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信學會:2019年車聯網知識產權白皮書(37頁).pdf

編號:14607 PDF 37頁 1.25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中國通信學會:2019年車聯網知識產權白皮書(37頁).pdf

1、 車聯網知識產權白皮書車聯網知識產權白皮書 (20192019年)年) 中國通信學會中國通信學會 2019年年12月月 版權聲明版權聲明 本白皮書本白皮書版權屬于版權屬于中國通信學會中國通信學會, 并受法律保護, 并受法律保護。 轉載、轉載、 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報告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本報告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注明 “來源:來源:中國通信學會中國通信學會”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學會學會將追究將追究 其相關法律責任。其相關法律責任。 專家組和撰寫組名單專家組和撰寫組名單 顧問顧問( (以以姓氏筆劃姓氏筆劃為序為序) ): 余曉暉 王志勤 續合元 敖

2、立 石友康 曹薊光 湯力波 葛雨明 專家組:專家組: 組長:組長: 王春暉 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 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 副組長:副組長: 敬云川 北京市高通律師事務所主任 北京知識產權研究會副會長 司春磊 浙江大學跨文化與區域研究所研究員 成員成員( (以以姓氏筆劃為序姓氏筆劃為序) ): 姓名 單位 職務 李丹林 中國傳媒大學 教授 何春暉 北京新技云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汪浩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教授 張文祥 山東大學 教授 張吉豫 中國人民 執行院長、 副教授 程樂 浙江大學 副院長、教授 撰寫組撰寫組( (按單位排名按單位排名) )

3、單位 姓名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李文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張俊霞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沈瀅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姜磊 北京大成(成都)律師事務所 趙云 西北政法大學 孫山 西南政法大學 鐵燕 浙江大學 陳芳鑫 中國電信浙江公司 王學高 重慶郵電大學 刁勝先 前前 言言 車聯網涉及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互聯網、交通等多個產業, 正處于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業界預測,2020 年全球車聯網有望突 破 1000 億歐元的規模,中國將占三分之一。借助于人、車、路、云 平臺之間的全方位連接和高效信息交互, 車聯網產業催生了大量新的 產品應用,已進入產業爆發前的戰略機遇期,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 力已成為保

4、障和促進車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根據中國通信學會研究咨詢工作的統籌安排, 中國通信學會網絡 空間安全戰略與法律委員會組織我國車聯網和知識產權產學研用各 領域專家,撰寫了車聯網知識產權白皮書 。 本白皮書從車聯網知識產權狀況、車聯網專利運營機構、車聯網 知識產權訴訟三個方面對車聯網國內外知識產權現狀及趨勢進行分 析。知識產權現狀部分包括車聯網專利申請態勢、地域分布情況、專 利持有人分析、車聯網關鍵技術分支專利格局分析等;車聯網專利運 營機構分析主要對 AVANCI 組織的背景、 機制現狀和對當前車聯網跨 領域協同創新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最后通過全文的分析總結,對 車聯網知識產權的發展提出舉

5、措建議。 中國通信學會網絡空間安全戰略與法律委員會 主任委員: 2019 年 12 月 目 錄 第一章 車聯網的技術體系概述. 1 (一)車聯網的定義 . 1 (二)車聯網產業狀況 . 1 (三)車聯網關鍵技術 . 3 第二章 車聯網知識產權現狀. 3 (一)總體態勢 . 3 (二)重點持有人分析 . 6 (三)車聯網關鍵技術分支專利格局分析 . 7 第三章 車聯網知識產權運營情況. 25 (一)AVANCI 成立背景與基本狀況 . 25 (二)運作機制與許可費率 . 26 (三)車聯網領域專利許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 27 第四章 車聯網知識產權發展策略建議. 28 (一)探索契合車聯

6、網產業發展趨勢與競爭環境的知識產權發展思路 . 28 (二)車聯網行業知識產權整體實力提升和完善策略建議 . 28 (三)知識產權許可、交易、并購、產業化推廣應用專利運用方法和策 略建議 . 29 1 第一章第一章 車聯網的技術體系概述車聯網的技術體系概述 (一)車聯網的定義(一)車聯網的定義 所謂車聯網, 是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 實現車與車、 車與路、 車與人、 車與服務平臺之間的全方位網絡連接, 提升汽車智能化水平、 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能力,構建汽車和交通服務新業態,從而提高交 通效率,改善汽車駕乘感受,為用戶提供智能、舒適、安全、節能、 高效的綜合服務。 車聯網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

