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四川省數字家庭建設指南試行(4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四川省數字家庭建設指南試行(49頁).pdf(4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 附件四川省數字家庭建設指南(試行)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等 16 部門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建標202128 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數字家庭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建辦標函2022296 號)工作部署,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指南。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數字中國建設以及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深度融合數字家庭產品應用與工程設計,強化宜居住宅和新型城市基礎設施
2、建設,提升數字家庭產品消費服務供給能力,提高便民服務水平,構筑“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二)基本原則(二)基本原則 2 試點先行,統籌推進試點先行,統籌推進。選取有條件地區開展試點工作,統籌新建成品住宅、社區和既有住宅、社區數字家庭建設,探索數字家庭建設路徑和服務模式。以人為本,智能服務以人為本,智能服務。圍繞居民生活和社會需求,發展全屋智能服務、完善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線上服務、提供線上政務服務。通用協同,融合發展通用協同,融合發展。健全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和標準,強化通用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推進數字家庭
3、融合發展?;ヂ摶ネ?,數據共享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建設開放的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實現與家庭設備、物業管理、社區信息系統以及社會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推進數據共享與流通。安全可控,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綠色低碳。強化數字家庭終端、網絡、數據、平臺、應用的安全可控,切實保護用戶隱私。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實現智能與節能、智慧與低碳的協調發展。多方參與,合力共建多方參與,合力共建。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充分調動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力量,全面推動數字家庭高質量建設。二、數字家庭系統框架數字家庭系統框架,由兩建設和三服務組成(圖 1)。兩建 3 設,包括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和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建設。三服務
4、,包括全屋智能產品服務、線上社會化服務和線上政務服務。圖 1 數字家庭系統框架示意圖通過打造通用的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提供數字家庭應用服務,有力推進全省數字化、智能化家庭建設。(一)推進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一)推進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建設滿足千兆接入和數字家庭功能的信息化基礎設施。(二)建設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二)建設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建設開放性的通用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實現規范化、規?;途C合化的智能接入與應用。通過集聚居民、物業、商戶、通信運營商、金融、政府等主體,共建具有運營價值的信息化服務系統。在立足現有科技成 4 果提供應用場景的同時,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新的應用場景,
5、形成安全可控的產業生態。(三)滿足居民獲得家居產品智能化服務的需求。(三)滿足居民獲得家居產品智能化服務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利地管理和控制全屋智能產品,全屋智能產品與家居環境的感知與互動,防范非法入侵、不明人員來訪,居民用水、用電、用火、用氣安全,以及節能控制、環境與健康監測等。數字家庭應監管家庭內部所使用的水電氣(供暖、供冷)等消耗。建有分布式新能源的家庭,應對發電儲能設施進行監管。(四)滿足居民獲得線上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四)滿足居民獲得線上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利地獲得家庭設施維修、家政、醫療護理等上門服務,以及快遞收寄、餐飲外賣、交通出行、電子商城、旅游住宿、影音娛樂、健身
6、指導、養老助殘、醫療咨詢、房屋租賃、自然災害預警提醒等服務。(五)滿足居民線上申辦政務服務的需求。(五)滿足居民線上申辦政務服務的需求。包括學習教育、就業創業、職業資格、工作求職、社保就醫、住房置業、社會救助、退休養老等政務服務事項進家庭,充分利用全屋智能產品,聯動當地政務服務平臺,實現“電話辦”、“電視辦”、“一屏辦”、“指尖辦”。三、建設內容 5(一)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一)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1.網絡基礎設施基本要求網絡基礎設施基本要求(1)網絡基礎設施應能承載數字家庭各種業務應用,包括語音、數據、視聽、智能控制和其他互聯網業務。(2)網絡包括有線通信網絡、無線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等。(
7、3)網絡基礎設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 9175、電氣照明和類似設備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限值和測量方法GB/T 17743、基于公用電信網的寬帶客戶網絡總體技術要求GB/T 28508、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11、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 50343、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標準GB 50373、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GB 50374、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GB 50846、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847、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工程技術標準 GB 51456等
8、相關規定。(4)本指南的數字家庭建設包括新建及既有住宅建筑,其他具有數字化、智能化需求的建筑空間可參照使用。2.家庭接入和內部網絡基礎設施基本要求家庭接入和內部網絡基礎設施基本要求 6(1)數字家庭應實現有線(FTTH)、無線(5G)通信網絡雙千兆接入。(2)室內有線網絡:包括有線通信網絡和有線電視。室內有線網絡可通過家居配線箱匯聚室內布線連接公眾通信網,通過室內布線連接到數字家庭智能終端;并可選擇建設光纖到房間(FTTR)。(3)室內無線網絡室內無線 WiFi 網絡:應可靠連接戶內有線網絡、可靠連接數字家庭的智能終端;其他無線網絡:藍牙,星閃(NearLink),ZigBee 等。3.光纖到
