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 要 世界森林狀況 有助于促進綠色復蘇和建設包容、有韌性的可持續經濟的森林途徑|3|前言4要點6概要81.森林和樹木能否為促進復蘇和建設包容、有韌性的可持續經濟提供途徑?82.森林和樹木提供重要的商品和生態系統服務,但在經濟系統中被低估8圖 3 2019 年居住在農田樹木附近的人口密度113.三個相互關聯的森林途徑可以促進綠色復蘇和向可持續經濟轉型123.1 遏制毀林和維護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將有利于氣候、生物多樣性、健康和長期糧食安全12圖 4 1995-2018 年由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提供的人均財富123.2 森林景觀恢復以及農林業有助于使生計和景觀多樣化,并提高土地生產力14圖 10 9
2、 個主要生物群落恢復行動的內部收益率(a)和成本效益比(b)153.3 加大對森林的可持續利用和構建綠色價值鏈,將有助于滿足未來的材料需求并支持可持續經濟16圖 11 2015-2060 年全球資源開采預測(假設當前趨勢延續)17圖 12 非針葉鋸材生產過程中的物料平衡184.存在擴大森林途徑投資的可行方案,并可能帶來顯著效益19圖 15 林業氣候融資20圖 19“近期行動”設想情景下森林途徑所必需的額外投資21圖 23 聯合國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計劃(UN-REDD)、森林碳伙伴基金和其他倡議支持下54 國制定 REDD+惠益分享機制的進展225.小規模生產者、地方社區和土著人民對于大
3、規模實施森林途徑至關重要246.森 林途 徑 一 種 能 夠 實現綠色復蘇 和有韌性經濟的 方法?26目 錄前 言2019冠狀病毒?。–OVID-19)疫情使消除饑餓和貧困的進程變得更具挑戰性,也更為緊迫。復蘇行動需要應對疫情及其相關限制措施的影響,其中弱勢群體受疫情打擊尤為嚴重。即便在疫情暴發之前,人類的大部分進步都以環境為代價,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集約化的農業生產過程,以及為生產更多的糧食和其他農產品而毀林,這兩者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環境退化,并造成氣候危機。繼續沿用當前的農業糧食生產途徑是不可行的。2021年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和相關倡議表明,全球農業糧食體系的轉型已經開始。既需要從短期危機
4、 威脅人類健康的大流行 中恢復,也要從“地球健康”危機造成的更長期、更深層次的緊急事件中恢復。有利于糧食和農業未來的其他發展途徑是存在的,需要予以審慎考慮。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通過其 2022-2031年戰略框架 力圖實現這一點。該框架旨在實現四個根本愿望:“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糧農組織還基于五項原則和 20 項相互關聯的行動提出了關于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的愿景,該愿景適用于各個部門和層級。在本報告中,我們探討了三種基于森林和樹木的途徑,這些途徑為其他旨在實現更有效、更包容、更有韌性和更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的行動提供補充。這三種途徑
5、是:遏制毀林和維護森林;恢復退化土地和擴大農林業;可持續利用森林和構建綠色價值鏈。平衡、同步地實施這些途徑,有助于解決人類和地球面臨的危機,同時還能產生可持續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在(通常是偏遠的)農村社區。因此,森林和樹木是寶貴的資產,可以通過森林途徑促進復蘇并建設更具韌性的地方經濟。提出這些途徑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相互關聯的地球危機的解決方案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需要從整體上加以解決。|4|總體而言,2021年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的成果支持所有三個森林途徑。140 多個國家已通過 關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 承諾到 2030年消除森林損失,并支持恢復和促進可持續林業。為此,
6、分配了額外的 190 億美元來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這些目標。由家庭農民、小規模生產者、森林社區和土著人民管理的森林和農場景觀面積超過40 億公頃,這些行動者對于森林途徑的有效實施至關重要。本報告列出了世界可以進一步實施三個森林途徑、實現綠色復蘇和邁向循環經濟的具體措施。時不我待,我們必須立即采取行動,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C 以內,降低未來發生大流行病的風險,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充足而富有營養的糧食,消除貧困,保護地球上現存的生物多樣性,并使年輕人擁有一個未來世界會更美好的希望。糧農組織正致力于支持成員國與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探索三大森林途徑的潛力,以對其進行進一步投資和有效實施。聯合國糧食
7、及農業組織總干事屈冬玉|5|6|要 點 樹木、森林和可持續林業可以幫助世界從 COVID-19 疫情中復蘇,并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迫在眉睫的環境危機。但要做到這些,就需要社會更好地認識到森林的巨大價值及其在建設包容、有韌性的可持續經濟方面起到的關鍵作用。三種途徑可以使社會、社區、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從森林和樹木中獲得更多實際的利益,同時應對環境退 化、從危機中恢復、預防未來的流行病、增強抵御力和推動經濟轉型:1.遏制毀林和維護森林可在 2020-2050 年間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每年避免排放36+/-20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于到2030年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C以內所需