7、合的重要領域,是 5G 垂直應用 落地的重點方向,具有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應用市場空間和可觀的 社會效益,對于帶動汽車行業、交通行業和電子信息行業的產業轉型 升級、系統創新和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車聯網產業狀況(二)車聯網產業狀況 產業構成:產業構成:車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分為“云” 、 “管” 、 “端”三大環 2 節。云端的重點角色有數據和內容提供商、公共與行業服務提供商、 通信服務提供商。 “管”和“端”的重點角色有整車廠商、系統供 應商、關鍵元器件供應商、軟件提供商等。從產業結構看,車聯網產 業生態體系由芯片商、 傳感器等零部件廠商、 終端設備廠商、 集成商、 平臺運營商、數據服務

8、商、業務提供商等環節組成。車聯網產業鏈角 色日益豐富,體現出服務業和傳統制造業的深度融合趨勢。 發展狀況:發展狀況: 車聯網對傳統汽車產業的影響表現為智能化與網聯化 水平的增長。傳感器、操作系統、自動駕駛系統等廠商推動了汽車智 能程度的提升,而網絡運營商、路測單元設備商等加速了汽車網聯化 的進程。 優勢國家地區產業政策:優勢國家地區產業政策:美國、歐洲、日本等車聯網產業發展處 于領先地位的國家和地區持續在政策層面支持車聯網技術創新研發, 并加快推進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立法修法,為產業發展積極創造 適配條件。 美國政府于 2015 年發布美國智能交通系統(ITS)戰略規劃 , 圍繞實現車聯網和

9、推進車輛自動化兩大目標,規劃了安全、效率、環 境、智能化和信息共享五大主題。 歐洲重視車聯網發展頂層設計和新技術研發, 將車聯網技術視為 關系未來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點技術, 歐洲各國政府大力投入資金引 導車聯網產業發展,形成了三縱四橫的發展戰略。 日本在汽車智能化交通信息化領域的研究起步最早, 政府直接參 與車聯網產業推動,支持汽車智能化新技術應用,在智能交通、自動 駕駛等領域實施重點推進舉措。日本政府于 2014 年實施“自動駕駛 系統研發計劃” ,提出到 2030 年普及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目標。 3 未來趨勢:未來趨勢:網聯化與智能化融合成為車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趨 勢。美國和日本的車聯網發展

10、規劃中紛紛提出網聯化智能化融合策 略, 歐盟則提出了信息化加智能化的發展目標。 我國 中國制造 2025 發展綱要中提出車聯網技術應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和芯片, 融合先 進的信息通信技術,要具備復雜環境感知、智能化決策與自動化控制 功能,實現交通零傷亡、零擁堵,達到安全、高效、節能的下一代汽 車發展要求。 車聯網是物聯網體系中市場需求最明確的領域,業界預測,2020 年全球車聯網有望突破 1000 億歐元的規模, 中國將占三分之一左右。 當前, 車聯網技術發展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形成車聯網平臺、 車輛、 路測設施和行人之間的高效信息交互,催生了大量新的產品和業務。 車聯網已進入產業爆發前的戰

11、略機遇期, 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力已 成為保障和促進車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三)車聯網關鍵(三)車聯網關鍵技術技術 車聯網技術體系包括車輛數據收集、匯聚與傳送技術、車聯網數 據分析融合決策技術、車聯網業務運營與管理技術,具體涉及車聯網 V2X、車載元器件、自動駕駛、車聯網相關邊緣計算、車聯網安全技 術、車聯網業務等。 第二章第二章 車聯車聯網知識產權現狀網知識產權現狀 (一一)總體態勢總體態勢 截止到 2019 年 9 月,全球車聯網領域專利申請累計達到 114587 件,合并同族共計 98576 件。 4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車聯網專利全

