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人民政府:金華市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公開征求意見稿(12頁).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金華市人民政府:金華市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公開征求意見稿(12頁).docx(1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金華市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公開征求意見稿)為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更好支撐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實施,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中發202232號)“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國數政策202311號)和浙江省公共數據條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改革創新、系統謀劃,在數據基礎設施、數據資源體系、數
2、據流通交易、數據賦能產業發展、數據產業生態等領域開展引領示范,著力破除阻礙數據要素有序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探索數據要素高質量供給、市場化流通、創新化利用新路徑,加快構建全市一體化、多層次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充分釋放公共數據價值,激發社會數據活力,全力建設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數據要素應用示范區,為高水平打造數字中國浙江樣板貢獻金華力量。二、發展目標到2024年底,數據要素市場化公共服務機構基本成立,數據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數據資源持續豐富,初步構建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力爭全市智能算力資源突破1000PFlops,歸集數據5億條以上,培育數據服務商20家以上,舉辦數商沙龍5場以上,上線數據產品50
3、個以上,交易平臺交易額達8000萬元以上。到2025年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數據資源匯聚治理模式更加成熟,數據資產登記、評估、入表、流通交易及跨境數據安全保障等體系基本構建,形成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的高質量數據集、品牌數據產品及示范性應用場景。全市智能算力資源規模突破2000PFlops,培育孵化20家以上典型數據要素型企業,交易平臺交易額達1.5億元以上,全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200億元以上。到2026年底,構建完備的數據要素市場發展體制機制,數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數據流通市場活躍有序,數據相關產業蓬勃發展,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凸顯。全市智能算力資源規模突破5000PFlops,
4、掛牌交易數據產品不少于500個,交易額突破5億元,引進培育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不少于100家,全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三、主要任務(一)實施數據基礎設施提級行動1.迭代優化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加大5G基站建設力度,持續建設5G-A網絡,實現全市5G信號全覆蓋。持續擴大千兆光纖網絡覆蓋范圍,推進主城區、重點園區、鄉鎮及行政村“萬兆入企、千兆到戶”。深入推動IPv6規模應用,加快基礎設施、應用、終端IPv6升級改造,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IPv6創新示范基地。深化物聯網管理平臺建設,通過“統一設備接入、統一物聯標準、統一資源共享”確保物聯數據資源實時匯聚共享,有效支撐行業場景應用
5、。2.統籌布局新型算力基礎設施。加強算力中心統籌,盤活存量算力基礎設施,有力提升機房、機柜等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存量基礎設施項目上架率,構建全市梯次多元算力布局體系,形成綠色低碳、智能高效、集成統一、互聯互通、算力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適應的算力網絡發展格局。積極爭取省級萬卡級高算力規模的新型算力中心集群,探索算力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配套算力資源利用機制,出臺金華市區算力券推廣應用管理辦法,支持算力中介服務機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創客、科研機構等使用算力資源。支持高等院校、企業加強先進計算、算網融合等技術研究,圍繞實際應用場景開展通用大模型應用和領域專業大模型開發。3.加快推進數據流通基礎設施
6、建設。全面迭代升級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探索打造“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控可計量、數據可信可追溯”的流通環境,實現數據資源“供得出”。高水平一體化打造金華市數據交易中心,建設安全、可信的數據流通交易平臺。支持大型國有企業、電商企業等打造“小而精”的行業性數據交易平臺,促進數據要素與各行業融合應用。4.著力夯實數據安全基礎設施。構建政府、行業協會多方協同參與的數據安全治理模式,強化分行業監管和跨行業協同監管,搭建數據安全監管平臺,實現全市數據安全風險情況實時動態在線監管。全面提升運用隱私計算、數據加密、數字身份認證等技術能力,貫穿數據全生命周期流程,探索建設“平臺+規則+場景+監管”四維一體
7、機制,確保數據的可信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二)構筑堅實數據資源體系5.加快數據資源盤點儲備。堅持“業務數據化、數據目錄化、目錄資源化”原則,持續開展全市數據資源排查,完善全市統一數據目錄體系。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拓展數據歸集渠道和范圍,加強稅務、交通、物流、醫保、衛健、公安、社保以及水、電、氣等公共數據歸集。鼓勵企事業單位開展本領域數據歸集治理,推動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等開展行業共性數據資源庫建設,打造高質量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數據集。6.強化高質量數據供給。建立安全可控、彈性包容的數據治理體系,制定數據收集、存儲、處理、傳輸、使用等治理全鏈條的標準規范,持續加強數據分類分級管理。鼓勵行
