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行業:激光雷達技術發展方向、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20816(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激光雷達行業:激光雷達技術發展方向、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20816(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報告 慧博智能投研 激光雷達:技術激光雷達:技術發展發展方向方向、產業鏈、產業鏈及相關公及相關公司司深度深度梳理梳理 近期,隨著國產自動駕駛新車型的接連上市,激光雷達也獲得了較高的市場關注度。激光雷達作為自動駕駛的眼睛,它帶來的是突破人眼感知極限的技術革命,讓智能汽車在復雜的環境中安全行駛,因此成為當前自動駕駛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部件,預計到 2035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接近 400 億美元。目前國內激光雷達行業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對于激光雷達,你了解多少?激光雷達行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2、?有哪些技術分類?產業鏈上涉及哪些相關公司?市場規模與競爭格局又是怎樣的呢?一、激光雷達定義一、激光雷達定義 激光雷達簡稱 LiDAR(光探測和測距,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利用激光作為信號波的一種探測裝置。激光雷達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統(GPS)、慣性導航系統(INS)于一身。與普通雷達類似,激光雷達通過探測被物體彈回的信號波實現測量,不同的是其利用激光作為信號波。由于激光具有高亮度、高相干性以及良好的單色性和方向性,激光雷達常有測量準確、不易受擾等優勢。從結構上看,激光雷達分為四大部分:發射模塊、接收模塊、掃描模塊、控制模塊。在激光雷達工作時,發射模塊負責
3、發射激光,掃描模塊負責對特定區域進行掃描,接收模塊探測回光,控制模塊則對點云圖進行處理,最終完成探測。2/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二、激光雷達行業歷史發展二、激光雷達行業歷史發展 激光雷達歷史悠久,近年在自動駕駛領域發展迅猛。1960 年,人類第一臺激光器誕生。1968 年,美國Syracuse 大學的 Hickman 和 Hogg 建造了第一個激光海水深度測量系統。20 世紀 90 年代,激光雷達被用于地形勘測。1990 年德國 Stuttgart 大學的 Ackermann 教授研制出第一臺激光斷面測量系統,形成機載激光掃描儀。此后
4、,星載激光雷達的技術逐漸成熟。2003 年,NASA 提出將其用于測量兩極冰面變化,正式將地學激光測高儀列入地球觀測系統。近年來,激光雷達被用于自動駕駛領域,迎來了全新發展機會。激光雷達發展歷史可分為概念期、萌芽期、運行期、量產期四大階段,2021 年為車載激光雷達的量產啟動元年。2WFZOZEZEWSZFZCU7NaObRmOqQtRtRkPqQzReRmNpR9PpOtMxNoMyRNZmNoP 3/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三、激光雷達技術分類三、激光雷達技術分類 關于激光雷達的技術分類,下面我們以掃描模塊、激光波長、探測原理為尺度
5、進行具體分析。1.以掃描模塊為尺度,激光雷達可分為機械式、半固態式和固態式以掃描模塊為尺度,激光雷達可分為機械式、半固態式和固態式(1)機械式激光雷達機械式激光雷達 帶有機械式轉臺,通過轉動發射模塊可以實現 360 度的水平測量角度。且機械式激光雷達掃描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但是機械式激光雷達依靠機械結構轉動實現掃描,有物理磨損嚴重、成本高昂、體積笨重等缺點。為了繪制更精細的點云圖,機械式激光雷達常配備多個發射和接收器,即常說的 16 線、32線、64 線等。多線束激光雷達的角分辨率較優,可捕捉遠處較小的物體。(2)半固態式激光雷達半固態式激光雷達 常見的半固態式激光雷達有 MEMS 振鏡式、
6、轉鏡式和棱鏡式。半固態式激光雷達各種方案均有長短。MEMS 方案的優點是成本較低,尺寸小,但是微振鏡通過單晶硅懸臂固定,系統相對脆弱。且信噪比、視場角、探測距離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限制。轉鏡方案中鏡片繞圓心旋轉,因此功耗低、耐用性強,易通過車規。但轉鏡方案在信噪比、視場角、探測距離等方面也有待提升。棱鏡方案可增加激光線束提高精度和探測距離,但是中心點云密集,邊緣稀疏,掃描圖形復雜,后端算法成熟度較低。從終端應用上看,各種方案均有較成熟的玩家。MEMS 方案玩家有 Innoviz、禾賽科技等;轉鏡方案主要玩家有華為、法雷奧、Luminar、Innovusion 等;棱鏡方案是大疆 Livox 覽沃首