12、球年度申請趨勢 圖 1 車聯網專利全球年度申請趨勢 在全球范圍內車聯網技術專利申請總體呈現增長趨勢, 大致可分 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 2000-2009 年之間為起步-緩慢增長階段。這 段時間范圍內由于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水平和民眾車輛普及率的限制, 車聯網技術發展處于以車載娛樂、 導航等典型應用為代表的零散有限 條件下的技術發展和積累階段,該階段的申請人也主要美國、歐洲等 傳統汽車工業和電子信息強國為主,年申請量基本保持在 4000 項以 內。 第二階段 2010-2019 年之間是高速發展期, 年度申請量呈現出明 顯的逐年增長趨勢。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對信息傳輸和 應用的支撐能力為

13、物聯網技術的廣泛興起提供了基礎保障, 作為物聯 網典型的應用分支, 車聯網領域吸引了越來越多非傳統汽車行業的創 新主體,激發了車聯網技術的專利申請量增長。 截止到 2019 年 9 月,在華車聯網領域專利申請累計達到 33895 件,合并同族共計 24571 件。 5 圖 2 車聯網專利在華年度申請趨勢 從中國的車聯網技術整體專利申請量的年度分布趨勢來看, 2011 年至 2019 年之間共計 29870 項專利申請;特別是 2015 年后開始高 速增長,結合全球范圍內相關專利申請,從申請量增長速度看,中國 區域內的專利增長速度遠大于世界范圍。尤其是在 2015 年前后,5G 通信系統技術創新

14、為實現自動駕駛提供了客觀應用條件,大量 V2X 技術和自動駕駛相關技術創新高潮帶動了該領域專利申請量的進一 步激增。 25% 24%30% 17% 4% 車聯網專利全球地域分布情況 中國日韓美國歐洲其他 6 圖 3 車聯網專利全球地域分布情況 從地域分布情況看, 受理車聯網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是 美國,其次是中國、日韓地區和歐洲地區。我國是車聯網專利的第二 大目標市場國。雖然我國汽車工業技術實力落后于歐美和日本,但在 車聯網領域具有重要的市場地位。 (二)重點持有人分析(二)重點持有人分析 圖 4 車聯網專利全球申請人分析 從全球專利申請人統計情況看,目前 TOP15 的申請人主要是汽

15、車零部件企業和整車廠商為主。由于歷史的原因,零部件廠商和車廠 類申請人在車聯網技術早期投入較早, 積累了大量的早期車聯網技術 專利。信息通信類申請主體參與車聯網領域技術創新較晚,因此累計 申請量相比于車企類申請人相對較少。 7 圖 5 車聯網專利在華申請人分析 在華申請人由本土通信企業、國外通信企業、國外車企、國外汽 車零部件廠商、國內車企、國內互聯網企業以及國內車聯網專業公司 組成。國內申請人在車載通信技術、車載通信終端設備等方面相對具 有一定優勢,外國來華申請人主要是車企和零部件廠商。 (三)車聯網關鍵技術分支專利格局分析(三)車聯網關鍵技術分支專利格局分析 1、車聯網、車聯網 V2X 技

16、術技術 車聯網(V2X)無線通信技術是將車輛與一切事物相連接的新一 代信息通信技術,其中 V 代表車輛,X 代表任何與車交互信息的對 象,包括:車與車(V2V) 、車與路(V2I) 、車與人(V2P) 、車與網 絡(V2N) 。車聯網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 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V2X 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基于 V2X 底層通信技術,形成了芯片企業、通信廠商與主機廠、 Tier 1,基礎設施供應商、ITS 軟件開發商、車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 道路運營商、移動網絡運營商等企業組成的 V2X 生態體系。 8 目前國際上主流的 V2X 無線通信技術有 802.11p 和 C-

17、V2X (Cellular-V2X)兩條技術路線?;?IEEE 802.11P 的無線通信技術 標準發布早,實驗測試比較充分,恩智浦、高通等芯片廠商均已推出 比較成熟的產品。車廠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但限于當時技 術條件和業務需求與目前有所不同,在容量、抗干擾等方面與目前需 求有一定差距。C-V2X 經過 10 年無線技術發展,調度、干擾算法等 技術更成熟,且公網輔助模式成為可能。適應新的應用場景,滿足更 高的業務需求。LTE-V2X 技術隨著需求的發展有清晰的技術演進路 線, LTE-V2X 逐步向 5G V2X 演進 ,對存量為主的汽車環境意義 重大。 (1)802.11p 技術技

