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衛健委:2023年成都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成都市衛健委:2023年成都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頁).pdf(2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3 年成都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2024 年 4 月 2 2023 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衛健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市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九個有力有效、三個特別注重”、“四大結構”調整、產業建圈強鏈、智慧蓉城建設等重大部署,優化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推動全市衛生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一、居民健康狀況2023 年,全市戶籍人口人均期望壽命 82.00 歲,其中:男性 79.25 歲,女性 84.99 歲;孕產婦死亡率 4.89/10萬,嬰兒死亡率 2.07;居民健康
2、素養水平達到 36.87%。二、衛生資源(一)醫療衛生機構2023 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 13457 個1,同比增加 1042個,其中:醫院 799 個,同比增加 55 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12467 個,同比增加 974 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61 個,同比減少 1 個;其他醫療衛生機構 130 個,同比增加 14個。醫院、婦幼保健院按經濟性質分,公立 168 個,占比20.49%,民營 652 個,占比 79.51%;按等級分,三級 128個(其中三甲 61 個),占比 15.61%,二級 204 個(其中二甲 49 個),占比 24.88%,一級及未評定等級的機構 4881根據國家衛生
3、統計調查制度,部隊醫院不納入地方統計,本公報中有關衛生資源、醫療服務工作量、醫藥費用數據均不包括駐蓉部隊醫院有關情況。3 個,占比 59.51%,詳見下表。表 12023 年成都市醫院、婦幼保健院分類情況公立民營合計合計合計168652820三級機構8741128三甲53861三乙26632三級未定等82735二級機構45159204二甲282149二乙92130二級未定等8117125一級及未定級機構36452488醫院按病床規模分,不足 100 張床位的醫院 515 個,100199 張床位的醫院 123 個,200499 張床位的醫院 73個,500799 張床位的醫院 44 個,800
4、 張及以上床位的醫院 44 個?;鶎俞t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61個,同比減少 12 個;衛生院 147 個,同比減少 3 個;診所(門診部、衛生所、醫務室、中小學衛生保健所)9480個,同比增加 1017 個;村衛生室 2545 個,同比減少 34個;護理站 34 個,同比增加 6 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衛生執法監督機構 5 個,同比 4 減少 1 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5 個、??萍膊》乐螜C構 2個、急救中心(站)2 個、采供血機構 5 個、婦幼保健院21 個、健康教育中心 1 個,均與 2022 年持平。(二)衛生人力資源1衛生人員數量2023 年,全市衛生人員 29.
5、74 萬人,同比增加 1.85 萬人。衛生人員中,衛生技術人員 23.21 萬人,同比增加 1.47萬人;其他技術人員 1.50 萬人,同比增加 0.19 萬人;管理人員 2.27 萬人,同比增加 0.49 萬人;工勤技能人員 3.24 萬人,同比增加 0.08 萬人;鄉村醫生 0.26 萬人,同比減少0.01 萬人;衛生員 76 人,同比減少 13 人。2023 年,全市執業(助理)醫師 8.74 萬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 4.08 人,同比增加 0.29 人;全市注冊護士 10.92 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 5.10 人,同比增加 0.24人;每萬人口公共衛生人員 5.21 人,同比
6、增加 0.06 人。2衛生人員機構分布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院衛生人員 19.11 萬人,占64.27%;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8.66 萬人,占 29.11%;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1.31 萬人,占 4.41%;其他醫療衛生機構 0.66萬人,占 2.21%。3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構成2全市衛生技術人員中,本科及以上人員 11.72 萬人,大2按學歷統計的衛生技術人員數據來源于衛生人力資源動態監測數據庫,處于實時更新中,其余有關衛生技術人員數來源于統計年報數據庫,兩者略有出入。5 專學歷 8.38 萬人,中專及中技學歷 2.93 萬人,高中及以下0.18 萬人。與 2022 年相比,本科及以上人員占比
