前頸之蓑羽或矛狀飾羽均消失,僅個別前頸矛狀飾羽還殘留少許。虹膜黃色,
198、嘴黑色,眼先裸出部分夏季粉紅色,冬季黃綠色,脛和跗蹠黑綠色,趾黃綠色,爪黑色。棲息地與生態習性棲息地與生態習性:常棲息于稻田、沼澤、池塘見,也見于湖泊、海岸淺灘等處。性好群棲。以魚類、蛙類、甲殼動物及昆蟲等為食。常營巢于高大樹上,也有在灌木上者,每窩產卵 3-4 枚。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區濕地。6.4哺乳動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哺乳動物多樣性現狀及評價6.4.1哺乳動物群落組成分析哺乳動物群落組成分析在實地調查過程中,共捕獲 3 種哺乳類,分別為灰麝鼩(Crociduraattenuata)(春季捕獲,捕獲率為 2.5%)、東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冬季和春季捕獲,捕
199、獲率分別為 7.5%和 5%)和黑線姬鼠(Apodemusagrarius)(夏季捕獲,捕獲率為 7.5%)。哺乳類在空間分布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刺猬在漁灣水鄉風景區和開沙島周邊村莊等生境中數量較多,黑線姬鼠則主要分布在開沙島內生境,而灰麝鼩則主要分布在開沙島附近的公路邊。但由于本次調查時間有限,不能完全反映通州區哺乳類的現狀,故有結合文獻資料收集和現場訪談作以補充及論證。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據相關資料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南通市通州區現有哺乳類 6目 7 科 14 種(詳見附表 15),其中包括猬形目 1 科 1 種,鼩形目 1科 2 種,翼手
200、目 1 科 1 種,嚙齒目 2 科 8 種,兔形目 1 科 1 種,食肉目 1 科 1 種(表 6.4-1)。通州區哺乳動物以嚙齒目種數最多(8 種),占總數的 57.14%;其次是鼩形目(2 種),占總數的 14.29%;猬形目、翼手目、兔形目和食肉目的數量最少,都僅 1 種。其中通州區內分布著 2 種江蘇省重點保護動物,即東北刺猬和黃鼬(Mustela sibirica);還有 3 種“三有”保護動物,分別為東北刺猬、黃鼬和華南兔(Lepus sinensis)。表表 6.4-1 南通市通州區哺乳動物群落組成南通市通州區哺乳動物群落組成根據文獻記載,王志偉(2009)研究調查表明江蘇省分布
201、著哺乳動物 59 種,隸屬于 10 目 21 科。南通市通州區的哺乳動物與江蘇省相比,資源較為匱乏,僅占后者總數的 23.73%,缺少鱗甲目、鰭足目、鯨目、偶蹄目等水生和森林哺乳動物(表 6.4-2)。表表 6.4-2 通州區和江蘇省哺乳動物資源比較通州區和江蘇省哺乳動物資源比較6.4.2哺乳動物區系分析哺乳動物區系分析黃文幾等(1966)根據江蘇省哺乳動物區系組成、地理分布和自然條件,將全省哺乳類動物分為北部丘陵平原、中部平原和南部丘陵平原三個動物地理區。南通市屬于蘇中平原區,但通州區正處于蘇中目目科數科數占總科數(占總科數(%)種數種數占總種數百分比(占總種數百分比(%)猬形目114.29
202、17.14鼩形目114.29214.29翼手目114.2917.14嚙齒目228.57857.14兔形目114.2917.14食肉目114.2917.14合計合計7100.0014100.00目目科科種種南通市通州區南通市通州區6714江蘇省江蘇省102159占比(占比(%)60.0033.3323.73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平原區與蘇南平原丘陵區交界處,為長江下游沖積平原的一部分。本區屬于海洋性氣候,氣候較為溫和,生境類型較多,但是較高的城市化程度使得通州區哺乳動物種類并不豐富。通州區在中國陸地脊椎動物地理區劃上屬于 VIA-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
203、陵平原亞區,處于東洋界華中區北緣,與古北界華北區接近。從總體上說,華中區的哺乳動物屬東洋界成分多些,由于東洋界和古北界這兩個區域之間地形平坦無天然的地理阻隔,這使得古北界動物容易南下分布形成南北種類混雜和過渡的局面,所以這里東洋種和古北種的數量差并不是特別大。通州區現存的 14 種哺乳動物中以廣布種數量最多,古北種和東洋種數量無顯著差異。(表 6.4-3)表表 6.4-3 南通市通州區哺乳動物區系組成南通市通州區哺乳動物區系組成6.4.3哺乳動物的生態類群分析哺乳動物的生態類群分析物種的分布及其豐富度與地形、植被、食物資源、氣候等因素密切相關。動物從周圍環境中取得生存所必要的物質和空間,如水、
204、食物、隱蔽地和繁殖場所等。每一種動物都有它所需要的特定的棲息環境。因此,通州區的哺乳類按其生活環境和習性的不同,可分為以下6 種生態類群。(1)空中類群空中類群。主要是翼手目的東亞伏翼,它們黃昏開始活動,在空中捕食各種小飛蟲,凌晨前歸隱,棲居于屋檐、墻縫、樹洞等處。(2)穴居獸類。)穴居獸類。營地下穴居或地上穴居生活的獸類,穴居天然洞穴,或自己挖掘洞穴。主要包括華南兔等。(3)灌叢獸類灌叢獸類。棲息于林地邊緣灌叢和山坡山腳到山腰的灌叢??紤]到灌叢具有良好的隱蔽性,因此除了典型的灌叢獸類外,小型林棲獸類也有在灌叢中活動。主要包括黃鼬等。東洋種東洋種廣布種廣布種古北種古北種南通市通州區南通市通州區
205、293占比(占比(%)14.2964.2921.43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4)濕地類群。)濕地類群。包括食蟲、草食、偶草食和肉食性獸類,它們適應于野外多種生境,構成了當地獸類的主要組成部分。(5)農田類群。)農田類群。這是一類對農作物有害的小型獸類,主要包括嚙齒目等種類,優勢種有大倉鼠、黑線倉鼠等,它們多活動與耕地內和路旁、荒灘地等處,其洞穴多建在田埂、溝沿和垅背上,食性雜,常以作物種子、雜草籽為食,也吃少量昆蟲和植物莖、葉、根等。(6)居室類群。)居室類群。作為人類伴生動物,褐家鼠、小家鼠、黃胸鼠等一般棲居在城鄉住宅、倉庫及其附近的田野里,主
206、要活動在陰溝、廚房、畜禽廄舍、垃圾堆、農田、草地及荒地等處,是流行性出血熱等傳染病的重要傳播媒介。6.4.4哺乳動物利用類型分析哺乳動物利用類型分析根據目前南通市通州區對哺乳動物利用的現狀,可以分為以下 5個類型:(1)藥用獸類。)藥用獸類。如東北刺猬等,民間一直流傳其全身或某些組織、器官或分泌物可以作為中藥材食用。(2)毛皮、革用獸類。)毛皮、革用獸類。黃鼬、華南兔等獸類的毛、毛皮、皮等可以作為毛刷、裘皮、皮革的原料。(3)肉用獸類。)肉用獸類。凡有一定體重的獸類,獲得后除去毛皮、藥用等部分外,均可食用,主要為華南兔等。(4)有益獸類。)有益獸類。主要是食蟲類(猬形目和鼩形目)和翼手類,食蟲
207、類能夠抑制一些害蟲的發展,對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翼手類的東亞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是許多害蟲的天敵。(5)有害獸類。)有害獸類。該種獸類的活動或存在給人類帶來一定經濟損失,或阻礙人類某種期求的滿足。例如小家鼠、黃胸鼠、褐家鼠等會引起一些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此外鼠類還吃食作物種子、幼苗等。但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穩定生態系統中的一環,該種獸類同樣不可缺少,在不造成直接損失的前提下,無需加以防范。6.4.5常見哺乳動物常見哺乳動物(1)東北刺猬)東北刺猬 Erinaceus europaeus分類地位:
208、分類地位:刺猬科 Erinaceidae,刺猬屬 Erinaceus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體長約200 mm,尾長約20 mm。耳較短,耳長不超過其周圍的棘長,頭頂及體背具硬棘。棘的顏色有兩類:一類為純白色,另一類為基部及尖部白色,中間部及尖端棕色。整個背部呈淺土棕色,5趾均具爪,乳頭胸部3對,腹部2對。棲息地及生態習性棲息地及生態習性:生活在平原、城市郊區及丘陵山區。食物以昆蟲及其幼蟲為主,兼食鼠、幼鳥、鳥卵、蛙、蛇及蜥蜴等。受驚蜷縮成刺球狀,寒冷時進行冬眠,皮有藥用價值。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國內分布于東北、華北,南至安徽、浙江、福建;國外分布于朝鮮、韓國、俄羅斯、歐洲各國。區內農田生境中有分布。
209、(2)黃鼬)黃鼬 Mustela sibiric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鼬科 Mustelidae,鼬屬 Mustela識別特征識別特征:雄性體長約 340-400 mm,雌性約 280-340 mm。體形細長,四肢短,頭小而頸長;耳殼短寬;尾長約為體長之半;背面黃棕色到暗棕色,腹面稍淺;鼻基部、前額及眼周圍暗褐色。毛色隨地理環境和季節而不同,夏毛比冬毛深。棲息地及生態習性:棲息地及生態習性:能在各種環境中生活,有時進入村莊房屋。主要食物是鼠類、兩棲類和昆蟲,是鼠類的天敵。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全國各省區均有分布;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俄羅斯、巴基斯坦至緬甸、泰國。通州區內分布廣泛。6.5致危因素致
210、危因素 自然選擇自然選擇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一些野生動物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而受到生活力減退和遺傳力衰退的威脅,導致其種群數量難以恢復而趨于瀕危。動物自身的生物學習性,一些個體大,壽命長,性成熟年齡遲,種群繁衍能力差的種類,一旦資源破壞后不易恢復,例如之前在南通市有報道分布的白鰭豚(Lipotes vexillifer)、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等。棲息地的自然變化也會使野生動物物種瀕危。某些種類的野生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某種特定的棲息環境而產生了特別的習性(包括食性),使其難以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或其他
211、環境,最終落得“不適者被淘汰”的結局。過渡捕獵過渡捕獵人為的無限制捕獵、捕撈,造成種群數量的急劇減少。如之前在南通記錄(黃文幾等,1966)有分布的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獐(Hydropotes inermis)、鱉(Trionyx sinensis)等動物因具有傳統的藥用價值而被大量的捕殺,赤狐(Vulpes vulpes)、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黃鼬(Mustela sibirica)、水獺(Lutra lutra)等因為其珍貴的毛皮也沒能逃脫被獵殺的命運,本次調查中經過多次走訪核實,現僅黃鼬仍有一定數量的分布,其他物種的分布均無確
212、鑿證據,因此本次調查認為通州區已無此物種分布。畫眉、繡眼、八哥等著名的籠養鳥類,大量地被捕鳥者用網捕捉、掏取幼鳥,稍經馴化后,在市場上高價出售;如蛇類、蛙類、雁鴨類和雉雞等因其肉質鮮美,更是被人們大量捕殺,加之相對于人工養殖的稀少性,更是成為餐桌上難得的珍品。此外,還包括人類的誤捕誤殺,如一些被動性的捕鳥、捕獸工具,鳥網在捕獲斑鳩、野雞等人類獵捕對象的同時,也會對柳鶯、鹀類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鼠籠鼠夾在捕捉鼠類時,亦會對刺猬、鼩鼱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這也是造成其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人類對野生動物資源的過度利用,使得野生動
213、物種群數量在短短的幾十年內急劇下降,其中某些種類瀕臨滅絕,而且在利益的驅使下非法的獵捕仍然在繼續。人類活動的干擾人類活動的干擾人類頻繁的生產活動對野生動物的正常取食、繁殖、交配等生活行為造成干擾,這也是造成動物致危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現較為顯著的包括魚類捕撈對動物取食的影響,交通工具對行動遲緩動物的碾壓致死,玻璃幕墻對遷徙鳥類的損害,夜晚光污染對夜行性動物及趨光動物的影響,噪聲對鳥類鳴唱和繁殖的影響,棲息地的喪失棲息地的喪失主要體現為林地面積減少,濕地被蠶食。由于人類對土地資源過度開發利用,使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遭到極大破壞,獐、豹貓、赤狐等獸類適宜的自然生境已幾乎完全喪失。而南通市通州區作為濕地資
214、源豐富的區域,現狀卻不容樂觀;濕地面積的縮小,已使得鱉、水獺等濕地生物在通州區消失了,并直接威脅了金線側褶蛙、烏梢蛇等兩棲爬行類的生存,而且使得鳥類的種類和數量銳減。棲息地破碎化棲息地破碎化主要表現在道路建設、農田、村舍以及頻繁的人類活動使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化或被隔離。研究者普遍認為動物體型大小和其所需的領域面積大小呈正比,在繁殖期尤為明顯;結合通州區動物資源情況而言,在此分布的獸類無中等體型以上的物種,僅在遷徙期、越冬期這樣領域性較弱時段,有部分大型鳥類在此分布。棲息地破碎化還伴隨著連通性較差,道路兩側綠化帶作為廊道仍存在植被多樣性較低、人為干擾較強等問題;河道作為濕地廊道,兩側硬質化程度較
215、高,灘地和植被面積較小,也不能滿足連通性的要求。環境污染環境污染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由于工業污染物超標排放、農業施用大量化肥和農藥、生活污水直排等,對市內的河流、湖泊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直接影響了魚、蝦、蟹等水生動物的產量,嚴重影響兩棲爬行動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成功率,并且造成了以水生動物為食的動物因食物缺乏而影響其分布和數量。若高濃度的化肥、農藥、污染排放物等被動物誤食,還會造成動物的大面積直接死亡。上述因素并不是獨立單一的,往往呈綜合作用,影響物種的豐富度和分布。一個物種的瀕危往往并不是單一原因導致的,而是由很多除主要因素外的多個次要因素共
