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目 錄,一、電池技術路徑:不同電池技術對比 二、LFP電池是否回潮?LFP電池需求測算 三、投資機會,3,電池發展趨勢,資料來源:鋰電池發展簡史_黃彥瑜 4,鋰電池發展歷史: 自1962年鋰電池開始使用以來,從鋰 金屬電池、鋰原電池、陰極物質發生 變化,嵌入化合物化學鋰金屬蓄 電池陽極物質發生變化,Li變為 鋰離子(1980年)鋰離子電池得 到廣泛使用。1996年磷酸鹽相較于傳 統正極更優異,如LFP電池開始被應 用; 從電解質變化看: 一次電池: 從液體-凝膠鋰金屬聚合物原電池 二次電池: 從液體凝膠固體聚合物電池,圖表:電池技術發展歷史沿革,圖表:不同正極材
2、料性能對比:高比能量電池大勢所趨,5,主流的正極材料性能對比,來源:鋰離子電池三元材料工藝技術及生產應用 王偉東 編著 2015年整理,對比不同正極材料性能、商業化進 展: LFP正極,材料容量達到極限;提升能 量密度,仍有賴于發展高鎳三元材料。 短期看,對于LFP正極材料,由于LFP 電池成本大幅下降,且憑借CTP電池方 案提升體積能量密度,短期在某些成本 敏感應用領域(運營類)占比或提升需 求增大;對于三元正極材料,在 NCM811/NCA技術應用成熟度不足下, 市場或將以單晶系列 NCM523/NCM622+高電壓材料作為過 渡的電池材料; 中期看:從材料戰略性角度,考慮鈷元 素成本占比
3、較高,在鈷價格持續高位的 情況下,產業加速開發高鎳低鈷化三元 材料產品。高鎳NCM811/NCA將逐步 大規模推廣;,長期看:富鋰錳基是最理想的正極材料,,具有兩倍于目前三元材料的理論容量, 且原材料成本非常廉價,目前已有少數 企業在開展相關技術的研究并取得國家 專利。,磷酸鐵鋰電池,最早發展于北美: 1996年Padhi和Goodenough發現具有橄欖石結構的磷酸鹽,如磷酸鋰鐵(LiFePO4),比傳統的正極材料 更具優越性,目前已成為當前主流的正極材料。 1)LFP電池最先于北美產業化,初期市場不及預期,成本因素逐步退出: LFP電池最早發展于北美,中國、臺灣等在LFP電池上走在世界前列
4、,而日韓企業在鈷酸鋰、三元材料等領 域處于全球領先,在LFP電池領域落后于美國和中國。美國LFP電池廠商,由于下游需求不振及生產成本高 情況下,難以擺脫虧損,規模整體偏下,大部分退出市場。美國A123,2009年Nasdaq上市,曾是北美最大的 LFP電池廠商,憑“離子摻雜改磷酸鐵鋰”專利技術,獲美國能源部HEV電池發展合約,但由于市場不及預 期,后被萬向收購;美國Valence公司于2001年開始LFP電池產業化布局,曾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后2012 年申請重組,后退出中國。 2)LFP電池在中國規?;l展,成本具備顯著優勢: 自2001年起,國內企業開發LFP材料相關工藝,以北大先行、湖南
5、瑞翔、比亞迪、天津斯特蘭等率先突破 LFP產業化。隨著201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力發展,以比亞迪、CATL、國軒、力神、億緯、沃特瑪等 紛紛入局LFP電池。目前國內電池級材料廠商通過積累近20年經驗,在產品性能,安全性等大幅提升,研發 水平與國際同步;,6,磷酸鐵鋰電池發展歷程,LFP電池優劣勢分析 優勢: LiFePO4安全性好,循環壽命長,曾被認為是動力鋰電池首選正極材料。早期美國和中國將其作為主流的正極 材料。代表企業包括美國A123(被萬向集團收購);國內BYD、CATL、萬向、國軒等; 劣勢: 1)導電性差(需要包覆碳); 2)電池能量密度低:LFP正極材料壓實密度低,電壓平臺低
