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2019-06-27 目錄 摘要 .01 01 持續創新是華為基業長青的基石 .03 1.1 像跑馬拉松一樣長期投入研發 .03 1.2 圍繞客戶需求持續創新 .04 1.2.1 分布式基站,誕生于 3G 時代的無線基站架構標準 .04 1.2.2 SingleRAN,引領移動網絡架構進入新時代 .05 1.2.3 5G,10 年投入 20 億美元研發,引領全球發展 .06 1.3 重視基礎研究投入 .07 1.4 堅持開放創新 .09 02 多年的投入使華為收獲了創新品牌和知識產權積累 .11 2.1 第三方權威機構對華為創新能力
2、的認可 .11 2.2 持續投入和創新,讓華為成為了世界上持有專利最多的公司之一 .11 03 華為創新成果的社會價值.13 3.1 為客戶和消費者帶來商業價值,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13 3.2 在標準組織和開源社區中的貢獻,推動產業加速發展 .14 3.3 華為的研發實力,多次為產業資本帶來價值 .16 04 華為尊重他人知識產權,也重視保護自有知識產權 .17 4.1 以組織、制度和流程確保知識產權管理合法合規 .17 4.2 遵循行業規則,通過許可或交叉許可來共享使用知識產權 .18 4.3 以自身實踐,促進知識產權法規、產業政策不斷完善 .19 結論 .20 過去三十多年,華為聚焦信
3、息及通信領域,為世界三十多億人帶來 了先進、便捷的網絡聯接。無論是在北極圈、珠穆朗瑪峰、撒哈拉沙漠、 南美熱帶雨林,還是在地震、海嘯、疾病甚至戰爭等極端情況,我們都 全力保障客戶網絡安全穩定運行。我們致力把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 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華為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研究,堅持將每年收 入的 10% 以上投入到研發。2018 年,華為研發費用達 1,000 多億人民 幣,接近年度收入的 15%,在2018 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位 列全球第五。持續的投入轉化為我們向客戶持續提供創新產品、高效服 務的能力。 經過 20 年持續研發投入,華為在 4G
4、 時代成為 ICT 行業的主要專 利權人之一,并在 5G 時代進一步取得領先地位。我們堅信尊重和保護 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通過知識產權許可或交叉許可活動,與全 世界分享自有知識產權,積極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我們將眾多研究成 果以論文形式公開發表,每年向國際標準組織、開源社區貢獻大量技術 提案、代碼,以推動產業加速發展。 本白皮書對華為公司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與貢獻進行了綜 述,關鍵信息摘要如下: 持續的研發投入,圍繞客戶需求進行開放式創新,重視并投入基礎 研究是華為基業長青的基石。 持續的投入也使得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 2018 年底,累計獲得授權專利 87,80
5、5 項,其中有 11,152 項是美 國專利。 摘要 1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我們目前每年發表學術論文 100-200 篇,向全球各個標準組織累 計貢獻技術提案 6 萬多篇,同時也是開源社區的主要貢獻者。 華為創新成果為客戶、消費者、合作伙伴和產業資本都帶來了巨大 價值。 華為尊重第三方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制定了系統全面的知識產權 管理與合規制度,并努力保障落實。 華為歷史上與全球主要ICT企業, 包括諾基亞、 愛立信、 高通、 北電、 西門子、阿爾卡特、BT、NTT Docomo、AT&T、蘋果、三星等,通 過友好談判達成多輪、100 份以上專利許可
6、協議(包括單向許可和 交叉許可)。 迄今經過友好談判簽署的收費專利許可協議超過 10 份,這些協議 的付費方涵蓋美國、歐洲、亞洲公司,自 2015 年以來華為獲得的 知識產權收入累計超過 14 億美元。 華為遵守付費使用 IPR 的國際規則,通過交叉許可或付費許可合法 地獲取他人專利技術的使用權。歷史累計支付專利使用費超過 60 億美元。 華為以全球化視野和成功法律實踐,積極在世界主要法域的知識產 權保護立法、修法、政策制定過程中提供建議和輸入,致力于知識 產權保護環境的不斷完善。 2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01持續創新是華為基業長青的基石 長期持續以客