7、上升 2.36個百分點,大專學歷人員占比下降 1.21 個百分點,中專及中技學歷人員占比下降 1.14 個百分點,高中及以下學歷人員占比下降 0.01 個百分點。(三)床位數2023 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176143 張,同比增加 8912 張,其中:醫院床位 145995 張,增加 6133 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6466 張,增加 2461 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床位 3472 張,增加 186 張;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床位 210張,增加 132 張。每千人口床位數 8.23 張,同比增加 0.37張。醫院床位中,公立醫院床位 91231 張,占 62.49%;民營醫院 54764
8、張,占 37.51%。三、公共衛生工作(一)傳染病防治2023 年,全市報告法定傳染病 31 種,報告發病數695194 例,報告發病率 3268.76/10 萬,報告發病數與 2022年同期比上升 542.57%。報告發病數上升主要與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關,分別占增加病例數的 71.89%和 22.61%。發病數居前 3 位的主要是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手足口病。(二)慢性病防治2023 年,全市粗死亡率為 664.28/10 萬。死亡率居前五 6 位的系統疾病分別是:循環系統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內分泌與營養代謝性疾病。死亡率居前五位的單病種分別是:慢性阻
9、塞性肺病、腦血管病、缺血性心臟病、肺癌、下呼吸道感染。(三)血吸蟲病防治2023 年,全市共完成查螺 10736.47 萬平方米,滅螺總面積 2818.48 萬平方米。完成詢檢 168455 人次、免疫學檢查 316402 人次、病原學檢查 12655 人次,均未檢出陽性,擴大化療 3353 人次。(四)愛國衛生2023 年,持續深化衛生創建和成果鞏固,連續 30 年保持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號,國家衛生鎮覆蓋率達 38.0%,省級衛生鎮覆蓋率達 99.40%,省級衛生村覆蓋率達 81.69%。持續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年內全市新建市級健康街道(鎮)20 個、市級健康社區(村)92 個、市級健康單位
10、94個,累計建成市級健康街道(鎮)165 個、市級健康社區(村)607 個、市級健康單位 995 個。成都市被全國愛衛辦評為“四川省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五)婦幼健康2023 年,全市共為 6.21 萬對擬結婚人士開展了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婚檢率 91.55%;為計劃懷孕的夫婦 8.48 萬人進行了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全覆蓋。全市孕產婦住院分娩率 99.99%,孕產婦系統管理率 95.97%,3 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 96.05%,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率 7 99.63%,新生兒聽力篩查率 99.63%,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率 99.92%。(六)衛生監督2023 年,全市衛生監督
11、執法機構共開展監督檢查 9.62萬戶次,監督合格率 98.54%;共抽檢健康相關產品類樣品3.95 萬件,抽檢合格率 98.35%。完成“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檢任務共計 6468 條,按時完結率、公示率均達100%。強化醫療“三監管”,2023 年醫療“三監管”平臺已接入醫療衛生機構 811 家,核查疑似問題 1939 條,認定不合理問題 180 條,責任追究醫療衛生機構 37 家、醫務人員 130 名。推進醫療衛生機構接入醫療廢物在線監管系統,全市疾控機構接入率達 100%、采供血機構接入率達100%,醫療衛生機構接入率達 64.67%。(七)衛生應急2023 年,全市累計報告突發公共衛生
12、事件 24 起,累計發病 71 人,無死亡病例,其中:無較大級別及以上事件;一般級別事件 4 起,發病 28 人,無死亡病例;未分級事件20 起,發病 43 人,無死亡病例。全市 120 接到急救呼救電話 1427189 次,調派救護車 410299 車次,救治傷病員352211 人次,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2006 起。(八)職業健康2023 年,完成健康企業創建 28 家,其中:創建省級12 家,創建市級 16 家;完成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幫扶1358 家,幫扶達標率達到 90.0%;重點行業用人單位職業 8 病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 88.47%;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率達到 94.69
13、%;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率達到 94.0%;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職業衛生培訓率達到 91.0%;醫療衛生機構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達到 99.0%;職業病診斷機構按規定報告職業病報告率達到 100%。(九)老齡健康截至 2023 年底,全市雙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共計120 家,其中:開展養老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 70 家,設立醫療衛生機構的養老機構 50 家;醫養結合機構床位總數29790 張,其中:醫療床位 11649 張,養老床位 18141 張;醫養結合服務人員 12437 人。全市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達 1896 對。全年累計為 4.
