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2022-2023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報告(98頁).pdf

編號:128541 PDF  DOCX 98頁 14.12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商務部:2022-2023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報告(98頁).pdf

1、序 言全球老齡化加劇和居民健康意識提升持續推動生命健康產業的快速增長,世界各國愈發重視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國家競爭的焦點領域。生命健康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命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也是“十四五”期間的重點任務之一。二十大報告詳細闡述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健康中國行動 2022 年工作要點和“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指導政策相繼出臺,為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在醫藥政策變革、海外人才回流、金融資本流入等多重利好下,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百花齊放,正逐步從仿制跟隨走向源頭創新、從

2、進口轉向國產、從國內走向國際。在為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成就感到欣喜的同時,我們也須時刻保持清醒,敏銳地捕捉全球發展新形勢為整個行業帶來的變化:在生產研發端,隨著海外產能向中國轉移以及中國創新藥不斷發展,醫藥臨床研究外包機構(CRO)在國內的滲透率持續提高,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在消費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醫療產業蓬勃發展,病理診斷、醫學檢驗、精準醫學、遠程診斷、公衛篩查等在線生命健康服務領域成長迅速;在抗疫相關細分產業端,疫苗、試劑盒、核酸檢測等關鍵領域保持快速增長。同時,中國正進一步加大醫療衛生領域投入力度,推進檢驗器械及相關科室病房建設,推動醫療基礎建設向國際發達國家水平靠攏。本報

3、告分為四個章節,分別從全球、中國及國際合作三個角度分析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情況,最后對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未來發展作出展望。本報告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攜手地方商務部門、產業園區、世界 500 強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專業咨詢公司聯合發布,通過政策梳理、數據分析、行業專家和企業訪談等方式展開調查研究,旨在幫助各方了解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的機會與風險,為地方政府、產業集群、國內外企業以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借鑒和參考。課題組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委員會介紹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各國都在加強投資促進工作力度,越來越重視投資促進的專業性和有效性。以產業為切入點推動投資促進工作,更加符合企業發展的需求。生

4、物醫藥及醫療產業是當前各國高度關注的領域,也是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務實、專業、科學、高效”理念指導下,商務部投資促進局牽頭成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旨在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有效集聚各類優勢資源,促進國內外生物醫藥及醫療生命健康企業、園區及相關各方投資合作,實現多方共贏。委員會圍繞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數字醫療、康養服務、中醫藥、生物技術、基因技術、腦科學、健康食品等重點領域搭建“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平臺”,深度服務地方政府和園區、各類企業、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致力于強化政企溝通、集聚優質資源、促進各方合作、解決共性問題,推動產業實現開放性發展。第

5、一章 全球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 1一、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1二、地區發展差異較大 1三、融資活躍 4第二章 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 7一、中國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7二、四大區域發展領先 7三、投融資穩步增長 11第三章 生命健康產業國際合作情況 14一、跨境交易發展迅速 14二、中國企業積極參與跨境并購 15第四章 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展望16一、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的機遇與挑戰 16二、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的展望 17附件一:國內主要產業集群情況 18一、上海市 18二、浙江省 19三、蘇州市 21四、廣州市 22五、北京市 24六、重慶市 26七、成都市 27目 錄附件二:重點領

6、域發展情況29一、生物醫藥 29二、醫療器械 38三、數字醫療 44四、健康服務 47五、前沿療法 59六、健康食品 66附件三:跨境并購交易案例70一、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國前五大出境并購交易 70二、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全球交易金額前五大出海交易 70三、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前三大外資企業于中國市場的并購交易 71四、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交易金額前五大民營企業出海交易 71附件四:國際產業園案例 72一、美國(波士頓)72二、瑞士 73三、日本 75四、韓國 77五、新加坡 78六、以色列 79附件五:企業觀點82一、賽諾菲(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患者為中

7、心,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 82二、武田制藥:以健康指數助推消化系統疾病防控 86三、丹納赫:統籌利用自身優勢,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87四、百濟神州:加強創新藥合作,共建中國東盟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 90正文插圖目錄圖1 全球生命健康產業市場規模 1圖22017-2020年生命健康產業經濟所占GDP比重&生命健康產業人均國民經濟 3圖3 全球20112022年生命健康產業融資情況 4圖4 2022年全球生命健康產業投融資熱點區域分布 6圖5 2014-2024年中國大健康產業整體營收及預測 7圖6 長三角生命健康產業布局 8圖7 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布局 9圖8 京津冀生命健康產業重點布

8、局10圖9 成渝生命健康產業重點布局11圖10 2014-2022年H1國內生命健康產業投融資件數12圖11 2021年生命健康產業各領域投融資占比統計 12圖12 近三年中國生命健康產業公開融資輪次 13圖13 20172021年全球生物制藥產業綠地投資項目數量及價值 14圖14 20172021年跨境并購銷售額及交易額 14圖1520172021年中國生命健康產業技術授權引進與對外許可交易情況 15圖16 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并購交易情況 15正文表格目錄表1 生命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及增長率 2表2 生命健康產業全球前20大市場 3表3 生命健康產業投融資的細分賽道和交易輪次 51第一章 全球生

9、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第一章 全球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和需求度逐漸提升,尤其是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生命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生命健康產業以改善、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多個細分領域(包括公共衛生大數據、疾病快速診斷、遠程醫療、識別診斷、藥物研發、康復治療等),為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患病人群提供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是多個行業和領域的集合體。生命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提高了醫療服務的診療水平,降低了服務成本,還拓寬了該產業的服務領域,改善了人們的就醫體驗。作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生命健康產業的全球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企業創新能

10、力和產業化水平逐步提升,未來將繼續受到多重因素驅動,持續釋放市場活力。一、市場規模穩步增長近年來,全球生命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根據 ResearchDive 研究數據,2021 年,全球生命健康產業市場規模為 4.7 萬億美元,按預計年復合增長率 10.9%計算,到 2031 年全球生命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 12.8 萬億美元。圖 1 全球生命健康產業市場規模資料來源:Research Dive,全球生命健康市場報告 2023 年 1 月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們的健康意識達到新高度,對于防護、保健、健身、康養、線上問診、線上藥店等健康服務的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為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

11、空間。此外,健康保健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例如,為了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有機食品等天然食物。二、地區發展差異較大(一)亞太地區市場規模最大從生命健康產業的經濟總量來看,亞太地區擁有最大的區域性生命健康產業市場,其次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2是北美和歐洲,這三個地區合計占全球生命健康產業經濟總量的 90%。同時,亞太地區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收縮最少的地區,這與該地區能很好地控制新冠疫情密不可分。而北美地區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歐洲也以相似的速度萎縮。除此之外,因市場波動、經濟危機等因素,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委

12、內瑞拉等拉丁美洲地區的國家的生命健康產業消費支出在疫情之前已經開始下降。表 1 生命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及增長率資料來源:全球健康研究院 GWI在國家和地區排名中,美國是最大的市場,中國位列第二。2020 年,美國生命健康產業經濟總量達到 1.2 萬億美元(GWI2022 年最新報告數據僅統計至 2020 年),占全球生命健康產業經濟總量的 28%。美國是全球現代生物技術的發源地,擁有享譽世界的生物技術巨頭,例如,輝瑞、強生、默克、惠氏、施貴寶等,其現代生物產業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同時,美國的生物技術也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中國是生命健康產業第二大市場,雖然在經濟規模上與美國還有較大差距,

13、但增長率表現較好,發展潛力巨大。從生命健康產業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簡稱 GDP)的比重來看,所有地區均出現小幅下降。根據全球健康研究院數據,2020 年全球生命健康產業經濟約占GDP 總量的 5.14%,與 2019 年相比下降 0.44%。北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生命健康產業規模占 GDP 的比例大致相同;亞太地區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略低,中東北非地區最低。從人均消費支出來看,2019 年,除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外,各個地區的人均生命健康產業支出均達到峰值,2020 年出現全面回落。其中北美和歐洲的人均生命健康產業支出明顯高于其它地區。最新數據表明,2

14、022 年全球生命健康產業消費支出達 10 萬億,其中美國人均消費 10224 美元,高居榜首。3第一章 全球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表 2 生命健康產業全球前 20 大市場資料來源:全球健康研究院 GWI圖 2 2017-2020 年生命健康產業經濟所占 GDP 比重&生命健康產業人均國民經濟資料來源:全球健康研究院 GWI652153603601236356774245387466139941377022033749012773562010002000300040005000哈薩拉以南非洲中東-北非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加勒比歐洲北美2017-2020年人均國民經濟(美元)201720192020

15、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4(二)消費結構差異較大從生命健康產業消費結構方面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結構差異較大。高收入國家的生命健康產業消費支出大多分布在核心領域和重點領域,核心領域為醫藥器械、生物藥,重點領域為化學藥、中醫藥、醫養健。這些國家大多擁有大型健康游泳、水療和溫泉行業(尤其是瑞士、冰島和奧地利);而在低收入的非洲國家,生命健康產業往往只由少數幾個領域主導,如:健康飲食、個人護理、美容美發及體育活動,合計占生命健康產業消費支出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而其它細分產業(如健康房地產等)則很少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公共衛生和預防支出占比很大。在瑞士、挪威、冰島、新

16、加坡等國家中,預防和公共衛生占生命健康產業經濟的 15%-25%,而全球平均水平僅為 9%。三、融資活躍(一)融資規模穩健增長從 2014 年至 2022 年的投融資事件來看,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融資仍然活躍。2019 年,全球生命健康產業共發生 2227 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 563 億美元;2020 年共發生 2196 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 745 億美元;2021 年共發生 3591 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 1270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22 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多點頻發、俄烏沖突升級、能源危機和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等多重外部因素影響,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融資市場整體趨于冷靜。據不完全統計,2

17、022 年,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融資總額為 729 億美元,同比下降 42.6%;融資事件共發生3057 起,同比下降 14.9%;單筆融資超過 1 億美元的項目有 164 個,同比下降 54.4%。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轉,經濟逐步復蘇,生命健康產業融資表現將逐步恢復。圖 3 全球 20112022 年生命健康產業融資情況資料來源:動脈橙5第一章 全球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從生命健康產業投融資的細分賽道和交易輪次上看,高潛力初創生物制藥企業表現突出。動脈橙數據顯示,2022 年近五成融資發生于早期階段,高潛力初創生物制藥企業獲資本大額注資。生物制藥、醫療信息化、互聯網+醫療健康以及研發制造外包賽道

18、的熱度較高,融資事件數量占總事件數 46%。種子輪/天使輪A 輪 B 輪C 輪D 輪及以上其他未公開生物制藥11322410930197188醫療信息化1001396537758108互聯網+醫療健康5954351581555研發制造外包4473471362630IVD(體外診斷)23763717104328其它耗材246022782933化學制藥1939241332317數字療法303214751323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15319432233輔助類設備193271211525治療設備82012541618醫學影像8261355156醫療機器人8231444105保健品及其他141842151

19、8心血管耗材31749395其他診斷設備111561166商業保險3993443??漆t院與診斷3540294骨科耗材2475026金融服務2310023表 3 生命健康產業投融資的細分賽道和交易輪次資料來源:動脈橙(二)中美兩國最為活躍美國和中國是全球生命健康產業投融資最為活躍的兩個國家。動脈橙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融資事件發生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英國、以色列和印度。其中,美國以融資事件 1257 起,融資額 44.03 億美元位列第一,中國緊隨其后。中美囊括所有國家融資總額的 75%,融資事件的 81%。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6圖 4 2022 年全

20、球生命健康產業投融資熱點區域分布資料來源:動脈橙7第二章 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第二章 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一、中國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社會結構變化引起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推動中國生命健康產業可持續增長。艾媒數據顯示,2014 年到 2021 年,中國生命健康產業整體營收保持穩定增長,2021 年營收規模達 8萬億元,增幅達 8.1%,預計 2024 年將達 9 萬億元。二、四大區域發展領先中國生命健康產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分布較少。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科技創新能力強、人才資源豐富,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迅速。中西部地區受人才資源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因素限制,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相對

21、較慢。具體來說,中國生命健康產業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和成渝都市圈四大區域。(一)長三角地區:醫藥制造和服務領先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引領區域,產業集聚發展、創新資源要素優勢明顯,政府支持力度大,主要以生物醫藥為主。目前,長三角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已擁有了較完整的產業鏈,三省一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貢獻了全國近 30%的產值、30%的藥品銷售額、三分之一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長三角地區代表園區有南虹橋智慧醫療創新試驗區、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核心區、北上海生物醫藥高端制造集聚區、杭州醫藥港等,代表企業有西門子醫療、羅氏制

22、藥、上海醫藥、美迪西等。圖 5 2014-2024 年中國大健康產業整體營收及預測資料來源:艾媒數據中心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8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和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將生物醫藥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杭州灣集聚區主要以杭州、寧波、紹興三市為核心。杭州主要聚焦高端醫療器械、3D 醫療器械、智能醫療設備、檢測設備、護理設備、穿戴式醫療設備等方向;寧波重點發展生物醫學材料制品及植入器械、新型家用醫療和保健器械、家庭護理和康復設備、高

23、端醫美醫療器材等方向;紹興則重點發展抗腫瘤藥、口腔醫療器械、腫瘤診斷、保健食品等方向。沿長江經濟帶生物醫藥產業主要聚集在蘇州、泰州、南京等城市。蘇州實行產品差異化定位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泰州前沿醫藥研究與制造全國領先;南京生命健康產業資源正加速集聚。(二)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和服務較為突出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形成以廣州和深圳為核心,珠海、中山、東莞等市協同發展的格局。在全國格局中,大灣區與區域協同效應更強、發展更均衡的長三角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長三角地區在生物醫藥領域遍地開花,而大灣區在醫療器械尤其是醫療設備領域相對領先,藥物研發領域則相對落后?;浉郯拇鬄硡^集聚兩種制

24、度、三種關稅、三種貨幣,擁有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南沙、前海、橫琴三個自貿區,有利于境內外生物醫藥產業人才、資本等要素在區內高效流通?;浉郯拇鬄硡^代表園區有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等,代表企業有白云山醫藥、百奧泰、特一藥業、萊佛士、東陽光、圖 6 長三角生命健康產業布局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9第二章 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眾生藥業等。目前廣東已逐步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制度改革,提升藥械注冊審批效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高地之一,并發布“港澳藥械通”政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境外上市的藥品器械。廣州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健康醫療中心,協調

25、爭取國家支持放寬港澳在大灣區內地設立診所、門診部和港澳醫師在大灣區內地執業限制,以及協調爭取國家簡化在大灣區內地設立的港澳醫療機構使用港澳地區已獲準使用的藥品、醫療器械的審批程序。深圳還將探索放寬境外醫師到內地執業限制,先行先試國際前沿醫療技術。2021年 11 月,深圳對細胞與基因產業發展進行立法,出臺全國首個合成生物專項扶持政策,將進一步完善“科研轉化產業”創新生態鏈,推動中國合成生物產業高速發展。(三)京津冀地區:發展較成熟,已形成一定規模和影響力京津冀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呈現空間集群式發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互補協作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重要集聚地和強大引擎。隨著京津冀

26、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落地,京津冀生物醫藥產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京津冀地區代表園區有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代表企業有瓦里安醫療、華潤醫藥、諾華公司、拜耳集團等。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形成了北部基礎研發、南部高端制造的產業發展格局。北部地區依托海淀區和昌平區,發揮中關村科學城在醫藥健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的科研優勢,形成對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南部地區依托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興區,加強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圖 7 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布局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10保障,引導企業和

27、項目集中布局,提升高端制造的集聚優勢。天津市形成以濱海新區為核心,開發區西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天津健康產業園、武清醫療保健產業園、北辰現代中藥產業園和西青現代醫藥產業園等多產業園集聚的格局。河北省生物醫藥產業主要集中在石家莊、滄州和保定,為積極承接京津及其它國內外知名企業轉移,石家莊高新區正在建設成為醫藥產業重點發展區域,承德、廊坊、唐山、衡水、邯鄲等地區依托醫藥骨干企業也在加快發展。圖 8 京津冀生命健康產業重點布局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四)成渝都市圈:產業發展逐步加強,配套政策完善成渝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并呈現出區域集聚態勢,早在 2012 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成都

28、落地首個中國創新中心,就開啟了成渝都市圈生命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自 2017 年起,一大批外企陸續入駐成都。其中西門子在成都投資 10 億元建立數字化工廠,賽諾菲將“賽諾菲中國西部運營與創新中心”和“賽諾菲全球研發運營中心”落戶成都,美敦力在成都建立了第二個創新中心,阿斯利康在成都建立西區總部。成渝都市圈代表園區為成都醫學城,代表企業有康弘塞金、厭氧生物、三葉草生物、藥友制藥等。根據發展規劃,成都將加快提升生物技術藥、中藥和天然藥物、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核心競爭力;積極發展基因與細胞治療、醫療人工智能、新型抗體藥等新興領域,將成都打造成為全球生物醫藥創新創造中心、面向“一帶一路”的醫療健康服務

29、首選地、國際醫藥供應鏈樞紐城市,生物醫藥、醫療健康、醫藥商貿將是成都重點發展的三大領域。重慶將統籌中醫、西醫兩大領域,加快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和醫藥流通服務的升級發展,形成配套體系完整、規模效益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醫藥產業集群。11第二章 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圖 9 成渝生命健康產業重點布局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三、投融資穩步增長(一)投融資蓬勃發展在深化醫改、產業升級、創新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國生命健康產業顯示出強大的活力。作為抗周期的長青行業,該產業近年來吸引了各大機構紛紛投資。據戴德梁行不完全統計,專門成立生命健康基金的機構數量已超 300 家,而投

30、資過生命健康產業的機構達上千家。近年來,中國生命健康產業投融資蓬勃發展。戴德梁行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至 2022年上半年,生命健康領域投資總體呈穩步上升趨勢。其中,2015 年和 2016 年連續兩年投融資事件漲幅超過50%,此后五年融資事件數均保持1700起以上。近三年,投融資事件穩步上升,2020 年全年投融資事件達到 2199 件,2021 年全年投融資事件數達到 2239 起,創歷史新高。2022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醫藥政策、集采常態化和中美對抗等多種因素影響,資本市場對生命健康產業的投融資更加謹慎,投融資有所降溫,市場也更加趨于理性,行業進入深度調整階段。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

