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證券研究報告|行業深度報告 2024 年 11 月 25 日 推薦推薦(維持)(維持)小米汽車強勢崛起,關注產業鏈投資機遇小米汽車強勢崛起,關注產業鏈投資機遇 中游制造/汽車 小米首款汽車小米首款汽車 SU7 經經 2024 年年 3 月發布便引爆市場,月發布便引爆市場,11 月提前完成全年月提前完成全年 10 萬臺萬臺交付目標。智能生態方面,小米在超級電機、電池、智能座艙、智駕等多個核交付目標。智能生態方面,小米在超級電機、電池、智能座艙、智駕等多個核心技術領域布局,以“人車家全生態心技術領域布局,以“人車家全生態”為戰略目標。我們重視小米汽車的發展為戰略目標。我們
2、重視小米汽車的發展前景,建議投資者關注相關投資機遇。前景,建議投資者關注相關投資機遇。SU7 成爆款,小米親自造車實現開門紅。成爆款,小米親自造車實現開門紅。公司從 21 年開始正式下場造車;2024 年 3 月 28 日,公司首款車型為 SU7 正式發布,定位為 C 級高性能純電轎車,上市 24 小時大定突破 8w;2024 年 11 月 13 日公司提前完成全年10 萬臺交付目標。公司實現開門紅得益于:1)生態協同:公司提出“人車家全生態”,基于小米澎湃 OS 系統,汽車作為新的移動智能終端載體可以與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實現無感協同;2)資金實力雄厚;3)用戶基礎龐大;4)互聯網
3、基因賦能:話題營銷、口碑營銷、饑餓營銷、創始人個人 IP 營銷助力 SU7 迅速出圈;5)“1+N”的銷售模式:“1”個交付中心+“N”個代理銷售、用戶服務觸點。得益于 SU7 的成功,公司趁熱打鐵推出SU7 Ultra 量產版,定位巔峰性能科技轎車,兼具日常實用性與賽道馳騁性能,24 年 10 月 29 日開啟預定,預計 25 年 3 月正式發布。多項核心技術領先行業,打造智能生態。多項核心技術領先行業,打造智能生態。公司提出“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目標,在多個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領先:1)超級電機:自研自產 V8s 超級電機已達國際領先水平,動力總成性能刷新同級行業天花板;2)CTB 電池:自研C
4、TB 一體化電池具有全球最高體積效率、行業頂級的散熱和隔熱設計、行業領先的安全性能;3)超級大壓鑄:公司是國內唯一擁有可量產自研大壓鑄材料的汽車廠商,采用的三段式防撞設計超過了全球最高標準;4)智能駕駛:自研全棧自動駕駛技術,其中三項關鍵技術包括自適應變焦 BEV 技術、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以及道路大模型助力公司躋身行業第一梯隊;5)端到端大模型:公司將于 12 月推送的 HAD(Xiaomi Hyper Autonomous Driving)系統突破了傳統依賴地圖數據的方式,能夠在行車和泊車的全場景中保持高效和安全,體驗上限高;6)智能座艙:基于小米澎湃 OS 實現人車家無縫互聯,具有超強生
5、態應用拓展能力和豐富的開放硬件生態。重新定義智能汽車格局重新定義智能汽車格局,重視產業鏈標的。,重視產業鏈標的。小米汽車憑借技術實力與生態協同優勢,正在重新定義智能汽車市場格局,我們看好從電動化邁向智能化的浪潮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展現其造車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市場潛力。建議關注汽車智能化產業鏈,標的包括:無錫振華無錫振華、德賽西威、經緯恒潤、德賽西威、經緯恒潤、模塑科技模塑科技、拓普集團、凱眾股份拓普集團、凱眾股份等。風險提示:風險提示:銷量及交付不及預期銷量及交付不及預期、新車產品力和訂單不及預期新車產品力和訂單不及預期、行業競爭格行業競爭格局惡化局惡化。行業規模行業規模 占比%股票家數(只)25
6、4 5.0 總市值(十億元)3648.8 4.4 流通市值(十億元)3234.0 4.3 行業指數行業指數%1m 6m 12m 絕對表現 6.2 9.4-2.1 相對表現 8.5 4.4-11.2 資料來源:公司數據、招商證券 相關相關報告報告 1、政策接續發力,明年展望樂觀,看好新一輪產品周期汽車行業周報2024-11-24 2、以舊換新政策效果明顯,提前規劃政策接續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汽車行業點評2024-11-22 3、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 1000 萬輛,滲透率持續提升汽車行業周報2024-11-17 汪劉勝汪劉勝 S1090511040037 楊獻宇楊獻宇 S1090519030001
7、 楊岱東楊岱東 S1090523040002 -40-30-20-100102030Nov/23Mar/24Jul/24Nov/24(%)汽車滬深300汽車行業深度報告汽車行業深度報告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2 行業深度報告 正文正文目錄目錄 一、小米集團的商業演進之路與多元業務畫卷.4 二、首款車型成爆款,汽車業務發展前景光明.6 1、從產業投資到親自造車.6 2、人車家全生態加持,鑄就獨特優勢.11 三、多項核心技術領先行業,打造先進智能生態.14 1、超級電機.14 2、CTB 電池技術.15 3、超級大壓鑄.16 4、智能駕駛.17 5、端到端大模型.18 6、智能座艙.21 四、投
8、資建議和風險提示.23 1、投資建議.23 2、風險提示.24 圖表圖表目錄目錄 圖 1:小米集團發展時間線.4 圖 2:小米集團業務板塊.5 圖 3:小米汽車重要事件時間線.6 圖 4:小米汽車研發團隊人數.7 圖 5:小米 SU7 系列產品.7 圖 6:小米 SU7 智能底盤.8 圖 7:小米澎湃智能座艙.8 圖 8:全棧自研智能駕駛.8 圖 9:小米 SU7 被動安全.8 圖 10:小米 SU7 銷量.9 圖 11:小米汽車門店分布圖.9 圖 12:小米 SU7 Ultra 內飾.10 圖 13:小米 SU7 Ultra 三電機.10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3 行業深度報告 圖 14:
9、小米 SU7 Ultra 阻尼減震器.10 圖 15:小米 SU7 Ultra 碳陶瓷制動盤.10 圖 16:高剛性籠式車身.11 圖 17:CTB 一體化電池.11 圖 18:小米超級電機.11 圖 19:小米三電機.11 圖 20:小米澎湃 OS 發展歷程.11 圖 21:為小米汽車而戰.12 圖 22:小米汽車首批交付儀式.12 圖 23:小米汽車工廠.13 圖 24:小米 SU7 第十萬輛整車下線儀式.13 表 1:小米 SU7 產品構造.8 表 2:小米 SU7 Ultra 結構.9 表 3:SU7 Ultra 原型車和小米 SU7 相同點.10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4 行業深度
10、報告 一、一、小米集團小米集團的的商業演進之路與多元業務畫卷商業演進之路與多元業務畫卷 2010 年 4 月 6 日小米公司在北京銀谷大廈成立。小米集團的業務發展包含了智能手機、智能硬件生態鏈業務、互聯網服務業務以及智能汽車業務??焖侔l展期(快速發展期(2010-2014 年)年):2010 年 MIUI 首個內測版本發布,迅速吸引了一批忠實用戶。2011 年,小米發布了第一款智能手機小米 M1,憑借其高性價比的配置和獨特的 MIUI 系統,迅速獲得了市場的關注和消費者的喜愛。通過線上營銷、社交媒體傳播以及粉絲社區的運營,小米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用戶群體。2013 年,小米推出了小米盒
