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順義指數—2019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報告(3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順義指數—2019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報告(35頁).pdf(3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順義指數: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9)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 智能網聯汽車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 現車與X(車、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實 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并最終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包括車聯網、 自動駕駛以及出行服務等內容,是整個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全球多國紛紛出臺相關產業政策,支持智能 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我國多個城市也建立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積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 為了有效衡量
2、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歸納產業發展經驗,找出產業發展短板。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聯合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共同編制順義指數: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9)。報告以指數的形 式分析世界各國、國內城市以及相關企業的發展情況,以便通過對比找出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議,優化產業發 展路徑。 前言 目錄 Contents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概況 產業發展指數評價體系(順義指數) 順義指數評價結果及分析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建議 數據支撐:賽迪汽車產業大腦 1 1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概況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汽車、通信、電子信息、互聯網等多個產業,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發展迅速。2
3、018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已經突破8000億元,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規模也已經達到1224億元。從功能上看,大體分為車聯網和自動駕駛兩部分,前者主要通過車輛 與網絡連接,實現遠程控制和內容服務為主,后者主要集中在L2級及以下的輔助駕駛功能。車聯網 普及率正在快速增長,2018年車聯網普及率約為24%,預計到2021年,車聯網普及率將超過75%。 自動駕駛普及率低于車聯網,但自動駕駛級別穩步提升,預計到2021年,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功 能普及率將達到30%。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是多產業融合以及自動駕駛功能升級的過程,融合、 升級將貫穿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始終。 橫峰側嶺:智能網聯汽車產
4、業結構復雜,機遇與挑戰并存 智能網聯汽車,即ICV(全稱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是指車聯網與智能車的有機聯合,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 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路、后臺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并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 的新一代汽車。賽迪顧問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涉及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體系復雜、價值鏈長、交叉產業深度融合,難以類比傳統產業,通過 上中下游區分產業鏈??蓮墓δ艿慕嵌瘸霭l,從感知、決策、執行、聯網、地圖、云端以及后市場七個維度對產業鏈進行劃分。當前產業主要處于發 展初期,主要體現
5、為ADAS(全稱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 和車聯網功能在汽車產品中的滲透以及后市場生態體系的探索。智能網聯汽 車產業鏈中,涉及智能制造、電子信息、人工智能、芯片、云計算、大數據以及5G通訊等絕大多數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為平臺,有 助于促進區域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起步與發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搶占先機,即是機遇也是挑戰。 竿頭日上:產品滲透速度快速增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車輛產品中智能輔助和聯網功能逐步普及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預計智能網聯功能在車輛產品中普及率 將迎來指數增長。賽迪顧問預測,到2021