6、,容量低,因此能量密度較低; 3)倍率性能較低,低溫性能較差; LFP電池未來技術發展趨勢 1)開發高壓實密度LFP材料:目前LFP材料壓實密度約2.2-2.3g/cm3,未來要去達到2.5g/cm3以上; 2)開發高倍率快充LFP材料; 3)LFP材料能量密度已達極限;未來需要開發新的磷酸鹽系材料,如磷酸錳鐵鋰材料,電壓平臺高于LFP15% 以上; 4)開發低溫型LFP材料:-2040C下,放電容量只有室溫容量的60%-70%;北方寒冷地區使用受限;,7,磷酸鐵鋰電池性能分析,磷酸鐵鋰電池: 生產工藝:磷酸鐵前驅體+碳酸鋰-磷酸鐵鋰;目前主流的工藝為高溫固相法生產工藝和液相法(見圖表2) L
7、FP前驅體(磷酸鐵)發展路線:從前期草酸亞鐵路線-氧化鐵紅路線-磷酸鐵路線。 磷酸鐵生產工藝:磷酸鐵的合成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二步法生成的磷酸鐵雜質含量更低,是主要趨勢。目前德方納米 采用液相法,貝特瑞采用碳熱還原法,磷酸鐵鋰電池及其正極材料生產工藝,圖表1:LFP三大合成路線歷史概況,圖表2:LFP的磷酸鐵路線制造工藝,8,來源:公司公告,公開資料,三元正極材料: 占電池成本約30%-40%; 直接材料:硫酸鈷、硫酸鎳、硫酸錳、碳酸鋰/氫氧化鋰,三元電池VS LFP電池:成本差異,鈷礦,鈷中間品,氫氧化鎳,硫酸鈷,硫酸鎳,NCM前驅體,NCM正極材料,硫酸錳 碳酸鋰/氫氧化鋰,金屬鹽,前驅體,
8、正極材料, LFP正極材料: 占電池成本約13%-15%; 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成本:碳酸鋰、鐵源(價格穩 定)、磷源(總體穩定),資源端: 全球鐵、磷資源豐富;核心在鋰資源;,資源端: 核心在鎳、鈷、鋰資源;,圖表:NCM三元正極材料生產工藝,9,來源:繪制,圖表:LFP正極材料主流生產工藝,LFP成本已實現大幅下降:根據我們專題動力電池成本下降之道測算,LFP電池成本在2019年實現大規模下降。 對于三元電池,三元正極度電成本極限約0.2元/wh,再下降較難(主要是鈷、鎳、鋰處于低位位置)。LFP正極度電 成本,在LFP外采情況下約0.09元/wh,而國軒自供LFP正極前提下披露約0.06元
9、/wh;二者成本差異主要在正極材料。 未來電池降本除了核心原材料外,可通過采用CTP無模組實現大幅降本。,三元電池VS LFP電池:未來成本下降空間,10,來源:測算,圖表:LFP電池成本未來成本下降空間測算圖表:三元電池未來成本下降空間測算,目 錄,一、電池技術路徑:不同電池技術對比 二、LFP電池是否回潮?LFP電池需求測算 三、投資建議,11,12,LFP電池裝機回顧,磷酸鐵鋰電池發展回顧:自2014年以來,中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在財政補貼,限購政策驅動下,動力電池裝機在新能 源汽車高速增長下實現大幅增長。由于補貼與電池能量密度、續航里程掛鉤,LFP電池由于其能量密度瓶頸,發展受限
10、,而三 元電池滲透率提升。 1)政府采購推動LFP電池裝機大幅增長:2014年開始,政府加大對新能源大巴車(公交車)采購,同時LFP電池憑借其安全 性、穩定性,被應用于商用車(大巴車、物流車),LFP電池裝機開始大幅增長; 2)2017年裝機下滑:17年補貼調整,政策扶優扶強,電池能量密度、續航里程與補貼掛鉤;LFP電池較難滿足補貼政策中能量 密度要求,部分專用車三元電池裝機比例提升;同時乘用車大多以三元電池為主,LFP電池裝機呈現下滑趨勢; 3)2018年微增長:針對商用車,補貼退坡幅度達50%;而具備續航里程更高的乘用車獲得補貼甚至高于2017年,三元電池隨 著電動乘用車高增滲透率提升;商
11、用車特別是公交車滲透率達80%以上,但單車帶電量大幅提升下,LFP電池裝機同比微增 長;沃特瑪破產清算,無效產能出清; 4)2019年,補貼持續退坡高達70%(取消地補), LFP電池應用場景仍主要為商用車及部分A00級車型;但物流車經濟性持續 減弱,需求減少;同時部分搭載LFP電池乘用車銷量不及預期,LFP市場總體需求較為穩定;, 展望:成本壓力下,對價格較為敏感的儲能、客車、 物流車、中低端乘用車成本敏感性高,隨著LFP電池 價格大幅下降,性價比提升,預計未來LFP電池份額 有望回升;,2,13,20,18,19,20,50%,72%,71.43%,43.51%,38.95%,32.49%