31、合作發展研究報告12創新藥品,27.00%醫療器械,22.00%醫療服務,20.00%IVD,12.00%研發生產外包,7.00%生物制品,4.00%AI,3.00%其他,5.00%圖 11 2021 年生命健康產業各領域投融資占比統計資料來源:醫療健康與生命科技領域投融資報告7131289199517801988177821992239951050010001500200025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上半年融資事件數圖 10 2014-2022 年上半年中國生命健康產業投融資件數資料來源:戴德梁行統計(二)創新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投資升

32、溫,早期企業受關注從各細分領域來看,創新醫藥和醫療器械兩大主力賽道投融資活躍,早期企業備受關注。2021 年醫療健康與生命科技領域投融資報告數據顯示,2021 年創新醫藥和醫療器械兩大主力賽道投資事件數量占據半壁江山,其次是醫療服務賽道,占比分別為創新醫藥 27%,醫療器械 22%,醫療服務 20%。2021 年醫療健康與生命科技領域投融資報告數據顯示,近三年,生命健康產業 C 輪前融資事件占比 84%,天使輪、A 輪、B 輪融資事件數均超過 C 輪,資本更關注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早期初創公司,A、B 輪是最受資本歡迎的黃金階段。13第二章 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概況A輪,33.00%B輪,23.0

33、0%天使輪,18.00%C輪,10.00%Pre-A輪,10.00%D+Pre-IPO輪,6.00%圖 12 近三年中國生命健康產業公開融資輪次資料來源:醫療健康與生命科技領域投融資報告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14第三章 生命健康產業國際合作情況一、跨境交易發展迅速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跨境投融資和跨境并購活動發展迅速,未來這一趨勢可能會繼續保持。隨著全球經濟不斷復蘇和國際醫療技術和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通過開展國際合作尋求更多的跨國資本、更大的市場配額和更好的資源配置,綠地投資和國際融資交易屢屢發生。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世界投資報告 2022,2021 年全球生物制藥

34、產業已宣布的綠地投資項目數量達 378 件,同比增長 5%;價值 190.16 億美元,同比增長26%。2021 年跨境并購銷售額約 816.8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80%;交易額約 734.6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3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172018201920202021單位:件單位:億美元綠地投資項目價值綠地投資項目數量圖 13 20172021 年全球生物制藥產業綠地投資項目數量及價值資料來源:世界投資報告 202202004006008001000120020172018201920

35、202021單位:億美元跨境并購銷售額交易額圖 14 20172021 年跨境并購銷售額及交易額資料來源:世界投資報告 202215第三章 生命健康產業國際合作情況圖 15 20172021 年中國生命健康產業技術授權引進與對外許可交易情況資料來源:美柏醫健2021 年中國醫藥 BD 交易年度報告圖 16 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并購交易情況資料來源:德勤2023 年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投融資與并購市場展望報告二、中國企業積極參與跨境并購(一)跨境交易金額持續走高近年來,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交易持續走高。根據美柏醫健2021 年中國醫藥 BD 交易年度報告數據,自 2016 年起,中國醫藥市跨境交易

36、持續增加。其中,2021 年授權引進(LicenseIn)交易數量共 133 筆,總金額達到 139.08 億美元,對外許可(LicenseOut)交易數量共 41 筆,總金額達到 154.3 億美元。(二)跨境并購逐步回升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影響,2020 年起,中國生命健康企業出海交易并購波動增長。2020 年上半年,中國生命健康企業跨境并購交易數量保持低位,2020 年下半年至 2021 年,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勢階段性緩解,跨境并購交易數量大幅增加,中國投資者在海外資本市場的表現更為積極。根據德勤數據,2021 年全年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并購交易數量共 61 筆(不含未披露交

37、易及交易金額超過 10 億美元的交易),其中出境交易數量共 34 筆,較 2020 年增加 13 筆;入境交易數量共 27 筆,較 2020 年增加 8 筆。2022 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出境并購交易仍保持活躍,入境交易同比有所下降。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16第四章 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展望一、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的機遇與挑戰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以及中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進入新的階段,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規避風險、深化合作,成為關注各方重點。(一)“一帶一路”倡議下,生命健康產業國際合作事業不斷深化。

38、“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體制、機制建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健康醫療生態圈逐步建成,中國醫療產品及服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斷推動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實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之時,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方力量充分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提供了中國方案,有效防控病毒傳播。例如,人福集團在馬里首都巴馬科建立了西非第一家現代化藥廠,極大緩解了塞內加爾、幾內亞、尼日爾等 8 個西非國家的藥品短缺問題,使糖漿等藥品價格下降了 30%以上,惠及 1.4億西非人民。由此可見,“一帶一路”倡議為處在全球化轉型過程中的中國生命健康企業提供了良好契機,讓他們的優質

39、產品和服務順利地輸出到沿線國家乃至全球。(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訂后,加快生命健康產業跨境投融資合作步伐。RCEP 于 2020 年 11 月 15 日正式簽署,2022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RCEP 是當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涵蓋了全球人口數量的 29.7%,全球經濟生產總值的 28.9%和全球貿易總額的 30%。RCEP 的關稅降低承諾將減少成員國間的貿易成本,有利于中國醫藥產品進一步擴大出口,助力中國企業在 RCEP 區域中立足,形成穩固市場地位。(三)中國生命健康產業在跨境合作中面臨諸多挑戰。需要通過不斷改善自身的技術水平、加強國際標

40、準認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措施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中國生命健康產業在跨境合作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獲得國際標準認證。國際標準認證是跨境合作中必不可少的,它可以確保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性符合國際標準。然而,許多中國企業尚未獲得國際標準認證,這使得它們在跨境合作中面臨競爭劣勢。同時,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也面臨挑戰。盡管中國已經加強了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但一些國家仍然對中國生命健康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出質疑,需要繼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17第四章 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展望二、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的展望盡管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近年來取得了較快發展,但仍存在區域發

41、展不平衡、地方保護主義、產業鏈之間區塊分割等問題。因此,二十大提出要加強區域協調發展,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對于國內的生命健康產業,這是一個突破發展的絕佳機會。中國企業應摒棄低附加值、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引進新技術和高科技工藝,全面升級生產線和產品線,以滿足國內外市場更高品質的要求,打造民族品牌、實現良性可持續的自我發展、自主發展。同時,為應對部分國家對中國實行

42、的技術封鎖,加強生命健康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擴大國際朋友圈。此外,建立更多的國際生命科學研發中心,筑巢引鳳,鼓勵國外企業和研究機構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共同搞科研、搞技術、搞創新,吸引世界一流的技術人才、專家學者、管理人才,把中國打造成國際化的生命健康人才聚集地和創新中心。(一)加強與其它國家優勢產業方向的合作力度,實現互惠共贏。針對中國不具備優勢的產業方向,在政策配套、資金投入、人員往來等方面給予合作便利。例如,與歐美等國加強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健康食品等領域的合作;與日本、韓國加強在牙科、護理、醫美、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合作;與新加坡加強在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及商業化落地領域的合作;與澳大利亞、新西

43、蘭加強在營養保健品研發生產、廢物處理等領域的合作。(二)重視本土化的商業團隊建設。將藥物授權給海外合作伙伴,收取授權費用和銷售分成,是目前大部分中國藥企出海主要采用的“甩手掌柜”方式。隨著全球醫藥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組建本土化的商業銷售隊伍勢在必行。例如,百濟神州已在澳大利亞、韓國等 RCEP 國家及歐美等國際主流市場建立了由當地人組成的商業化團隊,為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順利開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推動藥品標準建設與協調工作開展??蓢L試與 RCEP 成員國探討簽署醫療產品監管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重點開展在藥物可及性、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打擊假劣藥品、疫苗和藥品認證等領域的雙邊、多邊溝通與協調方面,

44、通過共建合作中心、提高能力建設、推動人員交流等方式不斷深化合作。最后,建議依托商務部投資促進局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工作委員會機制,強化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平臺功能,在推進構建生命健康產業領域全國統一大市場方面,進一步發揮有效作用。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18附件一:國內主要產業集群情況一、上海市(一)基本情況上海作為外資藥企最早入駐的內地城市之一,在政府近二十年的指導規劃下,已成長為國內重要的以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裝備為發展重點的生物科技產業集聚中心。上海的政策扶持力度、人才吸引力、國際知名生物科技企業集聚度和投融資便利程度在全國首屈一指。(二)產業集群上海以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核心

45、區為軸心,以臨港新片區精準醫療先行示范區、東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發展區、金海岸現代制藥綠色承載區、北上海生物醫藥高端制造集聚區和南虹橋智慧醫療創新試驗區為依托,發揮市級特色園區品牌效應,共同構建“1+5+X”生物醫藥產業空間布局。在核心商圈,如靜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廣場、淮海路等區域積極引進國際生物科技企業總部,充實“總部經濟”,集聚高端人才。在“金色中環發展帶”區域,如漕河涇、前灘、張江、金橋,承載產業中堅力量。張江、漕河涇等作為諸多知名藥企、研發機構、孵化器、加速器的中國大本營,推動了上海乃至中國生物科技產業新世紀以來的發展,尤其是“張江研發+上海制造”已成為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戰略。而前

46、灘、金橋等區域近年發展迅猛,受惠于一些優惠政策,開始集聚越來越多的知名生物科技相關企業。在市郊區域,如周浦、康橋、金山、北上海、臨港、奉賢、浦江等,以更開闊的產業用地和產業空間發展制造和產業試驗區。圖 17 上海市“1+5+X”生物醫藥產業布局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19附件一:國內主要產業集群情況(三)發展特點堅持響應政策引領,政策與市場融合落地。根據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指導政策,上海未來將進一步發揮“張江研發+上海制造”引領作用,進行創新策源能力提升、產業集群壯大、創新成果轉化、產醫深度融合和產業生態培育等五大行動。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到 202

47、5 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能級顯著提升,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 10000 億元,國產 1 類創新藥品和創新醫療器械產品上市累計分別達到 15 個和 35 個,初步建設成為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地。產業發展重點涵蓋高端生物制品引領突破發展,成為細胞治療產業核心地;創新化學藥及制劑高端綠色發展,成為阿爾茲海默癥、糖尿病等代謝障礙癥全球創新藥物主要發源地;現代中藥傳承創新發展,成為應用現代科學方法的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的中藥創新產品主要研發地;高端醫療器械智能一體發展,成為下一代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產品首發地等。表 4 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二、浙

48、江?。ㄒ唬┗厩闆r浙江省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在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決策部署中,明確將生物醫藥列入標志性產業鏈,要求打造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制造中心。在化學制劑領域,入選國家藥品集中采購企業數、中標品種數均列全國第二位。在化學原料藥領域,自 2008年以來出口規模始終位居全國第一。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植入式心臟瓣膜、人工耳蝸等前沿產品研發全國領先。浙江省布局了西湖大學、浙大醫學中心等基礎研究平臺,良渚實驗室、西湖實驗室等省級實驗室,3 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 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9 家醫藥領域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組建 10 個醫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浙江省共有生命健康產業上市企業

49、 50 家,數量全國第一。(二)產業集群浙江省生命健康產業,主要以杭州錢塘新區、溫州中國眼谷、吳興美妝小鎮和磐安江南藥鎮為主。杭州錢塘新區聚焦生物制藥、醫療器械、CXO 等細分賽道,制定產業鏈圖譜,構建了“鏈長+鏈主”協同發力、產業綜合配套多維支撐的發展新格局。同時,錢塘區推出的生物醫藥板成為浙江省首個列入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創新試點的行業類板塊,杭州市首個生物醫藥產業大腦也順利上線,注冊企業目前已經突破 2200 家。錢塘新區通過產業鏈、創新鏈、生態鏈、人才鏈、金融鏈、服務鏈“六鏈”融合發展,匯聚了源源不斷的創新要素。根據錢塘年鑒(2022)數據,2021 年,錢塘區生命健康產業完成產值 47

50、3.26 億元,比上年增長 8.7%。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20規模以上生命健康產業企業 83 個,主要涉及生物醫藥、醫療企業、健康食品等行業領域。其中,年產值 1 億元以上企業 54 個,5 億元以上企業 21 個,10 億元以上企業 11 個。錢塘新區將生物醫藥作為五大千億產業之一,打造了“一核三區多點”的生物醫藥產業格局?!耙缓恕币劳嗅t藥港小鎮,引進國內外生物醫藥創新機構、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研發中心、上市公司區域總部落戶。三區中,前進區塊承接國內先進生物醫藥產業化項目;臨江區塊承接疫苗生產、高端原料藥生產;大創小鎮及綜保區塊承接數字醫療、大健康、互聯網醫療及總部項目;“多

51、點”則為錢塘芯谷、新灣街道、義蓬街道等,結合區域特點布局醫藥產業項目。杭州醫藥港是錢塘新區“一核三園多點”格局的核心區,也是浙江省生物醫藥“萬畝千億”的新產業平臺。醫藥港以創新藥物、醫療器械、數字醫療、醫美及大健康、產業鏈配套服務五大產業方向為核心,集聚生物醫藥企業 1500 余家,主營業務收入 450 億元,占杭州生物醫藥產值50%,上市及擬上市企業19家;落地中科院醫學所等高端創新平臺29個;杭州市“準獨角獸”企業 17 家,占杭州三分之一。溫州中國眼谷是浙江省溫州市首創、目前全球唯一的眼科科創產業綜合體,對標眼健康全生命周期、滿足萬億級民生需求,布局全鏈條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化體系

52、,已注冊科技企業 168 家,合作世界 500 強、上市企業 48 家,簽約投資機構 62 家,建立上市企業研究院 28 家,在孵科技轉化項目 200 余項,11 位國家級人才、21 位博士依托中國眼谷創辦企業。2022 年以來,中國眼谷迎來高速發展,京東方、華為、固生堂、珍視明、金域醫學、明月鏡片、歐康維視等上市企業紛紛簽約進駐;2 支產業引導基金募資 7 億元;8 家企業獲得股權投資總額超過 5 億元,5 家企業進入超 5000 萬元融資盡調階段,5 家高成長型企業列入中國眼谷首批 IPO 扶持計劃。圖 18 錢塘區生物醫藥產業“一核三區多點”總體布局資料來源:2022 中國(浙江)自由貿

53、易試驗區生命健康產業推介會21附件一:國內主要產業集群情況湖州吳興美妝小鎮規劃面積 3.28 平方公里,打造以化妝品生產為主導的全產業鏈,總體構建“一核三區”的空間布局,即化妝品產業核、產業服務區、旅游休閑區和創意體驗區。有化妝品情景商業街、香精香料種植園、精油博物館、化妝品博物館、歐洲小鎮等旅游項目。磐安江南藥鎮位于磐安新城區,致力于打造成省內一流、全國聞名的藥材天地、醫療高地、養生福地、旅游勝地。引進以一方制藥、康恩貝等為龍頭的中藥制藥、配方顆粒、飲片加工企業 122 家,中藥營銷保健企業 764 家,其中通過 GMP 認證(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即良好生產規

54、范認證)的中藥飲片企業 6 家,高新技術企業 4 家。(三)發展特點根據浙江省醫藥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到 2025 年,全省醫藥產業競爭實力、自主創新能力、龍頭引領生態、數字融合水平實現新發展,構建形成生物醫藥標志性產業鏈,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醫藥產業先進制造業集群,努力打造國際知名的醫藥出口制劑基地?!笆奈濉逼陂g,浙江省將通過實施“八大重點任務”助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布局前瞻引領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高效可靠的產業鏈發展體系、完善專業集聚的平臺支撐體系、建立梯度成長的企業培育體系、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體系、建設數字賦能的綠色智造體系、構建開放共享的協同發展體系、健全常態化的醫藥儲備體系。三

55、、蘇州市(一)基本情況2020 年,蘇州召開生命科學發展大會,把生物醫藥確定為蘇州市“一號產業”,到2030 年力爭集聚生命科學企業超一萬家,產業規模突破一萬億元。蘇州生命科學產業主要包括醫療器械、化學制藥、生物制藥、現代中藥四大制造業領域。醫療器械領域集聚了杰成、茵絡、景昱醫療等植介入設備和醫用材料企業,同時引入了羅氏診斷、邁杰、為真生物、貝克曼庫爾特等國內外體外診斷外龍頭企業;化學制藥領域集聚了亞盛藥業、開拓藥業等代表企業;生物制藥領域集聚了信達生物、基石藥業、康寧杰瑞等高成長企業;現代中藥領域聚集了春暉堂藥業、李良濟等代表企業。(二)產業集群主要以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為主。蘇州生物醫藥產業

56、園于 2007 年 6 月開園,是蘇州工業園區為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而建立的專業科技創新載體,歷經 15 年發展,已建成 118 萬平方米載體,匯聚 500 余家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形成了以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與體外診斷、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22生物技術三大重點的產業集群。隨著“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的建立,未來將緊密跟蹤細胞與基因治療、Al 制藥、醫療機器人、創新 IND 診斷、心腦血管和介入醫療器械等醫藥前沿技術,以全新的物理空間、公共服務平臺、集聚的產業生態環境繼續為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為人類的健康生活做出新貢獻。圖 19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資料來源:蘇州市生物

57、醫藥產業園介紹資料(三)發展特點根據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實施方案,蘇州市力爭培育一批規模型創新企業和企業集團,集聚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打造一批高能級創新組織,構建一張高效能創新網絡,成為產業鏈最完整、國內獲批產品最多、研發合作模式最新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重點任務包括數字技術融合工程、大中小融通發展工程、生物人才集聚工程、產學研知識產權協同工程、核心技術突破工程、臨床保障提升工程、審批服務提效工程、創新金融提升工程、創新平臺推進工程和體制機制創新工程等。四、廣州市(一)基本情況生命健康產業是廣州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自 2017 年起,廣州市政府和各區政府相繼出臺實施生物醫