8、業協會等機構按成熟度分步選擇典型高頻重點領域,依據行業特點制定數據治理細則并分別推動數據應用。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數據基礎產品領域國家、行業、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引導重點企業開展工業產品主數據等標準化試點示范。建立數據質量評價體系,加強數據評價能力建設和信息化建設,推動數據高質量認證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7.開展數據資產登記入表。建立數據資產登記平臺,研究制定數據資產登記管理細則。率先探索公共數據資產登記路徑,研究設計公共數據資產卡片,做到“一數一源”、動態更新和上鏈存證,推動公共數據資產化全流程管理。推動專業評估機構開展數據資產評估服務,建立“數據評價+價值評估”的數據資產評估模式。加快研究細化
9、企業數據資產入表的操作規則和獎勵政策,優先在國有企業開展數據資產登記評估工作,選取有條件、有意愿的非國有企業開展數據資產入表試點。(三)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交易8.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化公共服務機構。做強數據要素運營市場主體,成立數據集團,打造集政府公共數據資源開發運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投資等功能于一體的重要平臺。深化與上海數據交易所等機構的戰略合作,推動數據基礎制度標準共建,實現產品互信互認、生態資源共享、交易服務互通互補。健全金華市人工智能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為數據要素市場化提供專業力量支撐。9.加強公共數據開放利用。完善公共數據常態化供需對接、數據回流機制,持續推動國家數
10、據直達基層,實現數據高質量共享。組織制定年度公共數據開放重點清單,優先推進交通運輸、衛生健康、企業登記監管、氣象等領域數據安全合規有序開放。探索制定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收益的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制度規則,聚焦產業發展、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務等領域開展場景建設,打造一批標志性成果。加強數據知識普及,開展媒體宣傳、論壇展會、“數據要素”應用創新大賽等活動,宣傳數據創新應用典型成果。10.探索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機制。率先在商品貿易、影視文旅等領域制定行業數據確權制度細則。出臺數據產品交易專項補貼政策,推進數據進場交易。探索將國有企業數據資產的開發利用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激勵機制。建立數據資產金融
11、創新引導獎勵機制,支持金融機構開展數據資產信貸等創新業務,激發數據市場主體活力。11.構建公平高效發展環境。加強數據司法保護,界定數據相關合規審查、安全審查、算法審查、侵權認定的實現規則,探索建立數據仲裁機制,強化對數據要素合規流動的保障。建立健全數據交易監管機制,對數據認證、交易、備份、追溯、跨境流動等環節進行監督,推動建設規范的數據交易市場。加強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建立數據知識產權存證公證、登記服務、交易使用等全過程上鏈固證的數據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推進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在數據權益行政執法、司法審判中的應用。鼓勵數商企業有序開展創新試點,創造“合規不起訴”“首違不罰或輕罰”的發展環境。(四)
12、深入推進數據賦能產業發展12.數據要素工業制造。圍繞“2+4+X”產業體系和10條重點產業鏈,推進“十鏈萬企”數字化改造,聚焦智能光伏、磁性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行業培育“數字化車間”“未來工廠”省級試點企業。支持企業打通供應鏈上下游質量、庫存、物流等數據,提升協同制造能力。支持企業整合設計、生產、運行等數據,提升預測性維護和增值服務等能力。創新研發模式,支持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企業匯聚融合科學文獻、專利、實驗室等數據,提高企業創新能力。13.數據要素商貿流通。發揮東陽市、義烏市首批浙江省數字貿易示范區引領作用,加快數字技術與電商貿易深度融合。支持我市商貿企業整合消費行為、交通狀況、人口特征
13、等數據,推動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發展,打造數字生活消費新場景。鼓勵電子商務企業、現代流通企業、數字貿易龍頭企業融合交易、物流、支付數據,支撐提升供應鏈綜合服務、跨境身份認證、全球供應鏈融資等能力。14.數據要素文化旅游。支持我市旅游經營主體共享氣象、交通等數據,在合法合規前提下構建客群畫像、城市畫像等,通過迭代升級“金華市智慧文旅(廣電)大腦”“e家書房”等為游客提供更加精準的個性化推薦和定制化服務。支持我市文化創意、展覽等領域經營主體加強數據開發利用,協同推進武義縣共富百花云、東陽市古建筑營造技藝在線等試點應用建設,培育具有金華特色的文化產品和品牌。依托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大腦升級打造全域影視資源
14、VR攝錄庫、橫店劇本庫、影視作品數據庫等,提升文化數據資源匯聚和開發利用能力。15.數據要素交通運輸。加強對交通路況、交通事件、道路安全、車流及人流遷徙、外部環境等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加快智慧高速、智慧交管、智慧停車、自動駕駛等城市場景的落地。支持企業通過共享互認不同運輸方式的數據,暢通公鐵聯運、海鐵聯運、公水聯運等銜接,實現貨運“一次委托”、運單“一單到底”、結算“一次收取”、保險“統一理賠”、貨物“全程跟蹤”等服務。發揮華東國際聯運港、義烏港作用,支持金華龍頭企業推進運輸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和復用,培育行業人工智能平臺和人工智能工具,提升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16.數據要素醫療健康。推進電子病歷數
15、據共享,在醫療機構間推廣檢查檢驗結果數據標準統一和共享互認。建立完善全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融合體檢、就診、疾控等數據,有效監測疾病分布、流行趨勢等。支持醫療機構基于信用數據開展先診療后付費就醫。支持公立醫療機構在合法合規前提下向金融、養老等經營主體共享數據,支撐商業保險產品、療養休養等服務產品精準設計,拓展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能健康管理等數據應用新模式新業態。17.數據要素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融合利用環保、工商、稅務、醫療、社保等數據加強主體識別,圍繞智慧監管、信用信息、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探索開發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人行金華市分行等依托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基于外貿企業物流、信息流、資金