216、同影響的。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7入侵物種評價分析入侵物種評價分析截至 2016 年 5 月,中國政府共發布了三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一批名單由國家環??偩趾椭袊茖W院發布于 2003 年 1 月 10日,共 16 種;第二批名單由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發布于 2010 年1 月 7 日,共 19 種;第三批名單由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發布于2014 年 8 月 15 日,共 18 種。三次發布的名單種共有 53 種生物,其中植物 29 種,動物 24 種。依據上述三批名單,南通市通州區共調查發現了其中的 12 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植物 8
217、種,動物 4 種。7.1入侵植物入侵植物根據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一批第三批),南通市通州區共發現 8 種外來入侵植物,分別為:空心蓮子草、鳳眼藍、加拿大一枝黃花、鉆形紫菀、三葉鬼針草、小蓬草、一年蓬和圓葉牽牛。各物種詳細信息如下。(1)空心蓮子草空心蓮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木蘭綱 Magnoliopsida,莧科 Amaranthaceae生態類群生態類群:多年生草本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已建立形態性狀形態性狀:莖基部匍匐,上部上升,管狀,不明顯 4 棱,長 55-120cm,具分枝,幼莖及葉腋有白色或銹色柔毛,莖老時無毛,僅
218、在兩側縱溝內保留。葉片矩圓形、矩圓狀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 2.5-5cm,寬 7-20 mm,頂端急尖或圓鈍,具短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無毛或上面有貼生毛及緣毛,下面有顆粒狀突起;葉柄長 3-10 mm,無毛或微有柔毛?;苌?,成具總花梗的頭狀花序,單生在葉腋,球形,直徑 8-15 mm;苞片及小苞片白色,頂端漸尖,具 1 脈;苞片卵形,長 2-2.5 mm,小苞片披針形,長 2 mm;花被片矩圓形,長 5-6 mm,白色,光亮。無毛,頂端急尖,背部側扁;雄蕊花絲長 2.5-3 mm,基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部連合成杯狀;退化雄蕊矩圓狀條形
219、,和雄蕊約等長,頂端裂成窄條;子房倒卵形,具短柄,背面側扁,頂端圓形。果實未見?;ㄆ?5-10月。分布范圍分布范圍4:廣泛分布于河道、湖泊等濕地。主要經濟和生態影響主要經濟和生態影響:(1)堵塞航道,影響水上交通;(2)排擠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種單一化;(3)覆蓋水面,影響魚類生長和捕撈;(4)在農田危害作物,使產量受損;(5)田間溝渠大量繁殖,影響農田排灌;(6)入侵濕地、草坪,破壞景觀;(7)滋生蚊蠅,危害人類健康。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20 世紀 30 年代末日本侵華時引入我國上海郊區作為馬飼料予以栽培,1958 年始作為豬、牛飼料進行大面積推廣后,傳播到華
220、東、華中、華南和西南等廣大地區,淪為惡性雜草。起源:起源:南美洲。引入路徑:引入路徑:有意引進,人工引種。入侵途徑入侵途徑:研究表明空心蓮子草營養繁殖能力強;同時具有很高的生態位寬度,而這通常被認為是成功的外來入侵種的一個重要特性。生境類型生境類型:池塘、溝渠、河灘濕地或淺水中、旱地、水田、果苗圃和宅旁。生活史生活史:以根莖進行繁殖,3-4 月間根莖萌芽出土;匍匐莖發達,并于節處生根,莖的節段亦可萌發生成株,借以蔓延及擴散;花期5-11 月。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在水質肥沃的溝塘生長旺盛,覆蓋水面,亦適生于淤泥、旱地土壤??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全區濕潤地區。預防、控制和管理措
221、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4指的是某物種在通州區的分布范圍。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1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水花生葉甲的野外釋放和控制對河道、湖泊等水體中的水花生普遍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利用寄生線蟲防除該雜草已有研究并已獲得了可喜的進展??招纳徸硬萑~斑病菌為害空心蓮子草的葉和莖,造成葉片大量枯死脫落,對空心蓮子草有較好的控制作用,是一種潛在的空心蓮子草生物防治真菌?;瘜W防除化學防除:整形素、水花生凈、使它隆、草甘膦、百草敵等除草劑短期內對地上部分能有效防除。生物利用生物利用:做青飼料,漚制可做肥料,也可用于制沼氣;根和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
222、功效;亦是很有前途的污水凈化植物。(2)鳳眼藍鳳眼藍 Eichhornia crassipe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百合綱 Liliopsida,雨久花科生態類群生態類群:浮水草本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已建立形態性狀形態性狀:高 30-60 cm。須根發達,棕黑色,長達 30 cm。莖極短,具長匍匐枝,匍匐枝淡綠色或帶紫色,與母株分離后長成新植物。葉在基部叢生,蓮座狀排列,一般 5-10 片;葉片圓形,寬卵形或寬菱形,長 4.5-14.5 cm,寬 5-14 cm,頂端鈍圓或微尖,基部寬楔形或在幼時為淺心形,全緣,具弧形脈,表面深綠色,光亮,質地厚實,兩邊微向上卷,頂部略向下翻卷;葉柄長短不等
223、,中部膨大成囊狀或紡錘形,內有許多多邊形柱狀細胞組成的氣室,維管束散布其間,黃綠色至綠色,光滑;葉柄基部有鞘狀苞片,長 8-11 cm,黃綠色,薄而半透明;花葶從葉柄基部的鞘狀苞片腋內伸出,長 34-46 cm,多棱;穗狀花序長 17-20 cm,通常具 9-12 朵花;花被裂片 6 枚,花瓣狀,卵形、長圓形或倒卵形,紫藍色,花冠略兩側對稱,直徑 4-6cm,上方 1 枚裂片較大,長約 3.5 cm,寬約 2.4 cm,三色即四周淡紫紅色,中間藍色,在藍色的中央有 1 黃色圓斑,其余各片長約 3 cm,寬 1.5-1.8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2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cm
224、,下方 1 枚裂片較狹,寬 1.2-1.5 cm,花被片基部合生成筒,外面近基部有腺毛;雄蕊 6 枚,貼生于花被筒上,3 長 3 短,長的從花被筒喉部伸出,長 1.6-2 cm,短的生于近喉部,長 3-5 mm;花絲上有腺毛,長約 0.5 mm,3(2-4)細胞,頂端膨大;花藥箭形,基著,藍灰色,2 室,縱裂;花粉粒長卵圓形,黃色;子房上位,長梨形,長6 mm,3 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花柱 1,長約 2 cm,伸出花被筒的部分有腺毛;柱頭上密生腺毛。蒴果卵形?;ㄆ?7-10 月,果期 8-11月。分布范圍分布范圍:通州河道、湖泊的個別地方,尚未見大面積分布。主要經濟和生態影響主要經濟和生態
225、影響:20 世紀 30 年代鳳眼藍作為飼料、觀賞植物和污水防治植物引進中國,其后在南方作為動物飼料被廣泛種植。從 80 年代開始,隨著中國內地工業的迅速發展,內河水體的營養化加劇,鳳眼藍借助其高效的無性繁殖與環境適應機制,開始在內河流域內廣泛擴散。泛濫開來的鳳眼藍,堵塞河道,阻礙內水交通。比如浙江等省許多航道曾被迅速繁殖的鳳眼藍阻塞。此外,大量浮游在水域中的鳳眼藍會阻擋陽光透射入水下,并且腐爛后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污染水質,從而造成其他水生動植物的大量死亡。鳳眼藍的爆發嚴重影響了當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并對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健康造成威脅。資源化與利用:資源化與利用:生產沼氣生產沼氣:
226、鳳眼藍含有較高的可發酵物質,具有較高的產氣潛力;但另一方面,鳳眼藍比重輕,含水量高,在厭氧發酵反應器中易漂浮,進出料困難且易堵塞,將鳳眼藍切碎在傳統的批次反應器中仍然存在困難,大大增加了制氣成本,限制了鳳眼藍在生物能源的商業化道路。治理水質治理水質:鳳眼藍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水體中大量的氮、磷以及某些重金屬元素等營養元素;理論和實踐證明,鳳眼藍對凈化含有機物較多的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的水體效果更加理想。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2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產肥料生產肥料:鳳眼藍具備了高產與強大的礦物質富集作用等特點,可制成有機肥料。其中 K 的富集能力最強,因此相信是鉀肥的有機補
227、充。動物飼料動物飼料:鳳眼藍雖然可以作為動物飼料,但由于所含的纖維素比重較大,因此單一的鳳眼藍飼料的適口性較差;通過補充稻草、醋糟、麥麩等添加物達到較好青貯效果,復合配比的鳳眼藍飼料飼養效果表現出明顯的優勢。水產養殖水產養殖:利用鳳眼藍養魚主要是利用鳳眼藍能夠吸收消除水體中的有害物質,可以大量避免池塘換水對魚類產生應激反應的影響。造紙纖維造紙纖維:鳳眼藍具備造堅韌強度紙張的潛能,在制備抗油脂紙的竹漿原料中摻入鳳眼藍漿,可增加紙張的物理強度。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1901 年從日本引入臺灣地區作為觀賞花卉,并于 20 世紀 50 年代作為豬飼料在南方各省大量引種
228、。起源:起源:巴西東北部。引入路徑:引入路徑:有意引進,人工引種。入侵途徑:入侵途徑:人工引種,隨水流自然擴散。生境類型:生境類型:常生于水庫、湖泊、池塘、溝渠、流速緩慢的河道、沼澤地和稻田中。生活史生活史:在云南,高原光照充沛,鳳眼藍幾乎周年生長。在浙江,鳳眼藍在河道上可周年發生,是明顯的單一優勢種。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喜高溫、多濕,適應性很強??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全區的濕地。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1)人工打撈;(2)專食性天敵昆蟲 Neochetina eichhorniae 和N.bruchi 等比較有效;(3)用草甘膦和克蕪蹤等除草劑在短
229、時間內有效;(4)除草劑和天敵昆蟲協調防治也取得較好的研究進展。(3)加拿大一枝黃花加拿大一枝黃花 Solidago canadensis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2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木蘭綱 Magnoliopsida,菊目 Asterales,菊科 Compositae生態類群生態類群:多年生草本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已建立形態性狀形態性狀:具長根狀莖。莖直立,高 0.3-2.5 m,全部或僅上部被短絨毛。葉互生,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 5-12 cm,邊緣具銳齒。頭狀花序很小,長 4-6 mm,在花序分枝上單面著生,多數彎曲的花序分枝與單面著
230、生的頭狀花序,形成開展的圓錐狀花序??偘€狀披針形,長 3-4 mm。邊緣舌狀花很短,黃色,雌性;盤花管狀,黃色,兩性。瘦果具白色冠毛。分布范圍分布范圍:生于生于城鎮庭園、郊野、荒地、河岸高速公路和鐵路沿線等處。經濟和生態影響:經濟和生態影響:1935 年作為觀賞植物引入中國,后逸生為雜草,根狀莖發達,繁殖力極強,傳播速度快,生長優勢明顯,生態適應性廣闊,與周圍植物爭陽光、爭肥料,直至其它植物死亡,從而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嚴重威脅。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1935 年作為觀賞植物引入中國,20 世紀 80 年代擴散蔓延成雜草。起源:起源:北美洲東北部(加拿大和美國)
231、。引入路徑:引入路徑:有意引進,人工引種。入侵途徑:入侵途徑:種子隨風傳播,根狀莖橫走傳播。生境類型:生境類型:從山坡林地到沼澤地帶均可生長,常見于城鄉荒地、住宅旁、廢棄地、廠區、山坡、河坡、免耕地、公路邊、鐵路沿線、農田邊、綠化地帶。喜陽不耐陰,在高大遮陰的喬木下基本沒有發現正常生長的群落。耐旱,耐較貧瘠的土壤,因此,山坡荒地都能生長良好,甚至在水泥地裂縫、石縫中也能茂盛生長。生活史:生活史:花果期 7-11 月,以種子和根狀莖繁殖,生長迅速。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2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耐旱,肥沃疏松、排水良