9、戶(光纖到戶(FTTH)新建住宅光纖到戶,應滿足多家通信業務經營者平等接入,用戶可自由選擇運營商。(1)新建用戶光纜、入戶光纜、光纜分纖箱和家居配線箱應與住宅區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設;(2)光纖到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住宅區和住宅建筑物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GB 50846 和現行地方標準四川省住宅建筑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技術規程DBJ 51/004等相關規定。7 4.光纖到房間(光纖到房間(FTTR)數字家庭宜選擇建設光纖到房間。住宅建筑中實施光纖到房間應預先敷設通信管線,并滿足下列要求:(1)家居配線箱尺寸應能放置室內分光器,客廳和有需求房間應設置光纜面板。(2)家居配線箱應預埋管網和光
10、纜到光纜面板。(3)應配置光纖有源設備電源基礎設施。(4)光纖到房間的室內光纖布線,宜采用預端接口實現免熔纖。5.室內布線系統室內布線系統數字家庭布線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11 相關規定,并滿足下列要求:(1)布線系統應具有靈活性、可擴展性、實用性和可管理性。(2)布線系統應根據住宅的業務性質、使用功能、環境安全條件和其他使用的需求,進行合理的系統布局和管線設計。(3)布線系統應根據線纜敷設方式和其所傳輸信息選擇相應防護線纜,并滿足防火要求。(4)布線系統為住宅信息通信網絡的基礎傳輸通道,能支 8 持語音、數據、圖像和多媒體等信息穩定傳輸。6.智能模塊建設
11、和控制要求智能模塊建設和控制要求(1)數字家庭應根據需要建設智能模塊)數字家庭應根據需要建設智能模塊。包含且不限于以下模塊:有線模塊、無線模塊、語音模塊、影音模塊、安防模塊、環境模塊、家電模塊、健康及養老模塊、社區模塊和政務模塊等,并滿足下列功能要求:滿足家庭智能照明功能要求;滿足家庭智能視聽娛樂要求;滿足家庭智能安防要求;滿足家庭智能環境調節要求;滿足智能家電控制要求;滿足家庭智能遮陽要求;滿足家庭智能健康服務要求。(2)智能模塊應配置智能控制功能)智能模塊應配置智能控制功能智能控制操控界面應簡易、統一;通過有線或無線傳輸方式實現控制;提供完整、可靠、穩定、人性化控制功能;實現子系統獨立和集
12、中控制;實現本地和遠程結合方式進行;9 具備可擴展性和兼容性;子系統具備統一納管功能。(3)數字家庭各功能應選用以下一種或多種方式實現控制)數字家庭各功能應選用以下一種或多種方式實現控制和人機交互和人機交互手機;平板電腦(PAD);瀏覽器(臺式機/筆記本);無線觸摸屏;有線觸摸屏(嵌墻式/壁掛式/桌面式);數字電視(IPTV)、智慧電視屏;各類按鍵面板;通過語音控制上述設備;通過場景自動化控制;通過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實現主動感知及交互。7.機房工程機房工程機房工程應包括信息化機房及弱電機房,安防、消防監控中心機房。根據數字家庭的信息化系統需要,在有邊緣數據中心業務需求的建筑,宜設置微型模塊化數據
13、機房。微型模塊化數據機房應符合下列要求。10(1)設置微型模塊化數據機房的建筑,微型模塊化數據機房宜與其他弱電機房合設或靠近設置,便于網絡傳輸和管理。合設時,應合并考慮機房使用面積、電源功耗。(2)微型模塊化數據機房不宜設置在建筑地下室最底層,宜靠近物業服務中心。(3)微型模塊化數據機房其他要求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一體化微型模塊化數據中心技術要求YD/T 3290、模塊化微型數據機房建設標準T/CECA 20001 和四川省建筑物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標準DBJ51/T 207 等相關規定。(二)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建設(二)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建設1.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構成及功能數字家庭系統
14、基礎平臺構成及功能(1)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構成)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構成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一般由運營云平臺和家庭云平臺組成(圖 2)。圖 2 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框架示意圖 11 運營云平臺運營云平臺。政府、社區和物業可建設運營云平臺,面向數字家庭前端提供硬件管理、遠程能力輸出、數據匯聚分析,后端提供綜合服務管理支撐及運營服務。運營云平臺包括終端設備管理、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清洗、數據管理監控、安全保護服務、賬號管理等。該平臺承擔數字家庭運營業務管理、服務綜合運營體系管理、數據資源配置、外部業務合作平臺接入和數據支撐平臺管理等職責。根據管理和服務范圍和層級不同,可包括城市云、社區匯聚平
15、臺和物業管理平臺。家庭云平臺家庭云平臺。用戶可建設家庭云平臺,實現住宅內智能終端互連互通與數據共享,家庭內部與外部進行信息交換。家庭云平臺實現對智能終端設備的發現、組網和控制,并將其連接到運營云平臺,可由運營云平臺對家庭智能終端設備實現注冊、管理等控制。(2)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功能)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功能。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通過開放信息接口,實現平臺間及與其他專業化服務平臺對接,在遵循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前提下,推動信息資源共享,保障用戶更加安全便利地獲得政務、社會和產品智能化服務。家庭云平臺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家庭網絡內部網關規范GB/T 30246.3 和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 5031
16、4 的相關要求,實現住 12 宅區設備的數據采集、存儲、交換、傳輸、管理、分析;控制感知層設備,集成子系統,并包括下列功能:全屋智能產品對接與管理;不同用戶操作和應用;系統整體安全機制,符合感知層設備安全要求;具備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對接能力;與智慧城市云平臺政務服務數據對接;安防、消防等對接。2.運營云平臺運營云平臺。積極推動開放能力的運營云平臺應用,通過整合產業鏈,為開發者、生產廠家、用戶提供數字家庭交互體驗及生態服務。該類云平臺需對各個設備進行管理,建立相關連接,實現設備控制與文件傳輸。支持不同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建立統一的設備認證與訪問標準,實現設備的標準化接入和控制。采用云計算、隱私增強
17、和 AI 等新興技術提高系統的數據處理效率,同時滿足國家對個人數據的保護要求。運營云平臺一般包括以終端連接為主的物聯網類開放平臺和以視頻服務為主的應用類開放平臺。(1)物聯網類開放平臺)物聯網類開放平臺。由于現有終端存在多種連接方式,宜采用通用型的國產自主技術的物聯網開放連接平臺,并推動實 13 現連接國產化、操作系統國產化,為客戶提供泛物聯網終端接入管理、應用開發和能力部署。平臺應滿足通用接入方式,適配各類通信標準、連接協議的設備;通過接入服務和協議轉換服務,為應用提供物理模型(統一終端接入標準)和標準 API 接口(實現接入與品牌無關);通過終端與應用完全解綁,實現各類應用場景聯動,提供更
18、多領域、更加豐富的應用。(2)應用類開放平臺)應用類開放平臺。由于以視頻類為主的應用接受面廣、成熟度較高,宜采用通用型的具備開放能力的視頻類應用平臺,滿足多種視頻設備接入和應用。該類平臺可以通過整合安防、門禁等安全功能,提供線上“電視辦”、“一屏辦”、“指尖辦”等服務。我省在該方面已有一定基礎,省政府關于印發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四川)建設工作方案 的通知(川府發 20211 號)明確要求,推動魔方等物聯網聚合平臺建設應用和支持魔鏡等產業應用平臺,為數字家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3.家庭云平臺家庭云平臺。在數字家庭智能中控和終端功能上,可配置家庭云平臺并拓展其應用。數字家庭可配置云電視、云電
19、腦、云存儲等應用終端。家庭云平臺基于大數據、AI、云等新技術構建三屏互動、三端聯動數字新消費平臺。在家庭端,滿足百姓近鄰便捷消費。在商戶端,拓寬商戶訂單引流路徑。在政府端,賦能 14 政府陽光監管治理和政務服務。4.接口管理接口管理。數字家庭各個控制系統之間的接口以及采用的協議,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家庭網絡信息化平臺GB/T 38321 相關要求,采用運營云平臺或家庭云平臺數據采集傳輸,接口分為用戶接口、設備接口、產品測試接口、合作伙伴接口四大類。接口可采用設備直連模式、平臺互聯模式。(1)網絡數據采集)網絡數據采集家庭內部通信技術包括以太網、WiFi、藍牙、星閃(Ne
