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19年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及趨勢(53頁).pdf

編號:10104 PDF 53頁 5.91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前瞻:2019年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及趨勢(53頁).pdf

1、2019年 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及趨勢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及趨勢 分析報告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出品 1 目 錄 CONTENT 01 02 03 04 05 智能制造概述 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 中國智能制造重點領域發展 中國智能制造典型落地情況分析 中國智能制造發展路徑解析 01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概述概述 智能制造定義 制造業智能進程 智能制造產業鏈 3 1.1 智能制造定義 4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 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

2、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國際上,智能制造通常是指一種由智能機器人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智能系統,其技術包括自動化、信息化、互聯網和智能化 四個層次。 淘汰、改造低自動化水平的設備 制造高自動化水平的智能裝備 自動化自動化 產品、服務由物理到信息 網絡,智能化元件參與提 高產品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化信息化 通過傳感器和機器視覺等 技術實現智能監控、決策 智能化智能化 建設工廠物聯網、服務網、數 據網、工廠間互聯網,裝備實 現集成 互聯化互聯化 1.2 制造業智能進程 5 工業工業2.02.0 電氣設備/流水線等 流水線 自動化 電器革命電器革命 工業工業3.03.0 計算機及互聯網 信息化 信

3、息革命信息革命 工業工業4.04.0 物聯網/云計算/5G/機器人等 數字化 網絡化 智能化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 工業工業1.01.0 蒸汽機的發明 機器化 模塊化 蒸汽機革命蒸汽機革命 1818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紀五六十年代 1919世紀末世紀末 20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世紀四五十年代 今今 天天 從18世紀末以來人類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無論是蒸汽機、電力還是電子信息技術,每一次革命都給人類的生產力帶來了幾倍或是幾十 倍的巨大提升。今天,我們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智能制造為主導,運用信息物理系統,實現生產方式的現代化。 工業演進歷程 1.3 智能制造產業鏈 6 智能制造實現需要多個層次上技術產品支

4、持,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3D打印、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工業大數據、知識工作自動化、工 業網絡安全、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這些技術產品中會產生無數的商機和上市公司。 物理基礎關鍵產品技術鏈運營商 應 用 層 執 行 層 網 絡 層 感 知 層 自動化生產線 智能工廠 系統集成及自動 化生產解決方案 智能工廠系統集成 商和工業智能化解 決方案供應商 機器人、智能機床、 自動化裝備、3D打印 機器人方案、智 能裝備方案及3D 打印技術等 裝備及零部件生 產商 云計算、大數據、 SCADA、工業互聯網技 術、智能芯片 信息技術處理 網絡傳輸技術 數據硬件開發云計算 軟件企業、工業以太 網、總線技術等

5、傳感器 RFID 機器視覺 傳感感知技術 信息采集技術 傳感器、二維碼、紅 外設備、射頻生產商 上游: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 3D打印 激光設備 中游:自動化加工設備 通用設備:機床等 專用設備:木工機械等 儀器儀表:面板設備等 下游:自動化集成 汽車、家電 3C消費電子 食品飲料、化工 智能制造產業鏈智能制造產業鏈 02 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 智能制造背景及驅動因素 全球智能制造發展現狀 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 中國“智帶”分布 7 2.1.1 中國制造業步入平穩發展階段 8 13.0 15.6 17.0 18.2 19.6 20.2 21.4 24.9 26.5 13.3 4

6、1.3 48.9 54.0 59.5 64.4 68.9 74.4 82.7 90.0 45.1 31.5% 31.9% 31.5% 30.6% 30.4% 29.4% 28.8% 30.1% 29.4% 29.5%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0 20 40 60 80 100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H1 制造業增加值(萬億元)GDP總量(萬億元)占GDP比重(%) 20102010- -20192019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及占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及占GDPGDP總量的比重(單位