6、年,具備車聯網功能的車型占比將超過75%。以具備自適應巡航功能(ACC)作為L2級功能評判標準,具備L2以 L2以上功能標配或選裝車型所占比例將超過30%。 產業鏈中,云計算、高精地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等環節將逐步完善,產品市場化。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預計到2021年全球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12000億元。中國憑借市場優勢產業占比將逐步提高,預計2021年產業規模將突破4600億元。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億元) 7126 8052 9038 10653 12619 998 1224 1656 2769 4653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7、 12000 14000 Y2017Y2018Y2019EY2020EY2021E ? ? 20% 24% 35% 50% 75% 7% 11% 16% 22% 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Y2017Y2018Y2019EY2020EY2021E ? ? 全線出擊:主機廠積極布局智能網聯,產業將面臨洗牌 主機廠均積極布局智能網聯產業,發展路徑存在差異化。目前主要存在三種發展路線:傳統車企以產品市場為出發點,優先在高端產品中加裝智能網 聯功能,逐步普及后推進智能網聯功能的提升,由ADAS逐步升級到自動駕駛;以谷歌和百度為代表的跨界創新企業以技術突
8、破為出發點,基于最新技術 和先進的軟件算法,試圖一步到位,直接實現L4級以上自動駕駛功能,應用于出租車等運營領域;特斯拉路線介于兩者之間,以硬件到位為基礎,結合深 度學習、OTA以及低成本測試數據,實現L3級功能,同時以自動駕駛功能為賣點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雖然路線有所差異,但絕大多數主機廠均把2020到2021年作為L2和L3級功能量產的時間節點。賽迪顧問認為未來5年產業將面臨洗牌,迎來巨大變 革,布局升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刻不容緩。 M?M? ? ? ? ? ? ? ? ? ? ? ? ? ? ? ?b?b? ? ? ? ? ? ? ? ? ? ? ? ? ? ? ? ? ?M?M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融合和升級:兩大關鍵詞貫穿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融合和升級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大關鍵詞。一方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汽車、芯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信息通信、電子信息 制造等多個高新技術產業,決定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路徑并不單一,產業發力點眾多,發達國家難以形成壟斷,極具發展機會和潛力。同時,智能網 聯汽車可以作為高新技術產業應用和示范的載體和平臺,產業間相互促進,共同繁榮。另一方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通過產品迭代升級實現,技術研 發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10、。技術的進步帶來產品功能的升級,從4G到5G,車聯網功能相應產生質的飛躍。產品功能的升級推動產業的發展,先進的產品可以 迅速搶占市場,使企業占據主導地位。 融 合 多產業融合 產品迭代升級 融合汽車、芯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信息通信、電子信息制造 等多個高新技術產業 產業間相互促進,共同繁榮 升 級 技術的進步帶來產品功能的升級 產品功能的升級推動產業的發展 2 2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評價體系 評估產業發展現狀對于提高產業競爭力至關重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結構復雜,現有的評價體系 和標準難以對其進行全面的定義,亟需根據產業特點開發一套新的指標體系,客觀評價區域內智 能網聯汽車產業強
11、弱,明確區域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各環節中的優劣,為提升區域內智能網聯汽 車產業競爭力提供指導和參考依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評價體系基于邁克爾波特鉆石模 型建立,遵循目標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以及動態性原則設立一級指 標和二價指標,保證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指標評價所需數據來源于企業年報、政府工作報告、調 研統計以及各類數據庫,通過賽迪汽車產業大腦動態收集后提取利用。以2017年各體系該項指 標最高值為基數,基數值為100。根據國家、城市、企業三個維度產業發展特點不同,設立三套 指標體系,即全球指數、中國指數和企業指數。由于該套指數評價體系首次在順義世界智能網聯 汽車大會發