20、arLink)、ZigBee、PLC、UWB 等,構建覆蓋各類應用場景需求相應的內部網絡,實現家庭智慧設備互聯互通;寬帶接入技術包括 PON、4G/5G、WiFi、CableModem 等,將各種公共網絡服務及內容引入家庭,家庭終端可連接到云端,通過互聯網和云端服務器,實現遠程信息獲取和傳輸;家庭終端接入口可分為智能電視的 TV 屏幕入口、手機Pad 等移動智能終端、智能控制屏、智能機頂盒和寬帶光纖等網絡接入口幾種類型。數字家庭服務通過建立家庭網關與服務平臺連接,實現家庭設備和人之間溝通與聯系;家庭網關與服務平臺使用 TCP 或 UDP 連接方式進行通 15 訊,宜使用 TCP 方式,應用層采
21、用 https;服務平臺和家庭網關接口設置設備 ID 長度為 64bits,具有唯一性,用于區分不同設備。由廠家標識(20bits)、設備類型(8bits)、設備屬性(4bits)及序列號(32bits)構成,在特定場景,如需對設備進行標識保護(標識匿名化),可采用分布式數字身份技術設置設備 ID;全屋智能設備應使用唯一的設備 ID 進行標識與解析認證;平臺系統應實現對業務的接入、管理,通過業務門戶將業務推送到家庭用戶;平臺系統應支持接入業務匯聚和運營,可采用云架構。各類社區相關業務應能通過業務網關接入到業務匯聚平臺,實現社區養老、家政服務、旅游服務、家庭教育、社區電商等業務節點平臺為家庭提供
22、相關服務。(2)數據平臺接口)數據平臺接口服務詳單接口:系統應提供大數據分析的服務詳單接口和采集接口;應用接口:系統應提供大數據分析的服務應用接口;用戶行為數據接口。16 5.滿足四川省智慧平安小區數據匯聚要求滿足四川省智慧平安小區數據匯聚要求(1)機構信息;(2)小區申請信息;(3)小區點位信息;(4)小區標準住址信息;(5)小區人員注冊信息;(6)人員門禁綁定信息;(7)人員通行信息。(三)全屋智能產品、線上社會化和線上政務服務(三)全屋智能產品、線上社會化和線上政務服務1.全屋智能產品服務全屋智能產品服務(1)智能照明)智能照明智能照明控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電氣照明和類似設備的無線電騷
23、擾特性的限值和測量方法GB/T 17743 和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 等相關規定;照明控制宜分為微舞臺娛樂、空間染色、冷暖調光、定時開關和輔助機械運動;控制方式包括聲控、自走、DMX512 數據調光、主從等模式,可獨立控制每路燈光,也可調用多種預設場景;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個性化燈光設置、娛樂組合效果設 17 置創造不同場景氛圍;支持按鍵面板、觸摸屏、無線遙控器技術多點控制;支持計算機、平板電腦或手機遠程控制;提供防止光污染、節能環保自動設置;支持RJ45網線口為DMX512信號輸入端及通用網線作為DMX512 信號傳輸線;支持 DMX512 國際通用標準數字接口協議;支持毫米波雷達
24、主動感知,實現場景智能照明,智慧節能。(2)智能安防)智能安防家居安防系統和報警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 50348 和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94 的相關要求。支持以家庭云平臺為核心,實現視頻監控、對講系統、電鎖門禁、防盜報警、煙感探測、燃氣泄漏探測等聯動及報警功能;安防操作的引導界面應具有圖形化、形象化的特點,便于家庭用戶使用;可查看任何一處探測器狀態,并可一鍵設防或撤防、報警救助;通過各種無線通訊技術、因特網或者局域網對受控設備和 18 環境進行監控;報警應答器應具備分析和判斷功能,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與安防周邊報警系統設備聯動等新技術,能有效剔除
25、常見的偶發報警因素及減少錯誤事件報警的發生頻次;應與社區報警系統進行連接,將報警信號同步發給社區報警中心;支持以毫米波雷達等非接觸式傳感器的入侵報警。(3)智能家電)智能家電智能家電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家庭網絡終端設備規范家用及類似用途電器GB/T 30246.5 等相關規定。設備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和現行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強電設備應具有相應 3C 認證;弱電控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XB/T 176262.4 電磁檢測和 3 級標準抗干擾要求。(4)智能環境調節)智能環境調節智能空氣調節:通過控制終端能夠監控并調節室內環境溫度、濕度和空氣質量;智能
26、遮陽:通過智能遮陽控制系統有效實現節能。19(5)智能音視頻)智能音視頻智能音視頻控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廳堂擴聲特性測量方法 GB/T 4959、音頻、視頻及類似電子設備安全要求 GB 8898、家庭網絡終端設備規范音視頻及多媒體設備 GB/T 30246.4 和公共廣播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 50526 等相關規定。(6)智能健康)智能健康健康監測與管理:智能健康系統可監測用戶健康指標,包括心率、血壓、睡眠質量和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等,通常與智能穿戴設備或全屋智能等配合使用,并將數據實時傳輸到健康管理系統后臺或數據中心進行處理和分析,可獲得系統提供的個性化健康管理建議及服務;數據采集及應用:個人
27、數據應存儲在個人終端、家庭云平臺或官方授權的相關醫療機構平臺,個人可借助平臺提供的應用分析服務獲得健康管理建議。采集的居家健康相關數據,存儲形成數據資源池,支持用戶對個人數據進行調閱管理,支持在合規合法的前提下授權醫療機構、健康管理公司等第三方對接數據,支撐開展針對個體的醫療健康管理服務,以及針對群體健康管理決策和服務;緊急報警呼救:智能健康系統應實現與家庭成員、醫護人 20 員以及住區物業的互聯和消息通知服務。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可及時智能報警或利用相關全屋智能設備人工報警,尋求救援;非接觸式睡眠質量檢測系統。(7)生命守護)生命守護針對獨居及孤寡老人,通過高精度人體傳感器,探測其在家的異常狀
28、態,及時上門救助。(8)其他擴展)其他擴展設置智能場景:可根據用戶需求設置常用場景和效果模式,通過控制隨時進行調用,同時支持單獨設置。常見場景有“回家模式、就餐模式、座談模式、家庭影院模式、就寢模式、起夜模式、外出布防模式、智能提醒模式和長時間外出模式等”;擴展其他全屋智能模塊,提供泛物聯網終端接入管理及應用開發、能力部署;融合多種智能模塊及應用,積極推進全屋智能。2.線上社會化服務線上社會化服務(1)提供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線上服務)提供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線上服務。通過線上引導,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提供一刻鐘市民日常生活所需服務。一般包括:社交服務:用戶可利用手機、計算機等工具上的社交應用,21
29、 豐富社交活動;電子商務服務:整合周邊商業店鋪信息、提供交通出行和物流服務;生活繳費服務:水、電、氣費等線上繳費支付服務;醫療健康服務:網上電子預約功能、網上醫療專家電子資訊及建立網上健康檔案等;家政服務:發布育嬰、看護兒童、照顧老人、寵物看管及家庭保潔等服務信息;教育服務:提供培訓、教育等方面咨詢和服務等;居家養老服務:通過數字家庭打造,實現社區、小區和家庭線上互動,建設智慧養老社區,提供居家社區“15 分鐘養老服務圈”;其他服務:包括未來因終端技術發展、需求多樣化帶來的新服務形態。(2)提供豐富的社會化服務)提供豐富的社會化服務。家庭云平臺與城市、社區和小區的管理云平臺結合,即可實現物業基
30、本管理功能,打造智慧、高效、方便、快捷的智慧小區,還可將小區和街道/社區數據共用,實現集黨建、網格、綜治、民生于一體的街道大數據平臺。同時,家庭授權范圍內的數據可按相關規定與城市云互通互享,實現多種社會服務。22 圖 3 線上社會化服務應用示意圖智慧社區通過各項物業服務功能、社區智能硬件及周邊商家資源的整合,基于公眾號、小程序、APP 等提供如圖 3 所示的完整智慧社區應用服務場景;提供個性化需求服務平臺應用。包括對轄區老年人信息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對服務資源進行調配,提升服務效率。通過平臺及物聯網等技術設備,為老年人提供急救援助、安全防護、遠程照護等多層次、多樣性的養老服務;居家康復、健康咨詢