7、:萬億元,總量的比重(單位:萬億元,% %)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工業高度發展時期已過,進入新常態。盡管制造業增加值在全國GDP總量中 的比重呈下滑趨勢,但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才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力量。 2.1.2 中國制造業亟待升級 9 目前,我國仍處于“工業2.0”(電氣化)的后期階段,質量基礎相對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利用效率偏低、行業信息化水平不高、勞動 力成本提高。 “工業3.0”(信息化)還有待進一步普及,“工業4.0”(智能化)正在嘗試盡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8、。 成本高 低 高 低 產 品 成 型 能源價 格上升 稅 賦 增 加 勞動力、土 地成本提高 貿易保 護主義 出 口 減 少 產業轉 移國外 美國、 德國等 韓國、日本等 中國內地、中國臺 灣、新加坡、韓國等 中國內地、越南、泰 國、孟加拉國等 品牌核心技術標準/專利 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關鍵元器 件等、高端消費類電子產品 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關鍵元 器件等、高端消費類電子產品 原材料、勞動密集型的基礎加 工服務,整機的加工和組裝 高端 低端 中端 中國制造業面臨主要問題中國制造業面臨主要問題中國制造業所處位置中國制造業所處位置 2.1.3 智能制造驅動因素一:人口老齡化、工資高企導致勞動力

9、 優勢減弱,智能制造提高生產效率 10 20102010- -20172017年中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單位:萬元)年中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單位:萬元)20172017年中國制造業平均工資與其他國家對比(單位:元年中國制造業平均工資與其他國家對比(單位:元/ /月)月) 21 世紀以來,中國制造業平均工資逐年增長,增速加快;2017 年中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達到7.43萬元/年,是泰國和越南的 2.14/3.51倍。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世界制造中心逐漸向東南亞等勞動成本低的國家轉移,中國工業企業面臨著越來越高的人工成 本壓力。 3.65 4.18 4.68

10、5.15 5.64 6.20 6.76 7.43 3 4 5 6 7 8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資料來源:左圖來自國家統計局,右圖來自中國銀聯&Trading Economics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5388 2518 1534 0 2000 4000 6000 中國泰國越南 11 2.1.3 智能制造驅動因素一:人口老齡化、工資高企導致勞動力 優勢減弱,智能制造提高生產效率 5.20 2.85 2.03 1.73 1.78 1.22 1.05 0.90 0.77 0 2 4 6 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E 2

11、020E 20132013- -20232023年中國勞動力人口比重及預測(單位:年中國勞動力人口比重及預測(單位:% %) 73.9% 73.6% 73.1% 72.7% 72.3% 71.8% 71.3% 70.9% 70.4% 70.1% 70.0%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由于人口老齡化加快,勞動力供給不斷減少,2013年至2018年中國勞動人口比重從73.9%下降至了71.8%,預計到2023年將下降至70%。同 時,工業機器人成本回收

12、期在不斷下降,與人力成本上升趨勢形成了剪刀差,在人力成本上升與設備價格上升的確定性趨勢下,未來工業機器 人回收期有望進一步縮短,機器換人經濟型臨界點已至。 20122012- -20202020年工業機器人成本回收期測算(單位:年)年工業機器人成本回收期測算(單位:年) 資料來源:左圖來自聯合經濟與社會理事會,右圖來自國家統計局&IFR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1.4 智能制造驅動因素二:產業政策驅動制造邁向“智造” 12 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 五”發展規劃 20122012年工信部、科技部年工信部、科技部 中國制造2025 20152015年年5 5月工信部、發改委等月工信部、發改委等 智

13、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 2020年) 20162016年年1212月工信部月工信部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 指南(2018年版) 20182018年年8 8月工信部、標準化管理委等月工信部、標準化管理委等 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 (2016-2020年 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 專項行動(2016-2020 年) 新一代人工智能 發展規劃 工業互聯網發展行 動計劃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 動計劃 (2018-2020年) 工業互聯網APP培 育工程實施方案 頂層政策體系頂層政策體系 細節細節政策引導政策引導 2.1.4 智能制造驅動因素二:產業政策驅動制造邁向“智造” 13 時間時間發布單位發布單位文

14、件名稱文件名稱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2015.05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 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 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2015.07國務院 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 動的指導意見 以智能工廠為發展方向,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加快推動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技術在生產過 程中的應用,推進生產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改造和基礎數據共享。 2016.08 質檢總局、國家標 準委、工信部 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 升規劃 到20

15、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 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以上,裝備制造業標準整體水平大幅提升。 2016.09工信部、財政部 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 2020年) 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 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2016.09工信部、發改委 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 行動(2016-2018年) 到2018年,我國智能硬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產業規模超