232、好的中性壤土為宜??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全區道路旁、荒地。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控制引種;手工拔除并徹底根除其根狀莖;采用草甘膦等除草劑進行噴施防除。(4)鉆形紫菀鉆形紫菀 Aster subulatu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木蘭綱 Magnoliopsida,菊目 Asterales,菊科 Compositae生態類群生態類群:一年生草本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已建立形態性狀形態性狀:高 25-80 cm。莖基部略帶紅色,上部有分枝。葉互生,無柄;基部葉倒披針形,花期凋落;中部葉線狀披針形,長 6-10 cm,寬 0.5-1 cm,先端尖或鈍,全緣,上部葉漸狹
233、線形。頭狀花序頂生,排成圓錐花序;總苞鐘狀;總苞片 3-4 層,外層較短,內層較長,線狀鉆形,無毛,背面綠色,先端略帶紅色;舌狀花細狹、小,紅色;管狀花多數,短于冠毛。瘦果略有毛。分布范圍分布范圍:路邊、河邊等處偶見。經濟和生態影響經濟和生態影響:侵入農田危害棉花、花生、大豆、甘薯、水稻等作物,也常侵入淺水濕地,影響濕地生態系統及其景觀??勺鳛槭卟?,食用部分為嫩苗、嫩莖葉。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1827 年在澳門發現。起源起源:北美洲。引入路徑引入路徑:無意引進。入侵途徑:入侵途徑:可產生大量瘦果,果具冠毛隨風散布。生境類型生境類型:喜生于潮濕的土壤,沼澤或含鹽
234、的土壤中也可以生長,常沿河岸、溝邊、洼地、路邊、海岸蔓延。生活史:生活史:花果期 911 月,種子繁殖。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2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喜生于潮濕的土壤,沼澤或含鹽的土壤中也可以生長??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全區路邊、河邊、溝邊、洼地。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鉆形紫菀以種子為繁殖器官,故在開花前應整株鏟除,也可通過深翻土壤,抑制其種子萌發;加強糧食進口的檢疫工作,精選種子;并使用使它隆、二甲四氯等進行化學防除。(5)三葉鬼針草三葉鬼針草 Bidens pilos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木蘭綱 Magno
235、liopsida,菊目 Asterales,菊科 Compositae生態類群:生態類群:一年生草本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已建立形態性狀:形態性狀:植株高達 1.2 m。莖鈍四棱形,直立,無毛或有時上部稀被柔毛。葉對生,莖下部葉常于花前枯萎;中部葉為三出復葉,或稀為 5-7 小葉的羽狀復葉,小葉邊緣有鋸齒;上部葉小,線狀披針形,3 裂或不裂。頭狀花序直徑 8-9 mm??偘?7-8 枚,線狀匙形,基部被短柔毛。舌狀花白色或黃色,1-5 朵,有時無;筒狀花黃色,裂 5,兩性結實。瘦果條形,黑色,略扁,具四棱,上部有剛毛;冠毛 3-4 條,芒狀,具倒刺。分布范圍分布范圍:田邊、路邊、荒地處
236、常見。經濟和生態影響經濟和生態影響:常見于旱田、桑園、茶園和果園,影響作物產量,同時該植物是棉蚜等病蟲的中間寄主。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1857 年在香港發現。起源起源:熱帶美洲。引入路徑引入路徑:無意引進。入侵途徑入侵途徑:本種隨進口農作物和蔬菜帶入中國,由于瘦果冠毛芒刺狀具倒鉤,可能附著于人畜和貨物攜帶到各處而傳播。生境類型生境類型:田邊、路邊、荒地、村旁。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2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活史生活史:花果期 9-11 月,種子繁殖。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喜長于溫暖濕潤氣候區,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及粘
237、壤土為宜??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全區田邊、路邊、荒地、村旁。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合理輪作;物理除草,利用地膜覆蓋;土壤耕作;人工除草;藥物防除。(6)小蓬草小蓬草 Conyza canadensi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木蘭綱 Magnoliopsida,菊目 Asterales,菊科 Compositae生態類群生態類群: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已建立形態性狀形態性狀:植株高 40-120 cm,全體綠色。莖直立,具縱條紋,疏被長硬毛,上部分枝。莖下部葉倒披針形,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具疏鋸齒或全緣,莖中部和上部葉較小,線狀披針形或線形
238、,疏被短毛。頭狀花序莖 3-4 mm,排列成頂生多分枝的圓錐花序;總苞近圓柱狀;總苞片 2-3 層,黃綠色,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頂端漸尖;外圍花雌性,細筒狀,長約 2.5 mm,檐部 4 齒裂,稀為 3齒裂。瘦果長圓形,長 1.2-1.5 mm,冠毛污白色。分布范圍分布范圍:田邊、路邊、荒地處常見。經濟和生態影響經濟和生態影響:對秋收作物、果園和茶園危害嚴重,為一種常見雜草,通過分泌化感物質抑制鄰近其他植物的生長。該植物是棉鈴蟲和棉蝽象的中間宿主,其葉汁和搗碎的葉對皮膚有刺激作用。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1860 年在山東煙臺發現。起源起源:北美洲。引入路徑引入路徑
239、:無意引進或從鄰國自然擴散傳入。入侵途徑入侵途徑:本種能產生大量瘦果,借冠毛隨風擴散,蔓延極快。生境類型生境類型:田野、路邊、荒地、河灘。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2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活史生活史:花果期 5-10 月,種子繁殖,以幼苗或種子越冬。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喜生干燥、向陽的土壤??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全區田野、路邊、荒地、河灘。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通常通過苗期人工拔除?;瘜W防治可在苗期使用綠麥隆,或在早春使用 2,4-D 丁酯防除。(7)一年蓬)一年蓬 Erigeron annuu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木蘭綱 Magnol
240、iopsida,菊目 Asterales,菊科 Compositae生態類群生態類群: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已建立形態性狀形態性狀:植株高 30-120 cm。莖直立,上部有分枝,被糙伏毛?;~長圓形或寬卵形,長 4-15 cm,寬 1.5-3 cm,基部漸狹成翼柄狀,邊緣具粗齒;莖生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頂端尖,邊緣有少數齒或近全緣,具短柄或無柄。頭狀花序直徑 1.2-1.6 cm,排成疏圓錐狀或傘房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 3 層;外圍的雌花舌狀,舌片線形,白色或淡藍紫色;中央的兩性花管狀,黃色。瘦果長圓形,邊緣翅狀。冠毛污白色,剛毛狀。分布范圍分布范圍:田邊
241、、路邊、荒地處常見。經濟和生態影響經濟和生態影響:對秋收作物、桑園、果園和茶園危害嚴重,亦可入侵草原、牧場、苗圃造成危害,也常入侵山坡濕草地、曠野、路旁、河谷或疏林下,排擠本土植物。該植物還是害蟲地老虎的宿主。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1827 年在澳門發現。起源起源:北美洲。引入路徑引入路徑:無意引進或從鄰國自然擴散傳入。入侵途徑入侵途徑:本種能產生大量瘦果,借冠毛隨風擴散,蔓延極快。生境類型生境類型:田野、路邊、荒地。生活史生活史:6-8 月開花,8-10 月結果,種子繁殖。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2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
242、和環境條件:喜生于肥沃向陽的土地上,在干燥貧瘠的土壤亦能生長??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全區田野、路邊、荒地。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開花前拔除或開展替代種植,當一年蓬入侵面積比較大時可采用化學防治,先人工去除其果實,用袋子包好,再拔除,或結合化學防治。(8)圓葉牽牛圓葉牽牛 Ipomoea purpure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木蘭綱 Magnoliopsida,旋花科 Convolvulaceae生態類群生態類群:一年生草本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已建立形態性狀形態性狀:全株被短柔毛和倒向的長硬毛,莖纏繞,多分枝。葉互生,葉片寬卵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葉柄長
243、5-9 cm?;ㄒ干?,1-5 朵,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苞片線形,長 6-7 mm;萼片5,長圓形,長 1-1.6 cm,基部被開展的長硬毛?;ü诼┒窢?,直徑4-6 cm,紫色、淡紅色或白色;雄蕊 5,不等長;子房 3 室,每室 2胚珠,柱頭頭狀,3 裂。蒴果近球形,直徑 9-10 mm,無毛,3 瓣裂;種子黑色或禾稈色,卵球狀三棱形,表面粗糙。分布范圍分布范圍:田邊、路邊、林緣、河邊處常見。經濟和生態影響經濟和生態影響:旱田、果園及苗圃雜草,可纏繞和覆蓋其他植物,導致后者生長不良。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1890 年我國已有栽培。起源起源:熱帶美洲。引入路徑引入路
244、徑:有意引進,栽培供觀賞,逸為野生。入侵途徑入侵途徑:種子繁殖。生境類型生境類型:田邊、路邊、林緣、河邊等。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2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活史生活史:在華北 45 月萌發,69 月開花,910 月結果,種子繁殖。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適應性強??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全區田邊、路邊、林緣、河邊等處。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可在幼苗期人工鏟除,亦可在結果前刈割滅除?;瘜W防除,二甲四氯和 2,4-D 丁酯,可使圓葉牽牛種子不能萌發,幼苗致死,葉片噴灑可殺滅圓葉牽牛成熟植株。7.2入侵動物入侵動物依據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一
245、批第三批),南通市通州區共調查發現 4 種外來入侵動物,分別為:福壽螺、牛蛙、克氏原螯蝦和巴西龜。各物種詳細介紹如下。(1)福壽螺福壽螺 Pomacea canaliculata分類地位: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 Mollusca,腹足綱 Gastropoda,中腹足目 Mesogastropoda,瓶螺科 Ampullariidae生態類群:生態類群:淡水水生螺類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已建立形態性狀形態性狀:雌雄異體。個體較大,有完整的螺旋形貝殼,成螺殼高 40-80 mm,殼徑 70 mm 以上,最大殼徑可達 150 mm,爬行體長35-60 mm。貝殼黃褐色,表面光滑。螺體右旋,貝殼近
246、似圓盤形,螺層 5-6 層,體螺層膨大。臍孔大而深。雌螺殼口單薄,外唇直或略彎,周緣平展;雄螺殼口增厚,外唇向外反翹,厴外緣的中部略隆起,上下緣向軟體部凹。分布范圍:分布范圍:淡水水域。經濟和生態影響經濟和生態影響:由于養殖過度,口味不佳,市場并不好,而被大量遺棄或逃逸,并很快從農田擴散到天然濕地。福壽螺食量極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還能刮食藻類,其排泄物能污染水體。其對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2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水稻生產造成的損失顯然大大超過其作為美食的價值。除威脅入侵地的水生貝類、水生植物和破壞食物鏈構成外,福壽螺也是卷棘口吸蟲、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近年發現
