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 年小米汽車產業鏈分析 及新品上市 全景洞察報告 1C9U 一猹就有網 2024.03.28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 摘要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小米汽車在市場中的布局和優勢,以及其面臨的劣勢與挑戰。小米汽車憑借品牌、技術和成本三大核心優勢,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汽車生活體驗。文章還分析了小米汽車與小米生態鏈的協同效應,通過資源共享和互補,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擴大了銷售規模,并增強了品牌影響力。然而,小米造車在市場上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包括市場飽和度、消費者認知度以及政策與法規限制等。文章探討了小米汽車在管理層與技術積
2、累上的劣勢,以及市場競爭與技術挑戰對其發展的影響。盡管面臨諸多困難,但小米汽車仍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以期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脫穎而出。文章強調,小米汽車需要充分發揮其核心優勢,積極應對市場挑戰,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實力,并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未來,隨著汽車市場的不斷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升級,小米汽車有望憑借其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布局,實現更加輝煌的發展??傊?,本文全面剖析了小米汽車的布局和優勢以及劣勢與挑戰,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真實而立體的小米汽車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米汽車將不斷前行,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的汽車產品和服務。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
3、COM 3 目錄目錄 摘要.2 第一章 引言.8 一、小米汽車概述.8 二、小米汽車車型及產品力分析.11 第二章 小米智能汽車產業鏈布局.24 一、小米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投資歷程.24 二、小米智能汽車相關企業投資分析.33 三、小米汽車產業鏈全景圖.37 第三章 小米智能駕駛技術.43 一、小米智能駕駛系統發展歷程.43 二、小米智能駕駛技術投資布局.44 三、小米智駕的整車智能.47 第四章 小米汽車的布局和優勢.51 一、小米汽車的競爭優勢概述.51 二、消費電子賦能,渠道廣,用戶基數大.51 三、手機業務、loT 平臺、互聯網服務相互賦能,集團現金流充裕.55 四、小米集團具備軟硬件集
4、成經驗,具備汽車可應用的技術能力.57 五、小米汽車的市場定位與戰略布局.59 六、小米汽車的價格定位及策略分析.62 七、人車家全生態加持智能座艙,有望帶來非凡體驗.62 八、小米汽車的渠道戰略與策略分析.68 九、小米汽車與小米生態鏈的協同效應.72 十、小米汽車:汽車行業的第二條鯰魚.75 第五章 小米造車的劣勢與挑戰.77 一、小米造車進入市場的時間點分析.77 二、小米汽車在管理層與技術積累上的劣勢.77 三、業內人士:小米汽車最大的劣勢在制造端.79 第六章 小米汽車 VS 競品分析.80 一、小米汽車與主要競品對比分析.80 二、小米汽車與華為汽車競爭分析.86 三、小米純電汽車
5、與競品燃油車、混動車型對比分析.89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 第七章 小米汽車銷量預測.94 光大:預計 2024E 小米首款汽車銷量 5-10 萬輛.94 聲明及附錄.95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 圖表目錄 圖表 1:小米造車歷史沿革.9 圖表 2:小米從各車企招攬行業資深人才.9 圖表 3:小米汽車管理架構劃分預測.10 圖表 4:小米汽車北京工廠產能情況分析.10 圖表 5:小米 SU7vsSU7PROvsSU7 Max 參數對比.10 圖表 6:小米 SU7 對標保時捷 Taycan.11 圖表 7:小米 SU7 部分亮點配置
6、.12 圖表 8:小米 SU7 與部分競品車型配置對比.13 圖表 9:小米汽車已申請專利 680 余條,其中近 280 條已獲授權.14 圖表 10:小米超級電機 V6、V6s 轉速達 21000rpm.14 圖表 11:小米超級電機 V6、V6s 與同行業公司產品參數對比.15 圖表 12:小米超級電機 V8s 最大馬力達 578PS、峰值功率 425kW.16 圖表 13:V8s 配備小米自研的 SiC 電控模塊,轉換效率達到 99.85%.16 圖表 14:小米超級電機三代同步研發,V6/6s 實現 Su7 量產上車、V8s 預計 2025 年上車.16 圖表 15:小米自研 CTB
7、電池實現 77.8%的體積效率.17 圖表 16:小米實現一體化 9100t 壓鑄集群互聯系統 VS 泰坦合金.18 圖表 17:小米部分自動駕駛能力展示.19 圖表 18:小米科技感滿滿的智能座艙系統.20 圖表 19:小米 SU7 外觀設計比例優秀 提供“海灣藍”、“雅灰”、“橄欖綠”三款配色.21 圖表 20:小米 SU7 搭載雙電機、實現全輪驅動 零百加速僅 2.78 秒,優于 Taycan Turbo.21 圖表 21:小米 SU7 配備博世 DPB+ESP10.0 全解耦制動系統 制動距離低至 33.3 米.22 圖表 22:SU7 實現 101 度電 800km 續航 冬季續航性
8、能出眾.22 圖表 23:SU7 采用鎧甲籠式鋼鋁混合車身,最高強度達 2000MPa.23 圖表 24:SU7 首創電芯倒置技術,從電池設計端保障駕駛安全.23 圖表 25:2011-2022 小米在汽車后服務市場的投資.24 圖表 26:2011-2022 年小米對整車企業的投資.26 圖表 27:2011-2022 年小米對三電領域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投資.26 圖表 28:小米在汽車領域投資歷程和布局版圖.27 圖表 29:小米在電池、底盤領域的投資方向.28 圖表 30:小米的汽車智能化投資主要集中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芯片等領域.28 圖表 31:小米汽車投資生態圈部分公司主營業務介紹
9、.29 圖表 32:小米參投芯片企業.31 圖表 33:小米參投激光雷達企業.31 圖表 34:小米參投智能座艙企業.32 圖表 35:小米參投智能駕駛軟硬件企業.32 圖表 36:小米參投動力電池企業.32 圖表 37:小米汽車覆蓋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投資邏輯.34 圖表 38:小米投資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概況.34 圖表 39:小米投資汽車智能底盤系統供應商同馭汽車概況.35 圖表 40:小米投資鈉離子電池研發商零壹肆概況.35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 圖表 41:小米投資熱管理、汽車芯片、汽車智能出行系統零部件等公司.36 圖表 42:小米汽車產業鏈公司梳
10、理.37 圖表 43:小米汽車產業鏈梳理詳盡版(按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劃分).38 圖表 44:小米集團/順為資本在三電系統(電池、電控、電驅動)產業鏈投資布局.41 圖表 45:小米集團/順為資本在智能駕駛產業鏈投資布局.41 圖表 46:1C9U:各車企無圖城市 NOA 進度.43 圖表 47:小米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44 圖表 48: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投資方向.45 圖表 49:小米智駕 Pilot 技術布局.46 圖表 50:小米汽車全系支持極窄車位泊車.47 圖表 51:小米汽車基于柔性框架的自由窗口交互.48 圖表 52:小米汽車將手機上的小紅書一鍵 PIN 應用到中控屏.48 圖
11、表 53:車載小愛同學繼承小米集團能力.49 圖表 54:小米汽車將在品牌效應、智能生態、智能駕駛布局、銷售渠道等領域具備競爭優勢 51 圖表 55:小米手機用戶畫像.51 圖表 56:2023 年半年報披露的小米集團用戶情況 MIUI 月活 6 億.52 圖表 57:小米集團月活躍用戶與已連接的 loT 設備 截止到 2023.9.53 圖表 58:用戶畫像:已婚中等收入男性為小米主要客群.53 圖表 59:小米的手機渠道布局情況.54 圖表 60:小米中高端手機銷量.54 圖表 61:小米生態鏈全方面滲透消費者生活.55 圖表 62:小米生態鏈體系模式圖.56 圖表 63:小米生態鏈投資圍
12、繞六大方向.56 圖表 64:小米集團現金流量表摘要(億元).57 圖表 65:小米集團用于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58 圖表 66: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專利申請年份趨勢.58 圖表 67:小米人工智能團隊發展.58 圖表 68:95 后有望成為汽車消費新動能.59 圖表 69:95 后有望成為小米汽車消費新動能.60 圖表 70:小米汽車五大技術電機電池大壓鑄自動駕駛智能駕駛布局參數對比.61 圖表 71:小米為增程式布局招兵買馬.61 圖表 72:小米 su7 不同價格定位下的銷量預測.62 圖表 73:澎湃 OS 主要亮點.63 圖表 74:小米澎湃 OS 架構圖.63 圖表 75:
13、小米汽車將成為小米集團“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升級的關鍵.65 圖表 76:Xiaomi HyperConnect 跨端互聯框架.65 圖表 77:禾賽激光雷達季度出貨數據.66 圖表 78:速騰激光雷達 2020-2023H1 出貨數據.67 圖表 79:小米汽車渠道劃分預測.68 圖表 80:小米線下門店情況.69 圖表 81:2024 年小米之家直營門店數量 單位:個.69 圖表 82:小米汽車銷售渠道網絡的布局 多地景明科技已注冊.70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7 圖表 83:預計小米汽車或將采取銷售中心+交付中心+服務中心的模式.71 圖表 84:小米汽車 2S
14、 店招募要求.72 圖表 85:有望打開汽車后市場 車載用品舉例&小米 IoT 品類舉例.73 圖表 86:小米 Carwith 及應用上車.74 圖表 87:部分轎跑車型競爭梳理.80 圖表 88:小米汽車與蔚來、小鵬及特斯拉競品參數對比.81 圖表 89:小米汽車與智界、極氪等競品參數對比.82 圖表 90:小米汽車 VS 保時捷 Taycan Turbo 性能對比.83 圖表 91:小米汽車 VS 比亞迪漢、海豹及小鵬 P7 等耗能對比.83 圖表 92:小米 SU7 標準版可比車型基礎參數電動性能補能表現智能系統對比.83 圖表 93:小米 SU7/SU7 Max 與十種潛在車型對比完
15、整版.84 圖表 94:小米汽車競爭對手車型數量 2024H2 預測.85 圖表 95:華為 VS 小米:在智能汽車領域雙方競爭優勢具備共通性.86 圖表 96:小米與華為汽車業務的綜合對比.86 圖表 97:華為汽車的三種合作模式.87 圖表 98:華為與小米在手機業務和汽車業務全面對比.88 圖表 99:華為智選模式車型全梳理&小米對比.88 圖表 100:華為與小米在汽車業務布局對比以及 2022/1-2023/11 華為智能化車型銷量對比.89 圖表 101:小米 VS 小鵬、比亞迪混動車型規劃情況(單位:萬元).90 圖表 102:2023 年前 11 月 B 級轎車前十熱銷車型(單
16、位:輛).90 圖表 103:不同年齡階段選擇價格帶的占比.91 圖表 104:B 級車型的各維度指標情況 實用性+功能性,為 B 級轎車核心需求.91 圖表 105:合資燃油優惠擴大,加劇市場競爭 2023 年至今 B 級轎車的權益優惠.91 圖表 106:B 級新能源轎車參數對比.92 圖表 107:2023 年前 11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代表車型月均銷量及用戶畫像區分.93 圖表 108:12/18-12/24 期間 15-20 萬元新能源車型的純電與增程銷量占比、以及參數情況.93 圖表 109:2020-2023 年前三季度各競品品牌的銷量、毛利率、以及凈利率.94 圖表 11
17、0:2023 年前 11 月 B 級轎車在新能源市場占比.94 圖表 111:小米汽車投資生態圈:小米集團投資的汽車相關企業.96 圖表 112:小米汽車投資生態圈:順為投資參投的汽車相關企業.101 圖表 113:小米汽車產業鏈:已公開披露具體合作項目的供應商.102 圖表 114:小米汽車產業鏈:已表明合作或正在推進合作的零部件企業.103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 第一章第一章 引言引言 一、一、小米汽車小米汽車概述概述 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大潮中,我們目睹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的興起,不僅刷新了人們對汽車的認知,更為整個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18、。正是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小米,這家以科技創新著稱的企業,毅然決然地踏入了汽車領域,意圖在這片廣闊的藍海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小米的進軍并非一時興起?;仡欉^去,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小米在汽車業務上的穩步布局。自決定涉足汽車領域以來,小米通過一系列的投資和合作,逐步在汽車行業中建立了自己的地位。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小米在汽車領域的影響力,更為其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小米的野心遠不止于此。在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等關鍵技術領域,小米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這些技術的突破,不僅提升了小米汽車的產品力,更讓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如今,小米已經成功推出了多款智能電動汽車,這些車型不僅繼承
19、了小米一貫的高品質和高性價比,更在智能化和網聯化方面走在了行業的前列。小米的進軍也對整個汽車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打破了傳統汽車行業的格局和壁壘,為整個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新力量。小米的加入也加劇了汽車行業的競爭,迫使其他企業不得不加快自身的創新步伐,以應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未來的汽車行業中,誰將成為最終的贏家?是像小米這樣的科技創新企業,還是那些擁有深厚汽車制造經驗的傳統車企?或許,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汽車行業正在崛起,而小米正是這個崛起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十年布局,小米 SU7 即將上市 前期布局(2
