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1 / 71 Table_Main 2022 年電子行業年電子行業投資投資策略:策略:5G 滲透率持滲透率持 續提升續提升,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大勢所趨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大勢所趨 電子電子 評級:評級: 看好看好 日期:日期: 2021.12.09 行業行業表現表現 2021/12/8 資料來源:Wind,聚源 相關研究相關研究 PCB 行業深度:通訊/消費電子/汽車齊發 力, FPC替代傳統線束前景可期 (2021/12/7)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 新一輪景氣周期, 大 國重器替代正當時(2021/8/16) 2021 年電子行業中期策略:5G+ARVR引 領
2、新成長,國產替代奏響主旋律(2021/8/6) 需求錯配+供給瓶頸+資源傾斜,汽車缺芯 有望 2021Q2開始改善(2021/5/12) 報告要點報告要點 消費電子:消費電子: realme 與榮耀異軍突起與榮耀異軍突起,5G 滲透率持續提升。滲透率持續提升。智能機領域,我們認為主要 有 2 個趨勢:1)隨著華為芯片斷供,終端品牌行業格局重塑,除了蘋果搶 占大部分高端機型份額之外,中低端機型中,國產廠商 MOV 受益較多,除 此之外,realme 和榮耀異軍突起。2021Q2 全球市場中,realme 占比 4%, 榮耀占比 2%,2021Q3 中國市場中,榮耀攀升至第 3 位,占比 18%,
3、未來 realme 和榮耀有望成為智能機領域新勢力;2)2020-2021Q2,全球 5G 滲 透率由 16.5%提升至 44.4%,隨著 5G 網絡覆蓋日趨完善,終端價格下探, 未來 5G 滲透率仍將持續提升,相關產業鏈持續受益。 AR/VR 有望有望成為下一代爆款產品成為下一代爆款產品,車載攝像頭前景可期,車載攝像頭前景可期。隨著技術成熟、內 容豐富、產品迭代升級,AR/VR 有望在學習、辦公、娛樂、社交等方面帶來 全新體驗。IDC 預測 2025 年全球 VR 設備出貨量 2900 萬臺,AR 設備出貨 量 2100 萬臺,合計 5000 萬臺。車載攝像頭將持續受益于自動駕駛升級帶 來的
4、滲透率提升,ICVTank 預計 2025 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 270 億美元。 半導體:半導體: 全球全球缺芯缺芯+政策資金支持政策資金支持,國產,國產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可控是大勢所趨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可控是大勢所趨。自 2020 年下半年以來,車企缺芯問題日益嚴重,此外,居家辦公、在線教育也促使 PC、平板需求量快速增長,疊加經銷商囤貨等,全球缺芯問題依然嚴峻???慮到中美貿易戰大背景,國產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國家政 策及大基金一期、二期等資金支持下,國產上游供應商有望加速產品研發、 驗證和導入到下游客戶,半導體國產替代、自主可控是大勢所趨。 看好技術壁壘高、看好技術壁壘高、國
5、產化率較低的優質賽道國產化率較低的優質賽道。半導體賽道廣,我們認為,只 有那些具備高技術壁壘,同時目前國產化率仍然較低的賽道,才更有望實現 較快發展,我們看好:1)IC 上游 EDA+IP:EDA 行業規模僅 115 億美元, 但卻是 IC 上游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IP 則是設計企業降低設計成本的重要 保障;2)射頻前端:作為終端實現無線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廠商在合 計占比近 90%的濾波器和 PA 領域仍然有很大差距,未來提升空間大;3) 設備+材料:前道制造和后道封測環節核心上游,關鍵設備和材料決定了 Foundry 的工藝水平,目前中國在部分設備和材料領域實現突破,但在高端 設備和材