58、藥專項政策支持行業發展。廣州的高校資源、科研機構以及豐富的臨床醫療資源,為串聯生物科技上下游產業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一批科技含量高、發23附件一:國內主要產業集群情況展潛力大的本土企業得到培育與成長,如廣藥集團、香雪制藥、達安基因和金域醫學等。同時,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也吸引了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在穗設置區域總部、辦事處、研發基地或者生產廠房,比如羅氏、阿斯利康和賽諾菲等。(二)產業集群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和廣州國際生物島“兩城一島”為核心,白云美麗健康產業園、大坦沙國際健康生態島、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等特色園區協調發展的基本格局。其中廣州國際生物島定位為研發中心,

59、廣州科學城為中試孵化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為技術轉化載體。(三)發展特點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擁有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和國家醫藥出口基地的疊加優勢,生物醫藥產業聚集態勢明顯,形成了以科學城、中新知識城、國際生物島“兩城一島”為核心,健康醫療中心、國際健康產業城、國際醫藥港等產業特色園區協調發展的“三中心多區域”的生物醫藥產業格局,在生物制藥、生物技術、生物醫學等領域形成產業特色和比較優勢。根據 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明確,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作為廣東省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之一,要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在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醫療服務

60、等領域形成競爭優勢。圖 20 廣州市產業集群分布情況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24五、北京市(一)基本情況北京生命健康產業起步較早。根據北京市政府印發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北部地區重點布局昌平區、海淀區,南部地區重點布局大興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部的海淀、昌平發揮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學城在生命健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方面的科研優勢,形成對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自 2018 年以來,北京先后成立了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等多個與生命健康產業密切相關的行政管理機構,在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產品研發等方面釋放多項福利政策,推進了如阿

61、斯利康中國北部總部等 40多個重點項目的落地和多家高水平專業平臺及孵化器的落戶。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北京重點區域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研發人員從 2014 年的 20664 人上升至 2021 年的 32609人,增幅為 57.8%;研發經費從 2014 年的 41.5 億元上升至 2021 年的 207.1 億元,增幅為399%;企業總收入從 2014 年的 1175.9 億元上升至 2021 年的 4612.4 億元,增幅為 292%,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已領跑全國。北京“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發力創新藥、新器械、新健康服務三大方向,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體藥物、細胞和基因治療、國產

62、高端醫療設備方面構筑領先優勢,推動醫藥制造與健康服務并行發展。創新藥:多聯多價疫苗和新型疫苗,突發性傳染病的疫苗,抗體藥物,抗體藥物新靶點,基因編輯,干細胞、CAR-T、溶瘤病毒產品、非病毒載體基因治療產品,惡性腫瘤、心血管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中醫藥經典名方、制劑工藝和新劑型等。新器械:高值耗材、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體外診斷、生命科學檢測儀,生物可吸收支架、心臟起搏器、骨科材料、神經及軟組織功能修復材料等高值耗材,高端影像設備,磁共振成像、加強體外診斷設備,高通量基因測序儀、新型分子診斷儀器等生命科學檢測儀等。新健康服務:生命科技創新平臺型醫院,互聯網醫療,“智能+”健康管理、醫療人工智能、數

63、字化中醫診療,應用 5G、人工智能的心腦血管重大疾病防控、智能可穿戴監測、急救診斷、輔助診斷,美麗健康產業等。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持續提升臨床研究與轉化能力,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支撐能力,推動第三方專業服務平臺與孵化器建設,持續推進創新藥發展和加快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醫療衛生機構及其創新團隊對其持有的研究成果可通過權屬改革、專利交易、許可或作價投資入股等多種方式實現轉化和回報增值。建成 20 個左右研究型病房及 5-10 家醫研企協同創新基地,推動示范性研究型病房臨床試驗能力提升,加快原創技術的轉化和落地。表 5 北京“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

64、理(二)產業集群北京生命健康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昌平海淀、亦莊和大興三大區域板塊。昌平海淀以基25附件一:國內主要產業集群情況礎研究為核心,聚集一大批行業頭部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有百濟神州、樂普醫療、萬泰生物、博奧生物、新時代健康、諾華制藥、貝瑞和康和品馳醫療等一大批行業頭部企業,也有博雅基因、合生基因、維泰瑞隆等國內知名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亦莊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產業三大方向形成了從研發到生產的完整產業鏈,聚集了拜耳、賽諾菲等全球知名醫藥企業,GE、瓦里安、島津等國際醫療影像診療企業,施樂輝、捷邁等國際骨科領域企業,形成了涵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產業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大興是集生物制

65、藥、現代中藥、創新化藥、醫療器械為主導產業方向的制造中心,聚集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國家級藥政檢測與藥物研發機構;引進了科興中維、民海生物,熱景生物、以嶺藥業、博輝瑞進、麥邦光電等企業。(三)發展特點一是鞏固創新鏈優勢,積極發揮首都資源優勢,搭建產業創新研發平臺和服務平臺,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環境,率先在全國范圍內突破現有審批和管理方式,打開行業開放大門,高質量服務創新藥企,從戰略部署、產業規劃、制度政策、營商環境等層面持續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和創新要素集聚,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的通道。二是解決產業鏈問題,直面產業鏈堵點、難點、痛點,聚焦產業鏈前端的原材料供應,產業鏈中端的臨床

66、資源運用、產品審批提速,產業鏈末端的成果轉化、臨床應用等問題,建立“鏈長負責制”,制定針對性解決措施,提供協調和指導,進一步強化政府服務。三是完善供應鏈體系,與供應鏈服務企業共同打造供應鏈智能協同平臺,整合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行業數據,提升行業整合、采購、運營階段供應鏈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和運營風險,促進信息共享和快速流通,提升北京生命健康產業供應鏈的安全和韌性。圖 21 北京市生命健康產業格局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26六、重慶市(一)基本情況自 2010 年重慶將生物醫藥產業納入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來,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十三五期間,全市規模

67、以上醫藥工業企業超過 200 家,滬深交易所上市生物醫藥企業增加到11 家;新藥研發和申報數量大幅增加,有近 100 個創新藥物在研,其中單抗藥物、口服紫杉醇等 20 余個創新藥項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醫療器械技術進步明顯,品種規??焖僭鲩L,新產品年獲批數量較“十二五”增加一倍以上。同時,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建成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重慶)基地、國家醫療器械科技產業(重慶)示范基地等國家級平臺 12 個,開發出全球首臺“高強度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全球首個可控姿態的“智能膠囊內鏡”、全球第一款正式獲批使用的重組亞單位疫苗等。(二)產業集群全市形成以重慶國際生物城、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

68、為主,一批生物醫藥細分領域特色產業基地為輔的產業布局體系。重慶國際生物城位于重慶市巴南區木洞,是重慶市統一規劃布局的重點生物醫藥聚集區、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重慶高新區拓展園。園區總體規劃面積 35 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生物制藥、化學藥制劑、現代中藥和醫療器械等領域?,F階段基本形成以生物藥為核心,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為特色的“1+3+N”特色產業體系,構建了以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為核心,涵蓋中試生產、動物實驗、一致性評價、檢驗檢測等要素的創新體系。兩江新區是重慶市高新產業的“主陣地”,但過去生命健康產業規模較小。近年來,兩江新區“錨定”生命健康這一未來產業,找準細分領域和賽道,通過鏈長

69、制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三鏈融合”,在產業基金、人才引入、創新政策上構建專業保障體系。兩江新區已聚集生命健康相關企業近 300 家,2021 年新區生命健康產業總規模114 億元。生物醫藥領域匯集了北大醫藥、華邦制藥、譽顏制藥等知名企業;醫療器械領域以博仕康、富沃斯、永仁心等企業為代表;醫藥外包領域,博騰制藥、昭衍新藥、康龍化成、博濟醫藥、迪納利等國內知名企業先后落戶;創新服務方面,布局了重慶醫療器械質量檢驗中心、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重慶海關技術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西部科學城圍繞醫療器械、生物藥兩大核心領域和化學藥、中醫藥、醫養健康三大重點領域,按照“北創新、中孵化、南制造”的

70、總體思路布局,推動產學研醫在空間上聯動發展,形成 12 平方公里承載大健康產業的新空間。位于西部科27附件一:國內主要產業集群情況學城高新大道的金鳳生物醫藥產業園,重點發展疫苗、抗體、重組蛋白藥物、細胞免疫治療、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等產業方向。目前,園區已建成標準廠房 20 萬平方米,植恩藥業、賽諾藥業、中國中藥等一批優質企業投產運營,已簽約引進印度疫苗研發中心及產業化基地、BINEX 中試平臺 MAH 項目集群等重點項目;還包括思拓凡生命科學產業園、華潤三九化學藥持牌人集群、大博醫療器械生產基地及持牌人集群、德美醫療器械公共服務平臺及骨科器械產業集群。圖 22 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分布資

71、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三)發展特點重慶市建立“一區多園”模式下的利益共享機制,在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過程中,各園區產業差異化定位、產業鏈聯動發展、科技創新共創、園區信息共享。此外,為強化與沿海發達地區生物醫藥產業聯動合作,重慶還創新“飛地經濟”等方式,支持本地企業聯合東部沿海地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共建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載體。七、成都市(一)基本情況成都市生命健康產業發展主要以溫江區為主。溫江區是成都醫學城所在地,是成都醫藥發展生產的主展區,重點發展生物制藥、創新化學藥、中醫藥、醫療器械、醫療、第三方專業服務、新型醫療健康服務、精準醫療、移動醫療八大產業領域

72、。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28圖 23 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鏈企業分布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二)產業集群以溫江區成都醫學城為主,已聚集醫學、醫藥、醫療相關企業 510 家,其中醫藥工業百強企業 11 家、中醫藥企業 47 家。醫學研發上,聚集了藥明康德等企業 162 家;藥械制造上,聚集了百裕藥業、科倫藥業、博奧晶芯等重點企業 174 家;醫療服務方面,匯聚了華西醫院溫江院區、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康復醫療中心等醫療機構 61 家;醫藥商貿上,聚集了九州通、高濟等企業 103 家;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上,聚集了希氏異構、博奧晶典等企業 10 家。(三)發展特點溫江區創造性地實施校院企地協同

73、創新模式,先后與 20 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2 個,累計吸引 183 名高層次人才帶項目落戶。同時大力建設創新載體,目前已建成投運 184 萬平方米創新載體,組建了 150 億元健康產業基金群,建成國家級研發中心 7 個,省級研發平臺 188 個和大學科技園 3 個,服務科技企業的發展。29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271300.9325.5328.9347.8282.3262.1273.4308.6382.8-25%-20%-15%-10%-5%0%5%10%15%20%25%3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74、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13-2022年8月中國化學藥品原藥產量及增速產量(萬噸)增速(%)圖 24 20132022 年 8 月中國化學藥品原藥產量及增速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一、生物醫藥(一)醫藥產品1、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預計進一步增長。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再加上新冠疫情的暴發,醫藥產品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提升,藥企之間的市場競爭也將愈發激烈。從全球醫藥產品市場規模來看,2016 年到 2020 年全球醫藥產品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到 2020 年全球醫藥產品市場規模達 1.39 萬億美元。隨著全球人口總量

75、的進一步增長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預計未來全球醫藥產品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從市場集中度來看,根據歐洲制藥工業協會聯合會(EFPIA)的統計情況,北美和歐美占據全球較大的市場份額,銷售額分別占全球醫藥產品銷售市場的 40%、22%,處于主導地位。另外,中國市場醫藥產品銷售占全球比重達到 20%,日本占比 8%。整體來看,全球醫藥產品市場具有較高的集中度。從行業細分領域來看,醫藥產品主要分為原料藥和創新藥兩方面。在原料藥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生產和出口國。2018 年和 2019 年,受環境保護政策等因素的影響,產量分別為 282.3 萬噸和 262.1 萬噸,分別同比下降 18.8

76、3%和 7.16%;2019 年后,原料藥的產量開始上升,截至 2021 年,產量回升至 308.6 萬噸,同比增長 12.87%;2022 年,產量高達 382.8 萬噸,同比增長 24.04%。此外,受原材料產量下降的影響,處于下游的化學制藥企業生產成本升高。制藥企業通過自建原料藥生產線或兼并收購原料藥上下游企業等模式,降低原料藥的生產成本。根據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數據,2020 年原材料生產企業的營業收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304614503449923843380439454265-0.25-0.2-0.15-0.1-0.0500.050.10.1501000200030

77、00400050006000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15-2021年中國化學原料藥行業營業收入及增速營業收入(億元)增速(%)圖 25 20152021 年中國化學原料藥行業營收及增速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500 1711 7344 22.74%33.82%00.050.10.150.20.250.30.35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20182024E2029E中國創新藥未來市場的銷售收入預測銷售額(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圖 26 中國創新藥未來市場的銷售收入預測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入

78、達到 3945 億元,同比增長 3.7%,截至 2021 年,中國化學原料藥的市場收入為 4265 億元,同比增長 8.11%.在創新藥方面,根據藥監局數據,2018 年,中國創新藥銷售額約為 500 億元,占所有藥物比例約為 2.5%;在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下,2021 年,中國創新藥銷售額占比上升為18%。中國國產藥物的 IND(InvestigationalNewDrug,指新藥臨床研究審批)數量也迅速上升,至 2021 年達到 644 個,同比增長 46.03%。在研發投入方面,中國的醫藥創新能力穩居世界前列。近兩年,隨著研發支出的不斷投入,中國的醫藥創新能力也逐步得到了國際認可,越來越多

79、由中國開發的創新藥正走向國際,從早期就開始布局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并獲得 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快速通道資格認定。從 2015 年-2021 年前三季度,中國共上市了 7331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醫藥產業鏈包括上游制藥基礎、中游醫藥研發與制造和下游醫藥流通。上游制藥基礎涉及的產品類型豐富,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原料藥。其中,醫藥原材料包括基礎化工材料、動植物材料、藥用輔料及不同類型的包裝材料;原料藥主要包括大宗原料藥、特色原料藥和專利藥原料藥;中游醫藥研發與制造是醫藥產業鏈最為核心的環節。其中,醫藥研發主體有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醫藥研

80、發公司;因從狹義上看,醫藥行業僅包括醫藥產品的生產環節,所以可將醫藥制造細分為生物藥品制造、化學藥品制造、中藥制品制造、獸用藥品制造、基因工程藥物制造及疫苗制造和其他藥品制造;下游醫藥流通是連接醫藥制造企業和終端消費者(包括醫院藥房和社會零售藥房)的橋梁,其中醫藥物流的冷鏈物流技術是流通環節較為重要的部分。4.10%7.80%13.90%2.50%4.60%6.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6201820202015-2020年中國研發貢獻情況研發管線產品首發上市新藥2 5 1 9 10 20 26 45 22 4

81、6 59 48 53 39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Q32015-2021年第三季度中美創新藥批準數量NMPAFDA個創新藥,其中有 4 個是中美雙報品種,尤其是 2020 年2021 年,創新藥數量有了一個快速的提升,2020 年是 20 個,2021 年到第三季度為止是 23 個,中國已經完成了創新藥初始的量變過程。2020 年,中國的醫藥創新在研發管線方面全球貢獻率排名第二(13.9%),在新的分子實體審批方面全球排名第三(6%),總成績我們穩居全球第二方陣的前列。資料來源:藥促會、動脈網圖 282015

82、2021 年第三季度中美創新藥批準數量圖 2720152020 年中國研發貢獻情況圖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32190228192223327448431416357280271345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0-2021年原料藥領域投融資活動的數量圖 30 20102021 年原料藥領域投融資活動的數量資料來源:火石數據庫2022 年,中國創新藥領域投融資數額持續增加,僅 4 月份,投融資金額事件數超 20 件,投融資金額總數超過20億元人民幣,

83、投融資業務集中分布在細胞治療、眼科治療、免疫療法、核酸領域、溶瘤病毒、新型給藥技術等方面(見附件 2)。圖 29 醫藥產品產業鏈結構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行業重點投融資集中在化學原料藥優質賽道及創新藥領域。經過環保政策趨嚴、產業轉型的洗牌階段后,國內化學原料藥的投融資提速,2015 年達到最高峰,投資活動數量為 448 起。2016 年起環保壓力趨嚴,產能落后的原料藥企業被淘汰,該行業的投資數量有所下降,2020 年之后,產能落后企業基本出清,化學原料藥行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優質賽道吸引資本進入,投融資活動數量開始回升。33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4482653474852041

84、24964793032813261800100200300400500600循環系統用藥解熱鎮痛藥消化系統用藥維生素與礦物質類藥血液系統用藥泌尿系統使用藥抗寄生蟲病藥人工合成抗感染類藥抗生素類藥激素及調節內分泌功能類藥神經系統用藥抗腫瘤藥2010-2021年原料藥各細分領域投融資活動的數量圖 31 20102021 年原料藥各細分領域投融資活動的數量資料來源:火石數據庫2、行業近期熱點行業相關政策(2022 上半年):近年來,國內環保監管持續收緊,生態部、工信部等多部委不斷出臺監管政策,原料藥行業的總體政策也趨于嚴格,國家對高污染、高能耗、低標準、低附加值的原料藥企業施加了很大的政策壓力,但政

85、策也鼓勵和指導與精細加工、環境保護和新藥制造劑有關的技術開發和應用。這為國內特種原料藥的未來發展樹立了明確的主調:具有環保和綠色技術的原料藥是民族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自 2019 年支持藥物研發表 6 生物醫藥行業相關政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34政策的出臺,中國加大對創新藥研發的政策和資金支持;2020 年,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促進創新藥研發的法規和指導意見,不斷規范創新藥行業的發展;2020 年 12 月,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逐步完善,創新藥準入速度加快。重點收并購事件:2021 年 4 月 26 日,華東醫藥收購道爾生物,不僅是傳統藥與創新藥

86、結合,也體現了產品管線的豐富與組合。道爾生物聚焦腫瘤、代謝、眼科等領域,開發了多個基于多結構域的多特異性融合蛋白藥物和創新單域抗體藥物。收購完成后,道爾生物將成為華東醫藥重要的生物制藥研發平臺,助力華東醫藥的創新轉型。(二)中醫藥中醫藥行業包含中醫醫療服務、中藥和中醫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環節。其定義為:包括中醫醫療機構、中藥、中醫器械在內一切與中醫診療相關的行業集合。1、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穩步增長。近幾年,在國家政策利好及需求增加等因素的促進下,中國中醫藥制造市場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數據顯示,中國中醫藥制造市場從 2017 年 673 億元增至2021 年 753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