12、,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70 60 50 40 30 20 10 0,2014年2015年2016年 來源:鑫欏咨詢,2017年,2018年,2019年,LFP裝機(GWh),三元電池裝機(GWh),LFP占比, 自2019年以來,磷酸鐵鋰電池行業發生的變化: 1、價格:LFP電池成本已大幅下降: 截止2020.6.19,方形LFP電芯均價0.525元/wh(含稅);方形三元電芯均價0.675元/wh;二者相比,LFP電池便宜約 0.15元/wh;,LFP電池價格已大幅下降,圖表:電芯價格(元/wh,含稅)(2020.6),來源:中國化學與物理電
13、源協會 13,0.68,0.58,0.58,0.525,0.88,0.83,0.73,0.73,0.675,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磷酸鐵鋰,三元 0.83,14,“LFP+無模組”提升體積能量密度,大幅降本,來源:比亞迪演講PPT,比亞迪專利文件,知化汽車,80%,84%,86%,88% 86% 84% 82% 80% 78% 76%,2018-2019,2020E,2021E, 自2019年以來,磷酸鐵鋰電池行業發生的變化: 2、技術:LFP電池包采用 CTP(無模組)方案后,大幅提升體積能量密度(提升續航里程),降低電池成本
14、,LFP 電池性價比提升; 寧德時代: 無模組CTP電池方案 商用車:CTP集成效率由原來的75%提升至90%,系統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大幅降低成本。 乘用車: CTP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高15%-20%,零部件數量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50%,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三元/LFP電池均 可);應用于北汽等; 比亞迪:無模組“刀片電池” 已批量應用:應用于比亞迪漢(續航里程605KM,電池能量密度140wh/kg)、秦、秦Pro、宋Plus、e6等車型; 圖表:比亞迪“GCTP”模組/電池包集成規劃目標圖表:電池包系統集成效率更高: GCTP集成效率, 當前國內采用LFP電池乘用車企業:
15、 1)特斯拉Model3標準續航里程車型,采用LFP電池(CATL為供應商); 2)比亞迪秦、秦Pro、宋Plus、e6等; e.g. EV單車電池容量80KWH,單車電池成本,采用LFP電池較三元電池節約1萬元左右: 3)PHEV乘用車:上汽榮威ei6、榮威eRX5和名爵MG6更換為LFP電池。 e.g. PHEV單車電池容量17Kwh,單車電池成本采用LFP電池較三元電池節約2500-3000元: 4)其他EV乘用車企業:2019年LFP電池已經在上汽、北汽、江淮、奇瑞、江淮、特斯拉等車企搭 載使用;2020年新車型目錄中,特斯拉、北汽;通用五菱:五菱宏光、五菱榮光仍采用LFP電池方 案(
16、寧德時代、鵬輝能源、國軒高科提供);潛在使用者:當前長安、廣汽等車企已將LFP電池的 乘用車車型納入研發、測試之列; 潛在采用LFP電池國際一線車企:大眾汽車(收購國內國軒高科26.47%股權) 歐洲市場,OEM車企當前主要選擇高比能量電池技術路線;,15,降本壓力下,車企如何抉擇?,降本壓力下,車企選擇三元電池or LFP電池? 1、我們認為,在補貼持續退坡,車企面臨持續降本壓力下,當前LFP電池價格更低,同時通過采用大模組 或CTP無模組方案后,體積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提升續航里程。短期看,未來2-3年內,或將考慮采購LFP電 池用于對成本敏感度高的中低端版乘用車領域(運營類車輛),由此乘用
