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能源局: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4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省能源局: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44頁).pdf(4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 山 東 省 能 源 局魯能源規劃202329 號山東省能源局關于印發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和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3 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各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有關能源企業: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局研究制定了 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和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F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2(此頁無正文)山東省能源局2023 年 3 月 7 日 3 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
2、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根據 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發202218 號)和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精神,結合我省能源工作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一、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總牽引,以能源轉型發展九大工程為抓手,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更好地統籌發展與安全,
3、加快構建“六大”能源體系,夯實能源供應保障基礎,促進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強保障。到 2025 年,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重要突破,能源結構顯著優化,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 9000 萬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 13%左右;煤電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煤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分別降至 55%、60%左右。4 二、主要任務(一)加快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充分發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引領性作用,堅持供消兩端集中發力,大幅增加清潔能源供給,提升綠色電力消納水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1.
4、1.加快推動大型海陸風光基地建設加快推動大型海陸風光基地建設。搶抓國家推進大型風光基地建設重大機遇,充分利用我省資源優勢,堅持海陸并進,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基地化、規?;l展。打造山東半島海上風電基地。聚焦渤中、半島南、半島北三大片區,加快推動省管海域風電場址開發,適時啟動國管海域試點示范項目建設,逐步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加快建設“環渤?!焙汀把攸S?!焙I瞎夥?。以濱州、東營、濰坊、煙臺等市近海海域為重點,推動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開發建設,在具備條件的海域開展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探索“風光同場”海上清潔能源開發模式。打造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充分利用濱州、東營、濰坊等市鹽堿灘涂
5、地資源,推動風電、光伏、儲能等一體化設計、建設與運營,構筑“黃河下游綠色能源帶”,助力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造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充分利用棗莊、濟寧、泰安、菏澤等市采煤沉陷區土地資源,統籌光伏開發與采煤塌陷地治理,加快資源型地區能源轉型發展。到 2025 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 2500 萬千瓦、5700萬千瓦以上。5 2.2.積極安全有序推動核能開發利用積極安全有序推動核能開發利用。在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海陽、榮成、招遠等核電廠址開發建設,建成榮成高溫氣冷堆、“國和”一號示范等工程,加快海陽核電二期等工程建設,深化石島灣擴建一期、招遠核電一期等項目
6、前期工作,積極做好新廠址前期工作,持續做好后續儲備廠址保護和研究論證,推動三代及以上自主先進核電堆型規?;l展,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加快推進核能供熱、海水淡化等技術研究和示范應用,實現由核電向“核電+”多元利用轉變。到 2025年,全省在建在運核電裝機達到 1300 萬千瓦左右。3.3.推動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有序發展推動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有序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多元化發展。有序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和生物質非電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大地熱資源勘探評價力度,依法合規推動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積極開展海洋能利用研究與示范,探索打造海上風光能
7、源、氫能、海洋牧場等多種能源、資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島”。到 202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穩定在 400 萬千瓦左右。4.4.增強電網支撐承載能力增強電網支撐承載能力。圍繞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同步推動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煙威清潔電源基地 100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漁鹽站等 500 千伏電網工程規劃建設,完善區域主網架、增強區域間電網互濟。推動改造傳統老舊配電網,加強主動配電網、新能源微電網建設,提升配電網對常規新能源電站、分布式新能源發電的就近消納能力。加快電網數字化改造、6 智能化升級,推動構建具備更強新能源消納能力的新型電力系統。到 2025 年,力爭新增特高壓交流變電容量 300
8、萬千伏安以上,新增 500 千伏及以下電網變電容量 1 億千伏安左右。5.5.提升綠色電力消納能力提升綠色電力消納能力。實施新型儲能“百萬千瓦”行動計劃,加快儲能示范項目建設,探索電化學、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多種技術路線,加快獨立共享、新能源配建、火電聯合調頻等多場景應用,促進新型儲能規?;l展。堅持儲能優先,結合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和陸上清潔能源開發,著力打造“儲能+海上新能源”示范帶以及魯北、魯中和魯西南新型儲能示范區。梯次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加快濰坊、泰安二期等項目建設,開工棗莊莊里項目,深化萊蕪船廠、五蓮街頭等前期工作。實施新一輪抽水蓄能站點資源普查,對具備條件的項目及時納入國家選點規
9、劃,適時啟動開發建設。探索開展風光發電制取綠氫試點。到 2025 年,新型儲能設施規模達到 500 萬千瓦左右,抽水蓄能電站在運在建裝機達到 800 萬千瓦。專欄 1 新能源供給消納重點項目海上風電基地:推進渤中 B2、G 和半島南 U1、U2 等省管海域項目建設,加快渤中 E 和半島北 M、N 等國管海域項目前期工作。海上光伏基地:加快煙臺招遠 HG30、威海文登 HG32、濰坊昌邑 HG16 等首批樁基固定式項目和半島南 3 號等漂浮式光伏示范項目建設。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華能濱州沾化、華潤東營財金、輝陽東營利津、?;癁H坊濱海、華能濰坊壽光等項目。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
10、地:濟寧時代永福、華能嘉祥、華電肥城、菏 7 澤中魯等項目。膠東半島核電基地:榮成高溫氣冷堆示范、國和一號示范、海陽核電二期、榮成石島灣擴建一期、招遠核電一期、海陽核電三期等項目。電網項目:隴東至山東直流輸電通道,曹州擴建、煙威配套送出等 1000 千伏輸變電工程,麟祥(濟寧西)、島城(黃埠嶺)、先行、開陽(臨西)、彌河(清河)、高地、渤海等 500 千伏輸變電工程,汶上、岱宗、臨淄、泰山等 500 千伏主變擴建工程,華電章丘燃機送出、國家能源博興送出等電廠送出工程。新型儲能:三峽慶云二期、國華齊河、華潤東營財金等示范項目,京能榮成成山 200MW/400MWh 共享儲能、華電濰坊制氫加氫一體
11、站試點、肥城壓縮空氣儲能300MW/1800MWh 調峰電站等項目。抽水蓄能:建成文登項目,推動濰坊、泰安二期等項目建設,開工棗莊莊里項目,加快萊蕪船廠、五蓮街頭、蒙陰華皮嶺等項目前期工作。(二)加快建設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體系。發揮傳統能源兜底保障作用,促進煤炭、油氣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加快煤電轉型升級,加快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化、低碳化發展。6.6.推動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推動煤炭清潔開發利用。加大煤礦“上大壓小、增優汰劣”力度,不斷優化煤炭產能結構,提升開采效率。因地制宜推廣應用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推進煤矸石、粉煤灰、礦井水等綜合利用。加大煤炭洗選和提質加工,實施煤炭分質分級利用
12、。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和既有裝備設施節能改造,打造煤礦智能化建設示范標桿,提高煤炭開發技術與裝備水平。到2025 年,智能化煤礦開采產量達到 90%左右。7.7.加快煤電行業轉型升級加快煤電行業轉型升級。按照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保供需要,加強煤電機組與新能源發電、天然氣發電及儲能整體協同,推動煤電機組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變。在 8 做好“十三五”結轉大型煤電項目建設基礎上,新規劃建設一批大型清潔高效煤電機組,原則上不再新建自備燃煤機組。加快推進煤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先立后破”原則,在確保電力、熱力接續供應前提下,有序推動現有 30 萬千瓦以下低效煤電機組分批分期退出。結