87、率為 2.8%。此外,中國中藥材零售市場成交額也由 2017 年19.79 億元增長至 2021 年 122.59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57.8%。673731727737753市場規模(億元)20172018201920202021圖 32 20172021 年中國中醫藥制造市場規模統計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中醫藥行業發展趨勢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 年)19.7961.281.1586122.59成交額(億元)20172018201920202021圖 33 20172021 年中國中醫藥零售市場成交額統計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中國中醫藥行業發展趨勢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

88、告(20222029 年)35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從行業細分領域來看,中國傳統中醫藥市場可大致細分為中成藥、傳統中藥飲片和中藥保健品。中成藥以中藥材料作為主要成分,產品可為各種形式,如藥丸、膠囊、藥片、散劑、口服液或藥水。中成藥廣泛用于治療及舒緩心腦血管類、消化系統及胃腸類和婦科類不適癥狀。2022 年上半年,中成藥營收 2402 億元,同比增長 6.9%,利潤總額 325.7 億元,同比增長 3.4%。傳統中藥飲片按傳統中醫藥工序(包括煮、蒸、炒、斬、切)以動物組織加工而成。2022 年上半年,中藥飲片營收 1005 億元,同比增長 6.9%,利潤總額 78.8 億元,同比增長20.3%

89、。中藥保健品的有效成分為傳統中藥萃取物或草藥及動物組織。2019 年 8 月 20 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對中藥保健產品進行強化管理的同時,將保健食品納入保健功能范圍。未來隨著中藥保健備案目錄更新,備案產品增多,中國中藥保健品市場規模將有望呈平穩增長的態勢。246122841949224524028.87%4.98%-8.90%15.28%6.87%-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0500100015002000250020182019202020212022上半年營業收入(億元)同比

90、增長%圖 34 近五年上半年中成藥營收情況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中研普華研究院3213082623133257.27%2.72%-11.80%20.88%3.43%-20.00%-10.00%0.00%10.00%20.00%30.0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82019202020212022上半年利潤總額(億元)同比增長%圖 35 近五年上半年中成藥利潤情況資料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中研普華研究院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3688892480291610056.54%0.04%-12.20%17.64%6.99%-15.00

91、%-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82019202020212022上半年營業收入(億元)同比增長%圖 36 近五年上半年中藥飲片營收情況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中研普華研究院從產業鏈來看,中醫藥產業鏈包含上游中藥原材料端、中藥材加工制造端和下游中醫類機構服務端和銷售渠道端。中醫藥行業的上游是以采購和栽種為主的中藥原材料端,是指未經加工或未制成成品,可供制藥的中藥原料,通常來自天然植物、動物和礦物,代表企業有云南白藥、北京同仁堂、國藥集團、廣藥云白山等。中游是中藥材加工制造端,中藥制

92、造中包括中草藥、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中藥飲片是指經過加工炮制的中藥材,可直接用于調配或制劑;中成藥是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為了預防及治療疾病的需要,按規定的處方和制劑工藝將其加工制成一定劑型的中藥制品,是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商品化的一類中藥制劑,代表企業有片仔癀、信邦制藥、以嶺藥業等。下游則是通過中醫類機構、零售藥店和電商渠道等,最終銷售給消費者相關的醫藥流通企業包括中國醫藥、九州通醫藥集團、阿里大藥房、淘寶、京東等。6375556678-2.47%-4.63%-31.90%22.18%20.31%-40.00%-30.00%-20.00%-10.00%0.00%10.00

93、%20.00%30.00%0102030405060708020182019202020212022上半年利潤總額(億元)同比增長%圖 37 近五年上半年中藥飲片利潤情況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中研普華研究院37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圖 38 中醫藥產業鏈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從區域分布來看,中國的中藥企業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華南地區。其中廣東、四川等區域分布較為集中,西藏、青海等區域企業數量較少。從中藥上市企業的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貴州、甘肅等區域,其代表企業分別為云南白藥、信邦制藥以及佛慈制藥等。熱點投資領域:政策利好中醫藥發展,加快中藥創新藥上市,中藥創

94、新藥成為熱點投資領域,重點涉及中藥配方顆粒及中藥飲片。2021 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 年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網站發布基于“三結合”注冊審評證據體系下的溝通交流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等政策,有利于中藥創新藥獲批上市,加大對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強開展基于古代經典名方、名老中醫經驗方、有效成分或組分等的中藥新藥研發。2、行業近期熱點行業相關政策:中醫藥在治療慢性病方面有獨特的優勢,為推動中醫藥的發展,近些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在“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文件中提出要建設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高素質中醫

95、藥人才隊伍、建設高水平中醫藥傳承保護與科技創新體系,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十項任務;各?。ㄗ灾螀^、直轄市)要支持和促進中醫藥的發展,推動將中醫藥相關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為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38重點收并購事件:2022 年 5 月 6 日,華潤收購昆藥,全面集采加速中藥行業整合。此次交易將有利于雙方發揮在醫藥大健康領域的協同效應,圍繞三七資源發展產業體系,促進雙方共同發展。華潤三九和昆藥集團在心腦血管、慢性病治療領域有相似的產品線布局,收購后實現強強聯合。其中,血塞通系列在心腦血管疾病中成藥中銷售占比第一,血塞通軟膠囊

96、昆藥集團和華潤三九子公司是僅有的兩家生產商。雙方合作后,血塞通的市場格局或將出現一定變化。此外,作為心腦血管中成藥領域重要上游產業,三七系列產品合作推廣將完善公司心腦血管領域的布局。二、醫療器械(一)行業發展現狀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逐步上升。自 2016 年以來,中國的醫療器械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藍皮書(2021)的統計數據,2021 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9630 億元,較 2020 年增長 25.8%。國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也呈上升趨勢,2021 年底,中國實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達 2.86 萬家,其中:可生產一類產品的企業 19188 家,可生產二類產品的企業 141

97、45 家,可生產三類產品的企業 2077 家。截至 2022 年 6 月,全國醫療器械的生產企業數為2.9萬家,較2021年底增長2.09%,可生產一類器械較2021年底增長7.8%,可生產二、三類產品企業數量分別下降 8.41%、10.40%。表 7 中醫藥行業相關政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39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從行業細分領域來看,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分為醫療設備、高值耗材、低值耗材與體外診斷四大細分領域。其中,醫療設備是指單獨或者組合使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材料等,是中國醫療器械賽道下占比最大的細分領域;高值醫用耗材主要指對安全至關重要、生產使用必須嚴格控制、限于某些專

98、科使用且價格相對較高的消耗性醫療器械;低值耗材一般指臨床多學科普遍應用的價值較低的一次性醫用材料。體外診斷即 IVD(InVitroDiagnosis),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樣本(血液、體液、組織等)進行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設備和試劑。據羅蘭貝格統計,2022 年醫療設備占比中國醫療器械整體市場規模約 60%,整體市場規模約 5,800 億元;高值耗材市場規模約 1,779 億元,占比為 20%,近 6 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1202556308037004435530462857655963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32014

99、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3-2021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市場規模(億元)圖 39 20132021 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資料來源:艾媒數據中心142091635618619261952864329241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H1截至2022年6月底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情況1918814145207720685129561861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可生產I類可生產II類可生產III類截至2022年6月底可生產I、II、III類產品企

100、業數量情況2021年2022年H1圖 40 截至 2022 年 6 月底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情況和可生產 I、II、III 類產品企業數量情況資料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4020%,其中血管介入(8%)和骨科植入市場(5%)為代表;2021 年,中國低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達 1116 億元,同比增長 15.05%,年均復合增速約 17%;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 1,460億元,占比 11%,近 6 年復合增速約為 21%。其中生化診斷、免疫診斷與分子診斷累計占比約 72%市場份額,是體外診斷最核心的三大技術領域。醫療設備影像類、監護類、透析類、內窺

101、鏡、消融設備、手術機器人、家用醫療設備高值耗材心臟介入類、骨科移植類、口腔類、眼科類、神經外科類、內鏡診療類低值耗材注射器、留置針、一次性材料、紗布、棉簽、手套體外診斷生化診療、免疫診斷、分子診斷、血液診斷、微生物診斷、POCT表 8 醫療器械行業細分領域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產業鏈:從產業鏈來看,醫療器械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金屬材料、復合材料、生物材料、其他材料、技術支持等;產業鏈中游可分為大中型醫療器械、植入性醫療器械、小型醫療設備及耗材和家用醫療設備等諸多細分領域;產業鏈下游主要是零售和醫療機構。圖 41 醫療器械產業鏈資料來源:Wind,國金證券,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從區域上

102、看,截至 2021 年,中國生產醫療器械的企業數量有 28954 家。大量的企業分布在東部沿海區域,其中廣東共有 5221 家企業,占了全國的近五分之一(18%),也是唯一超過 5000 家的省份;江蘇和山東兩省企業數均超過 3000 家,超過 2000 家的省份僅有浙江省,為 2287 家;上述四個省份的企業數量占全國總數的近一半(49%)。西部省份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較少,如寧夏、青海、西藏分別只有 38 家、29 家和 14 家。41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圖 42 截至 2021 年中國醫療器械產品企業數量區域分布資料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前瞻產業研究院5221358030302287

103、17521268116111251085920 907 899854626 595 581 554501355 338 304 284164 138 106 102 706238291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北河南湖北上海北京安徽湖南遼寧江西天津福建四川陜西吉林重慶廣西黑龍山西貴州云南甘肅新疆內蒙海南寧夏青海西藏圖 43 2021 年中國各省份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資料來源:眾成數科,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熱點投資領域:無論從融資規模還是融資數量上來看,體外診斷都是最熱門領域。2021年,骨科器械、口腔科器械同比增加了 2 倍,AI(Artific

104、ial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輔助醫療領域熱度放緩,融資事件減少 10 起。從融資規模來看,2021 年 IVD 整體融資規模下降明顯,這主要是由于 2020 年發生了幾起較大規模的典型事件,如華大制造在 2020 年獲得了 10 億美元的融資等。心血管介入領域投融資規模增量最大,比 2020 年多出 20 億元,同比增長 28%,醫學影像領域融資增量為 18.15 億元,同比增長超 80%。在細分領域,2021年體外診斷、心腦血管介入兩大領域的投資次數占比超過 50%,醫療機器人、醫療影像、AI輔助獲投次數均為 5,一定程度上說明體外診斷、心腦血管介入、醫療機器人、醫療影響和A

105、I 輔助等領域將成為醫療器械行業的熱點發展領域。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42(二)行業近期熱點行業相關政策(2022 上半年):近些年來,國家對醫療器械行業重視程度顯著提高,在政策層面給予較大支持,鼓勵國內醫療器械加快創新、做大做強,實現進口替代;相關部門也在不斷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對于醫療器械行業制定了更為細致、明確的監管要求,以保障醫療器械行業的健康發展。圖 44 2020VS2021 年醫械細分領域融資事件和融資規模資料來源:眾成數科(原眾成醫械)圖 45 2021 年頭部機構投資醫療器械領域次數資料來源:眾成數科(原眾成醫械)43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綜合來看,國家多方面的

106、行業政策紅利,為國產企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政策扶持下,高端國產醫療器械已具備進口替代的資質,創新醫療器械的審評審批速度加快,國產器械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相應的器械細分行業龍頭迎來發展良機。重點收并購事件:對于醫療器械企業而言,補充產品線或技術、擴大市場規模,是并購整合的兩個重要驅動因素。2021 年以來,國內醫療器械領域共發生 43 起并購事件,交易金額總計 62 億元(不含未透露交易額的并購)。無論是某一領域的平臺公司,還是綜合類的平臺型公司,均通過收購增強實力。如三友醫療并購水木天蓬事件,三友醫療發布公告稱,擬使用自有資金 3.43 億元購買水木天蓬49.8769%的股權。交

107、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后者 51.8154%的股權,水木天蓬將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如啟明醫療并購諾誠醫療事件,啟明醫療于 2021 年 10 月 10 日宣布,已與諾誠醫療簽署協議,將以最高不超過人民幣 4.93 億元的對價,收購諾誠醫療 100%股權及對應權益。啟明醫療創立于 2009 年,是一家結構性心臟病創新器械綜合平臺。2017 年,其自主研發的介入瓣(TAVR)產品獲批上市,后于 2019 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中國制造介入瓣產品企業中最早上市的一家。表 9 醫療器械行業相關政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44三、數字醫療數字醫療涵蓋了醫療設

108、備系統、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和健康管理系統等所組成的信息化、網絡化、移動化和智能化醫療服務體系,是公共醫療的發展方向和管理目標。(一)行業發展現狀數字醫療呈現加速增長態勢。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逐步完善與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為中國數字醫療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數字醫療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并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截至 2021 年底,中國的智慧醫療市場規模達 2875 億元。此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醫療的不斷發展,中國的數字醫療用戶規模也在快速增長。據數據資料顯示,截至 2021 年,中國數字醫療用戶規模達 2.98 億,較 2020 年末增長 8308 萬,占網民整體的28.9%。中國數字醫

109、療領域每年注冊企業逐年攀升,2020 年到達峰值,注冊量達 2962,2021表 10 2021 年以來醫療器械領域交易金額在 1 億元以上的并購事件資料來源:動脈橙、企查查、上市公司公告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100002000030000400002020.062020.122021.062021.122020年6月-2021年12月中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情況用戶規模(萬人)使用率(%)圖 46 2020 年 6 月 2021 年 12 月中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情況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45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年有所緩和。在注冊的

110、企業當中,不僅有傳統醫療信息化企業和互聯網醫療企業向數字醫療轉型升級,還有大型互聯網企業憑借自身優勢進入數字醫療行業。產業鏈:從產業鏈來看,數字醫療行業產業鏈上游主體為物聯網、云計算、芯片、醫療器械、醫藥產品等;中游包括互聯網醫療、醫藥電商、數字醫保等;下游通過醫院、體檢中心、互聯網醫藥平臺等場景作用于終端患者。在上游端,物聯網是基于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是實現數字醫療的重要基礎;在中游端,是基于互聯網平臺開展的在線醫療、醫藥電商等服務,目前,行業內針對垂直領域的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且中游企業集中在互聯網巨頭、險資、第三

111、方創業者及部分醫藥企業;在下游端,醫療衛生機構是數字醫療最主要的應用場景。隨著近年來中國的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顯著提升,持續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了群眾健康需求,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區域上看,中國數字醫療企業的分布呈現較為明顯的集聚特征,企業聚集在沿海地區和長江經濟帶,廣東(深圳、廣州)、北京、上海和浙江(杭州)四地企業數量均在500 家以上,呈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山東省和江蘇省的企業數量在 300-500 家之間;中部區域分布的企業數量在 100-300 家之間,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四川、廣西等省區;西部和北部區域企業分布數量較少,如遼寧、內蒙

112、古、新疆、西藏等區域,企業數量在 100 以下。92712691975243929622723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6-2021年中國數字醫療相關企業注冊量圖 47 20162021 年中國數字醫療相關企業注冊量資料來源:易觀分析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46熱點投資領域:2021 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市場規模達 2145 億元,較 2020 年增加了 595 億元,同比增長 38.39%。截至 2022 年底,全球數字醫療獨角獸達到 107 家,在 2022年增加了 19 家,數字醫療行業依舊處

113、于高速發展期。根據易觀分析數據,AI 醫療、從醫療領域的子行業投融資漲幅中可以看出,醫療 AI2020 年投融資漲幅超過 200%,2021 年投融資漲幅也超過 150%,醫療保險、醫療信息化等子行業近兩年來投融資漲幅也超過 100%。(二)行業近期熱點行業相關政策:近些年來,中央和地方通過一系列政策的發布,從頂層設計到地方政策,從技術引導到評價指標,推動人工智能技術、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技術賦能醫院,促進數字醫療高效率、高質量地發展,將“數字醫療”建設推向高潮??梢灶A見,在不久的將來,明確的數字醫療定義、具體的數字醫療扶持政策將陸續發布。圖 49 中國數字醫療產品企業數

114、量區域分布資料來源:火石數據庫940000960000980000100000010200001040000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醫療衛生機構數(個)圖 48 20152021 年中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情況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47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表 11 數字醫療行業相關政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重點收并購事件:甲骨文(NYSE:ORCL)于2022年6月宣布完成對美國醫療保健IT公司CernerCorp(CERN.O)的收購。Cerner 是 EHR(electronichealthrecords,電子健康記錄)

115、領域的佼佼者。2022 年 6 月 6 日,Becton,DicksonandCompany(簡稱 BD,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BDX)宣布從私募股權公司 FrazierHealthcarePartners 以 15.25 億美元(102.3 億人民幣)全現金收購藥房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 ParataSystem。2022 年 1 月 6 日全球骨科巨頭史賽克宣布達成最終合并協議,以總股本價值約 29.7 億美元、企業總價值約為 30.9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202 億)的價格收購數字醫療公司 VoceraCommunications。四、健康服務(一)醫療服務醫療服務行業是以醫療衛生機構為核心

116、載體,為民眾提供診斷、治療、防疫、生育等方面的服務,以及提供與之相關的提供藥品、醫療用具、病房住宿和伙食等的業務。1、行業發展現狀近年來,中國醫療服務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由 2016 年的 329.1 百億擴大至 2021 年的509.9 百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1.5%。截至 2021 年底,全國衛生機構數量達 102.8 萬個,較去年增加 16714 個,其中醫院增加 1078 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 17164 個。同時,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48表 12 醫療服務細分賽道比較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01002003004005006002017年2018年2019年2

117、020年2021年投資規模(百億元)圖 50 20172021 年中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情況資料來源:中國報告大廳中國的醫療衛生機構服務量達 1.7 億人次(不包含診所、醫務室、村衛生室數據),同比提高 23.6%,環比提高 2.3%。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量為 0.7 億人次,同比提高 33.2%,環比提高 2.3%;鄉鎮衛生院服務量為 0.9 億人次,同比提高 13.1%,環比提高 0.8%(見附件 6)。從次均費用上看,中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和住院人均費用均呈穩定上升趨勢。2015-2021 年間,中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由 233 元增長到 291 元,住院人均費用由 8268 元增長到 9