6、料, 比如光刻機、 大硅片、 ArF/EUV 光刻膠等領域仍嚴重依賴進口, 自主可控需求迫切;4)功率半導體: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車、光 伏、充電樁、智能電網、快充等是功率半導體行業增長助推劑,尤其在高壓、 高頻場景,第三代半導體 SiC、GaN 憑借優異的材料特性將大有作為。 投資建議投資建議: 我們看好消費電子領域智能機格局重塑、 5G 滲透率提升、 AR/VR 未來放量帶來的新機遇, 半導體領域國產替代趨勢下的 EDA+IP、 射頻前端、 設備+材料、功率半導體。建議關注:歌爾股份、芯原股份、卓勝微、中微公 司、滬硅產業、三安光電。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1、消費電子、新能源車等
7、需求不及預期;2、國內廠商技術突破、驗證導入不及預期; 3、全球新冠疫情加劇影響生產及物流等。 -10% -4% 1% 7% 12% 18% 2020/122021/32021/62021/9 電子上證綜指 深證成指滬深300 證券研究報告 | 行業深度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2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內容目錄內容目錄 1、消費電子:國產品牌多點開花,AR/VR 未來可期 . 7 1.1 智能手機:國產品牌市占率穩步增長,5G 手機滲透率持續提升 .7 1.1.1 華為跌出前 5,榮耀、realme 快速發展 .7 1.1.2
8、中國帶動全球 5G 手機滲透率持續提升 .10 1.2 iPhone13 發布:BOM 成本穩步提升,中國大陸供應商大而不強 .13 1.3 AR/VR:有望成為下一代爆款產品 .15 1.4 車載攝像頭:汽車智能化帶動多攝快速普及 .18 2、半導體:缺芯驅使行業步入景氣周期,政策+資金支持力保供應鏈安全 . 21 2.1 缺芯問題依然嚴峻,半導體行業仍處于新一輪景氣周期.22 2.2 政策+資金支持,國產替代是大勢所趨.23 2.3 持續看好技術壁壘高,國產化率低的優質賽道.24 2.3.1 EDA+IP:IC 上游的核心支撐.24 2.3.2 射頻前端芯片:手機通訊關鍵部件,受益 5G
9、滲透量價齊升 .35 2.3.3 設備+材料:半導體制造的上游核心支柱 .40 2.3.4 功率半導體: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趨勢,第三代半導體大有可為 .51 3、投資建議 . 65 3.1 投資觀點.65 3.2 建議關注.66 3.2.1 歌爾股份(002241.SZ).66 3.2.2 芯原股份(688521.SH) .67 3.2.3 卓勝微(300782.SZ) .67 3.2.4 中微公司(688012.SH) .68 3.2.5 滬硅產業(688126.SH) .68 3.2.6 三安光電(600703.SH) .69 4、風險提示 . 69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全球智
10、能機出貨量(百萬部).7 圖表 2:中國智能機出貨量(百萬部).7 圖表 3:2018-2021 年全球各地區智能機出貨量占比.8 圖表 4:2019Q1-2021Q2 全球各手機品牌出貨量占比 .8 圖表 5:2019Q1-2021Q2 全球各手機品牌收入占比 .8 圖表 6:2019Q1-2021Q2 全球各手機品牌營業利潤占比 .8 圖表 7:2020Q2 和 2021Q2 全球 400 美元及以上各手機品牌銷量占比.8 圖表 8:2020Q2 和 2021Q2 全球各手機品牌市占率 .9 圖表 9:榮耀 50 Pro .9 圖表 10:realme 真我 GT 5G .9 圖表 11:
11、2021Q1-2021Q3 中國市場各手機品牌市占率 . 10 圖表 12:全球各品牌智能手機出貨量累計達到 1 億部時長 . 10 圖表 13:蘋果 iPhone 13 Pro Max.11 圖表 14:小米 11 Ultra.11 圖表 15:2020-2021Q2 全球及中國 5G 手機滲透率及占比情況.11 圖表 16:中國新建 5G 基站數量及預測(萬座) . 12 圖表 17:全球各地區不同價位 5G 手機占比 . 1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3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圖表 18:全球 5G 手機出貨量及收入占比 .