20、013-2020):2013 年雷軍兩次拜訪馬斯克,并成為了最早一批特斯拉車主。2014-2021 年通過順為資本及小米集團投資了整車、三電、智能駕駛及零部件等多家公司,為日后小米造車提前布局。宣布造車(2021-2023):2021 年 3 月,小米宣布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2021 年 4 月注冊“小米汽車”商標,2021 年 9 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21 年 11 月北京經開區與小米科技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2023 年 9 月北京一期工廠完工,年產能 15 萬臺。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 產品即將落地(2023 年底-):
21、2023 年 11 月小米首款車型 SU7 在工信部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上亮相。12 月小米召開汽車技術發布會,公布了小米在電機、電池、大壓鑄、智能 駕駛以及智能座艙五大汽車核心技術上的突破。2024 年 3 月小米汽車公布首款車型 SU7 將于 3 月 28 日正式上市。圖表 1:小米造車歷史沿革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愛企查、小米汽車公眾號、小米商城公眾號、小米新能源官方微博、北京經開區官網、汽車之家、工信部、1C9U.COM 整理。核心人員:行業領軍人才加入,為小米汽車深度賦能。2021 年 9 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注 冊成立,雷軍擔任小米汽車 CEO,并在外部從吉利、北汽、寶馬、奔馳等主機廠
22、招攬胡崢楠、于立國、李田原、仇臻等行業資深人才,為整車設計、外飾設計、內飾設計、綜合管理等專項業務深度賦能。圖表 2:小米從各車企招攬行業資深人才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0 圖表 3:小米汽車管理架構劃分預測 產能:北京亦莊自建工廠 2023 年 9 月一期主體已完工,二期將于 2025 年完工,合計產能 30 萬輛。2021 年 11 月北京經開區管委會與小米科技正式簽訂合作協議,計劃在北京經開區分兩期建設整車工廠。一期工廠于 2022 年 4 月開始建設,并于 2023 年 9 月主體完工,產能預計 15 萬輛。二期工廠預計 2024 年開工、2025 年完工
23、,產能預計 15 萬輛。圖表 4:小米汽車北京工廠產能情況分析 小米首款純電轎車共 SU7/SU7 Pro/SU7 Max 三個版本,定位純電中型轎車。小米汽車的爆款邏輯類似華為智選車,有望復刻華為智選車陣營成功:1)產品力及定價方面,小米的品牌形象關鍵詞為“性價比”,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定價或一定程度下沉;2)智能化配置方面,小米打造的澎湃 OS 有望打通汽車、手機和家居體驗,同時高配版本配備激光雷達有望實現高階智能駕駛;3)渠道和品牌積累方面,小米品牌知名度較高,且自有銷售渠道積累豐厚。小米北京一期工廠產能為 15 萬輛/年,能滿足 SU7 生產需求。圖表 5:小米 SU7vsSU7PROv
24、sSU7 Max 參數對比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1 二、二、小米汽車車型小米汽車車型及產品力及產品力分析分析 2023 年 11 月 15 日,小米首款車型 SU7 在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申報目錄上亮相。據工信部披露的申報情況,預計小米 SU7 將推出基礎版和 Max 版兩款車型。外觀設計對標保時捷 Taycan:小米汽車呈現運動轎跑風格,車頭設計低趴,車身線條流暢,前艙蓋較為平滑,對于優化風阻系數有一定幫助。整體來看,SU7 在外觀上與保時捷 Taycan 具有相似之處,偏年輕化、高端化的設計有助于 SU7 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圖表 6:小米 SU7 對標保
25、時捷 Taycan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2 車身方面,小米 SU7 車身尺寸為 4997mm*1963mm*1455mm,在同級大中型車中尺寸領先,彰顯車身空間優勢;外觀設計方面,小米 SU7 貫徹簡練動感的設計思想,采用溜背式造型設計,車尾則采用貫穿式尾燈組造型,符合當下潮流與年輕一代審美;三電系統方面,小米 SU7 將搭載永磁同步電機,總功率分別達 220kW/495kW,其中基礎款標配前置單驅動電機,Max 版搭載前后雙驅動電機,前者使用弗迪供應的磷酸鐵鋰電池,后者使用寧德時代供應的三元鋰電池;基于小米一貫的理念,新車預計將有部分特色選裝配置,可選裝激光雷
26、達、創始人版 logo、四種輪轂選裝,三段式電動尾翼,輪胎分為 245/45R19、245/40R20 兩種尺寸,在滿足大眾化通用需求的同時,積極迎合“米粉”群體的特色需求,有望進一步強化小米生態客戶對小米汽車的忠誠度和認可度。圖表 7:小米 SU7 部分亮點配置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3 目前小米 SU7 定價即將公布,預計在 15-20 萬元區間的競品車型將主要包括深藍 SL03、長安啟源 A07、零跑 C01、哪吒 S 等;預計在 20-25 萬元區間的競品車型將主要包括小鵬 P7、比亞迪海豹、比亞迪漢等;預計在 25-30 萬元區間的競品車型將主要包括智界
27、 S7、特斯拉 Model 3 等;預計在 30 萬元以上區間的競品車型將主要包括極氪 001、蔚來 ET5、阿維塔 12 等。以小米 SU7 與極氪 001、比亞迪漢、智界 S7、小鵬 P7、特斯拉 Model 3 等主要競品車型進行比較:空間方面,小米 SU7 車身尺寸與智界 S7 相近,略小于問界新 M7,較小鵬 P7、Model 3 有更加寬敞的車內空間,為車內乘客帶來更加自在舒適的駕乘享受。動力方面,小米 SU7 的 CLTC 純電續航預計在 700km/800km 左右,有望領先競品車型,且小米 SU7 在百公里加速和最大功率性能參數方面表現亮眼。智能座艙方面,預計小米 SU7 將
28、配置大尺寸液晶儀表和超大尺寸中控屏幕,為車內乘客帶來更為便捷的操作體驗和清晰的視覺效果。圖表 8:小米 SU7 與部分競品車型配置對比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4 小米汽車已申請專利 680 余條,其中近 280 條已獲授權 2023 年 9 月 22 日,小米汽車申請的“電機扭矩過零控制方法、裝置、車輛及存儲介質”專利獲授權。專利摘要顯示:在電機扭矩處于目標分段控制區間內的情況下,以電機扭矩為目標扭矩控制電機的扭矩輸出,以及以制動扭矩為目標扭矩控制制動系統的扭矩輸出,可提高駕駛平順性。2023年10月17日,小米汽車申請的“降低共模噪聲的方法和測試系統”專利獲授權
29、。專利摘要顯示:本公開實施例能夠在不增加濾波器件的情況下降低電機驅動系統高壓傳導電磁干擾的共模噪聲,使得車輛可以以極低的成本滿足 EMC 測試標準需求,并簡化高壓側濾波器的設計,使得電機控制器的體積、重量和成本均得到優化,降低了成本。圖表 9:小米汽車已申請專利 680 余條,其中近 280 條已獲授權 1、小米汽車五大核心技術領先,打造先進的移動智能空間 智能電動車時代五大核心技術: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技術發布會上,公司 CEO 雷軍分別介紹小米汽車在這五大領域的技術進展和優勢。1.1、小米超級電機 V6、V6s、V8:轉速全球領先 小米超級電機 V6、V6s 在轉速、功
30、率密度方面趕超保時捷、特斯拉。小米目前已實現量產上車的兩款電機分別命名為 V6 和 V6s,轉速達 21000 轉,已超過 BBA、保時捷等主流豪華品牌的 16000 轉、以及特斯拉 Model S 的 20000 轉水平;而從功率密度角度,V6/V6s 功率密度達 6.78kW/kg,同樣超過 Model S Plaid 和 Taycan Turbo 水平。據介紹,V6 和 V6s 兩款電機的合作伙伴為匯川科技和聯合汽車電子。圖表 10:小米超級電機 V6、V6s 轉速達 21000rpm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5 圖表 11:小米超級電機 V6、V6s 與同行
31、業公司產品參數對比 自主研發/生產的 V8s 轉速全球領先,突破轉子強度和溫度兩大技術難點。另一款小米首款完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超級電機 V8s 轉速達到 27200rpm,實現電機功率密度 10.14kw/kg,全球領先。在解決轉子強度不足的問題上,小米通過開發新一代硅鋼,屈服強度達到 960MPa;在解決轉子溫度過高的問題上,公司重新設計電機散熱系統,采用雙向立體油冷技術,將散熱效率提升 50%以上,最高溫下降 30%。公司還重新設計整個定轉子、全系配備自研的 SiC 電控模塊,轉換效率達到 99.85%。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6 目前,V8s 已實現量產,
32、預計 2025 年上車;而下一代超級電機采用“激光原位固化”工藝進行碳纖維纏繞,相比特斯拉的濕法纏繞更先進、良率更高,已實現實驗室 35000 rpm 最高轉速。圖表 12:小米超級電機 V8s 最大馬力達 578PS、峰值功率 425kW 圖表 13:V8s 配備小米自研的 SiC 電控模塊,轉換效率達到 99.85%圖表 14:小米超級電機三代同步研發,V6/6s 實現 Su7 量產上車、V8s 預計 2025 年上車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7 1.2、電池:自研 CTB 一體化提升體積效率,著重加強熱管理技術 自研 CTB 電池技術體積效率達 77.8%,先
33、進熱管理技術打造“冬季電車續航之王”。在電池方面,小米自研全新超級 800V 碳化硅高壓平臺,實際最高電壓達到 871V。此外,公司與寧德時代合作,共同研發出小米 800V 高壓電池包,并自研 CTB 一體化電池技術實現汽車豎向高度的有效降低,為乘用艙留出空間,電池包+地板厚度僅為 120mm、體積效率達到全球領先的 77.8%。在電池性能指標上,小米汽車電池技術平臺在目前成熟的電池體系下,能夠達到最高電量 132kWh,CLTC 續航 1000+千米。為解決電動車的低溫續航痛點,公司加強熱管理系統技術突破,一方面推出高效雙模熱泵技術,突破極低溫-20 攝氏度熱泵工作的難點;另一方面推出三熱源
34、逐級聚能技術,將電驅、壓縮機、加熱器的熱量逐級聚攏傳遞給座艙,最大電池加熱效率達到 18kW,幾乎為行業均值的 2 倍。圖表 15:小米自研 CTB 電池實現 77.8%的體積效率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8 1.3、大壓鑄:全棧自研 9100t 大壓鑄集群,唯一自研壓鑄材料的國內車企 全棧自研大壓鑄集群、自研“泰坦合金”材料,緊跟行業趨勢。自特斯拉于 2020 年率先實現 6000t 大壓鑄量產后,大壓鑄成為行業趨勢,小米緊跟趨勢,全棧自研 9100t 大壓鑄集群、并自研合金材料。在設備和生產方面,小米自主定制大壓鑄設備,并完成了大壓鑄全套流程及標準自研,包含 6
35、0 個設備、并精密控制 433 個工藝參數。在材料方面,小米自研出兼顧強度、韌性和穩定性的小米泰坦合金,并成為國內唯一擁有可量產自研大壓鑄材料的汽車廠商。憑借制造和材料的雙突破,小米汽車打造 72 合 1 的一體化壓鑄后地板,有效實現 840 處焊接點減少、2dB 車內降噪、17%的重量減輕。圖表 16:小米實現一體化 9100t 壓鑄集群互聯系統 VS 泰坦合金 1.4、智能駕駛:硬件+算法加持,大模型技術全面融入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9 強大芯片/傳感硬件+三項升級算法支撐,預計 2024 年進入智能駕駛第一梯隊 1)硬件方面:芯片采用 2 顆 NVIDIA
36、 DRIVE Orin 高算力芯片,綜合算力達到 508TOPS;傳感器組合為 1 顆一體式 128 線激光雷達、11 顆高清攝像頭 3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超聲波雷達,綜合實現汽車感知能力的硬件保障。2)算法方面:“BEV+Transformer+占用網絡”三項感知技術創新,實現 AI 全面賦能。其中,第一項“變焦 BEV 技術”能動態調節感知范圍,類似人眼變焦,實現泊車場景中地鎖狀態的精準識別,最小像素網格達 5cm;第二項“道路大模型技術”可以實時生成道路拓撲,避免傳統智能駕駛對于高清地圖的依賴,實時判斷路面情況并智能調整;第三項“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在傳統的占用網絡技術中加入超分矢
37、量算法,能夠將路面上看到的所有可視物體模擬成連續曲面的立體物,明顯提升對異形障礙物的識別精度(精度小于 0.1m)。此外,小米自研的端到端感知決策大模型已全面融入小米汽車智能駕駛的底層算法,實現感知與決策算法二合一,助力小米汽車智能駕駛系統看得見、看得準、看得懂。3)研發投入方面:小米堅持智能駕駛技術全棧自研,第一期總投資已由初定的 33 億追加至 47 億元人民幣,目前智能駕駛專屬團隊規模超過 1000 人、投入測試車輛超過 200 臺、測試里程超過 1000 萬公里;此外,小米智能駕駛全面受益于 AI 賦能,目前小米實驗室已擁有超過 3000 名 AI 工程師。公司表示未來還將繼續持續投入
38、,目標為 2024 年進入智能駕駛第一梯隊。圖表 17:小米部分自動駕駛能力展示 1.5、智能座艙:實現車機五屏聯動,小米澎湃 OS 上車 智能座艙多重設計,實現小米“人車家全生態”閉環。1)車機系統五屏聯動:硬件方面,小米汽車搭載 16.1 英寸 3K 超清中控屏、超大 56 英寸 HUD、翻轉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0 式儀表屏、同時支持后排外接小米 Pad 生態拓展屏,搭載驍龍 8295 座艙芯片;交互方面,中控屏具備多任務柔性框架、支持自由調整窗口大小、副駕支持右側控制中心直接調整副駕座椅、空調等功能;2)手機車機跨端互聯:小米汽車屏幕可以實現手機屏幕應用
39、(導航、視頻、網頁、會議等)的跨端流暢互聯;3)澎湃 OS 上車:小米澎湃 OS 賦能駕駛體驗,支持 1.49 秒疾速啟動、3 分鐘座艙系統 OTA 整包升級、30 分鐘全車整包升級;4)專屬 CarloT 生態支持開放共建:小米為車打造了專屬的 CarloT 生態,并進一步發揮自身硬件生態優勢,支持中控大屏、儲物臺、座椅后背等位置的硬件拓展,同時小米 CarloT 生態面向全球生態開發者開放,多種智能座艙設計共同實現小米“人車家全生態”閉環。圖表 18:小米科技感滿滿的智能座艙系統 來源:1C9U 一查就有網編輯整理 2、SU7 定位 C 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汽車外觀設計和性能優越 顏值高
40、,風阻低,汽車同時為美觀和駕駛而設計。全球知名的設計團隊完成汽車內外飾設計,團隊當中有前寶馬、奔馳的設計師,成員基本具備 10 年以上的汽車設計經驗。在設計團隊的打磨下,小米 SU7 有著黃金比例的 3x 輪軸比、2x 輪高比、1.36x 寬高比,對應車長 4997mm、軸距 3000mm、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1 車寬 1963mm、車高 1440mm,整體提供“海灣藍”、“雅灰”、“橄欖綠”三種配色,外觀具有運動感。此外,小米 SU7 通過調整前風擋、大溜背、低趴車頭、后視鏡等設計,實現了目前全球量產轎車中最低風阻:Cd 0.195。圖表 19:小米 SU7
41、外觀設計比例優秀 提供“海灣藍”、“雅灰”、“橄欖綠”三款配色 具備媲美行業頂尖車型的高性能,“跑得快”且“剎得住”。1)動力方面,小米 SU7 搭載雙電機,最大馬力達 673PS、峰值功率 495kW、峰值扭矩 838Nm,基本可比肩 4.0L 渦輪增壓 V8 發動機的跑車。此外,該車型零百加速僅 2.78 秒,最高時速 265km/h,在這兩個衡量汽車性能的重要指標上超過保時捷 Taycan Turbo 和 Model S 車型。2)制動方面,SU7 車型在實現高速度的同時還有優秀的制動系統作為安全防線。硬件上搭載了前雙叉臂以及后五連桿獨立懸架,配置了 CDC 減震器+空氣彈簧、博世 DP