18、術專利態勢專利態勢 圖 6 802.11p 專利全球年度申請態勢 截至 2019 年 9 月,802.11p 類 V2X 技術全球范圍內專利申請數 量為 2791 件,合并同族共計 2532 個專利族。 該技術方向專利申請總體上呈現較為緩慢的逐年增長的趨勢, 可 大致分為兩個階段:2012 年以前,年均申請量在 100 件左右,近 5 年年均申請量在 200 件左右。第一階段的專利申請人以傳統汽車企 業、 電子元器件廠商和通信廠商為主。 第二階段 2013 年至 2019 年間, 隨著車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非傳統汽車行業的創新主體,例如 9 專門的車聯網科技公司、 軟件公司、 互聯網公司等

19、參與到車聯網 V2X 領域競爭。 市場消費主體的需求也從原有對傳統汽車單一的駕駛需求, 逐步 向更加多元化的涉及車聯技術的不同需求發展, 多元化的需求推動了 車聯網通信技術對場景和用例等上層應用的支持能力不斷豐富。 上述兩方面的因素同時作用激發了有關車聯網通信技術的創新 和專利申請增長。 圖 7 802.11p 專利全球地域分布 從地區專利數量占比來看,基于 802.11p 的 DSRC 車聯網通信技 術專利數量最多的是美國地區,其次是日本、歐洲和中國地區。美國 地區的專利申請量占所分析的主要國家區域總量的 30%, 美國已經成 為 V2X 領域基于 802.11p 相關技術最大的專利布局目標

20、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日本、美國的專利申請量均低于其原創專利 申請的數量,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和日本在 802.11p 技術方向上 的技術和專利布局整體實力較強,以技術輸出為主,在他國市場上占 有重要地位。國內中小企業車聯網公司并不在意站隊,在 802.11p 路 線上已形成一定的專利部署。 10 圖 8 802.11p 專利全球申請人分布 在全球范圍內主要申請人申請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 Denso、 Ford、 Mitsubishi、 GM、 Honda、 Toyota、 Qualcomm、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Google 和

21、 Intel。 排名前十的申請人的總的申請量為 1159 項,占比超過總申請量 的 50%,該領域領先企業專利持有情況較為集中。 前十位的申請人大體可以分為整車企業、汽車零部件廠商、半導 體芯片廠商、通信企業,其中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三的企業均是傳統汽 車領域的整車或者零部件廠商,其平均專利持有量達到 200 項左右。 另外在 802.11p 產業和市場競爭中處于重要地位的博世等企業在 專利方面并未給與充分重視,專利申請數量較少。 從國內專利受理情況看,截至 2019 年 9 月,802.11p 類 V2X 技 術在華專利申請數量為 362 件,合并同族共計 341 個專利族。 11 圖 9 80

22、2.11p 專利在華年度申請態勢 該技術方向在華專利申請總體上呈現較為緩慢的逐年增長的趨 勢,與全球趨勢大致相同,可分為兩個階段:2013 年以前,年均申 請量在 30 件以下。第二階段 2014 年至 2019 年間,隨著車聯網產業 發展推動更多的創新主體參與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 同時市場消費需 求逐步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有效推動了車聯網通信技術對場景 和用例等上層應用的支持能力不斷豐富, 技術創新成果呈現出緩慢的 累積增長態勢。 我國企業申請主體主要是外國企業、 中小型電子設備企業和交通 行業的科技服務類企業。 圖 10 802.11p 專利在華申請人分布 12 802.11p 專利

23、在華申請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深圳金溢科 技、奇瑞汽車、北京握奇、北京萬集科技、中興、華為、東軟、博泰 悅臻、深圳遠征和宇龍;申請人類型以車聯網科技公司為主,其次是 車企和通信企業。 外國企業在華專利數量不占優勢, 均未進入前十名。 (2)C-V2X 專利態勢專利態勢 圖 11 C-V2X 專利全球年度申請態勢 截至 2019 年 9 月, C-V2X 技術全球范圍內專利申請數量為 4201 件,合并同族共計 2774 個專利族。 該技術方向近五年間專利申請呈現較為快速的增長趨勢,2016 年以后年度申請量已超過 500 件。隨著 4G 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商 用成熟,蜂窩無線通信技術在車