8、額外減排量的14%,同時保護地球一半以上的陸地生物多樣性。2.恢復退化土地和擴大農林業:恢復措施可使 15 億公頃的退化土地得到改善,而增加樹木覆蓋率可以再使 10 億公頃退化土地的農業生產力得以提高。在2020-2050 年間,通過植樹造林和再造林恢復退化土地,可每年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從大氣中減少 9-15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量。3.可持續利用森林和構建綠色價值鏈將有助于滿足未來的材料需求(全球所有自然資源的消耗量預計將從 2017年的920 億標 題 如果我們的地球不健康,就不會有健康的經濟。環境惡化正在導致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新發疾病的出現。森林和樹木可以在應對這些危機和邁向
9、可持續經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與森林和樹木有關的三個相互關聯的途徑可以支持經濟和環境恢復。這些途徑是:(1)遏制毀林和維護森林;(2)恢復退化土地和擴大農林業;(3)可持續利用森林和構建綠色價值鏈。世界需要更多的可再生材料,以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和減少環境影響。林業部門可以而且必須推動更有效且以循環方式利用、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生物材料。森林和農場生產者需要在促進綠色復蘇方面獲得更多的激勵。必須確保他們能從森林和樹木資源的恢復和可持續管理中獲得豐厚而實在的 利益。森林途徑有助于建設包容、有韌性的可持續經濟。要以最佳方式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轉變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不同途徑之間以及貫穿農業糧食體系的農業與林
10、業之間的協同作用,并鼓勵私營部門投資。噸增加到 2060 年的1900 億噸,增幅達一倍以上),并為可持續經濟提供支持。這三個途徑是相輔相成的。當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達到最大化時,就可以氣候和環境惠益的形式提供最高回報,并可增強地方一級的可持續發展潛力、適應能力和抵御力。需要改變政策,將資金流從損害森林的行動中轉移出去,并激勵對森林養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的投資。到 2030 年,為三個森林途徑提供的資金應至少增加兩倍(僅森林建設和管理每年就需要超過2000 億美元),以實現氣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退化零增長的目標。小規模生產者、地方社區和土著人民擁有或管理著全球近一半(43.5億公頃)的森林和農場
11、景觀,他們對于大規模實施這些途徑至關重要。根據一項估計,這些土地上的小規模生產者每年的總收入高達 1.29萬億美元?,F在有超過 850萬個生產者組織,可以幫助地方行動者參與和支持綠色復蘇。處于森林價值鏈中的企業將成為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合作伙伴。許多企業已經在擴大林產品的范圍,以替代會產生較高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材料,并提高加工效率。地方森林種植者和加工者可以通過加強與買方的聯系以及通過生產者組織進行能力建設來獲得更多惠益。擴大實施森林途徑的行動會帶來風險,對小規模生產者來說尤其如此。如果沒有支持性政策和制度,小規模生產者對這些途徑的投資可能會面臨失敗。與此同時,還需要管理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因為
12、氣候變化會使人們更易受火災、害蟲和干旱的影響??焖俨扇⌒袆訉嵤┻@些途徑的起點包括:1.將復蘇資金用于旨在打造可持續經濟和創造綠色就業的長期政策,并進一步推動私營部門投資;2.為包括婦女、青年和土著人民在內的地方行動者賦權,激勵他們在實施森林途徑方面發揮主導作用;3.參與關于森林可持續利用的宣傳活動和政策對話,以便同時實現經濟和環境 目標;4.在三種途徑之間,以及在農業、林業、環境和其他政策及計劃當中,最大限度地實現協同增效和減少權衡取舍。|7|概 要|8|1.森林和樹木能否為促進復蘇和建設包容、有韌性的可持續經濟提供途徑?人類正面臨多重全球威脅。這些威脅包括:疫情及相關的經濟困難、糧食不安全、
13、貧困、氣候變化、沖突、土地和水資源退化,以及生物多樣性喪失。世界需要具有成本效益的、公平的、可以迅速實施的大規模解決方案,而森林和樹木具有明顯的潛力。全球社會可以更好地利用森林和樹木來同時實現以下幾個目標:保護自然,更好地為人類提供福祉,并創造收入(特別是為農村人口創收)。三種基于森林的途徑值得仔細研究,作為應對從地方到全球各級挑戰的手段。這三種途徑是:1.遏制毀林和維護森林;2.恢復退化土地和擴大農林業;3.可持續利用森林和構建綠色價值鏈。本報告概述了森林和樹木的作用和價值;探討了將這些途徑和方法納入現有和新政策的好處和成本;評估了為這些途徑獲得額外資金的可能性;并討論了如何在適當的情況下最
14、好地促進國家和地方層面的決策者大規模地推行這些途徑。2.森林和樹木提供重要的商品和生態系統服務,但在經濟系統中被低估森林是具有全球意義的資源。森林占地球陸地面積的 31%(40.6億公頃),但其面積正在縮小。在1990-2020 年間,有 4.2 億公頃的森林因砍伐而消失。雖然毀林速度正在減緩,但在 2015-2020年間,毀林面積仍達到每年 1000萬 公 頃。在 2000-2020 年 間,約有 4700 萬公頃的原始森林 消失。人工林有 2.94 億公頃(占全球森林面積的 7%)。在 2015-2020 年間,其面積以每年略低于1%的速度增長,而 2010-2015 年間的增長速度為1.