11、子,進軍智能電視盒子市場,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視頻內容和互聯網應用。多元化發展期(多元化發展期(2014-2018 年):年):2014 年,啟動了生態鏈戰略。生態鏈企業涵蓋了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多個領域,如小米手環、小米空氣凈化器、小米平衡車等產品相繼推出。同年小米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品牌,開始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將其高性價比的產品推向全球。在印度、東南亞等地區,小米手機取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品牌之一。調整與轉型期(調整與轉型期(2018-2020 年):年):2018 年,小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標志著其進入全球資本市場,并推動互聯網服務收入多元化。
12、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小米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眾多品牌的競爭壓力。為了應對挑戰,小米實施“新零售”戰略,線上線下同步發展,擴大市場份額,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產品策略上,小米更加注重產品的差異化和高端化,推出了小米 MIX 系列等高端機型。小米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通過優化業務流程、整合資源,提高了公司的整體運營效率和創新能力。2019 年確立“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致力于構建全球消費物聯網生態系統。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2020 年年-至今):至今):小米繼續加大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在 5G 技術、芯片研發、智能汽車等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布局。2020 年,小米宣布進軍智能汽
13、車領域,布局智能出行。2024 年 3 月 28 日,Xiaomi SU7 正式發布,連續 5 個月交付量破萬,其中 10 月交付量首次破 2 萬,11 月 13 日,Xiaomi SU7已提前完成 10 萬臺全年交付目標,計劃沖刺 13 萬臺全年交付目標。2024 年10 月 29 日,Xiaomi SU7 Ultra 預售,預計將于 2025 年 3 月正式發布。小米通過一系列的品牌營銷活動和產品升級,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全球影響力。小米在全球范圍內擁有了大量的用戶和粉絲,成為了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之一。圖圖 1:小米集團發展時間線:小米集團發展時間線 資料來源:小米集團官網、招商證券 智能手
14、機業務:智能手機業務:小米擁有多個手機產品系列,包括小米數字系列、小米 MIX 系列、小米 CC 系列等。小米數字系列是小米的主力產品系列,定位為高性價比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5 行業深度報告 的旗艦機型,滿足廣大消費者對高性能手機的需求。小米 MIX 系列則注重產品的設計和創新,代表了小米在手機技術和設計方面的最高水平。小米在智能手機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巨大,涵蓋了芯片研發、拍照技術、快充技術、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例如,自主研發的澎湃芯片系列,在拍照技術方面,通過與專業相機廠商合作,不斷優化手機相機的算法和硬件配置。IoT 業務:業務:小米的 IoT 業務產品種類豐富,涵蓋多個領域,主要有智
15、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辦公設備等內容。例如,小米手環、小米空氣凈化器、小米智能音箱等具有較高市場知名度產品。智能穿戴包含智能手表、無線耳機等;智能家居設備包括智能電視、智能空調、智能門鎖等;智能出行領域包含小米平衡車、小米電動滑板車等;智能辦公設備包括電腦、智能打印機等設備?;ヂ摼W服務業務:互聯網服務業務:互聯網服務業務是小米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業務包括小米云服務、小米應用商店、小米瀏覽器、小天星金融、小米安全中心等多個方面。通過提供優質的互聯網服務,小米不僅可以增加用戶的粘性和忠誠度,還可以通過廣告投放、應用內購買等方式實現收入增長。智能汽車業務:智能汽車業務:20
16、20 年,小米宣布進軍智能汽車領域,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推出自己的智能電動汽車。目前小米推出的智能汽車產品包含 Xiaomi SU7 系列,Xiaomi SU7 Ultra 已進行預售。為了實現智能汽車的研發目標,小米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包括汽車工程師、電子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同時,小米也在積極與汽車行業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共同推進智能汽車的研發進程。2023 年 10 月,小米宣布最新戰略,升級成為“人車家全生態”布局。圖圖 2:小米集團業務板塊:小米集團業務板塊 資料來源:小米集團官網、招商證券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6 行業深度報告 二、二、首款車型首款車型成
17、成爆爆款款,汽車業務發展前景光明,汽車業務發展前景光明 1、從從產業投資到親自造車產業投資到親自造車 早期涉足(早期涉足(20112021 年):年):此時在汽車領域的布局以資本投入為主,涉及出行服務、汽車交易、整車企業、車險維修、三電智能等細分領域。多數投資集中在天使輪或前幾輪融資,且停留在財務投資層面,投資主體為雷軍創立的基金順為資本、小米產投和小米集團。重要動作包括:2013 年雷軍兩度拜訪馬斯克,并成為特斯拉最早一批車主;2015 和 2016 年順為資本參與了蔚來的 A 輪、B 輪投資;2016 和 2019 年順為資本和小米集團分別參與了小鵬汽車的 A+輪和 C 輪融資;2018
18、年,小米申請了米車生活、米車等商標。正式下場造車(正式下場造車(20212023 年)年):2021 年 3 月,小米集團公告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 100 億人民幣,預計未來 10 年將累計投資 100 億美元,雷軍親自掌舵。同年 9 月,小米汽車完成工商注冊;11 月,小米汽車總部落戶北京經開區,開啟自建工廠模式。2022 年 9 月,小米汽車工廠一期項目進入量產階段,首臺工程車下線;10 月,正式發布“人車家全生態”操作系統小米澎湃 OS,標志著小米操作系統底層合并工作完成。2023 年 12 月,小米汽車召開汽車技術發布會,五大核心技術公布,首款車型小米 S
19、U7 亮相。同時小米也更專注投資汽車產業,進行查漏補缺。此時的投資主體為小米智造基金,除自動駕駛外,公司投資面拓寬至三電、汽車電子、車身部件、底盤零部件、熱管理等領域,呈現出撒網廣、布局深的特點。其中包括 2021年分別參與贛鋒鋰電、蜂巢能源等三電領域新興企業融資項目,以及斥資約 7737萬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產品上市產品上市(2024 年開始年開始):2024 年 3 月 28 日,小米 SU7 正式上市,售價為 29.99萬元。小米 SU7 Max 搭載前后雙電機系統,最大功率 673 馬力,百公里加速時間為 2.78 秒,最高車速 265 公里/小時,續航達到 800 公里,成