247、,福壽螺對抑制水葫蘆有效。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最先被引入臺灣,1981 年被引入廣東省。起源:起源:南美亞馬遜河流域。引入路徑:引入路徑:有意引進,用于養殖。入侵途徑:入侵途徑:逸為野生。生境類型:生境類型:田間水草叢中、田邊、溝邊。生物學特性生物學特性:喜棲于緩流河川及陰濕通氣的溝渠、溪河及水田等處。底棲性,雌雄異體。食性雜。有蟄伏和冬眠習性。3 月上旬開始交配,在近水的挺水植物莖上或岸壁上產卵,初產卵塊呈鮮艷的橙紅色,在空氣中卵漸成淺粉色。一只雌性福壽螺通常 1 年產 2400-8700個卵,孵化率可高達 90%。其繁殖速度比亞洲稻田中當地近緣物種快10
248、 倍左右。雖然是水生種類,但可以在干旱季節埋藏在濕潤的泥中度過 6-8 個月。一旦發洪水或被灌溉時,它們又能再次活躍起來。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食性廣雜,見青即食,可食水稻、水生雜草及水葫蘆等,甚至取食小魚、小蝦、小螺等。棲息于水田及附近溝、渠中,亦常見于水流平緩的河流、溪水中,遇干旱或水田缺水時,常鉆入濕泥中休眠,待旱情解除后復出??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在農田里分布擴大,并且有向內陸擴散的趨勢,在四川已有分布。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多種防治方法相結合,以冬季防治(挖泥清坑清除螺源和越冬卵塊)、養鴨食螺為主,藥物防治為輔,控
249、制發生量,減輕危害。(2)牛蛙牛蛙 Rana catesbeiana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3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類地位:分類地位:兩棲綱 Amphibia,無尾目 Anura,蛙科 Ranidae,蛙屬 Rana生態類群:生態類群:無尾兩棲類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部分地區建立種群形態性狀形態性狀:體大而粗壯,體長可達 200 mm 左右。頭長與頭寬幾等長;吻鈍圓,鼻孔近吻端朝向上方;鼓膜甚大,與眼徑等大或略大。舌寬大,后端缺刻深。前肢短,指端鈍圓。后肢較長,趾間具全蹼。背部皮膚略粗糙,有極細的膚棱或疵粒。背面綠色或綠棕色,帶有暗棕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四肢
250、具有橫紋。腹面白色,有暗灰色細紋;雄性咽喉部鮮黃色,雌性灰白色,具深色細紋。分布范圍:分布范圍:淡水水域。經濟和生態影響經濟和生態影響:牛蛙體形大,可以吞食當地小型蛙類的成體與蝌蚪,甚至吞食湖、塘內的魚苗,可能造成其他動物資源的損失,甚至有可能改變當地兩棲動物區系。在廣西、云南、四川等地已形成自然種群,構成當地蛙類區系的組成部分。牛蛙為經濟價值較高的蛙類,體大肉肥,體重可達 500-1000 g,肉可供食用。牛蛙的腿肉肉質細嫩、味美,是重要的出口食品。內臟等部分可以加工成飼料。牛蛙皮還可以制革。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1959 年從古巴引進,先后在全國各地進行馴
251、養。起源起源:原產于北美洛基山脈以東地區,北到加拿大,南達佛羅里達州北部。引入路徑:引入路徑:有意引進,用于養殖。入侵途徑:入侵途徑:人工放養,大量養殖之后,在當地逸為野生。生境類型生境類型:氣候溫暖的地區,典型的棲息環境是小型湖泊,永久性池塘。湖塘內生長有水生植物和由沉積物堆積而成的淺水區,沿岸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3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被灌木遮蔽。在沼澤、湖塘、水坑、河溝、稻田以及水草繁茂的靜水水域中均能生存和繁殖。生物學特性生物學特性:在水草繁茂的水域生存和繁衍。成蛙除繁殖季節集群外,一般分散棲息在水域內。蝌蚪多底棲生活,常在水草間覓食活動。食性廣泛且食量大,包
252、括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還有魚、蛙、蠑螈、幼龜、蛇、小型鼠類和鳥類等,甚至有互相吞食的行為。1 年可產卵 2-3 次,每次產卵 10000-50000 粒。3-5 年成熟。壽命 6-8 年。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捕食昆蟲、小蝦、小蟹等其他無脊椎動物,以及小魚、小蛙、蝌蚪、蠑螈、幼龜、蛇、鼠類等小型脊椎動物,食量頗大。蝌蚪在自然環境中主要以浮游生物,藻類、輪蟲和多種昆蟲的幼蟲,苔蘚和水生植物為食??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植被茂密的坑塘、湖沼、溝渠以及有稻田、低洼地的地區。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加強牛蛙飼養管理以及對餐飲業的控制,以免入侵范圍進一步擴大。改變飼養
253、方式,由放養改為圈養。在蝌蚪階段進行清塘性處理來控制種群數量。捕捉和消耗牛蛙成體資源,以控制其在自然生境中的數量。(3)克氏原螯蝦克氏原螯蝦 Procambarus clarkii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甲殼綱 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蝲蛄科 Astacidae生態類群:生態類群:淡水水生甲殼動物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情況:已建立種群形態性狀形態性狀:外殼紅色而堅硬,頭部具額劍,有 1 對復眼,2 對觸角;5 對胸足,第 1 對大螯狀,6 對腹足,1 對尾節。雄性前 2 對腹肢變為管狀交接器,雌性第 1 對腹肢退化。分布范圍:分布范圍:淡水水域
254、。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3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經濟和生態影響經濟和生態影響:蝦肉營養豐富,蝦殼可用以提取甲殼素??耸显r食性廣雜,繁殖力強,建立種群的速度快,易于擴散;可通過搶奪生存資源,捕食本地動植物,攜帶和傳播致病源等方式危害土著物種。有研究發現,該螯蝦在預知和躲避敵害方面表現出比土著螯蝦更高的適應性。另外它喜愛掘洞筑巢的習性對泥質堤壩具有一定的破壞作用,輕則導致灌溉用水流失,重則引發決堤洪澇等險情。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1929 年引入江蘇省,60 年代食用價值被發掘,養殖熱度不斷上升,各地引種無序,80-90 年代大規模擴散
255、。起源:起源:中、南美洲和墨西哥東北部地區。引入路徑:引入路徑:無意引進,人為攜帶。入侵途徑:入侵途徑:種群繁殖、擴散。生境類型:生境類型:江河、湖泊、池塘、水渠、水田、沼澤。生物學特征:生物學特征:抗逆性強,能耐受 40至-15的氣溫;水體缺氧時,可上岸或借助漂浮物側臥于水面呼吸空氣,潮濕環境中可離水存活 1 周,也能在污水中生活。喜占洞穴居,領域行為強,具侵略性。半年可達性成熟,全年皆可繁殖,具有護幼習性,幼體蛻皮 3 次后才離開母蝦。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稚蝦以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及水生昆蟲幼體為食。成蝦雜食性,攝食有機碎屑,藻類,特別是水葫蘆、浮萍、馬來眼子菜、大型浮游動物、水
256、蜓蚓和各種動物尸體。在湖泊、河流、池塘、水溝、水田等環境中均能生存??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水域豐富的地區,江、河、湖、池塘、水渠、水溝、水田等環境。預防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控制和管理措施:通過投放野雜魚捕食克氏原螯蝦幼苗以控制其種群規模。在尚未引種的地區,應展開其環境風險評估和早期預警,對已廣泛分布地區,加強養殖管理。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3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4)巴西龜巴西龜 Trachemyss cripta elegans分類地位:分類地位:爬行綱 Reptilia,龜鱉目 Testudines生態類群:生態類群:爬行動物龜類。種群建立情況:種群建立
257、情況:未建立種群形態性狀形態性狀:巴西龜頭、頸、四肢、尾均布滿黃綠藍鑲嵌粗細不勻的縱紋,頭部兩側有 2 縱條紅斑,老年個體包括紅斑在內的彩紋消失,變為黑褐色。背腹甲密布黃綠鑲嵌且不規則的斑紋。腹甲黃色,每一盾片有暗色大斑。指、趾間具蹼,尾較短。成年雄性個體,足的前端具有伸長并彎曲的爪,且位于長而粗的尾部的肛門可顯露在臀盾之外。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城市周邊水域。經濟和生態影響經濟和生態影響:巴西龜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收錄為 100 種最具破壞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巴西龜排擠本地物種,對入侵地的本土龜造成嚴重威脅。還是沙門氏桿菌傳播的罪魁禍首,在美國每年大約有100300 萬的人感染此病菌,其中 14
258、%的病例由龜類傳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首次發現或引入的地點及時間:20 世紀 80 年代經香港引入我國內陸廣東,繼而迅速流向全國。起源:起源:原產美國中南部,沿密西西比河至墨西哥灣周圍地區。引入路徑:引入路徑:有意引入,作為觀賞寵物。入侵途徑:入侵途徑:寵物丟棄、養殖逃逸、錯誤放生等。生境類型:生境類型:河流和湖泊。生物學特性生物學特性:巴西龜喜靜怕噪,喜暖怕冷,生性好動,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食性雜,耐饑餓,稚、幼龜階段多以小魚蝦、動物瘦肉等為主要食物,成龜階段可攝食植物性飼料,包括藻類、浮萍及水中浮出的其他草本植物,蟒蚌、小魚、蝦等甲殼類動物,螺蜘等各種軟體動物。在自然條件下,巴
259、西龜的性成熟年齡一般為四、五齡。巴西龜的產卵期在 6-9 月份,一年產卵 3-4 次,年產卵 45 只左右,最高可達 90 只,在氣溫 24-25下,50-70 天可孵出稚龜。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3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營養和環境條件營養和環境條件:適宜溫度為 20-34,溫度降至 14以下時停止攝食,降至 11以下時進入冬眠,最適溫度為 32??赡軘U散的區域:可能擴散的區域:自然河流。預防預防、控制和管理措施控制和管理措施:巴西龜不可以放生到野外,嚴格控制養殖場的逃逸。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3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8生態系統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
260、性8.1生態系統類型與分布生態系統類型與分布通州區生態系統是由通州區地貌生境(主要指無機環境,如巖性、地貌、氣候、水文等)、通州區生物群落及其生態過程共同作用構成的。由于通州區地貌及其生物相互作用的過程復雜多樣,孕育出通州區復雜多樣的生態系統類型。根據孫鴻烈主編出版的 中國生態系統中提出的關于中國生態系統的分類體系,以中國植被提出的植物群落分類系統為基礎,采用 5 級分類單位:生態系統型、生態系統綱、生態系統目、生態系統屬、生態系統叢。在高級分類單元上增加了生態系統型和生態系統綱。在中級分類單元以下,對自然生態系統(如森林、草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主要與中國植被植物群落分類系統的植被型、
261、群系和群叢相對應;對農田生態系統主要根據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生境條件和熟制等劃分,對于水域生態系統主要根據土壤和地貌特征、理化性質和生物組成等劃分。為了更為全面地反映通州區生態系統的類型,綜合生態系統的起源、地貌、生境和屬性,以及結構和功能對通州區生態系統類型進行逐級劃分,共分為四級進行分類。更為細致的四級以下的分類沒有在此進行分類,但也對四級以下的生態系統類型做了闡述。按起源劃分一級生態系統,包括自然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和復合生態系統;按生境劃分二級生態系統,包括水體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按屬性劃分三級生態系統,如陸地系統可分為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等;按地貌、植被優勢類型及功能劃分
262、四級生態系統,如森林生態系統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生態系統等,農業生態系統可分為果園生態系統、菜園生態系統等。根據以上分類原則,調查發現,通州區有生態系統類型有 3 類,自然生態系統 2 類,人工生態系統 2 類,復合生態系統 2 類;其中包含類型多樣的陸地生態系統、水生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等(表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3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8.1-1)。全區范圍內,所占面積較大的生態系統類型主要為農田生態系統,居住地相對較為集中,但因規模變化較大,故其面積的標準差也較大;這也符合居住的一般特點。而防護林因多數以林網、各種廊道(如堤岸護坡林、間作林等)的形式出現,連通程