7、戶為中心的研發創新,是華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華 為公司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在產業領域的多個方向做到了技術和解決 方案世界領先,這是華為多年以來堅持戰略投入、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 0 4000 8000 12000 16000 0 5 10 15 2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華為研發投入與新增授權專利曲線 研發投入(單位:十億美元)全球專利新增授權數量 1.1 像跑馬拉松一樣長期投入研發 2018 年華為在世界 500 強中排名第 72。從 30 年
8、前一個小的民營 企業發展成為世界 500 強,成功的因素有多種,但關鍵一條是:長期重 視研發投入。 華為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研究,堅持將每年收入的 10% 以上,近 年約 15% 投入到研發。2018 年,華為在研發方面投入了 1,000 多億人 民幣,在2018 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近十年 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 4800 億人民幣(約 730 億美元)。研發 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身在跑道就必須一直跑下去。未來幾年,華為 每年的研發經費會逐步提升到 150200 億美元。相應的,華為公司每 年的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也持續增長。 3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9、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持續的投入到今天開花結果, 轉化為我們向客戶持續提供創新產品、 高效服務的能力。目前,華為的業務遍及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 30 多億人口。 1.2 圍繞客戶需求持續創新 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客戶需求,通過創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幫 助客戶提升贏利能力,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 1.2.1 分布式基站,誕生于 3G 時代的無線基站架構標準 華為分布式基站解決方案,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產品創新解決世界 級難題,大幅降低運營商的資本支出 CAPEX(Capital Expenditure)和 運營支出 OPEX(Operational Expenditure)。 2002
10、 年,3G 啟動之初,華為開始拓展歐洲移動市場,當時歐洲移 動運營商普遍面臨著站點獲取成本高昂的痛點。傳統的基站,射頻和基 帶處理單元都在一個柜子里面,體積大,功耗高,笨重不易安裝;而且 歐洲國家非常注重環保,要安裝新基站必須經過業主的同意,并支付高 昂的費用。打開當時客戶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分析,設備 成本只占 15%,而站址獲取成本占比高達 43%。 以租用機房來分析,租用一個放置室外基站的位置,每年大概需要 7000 歐元,10 年 TCO 為 70000 歐元,如果客戶網絡有 3000 個站, 10 年站址的費用高達 2.1 億歐元。 在經過數月的
11、站點現場調研和反復研究后,華為創造性地提出把基 站的基帶部分放在運營商現有的機柜,射頻部分做成具有防水性能、可 安裝在抱桿上的分布式架構的構想。這樣基站就可瘦身為兩個分離的小 巧單元:基帶單元 BBU(Baseband Unit)和射頻單元 RRU(Remote Radio Unit),幫助客戶省去機柜的占地面積,從而極大降低基建成本; 同時還具有安裝方便、搬運成本低和省電等諸多優點。 2005 年,創新靈活的 BBU+RRU 分布式基站解決方案首次在荷蘭 4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Telfort 部署。產品交付之后,Telfort 測算了 OPEX 的
