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中國資產評估準則匯編截至2025年1月(178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普華永道:中國資產評估準則匯編截至2025年1月(1780頁).pdf(178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第一分冊第一分冊內部參考資料,請勿翻印(截至二零二五年一月三十一日)中中 國國 資資 產產 評評 估估 準準 則則 匯匯 編編 1 總目錄總目錄 第一分冊第一分冊 1.1 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簡要說明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簡要說明 1.2 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 1.3 評估相關規范的發布、生效及廢止日期評估相關規范的發布、生效及廢止日期 1.4 基本準則基本準則 1.5 職業道德準則職業道德準則 1.6 程序性具體準則程序性具體準則 1.7 實體性具體準則實體性具體準則 1.8 資產評估指南資產評估指南 1.9 資產評估指導意見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1.10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資
2、產評估專家指引 1.11 資產評估風險提示資產評估風險提示 1.12 操作指引操作指引 1.13 資產評估準則術語資產評估準則術語 2020 1.14 現行評估規范現行評估規范/準則的發布通知準則的發布通知 1.15 地方協會發布文件地方協會發布文件 1.16 評估準則的相關補充資料評估準則的相關補充資料 第二分冊第二分冊 2.1 部分已發布評估相關規范的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部分已發布評估相關規范的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 2.2 評估相關規范的未定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評估相關規范的未定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 2.3 已公開出版的準則講解(答疑)清單已公開出版的準則講解(答疑)清單 第三分冊第三分冊
3、 3.1 失效的評估規范失效的評估規范/準則文件準則文件 3.2 失效的評估規范失效的評估規范/準則文件的發布通知準則文件的發布通知 2 第一分冊目錄第一分冊目錄 1.1 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簡要說明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簡要說明 1 1.2 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 3 1.3 評估相關規范的發布、生效及廢止日期評估相關規范的發布、生效及廢止日期 5 1.4 基本準則基本準則 11 資產評估基本準則(財資201743 號)11 1.5 職業道德準則職業道德準則 17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中評協201730 號)17 1.6 程序性具體準則程序性具體準則 21 1、資產評估執業
4、準則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評協201733 號)21 2、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程序(中評協201836 號)25 3、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報告(中評協201835 號)29 4、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中評協201837 號)37 5、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中評協201735 號)40 6、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方法(中評協201935 號)45 1.7 實體性具體準則實體性具體準則 50 1、資產評估執業準則企業價值(中評協201838 號)50 2、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無形資產(中評協201737 號)59 3、資產評估執業準則不動產(中評協201738 號)6
5、4 4、資產評估執業準則機器設備(中評協201739 號)70 5、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珠寶首飾(中評協201740 號)74 6、資產評估執業準則森林資源資產(中評協201741 號)78 7、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知識產權(中評協202314 號)82 1.8 資產評估指南資產評估指南 90 1、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中評協201742 號)90 2、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中評協201743 號)127 3、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中評協201745 號)165 4、資產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指南(中評協201746 號)171 3 1.9 資產評估指導意見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181 1
6、、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47 號)181 2、資產評估對象法律權屬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48 號)184 3、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49 號)186 4、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0 號)192 5、商標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1 號)198 6、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2 號)203 7、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3 號)207 8、實物期權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4 號)211 9、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614 號)221 10、人民法院委托司法執行財產處置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7、(中評協201914 號)237 11、珠寶首飾評估程序指導意見(中評協201936 號)244 12、企業并購投資價值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2030 號)251 13、體育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221 號)259 14、數據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2317 號)275 1.10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資產評估專家指引 290 1、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 號金融企業評估中應關注的金融監管指標(中評協201562 號)290 2、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2 號金融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資產評估方法選用(中評協201563 號)323 3、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3 號金融企業收益法評估模型與參數
8、確定(中評協201564 號)337 4、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4 號金融企業市場法評估模型與參數確定(中評協201565 號)368 5、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5 號壽險公司內部精算報告及價值評估中的利用(中評協201566 號)378 6、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6 號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評估報告披露(中評協201567 號)404 7、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7 號中小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中評協201568號)408 8、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8 號資產評估中的核查驗證(中評協201939 號)421 9、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9 號數據資產評估(中評協201940 號)429 4 10、資產評估專家
9、指引第 10 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合理履行資產評估程序(中評協20206 號)440 11、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1 號 商譽減值測試評估(中評協202037 號)443 12、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2 號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中折現率的測算(中評協202038 號)450 13、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3 號境外并購資產評估(中評協202131 號)455 14、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4 號科創企業資產評估(中評協202132 號)480 15、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5 號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評估(中評協202321 號)501 16、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6 號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資產評估(中評協202
10、223號)509 17、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7 號碳資產評估(中評協202412 號)521 1.11 資產評估風險提示資產評估風險提示 533 1、中評協關于關注企業商譽減值測試評估業務風險的提示 533 1.12 操作指引操作指引 536 1、財政支出(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操作指引(試行)(中評協201470 號)536 1、PPP 項目資產評估及相關咨詢業務操作指引(中評協201638 號)557 2、道路運輸物流企業授信額度評估咨詢操作指引(試行)(中評協201937 號)702 3、資產評估機構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相關業務操作指引(中評協202411 號)712 1.13 資產評估準則術
11、語資產評估準則術語 2020(中評協(中評協202031 號)號)769 1.14 現行評估規范現行評估規范/準則的發布通知準則的發布通知 787 1、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關于印發財政支出(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操作指引(試行)的通知 788 1、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 號金融企業評估中應關注的金融監管指標的通知 789 2、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2 號金融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資產評估方法選用的通知 790 3、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3 號金融企業收益法評估模型與參數確定的通知 791 5 4、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4 號金融企業市場法評估模型與參數確定的通知 792 5、關
12、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5 號壽險公司內部精算報告及價值評估中的利用的通知 793 6、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6 號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評估報告披露的通知 794 7、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7 號中小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的通知 795 8、中評協關于印發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 796 9、中評協關于印發PPP 項目資產評估及相關咨詢業務操作指引的通知 797 10、財政部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基本準則的通知 798 11、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的通知 799 12、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通知 800 13、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
13、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的通知 801 14、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無形資產的通知 802 15、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不動產的通知 803 16、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機器設備的通知 804 17、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珠寶首飾的通知 805 18、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森林資源資產的通知 806 19、中評協關于印發修訂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的通知 807 20、中評協關于印發修訂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的通知 808 21、中評協關于印發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的通知 809 22、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指南的通知 810 2
14、3、中評協關于印發修訂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的通知 811 24、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對象法律權屬指導意見的通知 812 25、中評協關于印發修訂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 813 26、中評協關于印發修訂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 814 27、中評協關于印發修訂商標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 815 28、中評協關于印發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 816 29、中評協關于印發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 817 30、中評協關于印發實物期權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 818 31、中評協關于印發修訂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報告的通知 819 32、中評協關于印發修訂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
15、程序的通知 820 6 33、中評協關于印發修訂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的通知 821 34、中評協關于印發修訂資產評估執業準則企業價值的通知 822 35、中評協關于印發人民法院委托司法執行財產處置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 823 36、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方法的通知 824 37、中評協關于印發珠寶首飾評估程序指導意見的通知 825 38、中評協關于印發道路運輸物流企業授信額度評估咨詢操作指引(試行)的通知 826 39、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8 號資產評估中的核查驗證的通知 827 40、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9 號數據資產評估的通知 828
16、41、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0 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合理履行資產評估程序的通知 829 42、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1 號商譽減值測試評估的通知 830 43、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2 號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中折現率的測算的通知 831 44、中評協關于印發企業并購投資價值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 832 45、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準則術語 2020的通知 833 46、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3 號境外并購資產評估的通知 834 47、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4 號科創企業資產評估的通知 835 48、中評協關于印發體育無形資產評估
17、指導意見的通知 836 49、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知識產權的通知 837 50、中評協關于印發數據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 838 51、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5 號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評估的通知 839 52、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6 號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資產評估的通知 840 53、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機構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相關業務操作指引的通知 841 54、中評協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 17 號碳資產評估的通知 842 1.15 地方協會發布文件地方協會發布文件 843 1、北京資產評估協會中小評估機構技術援助專家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1 號法院委托評估項
18、目 844 7 2、北京資產評估協會中小評估機構技術援助專家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2 號折現率選取 848 3、北京資產評估協會中小評估機構技術援助專家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3 號發電企業相關評估項目 853 4、北京資產評估協會中小評估機構技術援助專家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4 號無形資產評估 861 5、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2016 年第一期)870 6、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2018 年第一期)884 7、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2018 年第二期)904 8、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2018 年第三期)920 9、
19、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關于執行法院擬處置京牌小客車資產評估業務的特別提示 937 10、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2019 年第一期)關于權屬資料的核查驗證 941 11、北京資產評估協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研究報告(2019 年第一期)企業價值評估 961 12、北京資產評估協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研究報告(2019 年第二期)商譽減值測試評估 969 13、北京資產評估協會維權委員會專家提示(2019 年第 1 號)資產評估委托合同風險提示 980 14、北京資產評估協會資產評估業務所涉刑事犯罪案例分析及風險防范建議(略)1000 15、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
20、執業問題解答(2020 年第一期)1001 16、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2020 年第二期)1018 17、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2021 年)1033 18、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2022 年)1042 19、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 2023 年第一期 1070 20、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 2023 年第二期 1081 21、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2024 年第一期 數據資產評估)1092 22、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執業問題解答上市公司商譽減值測試資產評估
21、1106 23、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REITS 項目資產評估研究報告(略)1123 8 24、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財報業務審計評估”交流會綜述 1124 25、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資產評估機構出具估值報告注意事項研究 1137 26、北京資產評估協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提示2021第 1 號從事證券評估業務的評估機構可能面臨的風險提示 1172 27、北京資產評估協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提示2021第 2 號人民法院委托資產評估業務風險提示 1182 28、北京資產評估協會維權委員會資產評估行業法律責任風險與應對調研報告(略)1193 29、北京資產評估協會懲戒委員
22、會警鐘長鳴 慎終如始資產評估刑事案件警示錄(略)1193 30、北京資產評估協會政務服務委員會北京資產評估行業政務服務工作參考清單(2023 年)(略)1193 31、北京資產評估協會行業發展戰略委員會新質生產力下的資產評估創新業務研究 1194 32、北京注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2018 年第 5 號)運用合并對價分攤評估結果的風險考慮 1237 33、北京注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2018 年第 7 號)商譽減值審計中的重點關注事項 1241 34、北京注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2020 年第 11 號)上市公司重組需關注事項 1249 35、浙江省注
23、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1 號)商譽減值測試相關問題的關注 1266 36、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5 號)后疫情時代資產評估關注事項 1284 37、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6 號)如何利用管理層聘請的商譽減值評估專家出具的評估報告的有關建議 1297 38、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9 號)評估業務實務問題解答(一)1307 39、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10 號)企業并購重組重大風險專家提示 1323 40、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11 號)評估業務實務問
24、題解答(二)1339 9 41、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關于印發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業務基本指引(試行)的通知 1354 42、深圳市注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第十次研討會會議紀要 1361 43、深圳市資產評估協會關于司法委托資產評估業務需謹慎執業的風險提示(2021年)1366 44、重慶市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第一期)關于設備、不動產單項資產評估的風險提示函(渝會協202029 號)1369 45、重慶市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第二期)關于資產評估機構出具咨詢報告的風險提示函(渝評協函20215 號)1373 46、重慶市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第三期)關
25、于資產評估機構承接司法評估項目的風險提示函(渝評協函202429 號)1376 47、江蘇省資產評估協會關于印發企業價值評估操作指引資產基礎法的通知(蘇評協202081 號)1380 48、上海市知識產權質押評估技術規范(試行)1517 49、廣西資產評估協會關于印發廣西資產評估報告框架提示與引導(試行)的通知 1542 50、河南省資產評估協會發布管理類工作底稿手冊(略)1545 51、河南省資產評估協會發布機器設備專題工作底稿手冊(略)1545 52、湖北省資產評估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國有企業改制和房屋征收補償評估項目的風險提示(略)1545 53、湖北省資產評估協會涉及政府專項補助資金的機
26、器設備資產評估業務風險提示(略)1545 54、湘評協專家提示第 1 號不動產評估中涉及增值稅處理的專家提示 1546 55、四川省資產評估工作底稿手冊(略)1554 56、四川省資產評估協會風險管理委員會企業國有資產評估業務風險提示 1555 1.16 評估準則的相關補充資料評估準則的相關補充資料 1565 1、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 1566 2、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就資產評估法的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1577 3、財政部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的通知(財資201693號)1583 4、資產評估行業財政監督管理辦法 1586 10 5、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修改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許可和
27、監督管理辦法等 2 部部門規章答記者問 1600 6、財政部關于做好資產評估機構備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1602 7、財政部資產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制定和實施資產評估基本準則答記者問 1608 8、貫徹資產評估法完善資產評估準則 1613 9、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規則適用指引評估類第 1 號 1622 10、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 5 號上市公司股權交易資產評估 1627 11、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 7 號輕資產類公司收益法評估 1643 12、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 8 號商譽減值 1659 13、關于印發人民法院委托評估工作規范的通知
28、(法辦2018273 號)1677 14、關于人民法院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815 號)1688 15、關于印發人民法院委托評估專業技術評審工作規范的通知(法辦2019364 號)1699 16、關于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股權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2120 號)1707 17、關于進一步規范銀行函證及回函工作的通知(財會202012 號)1713 18、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提示(第 8 號)銀行函證基礎程序專家提示(略)1717 19、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印發關于優化中央企業資產評估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的通知(國資發產權規20248 號)1718 20
29、、關于印發上海市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審核手冊的通知(滬國資委評估2018353 號)(略)1727 21、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企業國有資產評估核準備案操作手冊的通知(滬國資委評估2020100 號)1728 22、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企業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受托評估機構執業質量評價辦法的通知(滬國資委評估2020145 號)1749 23、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估值報告審核指引(試行)的通知(滬國資委評估2020413 號)1753 24、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國有企業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評估管理工作指引(試行)的
30、通知(滬國資委評估2022116 號)1765 1 1.1 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簡要說明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簡要說明1 準則體系的基本架構準則體系的基本架構 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包括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兩部分。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分為基本準則、具體準則、評估指南、指導意見四個層次?;緶蕜t是評估師執行各種資產類型、各種評估目的評估業務的基本規范,具體準則包括規范評估業務流程的程序性準則和規范各種資產類型評估業務的實體性準則,評估指南是對特定評估目的和評估業務中某些重要事項的規范,指導意見是針對評估業務中的某些具體問題的指導性文件。準則體系設計思路準則體系設計思路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的四個層
31、次從內涵看,依次遞進、結構嚴謹、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緶蕜t具有統馭性,其他準則各有其規范范圍。準則層次的設計既滿足了不同類型評估規范的需要,又能體現出不同發展階段評估業務的要求;既規范評估師行為,又對委托方和監管部門產生積極影響;既突出對評估師職業道德規范,又對評估師權益進行合理保護。從外延看,準則體系具有開放靈活的特點,為評估實踐中最新的評估領域的規范留有空間。隨著中國評估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可以將新的研究成果、實踐經驗納入到準則體系中來。準則發布方式準則發布方式 根據資產評估法的要求,財政部制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制定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這就明確了財政部和中國資產
32、評估協會在準則制定方面的職責分工,有助于形成我國資產評估準則制定及更新的常態機制。由政府發布基本準則,體現政府從公共管理角度對評估執業的要求,通過政府的要求實現評估準則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旨。其他準則項目由行業協會發布,一方面傳達政府意志,另一方面又體現專業特點。此外,為了促進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有效實施,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為評估機構和資產評估師提供指導,中評協根據評估實踐需求或監管部門要求,針對評估業務特定事項或難點,將陸續發布資產評估專家指引,供評估機構和 1 參考自財政部 2007 年 11 月 28 日發布的資產評估準則體系說明匯編并按公開資料進行更新。2 資產評估師遵守評估準則時參考
33、。專家指引由中評估組織具有豐富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專家進行起草,專家指引來自于專家自身經驗和以往案例,是優秀評估實踐的具體體現。但由于評估業務因不同經濟行為、交易目的存在多樣復雜的情況,專家指引可能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說明的是專家指引并非資產評估師在執業時所要遵循的強制性標準。另外,為指導評估機構執行財政支出(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業務和PPP項目資產評估及相關咨詢業務,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分別于2014年4月30日和2016年10月13日發布了財政支出(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操作指引(試行)和PPP項目資產評估及相關咨詢業務操作指引。3 1.2 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 1、執業準則體系
34、、執業準則體系 4 2、評估準則體系、評估準則體系 5 1.3 評估相關規范的發布、生效及廢止日期評估相關規范的發布、生效及廢止日期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 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廢止日期廢止日期 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1996-05-07 1996-05-07 2011-10-14 資產評估報告基本內容與格式的暫行規定 1999-03-02 1999-03-02 2009-07-01 資產評估業務約定書指南 1999-06-25 1999-06-25 2008-07-01 資產評估計劃指南 1999-06-25 1999-06-25 2008-07-01 資產評估工作底稿指南
35、1999-06-25 1999-06-25 2008-07-01 資產評估檔案管理指南 1999-06-25 1999-06-25 2008-07-01 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2001版)2001-07-23 2001-09-01 2009-07-01 珠寶首飾評估指導意見 2003-01-28 2003-03-01 2010-07-01 注冊資產評估師關注評估對象法律權屬指導意見 2003-01-28 2003-03-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 2004-02-25 2004-05-01 2017-10-01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 2004-02-25 2004
36、-05-01 2017-10-01 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試行)2004-12-30 2005-04-01 2012-07-01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指導意見(試行)2005-03-21 2005-07-01 2017-10-01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2007-11-09 2007-12-3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評估報告(2007版)2007-11-28 2008-07-01 2012-03-01 資產評估準則評估程序 2007-11-28 2008-07-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業務約定書(2007版)2007-11-28 2008-07-01 20
37、12-03-01 資產評估準則工作底稿 2007-11-28 2008-07-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機器設備 2007-11-28 2008-07-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不動產 2007-11-28 2008-07-01 2017-10-01 6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 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廢止日期廢止日期 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2007版)2007-11-28 2008-07-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2008版)2008-11-28 2009-07-01 2017-10-01 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2008版)200
38、8-11-28 2009-07-01 2017-10-01 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2008版)2008-11-28 2009-07-01 2012-03-01 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指導意見(試行)2009-12-28 2010-07-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珠寶首飾 2009-12-28 2010-07-01 2017-10-01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2010版)2010-12-18 2011-07-01 2012-03-01 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指南 2010-12-18 2012-01-01 2017-10-01 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2010版)2010-12