12、布,故又稱“順義指數“。 謀定而后動,評估分析產業發展現狀對推動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體系復雜,現有的體系和標準難以對其進行全面的評價。因此需要一套新的指標體系或者研究方法,客觀評價區域內智能 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強弱,正確定位區域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所屬地位,明確區域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各環節中的優劣,為提升區域內智能網聯汽車產 業競爭力提供指導和參考依據。 評價 定位 規劃 提升 競爭力 基于鉆石評估模型,建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評價體系 本研究采用綜合指數法對各區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行評價。評價體系基于邁克爾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鉆石競爭力評估模型建立,其主要結論為 “影響某
13、區域某產業發展水平的主要有生產要素、相關與輔助產業、企業發展策略、市場結構、政府、發展機遇六個關鍵要素”。同時,構建體系時遵循 目標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以及動態性原則,保證所構建體系客觀公正,科學評價區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水平。 邁克爾波特 鉆石模型 目標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 可操作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 動態性原則 對區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情況以及所處 地位進行正確的定位和客觀的評價為目標。 綜合考慮相關領域企業、政策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的影響,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所帶來的巨大社會 效應以及社會貢獻。 所需指標對象需同時滿足橫向對比(不同區域) 和縱向對比(不同時間)
14、需求。 體系滿足前瞻性,恰當反應新型復雜產業特點, 同時可根據不同階段工作重點對指標進行調整和 改變。 數據資料有明確來源,同時需要有持續性和可疊 加性,保證指數評價體系結果可以逐年累加。 指標計算時,以2017年該體系該指標各區域內最高數據為基準(A0),基數為100,通過將各區域在不同 年份該指標的數據(Ai)與基準比對,即為該區域在該年份該指標的指數值SYIa。 通過各指標指數值以及指標占比累加,獲取各區域產業發展指數SYI 基于動態數據收集、提取、處理,生成產業發展指數 數據資源數據資源 賽迪汽車產業大腦賽迪汽車產業大腦 提取數據提取數據 指標換算指標換算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智能
15、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 = 0 100 = + , - 指數評價體系所涉及數據來源于企業年報、政府工作報告、調研統計、相關專利數據庫、萬得經濟數據庫等, 通過賽迪產業大腦進行動態收集整合。根據所涉及指標進行提取應用。對于評價指標中涉及的可量化數據,直 接獲取數據進行指數計算,如汽車產銷量、企業估值、授權專利數等。對于評價指標中涉及的非量化數據,結 合指數細化指標以及專家評判對結果進行量化后進行指數計算,如政策支持,通過專家根據政策與產業相關度 給予政策系數,結合相關政策頒布數累加,對政策支持力度進行量化。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順義指數2019 針對國家、城市和企業三個維度產業所涉及的關鍵要素
16、以及指標數據獲取度不同,分別針對各維度產業特點,設立三套評價指標體系。設立一級指標 以及二級指標進行計算獲取該維度的指數值,即全球指數、中國指數和企業指數。由于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評價體系于2019年在北京順義世界智 能網聯汽車大會上發布,故又稱“順義指數2019”。 12% 國家級戰 略 重點領域 政策 法規制定 標準制定 產業34% 核心企業 估值 核心企業 利潤率 核心企業 的數量 汽車產業 基礎 相關產業 基礎 市場29% 汽車保有 量 汽車市場 年銷量 技術認可 度 道路質量 消費環境 技術25% 專利授權 數 研發投入 測試基地 數目 自動駕駛 測試里程 研發人員 比例 政策
17、 政府支持12% 政策標準制 定 固定資產投 入 企業稅收環 境 產業基礎28%現有產值 工業產值占 比 從業人數 市場需求度 汽車產業基 礎 電子信息制 造業基礎 通訊和互聯 網運營基礎 產業生態建 設 核心企業25% 企業數量 企業利潤率 企業估值總 額 龍頭企業數 量 研發實力20% 專利授權數 研發投入 自動駕駛測 試里程 核心技術 相關文章 發展潛力15%新增科創企 業數目 投融資事件 自動駕駛牌 照數量 示范區建設 政府支持12% 政策標準制 定 固定資產投 入 企業稅收環 境 產業基礎28%現有產值 工業產值占 比 從業人數 市場需求度 汽車產業基 礎 電子信息制 造業基礎 通訊
18、和互聯 網運營基礎 產業生態建 設 核心企業25% 企業數量 企業利潤率 企業估值總 額 龍頭企業數 量 研發實力20% 專利授權數 研發投入 自動駕駛測 試里程 核心技術 相關文章 發展潛力15%新增科創企 業數目 投融資事件 自動駕駛牌 照數量 示范區建設 企業 指數 中國 指數 全球 指數 3 3 順義指數評價結果及分析 基于2018年數據,計算獲得順義指數2019結果。根據全球指數、中國指數和企業指數分別獲得 2019指數排名。根據指數排名以及各級指數得分,綜合分析了各維度內區域產業發展強弱以及成因。 全球指數中,中國位列第7位,位于第二梯隊。相比于產業發達國家,我國在政策標準方面存在