13、合不同機組實際情況,分類施策、分企施策,加快實施在役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持續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提升煤電調節調峰能力?!笆奈濉逼陂g,建成大型清潔高效煤電機組 1000 萬千瓦以上,三類改造各完成 1000 萬千瓦左右。8.8.推動油氣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推動油氣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優化油氣生產工藝,提升油氣勘探開發設備能效,淘汰落后工藝設備,提高油氣田清潔高效開采能力。鼓勵和支持油氣共生、伴生資源開發利用。鼓勵油田企業利用自有建設用地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推廣示范,擴大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應用,探索利用油氣開采形成
14、地下空間封存二氧化碳。在保障氣源供應的前提下,有序擴大天然氣在工業、發電、交通等領域利用,因地制宜推進重型燃機示范、分布式燃機和風光燃儲一體化等項目建設。到 2025 年,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達到 400億立方米以上,燃氣機組在建在運裝機達到 800 萬千瓦左右。專欄 2 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重點項目煤炭綠色開發:東灘、鮑店等 6 處國家智能化示范煤礦,在滕州市級翔(集團)級索煤礦、山東魯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太平煤礦、山東義能煤礦有限公司、濟寧礦 9 業集團有限公司安居煤礦、山東省邱集煤礦有限公司等煤礦推廣應用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煤電轉型升級:加快推動國家能源博興、華電龍口、中興
15、蓬萊、大唐鄆城、國家能源勝利二期等煤電項目建設。開工華能德州、國家能源蓬萊二期、濟南能源、泰安新泰等大型超超臨界煤電項目,推進完成華電鄒縣#5、兗煤菏澤#1 等機組節能降碳改造,華能萊蕪#5、國能泰安#2 等機組靈活性改造,大唐臨清#1#2 機組、國能菏澤#3#4 機組供熱改造。天然氣高效利用:華電青島、華電章丘、華能煙臺、華能泰安、大唐青島等重型燃機項目,棗莊豐源、華電東營、青島高新區、煙臺萬華工業園、濟南華山、臨沂西城、淄博臨淄熱電廠等分布式燃機項目,濱州中電魯北等“風光燃儲一體化”項目。(三)加快建設能源產供儲銷體系。統籌省內省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推動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不斷
16、提升能源供應能力和保障水平,切實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民生需求。9.9.穩定煤電油氣生產穩定煤電油氣生產。優化省內煤炭開發布局,實施“退出東部、收縮中部、穩定西部、儲備北部”煤炭開發戰略;以賦存條件好、安全有保障、智能化水平高“三類煤礦”為重點,積極釋放煤礦先進產能,加快推進萬福、永勝礦井建成投產,穩定省內煤炭供應。統籌推進省內大型清潔高效煤電、燃氣發電等支撐性電源規劃建設,夯實電力供應保障基礎;強化機組運行管理,嚴控機組非計劃停運和降出力。堅持海陸統籌、常非并舉,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努力實現油氣增儲上產。穩定常規資源儲備,提高勝利油田老區采收率;建設頁巖油開發國家級示范區,促進非常規資
17、源勘探開發;加快推動渤海油氣資源在山東登陸。以青島港、煙臺港為重點,加快建設青島董家口三期、煙臺西港 10 區、中石化龍口、龍口南山等沿海 LNG 接收站,打造千萬噸級沿海 LNG 接卸基地。到 2025 年,煤炭、原油、天然氣產量穩定在8500 萬噸、2100 萬噸、5 億立方米左右。10.10.增強煤電油氣供應能力增強煤電油氣供應能力。以推進“公轉鐵”為主攻方向,加快推動“鐵路+”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提高煤炭鐵路運量占比,提升“外煤入魯”通道能力。協同推進省內特高壓和輸、配電網建設,持續構建堅強高效網架結構,提升輸電網絡互濟能力;加快推動“綠電入魯”通道建設,在現有“五交三直”外電入魯輸電通
18、道基礎上,加快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建設,不斷提高輸電通道中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適時啟動新直流輸電通道研究論證工作。推動山東天然氣環網東、北干線等骨干管網建設,推動管網互聯互通,積極構建“一網雙環”供氣格局。圍繞沿海港口碼頭、煉化產業布局,加強原油碼頭疏港管道、大型庫區專用管道、向海向陸成品油管道建設,打造“港煉直通”原油輸送網絡和“海陸通達”成品油輸送管網。到 2025 年,煤炭調入能力保持在 2.7 億噸左右;年接納省外電量達到 1500 億千瓦時左右;天然氣管道達到 9000 公里,原油、成品油管道里程分別達到 6600公里、3500 公里。11.11.加快推動煤油氣儲備能力建設加
19、快推動煤油氣儲備能力建設。按照“不混淆、不增地、不增線、不增人、不虧損”原則,重點依托省內骨干能源企業,加快推動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項目建設。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煤炭儲備設施,增強社會儲備能力。依托沿海 LNG 接收站建設大 11 型 LNG 儲備基地,在內陸消費負荷集中區集約規?;ㄔO LNG 儲備基地,推進枯竭油氣藏和鹽穴等地下儲氣庫建設,加快構建以沿海 LNG 和地下儲氣庫儲備為主、內陸集中儲備為輔、其他儲備方式為補充的天然氣儲備格局。推動原油加工、進出口企業開展原油社會責任儲備,加快建立政府儲備、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和生產經營庫存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原油儲備體系。到 2025 年,政府可調度
20、煤炭儲備能力達到 2000 萬噸,社會儲備能力達到3600 萬噸;政府天然氣儲備能力達到 5 天日均消費量。12.12.強化能源需求管理強化能源需求管理。強化電力負荷管理,以電力市場化改革為契機,引導和激勵電力用戶深度挖掘調峰資源,參與系統調峰,提高需求響應能力。提升天然氣應急調峰能力,動態調整天然氣可中斷用戶清單??茖W制定電力、天然氣等保供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專欄 3 能源產供儲銷項目煤炭項目:萬福煤礦及選煤廠、永勝煤礦項目,兗礦泰安港公鐵水聯運物流園、濟三泗河口港儲配煤基地、山能(唐口)儲煤、棗礦綜合物流園二期等煤炭儲備項目。LNG接收站:青島董家口、煙臺西港區、中石
21、化龍口、龍口南山等LNG接收站。油氣儲備:龍口南山LNG接收站儲氣工程、菏澤白廟淺層地下儲氣庫、中城鄉煙臺港西港區液化天然氣(LNG)、菏澤鹽穴儲氣庫、泰安鹽穴儲氣庫項目,董家口港區原油商業儲備庫、日照港油品碼頭油庫四期。油氣管網:煙臺港至裕龍島石化輸油管道、煙臺港原油管道復線、青島港黃島港區-濰坊濱海輸油管道、山東管網東干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山東管網北干線天然氣管道工程、中俄東線濟寧支線、章丘至青州天然氣管道等項目。12(四)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創新支撐體系。深入實施能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催生新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活力。13.13.強化能源科技創新。強化能源科技創新。圍繞推進能源綠色低
22、碳轉型發展,實施一批前瞻性、戰略性前沿科技項目,重點推動化石能源綠色開發和清潔利用、新型電力系統、氫能、新型儲能、大容量風電、先進核電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攻關。加快國家能源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研發(實驗)中心、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等建設,培育創新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支持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產學研用創新平臺,打通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實現各類創新要素集聚融合、開放共享。加快能源數字轉型,強化“云大物移智鏈”在能源領域的推廣應用,提升能源系統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14.14.強化能源體制機制創新。強化能源體制機制創新。深化
23、電力市場建設,培育多元競爭的市場主體,健全適應市場化環境的電力規劃體系,提升電力市場對高比例新能源的適應性。深化油氣市場化改革,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油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天然氣市場主體整合,增強油氣供應保障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提升“簡化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優化能源營商環境。加強能源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制訂支撐引領能源低碳轉型的重點領域標準和技術規范。15.15.推動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推動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以海上風電基地開發為契機,13 引進落地一批“龍頭型”企業、“補鏈式”項目,重點建設煙臺、威海、東營等地高端風電裝備產業基地,提升風電裝備配套水平。依托膠東半島核電基地建設,聚
24、焦國和一號、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等三代及以上核電關鍵技術裝備國產化,加快推進濟南、煙臺、威海等地核電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推動核電領域中央企業在山東建設區域總部,打造“國和”品牌等先進核能基地。支持高效光伏發電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推動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6.16.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加快氫能創新應用,依托魯北、膠東半島清潔能源基地和港口、高速沿線等分布式風光資源,加快推動風光氫儲一體化發展。協同推動“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構建氫能產業“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的創新應用生態