39、-18 2011-07-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企業價值 2011-12-30 2012-07-01 2017-10-01 商標資產評估指導意見(2010版)2011-12-30 2012-07-01 2017-10-01 實物期權評估指導意見(試行)2011-12-30 2012-07-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評估報告(2011版)2012-02-13 2012-03-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業務約定書(2011版)2012-02-13 2012-03-01 2017-10-01 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2011版)2012-02-13 20
40、12-03-01 2017-10-01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2011版)2012-02-13 2012-03-01 2017-10-01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獨立性 2012-12-28 2013-07-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利用專家工作 2012-12-28 2013-07-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準則森林資源資產 2012-12-28 2013-07-01 2017-10-01 資產評估操作專家提示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評估報告披露 2012-12-28 2012-12-28 2015-07-22 7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 生效日期生效日
41、期 廢止日期廢止日期 資產評估操作專家提示中小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 2012-12-28 2012-12-28 2015-07-22 財政支出(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操作指引(試行)2014-04-30 2014-08-01 2024-11-29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號金融企業評估中應關注的金融監管指標 2015-07-22 2015-07-22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2號金融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資產評估方法選用 2015-07-22 2015-07-22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3號金融企業收益法評估模型與參數確定 2015-07-22 2015-07-22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4號金融企業市場法評估模型與
42、參數確定 2015-07-22 2015-07-22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5號壽險公司內部精算報告及價值評估中的利用 2015-07-22 2015-07-22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6號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評估報告披露 2015-07-22 2015-07-22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7號中小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 2015-07-22 2015-07-22 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指南(2015版)2015-12-31 2016-07-01 2017-10-01 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2016-03-30 2016-07-01 PPP項目資產評估及相關咨詢業務操作指引 2016-10-13 2016-
43、10-13 資產評估基本準則 2017-08-23 2017-10-01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 2017-09-08 2017-10-01 8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 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廢止日期廢止日期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程序(2017版)2017-09-08 2017-10-01 2019-01-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報告(2017版)2017-09-08 2017-10-01 2019-01-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委托合同 2017-09-08 2017-10-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2017版)2017-09-08 2017-10-01 20
44、19-01-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 2017-09-08 2017-10-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企業價值(2017版)2017-09-08 2017-10-01 2019-01-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無形資產 2017-09-08 2017-10-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不動產 2017-09-08 2017-10-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機器設備 2017-09-08 2017-10-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珠寶首飾 2017-09-08 2017-10-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森林資源資產 2017-09-08 2017-10-01 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2017版)20
45、17-09-08 2017-10-01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2017版)2017-09-08 2017-10-01 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指南(2017版)2017-09-08 2017-10-01 2023-09-01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 2017-09-08 2017-10-01 資產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指南 2017-09-08 2017-10-01 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2017版)2017-09-08 2017-10-01 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2017版)2017-09-08 2017-10-01 9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 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廢止日期廢
46、止日期 資產評估對象法律權屬指導意見 2017-09-08 2017-10-01 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2017版)2017-09-08 2017-10-01 商標資產評估指導意見(2017版)2017-09-08 2017-10-01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2017-09-08 2017-10-01 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指導意見 2017-09-08 2017-10-01 實物期權評估指導意見 2017-09-08 2017-10-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報告(2018版)2018-10-29 2019-01-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程序(2018版)2018-10-29 20
47、19-01-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2018版)2018-10-29 2019-01-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企業價值(2018版)2018-10-29 2019-01-01 人民法院委托司法執行財產處置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2019-05-06 2019-07-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方法 2019-12-04 2020-03-01 珠寶首飾評估程序指導意見 2019-12-04 2020-03-01 道路運輸物流企業授信額度評估咨詢操作指引(試行)2019-12-06 2020-01-01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8號資產評估中的核查驗證 2019-12-31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9號
48、數據資產評估 2019-12-31 10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 生效日期生效日期 廢止日期廢止日期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0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合理履行資產評估程序 2020-03-11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1號 商譽減值測試評估 2020-12-29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2號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中折現率的測算 2020-12-30 企業并購投資價值評估指導意見 2020-11-25 資產評估準則術語2020 2020-11-25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3號境外并購資產評估 2021-12-31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4號科創企業資產評估 2021-12-31 體育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49、2021-01-14 2022-03-01 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知識產權 2023-08-21 2023-09-01 數據資產評估指導意見 2023-09-08 2023-10-01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5號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評估 2023-11-23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6號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資產評估 2023-12-11 資產評估機構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相關業務操作指引 2024-11-29 2024-11-29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7號碳資產評估 2024-11-29 11 1.4 基本準則基本準則 資產評估基本準則資產評估基本準則(財資(財資201743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
50、條 為規范資產評估行為,保證執業質量,明確執業責任,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資產評估行業財政監督管理辦法等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由其他評估行政管理部門管理,應當執行其他準則的,從其規定。第三條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是指根據資產評估法和國務院規定,按照職責分工由財政部門監管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四條第四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堅持
51、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第五條第五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誠實守信,勤勉盡責,謹慎從業,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自覺維護職業形象,不得從事損害職業形象的活動。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應當獨立進行分析和估算并形成專業意見,拒絕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干預,不得直接以預先設定的價值作為評估結論。第七條第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資產評估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勝任所執行的資產評估業務,保持和提高專業能力。12 第三章第三章 資產評估程序資產評估程序 第八條第八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資產評估業務,履行下列基本程序:明確業
52、務基本事項、訂立業務委托合同、編制資產評估計劃、進行評估現場調查、收集整理評估資料、評定估算形成結論、編制出具評估報告、整理歸集評估檔案。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得隨意減少資產評估基本程序。第九條第九條 資產評估機構受理資產評估業務前,應當明確下列資產評估業務基本事項:(一)委托人、產權持有人和委托人以外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二)評估目的;(三)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四)價值類型;(五)評估基準日;(六)資產評估報告使用范圍;(七)資產評估報告提交期限及方式;(八)評估服務費及支付方式;(九)委托人、其他相關當事人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工作配合和協助等需要明確的重要
53、事項。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對專業能力、獨立性和業務風險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受理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滿足專業能力、獨立性和業務風險控制要求,否則不得受理。第十條第十條 資產評估機構執行某項特定業務缺乏特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時,應當采取彌補措施,包括利用專家工作等。13 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資產評估機構受理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與委托人依法訂立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資產評估機構和委托人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等內容。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具體情況編制資產評估計劃,包括資產評估業務實施的主要過程及時間進度、人員安排等。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對評估對象進行現場調查
54、,獲取資產評估業務需要的資料,了解評估對象現狀,關注評估對象法律權屬。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具體情況收集資產評估業務需要的資料。包括: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的涉及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等資料;從政府部門、各類專業機構以及市場等渠道獲取的其他資料。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依法提供并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依法對資產評估活動中使用的資料進行核查和驗證。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確定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包括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基本方法及其衍生方法。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等情況,分析上述
55、三種基本方法的適用性,依法選擇評估方法。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評定、估算形成評估結論后,編制初步資產評估報告。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對初步資產評估報告進行內部審核后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對工作底稿、資產評估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形成資產評估檔案。第四章第四章 資產評估報告資產評估報告 14 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等相關規定。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資產評估報告的內容包括:標題及文號、目錄、聲明、摘要、正文、附件。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資產評估報告正文應當包括下列內
56、容:(一)委托人及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二)評估目的;(三)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四)價值類型;(五)評估基準日;(六)評估依據;(七)評估方法;(八)評估程序實施過程和情況;(九)評估假設;(十)評估結論;(十一)特別事項說明;(十二)資產評估報告使用限制說明;(十三)資產評估報告日;(十四)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簽名和資產評估機構印章。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目的應當唯一。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選擇價值類型的理由,并明確其定義。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基準日應當與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評估基準日一致,可以是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時點。
57、15 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以文字和數字形式表述評估結論,并明確評估結論的使用有效期。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的特別事項說明包括:(一)權屬等主要資料不完整或者存在瑕疵的情形;(二)未決事項、法律糾紛等不確定因素;(三)重要的利用專家工作情況;(四)重大期后事項。第二十八條第二十八條 資產評估報告使用限制說明應當載明:(一)使用范圍;(二)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范圍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承擔責任;(三)除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
58、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四)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正確理解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第二十九條第二十九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履行內部審核程序,由至少兩名承辦該項資產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簽名并加蓋資產評估機構印章。法定評估業務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履行內部審核程序,由至少兩名承辦該項資產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師簽名并加蓋資產評估機構印章。第五章第五章 資產評估檔案資產評估檔案 第三十條第三十條 資產評估檔案包括工作底稿、資產評估報告以及其他相關資料。資產評估檔案應當由資產評估機構妥善
59、管理。16 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一條 工作底稿應當真實完整、重點突出、記錄清晰,能夠反映資產評估程序實施情況、支持評估結論。工作底稿分為管理類工作底稿和操作類工作底稿。管理類工作底稿是指在執行資產評估業務過程中,為受理、計劃、控制和管理資產評估業務所形成的工作記錄及相關資料。操作類工作底稿是指在履行現場調查、收集資產評估資料和評定估算程序時所形成的工作記錄及相關資料。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二條 資產評估檔案保存期限不少于十五年。屬于法定資產評估業務的,不少于三十年。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三條 資產評估檔案的管理應當嚴格執行保密制度。除下列情形外,資產評估檔案不得對外提供:(一)財政部門依法調閱的;(二)資產評
60、估協會依法依規調閱的;(三)其他依法依規查閱的。第六章第六章 附則附則 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四條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根據本準則制定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包括各項具體準則、指南和指導意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五條 本準則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2004 年 2 月 25 日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印發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和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的通知(財企200420 號)同時廢止。17 1.5 職業道德準則職業道德準則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中評協(中評協201730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
61、估專業人員職業道德行為,提高職業素質,維護職業形象,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職業道德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具備的道德品質和體現的道德行為。第三條第三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四條第四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誠實守信,勤勉盡責,謹慎從業,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不得出具或者簽署虛假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有重大遺漏的資產評估報告。第五條第五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履行資產評估
62、委托合同規定的義務。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對本機構的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的情況進行監督。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自覺維護職業形象,不得從事損害職業形象的活動。第三章第三章 專業能力專業能力 18 第七條第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評估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勝任所執行的資產評估業務。第八條第八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保持和提高專業能力。第九條第九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如實聲明其具有的專業能力和執業經驗,不得對其專業能力和執業經驗進行夸張、虛假和誤導性宣傳。第十條第十條 資產評估機構執行某項特定業務缺
63、乏特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時,應當采取彌補措施,包括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等。第四章第四章 獨立性獨立性 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采取恰當措施保持獨立性。資產評估機構不得受理與自身有利害關系的資產評估業務。資產評估專業人員與委托人、其他相關當事人和評估對象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識別可能影響獨立性的情形,合理判斷其對獨立性的影響??赡苡绊應毩⑿缘那樾瓮ǔ0ㄙY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或者其親屬與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之間存在經濟利益關聯、人員關聯或者業務關聯。(一)親屬是
64、指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二)經濟利益關聯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或者其親屬擁有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股權、債權、有價證券、債務,或者存在擔保等可能影響獨立性的經濟利益關系。(三)人員關聯是指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或者其親屬在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擔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其他可能對評估結論施加重大影響的特定職務。19 (四)業務關聯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從事的不同業務之間可能存在利益輸送或者利益沖突關系。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資產評估機構不得分別接受利益沖突雙方的委托,對同一評估對象進行評估。第五章第五章 與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關系與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關系 第十四條第十
65、四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得以惡性壓價、支付回扣、虛假宣傳,或者采用欺騙、利誘、脅迫等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得私自接受委托從事資產評估業務并收取費用。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得利用開展業務之便,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不得向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索要、收受或者變相索要、收受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以外的酬金、財物等。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保持公正的態度,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和判斷,拒絕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非法干預,不得直接以預先設定的價值作為評估結論。第十七條第
66、十七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與委托人進行必要溝通,提醒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正確理解評估結論。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遵守保密原則,對評估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不得在保密期限內向委托人以外的第三方提供保密信息,除非得到委托人的同意或者屬于法律、行政法規允許的范圍。第六章第六章 與其他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關系與其他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關系 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機構不得允許其他資產評估機構以本機構名義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或者冒用其他資產評估機構名義開展資產評估業務。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
67、得簽署本人未承辦業務的資產評估報告,也不得允許他人以本人名義從事資產評估業務,或者冒用他人名義從事資產評估業務。20 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開展資產評估業務過程中,應當與其他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保持良好的工作關系。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得貶損或者詆毀其他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第七章第七章 附則附則 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執行資產評估業務過程中,應當指導專家和相關業務助理人員遵守本準則相關條款。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本準則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2012 年
68、 12 月 2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獨立性的通知(中評協2012248 號)同時廢止。21 1.6 程序性具體準則程序性具體準則 1、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委托合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評協(中評協201733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訂立、履行等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是指資產評估機構與委托人訂立的,明確資產評估業務基本事項,約定資產評估機構和委托人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等內容的書面合同。資產評估機構開展資產評估
69、業務應當與委托人訂立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第三條第三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訂立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訂立 第四條第四條 資產評估機構受理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要求委托人依法訂立資產評估委托合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由資產評估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執行合伙事務合伙人)簽字并加蓋資產評估機構印章。第五條第五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關注未及時訂立資產評估委托合同開展資產評估業務可能產生的風險。如果因委托人等原因導致無法及時訂立資產評估委托合同,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采取措施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第三章第三章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內容資產評估
70、委托合同的內容 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通常包括下列內容:(一)資產評估機構和委托人的名稱、住所、聯系人及聯系方式;22 (二)評估目的;(三)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四)評估基準日;(五)評估報告使用范圍;(六)評估報告提交期限和方式;(七)評估服務費總額或者支付標準、支付時間及支付方式;(八)資產評估機構和委托人的其他權利和義務;(九)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十)合同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時間;(十一)合同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訂立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時未明確的內容,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當事人可以采取訂立補充合同或者法律允許的其他形式做出后續約定。第七條第七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載明的評估目的應
71、當表述明確、清晰。第八條第八條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與委托人進行溝通,根據資產評估業務的要求和特點,在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表述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第九條第九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明確資產評估基準日。第十條第十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明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范圍。使用范圍包括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用途、評估結論的使用有效期及資產評估報告的摘抄、引用或者披露。(一)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明確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如果存在委托人以外的其他使用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明確約定。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資產評估報告僅供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使用人使用,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
72、使用人。(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目的及用途使用資產評估報告。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違反前述約定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承擔責任。(三)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在載明的評估結論使用有效期內使用資 23 產評估報告。(四)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未經委托人書面許可,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得將資產評估報告的內容向第三方提供或者公開,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五)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未征得資產評估機構同意,資產評估報告的內容不得被摘抄、引用或者披露
73、于公開媒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及相關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完成資產評估業務并提交資產評估報告的期限和方式。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明確資產評估服務費總額或者支付標準、計價貨幣種類、支付時間及支付方式,并明確資產評估服務費未包括的與資產評估服務相關的其他費用的內容及承擔方式。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委托人應當為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協助;委托人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需要,負責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與其他相關當事人之間的協調。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
74、,遵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對評估對象在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價值進行分析和估算并出具資產評估報告,是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責任。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依法提供資產評估業務需要的資料并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恰當使用資產評估報告是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的責任;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應當對其提供的資產評估明細表及其他重要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進行確認,確認方式包括簽字、蓋章或者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如果拒絕提供或者不如實提供開展資產評估業務所需的權屬證明、財務會計信息或者其他相關資料的,資產評估機構有權拒絕履行資
75、產評估委托合同。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委托人提前終止資產評估業務、解除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委托人應當按照已經開展資產評估業務的時間、進度,或者已經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相應的評估服務費。委托人要求出具虛假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有其他非法干預評估結論情形的,24 資產評估機構有權單方解除資產評估委托合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由委托人按照已經開展資產評估業務的時間、進度,或者已經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相應的評估服務費。因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原因導致資產評估程序受限,資產評估機構無法履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資產評估機構可以單方解除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當事人可以在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由