15、4%。在 2000-2020 年 間,其他林地面積下降了近 1%;但在 1990-2020 年間,其他有樹木覆蓋(包括城市環境中的樹木、果園、棕櫚樹和農林業景觀)的土地面積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農林業用地至少有4500萬公頃,并呈增長趨勢。森林為 80%的兩棲動物物種、75%的鳥類物種和 68%的哺乳動物物種提供棲息地,而熱帶森林包含所有維管植物物種中的約 60%。超過 7億公頃的森林(占森林總面積的 18%)位于合法建立的保護區內。盡管如此,森林生物多樣性仍然受到毀林和森林退化的 威脅。氣候變化是森林健康的主要風險因素。例如,有跡象表明森林火災和蟲害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正在增加。森林對于減緩氣候
16、變化至關 重要。樹木和森林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手段。森林含有6620 億噸碳,占全球土壤和植被中碳儲量的一半以上。在 2011-2020 年間,盡管森林面積持續減少,但由于再造林、改善森林管理和其他因素,森林的碳吸收量超過了排放量。森林對氣候變化還有一系列其他影響,例如影響反照率和大氣中的水蒸汽含量,以及氣溶膠排放。亞馬遜和非洲熱帶地區的毀林可能對降雨產生重大的區域影響,從而對雨養農業產生很大影響。從地方到區域層面,森林可能會對氣候條件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城市地區的樹木在夏季和極端高溫期間可使中歐的地表溫度降低多達12。人類社會受益于森林,并高度依賴森林。據估計,世界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
17、為 84.4萬億美元)的一半以上依賴于生態系統服務(包括森林提供的服務),其中每年有 31萬億美元是中度依賴,13萬億美元是高度依賴。某些森林生態系統服務(休閑和狩獵、棲息地、提供非木材林產品和水服務)蘊含的財富估計為7.5 萬億美元,占土地資產總財富的 21%,約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9%。國民財富核算中未納入自然資產存量可能會導致決策錯誤,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 概要|9|概 要|10|從長遠來看,自然資產的下降可能會影響其他資產。目前正在采取措施改進對包括森林在內的自然的價值估計。估計約有 3300萬人(占全球就業人數的1%)直接在正規和非正規林業部門工作。2015 年,該部門對世界國內生
18、產總值的貢獻(直接、間接和連帶)超過 1.52萬億美元。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約26億人)依靠木材和其他傳統燃料進行家庭烹飪。然而,傳統的木質燃料是造成家庭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每年造成 163-312 萬人過早 死亡。一項研究估計,35-57.6 億人將非木材林產品用于自用或維持生計。野外采集的森林食物增加了森林附近人們的糧食安全和營養,特別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偏遠 地區。許多居住在森林附近的人們從森林中獲得的惠益不足。估計有41.7億人(占城市以外所有人口的 95%)居住在離森林 5公里范圍內,32.7億人居住在離森林1公里范圍內。在許多熱帶國家,居住地與森林相鄰的人大約四分之一的收入來自森林。
19、考慮到 80%的極端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因此居住地和森林的鄰近關系與極端貧困之間可能存在很強的聯系。有充分證據表明,森林和其他基于樹木的系統能夠支持貧困人口改善福祉和降低風險,但它們在幫助人們永久擺脫貧困方面的作用卻鮮有 記載。2015 年,全球約四分之三(73%)的森林為公有,22%為私有。私人擁有公共森林經營權的比例呈緩慢增長趨勢,從 1990 年的 2%增加到 2015 年的 13%。地方、部落和土著社區擁有的、在法律上認可的森林面積至少有4.47億公頃(截至 2017年)。在 2020 年 初,COVID-19疫情對森林價值鏈和貿易產生了重大影響。大多數行業迅速反彈,但未來出現大流
20、行病的風險仍然存在。例如,新聞紙等文化紙的產量在2020 年下降了11%以上(加劇了原本持續下降的趨勢),但某些其他紙張(例如包裝紙)的產量|10|卻有所增長。這場疫情可能對木質燃料產生長期影響,估計使極端貧困人口增加了1.24 億人。有證據表明,一些國家在疫情期間增加了木質燃料的使用。預計到2025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將有超過 10 億人仍然依賴木炭和薪柴等污染性燃料。森林與疾病之間存在更長期的潛在關系。自1960 年以來報告的新圖 3 2019 年居住在農田樹木附近的人口密度注:該地圖顯示面積至少為1公頃且樹木覆蓋率至少為10%(不包括森林)的農業用地(例如農田或牧場)1公里范圍內的人口
21、密度。未描繪森林以外的城市土地或非城市/非農業土地上的樹木。本地圖中所使用的名稱和介紹的材料,并不代表糧農組織對任何國家、領地、城市或地區或其當局的法律地位,或對其邊境或邊界的劃分表示任何意見。資料來源:分辨率為100 米的全球人口密度數據來自:WorldPop,日期不詳。開放人口空間分布數據和研究 網絡版。2022年1月14日引用。https:/www.worldpop.org/;從哥白尼全球土地覆蓋圖獲得的分辨率為100 米的全球樹木覆蓋率數據:Buchhorn,M.,Lesiv,M.,Tsendbazar,N.-E.,Herold,M.,Bertels,L.&Smets,B.2020?!?/p>