20、為中國唯一同時實現 2 秒級加速和 800 公里續航的電車。小米汽車工廠二期工程正在建設當中,預計 2025 年完建,兩期竣工投產后年產能將達到 30 萬輛。圖圖 3:小米汽車重要事件時間線:小米汽車重要事件時間線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官網、招商證券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7 行業深度報告 小米汽車業務團隊是一個不斷發展壯大且匯聚了眾多專業人才的團隊小米汽車業務團隊是一個不斷發展壯大且匯聚了眾多專業人才的團隊。經過公司管理層的反復論證、慎重決策,小米成立一家全資的智能電動汽車子公司。預計10 年投入 100 億美元,首期投入 100 億人民幣,由雷軍親自帶隊,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 CEO。截止
21、 2023 年底研究團隊已由 2022 年 3 月的超 1000 人、2023 年 3 月的 2300 人,增至 2023 年底的 3400 名工程師。包括了軟件研發人員、硬件研發人員、生產制造團隊、供應鏈管理人員、市場營銷與銷售團隊、售后服務團隊等類別。此外,小米積極引進各類人才。汽車行業資深高管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林杰于 2023 年加入小米汽車,出任銷售與服務部總經理。為小米汽車的銷售與服務體系注入新的活力。原大疆車載 COO 韋峻青加入小米汽車,擔任自動駕駛副總裁,加速小米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進程。原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毛力民加盟小米汽車,負責動力系統相關工作,有助于小米汽車打造高效、
22、可靠且高性能的動力系統,滿足不同消費者對車輛動力性能的需求。圖圖 4:小米汽車研發團隊人數:小米汽車研發團隊人數 資料來源:小米集團年報、招商證券 小米小米 SU7 一經發布便成爆款,話題熱度高居不斷一經發布便成爆款,話題熱度高居不斷。小米 SU7:2024 年 3 月 28日,小米汽車首款車型為 SU7 正式發布,定位為 C 級高性能純電轎車,聚焦于家庭用戶和年輕消費者群體。小米 SU7 共有標準版/Pro 版/Max 版 3 個版本,售價 21.59/24.59/29.99 萬元,上市 24 小時大定突破 8w。2024 年 11 月 13 日小米汽車提前完成全年10萬臺交付目標。小米SU
23、7外觀設計優雅與速度感并存,擁有出色的超低風阻系數 Cd0.195,此外小米 SU7 基于 Xiaomi Hyper OS,打造人車家全生態智能座艙,搭載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綜合算力高達508TOPS 的智能駕駛系統,擁有 2.78 秒的零百加速,配備高強度鎧甲籠式車身的被動安全設計和 16 項主動安全設計。圖圖 5:小米:小米 SU7 系列產品系列產品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22.32023.32023.12研發人員數量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8 行業深度報告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招商證券 表表 1:
24、小米:小米 SU7 產品構造產品構造 小米 SU7 外觀內飾外觀內飾 注重外觀設計和內飾質感,外觀線條流暢,車身比例協調,具有較高的辨識度,車身顏色選擇,包括冰川藍、星云灰、耀夜黑等經典顏色;擁有出色的超低風阻系數 Cd0.195,全面粒 Nappa 真皮人體工學椅的舒適體驗;人機交互設計創新,采用大屏幕中控顯示屏、獨特的儀表盤設計、便捷的操作按鈕布局,全車 5 屏協同,提升用戶操作的便捷性和直觀性。智能底盤智能底盤 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架,空氣彈簧+CDC 阻尼可變減振器;自研算法支持路面狀態和運動狀態自適應,加速時動力響應敏捷。三電三電 CTB 一體化電池技術的 800V 高壓電池包,體積更
25、小,安全性更高;配合優秀的熱管理和電控系統,雙電機四驅車型以 101 度電量,達到出色的 800km;CLTC 續航支持 800V 超級快充,15 分鐘即可補充 510km 續航,從 10%充至 80%電量僅需 15 分鐘,緩解續航焦慮。百公里加速,最快可達 2.78 秒;最大功率和扭矩表現出色,其高性能版本電機最大功率可達 495kW,峰值扭矩為 838Nm。智能駕駛技術智能駕駛技術 基于 Xiaomi HyperOS,打造人車家全生態智能座艙;包含 Pilot Pro/Pilot Max 兩套智駕方案,均配備 11 攝像頭+英偉達 DRIVE Orin 芯片+全棧自研算法,Max 版在此基
26、礎上還配備 1 激光雷達+508 TOPS 算力;具備自動泊車、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并具備智能互聯功能,可實現車輛與手機、智能家居等設備的互聯互通。澎湃智能座艙澎湃智能座艙 基于小米澎湃 OS 的互聯互通能力及驍龍 8295 座艙芯片,機車體驗流暢自如;可與手機、后排拓展屏、智能家居深度聯動;內置全新小愛 AI 大模型,可實現深度控車、多模態感知功能;支持多種智能生態拓展;支持蘋果生態。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招商證券 圖圖 6:小米小米 SU7SU7 智能底盤智能底盤 圖圖 7:小米澎湃智能座艙:小米澎湃智能座艙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圖圖
27、 8:全棧自研智能駕駛:全棧自研智能駕駛 圖圖 9:小米小米 SU7 被動安全被動安全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9 行業深度報告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圖圖 10:小米:小米 SU7 銷量銷量 圖圖 11:小米汽車門店分布圖:小米汽車門店分布圖 資料來源:Marklines、招商證券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官網、招商證券 SU7 Ultra 原型車:2024 年 10 月 28 日,在紐博格林北環賽道跑出 6 分 46 秒874 的成績,最高時速 359.71km/h,是目前紐北速度最快四門車。SU7 Ultra 量產版:量產版定位巔峰性能科技轎車,兼具日常實用性與賽
28、道馳騁性能,2024 年 10 月 29 日晚 20:30 開啟預定,預售價 81.49 萬元,預訂開啟 10 分鐘,小訂量突破 3680 臺,吸引超多女性用戶,預計 2025 年 3 月正式發布。表表 2:小米:小米SU7 Ultra結構結構 小米 SU7 Ultra 外觀內飾外觀內飾 全車 17 處采用碳纖維材料,總面積達 3.74 平方米;內飾大面積采用 Alcantara 超細纖維面料,明黃配色設有專屬賽道刺繡條紋。三電三電 兩臺 V8s+V6s 三電機全輪驅動,最大功率為 1548PS,零百加速 1.98 秒,具備三電機扭矩矢量控制;配備寧德時代麒麟賽道版高功率電池包,最大放電倍率
29、16C,支持 5.2C 的最大充電倍率。底盤底盤 標配閉式雙腔空簧,高性能阻尼可變減振器;運動模式下,支撐力更強;配備三電機扭矩矢量控制系統,過彎速度更快同時在濕滑路面少打滑。制動制動 超大尺寸碳陶瓷制動盤,前剎車盤直徑 430mm,后剎車盤直徑 410mm;搭配 Akebono前六后四活塞制動卡鉗,100-0km/h 制動距離僅需 30.8m,180-0km/h 制動測試連續 10 次制動不衰減;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招商證券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4M324M424M524M624M724M824M9 24M10月銷量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10 行業深