76、委托人按照已經開展資產評估業務的時間、進度,或者已經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相應的評估服務費。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當事人的違約責任。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無法履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應當約定資產評估委托合同履行過程中產生爭議時爭議解決的方式和地點。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訂立后發現相關事項存在遺漏、約定不明確,或者在合同履行中約定內容發生變化的,資產評估機構可以要求與委托人訂立補充合同或者重新訂立資產評估委托合同,或者以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對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相關條款
77、進行變更。第四章第四章 附則附則 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以其他形式建立委托關系的,應當符合法律的要求。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本準則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 2011 年12 月 30 日發布的關于修改評估報告等準則中有關簽章條款的通知(中評協2011230 號)中的資產評估準則業務約定書同時廢止。25 2、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程序(資產評估程序(中評協中評協201836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履行資產評估程序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
78、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資產評估程序,是指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所履行的系統性工作步驟。第三條第三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四條第四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履行適當的資產評估程序。第五條第五條 資產評估基本程序包括:明確業務基本事項;訂立業務委托合同;編制資產評估計劃;進行評估現場調查;收集整理評估資料;評定估算形成結論;編制出具評估報告;整理歸集評估檔案。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以及重要性原則確定所履行各基本程序的繁簡程度。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
79、專業人員不得隨意減少資產評估基本程序。第六條第六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因法律法規規定、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或者不能完全履行資產評估基本程序,經采取措施彌補程序缺失,且未對評估結論產生重大影響時,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可以繼續開展業務,對評估結論產生重大影響或者無法判斷其影響程度的,不得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第七條第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記錄評估程序履行情況,形成工作底稿。第三章第三章 實施要求實施要求 第八條第八條 資產評估機構受理資產評估業務前,應當明確下列資產評估業務基本事項:(一)委托人、產權持有人和委托人以外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二)評估目的;(三)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2
80、6 (四)價值類型;(五)評估基準日;(六)資產評估項目所涉及的需要批準的經濟行為的審批情況;(七)資產評估報告使用范圍;(八)資產評估報告提交期限及方式;(九)評估服務費及支付方式;(十)委托人、其他相關當事人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工作配合和協助等需要明確的重要事項。第九條第九條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對專業能力、獨立性和業務風險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受理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滿足專業能力、獨立性和業務風險控制要求,否則不得受理。第十條第十條 資產評估機構受理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與委托人依法訂立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資產評估機構和委托人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等內容。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資產評
81、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具體情況編制資產評估計劃,并合理確定資產評估計劃的繁簡程度。資產評估計劃包括資產評估業務實施的主要過程及時間進度、人員安排等。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對評估對象進行現場調查,獲取評估業務需要的資料,了解評估對象現狀,關注評估對象法律權屬?,F場調查手段通常包括詢問、訪談、核對、監盤、勘查等。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可以根據重要性原則采用逐項或者抽樣的方式進行現場調查。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具體情況收集資產評估業務需要的資料。包括: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的涉及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等資料;從政府部門、各類專業機構以及市場等渠道
82、獲取的其他資料。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要求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涉及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的必要資料。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要求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對其提供的資產評估明細表及其他重要資料進行確認,確認方式包括簽字、蓋章及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27 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依法對資產評估活動中使用的資料進行核查驗證。核查驗證的方式通常包括觀察、詢問、書面審查、實地調查、查詢、函證、復核等。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超出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專業能力范疇的核查驗證事項,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委托或者要求委托人委托其他專業機構或者專家出具意見。因法律法規規定、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實施核查驗證
83、的事項,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工作底稿中予以說明,分析其對評估結論的影響程度,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予以披露。如果上述事項對評估結論產生重大影響或者無法判斷其影響程度,資產評估機構不得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對收集的評估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形成評定估算和編制資產評估報告的依據。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等情況,分析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選擇評估方法。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所采用的評估方法,選取相應的公式和參數進行分析、計算和判斷,形成
84、測算結果。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合理使用評估假設,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評估假設。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對形成的測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形成合理評估結論。對同一評估對象采用多種評估方法時,應當對采用各種方法評估形成的測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形成合理評估結論。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評定、估算形成評估結論后,編制初步資產評估報告。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資產評估準則和資產評估機構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對初步資產評估報告進行內部審核。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資產評估機構出具資產評估報告前,在不影響對評
85、估結論進行獨立判斷的前提下,可以與委托人或者委托人同意的其他相關當事人就資產評估報告有關內容進行溝通,對溝通情況進行獨立分析,并決定是否對資產評估報告進行調整。28 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完成上述資產評估程序后,由資產評估機構出具并提交正式資產評估報告。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對工作底稿、資產評估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形成資產評估檔案。第四章第四章 附則附則 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本準則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 2017年 9 月 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程序的通知(中評協201731 號
86、)中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程序同時廢止。29 3、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報告資產評估報告(中評協(中評協201835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資產評估報告編制和出具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資產評估報告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根據委托履行必要的資產評估程序后,由資產評估機構對評估對象在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價值出具的專業報告。第三條第三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以“資產評估報告”名義出具書面專業報告,應當遵守本準則
87、。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四條第四條 資產評估報告陳述的內容應當清晰、準確,不得有誤導性的表述。第五條第五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提供必要信息,使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能夠正確理解評估結論。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評估報告的詳略程度可以根據評估對象的復雜程度、委托人要求合理確定。第七條第七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因法律法規規定、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或者不能完全履行資產評估基本程序,經采取措施彌補程序缺失,且未對評估結論產生重大影響的,可以出具資產評估報告,但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說明資產評估程序受限情況、處理方式及其對評估結論的影響。如果程序受限對評估結論產生重大影響或者無法判斷其影響程度的,不得出具資
88、產評估報告。第八條第八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由至少兩名承辦該項業務的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簽名并加蓋資產評估機構印章。法定資產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報告應當由至少兩名承辦該項業務的資產評估師簽名并加蓋資產評估機構印章。第九條第九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使用中文撰寫。同時出具中外文資產評估報告的,中外文資產評估報告存在不一致的,以中文資產評估報告為準。資產評估報告一般以人民幣為計量幣種,使用其他幣種計量的,應當注明該幣種在評估基準日與人民幣的匯率。30 第十條第十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明確評估結論的使用有效期。通常,只有當評估基準日與經濟行為實現日相距不超過一年時,才可以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第三章第三章 資產評估報
89、告的內容資產評估報告的內容 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資產評估報告的內容包括:標題及文號、目錄、聲明、摘要、正文、附件。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資產評估報告的聲明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本資產評估報告依據財政部發布的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編制。(二)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范圍使用資產評估報告;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違反前述規定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承擔責任。(三)資產評估報告僅供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
90、估報告使用人使用;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四)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正確理解和使用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五)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關注評估結論成立的假設前提、資產評估報告特別事項說明和使用限制。(六)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并對所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依法承擔責任。(七)其他需要聲明的內容。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資產評估報告摘要通常提供資產評估業務的主要信息及評估結論。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資產評估報告正文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91、一)委托人及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二)評估目的;(三)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31 (四)價值類型;(五)評估基準日;(六)評估依據;(七)評估方法;(八)評估程序實施過程和情況;(九)評估假設;(十)評估結論;(十一)特別事項說明;(十二)資產評估報告使用限制說明;(十三)資產評估報告日;(十四)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簽名和資產評估機構印章。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包括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目的應當唯一。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中應當載明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并描述評估
92、對象的基本情況。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選擇價值類型的理由,并明確其定義。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基準日應當與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評估基準日保持一致,可以是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時點。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資產評估采用的法律法規依據、準則依據、權屬依據及取價依據等。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所選用的評估方法及其理由,因適用性受限或者操作條件受限等原因而選擇一種評估方法的,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并說明原因。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資產評估程序實施過程中現場調查、收集整理評估資料、評定估算等主要內容。第二十三條第二十
93、三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披露所使用的資產評估假設。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以文字和數字形式表述評估結論,并明確評估結論的使用有效期。評估結論通常是確定的數值。經與委托人溝通,評估結論可以是區間值或 32 者其他形式的專業意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資產評估報告的特別事項說明包括:(一)權屬等主要資料不完整或者存在瑕疵的情形;(二)委托人未提供的其他關鍵資料情況;(三)未決事項、法律糾紛等不確定因素;(四)重要的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情況;(五)重大期后事項;(六)評估程序受限的有關情況、評估機構釆取的彌補措 施及對評估結論影響的情況;(七)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資產評估報告應當重點提
94、示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對特別事項予以關注。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限制說明應當載明:(一)使用范圍;(二)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范圍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承擔責任;(三)除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四)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正確理解和使用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載明
95、的資產評估報告日通常為評估結論形成的日期,可以不同于資產評估報告的簽署日。第二十八條第二十八條 資產評估報告附件通常包括:(一)評估對象所涉及的主要權屬證明資料;(二)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的承諾函;(三)資產評估機構及簽名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備案文件或者資格證明文件;(四)資產評估匯總表或者明細表;33 (五)資產賬面價值與評估結論存在較大差異的說明。第四章第四章 附則附則 第二十九條第二十九條 本準則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 2017年 9 月 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報告的通知(中評協201732 號)中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報告同
96、時廢止。附:1.資產評估報告封面參考樣式 2.資產評估報告封面參考樣式說明 3.資產評估報告聲明參考樣式 34 附 1 本資產評估報告依據中國資產評估準則編制 XXXX 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201X 年 X 月 X 日 A 公司擬 XX 涉及的 B 有限公司 YY 資產評估報告 XX 評報字(201X)第 XXXX 號(共 X 冊,第 1 冊)35 附 2 編制依據(參考格式,如:本報告依據中國資產評估準則編制)資產評估報告標題(格式要求:“企業名稱+經濟行為關鍵詞+評估對象+資產評估報告”參考格式,如:A 公司擬 XX 涉及的 B 公司 YY 資產評估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文號(格式要求:包括資產
97、評估機構特征字、種類特征字、年份、報告序號)參考格式,如:XX 評報字(201X)第 XXXX 號 資產評估報告冊數(格式要求:包括裝訂總冊數、裝訂序號 參考格式,如:共 X 冊,第 1 冊)36 附 3 聲明 1.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本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范圍使用本資產評估報告;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違反前述規定使用本資產評估報告的,本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承擔責任。2.本資產評估報告僅供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使用;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本資產評
98、估報告的使用人。3.本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提示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正確理解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其他需要聲明的內容此參考樣式略)37 4、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資產評估檔案(中評協中評協201837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資產評估檔案的形成及管理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資產評估檔案,是指資產評估機構開展資產評估業務形成的,反映資產評估程序實施情況、支持評估結論的工作底稿、資產評估
99、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納入資產評估檔案的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包括初步資產評估報告和正式資產評估報告。第三條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資產評估檔案,是指資產評估機構開展資產資產評估機構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準則的 規定建立健全資產評估檔案管理制度并妥善管理資產評估檔案。第四條第四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工作底稿的編制工作底稿的編制 第五條第五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編制工作底稿。第六條第六條 工作底稿應當反映資產評估程序實施情況,支持評估結論。第七條第七條 工作底稿應當真實完整、重點突出、記錄清晰。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可以根據資產
100、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合理確定工作底稿的繁簡程度。第八條第八條 工作底稿可以是紙質文檔、電子文檔或者其他介質形式的文檔,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和工作底稿介質的理化特性謹慎選擇工作底稿的介質形式。第九條第九條 工作底稿通常分為管理類工作底稿和操作類工作底稿。管理類工作底稿是指在執行資產評估業務過程中,為受理、計劃、控制和管理資產評估業務所形成的工作記錄及相關資料。操作類工作底稿是指在履行現場調查、收集評估資料和評定估算程序時所形成的工作記錄及相關資料。38 第十條第十條 管理類工作底稿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資產評估業務基本事項的記錄;(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
101、三)資產評估計劃;(四)資產評估業務執行過程中重大問題處理記錄;(五)資產評估報告的審核意見。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操作類工作底稿的內容因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方法等不同而有所差異,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現場調查記錄與相關資料,通常包括:1.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的資料,如:資產評估明細表,評估對象的權屬證明資料,與評估業務相關的歷史、預測、財務、審計等資料,以及相關說明、證明和承諾等;2.現場勘查記錄、書面詢問記錄、函證記錄等;3.其他相關資料。(二)收集的評估資料,通常包括:市場調查及數據分析資料,詢價記錄,其他專家鑒定及專業人士報告,其他相關資料。(三)評定估算過程記錄,通常包括:
102、重要參數的選取和形成過程記錄,價值分析、計算、判斷過程記錄,評估結論形成過程記錄,與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溝通記錄,其他相關資料。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收集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的資產評估明細表及其他重要資料作為工作底稿,應當由提供方對相關資料進行確認,確認方式包括簽字、蓋章或者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資產評估項目所涉及的經濟行為需要批準的,應當將批準文件歸檔。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工作底稿中應當反映內部審核過程。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資產評估業務特點和工作底稿類別,編制工作底稿目錄,建立必要的索引號,以反映工作底稿間的勾稽關系。第三章第三章 資產評估檔案的歸集
103、和管理資產評估檔案的歸集和管理 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通常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日后 90 日內將工作底稿、資產評估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歸集形成資產評估檔案,并在歸檔目錄中 39 注明文檔介質形式。重大或者特殊項目的歸檔時限為評估結論使用有效期屆滿后 30 日內。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委托合同、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形成紙質 文檔。評估明細表、評估說明可以是紙質文檔、電子文檔或者 其他介質形式的文檔。同時以紙質和其他介質形式保存的文檔,其內容應當相互 匹配,不一致的以紙質文檔為準。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在法定保存期內妥善保存資產評估檔案,保證資產評估檔案安全和持續使用。資產評估
104、檔案自資產評估報告日起保存期限不少于十五年;屬于法定資產評估業務的,不少于三十年。資產評估檔案應當由資產評估機構集中統一管理,不得由原制作人單獨分散保存。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機構不得對在法定保存期內的資產評估檔案非法刪改或者銷毀。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檔案的管理應當嚴格執行保密制度。除下列情形外,資產評估檔案不得對外提供:(一)國家機關依法調閱的;(二)資產評估協會依法依規調閱的;(三)其他依法依規查閱的。第四章第四章 附則附則 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本準則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 2017 年9 月 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的通
105、知(中評協201734 號)中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檔案同時廢止。40 5、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中評協(中評協201735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在執行資產評估業務過程中,聘請專家個人協助工作、利用專業報告和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的行為。聘請專家個人協助工作是指因涉及特殊專業知識和經驗,聘請某一領域中具有專門知
106、識、技能和經驗的個人協助工作,作為資產評估專業支持。利用專業報告是指因涉及特殊專業知識和經驗,利用某一領域中具有專門資質或者相關經驗的機構所出具的專業報告,作為資產評估依據。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是指資產評估機構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等要求,引用其他評估機構出具的單項資產評估報告,作為資產評估報告的組成部分。第三條第三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過程中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聘請專家個人協助工作聘請專家個人協助工作 第四條第四條 資產評估機構執行資產評估業務,需要特殊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專家個人提供協助時,可以聘請其協助工作。第五條第五條 資產評估機構聘請相關專家協助工作的內容通常
107、包括:(一)對資產性能、先進性等的專業判斷;(二)對特殊資產實物狀況、技術狀況和使用狀況的判斷;(三)對特殊行業企業運營、市場狀況等的判斷;(四)資產評估過程中可能利用專家協助的其他工作。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評估機構在聘請專家時,應當:(一)綜合考慮擬聘專家的專業特長、職稱、專業資格、聲望等因素,綜合分析評判專家的專業能力;41 (二)關注專家的獨立性。通常,專家與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存在關聯關系,專家工作的獨立性可能受到影響。第七條第七條 資產評估機構聘請相關專家協助工作,必要時應當征得委托人同意,并由資產評估機構與專家明確下列基本事項:(一)工作的目標、范圍和成果;(二)工作成果的歸屬及
108、預定用途;(三)對信息保密的要求。第八條第八條 資產評估機構聘請專家協助工作時,應當向專家介紹資產評估相關規定和評估業務相關情況,提出具體工作要求。第九條第九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工作底稿中記錄聘請專家協助工作的情況以及專家工作成果。第十條第十條 資產評估機構和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因聘請專家協助工作而減輕或者免除法律責任。第三章第三章 利用專業報告利用專業報告 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涉及特殊專業知識和經驗時,可以利用專業機構出具的專業報告作為評估依據。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利用的專業報告,應當通過合法途徑獲得,通常包括:(一)公開發表的相關專業報告;
109、(二)已經正式出具的相關專業報告;(三)專門聘請專業機構完成相關工作,并出具的相應專業報告。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利用的專業報告類型通常包括:(一)對資產數量和實物狀況的測定報告;(二)需用特殊技術或者方法的相關測算報告;(三)特殊資產清查,必要的技術鑒定或者檢測報告;(四)相關行業或者業務的分析判斷報告;(五)審計報告;(六)針對預測性財務信息的審核報告;(七)對資產權屬、相關文件和合同等的法律意見;42 (八)評估過程中可能利用的其他專業資料。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資產評估機構聘請專業機構出具專業報告時,應當:(一)綜合考慮專業機構的業務范圍、執業資質、業績、地位等因素,判斷其所出
110、具的專業報告作為評估依據的可靠性;(二)關注專業機構的獨立性。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機構聘請專業機構出具專業報告,應當由資產評估機構與專業機構簽署約定文件,明確下列基本事項:(一)工作的目標、范圍和成果;(二)工作成果的歸屬及預定用途;(三)對信息保密的要求。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機構聘請專業機構出具專業報告,必要時應當征得委托人同意。資產評估機構可以要求委托人聘請專業機構出具專業報告,并要求所出具的專業報告滿足資產評估業務的需要。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利用專業報告,通常應當關注以下事項:(一)利用與資產評估同時開展相關工作的專業機構出具的專業報告作為評估依據時,應當考慮其
111、與資產評估的專業銜接關系;(二)利用委托人提供的、資產評估前已經正式出具的專業報告作為評估依據時,應當判斷其作為評估依據的時效性和可靠性;(三)向專業機構介紹資產評估相關規定和資產評估業務相關情況,提出出具專業報告的具體要求。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利用專業機構出具的專業報告,應當關注其披露的、對專業報告結論存在重大影響的事項。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將利用的專業報告作為工作底稿,必要時作為資產評估報告附件。第四章第四章 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 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資產評估機構應當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等要求,確定是否引用以及如何引用相關單項資產評估報告。引
112、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與委托人事先約定。43 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獲取正式出具的單項資產評估報告,并全面理解單項資產評估報告以及相關附件。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關注擬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的性質、評估目的、評估基準日、評估對象、評估依據、參數選取、假設前提、使用限制等是否滿足資產評估報告的引用要求;不滿足資產評估報告引用要求的,不得引用。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分析擬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結論,判斷其對應的資產類型與資產評估的資產類型的一致性;分析是否存在相關負債,并予以恰當處理。對于賬面無記錄的單項資產,應當考慮引用或者確認的
113、資產類型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分析是否存在相關負債,并予以恰當處理。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關注擬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的相關備案審核文件資料,分析其可能對擬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評估結論產生的影響。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對所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的評估結論與賬面價值的變動情況進行客觀分析,不得發表超出自身執業能力和范圍的評論意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關注所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披露的特殊事項說明,判斷其是否可以引用及其對資產評估結論的影響。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將所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作為工作底稿。第五章第五章 披露要求披露
114、要求 第二十八條第二十八條 聘請專家個人協助工作作為資產評估專業支持,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說明聘請專家工作的內容。第二十九條第二十九條 利用相關專業機構出具的專業報告作為資產評估依據,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以下內容:(一)專業機構名稱、專業報告名稱、專業報告編號以及出具日期;(二)專業報告結論及其相關補充性或者解釋性說明;(三)其他需要披露的重要事項。44 第三十條第三十條 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作為資產評估報告的組成部分,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以下內容:(一)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的評估機構名稱、報告名稱、報告編號、出具日期等;(二)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數量、產權權屬等;(三)引用單
115、項資產評估報告的評估方法、假設前提、使用限制以及相關事項;(四)引用單項資產評估報告的評估結論;(五)其他需要披露的重要事項。第六章第六章 附則附則 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一條 本準則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2012 年 12 月 2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資產評估準則利用專家工作的通知(中評協2012244 號)同時廢止。45 6、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方法資產評估方法(中評協(中評協201935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時使用資產評估方法的行為,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
116、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資產評估方法,是指評定估算資產價值的途徑和手段。資產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基本方法及其衍生方法。第三條第三條 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市場法市場法 第四條第四條 市場法也稱比較法、市場比較法,是指通過將評估對象與可比參照物進行比較,以可比參照物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方法的總稱。市場法包括多種具體方法。例如,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交易案例比較法和上市公司比較法,單項資產評估中的直接比較法和間接比較法等。第五條第五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選擇和使用市場法時應當考慮市場法應用的前提條件:(一)評估對象的可比參照物具有