24、聯網系統車與車、車與路線設施、車 與網絡、車與人之間通信場景中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技術手段,通信產 業鏈各個環節的廠商紛紛在車聯網領域加大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力 度。 我國通信龍頭企業在 C-V2X 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該 領域的標準化和專利申請方面做出大量貢獻, 在業界具有舉足輕重的 影響。 13 圖 12 C-V2X 專利全球地域分布 從地區專利數量占比來看,C-V2X 車聯網通信技術專利數量最 多的是中國,其次是美國、歐洲和日本地區。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已經 超過所分析的主要國家區域總量的 50%,我國已經成為 C-V2X 技術 最大的專利原創國家和布局目標國家。美國的高通、英特爾等通信企

25、 業、交互數據等專利運營機構,以及一些主流車企比較重視 C-V2X 領域的專利申請和布局。 歐洲車企和通信企業均有一定數量的來華申 請。我國企業開展 C-V2X 技術海外專利申請的企業主要有華為、中 興和大唐等。 圖 13 C-V2X 全球專利申請人分布 在全球范圍內主要申請人申請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華 為、 中興、 LG、 大唐、 愛立信、 高通、 三星、 AT&T、 英特爾和 Interdigital。 14 排名前十的申請人的總申請量為 1800 余項,占比接近總申請量 的 50%,該領域領先企業專利持有情況較為集中。 與 802.11p 技術的申請主體構成情況不同, C-V2X

26、技術全球前十 位的申請人以通信類企業為主,包括通信設備提供商、半導體芯片商 和電信運營商, 其專利申請數量遠高于傳統汽車領域的整車或者零部 件廠商。 隨著產業落地不斷向前推進, 產業鏈其他環節的創新主體的專利 申請活躍度會逐步提升。 從國內受理情況看,截至 2019 年 9 月,C-V2X 技術在華專利申 請數量為 1326 件,合并同族共計 1269 個專利族。該技術方向在華專 利年度申請態勢與全球趨勢大致相同, 近五年間呈現較為快速的增長 趨勢,2015 年以后年度申請量已超過 200 件。 圖 14 C-V2X 專利在華年度申請態勢 由于 LTE-V2X 標準化完成相對較晚,產品成熟度相

27、對滯后,但 通過近年來產業各方的不斷推進,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從專利申請內 容統計看,除了通信方法本身的基礎技術以外,與技術產業落地相關 聯的工程類、應用類相關專利均有較好的增長態勢。 通信龍頭企業以外的大量創新主體也多來越多的參與到 C-V2X 15 的產業競爭中,如車聯網科技企業、汽車零部件廠商、互聯網新型汽 車廠商、互聯網企業以及車聯網平臺企業等。 圖 15 C-V2X 專利在華申請人分布 與 802.11p 技術方向不同, C-V2X 技術方向申請人類型以通信類 企業為主。華為、中興和大唐三家龍頭企業占據明顯的優勢。中國移 動、普天、鼎橋等通信企業占據第二梯隊?;ヂ摼W汽車公司樂卡汽車 和

28、智慧交通與物聯網科技公司深圳金溢科技比較重視專利申請。 外國 企業在華專利數量分散,僅三星一家企業進入在華申請量前十名。 2、智能網聯汽車元器件 伴隨汽車智能化提速,汽車半導體加速成長,車載傳感器、芯片 及周邊元器件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技術環節。 車載傳感器包括雷達、V2X 設備、高清攝像/照相和慣導等。高 級輔助駕駛 ADAS 和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車載傳感器的 產業重要性逐漸提高。 ADAS 和自動駕駛技術利用安裝在車上的各式 各樣傳感器收集數據,在行駛過程中隨時感知周圍的環境,根據收集 到的數據進行靜態、動態物體的識別、偵測與追蹤,并結合導航儀地 圖數據,進而進行系統的運算與分析