12、 13 圖表 19:2021Q1 全球各品牌 5G 手機出貨量及收入占比 . 13 圖表 20:2021Q1 和 2021Q2 全球不同價位 5G 手機占比. 13 圖表 21:2021Q2 全球 5G 手機銷量 Top10(百萬部) . 13 圖表 22:iPhone13 Pro 與 12 Pro BOM成本(美元) . 14 圖表 23:iPhone12 Pro 各國家供應商價值量占比 . 14 圖表 24:iPhone12 Pro A2406 BOM占比. 14 圖表 25:iPhone13 Pro 各類芯片供應商 . 14 圖表 26:iPhone13 Pro 各類芯片供應商 . 15
13、 圖表 27:iPhone13 Pro 各類芯片供應商 . 15 圖表 28:iPhone13 系列主要供應商. 15 圖表 29:2021-2025 年全球 AR/VR 出貨量(百萬臺) . 16 圖表 30:2021-2024 年 AR/VR/MR 市場規模(億美元). 16 圖表 31:2020Q1-2021Q1 全球 XR 品牌占比 . 16 圖表 32:2021Q1 全球 Top5 XR 產品占比 . 16 圖表 33:全球高頻 AR 用戶數 . 17 圖表 34:AR/VR 對全球 GDP 貢獻值(億美元). 17 圖表 35:2019-2030 年 AR/VR 對全球部分國家 G
14、DP 及就業崗位貢獻值 . 17 圖表 36:AR/VR 供應鏈 . 18 圖表 37:ADAS 車載傳感器布局及作用. 18 圖表 38:車載攝像頭整車應用. 19 圖表 39:2015-2020 年全球車載鏡頭出貨量(萬件) . 19 圖表 40:2020 年全球車載攝像頭鏡頭市場格局. 19 圖表 41:2019-2020 年各類車載攝像頭滲透率 . 20 圖表 42:不同自動駕駛級別汽車平均搭載攝像頭數量(顆) . 20 圖表 43:2015-2025 年全球及中國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 . 20 圖表 44:車載攝像頭主要組件及供應商. 20 圖表 45: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億美元).
15、21 圖表 46: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億元). 21 圖表 47:全球半導體產業鏈. 22 圖表 48:2020 年 9 月-2021 年 9 月全球芯片平均交付周期(周) . 22 圖表 49:國家政策支持集成電路行業發展. 23 圖表 50:集成電路產業鏈. 25 圖表 51:EDA技術優勢 . 25 圖表 52:集成電路設計和制造流程、關鍵環節及相應 EDA支撐關系 . 26 圖表 53:EDA支撐數十萬億美元經濟 . 26 圖表 54:電路仿真. 26 圖表 55:版圖驗證. 26 圖表 56:EDA產業鏈 . 26 圖表 57:全球 EDA市場規模及預測(億美元) . 27 圖表 5
16、8:全球 EDA市場格局 . 27 圖表 59:2020 年全球 EDA主要區域占比 . 27 圖表 60:2015-2020 年全球各主要區域 EDA市場規模 CAGR. 27 圖表 61:全球 EDA細分產品市場規模占比 . 28 圖表 62:2015-2020 年全球 EDA細分產品市場規模 CAGR. 28 圖表 63:中國 EDA市場規模及預測(億元) . 28 圖表 64:2020 年中國 EDA市場格局 . 28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4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圖表 65:2018-2020 年中國 EDA廠商銷售
17、額(億元)及占中國市場份額 . 28 圖表 66:2001-2020 年中國 EDA企業數量(家) . 28 圖表 67:全球 EDA分為 3 個梯隊 . 29 圖表 68:Synopsys、Cadence 以及 Siemens EDA并購數量(起) . 29 圖表 69:中國 EDA行業發展歷程 . 30 圖表 70:2021 年全球 EDA代表企業產品布局 . 31 圖表 71:2020 年全球 IP 下游應用 . 32 圖表 72:2016-2020 年全球 IP 市場規模(億美元). 32 圖表 73:2020 年全球 IP 市場格局 . 32 圖表 74:全球主要 IP 公司產品布局
18、. 33 圖表 75:不同工藝節點處于各應用時期的芯片設計成本(百萬美元) . 34 圖表 76:80mm2單顆芯片裸片可容納晶體管數量增長趨勢(億個) . 34 圖表 77:不同工藝節點下的芯片所集成的硬件 IP 數量(個,平均值). 34 圖表 78:全球 Chiplet 處理器芯片市場規模(億美元) . 35 圖表 79:基于 Chiplet 的異構架構應用處理器示意圖 . 35 圖表 80:RISC-V CPU 核出貨量規模及下游應用(百萬個) . 35 圖表 81:RISC-V高級會員 . 35 圖表 82:射頻前端簡化架構. 36 圖表 83: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規模(億美元). 36