14、10 萬名 65 歲及以上失能老年人開展“健康敲門行動”服務。全市有 98 家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設置率達67.59%。全市 645 家醫療衛生機構被評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率 94.71%。全市有 30 個社區獲批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全市安寧療護定點機構 62 家。四、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一)公立醫院改革2023 年,我市 33 家西醫類三級公立醫院納入 2022 年度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25 家醫院得分上升,7 家醫院等級提升,8 家醫院進入 A 等級,其中:市五醫院、市三 9 醫院分別位列全省第 7 名、第 8 名;市三醫院 CMI 值3在綜合考核類別中位居全國第
15、 131 位(在市級綜合醫院中排名第一),市八醫院 CMI 值在其他??茻o手術組考核類別中位居全國第 5 位,市公衛中心 CMI 值在其他??剖中g組考核類別中位居全國第 20 位,市婦兒中心醫院 CMI 值在婦幼考核類別中位居全國第 22 位。落地執行 14 批次 448 個藥品品種、13 種高值醫用耗材集采中選結果。調整 450 項市管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推行以總控下按病組分值付費為主,按項目、人頭、床日等支付方式為輔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二)醫聯體建設截至 2023 年底,全市共規范化建設醫聯體 148 個。2023 年,醫聯體內管理和技術人才下沉 9.30 萬人次,基層醫療衛
16、生機構上掛學習培訓 6.10 萬人次。醫聯體內向上級醫療衛生機構轉診人次數 12.70 萬余人次,下轉患者 215.80萬余人次。全市共組建縣域醫共體 22 個,醫共體內累計完成一體化村衛生室建設 318 個,上轉患者 5.90 萬余人次,下轉患者 14.10 萬余人次,遠程會診 170 余萬人次,建立全專結合門診 130 個,全專結合家庭醫生團隊 1030 個,“兩病”臨床特色科室 79 個。(三)家庭醫生團隊建設2023 年,全市共組建以全科醫生為骨干、(社區)護士、公衛人員為基礎的家庭醫生團隊 3581 支,同時將上級3CMI 值即病例組合指數。10 醫院醫生、鄉村醫生、中醫師納入家庭醫
17、生團隊,各團隊根據需要,加入心理咨詢師、營養師、康復治療師、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等人員。2023 年,共簽約 934.66 萬人,其中重點人群 483.01 萬人。五、衛生項目建設2023 年,委屬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項目共 15 個,建筑總面積約 253 萬平方米,總投資 219 億元。按建設批次分,竣工投產項目 4 個、加快建設項目 3 個、落地開工項目 2個、前期儲備項目 6 個。2023 年計劃完成投資 18.16 億元,1-12 月 實 際 完 成 投 資 18.45 億 元,投 資 完 成 率101.60%。六、醫療服務(一)醫療服務量1診療人次數2023 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
18、次 18764.88 萬人次,同比增長 11.44%,其中:醫院診療 9912.93 萬人次,增長 9.67%;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 8077.46 萬人次,增長14.06%;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診療 769.56 萬人次,增長7.42%;其他醫療衛生機構診療 4.93 萬人次,增長 263.13%。醫院中,公立醫院診療 7973.24 萬人次,占 80.43%;民營醫院診療 1939.69 萬人次,占 19.57%。與 2022 年相比,公立醫院診療人次增長 13.57%,民營醫院降低3.90%。2入院人數 11 2023 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入院 603.92 萬人次,同比增 長 21.70%
19、,其 中:醫 院 入院 482.78 萬 人 次,增 長19.7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院 100.45 萬人次,增長32.38%;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入院 20.54 萬人次,增長19.82%,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 0.15 萬人次,增長372.97%。醫院中,公立醫院入院 352.14 萬人次,占 72.94%;民營醫院入院 130.63 萬人次,占 27.06%。與 2022 年相比,公立醫院入院人次數增長 21.09%,民營醫院入院人次數增長 16.28%。(二)醫師工作負荷2023 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為 8.69 人次,同比增加 0.35 人次;
20、醫師人均擔負住院床日 1.78 日,較 2022 年增加 0.19 日。(三)病床利用2023 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病床使用率 86.34%,同比增加 10.07 個百分點;出院者平均住院 8.87 日,同比下降0.14 日。七、醫藥費用(一)公立醫院2023 年,全市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 389.79 元,同比增長 1.61%;人均住院費用 12667.65 元,同比下降 5.96%。不同等級公立醫院中,三級公立醫院門診次均費用405.34 元,同比增加 0.59%,住院次均費用 13442.12 元,12 同比下降 5.59%;二級公立醫院門診次均費用 225.56 元,同比增加 7.73
21、%,住院次均費用 6387.34 元,同比下降10.32%;一級及未定級公立醫院門診次均費用 252.94 元,同比增長 24.64%,住院次均費用 6520.09 元,同比增加17.48%。2023 年,全市醫院門診藥費占 31.13%,同比增加 0.35個百分點;醫院住院藥費占 21.34%,同比下降 0.98 個百分點。(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23 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次均費用 200.63 元,同比上漲 2.40%;人均住院費用 2431.94 元,同比下降4.91%。門診費用中,藥費占 75.04%,同比增加 4.96 個百分點;住院費用中,藥費占 34.93%,同比減少 1.