16、過5000億元。在低功耗輕量級系統設計、低功耗廣域智能物 聯、虛擬現實、智能人機交互、高性能運動與姿態控制等關鍵技術環節取得明顯突破,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上市企業。建成 標準開發、產品及應用檢測、產業供給能力監測三大支撐平臺,智能硬件標準化及公共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7.07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點領域形成國際競爭優勢,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進一 步深化,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2017.10工信部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 (2018-2020年) 到2020年,推動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業、技術研發中心、

17、服務企業、信息服務平臺、產業集聚區等,帶動我國 再制造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2018.05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 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建成5個左右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標識注冊量超過20億;推動 3萬家以上工業企業上云,培育超過30萬個工業APP。 2018.09 工信部、國標管理 委員會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 指南(2018年版) 到2018年,累計制修訂150項以上智能制造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到2019年,累計制修訂300項以 上智能制造標準,全面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

18、設智能制造標準 試驗驗證平臺,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標準應用水平和國際化水平。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52015年以來中國智能制造相關政策不完全匯總年以來中國智能制造相關政策不完全匯總 2.1.5 驅動因素三:技術領先,全聯網時代到來 14 4.23% 3.14% 2.94% 2.74% 2.25%2.25% 1.69% 1.60% 0% 1% 2% 3% 4% 5% 韓國日本德國美國法國中國英國加拿大 1.70 1.89 2.00 2.60 2.97 3.49 4.07 5.64 6.18 6.49 6.88 7.31 7.72 8.29 0 3 6 9 20122013201

19、42015201620172018 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規模(億戶)網民規模(億人) 20162016年各國研發經費占年各國研發經費占GDPGDP比重對比(單位:比重對比(單位:% %)20122012- -20182018年中國網民規模及固定寬帶用戶規模(單位:億戶,億人)年中國網民規模及固定寬帶用戶規模(單位:億戶,億人) 資料來源:左圖來自世界銀行 右圖來自CNNIC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科技創新已經越來越成為國家進步的根本推動力。因此,中國政府和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至2016年,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2.25%, 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5G通信、新能源等應

20、用研究上,以及港珠澳大橋、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等具體的項目 上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此外,中國在固定寬帶等科技基礎的發展上與發達國家差距不斷縮小。2018年,中國固定寬帶用戶規模達到4.07億戶,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 86.1%,較2017年增長了11.7個百分點。 2.2.1 全球主要國家智能制造布局 15 中國制造2025 三個階段,五大工程十大 領域 日本制造白皮書 2013年版發展機器人、新 能源汽車、3D打印、再生 醫學 2015年版積極發揮IT作 用,轉型為利用大數據的 “下一代”制造業 制造界創新3.0策略 2014年,韓國提出“制造 界創新3.0策略”,協助

21、中小企業建立智慧化與優 化稱產程序。 工業4.0 建立一個物聯網、互聯網和服務化的 智能聯接的系統框架 英國制造2050 推進制造和服務融合,提 升高技術工人數量 Manufacturing USA 發展陷阱制造業,實現制造 業的智能化,保持美國制造 業價值鏈上的高端位置和全 球控制者地位。 將ICT和制造業的基礎研究與 創新轉化為成果 新工業法國 2013版推出無人駕駛汽車、 機器人新式高鐵等34個優先 項目,主攻方向不明確; 2015版優化了總體布局,標 志著法國“再工業化”開始 全面學習德國工業4.0 2.2.2 全球形成了智能制造“引領型”與“先進型”國家穩定發展, “潛力型”與“基礎

22、型”國家努力追趕的局面 16資料來源: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全球主要國家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全球主要國家智能制造發展指數 第一梯隊:引領型國家第一梯隊:引領型國家第二梯隊:先進型國家第二梯隊:先進型國家第三梯隊:潛力型國家第三梯隊:潛力型國家第四梯隊:滯后型國家第四梯隊:滯后型國家 根據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評價結果顯示,美國、日本和德國名列第一梯隊,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引領型”國家;英國、韓國、中國、 瑞士、瑞典、法國、芬蘭、加拿大和以色列名列第二梯隊,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先進型”國家。目前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梯隊相對固定,形成了智能制 造“引領型”與“先進型”國家穩定發展,“