25、。加強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推廣示范。推動勝利油田百萬噸級 CCUS 示范項目及萊 113 塊先導試驗區建設,加快形成完整的技術和產業鏈條。專欄 4 綠色低碳創新重點項目重點領域技術攻關:聚焦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開發利用,加快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新一代先進核能及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等關鍵技術研發與試點示范。圍繞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著力推動新型高效儲能、大規模儲能電站集成等關鍵技術攻關與推廣應用。圍繞提高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加快煤炭智能綠色開采、靈活高效燃煤發電、非常規油氣高效開發等先進技術研發攻關。能源裝備產業項目:推動核電數字化儀控設備和核探測器等電氣裝備、安全殼 14 循環冷
26、卻設備等機械裝備、薄壁大直徑耐壓筒體制造等項目建設,加快國家電投核能總部等央企在魯總部建設,打造“國和”等先進三代核能基地,培育壯大煙臺、威海等產業聚集區。推動上海電氣和中國海裝等主機制造、東方電氣等風機葉片、金雷重裝等核心部件項目建設。協同推動氫能裝備產業發展,打造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新業態新模式:青島港氫動力港口項目,勝利油田百萬噸級 CCUS 示范等項目。(五)加快建設能源安全防控體系。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以煤礦生產、油氣管道保護、電力運行、能源新業態等為重點,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守牢安全生產底線。17.17.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嚴格落實聯系包保、安全
27、總監和安全巡查等制度,加強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頒發管理和安全評價檢測檢驗機構資質認可的事中事后監管。全面開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強化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和重大災害治理。嚴格落實駐礦監管員管理辦法,強化 30 萬噸/年煤礦提級管理。強化煤礦安全生產執法檢查,持續開展“四不兩直”、聯合檢查、異地執法檢查等,堅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深入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提升煤礦本質安全生產水平。到 2025 年,煤礦生產狀態和安全在線監管實現“全覆蓋”,一、二級標準化礦井占比達到 90%。18.18.強化油氣管道保護。強化油氣管道保護。持續強化油氣管道保護隱患治理,重點加強高后果區、高風險段、穿跨越處、老舊管道等隱
28、患排查治理力度,及時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加大管道保護“一法一條例”宣傳貫徹落實,嚴格執行備案、審批、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全面提升油氣管道保護規范化、法制 15 化水平。深入推進管道智能化建設,開展管道數據數字化采集,加快管道保護智能設備推廣應用,運用科技創新提升管道保護和風險防控能力。19.19.強化電力安全運行。強化電力安全運行。加強煤電機組在線監測平臺建設,實現機組出力、發電量等數據實時監測。強化電力運行監測預警,統籌安排發電機組檢修,加強設備隱患排查和風險辨識,確保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持續開展電力設施和電能保護工作,深化以大面積停電為主要內容的應急處置能力建設,保障山
29、東電網安全運行。加快提升電網信息采集傳輸、處理應用、繼電保護、安全防護等系統智能化水平。20.20.強化新業態新模式安全管理。強化新業態新模式安全管理。聚焦儲能、海上風電等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深化行業安全管理,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部門聯動,開展聯合督導檢查,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專題培訓、宣傳教育,全面提升相關人員安全意識和風險應對能力。(六)加快構建能源利民惠民體系。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能源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推進農村地區用能變革,積極服務群眾綠色出行,著力改善礦區人居環境,讓更多人民群眾共享能源改革發展成果。21.21.加快推動農村用能變革。
30、加快推動農村用能變革。積極推進整縣分布式光伏規?;_發,統籌黨政機關、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和農村居民屋頂等不同場景,總結推廣德州齊河、臨沂沂水等縣試點經驗,縱深 16 推進 70 個試點縣開發建設工作,形成全國分布式光伏規?;l展標桿。深入實施“百鄉千村”綠色能源發展示范工程,堅持“一鄉一案”“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打造集用電、炊事、采暖等于一體的農村清潔用能新模式,積極服務綠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到 2025年,全省整縣分布式光伏開發規模達到 2000 萬千瓦以上,打造綠色能源發展示范鄉鎮 100 個、示范村居 1000 個左右。22.22.積極
31、服務群眾綠色出行。積極服務群眾綠色出行。按照“因地制宜、快慢互濟、經濟合理、適度超前”原則,完善充電服務網絡,分類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心城區、高速公路沿線等領域加快公共充電樁建設,在居民區探索充電樁“統建統營”模式,在港口、城市轉運等場景探索車電分離運行模式。完善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間能量流、信息流和業務流雙向聯通。堅持車站聯動、適度超前,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持續優化加氫站規劃布局,著力推動油氣電氫綜合能源站建設。到 2025 年,建成公共領域充換電站保有量 8000 座、各類充電樁保有量 40 萬臺、加氫站 40 座以上。23.23.著力增進礦
32、區民生福祉。著力增進礦區民生福祉。把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作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煤炭開采與生態保護相協調、塌陷治理與綜合利用一體推進,指導各有關市、煤炭企業因地制宜開展多種模式的綜合治理與修復利用。推廣應用綠色開采技術,從源頭上有效減少新增采煤塌陷地。抓 17 好山東省壓煤村莊搬遷管理辦法貫徹落實,指導督促各市結合實際,加快制定出臺本地區壓煤村莊搬遷審批管理、補償安置辦法等配套政策,做好新舊制度銜接,依法推動壓煤村莊搬遷工作穩妥有序開展,更好地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到 2025年,已穩沉采煤塌陷地治理率保持 100%。專欄 5 能源利民惠民重點項目光伏整縣開發
33、項目:推動齊河、沂水、諸城、嘉祥、章丘、魚臺、滕州、莒縣、陽谷、莘縣、鄆城、惠民、新泰、東平、萊州等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百鄉千村項目:打造濟南商河賈莊鎮、濟寧任城喻屯鎮、德州禹城房寺鎮、菏澤鄆城隨官屯鎮等標桿鎮和德州禹城邢店村、菏澤鄆城文昌苑社區、濟寧泗水興峪村等標桿村。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重點片區:棗莊滕州市濱湖鎮,濟寧高新區接莊街道、任城區李營街道,菏澤鄆城縣彭莊鎮、巨野縣龍固鎮等片區。三、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推動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統籌研究重要任務、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對本行動計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建立由分管同志
34、牽頭的工作推進機制,明確牽頭處室和責任人,強化統籌調度和推動落實。(二)強化政策支撐和要素保障。統籌各類財政資金,加大對海上風電、海上光伏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能源儲備設施建設、小煤電關停并轉、農村能源變革等扶持力度。建立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庫,對入庫項目實行年度集中遴選、適 18 時動態調整。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對于推動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重大項目,協調有關部門在建設用地、用海、能耗指標等要素資源安排上給予優先支持。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加大綠色債券、綠色信貸對新能源開發和化石能源清潔利用項目的支持力度,拓寬能源轉型發展融資渠道。(三)強化監督管理。強化目標指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
35、等實施情況跟蹤監測、總結評估,及時掌握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及時發現解決行動計劃實施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督促進度滯后的地區加大工作力度。完善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等考核評價機制,強化評價結果應用,形成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合力。附件: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責任清單 19 附件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責任清單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一、加快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1 加快推動大型海陸風光基地建設。搶抓國家推進大型風光基地建設重大機遇,充分利用我省資源優勢,堅持海陸并進,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基地化、規?;l展。打造山東半島海上風電基地。聚
36、焦渤中、半島南、半島北三大片區,加快推動省管海域風電場址開發,適時啟動國管海域試點示范項目建設,逐步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加快建設“環渤?!焙汀把攸S?!焙I瞎夥?。以濱州、東營、濰坊、煙臺等市近海海域為重點,推動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開發建設,在具備條件的海域開展漂浮式海上光伏示范,探索“風光同場”海上清潔能源開發模式。打造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充分利用濱州、東營、濰坊等市鹽堿灘涂地資源,推動風電、光伏、儲能等一體化設計、建設與運營,構筑“黃河下游綠色能源帶”,助力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造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充分利用棗莊、濟寧、泰安、菏澤等市采煤沉陷區土