29、,從而預先讓駕駛者察覺到可能 16 發生的危險,有效增加汽車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車載計算裝置包括 MPU、 MCU、 車載 AI 芯片等。 將 MPU、 MCU 等計算裝置置于車載系統中,使汽車本身具有強大的運算分析能力。 MCU 通常為單片機,是將 CPU、內存、計數器等集中在一顆芯片上 的處理器。MPU 既能理解為處理器,也能理解為保護單元,通常由 成組的芯片構成,MPU 的主要作用是負責計算、控制與判斷。近年 來,伴隨智能駕駛滲透率提升,全球芯片巨頭紛紛進軍汽車產業,推 出具備 AI 計算能力的主控芯片。根據 IHS 預測,車載主控芯片市場 規模有望快速成長, 2020 年可達 40

30、 億美元的規模。 (1)車載傳感器專利車載傳感器專利態勢態勢 圖 16 車載傳感器技術專利全球申請趨勢 截止目前,車載傳感器類專利全球范圍內專利申請數量累計 10550 件,合并同族 8799 個專利族。 該技術方向專利申請趨勢在 2010 年以前較為平緩,傳統車載傳 感技術發展進入較為成熟的階段,年均申請量在 200 件以下。2010 年以后輔助駕駛技術拉動下該領域的技術創新進入新的階段, 專利申 請量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上升趨勢。 未來自動駕駛對主動安全和高端定 17 位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車載傳感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將會持續增 長。 圖 17 車載傳感器技術專利全球地域分布 從地區專利數量占比

31、來看,車載傳感器專利數量最多的是中國, 其次是日本、美國、歐洲地區。 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已達全球的 40%, 我國已經成為車載傳感器技 術最大的專利布局目標國家。 日本和美國的車企和零部件企業比較重 視車載傳感器領域的專利申請和布局。 日本企業和美國車企業均有大 量的來華申請。 圖 18 車載傳感器技術專利全球申請人分布 050100150200250 TOYOTA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NISSAN MOTOR DENSO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GM Global Technology SUMITOMO ELECTRIC

32、 INDUSTRIES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SCH GMBH ROBER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車載傳感器全球申請人TOP10 18 在全球范圍內主要申請人申請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福 特、 羅伯特博世、 MATSUSHITA、 SUBITOMO、 通用、 MITSUBISHI、 DENSO、NISSAN、OMRON 和 TOYOTA。 排名前十的申請人的總申請量為 1000 余項,占比接近總申請量 的 10%左右, 該領域領先企業專利持有情況較為分散。 申請主體主要 由車企、零部件廠商和傳感器公司等構成。

33、 從國內該領域專利受理情況看, 截止目前車載傳感器相關專利在 華申請量共計 3076 件,合并同族后 3057 個專利族。與全球的分布趨 勢相一致,2010 年左右車載傳感器領域在華專利申請量呈現出明顯 的上漲趨勢。 圖 19 車載傳感器專利在華年度申請態勢 車載傳感器在華專利申請人 TOP10 中,以國內高校和國外企業 為主,其中福特公司的申請量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其次是通用汽車 和羅伯特博世。 19 圖 20 車載傳感器專利在華申請人分布 (2)車載計算裝置專利態勢車載計算裝置專利態勢 截止到 2019 年 9 月,車載計算裝置類專利全球范圍內專利申請 數量累計 18969 件,合并同族

34、16714 個專利族。 圖 21 車載計算裝置專利全球申請趨勢 該技術方向專利申請呈現出持續增長態勢,尤其是在 2015 年以 后,年度申請量已經超過千件。隨著車聯網應用形態不斷創新,車載 計算裝置需要處理的數據體量、數據類型隨之不斷豐富,在數據處理 20 能力和業務邏輯控制方面不斷出現新的創新空間。 圖 22 車載計算裝置專利全球地域分布 車載計算裝置類專利地域分布比較集中, 從地區專利數量占比來 看,車載計算裝置專利數量最多的是美國,其次是日本、中國、歐洲 地區。 我國受理的專利申請量已達全球的 27%, 我國已經成為車載計算 裝置器技術第三大的專利布局目標國家, 體現出我國在當前和未來車