19、 圖表 84:2020 年全球射頻前端各器件價值占比. 37 圖表 85:2020 年全球射頻前端廠商占比. 37 圖表 86:2019-2022 年全球各類濾波器市場滲透率 . 37 圖表 87:聲波濾波器分類對比. 37 圖表 88:2020 年全球 SAW 濾波器市場格局. 38 圖表 89:2020 年全球 BAW 濾波器市場格局. 38 圖表 90:2020 年全球 PA濾波器市場格局. 38 圖表 91:2020 年全球 LNA和開關市場格局 . 38 圖表 92:2020 年全球射頻前端企業對比. 39 圖表 93:2G-5G 智能機射頻前端數量及價值量變化. 40 圖表 94:
20、5G 應用前后市場占比 . 40 圖表 95:3/4/5G 智能機占比. 40 圖表 96:IC 工藝流程及對應半導體設備. 41 圖表 97:全球各個國家/地區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億美元) . 42 圖表 98:全球各類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億美元). 42 圖表 99:2020 年全球半導體前道后道設備市占率(約). 43 圖表 100:EUV光刻機(TWINSCAN NXE:3400B). 43 圖表 101:CCP 刻蝕機 . 43 圖表 102:2020 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 Top15(百萬美元) . 44 圖表 103:2020 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公司市占率 . 44 圖表 104:
21、2019 年中國半導體設備五強 . 45 圖表 105:IC 工藝流程及對應半導體材料 . 46 圖表 106:全球各個國家/地區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億美元) . 46 圖表 107:全球各類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億美元) . 47 圖表 108:半導體材料主要細分產品情況 . 48 圖表 109:硅片 . 48 圖表 110:光刻膠. 48 圖表 111:2020 年全球半導體晶圓制造材料細分產品結構 . 49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5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圖表 112:2019 年全球半導體封裝材料細分產品結構. 49 圖表
22、 113:2021-2022 年全球新建晶圓廠數量(座) . 50 圖表 114:全球 Top5 廠商資本開支占比 . 50 圖表 115:2020-2021 年全球 Top5 廠商資本開支(億美元). 50 圖表 116:全球半導體資本開支增速與市場規模增速對比. 51 圖表 117:全球半導體資本開支(十億美元). 51 圖表 118:功率半導體產品范圍. 51 圖表 119:功率器件下游應用. 51 圖表 120:功率半導體對比 . 52 圖表 121:功率半導體產業鏈 . 52 圖表 122: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億美元) . 53 圖表 123:2020 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格局
23、. 53 圖表 124:2019 年全球功率半導體產品結構 . 53 圖表 125:2019 年全球功率半導體下游應用占比 . 53 圖表 126:2019 年全球功率 IC 市場格局 . 53 圖表 127:2019 年全球功率器件和模組市場格局 . 53 圖表 128:中國功率半導體產品規模(億美元) . 54 圖表 129:中國功率半導體產品結構 . 54 圖表 130:2019 年中國功率半導體下游應用占比 . 54 圖表 131:中國 IGBT 市場格局 . 54 圖表 132:全球主要國家/地區 CO2排放量及規劃 . 55 圖表 133:各國政府及車企關于新能源車布局計劃 . 5
24、6 圖表 134:2015-2030 年全球及中國乘用車銷量(萬輛) . 56 圖表 135:2021H1 同比增速翻倍的國家或地區 . 57 圖表 136:2020 年 xEV平均半導體價值量(美元) . 57 圖表 137:3/4G 向 5G 升級提升功率半導體需求 . 58 圖表 138:Si、SiC、GaN 性能參數對比 . 59 圖表 139:Si、SiC、GaN 性能對比 . 59 圖表 140:同規格 SiC 器件與 Si 器件對比 . 59 圖表 141:導通電阻溫度特性(與 650V產品比較) . 59 圖表 142:關閉特性(與 1200V產品比較). 59 圖表 143:
25、SiC 襯底產業鏈 . 60 圖表 144:SiC 器件成本結構 . 60 圖表 145:導電型 SiC 襯底 . 60 圖表 146:半絕緣型 SiC 襯底 . 60 圖表 147:SiC MOSFET . 60 圖表 148:GaN HEMT. 60 圖表 149:Infineon 對 Si、SiC、GaN 功率市場的概念劃分. 61 圖表 150:Infineon 功率半導體產品包 . 61 圖表 151:SiC、GaN 應用場景. 61 圖表 152:Si 與 SiC、GaN 器件適用功率及頻率范圍對比 . 61 圖表 153:SiC、GaN 分場景市場規模(百萬美元). 61 圖表