37、地資源,統籌光伏開發與采煤塌陷地治理,加快資源型地區能源轉型發展。到 2025 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 2500 萬千瓦、5700 萬千瓦以上。王福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2 積極安全有序推動核能開發利用。在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進海陽、榮成、招遠等核電廠址開發建設,建成榮成高溫氣冷堆、“國和”一號示范等工程,加快海陽核電二期等工程建設,深化石島灣擴建一期、招遠核電一期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做好新廠址前期工作,持續做好后續儲備廠址保護和研究論證,推動三代及以上自主先進核電堆型規?;l展,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加快推進核能供熱、海水淡化等技術研究和示范應用,實現由核電向“核電
38、+”多元利用轉變。到 2025 年,全省在建在運核電裝機達到 1300 萬千瓦左右。王福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 20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3.推動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有序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多元化發展。有序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和生物質非電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大地熱資源勘探評價力度,依法合規推動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積極開展海洋能利用研究與示范,探索打造海上風光能源、氫能、海洋牧場等多種能源、資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島”。到 2025 年,生物質發電裝機穩定在 400 萬千瓦左右。王福棟、劉學軍牽頭部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配合
39、部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電力處4.增強電網支撐承載能力。圍繞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同步推動新能源送出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煙威清潔電源基地 1000 千伏配套送出工程、漁鹽站等 500 千伏電網工程規劃建設,完善區域主網架、增強區域間電網互濟。推動改造傳統老舊配電網,加強主動配電網、新能源微電網建設,提升配電網對常規新能源電站、分布式新能源發電的就近消納能力。加快電網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推動構建具備更強新能源消納能力的新型電力系統。到 2025 年,力爭新增特高壓交流變電容量 300 萬千伏安以上,新增 500 千伏及以下電網變電容量 1 億千伏安左右。王福棟、劉學軍牽頭部門:電力處配合部
40、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5.提升綠色電力消納能力。實施新型儲能“百萬千瓦”行動計劃,加快儲能示范項目建設,探索電化學、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多種技術路線,加快獨立共享、新能源配建、火電聯合調頻等多場景應用,促進新型儲能規?;l展。堅持儲能優先,結合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和陸上清潔能源開發,著力打造“儲能+海上新能源”示范帶以及魯北、魯中和魯西南新型儲能示范區。梯次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加快濰坊、泰安二期等項目建設,開工棗莊莊里項目,深化萊蕪船廠、五蓮街頭等前期工作。實施新一輪抽水蓄能站點資源普查,對具備條件的項目及時納入國家選點規劃,適時啟動開發建設。探索開展風光發電制取綠氫試點。到 2025 年,
41、新型儲能設施規模達到 500 萬千瓦左右,抽水蓄能電站在運在建裝機達到 800 萬千瓦。王福棟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按職責分工負責 21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二、加快建設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體系6.推動煤炭清潔開發利用。加大煤礦“上大壓小、增優汰劣”力度,不斷優化煤炭產能結構,提升開采效率。因地制宜推廣應用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推進煤矸石、粉煤灰、礦井水等綜合利用。加大煤炭洗選和提質加工,實施煤炭分質分級利用。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和既有裝備設施節能改造,打造煤礦智能化建設示范標桿,提高煤炭開發技術與裝備水平。到 2025 年,智能化煤
42、礦開采產量達到 90%左右。劉學軍煤炭處7.加快煤電行業轉型升級。按照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保供需要,加強煤電機組與新能源發電、天然氣發電及儲能整體協同,推動煤電機組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變。在做好“十三五”結轉大型煤電項目建設基礎上,新規劃建設一批大型清潔高效煤電機組,原則上不再新建自備燃煤機組。加快推進煤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先立后破”原則,在確保電力、熱力接續供應前提下,有序推動現有 30 萬千瓦以下低效煤電機組分批分期退出。結合不同機組實際情況,分類施策、分企施策,加快實施在役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持續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提升煤電調節
43、調峰能力?!笆奈濉逼陂g,建成大型清潔高效煤電機組 1000 萬千瓦以上,三類改造各完成 1000 萬千瓦左右。劉學軍電力處8.推動油氣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優化油氣生產工藝,提升油氣勘探開發設備能效,淘汰落后工藝設備,提高油氣田清潔高效開采能力。鼓勵和支持油氣共生、伴生資源開發利用。鼓勵油田企業利用自有建設用地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推廣示范,擴大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應用,探索利用油氣開采形成地下空間封存二氧化碳。在保障氣源供應的前提下,有序擴大天然氣在工業、發電、交通等領域利用,因地制宜推進重型燃機示范、分布式燃機和風光燃儲一體化等項目建設。到 20
44、25 年,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達到 400 億立方米以上,燃氣機組在建在運裝機達到 800 萬千瓦左右。王福棟、劉學軍石油天然氣處、電力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按職責分工負責 22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三、加快建設能源產供儲銷體系9.穩定煤電油氣生產。優化省內煤炭開發布局,實施“退出東部、收縮中部、穩定西部、儲備北部”煤炭開發戰略;以賦存條件好、安全有保障、智能化水平高“三類煤礦”為重點,積極釋放煤礦先進產能,加快推進萬福、永勝礦井建成投產,穩定省內煤炭供應。統籌推進省內大型清潔高效煤電、燃氣發電等支撐性電源規劃建設,夯實電力供應保障基礎;強化機組運行管理,嚴控機組非計劃停
45、運和降出力。堅持海陸統籌、常非并舉,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努力實現油氣增儲上產。穩定常規資源儲備,提高勝利油田老區采收率;建設頁巖油開發國家級示范區,促進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加快推動渤海油氣資源在山東登陸。以青島港、煙臺港為重點,加快建設青島董家口三期、煙臺西港區、中石化龍口、龍口南山等沿海 LNG 接收站,打造千萬噸級沿海 LNG 接卸基地。到 2025 年,煤炭、原油、天然氣產量穩定在 8500 萬噸、2100 萬噸、5 億立方米左右。劉學軍電力處、煤炭處、石油天然氣處按職責分工負責10.增強煤電油氣供應能力。以推進“公轉鐵”為主攻方向,加快推動“鐵路+”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提高煤炭鐵路
46、運量占比,提升“外煤入魯”通道能力。協同推進省內特高壓和輸、配電網建設,持續構建堅強高效網架結構,提升輸電網絡互濟能力;加快推動“綠電入魯”通道建設,在現有“五交三直”外電入魯輸電通道基礎上,加快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建設,不斷提高輸電通道中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適時啟動新直流輸電通道研究論證工作。推動山東天然氣環網東、北干線等骨干管網建設,推動管網互聯互通,積極構建“一網雙環”供氣格局。圍繞沿海港口碼頭、煉化產業布局,加強原油碼頭疏港管道、大型庫區專用管道、向海向陸成品油管道建設,打造“港煉直通”原油輸送網絡和“海陸通達”成品油輸送管網。到 2025 年,煤炭調入能力保持在 2.7 億噸
47、左右;年接納省外電量達到 1500 億千瓦時左右;天然氣管道達到9000 公里,原油、成品油管道里程分別達到 6600 公里、3500 公里。王福棟、劉學軍發展規劃處、電力處、煤炭處、石油天然氣處按職責分工負責 23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11.加快推動煤油氣儲備能力建設。按照“不混淆、不增地、不增線、不增人、不虧損”原則,重點依托省內骨干能源企業,加快推動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項目建設。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煤炭儲備設施,增強社會儲備能力。依托沿海 LNG 接收站建設大型 LNG 儲備基地,在內陸消費負荷集中區集約規?;ㄔO LNG 儲備基地,推進枯竭油氣藏和鹽穴等地下儲氣庫建
48、設,加快構建以沿海 LNG 和地下儲氣庫儲備為主、內陸集中儲備為輔、其他儲備方式為補充的天然氣儲備格局。推動原油加工、進出口企業開展原油社會責任儲備,加快建立政府儲備、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和生產經營庫存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原油儲備體系。到 2025 年,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達到 2000 萬噸,社會儲備能力達到 3600 萬噸;政府天然氣儲備能力達到 5 天日均消費量。劉學軍煤炭處、石油天然氣處按職責分工負責12.強化能源需求管理。強化電力負荷管理,以電力市場化改革為契機,引導和激勵電力用戶深度挖掘調峰資源,參與系統調峰,提高需求響應能力。提升天然氣應急調峰能力,動態調整天然氣可中斷用戶清單???/p>