30、度報告 圖圖 12:小米:小米 SU7 Ultra 內飾內飾 圖圖 13:小米:小米 SU7 Ultra 三電機三電機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圖圖 14:小米:小米 SU7 Ultra 阻尼減震器阻尼減震器 圖圖 15:小米:小米 SU7 Ultra 碳陶瓷制動盤碳陶瓷制動盤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SU7 Ultra 是基于小米是基于小米 SU7 純電架構純電架構打造的賽道原型車打造的賽道原型車,但它并非完全是為“刷圈”服務的定制化車型。它的核心硬件及車身結構均由小米汽車獨立設計與開發:其所搭載的超級電機 V8s 由小米完全自主研發,
31、整車熱管理系統、電驅控制器、電池控制器等,也均由小米汽車獨立設計與開發。此外,賽道專用小米 CTB 電池包由小米與寧德時代聯合研發,并全球首次搭載第二代麒麟電池。技術大都與小米 SU7 所搭載的同源。表表 3:SU7 Ultra 原型車和小米原型車和小米 SU7 相同點相同點 骨骼共享骨骼共享(車身結構)(車身結構)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采用與小米 SU7 同源的高剛性籠式車身,其中高強度鋼和鋁合金占比極高;屈服強度高達 2000Mpa 的超高強度鋼。配合焊接在車身框架上的、FIA 賽制規格的籠式防滾架,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的整車扭轉剛度更進一步。能量同源能量同源(CTB
32、 一體化電池)一體化電池)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同樣采用 CTB 電池技術,具備高體積效率和高安全性的特點;小米 SU7Ultra 原型車賽道專用高功率電池的 1330kW 超大放電功率,通過使用更薄的電芯極片等設計,該電池在 20%的低電量下仍能輸出超過 800kW 功率;賽道專用高功率電池包依舊配備與小米 SU7 CTB 電池包相同的雙大面冷卻結構,其冷面積為傳統方案的 3.6 倍,最大冷卻能力提升 60%。動力同源動力同源(超級電機)(超級電機)小米超級電機系列有兩代產品:第一代 V6、V6s 超級電機,搭載在小米 SU7 上;第二代的V8s 電機;小米 SU7Ultra 原型
33、車一次搭載了 3 臺小米超級電機,包含 2 臺 V8s 和 1 臺 V6s,它們共同組成三電機四驅系統,總功率高達 1138kW(即 1548PS),這是目前四門車中最強的馬力。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招商證券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11 行業深度報告 圖圖 16:高剛性籠式車身高剛性籠式車身 圖圖 17:CTB 一體化電池一體化電池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圖圖 18:小米超級電機小米超級電機 圖圖 19:小米三電機小米三電機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 2、人車家全生態加、人車家全生態加持,鑄就獨特優勢持,鑄就獨特優勢 生態協同生態協
34、同:小米構建了龐大的智能硬件生態體系,擁有業內規模最大、品類最豐富、鏈接最活躍的成熟智能生態,涵蓋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多個領域。汽車作為未來智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米提出“人車家全生態”的戰略目標,小米澎湃 OS 融合 200+品類,全球可連接超 10 億設備,Xiaomi HyperConnect 跨端智聯能夠讓所有設備統一連接協議,實現無感協同,助力“人車家全生態”的實現。汽車作為新的移動智能終端載體,能夠與小米的手機+IoT 生態鏈產品融合,實現強大的 CarIoT 拓展體驗。用戶可以通過小米手機、小愛音箱等智能設備實現對汽車的遠程控制、信息交互、共享服務等功能,實現智能家居
35、與智能汽車的無縫連接。圖圖 20:小米澎湃小米澎湃 OS 發展歷程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小米澎湃 OS 公眾號、招商證券 資金實力:資金實力:小米在過去的發展中取得了顯著的商業成功,擁有雄厚的資金儲備,超 1000 億元的現金儲備,使小米有底氣心無旁騖的大膽造車。這使得小米在汽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12 行業深度報告 車研發、生產設施建設、供應鏈合作、市場推廣等方面具備強大的資金投入能力,能夠支撐汽車業務的長期發展和大規模投入,提高企業在汽車市場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用戶基礎:用戶基礎:小米在全球范圍內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良好的品牌聲譽,這些用戶對小米品牌具有較高的忠誠度和認同感,其品牌形象
36、與年輕、科技、創新等元素緊密相連,這有助于吸引消費者對其汽車產品的關注和認可。通過現有的用戶基礎,小米可以快速推廣汽車產品,并借助用戶口碑傳播效應,擴大市場影響力?;ヂ摼W基因賦能小米汽車營銷,話題營銷、口碑營銷、饑餓營銷、與用戶互動以互聯網基因賦能小米汽車營銷,話題營銷、口碑營銷、饑餓營銷、與用戶互動以及創始人個人及創始人個人 IP 營銷助力營銷助力 SU7 迅速出圈。迅速出圈。一是話題制造。雷軍將小米造車定義為“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同時在發布會時,通過邀請蔚來、小鵬、理想創始人進行致敬營銷。小米汽車發布后,出現了大定“爆單”、門店爆滿、凌晨試駕、用戶退定、
37、二手轉賣、試駕車爆胎等一系列事件,這些話題在短時間內迅速發酵,使小米汽車一直保持著極高的熱度和曝光度,成功地讓小米汽車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二是口碑營銷。在推動用戶參與的基礎上,利用粉絲經營、自媒體觸達等方式完成小米汽車品牌的傳播。小米汽車在產品研發過程中,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邀請用戶參與產品的測試和體驗,根據用戶的意見不斷改進產品。同時注重車主的口碑傳播,通過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和用戶體驗,包括雷軍為車主開門等事件,讓車主成為品牌的宣傳者。三是饑餓營銷。在產品發布前進行大規模的預熱活動,激發消費者好奇心,借助互聯網媒介進行預約搶購以及限量發售,例如,小米汽車推出數量有限的 F 碼(優先購買碼)
38、,持碼用戶可以優先定購小米汽車的創始版車型。這種方式營造了一種稀缺感,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四是個人 IP 營銷。雷軍作為小米公司的創始人,本身就是一個超級 IP。在社交媒體上與用戶互動,如開展雷軍答網友問欄目、發布雷軍帶你逛工廠等內容,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為小米汽車的發布預熱造勢。圖圖 21:為小米汽車而戰:為小米汽車而戰 圖圖 22:小米汽車首批交付儀式:小米汽車首批交付儀式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官網、招商證券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招商證券 銷售渠道方面,小米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廣泛的銷售渠道和服務網絡,包括線上銷售渠道方面,小米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廣泛的銷售渠道和服務網絡,包括線上