26、154:2019-2025 年全球 SiC 功率器件分應用市場規模(百萬美元). 62 圖表 155:2019-2026 年全球 GaN 功率器件分應用市場規模(百萬美元) . 62 圖表 156:光伏逆變器中 SiC 功率器件占比預測 . 62 圖表 157:軌道交通中 SiC 功率器件占比預測 . 62 圖表 158:2018-2020 年全球導電型 SiC 襯底市場規模(億美元). 63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6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圖表 159:2019-2020 年全球半絕緣型 SiC 襯底市場規模(億美元). 63
27、 圖表 160:2018 年全球導電型 SiC 襯底廠商市占率 . 63 圖表 161:2019-2020 年全球半絕緣型 SiC 襯底廠商市占率. 63 圖表 162:20202021 年全球 GaN 功率半導體廠商出貨量市占率 . 64 圖表 163:SiC 產業鏈主要廠商 . 64 圖表 164:全球功率和化合物半導體 Fab 廠產能變化 . 65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7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1、消費電子消費電子:國產:國產品牌多點開花品牌多點開花,AR/VR 未來未來可期可期 1.1 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國產品牌市占率
28、穩步增長國產品牌市占率穩步增長,5G 手機手機滲透率持續提升滲透率持續提升 1.1.1 華為跌出前華為跌出前 5,榮耀、,榮耀、realme 快速發展快速發展 全球手機行業自 2010 年開始進入智能機時代,根據 IDC 數據,2010-2016 年全球智能機出 貨量一路攀升,到 2016 年達到峰值 14.72 億部,此后開始逐年回落,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智能機出貨量為 12.92 億部,同比下滑 5.74%。隨著接種疫 苗人數越來越多, 疫情影響逐步緩解, IDC 預計全球智能機出貨量 2021 年將達到 13.8 億部, 2022 年將達到 14.3 億部
29、。 中國市場呈現出與全球相似的規律,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11-2016 年,除 2014 年有所 下滑外,中國智能機出貨量整體呈現增長趨勢,2016 年出貨量達到最高的 5.22 億部,此后 隨著智能機普及率提升, 人口紅利逐步消失, 出貨量開始逐年下滑, 到 2020 年出貨量為 2.96 億部,同比下滑 20.4%。由于中國疫情防控得力,市場環境更好,銷量有望回暖,IDC 預計 2021 年中國市場智能機出貨量約 3.4 億部。 圖表 1:全球智能機出貨量(百萬部) 圖表 2:中國智能機出貨量(百萬部) 資料來源:IDC,五礦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DC,中國信通院,五礦證券研究所 全
30、球各個國家/地區智能機出貨量來看,根據 Gartner 數據,2018-2021 年,大中華區、亞太 新興市場、北美、西歐以及拉丁美洲排名始終位列第 1-5 名。預計 2021 年,大中華區銷量 4.1 億部,占比 26.7%;亞太新興市場銷量 3.7 億部,占比 23.8%;北美銷量 1.5 億部,占 比 9.9%;西歐銷量 1.4 億部,占比 9.3%;拉丁美洲銷量 1.3 億部,占比 8.8%;合計占比 78.5%,以上 5 大區域為全球智能機最重要的銷售市場。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8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圖表 3:2
31、018-2021 年全球各地區智能機出貨量占比 資料來源:Gartner,五礦證券研究所 從全球手機各品牌出貨量、收入以及利潤角度,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2021Q2 蘋果出貨 量占比僅為13%, 與第一名三星差距2pct; 而收入占比達到了40%, 比第二名三星高出25pct; 營業利潤則更高,占比高達 75%,比第二名三星高出 62pct。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蘋果 定位高端,因此總體出貨量受到一定影響,但在高端機型中品牌力依然強大,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 2020Q2-2021Q2 全球 400 美元及以上手機品牌中, 蘋果銷量占比從 48% 提升至 57