49、學制定電力、天然氣等保供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劉學軍電力處、石油天然氣處按職責分工負責四、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創新支撐體系13.強化能源科技創新。圍繞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實施一批前瞻性、戰略性前沿科技項目,重點推動化石能源綠色開發和清潔利用、新型電力系統、氫能、新型儲能、大容量風電、先進核電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攻關。加快國家能源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研發(實驗)中心、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等建設,培育創新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支持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產學研用創新平臺,打通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實現各類創新要素集聚融合
50、、開放共享。加快能源數字轉型,強化“云大物移智鏈”在能源領域的推廣應用,提升能源系統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王福棟、劉學軍牽頭部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配合部門:電力處、煤炭處、石油天然氣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14.強化能源體制機制創新。深化電力市場建設,培育多元競爭的市場主體,健全適應市場化環境的電力規劃體系,提升電力市場對高比例新能源的適應性。深化油氣市場化改革,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油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天然氣市場主體整合,增強油氣供應保障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提升“簡化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優化能源營商環境。加強能源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制訂支撐引領能源低碳轉型的重
51、點領域標準和技術規范。黃傳富、王福棟、劉學軍政策法規處、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電力處、石油天然氣處按職責分工負責 24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15.推動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以海上風電基地開發為契機,引進落地一批“龍頭型”企業、“補鏈式”項目,重點建設煙臺、威海、東營等地高端風電裝備產業基地,提升風電裝備配套水平。依托膠東半島核電基地建設,聚焦國和一號、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等三代及以上核電關鍵技術裝備國產化,加快推進濟南、煙臺、威海等地核電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推動核電領域中央企業在山東建設區域總部,打造“國和”品牌等先進核能基地。支持高效光伏發電裝備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推動光伏產
52、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王福棟牽頭部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配合部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16.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加快氫能創新應用,依托魯北、膠東半島清潔能源基地和港口、高速沿線等分布式風光資源,加快推動風光氫儲一體化發展。協同推動“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構建氫能產業“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的創新應用生態。加強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推廣示范。推動勝利油田百萬噸級 CCUS 示范項目及萊 113 塊先導試驗區建設,加快形成完整的技術和產業鏈條。王福棟、劉學軍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電力處、石油天然氣處、新能
53、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按職責分工負責五、加快建設能源安全防控體系17.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嚴格落實聯系包保、安全總監和安全巡查等制度,加強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頒發管理和安全評價檢測檢驗機構資質認可的事中事后監管。全面開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強化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和重大災害治理。嚴格落實駐礦監管員管理辦法,強化 30 萬噸/年煤礦提級管理。強化煤礦安全生產執法檢查,持續開展“四不兩直”、聯合檢查、異地執法檢查等,堅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深入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提升煤礦本質安全生產水平。到 2025年,煤礦生產狀態和安全在線監管實現“全覆蓋”,一、二級標準化礦井占比達到 90%。黃傳富、劉學軍安全監督管理
54、處、煤炭處、省能源安全調度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25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18.強化油氣管道保護。持續強化油氣管道保護隱患治理,重點加強高后果區、高風險段、穿跨越處、老舊管道等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及時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加大管道保護“一法一條例”宣傳貫徹落實,嚴格執行備案、審批、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全面提升油氣管道保護規范化、法制化水平。深入推進管道智能化建設,開展管道數據數字化采集,加快管道保護智能設備推廣應用,運用科技創新提升管道保護和風險防控能力。劉學軍石油天然氣處19.強化電力安全運行。加強煤電機組在線監測平臺建設,實現機組出力、發電量等數據實時
55、監測。強化電力運行監測預警,統籌安排發電機組檢修,加強設備隱患排查和風險辨識,確保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持續開展電力設施和電能保護工作,深化以大面積停電為主要內容的應急處置能力建設,保障山東電網安全運行。加快提升電網信息采集傳輸、處理應用、繼電保護、安全防護等系統智能化水平。劉學軍電力處20.強化新業態新模式安全管理。聚焦儲能、海上風電等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深化行業安全管理,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部門聯動,開展聯合督導檢查,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專題培訓、宣傳教育,全面提升相關人員安全意識和風險應對能力。王福棟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按職責分
56、工負責六、加快構建能源利民惠民體系21.加快推動農村用能變革。積極推進整縣分布式光伏規?;_發,統籌黨政機關、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和農村居民屋頂等不同場景,總結推廣德州齊河、臨沂沂水等縣試點經驗,縱深推進 70 個試點縣開發建設工作,形成全國分布式光伏規?;l展標桿。深入實施“百鄉千村”綠色能源發展示范工程,堅持“一鄉一案”“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打造集用電、炊事、采暖等于一體的農村清潔用能新模式,積極服務綠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到 2025 年,全省整縣分布式光伏開發規模達到 2000 萬千瓦以上,打造綠色能源發展示范鄉鎮 100 個、示范村居
57、1000 個左右。王福棟、劉學軍牽頭部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配合部門:電力處 26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22.積極服務群眾綠色出行。按照“因地制宜、快慢互濟、經濟合理、適度超前”原則,完善充電服務網絡,分類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心城區、高速公路沿線等領域加快公共充電樁建設,在居民區探索充電樁“統建統營”模式,在港口、城市轉運等場景探索車電分離運行模式。完善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電網間能量流、信息流和業務流雙向聯通。堅持車站聯動、適度超前,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持續優化加氫站規劃布局,著力推動油氣電氫綜合能源站建設。到 2025 年,
58、建成公共領域充換電站保有量 8000 座、各類充電樁保有量 40 萬臺、加氫站 40 座以上。王福棟、劉學軍電力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按職責分工負責23.著力增進礦區民生福祉。把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作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煤炭開采與生態保護相協調、塌陷治理與綜合利用一體推進,指導各有關市、煤炭企業因地制宜開展多種模式的綜合治理與修復利用。推廣應用綠色開采技術,從源頭上有效減少新增采煤塌陷地。抓好山東省壓煤村莊搬遷管理辦法貫徹落實,指導督促各市結合實際,加快制定出臺本地區壓煤村莊搬遷審批管理、補償安置辦法等配套政策,做好新舊制度銜接,依法推動壓煤村莊搬遷工作穩妥有
59、序開展,更好地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到 2025 年,已穩沉采煤塌陷地治理率保持 100%。劉學軍煤炭處七、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推動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統籌研究重要任務、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對本行動計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建立由分管同志牽頭的工作推進機制,明確牽頭處室和責任人,強化統籌調度和推動落實。局領導牽頭部門:發展規劃處配合部門:各相關處室(二)強化政策支撐和要素保障。統籌各類財政資金,加大對海上風電、海上光伏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能源儲備設施建設、小煤電關停并轉、農村能源變革等扶持力度。建立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