31、、就醫掛號等服務需求,可由小區就近就地提供。3.線上政務服務線上政務服務(1)數字家庭逐步實現線上政務服務辦理)數字家庭逐步實現線上政務服務辦理。線上政務服務平臺通過對政務服務領域的高頻事項進行匯聚、分類,推出高頻事項“場景式”服務,使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一站式”、“全天候”便民服務。23 警務、法律援助等服務;就業創業政策咨詢、職業介紹、就業創業培訓指導等服務;住房保障、廣播電視、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人事考試、考試動態、升學就業等有關教育服務;公交線路、地鐵線路、共享單車等交通出行服務;郵政網點、快遞分支機構等查詢服務。(2)對接政府)對接政府“一網通辦一網通辦”,實現政務申請居家線上辦理
32、。,實現政務申請居家線上辦理。充分運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使數字家庭相關業務符合政務公共數據采集、歸集、整合、共享、開放以及質量和安全管理等基礎性、通用性要求,促進數據規范化管理。四、安全保障體系(一)安全設備的設置(一)安全設備的設置針對家庭內不同的安全需求,應采用不同類型的安全設備設置。安全設備的通信線路,應單獨敷設,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11 等相關規定。1.煙感煙感、燃氣泄漏探測燃氣泄漏探測。住戶室內應安裝煙感探測器和燃氣泄漏探測器,并與家庭云平臺或運營云平臺連接。當發生火災、燃氣泄漏時,探測器應及時通過報警設備向平臺報警,并將告警消息通過短信、語音、
33、應用程序等方式實時推送家庭用戶。24 2.漏水、浸水監測漏水、浸水監測。住戶室內宜采用漏水傳感器,監測漏水、飄雨情況,將漏水、浸水告警消息通過短信、語音、應用程序等方式實時推送數字家庭用戶。(二)基礎設施的物理安全(二)基礎設施的物理安全網絡基礎設施安全應滿足下列要求:1.安全保障網絡宜采用獨立線路、設備組網,保證其可用性和可靠性。2.安全保障類探測終端應延伸至管理范圍內的住宅,宜延伸至每一個房間。3.安全保障通信網絡應具備互聯互通能力。探測終端應與監控中心互聯互通。安全保障網絡宜與相關政務、警務單位連接,實現互聯互通。(三)系統基礎平臺的安全(三)系統基礎平臺的安全1.系統安全系統安全(1)
34、系統安全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 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安全設計技術要求GB/T 25070、信息技術安全技術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審核指南GB/T 28450 等相關規定,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25(2)應有效管理系統的物理環境安全、通信與運營、訪問控制、系統開發與維護、業務連續性等;(3)應鑒定用戶身份和家庭設備身份,管理權限識別,密碼的長度復雜性和定期更新等應有不同層級要求;(4)應支持用戶對智能模塊所使用的各項資源訪問權限進行管理;(5)應支持對用戶的操作活動、系統運行情況等安全日志管理和審計管理。2.網絡安全網絡安全(1)應采
35、用多重防御,通過防火墻等安全措施對集群內流量進行嚴格管控,保護平臺主機免受來自內(外)部的網絡攻擊;(2)采用白名單形式設置訪問控制列表,可信主機才可訪問集群內主機;(3)定期進行安全掃描,及時發現安全漏洞,快速對漏洞進行修補或者防護。3.信息安全信息安全(1)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GB/Z 28828 和現行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GB/T 35273 26 等相關規定;(2)應支持對用戶信息的數據類型進行自動校驗和認證,并確保信息數據的準確一致;(3)應支持對用戶相關信息數據的實時傳播、信息內容的及時發布等具有適度控
36、制能力;(4)應包括云平臺自主可控,防止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等,為考慮數據安全,宜使用“國資云”及國產化設備;(5)應支持對于在家庭云平臺上的操作提供或保留事后審查的依據和手段;(6)應對信息的來源進行判斷和鑒別,對不明來源的請求予以終止;(7)對用戶登錄賬號和密碼等個人信息應進行加密傳輸;(8)對允許用戶設置的數據應具備容錯性,確保各智能模塊的應用與服務不會因用戶的錯誤操作而中斷。4.家庭云平臺安全家庭云平臺安全(1)對住宅內的所有智能模塊均應通過家庭云平臺與外部網絡進行連接;(2)家庭云平臺及其相連的網絡單元、操控終端之間的數據應采用加密方式傳送;27(3)經過智能模塊接入的電子和電器設
37、備使用政務服務,要進行雙向鑒證管理,遵循政務服務訪問安全要求,嚴格授信和鑒證管理,對未通過城市云授信的設備,給予用戶警示提醒,由用戶決定是否同意其接入家庭云平臺;(4)住宅內的智能模塊設備對運營云平臺等進行網絡訪問、網絡登錄、配置等操作必須配備有安全審計日志,同時對安全審計的記錄信息及時進行保護,杜絕非法或錯誤操作導致信息記錄丟失或信息數據更改情況發生。5.運營云平臺安全運營云平臺安全(1)應保證運營云平臺的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位于中國境內;(2)應支持在不中斷運營服務的情況下容錯升級中央處理器(CPU)、內存和磁盤硬件性能功能;(3)應在云虛擬層面可針對特定 IP 端口進行訪問控制并應設置虛擬
38、局域網級別的防火墻;(4)應提供對用戶系統和服務賬號進行統一認證、集中授權和綜合審計的管理;(5)應提供開放的數據接入接口,對不同應用類型數據接口進行認證、監測及安全管理;28(6)應提供用戶數據與系統數據的容災備份功能,支持對數據進行權限分級使用、加密保護和隔離。6.安全審計安全審計(1)物理機應全部啟用安全相關的日志記錄功能。日志重定向到獨立的服務器;(2)對整個安全基礎設施包括虛擬環境,應提供統一的日志安全審計系統;(3)針對賬戶管理、登錄事件、系統事件、策略更改,賬戶登錄事件的成功/失敗開啟審計。7.安全運維安全運維(1)由角色管理系統實現定義和控制權限,運維工程師應有唯一身份;(2)
39、通過加密信道進行管理,具備身份鑒別和認證;(3)登錄、操作過程均被實時審計;(4)建立內部流量匯聚點,監控網絡動態和流量;(5)對物理機主機進行實時的 CPU、帶寬、磁盤監控,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通過短信、郵件告警;(6)用戶獨立管理家庭云平臺,非授權用戶不能訪問;(7)對數據開展分類分級保護和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29(8)各家庭云平臺用戶彼此獨立,宜隔離防護和限制彼此訪問;(9)運營云平臺應制定應急預案,強化重大突發網絡安全案事件應急處置。五、運行效用評價(一)運行效用評價范圍(一)運行效用評價范圍適用于四川省數字家庭及住宅小區,可延伸至社區,實施等級評價。(二)運行效用評價方法(二)運行效用
40、評價方法1.數字家庭建設評價由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數字家庭服務三部分指標構成,通過對評價內容對應的評價點完成度實施等級評價。2.數字家庭分為普及型和增強型兩個等級。3.當滿足對應等級所有標“”評價點時,該小區/社區被評價為“數字家庭小區/社區”。數字家庭運行效用評價如表 1。30 表表 1 數字家庭運行效用評價表數字家庭運行效用評價表評價模塊評價內容普及型增強型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機房工程信息化機房及弱電機房安防、消防監控中心機房弱電間安全系統安全防范綜合管理系統入侵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可燃氣體報警系統火災自動報警功能浸水監測系統其他特殊要求技術防范系統信息基礎設施系統
41、光纖到戶系統光纖到房間室內無線通信覆蓋系統有線電視系統家居配線箱強弱電布線信息引導及發布系統智能水表智能電表智能燃氣表家庭物聯網全覆蓋及感知家庭控制終端數字家庭系統基礎平臺開放性要求開放接口API 管理應用管理角色權限管理安全性要求物理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通信鏈路安全 31 家庭云平臺家庭云終端數字家庭服務全屋智能產品服務家庭智能門鎖系統家庭智能安防系統家庭智能照明系統家庭智能衛浴系統家庭遮陽、晾衣系統能源管理與環境監測智能控制適老化及健康應用線上社會化服務社區與設施管理物業與便民服務能力公共設施安全隱患線上政務服務基層黨建法律服務社區就業社區文體注:“”應配置、“”宜配置、“”可配置。附件:
42、四川省數字家庭全屋智能工程及產品服務技術資料 32 附件四川省數字家庭全屋智能工程及產品服務技術資料目 錄1.概述.12.工程設計.12.1 設計要求.12.2 數字家庭等級.12.3 數字家庭設備.22.4 全屋網絡.22.5 中控網關.22.6 軟件平臺.32.7 主用分系統.42.8 配套分系統.62.9 數字家庭場景.72.10 管線設置.72.11 設備設置.73.工程施工與維護.83.1 施工.8 33 3.2 調試.93.3 驗收.103.4 運行維護.10附錄 A 商品住房智能設備配置選擇.12附錄 B 保障性住房智能設備配置選擇.14附錄 C 數字家庭場景設置.15 1 1.