32、%,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因此,2021Q2 蘋果雖然在總體出貨量數據上僅排名第 三,但是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力,依然賺取了全球智能機 75%的營業利潤,行業龍頭位置依然 穩固。 圖表 4:2019Q1-2021Q2 全球各手機品牌出貨量占比 圖表 5:2019Q1-2021Q2 全球各手機品牌收入占比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五礦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五礦證券研究所 圖表 6:2019Q1-2021Q2 全球各手機品牌營業利潤占比 圖表 7:2020Q2 和 2021Q2 全球400 美元及以上各手機品牌銷量占比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五礦證券研
33、究所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五礦證券研究所(注:內圈為 2020Q2,外圈為 2021Q 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9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全球手機品牌分季度出貨量及市占率來看,根據 Omdia 數據,2020Q2-2021Q2,華為由于 芯片斷供原因以及榮耀品牌獨立,出貨量由 3860 萬部下滑至 980 萬部,市占率由 20%下滑 至 3%。其他品牌市占率方面,三星保持 19%,蘋果保持 14%,國產手機品牌市占率穩步提 升,其中小米從 10%上升到 17%,提升幅度最大,OPPO 和 Vivo 均由 8%
34、提升至 11%, realme 由 1%提升至 4%,榮耀在獨立后表現不俗,2021Q2 市占率上升至 2%。我們認為, 隨著華為份額下滑,國產品牌 realme 以及榮耀有望憑借國內外市場的快速發展,成為繼小 米、OPPO、Vivo 之后的國產智能機品牌新勢力。 圖表 8:2020Q2 和 2021Q2 全球各手機品牌市占率 資料來源:Omdia,五礦證券研究所 圖表 9:榮耀 50 Pro 圖表 10:realme 真我 GT 5G 資料來源:榮耀官網,五礦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realme 官網,五礦證券研究所 2021Q1-2021Q3 中國市場各手機品牌市占率來看, 根據 Canal
35、ys、 IDC 和 Strategy Analytics 數據, 2021Q1 中國前五大智能機廠商分別為 Vivo、 OPPO、 華為、 小米、 蘋果; 到了 2021Q2, 華為跌出前 5, 榮耀以 690 萬部出貨量排名第 5, 占比 8.9%; 2021Q3 榮耀已上升至第 3 名, 占比 18%。10 月 11 日,榮耀官方宣布,公司已經成功與多家供應商確認了后續的合作,榮 耀 50 系列將配備谷歌 Google Mobile Services(GMS)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應用環 境和移動體驗, 我們認為, 這將有利于榮耀在海外市場拓展, 為公司全球化發展打開新篇章。 請仔細閱讀
36、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10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圖表 11:2021Q1-2021Q3 中國市場各手機品牌市占率 資料來源:Canalys,IDC,Strategy Analytics,五礦證券研究所 除榮耀外, realme 亦得到快速成長。 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數據, 2020H2-2021H1, realme 在中國市場增長了 175%,已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品牌。2018Q2-2021Q2,在印度 市場出貨量由 0 躍升至第 4 名, 市場份額達到 14%的歷史新高。 受益于中國及印度市場的良 好表
37、現, realme 僅用時 37 個月, 就成為了全球智能機歷史上最快達到 1 億部出貨量的品牌。 未來 realme 還將進軍高端市場,realme 中國區總裁在 2021 年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 上表示,明年將推出 5000 元價位段新產品,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圖表 12:全球各品牌智能手機出貨量累計達到1 億部時長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五礦證券研究所 1.1.2 中國帶動全球中國帶動全球 5G 手機手機滲透率持續提升滲透率持續提升 5G 手機方面,根據 IDC 和 Gartner 數據,2020 年全球智能機出貨量 12.92 億部,5G 手機 出貨量