60、庫,對入庫項目實行年度集中遴選、適時動態調整。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對于推動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重大項目,協調有關部門在建設用地、用海、能耗指標等要素資源安排上給予優先支持。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加大綠色債券、綠色信貸對新能源開發和化石能源清潔利用項目的支持力度,拓寬能源轉型發展融資渠道。黃傳富、王福棟、劉學軍各有關處室按職責分工負責 27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三)強化監督管理。強化目標指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等實施情況跟蹤監測、總結評估,及時掌握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及時發現解決行動計劃實施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督促進度滯后的地區加大工作力度。完善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可再生
61、能源消納責任權重等考核評價機制,強化評價結果應用,形成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合力。黃傳富、王福棟、劉學軍各有關處室按職責分工負責 28 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3 年重點工作任務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發202218 號)和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根據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工作部署,制定 2023 年重點工作任務。一、加快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一)加快推動大型海陸風光基地建設。打造山東半島海上風電基地。推進省管海域海上
62、風電項目能核盡核、能開盡開、能并盡并,開工山能集團渤中 G、國家能源半島南 U2 等項目,建成國家能源渤中 B2、國家電投半島南 U1 一期等項目;扎實開展國管海域場址前期工作,適時啟動試點項目建設,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探索海上光伏基地開發。推進海上光伏基礎性、前瞻性關鍵技術創新,開工中廣核煙臺招遠 HG30、山東發展投威海文登 HG32 等首批樁基固定式項目;深入推進國電投半島南3 號等漂浮式項目研究論證,創建海上光伏實證基地。深入推進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發展。統籌推進基地規?;?、集約化開發,全面建成華潤東營財金、?;癁H坊濱海等納入首批 29 國家大型風光基地項目,開工華能
63、濱州沾化、輝陽東營利津等新增國家大型風光基地項目,打造國家黃河下游綠色能源廊道。全面啟動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建設。因地制宜創新采煤塌陷地產業治理新模式,開工濟寧時代永福、菏澤中魯等項目,建成華電肥城、華能嘉祥等項目,打造生態修復、產業融合的“光伏+”基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到 2023 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 7500 萬千瓦以上。(二)積極安全有序推進膠東半島核電基地建設。在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海陽、榮成、招遠等核電廠址開發,建成榮成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開工海陽核電二期 4 號機組,推進國和一號示范工程、海陽核電二期 3 號機組建設,深化石島灣擴建一期、招遠核電一期
64、等項目前期工作,推動自主先進核電堆型規?;l展。加快海陽核電 900 兆瓦遠距離跨區域供熱工程建設。到 2023 年底,在運在建核電裝機達到 820 萬千瓦。(三)推動生物質等新能源有序發展。堅持儲能優先,加快華能高青、華電福山等光伏市場化并網項目建設。以工商業和戶用屋頂為重點,積極推動分布式光伏開發。市場化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開工諸城辛興鎮、臨邑臨盤街道等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積極推進生物質非電利用。(四)提升電網支撐承載能力。服務沿海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東電西送”,滿足新增負荷增長需要,建成樂平、羅峰等 500千伏變電站主變擴建工程,開工先行、彌河等 500 千伏輸變電工 30 程,完善省域
65、主網架結構。加快配電網改造升級和智能微電網建設,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五)提升綠色電力消納能力。實施新型儲能“百萬千瓦”行動計劃,推動泰安壓縮空氣儲能等項目建設,建成三峽慶云二期、國華齊河等新型儲能項目。梯次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加快濰坊、泰安二期等項目建設,開工棗莊莊里項目,深化萊蕪船廠、五蓮街頭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動新選站點滾動納規。到2023 年底,全省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 200 萬千瓦以上,在運在建抽水蓄能電站裝機達到 800 萬千瓦。二、加快構建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體系(六)推動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推動煤礦綠色開采,在滕州級索煤礦、太平煤礦等煤礦推廣應用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等
66、綠色開采技術。實施智能化提升工程,加快推進中厚、薄煤層煤礦智能化建設,建成東灘、鮑店等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因地制宜推廣煤炭洗選和提質加工,實施煤炭分質分級利用。到 2023年底,智能化建設煤礦達到 80 處以上,煤炭智能化產量比重達到 80%以上。(七)促進煤電清潔高效轉型發展。加快大型高效清潔煤電機組規劃建設,開工華能德州、濟南能源等大型超超臨界煤電項目,推進國能博興、華電龍口等“十三五”結轉的大型煤電機組建設。堅持“先立后破”,有序推動小煤電機組關停退出,實施“三替代、兩提升、兩保障”工程。統籌推進華電鄒縣5、大 31 唐黃島5、華能日照3 等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
67、。2023 年,關停退出小煤電機組 200 萬千瓦,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各 200 萬千瓦。(八)推動油氣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優化油氣生產工藝,提升油氣勘探開發設備能效。加快勘探開發關鍵核心理論技術推廣應用,提升伴生天然氣開發利用率。利用油田富集風光資源和枯竭油氣藏,推動油氣田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推廣示范,擴大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應用。在保障氣源穩定供應的基礎上,加快推動華電青島、華能泰安等重型燃機和棗莊豐源、華電東營等分布式燃機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濱州魯北風光燃儲一體化項目建設。2023 年,在建燃氣機組規模達到 700 萬千瓦以上。三、加快構建能源產供儲銷體系(
68、九)穩定省內煤電油氣生產。嚴格煤炭生產能力管理,組織開展采掘接續提升年活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優化礦井開拓布局,積極釋放先進產能。加快大型支撐性、調節性電源建設,建成華汪熱力等大型煤電機組和文登抽水蓄能電站。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深化勝利濟陽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建成渤中 19-6 氣田陸上處理終端;推進青島董家口、煙臺西港區等LNG 接收站項目建設,實現龍口南山一期部分投產。2023 年,煤炭、原油、天然氣產量穩定在 8600 萬噸、2100 萬噸、5 億立方米左右。32(十)增強煤電油氣供應能力。加快推動“鐵路+”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提高煤炭鐵路運量占比,提升“外煤入魯”通道能力。強
69、化煤電機組運行管理,堅持“四方聯審”工作機制,嚴控機組非計劃停運和降出力。開工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積極推進吉林、甘肅等送端省份新能源配套電源建設,加快山東發展投資長嶺風電、山能甘肅白銀新能源項目建設進度,不斷提高省外來電中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對接落實國家跨省區優先送電計劃和政府間送受電協議,多頻次參與省間電力交易,拓展“綠電入魯”規模。加快天然氣環網東、北干線建設,開工煙臺港至裕龍島石化輸油管道,建成煙臺港原油管道復線等項目,完善油氣輸送網絡。2023 年,全年接納省外電量 1250 億千瓦時左右。(十一)加快推動煤油氣儲備能力建設。持續提升煤炭儲備能力,加快山東能源唐口、棗礦物流園
70、二期等煤炭儲備項目建設;強化煤炭實物儲備,確保完成迎峰度夏、度冬政府可調度煤炭實物儲備任務。強化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開工龍口南山 LNG 接收站儲氣工程,建成菏澤白廟淺層地下儲氣庫。到 2023 年底,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達到 1800 萬噸以上,政府儲氣能力保持在 2.1 億立方米以上。(十二)強化能源需求管理。加強電力負荷管理,優化調整迎峰度夏、度冬負荷管理方案。提升天然氣應急調峰能力,動態調整天然氣可中斷用戶清單??茖W制定電力、天然氣等保供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33 四、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創新支撐體系(十三)強化重要領域科技創新。全力推進先進核能技術和新型儲能技術等創新平臺建設,推進產
71、教融合、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集聚。強化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爭取新增一批國家級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氫能等重點領域,加快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示范應用。(十四)強化能源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擴大市場主體范圍,推動 10 千伏及以上的工商業用戶直接參與市場。深化油氣市場化改革,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省內“一張網”建設,增強油氣供應保障水平。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動態調整全省能源系統權責清單。持續提升“簡化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拓展小微企業“零投資”服務范疇,推進“不動產+供電”線上聯動過