23、潛力型”與“基礎型”國家努力追趕的局面。 2.2.3 中美兩國在智能生產和產值方面表現突出 17 資料來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舊金山舊金山西雅圖西雅圖洛杉磯洛杉磯深圳深圳蘇州蘇州上海上海紐約紐約柏林柏林芝加哥芝加哥巴黎巴黎 2.602.60 2.442.44 2.332.33 2.332.33 2.322.32 2.312.31 2.312.31 2.222.22 2.012.01 2.002.00 排名排名城市城市主要承載區主要承載區智能生產智能生產國家國家 1蘇州吳江區0.7702中國 2伯明翰布林德利地區0.7672英國 3柏林克羅伊茨貝格區0

24、.7044德國 4舊金山硅谷0.6967美國 5西雅圖西雅圖工業區0.6932美國 6洛杉磯長灘地區0.6406美國 7巴黎塞爾吉新城0.6375法國 8芝加哥盧昔工業區0.6257美國 9新加坡裕廊工業區0.6210新加坡 10佛山順德區0.6178中國 20192019年世界智能制造生產前十名城市年世界智能制造生產前十名城市 世 界 智 能 制 造 產 值 前 十 名 ( 單 位 : 萬 億 元 ) 世 界 智 能 制 造 產 值 前 十 名 ( 單 位 : 萬 億 元 ) 智能化生產在智能制造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所在。在世界智能制造智能生產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中國的蘇州以0.

25、7702分排名 第一;在此項排名中,亞洲表現尚可,有3座城市入榜。從智能制造產值來看,美國的舊金山、西雅圖、洛杉磯分別以2.60萬億元、2.44萬億元、 2.33萬億元穩居前三。 注:2019年世界制造中心城市潛力榜的評價體系主要由科研水平(25%)、智能生產(25%)、產業融合(20%)、發展潛力(15%)及政府扶持(15%)五個一級指標及其下設的15個二級指標和23個三級指標構 成。以下若涉及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榜單內容,均不再說明。 2.3.1 中國智能制造企業數量增長趨勢趨向平穩 18 372 491 448 644 1047 1273 935 763 530 0

26、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2900 1819 1077 835 667 276 214 196 165 148 廣東 北京 上海 江蘇 浙江 四川 湖北 福建 山東 安徽 20102010- -20182018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新增企業數量(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新增企業數量(單位:單位:家家)20182018年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新增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新增企業地區分布(單位:企業地區分布(單位:家家) 資料來源:CVSource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4-2015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新成立

27、企業數量驟增,處上升風口時期,工業巨頭、互聯網科技等領域企業拓展業務范圍,積極轉型,進軍智能 制造行業。2015年新增企業數量達到頂峰,2016年以后,中國智能制造新增企業數量開始降低,開始縱向拓展和深化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 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在地域分布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普遍分布在一線城市,廣東省以絕對優勢領跑市場。 2.3.2 中國智能制造細分領域眾多 行業差別大 19 4161941415 40237 34489 27491 25287 21234 18452 16095 1500814908 12249 9085 77127532 4824 4507 2700 1790 0 100

28、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制造業細分行業規模以上公司數量(單位:制造業細分行業規模以上公司數量(單位:家家) 資料來源:Wind&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參考證監會以及統計局對制造業的行業劃分,將我國制造業劃分為19個制造子行業,其中紡織服裝、機械裝備、食品飲料規模以上企業數最多, 當前智能制造領域中離散制造業所占比例更高,重點體現在電子電器、工業裝備、航空航天、汽車等行業。不同細分行業因其產業特質、發展歷史等 原因集中度、規模等均大有不同。 2.3.3 中國智能制造行業迎來融資高峰 初創企業備受青睞 20 25 50 26 45 55 201.92 261

29、.73 277 325.15 303 455 309 252 474 943 987 947942 0 300 600 900 1200 0 100 200 300 400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融資規模(億美元)融資數量(起) A, 30% 天使輪, 20% Pre-A, 14% B, 11% A+, 7% C, 5% 未披露, 5% 種子輪, 3% 20102010- -20182018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投融資情況(單位:億美元,起)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投融資情況(單位:億美元,起)20182018年中國智能制造融資輪次分布(單位:年中國智