38、2.13 億部,占智能機整體出貨量 16.5%。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智能機 出貨量 2.96 億部,5G 手機出貨量 1.63 億部,占智能機整體出貨量 55.1%,中國 5G 手機出 貨量占全球 5G 手機出貨量 76.5%。Gartner 預計 2021 年全球 5G 手機出貨量將接近 5.39 億部,中國移動預計 2021 年中國 5G 手機出貨量將超過 2.8 億部,預計 2021 年中國 5G 手 機出貨量占全球 5G 手機出貨量約 51.9%。 價格方面,5G 手機 ASP 在 2020 年超過 600 美元,隨著中國手機廠商新機不斷發布,市場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
39、聲明 Page 11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競爭加劇,IDC 預計未來 5G 手機 ASP 將呈現穩步下降的趨勢,這將有利于 5G 手機市場規 模以及滲透率快速提升,到 2025 年,5G 手機 ASP 將跌至 404 美元,出貨量占比將達到 69%。 圖表 13:蘋果 iPhone 13 Pro Max 圖表 14:小米 11 Ultra 資料來源:蘋果官網,五礦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小米官網,五礦證券研究所 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數據,2021Q1 全球智能機出貨量 3.4 億部,5G 手機出貨量 1.34 億 部,
40、占智能機整體出貨量 39.4%。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1Q1 中國智能機出貨量 9618.2 萬部,5G 手機出貨量 6984.6 萬部,占智能機整體出貨量 72.6%,中國 5G 手機出貨量占全 球 5G 手機出貨量 52.1%,為全球最大的 5G 手機出貨市場。 根據 IDC 和 Strategy Analytics 數據,2021Q2 全球智能機出貨量 3.13 億部,5G 手機出貨 量 1.39 億部(9500 萬安卓+4420 萬蘋果) ,占智能機整體出貨量 44.4%,較 2021Q1 有所 提升。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 2021Q2 中國智能機出貨量 7481.8 萬部, 5
41、G 手機出貨量 5815.4 萬部,占智能機整體出貨量 77.7%,中國 5G 手機出貨量占全球 5G 手機出貨量 41.8%。 圖表 15:2020-2021Q2 全球及中國 5G 手機滲透率及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IDC,Strategy Analytics,中國信通院,五礦證券研究所 2020-2021Q2,中國 5G 手機滲透率高于全球水平,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 2 點: 1) 中國 5G 基站建設數量全球第一 根據工信部數據,截至 2020 年底,中國已累計開通 5G 基站 71.8 萬座,實現所有地級以上 城市 5G 網絡全覆蓋,5G 終端連接數超過 2 億。截止 2021H1,中國
42、已累計開通 5G 基站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12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96.1 萬座,占全球 70%,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5G 終端連接數約 3.65 億戶,占全球 80%,中國已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 5G 網絡。截止 2021 年 11 月底,中國已累計建成 5G 基 站超過 115 萬座, 全國所有地級市城區、超過 97%的縣城城區和 40%的鄉鎮鎮區實現 5G 網 絡覆蓋,5G 終端用戶達到 4.5 億戶。良好的 5G 基站覆蓋為 5G 手機普及率提升提供了有力 支撐。2021 年中國還將新建 60 萬座 5G 基
43、站,2022 年達到峰值,新建 110 萬座,之后開始 逐步回落,2026 年將新建 44 萬座。 圖表 16:中國新建 5G 基站數量及預測(萬座)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工信部,五礦證券研究所 2)中國 5G 手機價格近 60%低于 400 美元,刺激了 5G 手機銷量 根據 Canalys 數據,2021 年,全球不同價位 5G 手機占比對比,400 美元以下 5G 手機中, 大中華區占比接近 60%,遠高于歐洲、亞太、中東和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北美,更多較低價 格的 5G 也刺激了中國 5G 手機銷量及滲透率快速提升。 圖表 17:全球各地區不同價位5G 手機占比 資料來源:Cana