117、公開的市場,以及活躍的交易;(二)有關交易的必要信息可以獲得。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評估對象特點,基于以下原則選擇可比參照物:(一)選擇在交易市場方面與評估對象相同或者可比的參照物;(二)選擇適當數量的與評估對象相同或者可比的參照物;(三)選擇與評估對象在價值影響因素方面相同或者相似的參照物;(四)選擇交易時間與評估基準日接近的參照物;(五)選擇交易類型與評估目的相適合的參照物;(六)選擇正?;蛘呖梢孕拚秊檎=灰變r格的參照物。市場法的比較基準通常因評估對象的資產類型、所處行業等差異有所區別,可以表現為價值比率、交易單價等形式。46 第七條第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運用市場法時
118、應當對評估對象與可比參照物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價值影響因素和交易條件存在的差異做出合理修正。第八條第八條 運用市場法時,應當關注以下影響評估測算結果可靠性的因素:(一)市場的活躍程度;(二)參照物的相似程度;(三)參照物的交易時間與評估基準日的接近程度;(四)參照物的交易目的及條件的可比程度;(五)參照物信息資料的充分程度。第三章第三章 收益法收益法 第九條第九條 收益法是指通過將評估對象的預期收益資本化或者折現,來確定其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收益法包括多種具體方法。例如,企業價值評估中的現金流量折現法、股利折現法等;無形資產評估中的增量收益法、超額收益法、節省許可費法、收益分成法等。第十條
119、第十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選擇和使用收益法時應當考慮收益法應用的前提條件:(一)評估對象的未來收益可以合理預期并用貨幣計量;(二)預期收益所對應的風險能夠度量;(三)收益期限能夠確定或者合理預期。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確定預期收益時應當重點關注:(一)預期收益類型與口徑。例如,收入、利潤、股利或者現金流量,以及整體資產或者部分權益的收益、稅前或者稅后收益、名義或者實際收益等。名義收益包括預期的通貨膨脹水平,實際收益則會剔除通貨膨脹的影響。(二)收益預測應當根據資產的性質、可以獲取的信息和所要求的價值類型等作出。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對收益預測所利用的財務信息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假設及其
120、對評估目的的恰當性進行分析評價。47 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確定收益期時應當考慮評估對象的預期壽命、法律法規和相關合同等限制,詳細預測期的選擇應當考慮使評估對象達到穩定收益的期限、周期性等因素。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收益法評估所采用的折現率不僅要反映資金的時間價值,還應當體現與收益類型和評估對象未來經營相關的風險,與所選擇的收益類型與口徑相匹配。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運用收益法時,應當關注以下影響評估測算結果可靠性的因素:(一)無法獲得支持專業判斷的必要信息;(二)評估對象沒有歷史收益記錄或者尚未開始產生收益,對收益的預測僅基于預期;(三)未來的經營模式或者盈利模式發生重大變化。第四章第
121、四章 成本法成本法 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成本法是指按照重建或者重置被評估對象的思路,將重建或者重置成本作為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基礎,扣除相關貶值,以此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方法的總稱。成本法包括多種具體方法。例如,復原重置成本法、更新重置成本法、成本加和法(也稱資產基礎法)等。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選擇和使用成本法時應當考慮成本法應用的前提條件:(一)評估對象能正常使用或者在用;(二)評估對象能夠通過重置途徑獲得;(三)評估對象的重置成本以及相關貶值能夠合理估算。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當出現下列情況,一般不適用成本法:(一)因法律、行政法規或者產業政策的限制使重置評估對象的前提不存在;(二
122、)不可以用重置途徑獲取的評估對象。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重置成本可區分為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48 更新重置成本通常適用于使用當前條件所重置的資產可以提供與評估對象相似或者相同的功能,并且更新重置成本低于其復原重置成本。復原重置成本適用于評估對象的效用只能通過按原條件重新復制評估對象的方式提供。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假設合理確定重置成本的構成要素。重置成本的構成要素一般包括建造或者購置評估對象的直接成本、間接成本、資金成本、稅費及合理的利潤。重置成本應當是社會一般生產力水平的客觀必要成本,而不是個別成本。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結合評
123、估對象的實際情況以及影響其價值變化的條件,充分考慮可能影響資產貶值的因素,合理確定各項貶值。以實體形式存在的評估對象的主要貶值形式有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實體性貶值,也稱有形損耗,是指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導致資產的物理性能損耗或者下降引起的資產價值損失。功能性貶值是指由于技術進步引起資產功能相對落后造成的資產價值損失。經濟性貶值是指由于外部條件變化引起資產閑置、收益下降等造成的資產價值損失。第五章第五章 評估方法的選擇評估方法的選擇 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熟知、理解并恰當選擇評估方法。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選擇評估方法時,應當充分考慮影響評估方法選擇的因素。選擇
124、評估方法所考慮的因素包括:(一)評估目的和價值類型;(二)評估對象;(三)評估方法的適用條件;49 (四)評估方法應用所依據數據的質量和數量;(五)影響評估方法選擇的其他因素。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當滿足采用不同評估方法的條件時,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選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評估方法,通過綜合分析形成合理評估結論。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當存在下列情形時,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可以采用一種評估方法:(一)基于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財政部部門規章的規定可以采用一種評估方法;(二)由于評估對象僅滿足一種評估方法的適用條件而采用一種評估方法;(三)因操作條件限制而采用一種評估方法。操作條件限制應當是資產評估行業通常
125、的執業方式普遍無法排除的,而不得以個別資產評估機構或者個別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操作能力和條件作為判斷標準。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對評估方法的選擇及其理由進行披露。因適用性受限而選擇一種評估方法的,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其他基本評估方法不適用的原因;因操作條件受限而選擇一種評估方法的,應當對所受的操作條件限制進行分析、說明和披露。第六章第六章 附則附則 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本準則自 2020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50 1.7 實體性具體準則實體性具體準則 1、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企業價值(企業價值(中評協中評協201838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
126、條第一條 為規范企業價值評估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企業價值評估,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根據委托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者股東部分權益價值等進行評定和估算,并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第三條第三條 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四條第四條 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應當具備企業價值評估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勝任所執行的企業價值評估業務。執行某項特定業務缺乏特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時,應當采取彌補措
127、施,包括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等。第五條第五條 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應當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勤勉盡責,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獨立進行分析和估算并形成專業意見。第六條第六條 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明確評估對象,合理使用評估假設,選擇適當的價值類型,恰當運用評估方法,履行必要評估程序,形成評估結論。第七條第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依法對企業價值評估活動中使用的資料進行核查驗證。因法律法規規定、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實施核查驗證的事項,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工作底稿中予以說明,分析其對評估結論的影響程度,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予以披露。如果上述事項對評估結論產生重大影響或者無法判斷
128、其影響程度,資產評估機構不得出具資產評估報告。51 第三章第三章 操作要求操作要求 第八條第八條 資產評估機構受理企業價值評估業務前,應當明確下列基本事項:(一)委托人的基本情況;(二)被評估單位的基本情況;(三)評估目的;(四)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五)價值類型;(六)評估基準日;(七)資產評估報告使用范圍;(八)評估假設;(九)需要明確的其他事項。第九條第九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委托事項和評估目的,與委托人協商明確評估對象。企業價值評估中的評估對象包括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和股東部分權益價值等。第十條第十條 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應當充分考慮評估目的、市場條件、評估對象自身條
129、件等因素,恰當選擇價值類型。企業價值評估中常見的價值類型有市場價值和投資價值。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確定所需資料的清單并收集相關資料,通常包括:(一)評估對象權益狀況相關的協議、章程、股權證明等有關法律文件、評估對象涉及的主要資產權屬證明資料;(二)被評估單位歷史沿革、控股股東及股東持股比例、經營管理結構和產權架構資料;(三)被評估單位的業務、資產、財務、人員及經營狀況資料;(四)被評估單位經營計劃、發展規劃和收益預測資料;(五)評估對象、被評估單位以往的評估及交易資料;(六)影響被評估單位經營的宏觀、區域經濟因素資料;(七)被評估單位所在行業現狀
130、與發展前景資料;(八)證券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市場的有關資料;52 (九)可比企業的經營情況、財務信息、股票價格或者股權交易價格等資料。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盡可能獲取被評估單位和可比企業經審計后的財務報表或者公開財務資料,無論財務報表是否經過審計,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都應當根據所采用評估方法對財務報表的使用要求對其進行分析和判斷,但對相關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反映評估基準日的財務狀況和當期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發表專業意見并非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責任。采用資產基礎法評估,應當對所采用的被評估單位于評估基準日的資產及負債賬面值的真實性進行分析和判斷;采用收益法或者市場法評估,應當對所采用的被評
131、估單位和可比企業財務指標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和判斷。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采用收益法或者市場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可以根據評估對象、評估假設、價值類型等相關條件,在與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協商并獲得有關信息的基礎上,對被評估單位和可比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和必要的調整,以使評估中采用的財務數據以及相關參數適用、可比。根據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分析和調整事項通常包括:(一)財務報表編制基礎;(二)非經常性收入和支出;(三)非經營性資產、負債和溢余資產及其相關的收入和支出。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采用收益法或者市場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與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進行溝通,了解被評估單位資產配置和使用情況,謹慎識別非
132、經營性資產、負債和溢余資產,并根據相關信息獲得情況以及對評估結論的影響程度,確定是否單獨評估。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知曉評估對象在持續經營前提下的價值并不必然大于在清算前提下的價值。如果相關當事人有權啟動清算程序,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委托評估事項,分析評估對象在清算前提下價值大于在持續經營前提下價值的可能性。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在對具有多種業務類型、涉及多種行業的企業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應當根據業務關聯性界定業務單元,并根據被評估單位和業務單元的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財務數據口徑進行評估。53 第四章第四章 評估方法評估方法 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
133、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等情況,分析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資產基礎法)三種基本方法的適用性,選擇評估方法。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對于適合采用不同評估方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采用兩種以上評估方法進行評估。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收益法,是指將預期收益資本化或者折現,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方法。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結合被評估單位的企業性質、資產規模、歷史經營情況、未來收益可預測情況、所獲取評估資料的充分性,恰當考慮收益法的適用性。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收益法常用的具體方法包括股利折現法和現金流量折現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股利折現法是將預期股利進行折現以確定評估
134、對象價值的具體方法,通常適用于缺乏控制權的股東部分權益價值評估。股利折現法的預期股利一般應當體現市場參與者的通常預期,適用的價值類型通常為市場價值。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現金流量折現法通常包括企業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和股權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被評估單位所處行業、經營模式、資本結構、發展趨勢等,恰當選擇現金流折現模型。預測現金流量,既可以從市場參與者角度進行,也可以選擇特定投資者的角度。從特定投資者的角度預測現金流量時,適用的價值類型通常為投資價值。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對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的企業未來收益資料進行必要的分析、判斷和調整,結合被評估
135、單位的人力資源、技術水平、資本結構、經營狀況、歷史業績、發展趨勢,考慮宏觀經濟因素、所在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合理確定評估假設,形成未來收益預測。當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未提供收益預測,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收集和利用形成未來收益預測的相關資料,并履行核查驗證程序,在具備預測條件的情況下編制收益預測表。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關注未來收益預測中經營管理、業務架構、主營業 54 務收入、毛利率、營運資金、資本性支出、資本結構等主要參數與評估假設、價值類型的一致性。當預測趨勢與歷史業績和現實經營狀況存在重大差異時,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予以披露,并對產生差異的原因及其合理性進行說明。第二十四
136、條第二十四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及被評估單位企業性質、企業類型、所在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協議與章程約定、經營狀況、資產特點和資源條件等,恰當確定收益期。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知曉企業經營達到相對穩定前的時間區間是確定詳細預測期的主要因素。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對企業產品或者服務的剩余經濟壽命以及替代產品或者服務的研發情況、收入結構、成本結構、資本結構、資本性支出、營運資金、投資收益和風險水平等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宏觀政策、行業周期及其他影響企業進入穩定期的因素合理確定詳細預測期。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確定折現率,應當綜合考慮評估
137、基準日的利率水平、市場投資收益率等資本市場相關信息和所在行業、被評估單位的特定風險等相關因素。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企業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的剩余經濟壽命期情況、進入穩定期的因素分析詳細預測期后的收益趨勢、終止經營后的處置方式等,選擇恰當的方法估算詳細預測期后的價值。第二十八條第二十八條 執行企業價值評估業務可以根據評估對象特點選擇收益法的不同具體方法進行評估。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被評估單位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預期收益口徑,并確信折現率與預期收益的口徑保持一致。第二十九條第二十九條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市場法,是指將評估對象與可比上市公司或者可比交易案例進行比較,確定評估對
138、象價值的評估方法。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所獲取可比企業經營和財務數據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可收集到的可比企業數量,考慮市場法的適用性。第三十條第三十條 市場法常用的兩種具體方法是上市公司比較法和交易案例比較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一條 上市公司比較法是指獲取并分析可比上市公司的經營和財務數據,計算價值比率,在與被評估單位比較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 55 具體方法。上市公司比較法中的可比企業應當是公開市場上正常交易的上市公司。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評估結論應當考慮控制權和流動性對評估對象價值的影響。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二條 交易案例比較法是指獲取并分析可比企業的買賣、收購及合并案例資料,計算價值比
139、率,在與被評估單位比較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具體方法??刂茩嘁约敖灰讛盗靠赡苡绊懡灰装咐容^法中的可比企業交易價格。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應當考慮評估對象與交易案例在控制權和流動性方面的差異及其對評估對象價值的影響。如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考慮控制權和流動性對評估對象價值的影響,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其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響。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三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關注業務結構、經營模式、企業規模、資產配置和使用情況、企業所處經營階段、成長性、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因素,恰當選擇與被評估單位進行比較分析的可比企業。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所選擇的可比企業與被評估單位應當具有可比性??杀绕髽I應當與
140、被評估單位屬于同一行業,或者受相同經濟因素的影響。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四條 價值比率通常包括盈利比率、資產比率、收入比率和其他特定比率。在選擇、計算、應用價值比率時,應當考慮:(一)選擇的價值比率有利于合理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二)計算價值比率的數據口徑及計算方式一致;(三)對可比企業和被評估單位間的差異進行合理調整。第三十五條第三十五條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資產基礎法,是指以被評估單位評估基準日的資產負債表為基礎,合理評估企業表內及可識別的表外各項資產、負債價值,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方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六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會計政策、企業經營等情況,要求被評估單位對資產負債表表內及表外的
141、各項資產、負債進行識別。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知曉并非每項資產和負債都可以被識別并單獨評估。識別出的表外資產與負債應當納入評估申報文件,并要求委托人或者其指 56 定的相關當事方確認評估范圍。當存在對評估對象價值有重大影響且難以識別和評估的資產或者負債時,應當考慮資產基礎法的適用性。第三十七條第三十七條 采用資產基礎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各項資產的價值應當根據其具體情況選用適當的具體評估方法得出,所選評估方法可能有別于其作為單項資產評估對象時的具體評估方法,應當考慮其對企業價值的貢獻。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知曉,在對持續經營前提下的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時,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作為企業資產的組成部分,其價
142、值通常受其對企業貢獻程度的影響。第三十八條第三十八條 采用資產基礎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對長期股權投資項目進行分析,根據被評估單位對長期股權投資項目的實際控制情況以及對評估對象價值的影響程度等因素,確定是否將其單獨評估。對專門從長期股權投資獲取收益的控股型企業進行評估時,應當考慮控股型企業總部的成本和效益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對 專門從長期股權投資獲取收益的控股型企業的子公司單獨進行 評估時,應當考慮控股型企業管理機構分攤管理費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第三十九條第三十九條 對同一評估對象采用多種評估方法時,應當結合評估目的、不同評估方法使用數據的質量和數量,采用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方式形成評估結論。第五章
143、第五章 披露要求披露要求 第四十條第四十條 采用收益法或者市場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通常在資產評估報告中重點披露下列內容:(一)影響企業經營的宏觀、區域經濟因素;(二)所在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三)企業的業務分析情況;(四)企業主要產品或者服務的經濟壽命情況以及預期替代產品或者服務的情況;(五)企業的資產、財務分析和調整情況;(六)評估方法的運用過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一條 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影響企業經營的宏觀、區域經濟因素 57 時,通常包括下列內容:(一)國家、地區有關企業經營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相關文件;(二)國家、地區經濟形勢及未來發展趨勢;(三)有關財政、貨幣政策等。第四十二條第四十
144、二條 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所在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時,通常包括下列內容:(一)行業主要政策規定;(二)行業競爭情況;(三)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四)行業特有的經營模式,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特征等;(五)企業所在行業與上下游行業之間的關聯性,上下游行業發展對本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影響。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三條 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企業的業務分析情況時,通常包括下列內容:(一)主要產品或者服務的用途;(二)經營模式;(三)經營管理狀況;(四)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競爭優勢及劣勢;(五)企業的發展戰略及經營策略等。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四條 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企業的資產、財務分析和調整情況時,通常
145、包括下列內容:(一)資產配置和使用的情況;(二)歷史財務資料的分析總結,一般包括歷史年度財務分析、與所在行業或者可比企業的財務比較分析等;(三)對財務報表及評估中使用的資料的重大或者實質性調整。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五條 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評估方法的運用過程時,通常包括下列內容:(一)評估方法的選擇及其理由;(二)評估方法的運用和邏輯推理過程;(三)主要參數的來源、分析、比較和測算過程;58 (四)考慮的控制權和流動性影響;(五)對測算結果進行分析,形成最終評估結論的過程。第四十六條第四十六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無法核查驗證的事項及其對評估結論的影響。第四十七條第四十七條 資
146、產評估報告應當載明: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范圍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承擔責任;除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第四十八條第四十八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提醒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正確理解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第四十九條第四十九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可以根據評估對象的復雜程度、委托人要求,確定資產評估報告的詳
147、略程度。第六章第六章 附則附則 第五十條第五十條 本準則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 2017 年 9 月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的通知(中評協201736 號)中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企業價值同時廢止。59 2、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無形資產無形資產(中評協(中評協201737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無形資產評估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無形資產,是指特定主體擁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能持續發揮作用并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第三條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無
148、形資產評估,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根據委托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無形資產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并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第四條第四條 涉及土地使用權、礦業權、水域使用權等的評估另行規范。第五條第五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誠實守信,勤勉盡責,謹慎從業,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自覺維護職業形象,不得從事損害職業形象的活動。第七條第七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無形
149、資產評估業務,應當獨立進行分析和估算并形成專業意見,拒絕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干預,不得直接以預先設定的價值作為評估結論。第八條第八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具備無形資產評估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勝任所執行的無形資產評估業務。執行某項特定業務缺乏特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時,應當采取彌補措施,包括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等。第九條第九條 執行企業價值評估中的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應當了解在對持續經營前提下的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時,無形資產作為企業資產組成部分的價值可能有別于作為單項資產的價值,其價值取決于它對企業價值的貢獻程度。60 第十條第十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對
150、評估對象進行現場調查,收集權屬證明、財務會計信息和其他資料并進行核查驗證、分析整理。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合理使用評估假設和限制條件。第三章第三章 評估對象評估對象 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要求委托人明確評估對象,關注評估對象的權利狀況及法律、經濟、技術等具體特征。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具體經濟行為,謹慎區分可辨認無形資產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單項無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組合。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可辨認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專有技術、銷售網絡、客戶關系、特許經營權、合同權益、域名等。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是指商譽。第十五條第十五
151、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要求委托人根據評估對象的具體情況與評估目的,對無形資產進行合理的分離或者合并,恰當進行單項無形資產或者無形資產組合的評估。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通常關注評估對象的產權因素、獲利能力、成本因素、市場因素、有效期限、法律保護、風險因素等相關因素。第四章第四章 操作要求操作要求 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明確評估對象、評估目的、評估基準日、評估范圍、價值類型和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通常關注以下事項:(一)無形資產權利的法律文件、權屬有效性文件或者其他證明資料;(二)無形資產持續的可辨識經濟利益;(
152、三)無形資產的性質和特點,歷史取得和目前的使用狀況;(四)無形資產的剩余經濟壽命和法定壽命,無形資產的保護措施;(五)無形資產實施的地域范圍、領域范圍與獲利方式;(六)無形資產以往的交易、質押、出資情況;(七)無形資產實施過程中所受到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其他限制;(八)類似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信息;61 (九)宏觀經濟環境;(十)行業狀況及發展前景;(十一)企業狀況及發展前景;(十二)其他相關信息。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無形資產與其他資產共同發揮作用時,應當分析這些資產對無形資產價值的影響。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通常關注宏觀經濟政策、行業政策、經營條件、生產能力、市場狀況等各項因素
153、對無形資產效能發揮的制約,關注其對無形資產價值產生的影響。第五章第五章 評估方法評估方法 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確定無形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包括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基本方法及其衍生方法。執行無形資產評估業務,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等情況,分析上述三種基本方法的適用性,選擇評估方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采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時應當:(一)在獲取無形資產相關信息的基礎上,根據該無形資產或者類似無形資產的歷史實施情況及未來應用前景,結合無形資產實施或者擬實施企業經營狀況,重點分析無形資產經濟收益的可預測性,考慮收益法的適用性;(二)估算無形資產帶來的預期
154、收益,區分評估對象無形資產和其他無形資產與其他資產所獲得的收益,分析與之有關的預期變動、收益期限,與收益有關的成本費用、配套資產、現金流量、風險因素;(三)保持預期收益口徑與折現率口徑一致;(四)根據無形資產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因素及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估算折現率;(五)綜合分析無形資產的剩余經濟壽命、法定壽命及其他相關因素,確定收益期限。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采用市場法評估無形資產時應當:62 (一)考慮該無形資產或者類似無形資產是否存在活躍的市場,考慮市場法的適用性;(二)收集類似無形資產交易案例的市場交易價格、交易時間及交易條件等交易信息;(三)選擇具有比較基礎的可比無形資產交易案例;(四)收
155、集評估對象近期的交易信息;(五)對可比交易案例和評估對象近期交易信息進行必要調整。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采用成本法評估無形資產時應當:(一)根據無形資產形成的全部投入,考慮無形資產價值與成本的相關程度,考慮成本法的適用性;(二)確定無形資產的重置成本,無形資產的重置成本包括合理的成本、利潤和相關稅費;(三)確定無形資產貶值。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對同一無形資產采用多種評估方法時,應當對所獲得的各種測算結果進行分析,形成評估結論。第六章第六章 披露要求披露要求 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無論單獨出具無形資產評估報告,還是將無形資產評估作為資產評估報告的組成部分,都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必要信息,使
156、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能夠正確理解評估結論。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下列內容:(一)無形資產的性質、權利狀況及限制條件;(二)無形資產實施的地域限制、領域限制及法律法規限制條件;(三)與無形資產相關的宏觀經濟和行業的前景;(四)無形資產的歷史、現實狀況與發展前景;(五)評估依據的信息來源;(六)其他必要信息。第二十八條第二十八條 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有關評估方法的下列內容:(一)評估方法的選擇及其理由;(二)各重要參數的來源、分析、比較與測算過程;63 (三)對測算結果進行分析,形成評估結論的過程;(四)評估結論成立的假設前提和限制條件。第七章第七章 附則附則 第二十九條
157、第二十九條 本準則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2008 年 11 月 2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和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評協2008217 號)中的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同時廢止。64 3、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不動產不動產(中評協(中評協201738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不動產評估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不動產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附著于土地上的定著物,包括物質實體及其相關權益。本準則所稱不動產不包含海域、林木等。第三條