19、短板, 缺少核心龍頭企業,但市場優勢明顯,有望后來居上。中國指數方面,北京、深圳、上海優勢明顯, 國內目前已形成四大產業集群,主要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各具特色,多道并行。企業指數方面, 對感知、決策、整車及車聯網領域企業分別進行計算排名,并總結各領域企業發展現狀及存在不足。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評價體系 對于國家層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對比,從政策、產品、市場和技術四個維度可以比較全面的反映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水平。產品和市場是評定 產業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主要通過相關企業數據以及汽車市場規模等因素判斷。同時,國家政策和技術儲備對產業未來發展影響重大,也被納入全球 指數計算范圍。對4
20、個一級指標和19個二級項目進行數值量化,結合二級指標占比,計算該國家該年份的全球指數。 其中,政策方面綜合考慮國家級戰 略、政策及法律法規;產業方面主要通過產業領域相關企業進行評判;市場方面綜合考慮汽車市場、消費者需求度以及認可度;技術方面主要以專利、 企業研發以及自動駕駛技術測試等因素進行判定。 全球指數 技術產業2市場3政策1 國 家 級 戰 略 重 點 領 域 政 策 法 規 制 定 標 準 制 定 核 心 企 業 估 值 核 心 企 業 利 潤 核 心 企 業 數 量 汽 車 產 業 基 礎 相 關 產 業 基 礎 汽 車 保 有 量 汽 車 年 銷 量 技 術 認 可 度 道 路 質
21、 量 消 費 環 境 專 利 授 權 數 研 發 投 入 測 試 基 地 數 目 自 動 駕 駛 里 程 研 發 人 員 占 比 1、根據政策數量以及與產業相關度綜合量化 2、選取傳感器供應、軟件算法供應、芯片供應、車聯網設備供應以及整車制造五個主要領域,定義各領域銷售總額前20的企業為各國核心企業,所銷售產品為核心產品。對企業涉及ICV的部分進行計算,合資品牌以企業注冊地為準。 3、僅考慮乘用車 順義指數2019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 排名20182019 1美國美國 2德國德國 3日本日本 4韓國英國 5英國韓國 6荷蘭荷蘭 7以色列中國 8法國以色列 9中國法國 10瑞典瑞典 11
22、芬蘭挪威 12挪威芬蘭 13加拿大加拿大 14新加坡新加坡 15意大利意大利 16瑞士阿聯酋 17澳大利亞澳大利亞 18阿聯酋瑞士 19新西蘭奧地利 20奧地利新西蘭 21捷克西班牙 22西班牙捷克 23印度印度 24俄羅斯俄羅斯 25巴西巴西 44.8 50.1 52.3 58.6 59.7 60.2 60.8 61.1 61.3 61.8 63.4 65.0 65.6 66.1 67.3 68.5 70.8 71.7 72.0 72.6 73.9 75.3 77.8 83.1 90.9 0.020.040.060.080.0100.0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美、德處于第一梯隊優勢明顯,中國當前處于第二梯隊 美國和德國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發力較早,基礎雄厚,處于第一梯隊,部分產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第二梯隊中,日本、韓國、英國、法國等 國家有一定汽車產業和電子信息制造業基礎,同時政府高度重視,產業已初具規模。以色列、荷蘭等國家重點發力零部件和后市場,在部分領域掌握核 心技術,同時建立將為良好的產業生態和應用環境。我國具備一定汽車產業基礎以及完善的工業體系,2018年我國三部委聯合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 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后續各地政府跟進落實,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范區,產業快速發展。2019年順義指數
24、位列第7位,處于第二梯隊。 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 第三梯隊 順義指數80 順義指數70 順義指數60 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具備基礎優勢,新興領域發展迅猛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汽車、芯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信息通訊、電子信息制造等多個高新技術產業,各領域產業鏈完整的國家發 展較為迅速。較為核心的傳感器、處理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以及車輛控制技術方面,電子信息制造業發達的美國、德國及日本處于領先地位連續 兩年位列前三位。傳統零部件廠商博世、大陸、德爾福等布局迅速,在核心傳感器等領域保持極高的市場占有率。我國在芯片制造業基礎薄弱,發 展受限,主要依托于5G通信產業、人工智能產業以及O2O服務產業,在
25、車聯網、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以及后市場運營領域發力,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以Mobileye、Tesla為代表的企業同時具備硬件和軟件的開發制造能力,掌握產業鏈的核心利益。 我國在政策方面存在不足,廣闊的市場為產業發展提供契機 我國在政策方面指數值較低,自動駕駛領域目前尚無專門法律、法規,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及上路有待進一步規范合法。同時智能網聯汽 車產業標準體系亟待建立,助力交叉領域間協同發展。在傳感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以及芯片領域企業市場占有率較低,技術積累薄弱,缺乏 龍頭企業。但我國汽車年銷量巨大,穩居世界第一,在市場方面順義指數較高,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未來產業有望保持高速增長,實現后來居 上。