22、哥白尼全球土地覆蓋層:第二輯”。遙感,12(6):1044。https:/doi.org/10.3390/rs12061044;2019 年從 MODIS 土地覆蓋(MCD12Q1.006)獲得的分辨率為 500 米的農業土地覆蓋數據,以生成空間疊加層來確定種有森林外樹木的農業用地附近的人口子集:Friedl,M.&Sulla-Menashe,D.2019。MCD12Q1 MODIS/Terra+Aqua Land Cover Type Yearly L3 Global 500m SIN Grid V006。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觀測系統數據和信息系統(EOSDIS)土地進程分布式
23、活動檔案中心(DAAC)。2022 年 1月19日引用。https:/lpdaac.usgs.gov/products/mcd12q1v006/。分析使用了谷歌地球引擎。02 0004 000 公里 1 5 50 1 000 1 501 300 1 500森林外沒有樹木每平方公里內人口數量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 概要|11|概 要發疾病中,超過 30%歸因于包括毀林在內的土地利用變化,250種新發傳染病中有 15%與森林有關。毀林(特別是在熱帶地區)與登革熱和瘧疾等傳染病的增加 有關。3.三個相互關聯的森林途徑可以促進綠色復蘇和向可持續經濟轉型3.1 遏制毀林和維護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將有利于氣
24、候、生物多樣性、健康和長期糧食安全如果在遏制毀林方面加大努力,那么這個途徑可能是減緩氣候變化的最具成本效益的行動之一。020040060080010001200199520002005201020152018美元(2018年定值)木材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圖 4 1995-2018 年由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提供的人均財富注:圖中所示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僅包括娛樂、非木材林產品和水。資料來源:作者的闡述基于:世界銀行,2021。2021 年國民財富變化:為未來管理資產。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doi:10.1596/978-1-4648-1590-4。許可證: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
25、on CC BY 3.0 IGO|12|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為將平均升溫幅度限制在 1.5C 以內而制定的所有途徑要求人類活動到 2050 年實現碳中和。除了各經濟體的快速脫碳 外,還需要基于土地的方案來大幅減緩氣候變化。遏制毀林既可以避免在生物質損失過程中的直接排放,又可以維持森林的碳吸收能力。在全球范圍內,面臨毀林或退化風險的生態系統至少含有 2600億噸不可回收或難以回收的碳,特別是在泥炭地、紅樹林、原始森林和沼澤中。除非采取額外行動,否則在 2016-2050 年間,僅在熱帶地區,估計就有 2.89 億公頃的森林被砍伐,導致排放1690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最新數據證實,
26、目前全球發生的近 90%的毀林活動是由農業擴張導致的。這種土地利用變化有多種潛在驅動因素,包括貧困以及不可持續的生產實踐和消費模式。最近的估計表明,遏制毀林可以在 2020-2050 年間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每年避免排放 36+/-20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于到 2030 年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 1.5以內所需額外減排量的14%。能否做到這一點,取決于加大努力的速度及可利用REDD+框架來促進這些行動的實施和 供資。有證據表明,遏制毀林將在地方和全球層面產生許多其他惠益,例如保護生物多樣性、減少災害、保護水土和維持授粉服務等,其好處遠遠超過成本。遏制毀林還將增強人們和生態系統的適應能力及抵御
27、力。更高效、更具生產力和更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是滿足未來糧食需求的關鍵,并能夠減少對農業用地的需求、維護森林和確保森林為農業系統提供多重效益。導致未來土地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預計到 2050 年全球人口將增長到 97億人??紤]到膳食變化和其他因素,這可能意味著到本世紀中葉糧食需求將增加35-56%。與農產品和林產品有關的一些貿易措施可能是導致毀林的因素。盡管若干國家的森林面積有所擴大,但其進口貿易所涉及的毀林活動卻增加了??沙掷m地提高生產力可以減輕因糧食需求增加而對林地造成的壓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 概要|13|概 要力。然而,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可能會因集約化的性質不同而產生差異。需要解決協同