39、電商平臺、線下門店等。電商平臺、線下門店等。小米汽車采用“1+N”的銷售模式的銷售模式,其中“1”代表自建自營的交付中心,“N”代表更多的代理銷售、用戶服務觸點,包含汽車銷售服務一體店、科技生態融合店等。這些門店職能各有不同。例如城市展廳可提供展車和試駕體驗,但不支持交付及售后維修等服務;旗艦店在門店面積、展車數量、配件展示上更為豐富,但同樣不能提供交付以及售后服務;銷售服務中心則集成了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類似傳統的 4s 店性質。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13 行業深度報告 線上直銷線上直銷渠道包括小米汽車 app、小米汽車微信小程序,消費者可以在這些平臺上獲取詳細的車型信息、配置參數、價格政
40、策等內容,并進行在線預訂、購車咨詢、金融服務辦理等操作。線上平臺具有便捷性、信息傳播快速、覆蓋范圍廣等優勢,能夠方便消費者隨時隨地了解和購買小米汽車產品。線下銷售線下銷售渠道主要為小米汽車門店,在全國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和購物中心設立小米汽車體驗店。這些體驗店不僅展示汽車產品,還為消費者提供試駕、產品講解、售后服務咨詢等服務。2024 年小米進行了積極的門店拓展,截止 2024 年10 月 31 日,小米汽車在全國 38 城,擁有 139 家門店,預計 11 月份新增 11 家新門店。在北京自建一期、二期工廠。在北京自建一期、二期工廠。小米在北京亦莊自建工廠,工廠分兩期建設,一期占地面積約 72
41、 萬平方米,產能為 15 萬輛。工廠采用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生產模式,配備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如智能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管理系統等,以確保汽車的生產質量和效率。二期正在建設當中,二期工廠總建筑面積約 40 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達到 39.15 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為8503.33 平方米。圖圖 23:小米汽車工廠:小米汽車工廠 圖圖 24:小米:小米 SU7 第十萬輛整車下線儀式第十萬輛整車下線儀式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官網、招商證券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公眾號、招商證券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14 行業深度報告 三、多項核心技術領先行業,打造先進智能生態三、多項核心技術領先行
42、業,打造先進智能生態 1、超級電機超級電機 多方面性能刷新同級行業天花板。多方面性能刷新同級行業天花板。小米超級電機,采用雙向全油冷散熱、S 型立體油路設計、階梯式錯位設計等多項創新技術,動力總成性能均刷新同級行業天花板。數據顯示,小米自研 V8s、V6/V6s 三款超級電機,性能媲美燃油時代大V8、大 V6 發動機。其中,小米自研的 V6/V6s 超級電機,以 21000rpm 的轉速位居行業第一梯隊,實力超越全球最強量產電機(Tesla Model S Plaid 20000rpm)。其中,V6 超級電機的最大功率為 299PS,最大扭矩為 400N m;V6s 超級電機的最大功率則達到了
43、 374PS,最大扭矩為 500Nm。此外,小米已成功預研下一代超級電機,通過碳纖維激光固化纏繞工藝,在實驗室中已經成功實現 35000 轉的最高轉速,達成三代同步研發:成熟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圖圖 2:小米電機與行業領先車企電機性能對比:小米電機與行業領先車企電機性能對比 圖圖 3:小米電機實現三代同步研發:小米電機實現三代同步研發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招商證券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招商證券 V8s已達國際領先水平。已達國際領先水平。小米完全自研自產的V8s超級電機轉速高達27200rpm,功率密度達到 10.14kW/kg,超過了 Tesla(Tesla Mode
44、l S Plaid 6.22kW/kg)當前最先進水平的 60%以上。V8s 超級電機擁有 425kW、635Nm 的性能表現,還在強度、散熱和做功效率上達到了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和國創中心雙認證的“國際領先水平”。V8s 超級電機采用業界首發 960MPa 最高強度特種硅鋼片,強度達到行業主流產品兩倍有余。自研散熱系統,定制定子雙循環立體油路,首創轉子 S 型立體散熱,最高溫度降低 30,綜合散熱效率暴漲超過 50%。與此同時,V8s 全系配備自研 SiC,電控轉換效率高達 99.85%。其定轉子硅鋼片的差異化厚度設計,將 0.2mm 的定子超薄硅鋼片與 0.35mm 的轉子超高強度硅鋼片相結合
45、,強度與效率齊頭并進。高性能釹鐵硼永磁體的應用,突破了傳統的 54 槽 6極設計專利封鎖,采用了 8 層 Hairpin 扁線繞組,槽滿率高達 77%。目前,該電機已申請 155 項專利,其中已授權 60 項。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15 行業深度報告 圖圖 4:小米超級電機:小米超級電機 V8s 性能性能 圖圖 5:小米超級電機:小米超級電機 V8s 電機功率密度全球領先電機功率密度全球領先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招商證券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招商證券 2、CTB 電池技術電池技術 自研自研 CTB 一體化電池,全面提升體積效率、安全和散熱性能。一體化電池,全面提升體積效率
46、、安全和散熱性能。小米自研全球首個倒置電芯的 CTB 一體化電池,同時采用小米 800V 碳化硅高壓平臺,最高電壓達 871V,電池容量最高可達 150 度,理論 CLTC 續航里程高達 1200km+。此外,還通過一系列創新設計、132 項電池領域專利(其中 65 項已獲授權)全面提升電池的體積效率、安全和散熱性能。1)全球最高體積效率。全球最高體積效率。小米汽車 CTB 一體化電池采用地板上蓋二合一、電芯倒置、多功能彈性夾層以及極簡線束等設計,使得體積效率達 77.8%,整體提升24.4%,并釋放了 17mm 的高度,電池包+地板厚度僅 120mm。其中,車身地板和電池包上蓋合二為一,不僅
47、釋放了 10mm 的高度,還將體積效率提升了 9.1%。首發電芯倒置技術則實現了多模塊共享底部空間,進一步釋放 7mm 的高度,體積效率提升 5.8%。與此同時,小米還引入了多功能彈性夾層,這一設計既是液冷板也是結構件,將隔熱板、水冷板和橫縱梁三合一,從而提升了 6.5%的體積效率。此外,通過減少 91%的線束,體積效率提升 3%。2)行業頂級的散熱、隔熱設計)行業頂級的散熱、隔熱設計。雙大面強冷卻方案,確保電芯兩大面都有散熱板,冷卻面積達到了 7.8m同級最大,實現行業 4 倍平均水平的冷卻效果。電芯側面采用共計 165 片的氣凝膠隔熱材料,可抵抗 1000C 高溫,使得電池的隔熱性能再上新
48、高。3)電池安全行業領先。)電池安全行業領先。小米汽車搭載了 ASIL-D 最高功能安全等級的全棧自研電池管理系統,具備 3 重獨立熱失控冗余監控和報警策略,以及“全天候”精確預警功能。電池云安全技術的應用,能夠實時采集數據并通過專網加密云端進行分析和預警,在必要時實現 4ms 內主動斷電。經過全球最嚴苛的電池安全檢測,包括 1050+項安全測試驗證和 96 倍國際耐久測試時長,具備行業領先的可靠性。同時,電池包采用泄壓閥朝下的設計,可在極端情況下快速向下釋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證乘員艙安全。且電池采用 14 層硬核物理防護,包含 3 層頂部支撐、3層側面防護和 8 層底部防護,保障電池結構安全。