263、度較高。表表 8.1-1 通州區主要生態系統類型通州區主要生態系統類型考慮到城市生態系統屬人工生態系統,受人類活動干預強烈,故本次調查關于生態系統多樣性的關注重點為生物多樣性較高的森林和濕地、農田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流水(河、溪、山泉)生態系統靜水(湖泊、水庫)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沼澤濕地生態系統河漫灘濕地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闊葉林生態系統竹林生態系統灌木林生態系統灌叢生態系統常綠灌叢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人工水域生態系統人工濕地生態系統水稻濕地生態系統魚塘濕地生態系統水庫濕地生態系統溝渠濕地生態系統人工陸地生態系統人工森林生態系統人工闊葉林生態系統人工竹林
264、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果園生態系統菜園生態系統稻田生態系統復合生態系統自然復合生態系統水生生態系統草本水生生態系統木本水生生態系統人工復合生態系統農林復合生態系統人工林-稻田復合生態系統人工林-果園復合生態系統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3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8.2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8.2.1森林生態系統現狀森林生態系統現狀根據南通市通州區森林資源調查報告,通州區林地 9336.63hm2,占 8.20%;森林面積(有林地面積和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面積之和)5156.11 hm2,占林地面積的 55.22%。全區活立木總蓄積389203 m3,其中森林蓄積
265、91588 m3,占 23.53%。全區森林覆蓋率4.53%,林木綠化率 11.53%。8.2.1.1 各類林地面積各類林地面積圖圖 8.2-1 林地各低地類面積結構比例林地各低地類面積結構比例在林業用地面積中,全區以有林地和近幾年造林的未成林地為主,面積 8163.19 hm2(有林地面積 4100.38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積4062.81 hm2),占全區林地總面積的 87.43%;灌木林地面積 1160.94hm2,苗圃地面積 3.94 hm2,其它林地面積 8.56 hm2。各類林地面積結構比例見圖 8.2-1。有林地有林地。包括常綠闊葉林和竹林。常綠闊葉林地面積 3714.70
266、hm2,占 90.59%;竹林面積 385.68 hm2,占 9.41%。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面積 1055.73 hm2,占 90.94%;其它灌木林地面積 105.21 hm2,占 9.06%。8.2.1.2 各類林木蓄積量各類林木蓄積量(1)喬木林面積、蓄積)喬木林面積、蓄積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3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區喬木林面積 3714.70 hm2,蓄積 91588 m3。地類結構。地類結構。全區常綠闊葉林面積 1265.05 hm2,蓄積 22631 m3,分別占喬木林面積、蓄積的34.06%和24.71%;混交林面積2449.65
267、hm2,蓄積 68957 m3,分別占喬木林面積、蓄積的 65.94%和 75.29%。林地結構林地結構。防護林面積 704.56 hm2,蓄積 16623 m3;特用林面積2297.50 hm2,蓄積 64367 m3;用材林面積 372.72 hm2,蓄積 8668 m3;經濟林面積 339.92 m2,蓄積 1928 m3。喬木林各林種面積蓄積比例見圖 8.2-2。圖圖 8.2-2 各林地面積蓄積比例構成各林地面積蓄積比例構成主要樹種類型。主要樹種類型。有 18 個優勢樹種(組)組成。其中:其它軟闊樹種(指的是木材端面硬度 701 kg/cm2以下的樹種)面積為 1386.33hm2,占
268、喬木林面積的 37.32%;楊樹面積 479.48 hm2,占 12.91%;銀杏面積 469.59 hm2,占 12.64%;刺槐面積 262.53 hm2,占 7.07%;闊葉混面積 212.86 hm2,占 5.73%;水池杉面積 211.71 hm2,占 5.70%;其它硬闊面積 210.10 hm2,占 5.66%;其它 11 個樹種合計面積 482.10hm2,占 12.98%。(2)人工林資源)人工林資源人工喬木林面積 3714.70 hm2,蓄積 91588 m3,分別占喬木林面積、蓄積的 100%和 100%。(3)防護林資源)防護林資源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39南
269、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區防護林面積 751.90 hm2,蓄積 16623 m3。在防護林結構中,按亞林種分,以護路林為主,面積 501.29 hm2,蓄積 10314 m3,分別占防護林面積、蓄積的 66.67%和 62.05%。各類防護林各亞林種面積蓄積見表 8.2-3。表表 8.2-3 防護林各亞林種面積蓄積比例防護林各亞林種面積蓄積比例(4)特種用途林資源)特種用途林資源全區特種用途林面積 2745.29 hm2,蓄積 64367 m3。在特種用途林結構中,按亞林種分,以環境保護林為主面積 2741.87 hm2,蓄積64208 m3,占特用林面積、蓄積的 99.88%和
270、99.76%。見下表 8.2-4。表表 8.2-4 特用林各亞林種面積蓄積比例特用林各亞林種面積蓄積比例(5)用材林資源)用材林資源全區用材林面積 373.26 hm2,蓄積 8668 m3。在用材林中,按亞林種分,一般用材林面積 241.27 hm2,蓄積 5140 m3,分別占用材林面積和蓄積的 64.64%和 59.30%。詳見表 8.2-5。防護林防護林面積面積(hm2)蓄積蓄積(m3)面積比面積比(%)蓄積比蓄積比(%)其中:有林地其中:有林地面積比面積比(%)蓄積比蓄積比(%)農田防護林151.48336420.1420.2421.4920.24護岸林82.15280610.931
271、6.8811.6016.88護路林501.291031466.6762.0565.1162.05其它防護林16.981392.260.841.800.84合計合計751.9016623100100100100特用林特用林面積面積(hm2)蓄積蓄積(m3)面積比面積比(%)蓄積比蓄積比(%)其中:有林地其中:有林地面積比面積比(%)蓄積比蓄積比(%)環境保護林2741.876420899.8899.7699.8799.76風景林3.141190.110.180.120.18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0.28400.010.060.010.06合計合計2745.2964367100.00100.0010
272、0.00100.0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4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表表 8.2-5 用材林各亞林種面積蓄積比例用材林各亞林種面積蓄積比例(6)經濟林資源)經濟林資源全區經濟林面積 1390.74 hm2,蓄積 1928 m3。在經濟林中,以其它經濟林為主,面積為 841.56 hm2,占經濟林總面積的 60.51%。詳見表 8.2-6。表表 8.2-6 經濟林各類型面積蓄積比例經濟林各類型面積蓄積比例按產期分:以盛產期為主,面積 901.31 hm2,占經濟林總面積的比 64.81%。詳見表 8.2-7。表表 8.2-7 果園各樹種按產期面積統計(單位:果園各樹種按產期
273、面積統計(單位:hm2)用材林用材林面積面積(hm2)蓄積蓄積(m3)面積比面積比(%)蓄積比蓄積比(%)其中:有林地其中:有林地面積比面積比(%)蓄積比蓄積比(%)一般用材林241.27514064.6459.3064.5959.30短輪伐期用材林101.15296527.1034.2127.1434.21速生豐產林30.845638.266.498.276.49合計合計373.268668100.00100.00100.00100.00經濟林經濟林面積面積(hm2)蓄積蓄積(m3)面積比面積比(%)蓄積比蓄積比(%)其中:有林地其中:有林地面積比面積比(%)蓄積比蓄積比(%)果園317.2
274、122822.8111.8230.1211.82食用原料林5.8/0.42/1.51/藥用林226.17166916.2686.5766.5486.57其它經濟林841.563160.511.611.831.61合計合計1390.741928100.00100.00100.00100.00樹種樹種產前期產前期初產期初產期盛產期盛產期衰產期衰產期合計合計柑桔39.595.587.07/52.24梨4.9230.0219.010.1154.06桃2.637.1411.960.9822.71柿0.001.642.10/3.74葡萄23.2448.7562.31/134.30其它果樹1.2710.97
275、10.33/22.56桂花4.940.180.09/5.21銀杏154.2293.777.16/255.15蠶桑0.2159.29781.27/840.76合計合計231.02257.33901.311.091390.74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4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7)竹林資源)竹林資源全區竹林面積 385.68 hm2,總株數 16567688 株。按亞林種分,以環境保護林為主,面積為 385.34 hm2,占竹林面積的 99.91%。詳見表 8.2-8。表表 8.2-8 竹林各類型面積株數竹林各類型面積株數(8)灌木林資源)灌木林資源全區灌木林面積 1160.9
276、4 hm2,其中: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1055.73 hm2,占灌木林面積的 90.94%;其它灌木林面積 105.21 hm2,占 9.06%。按使用權分:國有 23.87 hm2,占 2.06%;集體 396.89 hm2,占34.19%;個人740.17 hm2,占63.75%。按起源分:人工灌木林1160.94hm2,占 100%。8.2.2森林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森林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1)森林覆蓋率低,林齡結構趨向低齡化,林分結構不合理)森林覆蓋率低,林齡結構趨向低齡化,林分結構不合理通州區森林覆蓋率較低,僅為 4.53%,林木綠化率僅為 11.53%。其中,通州區現有未成林地面積
277、3200.39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 48.2%。全區現有喬木林地結構中,以純林為主,占喬木林地面積的 88.29%,林層結構以單層林為主,群落結構以簡單結構為主,并且林下枯落物稀少。同時,還存在混交林面積少,林種類型單一、造林密度偏大、“喬灌草”結合不夠等問題。(2)水土流失現象較為突出,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加強)水土流失現象較為突出,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加強通州區是多個水質水源地重點保護區,粉砂淤泥土壤結構導致大部分河岸侵蝕嚴重,必須加強植被覆蓋率,減少土壤侵蝕。同時,語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省道、鄉縣等為主的綠色通道建設尚不完善,竹林竹林雜竹雜竹面積(面積(hm2)株數(株)株數(株)環境
278、保護林385.3416551854護路林0.1911334農田防護林0.154500合計合計385.6816567688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4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視覺景觀效果較差。林木種苗基地、防火體系建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建設、林業信息網絡體系建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執法體系建設等均需進一步提升。(3)土地資源侵占現象突出)土地資源侵占現象突出隨著城市建設的拓展,包括破壞生態密林區,對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通州區的有林地主要在農田、城市道路等,有的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侵占林地,毀林開墾等現象普遍。8.3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8.3.1
279、濕地生態系統現狀濕地生態系統現狀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陸地上的天然蓄水池和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生態景觀,與森林、海洋被世人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不僅在蓄洪抗旱、調節氣候、納污解毒等方面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特別是珍稀水禽繁殖和越冬的地方。因此,加強對城市濕地功能區的保護,對于維護城市景觀和生物多樣性,以及維護城市山水的連續性和生態系統的整體性,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生態學意義。根據 Ramsar 公約的濕地分類系統,并結合具體情況將通州區濕地分為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就通州區的具體情況而言,主要介紹一下自然濕地的基本概況。(1)沿江濕地)沿江濕地長江中下游的河道迂回曲折,河