43、概述利用多種數字和信息化技術,結合裝修與功能性家居需求,實現一種融合環境、功能、氛圍的新型家居業態。將固定家具系統、隔斷系統、布線系統、節能化系統的研發和設計相結合,最終實現工廠化裝修、標準化裝修、節能化家居。數字家庭包括的全屋智能內容有門禁控制系統、家庭背景音樂系統、家庭安防報警系統、智能燈光控制系統、智能舒適系統(恒溫、恒濕、恒氧)、智能凈水、智能晾曬、智能窗簾、智能家電等。(1)全屋智能工程應按可確定數字家庭等級,并配置相應智能設備。(2)全屋智能工程系統根據功能分為主用分系統和配套分系統。(3)便于建設和提供全屋智能產品服務,可按數字家庭場景進行設置。數字家庭建設場景應有前瞻性,可在本
44、文提供的常見場景(詳見附錄 A)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和綜合應用物聯網和 AI 智能技術,實現物理驅動、數字驅動和機器智動,提供智能化和人性化服務。(4)數字家庭數字區域功能分區,以家庭空間展開分:玄關、客廳、餐廳、廚房、臥室(主臥、次臥)、書房、衛生間和陽臺等。2.工程設計2.1 設計要求2.1.1 工程設計需明確數字家庭等級,并與建設目標、使用需求以及投資規模相適應。2.1.2 工程設計應基于系統設計要求,設置管線和設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 51348、行業標準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242 等標準的規定。2.1.3 工程防雷、接地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電子信息系
45、統防雷技術規范GB 50343 等標準的規定。2.2 數字家庭等級2.2.1 商品性住房全屋智能工程宜根據下列原則選擇數字家庭等級:1 剛需類商品性住房可為普及型;2 剛改類商品性住房可為普及型或增強型;3 改善類商品性住房可為增強型。2.2.2 保障性住房全屋智能工程宜根據下列原則選擇數字家庭等級:1 公共租賃住房可為普及型;2 保障性租賃住房可為普及型或增強型;3 共有產權住房可為普及型或增強型。2 2.2.3 公寓及既有居住建筑全屋智能工程可選擇普及型或增強型。2.3 數字家庭設備2.3.1 商品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數字家庭設備配置宜符合附錄 B 的規定。2.3.2 公寓及既有居住建筑數字
46、家庭設備配置可符合附錄 A 和附錄 B 的規定。2.3.3 數字家庭設備宜優先選擇國產化設備產品;并充分考慮本地的維護便利性。2.4 全屋網絡2.4.1 全屋網絡應根據不同數字家庭等級,設置相應設備控制網絡和數據傳輸網絡,家庭各級網絡之間宜做到互聯互通。2.4.2 對應不同數字家庭等級,設備控制網絡技術條件見表 2.4.2 的內容。表 2.4.2 設備控制網絡技術條件智能等級細項普及型增強型通信方式有線通信:光纖到戶無線通信:覆蓋有線通信:光纖到戶;可千兆到戶;可光纖到房間無線通信:宜千兆無線2.5 中控網關2.5.1 數字家庭系統應根據不同數字家庭等級,設置中控網關設備。2.5.2 對應不同
47、數字家庭等級,中控網關技術條件見表 2.5.2 的內容。表2.5.2 中控網關技術條件智能等級細項普及型增強型特性功能支 持 連 接 協 議 轉換支持多個品牌的智能家電設備互連管理支持場景本地聯動協同裝載數字家庭軟件平臺支持對接物業平臺具備 AI 自學習能力,實現智慧場景自動化的推薦與執行硬件形態網關形態、路由形態等有線方案:多系統集成的模塊主機形態,包含家庭綜合信息箱、數字家庭主機等無線方案:多網關分布式組網形態,包括獨立網關、中 控屏、墻面面板等形態2.5.3 中控網關應通過有線或者無線連接方式,管理家庭所有智能設備。2.5.4 中控網關應支持無互聯網連接時仍可進行本地控制。2.5.5 中
48、控網關應支持遠程 OTA 升級。2.5.6 中控網關內嵌操作系統,宜采用國產自主可控產品。3 2.6 軟件平臺2.6.1 軟件平臺應包括中控網關所裝載軟件及其所連接的云平臺。2.6.2 軟件平臺應包括操作系統、設備管理、場景管理、數據管理、安全管理、操作維護、接口管理等功能模塊。2.6.3 對應不同數字家庭等級,軟件平臺技術條件見表 2.6.3 的內容。表2.6.3 軟件平臺技術條件智 能 等 級細項普及型增強型功能模塊家庭本地中控網關具備功能:操作系統設備管理安全管理云側具備功能:場景管理接口管理家庭本地中控網關具備功能:操作系統設備管理場景管理數據管理安全管理操作維護接口管理智慧功能云平臺
49、作為主控遠程 OTA 升級 斷網本地可控設備快捷發現/配網/注冊用戶數據自動備份敏感數據加密存儲用戶習慣主動學習系統防篡改傳輸內容加密 國產自主研發操作系統本地 API 接口開放對接2.6.4 軟件平臺操作系統模塊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支持遠程 OTA 升級功能,具備可升級更新能力;2 應支持遠程升級或后臺升級修復服務且不影響住戶正常使用;3 宜采用國產自主可控操作系統。2.6.5 軟件平臺設備管理模塊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支持對數字家庭系統中的智能設備進行配網和注冊;2 應支持對不同品牌的智能家電設備進行對接與管理;3 應支持通過掃、碰、靠近發現、APP 掃描等手段完成設備配網;4 宜支持連
50、接異常后自動修復;5 宜支持方便用戶購買智能設備或補充生活耗材的設備商城等服務能力。2.6.6 軟件平臺場景管理模塊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支持按場景粒度同時控制多個設備的狀態;2 應支持將多個設備的當前狀態設定成一個場景;4 3 應支持按空間進行預設、新建、刪除、修改等場景管理操作;4 應支持通過點擊卡片、語音觸發、自動按條件執行等方式運行場景;5 應支持在數字家庭系統與云側斷網情況下本地場景仍可執行;6 應支持場景同時存儲在本地和云側,且應支持本地場景自動同步至云側;7 宜支持對用戶習慣進行學習的家庭智能訓練能力。2.6.7 軟件平臺數據管理模塊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支持對家庭的各類空間數據
51、、設備數據、網絡數據等進行管理;2 應支持將敏感數據在云側、中樞、設備上進行加密存儲;3 應支持將關鍵數據進行自動備份并在異常時能夠自動使用備份數據進行恢復;4 宜支持將用戶數據進行手動或自動備份并在異常時恢復至備份的數據。2.6.8 軟件平臺安全管理模塊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支持數字家庭系統數據安全保護能力;2 應具有防范被內部或外部入侵者獲取的措施;3 應支持軟件篡改證據收集、防篡改;4 應具有驗證設備合法性的機制;5 宜具有設備與云雙向認證的機制。2.6.9 軟件平臺操作維護模塊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支持對數字家庭系統進行遠程配置、遠程診斷、遠程管理等維護管理;2 應支持遠程查看設備運行
52、信息;3 應支持遠程調試的功能;4 應支持變更家庭管理員,且應支持變更時將設備權限和數據權限更新到新用戶;5 宜支持異常后嘗試自動修復。2.6.10 軟件平臺接口管理模塊應符合下列規定:1 應支持提供可供開發者二次開發或可調用的 SDK 開發包或開放 API 接口;2 宜支持與智慧物業、智慧社區、數字政務等平臺進行開放對接;3 宜支持開放第三方應用及插件的安裝。2.7 主用分系統2.7.1 數字家庭系統應根據不同數字家庭等級,設置主用分系統。2.7.2 主用分系統應包括智慧交互子系統、全屋安防子系統和照明智控子系統。2.7.3 對應不同數字家庭等級,智慧交互子系統技術條件見表 2.7.3 的內