42、B+ESP10.0 全解耦制動系統;同時采用“四重制動冗余”策略,全棧自研整套底盤控制算法,實現 100-0km/h 制動距離 33.3m,媲美保時捷 Taycan Turbo 34m 的成績。圖表 20:小米 SU7 搭載雙電機、實現全輪驅動 零百加速僅 2.78 秒,優于 Taycan Turbo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2 圖表 21:小米 SU7 配備博世 DPB+ESP10.0 全解耦制動系統 制動距離低至 33.3 米 搭載小米-寧德時代電芯,電池續航能力出色。SU7 采用小米-寧德時代電芯,是目前中國市場唯一一輛以 101kWh 電量達到 CLTC 工
43、況 800km 續航的四驅車型,能夠在 800V 超級快充加持下,充電 15 分鐘續航 510km。此外,SU7 在低溫續航保持率、低溫充電速度、低溫動力性能衰減、低溫空調升溫速度四大冬季低溫性能表現上實現突破。圖表 22:SU7 實現 101 度電 800km 續航 冬季續航性能出眾 布局被動安全、主動安全、電池安全和隱私安全四方面安全保障。1)被動安全:采用鎧甲籠式鋼鋁混合車身,90.1%高強度鋼和鋁合金占比,最高強度達到 2000MPa,扭轉剛度達到 51000Nm/deg;通過加強核心結構件,在追尾后碰測試中可達到 90km/h 70%偏置碰撞,高出國標 50km/h 碰撞和美標 80
44、km/h 偏置碰撞的標準。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3 2)主動安全:小米 SU7 全系標配 16 項主動安全配置,創新應用“4D 時空標注”技術,標注每個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等高維信息,帶來識別準確性提高 40%、延時降低 30%。3)電池安全:小米行業首創倒置電芯設計,在極端熱失控條件下保證電池能量向下釋放,進一步保障乘員艙的安全。4)隱私安全:小米澎湃 OS 提供底層至應用、單設備至跨設備的全域安全保護,實現用車賬號“專人專用”,即多人用車的隱私隔離,且支持“人車安全生態”端到端加密,跨端保障隱私安全。圖表 23:SU7 采用鎧甲籠式鋼鋁混合車身,最高強度
45、達 2000MPa 圖表 24:SU7 首創電芯倒置技術,從電池設計端保障駕駛安全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4 第二章第二章 小米智能汽車產業鏈布局小米智能汽車產業鏈布局 一、一、小米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投資歷程小米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投資歷程 在深入探討小米智能汽車產業鏈的布局之前,我們不得不提及小米這家科技巨頭對于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力。眾所周知,小米自創立以來,就以其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果斷的行動力,在科技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智能汽車的浪潮席卷而來時,小米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一歷史性的機遇。早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初期探索階段,小米便已經開始通過投資初創企業和研發技術來積極
46、布局。它清楚地認識到,智能汽車不僅僅是傳統汽車的升級版,更是一個融合了先進科技、創新理念和全新商業模式的全新領域。小米從一開始就沒有將目光局限在單一的技術或產品上,而是致力于構建一個覆蓋智能汽車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汽車領域投資自汽車后服務市場起家,涉及出行服務、汽車交易、物流配送、車險維修等細分領域。早期,小米的多數投資主要集中在天使輪或前幾輪融資,停留在財務投資層面,主要投資主體為小米系基金順為資本。2011-2022 年期間,小米參與汽車后服務市場的融資規模累計超過 125 億元,參與次數超過 30 次。天使輪、A 輪即參與投資主要出現在 2018 年之前對出行服務、車險維修和部分汽車交易
47、平臺公司的投資中,投資金額較小,大多百萬到千萬元水平。2018-2022 年,小米對汽車后服務市場的投資逐漸收緊,期間僅投資愛泊車、開思汽配、貨拉拉和能鏈等具備一定體量的公司,投資輪次較靠后,輪次規模也較大。圖表 25:2011-2022 小米在汽車后服務市場的投資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5 小米早在 2015、2017 年就分別參與小鵬、蔚來的 A 輪融資,其中 2015 年通過順為資本參與蔚來 A 輪 1 億美元規模的融資,2017 年通過順為資本首次投資小鵬汽車,在其后 2019 年 C 輪融資中通過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6
48、小米科技繼續注資 5000 萬美元,2020 年小米集團在小鵬汽車基石輪中繼續加碼,參與跟投本輪 5 億美元融資??偟膩砜?,小米參與整車企業的投資輪次規模大約在 10-20 億美元。圖表 26:2011-2022 年小米對整車企業的投資 2017 年起對汽車零部件三電領域的公司加大投入,參與輪次多為戰投和 A、B 輪。2017 年小米首次對新能源電池及控制系統研發商酷科電子進行投資,通過小米科技、集團本身先后參與其天使輪、A 輪融資。2018 年,小米新增對珠海冠宇、中航鋰電投資,2019 年通過順為資本參與奧易克斯 2 億元 B 輪融資。2021 年官宣造車后加快投資步伐,年內分別參與贛鋒鋰
49、電、蜂巢能源等三電領域新興企業融資項目,其中蜂巢能源 B 輪融資規模達 102.8 億元。圖表 27:2011-2022 年小米對三電領域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投資 “雙百億”投資加持小米造車,全方位布局產業生態。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展到電動智能化競爭后半程,早期加入的車企擁有技術、數據和成熟供應鏈等多重優勢,小米汽車需要努力獲取造車資質和縮小技術差距,同時還必須具有遠見,為其產品構建將來的競爭力,因此需要通過投資收購來換技術和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7 時間,而這也正是小米一直以來所擅長的。截至目前,小米集團、順為資本、小米產投、小米智造這四家投資機構或已經投資近百家汽車
50、上下游供應鏈企業。(1)官宣造車前:前期投資主要以財務投資為主,圍繞自動駕駛、汽車半導體、車聯網,投資主體主要為順為資本、小米產投和小米集團。(2)官宣造車后:成立小米智造基金專注投資汽車產業,進行查漏補缺。在經歷了兩輪募資后,手握百億的小米智造基金除自動駕駛外,投資面拓寬至三電、汽車電子、車身部件、底盤零部件、熱管理等領域,呈現出撒網廣、布局深的特點。圖表 28:小米在汽車領域投資歷程和布局版圖 投資先行,小米系投資企業在汽車智能化領域布局廣泛 小米完善的生態鏈離不開小米的“投資+孵化”模式,小米系投資機構主要可以分為小米體系內及小米體系外兩部分。體系內部分主要有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及旗下子
51、公司及孫公司展開投資業務,體系外則是更被大眾熟知的順為資本進行投資孵化。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 12 月,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全資控股。目前執行董事、經理為林世偉。公司曾投資石頭科技、北汽新能源等企業,根據企查查顯示,目前公司共有對外投資 50 次,其中持股比例達到 5%以上的有 36 次。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成立于 2017 年,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引導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發起設立,基金將用于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業務拓展,主要投資方向圍繞機器人、半導體等“硬科技”,根據企查查顯示,目前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對外投資共 1
52、08 次,其中持股比例達到 5%以上的有 49 次。小米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5 月,于當年 12 月完成登記,注冊資金 11 億元,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全資控股。海南極目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及北京小米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為其下屬兩家 100%控股子公司。海南極目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6 月,其對外投資 13 次,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8 其中持股比例達到 5%以上的有 6 次。北京小米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8 月,其共有對外投資 1 次。順為資本:由雷軍與許達來創立于 2011 年。出資人來自于國際頂級投資機構
53、,包括國際知名主權基金、家族基金、基金中的基金及大學基金會等,是一家以投資早期至成長期創新企業為重點的風險投資基金,關注深科技、智能制造、互聯網+、智能硬件、消費、企業服務、電動汽車生態等領域。共管理總量超過 60 億美金的美元及人民幣基金,其投資對象包括蔚來汽車、小鵬汽車、愛奇藝、今日頭條、快手等知名科技互聯網企業。小米系投資企業投資了眾多汽車零部件初創企業,尤其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布局已久。早在 2017 年,順為投資就參與了智能駕駛系統開發商 Momenta 及智行者的多輪融資。Momenta 中文名為魔門塔,目前與上汽集團以及比亞迪形成了緊密的合作,上汽智己采用 Momenta 自動駕
54、駛系統、比亞迪也與 Momenta 成立了合資公司。智行者則面向 L4 無人駕駛及特種場景開發自動駕駛系統。在 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集團宣布下場造車后,小米投資汽車智能化節奏明顯提速,其投資主要集中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車用芯片、智能駕駛傳感器以及整車舒適性智能化配置等領域進行投資。我們認為,小米的此類汽車智能化投資將有效加速小米汽車智能駕駛等核心競爭力的快速落地。圖表 29:小米在電池、底盤領域的投資方向 圖表 30:小米的汽車智能化投資主要集中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芯片等領域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29 小米通過戰投部門、順為投資構建了強大的投資生
55、態圈,覆蓋了汽車核心領域。小米投資的汽車相關企業涵蓋了汽車相關的關鍵領域,整車領域的小鵬、蔚來;智駕系統&芯片領域的縱目科技、黑芝麻、智行科技等;傳感器領域禾賽科技等;線控制動領域上海千顧汽車科技等;電池、電驅動、電控領域多家公司;此外在汽車后市場和充電網絡運營領域也有投資。汽車投資生態圈,可以為小米在汽車業務中提供經驗借鑒、技術支持、供應鏈優化等便利,小米汽車業務也有望賦能部分參股的企業。圖表 31:小米汽車投資生態圈部分公司主營業務介紹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30 作為造車的新入局者,小米亦前期通過投資參股補全汽車相關技術,并前瞻性布局智能駕駛等競爭焦點領域。據
56、我們整理,小米通過順為資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小米私募股權基金等布局汽車全產業鏈,覆蓋了車載芯片、激光雷達、視覺傳感、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動力電池等領域。車載芯片領域,2020 年 6 月,小米集團參與比亞迪半導體 A+輪投資;2020 年 10 月,小米集團參投了 CMOS 圖像傳感器芯片設計公司思特威;2020 年 10 月,小米集團參與了 3D 傳感器芯片廠商靈明光子 A+輪融資;2021 年 7 月,小米集團參投黑芝麻智能科技戰略輪融資,9 月領投其 C 輪融資。小米對芯片企業的投資大多為早期 A、B 輪融資期間,除參與靈明光子 A+輪和易兆微電子 A+輪融資的規模為千萬元級別,其余已
57、披露規模的融資均在 1 億元以上。小米參投的芯片企業產品廣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31 泛,包含圖像傳感器、3D 傳感器、通信芯片企業,同時也在 2021-2022 期間三次參與車規級芯片解決方案提供商云途半導體融資。圖表 32:小米參投芯片企業 激光雷達領域,2020-2021 年頻繁參與視覺傳感器、激光雷達企業深輪次融資。視覺傳感器方面,小米主要參投了光學產品即解決方案提供商誠瑞光學、MEMS 智能傳感器制造商矽??萍?,以及以神經擬態視覺解決方案為核心業務的普諾飛思。激光雷達方面,2019 年 1 月,順為資本參與激光雷達研發商北醒光子 B+輪融資,2022 年
58、 12 月繼續參投北醒光子 C 輪;2021 年 6 月,小米集團領投禾賽科技 D 輪融資,11 月獨自投資 D+輪;2021 年 8 月,順為資本參與激光雷達智能傳感研發商圖達通 B+輪融資;2023 年 9 月,小米集團領投探維科技戰略輪。圖表 33:小米參投激光雷達企業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32 視覺傳感器領域,2020 年 7 月,小米集團戰略入股光學產品及光學解決方案提供商誠瑞光學;2021 年 2 月,小米集團投資 MEMS 傳感器公司矽??萍?;2021 年 7 月,小米集團參投法國機器視覺公司普諾飛思 C 輪融資。智能座艙領域,2016 年 5 月,
59、順為資本和小米集團都參與了車載智能硬件商板牙信息科技 A 輪融資;2020 年 4 月,小米集團獨家投資車聯網企業博泰車聯的 B+輪。圖表 34:小米參投智能座艙企業 智能駕駛領域,2017 年 1 月,順為資本參與初速度科技的 A+輪融資,2017 年 7 月參與其 B 輪融資,并于 2021 年 3 月參與 C 輪融資;2017 年 6 月,順為資本參與智行者 A 輪融資,并于 2018 年 4 月參與 B 輪融資;2021 年 6 月,小米集團領投縱目科技 D+輪融資;2021 年 7 月,小米集團以 7737 萬美元全資收購 DeepMotion;2021 年 8 月,小米集團領投幾何
60、伙伴 Pre-A+輪融資,2021 年 10 月參與其戰略融資。圖表 35:小米參投智能駕駛軟硬件企業 動力電池領域,涉及動力電池制造和電池上游產業鏈。2018 年 12 月,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戰略融資珠海冠宇;2020 年 12 月,小米集團參與了中航鋰電 Pre-A 輪融資;2021 年 7 月小米集團參與了蜂巢能源 B 輪 102.8 億元融資,8 月領投贛鋒鋰電戰略融資。圖表 36:小米參投動力電池企業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33 二、二、小米智能汽車相關企業投資分析小米智能汽車相關企業投資分析 小米公司在智能汽車產業的布局可謂是多維度、全方位,顯現出其深耕此