158、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不動產評估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根據委托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不動產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并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不動產評估包括單獨的不動產評估和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不動產評估。第四條第四條 執行不動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執行其他準則的,從其規定。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五條第五條 執行不動產評估業務,應當具備不動產評估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勝任所執行的不動產評估業務。當執行某項特定業務缺乏特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時,應當采取彌補措施,包括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等。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
159、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關注不動產的權屬,收集相關的權屬證明文件,對于沒有權屬證明文件的不動產應當要求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對其權屬做出承諾或說明。第七條第七條 不動產評估應當在評估對象符合用途管制要求的情況下進行。對于不動產使用的限制條件,應當以有關部門依法規定的用途、面積、高度、建筑密度、容積率、年限等技術指標為依據。第八條第八條 當不動產存在多種利用方式時,應當在合法的前提下,結合經濟行為、評估目的、價值類型等情況,選擇和使用最優利用方式進行評估。第三章第三章 操作要求操作要求 第九條第九條 執行不動產評估業務,應當要求委托人明確資產評估報告的用途、65 評估對象、范圍和評估目的。不動產評估對
160、象,可以是不動產對應的全部權益,也可以是不動產對應的部分權益。第十條第十條 執行不動產評估業務,應當全面了解不動產的實物狀況、權益狀況和區位狀況,掌握評估對象的主要特征。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執行不動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和不動產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假設,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予以披露。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不動產組成部分的價值存在相互影響關系。建筑物對于其所占有的土地使用權存在價值減損的可能。如果建筑物對于其所占有的土地使用權存在價值減損情形,評估土地使用權價值時應當計算該損失金額并加以扣除。對于土建工程與機器設備安裝為一體或者形成緊密關聯的不動產,應當關注機器設備與不動產的關系,合理進行區分,并考慮
161、機器設備等資產對不動產價值的影響。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執行不動產評估業務,一般情況下,應當對所評估的不動產進行現場調查,明確不動產存在狀態并關注其權屬狀況。特殊情況下,如需采用抽樣等方法對不動產進行現場調查,應當充分考慮抽樣風險。對于不動產處于隱蔽狀況或者因客觀原因無法進行實地查看的部分,應當采取適當措施加以判斷并予以披露。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對于水利工程、碼頭、橋涵、道路等不動產,應當根據不動產的價值特性和資產特點,通過設計概算、工程圖紙、竣工決算、定額標準等技術資料,結合對不動產的現場查看,了解不動產的結構、工程量、工程費用分攤、建設周期以及收益等情況。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執行不動產評估業務,應
162、當關注不動產的相鄰關系、租約限制和動產對不動產價值的影響。第四章第四章 評估方法評估方法 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執行不動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等情況,分析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以及假設開發法、基準地價修正法等衍生方法的適用性,選擇評估方法。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采用市場法評估不動產時,應當收集足夠的交易實例。收集交易實例的信息包括:66 (一)交易實例的基本狀況,主要包括:名稱、坐落、四至、面積、用途、產權狀況、土地形狀、土地使用期限、建筑物建成日期、建筑結構、周圍環境等;(二)成交日期;(三)成交價格,包括總價、單價及計價方式;(四)付款方式;
163、(五)交易情況,主要有交易目的、交易方式、交易稅費負擔方式、交易人之間的特殊利害關系、特殊交易動機等。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用作參照物的交易實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在區位、用途、規模、建筑結構、檔次、權利性質等方面與評估對象類似;(二)成交日期與評估基準日接近;(三)交易類型與評估目的相適合;(四)成交價格為正常價格或者可以修正為正常價格。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采用市場法評估不動產時,應當進行交易情況修正、交易日期修正和不動產狀況修正。交易情況修正是將參照物實際交易情況下的價格修正為正常交易情況下的價值。交易日期修正是將參照物成交日期的價格修正為評估基準日的價值。不動產狀況修正是將參照物狀況下的價
164、格修正為評估對象狀況下的價值,可以分為區位狀況修正、權益狀況修正和實物狀況修正。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采用收益法評估不動產時,應當了解:(一)不動產應當具有經濟收益或者潛在經濟收益;(二)不動產未來收益及風險能夠較準確地預測與量化;(三)不動產未來收益應當是不動產本身帶來的收益;(四)不動產未來收益包含有形收益和無形收益。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采用收益法評估不動產時,應當合理確定收益期限、凈收益與折現率:(一)收益期限應當根據建筑物剩余經濟壽命年限與土地使用權剩余使用年限等參數,并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二)確定凈收益時應當考慮未來收益和風險的合理預期;67 (三)折現率與不動產的收益方式
165、、收益預測方法、風險狀況有關,也因不動產的組成部分不同而存在差異。折現率的口徑應當與預期收益口徑保持一致。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采用收益法評估不動產時,有租約限制的,租約期內的租金宜采用租約所確定的租金,租約期外的租金應當采用正??陀^的租金,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租約情況。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采用成本法評估不動產,估算重置成本時,應當了解:(一)重置成本采用客觀成本;(二)不動產重置成本采取土地使用權與建筑物分別估算、然后加總的評估方式時,重置成本的相關成本構成應當在兩者之間合理劃分或者分攤,避免重復計算或者漏算;(三)不動產的重置成本通常采用更新重置成本。當評估對象為具有特定歷史文化價值的
166、不動產時,應當盡量采用復原重置成本。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對不動產所涉及的土地使用權剩余年限、建筑物經濟壽命年限及設施設備的經濟壽命年限進行分析判斷,確定不動產的經濟壽命年限。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綜合考慮可能引起不動產貶值的主要因素,估算各種貶值。建筑物的貶值包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確定建筑物的實體性貶值時,通常綜合考慮建筑物已使用年限、經濟壽命年限和土地使用權剩余年限的影響。確定住宅用途建筑物實體性貶值時,需要考慮土地使用權自動續期的影響。當土地使用權自動續期時,可以根據建筑物的經濟壽命年限確定其貶值額。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采用假設
167、開發法評估不動產時,應當了解:(一)假設開發法適用于具有開發和再開發潛力,并且其開發完成后的價值可以確定的不動產;(二)開發完成后的不動產價值是開發完成后不動產狀況所對應的價值;(三)后續開發建設的必要支出和應得利潤包括:后續開發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投資利息、銷售稅費、開發利潤和取得待開發不動產的稅費等;68 (四)假設開發方式通常是滿足規劃條件下的最佳開發利用方式。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采用基準地價修正法評估土地使用權價值時,應當根據評估對象的價值內涵與基準地價內涵的差異,確定調整內容。在土地級別、用途、權益性質等要素一致的情況下,調整內容包括交易日期修正、區域因素修正、個別因素修正、
168、使用年期修正和開發程度修正等。第五章第五章 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不動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不動產評估 第二十八條第二十八條 企業所擁有的不動產通常在存貨、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以及無形資產等科目中核算,且可能存在同一不動產賬面價值由多筆余額構成的情形。作為存貨的房地產、投資性房地產和自用房地產等,其價值影響因素存在差異。第二十九條第二十九條 在企業價值評估中,應當關注企業經營方式及不動產實際使用方式對不動產價值的影響。第三十條第三十條 在企業價值評估中,應當結合企業價值評估的價值類型合理設定不動產評估的假設前提和限制條件。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一條 在企業價值評估中,應當分析不動產的財務核算方
169、式以及是否存在不動產未結合同和尚未支付款項,明確不動產的評估價值內涵與實際已發生支出、尚未發生支出之間的關系,避免重復計算或者漏算。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二條 在企業價值評估中,不動產作為企業資產的組成部分,評估價值受其對企業貢獻程度的影響。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三條 在企業價值評估中,對于溢余不動產,應當考慮不動產的持有目的、收益狀況和實現交易的可能性,采用恰當的評估方法確定其評估價值。第六章第六章 披露要求披露要求 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四條 無論單獨出具不動產評估報告,還是將不動產評估作為資產評估報告的組成部分,都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必要信息,使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能夠正確理解評估結論。第三十五條第三十
170、五條 執行不動產評估業務,在編制資產評估報告時應當對不動產的總體情況、主要特點和權屬狀況進行披露。第七章第七章 附則附則 69 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六條 本準則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2007 年 11 月 2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資產評估準則評估報告等 7 項資產評估準則的通知(中評協2007189 號)中的資產評估準則不動產同時廢止。70 4、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機器設備機器設備(中評協(中評協201739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機器設備評估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171、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機器設備,是指人類利用機械原理以及其他科學原理制造的、特定主體擁有或者控制的有形資產,包括機器、儀器、器械、裝置、附屬的特殊建筑物等。第三條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機器設備評估,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根據委托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單獨的機器設備、資產組合或者作為企業資產組成部分的機器設備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并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第四條第四條 執行機器設備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五條第五條 執行機器設備評估業務,應當具備機器設備評估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勝任所執行的機器設備評估業
172、務。當執行某項特定業務缺乏特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時,應當采取彌補措施,包括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等。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了解,機器設備的評估對象分為單臺機器設備和機器設備組合對應的全部或者部分權益。單臺機器設備是指以獨立形態存在、可以單獨發揮作用或者以單臺的形式進行銷售的機器設備。機器設備組合是指為了實現特定功能,由若干機器設備組成的有機整體。機器設備組合的價值不必然等于單臺機器設備價值的簡單相加。第七條第七條 在對持續經營前提下的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時,機器設備作為企業資產組成部分的價值可能有別于作為單項資產的價值,其價值取決于它對企業價值的貢獻程度。第八條第八條 執行機器設備評估業
173、務,應當關注機器設備所依存資源的有限性、所生產產品的市場壽命、所依附土地和房屋建筑物的使用期限、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環境保護、能源等產業政策對機器設備價值的影響。71 第三章第三章 操作要求操作要求 第九條第九條 執行機器設備評估業務,應當了解評估結論的用途,明確評估目的。第十條第十條 執行機器設備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等相關條件,選擇恰當的價值類型。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機器設備的預期用途和評估目的,明確評估假設。包括:(一)繼續使用或者變現;(二)原地使用或者移地使用;(三)現行用途使用或者改變用途使用。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對需要改變使用地點,按原來的用途繼續使用,或者
174、改變用途繼續使用的機器設備進行評估時,應當考慮機器設備移位或者改變用途對其價值產生的影響。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執行機器設備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假設等條件,明確評估范圍是否包括設備的安裝、基礎、附屬設施,是否包括軟件、技術服務、技術資料等無形資產。對于附屬于不動產的機器設備,應當劃分不動產與機器設備的評估范圍,避免重復或者遺漏。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執行機器設備評估業務,應當對機器設備進行現場逐項調查或者抽樣調查,確定機器設備是否存在、明確機器設備存在狀態并關注其權屬。如果采用抽樣的方法進行現場調查,應當充分考慮抽樣風險。因客觀原因等因素限制,無法實施現場調查的,應當采取措施加以判斷,并予
175、以披露。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執行機器設備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對象的具體情況,確定現場調查內容。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通??梢酝ㄟ^現場觀察,利用機器設備使用單位所提供的技術檔案、檢測報告、運行記錄等歷史資料,利用專業機構的檢測結果,對機器設備的技術狀態做出判斷。必要時可以聘請專業機構對機器設備進行技術鑒定。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關注機器設備的權屬,收集相關的權屬證明文件,對于沒有權屬證明文件的機器設備應當要求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 72 人對其權屬做出承諾或者說明,并對相關資料進行核查驗證。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獲得真實、可靠的機器設備的市場信息。第四章
176、第四章 評估方法評估方法 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執行機器設備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等情況,分析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選擇評估方法。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采用成本法評估機器設備時,應當:(一)明確機器設備的重置成本包括購置或者購建設備所發生的必要的、合理的成本、利潤和相關稅費等,確定重置成本的構成要素;(二)明確重置成本可以劃分為更新重置成本與復原重置成本;(三)了解機器設備的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以及可能引起機器設備貶值的各種因素,采用科學的方法,估算各種貶值;(四)了解對具有獨立運營能力或者獨立獲利能力的機器設備組合進行評
177、估時,成本法一般不應當作為唯一使用的評估方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采用市場法評估機器設備時,應當:(一)明確活躍的市場是采用市場法評估機器設備的前提條件,應當考慮市場是否能夠提供足夠數量的可比資產的交易數據、以及數據的可靠性;(二)明確參照物與評估對象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是采用市場法的基礎,應當對參照物與評估對象的差異進行調整;(三)了解不同交易市場的價格水平可能存在差異,應當根據評估目的和評估對象的具體情況,確定可以作為評估依據的合適的交易市場,或者對市場差異作出調整;(四)明確拆除、運輸、安裝、調試等因素對評估結論的影響。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采用收益法評估機器設備時,應當:(一)明確收益
178、法一般適用于具有獨立獲利能力或者獲利能力可以量化的機器設備;(二)合理確定收益期限、合理量化機器設備的未來收益;(三)合理確定折現率。73 第五章第五章 披露要求披露要求 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無論單獨出具機器設備評估報告,還是將機器設備的評估作為資產評估報告的組成部分,都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必要信息,使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能夠正確理解評估結論。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編制機器設備評估報告應當反映機器設備的相關特點:(一)對機器設備的描述一般包括物理特征、技術特征和經濟特征,應當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需要描述的內容;(二)除了機器設備評估明細表,在機器設備評估報告中應當對評估對象的概況進行描述;(三
179、)對機器設備評估程序實施過程的描述,應當反映對設備的現場及市場調查、評定估算過程;說明設備的使用情況、維護保養情況、貶值情況等;(四)在評估假設中明確機器設備是否改變用途、改變使用地點等;(五)機器設備抵(質)押及其他限制情況。第六章第六章 附則附則 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本準則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2007 年 11 月 2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資產評估準則評估報告等 7 項資產評估準則的通知(中評協2007189 號)中的資產評估準則機器設備同時廢止。74 5、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珠寶首飾珠寶首飾(中評協(中評協201740 號)號)第一章
180、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珠寶首飾評估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珠寶首飾,是指珠寶玉石和用于飾品制作的貴金屬的原料、半成品及其制成品。第三條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珠寶首飾評估,是指資產評估機構、資產評估師(珠寶)及其他珠寶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按照有關珠寶首飾的國家標準,在對珠寶首飾進行鑒定分級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委托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珠寶首飾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并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涉及珠寶首飾的著作權等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需要按照相關準則要求執行。第四條第四條 執行珠寶首
181、飾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五條第五條 珠寶首飾資產評估報告應當由至少兩名承辦該項業務的資產評估師(珠寶)或者其他珠寶評估專業人員簽名并加蓋資產評估機構印章。法定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報告應當由至少兩名承辦該項業務的資產評估師(珠寶)簽名并加蓋資產評估機構印章。第六條第六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具備珠寶首飾評估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勝任所執行的珠寶首飾評估業務。當缺乏執行某項特定業務所需的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時,應當采取彌補措施,包括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等。第七條第七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勤勉盡責,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
182、獨立進行分析和估算并形成專業意見。第三章第三章 操作要求操作要求 第八條第八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明確評估對象、評估范圍、評估目的、評估基準日、價值類型和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第九條第九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依據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 75 估程序,履行資產評估基本程序,結合珠寶首飾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制定并實施適當的具體評估步驟。第十條第十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對珠寶首飾進行實物確認,明確珠寶首飾的存在狀態。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關注評估對象的權屬,要求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對珠寶首飾的權屬做出承諾,并應當對珠寶首飾的權屬相關資料進行必要查驗。第
183、十二條第十二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對珠寶首飾進行鑒定和品質分級。在對評估對象進行鑒定分級時,應當采用相應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如果沒有相應的國家及行業分級標準,可以采用國內外珠寶業通用的分級體系,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明確說明。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可以采用具有資質的珠寶質檢機構出具的鑒定分級結論,并按照資產評估準則要求執行。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知曉同一珠寶首飾在不同市場的價值可能存在差異,并根據評估對象的具體情況確定適當的市場級別。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獲得真實、可靠的珠寶首飾的市場信息及其他相關信息。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
184、應當根據評估對象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收集信息的內容。通常關注以下方面:(一)評估對象的歷史、現狀及相關證明資料;(二)評估對象以往的評估及交易情況;(三)相同或者類似珠寶首飾的市場價格信息及交易情況;(四)評估對象的市場供求關系、稀缺程度及市場前景等;(五)可能影響珠寶首飾價值的宏觀經濟狀況;(六)其他相關信息資料。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考慮珠寶首飾的品質因素及其他因素對評估對象價值的影響,如來源(出處)、歷史、名人擁有、名師設計制作、品牌、稀缺程度等。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可以根據評估目的和珠寶首飾具體情況合理確定評估假設,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予以披露。
185、76 第四章第四章 評估方法評估方法 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等情況,分析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選擇評估方法。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采用市場法時,應當:(一)明確是否存在公開、活躍的交易市場,是否能夠獲取足夠數量的可比參照物或者案例,并關注數據的可靠性;(二)收集評估對象以往的交易信息、相同或者類似珠寶首飾交易的市場信息;(三)確定若干相同或者類似的珠寶首飾作為參照物,充分考慮其價值因素的可比性;(四)根據評估對象的具體情況,確定可以作為評估依據的合適的交易市場;(五)根據評估對象與參照
186、物之間的區別,以及市場級別、市場交易條件等因素的差異,對相同或者類似珠寶首飾交易信息及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調整。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采用成本法時,應當:(一)分析評估對象是否可以復制、可以再生產等因素,考慮成本法的適用性;(二)合理確定重置成本的構成要素,明確珠寶首飾的重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制作成本、相關稅費、合理利潤及其他費用;(三)恰當選擇重置成本的類型,即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四)合理確定實體性貶值、經濟性貶值和功能性貶值。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執行珠寶首飾評估業務采用收益法時,應當:(一)明確珠寶首飾較少采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收益法通常只適用于租賃、展覽等持續經營活
187、動中,具有獨立獲利能力或者獲利能力可以量化的珠寶首飾的資產評估業務。(二)合理確定收益期限,合理預測未來收益。(三)合理確定折現率。(四)分析租約等法律文件內容對評估對象價值可能具有的影響。77 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對同一珠寶首飾采用多種評估方法時,應當對所獲得的各種測算結果進行分析,合理形成評估結論。第五章第五章 披露要求披露要求 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無論單獨出具珠寶首飾資產評估報告,還是將珠寶首飾評估作為資產評估報告的組成部分,都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必要信息,使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能夠正確理解評估結論。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編制珠寶首飾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反映珠寶首飾評估的特點。通常包括
188、以下內容:(一)對評估對象的恰當描述,包括珠寶首飾的客觀辨別特征和價值貢獻特征。應當根據評估對象的特點和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確定需要描述的內容,并突出描述影響價值結論的關鍵性特征。(二)珠寶首飾評估的價值類型及其定義。(三)評估程序實施過程描述,應當反映對珠寶首飾的實物調查、市場調查、鑒定分級、評定估算等過程。(四)珠寶首飾質押及其他限制情況。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編制珠寶首飾資產評估報告時,可以根據評估業務的性質合理確定資產評估報告的詳略程度。第六章第六章 附則附則 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本準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2009年12月18日發布的關于印發投資性房地產評
189、估指導意見(試行)和資產評估準則珠寶首飾的通知(中評協2009211號)中的資產評估準則珠寶首飾同時廢止。78 6、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森林資源資產森林資源資產(中評協(中評協201741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森林資源資產,是指由特定主體擁有或者控制并能帶來經濟利益的,用于生產、提供商品和生態服務的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觀、森林生態等。第三條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
190、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根據委托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森林資源資產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并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第四條第四條 執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五條第五條 執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具備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勝任所執行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當執行某項特定業務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時,應當采取彌補措施,包括聘請林業專業技術人員或者相關專業機構協助工作等。第六條第六條 在對持續經營前提下的經濟組織價值進行評估時,作為經濟組織資產的組成部分,森林資源資產價值通常受其對經濟組織貢獻程度的影響。第七條第七
191、條 執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等相關條件,選擇恰當的價值類型。第八條第八條 執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考慮國家相關林業法規和政策,以及森林資源的自然屬性、經營特性、使用期限、用途等因素對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的影響。執行涉及生態公益林等特殊用途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除評估其經濟價值外,還應當結合評估目的考慮是否評估其生態服務價值。第九條第九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履行適當的評估程序,核實森林資源資產實物量及相關信息,分析經營管理的合理性,選擇恰當的評估參數進行評定估 79 算,編制和提交資產評估報告。第三章第三章 操作要求操作要求 第十條第十條 執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要
192、求委托人明確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范圍。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執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和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假設,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予以披露。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要求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明確森林資源資產的權屬,出具林權證或者相關權屬證明文件,并對其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做出承諾。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對森林資源資產的權屬資料進行核查驗證。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執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要求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森林資源資產實物量清單。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森林資源資產實物量是價值評估的基礎。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進行森林資源資產價值評定估算前,可以委托相關
193、專業機構對委托人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提供的森林資源資產實物量清單進行現場核查,由核查機構出具核查報告。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當森林資源資產實物量清單由相關專業機構為滿足所進行的資產評估需求,通過開展調查工作,以出具調查報告方式確定時,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可以對調查工作進行現場核查。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依法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活動中使用的資料進行核查驗證。第四章第四章 評估方法評估方法 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執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對象、評估目的、價值類型、資料收集等情況,分析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選擇評估方法。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采用市場法評估森林資
194、源資產時,應當考慮:(一)森林資源資產市場的活躍程度,市場提供足夠數量可比森林資源資產交易數據的可能性及其可靠性;(二)森林資源所在地域的差異性對森林資源資產交易價格的影響;80 (三)森林資源資產的用途和功能對交易價格的影響;(四)不同林分質量、立地等級、地利條件、交易情況等因素對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的影響。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采用收益法評估森林資源資產時,應當考慮:(一)森林資源結構、功能、質量、自然生長力等對收益的影響;(二)森林資源管理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財政補貼政策、采伐制度等對收益的影響;(三)根據森林資源資產的特點、經營類型、風險因素等相關條件合理確定折現率;(四)森林資源采伐方式和采
195、伐周期對收益的影響。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采用成本法評估森林資源資產時,應當考慮:(一)森林資源培育過程的復雜性對成本的影響;(二)森林資源經營的長期性對價值的影響;(三)森林資源質量對價值的影響;(四)森林資源培育技術、林地利用方式等造成的影響。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執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關注各齡組之間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第五章第五章 披露要求披露要求 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無論單獨出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報告,還是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作為資產評估報告的組成部分,都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必要信息,使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能夠正確理解評估結論。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資產評估報
196、告中對森林資源資產的權屬狀況、自然條件、地理分布、生產經營情況進行恰當描述。對評估范圍內具有典型代表性或者經濟價值高的森林資源資產,應當進行重點描述。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利用森林資源資產核查報告的情況。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重大事項對評估結論可能產生的影響,包括林地使用費用支付方式的影響等。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森林資源資產存 81 在的抵押及其他權利受限情形。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將森林資源資產的權屬證明、圖面材料等資料作為資產評估報告的附件。法律、行
197、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六章第六章 附則附則 第二十八條第二十八條 本準則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2012 年 12 月 2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資產評估準則森林資源資產的通知(中評協2012245 號)同時廢止。82 7、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知識產權(中評協知識產權(中評協202314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知識產權資產評估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第二條 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作品、專利(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地理標志、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
198、設計、植物新品種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本準則所稱知識產權資產,是指知識產權權利人擁有或者控制的,能夠持續發揮作用并且帶來經濟利益的知識產權權益,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資產權益。涉及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資產的評估另行規范。第三條第三條 本準則所稱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是指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根據委托對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知識產權資產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并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第四條第四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本準則及相關準則。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遵循基本遵循 第五條第五條
