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具備持續產品技術升級迭代能力,通過長期服務國內電信運營商,向用戶(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提供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終端設備及系統方案,與客戶保持長期合作同時,亦緊密參與客戶產品的升級迭代。公司根據無線通信網絡制式迭代及客戶需求變化,推出技術升級產品,保持較好的業務發展態勢。報告期內,公司累計新增產品 656 款,淘汰更迭產品 498 款,達到 200 多款/年的更新速度,較好地適應了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保持了業務發展的活力。智能終端的發展與無線通信網絡制式的迭代緊密相關,新的網絡制式的出現不僅將釋放新的市場空間,也將改變行業內各廠商的競爭格局。公司在 2G、3G及 4G 不同制式的產品銷售上均有涉
2、及,具體產品以何種制式銷售為主,主要取決于電信運營商對不同產品的功能需求。對于無線終端類產品,三大電信運營商采購以 4G、CAT1 為主,而境外仍以 2G 產品為主。而其他類別主要產品,部分在開發及銷售時直接采用 4G 技術,部分則隨著技術升級換代,更高制式銷售產品的比重亦大幅提升,顯示公司具備隨著技術升級不斷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的能力:2008 年度,公司首款 2G 產品上市并在市場實現銷售,奠定了公司產品在行業內的優勢地位。2017 年度及 2018 年度,隨著無線通信網絡制式的迭代,公司迅速完成基于 4G 網絡制式的通信設備產品的研發及市場推廣。行業內產品發展方向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
3、多功能(支持所有網絡制式于一體)、多通道(支持多種接入方式)和應用場景適配性更廣是通信設備產品的發展方向。公司產品覆蓋全網絡制式,并通過軟硬件研發,將 2G/3G/4G 產品進行了多制式整合、針對性布局,產品可滿足用戶不同場景下的工作需求。通過對通信設備產品錄入軟件,附加相應的管理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客戶的工作效率以及用戶體驗。因此,公司具備將新技術融入產品開發的研發能力,能夠針對客戶應用場景、應用需求的拓展持續推出相應的技術升級產品。公司部分發明專利對應的直接產品銷售量較低,但其技術經創新迭代仍在應用于主流產品,發行人 2017 年后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因發明專利審核周期較長,現仍處于實審階段
4、,截至目前,公司共擁有發明專利 10 項、實用新型專利 40 項、外觀設計專利 17 項;另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163 項,發行人掌握上述申請專利所對應的核心技術并將之綜合運用于日常的產品研發經營之中,有力的保障了公司業務的順利實施,經過近二十年發展,公司在無線通信終端技術、無線數據終端技術、身份識別技術、智慧教育應用技術、物聯網技術、嵌入式軟件技術、視頻技術等方面形成了較強的研發實力。公司通過不斷的研發創新、更新迭代及綜合運用,不斷開發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公司核心技術產品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均在 90%以上;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各期均超過 6%,公司研發團隊共 96 人,其中從業經歷在
5、 5 年以上的研發人員占比超過 2/3,并有多人曾在華為、中興、東軟等企業的從業經歷,研發經驗較為豐富。公司的主要核心技術是公司長期以來深刻理解客戶的應用需求,通過在多場景應用、大量應用數據分析基礎上積累的成果,綜合了公司多年來在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終端產品的豐富產品經驗。上述核心技術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并具備較高的技術門檻,另外,公司具備持續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的演進能力,一方面,公司持續對相關技術進行研發演進,增強公司核心技術實力,以應對行業技術迭代變化,另一方面,公司針對不同場景應用需求及行業發展熱點,通過已有核心技術的交互應用開發新技術,滿足新一代通信、多領域應用的相關需求。發行人具備根據行業發展趨勢不斷演進自身核心技術的能力,發行人核心技術不存在已過時或被淘汰的風險,發行人產品及技術符合創業板定位。公司積極圍繞智能終端產業部署技術創新研究工作,致力于技術與業務(產品)的深度融合,加速技術成果轉化與新產品開發及產業化。公司所掌握的技術可以較為全面地應用于公司主營業務,可有效保障公司所從事的物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終端產品及解決方案等相關業務,在行業內具有較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