61、領域的決心與野心。小米明白,要想在智能汽車這片藍海中站穩腳跟,必須牢牢把握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在自動駕駛技術、智能網聯以及電動汽車制造這三大核心領域,小米都進行了深入而精準的投資。自動駕駛技術是未來智能汽車競爭的重中之重。小米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可謂是頗具眼光。它并未選擇單打獨斗,而是攜手多家在自動駕駛芯片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等領域有著深厚積累的企業,共同探索自動駕駛的無限可能。這些被投資企業,憑借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專業技術與豐富經驗,將為小米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道路上提供強大的后盾??梢灶A見,在未來,搭載小米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汽車將能夠實現更為安全、高效、舒適的自動駕駛體驗。智能網聯則是提
62、升智能汽車用戶體驗的關鍵一環。在這一領域,小米同樣不甘示弱,積極投資車載操作系統提供商、車聯網服務提供商等創新型企業。這些企業的加入,將為小米的智能汽車注入更加智能化的靈魂,讓車輛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能夠與人、與環境實現全面互聯的智能終端。想象一下,當你的智能汽車能夠實時了解你的需求,為你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時,那將是怎樣一種全新的出行體驗?小米汽車板塊布局逐現輪廓:據不完全整理,小米已經實現了對汽車產業的較為全面的布局,上游覆蓋材料、半導體,中游覆蓋具有一定技術門檻的零部件及智能駕駛等關鍵領域,下游布局了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34 物流配送、出行服務、汽車交易、車
63、險維修等行業布局。小米對汽車產業的全方位布局,有助于打造協同效應,實現資源共享,確保小米汽車產業鏈持續、穩定、有效運轉。圖表 37:小米汽車覆蓋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投資邏輯 圖表 38:小米投資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概況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35 圖表 39:小米投資汽車智能底盤系統供應商同馭汽車概況 圖表 40:小米投資鈉離子電池研發商零壹肆概況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36 圖表 41:小米投資熱管理、汽車芯片、汽車智能出行系統零部件等公司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37 三、三、小米汽車產業鏈全景圖小米汽車產
64、業鏈全景圖 根據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及各產業鏈公司官方信息梳理,我們看到小米汽車目前主要與產業鏈各細分領域頭部廠商合作。例如:驅動電機環節,匯川科技和聯合汽車電子為小米汽車的主要合作商;電池環節,寧德時代(300750.SZ)為小米供應三元鋰離子電池、比亞迪(002594.SZ/1211.HK)供應磷酸鐵鋰電池;在底盤環節,小米汽車選擇博世(BOSCH)提供的 ESP 10.0 車身穩定系統、DPB 制動系統,德國大陸(CON.DF)提供加速度傳感器,布雷博(brembo)提供制動器、卡鉗,拓普集團(601689.SH)提供空氣懸架等。同時,多家汽車上游零部件企業如富奧股份、富特科技、常熟汽飾、
65、樂凱新材等已表示收到小米汽車的訂單、定點。此外,小米近年來持續通過投資方式布局三電系統以及智能駕駛上下游產業鏈。國內汽車零部件公司積極尋求與小米汽車展開合作,截至 2023 年 11 月 8 日,已有部分零部件公司宣布獲得小米汽車項目定點,如拓普集團將為小米汽車配套空氣懸架系統,華域三電成為小米汽車空調壓縮機定點供應商,銀輪股份已進入小米汽車供應鏈。隨著小米汽車 2024 年上半年正式量產,預計相關產業鏈公司有望迎來發展機遇。圖表 42:小米汽車產業鏈公司梳理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38 圖表 43:小米汽車產業鏈梳理詳盡版(按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劃分)一查就有 小米
66、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39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0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1 圖表 44:小米集團/順為資本在三電系統(電池、電控、電驅動)產業鏈投資布局 圖表 45:小米集團/順為資本在智能駕駛產業鏈投資布局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2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3 第三章第三章 小米智能駕駛技術小米智能駕駛技術 一、一、小米智能駕駛系統發展歷程小米智能駕駛系統發展歷程 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快速進展和雄心壯志,從收購深動科技開始,到全棧自研的技術戰略,再到實現高級
67、智能駕駛功能,小米正致力于在智能駕駛技術上取得領先地位。小米智能駕駛系統的發展歷程可以從以下幾個關鍵時間點和技術進展來概述:1.2021 年 8 月 25 日:小米集團宣布以 7737 萬美元全資收購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這標志著小米正式進入智能駕駛領域。深動科技專注于提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感知、定位、規劃及控制的算法,以及自動駕駛應用的全套軟體解決方案。2.2022 年 8 月:小米智能駕駛技術首次亮相,第一期研發投入 33 億元,目標 2024 年進入智能駕駛行業第一陣營。小米汽車制定了全棧自研的技術戰略,組建了超過 500 人的精英技術團隊,涵蓋了自動駕駛硬件、感知規控算法、高精地圖等領
68、域的 50 位頂級專家。3.技術進展:小米智能駕駛系統已經實現一鍵召喚車輛、自動駛入匝道、主動變道超車、無保護轉向/掉頭、自動繞行臨停車輛/事故車輛/環島、自主代客泊車等功能,并能覆蓋高速、城區、停車場等場景。4.技術細節:小米智能駕駛系統采用全棧自研的策略,研發團隊規模為 1000 人。技術層面,小米通過自適應變焦 BEV 技術、道路大模型、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 3 項技術,分別提高了感知和識別技術。硬件方面,這套智駕系統采用了大模型模仿駕駛員的決策方式,搭載了 2 顆英偉達 Orin 高算力芯片,綜合算力高達 508TOPS。5.投資與測試:小米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第一期總投資達33億元,目前
69、追加到了47億元。Demo視頻顯示,SU7 在演示過程中全程無接管,并在 7 層的停車樓內完成了無人泊車。雷軍稱,小米的目標是 2024 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年底開通 100 個城市領航 NOA。圖表 46:1C9U:各車企無圖城市 NOA 進度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4 二、二、小米智能駕駛技術投資布局小米智能駕駛技術投資布局 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深耕與布局,展現了其對該技術前景的堅定信念與持續投入。自小米決定進軍智能駕駛領域以來,自主研發一直是其不變的主線。背后是小米對技術獨立性的追求,以及對創新能力的自信。大量研發資源的傾斜,不僅確保了小米在智能駕駛核心技術
70、上的持續突破,更讓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圖表 47:小米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5 但小米并未滿足于單純的技術研發。它清楚地認識到,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整個產業鏈的協同合作。小米積極與上下游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打造智能駕駛的生態系統。通過這種產業鏈整合的方式,小米不僅提升了自身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競爭力,還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加速智能駕駛技術布局的過程中,小米還靈活運用了投資并購等策略。通過引入外部優質資源,小米成功地將外部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轉化為自身的競爭優勢。這種開放式的創新模式,讓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取得了事半功
71、倍的效果。小米集團于 2021 年 8 月 25 日發布公告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總金額約為 7737 萬美元(約為 5 億元人民幣),于 2021 年 9 月 22 日交易完成交割,后者成為小米集團全資子公司。對應的,原深動科技團隊加入小米集團。同時小米還致力于打造中長期戰略產業能力,投資 20 億元人民幣,投資十余家自動駕駛領域上下游企業,覆蓋核心傳感器、執行器、域控制器等品類。圖表 48: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投資方向 Deepmotion 有技術及研發能力,專注為高階輔助駕駛系統和自動駕駛應用提供包括感知、定位、規劃、控制在內的全棧軟件解決方案。小米自動駕駛技術采用全棧自研算法的技
72、術布局戰略,自建全自研數據閉環系統、高效驅動核心算法及產品功能迭代。2022 年 8 月 11 日,小米集團首次披露了小米自動駕駛技術的進展,小米自動駕駛一期研發計劃投入 33 億元,在演示視頻中,小米測試車實現在掉頭、環島、連續下坡等場景下的輔助駕駛功能。測試車輛實現了無保護場景自動掉頭、事故車輛自動繞行、多車道路口自動左轉、自動環島繞行、斑馬線禮讓行人、自動泊車入位+機械臂自動充電等行泊車場景。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6 智能駕駛是智能汽車核心技術賽道,小米智駕一期總投資 47 億,采用全棧自研算法“BEV+Transformer+占用網絡”,團隊規模超 100
73、0 人,技術人員涵蓋傳感器、芯片、感知規控算法、仿真技術、高精地圖、高準定位、工具鏈、訓練能力等自動駕駛全棧技術所需人才,核心骨干成員還擁有微軟、谷歌等全球頂級人工智能公司的研發背景。感知技術是智駕的基礎,小米智駕創新自適應變焦 BEV、道路大模型、超分辨率占用網絡等感知技術,擁有全球首個應用到量產車的端到端感知決策模型。小米智駕擁有旗艦級硬件平臺,搭載兩顆 NVIDIA DRIVE Orin 高算力芯片,綜合算力達到 508TOPS;感知硬件也十分豪華,搭載 1 顆激光雷達、11 顆高清攝像頭、3 顆毫米波雷達和 12 顆超聲波雷達。堅定持續投入、領先感知和底層技術是小米 2024 年進入智
74、駕第一梯隊目標的底氣。圖表 49:小米智駕 Pilot 技術布局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7 三、三、小米智駕的整車智能小米智駕的整車智能 01小米智駕 Xiaomi Pilot 全系技術自研全系標配智能輔助駕駛 智能駕駛是汽車從出行載具全面進化到先進的移動空間的關鍵一步。小米智駕首次亮相,就宣布要在 2024 年成為行業第一陣營的目標。為此,我們投入巨大,小米智駕專屬團隊已突破 1000 人,今年年初成立了自動駕駛武漢研發中心,計劃年底再擴展 500 人。我們的 AI 實驗室已歷經 8 年,工程師也超過 3000 人。十倍的投入讓智駕能力更快速的迭代,做到技術和體
75、驗的的全面趕超。去年底,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首次發布了小米智能駕駛全棧自研技術構架,這是包含了道路大模型、超分占用網絡和變焦 BEV 等領先算法的先進架構。其中超分占用網絡在 2024 年初被計算機視覺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會議 CVPR 收錄,核心算法的創新性獲得了國際認可。更具突破意義的是,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實現端到端大模型技術在國內的首次量產,端到端大模型取代了此前用于感知、決策、規劃的多個模塊,讓智能駕駛直接從一端輸入圖像,一端輸出行駛軌跡,小米端到端大模型是迄今類人思考程度最深的智駕算法,已經實現 5cm 精度的極窄庫位泊入和可用性極高的23km/h最高巡航速度代客泊車。小米智駕技術快速迭代
76、,也要做到體驗的的全面提升。圖表 50:小米汽車全系支持極窄車位泊車 要把智駕體驗做好,高低配體驗一致很重要。小米智駕系統分為兩套方案,分別是 Xiaomi Pilot Pro 和 Xiaomi Pilot Max。我們堅持高低配技術同源,Xiaomi PilotPro 和 Max 都是 NVIDIA DRIVE Orin算力平臺、都是 11 個攝像頭的視覺方案,全部采用變焦 BEV 感知技術和端到端大模型,高低配都基于同一技術方案,并且全部能夠支持體驗領先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02小米澎湃智能座艙基于小米澎湃 OS 符合操作直覺的交互框架 硬件能力是交互體驗的基礎,小米 SU7 全系標配 82
77、95 旗艦芯片平臺,配合小米澎湃 OS 強大的異構兼容性,實現硬件資源的精準調度,讓中控屏靈敏響應,絲滑順暢。這只是第一步。我們的團隊在交互設計上花費了巨大心力,這是整車智能化體驗的窗口。從前期媒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8 體試駕的反饋來看,簡單且優雅、所見即所得,是大家對中控屏交互設計的高頻評價。上車后,映入眼前的是精致還原,渲染極為精細的 3D 車模。車模顏色和配置與真實情況完全匹配、車模狀態也會和車輛狀態實時同步。點觸車模上對應的位置,就能快速打開前備箱、后備箱、充電口等等。調節尾翼或懸架,還會配合一鏡到底的動畫演繹,整個控車過程非常絲滑、直觀。初次上手就能
78、快速掌握,幾乎 0 學習門檻。圖表 51:小米汽車基于柔性框架的自由窗口交互 當你撥動開關,駐車界面會一鏡演繹成行車界面。得益于小米澎湃OS的柔性框架能力,用戶可以自由排列窗口卡片的位置,按照自己的需求調節顯示比例,地圖窗口更大一點方便導航,音樂窗口更大一點沉浸聽歌,隨心所欲、暢快自由。03跨端智聯底層打通手機、平板聯動 作為一家生態科技廠商,小米澎湃智能座艙在設計之初就將手機、平板視為座艙的一部分,實行多端一體化原生設計。繼承 Xiaomi HyperConnect 跨端互聯框架能力,當車主同賬號的手機、Pad 進入車內時,能與中控屏無感連接,自動完成識別、安全認證、連接等一系列復雜步驟,直
79、接在融合設備中心里實現跨設備互控。圖表 52:小米汽車將手機上的小紅書一鍵 PIN 應用到中控屏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49 更重要的是系統底層融合,提供統一的原生交互體驗。例如中控屏上能直接調用手機鏡像,實現一屏多用,讓駕駛位操控手機更順手。甚至基于系統框架層的打通,用戶能將手機應用以窗口卡片的形式,一鍵 PIN 到中控屏上。手機只提供算力,其余顯示、聲音和交互都在車機上執行,中控屏上的 App 不是簡單的投屏,而是可以獨立操作,這給了車機使用手機全部生態應用的潛力。小米澎湃智能座艙還支持再掛載 2 個 Xiaomi Pad 6S Pro 12.4 作為后排拓展屏
80、。接入后,平板自動切換至原生控車桌面。與全車無縫打通,實現導航信息實時同步,自由調整空調、座椅加熱、全車音樂等功能。還能幫副駕長輩調整座椅,如果副駕沒人也能調節座位位置,獲得更寬敞的后排空間。即使不是小米生態用戶,使用 iPhone、iPad 也能獲得領先的智能化體驗。小米澎湃智能座艙支持接入無線 CarPlay,且后排支架兼容 iPad,可通過小米汽車拓展屏 APP 實現后排控車。04大模型加持的小愛同學上車繼承六大能力首發即落地端側大模型 小愛同學是國內最早一批發布的智能語音助手,從 2017 年至今,已經服務長達 7 年時間,擁有 1.17億月活躍用戶,每天都要被喚醒高達 2.08 億次