26、國家法律、法規名稱 荷蘭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法 英國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法案 美國 自動駕駛法案(Self Drive Act) 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 挪威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法 日本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指南 德國道路安全法 中國缺失 100 97.7 87.5 103.75 77.5 0 20 40 60 80 100 120 ? ? 79.6 66.9 62.262.8 80.4 0 20 40 60 80 100 ? ? 順義指數順義指數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評價體系 對于國內城市層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對比,考慮到絕大多數城市不具備完整的產業鏈且產業目前發展比較薄弱,因此從政府支持、產業
27、基礎、 研發實力、核心企業和發展潛力五個維度對國內各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進行評價,其中產業基礎和核心企業實力是國內指數計算參考的重點。 對5個一級指標和23個二級項目進行數值量化,結合二級指標占比,計算該城市該年份順義中國指數。 中國指數 研發實力 產業基礎1 核心企業2 政府支持 政 策 制 定 固 定 資 產 投 入 企 業 稅 收 環 境 現 有 產 值 工 業 產 值 占 比 從 業 人 數 市 場 需 求 度 汽 車 產 業 基 礎 相 關 產 業 基 礎 企 業 數 量 企 業 利 潤 率 企 業 估 值 總 額 專 利 授 權 數 研 發 投 入 自 動 駕 駛 里 程 核
28、心 技 術 相 關 文 章 新 增 科 創 企 業 投 融 資 事 件 產 業 生 態 建 設 龍 頭 企 業 數 量 發展潛力 自 動 駕 駛 牌 照 示 范 區 建 設 1、根據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企業的產值和從業人數。綜合性企業考慮智能網聯汽車涉及部分,包含合資企業,以注冊地為準 2、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企業,企業數量不計算合資企業 順義指數2019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 我國已形成四大產業集群,產業生態逐步建立 經濟發達地區起步較早、發展迅速,北京、上海、深圳優勢明顯,已形成初具規模的企業布局,聚集了全國80%以上的重點企業。汽車產業是 影響城市起步先后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汽車產業為中心,
29、形成京津冀、長三角、渝湘鄂、珠三角形成四大產業集群,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相對聚集。 重點企業數量 北京 115 深圳 31 上海 19 杭 州 11 產業集群 京津冀 長三角 珠三角 渝湘鄂 城市發展路線差異化明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多道并行 各城市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相應路線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路線差異化趨勢明顯,主要產業發達城市各具特色,產業發展多道并行。北京發揮高校 聚集、人才優勢,加之完善的政策體系,高新企業聚集,匯集了全國一半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重點企業。上海經濟基礎雄厚,市場對新興產業接受度 高,先進技術孵化迅速,產業鏈主要環節均有企業布局。深圳互聯網、通訊及電子信息制造業優勢,依托于
30、華為、騰訊、比亞迪等龍頭企業,各類企業 向Tier1類供商轉型迅速。武漢、長沙汽車產業優勢,依托于示范區建設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無錫基于物聯網構建應用生態,打通市內交通聯網體系,通 過智能交通帶動產業生態建設。 北京:高新企業聚集,人才優勢明顯,政策扶持產業全面發展 上海:經濟發達,市場對新興產業接受度高,先進技術孵化迅速 深圳:互聯網及電子信息制造業發達,各類企業轉型迅速 武漢、長沙:汽車產業優勢,示范區建設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無錫:物聯網構建應用生態,智能交通帶動產業生態建設 企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數評價體系 評價企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從規模、產品和研發三個維度 ,對3個一級指標和15
31、個二級項目進行數值量化,對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發展 現狀進行客觀的判定。結合二級指標占比,計算該企業該年份企業指數。 其中產品是衡量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僅考慮量產具備市場份額的產品。根據 產業鏈,分別對感知、決策、整車和車聯網四大環節企業分別進行計算,以可獲得的數據為準。 企業指數 產品研發規模1 企 業 市 值 估 值 企 業 銷 售 總 額 企 業 利 潤 率 供 應 鏈 完 整 度 主 要 產 品 數 量 產 品 市 場 占 有 率 產 品 利 潤 率 產 品 銷 量 下 游 用 戶 質 量 智 能 化 等 級 研 發 投 入 占 比 研 發 人 員 占 比 自 動 駕 駛 牌 照
32、 產 品 自 主 產 權 率 專 利 授 權 數 1、對于綜合類企業,僅考慮其涉及ICV部分,對于整車企業,只考慮自主品牌中具備L2功能(ACC自適應巡航)以上車型所占 部分,規模數據根據該部分在所有車型(包含合資品牌)中占比進行換算 順義指數2019企業發展指數 感知環節企業多處于初創階段,產品市場份額較低,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占據。激光雷達方面禾賽科技等企業逐步實現國產,但核心技術專利被威力登等國外企 業掌握,性能、成本方面差距較為明顯。毫米波雷達方面,國內企業目前僅能生產24GHz產品,對于高等級自動駕駛所需的77GHz毫米波雷達大多數企業處于研發階 段。 決策環節互聯網和科創類企業布局迅