53、容。表 2.7.3 智慧交互子系統技術條件智能等級 細項普及型增強型 5 智能等級 細項普及型增強型交互設備支持場景開關、移動 APP 等 2種及以上智能交互設備支持場景開關、場景面板、智能中控屏、移動控制面板、移動 APP、智慧屏、智能音箱等多種智能交互設備交互方式按鈕交互、語音交互、移動 APP交互等 2 種及以上交互方式按鈕交互、語音交互、攝像頭交互、傳感交互、觸摸交互、移動 APP 交互等 6 種及以上交互方式交互體驗語音識別率應不低于 90%語音識別率應不低于 95%5m 以上遠場拾音喚醒支持人體靠近喚醒支持語音就近喚醒核心功能支持自定義智能場景支持自定義智能場景 智能中控屏 UI支
54、持用戶自定義配置 智能中控屏支持可視可說2.7.4 對應不同數字家庭等級,全屋安防子系統技術條件見表 2.7.4 的內容。表 2.7.4 全屋安防子系統技術條件智能等級 細項普及型增強型安防設備 智能門鎖、煙霧傳感、燃氣報 警器、緊急按鈕、水浸報警器、門禁可視對講智能門鎖、煙霧傳感、燃氣報警器、緊急按鈕、水浸報警器、門禁可視對講紅外幕簾、智能電子水閥、窗磁/門磁傳感器智能攝像頭安防功能指紋等多種方式解鎖煙霧報警、水浸報警、燃氣泄漏報警緊急按鈕報警 門禁可視對講指紋等多種方式解鎖煙霧報警、水浸報警、燃氣泄漏報警緊急按鈕報警 門禁可視對講水浸告警自動關閥紅外入侵告警遠程查看家庭視頻監控布防狀態進行
55、移動偵測報警自動抓拍2.7.5 對應不同數字家庭等級,照明智控子系統技術條件見表 2.7.5 的內容。表 2.7.5 照明智控子系統技術條件智 能 等級 細項普及型增強型控制對象可控制燈具的開關可控制燈具的開關可調節燈光亮度可調節燈光色溫可調節燈光色彩等參數 6 智能能力支持智能開關控制支持移動 APP 控制支持用戶自定義場景模式支持用戶自定義場景模式支持通過智能面板/語音/傳感器/移動設備等遠程控 制家中照明設備 能與其他設備進行聯動,實現自動化照明和場景化 照明方案支持調光曲線選擇支持照明區域控制支持照明效果動態變化控制支持支持節律照明控制2.8 配套分系統2.8.1 數字家庭系統宜根據實
56、際需求選擇性設置配套分系統及其子系統。2.8.2 配套分系統宜包括融合感知、全屋用水、全屋能耗、全屋遮陽、影音娛樂、冷暖新風、智能家電、家具家私等子系統。2.8.3 融合感知子系統宜符合下列規定:1 宜配置支持檢測人體存在或移動的智能人體傳感器,其檢測成功率宜大于 99%;2 智能人體傳感器宜支持和其它設備組合出不同的邏輯判斷條件。2.8.4 全屋用水子系統宜符合下列規定:1 宜支持對接前置過濾器、中央凈水器、熱水器、軟水機等用水設備;2 可根據室內環境傳感器或室外社區氣象站溫度支持水溫自動控制;3 宜支持顯示用水系統工作狀態和水溫。2.8.5 全屋能耗子系統宜符合下列規定:1 宜配置智能插座
57、、智能斷路器類的設備用于家庭能耗管理;2 宜具有遠程控制插座、斷路器的開關能力;3 宜支持家庭太陽能綠電系統,宜支持發電、儲電,并支持發電量及碳減排統計分析;4 宜支持家庭碳賬戶功能,宜支持將室內能耗數據進行可視化的統一管理。2.8.6 全屋遮陽子系統宜符合下列規定:1 宜配置智能窗簾控制模塊、開合電機、升降電機、推窗電機等設備;2 宜具備一鍵開關或自動調節窗簾和窗戶百分比開合度的功能;3 宜支持本地或遠程對普通窗簾電機或智能窗簾電機的開啟、關閉、暫停的控制;4 宜支持異常天氣自動關窗、定時通風、離家自動關窗等功能。2.8.7 影音娛樂子系統宜符合下列規定:1 宜支持將智能電視與智能音箱組合成
58、分布式立體聲,聲道宜支持 5.1 環繞聲以上;2 宜支持一鍵開啟或關閉家庭影院模式;3 宜支持與燈光、空調、窗簾等環境設備設施以及其他傳感器進行聯動;4 宜支持將不同活動空間設置為獨立播放分區,各播放分區間宜支持獨立播放不同的 7 音樂或共同播放相同音樂。2.8.8 冷暖新風子系統宜符合下列規定:1 宜支持通過轉換協議網關與空調、新風、地暖進行對接并對其進行控制;2 宜支持空調開關、模式切換、溫度調節、移動端 APP 遠程控制等功能;3 宜配置環境傳感器,宜支持監測 PM2.5、PM10、溫度、濕度等空氣環境參數;4 宜支持自動溫控功能或根據設置的曲線智能調節溫度。2.8.9 智能家電子系統宜
59、符合下列規定:1 宜支持普通紅外家電的智能化控制;2 宜支持智能家電的連接、管理與控制。2.8.10 家具家私子系統宜支持智能家私家具的連接、管理與控制。2.9 數字家庭場景2.9.1 數字家庭場景設計應明確戶內不同空間可實現的數字家庭場景。2.9.2 數字家庭場景設置可符合附錄 C 的規定。2.9.3 數字家庭系統交付后,應支持用戶根據需要靈活自定義數字家庭場景。2.10 管線設置2.10.1 全屋智能工程宜采用低煙、低毒的銅芯阻燃線纜。2.10.2 電源線纜應根據智能設備的電氣特性進行選型,線纜截面不應小于 2.5mm2。2.10.3 通信線纜的選型及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 進戶線應采用
60、2 芯G.657 光纜,戶內支線可為光纜、超 5 類及以上屏蔽雙絞線;2 線纜宜在家庭綜合信息箱內交接。2.10.4 信號線纜的選型及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 信號線纜宜采用屏蔽線纜,且截面不宜小于 0.75mm2;2 信號線纜和電源線纜平行敷設時,其間距不應小于 0.3m;信號線纜與電源線纜交叉敷設時,宜相互垂直。2.10.5 導管線槽的選型及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 全屋智能工程宜采用阻燃聚氯乙烯硬質導管暗敷;2 既有居住建筑數字家庭改造工程可采用線槽明敷,金屬線槽應做防腐、防潮處理。2.10.6 設備控制網絡采用無線方式時,智能設備宜通過自組網、無線網關或無線網橋等方式接入。2.11 設備設
61、置2.11.1 戶內應配備家庭綜合信息箱。家庭綜合信息箱應符合下列規定:1 宜安裝在戶內走廊、陽臺或門廳等便于維修維護處,箱底距地高度宜與插座一致;2 箱內應預留 AC220V 電源接線盒,且宜由戶內配電箱單獨回路配電。8 2.11.2 采用 AC220V 電源供電的智能設備,應設置電源插座。2.11.3 信息插座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宜在書房、客廳、主臥室等處設置;2 底邊距地高度宜為 0.3m0.5m;3 服務于同一智能設備的信息插座和電源插座,宜采用相同的安裝方式和安裝高度。2.11.4 智能設備設置要求見表 2.11.4 的內容:表 2.11.4 智能設備設置要求智能設備設置要求中
62、控網關設備1.采用無線通信網絡架構的中控網關設備,宜設置在客廳電視墻墻面或電視柜桌面,并避免被遮擋;2.采用有線通信網絡架構的中控網關設備,宜設置在家庭綜合信息箱中或裝設在墻面位置。智慧交互子系統設備1.玄關、客廳、餐廳、臥室等墻面場景開關、場景面板的安裝高度宜為底邊距地與電氣插座一致;智能中控屏的安裝,底邊距地高度不宜小于 2.3m;2.床頭墻面的場景開關、場景面板的安裝高度宜為底邊距地 0.6m0.8m。照明智控子系統設備1.基于無線協議的智能燈具布點間隔距離宜大于 1m;2.每個回路/支線/域所布設燈具的總功率不應超過回路/支線/域額定功率;3.電源插座不應與普通照明燈接在同一分支回路。
63、全屋安防子系統設備1.燃氣報警器不應設置在灶具正上方,宜設置在距氣源 1m2.5m 位置;2.門磁傳感器宜設置在戶內門、陽臺門的門框上沿;3.窗磁傳感器宜設置在外窗的窗框上沿;4.紅外幕簾宜設置在室內陽臺、臥室窗戶內側等區域。融合感知子系統設備1.智能人體傳感器應設置在需檢測人體移動狀態和光照的區域;2.智能人體傳感器不宜設置在大型障礙物及熱源附近。全屋能耗子系統設備1.宜在戶內配電箱內設置智能斷路器;2.在客廳、廚房、臥室等處宜配置智能插座。全屋遮陽子系統設備1.智能窗簾電機及導軌宜設置在窗戶上沿位置;2.內開窗不宜設置智能窗簾。冷暖新風子系統設備1.轉換協議網關宜設置在家庭綜合信息箱或者戶