22、79 個百分點。2023 年,鎮衛生院次均門診費用 113.77 元,同比上漲1.08%;人均住院費用 2587.67 元,同比增加 0.91%。門診費用中,藥費占 63.79%,同比增加 1.94 個百分點;住院費用中,藥費占 37.52%,同比增加 0.50 個百分點。八、中醫藥服務(一)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2023 年,全市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 3158 個,占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的 23.47%,其中:醫院 96 個(含 2 家民族醫醫院),門診部 66 個,診所 2994 個(含 3 家民族醫診所),13 研究機構 2 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同比增加 373 個4,同比增加 13.39%。全
23、市社會辦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 3121 個。(二)基層中醫藥服務2023 年,全市 100%的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有中醫館,100%的村衛生室和 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可提供中醫藥服務。65 歲及以上老年人、0-36 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為 77.10%、90.08%,基層中醫藥服務量達54.75%。14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在建基層中醫特色優勢???。(三)中醫藥文化傳承2023 年,全市新增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4 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1 家,全市現有傳統醫藥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1 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9 個。大運會期間以大運會蓉寶為形象,策劃
24、制作了“雙寶輝映,璀璨華夏”中醫藥文化動漫宣傳片,并榮獲“2023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中醫藥主題賽暨四川中醫藥文創作品征集大賽”一等獎。九、人口計生工作(一)人口出生情況按常住人口統計5,全年共出生 15.46 萬人,同比增加0.75 萬人;人口出生率 7.24,同比上升 0.31 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 1.89,同比上升 0.93 個千分點;出生人4根據國家衛生健康統計調查制度要求,從 2021 年起將中醫備案診所納入統計。5根據省衛健委統一安排,省衛健信息中心以“七普”數據為基礎對全員人口數據庫進行重構,從 2022年起統一以常住人口口徑進行人口監測統計。14 口性別比(以女性為
25、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 108.15,同比上升 0.45。住院分娩嬰兒全年共出生 14.29 萬人,同比減少 1.40 萬人。(二)扶助保障2023年,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特別扶助、獨生子女父母獎勵“三項制度”,發放“三金”共計13.37億元。其中:獎勵扶助金7.45億元、惠及77.61萬人,特別扶助金5.67億元、惠及 5.17萬人,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0.25億元、惠及41.27萬人。落實特殊群體保障工作,為4111人提供城鄉低?;蛱乩藛T供養待遇,為6448人提供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資助;開通就醫綠色通道352個,就醫“兩免五優先”政策惠及2.60萬人次,住院護理保險理賠1.74萬
26、件,家庭醫生服務簽約4.97萬人次,為2.87萬人提供免費健康體檢服務;建立26個“暖心家園”開展“暖心行動”,開展重大節日及生日走訪慰問24.59萬人次。(三)托育服務2023 年,實施省級普惠托育民生實事項目 35 個,新增普惠托位 1980 個,認定第一批普惠性托育機構 272 個、涉及托位 1.73 萬個,落實補貼 2826 萬元。創建第三批次市級示范性托育機構 16 家,落實前兩批共 42 家示范性機構每家一次性獎補共 840 萬元。全市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共1898 家,其中備案 431 家(新增 122 家),總托位數 9.70萬個,每千人口托位數 4.53 個,入托率 9.0%。
27、成功創建首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錦江區、彭州市衛健局 15 獲評“全國生育友好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十、基層衛生健康工作(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2023 年,全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61 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61 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100個。床位數 0.95 萬張,衛生人員 1.69 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 1.47 萬人。與 2022 年相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減少 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減少 8 個,床位數增加 1238 張,衛生人員增加 726 人,衛生技術人員增加 846 人。全市共有衛生院 147 個,床位數 1.69 萬張,衛生人員1.21 萬人,其中衛生技