118、848 元。此外,截至 2022 年中旬,全國醫療服務產業共有 238414 家企業,占全國企業的 0.59%,雖然數量較去年增加了 17046,但增長速率放緩。行業細分情況:從行業細分領域來看,醫療服務行業主要包括眼科、口腔、腫瘤、輔助生殖、中醫館等。據統計,2021 年以上賽道市場規模分別為 1337 億元、1450 億元、4545 億元、340 億元、1200 億元。49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產業鏈:醫療服務產業鏈涵蓋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的全過程產業體系,其發展主要受支付方、技術、業態和應用場景四方面變化的影響。在新醫改、分級診療制度的推動下,醫療服務產業鏈正加速分解、重組和創新,民

119、營醫院、民營診所、健康管理、第三方醫療服務、互聯網醫院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并將突破傳統的以公立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服務空間場景,催生出醫聯體、零售化醫療以及互聯網醫院等更加豐富的醫療服務應用場景。從區域分布來看,截止至 2022 年年中,全國醫療服務產業共有 238414 家企業。其中,廣東省醫療服務企業數量最多,共有 44903 家,占全國醫療服務產業的 18.83%;山東省和四川省次之,分別有 17967 和 15357 家,占全國醫療服務產業的 7.54%和 6.44%。西藏、青海等地醫療服務企業數量較少,兩地企業數量的總和小于 1000,醫療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另外,從企業結構來看,全

120、國醫療服務企業總數為 238414 家,其中上市企業有 13 家,占全國醫療服務企業數量的 0.01%;高成長企業 181 家,占全國醫療服務企業數量的 0.08%,高技術企業 131 家,占全國醫療服務企業數量的 0.05%。圖 51 醫療服務產業鏈全景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596888266711351717060622136823841437.20%38.50%37.30%50.30%29.80%7.7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20172018201920

121、2020212022企業數量(家)存量企業數量增長率(%)圖 52 2017 年 1 月-2022 年 6 月全國醫療服務存量企業數量變化資料來源:上奇產業通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5044903179671535712989122099667 9466922387297517 7311 71266843650962495268 5256 50503991 3791 3576 3402 326826072270 221118641541852525261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廣東省.山東省四川省浙江省江蘇

122、省北京市河南省遼寧省河北省重慶市山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陜西省安徽省福建省云南省上海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吉林省貴州省黑龍江省天津市.江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海南省新疆維吾爾自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圖 53 截至 2022 年 6 月全國醫療服務企業區域分布資料來源:上奇產業通熱點投資領域:從投資角度來看,醫療服務行業可大致劃分為數字醫療 toC(toConsumer,即面向消費者)、數字醫療 toB(toBusiness,即面向企業客戶)、民營醫院、第三方機構以及醫藥流通等五個細分領域。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20年8月 2019年2018年201

123、7年2016年2015年2015-2020年8月融資事件數量變化數字醫療2C數字醫療2B民營醫院第三方醫藥流通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20年8月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5-2020年8月融資額變化數字醫療2C數字醫療2B民營醫院第三方醫藥流通圖 54 2015-2020 年 8 月融資事件數量和融資金額變化資料來源:貝殼社數字醫療 2C 的融資熱點集中在遠程問診、醫藥電商和慢病管理類產品;數字醫療 2B 的融資主要集中在醫院數字化項目,輔助診斷和智慧醫療成為今年的大熱點。20152018 年,民營醫院融資勢頭大好,

124、而 2019 年后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融資額和融資數量遠遠不及往年同期,融資熱點主要集中分布在口腔、眼科等細分領域。第三方機構包括第三方影像、醫療、消毒等,融資主要集中在影像和檢測領域。醫藥流通領域一級市場很少有融資,主要為實體藥店和醫藥電商的并購。51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2、行業近期熱點行業相關政策:目前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健康服務需求,國家各部門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醫療服務行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文件內容主要以價格和互聯網為主題,要求醫療機構加強對醫療服務價格的宏觀管控,建立分類管理、醫院參與、科學確定、動態調整的成熟的醫療服務價格機制;同時鼓

125、勵醫療服務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組織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示范區建設,確保醫療服務和數據安全,為居民提供便捷智能的醫療服務。表 13 健康服務行業相關政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重點收并購事件:醫療服務領域的并購整合主要以橫向擴展和縱向深入為主,橫向擴展指醫療服務集團收購醫院、診所等實體醫療機構,縱向深入即線下服務機構收購線上或線上服務機構收購線下。整合一些特殊醫療項目所需的資質,也是驅動醫療服務集團進行并購的因素之一。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52表 14 2021 年以來醫療服務領域交易金額在 1 億元以上的并購事件資料來源:動脈橙2021 年以來,醫療服務領域共計產生

126、了 23 起并購交易,總金額達到 91 億元。錦欣生殖、海吉亞醫療并購活躍度高,且貢獻了單筆金額最高的兩筆交易,交易金額分別為 30 億和 17.35 億元。(二)康養服務康養產業是涵蓋醫療、科技、體育、文化等諸多業態于一身的產業體系??叼B行業指從事康養相關性質的生產、服務的單位或個體組織結構體系的總稱。1、行業發展現狀以當前康養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重點布局領域在健康養老領域。近五年市場規模穩定增長在中國政府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背景下,養老院“醫養結合”的模式得以不斷深化,同時養老服務也變得日趨豐富和特色化。數據顯示,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由 2018 年的 6.6 萬億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127、8.8 萬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 10.1%。從健康養老企業數量來看,截至 2022 年 6 月份,中國養老企業成立 13 年的數量最多,共有98728家,其次成立510年的企業共有77026家,成立35年的企業有68372家??傮w來看,中國養老企業成立年限多數集中在 1-5 年內,養老行業在近幾年迅速發展。從健康養老模式結構來看,居家養老占市場份額 96%,社區養老占 3%,機構養老占 1%。從養老方式來看,目前比較成熟的養老方式主要有康療型養生養老、居家型養生養老、異地養生養老、農家休閑養生養老、立體式養生養老、農村集體養老六大類。53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行業細分情況:從行業細分領域來

128、看,養老產業主要包括養老金融業、養老地產業、養老用品業和養老服務業四個部分。其中,養老金融是指由有關金融監管機構統一管理、以解決養老問題為目標、以養老產業為依托,由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養老儲蓄、養老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信托、養老基金等金融服務方式組成的統一體系;養老地產業是指從事與老年人及全體公民老年期相關聯的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的產業,從居住屬性講,主要包括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公寓、老年社區、護理院和老年人原有住宅等建筑設施以及相關配套措施;養老服務業是指提供各類動態服務以滿足老齡需求,按照服務內容分為日常生活服務、經濟理財服務、健康服務、醫療服務、康復護理

129、、旅游交往、精神文化生活、法律服務、臨終關懷和長期照護服務等;養老用品業是指為老年人提供各類適老化實體產品,按照產品需求細分為日用品、服飾、輔助生活工具、助行器材、電子電器、保健用品、醫療器械、康復器材、醫藥用品、護理用品、文化用品和殉葬用品等。產業鏈: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養老產業鏈是一個新興概念,起始于養老服務需求,全面覆蓋養老地產及養老用品產業,涉及眾多養老支持產業及其上下游產業,是一個具有較高復雜度、集成度的養老產業體系。一個完整的養老產業鏈應該包括核心產業、支柱產業和上下表 15 中國養老養生模式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圖 55 養老產業產業鏈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130、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54游配套產業。經過數年的產業發展與整合,中國現有的養老產業鏈具有以養老服務為核心產業,老年食品、醫療康復、養生保健、護理、旅游休閑等產業為支柱,保健品生產、藥品、輔助器械等產業為上游產業,養老房地產、養老金融服務、殯葬等產業為下游產業。從區域分布上看,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養老機構明顯多于西部地區,基本與人口分布相符。河南省養老機構超過 3,000 家,位列第一,其次為四川省和江蘇省,養老機構數量為 2531家和 2469 家。圖 56 2020 年中國大陸地區養老機構數量地區分布資料來源:中健聯盟產業研究中心各省市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和建設需求建設健康養老服務體系

131、。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在養老機構的建設上存在養老用地難、用地貴等問題,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進行養老服務土地供給制度改革,在城市詳細規劃中明確空間,通過租賃、置換等方式獲取土地及設施,面向社會公開招募運營商;重慶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實現農村基本養老服務全覆蓋;廣東推動公辦養老機構入駐評估輪候制度建設,優先保障失能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熱點投資領域:在全球老齡化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眾多企業資本轉戰康養產業,資本流動主要集中在養老服務領域,資本方主要通過股權收購、合作合股等方式,快速搶占養老產業賽道;養老地產商通過項目投資的方式,整合產業鏈資源,打造企業產業鏈閉環;醫療健康企業通過資本運作的方

132、式,補充企業的養老產品線。55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表 16 2021 年康養服務領域收并購事件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2、行業近期熱點行業相關政策:2020 年,中國康養產業迎來新的發展階段,政府加速推動康養產業與養老服務業、旅游業、互聯網、健康休閑產業的融合發展,并將康養作為未來鄉村振興的新動能。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康養產業的數字化發展優勢顯現,智慧康養成為政策培育重點。表 17 截至 2022 年國家層面有關智能養老行業的政策重點內容解讀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重點收并購事件:2021 年 7 月 10 日,由中國誠通牽頭發起,聯合中國鐵建、國藥集團、大家保險共同成立

133、的中康養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康投”)在京揭牌。中康投定位于通過投融資平臺、產業培育平臺、公共服務平臺三位一體建設,著力打造國內最大的康養投資運作平臺,中康投將重點投資布局醫養結合、康養旅居、康復保健、養老社區等服務設施的開發、建設、改造及運營,專注于醫療健康服務、人才培養、智慧養老、輔具用具等康養產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56業鏈的新型成長企業的孵化培育,并同時為康養產業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資顧問服務。(三)醫美服務醫療美容科是指運用藥物、手術、醫療器械以及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不可逆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修復與再塑的美容方式。根據介入手段,醫療

134、美容可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手術類項目從根本上改變面部以及身體部位的外觀,包括眼部手術、鼻部手術、胸部整形和吸脂瘦身等,非手術類項目又稱輕醫美項目,包括注射項目與皮膚護理等。1、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根據佛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1 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 1891 億,即使2020 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市場依然實現了 7.9%的增速,并在 2021 年增速反彈至 22.1%,2016 年至 2021 年的五年復合增速達到 19.5%,遠超全球的 4.3%,預計未來十年醫美行業是消費行業中的黃金賽道。此外,根據2022 年光電醫美行業消費趨勢報告,2023 年中國醫美用戶人數預計將達

135、2354 萬人;而根據2021 醫美行業白皮書,對比海外的醫美大國,2020 年中國本土消費規模提升潛力巨大。00.10.20.30.40.50.60.70.80.9050010001500200025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17-2023年中國醫美用戶規模(單位:億元)中國醫美用戶規模(萬人)YoY(%)82.447.942.826.420.80102030405060708090韓國美國巴西日本中國2020年世界各國醫美項目千人診療量(個)全國新增企業數量資料來源:天眼查,新氧數據顏究院圖 58 2020 年世界各國醫美項目千人診療量圖 57 201

136、7-2023 年中國醫美用戶規模行業細分情況:從行業細分領域來看,根據是否需要手術,醫美可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醫療美容,均是由經注冊的專業醫師及醫療專家進行。非手術類醫美項目由于風險小、費用少、易操作等特性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在醫美市場中占據六成市場份額,近年來隨著醫美市場的發展,手術類項目市場占比呈現小幅上升趨勢。數據顯示,手術類占比 58%,非手術類占比 42%。產業鏈:從產業鏈上看,行業上游為醫療美容原材料、耗材、藥品生產商及器械設備的制造商,如 JUVA、華熙生物、愛美客等;醫美行業中游為醫療美容機構,包括公立醫院的整57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13.70%13.30%12.30%10

137、.10%7.30%43.30%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杭州市廣州市其他圖 59 2021 年醫美相關城市交易額占比資料來源:新氧形外科、皮膚科和非公立醫療美容機構;下游為對接廣大終端消費者的線上渠道和傳統線下渠道。從區域上看,目前全國在業或存續的醫美相關企業有 4.29 萬家,主要集中在經濟大省,企業數量超 1000 家的有 15 個省份,其中廣東省醫美相關企業數量最多,為 6324 家。江蘇和山東省緊隨其后,企業數量在 3000 以上。北京、四川、浙江、河南、陜西、遼寧、湖南等省份醫美企業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十。從醫美的消費市場來看,醫美產業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上廣深和一線中大型經濟發達城市,這些區域人們

138、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都比較高,存在一大批的潛在客戶。根據新氧2022 醫美行業白皮書,2022 年醫美行業交易總額排名前 5 的城市為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廣州。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市2022年交易額總和占比達到34.3%,超一線城市醫美消費能力可見一斑。熱點投資領域:2021 年是醫美行業回歸冷靜與理性的一年,也是行業面臨由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轉型陣痛的一年。行業投融資市場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行業監管規范、產業集中、市場化需求充分的產品領域,例如注射類產品以及醫美器械制造等,行業整體注重技術和研發。產品相關,87.64%機構相關,6.96%互聯網相關,5.40%2021年醫美行業投融資金額分布產品

139、相關,57.00%機構相關,22.00%互聯網相關,21.00%2021年醫美行業投融資事件分布圖 60 2021 年醫美行業投融資金額分布及融資時間分布資料來源:醫美研究院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58據醫美研究院發布的2021 年醫美行業投融資報告,2021 年,醫美領域共有 35 起投融資事件發生,在已透露金額的項目中,總融資金額達 189.34 億元。其中上游融資收購事件 20 起,占全年融資收購事件的 57%。從金額上看,上游產品融資收購金額約占全年的87.64%,可以看到資本市場對醫美行業的熱度主要集中在上游產品;金額重大的標的主要集中在玻尿酸、肉毒素、光電儀器等。2、行

140、業近期熱點行業相關政策:在 2017 年以前,醫美的相關政策主要呈散點狀態;2017 年之后,國家政策層面更關注醫美行業,更多監管方介入對行業進行大力整治。在 2022 年,監管甚至比以往更加縱深,也更加落地,涉及整個醫美的上下游,政策監管的趨嚴趨細,將推動醫美行業良性發展。表 18 醫美行業相關政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重點收并購事件:自 2021 年來,醫美器械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光電類醫美器械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注射類醫美器械的市場份額向領先企業集中。國內企業通過自研及并購進入市場,逐漸成為產品線較為豐富的綜合性醫美器械公司。59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表 19 醫美行業重點

141、收并購事件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五、前沿療法(一)腦科學腦科學投資領域橫跨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生物制藥、人工智能、材料芯片、數字療法等多個細分領域。1、行業發展現狀腦科學和神經醫學是近年來醫療行業的絕對熱點之一,全球老齡化的趨勢引發了行業對神經退行性疾病探索的持續加碼。埃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完成 2.5 億美元融資,Facebook 宣布改名為 Meta,引發全民關于“元宇宙”腦機接口的無限遐想。市場規模呈現大發展態勢。進入 21 世紀以來,腦科學研究呈現大發展態勢??茖W家們不但揭開了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和感覺的工作原理、腦信息傳遞和優化處理的機制,初步揭示出精神疾病的產生機理

142、,還成功繪制出人腦的動態發育藍圖,破譯了人類大腦的兩個組織軸以及腦神經元網絡結構適應環境的動態機制等。正是因為腦科學的前景,該行業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根據CBInsight的數據,2020年,腦科學領域的全球市場規模為62億美元。華安證券數據顯示,中國目前腦機接口市場約 10 億元人民幣,到 2024 年,中國腦機接口行業綜合市場規模有望超過 1200 億元。腦科學未來將會成為下一個有可能為人類社會帶來顛覆性影響的產業。企業分布:腦科學研究機構大多分布在東部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以及中部省份的省會城市,且國內腦科學研究機構大多和當地高校合作設立。從數量上看,北京市和上海市的

143、機構數量最多,相關的研究機構數量均在 7 個以上,其次是南京、香港、深圳、廣州、成都等城市,機構平均數量為 3。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60熱點投資領域:從全球來看,腦科學領域投融資在近 6 年呈上升趨勢。2021 年全球有181 起融資事件,金額高達 67.64 億美元。2021 年平均每起事件的融資金額為 3700 萬美元,具體來看,除去沒有披露融資金額的事件,2021 年僅有 2 起百萬美元以下的融資,融資主要集中在千萬美元級,有 110 起,是 2020 年的兩倍、2019 年的三倍,因此 2021 年是目前融資總額和事件數最高的一年。在中國,腦科學領域同樣呈上升趨勢,20

144、21 年共完成 54 起融資,總額為 13.2 億美元(近 86 億人民幣)。圖 61 中國腦科學機構分布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139113912917294435776764256442108052913208287114114115181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全球融資總數(百萬美元)國內融資總數全球融資事件數圖 62 20162021 年腦科學領域融資情況資料來源:動脈橙全球腦科學價值趨勢報告61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從投融資的細

145、分領域來看,腦科學企業融資多點開花,不同類型的腦科學公司均獲得大量融資,包括做腦科疾病篩查、干預、治療的數字療法,腦部影像設備以及相應的 AI 影像輔助診療公司,腦功能區研究及治療公司,電腦設備、腦機接口及腦控機器人設備公司,乃至到線下腦科醫院等均有融資。表 20 腦科學行業融資細分領域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2、行業近期熱點行業相關政策:自 2016 年中國腦計劃正式啟動,2017 年四部委聯合印發的“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提出腦與認知,腦機智能、腦的健康三個核心問題。此后,全國各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腦科學行業的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強調發展壯大類腦科技類未來產業,北京、

146、上海、浙江、重慶的文件中明確提到支持腦機接口的相關政策。表 21 腦科學行業相關政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62重點收并購事件:2021 年 9 月 29 日,腦科學企業念通智能宣布完成千萬級 Pre-A 輪融資的同時,還透露了與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開展的深入合作,面向腦卒中患者研發了 eCon-Hand 腦控外骨骼康復訓練系統。eCon-Hand 由腦電頭盔和外骨骼機械手組成,腦電頭盔負責腦電波采集和實時解碼,外骨骼機械手則根據腦電指令輔助患者的患側手進行抓握或伸展訓練。在系統的輔助下,患者即可通過自己的腦電波控制患側肢體進行主動康