44、lys,五礦證券研究所 隨著全球 5G 手機滲透率提升,也有望提升全球智能機整體 ASP,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 5G 手機收入占比始終高于出貨量占比,并且在 iPhone12 系列發布之后,差距有所拉大,以 2021Q1 為例,5G 出貨量占比為 39%,收入占比則達到了 69%。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13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在 5G 手機領域,蘋果亦保持了行業第一,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2021Q1 蘋果出貨量占 比 34%,收入占比 53%,均排名全球第一。 圖表 18:全球 5G 手
45、機出貨量及收入占比 圖表 19:2021Q1 全球各品牌5G 手機出貨量及收入占比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五礦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五礦證券研究所 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2021Q1-2021Q2,全球 5G 手機價格呈現整體下降趨勢,其中低價 位占比穩步提升,0-199 美元占比由 4%提升至 8%;200-399 美元占比最高,由 32%提升至 37%;400 美元以上占比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我們認為,低價位 5G 手機占比提升,將有 利于 5G 手機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根據旭日大數據的數據,2021Q2 全球 5G 手機銷量 Top
46、10 被蘋果、Vivo、三星和 OPPO 包 攬, 和 2021Q1 一樣, 蘋果依然是最大贏家, iPhone12 全系進入前 10。 其中 iPhone12/12Pro Max/12 Pro 占據前三名,出貨量分別為 1296/829/693 萬部,并且銷量遙遙領先,再加上 iPhone12 mini 的 238 萬部銷量,iPhone12 全系銷量 3056 萬部,在 Top10 機型中占比高達 64.5%,相比 2021Q1 增加 3.1pct;Vivo 表現亮眼,共有 3 款機型位列前 10;三星有 2 款, OPPO 有 1 款。 圖表 20:2021Q1 和 2021Q2 全球不
47、同價位5G 手機占比 圖表 21:2021Q2 全球 5G 手機銷量Top10(百萬部) 資料來源:Counterpoint,五礦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旭日大數據,五礦證券研究所 1.2 iPhone13 發布發布:BOM 成本穩步提升成本穩步提升,中國大陸供應商大而不強中國大陸供應商大而不強 蘋果 iPhone13 系列順利發布,相比 iPhone12 系列配置有所提升,起售價卻有所下降,在 “加料減價”刺激下,iPhone13 系列需求旺盛。由于搭載 A15 芯片,Pro 系列采用 120Hz 高刷新率 OLED 屏幕,疊加 NAND 漲價以及手機外殼制造成本上升,iPhone13 的 B
48、OM 成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Page 14 / 71 Table_Page 電子電子 2021 年 12 月 9 日 本有所增加,根據 TechInsights 數據,iPhone13 Pro A2636 的 BOM 成本為 570 美元,相比 上一代 iPhone12 Pro A2341 的 BOM 成本 548.5 美元提升了 4%。 而在供應商方面,根據蘋果公布的 2020 年財年 200 家主要供應商名單,來自中國大陸和中 國香港的供應商數量達到 50 家以上,占比超過 25%,排名第一。但是從價值量角度,中國 大陸和中國香港供應商價值量并不大,根據 Fomalhaut Tec
49、hno Solutions 數據,iPhone12 Pro 供應商價值量排名中,韓國占比 26.8%排名第一,美國占比 21.9%排名第二,中國大陸 和中國香港僅占比 4.6%,中國大陸供應商大而不強。 圖表 22:iPhone13 Pro 與 12 Pro BOM成本(美元) 圖表 23:iPhone12 Pro 各國家供應商價值量占比 資料來源:TechInsights,五礦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五礦證券研究所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核心零部件主要被美國、韓國、日本、歐洲廠商占據。以 iPhone12 Pro A2406 為例,根據 Tec
50、hInsights 數據,其 BOM 成本為 514 美元,其中應用處理器/調制解調 器、 攝像頭、 存儲占比排名前 3, 合計成本 262 美元,合計占比 51%。根據 Electronics360、 TechInsights 以及 iFixit 拆解,iPhone 核心的處理器/調制解調器、存儲、電源管理 IC、前端 模塊、射頻 IC、屏幕等主要由蘋果、高通、Skyworks、Avago、Qorvo、意法半導體、NXP、 TI、博通、三星、LG、SK 海力士、鎧俠等廠商提供,中國大陸廠商更多集中在連接器、電 池、天線、FPC、結構件等價值量不高的領域。 圖表 24:iPhone12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