12、實際降幅,比之前 交流方案時提出的估算還要大。華為分布式基站解決方案,解決了歐洲 客戶高 CAPEX 和 OPEX 的痛點,徹底打動了客戶。此后,分布式基站 迅速成為全球新一代無線基站的主流形態。 1.2.2 SingleRAN,引領移動網絡架構進入新時代 2007 年,3G 已廣泛商用,4G 腳步也越來越近。2G/3G/4G 等不 同制式的網絡長期并存,電信運營商面臨著高昂支出,包括資本支出 (CAPEX)和運維支出(OPEX)。如何平滑演進,如何降低建網和運 營成本,是客戶面臨的關鍵挑戰。 基于這樣的背景,華為 SingleRAN 應運而生。被沃達豐技術專家稱 為“很性感的技術發明”的華為
13、 SingleRAN 解決方案,可以在一個機柜 內實現 2G、3G、4G 三種通信制式的融合和演進的功能,可為運營商節 約最多 50% 的成本。它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而競爭對手們在相當長 時間內未能成功模仿,原因就在于這一產品背后依賴高度復雜的算法。 實現 SingleRAN 解決方案的關鍵是要攻克 GSM 多載波技術。這項 技術是當時公認的世界性難題, 長期以來業界都未能逾越這一障礙。 “成 功的概率只有 1%”是基于當時條件得出的普遍共識,這也意味著基本 不可能真正轉化為可規模商用的產品。 面對“成功的概率只有 1%”的世界難題,華為無線技術研究團隊 和算法研究團隊經過一年多的技術攻關,
14、取得重大突破,在 2007 年 7 月,在攻克了 GSM 多載波的技術難題之后,當時被認為是顛覆性的 SingleRAN 解決方案就此誕生。 2008 年,在德國 Telefonica O2 項目中,華為成功交付業界第一個 GSM 和 UMTS 融合的 SingleRAN 網絡,隨即迅速獲得了全球客戶的青 睞,并在 4G 時代大規模應用成為全球移動網絡架構的事實新標準。 5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1.2.3 5G, 10 年投入20億美元研發,引領全球發展 3G 與 4G 催生的移動互聯網深刻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 5G 不僅 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更將
15、網絡延伸到物的連接;提供光纖般的接入 速率,“零”時延的等待,海量的連接,超大容量;5G 將孵化出各行 業新應用,將世界帶入數字化的全聯接社會。 2009 年,華為投入 6 億美元啟動 5G 技術和標準的研究;2016 年 后,又追加投資 14 億美元,用于加快端到端 5G 商用產品的研發。至此, 華為已率先投資 20 億美元進行 5G 研發。超過了美國和歐洲主要設備 供應商 5G 研發的投資總和。 相比 3G/4G, 5G 使用的頻段要高得多,由于高頻信號覆蓋范圍小的 固有缺點,部署 5G 需要更多的基站,如何提高覆蓋范圍和降低網絡建 設成本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華為與業界合作伙伴聯合提
16、出上下 行解耦方案,打破上下行綁定在同一頻段的傳統限制。在享受高頻段下 行大容量的同時, 將5G的上行通過較低頻段承載, 提升了小區邊緣速率, 大幅改善網絡覆蓋。這樣初期建設 5G 網絡就不用增加很多站點,大大 縮短部署周期。在 2019 世界移動大會上,該方案榮獲通信界公認的最 高榮譽之一的“最佳無線技術突破獎”。 華為不僅做到了 5G 性能至強、站點極簡,還能綜合利用跨領域技 術領先的優勢,為客戶提供更多獨一無二的價值。比如通過獨有的核心 技術,將微波傳輸能力從傳統的 1Gbps 大幅提升到 20Gbps,使 5G 基 站可以不用光纖、用微波就能實現超寬帶回傳,大大提高了站點部署的 便利性
17、。 華為持續引領 5G 產業的技術發展。截至 2019 年 6 月中旬,華為 已經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定了 50 個 5G 商用合同,超過 140,000 個 5G 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 6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走在基礎科學進步的大道上的。每次產業革 命,都源自于基礎研究的重大發現和技術突破?;A研究與基礎教育是 產業誕生和振興的根本。 在信息通信領域,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 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進入無人區,加大了面向 未來的前沿技術探索和基礎研究投入。 2011 年,華為整合全球研發資源成立了