17、車采用LFP電池比例將提升。 2、CTP電池方案:預計部分車型會先采用(比亞迪、北汽、造車新勢力率先嘗試);現有車企打造的電動 化平臺大多是模塊化設計,CTP方案或將沖擊到OEM對底盤把控。同時CTP技術成熟度、安全性等還有待充 分驗證,預計大規模推廣還需時日。 3、長期看,中高端車型注重整車性能,高續航里程、空間感、電耗水平、快充性能、低溫性能等。對于 LFP電池:1)LFP+CTP,續航里程可達500-600公里以上,但其重量密度低,導致百公里電耗較高(如比 亞迪“漢”,百公里電耗為14.1kWh);國內百公里電耗水平與雙積分政策要求掛鉤,LFP電池或難達到要 求。2)LFP電池低溫性能較
18、差,影響在寒冷天氣駕駛;3)倍率性能低,難以滿足用戶快充需求;4)三元 電池未來也有望采用CTP方案實現進一步降本; 總結:短期看,成本優勢下,LFP電池在乘用車比例或會提升;中長期看,乘用車領域未來LFP電池與三元 電池憑借自身的優劣勢,在不同的車型、不同應用場景應用,實現共存。在對成本敏感性高的中低端車型 (低續航里程、或運營類車輛)LFP比例將提升;而中高端車型追求整車性能提升,三元電池更容易滿足其 在續航里程、電耗、快充性能、空間感等需求,高比能量電池仍將是大勢所趨占主要份額,未來隨著高比能 量電池技術成熟,實現降本后,相對優勢將顯現。,16,降本壓力下,車企如何抉擇?,采用LFP電池
19、大幅降成:特斯拉Model3采用LFP成本下降約1萬元; 無模組vs傳統有模組電池包:選取2款比亞迪車型對比,在與車型外觀尺寸一致情況下,采用無模組刀片電 池包“漢”,降低整備質量,百公里電耗下降8.4%;在電池容量均為85kWh時,續航里程從550KM提 升至605KM(+55KM );經我們測算,采用CTP后單車電池成本下降約4500-6000元;,不同續航里程下,選擇LFP電池成本對比,605,550,468,445,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2 1 0,5,7 6,電,池4 包 售3,價,電池包售價(萬元)續航里程(KM),17,來源:工信部測算,LF
20、P電池增量需求測算(一):電動車,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500以上 400-500 300-400 250-300 200-250 150-200 100-150,續航里程,產量(輛), 純電動乘用車LFP電池采用比例測算:為了更合理測算乘用車LFP電池比例,考慮到高端車長續航里程下,三元電池 仍占據主導,本文通過對不同續航里程下,首先拆分2019年-2020年LFP電池占比數據,并對未來幾年不同續航里程 下LFP電池比例進行預測。 消費者傾向于高續航里程車型:車型持續升級,續航里程不斷提升。從不同續航里程EV乘用車產量分布看: 1)純電動車
21、續航里程主要集中在400-500公里,2020年1-5月占比達56%(2019年47%); 2)500KM以上車型,2020年1-5月占比14%(2019年6%); 3)300-400公里,2020年占比21%(2019年38%);250-300KM檔2019年可獲最低檔補貼,占比5%;低續航里程250 公里以下占5%; 圖表:不同續航里程電動車(乘用車)產量(輛)圖表:不同續航里程電動車 (EV乘用車)產量占比,5%,5%,5%,4%,38%,21%,47%,56%,6%,14%,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2019年,2020年1
22、-5月,500km以上,400-500km 300-400km,250-300km 250km以下,18,來源:中機中心整理,不同續航里程下,LFP電池裝機占比(2019-2020), 2019年不同續航里程下,EV乘用車采用LFP電池特征低續航里程LFP占比不斷提升 1、2019年搭載LFP電池乘用車產量占比6%,其中LFP電池裝機占比為5%; 2、低續航里程車型搭載LFP電池比例相對較高。其中250KM以下車型LFP電池占比約20%(2020年提升至38%); 3、250-300KM車型,LFP電池采用比例為9%;300-400KM車型,LFP電池裝機比例為12%(2020年9%); 4、