28、增效和權衡取舍問題。以減少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避免土地利用變化和加強監測為基礎的全球防疫戰略的成本估計為 220-310 億美元。如果考慮減少毀林以實現碳固存的好處,成本可能會更低(177-269億美元),這只是疫情所致成本的一小部分?!巴粋€健康”是一種綜合方 法,它認識到人類健康與動物和環境的健康密切相關。林業和野生動植物部門更多地參與“同一個健康”工作,再加上負責任的土地利用規劃,才能解決導致疾病出現的一些潛在因素。為在遏制毀林方面取得進展,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參與至關重要。目前,在“遏制毀林和維護森林”這一途徑方面,存在多種政策應對措施,其中包括將農產品與毀林脫鉤、REDD+戰略和行動計
29、劃、綜合景觀方法,以及加強治理和法律工作。公共和私營部門的聯合倡議可以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此外,加強對景觀方法與供應鏈治理的綜合利用,有望解決土地可持續利用方面的挑戰。3.2 森林景觀恢復以及農林業有助于使生計和景觀多樣化,并提高土地生產力大量退化土地將可通過植被恢復來改善。在全球范圍內(從生物物理角度)被確定為可恢復的 22 億公頃退化土地中,15 億公頃可能最適合將森林和樹木與農業相結合的馬賽克式恢復方式。另外有 10 億公頃農田是因以前的林地發生土地利用變化而形成的,其改善方式可以是通過戰略性植樹造林來提高農業生產力,以及生態系統服務的供應。植被恢復可以提供巨大的環境和經濟惠益。根據一項
30、估計,到 2030 年恢復3.5 億公頃已被毀林和退化的土地可帶來 0.7-9萬億美元的凈收益,每投資1美元可帶來 7-30 美|14|-10-20100302040605070內部收益率(%)A)B)0510152025304035成本效益比珊瑚礁沿海系統 淡水(河/湖)沿海濕地內陸濕地熱帶森林溫帶森林林地草地珊瑚礁沿海系統 淡水(河/湖)沿海濕地內陸濕地熱帶森林溫帶森林林地草地圖10 9個主要生物群落恢復行動的內部收益率(A)和成本效益比(B)注:基于超過 20 年的 316 個案例研究,其中管理成本部分高達資本成本的 5%。資料來源:De Groot,R.S.,Blignaut,J.,V
31、an Der Ploeg,S.,Aronson,J.,Elmqvist,T.&Farley,J.2013?!巴顿Y生態系統恢復的好處”。保護生物學,27(6):1286-1293。https:/doi.org/10.1111/cobi.12158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 概要|15|概 要元的凈收益。另一項研究估計,在2020-2050 年間,通過植樹造林和再造林恢復退化土地,可每年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從大氣中減少 9-15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量。一項對42 個非洲國家的評估表明,土地恢復和養護對農業生產力的好處是不采取行動的成本的 3-26 倍。撒哈拉和薩赫勒地區400萬公頃退化土地的恢復創
32、造了超過 33.5 萬個就業機會?;謴屯嘶鷳B系統可以加強生態系統服務的供應。例如,一項綜合分析發現,相較于退化生態系統而言,恢復行動使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供應分別平均增加了44%和 25%。泥炭地在排干或燃燒后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估計占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左右。泥炭地恢復的經濟效益可能遠高于成本?;馂恼嫁r業、林業和其他土地利用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5%以上。綜合防火和火災控制作為景觀管理措施的一部分,其成本比滅火和火災后恢復低幾個數量級。農林復合系統往往比傳統農業更能抵御環境沖擊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根據這些系統的具體情況和當地條件,農林業可以實現天然林生物多樣性的 50
33、-80%,可以作為安全網加強糧食安全和營養,并提高作物產量。大力推行恢復措施和農林業的阻礙是獲得利潤回報所需時間較長。有證據表明,如果對恢復措施的投資進行精心規劃和執行,將產生凈經濟效益。一項分析表明,即使在最壞的設想情景下,恢復措施的投資也將在已評估的 9 類生態系統中的 6 類獲得利潤回報。然而,需要更多數據來全面評估恢復政策和行動的成本和效益。盡管大量研究表明農林復合系統的生產力較高,但許多農民認為其生產力較低,因此存在財務風險。平均而言,農林業在 3-8 年后會獲得利潤回報;對于一年生種植系統,回報期通常為1-2 年。如果要推廣農林業的運用,就需要激勵措施和戰略投資,以實現恢復和提高生