49、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16 行業深度報告 圖圖 6:通過超:通過超 1050 項電池安全測試項電池安全測試 圖圖 7:電池采用:電池采用 14 層硬核物理防護層硬核物理防護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招商證券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招商證券 3、超級大壓鑄超級大壓鑄 自研自研超超大大型型壓鑄壓鑄設備和設備和壓鑄壓鑄材料。材料。小米自研 9100t 超級大壓鑄技術,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自主研發“大壓鑄設備集群”和“壓鑄材料”的汽車廠商,自主設計整套大壓鑄流水線,全套 60 個設備,并能精密控制 433 個工藝參數。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鑒定,項目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超
50、長流長“結構-材料-工藝-性能”研究方法和材料性能預測模型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設備創新:)設備創新:整體集群設備占地面積 840m,總重量 1050t,相當于兩個籃球場之大,鎖模力達到行業之巔的 9100t。小米自研視覺大模型質量判定系統,可在 2 秒內完成檢測,擁有 10 倍于人工的高效率、5 倍于精英的高精度。該技術的運用,使得小米汽車的后地板實現了 72 個零件合一的壯舉,焊點減少 840 個,整體重量減輕 17%,車內降噪 2dB,且生產工時大幅減少 45%。2)材料研發:)材料研發:小米自研高強高韌免熱處理環保壓鑄材料“泰坦合金”,國內第一。通過自研的“多元材料性能 AI 仿真系統
51、”,小米從 1016 萬種配方中,精選出最優的合金配方,確保強度、韌性和穩定性的完美結合。而且,“泰坦合金”中含 30%循環鋁,使每個零件碳減排 352.53Kg,峰值產能相當于每年多種植 488萬棵樹。3)三段式防撞設計:)三段式防撞設計:采用三段式可維修設計“一體壓鑄后地板+中高速潰縮區+低速潰縮區”,克服傳統大壓鑄弊端,實現耐久壽命 200 萬 km+。中低速碰撞中,先壞潰縮區,無需更換大壓鑄件,大幅降低維修成本;而在高速碰撞中,這一設計能滿足 90km/h 的后碰標準,超過了全球的最高標準。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17 行業深度報告 圖圖 8:全鏈路自主設計大壓鑄設備集群系統:全鏈路自
52、主設計大壓鑄設備集群系統 圖圖 9:72 合合 1 一體化壓鑄后地板一體化壓鑄后地板 資料來源: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招商證券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招商證券 4、智能駕駛智能駕駛 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助力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助力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小米汽車自主研發了全棧自動駕駛技術,包括感知、決策、控制、云端、地圖等各個層面,實現了從軟件到硬件的全面掌控。小米智能駕駛的三項關鍵技術:自適應變焦 BEV 技術、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以及道路大模型。1)自適應變焦)自適應變焦 BEV 技術為行業首創。技術為行業首創。通過高清感知攝像頭還原路面情況,再通過調用不同算法,動態調整 BE
53、V 網格特征的細粒度及算法的感知范圍,適配不同的環境精度要求。其感知網格最小識別精度達到 0.05m,最大可至 0.2m,兩側識別距離達到 160m,最寬可實現雙向 10 車道無保護左轉,識別范圍從 5cm延伸至 250m,最遠可實現前方 150m 突發事故減速變道。泊車場景更加精準,城區場景看得更寬,高速場景看得更遠。2)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識別精度)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識別精度0.1m。障礙物識別方面,小米的超分辨率占用網絡技術實現了異形障礙物識別種類的無限制。相較于傳統占用網絡依靠自然語言模型將障礙物描述成方塊的方式,小米創新的超分辨率矢量算法可將所有可視物體模擬成連續曲面的立體物,從而
54、將識別精度提升至 0.1m,達到行業水平的 2 倍。此外,小米自研的一鍵降噪功能更是完全消除了雨雪天氣對識別的影響,大大降低了誤識別的概率。3)道路大模型實現全國通用的城市領航。)道路大模型實現全國通用的城市領航。小米行業首發的道路大模型顛覆了傳統智能駕駛對路況識別的認知,該模型不僅能識別實時路況,智能調節行駛軌跡,還能在復雜的十字路口工況下,不依賴高清地圖也能順利導航。通過學習復雜路口工況和老司機駕駛習慣,它能制定更合理的行駛軌跡,并針對突發狀態進行動態繞行。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18 行業深度報告 圖圖 10:自適應變焦:自適應變焦 BEV 技術技術 圖圖 11:自研雨雪天自動降噪功能:
55、自研雨雪天自動降噪功能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招商證券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招商證券 旗艦級硬件平臺,綜合算力達到旗艦級硬件平臺,綜合算力達到 508TOPS。硬件方面,Max 版車型的智能駕駛系統具備頂級的配置,包括兩顆英偉達Orin高算力芯片,綜合算力高達508TOPS。感知硬件則包含 1 顆激光雷達、11 顆高清攝像頭、3 顆毫米波雷達和 12 顆超聲波雷達。圖圖 12:小米智駕:小米智駕 Pro 和和 Max 硬件配置對比硬件配置對比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招商證券 5、端到端大模型端到端大模型 小米小米HAD將于將于12月底先鋒月底先鋒版版推送。推送。小米汽車宣布,其智能駕駛系統HAD(
56、Xiaomi Hyper Autonomous Driving)將在 12 月底全面推送先鋒版,并率先搭載在小米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19 行業深度報告 SU7 Pro、SU7 Max 和 SU7 Ultra 車型上。HAD 的推出,不僅讓小米汽車端到端智能駕駛的全場景落地成為現實,還具備高度擬人化和智能化的駕駛能力。小米 HAD 系統采用了端到端的駕駛體驗模式,突破了傳統依賴地圖數據的方式,能夠在行車和泊車的全場景中保持高效和安全。HAD 系統在不使用地圖的情況下,依托強大的視覺語言模型(VLM),通過駕駛數據訓練,讓車輛的行駛軌跡更加自然、順暢,并適應多種復雜路況,智能處理行人、障礙物
57、等動態因素,提供更高效的通行體驗。圖圖 13:小米:小米 HAD 將于將于 12 月底先鋒月底先鋒版版推送推送 資料來源:前沿科技觀察公眾號、招商證券 端到端大模型,汽車的“機械大腦”。端到端大模型,汽車的“機械大腦”。在端到端技術到來之前,傳統模塊化架構是一個個有規則的子模塊連接而成,相當于一個個工作車間,對傳感器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判斷加工,最后輸出行駛指令。模塊化架構的優點是分工明確,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分模塊檢查解決。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上限很低,在執行復雜的駕駛任務的時候,會有明顯的機械感,某些時候還需要人工接管。而端到端架構是而端到端架構是一端傳感器輸入信息,另一端直接輸出行駛指令。將感知