280、灘光寬,許多湖泊、舊河道和港汊,常受到河湖泛濫的影響,排水困難造成大面積的常年積水或季節性的積水洼地,洲灘和湖泊。其中,在通州區境內的長江(通州段)濕地是通州區的代表濕地。長江(通州段)濕地主要以開沙島周邊區域及通州區的長江岸線區域為主,其中開沙島周邊為典型的淡水島嶼濕地。南至開沙島南至乒乓球訓練基地,北至開沙島北岸南側 500 m,西至如皋市界,東至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4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能路西側 450 m 的陸域及島周邊江域,包括五接鎮江域及滬通大橋西側 1000 m 往東的通州段江域范圍,總面積約 21.21 km2。長江(通州段)濕地是許多水鳥和魚類棲
281、息的地方,對保護和維持長江(通州段)濕地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常見的魚類種類有:鳑鲏、餐條、銀飄、黃顙魚等;主要的水鳥有白鷺、夜鷺等;國家級保護動物包括小天鵝、白琵鷺等。(2)湖泊濕地及淺水濕地)湖泊濕地及淺水濕地其中,通州區以石港漁灣濕地為代表。通州石港漁灣濕地由沙灘成陸后,成為內陸湖(祥符湖)。此濕地生態系統保存較完整,生態類型多樣,生物多樣性豐富。漁灣水鄉位于石港鎮,與鎮區僅一河之隔,水鄉主河道流經睹史院、屯天河、戴灣、石北 4 個村,全長約 15 km,流域面積 3.75 km2,保護面積 15.92 km2,全部為二級管控區。氣候溫暖多雨,四季分明。年均氣溫約 15.0,1
282、 月最低,平均為 2.9,8 月最高,平均為 27.5;水溫年變幅為 5.5-27.9;年降水量約 1100 mm,無霜期約 230 天。其潮型屬不規則半日淺海潮,潮周期平均為 12 時 25 分。河口平面呈喇叭型,潮波變形強烈,平均落潮歷時明顯長于漲潮歷時,為漲潮型河段。該區主要濕地植物包括蘆葦、荇菜、菹草、香蒲等;鳥類主要有白鷺、小等。魚類多為常見魚類,如鳊魚、鯉魚、鯽魚等。8.3.2濕地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濕地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8.3.2.1圍墾使大量天然濕地面積消失或轉變為人工濕地圍墾使大量天然濕地面積消失或轉變為人工濕地隨著近幾十年來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口的持續增長,土地資源越發緊缺
283、,圍墾大型水面成為增加陸地面積的重要手段。圍墾是通州區濕地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從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湖泊濕地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圍墾,大量天然濕地消失轉為工農業、城市用地,或轉變為以水產養殖、稻田為主的人工濕地。由于圍墾,濕地植被被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4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破壞,生態功能衰退,魚類等水生生物喪失了棲息生存的空間與繁衍場所,濕地自身的生態功能不斷衰退。8.3.2.2 污染使濕地生態環境惡化污染使濕地生態環境惡化濕地污染主要來自于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化肥農藥、除草劑等,長期承泄工農業廢水、生活污水,導致濕地水體污染,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現象嚴重,危及
284、濕地生物的生存環境。濕地植物是濕地污染的主要受害者,同時,通過食物鏈影響著其他生物甚至人類的生存。另外,過度網圍養殖對濕地植被的干擾將會加速濕地環境的惡化。8.3.2.3 過度利用導致生物多樣性受損過度利用導致生物多樣性受損隨著人口的增加和技術逐漸改進,對濕地資源的索取越來越多,部分地方甚至“涸澤而漁”,“傾巢取卵”。過度漁獵造成資源減少,嚴重影響該區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從而影響食魚鳥類和獸類的食物來源。8.3.2.4 生物入侵威脅原有濕地生態平衡生物入侵威脅原有濕地生態平衡任何一個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功能,以恢復其動態平衡。然而,由于其他
285、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某個生物種群數量急劇增加時,就會使生態系統的平衡受到破壞。通州區濕地生態系統中危害較大的入侵物種有鳳眼蓮、空心蓮子草、一枝黃花和食用或觀賞用途引進的魚類、蝦類和螺類等。其中,入侵植物與本地植物競爭生長空間,破壞了當地生物的棲息環境。用為食用或觀賞用途引進的魚類、蝦類和貝類,對濕地原生生態系統亦構成潛在威脅。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4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8.4農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8.4.1農田生態系統現狀農田生態系統現狀通州區農田面積相對較大,除去區鄉鎮建設用地、居住用地、道路用地、城市綠地以及一些原始丘陵,基本均為農田。農田生態系統應包括農田及其防
286、護林(通州區多為楊樹),形成農田林網的方形結構。農田以水稻和小麥種植為主。據統計,通州區農田總面積為69545.96 hm2,其中水田面積為 42438.40 hm2,水澆地 16746.36 hm2,旱地 10361.19 hm2,分別占農田面積的 61.02%、24.18%和 14.80%。8.4.2農田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農田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8.4.2.1 耕作方式造成農田地力衰退耕作方式造成農田地力衰退為提高糧食產量,我國傳統的耕作方式主要依靠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噴灑農藥預防病蟲害,使用農膜保持農作物的溫度。以上方法對提高糧食的產量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過度、不適當的使用,將嚴重影響
287、農田土壤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健康,導致農田地力衰退使其再生產能力下降。8.4.2.2 有害生物入侵威脅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有害生物入侵威脅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在農田生態系統中,形成了以農作物為主體,包括多種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內的生物群落。該種生物群落相對于其他生態系統而言,生物種類較少,單一性較強。生長在農田生態系統的作物,是經過人們選育的,具有產量高、生長能力強、抗蟲性能強等優點,但這并不意味著農田生態系統中沒有或不需要別的物種。農作物與多種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生物群落在農田生態系統中自發形成作物-害蟲-天敵系統,作物-植物系統,作物-微生物系統以及其他與作物生長有關的系統,從而保證了農田生態系
288、統的穩定性。但是,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外來物種的遷入是不可避免的,外來雜草如小飛蓬、一年蓬、大狼把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4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草、三葉鬼針草等的入侵也會導致生境破壞、生物多樣性下降或喪失,嚴重危害農作物生長和農田生態系統穩定。8.4.2.3 農業用水與污水灌溉造成農業面源污染普遍農業用水與污水灌溉造成農業面源污染普遍水資源是農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因子。通州區農業用水主要來源于農田附近的湖泊、河道。由于生活用水的排放以及農藥化肥的不當施用,水體農業面源污染普遍,部分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藻類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鳳眼蓮、水花生等入侵植物猛長。此外,為解決農業用水資
289、源短缺的問題,污水灌溉較普遍,但由于污水中還含有重金屬、酚、氰化物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如果未經過必要的處理而直接使用,將會使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被帶至農田,污染土壤,進而污染作物及地下水。8.4.2.4 物種單一使得農田生態系統相對脆弱物種單一使得農田生態系統相對脆弱通州區農田生態系統作物種類單一,主要為水稻和小麥輪作,四旁作物不豐富,且防護林所用喬木基本為楊樹。少量物種種類存在于相對大范圍的農田區域,生物網鏈結構簡單,生態系統相對脆弱,需不斷施加人工輔助以維持其穩定性。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4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9南通市通州區區域生物多樣性評價南通市通州區區域生物多樣
290、性評價以區域生物多樣性評價標準(HJ 623-2011)作為本次生物多樣性調查的評價標準,從動植物豐富度、外來物種入侵度、物種特有性、受威脅物種的豐富度等角度進行分析計算,綜合得出南通市通州區的生物多樣性指數。9.1動植物豐富度動植物豐富度評價標準中指出,其評價分析公式中所指的野生動物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淡水魚類和蝶類;野生植物指維管束植物,包括野生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因此,根據本次報告的調查結果,南通市通州區野生動物南通市通州區野生動物 366 種種,野生植物野生植物 687 種種。9.2外來物種入侵度外來物種入侵度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外來入侵動物和外來入侵植物,外來物種
291、入侵度按式(1)計算:(1)式中:EI外來物種入侵度;NI被評價區域內外來入侵物種數;NV被評價區域內野生動物的種數;NP被評價區域內野生維管束植物的種數。如第 6 章所述,依據環保部發布的三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南通市通州區在調查中共發現了其中的 12 種,因此南通市通州區外來物南通市通州區外來物種入侵度為種入侵度為 0.0114。9.3物種特有性物種特有性物種特有性按式(2)計算: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4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式中:ED物種特有性;NEV被評價區域內中國特有的野生動物的種數;NEP被評價區域內中國特有的野生維管束植物的種數;635縣域野生動物種數
292、的參考最大值;3662縣域野生維管束植物種數的參考最大值。如第 5 章和第 6 章所述,南通市通州區在調查中共發現野生中國特有種 4 種(植物 3 種,動物 1 種),因此南通市通州區物種特有性南通市通州區物種特有性為為 0.0012。9.4受威脅物種的豐富度受威脅物種的豐富度受威脅物種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3.1 版)中屬于極危(CR)、瀕危(EN)、易危(VU)的物種的豐富度按式(3)計算:(3)式中:RT受威脅物種的豐富度;NTV被評價區域內受威脅的野生動物的種數;NTP被評價區域內受威脅的野生維管束植物的種數。如第 5 章和第 6 章所述,南通市通州區在調查中共
293、發現受威脅物種 28 種(植物 2 種,動物 26 種),因此南通市通州區受威脅物種的南通市通州區受威脅物種的豐富度為豐富度為 0.0207。9.5生物多樣性指數生物多樣性指數9.5.1評價指標的歸一化處理評價指標的歸一化處理歸一化后的評價指標=歸一化前的評價指標歸一化系數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4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其中,歸一化系數=100/A最大值。A最大值為被計算指標歸一化處理前的最大值。各指標的參考最大值和歸一化結果見表 9.5-1。表表 9.5-1 相關評價指標的參考最大值相關評價指標的參考最大值9.5.2指標權重指標權重各評價指標的權重見表 9.5-2。表表
294、 9.5-2 各指標的權重各指標的權重9.5.3生物多樣性指數計算生物多樣性指數計算生物多樣性指數按式(4)計算:(4)式中:BI生物多樣性指數;RV歸一化后的野生動物豐富度;RP歸一化后的野生維管束植物豐富度;DE歸一化后的生態系統類型多樣性;ED歸一化后的物種特有性;RT歸一化后的受威脅物種的豐富度;EI歸一化后的外來物種入侵度。因此,經計算,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指數為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指數為 29.3268。指標指標參考最大值參考最大值歸一化系數歸一化系數歸一化后的評價指標歸一化后的評價指標野生維管束植物豐富度36620.027318.7551野生動物豐富度6350.157557.