34、產目標。3.3 加大對森林的可持續利用和構建綠色價值鏈,將有助于滿足未來的材料需求并支持可持續經濟|16|世界將需要更多的可再生材料。由于人口增長和富裕程度增加,預計全球所有自然資源的年消耗總量將從 2017 年的 920 億噸增加到 2060 年的 1900 億噸,增幅超過一倍。目前,全世界材料總需求量的 25%來自生物質,其余從不可再生資源中獲取。生物質的每年開采量從 1970 年的 90 億噸增加到了2017年的 240 億噸,預計到 2060 年將達到 440 億噸。過去二十年,世界原木產量增長了12%,2020 年達到 39.1億立方 米。預計對基于森林的生物質需求將進一步上升,主要
35、受建筑業和包裝業的推動。預計到 2030 年,建筑業的需求將增加近兩 倍,而包裝業的需求將翻番。增加森林面積和可持續森林管理,可以支持綠色復蘇和向碳中和經濟轉型。040 00080 000120 000160 000200 000百萬噸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2010 2014 2018 2022 2026 2030 2034 2038 2042 2046 2050 2054 2058生物質化石燃料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圖 11 2015-2060 年全球資源開采預測(假設當前趨勢延續)資料來源:Oberle,B.,Bri
36、ngezu,S.,Hatfield-Dodds,S.,Hellweg,S.,Schandl,H.&Clement,J.2019。全球資源展望 2019:自然資源與我們想要的未來。內羅畢。環境署。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 概要|17|概 要 與由不可再生或排放密集型材料制成的產品相比,木制品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低。一項文獻綜述表明,在建筑業中每使用含有 1公斤碳的木制品來替代非木制品,就能平均減排約 0.9 公斤碳。使用木制品還有其他好處,例如創造綠色就業機會。據估計,到2050 年,為滿足預期住房需求,非洲的木材生產和初級加工業將為各國經濟貢獻高達830億美元,并創造 2500萬
37、個工作崗位。但釋放這種潛力需要投資,以進行充分的能力建設。要以可持續的方式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將需要恢復退化土地、植樹造林和再造林來增加木材供應。還需要延長木制品的使用壽命,通過更有效的加工和林產品級聯利用來減少浪費,改變消費模式,并促進向循環經濟轉型。實現廢木和廢紙在技術層面的最大回收潛力,將使歐洲木材行業的木材使用效率提高 31%,并同時減少 52%的溫室氣體排放。鋸木木片/板材鋸末刨花損耗0%10%20%30%40%50%60%70%80%90%100%55211077尼日利亞6025852中國52231039印度尼西亞4544101蘇里南5133124加拿大54301312美國4735
38、153丹麥47361043法國60161374德國5335111愛爾蘭4836115立陶宛503488挪威63181252波蘭661798斯洛伐克5327146西班牙6124105烏克蘭圖 12 非針葉鋸材生產過程中的物料平衡資料來源:糧農組織、國際熱帶木材組織和聯合國。2020。林產品換算系數。羅馬。https:/doi.org/10.4060/ca7952en|18|應使基于森林的生物能源變得更高效、更清潔和更環保。例如,估計熱帶地區的木質燃料開采活動有三分之一是不可持續的??赏ㄟ^以下方式彌補需求與可持續供應之間的差距:恢復退化的森林、放棄用木質燃料烹飪的低效方式、以環境適宜的方式建立人工
39、林、改善對木材采伐和加工過程中所產生廢料的利用,以及在循環經濟框架內通過級聯利用的方式對用過的木材進行回收利用。在激勵森林產業擴大創新綠色價值鏈方面具有潛力。非食品生物基產業估計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長,預計到 2030年產值將達到 5 萬億美元。大量基于森林的新興生物產品有可能利用這一增長,包括生化制品、生物塑料和紡織品。同時存在潛在的環境效益:例如,如果用木質纖維素紡織品替代非木質紡織品,那么每1公斤木質纖維素紡織品中的碳可減少高達 2.8 公斤的碳排放。4.存在擴大森林途徑投資的可行方案,并可能帶來顯著效益森林投資遠低于所需水平。根據一項估計,為在全世界實現氣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退化零增
40、長方面的目標,對森林途徑的總投資到2030年需要增加三倍、到 2050 年需要增加四倍。估計到2050 年,僅植樹造林和管理所需的資金就要達到每年 2030 億 美元。私營部門的投資是林業(尤其是“恢復和可持續利用”途徑)的重要資金來源,但其數量難以確定。據估計,私營投資約占林業等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當前所得總資金的14%。一項 2017年的估計表明,私營部門每年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種植園投資15-20 億美元,在木材加工方面投資 65 億美元。如果原材料的來源是可持續的,那么對增值加工設施的投資就可以被視為對綠色價值鏈的投資。在諸多 COVID-19 疫情復蘇計劃中,很少有計劃在為森林途徑
41、籌集資金方面制定了明確而有力的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 概要|19|概 要內容。截至 2021年 5月,綠色措施僅占全球 87個最大經濟體與疫情相關的總財政支出的 2.6%(即16 萬億美元中的 4200 億美元)。大多數復蘇計劃仍需改進,以增加其對包括林業在內的綠色部門的積極影響。需要利用一切資金來源,包括國內政府、私營部門援助和官方發展援助,新的籌資方法也正在出現。至少有五個領域在擴大實施森林途徑方面具有很高潛力:(1)使國內公共金融體系支持綠色事業;(2)使氣候融資適用于各種基于森林的方法;(3)通過監管、監督工具使金融市場支持綠色事業,林業所占比例(%)0%2.0%4.0%6.0%8.0