18、 2012 實驗室,作為華為 創新、研究和平臺開發的主體,以構筑面向未來技術和研發能力。2012 實驗室是華為面向未來,將不斷增強的前沿性創新投資轉換為競爭優勢 的重要場所。它主要面向于中長期的 ICT 網絡架構、標準、材料等前沿 技術,并不針對產品和版本以短期回報為目標,主要面向的是未來 5-10 年的發展方向。旗下有無線技術實驗室、玻普實驗室、諾亞方舟實驗室、 網絡技術實驗室等眾多的研究機構,進行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 無線技術實驗室負責探索無線領域的創新技術,承載華為未來無線 技術研究職責,構筑全連接的無線接入技術競爭力,包括頻譜效率的持 續提升,新型物理層技術探索,新的無線自由度尋找和論
19、證,香農極限 的持續逼近等;以接入速率、網絡能效、頻譜效率、端到端時延、高精 度定位、高速移動、空地覆蓋等技術指標來牽引未來無線技術發展;業 界所熟知的華為 5G 和 wifi 等領先無線技術的研究都出自于該實驗室。 玻普實驗室負責研究光通信技術,致力于打造大帶寬、低時延、 低能耗、易維護的信息高速公路基礎網絡,承載萬物互聯智能社會的數 字洪流。過去 10 年單光纖容量每三年翻倍,驅動光網絡核心交換節點 的技術變革,華為持續引領業界光網絡技術演進。2018 年華為在業界 首先推出超大容量全光交叉系統架構,對比傳統的電交叉架構,容量提 升 10 倍,能耗降低 10 倍,實現整體能效 100 倍提
20、升;玻普實驗室從 2012 年創立之初持續聚焦光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掌握核心關鍵技術, 1.3 重視基礎研究投入 7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例如:長途超大帶寬光鏈路技術、超大容量光交叉技術、高集成度和低 能耗硅光集成技術。 諾亞方舟實驗室是 2012 實驗室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目前有六個 子實驗室,包括計算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推薦搜索、決策推理、人機 交互和 AI 基礎理論。人工智能是華為在未來大數據洪流中的諾亞方舟, 作為一種通用能力會改造各行各業,重構信息產業。諾亞方舟實驗室在 華為打造萬物互聯智能世界的愿景下會占有非常獨特的位置,是華為最 重要的實驗
21、室之一,將幫助華為實現在 AI 時代的轉型。 網絡技術實驗室聚焦于數據通信領域,開展超大帶寬、低時延、 無損網絡、NewIP 等方向的關鍵技術研究;全光互聯路由器,用光互 聯取代傳統電互聯,可靈活擴展 scale out 架構。 超低時延以太網絡 X-Ethernet,實現百納秒級恒定低時延轉發,是 5G 所依賴的核心承載 網基礎技術。 無損云網絡, 實現無丟包損失、 無吞吐率損失、 無時延損失, 將 DC 內計算網絡、存儲網絡、應用網絡三網合一,實現業務無邊界彈 性擴容。確定性 IP,不論 IP 網絡有多大、距離有多遠,都能提供時延 正負偏差不超過 10 s 的通信能力。 面向全息通信的網絡
22、,身臨其境的 全息視頻50000倍于4K視頻, NewIP能實現全息遠距離無損同步傳輸。 在智能手機領域,華為近年取得了快速發展,這也是華為長期重視 基礎研究、 厚積薄發的結果。 華為在通信領域有30年的積累, 在法國 (美 學)、日本(材料)、俄羅斯(算法)、瑞典(工程)、美國(工藝)、 烏克蘭(散熱)等地成立研究所。華為手機業務于 2003 年底起步,十 多年來,從芯片、軟件、材料,到美學設計、工藝、散熱等方方面面的 能力都經歷了漫長的積累與改進過程,如今在通信性能、拍照、續航能 力、EMUI 軟件以及外觀設計方面都處于領先,為全球消費者帶來了極 致體驗。 華為每年在科研投入上很大,現在有
23、 700 多個數學家、800 多個物 8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理學家、120 多個化學家,有 15000 人左右從事基礎研究,他們是把 金錢變成知識。這方面的經費大約在 30-50 億美元。與之相承的,華為 還有 6 萬多產品研發人員,他們把知識變成商品,從而再換回金錢來。 基礎研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個基礎理論變成大產業,往往要經歷 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但凡求短期收益、計較短期投入產出比,就不 可能去投入基礎研究。從投入的角度,企業需要足夠的戰略耐性,板凳 要坐十年冷。 1.4 堅持開放創新 華為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走開放式創新道路,不固守所謂自主