23、400-500KM車型,LFP電池采用比例約1%;,圖表:不同續航里程汽車產量/LFP電池裝機及LFP電池占比(2020年1-5月累計),來源:中機中心整理 19,LFP電池增量需求測算(一):電動車, EV乘用車LFP電池需求測算假設條件: 假設1:考慮經濟性,低于250KM低續航里程車型,LFP電池占主導,超50%; 假設2:250-400KM區間,LFP比例逐漸提升; 假設3:目前比亞迪漢采用LFP電池續航里程可達605KM,而特斯拉標準續航里程445/455KM(52Kwh);由此可判斷 400-500公里部分將采用LFP電池; 假設4:600公里以上車型,除了比亞迪漢采用LFP電池外
24、,大部分都采用三元電池; EV客車電池需求測算 考慮到安全性,EV客車95%左右比例將采用LFP電池;預計2020年及之后仍將保持95%以上; EV專用車測算: 2019年專用車電池80%采用LFP電池,預計2020年及之后仍將維持80%以上; 圖表:不同車型采用不同電池的裝機量及占比,20 來源:中機中心整理, LFP動力電池需求測算結論: 1、短期看,2020年EV乘用車LFP電池比例略有提升,預計將從2019年10%提升至2020年近15%;長期看,乘用車仍將 以三元電池為主;LFP比例未來幾年呈下降趨勢,但在EV乘用車中絕對量保持增長; 2、2020年-2021年,LFP動力電池裝機預
25、計分別為233040Gwh;同比增長約24%/32%/30%,LFP電池增量需求測算(一):電動車,21,來源:預測,說明:本測算僅考 慮國內乘用車采用 LFP電池;暫未考 慮海外市場;, LFP動力電池需求測算結論: 1、短期看,2020年EV乘用車LFP電池比例略有提升,預計將從2019年10%提升至2020年近15%;長期看,乘用車仍將 以三元電池為主;LFP比例未來幾年呈下降趨勢,但在EV乘用車中絕對量保持增長; 2、2020年-2021年,LFP動力電池裝機預計分別為233040Gwh;同比增長約24%/32%/30%,來源:預測,來源:預測,圖表:乘用車不同續航里程下LFP電池占比
26、,LFP電池增量需求測算(一):電動車,70% 60% 50% 40% 30% 20% 10% 0%,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300-400km,250KM以下 400-500km,250-300km 500km以上,18.6,23.1,30.5,39.8,47.2,57.2,69.0,35% 30% 25% 20% 15% 10% 5% 0%,4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圖表:動力電池需求測算(LFP電池需求),單位Gw
27、h 三元電池LFP電池LFP電池總占比,乘用車 LFP占比,22, 增量需求2:5G通信后備電源對LFP需求 5G基站建設高峰期,通信后備電源需求大幅提升。5G網絡下,使用頻次增加,基站覆蓋范圍變小,預計未 來5G基站數量將為4G基站的23倍,截止2019年國內4G基站數量為478萬個(其中其中,中國移動現有 241萬個4G基站,中國電信138萬個,中國聯通99萬個)。傳統4G基站單站功耗780-930W,而5G基站 單站功耗是4G的3倍,約2700W左右;以前的鉛酸后備電源只能滿足使用時長1小時,若增加容量,占地面 積大,鉛酸電池在5G基站里達不到要求,因此基本上都用磷酸鐵鋰鋰電池,不再采用