42、%10.0%12.0%14.0%16.0%18.0%0 10 000 20 000 30 000 40 000 50 000 60 000 70 000 80 000 90 00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20112012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2019林業部門(百萬美元)其他部門(不包括林業)(百萬美元)百萬美元圖 15 林業氣候融資資料來源: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氣候相關發展融資數據庫,糧農組織匯編。|20|并清晰定位基于森林的方法;(4)開拓投資級項目的供資渠道;(5)
43、支持投資于木材原產國的增值性木材加工。林業方面的國內公共支出遠遠超過官方發展援助和(跟蹤的)私營資金流,即使在一些低收入國家也是如此。在 13 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各國政府在林業方面的支出比從林業官方發展援助收到的金額多3.5 倍。迄今為止,僅在少數國家實施的生態財政轉移支付,對林業的投資已達全球官方發展援助金額的 20 倍。對森林養護和恢復的投資似乎正在增加,包括來自企業的投資。許多在新興市場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投資工具都與林業部門相關。有些私營部門投資具有顯著的公共價值,但在風險回報方面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混合金融模型可以幫助其降低風險。綠色債券正在發展,但迄今為止,只有 3%的債券面向基于
44、自然的方法。森林管理成本050100150200250203020402050投資額(百萬美元/年)設立受管理的林區圖 19“近期行動”設想情景下森林途徑所必需的額外投資資料來源:環境署。2021。自然融資狀況 到 2030 年對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投資增加兩倍。內羅畢。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 概要|21|概 要 許多國家在其最近的國家自主貢獻中認識到森林的減緩潛力。許多國家還認識到樹木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各國還有可能將森林和樹木納入其國家適應計劃。然而,大量國家目標的實現是以國際氣候融資為條件的,突顯出需要繼續為森林國家提供支持。在碳中和承諾和近期在 巴黎協定 下作出的氣候變化決定的推動
45、下,預計碳市場將繼續增長。REDD+戰略和行動計劃的成果支付制正在改善,以促進在緩解氣候變化方面產出能夠確保環境完整性和惠益充分共享的結果;此類支付以及潛在的碳補償交易可圖 23 UN-REDD、森林碳伙伴基金和其他倡議支持下 54 國制定REDD+惠益分享機制的進展注:BS 即惠益分享。資料來源:Bertzky,M.,Canosa,O.,Koch,A.和 Llopis,P.2021。評估報告:REDD+惠益分享機制對比分析。世界自然基金會。(另見 https:/wwfint.awsassets.panda.org/downloads/wwf_assessment_report_redd_pr
46、ograms_v4.pdf)。尚未開發正在開發設計中開發設計趨于成熟正在實施階段|22|以提高三個森林途徑的財務吸引力。需要為碳中和及可持續產品市場建立可靠的監測、報告和驗證系統。目前,這些系統正在改進。氣候融資可用于籌集更多私營部門資本、加強國內政策工具并支持成果支付制。融資方面的最新進展可以支持森林途徑,其中國家森林融資戰略有助于引導公共投資。例如,自2010 年以來,除此前已經成立的68 個環境養護信托基金外,又大約新成立了40 個此類基金。許多國家氣候基金提供了可以支持林業部門的渠道。轉變對社會和環境不利的支助方向,改善監管環境,可以為森林途徑提供大量資金支持。為擴大投資,就需要戰略性
47、地使用政策工具來調整激勵措施,并促進綠色市場和綠色融資。例如,調整農業補貼(目前每年近 5400億美元)的用途,使其惠及農林業和林業,可避免此類補貼所帶來的 86%的有害影響。各國正在出臺各種標準、法規和盡職調查要求,以將資金流從損害森林的行動中轉移出去。這一趨勢可能會在地理層面擴大,其涉及的商品范圍也會擴大。為小規模生產者獲取融資對于實施森林途徑十分必要。只有不到 2%的全球氣候融資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小規模生產者、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區。盡管如此,出現了一些有助于為小規模生產者籌集資金的新方法,包括能夠降低投資者風險的方法。REDD+的惠益分享機制正在不斷發展,但盡管許多發展中國家表現出廣泛的