64、內吊頂位置;2.空調、新風、地暖等設備的設置應符合相關產品的技術要求。其他子系統設備設置應符合相關產品的技術要求。3.工程施工與維護3.1 施工3.1.1 全屋智能工程應按照經批準的施工圖紙及設計文件施工。9 3.1.2 數字家庭系統施工前應進行設備進場驗收和環境條件檢查。3.1.3 管線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 除塑料護套線外,絕緣導線應采取導管或槽盒保護;2 同一交流回路的絕緣導線不應敷設于不同的槽盒內或穿于不同導管內;3 絕緣導線穿管前,應清除管內雜物和積水,絕緣導線穿入導管的管口在穿線前應裝設護線口;4 絕緣導線在導管或者槽盒內應留有一定余量,并應按回路分段綁扎。3.1.4 家庭綜合信息
65、箱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整體安裝應穩定、牢固;2 箱內管線設備布置應規范、整齊、美觀。3.1.5 電源插座和信息插座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暗裝插座底盒應與飾面平齊,盒內應干凈整潔、無銹蝕;2 插座面板應緊貼墻面或裝飾面、四周無縫隙、安裝牢固。3.1.6 智能設備安裝施工要求見表 3.1.6 的內容:表 3.1.6 智能設備安裝施工要求智能設備安裝施工要求中控網關設備1.模塊形態的中控網關應按設計要求安裝在智能設備柜或家庭綜合信息箱中的相應位置;2.其它形態的中控網關應正確安裝在設計的指定位置,并應遠離大功率干擾源。智慧交互子系統設備1.采用底盒安裝的交互設備應緊貼墻面或裝飾面、安裝牢固;
66、2.帶有屏幕的交互設備應避免強光直射。照明智控子系統設備1.燈具安裝應牢固可靠,飾面不應使用膠類粘貼;2.燈具安裝位置應有較好的散熱條件,且不宜安裝在潮濕位置。全屋安防子系統設備1.窗磁傳感器、門磁傳感器傳感器宜安裝牢固,探測范圍內宜無障礙物。2.緊急按鈕宜安裝在明顯位置宜牢固安裝。其他子系統設備設備安裝應符合相關產品的技術要求。3.2 調試3.2.1 數字家庭系統調試前應檢查設備的互聯互通并設置運行參數。3.2.2 全屋網絡的調試要求宜符合下列規定:1 檢查設備控制網絡的設備管理數量、穩定性、響應速率、設備控制成功率等技術條件,檢查結果宜符合設計要求;2 檢查數據傳輸網絡的性能速率、組網體驗
67、、智慧功能、安全強度等技術條件,檢查結果宜符合設計要求。3.2.3 中控網關的調試要求宜符合下列規定:10 1 檢查所有智能設備的配網和注冊是否正常;2 檢查中控網關的設備管理、特性功能等技術條件,檢查結果宜符合設計要求。3.2.4全屋安防子系統的調試要求宜符合下列規定:1 調試每個安防設備的功能并確保狀態正常;2 檢查安防功能等技術條件,檢查結果宜符合設計要求。3.2.5 照明智控子系統的調試要求宜符合下列規定:1 調試每個照明回路并確保各回路的開關和狀態正常;2 檢查控制對象、智能能力等技術條件,檢查結果宜符合設計要求。3.2.6 其它子系統的調試宜確保每個智能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功能宜符合
68、設計要求。3.2.7 所有子系統和智能設備調試完成后應設置數字家庭場景并確保符合設計要求。3.3 驗收3.3.1 全屋智能工程驗收宜由建設單位牽頭組織,施工、監理、設計和系統供應等單位共同參與。3.3.2 全屋智能工程驗收應進行工程實體驗收和文檔資料查驗。3.3.3 工程實體驗收應包括如下內容:1 檢查觀感質量;2 抽檢和復核系統檢測項目。3.3.4 文檔資料驗收應包括如下內容:1 竣工圖;2 項目設計變更記錄和工程商記錄;3 設備進場檢驗記錄和設備開箱檢驗記錄;4 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5 試運行和檢測記錄。3.3.5 全屋智能工程應出具驗收結論。結論應為“合格”或“不合格”。3.4 運行維
69、護3.4.1 全屋智能工程運行維護工作,宜由房屋權屬單位、施工單位、運維單位和系統供應單位承擔相應職責。3.4.2 房屋權屬單位宜與運維單位簽訂運行維護協議,并宜提供全屋智能工程竣工圖等資料。3.4.3 施工單位應履行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施工合同規定或約定的運維期間職責。11 3.4.4 運維單位宜建立運行維護工作制度,應培訓工作人員,定期開展人工巡查,適量預購備品備件。3.4.5 系統供應單位應提供產品說明書和用戶手冊。12 附錄 A 商品住房智能設備配置選擇空間智能設備普及型增強型設備場景設備場景玄關智能開關建議配置:1.回家模式2.離家模式3.布防4.撤防建議配置:1.回家模式2.離家模
70、式3.布防4.撤防5.一鍵斷電6.智能入戶7.遠程對講場景面板智能門鎖智能門智能中控網關智能中控屏人體傳感器智能空開家庭路由客廳/餐廳智能開關建議配置:1.會客模式2.休閑模式3.娛樂模式4.影院模式5.一鍵報警建議配置:1.會客模式2.休閑模式3.娛樂模式4.影院模式5.一鍵報警6.看護模式7.隱私保護8.單燈單控9.家電聯控10.起夜模式11.空氣凈化12.遮陽智控場景面板AP 面板智能中控屏智能攝像頭一鍵報警器智能燈具小夜燈窗簾電機窗簾導軌窗簾開關面板紅外轉發器環境傳感器新風地暖背景音樂智能空調開關空調主臥智能開關建議配置:1.睡眠模式2.晨起模式3.一鍵報警建議配置:1.睡眠模式2.晨
71、起模式3.一鍵報警4.起夜模式5.空氣凈化6.遮陽智控場景面板AP 面板窗簾電機窗簾導軌窗簾開關面板智能燈具小夜燈一鍵報警器環境傳感器新風地暖智能空調開關空調 13 書房智能開關建議配置:閱讀模式建議配置:1.閱讀模式2.空氣凈化3.遮陽智控AP 面板窗簾電機窗簾導軌窗簾開關面板新風地暖智能空調開關空調音樂播放器次臥智能開關建議配置:1.睡眠模式2.晨起模式建議配置:1.睡眠模式2.晨起模式3.空氣凈化4.遮陽智控場景面板AP 面板一鍵報警器小夜燈窗簾電機窗簾導軌窗簾開關面板新風智能空調開關空調廚房涼霸建議配置:1.燃氣報警2.水浸報警建議配置:1.燃氣報警2.水浸報警3.全屋凈水4.水閥聯動
72、5.燃氣閥聯動6.廚房清涼7.煙灶聯動前置過濾器智能凈水機智能電動水閥煙感探測燃氣探測器水浸探測器智能電子水閥智能燃氣灶智能抽油煙機智能消毒柜智能洗碗機智能水槽智能集成灶衛生間一鍵報警器建議配置:一鍵報警建議配置:1.一鍵報警2.沐浴模式3.沐浴模式4.洗漱模式5.如廁模式智能浴霸智能浴霸開關人體傳感器智能馬桶智能毛巾架陽臺智能洗衣機建議配置:入侵報警智能晾衣架紅外幕簾智能門磁注:“”應配置、“”建議配置、“”可配置 14 附錄 B 保障性住房智能設備配置選擇空間智能設備普及型增強型設備場景設備場景玄關智能開關建議配置:1.回家模式2.離家模式建議配置:1.回家模式2.離家模式3.布防4.撤防
73、智能門鎖智能中控(網關)家庭路由客廳/餐廳智能開關建議配置:一鍵報警建議配置:1.一鍵報警2.布防3.撤防4.看護模式5.隱私保護場景面板AP 面板智能攝像頭一鍵報警器空調智能空調開關主臥智能開關建議配置:一鍵報警建議配置:1.睡眠模式2.晨起模式3.一鍵報警4.起夜模式場景面板AP 面板一鍵報警器小夜燈空調智能空調開關次臥智能開關建議配置:1.睡眠模式2.晨起模式3.一鍵報警建議配置:1.睡眠模式2.晨起模式3.一鍵報警4.環境控制5.起夜模式AP 面板一鍵報警器小夜燈空調智能空調開關廚房煙感探測建議配置:1.燃氣報警2.水浸報警建議配置:1.燃氣報警2.水浸報警3.水閥聯動燃氣探測器水浸探