295、6378生態系統類型多樣性1240.806516.9355物種特有性0.3070325.73290.3909受威脅物種的豐富度0.1572636.132313.7405外來物種入侵度0.1441693.96257.9112指標指標權重權重野生維管束植物豐富度0.20野生動物豐富度0.20生態系統類型多樣性0.20物種特有性0.20受威脅物種的豐富度0.10外來物種入侵度0.1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5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9.5.4生物多樣性狀況的分級生物多樣性狀況的分級根據生物多樣性指數(BI)將生物多樣性狀況分為 4 級,即:高、中、一般和低(表 9.5-3)。表表
296、 9.5-3 生物多樣性狀況的分級標準生物多樣性狀況的分級標準根據 9.5.3 的計算結果,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狀況屬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狀況屬一般水一般水平平。9.6 典型生態紅線區的生物多樣性評價典型生態紅線區的生物多樣性評價9.6.1開沙島長江濕地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評價開沙島長江濕地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評價開沙島長江濕地保護區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豐富。有維管植物 89 科 351 屬 685 種,魚類 10 目 57 種,兩棲動物 1 目 4科 5 種,爬行動物 2 目 3 科 6 種,昆蟲 16 目 456 種,鳥類 15 目 38科 125 種,哺乳動物 6 目 7 科 1
297、2 種。物種總數占通州區的 71.9%。9.6.2東社特殊物種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評價東社特殊物種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評價東社特殊物種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有維管植物 56 科 122屬 243 種,魚類 3 目 12 種,兩棲動物 1 目 2 科 2 種,爬行動物 2 目2 科 2 種,昆蟲 13 目 275 種,鳥類 8 目 17 科 56 種,哺乳動物 5 目 5科 8 種。物種總數占通州區的 31.9%。整體上,通州區的生態紅線區域為通州區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生物多樣性等級生物多樣性等級生物多樣性指數生物多樣性指數生物多樣性狀況生物多樣性狀況高BI60物種高度豐富,特有屬、種多,生態系統豐
298、富多樣中30BI60物種較豐富,特有屬、種較多,生態系統類型較多,局部地區生物多樣性高度豐富一般20BI30物種較少,特有屬、種不多,局部地區生物多樣性較豐富,但生物多樣性總體水平一般低BI20物種貧乏,生態系統類型單一、脆弱,生物多樣性極低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5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10 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10.1 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總論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總論10.1.1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根據國家建設部關于加強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國家對園林城市的評選要求,江蘇全省各城市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在此前提下,
299、南通市通州區積極推進了2015 年度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并于 2015-2016年間完成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本地調查工作?,F以此為基礎,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動植物資源以及城市綠地、河流、濕地等生境類型的保護進行進一步規劃。本規劃以保護生物學、景觀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原理和方法為指導,突出人與自然、城鎮發展與自然保護和諧共存的良性生態關系。規劃中重點對動植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以及遺傳多樣性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合理安排各類綠地空間以及連通各類景觀的廊道,科學配置景觀空間的生物多樣性,以提高城市綠地系統的穩定性,增加城市植被覆蓋度和生物量,同時豐富城市園林景觀,提升
300、園林綠地的觀賞性,最終實現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10.1.2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動態的綜合變量,物種類別、數量、分布均隨時間變化而有所不同。由于自然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會引起氣候、生境、種群、生物個體以及遺傳的變化,因此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必須要考慮物種種類及其所形成的群體結構與城市環境的綜合表現。因此,本規劃應該遵循以下原則:(1)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規劃時為長遠發展考慮,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基本目標,促進城市綠化的生態性提升,提高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性能,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環。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5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
301、)適地適樹與鄉土樹種優先原則)適地適樹與鄉土樹種優先原則城市生境的復雜與多樣決定了對植物選擇的不同,而鄉土植物為本地所產,適應性強,易于繁殖,生態功能強,并且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3)生態系統整體性保護原則)生態系統整體性保護原則運用景觀生態學的原理,構建“廊道斑塊基質”的格局。每個物種都不是獨立的個體,把每個群落看作是一個斑塊,不同斑塊在基質這個背景下通過廊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因此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個體是相互聯系的,應該從整體上進行保護。(4)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原則)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原則對現有物種實行就地保護,同時對自然生境嚴重喪失的珍稀瀕危動植物通過建立植物園、動物園、
302、專類公園等方式進行遷地保護,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5)保育為主與適當開發原則)保育為主與適當開發原則規劃中對自然分布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進行重點保育,對生態環境以養護、恢復為主。但在對環境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可進行適當開發利用,與經濟建設共同發展。(6)整體規劃與分期實施原則)整體規劃與分期實施原則規劃時要從全局考慮,進行整體規劃,這有利于對生物多樣性進行全面的保護。但由于工程量較大,實施起來應該循序漸進,分期分批,最終達到理想效果。10.1.3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提高通州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水平,增加區內園林綠化植物種類,豐富景觀內容,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化城鎮
303、。具體根據通州區生物多樣性現狀,結合通州區的具體地理狀況,確定重點保護地域和保護對象,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物多樣性整體保護措施和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使重要物種和所處的生境得到有效保護。保護地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5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帶性植被和優勢樹種以幫助次生林植被的恢復;充分利用湖泊和河道保護當地的水生濕地植物和淡水魚類,同時凈化水質和保障水體安全;借助公園和人工綠地,建設專類園,對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和珍稀瀕危動植物以及本地特有植物種類進行重點保護。10.1.4 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劃分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劃分根據南通市通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
304、三五”期間,南通市通州區將打造創新轉型示范區、陸海統籌江海聯動交匯區、滬蘇通協同發展前沿區、生態和諧宜居區,建設長三角北翼中心城市重要增長極、江海圓夢城、美麗新通州,為“蘇中率先達小康、積極探索現代化”而努力奮斗。在通州區域范圍內,依據生物物種所需主要生境類型和生態系統性質劃分為 4 大功能區域,每一功能區分別劃分重點保護區域和一般控制區域:(1)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區(2)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3)農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4)生物生態廊道保護區10.1.4.1 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區通州區森林資源在歷史上一直較為匱乏,主要有河岸防護林帶、城市道路防護林帶及遠郊人工林等有林地帶。
305、其中最重要的是河岸防最重要的是河岸防護林護林,不僅生態功能較為重要,而且其生物多樣性也較高。其他有林地帶的森林面積較小,或物種資源相對較為單一,生物多樣性指數低,對通州區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貢獻較低,可作為森林生物多樣性一般控制區加以保護。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5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10.1.4.2 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通州區濕地資源在歷史上一直較為豐富,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持續增長,其濕地資源保護形勢十分嚴峻。通州區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敏感對象主要為魚類、鳥類和兩棲類動物資源。如 9.1.4.3 所述,根據自然生態現狀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程度
306、,區分不同濕地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貢獻,確定長江長江(通州區通州區)重要濕重要濕地為濕地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地為濕地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其作為通州區重要的水鳥和兩棲動物棲息地,對于保護動物多樣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石港漁灣濕地、遙望港、九圩港、通呂運河、通啟運河、通揚運河和大部分養殖塘等濕地沿岸硬質化程度較高,以水面為主,灘地和植被覆蓋面積較小,生物多樣性指數也較低,對通州區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貢獻較低,可作為濕地生物多樣性一般控制區加以保護。10.1.4.3 農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農田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基質是景觀要素的若干類型中面積最大、連通性最好的要素類型,因此在景觀功能上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能
307、流、物流和物種流。根據基質的判定方法,可知通州區的基質為水田和早地為主的農田。農田基質是景觀生態優化的重要保證,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田基質與廊道、斑塊共同構成了通州區景觀格局,為通州區的生態環境優化奠定了基礎,因此保證農田基質的生態質量是完善整個城市景觀生態功能的一個重要因素。通州以水稻、小麥為主。由于通州區動物資源以鳥類為主,而稻田和麥田能夠為遷徙越冬的鳥類提供較為豐富的食物資源,因此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角度出發,將稻田稻田、麥田麥田、果園等能夠作為動物食源果園等能夠作為動物食源的農田生態系統歸為農田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的農田生態系統歸為農田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其他耕地類
308、型生物多樣性指數較低,對通州區人工生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貢獻較低,可作為農田生物多樣性一般控制區加以保護。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5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10.1.4.4 生物生態廊道保護規劃生物生態廊道保護規劃確立以“生態優先”為發展戰略,以通州區現有的自然資源為基礎,圍繞一個核心區,構建“多縱三橫”的生態廊道,形成一個點、線、面相結合,城鄉相結合的較完整的生態城市體系,最終實現創建生態良好城市、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耙粋€核心區一個核心區”,指長江重要濕地,指長江重要濕地-開開沙島沙島;綠色生態廊道包括“三橫多縱”,“三橫三橫”指東西流向的九圩港指東西流向的九圩港-遙望港
309、遙望港、通呂運河通呂運河、通啟運河為主干的河岸防護林帶通啟運河為主干的河岸防護林帶;“多縱多縱”指南北指南北流向的多條河流防護林帶和景觀綠化帶流向的多條河流防護林帶和景觀綠化帶。為豐富水生生物和兩棲動物等棲息地的多樣性,圍繞“三橫多縱”的生態廊道體系,通過疏通和連接原有河道并對水質進行凈化提升,構建網狀水生廊道系統,為水生生物等的遷徙和基因交流提供可能。為增加動物可利用的棲息地面積,可在符合水利安全條件的前提下,在河岸迎水面構建緩坡,并在迎水岸坡按不同水深依次配置水生和半水生植物,兼具多種鳥類棲息生境以及魚類和兩棲動物產卵繁殖生境的功能。圍繞河岸設立的防護林帶寬度建議不小于 100 m,園林綠
310、化帶寬度建議不小于 30 m。為進一步提升動物棲息生境的適宜度,在河道背水岸和園林綠化帶可種植多層林木,其中上層采用郁閉度較高、果實可供鳥類食用的高大喬木,下層采用多種鄉土次生灌木和草本植物,林緣可適當配植牧草。發達的灌木層有利于動物隱藏和棲息,是野生動物的良好生境。10.2 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內容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內容10.2.1 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10.2.1.1 野生植物資源保護野生植物資源保護野生植物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保存了豐富多樣的遺傳基因,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保護野生植物資源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著重要意義。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56南京大學環
311、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由于通州區地處海相、河相沉積的沙嘴、沙洲沖擊而成的平原地區,周圍沒有山地,并且歷史上開發較早,人為活動頻繁,生態環境遭受一定的破壞。因此自然森林植物資源較少,野生植物資源以草本居多,有一定數量的藥用植物。通州區境內常見的中藥材植物有:杠板歸、水蘇、決明、活血丹、前胡、澤蘭、五加、地膚、紫蘇、薄荷、枸杞、蒲公英、茜草、益母草、芫花、白蘇、貫眾等??梢岳猛ㄖ輩^城區的南山湖公園、人民公園等綠地公園以及郊區生態系統較為豐富的綠地對這些藥用植物進行保護。通州區野生蔬菜資源也比較豐富,如馬齒莧、黃花菜、馬蘭、薺菜、枸杞、諸葛菜、香椿等。10.2.1.2 地帶性植被和優勢種的保護地
312、帶性植被和優勢種的保護地帶性植被與優勢樹種是在當地氣候條件下自然選擇的結果,能夠反映所在地的自然地理與歷史條件,具有最強的適應性與穩定性,從而可以形成穩定的植物頂級群落。因此,對地帶性植被與優勢樹種進行保護和合理地利用,可以提高當地植物群落的穩定性,維護當地的生態平衡,促進當地生態系統的保護。通州區由于地處海相、河相沉積的平原地區,周圍無山地丘陵,加之歷史悠久,人為活動頻繁,因此缺少天然森林植被生態系統。林地主要以次生林、人工林為主?,F在隨著對城市園林綠地建設的重視以及建設防護林帶等人工造林工程的實施,使得森林植被得到了較為有效的保護,但種類主要是水杉、馬尾松、黑松、杉木等單一的造林樹種,原生