48、興趣和采取措施的意愿,對該機制的全面實施仍然 有限。需要更多支持來為投資級項目和計劃開拓供資渠道,以利用新出現的融資機會??蛇x方案包括:旨在幫助中小型企業和其他處于森林價值鏈中的企業整合生產、增加價值和制定優質項目的投資服務;開發和部署有助于為投資決策提供參考的工具。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 概要|23|概 要5.小規模生產者、地方社區和土著人民對于大規模實施森林途徑至關重要小規模生產者、地方社區和土著人民參與森林途徑非常重要。世界糧食產量的 80%是由家庭農民提供的,而 35%是由擁有不到2公頃土地的家庭農民提供的。在許多國家,高達 90%的林業企業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創造了一半以上與森林相
49、關的就業 機會。小規模生產者、地方社區和土著人民擁有或管理著至少 43.5 億公頃的森林和農田。根據一項研究,小規模生產者每年生產價值高達 8690 億至 1.29萬億美元的農林產品。地方行動者可能是卓有成效且成本效益高的森林管理者。有證據表明,與沒有土地權屬保障或只有短期保障的小規模生產者相比,擁有土地保有權的小規模生產者往往會在其土地和森林上進行長期投資。研究表明,在所有土著人民和社區擁有的土地中,有 91%處于良好或中等的生態狀況,這表明它們存在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減少毀林和改善森林的潛力。例 如,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保護土著居民土地的成本不到碳固存潛在收入的1%。傳統的森林權正日益得
50、到成文法的認可,盡管進展并不一致。許多國家的公共土地權利下放提高了小規模生產者、地方社區和土著人民可持續獲取高價值森林資源并從生態系統服務、REDD+戰略和行動計劃及碳信用額中獲得收入的能力。然而,在2002-2017年間,全球對土著人民、地方社區和農村婦女的權屬認可有所放緩。加快傳統集體權利的正規化至關重要,有助于保護現存的森林和為恢復措施籌集資源。一些國家政府正在推行政策,以便實現在無需授予土地所有權的情況下承認傳統土地并簡化土地登記程序等目的。一系列新的低成本技術還可以通過參與性進程幫助確保社區的土地權屬。對于大多數小規模生產者來說,掌握樹木(和碳)的權利比土地權利更加不確定。盡管這種情
51、況正在發生變化,但大多數賦予農|24|民樹木權的國家也嚴格規范私人土地上的樹木使用和管理。政府可以為小規模生產者提供長期、有保障的樹木和樹木產品權利,來促使他們采用可持續農林業等良好管理做法,從而推行恢復措施和農林業。地方生產者組織及其他相關團體有助于推行三種森林途徑,但需要獲得支持。全球有超過 850 萬個社會合作團體,它們在林業領域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這些團體可分為三種類型:(1)諸如社區森林用戶組織等團體,旨在保護用戶權 利,促成和促進可持續生產和增值,以及為成員提供商業和金融服務;(2)與社會運動相關的團體,例如旨在推進法律改革以加強權利和消除監管障礙的團體;(3)旨在以包容性方式解
52、決毀林和森林退化問題(將其作為管轄方法的一部分)的團體。支持此類組織的現有財政計劃和政策為如何在其他方面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見解。提高小規模生產者、地方社區和土著人民的能力,與他們合作創造知識,將有助于推廣三種森林途徑。許多國家對林業能力建設的投入下降了,但存在扭轉這一趨勢的機會。一個起點是重新投資于林業和農林業推廣計劃,例如可通過農民和牧民田間學校以及社區林業的邊干邊學倡議來進行。識別和利用各種來源的知識和新技術,可以促進以地方系統為基礎的創新和包容性解決方案??梢灾贫ㄖС中哉?,推動在傳統知識持有者與服務、培訓和教育組織之間建立伙伴關系并促進他們之間的互動,從而實現林業方面的能力建設??梢圆?/p>
53、取一系列行動來確保各項措施涵蓋女性和男性、青年、土著人民、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I集投資用于資助數字技術和服務,有助于加快變革和促進采用三種森林途徑??朔底只诱系K的手段越來越多,但也存在重大制約因素:最不發達國家約有四分之一的人無法獲得移動寬帶服務。在非洲,只有約 6%的農村家庭接入互聯網。盡管如此,來自公共和私營部門技術和推廣服務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 概要|25|概 要|26|的信息越來越多地公布在網上和通過移動設備上的應用程序提供,因而更具包容性。增加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接入,可以迅速加強地方組織及其在支持當地綠色復蘇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6.森林途徑 一種能夠實現綠色復蘇和有韌性經濟的
54、方法?大部分國家已采取行動實施森林途徑,但似乎少有國家制定連貫一致的政策,來推行全部三種森林途徑并加強三者的互補性。在采取這些途徑方面有著明顯的國際動力,現在采取大膽戰略正當時,可以相輔相成和能夠增強抵御力的方式來大規模實施這些途徑。三種森林途徑在經濟、社會、政治和環境方面存在風險。例如,包括小規模生產者在內的投資者可能會錯過獲利更豐的風險投資;相反,森林途徑提供的多樣化經濟活動可以提高地方行動者的經濟韌性。另一個風險是氣候變化可能威脅到恢復工作的可行性,而適應性管理對于緩解氣候變化很重要。后續工作包括以下四種行動:1.將復蘇資金用于旨在打造可持續經濟和創造綠色就業的長期政策,并進一步推動私營部門投資;2.為地方行動者賦權,激勵他們在實施森林途徑方面發揮主導作用;3.參與關于森林可持續利用的政策對話,以便同時實現經濟和環境目標;4.在三種途徑之間,以及在農業、林業、環境和其他政策及計劃當中,最大限度地實現協同增效和減少權衡取舍。|26|