28、鉛酸電池。中國現有 4G基站共478萬個。 2020年全球開啟5G通信后備電源采購,中國2020年預計建設60萬+個基站:其中,1)中國移動(30萬 個):2020.3.4中國移動發布2020年通信用磷酸鐵鋰電池產品集中采購招標公告,計劃采購不超過25.08億 元的通信用磷酸鐵鋰電池共計6.102億Ah(規格3.2V)(對應1.95Gwh),采購需求滿足期為1年。2)中國 聯通:計劃2020年全年建設25萬個5G基站;,23,LFP電池增量需求測算(二):通信后備電源,LFP電池增量需求測算(二):通信后備電源,來源:預測,24,增量需求2:5G通信后備電源對LFP需求; 新增通信后備電源來自
29、于2方面:1)新增5G基需求;2)4G基站改造需求 一般情況下,單個基站對電池容量需求在:300-500Ah左右,通過串聯方式48V,對應單個基站電池需求在14.4- 24Kwh; 國內5G基站通信后備電源需求,2020年超10Gwh,年化高峰期將達15Gwh+: 根據各大運營商5G基站建設數量,預計2020年新增5G基站60萬個,同時考慮存量改造,預計2020年5G基站對應電 池需求約13-21Gwh(中國);考慮到海外5G基站也迎來快速建設期,預計海外基站數量相當甚至更高,全球5G基 站對應通信后備電源需求預計將超過150Gwh;年化高峰期對LFP電池需求有望達30Gwh; 圖表:5G基站
30、通信后備電源對LFP電池需求測算(Gwh)-中國市場,25,來源:cnesa、, 儲能在電力“發輸配用”應用廣泛,是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電網的必要手段,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儲能技術路線多種 多樣,不同技術路線所使用的應用場景不同。隨著儲能成本的不斷降低,尤其是電池成本的大幅度降低,當儲能具備經濟性的 時候,儲能的市場就會迎來爆發 由于各國電網特點、市場化機制不同,在各國發-輸-配-用經濟性不同; 歐美市場:用戶側和調頻市場已經廣泛應用,具備經濟性; 國內市場:儲能處于商用化初期階段,仍以示范性項目為主,近年用戶側由于降低電費峰谷電價差經濟性尚不明顯,部分在電 網調峰調頻應用; 全球:2019年全
31、球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1453.8MW,應用分布上,電源側占比26.0%;從技術分布看,鋰電池占比達85.7%。 中國市場:2019年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裝機637.08MW(占比全球33%);技術上,95.8%為鋰離子電池; 根據GGII,2019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為18.8Gwh,同比增長39.8%;其中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為9.54Gwh,同比增長83.5%,儲能行業:國內處于商業化初期,海外市場具備經濟性,524.1596.9687.2893.51272.13945.1,2900,6625.4,30%30%,42%,53%,14% 15%15%,128%,80% 60% 22% 40% 2
32、0% 0%,8089.2 100%,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132.30,1641.10,389.74,1072.52,1709.60,24.04% 268.90,63.86%,44.94%,175.19%,59.40%,0%,50%,100%,150%,200%,0,500,1000,1500,140%2000 12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圖表:全球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MW)圖表:中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 裝機規模(MW)年增長率(%)累計