147、復訓練。(二)基因技術基因技術的本質是開啟大人群的生命健康數字化模式,通過生物信息學等 BT(高通量測序、生物信息建模)與信息技術 IT(云計算、機器學習和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度融合,是惠及人民健康、國家安全、民生福祉的生物經濟。1、行業發展現狀基因行業目前整體處于平穩發展階段?;诓煌夹g和應用場景,基因行業的不同賽道領域差距較大,可以將不同賽道的發展成熟度與期望值描述如下:創新萌芽期:相比新興技術領域,按照成熟度依次為DNA存儲、DNA計算機、基因組合成、基因編輯、遺傳咨詢、臨床代謝組等;過渡期望期:市場部分熱點應用。按照成熟度依次為新生兒基因篩查、腫瘤免疫、基因大數據 AI、消費級基因檢測

148、、急性傳染病原微生物檢測等;泡沫化低谷期:在過渡期望期后的應用。按照成熟度依次為生物信息、DNA 司法鑒定、微生物組、基因云等;復蘇期:按照成熟度劃分依次為單分子測序、建庫質控、腫瘤基因診斷、遺傳病基因診斷、腫瘤早篩、測序設備 RD 等;平穩成熟期:按照成熟度劃分依次為面向科研和科技服務的基因檢測、生育健康。圖 63 基因細分領域的 Cartner 曲線資料來源:Yourmap 數據庫63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中國基因治療市場仍較落后,市場規??焖侔l展。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經有 20 款以上的基因治療法上市,20172021 年全球基因治療行業市場規模增長速度維持在 50%以上,2021 年

149、市場規模約 120 億美元。中國基因治療市場從 2020 年起也開始回暖,截至 2021 年,中國基因治療市場規模超過 5 千萬,規模增速接近 150%。此外,從基因治療行業按病理類型看,全球應用于罕見病的基因治療方法市場占比最大,占比約 30%以上;其次是腫瘤科、血液病、心血管、眼科、神經病學及其他,市場占比分別為 28%、6%、5%、4%、3%。-40%-20%0%20%40%60%80%100%120%140%160%010203040506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16-2021年中國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及增速中國基因治療市場規模(百萬元)YOY0%5%10%

150、15%20%25%30%35%40%45%50%050010001500200025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16-2021年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理市場規模及增速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DMO市場規模(億元)YOY圖 64 20162021 年中國基因治療市場與中國細胞與基因質粒市場規模及增速資料來源:行行調查研究中心行業細分情況:基因行業包含基因檢測(面向科技服務)、基因診斷(面向臨床檢驗)、基因治療(面向新藥)、基因合成/DNA 合成(面向工程生物)至少四個領域,包含生物信息、遺傳病診斷、NIPT、胚胎植入前檢測(PGT)、伴隨診斷、腫瘤早診、病原微生物檢測、司法鑒

151、定、分子育種、DNA 存儲等十余個賽道,不同技術所處的發展周期有很大不同,不同場景的標準和應用技術及設備均有較大的差別。產業鏈: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基因技術產業鏈包括了上游儀器、中游服務提供商以及下游終端應用三個環節。以基因治療領域為例,其產業鏈上游以生物科學工具、基因治療 CRO/CDMO 為主;中游為基因治療新藥研發企業,包括病毒載體類產品、溶瘤病毒產品、CAR-T、CAR-NK 產品等;下游為終端銷售領域,主要包括醫藥、零售藥房。從區域分布角度來看,目前中國基因治療行業區域性特征明顯,主要分布在中國珠三角地帶,像是廣東等地,且北京、江蘇等地也擁有中國基因治療行業代表性企業。熱點投資領域:根

152、據YourMap數據庫,2021年間,中國基因行業共發生141起投融資事件,總金額達 224.85 億元人民幣,同比 2020 年總金額下降幅度達 41.8%。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642021 年,國內融資金額較多的月份分別是 2、6、7、11 月。其中,2 月份藥明奧測在腫瘤賽道融資約 9.7 億元;6 月份先聲診斷在腫瘤賽道上融資 6 億元,齊碳科技在生產配套賽道融資 4.2 億元;7 月份吉因加成功募資 7.5 億;11 月份主要是新格元生物在科研服務賽道融資 5.17 億。由此可見,腫瘤賽道在 2021 年的投融資方向的市場熱度很高,吸引資本重度投資。在投融資額上,藥明

153、奧測、先聲診斷、吉因加已完成累計 23.2 億元的融資額。0 5 10 15 20 25 010203040506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融資金額(億元)融資事件圖 65 2021 年國內基因行業融資事件統計資料來源:Yourmap 數據庫22.70%21.30%17.70%12.10%7.80%5.70%5.70%3.50%1.40%0.70%0.70%0.70%2021年國內基因行業融資企業賽道分布生產配套腫瘤早診和伴隨診斷基因治療傳感染防控生物合成大數據科研服務遺傳病輔助診斷生育健康DNA存儲分子育種基因+新藥研發24.50%21.60%17.60%9.8

154、0%6.90%6.90%3.90%2.90%2.90%2.00%1.00%2021年國外基因行業融資企業賽道分布大數據腫瘤早診和伴隨診斷生產配套科研服務傳感染防控基因治療生物合成遺傳病輔助診斷生育健康DTC司法鑒定圖 66 2021 年國內外基因行業融資企業賽道分布資料來源:Yourmap 數據庫根據Yourmap8數據庫統計結果,在細分領域的賽道上,基因行業熱門的賽道有生產配套、腫瘤早診和伴隨診斷、基因治療、大數據。在國內,前四大熱門賽道分別是生產配套、腫瘤早診和伴隨診斷、基因治療、傳感染防控。在國外,前四大熱門賽道分別是大數據、生產配套、腫瘤早診和伴隨診斷、科研服務。2021 年中國最熱門

155、賽道是生產配套,從側面反映中國正努力打破上游測序儀、合成儀、PCR 儀等高端設備以及試劑或試劑盒長期被國外廠家壟斷的格局,主要是因為設備成本是基因產品及服務的核心成本,測序儀、PCR 儀等設備作為上游核心生產資料,占據較大的比例。其次是腫瘤早診和伴隨診斷,主要影響因素是癌癥的死亡率過高,中國新發癌癥的案例65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大約是美國的兩倍,癌癥死亡案例是美國的 5 倍,癌癥的早篩早診和伴隨診斷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此外,伴隨著基因行業的高速發展,測序和合成成本的進一步降低,CRISPR 等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升級,基因行業的熱門投資賽道是:測序儀及生產配套、基因合成和基因治療/基因編輯等總

156、體上以原創技術及生產平臺為主。2、行業近期熱點行業相關政策:中國大力發展基因與生物技術。2021 年科技部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將基因與生物技術作為六大未來產業之一。根據 2021 年基因行業相關政策,國家正著力推進罕見病藥物研發、IVD 技術、癌癥早篩早診覆蓋范圍等。表 22 生物技術行業相關政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重點收并購事件:2021 年 4 月,西門子以 164 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瓦里安的收購。瓦里安是全球最大的 X 射線數字成像公司,也是直線加速器、伽馬刀等產品的主要生產企業。西門子在影像診斷領域為全球前三的巨頭,其最受歡迎的產品為分子診斷產品和MRI(Nuclear

157、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即核磁共振成像),該產品主要用于癌癥診斷。此次收購,將實現雙方在影像診斷、體外診斷和介入治療等領域的強強聯合,進一步促進西門子打造獨一無二又高度融合的醫學影像、實驗室診斷、人工智能和治療產品組合,并利用人工智能輔助分析技術,深入開發和提供基于數據的精準醫療服務,重新定義癌癥診斷、治療服務和預后管理。伴隨瓦里安成為西門子醫療旗下的新業務部門,預計從 2025 財年開始,每年至少可實現 3 億歐元的協同效益。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66六、健康食品健康食品是指原材料取自天然的動植物,經過先進的生產工藝,將其所含豐富的功效成分作用發揮到極

158、致,從而能調節人體機能,適用于有特定功能需求的相應人群食用的特殊食品。(一)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隨著社會高質量發展,人們對于健康愈發重視,健康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據統計,中國 75%以上的人群處于亞健康狀態,因此該群體對營養食品有特殊需求。2021 年中國健康食品需求量達到 71.9 萬噸,同比增長 6.2%,隨著中國人口持續增長,行業未來仍有較大發展潛力。從健康產品的產量上看,20162021 年,中國的健康食品產量逐年增長,從 2016 年的 50.6 萬噸增長到 2021 年的 72.7 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 6.23%,且中國健康食品市場規模也穩步增長,由 201

159、6 年的 1370 億元增長到 2021 年的1961 億元。5154.959.363.667.771.90102030405060708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16-2021年中國健康食品需求量統計需求量(萬噸)50.653.958.864.168.272.777.20102030405060708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2022E2016-2021年中國健康食品產量統計產量(萬噸)圖 67 20162022 年中國健康食品需求量及食品產量統計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1370148216271710184719612079050010

160、001500200025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16-2022年中國健康食品市場規模統計市場規模(億元)圖 68 20162022 年中國健康食品市場規模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67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圖 69 健康食品分類資料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行業細分情況:從細分情況來看,廣義的健康食品包含保健食品(藍帽子)和功能性食品(無藍帽子),保健品又大致可劃分為膳食補充劑、體重管理產品和運動營養品、傳統滋補產品四大領域。膳食補充劑在國內占主導地位,市場規模占比一直保持在 90%以上。體重管理領域的產品針對瘦身節食人群,潛在消費需求不容小覷。運動營

161、養領域的保健食品主要針對健身和經常運動的人群,占比雖小但增速較快。傳統滋補品領域近年來受到其他保健食品行業的擠壓,市場日漸萎縮,且在生活、工作節奏加快的背景下,傳統滋補品不能滿足現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產業鏈:從產業鏈來看,健康食品產業鏈分為上游原料生產加工,包括農產品加工、動植物提取物加工業、醫藥原料制造業等;中游產業包括開發、生產、運營和營銷等各個環節,有多種產業模式,例如提供產品解決方案、各個相關品牌運營方案等;下游產業通過各種渠道到達最終消費者,包括藥店、直營、電商、商超和母嬰社群等。圖 70 健康食品產業鏈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從企業角度來看,健康食品行業由于不同人群的消費

162、需求差異極大,企業的競爭首先體現在品類選擇上,后續品牌投入也是企業競爭的重點。但由于各企業競爭的賽道重合度高、消費者普遍對品牌認同度、忠誠度低,因此企業競爭的核心在渠道上。行業目前面臨著監管嚴格化和規范化的趨勢,市場份額將持續向行業龍頭集中。未來,成熟企業應具備多個子品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68牌對應不同消費需求,而行業未來發展將取決于需求增加、人均消費上升、政策監管、資金支持等因素的影響。熱點投資領域:長期以來,功能性和天然性產品占據健康食品市場主體,并帶動市場持續增長,除綜合性健康食品以外,部分主打促進消化、管理體重、能量恢復的健康食品持續受到市場關注。健康食品是食品領域中最

163、熱門的投資領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1 年健康食品領域投融資時間數量占全行業總量的 27%,遠超其他食品細分領域。(二)行業近期熱點行業相關政策: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要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的安全監管制度。其他多項政策也都包含健康食品行業規范性法規,從健康食品標簽、宣傳、安全等方面對中國健康食品行業發展提出了要求。具體政策如下:表 23 健康食品行業相關政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重點收并購事件:在全民對大健康的追逐下,健康食品市場規模逐年攀升,其發展也備受資本追捧,誕生了很多新銳品牌。2022 年 1 月,功能正餐品牌輕松法則完成近千萬元天使輪融

164、資。2021 年間,健康食品品牌糖友寶寶、衡美、零號英雄、Wonderlab 等也陸續加碼融資。69附件二:重點領域發展情況據公開資料顯示,2021 年一整年來,至少有 52 家品牌獲得融資,其中至少超六家完成了億元的 A 輪融資。AgeClub 統計了幾起發生于 2021 年的功能性食品融資事件,可以看到,健康食品的功效主要在于體重管理、控糖、減壓、助眠、健康養生等,代表產品主要有飲品、益生菌、食物棒、軟糖等。表 24 2021 年的功能性食品融資事件資料來源:AgeClub根據保健品行業投融資事件匯總可以發現,近兩年保健品行業部分企業處于橫向整合等目的采取協議收購等方式進行并購,2021

165、年至 2022 年 6 月保健品市場并購情況如下所示:表 25 20212022 年 6 月保健品市場并購情況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70附件三:跨境并購交易案例一、2021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中國前五大出境并購交易以下內容不含未披露金額交易:二、2021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全球交易金額前五大出海交易以下內容不含未披露金額交易:表 26 2021-2022 年上半年中國前五大出境并購交易資料來源:德勤2023 年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投融資與并購市場展望表 27 2021-2022 年上半年全球交易金額前五大出海交易資料來源:德勤202

166、3 年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投融資與并購市場展望71附件三:跨境并購交易案例三、2021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前三大外資企業于中國市場的并購交易以下不含未披露金額交易及純融資交易:四、2021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交易金額前五大民營企業出海交易以下不含未披露金額交易及純融資交易:表 28 2021-2022 年上半年前三大外資企業于中國市場的并購交易資料來源:德勤2023 年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投融資與并購市場展望表 29 2021-2022 年上半年交易金額前五大民營企業出海交易資料來源:德勤2023 年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投融資與并購市場展望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

167、72附件四:國際產業園案例一、美國(波士頓)(一)基本情況波士頓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生命科學產業集群,“波士頓”經驗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樹立了模型和標桿。波士頓擁有超過 40 所世界級頂級高校和近 250 萬平方米生物醫藥實驗室,50 多位諾貝爾生物學、醫學獎得主,以及 9 萬名生物醫藥領域從業人員;波士頓集聚了全球前十名的醫療器械公司和絕大多數全球排名前二十的制藥公司。(二)產業集群波士頓生命健康產業代表性園區是長木醫學區和肯德爾廣場。長木醫學區是波士頓西南部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地,也是目前世界著名的生物醫療、醫療教育和研究中心,區域占地約 0.86 平方公里,建筑面積超過 185 萬平方米,聚集了

168、多所著名醫院和生物科學研究機構;肯德爾廣場是位于劍橋市中心的綜合研發辦公體,是全球生命醫學研究高度集中的地區之一,麻省理工學院是肯德爾廣場發展的核心創新驅動力,在當地擁有 1000 家以上的本地關聯企業,波士頓創立的眾多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了麻省理工學院和全球的生命健康產業有效開展合作。(三)發展特點波士頓的研發成果轉化加速體系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其一,與全球醫藥企業巨頭、初創公司、大學及科研機構實驗室、醫療機構四者之間緊密合作,緊密互動打通渠道,形成了以基礎創新研發為主導的新型產學研用互動格局;其二,技術轉移加速商用,在波士頓的研究型大學和各類科研院所內,設有大量的技術轉移部門,通過加強企業對

169、校園科研的贊助,強化企業與校園的鏈接,使校園的科技研究和技術授權能夠快速商用。圖 71 集群研發及轉化體系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資料整理73附件四:國際產業園案例圖 72 波士頓技術轉移體系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波士頓政府+PE/VC 的資金支持體系是全球生物醫藥體系的標桿模式之一,生物醫藥行業屬于資金和創新雙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資金的長期扶持,政府扶持+PE/VC 的資金支持體系吸引了大量的初創企業集聚在波士頓地區,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得以迅速發展。二、瑞士(一)基本情況瑞士是歐洲微型小國,卻是全球著名的創新強國。瑞士作為歐洲最強大、最具創新力的生命科學基地,具有“人均生物技術

170、專利世界前列、全球新藥注冊程序最快的國家之一、全球稅率最低”等標簽,具有顯著的創業活力和創新能力。瑞士一直把生物技術產業作為下一個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關鍵產業,對生物技術投資大,形成了以大學為核心的日內瓦洛桑、巴塞爾、蘇黎世和提契諾四大生物科技產業圈,四大生物科技技術圈中生命健康相關企業已有 200 多家。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士是世界上生命健康企業密度最大的國家。(二)產業集群自 2000 年初開始,瑞士西部地區以洛桑、日內瓦、瓦萊州為核心,集聚了一批從事植入物和聽力設備、診斷裝置等醫療技術領域的企業,區域擁有 500 多個研究實驗室,匯集了4所世界著名高校(日內瓦大學、洛桑大學、弗里堡大學和納

171、沙泰爾大學)、日內瓦大學醫院、瑞士實驗癌癥研究所、瑞士生物信息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瑞士西北部以巴塞爾為核心,聚焦生物技術、醫療技術、數字健康與數字科技等領域,發展成為全球生命科學和精密制造業的中心,同時也是瑞士最重要的生命科學基地以及瑞士化工醫藥工業的中心。憑借優厚待遇等因素,區域吸引了一大批從學術研究與工業研究到 CMC和配方,再到臨床開發和商業運營所需的各類人才。蘇黎世地區聚焦罕見疾病和腫瘤領域,在抗體藥物和個性化醫療方向形成競爭優勢。蘇黎世生物科技園是瑞士生命健康產業園的代表。園區占地面積55000平方米,擁有初創企業、國際企業以及大學、研究院等各個產業主體。其中蘇黎世大學、蘇黎世聯邦中

172、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74理工學院和蘇黎世大學醫院為園區提供了強勁的創新源頭,眾多大學研究人員在園區成立公司,并享受園區11層樓的實驗室、CT-PET/PET-MR中心、用于制造放射性藥品的回旋加速器、蘇黎世州藥房的生產中心等基礎設施服務,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稅收優惠、大量風險投資和種子基金等政策服務。此外,致力于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支持技術轉讓,包括推進學術界、初創企業和合作伙伴之間的交流和高級培訓,也是該園區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圖 73 生命科學領域產業園區空間布局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3314379140154786452605001000150020002500