81、。從去年 4 月開始,小愛同學全面接入大模型,實現了從語音助手到生成式 AI 智能助理的能力躍遷,且具備深度自然語義理解、多模態等能力。圖表 53:車載小愛同學繼承小米集團能力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0 長期的技術投入,讓小愛同學剛上車就得以獲得集團技術能力,實現了遠超行業的語音交互功能。例如連續對話、離線對話、協同喚醒、可見即可說、高噪喚醒和一句話多指令。首發即接入小米自研MiLM-1.3B端側大模型,并實現了從識別到理解再到生成的全鏈路大模型語音交互,不僅能實現文生圖,更可融合車的位置、方向、視覺等信息,像人一樣理解真實世界。最重要的是,小愛同學為車進化。語音
82、交互在行駛過程中遠比觸摸交互更高效、更安全。因此在立項之初,小米的 AI 團隊就定好了一個目標:只要用手能控車的功能,語音交互就要覆蓋。如今,你不僅能用小愛同學深度控車,還能用它控手機、控 CarIoT、甚至控家,無限拓展語音交互的能力邊界。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1 第四章第四章 小米汽車的布局和優勢小米汽車的布局和優勢 一、一、小米汽車的競爭優勢概述小米汽車的競爭優勢概述 預計小米造車將在品牌、生態、智能駕駛布局、銷售渠道等多個領域具備一定競爭優勢:(1)經過多年發展,小米在智能手機及 IoT 設備領域擁有海量的用戶群體基礎,品牌影響力較強,用戶認可度及忠誠度較
83、高,小米造車能夠借助小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吸引更多關注,小米手機及 IoT 設備有望為小米汽車產生引流效應。(2)小米智能生態已覆蓋手機、平板、智能家居設備等領域,2023 年 10 月小米澎湃 OS 發布,實現小米跨端操作系統的軟件架構統一;預計小米汽車上市后將進一步豐富小米生態系統,讓用戶體驗萬物互聯的智能科技生活,實現“人車家全生態”。(3)小米多年來持續展開智能駕駛相關投資布局,投資 Momenta、縱目科技等自動駕駛公司以及禾賽科技、圖達通等激光雷達公司,預計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資布局將助力小米智能駕駛實力提升,為小米自研高階自動駕駛系統奠定基礎。(4)小米在多年智能手機+IoT
84、業務發展中積累了強大的銷售渠道基礎,2021 年小米之家數量突破 1 萬家,有望為小米汽車線下宣傳及銷售提供助力。憑借以上優勢,預計 2024 年起小米汽車將有望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有力競爭者。圖表 54:小米汽車將在品牌效應、智能生態、智能駕駛布局、銷售渠道等領域具備競爭優勢 二二、消費電子賦能,渠道廣,用戶基數大消費電子賦能,渠道廣,用戶基數大 小米手機覆蓋的客戶群體年齡結構均勻,過半用戶為 20-40 的青年、中青年用戶,客戶購買力已形成一定規模。不同于過去的認知,小米現階段的用戶已不僅是年輕人,27.9%的小米用戶是 30-39 歲中生代群體,27.3%的用戶是 20-29 歲青年
85、;約 83%的用戶是有收入群體,50%以上用戶居住在一二線城市。由于小米粉絲的成長與積累,以及小米自身高端化的發展,小米的手機用戶的購買力已具備相當的規模,且隨著時間推移,小米粉絲購車的支付潛力還會進一步挖掘。圖表 55:小米手機用戶畫像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2 小米集團發展至今,具備全球影響力與品牌效應。2023 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位列第三(連續十三個季度全球第三),市占率達 14.1%,且 2023 年第三季度中公司在歐洲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占率升至 23.3%。2023 年 9 月,全球 MIUI 月活躍用戶 6.23 億。截至 2
86、023年 9 月 30 日,AloT 平臺已連接的 loT 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數增加至 6.99 億臺。目前小米集團業務已經進入全球逾 100 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小米之家運營門店遍布全球 70余個國家和地區,2021 年 10 月底已經突破 1 萬家,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以及品牌宣傳渠道。圖表 56:2023 年半年報披露的小米集團用戶情況 MIUI 月活 6 億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3 MIUI 用戶規模持續擴大。據小米集團公告,2021-2022 年小米手機連續 2 年在中國大陸市場安卓智能手機廠商中品牌忠誠度排名第一,50.1%的用戶
87、在更換智能手機時會繼續選擇小米品牌。得益于小米手機穩健的出貨量以及較高的用戶粘性,小米手機操作系統 MIUI 的用戶規模持續擴大。2017-2022 年,全球 MIUI 月活躍用戶數量從 1.71 億人增長至 5.82 億人,CAGR 為 27.8%;截至 2023 年 3 季度末,全球 MIUI 月活躍用戶數量進一步增長至 6.23 億人,同比增長 10.5%。2019-2022 年,中國大陸 MIUI 月活躍用戶數量從 1.09 億人增長至 1.44 億人,CAGR 為 9.7%;截至 2023 年 3 季度末,中國大陸 MIUI 月活躍用戶數量進一步增長至 1.52 億人,同比增長 7.
88、4%。MIUI 在全球及中國市場的用戶規模均達到億級,預計龐大的用戶群體將為小米汽車的關注度及品牌宣傳持續賦能。小米持續推進“手機AIoT”核心戰略,不斷深化手機與 AIoT 產品間的協同效應,打造領先的小米智能生態。2018-2022 年,小米 AIoT 平臺連接設備數量(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從 1.51 億臺增長至 5.89 億臺,CAGR 達 40.6%;截至 2023 年 3 季度,小米 AIoT 平臺連接設備數量(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進一步增長至 6.99 億臺,同比增長 25%。2018-2022 年,米家 APP 月活躍用戶數量從 20.1 百萬人增長
89、至 75.8 百萬人,CAGR 達 39.0%;截至 2023 年 3 季度,米家 APP 月活躍用戶數量進一步增長至 84.0 百萬人,同比增長 16%。圖表 57:小米集團月活躍用戶與已連接的 loT 設備 截止到 2023.9 根據 MobData 的統計,已婚男性為華為與小米手機的主要用戶群體,但兩者在收入方面有所分化;其中,1)華為用戶群體的平均月收入水平高于小米(華為主要集中在 1.0-2.0 萬元 vs.小米主要集中在0.5-1.0萬元);2)華為與小米用戶群體的平均月收入水平達2.0萬元以上的占比均超過 11%并高于其他品牌,預計兩者均有相應的粉絲群體具備一定的購買力。我們判斷
90、,1)龐大粉絲基礎是手機廠商的核心優勢之一,也是奠定轉型至汽車業務能否成功的基礎;2)華為具備較強的品牌認知度與客戶基礎,但其主力車型問界 M7 也先后經歷訂單創新高但持續性偏弱(2022/7-2022/12)、訂單與交付表現回落(2023/1-2023/8)、以及新款上市帶動訂單與交付回暖(2023/9-至今)這三個階段。鑒于定價區間、使用場景等方面的差異性,手機轉型至汽車仍有較多領域需要突破。圖表 58:用戶畫像:已婚中等收入男性為小米主要客群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4 小米消費電子經驗豐富,終端產品設計能力、營銷能力可以在汽車領域復用,現有的線上、線下渠道網
91、絡廣而深,為汽車業務打下銷售基礎。小米手機從 11 年問世到 22 年做到全球出貨量前列,公司產品設計、定義能力出色;從公司在創業之初采用“饑餓營銷”策略,到后來廣受關注的產品發布會,展現了公司的營銷能力。目前公司渠道豐富,海內外有龐大的線下網點,境內超萬家門店,境外有 2700 多家線下服務店。圖表 59:小米的手機渠道布局情況 手機高端化進展順利,中高端手機銷量占比超 20%,品牌力提升。2023 年上半年,小米手機銷量里中高端手機占比達到 20%,2019 年中高端占比僅有 7%,高端化進展順利。小米品牌力在提升,也反映了小米用戶購買力的提升。用戶結構整體優化,意味著手機用戶在汽車領域的
92、消費需求或支付能力更強。圖表 60:小米中高端手機銷量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5 三三、手機業務、手機業務、loTloT 平臺、互聯網服務相互賦能,平臺、互聯網服務相互賦能,集團集團現金流現金流充裕充裕 小米集團:打造真正“生”態鏈,汽車板塊未來可期 第一圈層:手機附帶品,如:自拍桿、移動電源、耳機等,依靠小米手機的市占率,貢獻相對穩定的收入。第二圈層:智能硬件,如:電飯煲、電視、平衡車、掃地機器人等家居產品,深度進入消費者生活,利于掌握消費者習慣,打造“小米生態”。第三圈層:普通生活品,如:床墊、背包、牙刷、簽字筆、旅行箱等。該類產品客單價低,但是具有流動性強、
93、群體廣等特點,利于形成在各年齡段的品牌推廣。外延:伴隨小米生態鏈對消費者生活的全面滲透以及品牌建立,利于形成“小米生態”,建立客戶黏性,小米的“發燒友”或將是小米汽車的重要客戶基礎。圖表 61:小米生態鏈全方面滲透消費者生活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6 圖表 62:小米生態鏈體系模式圖 圖表 63:小米生態鏈投資圍繞六大方向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7 公司整體現金流量表現良好,截至 2023H1 公司期末現金余額 315 億元人民幣,經營活動現金流健康。小米集團擁有穩定的手機業務基本盤,loT 與生活消費產品用戶數量龐大,已有 9000
94、+企業接入小米 loT 平臺,公司的手機業務、loT 平臺、互聯網服務(MIUI 等)相互賦能,加強用戶粘性,現金流資源充沛。圖表 64:小米集團現金流量表摘要(億元)四四、小米集團具備軟硬件集成經驗,具備汽車可應用的技術小米集團具備軟硬件集成經驗,具備汽車可應用的技術能力能力 公司持續加大對汽車業務的投入。截至 2023 年 3 月底,公司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約為 2300 人,2022 年,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投入為 31 億元人民幣,2023Q1-Q3 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8 務費用投入分別為 11 億元、14 億元、17 億元
95、,截至 2023 年 9 月 21 日,小米汽車申請專利共 1036 個。圖表 65:小米集團用于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 圖表 66: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專利申請年份趨勢 小米集團加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2016 年 7 月搭建了 AI 視覺團隊。2021 年 3 月宣布進入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后,短時間內迅速組建了汽車自動駕駛團隊。2023 年 4 月,小米集團組建了 AI 實驗室大模型團隊,AI 領域相關人員已超 1500 人。圖表 67:小米人工智能團隊發展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59 五五、小米汽車的市場定位與戰略布局小米汽車的市場定位與戰略布局 小米汽車
96、,自誕生之初,便承載著科技與創新的使命,駛向汽車市場的新紀元。其市場定位之精準、戰略布局之宏大,已然在汽車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中高端市場,這是小米汽車所瞄準的舞臺,它深知,在這個舞臺上,只有真正的高品質、智能化、環保的汽車,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小米汽車的定位優勢:客戶群體有增量空間:SU7 具備炫酷的外型,前沿的配置,主要面向年輕消費群體。截止2019.07,85 后有車比例為 22.8%,95 后有車比例為 9.3%,汽車消費在 95 后市場仍有較大增量??蛻羧后w收入支撐增量空間:95 后群體月收入在 10k+元的占比基本與 85 后保持一致,10-20k元占樣本比例為5.4%,20k元以
97、上占樣本比例0.3%。伴隨政策刺激以及消費需求的逐步釋放,該部分群體有望支撐汽車行業形成增量。圖表 68:95 后有望成為汽車消費新動能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0 數據來源:Mob 研究院,艾瑞咨詢,一查就有網整理 圖表 69:95 后有望成為小米汽車消費新動能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西南證券整理 2023/12/28 小米汽車發布會發布了關于電機、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五大技術。我們認為,目前小米多項技術參數已達到或者接近業內的領先水平;同時結合雷軍出色的表達和共情能力,打造出了小米造車的科技屬性感。電機:本次小米共發布了三款電機 V6、V6S 和 V8
98、S。其中,V6 和 V6S 的轉速達到了 21,000rpm并將在首款車型搭載;V8S 電機最高轉速 27,200rpm,參數目前是全球轉速最高的電機,預計在2025E 實現量產。電池:小米 800V 電池包搭載了 CTB 一體化車身技術,最高電壓可達到 871V,擁有 77.8%全球最高的電池包體積效率。電池還首創了“電芯倒置技術”,通過高壓絕緣防護、水冷面積增加、以及隔熱凝膠設計提升電池安全性能。大壓鑄:小米采用自主設計 9,100 噸一體化大壓鑄設備集群系統,同時自研高強高韌免熱處理環保壓鑄材料“泰坦合金”提升車身的防撞能力。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1 自動駕
99、駛:搭載 2 顆 Orin 芯片,508TOPS。通過 BEV 變焦技術+自研道路大模型實時生成道路拓撲,小米規劃其城區 NCA 2024E 將落地 100 城。智能座艙:由“中控生態屏”、“翻轉式儀表屏”、“HUD”和“后排拓展屏”組成。采用高通驍龍 8295芯片+澎湃 OS 支持車機生態系統。圖表 70:小米汽車五大技術電機電池大壓鑄自動駕駛智能駕駛布局參數對比 小米汽車將布局增程式電動車 小米招聘平臺顯示,目前再招 12 個增程式相關崗位,涉及增程式系統開發、動力架構開發、動力系統功能開發、BMS 系統、充電屬性開發、底盤等崗位,職位要求均需對增程式汽車開發有一定經驗。此次多個關于增程式
100、崗位在小米招聘平臺對上線,或在釋放小米將要進軍增程式信號,后續車型值得期待。圖表 71:小米為增程式布局招兵買馬 數據來源:小米招聘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2 六六、小米汽車的小米汽車的價格定位及策略價格定位及策略分析分析 若 SU7 定價小于 20 萬元:在 20 萬元以下價格帶中,參考比亞迪秦 PLUS(純電),目前小米公布的配置具備一定優勢。23 年 1-11 月秦 plus 純電月均銷量為 1 萬輛,考慮 SU7 作為新入局車型,或需一定時間來獲得市場認可,故假設月均銷量為 0.8 萬輛,則全年銷量有望沖擊 10 萬輛。若 SU7 定價介于 20-30 萬
101、元:在該價格帶中,參考小鵬 P7 表現,23 年 1-11 月小鵬 P7 月均銷量 0.4萬輛??紤]小米生態以及客戶基礎,預計在該價格帶內小米汽車月均銷量略高于小鵬 P7為 0.5萬輛,則全年銷量將達到 6 萬輛。若 SU7 定價大于 30 萬元:在該價格帶內,當前蔚來 ET5T 月均銷量為 0.3 萬輛,小米 SU7 銷量表現取決于產品配置以及產品營銷等多方面因素。圖表 72:小米 su7 不同價格定位下的銷量預測 數據來源:易車榜,西南證券整理 七七、人車家全生態人車家全生態加持智能座艙,有望帶來非凡體驗加持智能座艙,有望帶來非凡體驗 小米創立之初開始做 MIUI,2010 年 MIUI