199、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開展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誠實守信,勤勉盡責,謹慎從業,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自覺維護職業形象,不得從事損害職業形象的活動。第六條第六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具備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勝任所執行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資產評估機構應當關注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的復雜性,根據自身的資產評估專業人員配備、專業知識和經驗,審慎考慮是否有能力受理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執行某項特定業務缺乏特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時,應當采取彌補措施,包括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等。83 第七條第七條 知識
200、產權資產評估的評估目的通常包括轉讓、許可使用、出資、質押融資、訴訟、仲裁、司法執行財產處置、財務報告等。第八條第八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依法對資產評估活動中使用的資料進行核查驗證。第九條第九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合理使用評估假設和限制條件。第三章第三章 評估對象評估對象 第十條第十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要求委托人明確評估對象,應當關注評估對象的法律、經濟、技術等具體特征。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評估對象是知識產權資產,包括專利資產權益、注冊商標權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權利的財產權益、商業秘密權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益、植物
201、新品種權益等。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評估對象可以是單項知識產權資產,也可以是知識產權資產組合。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執行以轉讓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評估對象通常為知識產權資產的所有權。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執行以許可使用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評估對象通常為知識產權資產的使用權。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執行以出資或者質押融資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評估對象通常為擬出資或者出質的知識產權資產。對評估對象是否可以出資或者出質進行確認或者發表意見,不屬于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執業范圍。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執行以訴訟、仲裁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與委托人和相關當事人進行
202、充分溝通,了解案件基本情況,并且通過現場調查和資料收集等方式與委托人確認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評估對象通常為涉案知識產權資產或者其他相關經濟利益。其他相關經濟利益是指一方當事人的行為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的經濟損失以及費用增加等,通常包括侵權損失、資產損害,以及由于個人或者法人經營、合同糾紛等行為引起的經濟損失以及費用增加等。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執行以人民法院委托司法執行財產處置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委托書載明的財產名稱、規格數量等內容,以及人民法院移交的查明的財產情況和相關材料,與人民法院明確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84 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執行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
203、應當提醒委托人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以及會計準則的要求合理確定評估對象。第四章第四章 操作要求操作要求 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知識產權資產通常與其他資產共同發揮作用,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和評估對象的具體情況分析、判斷知識產權資產的作用,明確知識產權資產的收益模式,并考慮其價值影響因素,合理確定知識產權資產的價值。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關注知識產權資產的基本情況:(一)知識產權的法律文件、權屬有效性文件或者其他證明資料;(二)知識產權資產特征、資產組合情況、使用狀況、歷史沿革;(三)知識產權資產實施的地域范圍、領域范圍、獲利能力和收益模式;(四)知識產權資產
204、是否能夠持續發揮作用并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五)知識產權資產的法定保護期限、收益期限以及保護措施;(六)知識產權資產實施過程中所受到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其他限制;(七)知識產權資產以往的資產評估和交易情況;(八)知識產權資產的可替代性,以及類似知識產權資產的市場價格信息;(九)知識產權資產的研發成本;(十)其他相關信息。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考慮評估目的、市場條件、評估對象自身條件等因素,明確價值類型。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關注宏觀經濟、行業狀況、經營條件、生產能力、市場狀況、產品生命周期、應用場景等各項因素對知識產權資產效能發揮的
205、影響,以及對知識產權資產價值的影響。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關注評估對象收益期限對其價值的影響,并結合知識產權資產的法定保護期限及其他相關因素,合理確定收益期限。85 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等情況,分析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及其衍生方法的適用性,恰當選擇評估方法。對同一知識產權資產采用多種評估方法時,應當對各種評估方法的測算結果進行分析,形成評估結論。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執行商業秘密資產評估業務,應當獲取商業秘密的類型、形成過程、作用、形成日期等信息,關注商業秘密的保密期限
206、、應用范圍等,以及商業秘密是否與其他無形資產關聯,并且考慮權利人對商業秘密采取的保護措施,如競業禁止協議等對商業秘密價值的影響。執行商業秘密資產評估業務,資產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注意保密。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執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關注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獨創性和商業利用情況,并且考慮其對評估結論的影響。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執行植物新品種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關注植物新品種是否已經由相關部門審定,以及審定對植物新品種應用范圍的限制。中國的單位或者個人就其在國內培育的植物新品種向外國人轉讓申請權或者品種權的,應當經審批機關批準。第二十八條第二十八條 執行以許可使用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
207、業務,應當:(一)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等有關知識產權許可使用的規定;(二)關注許可模式、許可使用期限和其他許可約定等,確定其對評估結論的影響,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許可模式、許可使用期限和其他許可約定等。第二十九條第二十九條 執行以出資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一)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等有關知識產權出資的規定,并關注知識產權出資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二)涉及重組、改制企業的知識產權資產出資時,搜集企業重組、改制方案以及批復文件和相關法律意見書等資料,關注知識產權資產的權利人與出資人是否一致,
208、出資人的經濟行為是否需經有關機構批準并經相關管理部門審查同意,設定他項權利的資產是否與其相對應的負債分離。86 第三十條第三十條 執行以質押融資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一)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及相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金融管理部門關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有關規定;(二)關注出質知識產權資產是否具備財產出質的基本條件:出質人擁有完整、合法、有效的相關知識產權權利并且產權關系明晰,出質的知識產權資產具有一定的價值并且可以依法轉讓,符合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符合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三)涉及共有知識產權時,關注知識產權共有人是否一致同意將該知識產權進行質押;(四)
209、涉及知識產權質物處置評估時,關注與質押知識產權資產實施不可分割的其他資產是否一并處置;(五)在存在重大不確定因素情況下作出評估相關判斷時,保持必要的謹慎,盡可能充分估計知識產權資產在處置時可能受到的限制、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作出必要的風險提示;(六)涉及跟蹤評估時,對知識產權資產實施市場已經發生的變化予以充分考慮和說明。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一條 執行以訴訟、仲裁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一)熟悉國家司法部門、仲裁機構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有關知識產權訴訟、仲裁的規定;(二)要求委托人和相關當事人提供相關資料,并要求其對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進行確認,同時通過市
210、場調查、訪談等方式收集評估資料;(三)在委托人、相關當事人的配合下進行現場調查,保留必要的文字、語音、照片、影像等資料,以書面形式記錄調查的時間、地點、過程、結果等,并與參加現場調查的委托人、相關當事人等共同確認;(四)在調查時出現委托人或者相關當事人不在現場,或者相關人員不予配合等情況時,詳細記錄現場情況,收集必要的證據資料,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予以披露。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二條 執行以人民法院委托司法執行財產處置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87 (一)熟悉國家司法部門有關執行財產處置的規定;(二)根據人民法院提供的材料認為無法進行評估或者影響評估結論時,及時告知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按照人
211、民法院委托評估工作規范的相關規定處理,通常必需材料包括知識產權資產的權屬證明,相關產品的發展情況,他項權利情況,法院查明的財產權屬、質量瑕疵等材料,以及關于財產的特殊情況說明;(三)及時與人民法院協商現場調查事宜,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若干問題的規定履行現場調查程序?,F場調查由人民法院通知當事人到場;當事人不到場的,不影響現場調查的進行,但資產評估機構應當與人民法院溝通見證人見證事宜?,F場調查需要當事人、協助義務人配合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責令其配合;不予配合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確定財產處置參考價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有關評估報告出具期
212、限及延期申請的規定,在人民法院要求的期限內出具資產評估報告。若無法按期出具資產評估報告,應當根據人民法院的要求退回委托評估的材料。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三條 執行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循會計準則和相關法律、行政法規有關知識產權資產計量和減值測試的規定。涉及知識產權資產組合或者與其他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組成的資產組的評估,應當遵守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相關資產評估準則的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四條 執行企業破產重整、破產清算中涉及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關注知識產權資產與破產企業其他資產的關系以及企業破產重整、破產清算對知識產權資產價值的影響。第三十五條第三十五條 執行企業價值評估
213、中涉及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了解持續經營前提下知識產權資產作為企業資產組成 部分的價值可能有別于作為單項資產的價值,關注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參數與企業價值評估參數之間的關系,企業其他資產與知識產權資產之間的關系,以及知識產權資產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貢獻。第五章第五章 披露要求披露要求 88 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六條 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反映知識產權資產的特點,通常包括下列內容:(一)知識產權的性質、權利狀況和限制條件;(二)知識產權實施的地域限制、領域限制和法律限制條件;(三)與知識產權資產相關的宏觀經濟和行業狀況;(四)知識產權資產實施的歷史、現實狀況和發展前景;(五)知識產權資產的收益期限;
214、(六)知識產權資產實施主體或者擬實施主體的基本情況及實施前景;(七)其他必要信息。第三十七條第三十七條 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報告應當披露形成評估結論的相關內容,通常包括:(一)價值類型的選擇及其定義;(二)評估方法的選擇及其理由;(三)各重要參數的來源、測算過程等;(四)對測算結果進行分析,形成評估結論的過程;(五)評估結論成立的假設前提和限制條件;(六)知識產權資產的評估依據;(七)可能影響評估結論的特別事項。第三十八條第三十八條 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報告應當以文字和數字形式表述評估結論。但是,對于以許可使用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報告,可以根據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約定,采用以貨幣計量的絕對數或者以許
215、可費率等計量的相對數表述評估結論。第三十九條第三十九條 執行以質押融資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編制資產評估報告時應當關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對資產評估報告信息披露的特殊要求,并對相關事項進行披露。涉及跟蹤評估時,已經發生的變化對評估結論影響較大的,應當在資產評估報告中予以披露。第四十條第四十條 執行以訴訟、仲裁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編制資產評估報告時應當重點披露下列內容:(一)是否存在評估委托書對資產評估業務基本事項約定不明確,或者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與評估委托書約定不一致的情形;89 (二)涉案知識產權資產以及其他相關經濟利益的具體內容以及價值構成;(三)現場調查和資料收集過程中
216、委托人和相關當事人的配合情況;(四)其他可能影響正確理解評估結論和資產評估報告使用的事項。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一條 執行以人民法院委托司法執行財產處置為目的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編制資產評估報告時應當重點披露下列內容:(一)資產評估業務基本事項與評估委托書載明事項存在差異的情況以及相關處理方法;(二)是否進行現場調查,以及現場調查過程中相關當事人的配合情況;(三)人民法院提供材料的欠缺情況,以及評估資料缺失對評估結論的影響;(四)其他可能影響正確理解評估結論和資產評估報告使用的事項。第六章第六章 附則附則 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二條 本準則自 2023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 20
217、17 年 9 月 8 日發布的關于印發修訂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指南的通知(中評協201744 號)同時廢止。90 1.8 資產評估指南資產評估指南 1、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中評協中評協201742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編制和出具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有關規定和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報告制定本指南。第二條第二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根據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的有關規定開展資產評估業務,編制和出具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應當遵守本指南。金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評估報告
218、另行規范。第三條第三條 本指南所指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資產評估報告),由標題及文號、目錄、聲明、摘要、正文、附件、評估明細表和評估說明構成。第四條第四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應當清晰、準確陳述資產評估報告內容,不得使用誤導性的表述。第五條第五條 資產評估報告提供的信息,應當使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相關機構能夠全面了解資產評估情況,使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正確理解評估結論。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評估報告內容應當完整,符合本指南的要求。第二章第二章 標題及文號、目錄、聲明和摘要標題及文號、目錄、聲明和摘要 第七條第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標題應當簡明清晰,一般采用“企業名稱+經濟行為關鍵詞+
219、評估對象+資產評估報告”的形式。資產評估報告文號包括資產評估機構特征字、種類特征字、年份、報告序號。第八條第八條 目錄應當包括每一部分的標題和相應頁碼。第九條第九條 資產評估報告聲明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本資產評估報告依據財政部發布的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編制。(二)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范圍使用資產評估報告;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違反前述規定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不承擔責任。91 (三)資產評估報告僅供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
220、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使用;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四)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正確理解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五)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并對所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依法承擔責任。(六)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關注評估結論成立的假設前提、資產評估報告特別事項說明和使用限制。(七)其他需要聲明的內容。第十條第十條 資產評估報告摘要應當簡明扼要地反映經濟行為、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價值類型、評估基準日
221、、評估方法、評估結論及其使用有效期、對評估結論產生影響的特別事項等關鍵內容。資產評估報告摘要應當采用下述文字提醒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閱讀全文:“以上內容摘自資產評估報告正文,欲了解本評估業務的詳細情況和正確理解評估結論,應當閱讀資產評估報告正文?!钡谌碌谌?正文正文 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資產評估報告正文應當包括:(一)緒言;(二)委托人、被評估單位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概況;(三)評估目的;(四)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五)價值類型;(六)評估基準日;(七)評估依據;(八)評估方法;(九)評估程序實施過程和情況;(十)評估假設;(十一)評估結論;92 (十二)特別事項說明
222、;(十三)資產評估報告使用限制說明;(十四)資產評估報告日;(十五)簽名蓋章。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緒言一般采用包含下列內容的表述格式:“(委托人全稱):(資產評估機構全稱)接受貴單位(公司)的委托,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的規定,堅持獨立、客觀和公正的原則,采用評估方法(評估方法名稱),按照必要的評估程序,對(委托人全稱)擬實施行為(事宜)涉及的(資產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股東部分權益)在年月日的價值(價值類型)進行了評估?,F將資產評估情況報告如下?!钡谑龡l第十三條 資產評估報告正文應當介紹委托人、被評估單位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的概
223、況:(一)委托人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概況一般包括名稱、法定住所及經營場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及主要經營范圍等;(二)企業價值評估中,被評估單位概況一般包括:1名稱、法定住所及經營場所、法定代表人、主要經營范圍、注冊資本、公司股東及持股比例、股權變更情況及必要的公司產權和經營管理結構、歷史情況等;2近三年資產、財務、經營狀況;3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之間的關系(如產權關系、交易關系);(三)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被評估單位概況一般包括名稱、法定住所及經營場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及主要經營范圍等;(四)委托人與被評估單位為同一企業,按對被評估單位的要求編寫;(五)存在
224、交叉持股的,應當列示交叉持股圖并簡述交叉持股關系及是否屬于同一控制的情形;(六)存在關聯交易的,應當說明關聯方、交易方式等基本情況。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本次資產評估的目的及其所對應的經濟行為,并說明該經濟行為獲得批準的相關情況或者其他經濟行為依據。93 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對評估對象進行具體描述,以文字、表格的方式說明評估范圍。企業價值評估中,應當說明下列內容:(一)委托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與經濟行為涉及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應當說明原因,并說明是否經過審計;(二)企業申報的表外資產的類型、數量;(三)引用其他機構出具的報告結論所涉及的資產類型、數
225、量和賬面金額(或者評估值)。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應當說明委托評估資產的數量(如土地面積、建筑物面積、設備數量、無形資產數量等)、法律權屬狀況、經濟狀況和物理狀況等。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明確價值類型及其定義。選擇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類型,還應當說明價值類型選擇理由。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評估基準日及確定評估基準日所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下列主要內容:(一)本項目評估基準日是年月日;(二)確定評估基準日所考慮的主要因素(如經濟行為的實現、會計期末、利率和匯率變化等)。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本次評估業務所對應的經濟行為、法律法規、評估準則、權屬、取價等
226、依據。(一)經濟行為依據應當為有效批復文件以及可以說明經濟行為及其所涉及的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的其他文件資料;(二)法律法規依據通常包括與國有資產評估有關的法律法規等;(三)評估準則依據包括本評估業務中依據的相關資產評估準則和相關規范;(四)權屬依據通常包括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證書、基準日股份持有證明、出資證明、國有土地使用證(或者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房屋所有權證、房地產權證(或者不動產權證書)、采礦許可證、勘查許可證、林權證、專利證(發明專利證書、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商標注冊證、著作權(版權)相關權屬證明、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船舶國籍證書、機動車行駛證、有關產權轉讓合同、其
227、他權屬證明文件等;94 (五)取價依據通常包括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經營方面的資料,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統計資料、技術標準和政策文件,以及評估機構收集的有關詢價資料、參數資料等;(六)其他參考依據。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所選用的評估方法及其理由。未采用兩種以上評估方法進行評估,資產評估報告應當披露其他基本評估方法不適用的原因或者所受的操作限制。采用兩種以上方法進行評估的,還應當說明評估結論確定的方法。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自接受資產評估業務委托起至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主要評估工作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內容:(一)接受項目委托,確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評估基準日,
228、擬定評估計劃等過程;(二)指導被評估單位清查資產、準備評估資料,核實資產與驗證資料等過程;(三)選擇評估方法、收集市場信息和估算等過程;(四)評估結果匯總、評估結論分析、撰寫報告和內部審核等過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資產評估所使用的假設。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以文字和數字形式清晰說明評估結論,并明確評估結論的使用有效期。評估結論通常是確定的數值。境外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的評估結論可以用區間值表達。(一)采用資產基礎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以文字形式說明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凈資產)的賬面價值、評估價值及其增減幅度,并同時采用評估結果匯總表反映評估結論;(
229、二)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應當以文字形式說明賬面價值、評估價值及其增減幅度;(三)采用兩種以上方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除單獨說明評估價值和增減變動幅度外,應當說明兩種以上評估方法結果的差異及其原因和最終確定評估結論的理由;(四)存在多家被評估單位的項目,應當分別說明評估價值;(五)評估結論為區間值的,應當在區間之內確定一個最大可能值,并說明確 95 定依據。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評估程序受到的限制、評估特殊處理、評估結論瑕疵等特別事項,以及期后事項,通常包括下列內容:(一)引用其他機構出具報告結論的情況,并說明承擔引用不當的相關責任;(二)權屬資料不全面或者存在瑕疵的情形
230、;(三)評估程序受到限制的情形;(四)評估資料不完整的情形;(五)評估基準日存在的法律、經濟等未決事項;(六)擔保、租賃及其或有負債(或有資產)等事項的性質、金額及與評估對象的關系;(七)評估基準日至資產評估報告日之間可能對評估結論產生影響的事項;(八)本次資產評估對應的經濟行為中,可能對評估結論產生重大影響的瑕疵情形。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對特別事項的處理方式、特別事項對評估結論可能產生的影響,并提示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關注其對經濟行為的影響。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資產評估報告使用限制應當載明:(一)使用范圍;(二)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
231、范圍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不承擔責任;(三)除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四)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正確理解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載明資產評估報告日。資產評估報告日通常為評估結論形成的日期,可以不同于資產評估報告的簽發日。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資產評估報告正文應當由至少兩名承辦該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師簽名,并加蓋資產評估機構印章。96 聲明、
232、摘要和評估明細表上通常不需要另行簽名蓋章。第四章第四章 附件附件 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附件內容應當與評估目的、評估方法、評估結論相關聯,通常包括下列內容:(一)與評估目的相對應的經濟行為文件;(二)被評估單位專項審計報告;(三)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法人營業執照;(四)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產權登記證;(五)評估對象涉及的主要權屬證明資料;(六)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的承諾函;(七)簽名資產評估師的承諾函;(八)資產評估機構備案文件或者資格證明文件;(九)資產評估機構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十)負責該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師資格證明文件;(十一)資產評估委托合同;(十二)其他重要文件。第二十八條
233、第二十八條 資產評估報告附件內容及其所涉及的簽章應當清晰、完整,相關內容應當與資產評估報告摘要、正文一致。資產評估報告附件為復印件的,應當與原件一致。第二十九條第二十九條 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要進行專項審計的,應當將企業提供的與經濟行為相對應的評估基準日專項審計報告(含會計報表和附注)作為資產評估報告附件。按有關規定無需進行專項審計的,應當將企業確認的與經濟行為相對應的評估基準日企業財務報表作為資產評估報告附件。如果引用其他機構出具的報告結論,根據現行有關規定,所引用的報告應當經相應主管部門批準(備案)的,應當將相應主管部門的相關批準(備案)文件作為資產評估報告的附件。第五章第五章 評估明
234、細表評估明細表 第三十條第三十條 評估明細表可以根據本指南的基本要求和企業會計核算所設置的會計科目,結合評估方法特點進行編制。(一)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采用資產基礎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評估 97 明細表包括按會計科目設置的資產、負債評估明細表和各級匯總表;(二)采用收益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可以根據收益法評估參數和盈利預測項目的構成等具體情況設計評估明細表的格式和內容;(三)采用市場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可以根據評估技術說明的詳略程度決定是否單獨編制符合市場法特點的評估明細表。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一條 資產、負債會計科目的評估明細表格式和內容基本要求如下:(一)表頭應當含有資產或負債類型(會計科
235、目)名稱、被評估單位、評估基準日、表號、金額單位、頁碼。(二)表中應當含有資產負債的名稱(明細)、經營業務或者事項內容、技術參數、發生(購、建、創)日期、賬面價值、評估價值、評估增減幅度等基本內容。必要時,在備注欄對技術參數或者經營業務、事項情況進行注釋。(三)表尾應當標明被評估單位填表人員、填表日期和評估人員。(四)評估明細表按會計明細科目、一級科目逐級匯總,并編制資產負債表(方式)的評估匯總表及以人民幣萬元為金額單位的評估結果匯總表。(五)會計計提的減值準備在相應會計科目(資產負債類型)合計項下和相關科目匯總表中列示。(六)評估結果匯總表應當按以下順序和項目內容列示: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
236、資產總計、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負債總計、凈資產等類別和項目。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二條 采用收益法中的現金流量折現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評估明細表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資產負債、利潤調整表(如果有調整時);(二)現金流量測算表;(三)營業收入預測表;(四)營業成本預測表;(五)營業稅金及附加預測表;(六)銷售費用預測表;(七)管理費用預測表;(八)財務費用預測表;(九)營運資金預測表;(十)折舊攤銷預測表;98 (十一)資本性支出預測表;(十二)折現率計算表;(十三)溢余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分析表。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三條 收益法評估明細表表頭應當含有評估參數或者預測項目名稱、被評估單位、評估基準日、表
237、號、金額單位等。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四條 被評估單位為兩家以上的,評估明細表應當按被評估單位分別歸集,自成體系。第六章第六章 評估說明評估說明 第三十五條第三十五條 評估說明包括評估說明使用范圍聲明、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編寫的企業關于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和資產評估師編寫的資產評估說明。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六條 關于評估說明使用范圍的聲明,應當寫明評估說明使用單位或部門的范圍及限制條款。第三十七條第三十七條 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可以共同編寫或者分別編寫企業關于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委托人單位負責人和被評估單位負責人應當對所編寫的說明簽名,加蓋相應單位公章并簽署日期。企業關于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
238、說明包括以下內容:(一)委托人、被評估單位各自概況;(二)關于經濟行為的說明;(三)關于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的說明;(四)關于評估基準日的說明;(五)可能影響評估工作的重大事項說明;(六)資產負債情況、未來經營和收益狀況預測說明;(七)資料清單。第三十八條第三十八條 資產評估說明是對評估對象進行核實、評定估算的詳細說明,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一)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說明;(二)資產核實總體情況說明;(三)評估技術說明;(四)評估結論及分析。99 第三十九條第三十九條 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說明應當根據企業價值評估、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的不同情況確定內容的詳略程度。第四十條第四十條 資產核實總體情況說
239、明通常包括人員組織、實施時間、核實過程、影響事項及處理方法、核實結論。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一條 評估技術說明應當考慮不同經濟行為和不同評估方法的特點介紹評定估算的思路及過程。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二條 采用成本法評估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采用資產基礎法評估企業價值,應當根據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以及資產負債類型編寫評估技術說明。各項資產負債評估技術說明應當包含資產負債的內容和金額、核實方法、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等基本內容。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三條 采用收益法或者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評估技術說明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影響企業經營的宏觀、區域經濟因素;(二)所在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三)企業的業務情況;(四)企