16、流等數據,持續打造“中歐班列運費貸”等系列跨境金融應用場景,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聯合轄內商業保險公司探索打造保險數據人工智能中心,優化保險產品設計。18.數據要素現代農業。支持我市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相關服務企業融合利用遙感、土壤、農事作業、病蟲害、市場等數據,加快形成智慧種養、溯源管理、監測預警、精準營銷的農業數智化生產銷售模式。圍繞金華兩頭烏、有機茶、蘭溪楊梅、浦江葡萄等打造一批具有金華特色的未來農場和農業產業大腦應用場景。19.數據要素應急管理。打造金華市高危產業監管平臺,探索利用電力、通信、遙感等數據,實現對高危行業企業違規生產、私挖盜采、明停暗開行為的精準監管。打造“金華基層消防大管
17、家”平臺,利用消防隱患排查、消防警情、消防設施等數據,實現對各區域、重點企業單位的精準消防管控。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圍繞工礦、危險化學品、建筑等高危行業,加強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風險評估,提高風險評估的精準性和科學性。迭代升級智能化風險監測平臺,利用鐵塔、電力、氣象等公共數據,研發火災、臺風、洪澇、冰凍雨雪等自然災害災情監測評估模型,強化災害風險精準預警研判能力。(五)培育數據要素產業生態20.構建“1+N”數據產業空間布局。建設以金義主軸為核心引領,義烏商貿服務業集聚區、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金蘭永武產業帶等各區域聯動的數據產業發展格局。支持金華開發區建設浙中人工智能產業園,探索建設國家級數據標
18、注基地,推動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等垂直行業AI模型應用,創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支持義烏建設全球數字貿易中心,打造新型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布局數字供應鏈、數字人直播等前沿領域,探索未來數字商品市場新模式。支持橫店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文化產業集群,爭取設立國家文化大數據影視分中心,加快數字內容產業鏈破圈,全方位推動數字文旅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金義新區(金東區)、蘭溪市、永康市、浦江縣、磐安縣等地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數據要素“園中園”和產業基地。21.推進數商高質量發展。壯大金華市數據資源協會,建立數商評定體系,制定數商招引培育工作計劃,分類制定獎勵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服務型、應用型、技術
19、型數據要素型企業。推動有條件的國有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等將數據業務剝離,重組成立數商企業。大力發展數據集成、數據經紀、合規認證、安全審計、數據公證、數據保險、數據托管、資產評估、爭議仲裁、風險評估、人才培訓等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遴選和宣傳推廣一批優秀數據要素型示范企業和創新案例,每年定期發布金華數商名錄并給予榮譽認定。22.加快培育數據要素人才隊伍。實施數據要素素養提升行動,打造數據領域“三支隊伍”。鼓勵浙江師范大學等高等院校與龍頭企業以數據產業需求為導向建立聯合培養機制,“訂單式”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應用型產業領軍人才。依托在金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一批實踐教學基地,聯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
20、研究院等打造數據要素人才培訓和集聚高地。鼓勵支持企業設立首席數據官。聯合行業組織、企業和高校院所等單位在金高校舉辦數據開發利用訓練營,分層次、分類別開展培訓,打造專業人才隊伍。四、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城市大腦與數據要素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職能,優化完善工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按季度召開工作例會,綜合研究重大問題、重大政策,協調推進重大項目、重要事項。由市級牽頭部門分別制定攻堅任務細化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舉措,實施掛圖作戰、建立健全常態化推進機制,推動任務落地落細。(二)完善政策體系。加強新政策及時研判分析,根據數據要素發展實際,擴大政策覆蓋范圍,優化調整重點支持領域和方向,
21、落實國家、省數據要素市場化各項政策,全面保障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建立健全容錯免責機制,鼓勵各部門和縣(市、區)勇于創新、敢闖敢試,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走深走實。(三)健全考核體系。研究制定分級分類考核指標體系,將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情況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和對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目標責任制考核。適時開展考核晾曬和全市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專項督查,壓實各部門和縣(市、區)責任。組織開展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的表彰,充分調動各地發展數據要素的主動性、創造性。(四)加強資金支持。支持利用政府專項債、政策性貸款、政府補貼等方式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加大在數據治理、平臺建設、場景創新、安全保護等方面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探索推動運營服務模式創新,發起設立數據產業基金,積極拓寬社會資金、產業基金等融資渠道,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壯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