35、 聯網市場的重要地位。截止到 2019 年 9 月,車載計算裝置在華專利 申請共計 5463 件,合并同族共計 5439 個專利族。車載計算裝置類專 利近十年間以每年百件以上的申請量持續穩定增長。 21 圖 23 車載計算裝置專利在華年度申請趨勢 從技術分布上看,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興起,車載計算裝置的數 據處理和控制對象從最早的安防和導航發展到多傳感器數據分析、 人 工智能等新方向。 圖 24 車載計算裝置專利在華申請人分布 22 車載計算裝置專利申請較為活躍的 TOP10 申請人中,以上游汽 車配件廠商和傳統汽車企業、新型車企為主,大學類申請人較少,其 中以導航和車聯網為背景的企業較多。該領

36、域已授權專利數量可觀, 單片機類計算處理裝置的專利申請較早,技術處于較為成熟的階段。 審核中的專利數量少,新技術相關的專利申請活躍度低。 3、智能駕駛技術 智能駕駛汽車(Autonomous vehicles;Self-driving automobile ) 又稱無人駕駛汽車、電腦駕駛汽車、或輪式移動機器人,是一種通過 電腦系統實現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 依托人工智能、 視覺計算、 雷達、 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 讓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 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 1。 智能駕駛技術涉及到全方位的汽車智能化技術,包括環境感知、 精準定位、決策與控制、高精地圖、無人駕駛汽車

37、測試與驗證等車輛 智能化駕駛技術。 截止 2019 年 9 月,全球涉及智能駕駛的專利 36200 多件,合并 同族后為 23300 余項專利。 1 定義來自于百度百科 23 圖 25 全球智能駕駛專利年度分布 從專利申請數量變化看,汽車智能駕駛技術在 2013 年進入快速 增長期,2016 年開始進入專利申請爆發期,2018、2019 年由于部分 專利尚未公開,但由于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圖、高精度視頻處理等基 礎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 預測近兩年智能駕駛技術專利申請仍處于 高企階段。 從全球專利受理地域分布看, 中國是智能駕駛技術專利的重要受 理國,占全球申請總量的近半數。雖然總體授權率不高(

38、接近 35%) , 但授權專利數量接近 6000 件,仍居全球之首。 圖 26 全球智能駕駛專利受理國家分布 24 圖 27 全球智能駕駛授權專利國家分布 從專利申請的主要申請人看,主要以車企與互聯網公司為主,特 別是百度、谷歌、優步等互聯網企業,其申請量僅次于福特公司,值 得關注。 圖 28 全球智能駕駛專利申請人分布 從智能駕駛技術國內專利分布情況看, 我國申請態勢與全球保持 一致,都在 2016 年進入申請量爆發期,雖然 2018、2019 年部分專利 尚未公開,但仍可以看出申請量旺盛。 25 圖 29 在華智能駕駛專利態勢 從在華專利申請人分布看,百度公司高居榜首,北航、吉大、清 華等

39、幾所大學也進入前 10。值得注意的是,在華專利中,車企專利 申請量較大的是福特、通用、本田、豐田等國外車企,國內車企申請 量較小,未進入前 10。 圖 30 在華智能駕駛專利申請人排行 第第三章三章 車聯網知識產權運營車聯網知識產權運營情況情況 (一)(一)A AVANCIVANCI 成立背景與基本狀況成立背景與基本狀況 AVANCI 平臺創立于 2016 年,總部位于達拉斯。是由愛立信、 高通、中興通訊和 Inter Digital 等聯合推出的針對聯網產品市場獲取 26 無線技術專利許可需求的專利授權平臺。 AVANCI 組織旨在使物聯網 公司能夠更容易在其連接設備中嵌入蜂窩技術。 AVA

40、NCI 組織最初主 要針對車聯網和智能電表的 2G/3G/4G 蜂窩技術授權,并逐步涉及其 他物聯網產品領域。 AVANCI 許可平臺目前已匯集 24 家專利權人, 除了初始發起的 5 家企業,目前諾基亞、Conversant、Unwired Planet、索尼、黑莓、夏 普、西門子等公司已先后加入該平臺。國內的中興通訊是發起企業之 一,國內的通信運營企業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也于 2019 年加入該 組織。 目前的被許可方主要是汽車企業,包括寶馬集團、大眾集團、 奧迪、保時捷、Rolls-Royce、斯柯達、Bentley 等。 (二)運作機制與許可費率(二)運作機制與許可費率 AVANCI