7、創。(3)固態式激光雷達固態式激光雷達 4/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固態式激光雷達即沒有機械振動結構,所有部件均固定。目前常見的有目前常見的有 OPA 和和 Flash 兩種技術路徑。兩種技術路徑。OPA 即光學相控陣,由若干單元組成一個陣列。激光干涉以半個波長為步,因此 OPA 的單元尺寸要求苛刻,工藝難度極高,信號處理運算的問題也尚未良好解決,現在還處在實驗室階段。Flash 方案結構上較為簡單,目前是固態激光雷達的主流方案。目前激光雷達技術路線變化:從機械式向固態式進行遷移。從汽車級應用看,固態式激光雷達是理想的選擇,半固態式激光
8、雷達是過渡產品。機械式激光雷達雖然 FOV 大,性能優良,但是也存在諸多致命缺陷:機械轉臺轉動帶來了物理磨損,設備損耗嚴重;轉臺要求四周無遮擋,因此必須安裝在車頂;成本昂貴,包括制造成本和調試成本。長期看,固態式激光雷達不存在機械運動,使用壽命和體積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并且隨著大規模量產,邊際成本可以降到很低,尤其是固態激光雷達的固態激光雷達的 OPA 方案是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理想方案。方案是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理想方案。2.以激光波長為尺度,激光雷達有以激光波長為尺度,激光雷達有 905nm 和和 1550nm(1)905nm 成本低,技術較為成熟。905nm 的激光雷達在短距測量上基本滿足需求,是
9、當前市場的主流。(2)1550nm 需要使用 LnGaAs 等材料探測器,因此成本較高。1550nm 激光雷達是公認的安全選擇,但是其成本和工程難度是阻礙普及的最大障礙。905nm 的激光雷達探測距離可達 150m 左右,基本可以覆蓋日常駕駛場景。3.以探測原理為尺度,激光雷達可分為三角測距法、飛行時間法以探測原理為尺度,激光雷達可分為三角測距法、飛行時間法(TOF)、連續調頻法連續調頻法(FMCW)等等(1)三角測距法三角測距法 激光經過不同位置的物體被散射后返回的光線被透鏡聚焦在光電器件的不同位置上,通過計算便可得出被測物體之間的距離。(2)飛行時間法:飛行時間法:TOF(Time of
10、Flight)5/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激光從發射器發出后經被測物體彈回再被接收,由于光速是確定的,因而激光飛行的時間差便包含了物體的位置信息。TOF 方法發展較為成熟,是目前車規級激光雷達的主流技術。(3)連續調頻法連續調頻法(FMCW)將發射激光的光頻進行調制,通過回波信號與參考光相干并利用混頻探測技術可得到頻率差,間接得到飛行時間從而算出目標物距離,若被測物體正在移動,則結合多普勒效應可測出物體的速度。FMCW法具有很強的抗干擾性,但是由于技術難度高,目前在研居多??傮w來講,TOF 方案性能優于三角測距法,目前是車規級應用的主流
11、。FMCW 方案性能優越,但技術難度大,成本很高,目前在研居多。綜上所述,從技術角度看,技術方面,905nm 和機械式激光雷達是當前市場主流,但是1550nm+FMCW+OPA 方案是激光雷達的理想方案方案是激光雷達的理想方案,但是短期內 905/1550nm+TOF+半固態/Flash的方案將占據主流市場。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TOF 方案面臨的串擾會日漸突出,FMCW 的優越性會逐步展露,而且 FMCW 方案天然的適合 OPA。當然這些都是在理想情況下,要實現量產還須具備條件:技術成熟度提升;規?;慨a,降低邊際成本。四、激光雷達產業鏈分析四、激光雷達產業鏈分析 1.上游產業鏈上游產業鏈
12、產業鏈上游主要有發射器、接收器、掃描器和信息處理四個模塊。發射器模塊包括分束器,擴散片,準直鏡和激光器;接收器模塊包括分束器,濾光片,透鏡和光電探測器;掃描器模塊包括微振鏡,掃描鏡和電機;信息處理模塊包括模數轉換器,FPGA 和放大器。從產業鏈角度分析,激光雷達上游主要是光學組件和電子元件,結合激光雷達工作原理,可以把激光雷把激光雷達核心元器件主要分為光電探測器,激光器,掃描器。達核心元器件主要分為光電探測器,激光器,掃描器。6/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1)激光器)激光器 激光器作為光源用來發射光束,當前激光雷達的激光器可分為半導體激光
13、器(按照諧振腔制造工藝的不同分為邊發射激光芯片 EEL 和面發射激光芯片 VCSEL)和光纖激光器。激光器主要廠商:目前行業內主要的半導體激光器廠商還是海外為主,包括國外的 OSRAM、AMS、Lumentum、HAMAMATSU 等;國內有深圳瑞波光電子有限公司、常州縱慧芯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華芯半導體等,光纖激光器廠商主要為海外的 Lumibird、昂納、Luminar 和國內的鐳神智能等。7/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光電探測器)光電探測器 光電探測器是激光接收系統的核心器件,用來實現光信號和電信號相互轉換。8/22 20