173、3000350040004500500020162017201820192020瑞士生物技術領域總產值(億瑞士法郎)圖 74 2016-2020 年瑞士生物技術領域總產值資料來源:瑞士生物技術協會(三)發展特點瑞士發展生命科學產業具備眾多競爭優勢,包括擁有充滿活力的創業環境、能夠鏈接全球網絡的資源、高質量的生活和良好的工作條件、大批高素質人才、政治穩定和中立的國內環境等。瑞士生物技術領域總體市場規模呈現穩中有增態勢。瑞士生命科學領域包括生物技術、制藥產業和醫療技術等細分領域,生物技術和制藥產業涵蓋了整個價值鏈,兩大細分領75附件四:國際產業園案例域貢獻了瑞士 40%以上的出口,其中醫療技術公司

174、出口占總出口額的 5.2%。314 家研發型企業主要聚焦在克隆抗體藥物、疫苗、血液制品、重組蛋白藥物、多肽藥物及基因治療等領域,相關從業人員約 1.6 萬人;醫療技術公司集聚 1400 多家,從業人員約 6.3 萬人。良好的環境吸引國際企業快速擴張與集聚。2020年瑞士生物科技初創企業增長31%以上,企業投資從 2019 年到 2020 年幾乎增加了兩倍,達到 34 億法郎。高強度研發投入推動科技成果高產出。2019 年總部設在瑞士并在生物醫藥恒業注冊的所有制藥公司研發總投資約 70 億瑞士法郎,幾乎是他們在瑞士實現銷售額的兩倍。以羅氏為例,2021 年研發預算達到 148 億法郎,居于全球十

175、大研發投入藥企榜首,相比 2020 年研發預算增長 14%,研發投入強度達 23%。近 5 年,瑞士始終是世界上人均生物技術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圖 75 歐洲國家人均專利申請數量資料來源:瑞士生物技術協會在產業發展經驗上,其一,瑞士在頂層設計、組織管理、資金扶持、稅收優惠等全方位政府支持,為產業發展提供長期動力;其二,瑞士完善的管理體系、成熟的校企合作、健全的法律制度推動知識和技術的轉移與轉化并進一步促進協同創新;其三,穩健的金融和資本市場構成充滿活力的生命科學生態系統,助力企業有效籌集資金,以推動科學技術的研究直至產品上市;其四,與國際市場高度接軌的能力進一步吸引全球人才與創業團隊集聚。

176、三、日本(一)基本情況日本擁有眾多大型醫療設備綜合工業巨頭和醫藥專精企業,優勢領域包括再生醫療研究、高血壓、糖尿病和腫瘤防治藥物、心內科設備、放射科設備、ICU 設備、醫療影像設備等,是制藥工業、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76(二)產業集群在日本的生物醫藥產業格局中,神戶醫療產業集群(KOBEBiomedicalInnovationCluster,KBIC)是當前日本最大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KBIC 最初由京都大學、大阪大學、神戶大學、國立循環器官疾病研究中心、神戶醫師會以及兵庫縣等多家機構參與,于 1998 年正式成立。20 多年來,KBIC

177、 總投資額高達 49 億美元,各類入駐機構達到 382 家,從業人員 1.1 萬人,其中從事研究的人員 2700 人,上市產品達到 45 個,在研產品 80 多個。KBIC 包含數十家知名醫院,醫療從業人員達到 3400 人。KBIC 通過搭建專業化的領導體系,提升了不同生命健康產業主體間的合作效能。2000 年 3 月,神戶醫療產業城市促進組織(FoundationforBiomedicalResearchandInnovation,FBRI)成立,FBRI 是 KBIC 的主要運營組織。FBRI 主要職責包含兩大類,一是負責 KBIC 產業集群的規劃、宣傳、學術合作和各機構的融合發展,以及

178、集群內相關設施的管理與運營;二是開展干細胞和細胞治療、免疫新藥開發、創新醫療器械等前沿生物醫藥科技的研發與轉化。由此,FBRI 成立了四大業務中心,即高級醫學研究中心、醫學創新促進中心、細胞療法研發中心和集群推廣中心,來承擔相應的職責任務。KBIC 形成了研發生產應用閉環。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以及產業化的環節,入駐企業可以分享 KBIC 豐富的產業資源。20 多年來,FBRI 在 KBIC 的成長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FBRI 將進一步加強與研究機構、大學和醫療機構的合作與融合,以開發創新醫療技術。(三)發展特點日本生命健康產業屬于高度研發密集型產業,日本不斷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投入,不斷促

179、進生命健康產業升級。政府非常重視產學研合作平臺的搭建。如上文提到的 KBIC,其入駐機構類型多種多樣,包含醫療器械、生物制品開發、新藥研制、再生醫療技術開發、醫藥CRO 服務、醫療健康服務、大學科研機構、信息技術開發等,不同領域、不同方向的企業間始終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關系,助推了企業之間的交叉融合創新日本非常重視生命健康產業稅收金融政策的改革,考慮到醫藥產業技術創新的企業法人主體地位及稅收優惠政策的激勵效果,日本主要從企業所得稅方面給予了特別的稅收優惠。優惠政策體系主要包括稅額減免、稅收抵扣、加速折舊、提取準備金等內容。同時,日本制藥企業的發展也依賴于國內對醫藥產品的巨大需求。隨著日本老齡人口

180、的增加,對醫藥產品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同時,日本民眾具有較強的健康意識,注重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疾病,這也增加了對保健產品、醫療服務、醫藥用品的需求,支撐了整個行業的平穩發展。77附件四:國際產業園案例四、韓國(一)基本情況韓國作為全球制造業強國,近年來生命健康產業發展勢頭迅猛。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表2021 年全年進出口動向顯示,2021 年韓國醫藥品出口額為 84.9 億美元,同比增長20.5%,增速高于其他產業,創歷史新高。制藥、生物產業正在成為引領韓國經濟的未來主力產業,雖然在整體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還不高,但增長勢頭領先于任何產業。050010001500200025003000心腦血管中

181、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抗生素生物制劑其他代謝類化療用藥皮膚用藥血液和血液替代品呼吸系統用藥單位:億韓元圖 76 韓國前十大治療領域藥品年生產規模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 年全年進出口動向(二)產業集群仁川市松島新城是韓國生物醫藥產業的高地。21 世紀初,韓國在松島新城建立了國家生物技術產業化中心,作為韓國生物醫藥技術成果轉化的核心樞紐。此后,松島培育了全球第二大單克隆抗體生產企業賽爾群(Celltrion),三星生物制劑等龍頭企業也相繼入駐。松島以龍頭企業為核心進行產業拓展。一方面,鼓勵龍頭企業與本地大學合作,共同研發新技術。仁川市高度關注的生物專業人才培養機構“生物工藝專業中心”項目

182、也有望加快步伐。(三)發展特點韓國 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市場發展迅速,是亞洲臨床試驗研究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韓國政府為了建設世界一流的臨床試驗基地,擴大臨床試驗能力,提高臨床研究專業人員的能力,對臨床試驗基礎設施進行了大量投資,韓國已經成為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一個中心。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78結合疫苗開發的緊迫性,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在2022 年原材料、零部件、裝備競爭力強化實施計劃中重點推進相關領域核心戰略技術重組,核心技術為:疫苗核心材料制造技術、疫苗劑型化材料制造技術、尖端生物醫藥品核心細胞及原材料制造技術、生物醫藥品細胞培育原材料及裝備制造技術。五、新加坡

183、(一)基本情況新加坡是亞洲最大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之一,也是全球生物醫藥制造和研發重地,站在亞洲醫藥創新風口,已形成“啟奧研發、大士制造”的產業集聚格局,輝瑞、艾伯維、諾華等世界巨頭紛紛建立亞太地區總部、研發和制造基地。新加坡生物醫藥產業于 20 世紀初開始發展,2000 年啟動“BMS 生物醫學科學計劃”(theBiomedicalSciences(BMS)initiative,即生物醫學科學計劃),將生物醫藥作為戰略產業重點扶持,2003年建成大士生物醫藥園、啟奧生物醫藥園一期。2005年后新加坡在生物工藝、化學合成、基因學等領域構建研發公共技術平臺,提出國家科學與技術計劃 2010,增強轉

184、化與臨床研究能力,實施研究、創新與企業計劃 2015,擴大在經濟與衛生領域的影響力。在此期間內,新加坡生物醫藥產業獲得高速發展,啟奧生物醫藥園三、四、五期也已完工,提升了承載能力。2015 年后,新加坡相繼提出研究、創新與企業計劃 2020和研究、創新與企業計劃 2025,將打造全球人類健康領導中心,助力研發成果落地轉化與應用,持續強化和深化研究與創新能力,旨在加強生物醫學研究能力、建立臨床轉化生態系統,將生命科學發展成為新加坡經濟的支柱。不斷豐富生物醫藥園區生活場景和配套設施,打造生活、生產、工作、創新和娛樂復合功能的產城融合創新區。圖 77 啟奧研發、大士制造位置圖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

185、開信息整理79附件四:國際產業園案例(二)產業集群新加坡生命健康產業代表性園區是啟奧生物醫藥園和大士醫藥園。啟奧生物醫藥園總占地 18.5 公頃,總建筑面積 37.8 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成六期,涉及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的研究與生產、疾病研究等領域,涵蓋研發、試驗等產業環節,是新加坡生命健康產業的創新龍頭;大士醫藥園總占地 360 公頃,其以生物制藥為主要的產業定位,匯集眾多國際巨頭企業的大型制造工廠和企業總部,園區物業功能則是由多種廠房類型、生活和娛樂配套構成,是新加坡生命健康產業的制造高地。(三)發展特點作為全球生物醫藥制造和研發重地,新加坡通過政府引導、金融助力、人才引進和重視創新等四個方式

186、,在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發展建設方面提供了國際范本。政府引導方面:將產業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出臺明確的頂層設計規劃進行方向指引;在稅收、投資激勵、人才、產業發展等系列政策大力支持下,國際知名醫藥龍頭企業如葛蘭素史克、雅培、諾華、羅氏等紛紛入駐,不斷擴大企業在新加坡的人力和資金投入。金融助力方面:政府參與 VC/PE 投資,國家研發基金、經濟發展局的生物醫藥投資機構BioOneCapital、生物風險投資中心等投融資機構入駐啟奧生物醫藥園,持續投資新加坡的未來產業;為了鼓勵投資者進入新加坡,對于投資初創企業,提供租稅減免措施。人才引培方面:制定新加坡轉化研究者獎、臨床科學家獎、轉化與臨床研究旗艦

187、計劃等多種計劃;由本地制藥工程領導層和政府機構組成的生物制藥商顧問委員會(BMAC)對技能人才進行在職培訓;協助國際創新科研人才落戶新加坡。重視創新方面:由政府主導對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商業轉化??茖W技術研究局旗下成立科技開拓公司,鼓勵園區企業和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加快研究人員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促進產業與學術研究直接的緊密聯系。六、以色列(一)基本情況以色列是創新活力最強的國家之一,當地的生命健康企業較多,同時在神經退行性疾?。ㄈ缒X萎縮、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綜合征,以及肌肉萎縮側索硬化等)、肝臟疾病、癌癥免疫療法、細胞治療等方面集聚了一批新興科技公司,代表性企業包括仿制藥企業 Teva、凝膠成像和

188、分析設備公司 DNR、新型制劑公司 PolyPid 以及被美敦力收購的膠囊內窺鏡企業 Given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80Imaging 等。過去 10 年間,以色列平均每年新增 150 家生命健康相關企業,逐漸形成以數字健康、醫療設備、生物技術和藥物治療為核心的產業體系。起步階段,以本土龍頭企業為主帶動產業發展;快速發展階段,政府密集出臺政策,全力扶持初創企業,政府專門成立生物技術指導小組,為新創建的生物技術企業提供孵化器和資金支持,成立國家生物技術委員會,旨在加速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和推廣;國際化發展階段,充分利用全球資源,打造最佳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進入 21 世紀后,以色列政

189、府啟動了2000-2010 生物計劃,建立一批生物技術孵化區、預種子基金促進創新發展,并提供實驗室和相關服務。同時,加速吸引跨國企業與本土藥企合作,并充分利用外國投資,逐漸替代本國資本。(二)產業集群在所有活躍的以色列生命健康企業中,絕大部分企業總部位于以色列。從城市來看,其中,生命健康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為特拉維夫,然后是耶路撒冷和海法。特拉維夫占據以色列60%以上的創新創業公司,也擁有最多的醫療保健信息技術、醫療器械和治療企業。其中,耶路撒冷在 AI、大數據分析和生命科學領域具備很強的聚集力,以耶路撒冷生物技術園和哈霍茲維姆高科技園形成產業集聚,其中耶路撒冷生物技術園是最主要的生物健康研發企

190、業聚集區,哈霍茲維姆是高科技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基地。(三)發展特點以色列的生命健康產業在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了強有力的政府支持、創新的產學研機制、成熟的融資體系支持等經驗,尤其在創新生態體系的建設上,對于國內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1、不計得失的政府支持造就初創企業的溫床,成立國家生物技術委員會、啟動2000-2010 生物計劃、實施促進工業 R&D 法(ResearchandDevelopment,即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以及一系列激勵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快生物技術等高新科技產業發展。設立首席科學家辦公室制度,為創業公司提供良好的孵化環境和研究基金支持。2、產學研融合發展,完善的科研成果商業

191、化轉化機制加速以色列的創新能力產業化,同時以色列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占總 GDP 的 9%12%,推動希伯來大學等 9 所高校和科研機構承擔本國 65%的生命科學成果轉化工作。每所大學均有自己的科技轉化公司,為科研和發明成果進行商業分析、專利注冊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服務。81附件四:國際產業園案例表 30 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和哈薩克大學醫療中心投資的主要方向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根據公開信息整理3、注重全球資源利用,構建開放發展產業格局。2012 年,以色列的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和特拉維夫大學一起被選中作為整合結構生物學基礎設施的七大核心研究區之一,位列歐洲研究基礎建設戰略論壇的七個中心之內。以色列

192、政府啟動 Yozma 計劃,成立風險基金,該基金規模已超 40 億美金。根據公開信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 80 多家以色列公司中,有 40多家是生命科學公司。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82附件五:企業觀點一、賽諾菲(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患者為中心,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作為歐洲醫藥巨擘,賽諾菲集團在華經營四十年,設立四大業務板塊,包括疫苗、普藥、特藥和消費者保健。結合賽諾菲在行業內的國際經驗和國內我司發展歷程,基于對行業的洞察,針對創新藥品和疫苗的研發與準入兩大主題,圍繞中國生命健康產業提出建議與展望。賽諾菲(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通過本報告建議:(一)探索先進治療產品準入路徑2017 年

193、FDA 批準全球首個 CAR-T 藥物上市,以免疫細胞療法,mRNA 為代表的生物醫藥先進治療產品成為研發熱點,也為重大傳染性疾病預防及腫瘤、免疫疾病、罕見病等的防治帶來了新的契機和希望。2021 年,全球先進治療產品市場規模達 95 億美元,預計 2021 年至 2028 年將以 13.2的復合年增長率保持高速增長,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最前沿陣地和未來增長引擎。隨著全球先進治療產品相關在研產品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行業面臨的法規監管,工藝開發,商業化生產等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去年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規定“19.禁止投資人體干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為全球最先進產品

194、和技術在中國的落地帶來了不便,也讓很多中國患者無法早日使用上全球先進的細胞基因療法,更是阻礙了跨國生物制藥企業在中國的探索與實踐。因此,建議更加明確“人體干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的外延與內涵,給以清晰的定義,在保障生物安全的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省市試點探索可行解決方案,以將國際前沿技術與產品引進到中國,同時便于在華研發機構和企業參與國際研發,更讓國際社會真正感受到中國同世界分享機遇的決心。(二)探索拓展人類遺傳資源服務站試點,優化審批流程人類遺傳資源作為事關公眾健康和生物安全的戰略資源,為生命科學研究、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隨著國際多中心臨床的推進,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的審

195、批流程問題成為國內外企業開展國際研發與臨床合作的重要障礙。今年年初,科技部關于公開征求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發布,海南樂城、四川成都、上海浦東等先后通過創新監管手段,開展人類遺傳資源服務站試點,加快醫藥產業轉化速度。但更多的醫藥研發重點地區如北京、浙江、江蘇等尚未推行,建議進一步擴大試點83附件五:企業觀點范圍,同時加快研究推動試點方案早日落地,一方面強化人遺資源的高效合規利用,另一方面提升中國重點城市參與國際合作臨床開發的研發效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細胞和基因產業帶。(三)加速國談藥品落地,提高患者用藥可及性隨著中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斷完善和國家醫保目錄

196、年度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國內外創新藥品進入醫保目錄的速度大幅提升,在患者能夠用得上好藥的同時大幅減輕了用藥負擔。然而由于醫保藥品進入醫院程序嚴格,“零差率”“藥占比”等政策影響,使得一些創新藥品難以落地。2022 年 5 月,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發起的一項針對 2022 年新納入醫保目錄談判藥品的研究顯示,上海、江蘇等部分地區醫保談判藥品進院速度較快,基本實現了國談藥品配備的全鏈條監督管理,確保了患者能夠及時、廣泛地獲益。但總體來看,各省市談判藥品配備情況存在一定差異,不少醫院存在藥事會召開不及時,以及院內藥品配備數量限制等難題,很多重點城市藥品配備水平還

197、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建議國家衛健委、醫保局進一步探索研究創新藥用藥保障機制,進一步出臺針對國談藥品常態化落地進院的具體舉措,加速國談藥品落地,提高患者用藥可及性。圖 78 2021 年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醫院平均藥品配備率資料來源:2021 年國家醫保談判藥品落地情況分析報告,RDPAC,2022 年 5 月(四)繼續著力拓展公共衛生國際合作近年來,中國主導和深度參與的國際公共衛生合作案例越來越多。2019 年 11 月,在中法兩國領導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共同見證了疫苗創新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著力于推動加速引進臨床急需的港澳已上市疫苗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先行先試進口和使用。同時也提出年度大灣區疫