41、組織聲稱其與物聯網生態系統共同致力于以公平、 合理 和非歧視的原則確保在其產品中使用無線通信技術的企業能夠以符 合其需求的條款獲得服務, 并確保無線技術的專利權人能夠獲得公平 的投資回報。但截止目前除了汽車行業,AVANCI 尚未公布針對其他 行業的收費標準。 AVANCI 組織面向整車制造企業收費的費率標準主要規定為: 根 據使用功能的不同,收費范圍在 3-15 美金之間。針對最基本的緊急 呼叫連接功能,每輛車支付 3 美金,針對 2G/3G 無線聯網技術服務, 每輛車支付 9 美金。針對涵蓋 4G 的網絡連接服務的收費標準是每輛 車 15 美金。 AVANCI 組織稱其針對汽車行業的專利許

42、可費不會因加入該 27 組織的標準必要案例的持有人的數量的增加而變化,也不會因 2G/3G/4G 的標準必要專利數量增加而提高費率,也不會因智能網聯 汽車中使用的連接功能的增加而增加許可費。但截止目前為止,該組 織的專利授權范圍尚不涉及 5G 專利。 (三)車聯網領域專利許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三)車聯網領域專利許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當前階段車聯網領域跨行業專利許可除了面臨通信領域標準必 要專利許可既已存在的持有量統計標準等問題之外, 主要還存在如下 問題: 首先是許可費率的計算,在依據最小銷售單元原則的大前提下, 具體收費計算方法的合理性, 在移動通信終端領域經歷了多年的訴訟 磨合

43、才逐漸產生一定的共識,而跨行業跨領域屬于新場景,且存在不 通信和車企跨行業間的理解差異; 其次是收費對象的界定:整車制造的產業鏈條較長,從零部件到 各級集成商最后到整車制造企業,哪個環節作為被許可方,當前存在 爭議。2019 年 5 月 10 日,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向美國北加 州地區法院提起訴訟,稱諾基亞(Nokia) 、Avanci(專利平臺公司) 、 Conversant Wireless 和 PanOptis/無線星球(Unwired Planet)等公司違 反 FRAND 承諾,拒絕許可汽車通信領域標準必要專利(SEPs) ; 同時許可費疊加問題不容忽視:車載設備適

44、用多種通信功能,各 種通信功能涉及不同協議層級,對應著不同的權利人,即便每家按照 合理費率計算收費, 若干家持有人的疊加效果對汽車利潤率的沖擊或 將成為爭議的焦點; 28 第四章第四章 車聯網知識產權發展策略建議車聯網知識產權發展策略建議 (一)探索契合車聯網產業發展趨勢與競爭環境的知識(一)探索契合車聯網產業發展趨勢與競爭環境的知識 產權發展思路產權發展思路 1、產品進入商業化關鍵期,國內在產業鏈高端環節競爭力較弱 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車聯網產品進入商業化關鍵時期,高端傳 感器、新型汽車電子、車載操作系統等產業鏈高端環節競爭力較弱, 技術積累仍需不斷加強。 2、車聯網上層商業模式尚不清晰 車

45、聯網業務上層商業模式尚不清晰,傳統汽車廠商、互聯網公司 以及其他服務類科技公司都是價值鏈中的重要參與者, 成功的商業模 式或有不同形式。理清所有利益鏈條關聯關系,以市場為導向,從維 護產業整體利益的角度出發制定基于知識產權資源整合與戰略運用 的知識產權協同策略。 (二)車聯網行業知識產權整體實力提升和完善策略建(二)車聯網行業知識產權整體實力提升和完善策略建 議議 1、構建以專利池為基礎的車聯網產業“知識產權+資金”資源平 臺 隨著車聯網上層商業模式的逐漸形成, 根據產業鏈各環節的利益 關聯關系,依托專利池,通過風投、質押和融資等方式形成“知識產 權+資金”的資源平臺,通過平臺資源為國內車聯網行業內的各類企 業的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國通信學會:2019年車聯網知識產權白皮書(37頁).pdf)為本站 (彩旗)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