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新時期產業科技創新趨勢與對策報告(2021)(1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新時期產業科技創新趨勢與對策報告(2021)(15頁).pdf(1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新時期產業科技創新趨勢與對策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 所長 何穎目錄CONTENT一國際環境國際環境二國內形勢國內形勢三創新體系創新體系四五創新生態相關建議創新生態相關建議一、國際環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l 隨著人工智能、5G、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給產業科技創新開辟了新的空間和新的賽道。l 在這一過程中,產業和科技的聯系日益緊密,甚至交織互促,新興技術與產業發展形成了交互迭代之勢。(二)中美科技博弈愈加激烈,產業競爭格局發生巨變以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采取戰略上遏制、技術上脫鉤、規則上
2、打壓、體制上抹黑等多種手段對我國施行長期化、常態化打壓遏制。美國進入拜登政府時期,中美的科技博弈形式上雖有轉變而實質上則會更加激烈。這將給我們的產業科技發展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一、國際環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創新重心正在轉變l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產業鏈和分工體系發生變化,疫情防控常態化倒逼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l 在此輪疫情應對中,我國表現突出,加速推動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向東方轉移。一、國際環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05(一)我國在國際創新版圖的位勢不斷提升根據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我國保持在全球創新指數榜單第14名,也是躋身GII綜合排名前
3、30位經濟體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二、國內形勢:全面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13:第35名2014:第29名2015:第29名2016:第25名2017:第22名2018:第17名2019:第14名2020:第14名(二)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技術跟隨已難以為繼我國的產業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并跑和領跑的技術領域在增加,很多產業的發展已經到了跟無可跟、學無可學的階段。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更需要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由量變到質變、由技術突破到生態升級、由支撐發展到前瞻引領。二、國內形勢:全面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三)創新戰略持續深入實施l“十四五”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l我們
4、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科技創新,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l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二、國內形勢:全面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u隨著新科技產業革命的演進,創新主體及組織要素發生了諸多變化,主體的多元化特征逐漸顯現。u以資源整合、協同研發、需求主導、靈活柔性等為特征的新型主體正在成為創新主要力量。u實驗室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更加突出,各類創新聯合體、創新基地、新型創新主體快速涌現。(一)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突出,新型創新主體快速涌現三、創新體系:順變自新 加速重構企業聯合體實驗室創新基地新型創新主體(二)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加快,產業基礎支撐體系
5、更加完善多年來,我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存在兩個短板:共性技術供給薄弱和創新鏈上的“死亡峽谷”。為解決這些短板難題,新型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快布局,層出不窮。l 重點領域布局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l 建設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試驗驗證等服務l 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業組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l 企業聯合轉制院所組建行業研究院l 依托產業集群創辦混合所有制產業技術研究院三、創新體系:順變自新 加速重構 產業科技創新模式不再依賴于單個技術,而是“技術組合”的擴散廣度和應用深度。 創新開始注重從外部尋求資源,封閉式創新逐漸向合作創新、開放式創新轉變。 以“共享經
6、濟”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創新日益繁榮,通過構建復雜生態體系推動整個產業經濟運行呈現“互聯網化”。三、創新體系:順變自新 加速重構(三)以開放、集成、平臺為主要特征的創新模式加快演進(四)需求牽引、場景驅動,多主體協同的新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正在形成產業技術創新根本目標更加聚焦經濟社會效益產業技術創新組織形態更豐富更強調多主體協同發力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路徑更加突出問題導向產業技術創新動力機制更加依賴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三、創新體系:順變自新 加速重構數據是未來社會數字化、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對產業創新模式和創新體系變革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數據共享開放和流通是產業創新生態的基礎,未來一定是數據驅動的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要素的變革 數據四、創新生態:要素變革與政策變革 政策導向的變革 需求政府避免以直接投資的方式來幫助特定商業技術開發或者幫助指定企業,而通過貿易管制、鼓勵新產品消費等方式減少市場的不確定性,促進創新主體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五、相關建議建主體搭平臺強能力育生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