30、能制造融資輪次分布(單位:% %) 自2015年起,智能制造廣受資本市場青睞,融資數量和規模顯著增長;2016-2018年,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動力強勁,迎來融資高峰。2018年,智 能制造融資金額達到325.15億美元,融資數量為942起。從融資輪次來看,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多數處于早期階段(種子輪-A+輪),占比超過50%。 資料來源:CVSource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3.4 蘇州、深圳、佛山智能制造成績亮眼 21 2.33 2.32 2.31 1.78 1.62 1.38 1.26 1.11 1.08 1.06 深圳 蘇州 上海 重慶 天津 佛山 廣州 北京 煙臺 東莞 排名排名城市城市

31、主要承載區主要承載區智能生產智能生產 1蘇州吳江區0.7702 2佛山順德區0.6178 3上海浦東新區0.5940 4寧波北侖區0.5825 5深圳龍崗區0.5615 6無錫新吳區0.5419 7重慶兩江新區0.5170 8天津濱海新區0.4983 9東莞松山湖片區0.4715 10南京江寧區0.4237 20192019年中國智能制造產值前十名城市(單位:萬億元)年中國智能制造產值前十名城市(單位:萬億元)20192019年中國智能生產前十名城市年中國智能生產前十名城市 與世界水平對比,整體上中國智能化水平較低于國外水平,仍有待提升,但蘇州表現強勢,成為世界和中國智能生產的第一名。從智能制

32、造產 值來看,在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中的樣本城市智能制造整體平均產值約為1.14萬億元,全球僅有18個城市超過這一水平,其 中包含了中國的7個城市:深圳、蘇州、上海、重慶、天津、佛山、廣州。 資料來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4.1 中國“智帶”初步形成 22 0.6250 0.5626 0.5423 0.5338 0.5149 0.4709 0.4496 0.4342 0.4230 0.4139 0.4093 0.4083 0.4055 0.4039 0.4022 0.3921 0.3913 0.3883 0.3846 0.384

33、0 0.3616 0.3500 上海 深圳 蘇州 天津 北京 重慶 佛山 寧波 廣州 南京 武漢 合肥 東莞 無錫 長沙 西安 杭州 成都 青島 鄭州 煙臺 大連 松山湖片區 浦東新區 龍崗區 吳江區 濱海新區 亦莊 兩江新區 順德區 北侖區 黃浦區 江寧區 漢陽區 濱湖新區 新吳區 雨花區 長安區 蕭山區 龍泉驛區 黃島區 鄭東新區 煙臺開發區 金普新區 主要承載區主要承載區城市城市智能制造指數智能制造指數 2 2 0 0 1 1 9 9 年年 中中 國國 智智 能能 制制 造造 中中 心心 城城 市市 潛潛 力力 榜榜 智能制造被認為是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從“中 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

34、變,科技創新無疑是最 重要的抓手。從全國各地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各類智能 制造產業園區,到國家智能制造示范試點項目以及國 家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試點項目, 中 國的“智能制造產業帶”(智帶)正在初步形成。 從中國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潛力榜來看,上海、深 圳、蘇州分別位列前三名,其主要承載區分別為浦東 新區、龍崗區以及吳江區。 資料來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4.2 中國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項目達816個 23 排名地區 智能制造類試點項目 數量 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 式應用擬立項目數量 智能制造試點示 范項目數量 排名地區 智能制造類試點項目 數

35、量 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 式應用擬立項目數量 智能制造試點 示范項目數量 1 1山東7541341717江西221111 2 2北京6248141818河北21912 3 3江蘇5738191919天津12102 4 4廣東5733242020內蒙古1284 5 5浙江5631252121貴州1257 6 6上海4329142222寧夏1073 7 7福建3924152323甘肅1064 8 8安徽3920192424山西936 9 9湖南3822162525廣西734 1010陜西3521142626吉林651 1111河南332492727云南633 1212湖北3321122828黑

36、龍江532 1313遼寧302192929西藏321 1414重慶282533030青海211 1515四川272163131海南211 1616新疆251312 中國國家級智能制造類試點項目分布(單位:個)中國國家級智能制造類試點項目分布(單位:個) 資料來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相關部門機構陸續出臺政策法規,扶持和推動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其中,中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從2015年開始,已公示了四 批,總數為307個;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項目從2016年開始,已公示共三批,總數為509個;兩個試點項目共有816個項目。 2.4.3 中國智能制