72、戶。(十五)推動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創新推進新能源開發與裝備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加快推動上海電氣、中國海裝等主機制造和東方電氣風機葉片、金雷重裝核心部件等配套項目建設,聚力構筑煙臺蓬萊、東營經開區、威海乳山等海上風電裝備制造聚集區。積極推動海陽核電數字化儀控設備和核探測器制造、安全殼核電制造等項目建設,深入推進國家電投核能總部等央企在魯總部建設,著力打造“國和”先進三代核能基地。推進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等氫能裝備制造項目建設,健全完善氫能 34 產業鏈。(十六)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鼓勵煤電與新能源聯營發展,對符合條件的新增煤電項目和主動實施“三改聯動”的存量煤電機組,給予對應新能
73、源項目一定的保障性并網支持。創新打造風光氫儲一體化發展模式,依托魯北、膠東半島清潔能源基地和港口、高速沿線等分布式風光資源,探索推動煙臺海陽氫醇一體化、青島港氫動力港口等試點項目。推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加快勝利油田百萬噸級 CCUS 示范項目及萊 113塊先導試驗區建設。五、加快構建能源安全防控體系(十七)狠抓煤礦安全生產。深入開展“安全監管效能提升年”活動,統籌安全生產診斷和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深化沖擊地壓、水害、頂板等重大災害風險和重大隱患專項治理,扎實推進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整治攻堅。緊盯 30 萬噸/年和高風險等重點煤礦,扣緊壓實駐礦監管責任,持續開展“四不兩直”、突擊夜查、
74、異地執法檢查,堅持“逢檢查必執法、逢執法必從嚴”,嚴厲查處“五假五超三瞞三不”等違法違規行為。推進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提升緊急情況下應急處置能力。(十八)加強油氣管道保護。建立油氣管道保護分級管理制度,壓實行業管理、屬地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加強油氣管道高后果區、穿跨越處、老舊管道等隱患排查治理力度,組織開展占壓專項排查清理和鐵路沿線油氣管道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加 35 大管道保護“一法一條例”宣傳貫徹落實,嚴格執行備案、審批、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提升管道保護規范化、法制化水平。(十九)強化電力安全運行。組織開展大面積停電事件政企聯合、電網反事故、負荷管理等應急演練,提高電網應急處置能
75、力。持續開展電力設施和電能保護,深化重要輸電通道聯合防控工作機制,做好關鍵設備巡檢維護。開展重要電力用戶供用電安全隱患排查,完善多方協同管理機制,持續提升重要用戶供用電安全水平。(二十)抓好能源新業態新模式安全管理。聚焦新型儲能、海上風電等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深化行業安全管理,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部門聯動,開展聯合督導檢查,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專題培訓、宣傳教育,全面提升相關人員安全意識和風險應對能力。六、加快構建能源利民惠民體系(二十一)加快推動農村用能變革??v深推進整縣分布式光伏規?;_發,積極推廣德州齊河、臨沂沂水等縣成熟的實施路徑和開發模式,全
76、年開工 400 萬千瓦,建成 200 萬千瓦,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深入實施“百鄉千村”綠色能源發展示范,提升創建層次和水平,統籌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化開發利用,形成農村用能新模式。(二十二)積極服務群眾綠色出行。開展充電服務創新提升年活動,完善充電服務評價體系,打造全省統一的充電信息服務平 36 臺。分類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心城區、高速公路沿線等領域加快公共充電樁建設,在居民區探索充電樁“統建統營”模式。堅持車站聯動、適度超前,持續優化加氫站規劃布局,著力推動油氣電氫綜合能源站建設。(二十三)著力增進礦區民生福祉。把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作為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重
77、要抓手,因地制宜開展生態修復、產業融合等綜合治理模式,重點推進濟寧高新區十里營、棗莊滕州北徐樓等治理項目建設。抓好山東省壓煤村莊搬遷管理辦法貫徹落實和宣傳解讀,督促指導各市結合實際,加快制定出臺本地區壓煤村莊搬遷審批管理、補償安置辦法等配套政策,做好新舊制度銜接,依法推動壓煤村莊搬遷工作穩妥有序開展,更好地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附件: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2023 年重點工作任務責任清單 37 附件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2023 年重點工作任務責任清單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一、加快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1 加快推動大型海陸風光基地建設。打造山東半島海上風電
78、基地。推進省管海域海上風電項目能核盡核、能開盡開、能并盡并,開工山能集團渤中 G、國家能源半島南 U2 等項目,建成國家能源渤中 B2、國家電投半島南 U1 一期等項目;扎實開展國管海域場址前期工作,適時啟動試點項目建設,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探索海上光伏基地開發。推進海上光伏基礎性、前瞻性關鍵技術創新,開工中廣核煙臺招遠 HG30、山東發展投威海文登 HG32 等首批樁基固定式項目;深入推進國電投半島南 3 號等漂浮式項目研究論證,創建海上光伏實證基地。深入推進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發展。統籌推進基地規?;?、集約化開發,全面建成華潤東營財金、?;癁H坊濱海等納入首批國家大型風光基
79、地項目,開工華能濱州沾化、輝陽東營利津等新增國家大型風光基地項目,打造國家黃河下游綠色能源廊道。全面啟動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建設。因地制宜創新采煤塌陷地產業治理新模式,開工濟寧時代永福、菏澤中魯等項目,建成華電肥城、華能嘉祥等項目,打造生態修復、產業融合的“光伏+”基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到 2023 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 7500 萬千瓦以上。王福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2 積極安全有序推進膠東半島核電基地建設。在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海陽、榮成、招遠等核電廠址開發,建成榮成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開工海陽核電二期 4 號機組,推進國和一號示范工程、海陽核電二期 3 號機
80、組建設,深化石島灣擴建一期、招遠核電一期等項目前期工作,推動自主先進核電堆型規?;l展。加快海陽核電 900 兆瓦遠距離跨區域供熱工程建設。到 2023 年底,在運在建核電裝機達到 820 萬千瓦。王福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 38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3.推動生物質等新能源有序發展。堅持儲能優先,加快華能高青、華電福山等光伏市場化并網項目建設。以工商業和戶用屋頂為重點,積極推動分布式光伏開發。市場化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開工諸城辛興鎮、臨邑臨盤街道等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積極推進生物質非電利用。王福棟、劉學軍牽頭部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配合部門:電力處4.提升電網支撐承載
81、能力。服務沿海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東電西送”,滿足新增負荷增長需要,建成樂平、羅峰等500 千伏變電站主變擴建工程,開工先行、彌河等 500 千伏輸變電工程,完善省域主網架結構。加快配電網改造升級和智能微電網建設,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王福棟、劉學軍牽頭部門:電力處配合部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5.提升綠色電力消納能力。實施新型儲能“百萬千瓦”行動計劃,推動泰安壓縮空氣儲能等項目建設,建成三峽慶云二期、國華齊河等新型儲能項目。梯次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加快濰坊、泰安二期等項目建設,開工棗莊莊里項目,深化萊蕪船廠、五蓮街頭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動新選站點滾動納規。到 2023 年底,全省新型儲能
82、裝機規模達到 200 萬千瓦以上,在運在建抽水蓄能電站裝機達到 800 萬千瓦。王福棟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按職責分工負責二、加快構建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體系6.推動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推動煤礦綠色開采,在滕州級索煤礦、太平煤礦等煤礦推廣應用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實施智能化提升工程,加快推進中厚、薄煤層煤礦智能化建設,建成東灘、鮑店等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因地制宜推廣煤炭洗選和提質加工,實施煤炭分質分級利用。到 2023 年底,智能化建設煤礦達到 80 處以上,煤炭智能化產量比重達到 80%以上。劉學軍煤炭處7.促進煤電清潔高效轉型發展。加快大型高效清潔煤電
83、機組規劃建設,開工華能德州、濟南能源等大型超超臨界煤電項目,推進國能博興、華電龍口等“十三五”結轉的大型煤電機組建設。堅持“先立后破”,有序推動小煤電機組關停退出,實施“三替代、兩提升、兩保障”工程。統籌推進華電鄒縣5、大唐黃島5、華能日照3 等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2023年,關停退出小煤電機組 200 萬千瓦,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各 200 萬千瓦。劉學軍電力處 39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8.推動油氣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優化油氣生產工藝,提升油氣勘探開發設備能效。加快勘探開發關鍵核心理論技術推廣應用,提升伴生天然氣開發利用率。利用油田富集風光資