24、 創新,而是吸納世界范圍內的專業人才共同開展研究工作,支持科學家 成為燈塔,照亮世界,也照亮華為。華為與全球 300 多所高校、900 多 家研究機構和公司合作,實施 7840 個項目,已投資 18 億美元,簽署 的對外付費的研發合作合同達一千多份。今后每年投入 3 億美元,主要 用于向世界各地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支付合作費用,購買合作研發成果或 使用權。 華為對外主要合作方式有: 人才 Funding,支持在專業領域研究領先的高校和科學家,推動 基礎理論突破; 與商業伙伴或研究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面向頂級的先進技術, 開展合作研究,共享研發成果; 5G Polar 碼就是開放式創新的最佳例證。2
25、008 年,Erdal Arikan 教授公開發表了 Polar 碼論文,開拓了信道編碼的新方向,是世界上第 一類能夠被嚴格證明達到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方法。華為在預見到極化 碼在提升信道編碼性能的潛力之后,在 Erdal Arikan 教授的研究成果基 礎之又進一步投入大量研究,又經過數年努力,取得了多項原創技術突 9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破,解決了工程化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障礙,完成了 Polar 碼技術從學術研 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產業應用的蛻變。 華為的 X Lab 應用場景實驗室,圍繞聯網無人機、車聯網、云化 VR/ AR、無線醫聯、無線機器人 5 大
26、場景研究,為 5G 應用提前構建生態。聯 合管制機構、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運營商、以及應用需求方等一起,探 索未來場景,以實際行動努力實現探索驅動增長的目標。已吸引 270 多 個產業伙伴加入,產生 50 多個全球創新項目。 同時,華為已與全球 20+ 重要客戶 / 合作伙伴建立了 36 個聯合創新 中心。通過聯合創新,定義孵化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引領產業發展,助力客戶商業成功,實現雙贏。 華為資助的“沃土計劃”,累計已投入 10 億多美元,加速以華為云 為底座的開發者生態能力建設,上線華為云學院,為開發者提供學習、認 證、開發和支持的全方位服務;通過實物、資金、云服務資源
27、、企業對接 等商業扶持,加速人才培養、產品上市,連接開發者與華為全球市場機會。 目前全球注冊開發者近 30 萬人,增長超過 150%,新增認證聯合方案近 600 個、新增認證開發人員 1,700 多人。 10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02 多年的投入使華為收獲了創新品牌和知 識產權積累 2.1 第三方權威機構對華為創新能力的認可 2.2 持續投入和創新,使華為成為了世界上 持有專利最多的公司之一 歷年獲得的系列創新榮譽獎項, 表明華為的創新能力受到國際媒體、 行業權威機構普遍而持續的認可。 2009 年,華為入選美國 Fast Company 雜志評選的最
28、具創新力公 司前五強。 2010 年,華為獲英國經濟學人雜志 2010 年度公司創新大獎。 2014 年及 2016 年,華為兩度入選 Clarivate Analytics/Thomson Reuters“全球百強創新機構”。 2018 年,華為獲得 GSMA 頒發的“移動產業杰出貢獻獎”,以表 彰華為一直以來在移動產業的巨大貢獻。 2019 年,華為 5G RAN 創新上下行解耦榮獲 GSMA“最佳無線技 術突破獎”,該獎項是 GSMA 設立的為表彰技術革新帶來用戶體 驗明顯提升的技術的重要獎項,是通信界公認的最高榮譽之一。 持續的投入使得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 2018
29、年底, 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7,805項, 其中有11,152項是美國專利, 歐洲超過 6600 族。專利申請授權的過程也是技術公開的過程,華為以 11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此將自身研發成果貢獻給行業和社會。華為的專利對全球信息產業有著巨 大的價值。 華為在中美歐等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長期名列前 茅。2018 年,華為在美國當年獲得的專利授權數量排名第 16 位,在歐 洲專利局當年專利授權數量排名第 2 位。華為同時也是擁有中國授權專利 最多的公司。 華為 20102018 在中國、美國、歐洲授權專利數據如下: 華為也是全球 PCT 專利申