37、造產業園區達到537個 24 各地為了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在智能制造鏈條上誕生了大量的產業園區,孕育了一大批智能制造產業鏈企業。為了兼具樣本的廣泛性和科學性, 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 在園區樣本選擇上,涉及帶有“智能制造”名稱的所有產業園區,共得到園區樣本537個。 資料來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 國 智 能 制 造 產 業 園 區 地 圖 中 國 智 能 制 造 產 業 園 區 地 圖 江江 蘇蘇7979貴貴 州州1515 廣廣 東東5959上上 海海1313 山山 東東4343天天 津津1313 浙浙 江江3939遼遼 寧寧121

38、2 河河 南南3838內蒙古內蒙古1010 重重 慶慶2323廣廣 西西8 8 湖湖 北北2222黑龍江黑龍江8 8 四四 川川2222江江 西西6 6 安安 徽徽2121云云 南南6 6 北北 京京1818山山 西西5 5 河河 北北1818新新 疆疆4 4 福福 建建1717吉吉 林林3 3 湖湖 南南1717甘甘 肅肅1 1 陜陜 西西1717合合 計計537537 2.4.4 大數據類產業園最多 25 96 29 92 20 16 39 25 68 20 111 21 0 30 60 90 120 智能制造產業園類型分布情況(單位:個)智能制造產業園類型分布情況(單位:個) 在智能制造

39、的產業鏈上,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成為智能制造業發展的底層驅動力,是智能制造系統具備“數據采集、數據處 理、數據分析”能力的基礎設施。近年來,大數據產業園也是數量最多的產業園類別,達到111個。其次是綜合園區,達到96個。新材料園區為智能 制造產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引擎”,應用非常廣泛,產業園區達到92個。 資料來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發展趨勢報告(2019)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4.5 四大產業集聚區撐起“中國智造” 26 從智能裝備行業的區域競爭格局來看,目前,我國的智能制造裝備主要分布在工業基礎較為發達的地區。在政策東風吹拂下,我國正在形成珠 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中西部四大

40、產業集聚區,產業集群將進一步提升各地智能制造的發展水平。 環渤海地區 以北京、山東等為核心 長三角地區 以上海、江蘇、浙江為核心 中西部地區 以四川、河南、安徽為核心 珠三角地區 以廣東為核心 2.4.6 環渤海地區人才儲備雄厚 科研實力突出 27 環渤海地區環渤海地區 高校、科研院所高度集中,科研實力突出 依托地區資源與人力優勢,形成“核心區 域”與“兩翼”錯位發展的產業格局 北京聚集人才、科技、資本等各類生產要 素,在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服務等軟件 領域優勢突出 2.4.7 長三角地區經濟活躍 創新能力強 28 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 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為核心 經濟活躍、創新能力較強

41、,智能制造硬件 優勢明顯,智能制造發展水平相對平衡 上海在關鍵零部件、機器人、航空航天裝 備等方面領先;南京形成了以軌道交通、 汽車零部件、新型電力裝備為特色的裝備 集群;常州充分對接國內外先進的工業設 計理念,加速鍛造智能制造“新名片” 2.4.8 珠三角地區基礎技術實力充足 產業效益領先 29 珠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 加快機器人換人步伐,逐步發展為“中國制 造”主陣地 形成符合各自產業特色的智能制造應用示范 廣州圍繞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核心區建設 深圳重點打造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產業制造 基地、國際合作基地及創新服務基地 2.4.9 中西部地區有科研院所優勢 尚處于自動進化階段 30 中西部中

42、西部地區地區 落后于東部地區,尚處于自動化階段 依托華中科技大學、武漢郵電學院、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中國工程物理研 究院等高校及研究院所優勢 以先進激光產業為智能制造發展“新 亮點”,發展出了技術領先、特色突 出的先進激光產業 03 中國智能中國智能制造重點領域發展制造重點領域發展 工業機器人 工業互聯網 人工智能 3D打印 31 激光切削 智能制造系 統解決方案 中國工業企業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點 32 63% 62% 48% 36% 21% 數字化工廠 設備及用戶價值深挖 工業物聯網 重構生態及商業模式 人工智能 0% 20% 40% 60% 受受訪企業智能制造部署重點領域(訪企業智能制造部