14、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光電探測器目前仍由海外廠商主導,主要有 HAMAMATSU,Osram,Firstsensor,安森美半導體等,國內廠商中主要有靈明光子等。(3)掃描器及光學組件)掃描器及光學組件 主要分為 MEMS 和光學系統。MEMS 振鏡是一種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術制作而成的微小可驅動反射鏡,實現激光光束的高速、動態掃描。MEMS 廠商海外主要有 HAMAMTSU,英飛凌,ST 等,光學系統國內廠商主要有騰景科技、天孚通信、中際旭創、舜宇光學、永新光學、炬光科技
15、等。2.下游產業鏈下游產業鏈 激光雷達下游應用廣泛,主要包括測繪和導航兩個模塊,測繪包括高精度地圖,地形勘測和自然勘測,導航模塊包括 ADAS,無人機和機器人。民用場景逐漸拓寬,包括采礦、林業、考古學、地質學、地震學、地形測量、林業勘測、災害預警、AR/VR、無人駕駛、物聯網等場景。從下游看,因成本較高、體積巨大等因素,激光雷達主要用于軍事或公共領域。但是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和產業鏈成熟,激光雷達也在民用領域逐漸展開拳腳,例如在手機、AR/VR、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普及加速。9/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五、相關龍五、相關龍頭公司分析頭公司分
16、析 在智能駕駛、移動機器人、智慧城市與測繪領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激光雷達行業相關公司有望隨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持續受益。1.炬光科技:激光器領軍企業,布局拓展激光雷達發射模塊炬光科技:激光器領軍企業,布局拓展激光雷達發射模塊 炬光科技主要從事激光行業上游的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元器件(“產生光子”)、激光光學元器件(“調控光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正在拓展激光行業中游的光子應用模塊和系統(“提供解決方案”,包括激光雷達發射模組和 UV-L 光學系統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激光雷達發射模組已簽署 4 億元框架協議,收入在爬坡階段。公司激光雷達產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由 2018 年的 0.02
17、億元上升至 2021 年 0.52 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 10.92%。10/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11/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炬光科技擁有車規級汽車應用(激光雷達)核心能力。公司正在拓展面向智能駕駛激光雷達(LiDAR)、智能艙內駕駛員監控系統(DMS)等汽車創新應用場景的車規級核心能力,已通過 IATF16949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德國汽車工業協會 VDA6.3 過程審核,擁有車規級激光雷達發射模組設計、開發、可靠性驗證、批量生產等核心能力,并通過首個量產項目積累了大量可
18、靠性設計及驗證經驗。作為線光斑掃描發射模組方案的行業領導者,公司基于 EEL 和 VCSEL 激光器發布了多款線光斑激光雷達發射模組產品,并為多家激光雷達客戶送樣,其中 Beam Razor TM 系列線光斑模組 LE02 產品獲得 Laser Focus World雜志頒發的“2021 年度激光和光電行業創新者獎(Innovators Awards)”。炬光科技與多家車載激光雷達行業頭部客戶開展合作,項目有序推進,未來公司業績有望提升。公司已與包括美國納斯達克激光雷達上市公司 VelodyneLiDAR、Luminar、福特旗下知名無人駕駛公司ArgoAI 等達成合作意向,其中激光雷達線光源
19、產品已與多家客戶建立新產品開發項目,2016 年起開始研發的高峰值功率固態激光雷達面光源已與德國大陸集團簽訂批量供貨合同,現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2021 年成功獲得一家國內知名激光雷達客戶的項目定點,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將于 2022 年第三季度進入量產。2.長光華芯: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龍頭長光華芯: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龍頭 長光華芯專注于半導體激光芯片、器件及模塊等激光行業核心元器件的研發、制造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高功率單管系列產品、高功率巴條系列產品、高效率 VCSEL 系列產品及光通信芯片系列產品等。公司縱向延伸開發器件、模塊及直接半導體激光器等下游產品,橫向擴展 VCSEL 芯片