58、、預測、規劃等原本分一端傳感器輸入信息,另一端直接輸出行駛指令。將感知、預測、規劃等原本分開的流程,整合為統一的大模型,并進行全部計算。開的流程,整合為統一的大模型,并進行全部計算。去掉了信息在流水線上傳遞這一過程,誤差和延遲都大大減少。只需一個模型,就能把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收集到的感知信息,轉換為方向盤的轉動方向和角度、加速踏板的踩踏深度等具體的操作指令。通過大量的數據訓練,不需要寫規則,也不需要處理極端場景,可以做到擬人駕駛,這種技術大幅提升了智駕系統的上限。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20 行業深度報告 圖圖 14:模塊化結構示意圖:模塊化結構示意圖 圖圖 15:端到端架構
59、示意圖:端到端架構示意圖 資料來源:小米公眾號、招商證券 資料來源:小米公眾號、招商證券 小米端到端大模型體驗上限高,下限有兜底。小米端到端大模型體驗上限高,下限有兜底。小米的智駕對端到端的運行方式有著獨到的思考,從模仿軌跡轉為篩選軌跡。大模型首先實時生成所有合理的行駛軌跡,進而逐一考量安全、舒適、合規、效率等各方面因素,選擇最優解并執行。在體驗不變的前提下,做到了下限有兜底,體驗更穩定,更舒適。在全面接入端到端大模型后,車輛的行駛軌跡更擬人,更加平滑、自然,急加速和急剎車明顯減少。除此之外,車輛還可以根據公交車道的限行情況,智能預判,并規劃最佳行駛路徑,提前做出更合理的駕駛決策。同時智駕的博
60、弈能力更強,更加自信果斷。具體表現在:1)極限通行能力提升:)極限通行能力提升:只比車寬 40cm 的極限窄路也可以順利通行。2)障礙物的識別能力更強:)障礙物的識別能力更強:對于路邊不規則停放的兩輪車、路邊停放車輛的外后視鏡、不規則的懸空障礙,如外賣車的保溫箱,綠植都可以輕松識別。3)繞行能力提升:)繞行能力提升:在前車緩慢行駛時,可以更果斷,更快速地發起繞行。圖圖 16:小米端到端大模型體驗上限高,下限有兜底:小米端到端大模型體驗上限高,下限有兜底 資料來源:小米公眾號、招商證券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21 行業深度報告 高效通行,智能應對多種動態情境。高效通行,智能應對多種動態情境。在
61、符合功能激活的場景下,只要掛入 D 擋,就可原地啟動,一鍵開啟智駕狀態,支持地下停車場、地上停車樓、地面停車場、小區、路邊等各類停車區域,實現任何場景下的起步。接入端到端大模型的小米智能駕駛還可以做到 ETC、閘機卡口通行,車位到車位,全程無斷點??谇爸悄芙邓?,靈活等待;進出口機智識別,精確選擇;抬桿后即刻起步,高效利索。另外,大模型已實現極窄庫位的 5 厘米精度泊車和代客泊車功能。憑借這一技術,車輛能夠以 23 公里/小時的速度巡航泊車,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駕駛體驗。圖圖 17:大模型已實現:大模型已實現 5cm 精度的極窄庫位泊入和精度的極窄庫位泊入和 23km/h 巡航的代客泊車巡航
62、的代客泊車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招商證券 6、智能座艙智能座艙 打造全新智能座艙體驗,實現人車家無縫互聯。打造全新智能座艙體驗,實現人車家無縫互聯。智能座艙,作為“人車家全生態”的最后一環,正式將汽車轉變為一個先進的移動智能空間的關鍵載體?;谛∶着炫?OS,小米構建了一個統一的視覺交互體系,實現了從軟件到硬件的全面共享生態。小米智能座艙采用“以人為中心”的交互架構,配備了 16.1 英寸 3K 超清中控屏、56 英寸超大 HUD 抬頭顯示以及 7.1 英寸翻轉儀表屏。多任務柔性框架允許桌面應用隨意拖拽、改變大小,并自動適配各種設備。行業首發的五座五音區交互功能支持多設備穩定協同喚醒,幾乎所有
63、的操作都可以通過語音控制完成,核心功能均支持離線使用。圖圖 18:16.1 英寸英寸 3K 中控屏,連通“人車家全生態”中控屏,連通“人車家全生態”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22 行業深度報告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招商證券 超強生態應用拓展能力。超強生態應用拓展能力。智能座艙可實現 Pad APP 共享、手機 APP 共享以及生態硬件共享。比如,手機應用可以直接投射到車機桌面上使用,手機視頻會議可以共享車外攝像頭,車內閱讀燈可以調用手機的光線傳感器等。同時,小米 Pad也可以掛接上車,成為第二塊、第三塊生態擴展屏,實現五塊屏聯動交互。先進豐富的開放硬件生態。先進豐富的開放硬件生態?;谌f物互聯的
64、底層邏輯,米家設備已做到無感上車。目前小米智能座艙已支持 1000+米家設備,自動發現、免密接入,并可以設置自動化場景。小米還開放統一標準化接口和豐富標準協議,打造了最強的專屬CarIoT 生態。內置 CarIoT 擴展基座支持一系列設備的百變接入,包括智能香氛等。此外,為滿足蘋果用戶的需求,小米全面支持無線 CarPlay 車載,并在后排擴展屏上提供 iPad 專屬配件和專屬應用。圖圖 19:支持將手機應用:支持將手機應用 PIN 到車機桌面到車機桌面 圖圖 20:小米:小米 CarIoT 生態全面向三方開放生態全面向三方開放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招商證券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招商證券 敬請
65、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23 行業深度報告 四、投資建議和風險提示四、投資建議和風險提示 1、投資建議投資建議 重新定義智能汽車格局重新定義智能汽車格局,重視產業鏈標的。,重視產業鏈標的。小米汽車憑借技術實力與生態協同優勢,正在重新定義智能汽車市場格局,我們看好從電動化邁向智能化的浪潮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展現其造車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市場潛力。建議關注汽車智能化產業鏈,標的包括:無錫振華、德賽西威、經緯恒潤、模塑科技、拓普集團、凱眾股份等 無錫振華:無錫振華:公司主要從事沖壓零部件、分拼總成加工、模具制造及精密電鍍加工業務。公司核心產品包括汽車沖壓及焊接零部件和沖壓模具,其中沖壓件涵蓋 3,500 余種
66、,包括車身件、底盤件、動力總成件和電子電器件等。在電鍍業務方面,公司為電噴系統中的噴油器和燃油泵關鍵零部件提供高技術壁壘的電鍍服務,是國內唯一供應商,客戶包括國內電噴系統龍頭聯合電子。公司客戶結構不斷優化,一方面持續與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乘用車、大眾、通用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已與小米、理想、特斯拉等新勢力品牌建立合作。德賽西威:德賽西威:公司專注于人、機器和生活方式的無縫整合,為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以及車聯網技術提供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是國內處于引領地位的智能汽車配套零部件廠商之一,在專注智能制造領域主營業務的同時,持續開發高度集成的智能硬件和領先的軟件算法,形成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業
67、務板塊。公司的主要產品車載信息娛樂系統、車身信息與控制系統、駕駛信息顯示系統、智能駕駛輔助安全系統及部件等。公司不斷拓展自身在研發創新、客戶服務、安全驗證方面的綜合實力,構筑從智慧出行到智慧交通的技術鏈路,積極應對汽車行業在新四化趨勢下的挑戰,滿足汽車廠商對不同產品組合及業務開發模式的多元需求。經緯恒潤:經緯恒潤:公司是綜合型的電子系統科技服務商,主營業務圍繞電子系統展開,向客戶提供電子產品、研發服務及解決方案和高級別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業務覆蓋電子系統研發、生產制造到運營服務的各個階段。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在天津、南通、馬來西亞建有研發中心和現代化工廠,形成了完善的研發、生產、營銷、服務體系