102、誕生,2014 年統一的 loT 設備連接協議、通用 loT 模組發布,2016 年開始做通用操作系統,2017 年小米自研的 VelaOS 正式發布,逐步統一 loT 設備系統,2019 年開始并行研發純自研通用系統 MinaOS,2021 年初開始做車技系統,開啟車機 OS 的研發,2022 年初開始決定統一系統架構、統一底層代碼,統一 MIUI、Vela、Mina、車機 OS 四個系統的軟件架構。2023 年 10 月 26 日,小米推出了澎湃 OS,又稱 HyperOS,旨在以人為中心,打造“人車家全生態”操作系統。澎湃 OS 基于深度進化的 Android 以及自研 Vela 系統融
103、合并徹底重寫架構而成,能夠支持 200 余個處理器平臺、20 余種常見文件系統,為小米 200+產品品類、8.2 億設備構建萬物互聯的公有底座。澎湃 OS 在功能上具備 5 大亮點: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3(1)系統性能及用戶體驗提升:澎湃 OS 將在系統流暢度、內存管理、網絡延遲、固件大小、兼容性等方面均實現提升,澎湃 OS 手機端固件大小精簡至 8.75GB,遠小于行業友商水平。(2)跨端智能互聯能力:基于小米自研跨端互聯框架 HyperConnect,澎湃 OS 能夠打破硬件系統間的隔閡,使所有設備能夠統一連接協議,并實現實時通信。(3)主動智能體驗:澎湃
104、OS 擁有前瞻性 AI 架構并融入小米自研 AI 大模型,搭載的 HyperMind 多端智能思考中樞能夠通過 AI 能力自主理解并學習用戶的使用偏好和生活習慣,讓周邊設備基于偏好習慣來運作和協同。(4)全域安全保障:澎湃 OS 打造了貫穿內核層、服務框架層、跨端層的 TEE 底層安全系統,實現硬件層完全隔離,全面覆蓋系統應用、金融支付、反黑產等領域;小米自研 TEE 成為國內首款獲得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CCRC)最高認證等級 EAL5+證書的 TEEOS。(5)開放生態:小米宣布 Vela 系統將全面開源,HyperConnect 能力、AIoT 平臺 200 多個品類也將向應用
105、開發者和智能硬件廠商全面開放,助力開發者創造更好的軟硬一體化產品體驗。在澎湃 OS 的支持下,預計小米汽車在車機性能及多終端智能互聯領等域將具備競爭力。圖表 73:澎湃 OS 主要亮點 圖表 74:小米澎湃 OS 架構圖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4 手機行業玩家跨界汽車智能座艙已有先例,體驗反響良好。吉利收購魅族手機業務,在 Flyme Auto 基礎上為極星打造 Polestar OS 車機系統;蔚來今年也發布了首款 NIO Phone,以代替傳統車鑰匙,實現跨端融合;華為車機鴻蒙 OS 結合華為 MagLink 魔吸接口,進一步拓展鴻蒙生態玩法。搭載此系統的問界
106、 M7 可與華為平板實現設備協同,創造出辦公、游戲、K 歌等多種場景,獲得市場良好反響。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5 2023 年 10 月,小米宣布將核心戰略從“手機AIoT”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新戰略旨在以人為中心,將人-車-家全生態有機整合,打造從個人設備、智能家居到智能出行的智能世界。小米致力于構建并完善覆蓋手機、智能硬件及 IoT 設備的智能互聯生態,截至 2023 年 3 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全球排名前三,AIoT 設備平臺連接設備數量近 7 億,并通過 MIUI 平臺為全球超過 6 億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與傳統車企及造車新勢力相比,小米已成功
107、構建覆蓋設備眾多、用戶群體龐大、軟硬件深度融合的智能生態系統;隨著“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發布,小米澎湃 OS 及澎湃智聯技術品牌相繼面世,為小米汽車融入小米智能生態提供成熟的技術底座。預計小米汽車在 2024 年 3 月 28 日上市后,“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版圖將得以完成,小米智能互聯生態將開啟新篇章,并將有望引領汽車行業向萬物互聯的生態化時代邁進;與此同時,小米智能生態也將為小米汽車持續賦能,生態化優勢有望助力小米汽車在國內新能源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人車家全生態打通,數據價值提升,有望實現更好價值釋放。一般而言,智能網聯汽車會采集部分用戶數據,經過一系列脫敏及合規化處理后反饋車企相關部門使用,為
108、車企改進產品與服務提供參考,但這些數據一直面臨如數據間關聯度低、數據采集時長短等問題,導致數據價值沒有很好的得到釋放。在打通了人、車、家生態后,各端數據建立了有效關聯,數據維度及密度得到提升。多渠道數據的加入可以幫助車企繪制出更為精細立體的用戶畫像,對于后續及當前產品優化、體驗提升有更好的參考依據,對于后續產品戰略制定也有了方向性指導。圖表 75:小米汽車將成為小米集團“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升級的關鍵 圖表 76:Xiaomi HyperConnect 跨端互聯框架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6 智能化+高壓快充加速下沉,小米汽車發力智能+動能硬實力 智能感知:激光雷達
109、從“要不要裝”走向裝多少。激光雷達具有掃描環境并形成三維圖像的功能,是自動駕駛重要的傳感器,隨著激光雷達價格下探,部分車型已經能配備一個甚至多個激光雷達,成為自動駕駛有力的安全保障。進入 2023 年,激光雷達銷量進入爆發式增長,禾賽 23Q3 激光雷達交付量為 47440 臺,同比增長 125.5%;速騰聚創 23Q3 激光雷達總銷量近 6 萬臺,超過前六個月銷量總和;圖達通截至 2023 年 11 月激光雷達車載市場累計交付突破 20 萬臺。感知是一切的基礎,小米汽車亦選裝激光雷達,禾賽期待與小米強強聯手,共創汽車科技新篇章。小米汽車在自動駕駛傳感器方面亦使用了激光雷達作為傳感器:在工信部
110、批文中,型號為 BJ7000MBEVR2 的小米汽車顯示裝配有激光雷達。在 12 月 28 日發布會上,該款激光雷達的部分參數也得以公布,該款傳感器最遠探測距離達 200 米,探測能力為 153 萬點云/秒,具備 128 線的安全冗余設計,此外還具有視窗加熱除霜除霧功能,以及自研的除污去遮擋算法、目標反射率非線性映射算法和自研一鍵降噪算法。12 月 28 日發布會上,感知能力得到了雷軍的重點介紹,同日,禾賽科技官方微信公眾號亦表示期待禾賽與小米的強強聯手,共創汽車科技新篇章。圖表 77:禾賽激光雷達季度出貨數據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7 圖表 78:速騰激光雷達
111、2020-2023H1 出貨數據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8 八八、小米汽車的渠道戰略與策略分析小米汽車的渠道戰略與策略分析 小米強大的渠道網絡有望為汽車銷售引流 小米線上線下渠道營收占比較為穩定,近年來營收增速有所下降。從營收占比來看,2018-2022年小米集團線上、線下渠道營收占比維持在 30%、70%水平,2020 年受疫情影響線下門店營收貢獻下滑,當年線上營收占比達 32%,為近年來最高水平,2021 年起小米線下門店數量有所擴張,一定程度上分走線上營收份額,但公司抓住“618”、“雙 11”等大促活動機會積極營銷,線上渠道業務仍能穩住基本盤,2021、2
112、022 年營收占比分別為 30.0%、31.1%,較 2020 年略有下滑。從營收增速來看,2020 年線上渠道營收同比增速最高達 33.5%,2021、2022 年同比增速逐年下滑,增長略顯乏力;2021 年線下渠道營收同比增速最高達 24.9%,主要原因在于當年小米擴張線下門店帶動渠道營收大漲;2022 年小米手機業務及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均有承壓,線上、線下營收出現下滑,分別同比下降 20.2%、24.0%。小米汽車的渠道戰略和策略集中在通過“1+N”模式實現銷售服務一體化,以及利用現有的零售渠道優勢,加強與手機業務的協同,著重提升用戶體驗與商業效率,力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
113、出。2024 年 1 月小米首批開放蘇州、南京、重慶等 17 城汽車銷售服務一體店(2S 店)招募計劃。2024 年 3 月底小米 SU7 上市時將有 29 城市,59 家門店同步啟動預約。圖表 79:小米汽車渠道劃分預測 1.“1+N”渠道模式:小米汽車正式確定的渠道模式為“1+N”模式,其中“1”代表小米汽車自建自營的交付中心,主要功能以交付為主,同時覆蓋銷售和服務,實現銷售、交付、服務一體化;“N”代表代理銷售和用戶服務觸點。目前有兩種形態,一種在主流汽車商圈是與百強汽車經銷商集團或區域強商合作,建設 2S 店。另一種在核心商業廣場,小米充分發揮既有的 3C 零售渠道優勢,分批在小米之家
114、引入車業務,進一步豐富門店品類,打造小米科技生態融合店。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69 小米自 2015 年下半年開始布局線下渠道,2021 年 10 月門店數量達 1 萬家。從 2015 年 9 月首家店開業至今,小米線下渠道已經發展了 8 年。2021 年小米線下渠道實現快速擴張,線下門店數量從 2020 年底的 3200 家大幅增長至 10200 家;截至 2022 年上半年,線下門店增長至 10600 家,2023 年三季報披露門店數量仍保持在 1 萬家以上。小米線下門店分為自營旗艦店、授權店、專營店三類。小米將自營旗艦店命名為“小米之家”,提供產品咨詢、產品體
115、驗、產品銷售等服務,主要分布在一、二線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門店規模較大,一方面有助于展示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小米新零售采用的是 DTC(Direct To Customer)模式,通過小米之家直接面對用戶,使渠道更加扁平,減少了“中間商賺差價”,同時有助于打造統一服務標準,相應客戶全維度需求。小米授權店則瞄準縣鎮級市場,將貨權交給合作方,合作方擁有更強靈活性,能夠發揮縣鎮“熟人經濟”效應帶動門店收益增長,但同時合作方也需要承擔一定的庫存壓力。小米小店則由合作方以專營店方式運作,其優勢在于合作方無庫存風險,資金投入小,無需實體門店,并且能夠通過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相應劣勢則在于合
116、作方無貨權和定價權,只能通過小米提供固定返點進行營利,并且由于門店庫存小,對消費者而言無法保障及時提貨。圖表 80:小米線下門店情況 我們統計小米之家的直營門店數量近 300 家,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呈現出向中高收入城市渠道拓展的趨勢。預計小米或也采用“直營+托管”模式,利用其覆蓋廣泛且深入的線下渠道快速提升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并委派銷售人員至線下渠道,帶動單店效率提升。圖表 81:2024 年小米之家直營門店數量 單位:個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70 2.利用現有 3C 零售渠道優勢:小米在商超方面的布局利用其在 3C 零售渠道的優勢,通過分批在核心商業廣場(Ma
117、ll)的小米之家引入汽車業務,從而打造小米科技生態融合店,并快速擴展渠道。3.積極協同手機渠道:早期小米主要通過線上售賣手機產品,通過性價比標簽吸引客戶,導致小米和經銷商利潤率均較低。自 2021 年起,門店數量狂飆至年末破萬,小米運營逐漸轉向重資產,運營成本隨之提高,小米逐步開始執行手機高端化戰略,而小米線下門店則成為高端化戰略的重要載體。推廣方面,小米線下門店積極推薦其以數字系列為主的高端機型;線下出貨方面,2023 年 2 季度,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在中國大陸線下門店的銷量占比達 46%,3 季度進一步提升至超過 55%水平,線下門店對于提高集團整體產品價格起到重要作用。在實施高端化戰略獲取
118、更高利潤的同時,也為小米線下門店引來更多高消費能力的客戶,小米汽車作為價格昂貴的大宗消費品,在 2024 年上市之后有望更加順利地被其余生態內產品的消費者所接受,實現客戶群復用,從而拉動小米汽車銷售。小米汽車預計將利用公司現有的小米手機渠道進行協同,通過小米旗下景明系列子公司在多個一線城市的設立,業務范圍覆蓋整車銷售、交付及售后服務等,打造一站式綜合體門店,讓小米手機超過 1 萬家的小米之家成為小米汽車渠道協同和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圖表 82:小米汽車銷售渠道網絡的布局 多地景明科技已注冊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71 小米汽車渠道鋪設啟動,近萬家線下門店或將助力小米
119、汽車銷售引流。2023 年 7 月,小米在北京成立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后續在上海、杭州、南京、武漢等 10 個城市設立景明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汽車銷售、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汽車零配件銷售、智能車載設備銷售、充電樁銷售、租賃運營、代駕服務等,或將成為小米汽車交付及售后門店的主要載體。4.側重用戶體驗與效率:小米汽車渠道策略的一個核心是重視商業效率和用戶體驗,例如交付中心在選址時要求地點能提供至少 120 個車位,并且建筑面積不能低于 3000 平方米,顯示小米在渠道布局時同時考慮了便利性和服務體驗。此外,據小米招聘官網,小米已啟動汽車門店相關人員的招聘,如在北京招聘交付中心店長、服務中心
120、店長;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多個城市招聘新能源汽車交付邀約主管、交付接待主管等。根據招聘信息,預計小米汽車線下渠道或將采取銷售中心+交付中心+服務中心的模式,其中銷售中心預計將主要負責宣傳引流、線索收集、試乘試駕等功能,不參與交付和售后環節;預計小米在現有的小米線下門店中挑選部分面積較大的門店用于銷售小米汽車;此外,小米也將可能在一線城市建設旗艦店以展示小米汽車。交付中心預計將主要承擔小米汽車交付,服務中心預計將主要承擔機電維修、鈑噴、配件銷售等售后服務,首批交付中心和服務中心或將主要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一二線城市建設。圖表 83:預計小米汽車或將采取銷售中心+交付中心+服務中心的模
121、式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72 預計小米汽車的銷售模式或將與 AITO“體驗中心負責銷售引流+用戶中心負責交付及售后”的銷售模式較為相似,華為通過 Mate60 手機成功為問界新 M7 實現引流,預計小米近萬家的線下門店也將有望成為小米汽車銷售引流的強大助力。圖表 84:小米汽車 2S 店招募要求 九九、小米汽車與小米生態鏈的協同效應小米汽車與小米生態鏈的協同效應 深入洞悉小米汽車的布局與優勢,我們發現其與小米生態鏈之間的協同作用不可忽視。憑借小米生態鏈內眾多資源的強大后盾,小米汽車巧妙地實現了資源共享,這無疑為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
122、C9U.COM 73 中筑就了一條快速通道。這種協同效應不僅大幅提升了小米汽車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更為其在市場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先機。從生產端來看,小米生態鏈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智能硬件制造經驗和技術實力,這無疑為小米汽車的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生態鏈內成熟的供應鏈管理和質量控制體系也為小米汽車的高品質輸出提供了有力保障。當我們提及小米汽車,不禁要為其高效的生產流程和過硬的產品質量而點贊。而在銷售環節,小米汽車更是充分利用了小米生態鏈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渠道。這不僅為其快速鋪開銷售網絡提供了便捷途徑,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化、個性化的購車體驗。借助這一銷售策略,小米汽車有望迅速占領市場,進而