20、及光通信芯片領域。2021 年公司業績穩步提升,實現營業收入 4.29 億元,同比增長 73.59%;實現歸母凈利潤 1.15 億元,同比增長 340.49%。12/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長光華芯系半導體激光行業全球少數具備高功率激光芯片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打破激光芯片依賴國外進口局面。公司已建成 3 吋、6 吋激光芯片量產線,擁有一套外延生長、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可靠性驗證相關的設備,并突破了外延生長、晶圓工藝處理、封裝、測試的關鍵核心技術及工藝。公司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為 13.41%,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為 3.
21、88%,在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領域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居于國內領先位置。隨著激光芯片的國產化程度加深,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有望進一步提升。3.奧比中光:布局奧比中光:布局 VCSEL+SPAD 的單光子面陣固態激光雷達的單光子面陣固態激光雷達 奧比中光的主營業務是 3D 視覺感知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3D 視覺感知技術處于應用發展初期,公司依托 3D 視覺感知一體化科研生產能力和創新平臺,不斷孵化、拓展新的 3D 視覺感知產品系 13/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列。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包括 3D 視覺傳感器、消費級應用設備和工業級
22、應用設備。公司 3D 視覺感知技術產品的下游應用領域包括生物識別、AIoT、消費電子和工業三維測量等,每個應用領域對應眾多不同細分場景。旗下控股子公司之一奧銳達主要經營汽車激光雷達的相關產品研發與銷售,自 2019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創新的激光雷達和車載 3D 攝像頭底層核心元器件和新型架構的設計。2021 年,奧比中光實現營業收入 4.74 億元,同比增長 83.11%;3D 視覺傳感器產品占比穩步提升,由 2020 年的1.8 億元上升至 2021 年 3.53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 74%。在全固態激光雷達領域,目前主流的技術路線包括 OPA 光學相控陣技術、Flash 快閃技術等。其中,O
23、PA 光學相控陣技術難度高,成本居高不下;Flash 快閃技術則因其發射面陣光源的物理特性,能量分散,探測距離較為受限。奧銳達選擇了一條全新的技術路徑VCSEL(激光發射器)+SPAD(探測器)的單光子面陣固態激光雷達。相較于 Flash 方案,可尋址 VCSEL 激光器的發射光峰值功率密度和 14/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信號信噪比均顯著提高。這意味著在相同的功率下奧銳達的激光雷達方案可以實現更遠的探測距離。在接收端,奧銳達的方案采用了 SPAD 即單光子雪崩二極管陣列傳感器,從而使得激光雷達具備單光子探測能力,探測靈敏度大幅提升,可
24、實現低激光功率下的遠距離探測。此外,奧銳達激光雷達采用全固態結構設計,可大幅降低體積和故障率,從而提高可靠性。同時,奧銳達車規級工廠和產線也已提上議程,2022 年符合 IATF16949 標準的車規級產線有望逐步投產。4.萬集科技:多技術路線布局激光雷達萬集科技:多技術路線布局激光雷達 萬集科技是國內領先的智能交通產品與服務商,為公路交通和城市交通客戶提供激光產品、汽車電子、智能網聯、專用短程通信(ETC)、動態稱重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以及相關的方案設計、施工安裝、軟件開發和維保等相關服務。公司激光雷達產品涵蓋交通用激光雷達、工業制造、商用服務機器人用激光雷達、智能裝備用激光雷達和面向多維