198、苗峰會(2020 年至今)、國際疫苗創新中心的建設和深圳市城市免疫規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84劃項目等,已取得顯著的落地成果。中國在滿足民生需求的同時,積極參與以預防為中心的國家健康戰略的政策路徑探索,為國際疫苗行業的專業學術交流搭建平臺,并依托深圳的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以創新中心為平臺,推動融合國內國際創新優勢的中國本土疫苗行業生態的發展,整體項目外資投資約 1 億歐元。以此為例,建議中國繼續著力于加強國際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繼續打造能夠推動切實的民生改善、實際的投資項目落地以及帶動產業生態發展新技術引進的交流平臺。(五)加速引進國際先進疫苗技術平臺中國對于人民健康的積極投入

199、不斷增長,在“健康中國”戰略下,國家的整體健康策略正在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以預防為主的積極轉變??偨Y三年以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提出:“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中國在不斷加強推進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的同時,也一直強調要做好常規免疫規劃工作,確保流感、百日咳、脊髓灰質炎、麻疹等常規免疫接種所預防的疾病不反彈。歷史經驗證明,疫苗是控制傳染病的終極武器,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防控措施。全生命周期的疫苗可預防之疾病免疫接種所需疫苗的生產、供應和研發,在主要的國際疫苗供應商在全球上市的現有產品和未來產品線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以賽諾菲為例,目前國內的投

200、資布局和研發的趨勢,都是以世界衛生組織對于全球疾病負擔以及潛在疾病大流行風險的研判為依據。在此基礎上,對于創新型流感疫苗以及兒童多聯疫苗領域的投入,不僅體現了對于傳染病最易感人群的關懷,也符合國家對于“一老一小”創新藥物的支持方向。建議國家藥監局、疾控局和衛健委從民生需求的角度出發,重視和參考外資疫苗企業技術平臺的領先程度和應用的成熟度,加快引進相應產品和技術。(六)優化準入環境,加速引入國際領先生物制品與疫苗作為在華投資生產 26 年以來仍然僅有的一家跨國疫苗企業,我們希望看到中國的疫苗和生物制品政策和監管環境,能夠不斷創新,加速國內傳統的疫苗技術環境與國際上已經領先的創新型疫苗技術平臺、應

201、用場景和監管策略的接軌。監管在把好安全關的同時,不僅要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疾病預防需求選擇,也要提升融合國內國際的生物制品技術產業環境,高質量地引入更多符合國家實際需要的國際先進技術和投資,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整體的公共衛生戰略,應對不斷出現的繼發和新發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準入的滯后,限制了國際疫苗供應商將技術上已經升級換代的產品,也影響了新產品相85附件五:企業觀點應的增資擴產、生產線升級等投資計劃的落地?;谥袊鴥鹊佚嫶蟮谋就潦袌鲆约拜^強的供應鏈能力,我們一直希望在中國的投資能夠和中國的疫苗行業一起,既能夠服務于中國市場的需求,又能夠成為輻射周邊國際市場的高質量的重要供應鏈中心。這也符合中國

202、不斷推進制造業強國、升級制造業價值鏈地位的發展方向,更可以為吸引更多生物醫藥領域的跨國企業將產品、技術、資金和人才帶到中國來,釋放積極的信號。(七)通過監管創新支持地方重點產業集群發展為了更積極地參與塑造能夠支撐自身發展的政策和產業環境,發揮自身作為全球疫苗行業領軍企業的優勢,近兩年以來,我們看到整個行業和外資企業積極參與對于中國疫苗行業發展中經驗的總結,在國家層面針對疫苗管理法配套措施的完善和藥品管理法實施細則的修訂做出建議,并為廣東省加速粵港澳大灣區在民生保障方面的融合發展,以及深圳市在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建言獻策,希望行業的監管水平和高質量吸引外資的經濟增長要求能夠協同并

203、進,發揮好具備融合國內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優勢的地區,例如深圳坪山等具有疫苗生物制品產業集群基礎的地區獨特優勢,在彌合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以及國際市場相比所存在的疫苗接種民生需求差距的同時,也為國內疫苗行業創新生態引入更多的國際創新技術要素,避免重復既往投入,從而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八)利用好國際監管體系,繼續開放監管創新我們認為,中國疫苗行業的監管水平和高質量吸引外資的經濟增長要協同并進,也要充分借助不斷融合的國際標準體系和中國一直致力推動的全球監管治理體系建設。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于 2017 年正式加入了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中國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正在加速與國際接軌。

204、2022 年 8 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通過了疫苗國家監管體系評估(NRA)最高四級中的第三級,表明中國擁有穩定、運行良好且完整統一的疫苗國家監管體系。我們相信,這些努力和成就足以為中國的衛生健康和疾病預防控制部門,以及監管部門在引入國際新產品、新技術的工作中提供更充分的信心,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等中國具備獨特產業優勢的地區吸引更高質量的外國投資,奠定更開放的監管環境基礎。在技術升級和產品選擇上,也有利于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在制定每年更新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拓寬范圍,滿足實際的民生和投資貿易需求,吸引可落地、可見效的重點項目。賽諾菲憑借對行業發展的創新洞察和為患者探索科學奇跡答案的滿腔熱忱,建議

205、國家在疫苗及藥品的準入方面進行提供更優政策,塑造更好的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營商環境。賽諾菲十分注重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未來會繼續堅守以患者為中心,加大研發和創新力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86度,攜手各界伙伴,在追尋科學奇跡的旅程中永不止步,共同變革醫療實踐,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積極力量。二、武田制藥:以健康指數助推消化系統疾病防控近年來與消化系統相關的癌癥及其他多種疾病在中國呈現高發態勢,嚴重影響著居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疾病負擔。中國消化系統疾病的防控基礎相對比較薄弱,早期診斷率不高、人群防治意識不強、基層診療能力不足,且缺少科學完善的監測和評估體系。指數作為一種

206、綜合性的監測和評價工具,近年來逐步被應用于健康結果及疾病防控策略等領域的監測評估。健康指數通過選取各種相關的指標并賦予權重,得出一個可以描述一整套指標的數值,能夠直觀、綜合地反映健康和疾病情況,對政府、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等各方關注的問題予以響應;與此同時,健康指數在地區維度和時間維度上為監測評估提供了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的可能性,可以以證據為依托支持政府做好消化系統疾病防治的分層分類指導、長期追蹤和持續改善。武田制藥作為深耕中國的領先生物制藥企業,一直致力于將全球領先的創新藥品、治療方式和健康管理經驗帶到中國,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在參考國內外健康指數編制應用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消化系統疾

207、病的防控基礎,武田制藥通過本報告建議: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針對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建立中國的消化健康指數,并運用消化健康指數的評價結果,借助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推動指數的應用,指導全國及地方的防控工作。(一)綜合選取多維度指標,編制消化健康指數借鑒其他疾病領域健康指數的經驗,綜合選取不同維度的指標形成可衡量、可追蹤的消化健康指數。(二)以健康指數為切入點,科學評估防控效果衛健委、疾控局及醫保局等多部門聯合進行自上而下的推動,運用指數監測評估全國及各地消化健康狀況,并完善數據支持機制,持續優化指數。(三)以特定疾病為著力點,科學配置防控資源根據指數評價結果選擇影響重大的幾種消化系統疾病進行重點防控,

208、提高防控資源使用效率。87附件五:企業觀點(四)以重點地區為落腳點,有序開展防控試點結合慢性病綜合防治區建設工作,選定消化系統疾病高發或防控相對薄弱的地區開展試點并積累經驗、逐步推廣。作為全球領先的跨國制藥企業,武田制藥長期關注中國消化系統疾病的防治進展,并積極開展消化系統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的研究,為疾病防控獻言獻策,本次報告也得到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周脈耕研究員等行業專家的指導。未來武田制藥將繼續深入開展相關疾病防治的研究,更好地幫助中國的患者,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三、丹納赫:統籌利用自身優勢,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十四五”時期中國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

209、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于健康產業而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順應民情,發揮內需潛力,在有效保障國民生命健康的進程中,實現健康產業穩步發展。要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主要是指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進出口類產品要構建開放創新、互利共贏的產業發展模式,攜手全球合作伙伴,通過技術創新、能力創新和模式創新具備核心競爭力,更好地爭取開放發展中的戰略主動,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既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近年來,隨著中國對于醫療衛生事業投入的不斷加

210、大、鼓勵創新和研發的政策環境逐漸形成,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進入了高增速、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已經成為中國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之一。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從 2020 年初爆發進入常態化防控新階段,市場對于核酸檢測試劑、疫苗以及各種診療藥物需求的提升無疑在客觀上進一步促進了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伴隨著市場規模擴大和產業升級,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條也在不斷延伸,產業分工不斷細化,市場主體也越來越呈現多樣化、專業化、區域化和集聚化發展的態勢。在新發展格局下,要積極統籌利用自身優勢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比較優勢與市場空間,抓住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充分發揮,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依托國內

211、大循環吸引全球商品和資源要素,堅持開放合作的雙循環,通過強化在科技創新、產業集群、政策監管等領域的跨境合作,更加緊密地同世界經濟聯系互動,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加快形成有利于生物經濟創新發展的整體營商環境。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88(一)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在科技創新合作方面,積極融入國際大循環,學習和利用全世界范圍內一切優秀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重大原創性科技發明、顛覆性科技產品,通過研發合作、技術許可、企業并購等形式將外部知識資源引入國內大循環。通過本土化知識和外部知識的融會貫通、匯聚交叉,提升科技創新的水平,更好地適應全球化市場的需求。堅持創新技術,強化國內外創新技術的交流

212、與合作,加快賦能具有未滿足醫療需求的創新產品上市,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惠及廣大病患。加大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投入,要大力提升政府科研經費投入效率、優化投入結構,加快大學和科研機構相關學科與資源的優化布局,加強研究型大學和戰略科研機構建設,加強國內外高校及研究中心的學術交流與交叉研究,加速構建成熟的生命科學理論體系。需要重視的是發揮骨干企業的中流砥柱作用,依托國內外頂尖企業的研發商業化經驗,同步建設完善高效的科研轉化機制,將理論科學加速轉化為技術科學,并通過一系列創新鼓勵舉措,最終轉化為商業化的工程技術應用。生命科學領域的人才培養也是促進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工作,要探索完善高端人才的培養引進機制,搭建

213、國內外院校聯合培養平臺,依托商業實踐與國內外企業合作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保障從基礎科研到生產到商業化的全鏈條人才培養路徑與機制。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發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合成生物學技術、基因診療、干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中醫藥診療等新技術,強化產學研用協同聯動,加快相關技術產品轉化和臨床應用,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探索開展先進生物治療診斷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二)加快產業集群的建設在產業集群構建合作方面,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生命健康產業鏈條、國內生產消費結構、國際要素交換格局。中國大健康市場與相關產業鏈相繼形成,醫療產業與科技工業的交叉的融合加快了產業變革的步伐。北京市人民

214、政府下發關于印發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 年)的通知,提出到 2023 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繼續保持國內領先,醫藥健康工業和服務業總營業收入突破 3000 億元(不包括疫苗特定條件下增量),產業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面提升,基本實現國際化高水平集群式發展。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 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在生物醫藥領域提出以關鍵技術攻關和高端產品研制為主線,布局建設一批創新設施和轉化平臺,優化全市產業空間布局和公共配套。高起點規劃打造“1+5+X”生物醫藥特色產業集聚區,包括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核心區、臨港新片區精準醫療先行示范區

215、、東方美谷生命89附件五:企業觀點健康融合發展區、金海岸現代制藥綠色承載區、北上海生物醫藥高端制造集聚區和南虹橋智慧醫療創新試驗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地生物產業園區更是發展迅速,為各類生物技術企業提供了更為良好的發展和創新環境。伴隨著市場規模擴大和產業升級,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條也在不斷延伸,產業分工不斷細化,市場主體也越來越呈現多樣化、專業化、區域化和集聚化發展的態勢。而作為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生產和經營活動的主要承載區域,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階段,在生物醫藥產業生態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平臺性和樞紐性作用。生命科學行業技術含量高、投資回報豐厚,但同時具有投入大、

216、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這些特征使生命科學企業傾向于向產業聚集度較高的區域靠攏,以便于企業溝通交流,尋求合作或外包的機會。通過合作研發,企業間打破技術壁壘,縮短研發周期,提高新藥成功率,在保證自有專利的同時,共擔風險,合作共贏。未來的生命醫學產業集群概念,包括有知名高校、研究院做前端創新研究,有醫院做臨床試驗,有生命科學產業孵化器,也有投資機構、生命科學企業密切關注,以及優質開發商打造的空間載體(包括研發辦公、生產廠房等更多元物業組合)承載多方機構,通過各類基礎設施連結國內外交叉的創新要素進行賦能,園區政府提供完善的配套政策鼓勵創新與產業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圈。(三)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政

217、策監管在政策監管方面,生命科學相關的多個領域是中國重要發展方向,近年來發布多項政策支持該領域發展。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其中“第二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中提到聚焦生物醫藥等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瞄準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藥和醫療設備、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礎材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地也將生命健康與生物醫藥作為“十四五”期

218、間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另一方面,生命健康行業監管政策也在近年來通過深化改革進行了很大程度的優化。進一步健全了藥品和醫療器械優先審批政策,鼓勵新藥境內外同步研發申報。全面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優化許可持有人變更程序和要求。加快推進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完善委托生產管理,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優化疫苗、新藥、創新醫療器械審評流程,完善審評決策機制,探索真實世界數據在審評審批中的應用。完善基本醫保用藥管理制度,將符合條件的藥品、醫療服務項目和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90醫用耗材按程序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完善藥品采購政策,深化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改革,推動醫保支付、醫療服務價格、

219、質量監督、供應保障等政策協同。通過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速構建分級診療體系和改革建設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優化了生命健康領域的政策環境,擴大市場應用空間。同時政府還進一步加強了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生物安全全球治理,加強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風險評估、應急響應、信息共享、能力建設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推動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更加高效共贏的國際藥品、醫療器械研發合作模式,推動國際藥品審批監管合作,加快推動中國醫藥產品實現國際化。建設若干生物經濟先導區,先行先試科技創新、準入與監管、市場應用、金融創新、價格、對外合作等生物經濟領域關鍵環節改革舉措

220、,充分集聚國內外高層次創新資源,為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提供了更完善的政策土壤。四、百濟神州:加強創新藥合作,共建中國東盟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在世界醫藥版圖上,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因自身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負擔不起進口的高價藥費,新藥創制能力更是有限。而發達國家藥企希望維持藥品的高價來保證他們的高額利潤,進入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因為沒有市場而被迫降價,進而影響他們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定價,因此他們進軍新興市場的動力嚴重不足。十余年來,中國大力加強創新藥研發,步入跟隨創新、模仿創新階段,并逐步向下一步原始創新挺進。僅 2021 年一年,中國批準創新藥品就達 47 個,接近過去五年的總和。并且其中

221、大多數為中國自主研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近三年,中國已經向 120 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 22 億劑疫苗。中國創新藥應當順應時代,加速“出?!?,為惠及更多發展中國家患者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百濟神州通過本報告建議:希望國家能從頂層上做出相應布局,推動中國創新藥“出?!边M程,構建醫藥行業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一)把創新合作納入中國東盟自貿區合作框架把創新藥的合作納入中國東盟自貿區 3.0 版建設框架下,優先在以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為代表的東盟國家開展合作試點。自 2009 年起,中國連續 13 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20 年東盟歷史性地超過

222、歐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近 3 年來,中國東盟貿易逆勢增長,目前已互為最大貿易伙伴,雙向貿易額連創新高,2022 年前 10個月已達7984億美元,同比增長13.8%。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實施后,91附件五:企業觀點這個全球最大規模自貿區的開放聯動發展更是邁上了新臺階。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第25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會議共同推出了 關于加強中國東盟共同的可持續發展聯合聲明。同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泰國曼谷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泰國進行了訪問。這些事實都表明中國東盟歷來有著良好的交流基礎,未來合作將更加邁向縱深。讓

223、我們從創新起步,挖掘出更大的合作潛力,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二)構建 RCEP 區域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積極承辦 RCEP 范圍內國家雙邊各類經貿活動,推動廣交會、RCEP 產業合作峰會、中國東盟衛生合作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平臺設立創新藥產業發展議題,構建 RCEP 區域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宣傳中國創新藥的研發實力,讓新興市場意識到,中國創新藥具有與發達國家藥品可媲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也是能夠幫助他們解決藥品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的最佳候選。加強創新藥臨床前研發、臨床開發、注冊準入等領域的國際合作,開展 RCEP 國家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研究,推動國家出臺支持創新藥領域貿易新業態發展的相關政策和

224、舉措,在中國與東盟各國自由貿易協定中拓展醫藥領域合作有關內容,積極引導和協調更多的雙邊創新藥產業合作開花結果。(三)加強與 RCEP 國家在創新藥領域的合作加強與 RCEP 國家在創新藥領域的監管協調和溝通交流,推動持有中國藥品注冊證產品在這些國家被優先接受并加速審查。希望新興市場能夠對中國創新藥有足夠的信任,在中國被批準和使用的創新藥是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的。推動中國的創新藥被新興市場加速認可,而不是必須通過發達國家市場認證再進行認可,那么定價很有可能受到發達國家的影響,進而破壞藥品的可負擔性。建議以疾病負擔較重的惡性腫瘤藥為重點,邀請 RCEP 國家的監管專家定期開展創新藥領域的監管協調和

225、溝通交流,推動加強與中國國家藥監局的合作,以期建立 RCEP 區域藥品監管協調機制,消除準入壁壘,實現持有中國藥品注冊證產品在 RCEP 成員國被優先接受和加速審查,為創新藥“出?!碧峁┱叻ㄒ幏矫娴闹?,建立大家共同認可的技術平臺。(四)拓展更大范圍的國際合作鼓勵國內企業在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實踐多元化探索。支持企業在新興經濟體及發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研究報告92展中國家開展更加廣泛的臨床合作、聯合或協助相關部門或機構培養當地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建設符合國際最高標準的藥品生產基地,通過自主建設或探索第三方市場合作等方式,實現藥品生產本地化,并促進中國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國際認可;通過本地化商業運營,讓高質量、可負擔的自主研發創新藥惠及當地人民,幫助更多患者戰勝疾病。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商務部:2022-2023中國生命健康產業跨境合作發展報告(98頁).pdf)為本站 (stock)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