43、署重點領域(單位:單位:% %)受訪企業所關注的技術受訪企業所關注的技術 根據德勤調查發現,中國工業企業只能制造五大部署重點依次為:數字化工廠(63%)、設備及用戶價值深挖(62%)、工業物聯網(48%)、重 構生態及商業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從相關技術來看,受訪企業所關注的相關技術包括工業軟件、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人工智能、 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 資料來源:德勤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1.1 工業機器人新一輪直接人力替代 33 1.6名制造工人 2000萬個制造業崗位 一臺工業機器人 1400萬臺機器人 人力成本的上漲是推動電子行業機器換人的主要因素;同時,隨著工業機器

44、人國產化進程的加速帶來了工業機器人價格的下降。據全球預測和 定量分析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未來10年,機器人將代替全球2000萬個制造業崗位,每一個新機器人進入 勞動力市場,將平均有1.6名制造工人被替換。其中,中國已占據世界工業機器人的五分之一,每三個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新機器人中就有一個安裝在 中國。到2030年,中國將有1400萬機器人被投入使用,較世界其它地區處于領先地位。 資料來源:Oxford Economics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1.2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趨向平穩 在全球仍扮演重要角色 34 0.6 1.0 1.2 3.3 7

45、.2 13.1 14.8 7.5 68.4% 26.0% 172.7% 119.4% 81.1% 12.7% -10.1% -50% 0% 50% 100% 150% 200% 0 4 8 12 16 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H1 產量(萬臺)增長速度(%) 20122012- -2019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及增長速度(單位:萬臺,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及增長速度(單位:萬臺,% %) 19.0 26.8 30.0 39.3 51.2 62.3 42.5 0 20 40 60 80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H1 38

46、%38% 29.5%29.5% 20132013- -2019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單位:億美元)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單位:億美元) 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較快,約占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連續六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4.8萬臺,占 全球產量的38%以上。受制于下游行業的需求放緩汽車行業迎來28年首次銷量下滑,3C行業增長也大幅度回落,2019年上半年,整個行業訂單增 長疲軟,產量持續下滑,僅為7.5萬臺,下降幅度為10.1%。但根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達144億美元,其中中 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42.5億美

47、元,占比達到29.5%,在全球仍扮演者重要角色。 資料來源:工信部、國家統計局、IFR、中國電子學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2.1 工業互聯網實現“智造”的關鍵基礎設施 35 3257 3652 4121 4672 5313 201420152016201720182020 萬億萬億 20142014- -2020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工信部、國家統計局、IFR、中國電子學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企業決策企業決策 企業智能化決策需要 更新的應用創新載體 工業數據工業數據 工業數據的爆發式增長 需要新的數據管

48、理工具 交互手段交互手段 新型制造模式需要更 新的業務交互手段 智能智能制造對工業互聯網提出新型需求制造對工業互聯網提出新型需求 智能制造可實現整個制造業價值鏈的智能化,而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設施。2018年6月12日,工信部公示了2018年工業互聯 網創新發展工程擬支持項目,表明工業互聯網進入了實質發展階段。2018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5313億元,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 的測算,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量級。 3.2.2 各類企業加緊布局 搶占發展制高點 36 BEACON平臺平臺COSMOPlat平臺平臺根云平臺根云平臺XREA平臺平臺 INDICS平

49、臺平臺精智精智平臺平臺Cloudiip平臺平臺 作為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理念和重要性逐漸被產業界所認識,全球各類產業主體積極布局工業互聯網 平臺,以搶占發展制高點。在政策、技術等因素的推動下,中國已經出現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體系已初步完善。 3.3.1 人工智能+制造業創造“智造”新業態 37 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管理以及集成優化等具體內容,涉及到跨媒體分 析推理,大數據智能、機器學習等關鍵技術。 人工人工 智能智能 智能智能 制造制造 自動識別設備、人機交互系統、工業機器人以及數控機床等具體設備;涉及 自然語言處理、虛擬現實智能建模及無人系統等關鍵技術。 智能裝備 智能工廠 智能服務 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以及預測性維護等具體服務模式,涉及到跨媒 體分析推理、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智能、高級機器學習等關鍵技術。 資料來源: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同濟大學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人工智能邁向了2.0階段,以通過互聯網聯系在一起的一套巨大的智能系統為標志。從智能制造業角度出發,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深入改造制 造行業。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成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前瞻:2019年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現狀及趨勢(53頁).pdf)為本站 (科技新城)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