240、業的資產、財務分析和調整情況;(五)評估方法的運用過程。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四條 采用收益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根據行業特點、企業經營方式和所確定的預期收益口徑以及評估的其他具體情況等編寫評估技術說明。企業的資產、財務分析和調整情況以及評估方法運用過程說明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收益法的應用前提及選擇理由和依據;(二)收益預測的假設條件;(三)企業經營、資產、財務分析;(四)收益模型選擇理由及基本參數說明;(五)收益期限及預測期的說明;(六)收益預測的說明;(七)折現率的確定說明;(八)預測期后價值確定說明;(九)其他資產和負債評估說明;(十)評估價值。100 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五條 采用市場法進
241、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根據行業特點、被評估單位實際情況以及上市公司比較法或者交易案例比較法的特點等編寫評估技術說明。企業的資產、財務分析和調整情況以及評估方法運用過程說明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具體方法、應用前提及選擇理由;(二)企業經營、資產、財務分析;(三)分析選取確定可比企業或者交易案例的說明;(四)價值比率的選擇及因素修正說明;(五)評估對象價值比率的測算說明;(六)評估價值。第四十六條第四十六條 評估結論及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評估結論,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說明不同評估方法結果的差異及其原因和最終確定評估結論的理由;(二)評估價值與賬面價值比較變動情況及說
242、明;(三)折價或者溢價情況(如有)。第七章第七章 出具與裝訂出具與裝訂 第四十七條第四十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使用中文撰寫。需要同時出具外文資產評估報告的,以中文資產評估報告為準。評估結論一般以人民幣為計量幣種,使用其他幣種表示的,應當注明該幣種與人民幣在評估基準日的匯率。第四十八條第四十八條 資產評估報告封面應當載明資產評估報告標題及文號、資產評估機構全稱和資產評估報告日。第四十九條第四十九條 資產評估報告標題及文號一般在封面上方居中位置,資產評估機構名稱及資產評估報告日應當在封面下方居中位置。資產評估報告應當用 A4規格紙張印刷。第五十條第五十條 資產評估報告一般分冊裝訂,各冊應當具有獨立
243、的目錄。聲明、摘要、正文和附件合訂成冊,其目錄中應當含有其他冊的目錄,但其他冊目錄的頁碼不予標注。評估說明和評估明細表一般分別獨立成冊。必要時附件可以獨立成冊。單獨成冊的,其封面格式、標題中的“企業名稱+經濟行為關鍵詞+評估對象”及 101 文號等應當與資產評估報告相關格式和內容保持一致。評估明細表一般按會計科目順序裝訂。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一條 資產評估報告封底或者其他適當位置應當標注資產評估機構名稱、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傳真、電子郵箱等。第八章第八章 附則附則 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二條 本指南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 2011 年12 月 30 日發布的關
244、于修改評估報告等準則中有關簽章條款的通知(中評協2011230 號)中的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同時廢止。附:1.“聲明”編寫指引(供參考)2.“資產評估師承諾函”編寫指引(供參考)3.企業關于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編寫指 引(供參考)4.資產評估說明編寫指引(供參考)102 附 1“聲明”編寫指引(供參考)一、本資產評估報告依據財政部發布的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編制。二、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本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范圍使用資產評估報告;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違反前述規定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的,本
245、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不承擔責任。本資產評估報告僅供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使用;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本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提示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正確理解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三、本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堅持獨立、客觀和公正的原則,并對所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依法承擔責任。四、評估對象涉及的資產、負債清單由委托人、被評估單位申報并經其采用簽名、蓋章或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確認;
246、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依法對其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負責。五、本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與資產評估報告中的評估對象沒有現存或者預期的利益關系;與相關當事人沒有現存或者預期的利益關系,對相關當事人不存在偏見。六、資產評估師已經(或者未)對資產評估報告中的評估對象及其所涉及資產進行現場調查;已經對評估對象及其所涉及資產的法律權屬狀況給予必要的關注,對評估對象及其所涉及資產的法律權屬資料進行了查驗,對已經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如實披露,并且已提請委托人及其他相關當事人完善產權以滿足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要求。七、本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中的分析、判斷和結果受資產評估報 103 告中假設和限制
247、條件的限制,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充分考慮資產評估報告中載明的假設、限制條件、特別事項說明及其對評估結論的影響。104 附 2“資產評估師承諾函”編寫指引(供參考)公司(單位):受你單位的委托,我們對你單位擬實施行為(事宜)所涉及的(資產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股東部分權益),以年月日為基準日進行了評估,形成了資產評估報告。在本報告中披露的假設條件成立的前提下,我們承諾如下:一、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二、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與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約定一致。三、對評估對象及其所涉及的資產進行了必要的核實。四、根據資產評估準則選用了評估方法。五、充分考慮了影響評估價值的因素。六
248、、評估結論合理。七、評估工作未受到非法干預并獨立進行。資產評估師簽名:年 月 日 105 附 3 企業關于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編寫指引(供參考)一、委托人、被評估單位概況(一)委托人概況 1企業名稱及簡稱、住所、注冊資本、法定代表人。2企業性質、企業歷史沿革(包括隸屬關系的演變)。3經營業務范圍及主要經營業績。(二)被評估單位概況 1企業名稱及簡稱、住所、注冊資本、法定代表人。2企業性質、企業歷史沿革(包括隸屬關系的演變)。3經營業務范圍及主要經營業績。4近三年來企業的資產、財務、負債狀況和經營業績,已經審計的應當說明注冊會計師發表的意見,以往不良資產處置情況。5主要產品品種、生產能力,
249、近年實際生產量、銷售量,主要市場及其市場占有率,本企業產品在同類產品市場的地位,主要原材料、能源供應情況,環境污染及治理情況。6形成企業主要生產能力的狀況,正在或者計劃進行的投資項目簡況,企業的主要資產狀況。7執行的主要會計政策,生產經營是否存在國家政策、法規的限制或者優惠,生產經營的優勢分析和各種因素風險。(三)委托人與被評估單位的關系 1委托人與被評估單位的關系一般包括產權關系、行政隸屬關系、交易關系等。2存在兩家以上被評估單位,應當分別予以介紹。3委托人與被評估單位為同一企業,按被評估單位要求的內容與格式編寫。4存在交叉持股的,還應當列示交叉持股圖并簡述交叉持股關系以及是否屬于同一控制的
250、情形。5存在關聯交易的,應當說明關聯方、交易方式等基本情況。106 二、關于經濟行為的說明(一)說明本次資產評估滿足何種需要、所對應的經濟行為類型及其經濟行為獲得批準的相關情況,或者其他經濟行為依據。(二)獲得有關部門批準的,應當載明批件名稱、批準日期及文號。三、關于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的說明(一)說明委托評估對象,評估范圍內資產和負債的類型、賬面金額以及審計情況。(二)對于經營租入資產、特許使用的資產、以及沒有會計記錄的無形資產應當特別說明是否納入評估范圍及其理由。(三)如果在評估目的實現前有不同的產權持有單位,應當列表載明各產權持有單位待評估資產的類型、賬面金額等。(四)賬面資產是否根據以往
251、資產評估結論進行了調賬。(五)本次評估前是否存在不良資產核銷或者資產剝離行為等。四、關于評估基準日的說明(一)說明所確定的評估基準日,評估基準日表述為:年月日。(二)說明確定評估基準日的理由,如果評估基準日受特定經濟行為文件的約束,應當載明該文件的名稱、批準日期及文號。五、可能影響評估工作的重大事項的說明 一般包括下列內容:(一)曾經進行過清產核資或者資產評估的情況,調賬情況。(二)影響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重大合同、重大訴訟事項。(三)抵(質)押及其或有負債、或有資產的性質、金額及其對應資產負債情況。(四)賬面未記錄的資產負債的類型及其估計金額。六、資產負債清查情況、未來經營和收益狀況預測
252、的說明(一)資產負債清查情況說明 一般包括下列內容:1列入清查范圍的資產負債的種類、賬面金額,產權狀況,實物資產分布地點及特點。2清查工作的組織如時間計劃、實施方案。107 3清查所采取的措施,待處理、待報廢固定資產,高、精、尖設備和特殊建筑物以及毀損、變質存貨檢測或者鑒定的情況。4清查中發現的盤盈、盤虧、毀損、變質、報廢存貨的數量和金額的確定情況、呆壞賬損失及無需償付負債的判斷及原因分析。(二)未來經營和收益狀況預測說明 一般包括下列內容:1所在行業相關經濟要素及發展前景、生產經營歷史情況、面臨的競爭情況及優劣勢分析。2內部管理制度、人力資源、核心技術、研發狀況、無形資產、管理層構成等經營管
253、理狀況。3近年企業資產、負債、權益、盈利、利潤分配、現金流量等資產財務狀況。4未來主營收入、成本、費用等的預測過程和結果。5如果企業存在關聯交易,應當說明關聯交易性質及定價原則等。七、資料清單 一般包括下列內容:1資產評估申報表(由資產評估機構出具樣式);2相關經濟行為的批文;3審計報告;4資產權屬證明文件、產權證明文件;5重大合同、協議等;6生產經營統計資料;7其他資料。108 附 4 資產評估說明編寫指引(供參考)資產評估說明是申請備案核準資產評估業務的必備材料,為方便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相關機構全面了解資產評估情況,本指引結合國有資產評估業務備案核準的要求,為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
254、估師編寫資產評估說明提供指引。第一部分 資產評估說明封面及目錄 一、封面 資產評估說明封面應當載明下列內容:1標題(一般采用“企業名稱+經濟行為關鍵詞+評估對象+資產評估說明”的形式)。2資產評估報告文號。3資產評估機構名稱。4資產評估報告日。二、目錄 1目錄應當在封面的下一頁排印,包括每一部分的標題和相應頁碼。2如果資產評估說明中收錄有關文件或者資料的復印件,應當統一標注頁碼。第二部分 關于資產評估說明使用范圍的聲明 聲明應當寫明,資產評估說明供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含所出資企業)、相關監管機構和部門使用。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外,材料的全部或者部分內容不得提供給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見諸公
255、開媒體。第三部分 資產評估說明正文 一、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說明(一)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內容 1說明委托評估的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2說明委托評估的資產類型、賬面金額。3說明委托評估的資產權屬狀況(含應當評估的相關負債)。(二)實物資產的分布情況及特點 109 1.說明實物資產的類型、數量、分布情況和存放地點。2.說明實物資產的技術特點、實際使用情況、大修理及改擴建情況等。(三)企業申報的賬面記錄或者未記錄的無形資產情況。(四)企業申報的表外資產(如有申報)的類型、數量。(五)引用其他機構出具的報告的結果所涉及的資產類型、數量和賬面金額(或者評估值)。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256、內容的詳略程度。二、資產核實情況總體說明(一)資產核實人員組織、實施時間和過程。(二)影響資產核實的事項及處理方法。1一般包括資產性能的限制、存放地點的限制、訴訟保全的限制、技術性能的局限、涉及商業秘密和國家秘密,以及評估基準日時正在進行的大修理、改擴建情況等。2對于不能采用現場調查方式直接核實的資產,應當說明原因、涉及范圍及處理方法。(三)核實結論 1資產核實結論。2資產核實結果是否與賬面記錄存在差異及其程度。3權屬資料不完善等權屬不清晰的資產。4企業申報的賬外資產的核實結論。三、評估技術說明(一)資產基礎法或者成本法 采用成本法評估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采用資產基礎法評估企業價值,應當根據
257、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以及資產負債類型,編寫評估技術說明。各資產負債評估技術說明應當包含資產負債的內容和金額、核實方法、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果等基本內容。常見的資產負債類型,評估技術說明編寫內容指引如下。1貨幣資金(1)貨幣資金的內容(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及其他貨幣資金)和金額。(2)現金存放地點、核實方法和過程。110 (3)查閱銀行對賬單、銀行余額調節表的情況;銀行賬戶函證情況及不符情況下的處理方式;并說明未達賬項(如存在)是否影響凈資產及其金額。(4)其他貨幣資金的類型(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證保證金存款、存出投資款、外埠存款等)及核實方法、評估值確定的方法。(5)
258、如果現金出現負數,應當說明原因及評估處理方式。(6)評估結果及差異。2交易性金融資產(1)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種類(包括企業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債券、股票、基金及其他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形成時間及對應的金額。(2)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實方法和結果。(3)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形成,以及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變現能力。(4)上市交易的債券、股票、基金應當說明評估基準日前后一段時間內的交易價格、持有量及評估計算過程;非上市的債券、股票、基金應當說明票面利率或者約定利率及評估計算過程。(5)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與評估價值類型的一致性,并說明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果。3應收票據(1)應收票據的種類(銀行承兌匯票和
259、商業承兌匯票)和金額。(2)查閱票據憑證過程及結果,已變現應收票據的數額。(3)可能形成壞賬的應收票據的判斷依據及評估值的確定過程及結論;并列示已成為壞賬應收票據的證據。4應收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1)應收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的主要業務內容和對應金額。(2)應收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核實的方法及結果。(3)應收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發生時間和原因,收回的可能性的判斷過程及結果。(4)可能形成壞賬款項的判斷依據及評估值確定的過程及結論;并列示已成為壞賬的應收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預付賬款和其他
260、應收款的證據。111 (5)壞賬準備的評估處理。5存貨(1)存貨的種類、金額等。應當分別按材料采購(在途物資)、原材料、在庫周轉材料、委托加工物資、產成品(庫存商品)、在產品(自制半成品)、發出商品、在用周轉材料等進行說明。(2)存貨數量和品質核實的方法、過程和結論。(3)外購存貨賬面記錄的構成,并分析構成的合理性,說明市場價格的查詢情況。(4)自制存貨的銷售成本費用率及相關稅費額或者比率的確定方法和數額。(5)對外銷售存貨的適銷程度及判斷理由。(6)在用存貨成新率的確定方法。(7)失效、變質、殘損、無用等存貨的可變現價值的判斷過程和結論,或者技術鑒定(如需要)情況及可變現價值的判斷情況。技術
261、鑒定應當說明鑒定方法及鑒定結論。6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1)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的內容和金額。(2)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7其他流動資產(1)其他流動資產的內容和金額。(2)其他流動資產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其他流動資產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8可供出售金融資產(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種類(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其他投資)、發生時間和對應金額。(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與評估價值類型的一致性,并說明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9持有至到期投資(1)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內容和金額。112
262、 (2)持有至到期投資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持有至到期投資可收回金額的判斷理由,并說明評估值確定的方法、過程和結論。10長期應收款(1)長期應收款的內容和金額。(2)長期應收款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長期應收款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4)無法收回的長期應收款的判斷理由和依據。(5)壞賬準備的評估處理。11長期股權投資(1)長期股權投資的內容和金額。(2)長期股權投資核實的內容(投資日期、持股比例、投資協議等)、方法和結論。(3)控股長期股權投資,應當說明對被投資企業的企業價值進行評估的情況以及評估結論,并說明控股長期股權投資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4)非控股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投資項目分
263、別說明非控股長期股權投資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12投資性房地產(1)投資性房地產的種類、內容和金額。(2)投資性房地產核實的方法和結論。并應當說明投資性房地產權屬資料的查驗情況、租賃合同約定的租金、租賃期限等內容。(3)采用收益法評估投資性房地產,應當說明現實租賃合同約定的租金、租賃期限,租賃合同到期后租金的確定方法,折現率確定方法和結論,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采用市場法評估投資性房地產,應當說明可比交易實例的選取、可比因素比較調整、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4)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說明評估值與公允價值及其變動的差異及原因。13固定資產(1)機器設備類固定資產。1)機器設備類固
264、定資產的數量、賬面原值、賬面凈值、減值準備等。113 2)機器設備類固定資產的特點、購置日期、類別、工藝流程、技術狀況、日常維護和管理制度、折舊及計提減值政策等。3)機器設備類固定資產核實的方法和結論。4)評估方法選取的依據和理由,并列示主要計算公式、參數涵義及參數確定的方法。5)采用成本法評估,應當說明重置全價的構成、各費用項目的測算過程、采用的價格和費用標準等;說明設備成新狀況(或者增值貶值因素)以及進行量化的方法及依據。對于待修理設備,應當說明修復的可能性及預計費用。6)采用收益法(對可單獨獲利的機器設備)評估,應當說明其收益狀況及收益額預測過程和結論,折現率確定的方法及結論。7)采用市
265、場法(對存在活躍二手設備市場的機器設備)評估,應當說明交易價格的基本內涵、交易時間等情況。8)根據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應當選擇典型設備(一般指單臺金額大、技術典型的設備)舉例說明評估參數的測算和判斷以及評估值確定的方法、過程和結論。9)對于精密、大型、高價的設備,應當說明技術和使用狀況;對于報廢的設備,應當說明變現的可能性。10)對于國家強制淘汰、報廢的設備,受火災、水災或者地震等其他因素導致設備嚴重毀損的情況,應當特別提示,并說明改變用途使用和原用途繼續使用的可能性。11)大型或者重型設備的建筑基礎,按房屋建筑物類固定資產評估技術說明的要求編寫。(2)房屋建筑物類固定資產 1)房屋建筑物類固
266、定資產的類型、數量、賬面原值、賬面凈值、減值準備等。2)房屋建筑物類固定資產購建日期、結構形式、權屬狀況、日常維護和管理制度、最近一次大修或者裝潢情況、折舊及計提減值政策,以及房屋建筑物類固定資產所占用土地的情況。3)房屋建筑物類固定資產核實的方法和結論。對于復雜、大型、獨特、高價的房屋建筑物,應當說明已經進行現場勘查以及勘查情況;對于國家強制報廢的房屋建筑物,受腐蝕、火災、水災或者地震等其他因素導致建筑物嚴重毀損的 114 情況,應當特別提示,并說明核實情況。4)評估方法選取的依據和理由,并列示主要計算公式、參數涵義及參數確定的方法。5)采用成本法評估,應當說明重置全價的構成、各費用項目的測
267、算過程、采用的價格和費用標準等;說明房屋建筑物類資產成新狀況(或者增值貶值因素)以及進行量化的方法及依據;對于待修理房屋建筑物,應當說明修復的可能性及預計費用。6)采用市場法評估,應當說明選取交易實例的依據或者理由、交易實例的基本情況、成交時間、交易狀況及交易價格內涵等,對所選取的交易實例,應當全面介紹比較因素、比較結果以及評估值確定的方法。7)采用收益法評估,應當說明其租金預測情況,以及折現率確定的方法和結論。8)根據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應當選擇典型房屋建筑物舉例說明評估參數的測算和判斷以及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過程。典型房屋建筑物應當選擇能代表不同的結構形式(一般包括框架結構、框剪結構、全現澆
268、結構、排架結構、鋼排架、磚混結構、磚木結構、簡易結構、鋼棚結構等)、不同的分布地點、不同的建筑年代,并且金額較大的房屋建筑物類資產。9)房屋建筑物中含大型附屬設備的,應當按機器設備類固定資產評估的要求編寫評估技術說明。10)對于在房屋建筑物科目核算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按投資性房地產的要求編寫評估技術說明。14在建工程(1)在建工程的內容、賬面價值、減值準備、開工日期和預計完工日期。(2)在建工程項目的合規性文件核實情況。一般包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批復、初步設計及批復、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對于停建和緩建等在建項目,應當說明已經進行現場勘查以及勘查情況
269、。(3)在建工程賬面記錄的明細構成,并分析相關費用支出是否正常。(4)在建工程的形象進度、合同簽訂情況、已支付工程款和應付(未付)工程款情況,并說明對評估價值的影響。115 (5)參照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類固定資產的要求編寫評估技術說明。15工程物資(1)工程物資的種類和賬面金額。(2)工程物資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工程物資的評估技術說明參照存貨評估技術說明要求編寫。16固定資產清理(1)固定資產清理的內容(出售、轉讓、報廢、毀損、對外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和金額。(2)固定資產清理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固定資產清理一般反映企業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損失。應當根據不同內
270、容,說明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17生產性生物資產(1)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內容(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種類、群別、取得方式、實物數量、賬面金額構成及折舊政策等。(2)生產性生物資產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生產性生物資產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4)根據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舉例說明評估參數測算的方法和過程。所舉案例應當選擇能代表不同種類、群別、取得方式的生產性生物資產。18油氣資產(1)油氣資產的類別、不同礦區或者油田分布,油氣資產構成(礦區權益和油氣井及相關設施等)、賬面金額等。(2)油氣資產原值的構成、折耗政策。特別說明是否存在棄置費用現值以及對應的預計負債。(3)油氣資
271、產核實的方法和結論。(4)油氣資產的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5)根據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舉例說明評估參數測算確定的方法和過程。所舉案例,應當選擇能代表不同礦區或者油田分布的油氣資產。19無形資產(1)土地使用權(含固定資產土地)1)土地的宗數、面積、土地使用權取得方式、性質、原始入賬價值、攤銷政 116 策、攤余價值等。2)土地的登記狀況、權利狀況、利用狀況。土地的登記狀況和權利狀況,以土地登記、土地使用證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的有關內容為準,土地利用狀況以建筑物、地上附著物等產權登記內容和實際勘查與調查的內容為準。3)土地的一般因素、區域因素和個別因素(一般包括:城市資源狀況、房地產制度與
272、房地產市場概況、產業政策、城市規劃與發展目標、城市社會經濟狀況等;區域概況、交通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環境條件、產業集聚狀況和規劃限制等;土地位置、面積、用途、寬度、臨街狀況、深度、形狀、地質、地形、地勢、容積率、基礎設施以及評估對象現狀利用或者規劃利用等影響地價水平的因素)。4)土地使用權核實的方法和結論。5)土地使用權評估價值內涵,所選取評估方法的依據或者理由。6)采用市場法評估,應當說明所選交易實例的基本狀況(名稱、坐落、四至、面積、用途、產權狀況、土地形狀、土地使用期限、建筑物建成日期、建筑結構、周圍環境等)、成交日期、成交價格(包括總價、單價及計價方式、付款方式)、交易情況(交易目的、
273、交易方式、交易稅費負擔方式、交易人之間的特殊利害關系、特殊交易動機等)等內容,并說明交易情況、交易日期等修正情況。7)采用收益法評估,應當說明收益期限、凈收益與折現率確定的過程和結論。8)采用成本法評估,應當說明費用項目的構成、各費用項目的測算過程、采用的價格和費用標準等;說明與地上建筑物費用項目的劃分;說明評估對象的開發期限、開發狀況和相應的開發費用標準及依據;說明土地增值標準的確定方法和依據;說明修正的因素及修正過程。9)采用基準地價修正法評估,應當說明基準地價的公布時間,批準機關和文號,基準地價的內涵,利用基準地價估算宗地價格的公式;說明宗地位置、用途及評估對象所在級別或者區域的基準地價
274、和對應的因素修正系數;說明評估對象的價值內涵與基準地價內涵的差異,以及修正的內容(土地級別、用途、權益性質、交易日期修正、區域因素修正、個別因素修正、使用年期修正和開發程度等)。10)采用假設開發法評估時,應當說明開發完成后的不動產價值、后續開發建 117 設的必要支出和應得利潤等的確定方法、過程和結論。11)引用土地估價報告評估結論,應當說明引用的土地宗數、面積、土地使用權取得方式、性質、原始入賬價值、攤銷政策、攤余價值等;說明所引用土地評估結論的地價定義、評估方法、評估結論及調整使用的情況。(2)礦業權 1)礦業權人的基本情況。2)礦床勘查、礦山建設規劃或者礦山建設和生產經營等基本情況。3
275、)礦業權取得時間、方式和以往礦業權價款(或者價值)評估、處置或者交易等情況。4)有效的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的主要信息(探礦權主要包括勘查許可證號、探礦權人、勘查項目名稱、勘查范圍、各拐點地理坐標、勘查面積、有效期限等。采礦權主要包括采礦許可證號、采礦權人、礦山名稱、開采礦種、開采方式、生產規模、礦區面積、有效期限、各拐點地理坐標、開采深度等)。5)評估對象的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概況。6)選擇評估方法的依據和理由,并列示主要計算公式及參數涵義。7)參數確定情況,包括所依據或者參考資料的來源出處;各評估參數的確定原則、依據、過程和結論。8)引用專業報告確定評估參數,應當說明專業報告的名稱、形成時間
276、、結論等主要情況。引用專業報告參數進行調整確定評估參數,應當說明其調整確定過程。利用專家協助確定價值指數,應當說明專家的數量、專業及資格、專家工作過程、結論等主要情況,并說明對其檢查、匯總及分析的過程。9)引用礦業權評估報告評估結論,應當說明引用的礦業權名稱、礦業權取得方式、性質、原始入賬價值、攤銷政策、攤余價值等。說明所引用礦業權評估結論的價值內涵、評估方法、評估結果以及引用處理情況,同時說明礦業權價款評估、備案及價款繳納情況。(3)其他無形資產 1)無形資產的名稱、形成過程、存在形式、存在期限、權屬、原始入賬金額、攤銷政策、攤余價值等。2)無形資產核實的內容、方法、過程和結論(從法律、經濟
277、、技術及獲利能力等角度分析說明所申報評估的無形資產的存在;說明無形資產的特征、獲利能 118 力、獲利期限;已實際應用的無形資產,應當說明其應用及效益狀況)。3)選取評估方法的理由,并列示主要計算公式及參數涵義。4)采用收益法評估,應當說明收益預測的依據,如市場調查結論、訂單合同、政府推廣文件等。5)采用成本法評估,應當說明費用項目的構成、各費用項目的測算過程、采用的價格和費用標準等。6)采用市場法評估,應當說明所選交易實例的依據或者理由、交易實例的基本情況、成交時間、交易狀況及交易價格內涵等,對所選取的交易實例,應當全面介紹比較因素、比較結果及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20開發支出(1)開發支
278、出的內容和金額。(2)開發支出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開發支出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21商譽(1)商譽的賬面價值及其形成原因。(2)商譽所對應資產組的賬面價值。(3)商譽的評估處理方法和結論。22長期待攤費用(1)長期待攤費用的內容、原始發生額和攤銷期。(2)所形成的資產或者權利是否已經在其他類型資產中反映,如果反映,應當說明不另計評估值。(3)長期待攤費用核實的方法和結論。(4)結合長期待攤費用的具體內容,說明尚未攤銷完畢的長期待攤費用是否存在尚存的資產或者權利,如果存在,應當指明受益期。23遞延所得稅資產(1)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內容和種類。(2)遞延所得稅資產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遞延所
279、得稅資產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24其他非流動資產(1)其他非流動資產的內容、種類及形成原因等。119 (2)其他非流動資產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其他非流動資產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25短期借款(1)借款的金額、發生日期、放貸銀行名稱、還款期限、貸款利率以及抵(質)押情況。(2)對借款的函證情況。(3)利息結算、支付情況,并說明利息支付情況對評估值的影響。26交易性金融負債(1)交易性金融負債的種類和核實方法。(2)交易性金融負債票面利率計算、支付的情況。(3)承擔的交易性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的形成。(4)交易性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與評估價值類型的一致性,說明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27應付票據
280、(1)應付票據的種類(銀行承兌、商業承兌)、簽發日、到期日。(2)應付票據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帶息票據,應當說明利息計息、支付情況,并說明已考慮利息支付對評估值的影響。28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其他應付款(1)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其他應付款的主要業務內容、發生日期。(2)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其他應付款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對于無需支付的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其他應付款,應當說明依據和理由。29應付職工薪酬(1)應付職工薪酬的內容(包括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辭退福利、股份支付、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等)和對應金額等。(2
281、)被評估單位相關職工薪酬政策。(3)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辭退福利、股份支付、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 120 利基金等的計提、發放或者使用核實的方法和結論。(4)對于無需支付的職工薪酬,應當說明依據和理由。30應交稅費(1)應交稅費的內容(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企業代扣代交的個人所得稅等)和對應金額。(2)被評估單位相關的稅負政策,說明被評估單位所享有的優惠稅收政策,享有優惠政策的期限和批準單位等。(3)應交稅費核實的
282、方法和結論。(4)說明借方余額的原因及評估方法。31應付利息(1)應付利息的內容(包括對應的本金、分期付息到期還本的長期借款、企業債券等應支付的利息等)、金額等。(2)應付利息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按合同利率或者實際利率計算確定應付未付利息的過程和結論。32應付股利(應付利潤)(1)應付股利發生的期限和金額。(2)應付股利的核實內容(被評估單位股利或者利潤分配政策、相關應付股利分配的文件的核實情況)和方法。(3)對于長期未付的(應付股利),應當說明原因,并說明是否考慮可能需要支付逾期利息對企業負債增加的因素。(4)應付股利評估值的確定方法和結論。(5)董事會或者類似機構通過的利潤分配方案中擬
283、分配的現金股利或者利潤,盡管賬面未記錄,但應當特別說明根據會計附注披露的內容可能對企業價值的影響。33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的內容和金額。(2)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34其他流動負債 121 (1)其他流動負債的內容和金額。(2)其他流動負債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其他流動負債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35長期借款(1)借款的金額、發生日期、放貸銀行名稱、還款期限和貸款利率以及抵(質)押情況。(2)對借款的函證情況。(3)長期借款評估值的確定方法和結論。(4)利率水平、結算方式和結算時間對評估結論的
284、影響。36應付債券(1)應付債券的種類(分期付息一次還本的債券、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等)、票面金額、債券票面利率、還本付息期限與方式、發行總額、發行日期和編號、委托代售單位、轉換股份等情況。(2)應付債券核實的方法和結論。對可轉換公司債券,應當說明應付債券為該項可轉換公司債券包含的負債成份。(3)說明是否考慮可能需要支付逾期利息對企業負債增加的因素。(4)說明是否存在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未付利息與按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債券利息費用的差額,以及評估值確定的方法。(5)可轉換公司債券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37長期應付款(1)長期應付款的種類(應付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以分期付款方式
285、購入固定資產等發生的應付款項等)、發生日期和金額、約定的還款期限、方式等。(2)長期應付款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長期應付款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38專項應付款(1)專項應付款形成依據、項目名稱、性質(取得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具有專項或者特定用途的款項)、內容、約定的驗收時間和方式等核實情況。(2)用于工程項目的專項應付款資產形成的進度情況,不可能形成長期資產需要核銷的情況。122 (3)尚未轉銷的專項應付款是否為企業真實的負債。39預計負債(1)預計負債的金額和種類(企業確認的對外提供擔保、未決訴訟、產品質量保證、重組義務、虧損性合同等)。(2)預計負債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企業確認
286、預計負債的證據以及第三方或者債權人的詢證證據等。(4)預計負債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40遞延所得稅負債(1)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金額、種類和企業確認依據。(2)遞延所得稅負債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具體內容,說明遞延所得稅負債評估值確定的過程和結論。41其他非流動負債(1)其他非流動負債的種類、形成原因、企業確認依據等。(2)其他非流動負債核實的方法和結論。(3)其他非流動負債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二)收益法 采用收益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根據行業特點、企業經營方式和所確定的預期收益口徑以及評估的其他具體情況等,確定評估技術說明的編寫內容。一般編寫內容指引如下。1說明評估對
287、象,即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和股東部分權益。2收益法的應用前提及選擇的理由和依據(1)收益法的定義和原理。(2)收益法的應用前提。(3)收益法選擇的理由和依據。3收益預測的假設條件 收益預測的假設條件應當結合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確定。一般包括:(1)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無重大變化,本次交易各方所處地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無重大變化。(2)針對評估基準日資產的實際狀況,假設企業持續經營。123 (3)假設公司的經營者是負責的,并且公司管理層有能力擔當其職務。(4)除非另有說明,假設公司完全遵守所有有關的法律法規。(5)假設公司未來將采取的會計政策和編寫此份報告時所采
288、用的會計政策在重要方面基本一致。(6)假設公司在現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的基礎上,經營范圍、方式與目前方向保持一致。(7)有關利率、匯率、賦稅基準及稅率、政策性征收費用等不發生重大變化。(8)無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及不可預見因素對企業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根據資產評估的要求,認定這些假設條件在評估基準日時成立,當未來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將不承擔由于假設條件改變而推導出不同評估結論的責任。4企業經營、資產、財務分析(1)影響被評估單位經營的宏觀及區域經濟因素、被評估單位所在行業狀況及發展前景、生產經營的歷史情況、面臨的競爭情況及企業戰略等。(2)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人力資源、核心技術、研發狀況、銷