84、源和枯竭油氣藏,推動油氣田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推廣示范,擴大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應用。在保障氣源穩定供應的基礎上,加快推動華電青島、華能泰安等重型燃機和棗莊豐源、華電東營等分布式燃機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濱州魯北風光燃儲一體化項目建設。2023 年,在建燃氣機組規模達到 700 萬千瓦以上。王福棟、劉學軍石油天然氣處、電力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按職責分工負責三、加快建設能源產供儲銷體系9.穩定省內煤電油氣生產。嚴格煤炭生產能力管理,組織開展采掘接續提升年活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優化礦井開拓布局,積極釋放先進產能。加快大型支撐性、調節性電源建設,建成華汪熱力等大型煤電
85、機組和文登抽水蓄能電站。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深化勝利濟陽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建成渤中 19-6 氣田陸上處理終端;推進青島董家口、煙臺西港區等 LNG 接收站項目建設,實現龍口南山一期部分投產。2023 年,煤炭、原油、天然氣產量穩定在 8600 萬噸、2100 萬噸、5 億立方米左右。劉學軍電力處、煤炭處、石油天然氣處按職責分工負責10.增強煤電油氣供應能力。加快推動“鐵路+”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提高煤炭鐵路運量占比,提升“外煤入魯”通道能力。強化煤電機組運行管理,堅持“四方聯審”工作機制,嚴控機組非計劃停運和降出力。開工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積極推進吉林、甘肅等送端省份新能
86、源配套電源建設,加快山東發展投資長嶺風電、山能甘肅白銀新能源項目建設進度,不斷提高省外來電中可再生能源電量比例。對接落實國家跨省區優先送電計劃和政府間送受電協議,多頻次參與省間電力交易,拓展“綠電入魯”規模。加快天然氣環網東、北干線建設,開工煙臺港至裕龍島石化輸油管道,建成煙臺港原油管道復線等項目,完善油氣輸送網絡。2023 年,全年接納省外電量 1250 億千瓦時左右。王福棟、劉學軍發展規劃處、電力處、煤炭處、石油天然氣處按職責分工負責 40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11.加快推動煤油氣儲備能力建設。持續提升煤炭儲備能力,加快山東能源唐口、棗礦物流園二期等煤炭儲備項目建設;
87、強化煤炭實物儲備,確保完成迎峰度夏、度冬政府可調度煤炭實物儲備任務。強化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開工龍口南山 LNG 接收站儲氣工程,建成菏澤白廟淺層地下儲氣庫。到 2023 年底,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達到 1800 萬噸以上,政府儲氣能力保持在 2.1 億立方米以上。劉學軍煤炭處、石油天然氣處按職責分工負責12.強化能源需求管理。加強電力負荷管理,優化調整迎峰度夏、度冬負荷管理方案。提升天然氣應急調峰能力,動態調整天然氣可中斷用戶清單??茖W制定電力、天然氣等保供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劉學軍電力處、石油天然氣處、煤炭處按職責分工負責四、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創新支撐體系13.強化重要領域科技創新。全
88、力推進先進核能技術和新型儲能技術等創新平臺建設,推進產教融合、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集聚。強化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爭取新增一批國家級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氫能等重點領域,加快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示范應用。王福棟、劉學軍牽頭部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配合部門:電力處、煤炭處、石油天然氣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14.強化能源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擴大市場主體范圍,推動 10 千伏及以上的工商業用戶直接參與市場。深化油氣市場化改革,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省內“一張網”建設,增強油氣供應保障水平。深入推進“放
89、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動態調整全省能源系統權責清單。持續提升“簡化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拓展小微企業“零投資”服務范疇,推進“不動產+供電”線上聯動過戶。黃傳富、劉學軍政策法規處、電力處、石油天然氣處按職責分工負責15.推動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創新推進新能源開發與裝備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加快推動上海電氣、中國海裝等主機制造和東方電氣風機葉片、金雷重裝核心部件等配套項目建設,聚力構筑煙臺蓬萊、東營經開區、威海乳山等海上風電裝備制造聚集區。積極推動海陽核電數字化儀控設備和核探測器制造、安全殼核電制造等項目建設,深入推進國家電投核能總部等央企在魯總部建設,著力打造“國和”先進三代核能基地。推進國
90、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等氫能裝備制造項目建設,健全完善氫能產業鏈。王福棟牽頭部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配合部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 41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16.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鼓勵煤電與新能源聯營發展,對符合條件的新增煤電項目和主動實施“三改聯動”的存量煤電機組,給予對應新能源項目一定的保障性并網支持。創新打造風光氫儲一體化發展模式,依托魯北、膠東半島清潔能源基地和港口、高速沿線等分布式風光資源,探索推動煙臺海陽氫醇一體化、青島港氫動力港口等試點項目。推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加快勝利油田百萬噸級 CCUS 示范項目及萊 113 塊先導試驗區建
91、設。王福棟、劉學軍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電力處、石油天然氣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按職責分工負責五、加快構建能源安全防控體系17.狠抓煤礦安全生產。深入開展“安全監管效能提升年”活動,統籌安全生產診斷和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深化沖擊地壓、水害、頂板等重大災害風險和重大隱患專項治理,扎實推進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整治攻堅。緊盯 30 萬噸/年和高風險等重點煤礦,扣緊壓實駐礦監管責任,持續開展“四不兩直”、突擊夜查、異地執法檢查,堅持“逢檢查必執法、逢執法必從嚴”,嚴厲查處“五假五超三瞞三不”等違法違規行為。推進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提升緊急情況下應急處置能力。黃傳富安全監督管理處、省能源安全調度
92、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18.加強油氣管道保護。建立油氣管道保護分級管理制度,壓實行業管理、屬地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加強油氣管道高后果區、穿跨越處、老舊管道等隱患排查治理力度,組織開展占壓專項排查清理和鐵路沿線油氣管道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加大管道保護“一法一條例”宣傳貫徹落實,嚴格執行備案、審批、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提升管道保護規范化、法制化水平。劉學軍石油天然氣處19.強化電力安全運行。組織開展大面積停電事件政企聯合、電網反事故、負荷管理等應急演練,提高電網應急處置能力。持續開展電力設施和電能保護,深化重要輸電通道聯合防控工作機制,做好關鍵設備巡檢維護。開展重要電力用戶供用電安全隱患排查,完善
93、多方協同管理機制,持續提升重要用戶供用電安全水平。劉學軍電力處20.抓好能源新業態新模式安全管理。聚焦新型儲能、海上風電等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深化行業安全管理,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部門聯動,開展聯合督導檢查,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專題培訓、宣傳教育,全面提升相關人員安全意識和風險應對能力。王福棟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按職責分工負責 42 主要任務工 作 措 施責任領導責任處室備注六、加快構建能源利民惠民體系21.加快推動農村用能變革??v深推進整縣分布式光伏規?;_發,積極推廣德州齊河、臨沂沂水等縣成熟的實施路徑和開發模式,全年開工 4
94、00 萬千瓦,建成 200 萬千瓦,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深入實施“百鄉千村”綠色能源發展示范,提升創建層次和水平,統籌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化開發利用,形成農村用能新模式。王福棟、劉學軍牽頭部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配合部門:電力處22.積極服務群眾綠色出行。開展充電服務創新提升年活動,完善充電服務評價體系,打造全省統一的充電信息服務平臺。分類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心城區、高速公路沿線等領域加快公共充電樁建設,在居民區探索充電樁“統建統營”模式。堅持車站聯動、適度超前,持續優化加氫站規劃布局,著力推動油氣電氫綜合能源站建設。王福棟、劉學軍電力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按職責分工負責23.著力增進礦區民生福祉。把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作為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開展生態修復、產業融合等綜合治理模式,重點推進濟寧高新區十里營、棗莊滕州北徐樓等治理項目建設。抓好山東省壓煤村莊搬遷管理辦法貫徹落實和宣傳解讀,督促指導各市結合實際,加快制定出臺本地區壓煤村莊搬遷審批管理、補償安置辦法等配套政策,做好新舊制度銜接,依法推動壓煤村莊搬遷工作穩妥有序開展,更好地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劉學軍煤炭處政府信息公開屬性:主動公開山東省能源局辦公室2023 年3 月 7 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