74、測器智能電子水閥公共衛生間一鍵報警器建議配置:一鍵報警建議配置:一鍵報警陽臺紅外幕簾無可增加:入侵報警智能門磁注:“”應配置、“”建議配置、“”可配置附錄 C 數字家庭場景設置空間場景要求玄關回家模式用戶回家時,實現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特定狀態(如:客廳、玄關、過道燈光打開,窗簾打開,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離家模式用戶離家時,實現家全屋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關閉并調整至特定狀態(如:全屋燈光、窗簾、空調、音樂全部關閉,空開自動斷電)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一鍵斷電用戶離家時,可通過一鍵開關,關閉家中指定插座、照明、電器的電源,并保留必要的電源
75、,以實現節能。智能入戶 訪客來訪,可通過可視對講設備進行查看,并遠程開門。遠程對講 訪客來訪或有,可通過可視對講設備進行查看并遠程對話。布防離家后自動開啟布防模式。撤防回家后門鎖或其它設備識別成功后自動撤防??蛷d休閑模式實現客廳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匹配休閑氛圍的特定狀態(如:燈光開啟特定亮度,窗簾打開,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娛樂模式實現客廳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匹配娛樂氛圍的特定狀態(如:燈光開啟特定亮度,窗簾關閉,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音樂播放)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會客模式實現客廳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
76、設備聯動調整至匹配會客氛圍的特定狀態(如:燈光開啟特定亮度,窗簾關閉,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影院模式實現客廳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匹配觀影氛圍的特定狀態(如:燈光開啟昏暗的亮度,窗簾關閉,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影音設備打開)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醋o模式 實現客廳區域攝像頭等看護設備遠程看家功。隱私保護實現客廳區域回家后,攝像頭遮蔽功能開啟;離家后遮蔽功能關閉,攝像頭打開,開啟防護模式。單燈單控可通過移動 APP 或者中控屏等智能交互設備,對客廳每一個燈進行狀態控制。家電聯控 實現智能家電編入各類數字家庭場景中,靈活控制。起夜模式
77、 實現客廳區域深夜起夜燈光自動打開至合適狀態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空氣凈化環境傳感器檢測到污染時,自動啟動空氣凈化、空調、新風等設備,保持空氣質量良好狀態。遮陽智控 一鍵開關或自動調節窗簾和窗戶開合度,異常天氣自動關窗等。餐廳就餐模式實現餐廳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匹配就餐氛圍的特定狀態(如:燈光開啟特定亮度,其它區域燈光關閉,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聚會模式實現餐廳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匹配聚會氛圍的特定狀態(如:燈光開啟聚會就餐的亮度,窗簾打開,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背景音樂的設備打開)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臥室睡
78、眠模式實現臥室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匹配睡眠氛圍的特定狀態(如:臥室燈光全關,窗簾關閉,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晨起模式實現臥室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匹配起床氛圍的特定狀態(如:臥室燈光開啟,窗簾打開,空調關閉,衛生間燈光打開)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起夜模式實現臥室深夜起夜燈光自動打開至合適狀態(如:臥室燈光開啟微亮度)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浪漫模式實現臥室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匹配浪漫氛圍的特定狀態(如:臥室燈光調節至浪漫氛圍,窗簾關閉,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音樂開啟)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一鍵
79、報警實現臥室區域緊急情況一鍵報警功能,且報警信號可傳輸到物業中心或業主手機 APP。書房閱讀模式實現書房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適合閱讀的特定狀態(如:書房燈光開啟,窗簾開啟,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會談模式實現書房區域燈光、窗簾、空調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適合會談的特特定狀態(如:書房燈光開啟,窗簾關閉,空調根據室內環境調整到適宜的溫度)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廚房煙霧報警實現廚房區域煙霧異常功能,且報警信號可傳輸到物業中心或業主手機APP,可聯動智能推窗開啟。燃氣報警實現廚房區域燃氣泄漏報警功能,且報警信號可傳輸到物業中心或業主手機APP。水浸報
80、警實現廚房區域水浸報警功能,且報警信號可傳輸到物業中心或業主手機APP。全屋凈水 自動進行水溫水質控制。燃氣閥聯動發現燃氣報警后,智能燃氣閥自動關閉。水閥聯動 發現水浸報警后,智能水閥自動關閉。煙灶聯動 抽煙機與燃氣灶聯動工作,燃氣灶工作時,自動開啟抽煙機。廚房清涼 實現廚房工作時,聯動涼霸自動降溫。衛生間淋浴模式實現衛生間區域燈光、浴霸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適合沐浴的特定狀態(如:衛生間燈光開啟,浴霸根據室內環境開啟適宜溫度)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洗漱模式實現衛生間區域燈光、電熱毛巾架、美妝鏡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適合洗漱的特定狀態(如:衛生間燈光開啟,電熱毛巾架開啟、美妝開啟除霧)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如廁模式實現衛生間區域燈光、排風機等可控設備聯動調整至適合如廁的特定狀態(如:衛生間燈光開啟,排風扇開啟)且可由用戶自定義設置。陽臺入侵報警實現陽臺區域陌生人入侵檢測異常功能,且報警信號可傳輸到物業中心和業主手機 APP??醋o模式 實現陽臺區域攝像頭等看護設備遠程看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