25、感知多線激光雷達等多系列產品。萬集科技是交通用激光雷達領域龍頭企業,產品已在全國城市及公路交通獲得規?;瘧?。公司在激光雷達領域堅持自主研發,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關于激光雷達產品累積獲得專利274 項。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9.45 億元,同比下降 43.17%,主要是由于 ETC 行業進入穩步發展期。激光產品業務收入占比穩步增長,由 2020 年的 6%上升到 2021 年的 15%。15/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公司對車載激光雷達產品同時進行機械式、MEMS、OPA 多技術路線布局。2021 年 1
26、2 月 16 日,萬集科技發布混合固態 128 線車規級激光雷達,支持 200 米測距,綜合性能出眾。同時萬集科技預計于2022 年發布 MEMS 車載激光雷達和可測距 30 米的 OPA 激光雷達,有望在 2024 年發布 OPA 激光雷達上車的工程樣機。其他重點相關公司:六、競爭環境分析六、競爭環境分析 激光雷達市場參與者眾多,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廠商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和歐洲。激光雷達市場參與者眾多,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廠商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和歐洲。由于激光雷達尚處在量產初期,不同廠商選擇不同技術路線進行探索時或存在隨技術演進取得性能及成本優勢的可能性,競爭
27、格局仍不穩定。當前激光雷達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廠商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和歐洲。16/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激光雷達市場份額分布較為分散。激光雷達市場份額分布較為分散。VALEO 為激光雷達頭部企業,占據 28%的市場份額,而中國企業速騰聚創、大疆、圖達通、華為和禾賽科技分別占據 10%、7%、3%、3%和 3%的市場份額。17/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激光雷達掃描系統的固態化進程或將影響激光雷達市場未來競爭格局。激光雷達掃描系統的固態化進程或將影響激光雷達市場未來競爭格局。掃描
28、系統的固態化是激光雷達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的重要路徑,部分機械式激光雷達廠商在 MEMS 激光雷達以及固態激光雷達領域有所布局。重要激光雷達廠商如 Valeo、Velodyne、速騰聚創在機械式激光雷達、MEMS 激光雷達和純固態激光雷達領域均有所布局,Quanergy 等企業則直接瞄準純固態激光雷達領域。FMCW 激光雷達的量產或對激光雷達市場未來競爭格局有較大影響。激光雷達的量產或對激光雷達市場未來競爭格局有較大影響。AEVA、Aurora、SiLC、Mobileye、光勺科技等企業對 FMCW 激光雷達有所布局。目前,AEVA 已宣布將于 2022 年完成 C 樣的開發和測試驗證,并將于 2
29、023 年底實現量產,Mobileye 預計將于 2024 年實現 FMCW 激光雷達的量產,光勺科技則預計將于 2025 年實現 FMCW 激光雷達的芯片化。18/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激光雷達技術密集度較高,已授權專利數量和申請中專利數量或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技術儲備、科研激光雷達技術密集度較高,已授權專利數量和申請中專利數量或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技術儲備、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能力和發展潛力。據 Knowmade 統計,海外廠商 Velodyne、ibeo、Luminar 及中國廠商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在專利儲備中處于領先地位。當前
30、各廠商激光雷達性能、價格競爭仍較為焦灼,不存在具備明顯優勢的廠商。性能較高產品總體而言售價也相對較高。19/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七七、市場規模分析、市場規模分析 目前激光雷達市場規模較大且處于快速發展期,據 Velodyne 預測,2022 年激光雷達總市場規模達到119 億美元;20/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激光雷達將分別應用于自動駕駛汽車、工業、無人機、機器人和 3D 繪圖等終端市場中。根據沙利文的統計及預測,至 2025 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為 135.4 億美元,較