28、術人員 1.04 萬人。與 2022 年相比,衛生院減少 3 個,床位數增加 1253 張,衛生人員增加 132人,衛生技術人員增加 171 人。全市共設村衛生室 2545 個,同比減少 34 個。村衛生室共有衛生人員 4020 人,同比減少 49 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 1321 人,同比增加 79 人。全市共有門診部、護理站、診所等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9514 個,同比增加 1023 個;衛生人員 5.35 萬人,同比增加 7225 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 4.30 萬人,同比增加5543 人。(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2023 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診療人次 2224.40萬人次,同比增長
29、 13.89%;入院人數 32.71 萬人,同比增長 44.26%;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 17.81 人次,同比增加 16 1.27 人次;醫師人均擔負住院床日 1.43 日,較 2022 年增加0.38 日。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站診療人次 85.81 萬人次,同比增長 47.13%,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 12.12 人次,較 2022年增加 2.75 人次。衛生院總診療人次 1267.35 萬人次,同比增長 7.34%;入院人數 67.73 萬人,同比增長 27.32%;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為 13.18 人次,同比增加 0.59 人次;醫師人均擔負住院床日為 3.66 日,同比增加 0.67
30、日。村 衛 生 室 總 診 療 人 次 655.66 萬 人 次,同 比 上 漲0.26%。門診部、護理站、診所等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 3844.24 萬人次,同比上漲 18.82%。十一、科研教學工作截至 2023 年底,市級醫療衛生機構獲批國家級臨床疾病研究中心分中心 9 個、省級臨床疾病研究中心 3 個。2023 年發布的中國醫科院科技量值學科排行榜中,市四醫院精神病學等 10 個??七M入百強榜;復旦??婆判邪裰?,市公衛中心結核病學獲全國??坡曌u榜提名、西南地區聲譽榜第二名,市婦兒中心小兒內科獲西南地區聲譽榜第三名,市四醫院精神病學、市二醫院皮膚學獲西南地區聲譽榜提名。持續推進
31、 10 個成都市高水平臨床重點??祈椖拷ㄔO,其中 6 個建設項目獲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全市立項國家級、省、市醫學科研課題 19 項、51 項、681 項;獲批國家級、省級繼教項目 227 項、532 項;評審立項市級繼 17 教項目 653 項;招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 933 人。十二、智慧醫療建設2023 年,全市累計建成智慧醫院 42 家。圍繞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改善患者就醫服務體驗,啟動智慧醫療場景建設,截至 2023 年底,在 29 家試點醫療衛生機構上線就醫場景“一卡通”,在 12 家試點醫療衛生機構實現檢查檢驗結果數字化互聯互通共享。參加第一屆全國數字健康創新應用大賽,榮
32、獲特等獎。18 附圖 1全市人均期望壽命附圖 2全市孕產婦死亡率附圖 3全市嬰兒死亡率 19 統計口徑及名詞解釋1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其他醫療衛生機構。2公立醫院指經濟類型為國有和集體辦的醫院。3民營醫院指公立醫院以外的其他醫院,包括聯營、股份合作、私營、臺港澳投資和外國投資等醫院。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院、村衛生室、門診部、診所(醫務室)。5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萍膊》乐螜C構、婦幼保健機構、健康教育機構、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機構、衛生監督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6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指衛生、教育、民政、
33、公安、司法、兵團等行政部門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7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的醫院、門診部、診所及科研機構。8衛生人員包括衛生技術人員、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其他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勤技能人員。按在崗職工數統計,包括在編、合同制、返聘和臨聘半年以上人員。9衛生技術人員包括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藥師(士)、技師(士)、衛生監督員(含公務員中取得衛生監督員證書的人數)、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0執業(助理)醫師指取得醫師執業證書且實際從事臨 20 床工作的人員,不含取得醫師執業證書但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11注冊護士指取得注冊護士證書且實際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不含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但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12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全科醫生數、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數、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按常住人口計算。13病床使用率指醫療衛生機構在一個統計時期內(如一年、一個月)出院者實際占用總床日數除以實際開放總床日數的值,一般用百分比表示。14實際占用總床日指醫療衛生機構在一個統計時期內所有出院者占用的床日(一個患者住院一天即一個床日)數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