68、。通過長期業務積累,公司形成了以包括一汽集團、中國重汽、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納威斯達等國內外整車制造商和英納法、安通林、博格華納等國際知名汽車一級供應商為核心的汽車領域客戶群,同時獲得了中國商飛、中國中車等高端裝備領域客戶和日照港等無人運輸領域客戶。公司致力于成為國際一流綜合型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24 行業深度報告 的電子系統科技服務商、智能網聯汽車全棧式解決方案供應商和高級別智能駕駛MaaS 解決方案領導者。模塑科技:模塑科技:公司主要從事汽車保險杠等零部件、塑料制品、模具、模塑高科技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年汽車保險杠生產能力達 600 萬套以上,是中國領先的汽車外飾件系統服務供應商
69、。憑借世界一流的生產設備,完善的信息服務系統,強大的生產能力,健全的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公司已成為寶馬、北京奔馳、上汽通用、上汽大眾、奇瑞、捷豹、路虎、沃爾沃、北京現代、蔚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眾多知名品牌公司的定點廠商。目前已在無錫、上海、沈陽、武漢、煙臺、墨西哥設有生產基地,在北京、上海及江陰設有研發中心。拓普集團:拓普集團:公司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涵蓋八大業務板塊,包括汽車減震系統、內外飾系統、輕量化車身、智能座艙部件、熱管理系統、底盤系統、空氣懸架系統和智能駕駛系統。公司擁有全球領先的實驗中心,具備材料級、產品級、系統級和整車級的試驗驗證能力,承擔多家汽車廠的整車
70、級實驗。公司在發展智能電動汽車產品線的同時,把握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拓展機器人產業鏈關鍵產品與技術,實現智能汽車與機器人部件業務的協同發展。公司客戶結構不斷優化,傳統車企包括上汽通用、長安福特、吉利等,公司還抓住新能源滲透趨勢,特斯拉是大客戶。隨著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公司積極拓展賽力斯、小米、比亞迪、理想等大客戶,并持續擴大其市場份額。凱眾股份:凱眾股份:公司主要從事汽車底盤懸架系統減震元件與操控系統輕量化踏板總成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同時在非汽車零部件領域,專注于高性能聚氨酯承載輪等特種聚氨酯彈性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減震元件包括緩沖塊、彈簧墊、減震支撐和防塵罩,其中緩沖塊在市
71、場中具備顯著的競爭優勢。隨著高階智能駕駛技術的逐步普及,相較于低階智能駕駛,車載電子元器件的數量大幅增加,對車體內部元器件的震動吸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成為國內唯一能夠量產減震聚氨酯緩震器件的企業。公司為賽力斯、江淮、奇瑞等汽車制造商提供全系聚氨酯緩沖塊和輕量化踏板產品。此外,子公司炯熠電子(蘇州)有限公司今年引入小米智造作為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約為 18.18%,雙方在線控制動產品領域開展同步開發。2、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銷量及交付不及預期銷量及交付不及預期。小米汽車作為行業新貴在智能電動車市場中的表現存在不確定性,若銷量和交付能力未能達到市場預期,將可能對其收入增長和
72、品牌口碑造成負面影響,進一步影響其整體市場競爭力。新車產品力和訂單不及預期新車產品力和訂單不及預期。小米汽車的第二款產品發布在即,如果其在產品設 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25 行業深度報告 計、技術創新或性能表現方面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新車型的市場接受度可能不如預期,導致訂單量低迷,從而影響公司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行業競爭格局惡化行業競爭格局惡化。當前智能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傳統車企和新興造車企業持續加大投入。如果行業價格戰加劇或競爭對手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產品,公司可能面臨市場份額被擠壓的風險。敬請閱讀末頁的重要說明 26 行業深度報告 分析師分析師承諾承諾 負責本研究報告的每一位證券分析師,
73、在此申明,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分析師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過去不曾與、現在不與,未來也將不會與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或觀點直接或間接相關。評級評級說明說明 報告中所涉及的投資評級采用相對評級體系,基于報告發布日后 6-12 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當地市場基準指數的市場表現預期。其中,A 股市場以滬深 300 指數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恒生指數為基準;美國市場以標普 500 指數為基準。具體標準如下:股票評級股票評級 強烈推薦:預期公司股價漲幅超越基準指數 20%以上 增持:預期公司股價漲幅超越基準指數 5-20%之間 中性:預期公司股價變動幅度相對基準指數介于 5%之間
74、減持:預期公司股價表現弱于基準指數 5%以上 行業評級行業評級 推薦:行業基本面向好,預期行業指數超越基準指數 中性:行業基本面穩定,預期行業指數跟隨基準指數 回避:行業基本面轉弱,預期行業指數弱于基準指數 重要重要聲明聲明 本報告由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編制。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報告基于合法取得的信息,但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種假設,不同假設可能導致分析結果出現重大不同。報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并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法律或規則規定必須承擔的責任外,本公司及其雇員不對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公司或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還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業務服務??蛻魬斂紤]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響本報告客觀性的利益沖突。本報告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引用或轉載,否則,本公司將保留隨時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