30、請最多的公司之一,2018 年華為向聯合國 下屬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提交了 5405 份 PCT 申請。WIPO 總干 事 Francis Gurry:“這是有史以來,一家公司創下的最高紀錄?!?根據業界知名機構發布的 LTE 標準專利統計報告,華為擁有 10% 以 上的 4G 標準必要專利,在 ETSI 最新公開的 5G 標準必要專利數據顯示, 華為占比已達到 20%,這些專利對于全球所有國家的手機和網絡運營商 來說,都是必需的。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
31、8 華為在中國、美國、歐洲專利年度授權數量 中國美國歐洲 12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華為致力于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 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無論在遙遠的蠻荒之地西伯利亞,在遍布險阻的非 洲乞力馬扎羅火山,在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瑪峰,在零下四十度的極寒北 極圈, 在非洲偏遠或疾病疫區, 抑或在巴黎、 倫敦和東京等頂級商業中心, 都遍布著華為的足跡,讓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輕松暢享移動上網、社交、 視頻電話等通信業務。 提升客戶盈利能力,為客戶創造價值。 華為攜手合作伙伴,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創新、安全的網絡設備;為 行業客戶提供開放、靈活、安全
32、的 ICT 基礎設施產品;為云服務客戶提 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和可持續演進的云服務。截至 2018 年年底,全 球 500 多運營商,211 家世界 500 強企業、48 家世界 100 強企業選擇 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 消除數字鴻溝,讓技術進步惠及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 ITU、GSMA 數據顯示,全球仍有 66.3% 的家庭未能聯接網絡,仍 有約一半人口無法接入互聯網,20 多億人口沒有享受良好的移動寬帶 服務,其中包括眾多的城市人口。 華為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圍內消除數字鴻溝,通過持續創新,讓技術 3.1 為客戶和消費者帶來商業價值,促進社 會可持續發展 03 華為創新成果的
33、社會價值 華為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受到全行業廣泛認可,華為也積極通過 各種途徑將這些成果貢獻給行業和社會。 13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華為積極參與標準組織、產業聯盟、開源社區活動,并積極做出貢 獻。華為總計加入了 400 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開源社區,擔任超 過 400 個重要職位。華為已成為 ICT 行業主要標準和開源組織的主要貢 獻者;目前每年發表學術論文 100-200 篇;大量標準技術提案、開源 代碼被全行業所使用;這種同行間的技術共享,推動了產業的加速發展。 標準貢獻: 華為總計加入了 140 多個標準組織,擔任超過 250 個重要職位,
34、 在 3GPP、ITU、CCSA、ETSI、IEEE、WFA 和 WWRF 等組織擔任 董事會或執行委員會成員。 作為核心貢獻者之一,與產業伙伴共同完成 3GPP 5G 首版本標準 制定,開啟 5G 商用序幕。根據公開統計數據,華為為 4G LTE 標 準貢獻了全球所有獲批技術提案的約 17%,位居第二;在仍處于 發展完善中的 5G 標準中,華為貢獻的技術提案占獲批提案的比例 更是高達 21%,占全球首位。 3.2 在標準組織和開源社區中的貢獻,推動 產業加速發展 變得更簡單、更便捷、更實惠,讓更多人享受到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紅利, 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精彩和更多可能。 華為推出的 RuralStar