289、售網絡、特許經營權、管理層構成等經營管理狀況。(3)企業歷史年度財務分析。一般包括收入、成本和費用分析,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分析以及成長性分析等。(4)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溢余資產分析。5評估計算及分析過程(1)收益模型的選取 1)選取收益法的具體測算方法及模型。2)列示計算公式并對參數進行解釋與說明。(2)收益年限的確定 確定的收益年限并說明其理由。(3)未來收益的確定 1)生產經營模式與收益主體、口徑的相關性。2)收入的預測。營業收入的預測。通常包括區域經濟發展與市場環境、業內競爭情況與企業 124 對策、公司的營業收入及構成分析和營業收入的預測。投資收益預測分析。3)營業成
290、本的預測。4)銷售費用的預測。5)管理費用的預測。6)財務費用的預測。7)營業稅金及附加的估算。8)折舊與攤銷的預測。9)資本性支出預測。10)營運資金預測、營運資金增加額的確定。企業歷史年度有關資金營運指標 營運資金增加額計算(4)折現率的確定 1)所選折現率的模型(公式與參數定義)。2)模型中有關參數的選取過程。例如:無風險報酬率(依據、過程、結論)、市場收益率(依據、參數、過程、結論)、Beta(貝塔)系數的測算。6評估值測算過程與結論(1)列表說明公式中的各參數值以及測算過程。(2)終值的估算。(3)列示評估結論。7其他資產和負債的評估(非收益性/經營性資產和負債)價值(1)評估的資產
291、和負債類型。(2)評估方法。(3)評估結論。8評估結論 9測算表格 采用收益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編制必要的測算表格。測算表格中的數據應當與資產評估報告相應內容一致。(三)市場法 125 采用市場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可以根據所采用的具體評估方法(上市公司比較法或者交易案例比較法)確定評估技術說明的編寫內容。一般編寫內容指引如下:1.說明評估對象,包括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股東部分權益。2.市場法原理(1)交易案例比較法的定義、原理、應用前提。(2)上市公司比較法的定義、原理、應用前提。3.選取具體評估方法的理由 4基本步驟說明(1)搜集相關資料、對評估對象基本情況進行闡述。(2)對影響
292、被評估單位經營的宏觀、區域經濟因素分析。(3)對被評估單位所在行業發展狀況與前景進行分析。(4)對被評估單位提供的企業業務狀況進行分析,對企業資產、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調整。(5)分析、確定可比上市公司或者交易案例。(6)對上市公司或者交易案例的可比因素進行分析、調整,確定可比因素數值。(7)估算評估對象價值。5影響被評估單位經營的宏觀、區域經濟因素分析。6被評估單位所在行業發展狀況與前景的分析判斷。7被評估單位的業務、資產、財務狀況分析。8上市公司或者交易案例的選擇及與評估對象的可比性分析。9確定可比因素的方法和過程(特別說明對可比因素分析時考慮的主要方面),價值比率的確定過程,分析、調整評估
293、對象財務狀況的內容。10評估值確定的方法、過程和結論。11評估結論及分析。四、評估結論及分析(一)評估結論 1用文字敘述賬面價值和評估價值,采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方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分別說明評估價值,以及不同評估方法結論的差異及其原因和最終 126 確定評估結論的理由。2含有“評估結論根據以上評估工作得出”的字樣。3對于存在多家被評估單位的情況,應當分別說明評估價值。4對于不納入評估匯總表的評估結果,應當單獨列示。(二)評估價值與賬面價值比較變動情況及說明 1說明評估價值與賬面價值比較變動情況,包括絕對變動額和相對變動率。2分析評估價值與賬面價值比較變動原因。(三)折價或者溢價情況(如有)
294、企業價值評估,在適當及切實可行的情況下需要考慮由于控股權和少數股權等因素產生的折價或者溢價,以及流動性對評估價值的影響,包括但不限于:1說明是否考慮了折價或者溢價。2說明折價或者溢價測算的方法,對其合理性做出判斷。127 2、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中評協中評協201743 號號)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 為規范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編制和出具行為,保護資產評估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根據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有關規定和資產評估執業準則資產評估報告制定本指南。第二條第二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根據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的有關規定執
295、行資產評估業務,編制和出具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應當遵守本指南。本指南所稱金融企業,是指占有國有資產并取得金融業務許可證的企業、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其他從事金融類業務的企業。第三條第三條 本指南所指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資產評估報告),由標題及文號、目錄、聲明、摘要、正文、附件、評估明細表和評估說明構成。第四條第四條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應當清晰、準確陳述資產評估報告內容,不得使用誤導性的表述。第五條第五條 資產評估報告提供的信息,應當使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能夠全面了解資產評估情況,使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正確理解評估結論。第六條第六條 資產評估報告內容應當完整
296、,符合本指南的要求。第二章第二章 標題及文號、聲明和摘要標題及文號、聲明和摘要 第七條第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標題應當簡明清晰,一般采用“企業名稱+經濟行為關鍵詞+評估對象+資產評估報告”的形式。第八條第八條 資產評估報告文號包括資產評估機構特征字、種類特征字、年份、報告序號。第九條第九條 資產評估報告聲明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本資產評估報告依據財政部發布的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編制。(二)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資產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范圍使用資產評估報告;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 128 使用人違反前述規定使
297、用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不承擔責任。(三)資產評估報告僅供委托人、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使用;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四)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正確理解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五)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師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堅持獨立、客觀和公正的原則,并對所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依法承擔責任。(六)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關注評估結論成立的假設前提、資產評估報告特別事項說明和使用限制。(七)其他需
298、要聲明的內容。第十條第十條 資產評估報告摘要應當簡明扼要地反映經濟行為、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價值類型、評估基準日、評估方法、評估結論及使用有效期、對評估結論產生影響的特別事項等關鍵內容。資產評估報告摘要應當采用下述文字提醒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閱讀全文:“以上內容摘自資產評估報告正文,欲了解本評估業務的詳細情況和正確理解評估結論,應當閱讀資產評估報告正文?!钡谌碌谌?正文正文 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資產評估報告正文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緒言;(二)委托人、被評估單位及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概況;(三)評估目的;(四)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五)價值類型;(六)評估基
299、準日;(七)評估依據;(八)評估方法;129 (九)評估程序實施過程和情況;(十)評估假設;(十一)評估結論;(十二)特別事項說明;(十三)資產評估報告使用限制說明;(十四)資產評估報告日;(十五)簽名蓋章。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緒言一般采用包含下列內容的表述格式:“(委托人全稱):(資產評估機構全稱)接受貴單位(公司)的委托,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的規定,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采用評估方法(評估方法名稱),按照必要的評估程序,對(委托人全稱)擬實施行為(事宜)涉及的(資產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股東部分權益)在年月日的價值(價值類型)進行了評估?,F將評估
300、情況報告如下?!钡谑龡l第十三條 資產評估報告正文應當介紹委托人、被評估單位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的概況。(一)委托人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概況一般包括企業名稱及簡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股東構成及主要經營范圍等。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與被評估單位為同一單位的,按照對被評估單位的要求編寫。(二)被評估單位概況應當按以下要求編寫:1企業價值評估中,被評估單位概況一般包括:(1)企業名稱及簡稱、住所、法定代表人、主要經營范圍、經營產品、注冊資本、取得金融業務許可證或者主管部門準入批復文件、企業股東及持股比例、企業
301、股權變更等歷史沿革情況;(2)被評估單位主要股東介紹,一般包括主要股東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主要經營范圍、注冊資本及經營業績;(3)企業的財務核算體系介紹,近三年資產、財務及經營狀況;130 (4)企業各子公司、分公司及主要部門的構成情況,并以適當的形式表明各級子公司的股權結構及股權比例;(5)企業經營特點。如:銀行信貸資產的種類、規模及質量等,營業網點及分布情況、市場地位情況等;保險公司的主要險種、保費收入、賠付情況、市場地位等;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承銷業務的規模和收入比重,營業網點數量及分布情況,市場地位等。2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被評估單位概況一般包括企業名稱及簡稱、住
302、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股東構成及主要經營范圍等。(三)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及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之間的關系,如產權關系、交易關系等。若存在關聯交易,應當說明關聯方、交易方式等基本情況。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本次資產評估的目的及其所對應的經濟行為,并說明該經濟行為獲得批準的相關情況或者其他經濟行為依據。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對評估對象進行具體描述,以文字、表格等方式說明評估范圍。企業價值評估中,通常需要說明下列內容:(一)委托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與經濟行為涉及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說明原因,并說明是否經過審計、審計意見類型及審計
303、期間;(二)企業表外業務的類型、數量;(三)企業的客戶資源、營銷網絡及業務合同等無形資產;(四)引用其他機構出具的報告結論所涉及的資產類型、數量和賬面金額(或者評估值)。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通常需要說明委托評估資產的數量、法律權屬狀況、經濟狀況等。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明確價值類型及其定義。選擇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類型,還應當說明價值類型選擇理由。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評估基準日及確定評估基準日所考慮的主要因素。如:經濟行為的實現;會計期末及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監管指標變動情況;利率、匯率和金融產品市場價格變化;特定經濟行為文件的約束等。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資產評估
304、報告應當說明本次評估業務所對應的經濟行為、法律法規、131 評估準則、權屬、取價等依據:(一)經濟行為依據應當為有效批復文件以及可以說明經濟行為及其所涉及的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的其他文件資料;(二)法律法規依據通常包括與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有關的法律法規等;(三)評估準則依據包括評估業務中依據的相關資產評估準則和相關規范;(四)權屬依據通常包括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證書、基準日股份持有證明、出資證明、信貸合同、保險合同、委托理財合同、國有土地使用證(或者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房屋所有權證、房地產權證(或者不動產權證書)、專利證書、商標注冊證、著作權(版權)相關權屬證明、機動車行駛證、抵債合同、抵押
305、登記資料等其他權屬證明文件;(五)取價依據通常包括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經營方面的資料,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統計資料、技術標準和政策文件,以及評估機構收集的資本市場資料等。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所選用的評估方法及其理由。未采用兩種以上評估方法進行評估,資產評估報告應當披露其他基本評估方法不適用的原因或者所受的操作限制。采用收益法、市場法評估的,應當對評估過程及主要參數的選取進行說明。采用資產基礎法或者成本法評估的,應當對主要資產及負債的評估方法進行說明。采用兩種以上方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還應當說明評估結論確定的方法。第二十條第二十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自接受資產評估業務委托起至
306、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主要評估工作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內容:(一)接受項目委托,確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評估基準日,擬定評估計劃等過程;(二)指導被評估單位清查資產、準備評估資料,核實資產與驗證資料等過程;(三)選擇評估方法、收集市場信息和估算等過程;(四)評估結果匯總、評估結論分析、撰寫資產評估報告和內部審核等過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資產評估所使用的假設。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以文字和數字形式清晰說明評估結論,并明確評 132 估結論的使用有效期。評估結論通常是確定的數值。特殊經濟行為的評估結論也可以用區間值表達:(一)采用資產基礎法進行企業價值評
307、估,應當以文字形式說明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凈資產)的賬面價值、評估價值及其增減幅度,并同時采用評估結果匯總表反映評估結論;(二)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應當以文字形式說明賬面價值、評估價值及其增減幅度;(三)采用兩種以上方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除單獨說明評估價值和增減幅度外,應當說明兩種以上評估方法結論的差異及其原因和最終確定的評估結論及其理由;(四)存在多家被評估單位的項目,應當分別說明各單位的評估價值;(五)特殊情況下,在與經濟行為相匹配的前提下,評估結論可以用區間值表示,同時給出確定數值評估結論的建議。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評估程序受到的限制、評估特殊處理、評估結
308、論瑕疵以及期后事項等特別事項,通常包括下列內容:(一)引用其他機構出具的報告結論情況,并說明承擔引用不當的相關責任;(二)因權屬資料不全面或者存在瑕疵、評估資料不完整等使評估程序受到限制的情形;(三)評估基準日存在的法律、經濟等未決事項;(四)或有負債(或有資產)的性質、金額及與評估對象的關系;(五)被評估單位執行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行業監管指標的情況;(六)評估基準日至資產評估報告日之間可能對評估結論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包括該期間利率、匯率、金融產品市場價格變化及國家對金融企業監管政策的變化等;(七)評估對應的經濟行為中,可能對評估結論產生重大影響的瑕疵情形。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說明對特別事項的處
309、理方式、特別事項對評估結論可能產生的影響,并提示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關注其對經濟行為的影響。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 資產評估報告使用限制應當載明:(一)使用范圍;(二)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資產 133 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范圍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評估機構及其資產評估專業人員不承擔責任;(三)除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四)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正確理解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
310、格的保證。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載明資產評估報告日。資產評估報告日通常為評估結論形成的日期,可以不同于資產評估報告的簽發日。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資產評估報告正文應當由至少兩名承辦該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師簽名,并加蓋資產評估機構印章。聲明、摘要和評估明細表上通常不需要另行簽名蓋章。第四章第四章 附件附件 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附件內容應當與評估目的、評估方法、評估結論相關聯。資產評估報告附件通常包括下列文件:(一)與評估目的相對應的經濟行為文件;(二)被評估單位的財務報表及審計報告;(三)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法人營業執照;(四)被評估單位金融業務許可證;(五)委托人和被
311、評估單位產權登記證;(六)評估對象涉及的主要權屬證明資料;(七)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的承諾函;(八)簽名資產評估師的承諾函;(九)資產評估機構備案文件或者資格證明文件;(十)資產評估機構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十一)負責該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師資格證明文件;(十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十三)其他重要文件。134 第二十八條第二十八條 資產評估報告附件內容及其所涉及的簽章應當清晰、完整,相關內容應當與資產評估報告摘要、正文一致。資產評估報告附件為復印件的,應當與原件一致。第二十九條第二十九條 企業確認的與經濟行為相對應的評估基準日企業財務報表應當作為資產評估報告附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要進行審
312、計的,審計報告(含會計報表和附注)應當作為資產評估報告附件。引用其他機構出具的報告結論,根據現行有關規定,需要經相應主管部門批準(備案)的,應當將相應主管部門的批準(備案)文件作為資產評估報告的附件。第五章第五章 評估明細表評估明細表 第三十條第三十條 評估明細表可以根據本指南的基本要求和企業會計核算所設置的會計科目,結合評估方法特點進行編制。(一)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采用資產基礎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評估明細表包括按會計科目設置的資產、負債評估明細表和各級匯總表;(二)采用收益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可以根據收益法評估參數和盈利預測項目的構成等具體情況設計評估明細表的格式和內容;(三)采用市
313、場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可以根據評估技術說明的詳略程度決定是否單獨編制符合市場法特點的評估明細表。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一條 資產負債會計科目的評估明細表格式和內容基本要求如下:(一)表頭應當含有資產或負債類型(會計科目)名稱、被評估單位、評估基準日、表號、金額單位、頁碼。(二)表中應當含有資產負債的名稱(明細)、經營業務或者事項內容、技術參數、發生(購、建、創)日期、賬面價值、評估價值、評估增減幅度及備注等基本內容。(三)表尾應當標明被評估單位填表人員、填表日期和評估人員。(四)評估明細表按會計明細科目、一級科目逐級匯總,并編制資產負債表的評估匯總表及以人民幣萬元為金額單位的評估結果匯總表。(五)會
314、計計提的減值準備在相應會計科目合計項下和相關科目匯總表中列示。135 (六)評估結果匯總表應當按以下順序和項目內容列示:資產、負債、凈資產等類別和項目。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二條 不同類型金融企業業務模式不同,適用的收益法評估明細表也有所區別。(一)采用股權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通常編制財務報表調整表(如果有調整)、現金流量測算表、收入預測表、支出預測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其他綜合收益預測表、折現率測算表。(二)采用企業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通常編制財務報表調整表(如果有調整)、現金流量測算表、收入預測表、支出預測表、折舊攤銷預測表、資本性支出預測表、凈流動資金增加額預測表、折現率測算表。第三十三條第三
315、十三條 收益法評估明細表表頭應當含有評估參數或者預測項目名稱、被評估單位、評估基準日、表號、金額單位等。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四條 被評估單位有兩家以上分支機構的,評估明細表應當根據企業的組織架構、核算方式等因素合理編制。第六章第六章 評估說明評估說明 第三十五條第三十五條 評估說明包括評估說明使用范圍聲明、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編寫的企業關于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和資產評估師編制的資產評估說明。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六條 關于評估說明使用范圍的聲明,應當寫明評估說明使用單位或者部門的范圍及限制條款。第三十七條第三十七條 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可以共同編寫或者分別編寫企業關于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委托人
316、單位負責人和被評估單位負責人應當對所編寫的說明簽名,加蓋相應單位公章并簽署日期。企業關于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包括以下內容:(一)委托人、被評估單位各自概況;(二)關于經濟行為的說明;(三)關于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的說明;(四)關于評估基準日的說明;(五)可能影響評估工作的重大事項說明;136 (六)資產負債情況、未來經營和收益狀況預測說明;(七)資料清單。第三十八條第三十八條 資產評估說明是對評估對象進行核實、評定估算過程的詳細說明,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一)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說明;(二)資產核實總體情況說明;(三)評估技術說明;(四)評估結論及分析。第三十九條第三十九條 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
317、說明應當根據企業價值評估、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的不同情況確定內容的詳略程度。第四十條第四十條 資產核實總體情況說明通常包括人員組織、實施時間、核實過程、影響事項及處理方法、核實結論等。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一條 評估技術說明應當考慮不同經濟行為和不同評估方法的特點介紹評定估算的思路及過程。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二條 采用成本法評估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采用資產基礎法評估企業價值,應當根據評估業務的具體情況以及資產負債類型編寫評估技術說明。各項資產負債評估技術說明應當包含資產負債的內容和金額、核實方法、評估值確定的方法和結論等基本內容。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三條 采用收益法或者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評估技術說明
318、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影響企業經營的宏觀、區域經濟因素;(二)所在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三)企業的業務情況;(四)企業的資產、財務分析和調整情況;(五)評估方法的運用過程。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四條 采用收益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根據行業特點、企業經營方式和所確定的預期收益口徑以及評估的其他具體情況等編寫評估技術說明。企業的資產、財務分析和調整情況以及評估方法運用過程說明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收益法的應用前提及選擇理由和依據;(二)收益預測的假設條件;137 (三)企業經營、資產、財務分析;(四)收益模型選擇理由及基本參數說明;(五)收益期限及預測期的說明;(六)收益預測的說明;(七)折現率的
319、確定說明;(八)預測期后價值確定說明;(九)其他資產和負債評估說明;(十)評估價值。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五條 采用市場法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應當根據行業特點、被評估單位實際情況以及上市公司比較法或者交易案例比較法的特點等編寫評估技術說明。企業的資產、財務分析和調整情況以及評估方法運用過程說明通常包括以下內容:(一)具體方法、應用前提及選擇理由;(二)企業經營、資產、財務分析;(三)分析選取確定可比企業或者交易案例的說明;(四)價值比率的選擇及因素修正說明;(五)評估對象價值比率的測算說明;(六)評估價值。第四十六條第四十六條 評估結論及分析通常包括:(一)評估結論。采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方法進行企業價
320、值評估,應當說明不同評估方法結果的差異及其原因和最終確定評估結論的理由。(二)評估價值與賬面價值比較變動情況及說明。(三)折價或者溢價情況(如有)。第七章第七章 出具與裝訂出具與裝訂 第四十七條第四十七條 資產評估報告應當使用中文撰寫。需要同時出具外文資產評估報告的,以中文資產評估報告為準。評估結論一般以人民幣為計量幣種,使用其他幣種表示的,應當注明該幣種與人民幣在評估基準日的匯率。第四十八條第四十八條 資產評估報告封面應當載明資產評估報告標題及文號、資產評估機 138 構全稱和資產評估報告日。第四十九條第四十九條 資產評估報告標題及文號一般在封面上方居中位置,資產評估機構名稱及資產評估報告日
321、應當在封面下方居中位置。資產評估報告應當用 A4 規格紙張印刷。第五十條第五十條 資產評估報告一般分冊裝訂,各冊應當具有獨立的目錄。聲明、摘要、正文和附件合訂成冊,其目錄中應當含有其他冊的目錄,但其他冊目錄的頁碼不予標注。評估說明和評估明細表一般分別獨立成冊。必要時附件可以獨立成冊。單獨成冊的,其封面格式、標題中的“企業名稱+經濟行為關鍵詞+評估對象”及文號等應當與資產評估報告保持一致。評估明細表一般按會計科目順序裝訂。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一條 資產評估報告封底或者其他適當位置應當標注資產評估機構名稱、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傳真、電子郵箱等。第八章第八章 附則附則 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二條 本指南
322、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 2011 年12 月 30 日發布的關于修改評估報告等準則中有關簽章條款的通知(中評協2011230 號)中的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同時廢止。附:1.“聲明”編寫指引(供參考)2.“資產評估師承諾函”編寫指引(供參考)3.企業關于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編寫 指引(供參考)4.資產評估說明編寫指引(供參考)139 附 1 “聲明”編寫指引(供參考)一、本資產評估報告依據財政部發布的資產評估基本準則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的資產評估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編制。二、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本資產
323、評估報告載明的使用范圍使用資產評估報告;委托人或者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違反前述規定使用資產評估報告的,本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不承擔責任。本資產評估報告僅供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中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使用;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能成為資產評估報告的使用人。本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提示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正確理解評估結論,評估結論不等同于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三、本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堅持獨立、客觀和公正的原則,并對所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依法承擔責
324、任。四、評估對象涉及的資產、負債清單由委托人、被評估單位申報并經其采用簽名、蓋章或者法律允許的其他方式確認;委托人和其他相關當事人依法對其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負責。五、本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與資產評估報告中的評估對象沒有現存或者預期的利益關系;與相關當事人沒有現存或者預期的利益關系,對相關當事人不存在偏見。六、資產評估師已經(或者未)對資產評估報告中的評估對象及其所涉及資產進行現場調查;我們已經對評估對象及其所涉及資產的法律權屬狀況給予必要的關注,對評估對象及其所涉及資產的法律權屬資料進行了查驗,對已經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如實披露,并且已提請委托人及其他相關當事人完善產權以滿足出具
325、資產評估報告的要求。七、本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中的分析、判斷和結果受資產評估報 140 告中假設和限制條件的限制,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應當充分考慮資產評估報告中載明的假設、限制條件、特別事項說明及其對評估結論的影響。141 附 2 “資產評估師承諾函”編寫指引(供參考)公司(單位):受你單位的委托,我們對你單位擬實施行為(事宜)所涉及的(資產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股東部分權益),以年月日為基準日進行了評估,形成了資產評估報告。在本報告中披露的假設條件成立的前提下,我們承諾如下:一、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二、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與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的約定一致。三、對
326、評估對象及其所涉及的資產進行了必要的核實。四、根據資產評估準則選用了適當的評估方法。五、充分考慮了影響評估價值的因素。六、評估結論合理。七、評估工作未受到非法干預并獨立進行。資產評估師簽名:年 月 日 142 附 3 企業關于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編寫指引(供參考)一、委托人、被評估單位及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概況(一)委托人和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概況一般包括企業名稱及簡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股東構成及主要經營范圍等。委托人、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與被評估單位為同一單位的,按照對被評估單位的要求編寫。(二)被評估
327、單位概況 1企業價值評估中,被評估單位概況一般包括:(1)企業名稱及簡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2)企業性質、取得金融業務許可證或者主管部門準入批復文件、企業股東及持股比例、企業股權變更等歷史沿革情況。(3)被評估單位主要股東介紹,一般包括主要股東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主要經營范圍、注冊資本及經營業績。(4)法定許可經營范圍、實際主要經營范圍、經營產品介紹。(5)企業的財務核算體系介紹,近三年資產、財務、經營狀況。(6)企業各子公司、分公司及主要部門的構成情況,并以適當的形式表明各級子公司的股權結構及股權比例。(7)企業經營特點及經營風險分析,如:1)銀行信貸資產的種類、規模及質量
328、等,營業網點及分布、市場地位等情況;2)保險公司的主要險種、保費收入、賠付情況、市場地位等;3)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承銷業務的規模和收入比重,營業網點數量及分布情況,市場地位等。(8)企業客戶穩定性和流動性分析。(9)企業投資策略分析。(10)企業發展歷程及未來發展規劃。(11)企業執行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行業監管指標的情況。143 (12)執行的主要會計政策,經營是否存在國家政策、法規的限制或者優惠,經營的優劣勢分析。2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被評估單位概況一般包括企業名稱及簡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股東構成及主要經營范圍等。(三)委托人和被評估單位及資產評估委托合同約定的
329、其他資產評估報告使用人之間的關系,如產權關系、交易關系等。若存在關聯交易,應當說明關聯方、交易方式等基本情況。二、關于經濟行為的說明(一)說明本次資產評估滿足何種需要、所對應的經濟行為類型及其經濟行為獲得批準的相關情況,或者其他經濟行為依據。(二)獲得有關部門批準的,應當載明批件名稱、批準日期及文號。三、關于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的說明 企業價值評估中,通常需要說明下列內容:(一)委托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與經濟行為涉及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是否一致,不一致的應當說明原因,并說明是否經過審計、審計意見類型及審計期間。(二)企業表外業務的類型、數量。(三)企業的主要客戶資源、營銷網絡及業務合同等無形資產。
330、(四)本次評估前是否進行了財務重組。(五)賬面資產是否根據以往評估結論進行了調賬。(六)委托其他機構進行評估所涉及的資產類型、數量、賬面金額及另行委托的原因。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評估,通常需要說明委托評估資產的數量、法律權屬狀況、經濟狀況等。四、關于評估基準日的說明(一)說明所確定的評估基準日,評估基準日表述為:年月日。(二)說明確定評估基準日所考慮的主要因素,如經濟行為的實現、財務報告期末、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行業監管指標變動情況以及利率、匯率和金融產品市場價格變化等。(三)如果評估基準日受特定經濟行為文件的約束,應當載明該文件的名稱、批準日期及文號。144 五、可能影響評估工作的重大事項的說
331、明 一般包括下列內容:(一)曾經進行過清產核資或者評估的情況,調賬情況;(二)影響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重大合同、重大訴訟事項;(三)關于不良資產的說明。六、資產負債清查情況、未來經營和收益狀況預測的說明(一)資產負債清查情況說明 一般包括下列內容:1清查范圍與評估范圍是否一致;2清查結論。(二)未來經營和收益狀況預測說明 一般包括下列內容:1所在行業相關經濟要素及發展前景、經營歷史情況、面臨的競爭情況及優劣勢分析;2內部管理制度、人力資源、核心技術、研發狀況、無形資產、管理層構成等經營管理狀況;3近年企業資產、負債、權益、盈利、利潤分配、現金流量等資產財務狀況;4未來主營業務收入、成本、費用等
332、的預測過程和結果;5如果企業存在關聯交易,應當說明關聯交易的性質及定價原則等。七、資料清單 一般包括下列內容:(一)評估申報表(由資產評估機構出具樣式);(二)相關經濟行為的批文;(三)財務報表及審計報告;(四)資產權屬證明文件;(五)重大合同、協議等;(六)經營統計資料;(七)其他資料。145 附 4 資產評估說明編寫指引(供參考)資產評估說明是申請備案核準資產評估業務的必備材料,為方便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全面了解資產評估情況,本指引結合國有資產評估業務備案核準的要求,為資產評估機構及資產評估師編寫資產評估說明提供指引。第一部分 資產評估說明封面及目錄 一、封面 資產評估說
333、明封面應當載明資產評估報告標題及文號、資產評估機構全稱和資產評估報告日。二、目錄(一)目錄應當在封面的下一頁排印,包括每一部分的標題和相應頁碼。(二)如果資產評估說明中收錄有關文件或者資料的復印件,應當統一標注頁碼。第二部分 關于資產評估說明使用范圍的聲明 聲明應當寫明,資產評估說明供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含所出資企業)、相關監管機構和部門使用。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外,資產評估說明的全部或者部分內容不得提供給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見諸公開媒體。第三部分 資產評估說明正文 一、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說明(一)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內容 1委托評估的評估對象與評估范圍。2委托評估的資產類型、賬面金額。3委托評估的資產權屬狀況。(二)主要經營資產類型、資產狀況。(三)主要實物資產的類型、數量及購置方式。(四)企業申報的賬面記錄或者未記錄的無形資產情況。(五)企業申報的表外業務的類型、數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