123、成為行業內的領軍品牌。不僅如此,小米汽車還與生態鏈中的其他產品形成了緊密的互補關系。比如,在智能出行領域,小米汽車可以與小米手機、小米手環等設備無縫對接,實現車機互聯、智能駕駛等前沿技術應用。這樣的協同不僅讓用戶的智能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讓小米汽車的品牌價值得以進一步提升。這種生態鏈內的互補效應不僅為小米汽車帶來了市場份額的增長,還使其在用戶心智中樹立了獨特且深刻的印象。畢竟,在這個追求個性化與差異化的時代,能夠為用戶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的汽車品牌,自然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車的布局和優勢并不僅限于此。它還在積極探索與其他高科技產業的融合機會,力圖在未來的智
124、能出行市場中占據制高點。這樣的前瞻性和進取心讓人不得不佩服小米汽車的雄心壯志。有望打開后端市場,IOT 產品、互聯網增量變現 小米汽車商業模式上,有望在保有量達到一定程度后,開展后市場業務,通過汽車后裝市場、車載 IOT、車用互聯網業務增加集團營收。汽車業務可以賦能 IoT 車載產品,實現業務聯動。小米 IoT 目前有部分車載產品,如行車記錄儀、車載充電器等,但目前種類還不夠豐富。小米汽車業務,可以有效帶動小米車載生態 IoT 產品,在小米汽車快速上量的同時,IoT 業務有望針對車載市場發力,增加新的營收點。圖表 85:有望打開汽車后市場 車載用品舉例&小米 IoT 品類舉例 一查就有 小米汽
125、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74 拓展車載互聯網業務,汽車的用戶更為核心,且汽車客單價高,用戶更容易在互聯網應用上消費獲得增量體驗;互聯網業務毛利高,公司有望依托汽車產品在保有量市場中增厚收益。車載互聯網業務帶來新的營收和利潤點:首先,隨著人車家聯動,專屬的車用軟件未來可能上線,用戶購買季度/年包或買斷制付費;小米手機應用,適配在汽車端,客戶購買增值服務,如同手機 APP 應用于電視端,需購買增量的 VIP;基于小米澎湃系統,第三方 APP 登錄小米車機,用戶購買增值服務,公司車機商城獲得一定的協議分成。圖表 86:小米 Carwith 及應用上車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
126、U.COM 75 十、十、小米汽車:小米汽車:汽車行業的第二條鯰魚汽車行業的第二條鯰魚 市場對于小米汽車前景的擔憂不無道理,根源在于國內新能源汽車激烈的競爭局面。入局晚、定價高,這些都是小米汽車明顯的劣勢。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76 的確,小米入局汽車的時機,和當年其入局手機的時機,不可同日而語。目前小米 SU7 售價尚未公布,市場預期在 20-30 萬之間,和消費者預期的“9.9 萬交個朋友”存在比較大的心理差距。但我們更要透過這些擔憂,去看清在這場汽車大戰中,小米的真正優勢是什么。答案是生態和模式。先來看生態。小米作為互聯網領域的佼佼者,在前期智能家居的沉淀基礎
127、上(IDC 數據顯示,2021年2023 年,小米一直是國內智能家居市場份額第一。),未來可能進一步將車帶入 IoT 生態,打造“人-車-家”,真正將汽車商業模式往下一個十年推進。想象一下,你上了車,不僅僅是在駕駛,還能通過智能系統控制家里的電器,甚至享受家庭影院般的娛樂體驗。這種感覺,就像是把車變成了家的延伸,把出行變成了一種享受,讓汽車行業煥發出新的活力。再來看模式。銷售渠道、品牌效應以及營銷能力是小米取勝的殺手锏。小米汽車之所以能引發這么大的爭議,那是因為小米手機人氣極高,能夠為汽車引流。小米之家遍布全國,可以提高小米 SU7的曝光度。這是其他車企難以企及的優勢。并且,小米正在打破傳統的
128、 4S 店布局,讓買車更像網購,網上下單后到 4S 店、直營店提車即可,更加符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汽車行業的第二條鯰魚 從以上兩點來看,小米汽車更像是當年的特斯拉,極有可能成為汽車行業的第二條鯰魚,再度激發車企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小米汽車在智能化和生態方面做得絲毫不遜色于其他大牌,而且還有一個超級殺手锏那就是性價比超高。小米汽車靠著這個優勢,瘋狂壓低價格,搶占新勢力的份額。目前也只有華為旗下的問界、智界才有與小米同等的優勢。在小米這條鯰魚的攪動下,預計未來的行業不僅要卷價格、卷配置,還要卷生態。不僅如此,如果我們放眼全球,把小米當做一家國際化的造車企業,那么小米比絕大部分車企都擁有更好的出?;?/p>
129、礎。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小米是國際化最成功的中國手機廠商之一,2023 年一共賣出了 1.46 億部手機,占全球市場份額的 13%,在全球擁有不錯的知名度,全球化經驗也比較豐富。雖說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較高,發展空間受限,但放眼海外,依舊是藍海市場。目前海外汽車市場以燃油車為主,美國、韓國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都不到 10%,歐洲主要國家德法英的新能源滲透率在 20%左右,留給國產新能源車企出海的空間依舊很大??傮w來看,相較于大部分車企,小米汽車在生態和模式上的優勢顯而易見。小米的入局在未來也將大概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落腳到機會層面,小米 SU7 本身在造型、配置以及宣傳端已具備一定優勢,
130、若后續市場熱度超預期,誕生爆款車型,那么相關概念股可能還有主題機會,可以關注供應鏈中電池、電機、車載電源、線控制動、內外飾、底盤、智能化、熱管理等相關企業的投資機會。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77 第五章第五章 小米造車的劣勢與挑戰小米造車的劣勢與挑戰 一、一、小米造車進入市場的時間點分析小米造車進入市場的時間點分析 小米造車進入市場的時間點確實是其面臨的一個劣勢,主要是因為錯過了市場的快速增長期,同時需要在一個已經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尋找自己的位置,這對小米汽車的品牌建設、市場推廣以及技術積累都是不小的挑戰。1.錯過最佳紅利期:小米汽車的推進雖然較快,但相對于市場而言,落
131、地較晚。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最快速爬坡期已過,主要賽道已有代表性品牌,這意味著 2023 年底-2024 年,小米汽車可能已錯過布局國內新能源車的最佳紅利期。2.市場競爭加?。盒∶灼嚾刖值臅r間相比于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確實較晚。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今非昔比,這意味著小米汽車在市場上需要面對已經建立起品牌認知和完整產品研發體系的競爭對手,如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等,這些品牌都已經在市場上建立了一定的地位。3.品牌接受度和技術積累:小米品牌雖然在智能手機和智能家居領域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但在汽車領域,小米是一個全新的玩家。汽車行業與小米之前的業務領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長時間的技
132、術積累和品牌建設。因此,小米需要在汽車技術、生產制造、品牌建設等方面從頭開始,這無疑增加了其進入市場的難度和挑戰。二、二、小米汽車在管理層與技術積累上的劣勢小米汽車在管理層與技術積累上的劣勢 小米,這家以智能手機和智能家居設備起家的科技巨頭,近年來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原因無他,正是因為其勇敢地跨足了汽車制造領域。任何一個行業的跨界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小米造車同樣面臨著諸多劣勢與挑戰。在汽車這個高度復雜且成熟的產業中,管理層的經驗至關重要。小米雖然在智能設備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汽車業務的管理團隊相對而言還是新手。這種經驗的缺乏可能會在汽車項目的推進、市場策略的制定以及危機處理等方面帶來不小的
133、困擾。畢竟,汽車行業的競爭激烈,市場變化莫測,沒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很難做出迅速且準確的決策。管理層方面,小米造車推進較快但落地較晚,錯過了行業布局的最佳紅利期。負責核心業務的部分管理層來自于傳統車企,相對缺乏打造爆款新能源車的經驗。此外,小米汽車高層管理人員多數來自于小米創始團隊,團隊的協調配合、以及執行能力已在手機領域得到驗證;但智能駕駛、以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78 及平臺/供應鏈/設計等團隊負責人則來自于外部招聘并曾就職于深動科技等初創團隊、以及吉利/北汽/寶馬等傳統車企,對于智能電動化爆款車型開發經驗或相對有限,實際各環節開發與配合仍有待驗證 技術積累是另
134、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小米在智能汽車領域為后來者,自身智能汽車相關技術積累不足,從 0 開始并非明智選擇。因此,小米采用資源整合,打造開放生態的方式,借助自動駕駛領域內已有技術和多場景應用經驗,追趕賽道領先玩家。小米在智能駕駛領域重點布局感知層與決策層。小米雖然在智能技術、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但汽車制造涉及到的技術領域更為廣泛和深入。從發動機、底盤到電池技術,再到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等前沿科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深厚的技術底蘊和持續的研發投入。小米雖然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和研發能力,但在短時間內要想在汽車技術的多個領域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與此汽車制造不僅僅是技術的
135、比拼,更是供應鏈的較量。一輛汽車的誕生,背后是成千上萬的零部件和無數供應商的協同作戰。小米作為汽車制造的新兵,如何在眾多供應商中挑選出合格的合作伙伴,如何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高效性,都是擺在面前的難題。供應鏈整合不善,不僅會影響到汽車的生產進度和成本控制,更可能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市場競爭同樣不容小覷。小米造車的消息一經傳出,便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但關注并不意味著認可和支持,尤其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傳統汽車制造商如大眾、豐田等,已經在市場中建立了穩固的地位和品牌形象;而新興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如特斯拉、蔚來等,也憑借創新的技術和營銷策略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小米要想在這個市場中分一杯羹
136、,不僅需要拿出過硬的產品,更需要有獨特的市場定位和營銷策略。汽車行業的法規和政策也是小米需要面對的挑戰。汽車作為一種高度監管的產品,從研發、生產到銷售、使用,每一個環節都受到嚴格的法規和政策約束。小米作為汽車制造的新進入者,必須對這些法規和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和遵守,否則很可能會因為違規操作而面臨重大的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消費者的接受度。小米雖然在智能設備領域有著良好的口碑和龐大的用戶群體,但汽車作為一種高價值、高風險的消費品,消費者在選擇時會更加謹慎和挑剔。小米要想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不僅需要提供高品質、高性能的產品,更需要有完善的售后服務和保障體系。一查就有 小米汽
137、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79 三、三、業內人士:小米汽車業內人士:小米汽車最大的劣勢在制造端最大的劣勢在制造端 在當前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小米的造車之路絕非坦途。市場的多樣化與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使得小米不得不思考如何在眾多汽車制造商中脫穎而出。這不僅需要小米對自身的技術實力有清晰的認識,更要求其深入挖掘潛在消費者的需求,找到那個能引發共鳴的市場切入點。汽車制造,這個融合了無數高精尖技術的領域,對小米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自動駕駛、新能源技術等前沿科技,早已成為各大汽車制造商競相追逐的焦點。小米深知,要想在這個領域站穩腳跟,就必須拿出真金白銀投入研發,用實力說話。技術的突破并非一蹴
138、而就,需要小米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去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小米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前,主要的業務集中在智能手機、智能家居等電子產品領域,因此在整車平臺設計和制造方面缺乏經驗和技術積累。這意味著小米需要從零開始建立整車制造的能力,或者通過合作、收購等方式迅速補齊這一短板。這一劣勢對小米汽車的發展構成挑戰,因為整車制造能力是汽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涉及到汽車的設計、生產、質量控制等多個關鍵環節。缺乏這一能力可能會影響小米汽車產品的開發周期、成本控制以及最終產品的品質,從而影響其在激烈競爭的汽車市場中的表現。為了克服這一劣勢,小米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進行技術研發,或者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通過合
139、作來快速提升自身在整車制造方面的能力。亞仕龍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小稚認為:一個合理的定價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是產品的定位、成本、市場競爭等方面。我不認為目前汽車新勢力已經形成固定的競爭格局,一款有競爭力的產品可以馬上改變競爭格局,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持續。小米汽車最大的競爭力在于其龐大的現金流、強大的研發能力、互聯網思維和品牌。小米汽車最大的劣勢是在制造端,小米一直以來都是選擇制造外包的輕資產模式,缺少制造經驗,制造汽車這種比手機復雜幾百倍的工業產品對小米來說更是一種挑戰。無論是傳統造車企業,還是新勢力企業,或者是合資勢力,市場對于每個企業都是公平的,導致企業失敗的最的敵人都
140、是自己。汽車的供應鏈比手機和家電復雜得多,而且像電池、芯片等領域的行業門檻也很高,如何提高對關鍵零部件的掌控力,是自產還是外購?是小米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0 一個合理的定價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是產品的定位、成本、市場競爭等方面。從定位來看:小米 SU7 是 C 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擁有跑車的顏值,對標品牌特斯拉、保時捷,所以 SU7 不會走低價路線。從成本看:SU7 使用寧德時代麒麟電池,支持 800V 高壓快充,小米自研的高轉速電機,米其林輪胎,六活塞卡鉗等,這些都證明小米的 BOM 成本不低。從市場競爭看:雖然目前電動車市場競爭已經趨于白