33、裝機規模MW,同比,LFP電池需求:電力儲能,空間大,待商用化,電網儲能需求:風光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按照相應滲透率及配套比率測算,預計2020-2022年對電化學儲能需求 為:10.8715.1317.82Gwh(按運行2h時長測算) 通信后備電源按保守測算:2020-2022年裝機分別為:253540Gwh,26 來源:cnesa、測算,LFP電池及材料需求匯總,來源:預測,27,28,全球鋰離子電池材料需求匯總,來源:預測,全球磷酸鐵鋰(LFP)電池材料需求匯總,29,來源:預測 備注:暫未海外市場車企采用LFP情況;,目 錄,一、電池技術路徑:不同電池技術對比 二、LFP電池是否回潮
34、?LFP電池需求測算 三、投資建議,30,31,中國LFP電池競爭格局,來源:GGII,LFP電池主要參與廠商:主要以中國電池廠商為主,國內主要以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為主; ,LFP電池競爭格局:持續向優質龍頭集中。裝機與下游配套客戶相關,寧德配套宇通份額大幅提升;比亞迪電池自供;,億緯配套南京金龍等; 圖表:LFP磷酸鐵鋰電池裝機(市場競爭格局)單位:Gwh,來源:GGII,32,國內磷酸鐵鋰電池主要廠商產能規劃,圖表:LFP磷酸鐵鋰電池裝機(市場競爭格局)單位:Gwh,三元電池&LFP電池產能可以切換;三元電池與LFP電池設備可以共用,根據產業鏈調研反饋,其產能可以切換;
35、國內電池廠商擴產情況: 動力電池擴產目前主要集中在龍頭廠商,根據各家電池廠商在LFP電池擴產規劃上看,普遍較為看好LFP電池在儲能領域市場 (包括5G基站通信后備電源); 寧德擴產中包含了LFP電池產能;比亞迪在重慶璧山產能,還包含了新型電池“刀片電池”產能;億緯鋰能2019年新擴建 3.5Gwh LFP電池產能;,LFP電池供應鏈,33,LFP電池供應鏈主要為原材料、正極前驅體、磷酸鐵鋰正極材料、LFP電池廠等;,來源:公司公告,調研信息整理 注意:上述信息或不全面;,圖表:LFP磷酸鐵鋰電池廠商及其供應鏈,LFP正極材料競爭格局:經歷洗牌后,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 LFP正極材料于2018、2
36、019年經歷了一輪洗牌,原因:其一,補貼大幅退坡下,客車、物流車領域增長緩慢,對于 LFP電池需求增量放緩;其二,行業電池技術提升,對LFP電池能量密度要求,快充性能等要求提高,部分LFP正極材 料技術無法滿足要求;其三,沃特瑪債務危機,導致部分LFP材料廠商減產或停產;在需求下滑下價格競爭激烈,部分 LFP正極盈利能力變差。 經歷充分的洗牌后,目前LFP正極材料競爭格局大幅優化,競爭格局持續集中。前三家CR3占比達到54%;其中德方納 米是CATL鐵鋰正極第一大供應商,貝特瑞供貨CATL、比亞迪等,LFP正極材料廠商憑借過硬的產品品質,配套大客戶, 份額上升較快(2018年貝特瑞受沃特瑪影響
37、);,34,LFP正極材料:歷經洗牌,行業集中度提升,來源:GGII,圖表:LFP正極材料競爭格局,圖表:LFP正極材料產能利用率(%),來源:GGII,LFP正極材料產能利用率 LFP正極材料產能利用率 80.0% 60.0% 40.0% 20.0% 0.0%,LFP正極材料產能利用率回升,擴產集中在龍頭公司,來源:公司公告,GGII,公司官網,電池中國網等整理 35,圖表:LFP正極材料廠商產能及擴產規劃(噸),LFP正極材料廠商產能擴張:部分電池廠(比亞迪、國軒)自建LFP正極產能,作為第三方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規 模較大的以德方納米、貝特瑞、湖南裕能、貴州安達為主;,圖表:主要LFP正極材料廠商出貨量(噸),合計58,40088,050 來源:GG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