35、 農村網絡解決方案,在泰國、加納、印度尼 西亞、尼日利亞、南非、中國等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40 多個運營商 成功部署,使上百萬人口通過 RuralStar 首次接入移動網絡。 2018 年, RuralStar 解 決 方 案 和 華 為 的 另 外 兩 項 WTTx、 PoleStar 解決方案分別獲得 GSMA“新興市場最佳移動創新獎”、 ITU“可持續發展大獎”、GSMA“最佳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移 動創新獎(亞洲)”。 14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2018 年向各個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了超過 5,000 篇提案,歷史累 計提交近 60,0
36、00 篇。 開源社區: 華為從 2012 年就開始參與開源社區,在主流開源基金會及社區中 積極貢獻,目前在云服務等主流開源社區貢獻排名前三。 在 Linux Foundation、 Apache、CNCF、OpenStack、OCI、 ONAP、OPNFV、Akraino、Acumos AI、Hadoop、Linaro 等 有 重 大國際影響力的開源基金會及社區中擁有十多個董事席位,及 200 多個 TSC、PTL、Core Committer 席位。 華為主導的 ServiceComb 成為首個在 Apache 畢業的微服務項目, Cyborg 快速成長為加速設備管理的事實標準,Carbon
37、 Data 成為超 大規模數據的通用數據格式標準,Openlab 項目實現跨社區項目的 互通和預集成,加速開源商用進程;在 FD.io 社區貢獻 DMM 協議 ??蚣?,創造性地解決了應用程序和協議棧的匹配問題;在 ONAP 社區中聯合中國移動、沃達豐共建 CCVPN 應用案例并獲 GNTC 創 新大獎。 15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華為研發實力和知識產權價值,在歷史上的合作、合資、并購中獲 得了行業友商的充分認可。友商收購華為的業務,最為看重的是華為研 發隊伍及創新能力。 2000 年起,摩托羅拉與華為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產品貼牌合作,即 由摩托羅拉傳遞客戶
38、需求,華為負責產品的研發和技術支持。十年 合作期間,摩托羅拉從華為采購了價值 8.8 億美元的先進的核心網 和無線接入產品。 2001 年,華為將旗下從事通信電源業務的安圣公司,包括相關技 術和知識產權以 7.5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愛默生公司。 2003 年,華為以企業網相關技術和團隊入股,3COM 以現金出資, 雙方合作成立合資公司 H3C。2006 年,3COM 再度出資 8.82 億美 元購買華為持有的 H3C 公司 49% 的股權。 3.3 華為的研發實力,多次為產業資本帶來 價值 16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04 華為尊重他人知識產權,也重
39、視保護自 有知識產權 華為堅信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以制度和流程確保員工 尊重他人知識產權。華為按照國際通用規則,通過交叉許可或付費許可 來實現專利許可的合法共享使用,在自身成長的同時,分享利益,促進 全產業的繁榮發展和合作共贏。并積極通過自身實踐促進世界各國的知 識產權法規、產業政策不斷完善。 4.1 以組織、制度和流程確保知識產權管理 合法合規 華為是一家被外界高度關注的公司,因此我們在知識產權與商業秘 密的保護上采用了更嚴格的標準來要求員工,并建立了體系化的管理制 度。華為建立了覆蓋全公司各個業務領域和功能部門的合規管理組織, 由首席法務官兼任首席合規官,全面負責公司經營活動的合
40、法合規。 法務部和深植于各業務領域和功能部門的合規體系分工協作,在各 項業務流程和項目中確保公司的經營活動、尤其是研發活動涉及到 他人知識產權時在合法、合約的前提下開展。并且定期例行優化 IPD、ISC 等關鍵業務流程合規控制點,并結合業務運作中發現的 問題和案例持續開展管理改進。 華為自成立以來陸續頒布了多項關于第三方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規 定, 如 關于尊重第三方知識產權及其它合法權益的管理規定 、 華 為員工商業行為準則、關于尊重與保護他人商業秘密的管理規 定、 第三方軟件管理辦法、 開源軟件及軟件開源管理辦法、 華為公司商標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對員工在經營活動中嚴格 17 尊重和保護知識