313、地帶性的常綠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被破壞嚴重,亟待恢復。對建群樹種和優勢樹種的保護,不僅可以增強植物群落的穩定性與適應性,還可以為其他伴生植物提供較為適宜的生存環境,帶動對伴生植物的保護,最終促進自然植被的恢復。通州區自然植被在中國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5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植被區劃上屬于北亞熱帶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地帶,同時在江蘇植被區劃上屬于濱海平原鹽蒿、獐毛草鹽土植物群落植被區。主要的地帶性優勢樹種主要有:常綠闊葉樹種:女貞、冬青、胡頹子、蚊母樹。落葉闊葉樹種:楓楊、構樹、杜仲、槐樹、楝樹、香椿、三角楓、欒樹、榆樹、桑樹。對通州區建群樹種和優勢樹種進行保護的措施
314、主要有:首先通過種子繁殖與選育,選取合適的幼苗進行培育;然后選擇合適的面積較大的公園(如南山湖公園、人民公園等)綠地以及防護林地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在其中選擇合適的區域如林窗空地等;最后將進行規劃保護的樹種在這些區域進行栽植。10.2.1.3 水生濕地植物保護水生濕地植物保護通州區位于長江下游三角洲的沖積平原,濱江臨海,境內河溝縱橫,內塘星羅棋布,水面資源較為豐富。這些水體組成的水系為通州區濕地多樣性保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由于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濕地多樣性的保護離不開對水生植物的保護。水生植物有改善水質、凈化水生環境的功能,是保護環境所必不可少的。其
315、中鄉土水生植物具有適應性強、穩定性較好等特點,應該得到更為有效的保護。對通州區水生濕地植物的保護按生活型可分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 4 類,分別有以下種類:(1)挺水植物(含濕生植物)挺水植物(含濕生植物)香蒲科:水燭 Typha angustifolia,香蒲 Typha orientalis禾本科:蘆葦 Phragmites australis,蘆竹 Arundo donax莎草科:莎草 Cyperus sp.,苔草 Carex sp.,荸薺 Eleocharistuberosa,藨草 Scirpus triqueter,水蔥 Scirpus tabernaemontan
316、i,飄拂草 Fimbristylis dichotoma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58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澤瀉科:澤瀉 Alisma plantago-aquatica,慈姑 Sagittaria trifolia天南星科:菖蒲 Acorus calamus鴨跖草科:水竹葉 Murdannia triquetra(2)浮水植物)浮水植物睡蓮科:芡實 Euryale ferox,睡蓮 Nymphaea tetragona龍膽科:莕菜 Nymphoides peltatum菱科:野菱 Trapa incisa,烏菱 Trapa bicornis蓮科:蓮 Nelumbo nuci
317、fera(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浮萍科:浮萍 Lemna minor,紫萍 Spirodela polyrhiza(4)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水鱉科:苦草 Vallisneria spiralis,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眼子菜科: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眼子菜 Potamogetondistinctus小二仙草科: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魚藻科:金魚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10.2.1.4 重點保護植物重點保護植物由于通州區新建的城市綠地生境條件較好,因此在栽培的園林植物中有不少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318、。露地栽培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有:銀杏、水杉、翠柏、榧樹、金錢松、鵝掌楸、樟、厚樸、喜樹、中華獼猴桃、樂昌含笑、蓮、中華結縷草、高羊茅等。此外,還有不少盆栽蘭科、蘇鐵科等科屬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生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僅有野大豆、野菱等。對于以上重點保護植物,要以就地保護為主,遷地保護為輔,在保護植物相對集中的區域采用就地保護,在遷地保護方面借助于植物園和專類園進行。同時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時,建立多樣性的生態園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59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林,構建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植物群落,為重點保護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境。10.2.1.5 園林植物的保護
319、園林植物的保護園林植物是構成城市園林景觀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基調樹種是各類綠地均要使用的、數量最大的、能形成全城統一基調的樹種;骨干樹種則是在城市公園、廣場、道路、庭院等綠地中占優勢,有一定特色并在本地生長良好的樹種,其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發展潛力大,能形成全城的綠化特色。根據通州區的地形地貌、土質、氣候、城市風格和既成的園林風貌,確定基調樹種、骨干樹種和一般樹種如下:基調樹種:廣玉蘭、杜仲、重陽木、刺槐、金森女貞和龍柏。骨干樹種:女貞、白蠟樹、榆樹、意楊、雪松、欒樹、楓香、楓楊、櫸樹、榔榆、繡線菊、白鵑梅、莢蒾、紫荊、落羽杉、木瓜、銀杏、衛矛、黃連木、雞爪槭、烏桕、雪松、懸鈴木、柳樹等。一
320、般樹種:本地區園林樹種資源較為豐富,一般園林樹種有近300 種。(1)喬木樹種主要有:刺槐、落羽杉、水杉、杜仲、銀杏、重陽木、白蠟樹、棕櫚、榆樹、意楊、柿樹、木瓜、海棠、山楂、柘樹、石榴、楝樹、國槐、欒樹、梓樹、三角楓、烏桕、懸鈴木、河柳、臭椿、香椿、楓楊、杏、薄殼山核桃、皂莢、楓香、櫸樹、榔榆、七葉樹、白玉蘭、絲棉木、楝樹、桑樹、檉柳等。(2)觀花類主要有:梅、山茶、金鐘花、溲疏、玉蘭、郁香忍冬、迎春、垂絲海棠、梔子、紫荊、油茶、麻葉繡線菊、含笑、碧桃、櫻花、日本櫻花、杜鵑、海棠、泡桐、莢蒾、金絲桃、木槿、紫薇、蠟梅等。(3)觀葉類主要有:烏桕、鵝掌楸、雞爪槭、三角楓、紫葉李等。南通市通州區
321、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60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4)觀果類主要有:闊葉十大功勞、構骨、海棠、南天竹、木瓜、枇杷、莢蒾等。其中要重視冬季掛果的女貞、棕櫚等樹種的配置,使留鳥有足夠的越冬食物。10.2.2 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針對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可以從生境保護、瀕?;蛞孜K锓N保護和加大保護宣傳工作 3 方面進行。生境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環境,因此對水生生物生境的保護和恢復在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育方面非常重要。本次調查發現,通州區水域浮游植物中以喜富營養化的綠藻門、藍藻門等藻類為主要優勢種,浮游動物也呈現明顯的小型化趨勢,底棲動物也以銅銹環棱螺、霍甫水絲蚓等耐
322、污種為主要優勢種,由此可知,通州區水域環境普遍呈現富營養化或遭受污染破壞。本次實地調查發現通啟運河、通呂運河、石港濕地等重要水域周邊現狀土地利用類型主要為農田,臨近水域面臨農田面源污染風險。因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區域的農田面源污染進行生態攔截,并對農田“肥水”進行回用。瀕危和易危物種保護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對中華鱘、白鰭豚、達氏鱘、江豚、鰻魚、細痣疣螈以及胭脂魚等長江國家一、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有針對性地加強保護和保育工作;對長江漁業資源保護對象明確捕撈標準,對嚴重開發過度的漁業資源適度提高最低可捕撈標準;規范通州區水域范圍內漁業捕撈作業
323、方式,嚴禁采用炸藥,電擊、密眼網等方法進行捕魚作業;加強休漁期和禁漁期的巡查管理;適度調整區域內水產品來源組成,由重捕輕養的模式,逐漸轉變為重養輕捕的模式。加大宣傳保護工作力度方面,可以在南山湖公園、人民公園等人類活動較頻繁的區域,進行水生生物保護專題宣傳,擴大宣傳教育的影響范圍;在石港風景區漁灣水鄉濕地、長江濕地等水生生物多樣性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61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對較高的區域,對當地居民和游客發放生物保護宣傳手冊,提升當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態保護意識。10.2.3 陸生動物多樣性保護規劃陸生動物多樣性保護規劃依據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
324、錄、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江蘇省重點保護動物名錄和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結合南通市通州區的野生動物資源現狀,擬定瀕危、珍稀和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種類,確定保護地域和保護措施,使重要種類和棲息生境得到有效保護,并且對一些經濟價值較大的種類,適當開展人工馴養繁殖研究。珍稀、瀕危和經濟價值較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通常采用兩種方案:對種群的直接保護和對其棲息地的保護。10.2.3.1 對種群的直接保護對種群的直接保護對有保護對象出現的區域,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杜絕人們對野生動物的傷害,尤其是不法的獵捕等。依托高校和動物園等機構,建立適當的救護基地,發現野生動物后,能
325、夠及時進行救護。通州區陸生動物中以鳥類的珍稀瀕危保護物種最多;因缺乏森林資源并處于長江入??诟浇?,所以昆蟲、獸類、兩棲、爬行動物等珍稀瀕危物種較少,以常見物種為主,因此,通州區動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可以鳥類保護為主,再綜合其他物種的實際情況,全面提升通州區的動物多樣性。通州區適合作為宣傳教育的具體地點為南山湖公園、人民公園等人類活動較頻繁的區域,以擴大宣傳教育的影響范圍;以及石港風景區漁灣水鄉濕地、長江濕地等動物多樣性較高的區域,提升當地原住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62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10.2.3.2 對棲息地的保護對棲息地的保護對保護對象分布的區域,在
326、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劃出一定的保護地,加以重點保護。在野生動物主管部門的管理下,成立相應的機構,配備人員編制和必需的設備,做到實質性地保護。通州區濕地資源較為豐富,尤以長江濕地-開沙島生境適宜度最高,對動物多樣性的保護應該以此為重點,并通過“三橫多縱”的廊道將全區水系連接為一個系統,依據“源-匯”理論,全面提升通州區的動物多樣性并擴散其分布。棲息地的保護主要從四方面進行:1、優化植被。優化植被。構建喬灌草多層次復合生境,其物種組成盡量全部采用本土樹種因地制宜進行規劃,如在濕地生境以蘆葦、香蒲等水生草本植被為主,結合部分冬季著果灌木和少量喬木作為鳥類棲息覓食繁殖生境。2、增大適宜棲息地面積。增大適
327、宜棲息地面積。此方面不僅能夠通過提高適宜度從而增大棲息地面積,還可以總減少生境破碎化的角度增大棲息地面積??蛇m當增加“三橫多縱”中水生生物量,并優化園林綠化帶,完善食物鏈,從而提升其本身作為棲息地的適宜度,其良好的廊道作用也能夠有效減少生境破碎化的影響。3、減少人為干擾減少人為干擾。加強對長江濕地-開沙島的保護管理力度,可以考慮將其發展為以鳥類保護為主題的濕地公園,以減少人為干擾對其的影響,并減緩和阻止未來周圍開發建設對其的影響。城區人為干擾強度較大,并且不可避免,因此可以考慮從增加植被郁閉度的角度出發,增強城市綠地作為動物棲息地的隱蔽度。4、謹防外來物種入侵。謹防外來物種入侵。嚴格控制外來種
328、的引入,加強對“放生”等活動的監管,規定類似容易造成外來物種入侵的活動必須在相關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對可能潛藏外來病蟲害的任何材料及時消毒甚至銷毀,以減少外來病蟲害的感染機會;加強對于外來入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63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侵物種危害的宣傳教育,盡量避免民眾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導致“好心辦壞事”的情況。10.3 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小結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小結通州區域關鍵生態節點主要包括長江濕地、開沙島、“三橫多縱”等。其中以長江濕地-開沙島作為核心,建議將其建設為以鳥類保護為主題的濕地公園;長江流域等捕撈區域應嚴格執行禁漁期相關規定,保證水生生物資源的
329、可持續發展;著重加強“三橫多縱”生境優化提升工程,充分利用現有綠地面積進行長久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謹防外來物種入侵,建立外來物種信息與預警系統。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64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65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附表附表 1 南通市通州區生態紅線區域名錄南通市通州區生態紅線區域名錄地區地區紅線區域名稱紅線區域名稱主導生態功能主導生態功能紅線區域范圍紅線區域范圍面積(平方公里)面積(平方公里)一級管控區一級管控區二級管控區二級管控區總面積總面積一級一級管控區管控區二級二級管控區管控區通州區通呂運河(通州區)清水通道維護區水
330、源水質保護通州區境內通呂運河及兩岸各500 米30.0130.01九圩港(通州區)清水通道維護區水源水質保護通州區境內九圩港及兩岸各500 米33.3333.33遙望港(通州區)清水通道維護區水源水質保護通州區境內遙望港及兩岸各500 米16.916.9石港風景區自然與人文景觀保護通州區石港鎮九圩港北側 500米以北、躍進六河以東的鎮域范圍15.9215.92長江(通州區)重要濕地濕地生態系統保護開沙島南至乒乓球訓練基地,北至開沙島北岸南側 500 米,西至如皋市界,東至華能路西側450米的陸域及島周邊江域,包括五接鎮江域及滬通大橋西側1000米往東的通州段江域范圍21.2121.21南通市通
331、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66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長江李港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源水質保護一級管控區為一級保護區,范圍為:取水口上游 500 米至下游500 米、向對岸 500米至本岸背水坡堤腳外 100 米范圍內的水域和陸域二級管控區為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范圍為:一級保護區以外上溯 1500 米、下延 500 米范圍內的水域和陸域為二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以外上溯2000 米、下延 1000 米范圍內的水域和陸域為準保護區18.022.9315.09通啟運河(通州區)清水通道維護區水源水質保護通州區境內通啟運河及兩岸各500 米8.308.30東社特殊物種保護區特殊產業保護通州區東社
332、鎮內嚴北村、橫馬村、五馬路村、新街村、新橋村、東平村、香臺村及河東村西村界以東 500m 區域;S223省道以東、運鹽河以北的金沙鎮域區域;S335 省道北側 500m以北的二甲鎮域區域;五甲鎮興隆灶村、陳墩村、中和村、福利村范圍;十總鎮迎陽村及以東鎮域區域。109.820109.82小計小計133.332.93130.40南通市通州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167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附表附表 2 南通市通州區苔蘚植物名錄南通市通州區苔蘚植物名錄序號序號科科屬屬種種拉丁學名拉丁學名保護保護/紅色紅色名錄等級名錄等級區系區系野生野生栽培栽培生活型生活型1叢蘚科叢本蘚屬綠叢本蘚Anoect
333、angium euchloron2陸生2毛口蘚屬卷葉毛口蘚Trichostomum involutumLC15陸生3濕地蘚屬花狀濕地蘚Hyophila roseaLC7陸生4石灰蘚屬亮葉石灰蘚Hydrogonium subpellucidumLC14陸生5小石蘚屬闊葉小石蘚Weissia planifolia11陸生6鳳尾蘚科鳳尾蘚屬卷葉鳳尾蘚Fissidens dubiusLC8陸生7小葉鳳尾蘚Fissidens minutusDD8陸生8葫蘆蘚科葫蘆蘚屬葫蘆蘚Funaria hygrometricaLC1陸生9絹蘚科絹蘚屬密葉絹蘚Entodon compressusLC8陸生10牛毛蘚科牛毛蘚屬細葉牛毛蘚Ditrichum pusillumLC8陸生11真蘚科真蘚屬真蘚Bryum argenteumLC1陸生注:1.本名錄采用 COL_China 2010 分類系統;2.區系一列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