33、速,依托于人工智能等先進手段帶動軟件算法的開發。馭勢、禾多等解決方案企業從場景自動駕駛方面發力,推動自動駕駛 技術迅速落地。華為海思、地平線等企業致力于芯片開發,目前產品可以滿足部分處理器需求,但高級自動駕駛核心處理器方面技術還有待突破。國內目前缺乏同時 具備軟硬件開發能力的企業。 ? ? ? ? ? ? ? ? ? ? ?M? ?0? ? ?9? ?M? ?36? ? ?2M8? ?M? ? ? ? ? ?3.? ?5? ?4? ?1M? ? ?7M? ? ? 整車環節,新興車企具備后發優勢,在智能網聯方面產品普遍優于傳統車企,智能網聯技術已成為其產品亮點。傳統車企發展相對保守,起步較晚。
34、傳統車企在軟件算法方面開發能力存在不足,多數采取收購或者戰略性合作的方式,與互聯網及科創類企業互利共贏。 車聯網環節,電子信息制造相關企業迅速轉型,產品滿足產業需求,T-box等產品具備世界先進水平。核心零部件基本可以實現國產,但通信芯片方 面目前被高通壟斷。5G通信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帶動車聯網產業快速發展以及智慧交通布局。 2019順義指數企業發展指數 ? ?5?-? ?G? ? ? ? ? ?7? ?.? ?5? ? ? ? ? ? ?6? ? ? ? ?4? ? ? ?1? ? ?932? ?832? ?0?2? 新興車企具備后發優勢,智能網聯技術已成為其產品亮點 傳統車企發展相對保
35、守,軟件算法方面開發能力不足 4 4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建議 基于三個維度的順義指數分析,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意見和建議。政策、標 準、生態和安全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四個關鍵。政策是產業 發展初期的政府支持和引導的必要手段,標準是溝通交叉領域產業協同發展的橋梁,生態 是企業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途徑,安全是一切新技術落地應用的先決條件。 政策、標準、生態和安全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四個關鍵 生態 政策 標準 安全 政策:產業支持是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處于發展初期,地方政府應給予適當的政策引導。因地制宜召開智能網聯示范應用,以示范拉帶動
36、企業發展,以示范推動產 業創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范疇較廣,產業發展應該統籌發展重點,注意發展節奏。地方政府應該以示范區為載體,以政策為抓手推動產業發展。結 合區域優勢選取適合自身的產業發展方向,通過政策制定引導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地方政府 政策 產業 標準:標準法規的建立有助于為產業發展鋪平道路 法律層面:國家應制定并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有序推進自動駕駛測試及道路行駛規范合法。 標準層面:主管部門和協會應盡快完善相關技術標準,促進多領域交叉環節間協同發展。企業應該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建立工作中,推進行業 標準的建立。 傳感器 標準 整車 生態:探索構建產業生態是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智能網聯汽
37、車產業內容豐富,不能僅依靠少數龍頭企業,應帶動整車企業、互聯網企業、自動駕駛企業、芯片企業等多行業企業參與其中,加 強行業之間的合作發展,加強企業間合作,形成產業生態,共同推進行業的發展。主要車企應加強與傳感器、軟件算法以及車聯網類企業戰略合作, 推動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孵化,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同時城市間應發揮各自優勢,加強跨區域的產業間合作,探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建設。 整車 零部件 軟件算法 安全:安全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基本前提 安全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前提,應該從整車安全、系統安全、網絡安全等多個維度確保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安全性,不應盲目追求 高級別自動駕駛而為產業發展埋下安
38、全隱患。無論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如何迭代升級,產品如何進步,都應該以安全為前提。以安全為前提的發展, 才是正確的發展。安全應該貫穿產業發展和產品升級的自始至終。 ? L2 L3 L4 L5 5 5 數據支撐:賽迪汽車產業大腦 賽迪汽車產業大腦整合行業數據,為順義指數提供數據支撐。賽迪汽車產業大腦整合企業年報、 政府工作報告、調研統計以及相關專利、汽車產銷量、企業、經濟數據庫數據,同時動態抓取 企業官方報道,實時追蹤產業最新動態,匯集產業大腦數據庫中。汽車產業大腦根據需求對數 據分析、整合,通過可視化圖表展示。同時可以提供區域產業分析,對區域內產業、技術以及 企業進行對標分析。汽車產業大腦匯集產業相關重點企業以及初創類企業信息,提供區域分析 以及技術分析,助力招商引資以及政策支持。 賽迪汽車產業大腦 5 010-88559043 滿天星產業知識分享平臺 掃描下載更多報告 覆蓋行業 100+ 個 產業數據 1000 萬+ 條 匯聚專家 1000+ 位 研究報告 10000+ 本 注冊會員 100 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