41、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華為積極參與 ETSI、ITU、IEEE、CCSA 等主流產業標準組織的知 識產權政策的討論修訂,倡導尊重而不濫用知識產權,努力推動主 流標準組織的知識產權政策有利于全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公平、合理及無歧視”(FRAND)的原則下通過交叉許可或付 費許可實現專利技術合法共享使用是通信行業的基本商業規則,華 為積極履行 FRAND 許可談判義務,2001 年至今,華為曾與諾基亞、 愛立信、高通、北電、西門子、阿爾卡特、BT、NTT Docomo、 AT&T、 蘋果、 三星等行業主要權利人/廠商簽署100份以上專利(交 叉 ) 許可協議。 華為通過
42、付費合法地獲取他人的專利技術進行使用。自 2001 年簽 署第一份專利許可合同至今,歷史累計支付專利使用費超過 60 億 美元,其中接近 80% 是支付給美國公司。 4.2 遵循行業規則,通過許可或交叉許可來 共享使用知識產權 保護第三方保密信息、商業軟件、專利、商標等各類知識產權明確 和詳細的要求。 華為要求所有候選人在招聘面試入職環節簽署知識產權和商業秘 密保護承諾書,讓候選人明確知曉華為尊重其他公司和個人保密 信息的基本政策。華為的員工聘用協議書明確要求,雇員不得 向華為披露或者在工作中使用第三方的技術秘密、商業秘密或其他 知識產權,也不得在華為辦公場所、工作電腦等中持有第三方保密 信息
43、。員工入職后,還要繼續參加知識產權合法合規課程培訓。 華為每年例行組織員工進行華為員工商業行為準則 BCG 學習和承 諾簽署、開展自查自糾。并嚴格查處違規行為,努力保障各項制度 得到落實。 18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華為在通過許可或交叉許可來合法地使用他人技術的同時,也積極 共享自身知識產權給其他產業伙伴使用。迄今經過友好談判簽署的 收費專利許可協議超過 10 份,這些協議的付費方涵蓋美國、歐洲、 亞洲公司。自 2015 年以來華為獲得交叉許可后的知識產權凈收入 超過 14 億美元。 華為還通過參加專利聯盟、專利池的方式加強與業界的知識產權交 流合作。
44、2013 年,華為與其他友商共同以 5.25 億美金成功競購柯 達數字成像技術專利包,減少行業的潛在專利訴訟爭議。 4.3 以自身實踐,促進知識產權法規、 產 業政策不斷完善 華為以全球化的知識產權視野和成功法律實踐,積極在世界主要司 法區域的立法、知識產權相關產業政策修訂活動中提供建議和輸入,不 斷提升和完善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華為積極參與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將國際司法實踐引入中國 司法程序, 促進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與國際接軌。 華為在中國 專 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刑法、反壟斷法等 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實施細則及司法解釋的立法、修法活 動中積極提交產業建議和意見,倡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努力 促進中國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持續優化。 華為通過自身實踐, 推動全球范圍內知識產權司法標準的不斷完善。 歐盟最高法院(ECJ)2015 年以華為命名的,關于標準必要專利適 用禁令救濟的指導意見, 就是在華為作為專利權人的案件中給出的, 該指導意見成為迄今企業間就標準必要專利開展許可談判,法院裁 定救濟手段的基礎準則。 19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必由之路 華為創新與知識產權白皮書 此外, 華為積極開展中國知識產權局、 歐洲專利局、 美國專利商標局、 日本專利局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合作與交流,為知 識產權申請和保護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