141、熱化,降價以及新產品低價發布的新聞不斷,但是仔細分析產品后會發現 SU7 主要對標的競品不多,主要包括特斯拉 Model 3,極氪 001,智界 S7 等車型,售價都在 25 萬上下。綜上,亞仕龍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小稚認為小米 SU7 的起售價在 25萬左右,會是一個合理的價格。此外,小米在品牌、渠道、供應鏈、營銷方面很多現成的優勢,但在產品這個維度,汽車產品的復雜性遠超手機和家居,很多優秀的車型產品都是在不斷地更新迭代中產生的,對此消費者對于第一款產品的心態也會相對保守,觀察一段時間看市場的反響,會是多數人的選擇,當然這也取決于 SU7 的價格。第六章第六章 小米汽
142、車小米汽車 VSVS 競品分析競品分析 一、小米汽車與主要競品對比分析一、小米汽車與主要競品對比分析 小米首款車型 SU7 肩負眾望,萬眾期待中華麗亮相 時間優勢:轎跑車型中,極狐車型尚未確切上市時間、特斯拉預計 24 年底投產,小米汽車預計 24年上半年上市。價格優勢:轎跑車型價格整體偏高,小米定價若低于 35 萬元,則相比特斯拉 Roadster2、昊鉑 SSR、仰望 U9 有較大價格優勢。圖表 87:部分轎跑車型競爭梳理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1 數據來源:懂車帝,易車榜,西南證券整理(注:累計銷量系 23M1-M11 銷量)小 米 SU7 長 寬 高 分別
143、為 4997 mm/1963mm/1455 mmm;小 米 SU7 Max 長寬高 分 別 為 4997m/1963mm1440mm。小米兩款新車在尺寸上均大于小鵬 P7i 和特斯拉 model3,略小于蔚來 ET7。其中,SU7 為單電機版本,配置了功率為 220Kw 的前置電機;SU7 Max 為雙電機版本,配置了功率為 220Kw 的前置電機和功率為 275Kw 的后置電機,最大功率達到 495KwSU7 的動力配置高于 P7i和 Model3 的單電機版本,SU7 Max 的動力配置高于 P7iModel3 和 ET7 的雙電機版本。綜合尺寸和動力配置,預計小米 SU7 定位或高于小鵬
144、 P7i,與蔚來 ET7 接近。小米汽車擁有手機品牌用戶群體和手機渠道優勢 SU7 的發布標志著小米正式入局新能源汽車市場。圖表 88:小米汽車與蔚來、小鵬及特斯拉競品參數對比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2 小米汽車第一款純電動轎車 SU7(實際披露參數不全),我們對比了 Model3、智界 S7、小鵬 P7i、極氪 007。小米汽車軸距略長于競品,且在車速上較為突出,單電機版本最高車速 210km/h,電機峰值功率 220KW,雙電機版本最高車速 265km/h,電機峰值功率 220kW/275kW。圖表 89:小米汽車與智界、極氪等競品參數對比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
145、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3 圖表 90:小米汽車 VS 保時捷 Taycan Turbo 性能對比 圖表 91:小米汽車 VS 比亞迪漢、海豹及小鵬 P7 等耗能對比 圖表 92:小米 SU7 標準版可比車型基礎參數電動性能補能表現智能系統對比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4 圖表 93:小米 SU7/SU7 Max 與十種潛在車型對比完整版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5 圖表 94:小米汽車競爭對手車型數量 2024H2 預測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6 二、小米汽車與華為汽車競爭分析二、小米汽車與華為汽
146、車競爭分析 2023年智能化逐步接力電動化,華為問界新款M7(2023/9/12上市)憑借手機熱點引流/較強用戶基礎+優勢定位+較高性價比+智能化功能兌現,進一步提升市場對智能汽車的關注度。2023/11小米汽車進行了新產品公示,成為繼華為之后又一邁入汽車領域的手機廠商。圖表 95:華為 VS 小米:在智能汽車領域雙方競爭優勢具備共通性 我們綜合對比華為與小米的汽車業務布局,1)華為的優勢在于軟硬件全棧自研+生態布局、以及在汽車智能化的先發優勢,但其整車供產銷能力或相對偏弱;2)小米或具備更強的整車供產銷能力、生態布局也與華為相近,但其基于汽車智能化的軟硬件全棧自研能力或相對偏弱(以收購為主)
147、;3)品牌定位差異性,手機市場的目標用戶群體或延伸至汽車(華為中高端+智能 vs.小米中低端+性價比)成為品牌 IP 的主基調。圖表 96:小米與華為汽車業務的綜合對比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7 與小米自建工廠有所差異,華為和車廠提供三種合作模式。第一種是零部件模式,第二種是 HI 模式(華為 inside 模式),通過華為的硬件、軟件幫助企業解決造車,第三種是智選車模式,深度參與,利用華為在終端積累的品牌、渠道、零售、營銷,通過華為在產品定義的經驗幫助車企定義產品。圖表 97:華為汽車的三種合作模式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8 我們將
148、小米和華為在手機及汽車業務上全面對比:從手機業務層面:華為 Mate60 帶動今年銷量回歸,小米集團在手機業務具備強大的全球影響力,穩居全球出貨量第三,我們認為小米有望通過其手機業務的影響力以及渠道積累迅速打開優勢。從汽車業務層面:華為在車企賦能上具備品牌、渠道、研發能力等多維度優勢。渠道方面,截至 2022年底,華為已在全球建立超過 6 萬家門店和專柜,包含超過 5500 家體驗店、2200 余家華為授權服務中心,其中智選車渠道布局上,2022 年底用戶中心和體驗中心已經超過了 1000 家,覆蓋超過 230 座城市。研發方面,華為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成立以來,累計投入已達 30 億美
149、元,研發團隊達到 7000 人,首款智選模式車型 2022 年已經上市,目前已有多款合作車型。相比而言,小米汽車入場時間較晚,但進展快速首款車預計 2024 年上半年上市,截至 2023 年 3 月底,小米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約為 2300 人,2022 年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投入為 31 億元人民幣。圖表 98:華為與小米在手機業務和汽車業務全面對比 細分對比華為智選模式現有車型和小米汽車,可以看到,當前華為智選模式主要車型集中在和賽力斯合作的問界品牌,該品牌以 SUV 為主,從 M5/M7/M9 分別覆蓋了 25 萬-50 萬以上價位區間的增程/純電 SUV(增程銷售是大頭),近期華
150、為第二款智選模式品牌(合作奇瑞)智界亮相,首款車定位 C 級轎車,預售價 25.80-35.80 萬,從尺寸定位上和小米 SU7 有所重合。圖表 99:華為智選模式車型全梳理&小米對比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89 圖表 100:華為與小米在汽車業務布局對比以及 2022/1-2023/11 華為智能化車型銷量對比 三三、小米、小米純電純電汽車與汽車與競品燃油車、混動車型對比分析競品燃油車、混動車型對比分析 小米首款車型 SU7 定位純電轎跑,尺寸及動力性能均優于同級別車型(長*寬*高為4,997*1,963*1,440mm,軸距3,000mm;車型配備后置單電機和雙
151、電機四驅兩種版本,單電機版最大功率 220kW,雙電機版最大功率 495kW)。預計后續三年內規劃三款車型,其中一款為混動。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0 我們復盤代表性新能源車企在產品規劃上的布局,1)小鵬與比亞迪以布局大眾經濟型產品為主,逐步向中高端細分市場推進;但鑒于行業競爭加劇,主力車型出現價格帶下移(小鵬 G6、比亞迪冠軍版)。2)小米首款車型低配版或定價20萬元以上,落在當前燃油+純電競爭最為激烈的20-25萬元細分價格帶。我們判斷小米粉絲以已婚中青年男性為主,存在一定的家庭用車需求但更強調性價比;基于當前國內市場的定價格局(缺少 15-20 萬元的純電爆款
152、車)、以及小米高性價比的品牌定位,預計小米存在引爆 15-20 萬元純電用戶需求的可能。圖表 101:小米 VS 小鵬、比亞迪混動車型規劃情況(單位:萬元)市場競爭:熱銷轎車定位家用+商用,以合資燃油車為主 我們對市場熱銷的 B 級轎車市場特點與消費者購車需求進行分析,我們認為國內 B 級轎車:1)定位家用+商用;2)仍以合資燃油車為主(2023 年前 11 月 B 級轎車合資燃油、純電、插混的銷量占比分別為 70.5%、22.9%、6.6%);3)B 級純電轎車占比高于插混或主要由于 Model 3 的貢獻,對于同步推出純電+混動版本的 B 級轎車(比如漢/海豹等)插混版本銷量表現仍更優于純
153、電版本。我們判斷 90 后與 00 后有望逐步成為消費主力;對于 18-30 歲首次購車群體,預計 40%左右會選擇 10-20 萬元價格帶車型,市場機會存在。圖表 102:2023 年前 11 月 B 級轎車前十熱銷車型(單位:輛)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1 圖表 103:不同年齡階段選擇價格帶的占比 市場競爭:實用性+功能性,為 B 級轎車核心需求 圖表 104:B 級車型的各維度指標情況 實用性+功能性,為 B 級轎車核心需求 市場競爭:合資燃油優惠擴大,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圖表 105:合資燃油優惠擴大,加劇市場競爭 2023 年至今 B 級轎車的權益優惠
154、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2 市場競爭:新 B 級車型周期開啟,缺少 15-20 萬元純電爆款車 通過對比 B 級轎車的綜合性能、以及價格優惠方案,我們判斷,1)合資燃油車的空間/座椅/底盤的舒適度普遍高于新能源車(可滿足家庭+商務需求)、疊加近期的綜合優惠方案,合資燃油轎車的性價比優勢凸顯。2)新能源車型主要在車身操控性能、智能化等領域有所提升。綜合來看,實用性+功能性、以及定價(性價比)為 B 級轎車的主要購車考慮因素。近期主機廠對 B 級新能源車的布局進一步增強,包括已上市的智界 S7(2023/11 上市,起售價 24.98 萬元),星紀元 ES(起售價 22
155、.58 萬元)、極氪 007(起售價 20.99 萬元起)、銀河 E8(預售價 18.8 萬元起)、小米 SU7 等,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我們判斷,小米汽車具備高性價比的品牌定位與用戶認知、疊加 90 后+00 后消費主力的用戶畫像群體或與小米定位的重合度較高,預計小米造車能否破圈的關鍵在于 15-20 萬元純電市場的布局與銷量爬坡能力。圖表 106:B 級新能源轎車參數對比 市場競爭:15-20 萬元市場純電銷量如何突破?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3 當前國內 15-20 萬元的純電銷量表現落后于其他價格帶。根據乘聯會數據統計,2023 年前 11 月15-20 萬
156、元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約 27.0%、純電銷量在新能源車總銷量占比約 55.6%(2023 年前 11 月國內新能源車的總滲透率約 34.1%、純電銷量在新能源車銷量的總占比約 69.2%)。我們判斷,1)15-20 萬元為合資品牌的重點布局市場,涵蓋首購+部分增換購用戶群體,對品牌+實用性/功能兌現等有較高的要求(新能源車或持續面臨燃油車的階段性沖量降價風險);2)考慮成本差異性,此價格帶的新能源車仍以插混為主(主力純電車型尚未充分下探)。圖表 107:2023 年前 11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代表車型月均銷量及用戶畫像區分 對于 15-20 萬元的插混 vs.純電車型:1)購買價格:同款插
157、混版本車型的購買價格普遍比純電版本低 3-4 萬元。2)使用成本:純電車型的年使用成本超過 1,000 元,高于插混車型。綜合來看,1)15-20 萬元價格帶的市場空間較大、但純電滲透率較低,純電車型尚未起量或主要由于購買價格與使用成本偏高(在插混、純電版本車型配置趨同的情況下,當前 15-20 萬元插混相比于純電仍存在性價比優勢);2)預計隨著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產業鏈技術升級+降本,2025E 15-20 萬元存在智能純電爆款車撬動市場需求的可能性;3)小米或有望憑借“平價智能化”定位切入 15-20 萬元市場,帶動銷量爬坡。圖表 108:12/18-12/24 期間 15-20 萬元新能
158、源車型的純電與增程銷量占比、以及參數情況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4 第第七七章章 小米汽車小米汽車銷量預測銷量預測 光大:光大:預計預計 2024E2024E 小米首款汽車銷量小米首款汽車銷量 5 5-1010 萬輛萬輛 2023 年前 11 月 B 級純電轎車在新能源市場比例為 9.2%,B 級純電轎車車型表現分化,特斯拉、漢 EV、海豹在 B 級轎車新能源市場份額累計超過 70%,其余熱門車型 P7、零跑 C01 的市場份額不足10%。1)綜合考慮市場競爭、小米的品牌力與首款車型定位,我們預計 2024E SU7 銷量 5-10 萬輛;后續需聚焦 15-20
159、萬元純電車型的爬坡上量能力。2)我們預計 2024E 小米汽車業的毛利率約個位數,預計年銷量 30-40 萬輛以上+毛利率爬坡至15%左右或有機會實現盈虧平衡。圖表 109:2020-2023 年前三季度各競品品牌的銷量、毛利率、以及凈利率 圖表 110:2023 年前 11 月 B 級轎車在新能源市場占比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5 聲明聲明及附錄及附錄 本報告內容由1C9U一查就有網編撰整理匯總生成,其中引用的相關數據主要來自于以下機構,僅供參考,請謹慎甄別。參考資料主要來源于以下機構,如有遺漏,還望海涵(排名不分先后):億歐、艾瑞咨詢、汽車之家、小米公司官網、
160、光大證券、華安證券、興業證券、西南證券、中信建投、1C9U 知識庫、浙商證券、國信證券、乘聯會等。如果你對定制報告興趣,希望體驗諸如產業鏈研究、競品分析競爭情報研究、商業模式探究商業計劃書構建、思維導圖等更多 AI 能力,可訪問 1C9U 官網:https:/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6 附錄 小米汽車投資生態圈和產業鏈 小米集團及順為投資旗下的智能網聯汽車投資生態圈完整名錄含企業介紹等 圖表 111:小米汽車投資生態圈:小米集團投資的汽車相關企業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7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8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99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00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01 圖表 112:小米汽車投資生態圈:順為投資參投的汽車相關企業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02 圖表 113:小米汽車產業鏈:已公開披露具體合作項目的供應商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03 圖表 114:小米汽車產業鏈:已表明合作或正在推進合作的零部件企業 一查就有 小米汽車全面洞察報告 1C9U.COM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