31、 2019 年可實現 64.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據麥肯錫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將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根據沙利文的研究報告,至 2025 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 240.7 億元,較 2019 年實現 63.1%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車載領域的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由 2019 年的 3.8 億元增長至 2025 年的 144.3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83.5%。激光雷達在智能汽車上的應用逐漸受到市場的關注。在汽車的 L3 級中,激光雷達的搭載數量要求為 1個;在 L4/L5 級中,激光雷達的搭載數量要求分別為 2-3 個和不少于 4 個。21/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32、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025 年,汽車領域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80 億美元,服務型機器人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 億美元,車聯網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 45 億美元,其中汽車領域市場規模占比達到 60%。八、發展趨勢分析八、發展趨勢分析 激光雷達作為核心傳感器之一,在穩定性、抗干擾和環境獲取信息量等方面表現突出,已獲得包括傳統車企、自動駕駛廠商和科技公司加注入局。根據 Frost&Sullivan 的統計和預測,2025 年激光雷達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 135.4 億美元,較 2019 年實現 64.5%的年化復合增速。華西證券認為激光雷達在朝著更低成本、更
33、長使用壽命、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面對 ToF 生產成本的高居不下,FMCW 在性能優化的同時,通過 OPA+FMCW 的結合對成本下降效果顯著,市場階段尚在初期,技術壁壘較高對該技術路線的頭部廠商更具備優勢。而能把兩者結合的技術就是硅光技術(將電芯片與光器件結合)。目前在激光雷達上游元件中,電芯片仍由海外廠商主導,光學組件整體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國內光學廠商具有明顯的供應鏈和規模成本優勢。同時從技術同源性上講,光通信與激光雷達具有極大相似性,看好光模塊廠商切入激光雷達上游供應鏈。激光器領域國產替代迎風而起,建議關注具有設計以及外延采購封裝模組一體化能力的公司。展望后市,在汽車電
34、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大勢所趨下,全球 L3 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將不斷提升,并帶動激光雷達單車用量和總體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到 2030 和 2035 年車載激光雷市場規模將分別接近 200 和 400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速在 30%左右。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隨著傳統主機廠商和新勢力車企自動駕駛車型的不斷上市,國內激光雷達龍頭廠商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撬動近千億產值。22/22 2022 年年 8 月月 16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參考研報參考研報 1.長江證券-電子行業“光子漫舞”系列深度報告之一:激光雷達電光初現,上車元年鐘聲響起 2.海通證券-激光雷達行業深度研究:產業提速可期,激光雷達中國力量崛起 3.安信國際-激光雷達行業分析 4.國海證券-汽車傳感器行業專題報告二:激光雷達,百家爭鳴,量產在即 5.興業證券-汽車行業全球視野看自動駕駛系列(二):技術路線逐漸清晰、國產激光雷達占得先機 6.華西證券-通信行業:激光雷達量產元年,上游光器件持續受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鄄┗鄄┕倬W官網:https:/https:/ 電話:電話:400400-806806-18661866 郵箱: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